📖 ZKIZ Archives


社科院:甘肅貴州農村發展水平全國最低

扶貧開發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後,難度正明顯加大。8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稱,在區域層面,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農村發展明顯落後於東部地區,目前,甘肅、貴州、雲南、青海和新疆農村發展水平在全國墊底。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當日在京聯合發布《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6)。報告稱,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實現程度逐年提高,從2010年的75.98%提高到2014年的85.75%,但各方面指標實現程度相差懸殊。

甘肅民勤,一位婦女在梭梭林中行走。近年來,地區發展差距在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三個維度更明顯。攝影/章軻

《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6)發布了中國農村發展指數。該指數以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綠色發展理念及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為指導,由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活水平、生態環境和城鄉一體化5個維度的27個指標構成。

基於該指數的測評報告對2011~2014年期間全國及各地區農村發展進程進行了測度和比較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我國農村發展水平在各個層面都穩步提高。2011~2014年期間,全國層面農村發展指數從0.396上升到0.578。生活水平和城鄉一體化兩個維度提升明顯,對總指數的增長分別貢獻了39.6%和23.6%,表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消除城鄉發展差距方面的努力成效顯著,有力推動了農村發展。同期,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農村發展指數都有明顯提高,各省區市農村發展指數也普遍上升,14個省區市的升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農村發展水平的地區差距依然需要關註。在區域層面,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農村發展明顯落後於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農村發展水平有較大提升,並超過東北地區;西部地區依然最低,但是與東北地區的差距有所縮小。在省級層面,農村發展水平呈“兩端分化、中間趨同”分布特征,發展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區指數差距較大,發展水平居中的近20個省區市指數非常接近。

2014年,農村發展指數最高的五個地區依次是上海(1.024)、浙江(0.981)、北京(0.961)、江蘇(0.869)和天津(0.862),最低的五個地區依次是甘肅(0.418)、貴州(0.422)、雲南(0.441)、青海(0.489)和新疆(0.506)。2011~2014年期間,農村發展指數上升最多的五個地區依次是天津、廣西、浙江、內蒙古、海南,上升最少的五個地區依次是山東、黑龍江、北京、青海、遼寧。

數據顯示,2014年,貧困發生率超過15%的有西藏(23.7%)、甘肅(20.1%)、新疆(18.6%)、貴州(18.0%)和雲南(15.5%),貧困人口數量超過500萬的有貴州(623萬)、雲南(574萬)、河南(565萬)、廣西(540萬)、湖南(532萬)和四川(509萬)。

地區發展差距在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三個維度更明顯。報告介紹,五個維度中生態環境的地區差距最大。2014年生態環境分指數的變異系數為0.48,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兩個分指數的變異系數也分別達到了0.45和0.41。生活水平和城鄉一體化的地區差距較小,城鄉一體化分指數的變異系數只有0.12。2011~2014年期間,五個維度分指數的變異系數都呈下降趨勢,降幅最大的是生活水平,表明地區之間農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趨於縮小。

維度間發展失衡在東北和西部地區更突出。在東部地區,五個維度中城鄉一體化的分指數最高,社會發展的分指數最低,兩者之比為1.36。在中、西部與東北地區,也都是城鄉一體化的分指數最高,中部和東北地區最低的是生態環境分指數,最高值與最低值之比分別為2.25和2.49;西部地區最低的是經濟發展分指數,最高值與最低值之比達到2.96。

“促進地區之間及維度之間協調發展是未來提高農村發展水平的關鍵。”報告稱,未來進一步推進中國農村發展,一方面要從多目標綜合發展的內涵出發,多維度、多舉措繼續提高農村綜合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著力提高協調發展水平。

報告認為,促進地區之間協調發展,重點應加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縮小這些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既消除綜合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也消除各維度面臨的地區發展差距。在國家層面和地區層面實現不同維度之間的協調發展,重點是加快社會與生態環境等薄弱環節的發展。

調研發現,精準扶貧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精準識別不夠準確、信息工作不完善、產業開發難度大等,需要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政策措施。

2006年,我國正式將農村義務教育納入公共服務的供給範圍,但目前農村基礎教育存在著寄宿制學校學生身心健康發育失衡、留守兒童規模較大,且留守呈現低齡化、非正規就業子女的教育問題依然難以得到解決等突出問題;農村社會保障事業也存在著保障水平低、城鄉和區域差距大、可持續的籌資機制尚未確立、配套政策滯後等突出問題。

上述報告建議,在今後的改革中,應合理規劃農村寄宿制學校,兼顧教育可得性與規模效益、增強農村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意願,增加職業教育可得性,提高教育收益預期;增強政府在農村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及發展中的激勵、進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各類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可持續的籌資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515

臺風妮妲致貴州12縣受災 緊急轉移7006人

8月4日,據新華社消息,受今年4號臺風“妮妲”登陸影響,貴州省東南部多地遭暴雨襲擊,截至4日12時已造成12縣受災,緊急轉移7006人。

據貴州省氣象臺監測,8月3日8時至4日8時,貴州省共出現特大暴雨1鄉鎮(三都縣廷牌鎮241.8毫米),大暴雨1縣城(荔波縣159.5毫米)34鄉鎮,暴雨8縣城(丹寨85.1毫米最大)180鄉鎮,大雨26縣城467鄉鎮。

其中荔波縣24小時降雨量達159.5毫米,突破22年極值。暴雨造成荔波部分鄉村公路塌方,荔波縣城至國家級茂蘭自然保護區和廣西方向道路一度中斷。截至4日16時,縣城往茂蘭和廣西方向道路已搶通,但樟江風景名勝區大七孔景區仍全部關閉,小七孔景區部分關閉。

據各級民政部門初步統計,8月2日至4日12時,強降雨造成貴州荔波、榕江、普安、織金、納雍、威寧、播州、匯川、鳳岡、余慶、習水、務川等12縣(區)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26141人,緊急轉移700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189.83公頃,成災面積1000.48公頃,絕收230公頃;倒塌農房5戶13間,不同程度損壞農房225戶391間。

災情發生後,貴州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應對處置,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及時調撥發放救災救助物資。貴州省減災辦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應急值守,密切關註災情發展,及時有效做好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工作。

先前臺風妮妲過境廣州時,大樹被連根拔起(資料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89

上半年地方經濟:貴州、重慶真強勁 吉林領跑東三省

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經濟增速“西高東低”成為我國區域經濟增長的基本格局。近兩年,雖然這一格局仍在繼續,但地區分化成為主旋律,在西部地區之間,分化十分明顯。而東部沿海不少省份轉型升級則初見成效。

西部分化明顯

國家發改委網站5日刊文指出,上半年,西部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8.0%,繼續處於“四大板塊”首位,工業增加值增速為7.2%,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3.5%,均較一季度有所提高。

分省份看,西部各省份之間分化也比較明顯。分省份看,重慶、西藏、貴州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同比增長10.6%、10.6%、10.5%,增速仍然處於全國前列。

以重慶為例,在全國工業經濟下行情況下,上半年,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2%,較全國高4.2個百分點。這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4個保持了增長,占87.2%。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消費品、材料和能源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0.1%、21.6%、11.1%、9.4%、7.4%、5.7%和7.6%。

為何重慶和貴州表現如此強勁?區域經濟專家、貴州省政府參事胡曉登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包括貴州重慶在內的長江上遊省份以及長江中遊的安徽、江西、湖北等地,這幾年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吸引了大量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產業轉移落地。比如制造業里面,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發展都比較不錯。

