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童士豪:小米不是誰都做得出 電商最多10家上市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7225/與啟明創投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童士豪約定採訪時,時間改了三次。這對已經見過許多每天忙碌的投資人來說已經習以為常,最終與童士豪見面在一次午餐的時間,兩個小時後他又要去參加一家被投資公司的董事會議。而他的第二個孩子一個星期前剛剛出生。
啟明創投已經被VC/PE圈所熟知,所投資的百度有啊、小米科技、一嗨租車、凡客誠品、開心網更是被大眾所瞭解並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應用。而這幾家公司都與童士豪有關。
童士豪有過多個身份,他曾就職於美林證券、亞洲昆仲投資公司。在昆仲私募時,童士豪協助公司募集4.35億美金,並參與了兩件成功的投
資:OmniIndustries和AscentLogistics。也自己創過業,是香港Asia2B及新加坡HelloAsia兩家公司的共同創始
者。2005年加入BVP人任中國代表。目前在啟明創投已經主導完成了13家企業的投資。
「現在的電子商務行業不會有這麼多公司能上市」
童士豪為人直爽,因其投資眼光獨到敢於出手曾被成為「最敢賭」VC,童士豪對創新模式很感興趣,他時常會關注美國的一些創新公司,最近他看中了一家名為ShoeDazzle的女鞋電商網站。
ShoeDazzle的創新之處在於採用了名為的「壓桌菜」獨特的會員收費模式。用戶需註冊會員才能觀看到網站的商品,而在註冊過程中,需對時尚風
格、品牌、鞋碼等回答十幾個問題,系統會根據用戶註冊的個人偏好,每個月幫助用戶推薦5款新鞋以及箱包珠寶等商品。在首次購鞋之後,網站會從用戶信用卡扣
除39.95美元,作為選鞋的酬勞。據瞭解,已經在好萊塢明星中大受歡迎。
當被問及這種模式在中國是否適合時,童士豪糾正,去年這種模式在中國已有團隊在嘗試,但在中國主要是團隊學習速度和執行能力問題,而不是模式本身。「國內複製苗頭的很快,但後續的工作很不容易,希望在中國能有一家脫穎而出。」他說。
童士豪對電商模式在中國的發展已有很深的研究,由他主導投資的凡客誠品自創立以來一直是處在話題的「暴風口」,在最初的短短一年裡,凡客的生意從零
開始,銷售額迅速攀升至3億元。日前卻被質疑2011財年客單價108元,產品成本71.5元,物流成本14.5元,分攤的營銷成本26元,其他運營成本
23元。平均每單虧損27元。隨後CEO陳年對媒體反思了速度和風險的關係,他認為目前擴張速度應該放在第二位,風險控制要放在第一位。對此凡客的另一家
投資方賽富投資首席合夥人閻焱也表示:「凡客十年不上市也不著急,因為快盈利了」。
童士豪對此的解釋是,凡客走的是大眾化模式,團隊的供應鏈、管理數據、評估庫存等方面最近已有大幅的提升。「凡客的毛利率很好,用戶重複購買率高,重點是用戶單筆購買的額度要購大,運費等成本均攤後能獲利。」他說。
電子商務行業在一年的時間內也經歷了「過山車」的發展,從2011年資本投資的瘋狂火爆,到2012年一季度的門可羅雀,投資人與企業的糾紛事件不斷爆出,團寶網投資人撤資,尊酷網創始人出走。童士豪對此的觀點是,中國自2005年來已有60億美元VC資金在電子商務領域,這個行業本來不該有這麼多公司上市,差不多10家企業最後能完成上市。
「電商本身沒問題,但必須支持最大的公司做強,這樣市場才能火起來。希望除了淘寶之外,一號店、京東商城、噹噹網、蘇寧易購都能夠做起來,這樣其他品牌才能發展。」童士豪稱。
由電子商務助力的逐漸發展壯大的社會化電商也是投資人關注的焦點,蘑菇街就是其中之一。蘑菇街目前已經完成兩輪融資,累積金額達2000萬美元。其
中A輪投資方為貝塔斯曼和摯信資本,B輪為啟明創投。童士豪稱,社會化電商絕對是未來的趨勢,啟明創投兩年前曾提出,結合圖片進行興趣分享是個很好的趨
勢,美國網站Pinterest這3年來發展迅速,現在回頭看當時同事投資蘑菇街的決定,他調侃道,「類似之前我投資凡客誠品和我同事投資大眾點評網,當
時價格不便宜,現在看來值得。」
「小米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出來的」
童士豪投資的另一家社交類網站開心網也備受業界關注。2012年初,開心網CEO程炳皓曾表示,開心網將加大佈局移動聯網力度,5月8日,開心網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移動社交遊戲「開心動物王國」正式在APPStore上線。預示著開心網在移動互聯網方面的佈局正快馬加鞭。
童士豪指出,移動互聯網將為開心網帶來巨大的機會,但啟明不會給開心網太多壓力。「我在中國投資了16家公司,好的團隊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且發展很快。VC應扮演的角色應是幫忙不添亂,給他們鼓勵建議和資源.企業要怎麼做,還是CEO最後自己決定。」童士豪稱。
而童士豪非常欣賞的另一位創業者雷軍所創立的小米科技,在廣受而業內讚譽的同時也迎來了他的壓力。阿里去年殺入手機市場,盛大、奇虎、騰訊、百度紛紛表示將加入手機製造大軍。