而深處中部、來自長江中遊的幾個省份,發展勢頭與貴州、重慶類似。發改委的文章指出,上半年,中部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7.8%,其中,江西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1%,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增速在中部地區居於首位。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增長勢頭總體較好,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但是也有不少西部省份增速較為靠後,比如同處西南地區的雲南增速就只有6.6%。雲南省統計局分析,目前雲南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穩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受煙草行業影響,工業經濟低位運行,經濟發展面臨多重困難,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數據顯示,上半年,雲南煙草制品業工業增加值降幅為11.7%,與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9.6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擴大3.9個百分點。

除了雲南,西部省份中,廣西、陜西、內蒙古的增速也都比較靠後。不過,部分資源型省份的增速也有所提高。例如,寧夏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7.9%、7.4%,分別較一季度提高1、5.4個百分點,新疆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較一季度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吉林領跑東北

在西部增速繼續居首、區域分化明顯的同時,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過多年的轉型升級,也已初見成效。

文章說,上半年,東部地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分別增長7.6%。分省份看,天津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2%,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速處於東部地區領先水平。福建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3%,外貿出口實現逆勢增長,月出口值連續3個月同比、環比“雙增長”。上海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三產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

尤其是東南沿海幾個經濟大省如廣東、浙江和江蘇,經過多年的產業轉型升級,可謂亮點頻現。

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該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37.9%,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3.8和9.5個百分點,對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60.7%。上半年,全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稅收增長35.8%,比一季度提高6.2個百分點,阿里巴巴、網新等企業繼續發揮龍頭作用。

在廣東,上半年,廣東財稅收入、工業利潤等幾個重要指標均大幅領先全國。上半年廣東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38.63億元,增長17.1%,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9.9%,稅收占比達81.4%,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21.52億元,增長15.8%,同比提高8.5個百分點。上半年廣東民間投資增速達到19.6%,超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1個百分點。

與東南沿海相比,東北的增速仍比較靠後。上半年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2%,較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工業增速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個百分點。

分省份來看,東三省之間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居中的吉林總體態勢要明顯好於兩邊的遼寧和黑龍江。文章指出,目前吉林企穩態勢相對明顯,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6.7%,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主要經濟指標趨近合理區間。

為什麽吉林會在東三省中領跑?吉林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在東三省里面,目前吉林的整體發展勢頭是最好的,產業結構也比較合理。一方面,相比遼寧和黑龍江,吉林的能源產業占比要小很多,受能源下行沖擊較小。

另一方面,吉林的汽車、軌道客車等裝備制造業以及光電子、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都相當不錯。像裝備制造產業正在打造產業集群,這其中也帶來了大量的投資機會。

數據顯示,上半年吉林完成民間投資3948.18億元,實現15.1%的增長,而同時期東北民間投資下降31.9%,遼寧民間投資為58.1%的負增長。從這個角度上看,吉林的表現堪稱東北的一大亮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47

貴州打造雲端上的食品安全 小作坊也有了底氣

食品安全是當前全社會關註的焦點問題,用四個最嚴來監管的食品安全如何實現,各省市都在摸索前進。

“‘食品安全雲’是我省大數據重點領域應用示範工程‘七朵雲’中最先飄起的一朵雲。實際上是通過大數據、信息化、互聯網與食品安全的交融把原先分散在政府部門、檢測機構、企業、公眾各個環節不相聯系的數據,通過政府引導推動,消除條塊分割,打通數據鏈,以雲計算、雲存儲等技術進行了匯聚,實現食品質量追溯。”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廖昌暉對國家食藥監總局走基層團表示。

塑造雲端

貴州全省有食品生產經營戶30多萬家,還有不少無證經營的流動攤販,管理不規範、從業者素質不高、違法成本低,多、小、散、亂問題比較突出。

食品安全風險點多面廣,主要集中在農村和城郊接合部。從近年來貴州省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來看,70%以上發生在農村地區,不安全食品向城郊接合部和農村地區轉移趨勢明顯,縣及縣以下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打造一條從生產、流通到消費的全過程信息化追溯鏈條,推進生產經營全過程質量和風險管控,真正實現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貴州推出了食品安全雲。”廖昌暉說。

據食品安全與營養(貴州)信息技術公司副總經理陶光燦介紹,食品安全雲借助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出“一個數據中心,一個信息平臺,兩類雲端服務,實現六類用戶連接”平臺。

具體來說就是建立一個統一的數據中心,采集食品安全相關數據;一個信息化平臺,構建面向各社會主體,既相互獨立,又互聯互通,不同用戶分層次分級別使用,私有雲和公有雲協同的信息服務平臺;形成兩類雲端服務,面向政府、食品生產(含食用農產品種養殖)、流通(商超和電子商務平臺)和餐飲企業、檢驗檢測機構、媒體、消費者六類用戶;開發政府監管系統、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企業客戶端、消費者客戶端、輿情監管系統、大數據分析平臺、技術社區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軟件系統,形成互聯網+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模式。

“食品安全雲是貴州重點打造的‘七朵雲’之一,旨在將分散在政府部門、檢測機構、企業、公眾各個環節的數據,由政府引導推動,消除條塊分割,打通數據鏈,再以雲計算、雲存儲等技術匯聚,開發食品安全檢測、監管等應用平臺。”陶光燦表示。

據陶光燦介紹,迄今為止,“食品安全雲”已經集聚了4100余萬條數據,初步形成了大數據的基礎。“食品安全雲”強化技術創新與集成,構建服務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信息化技術體系。目前,食品安全雲凝聚了蒙牛、茅臺等21316家企業和北京等9省市檢測機構示範應用,提供36971件食品97347份檢驗檢測報告數據的服務和信息的查詢,而基於雲平臺的第一款手機APP“食安測”已經下線,消費者可以在終端查詢自己產品的信息。

據了解,服務監管的移動平臺“食安監”已在貴陽市烏當區日常巡查業務工作中試用,已經可以通過移動掃碼、後臺錄入、數據調度等方式,導入生產企業、經營單位基礎數據。快速檢測功能模塊在貴陽市烏當區部分農貿市場試運行,實現農副產品13項常見監測指標的快速檢測和數據的實時上傳,根據監測指標的變化,可增加或調整快速檢測的指標項,已幫助烏當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發現案件線索並立案查處食品案件10件。

鞏固網底

有了雲端還需要最基層的數據上傳,否則有雲吸收不了地面的水,終究也成不了下雨的雲,雲端的服務無法脫離大數據的支持。

“目前食品安全雲已經面向政府、檢驗檢測機構、食品生產企業、農產品種養殖企業,消費者、行業協會等提供數據接入管理、認證查詢、輿情分析等服務。各社會主體能夠良好參與社會共治的關鍵在於信息良好的流通,采用互聯網+食品安全的方式,促使食品安全信息交流。” 陶光燦表示。

對於信息的采集,大中型企業做起來相對簡單,但是對於小作坊難度較大。

“我們市小作坊廣泛分布在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多、散、小、亂、差,而且絕大多數是在自建房或租用房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生產經營條件簡陋,生產設施設備落後,環境衛生條件極差,原輔料、成品區、生產加工區和生活區未做到有效分離,無法達到生產加工流程的基本要求,食品安全隱患嚴重。” 清鎮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胡義開對記者表示。

為此,協助小作坊走上正軌,納入雲端成為了工作之首。

“我們原來在貴陽市租了30多平的車庫作為生產加工餃子,吃住都在里面,蒼蠅總在飛。”貴州沐谷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袁琴表示。

現在袁琴在400多平的自建房中拿到了第一個小作坊登記證,她所生產的每一袋餃子和湯圓上都貼上了二維碼,而這個二維碼直接上傳了雲端。

“過去我打電話給一些飯店,是否要我們的產品,那時他們都不理我們,現在是他們主動找到我們,要求我們供貨。過去連證件都沒有,也沒法向別人保證我們的產品是合格的,現在有了登記證,底氣更足了些。”袁琴表示。

截止到目前,清鎮市各類下作坊597家,現在納入登記管理的有505家,依法取締17家,自行轉行75家。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除了能傳到雲端數據,清鎮市還開發了溯源章,這枚溯源章上刻著所購買物品和銷售者的地址和電話。用胡義開的話說,這是雙重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食品安全雲”已在微信通過互聯網+食品安全的模式創新,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涉及到的政府、食品企業、檢驗檢測機構、消費者等社會主體連接起來,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律、檢驗檢測機構技術支持、消費者參與的各司其責、互為補充的食品安全社會治理模式。在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基礎上,促進食品安全信息在各社會主體中的合理流動,形成風險交流的機制,促使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52

G20峰會召開在即 深耕大數據產業的貴州卻看到了旅遊商機

G20杭州峰會即將於9月初召開,杭州當地宣布9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

有了假期,那麽市民要去哪兒呢?不少商家尤其是休閑旅遊業者開始抓住G20峰會商機,推出各類優惠旅遊線路,以吸引遊客,貴州省內各收費旅遊景區(點)更是對由浙江來黔的遊客推出門票專項優惠政策——9月1日至9月7日實行門票全免優惠。與其同時,貴州還擬通過深耕大數據產業發展區域經濟。

抓住休假商機

由於G20峰會期間,杭州市民放假,因此旅遊產業成為首當其沖的“受益者”。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部分周邊景點開始各類營銷,比如9月1日至9月7日,杭州市民可免費遊玩瘦西湖(只限白天)、大明寺、個園、何園、盂城驛等20個主要景區。

不僅僅是周邊景區,G20峰會放假期間,貴州省將面向浙江市場遊客推出重磅優惠,貴州省內景區(點)對浙江遊客,以及從浙江出發到貴州遊玩的遊客實行全部免票。同時,航空、公路、鐵路等多方面也出臺了讓利政策。

據了解,貴州省內各收費旅遊景區(點)對由浙江來黔的遊客推出門票專項優惠政策:9月1日至9月7日,實行門票全免優惠;對“浙”字頭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行駛貴州境內高速公路實施免費通行。9月8日至10月7日,實行掛牌門票5折優惠。9月1日至10月31日,對浙江至貴州往返航線航班,各航空公司拿出至少30%的座位對散客進行票價不高於全額票價50%的折扣銷售。

此外,貴州省還出臺了加密航班、旅遊包機、旅遊專列等補貼政策,並將在火車站臺開通專列遊客綠色通道。浙江居民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其他經浙江到貴州的境內外遊客憑5日內浙江至貴州的機票(登機牌)、火車票原件和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就可享受上述優惠。

貴州省政府日前還與浙江省政府簽署了旅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包括制度對接、旅遊資源開發和產品建設、旅遊市場開發與營銷互動推廣、旅遊人才培養合作等多方面內容。貴州省旅發委與上海鐵路局就開行旅遊專列等項目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浙江遊客一直是貴州旅遊的主要客源,而此番其借力G20峰會的假期商機進行了及時的旅遊營銷,還直接進行旅遊市場開發對接,可謂是希望今後長期深挖旅遊產業商機。貴州當地對於旅遊業也有很大的投入。”佳琦旅遊機構創始人瞿佳分析。

公開資料顯示,貴州當地此前共有28個總投資333.3億元的旅遊投資項目簽約,項目圍繞100個旅遊景區建設和構建快進慢遊產業體系,範圍涉及智慧旅遊、生態旅遊、溫泉養生、旅遊度假區、旅遊小鎮等。

深耕大數據產業

此外,大數據產業也成為支撐貴州經濟發展的另一條腿。

從2012年貴州省出臺《關於加快信息產業跨越發展的意見》,到2014年出臺《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規劃綱要(2014—2020年)》,再以綱要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產業配套政策,貴州省已陸續出臺一系列鼓勵雲計算、大數據發展的產業政策,將大數據產業列為引領貴州省發展的戰略性產業。

2013年下半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大數據中心落戶貴州,2015年,貴陽建成全球首個大數據交易所,據不完全統計,貴州迄今已吸引包括阿里、騰訊、百度、浪潮、惠普、戴爾、高通、英特爾、微軟、谷歌等眾多信息產業國內外知名公司、產業領軍公司入駐。政策優勢加產業鏈聚集優勢,不斷加強貴州的大數據產業區位優勢。

“貴州將大力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把大數據作為彎道取直、後發趕超的戰略引擎。”今年3月,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在2016雲上貴州·大數據招商引智(北京)推介會上講到。

陳敏爾表示,貴州省將在數據集聚、數據應用、數據引領上發力,挖掘大數據商用價值,培育大數據核心業態、關聯業態和衍生業態。貴州省政府已率先在挖掘大數據政用價值上做出示範,包括利用“雲上貴州”系統平臺提高政府決策、管理和服務水平。此外,陳敏爾表示,貴州還將在交通運輸、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發掘大數據民用價值。

而大數據產業在貴州也實現了高速增長。2015年,貴州省GDP獲得10.7%高增長,高於全國平均的6.9%增速。貴陽大數據及關聯產業占到貴州全省比重約45%,據報道,2015年,貴陽大數據及關聯產業規模總量達到916億元,同比增長38%以上,到2016年,產業規模總量將達到1300億元,同比增長40%以上。

“大數據分為兩條線:政府和企業,在政務數據開放方面,貴州省可以做一些嘗試,政府做好自己的事,就是開放政務數據,而企業如果看到大數據能幫助業務、降低成本,自然而然會購買大數據相關服務,在這方面,市場需求很重要,當然政府也可以做一些引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新河表示。

“如果大家錯過了三十年前廣東、浙江的投資機遇,今天一定不能錯過貴州。”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幾次出席貴州大數據博覽會,並表示從IT時代到DT時代,因為數據的產生,人類整個經濟、政治體系都將發生變化。

阿里巴巴也在貴州展開了合作和投資的具體行動。公開資料顯示,自2014年以來,阿里巴巴和貴州省政府進行了一系列合作,今年8月3日,雙方簽署深化全面合作協議,未來將在大數據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創新創業、智慧城市等多個新領域展開合作。

值得註意的是,作為過去信息化水平基礎較為薄弱的省份,貴州大數據產業也需要突破諸多制約的瓶頸。“相對於發達省份,在大數據人才、大數據市場應用潛力等方面,貴州還需要加大力度突圍。”陳新河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06

近十年哪些省份增長快:貴州重慶領跑 粵蘇魯爭霸新變化

區域之間的激烈競爭是中國過去三十年的一大特色,這種競爭不僅體現在城市和城市之間,在省域之間同樣存在。那麽過去十年來,哪些省份增長最快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對過去十年來我國各省份經濟總量增長變化的比較發現,過去十年,地處西南地區的貴州和重慶增長最快,增幅均超過了400%,中西部省份普遍比較靠前。

貴州重慶領跑

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82321億元,2015年達到了676708億元,十年間增長了271%。這其中有19個省份高於平均增速,其中15個省份的增速高於300%,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低於平均增速的有12個省份,主要是在沿海發達地區和華北、東北地區。

在各省份中,貴州以441%的增幅高居榜首。

“貴州是貴陽的省會嗎?”多年前,這是外界常常流傳的一個笑話。其背後反映的正是貴州過去多年落後的面貌。不過近年這種落後的局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在2010年10月26日,貴州召開了史上第一次工業發展大會,推出了“工業強省”戰略,全力補足貴州經濟發展的短板。

當年12月26日,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努力下,108家央企投資貴州47個項目,總投資達2929億元。有了央企的推動,貴州的投資駛上了快車道。2011年貴州固定資產投資達5100億元,增長60%。2012年固投達7809.05億元,比上年增長53.1%。

央企的進入主要是一些基礎性的投資,如水利、交通等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而延長產業鏈則需要靠民營經濟。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貴州再推萬億民資招商計劃,意欲豐富完善其產業鏈,當年3月2日貴州在京舉辦面向全國優強民營企業招商項目推介會,重點推出506個全省重點投資項目,馬雲、宗慶後、張近東等江浙巨富亦齊聚捧場。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高於全國3.8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二位。這其中,貴州的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發展頗為亮眼。上半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83.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1.0個百分點。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由於貴州原有的基數比較小,因此當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進入後,增幅也會比較大。總體上來看,貴州目前的經濟總量仍然比較小,人均GDP仍遠遠低於全國水平。

在貴州之後,重慶以412%的增幅在各省份中位居次席。與貴州類似,近幾年重慶的產業布局和調整做得比較好,產業結構比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尤其是電子巨頭轉移落地。在制造業里面,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發展都比較不錯,因此經濟增速也保持較快增長。

近十年增速排在3到5位的分別是陜西、寧夏和內蒙古,這三個省份都屬於能源大省。在2005年之後,當能源價格上行的時候,陜西和內蒙古等地的經濟均實現高速增長。以內蒙古為例,其人均GDP更是先後超過了東部的福建、廣東、山東等省份,一度高居全國第五。

不過自2013年以後,隨著能源價格的走低,能源大省內蒙古和陜西的工業利潤和經濟增長也隨之陷入低潮。近兩年蒙陜的經濟增速均處於全國下遊水平。

在增速前十的省份中,只有天津是來自沿海發達地區。在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下,天津的經濟2007年開始馬力全開,高速增長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產業工人進入。2010年起,天津取代內蒙古,連續四年增速領跑全國。

京滬退出前十,兩湖上位

與中西部的突飛猛進相比,沿海省份的經濟增速普遍比較靠後。其中、山東、北京、廣東、浙江和上海5個發達省份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一方面,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外貿出口受阻,外向型經濟受到較大影響,在土地、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後,這些城市的不少產業紛紛轉移到中西部以及東南亞等地區。比如江蘇的筆記本產能就有不少轉移到中西部的重慶和成都等地。

另一方面,沿海發達地區近幾年也在加快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在這個“騰龍換鳥”的過程中,經濟增速自然也會逐漸降低。

當然,並不是所有增速較低的省份都是來自沿海發達地區,像黑龍江、河北、山西這幾個省份的經濟增速也比較靠後。這里面的主要原因在於作為能源重化省份,這些省近年來受到了不小的沖擊,比如河北近幾年主動壓縮過剩產能,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增速也明顯降低。

我們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實只要十年,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31個省份經濟總量的排名來看,過去十年,不少省份的位次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這其中,在第一集團軍中,廣東仍然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追趕者不再是山東,而是換成了江蘇。2005年山東高居全國第二,緊追廣東。但後來(2009年)山東不僅被江蘇反超,而且與前兩名廣東、江蘇的差距越來越大。

數據顯示,2005年,老大廣東領先山東3233億元,到2015年,山東落後廣東近1萬億元。而在山東掉隊的同時,江蘇與領頭羊廣東的差距卻越來越小,去年廣東僅領先江蘇2696億元。從比例上看,十年前江蘇相當於廣東的84%,現如今江蘇相當於廣東的96%!十年間提高了12個百分點。

山東放緩的一大原因在於,作為北方經濟大省,山東的重化工業占比比較高。尤其是山東的石油、煤炭、鋼鐵等能源重化產業占比也不小,受近年來隨著能源經濟的下行,山東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重工業、國有經濟占比比較高的區域,近年來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大。

在前10名中,位次變化比較明顯還有,原先位居第七的上海和位居第十的北京退出前10,而原先位居12和13的湖北、湖南這兩湖兄弟後發趕超,到去年分別位列第8和第9。

上海和北京讓位於兩湖兄弟,其實也很好理解。對上海和北京這兩大直轄市,目前兩市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出現了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等“大城市病”。為了從病根上破解這些問題,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產業疏解的政策。這其中,隨著土地等發展空間的飽和,不少工業尤其是重工業項目紛紛轉移到周邊省份。

與兩湖類似,2005年位列第9的四川在去年超過河北,位列第6。而原先位列第8的遼寧後退至第10,按照目前的態勢,在未來一兩年內,其經濟總量有可能被第11的福建超過。

在10名後的省份中,由於中遊省份的經濟總量差距較小,互相之間追得比較緊,因此部分經濟增速較慢的省份下降的位次就比較多,比如黑龍江下滑了7位,山西下滑了8位,相比之下,重慶上升了4位,陜西上升了5位,內蒙古上升了3位。

 

 

 

表1 十年來各省份經濟增幅

省份

2005年GDP

2015年GDP

增幅

貴州

1942

10502.56

441%

重慶

3069

15719.72

412%

陜西

3674.75

18171.86

395%

寧夏

599.4

2911.77

386%

內蒙古

3822.77

18032.8

372%

湖北

6484.5

29550.19

356%

天津

3663.86

16538.19

351%

湖南

6473.61

29047.2

349%

青海

543.2

2417.05

345%

廣西

4063.3

16803.12

314%

江西

4056.2

16723.8

312%

海南

903.6

3702.8

310%

西藏

250.6

1026.39

310%

安徽

5375.8

22005.6

309%

四川

7385.1

30103.1

308%

福建

6560.07

25979.82

296%

雲南

3472.34

13717.88

295%

吉林

3614.92

14274.11

294%

江蘇

18272.12

70116.4

284%

遼寧

8005

28743.4

259%

新疆

2609

9324.8

257%

甘肅

1928.14

6790.32

252%

河南

10535.2

37010.25

251%

山東

18468.3

63002.3

241%

北京

6814.5

22968.6

237%

廣東

21701.28

72812.55

235%

浙江

13365

42886

221%

山西

4121.2

12802.6

211%

河北

10116.6

29806.1

195%

黑龍江

5510

15083.7

174%

上海

9143.95

24964.99

173%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表2 十年來各省份經濟總量位次變化

省份

2005年GDP

位次

2015年GDP

位次

位次變化

廣東

21701.28

1

72812.55

1

山東

18468.3

2

63002.3

3

↓1

江蘇

18272.12

3

70116.4

2

↑1

浙江

13365

4

42886

4

河南

10535.2

5

37010.25

5

河北

10116.6

6

29806.1

7

↓1

上海

9143.95

7

24964.99

12

↓5

遼寧

8005

8

28743.4

10

↓2

四川

7385.1

9

30103.1

6

↑3

北京

6814.5

10

22968.6

13

↓3

福建

6560.07

11

25979.82

11

湖北

6484.5

12

29550.19

8

↑4

湖南

6473.61

13

29047.2

9

↑4

黑龍江

5510

14

15083.7

21

↓7

安徽

5375.8

15

22005.6

14

↑1

山西

4121.2

16

12802.6

24

↓8

廣西

4063.3

17

16803.12

17

江西

4056.2

18

16723.8

18

內蒙古

3822.77

19

18032.8

16

↑3

陜西

3674.75

20

18171.86

15

↑5

天津

3663.86

21

16538.19

19

↑2

吉林

3614.92

22

14274.11

22

雲南

3472.34

23

13717.88

23

重慶

3069

24

15719.72

20

↑4

新疆

2609

25

9324.8

26

↓1

貴州

1942

26

10502.56

25

↑1

甘肅

1928.14

27

6790.32

27

海南

903.6

28

3702.8

28

寧夏

599.4

29

2911.77

29

青海

543.2

30

2417.05

30

西藏

250.6

31

1026.39

31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52

貴州茅臺上半年凈利潤逾88億 同比增長11.6%

貴州茅臺8月26日晚間披露半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1至6月實現營業收入181.73億元,同比增長15.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8.03億元,同比增長11.59%;基本每股收益7.01元。

貴州茅臺表示,上半年公司緊緊圍繞董事會目標任務,紮紮實實抓生產、保質量、拓市場、促增長,生產經營總體勢頭良好。報告期內,公司共生產茅臺酒及系列產品基酒33604.18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18%;實現營業利潤、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4.42%、11.59%。

分產品看,上半年公司茅臺酒產品實現營業收入174.74億元,同比增長13.95%,毛利率為93.78%,同比減少0.02個百分點;系列酒產品實現營業收入6.91億元,同比增長55.76%,毛利率為44.86%,同比減少6.77個百分點。

股東方面,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股東總數為42194戶,較今年一季度末39756戶小幅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80

第一財經記者實地探尋:貴州“環保之劍”緣何鋒利

歷時5天,行程上千公里,走訪重點汙染源監控企業、廢水廢氣排放點、危險廢物存放點、黃金采礦場、地方環保局和執法大隊等,並現場觀摩基層環保人員的執法過程……

8月下旬,《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參加環境保護部組織的環境執法貴州調研,見證到貴州省上上下下堅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多彩貴州,拒絕汙染”的決心,了解正在進行的環保“利劍”執法專項行動的進展與困難。

貴陽市花溪區環境監察大隊人員對重點排汙企業進行現場執法檢查。攝影/章軻

“過去幾年,貴州環境保護創下了生態環境質量最優、環保優化發展成效最好、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活力最足、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最快、汙染防治力度最大、環境監管措施最嚴、生態環保創建成果最多的‘七個最’。”8月31日,貴州省環境保護廳廳長熊德威對記者說,今年7月份,全省9個中心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都是100%。

貴州生態環境十年巨變

8月的貴州大地,山青、天藍、水清、地潔。這與10年前本報記者隨國務院七部委督查組到貴州時看到的景象相比,反差強烈。

2006年9月,由原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發改委和監察部等國務院七部委組成的“整治違法排汙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督查組(第六組)到達貴州省。本報記者在隨行時看到,銅仁市泰源鐵合金廠(原銅仁市振興鐵合金廠)粉塵汙染嚴重的,工廠的四周是農田和果林作物上被粉塵染成了淡黃色,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向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多次反映無果”。

銅仁市龍田村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他的嫂子就在泰源鐵合金廠里上班,曾多次發現工廠偷著斷了環保設施的電。而在這家企業的辦公樓墻上,公然掛著“重點保護單位”的銅牌。環保人員稱,當地政府對汙染企業實行特殊保護,“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記者當年在安順市采訪時,看到一家水泥廠的5個煙囪全都冒著黑煙;在黔南地區,沿途的高汙染企業林林總總,一直延伸到山谷中,巨大的煙囪都在冒著滾滾濃煙,蒼穹之間有如蒙上一塊灰布。車行在高速公路上,刺鼻的氣味鉆進車內,讓人很不舒服。在當時的“采訪手記”中,記者曾形容那是一次“刺鼻辣眼”的環保督查行。

但10年後的貴州已經發生了巨變。

從貴州省省會貴陽市,到花溪區、安順市,再到黔西南州的安龍縣、興義市,所到之處,記者看到的都是翠綠的植被、清澈的河水,呼吸到的是清新的空氣。

“近年來,貴州的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恢複,空氣和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提升。”貴州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苗智會對本報記者說。

貴州省環境保護廳監察局局長田獲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

與“十二五”前後環境監測數據對比,貴州城市環境空氣綜合汙染指數由2010年的1.795下降至2015年的1.127,劣於二級標準的城市由5個下降為0個。2015年貴州全省9個中心城市按新標準六指標評價,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率均高於85%,其中興義市和都勻市為100%,貴陽市、六盤水市、安順市、畢節市、銅仁市和凱里市AQI指數優良率高於90%。

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3項指標評價,貴州全省88個縣(市、區、特區)今年上半年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9.55%,大氣環境質量持續向好。貴陽市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三。

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貴州全省44條主要河流85個監測斷面達標率89.4%,比2010年提高17.6個百分點,八大水系中5大水系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水質總體保持穩定並不斷改善。2015年9個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74個縣級城鎮13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按水量評價水質達標率為98.3%。

“環境監測數據顯示,貴州環境質量穩定持續改善,2015年環境質量達到了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田獲說。

而這一切,緣自近年來貴州省對於汙染行為的“動真格”。熊德威對記者說,“環保能否真正收得實效,其實就是兩句話:一是一把手的決心;二是動真格。”

貴州省地處長江、珠江上遊,境內喀斯特地貌廣布,生態良好又極其脆弱,一旦遭到損害後將難以修複。而“欠發達”又是貴州的基本省情,正處在後發趕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各地發展經濟的願望十分迫切。

面臨著加快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雙重壓力,但貴州決策層態度明確,“把貴州生態保護好是我們的最大責任。”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表示,要“像呵護生命一樣呵護生態環境,把老祖宗留下的一方山水保護好、利用好”。

熊德威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前兩年,銅仁一帶從浙江過來不少從事水晶加工的老板,陸續在當地開了100多家水晶加工企業,而水晶加工過程產生的加工廢水、酸性廢水和含重金屬廢水,隨意排放會破壞水體生態環境。貴州省主要領導先後就水晶產業批示了8次,還親自暗訪調查,最後堅決叫停。

2015年,貴州黔南州獨山縣與某公司以建設休閑草場為名,違規占用林地建設高爾夫球場。今年3月,黔南州副州長、獨山縣委書記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免去了副州長職務。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貴州抓環保首先從頂層設計做起。2014年,貴州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了《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貴州省林業生態紅線保護黨政領導幹部問責暫行辦法》和《貴州省生態環境損害黨政領導幹部問責暫行辦法》等三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地方性法規,將領導幹部作為責任追究的重點對象,凡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有違反條例規定行為的,都要依法給予處分。

熊德威介紹,貴州在幹部考核體系中對環境保護的權重很大。三項大指標包括人均GDP、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環境質量(含縣城以上空氣過標率和飲用水達標率等)。GDP權重由原來的20%降低到12%,而增設的生態環境類、科技進步與就業類指標,權重分別占了10%和9%。

在《貴州省市(州)黨政領導班子工作實績考核評價辦法》的50項考核指標中,生態環境類指標占7項,比重達到14%,並設置了6項環境保護扣分情形。

2014年10月,貴州省明確:對紫雲、關嶺、赫章等不具備新型工業化發展條件的10個貧困縣取消了GDP考核指標,改為以居民收入增長、現代高效農業推進、旅遊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發展狀況為依據進行測評。

環保長出“鋼牙利齒”

在貴州省環境監察局在大門上,掛著一塊環保與公安“聯動執法辦公室”的招牌。田獲告訴記者,早在2014年4月,貴州省就在全國首家省級層面同時掛牌成立了“貴州省公安廳生態環境安全保衛總隊”“貴州省人民檢察院生態環境保護檢察處”和“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保護審判庭”。

貴州省環保與公安部門聯合設立了聯動執法辦公室。攝影/章軻

貴州省高院還成立了“1+4+5”(即1個省級、4個市州級和5個縣級)覆蓋全省、跨區域管轄的生態環境案件專門審判機構。貴州省檢察院也在全省建立“1+9+23”(即1個省級、9個市州級和23個縣級)生態保護檢察機構。貴陽市、遵義市、黔東南州和部分區縣也分別成立了生態公安分局。

田獲介紹,在此基礎上,貴州省逐級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省環保廳與省公安廳聯合掛牌成立了司法聯動辦公室,建立了聯動執法聯席會議制度、聯絡員制度、重大案件會商督辦制度、信息共享機制、案件移送機制、緊急案件聯合調查機制和打擊環境汙染犯罪獎懲機制等7項制度機制;貴州省環保廳與省人民法院、檢察院分別出臺了《關於建立各級人民法院與各級環保部門銜接配合工作五項機制的意見》;省人民檢察院出臺了《關於積極發揮檢察職能作用為“六個一律”環保“利劍”執法行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見》。

“環保部陳吉寧部長不是說要讓環保長出鋼牙利齒嗎?這里的公安就是鋼牙。”在司法聯動辦公室里,幹了多年環保執法的田獲對記者說,“以前企業根本不買環保的賬,環保執法人員到了企業門口不讓進,甚至還放出狗來。聯動執法就不一樣了,公安人員帶著警械進來,企業的人乖乖地躲在一邊。”

貴陽市花溪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吳忠斌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現在環保執法人員進入企業檢查,遇到阻力的情況不多了,比較配合。”

8月29日上午,吳忠斌帶領8名執法隊員進入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廠區進行執法檢查,本報記者現場觀摩了整個執法檢查過程。

記者看到,執法人員均穿著印有“花溪環保”字樣的馬甲,有的胸前還掛著“貴州省行政執法證”。在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辦公樓前,執法人員站成兩隊,吳忠斌宣布,“根據《貴陽市汙染源日常監管隨機抽查制度》的工作要求,現在要對泰邦公司的廢氣、廢水和危險廢物進行執法檢查,我們分成兩組,現在分頭檢查!”

記者跟隨的一組執法人員首先來到泰邦公司的鍋爐房,該鍋爐房已經完成了煤改氣,執法人員查看了鍋爐運行情況,又向企業要來臺賬,查看用電和出渣等數據資料,確認了沒有違規生產情況。但在危險廢物存放室,執法人員發現有廢液滲漏情況。本報記者在現場拍照時,一些滲漏液濺在褲子上,很快就被腐蝕掉色,出現了五六塊大小不等的黃斑。

在隨後的檢查反饋會上,吳忠斌對泰邦公司總經理楊剛說,“看來危廢管理上還存在問題,要通過築圍堰和防滲處理,防止廢水流入周邊土壤和河流。”楊剛也表示,“環保是天大的事。一定盡快整改。”

田獲告訴記者,貴州省在全國率先實施了環保、公安、檢察院三部門合力整治重點流域。2015年7月,省環保廳、省公安廳、省檢察院聯合出臺烏江流域環境專項整治方案,將司法機關職能引入流域整治,分兩個批次對排查出的103家環境違法主體、151個環境違法案件實施移送司法機關、停產關閉等“五個一批”分類處理。

赤水河不單是國酒茅臺和貴州白酒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前些年,赤水河沿線開發加劇,水量急劇減少,水質日益惡化,部分河段生態功能退化嚴重。

熊德威介紹,當時動的“第一刀”就指向了茅臺、習酒等公司,要求其增加環保設施,達標排放。通過實行“河長”制、第三方治理等措施,到2014年底,赤水河在貴州境內入境斷面和出境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標準。

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貴州省近年來之所以能山青水秀、空氣清新,還得益於重點打擊“六黑”(“黑煙囪”“黑廢水”“黑廢油”“黑廢渣”“黑數據”“黑名單”)環境違法犯罪為重點的執法專項行動。

田獲介紹,今年初,貴州省政府將“利劍”行動提升為“六個一律”環保“風暴”執法專項行動,對環境違法案件分類采取刑事審判一批、行政拘留一批、行政處罰一批、停業關閉一批、掛牌督辦一批等“五個一批”分類處理。

今年1月,花溪區環境執法人員在排查中發現貴築社區馬洞村一組一加工點有刺激性氣味,堆放有大量化工原料及器皿,廢水經管道排入房屋外一沈積池內,排口地面可見明顯腐蝕痕跡,情形十分可疑,立將情況報告貴陽市環境監察支隊和市公安局生態分局。

當地環保、公安部門迅速展開聯合查處行動。經查,該加工點從事違禁化學品生產加工,通過提煉麻黃素,再利用溴元素合成冰毒。今年5月該案被公安機關立案,共涉案10余人,目前已抓捕6人。公安部已將此案列為2016年度公安部部級掛牌督辦案件。

在安龍縣萬人洞礦區,《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幾座高山已經被開腸破肚,大片山體、巖石裸露。安龍縣海子鎮黨委書記楊希告訴記者,安龍縣黃金開發始於1986年,已有30年歷史,是黔西南州最早投入黃金開發的縣市之一,“最瘋狂的時候有100多個采礦點同時開采”。

2014年8月,貴州省環保廳和公安廳組成聯合執法組對安龍縣黃金開采行業開展全面排查,對未批先建的萬人洞金礦和海子金礦因、尾礦庫不能滿足生產要求的金龍黃金公司實施省級掛牌督辦,並責令3家企業停產整治。萬人洞金礦經理李文軍告訴記者,目前已投入整改資金500余萬元進行生態修複。

本報記者在萬人洞金礦修複現場看到,在修複區已經修建了砼截排水溝和擋土墻,栽植了桂花樹、柏樹和紅葉石蘭等樹種。在豹子洞金礦修複區,記者看到廢棄采場和廢渣堆場上綠草連片,杉樹已經長了1米多高,許多地塊平整後已經種上了玉米。

貴州省安龍縣一家黃金開采場正在進行生態修複。攝影/章軻

貴州省安龍縣一家黃金開采場礦山複綠效果明顯。攝影/章軻

在黔西南州采訪時,興義市環保局局長張力向記者介紹了當地發生的盜用環評資質“黑名單”案。今年“風暴”行動中,該局排查到到轄區內湖北永業行評估咨詢有限公司環評資質被盜用的可疑線索,立即成立專案調查組,對涉及的已出具了批複文件的坪東國際汽貿城建設等7個項目企業展開調查,同時向湖北永業行評估咨詢有限公司核實涉嫌盜用資質的具體情況,該公司確認了資質被盜用的事實。

經查,所涉7個項目環評報告編制合同簽定單位分別為貴州啟坤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非法盜用環評資質,從中牟取暴利。興義市環保局不僅撤銷了上述7個項目的環評批複,還將貴州啟坤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環評公司納入企業環保失信“黑名單”。

田獲告訴記者,打擊“六黑”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貴州全省已責令停產企業914家,責令限期改正企業1862家,責令關停取締企業328家,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2480件,共計處罰金額1.09億元;共對390件環境違法案件采取了按日連續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以及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等措施。移送公安機關案件142件,公安機關依法對107名涉案人員實施行政拘留;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19件。

田獲說,作為西部經濟落後省份,貴州目前環保專項資金不足、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基礎設施不完善;企業分布邊遠散,老企業生產和治理設施老化、汙染大而處理能力不足;部分新進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而不能嚴格落實環保工作要求,未批先建、環保滯後於生產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生產線、淘汰落後的土作坊還悄然存在。

“基層環保執法能力和水平整體不足,目前部分縣級環境執法隊伍只有2-3人,人員、車輛等裝備嚴重不足,很難保證當前環境執法監管的需要。”熊德威對記者說,目前環保執法人員的身份很尷尬,從成立的那天起,執法人員的“戶口”就沒有解決,一直是“參公”、“事業”,不是公務員,由行政單位委托授權來開展執法,底氣不足。

田獲也表示,新《環境保護法》規定的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需要環境行政執法人員實施,環境監察執法人員因不符合《行政強制法》規定主體條件,導致對環境違法行為不敢碰硬、不敢較真、不敢問責,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政強制的落實。

有環保專家表示,“利劍”行動是一個好辦法,偶爾用一下可以,“但如果當成制度常態就很麻煩了,老是拿著劍在別人面前晃悠,結果只能害死環保。執法風暴行動只需要告訴企業,我手中有劍,人家就會敬畏。真正的境界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貴州省環境保護廳廳長熊德威。攝影/章軻

貴陽市花溪區環境監察大隊人員對重點排汙企業進行現場執法檢查。攝影/章軻

貴州某企業的危險廢物存放點。攝影/章軻

貴陽市花溪區環境監察大隊執法人員向企業負責人反饋檢查情況。攝影/章軻

貴州省某企業內的煙囪在線監測系統。攝影/章軻

貴州省興義市萬峰林景區依托獨特的山地旅遊資源,創造了旅遊扶貧的成功範式。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74

發改委:貴州電力外送需求十分迫切 西電東送談判十分艱難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8日發布關於貴州省上半年經濟形勢的調研報告,報告稱在調研中,貴州省有關方面反映了一些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其中,有些是全國普遍性問題,如企業融資難等問題,還有一些是貴州省特有的問題,如外送電難度不斷加大等。

6月21日—24日,國家發改委調研組赴貴州省開展經濟形勢調研。調研組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部分企業進行了座談,並赴貴陽市、貴安新區、黔東南州實地考察了等十余家企業和園區。

電力外送和直接交易協調十分困難

報告指出,外送電難度加大。近兩年來,廣東購電需求大幅下降,貴州外送需求十分迫切,西電東送談判十分艱難,送電量沒有大的提升。並且,西電東送價格隨著煤電聯動下調,發電企業盈利空間不足3分/千瓦時。

電力直接交易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靠行政幹預。目前貴州2016年省內交易簽約電量417億千瓦時,占電網售電大工業用電量的80%左右,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5.5%、發電量的21.5%;周邊地區跨省交易簽約電量50億千瓦時。1—5月實際完成交易量117億千瓦時,合同兌現率為83%。預計通過直接交易,全年可減少用電企業電費支出54億元。達到這樣的規模和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要求電力企業讓利的結果。

電力企業反映,全年發電企業讓利32億元,電網企業讓利22億元。受此影響,預計火電全年將虧損25億元。

發改委將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

報告指出,要從多方面著手,更多使用市場化手段推進改革。推進電力體制改革過程中,要盡可能減少行政手段使用,避免出現過度損害某一方利益的問題。要設計好相關規則並通過實踐不斷完善,探索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力市場化路徑,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參與積極性,確保可持續發展。

盡快出臺售電公司準入和退出有關政策。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好管理辦法,明確準入和退出標準,以便售電公司有序進入市場。

盡快完善容量電費相關政策。在完成《供電營業規則》修訂前,先出臺規範性文件,簡化企業用戶電力增容、減容、暫停、變更等辦理手續,縮短辦理時限。

適當抑制電源投資沖動。盡快下發文件,規定2017年3月15日(9號文件出臺滿兩年)以後投產的火電機組,不再安排計劃電量。

推動大用戶盡快進入市場。對於220千伏全部用戶參與直接交易的地區,取消220千伏用電目錄電價,相關用戶不再通過計劃方式用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02

環境執法,我們拿三家大企業開刀對話貴州省環保廳長熊德威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497

當過地方書記的環保廳長談環保執法,別有一番感慨。圖中間戴眼鏡者為熊德威。(貴州省環保廳供圖/圖)

老幹媽找了一些知名代表人士反映企業的訴求,向上級政府投訴。後來領導給我們的指示是:底線一定要守住,要企業吸取教訓。

環保法有牙齒,但是執法隊伍沒有牙齒。這就是問題所在。

環境執法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把企業搞死不是環保的本事,把環境搞差也不是市長的本事。

如果環境保護不好,既要問縣長的責,也要問書記的責。要不然,書記拍板上汙染項目,讓縣長背過,這誰幹?

繞過後院,那是貴州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汙水排放口,排放口前方的低矮平房里,堆放著醫療廢物,醫療廢物堆放點對面是天然氣鍋爐,原來的燃煤鍋爐房正在拆掉。環境執法人員兵分三路,對企業環保設施進行抽查。

2016年8月29日,南方周末記者跟隨貴陽市花溪區環境監察執法人員,參與了這一次企業抽查行動。花溪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吳忠斌向南方周末記者總結本次抽查:“雖然該企業煤置氣工作完成較好,但是檢查中發現了危險廢物堆放亂的問題。”

一年前,吳忠斌在處理一起倒賣廢機油的環境違法案件中還受到威脅,違法者揚言要報複吳忠斌家人。2016年7月7日,上述案件一審判處犯罪嫌疑人環境汙染罪,有期徒刑一年零三個月。

這是基層環境執法的現實。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貴州共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2480件。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批示:“推廣貴州做法。”

南方周末記者歷時四天,在貴州多地走訪汙染源重點監控企業,采訪一線環境執法人員。2016年9月1日,貴州省環保廳廳長熊德威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還有誰不敢動?”

南方周末:貴州受到了環保部長的批示肯定,有總結過經驗嗎?

熊德威:這是我們幹出來的結果。有兩句話是發自內心的,一個是主要領導的重視,在一個省,省委書記、省長重視;在一個市,市委書記、市長重視。還有一個是動真格、打重點。老百姓不答應的事、明擺著和法律法規沖突的事、隱患大的事,要重點打擊。再一個是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是基本保證。

南方周末:有人質疑環境執法的對象多是小企業,很少動大企業。這是不是真的?

熊德威:我們拿了三家大企業開了刀,作為破題。一家是習酒廠,一家是納稅大戶老幹媽,一家是雪花(黔南)啤酒廠。前者發生在新環保法實施之前,後兩者發生在新環保法實施後。

南方周末:怎樣破這個題?

熊德威:省領導去習酒廠調研,座談會上問到我習酒廠執行社會責任情況。我就直言,講汙水直排直流。當時省領導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不擔心酒廠被市場壓垮,擔心被環境壓垮。”習酒廠的環境整治,就是從這次領導調研開始,隨之對全部的汙水設施進行升級改造。

這件事傳遞的信號就是:對於國有大型企業,環保部門都敢動,還有誰不敢動?這會產生一種威懾。

第二家大企業我們動了誰?老幹媽。說實話,這個過程當中確實有博弈。在反複博弈中,最後企業自覺接受了罰款。這是發生在2015年的事。

南方周末:你們是如何與老幹媽進行博弈的?

熊德威:老幹媽找了一些知名代表人士反映企業的訴求,向上級政府投訴。後來貴州分管副省長給我們的指示是:底線一定要守住,要企業吸取教訓。

而當他主動認識到錯誤,主動改正的時候,環保部門再去幫助他(進行環境治理)。從目前的認識和治理效果看,他們治理得非常好。

南方周末:你們還查了黔南的雪花啤酒廠。

熊德威:這也是在2015年,省委書記檢查工作時,經過銅仁一個高速公路路口,叫他秘書給我打電話:“書記聞到味道不對,叫你馬上派人去查。”排查結果就是黔南的雪花啤酒廠。

南方周末:省領導直接督促工作這是常態嗎?

熊德威:不是,主要還是依靠日常的執法檢查。但這一次省委書記實際上是在幫我們發現情況。如果對這個事情不以為然,那就大錯特錯了。

古代有一個故事,一個縣官在路上走著,看見殺人他不管,但是看見農民拉不起一頭牛,他反而要管。大家不理解,為什麽呢?因為殺人有警察負責,體系是完整的,但是牛則沒人管。

這件事表面看起來像是督促部門工作,另一層實際上是給環保撐腰。我從這件事當中讀出很多信息:第一,省領導時刻關註你的工作,你要努力;第二,省領導都發現了,你發現沒有?第三,你們環保大膽地做,我在後邊做你的後臺。

如果都這樣了,我作為環保廳長都沒反應,我不是個糊塗蛋嗎?我這廳長還當什麽?

“執法隊伍沒有牙齒”

南方周末:基層環境執法人員有反映,環境執法隊伍到企業檢查,有時候門都進不去?

熊德威:老幹媽當年面對環境執法時就是這樣。我們去檢查的時候,門都進不了。只有我們和公安一起去,才能進。

環保法有牙齒,但是執法隊伍沒有牙齒。這就是問題所在。所以我們要去依靠力量。

南方周末:如何依靠?

熊德威:比如與公安機關聯動。公安的介入對我們來講,不是一個簡單的“1+1=2”的事,而是“1+1>2”。環保部門的行政執法主要涉及經濟和名譽上的影響,比如說黑名單、罰款,基本停留在這個層面。而公安的介入則是刑事的。

再加上檢察院的介入,效果就更好了。檢察院可以形成全過程的監督,包括對公安辦案人員,也有相應的監督手段,這樣力量又倍增了。

南方周末:公安會很主動和環保部門聯動嗎?

熊德威:現在環保意識增強了,有時候單單公安出動可能效果還不一定好,他們也很希望我們去聯動。

現在公安與環保的配合已經逐步形成常態,只要我們有線索,達到公安的條件,一個電話就可以了,再也不用上級領導出面協調。有時候公安還催我們:這兩個月怎麽沒有你們的案子了?

南方周末:環境執法中還有哪些困難?

熊德威:環境執法的人員和保障都存在不足。貴州全省整個環保隊伍的人員編制才只有約1700人,要靠這些人實現環境執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包括我們的環境執法裝備,我們碰到很多糾紛,就是現場沒法搞清楚,但過後可能就會失真了。車輛怎麽配、儀器怎麽配、如何實現流程的標準化,這些目前初步有了,但是不完善。如果瞬間證據流失,那麽造成的後果是不可逆的。

還有是底氣不足。環境監察執法隊伍身份尷尬,以前有的是參照公務員管理(參公),有的是事業身份,不是公務員。到現在大部分是參公,小部分是事業單位,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還有待提升。底氣不足的表現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幹擾。

南方周末:你是說,依然還會遇到方方面面在幹擾環境執法?

熊德威:在執法中,可能涉及企業的利益,也可能涉及基層政府的政績。有的企業背景比較複雜,有些縣里花了很大精力引進一個項目,但從汙染防治的角度,說實在話,企業做得不到位。這時候要處罰企業,那縣領導就不高興了。這種博弈存在於一個個的個案當中。

“書記拍板,縣長背過,這誰幹?”

南方周末:你們幫助大企業改正錯誤,對小企業零容忍,是否存在對執法對象區別對待?

熊德威:屢教不改的,肯定要進行整改。要不法律拿來幹什麽?我們不是和某個具體的企業過不去,而是和某種行為過不去。面對告誡不聽勸,面對法律不執行,我們對這種人是零容忍的。

大家覺得為什麽總是拿小企業說事?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國有大中型企業其實還是比較容易改正錯誤的。反而是小企業,沒貢獻多少稅收,也沒提供多少就業空間,而且環境違法行為非常糟糕。

南方周末:那麽如何幫助大企業做好環保?

熊德威:環境執法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我記得一位環保部的領導說過一句話:把企業搞死不是環保的本事,把環境搞差也不是市長的本事。

在這一方面,怎樣倒逼企業達標排放,又能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要把握的一個度。所以在執法中,有的是下硬手,一刀砍掉。像解決大量就業、影響很大、稅收支撐很大的企業,這種確實是要妥善處理,這是實話。

南方周末:怎樣才能使目前的執法常態化,持續下去?

熊德威:新法(指環保法)頒布前,對執法人員有個描述:立得住的挺不住,挺得住的立不住。意思是嚴格執法的話,你的位置保不住,不嚴格執法的話,又不符合你這個身份。我認為有三個制度可以保障環境執法高壓常態化,一個是責任制度,一個是考評制度,再一個是和排汙許可制度相掛鉤。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督企”與“督政”之間的關系?

熊德威:我認為不能簡單地把“督企”“督政”分割開來。昨天(2016年8月31日)閉幕的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專門講了綠色發展的問題,省委書記就提出:“加強環保督查巡視,堅持‘督政’與‘督企’相結合”。

過去出現的情況是,環保去督查哪家企業,一些當地政府就和企業站在一塊,聯合起來說情。這種情況,當然就轉成中央層面環境保護的“督政”為主。

“督企”“督政”二者是相結合的,你不督企,怎麽發現怠政?發現了問題,告訴當地政府,這是你的責任。你怠政了,由“督政”再達到“督企”的效果。

南方周末:在制度建設方面,環保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在貴州目前開展得如何?

熊德威:現在開展“綠色貴州”建設,促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省委、省政府準備成立書記、省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這既有正面推動,也有責任擔當。過去是什麽?只要涉及行政方面的,只問行政的責,不問黨委的責。現在不同,如果環境保護不好,既要問縣長的責,也要問書記的責。要不然,書記拍板上汙染項目,讓縣長背過,這誰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