童士豪對此毫不擔心,他對雷軍充滿信心,「小米,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出來的。,進軍新的領域,需要團隊和策略都是要考驗,要看他們是否能順利轉型。」相比之下,他更擔心三星給小米帶來的威脅。」韓國巨頭有完整的價值鏈,從面板,零件,芯片,到終端手機」
對於中國的互聯網競爭,童士豪指出,美國目前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將有更多有文化積累的創新模式出現,中國目前有5億互聯網用戶,三,五年後有可能
發展到8,9億,中國3-5年後創新將會有很大的進步。「希望看到中國互聯網巨頭企業更加開放,更加健康有序。讓小公司能夠參與進來,通過更多的競爭促進
行業的發展。」童士豪稱。
近日業內出現一種觀點,下一個十年很難再出現一個新浪或者百度這樣的大公司,將有更多創新企業走向被互聯網巨頭收購的命運。童士豪表示這也屬正常,
他指出,在美國80%的公司都是被賣掉的,然後創始人再去創業。但從投資人的角度,他表示,「希望看到像小米、凡客誠品,開心網、大眾點評這樣的企業能夠
做大,幫助他們成長,他們是未來互聯網新的希望。」
機構應該走自己的路線 把想做的事情做到極致
當被問及看項目下決策的最短時間,童士豪透露,決定投資凡客前,他親自跟蹤三個月,等公司決定融資時,他5天內簽下投資意向書,花了3周做完詳細盡職調查。但總得來說看項目仍需要長期溝通,才會和CEO達成互信和共識。
對於他自己投資的16個項目,童士豪透露,其中13個項目是他通過自己的渠道找到的,這其中近一半是天使投資人介紹的,尤其是和雷軍,已有4個合作項目。「大家工作久了,對彼此有一份默契,可以很快決定是否投資,不會拖拖拉拉。」他說。
目前,啟明創投在中國有3支美元基金和1支人民幣基金,共管理近10億美元的資產。童士豪透露,啟明創投新的一支人民幣基金的募集計劃進展順
利,LP也非常認可啟明創投的投資理念,「中國的VC將像美國一樣,對自己專長的領域有特別深入的理解,這對機構長期來說都是好的掌握,每個機構應該走自
己的路線。」他說。
而在投資階段上,受到企業投資估值高、資本市場IPO前景不明朗等影響,VC/PE投資階段前移,甚至開始做天使投資的呼聲日漸高起,但童士豪堅持啟明創投只做A輪和B輪的投資。「大家都害怕的時候,是投資的好機會,我們歡迎A輪和B輪融資的項目。」
這也與童士豪信奉了一句話有關,「唯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每個人偏執的點不一樣,只要把想做的事情做到極致,極好,才能成事。」童士豪解釋。
偏執的另一方面對機構的團隊也要求非常嚴格,在目前啟明創投關注互聯網及消費類、醫療健康、傳統IT和清潔能源四大行業中,啟明創投一直力求在每個
領域找到行業背景強,對投資或者企業有濃厚興趣的人。其中很多合夥人之前都曾有過創業背景。「我們現在四個主管合夥人都有過企業背景,很多其他投資團隊成
員也有在企業任職的經歷。」童士豪稱。
與企業家在一起的時間最珍貴 分享創業者的孤獨和苦悶
談及童士豪的微博不經常更新,他練練擺手笑道,「微博很好.但現在工作家裡都太忙了.我投資的凡客誠品、小米、開心網、一嗨租車,百度有啊這幾家公
司都有好的勢頭,現在正值得我花時間幫忙。我們的投資風格不是投資二十家小公司,期待有一家是小米,不會特別著急投項目,更願意花間為被投資企業提供增值
服務。」
童士豪坦言自己幾乎沒有很多休閒的時光,雖然較少參加與其他投資人在一起的爬山、打高爾夫等活動,但常出席業界辦的論壇。他喜歡與被投資企業的CEO,小米公司雷軍、百度有啊蔡宏、一嗨租車章瑞平、凡客陳年,和新的創業家碰面。「我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時間,是與企業家在一起侃大山,創業非常辛苦和累,我希望能幫創業家分擔一點他們的孤獨和苦悶。」童士豪稱。
而在工作之外,童士豪的最大愛好就是陪家人,尤其是旅遊。「我太太覺得我是個不錯的丈夫,我女兒喜歡我帶她游泳旅行.我很知足。」膝下有兩個孩子,家中有一位理解他的好太太,童士豪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
烏克蘭再亂 誰都傷不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958
最近幾天,烏克蘭局勢再度惡化,俄羅斯不惜動用軍隊維護其在烏克蘭的利益。看起來,烏克蘭局勢已經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甚至很多人預期,烏克蘭將走向分裂。然而,這可能只是表面現象,因為混亂的烏克蘭和歐俄鬧僵並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傷不起的俄羅斯經濟
去年,高盛在關於俄羅斯銀行業風險的報告中寫道:
最近幾年,俄羅斯已經增加了其主權,企業和銀行部門(大部分是國有的)對低信用評級獨聯體國家的信貸敞口。這是俄羅斯對鄰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提供金融幫助方案的結果。雖然這些敞口的匯總信息難以獲得,但部分數據顯示,這些敞口是很大而且在不斷增加。
而最近幾天,市場已經開始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經濟的風險敞口定價——包括烏克蘭緊張局勢加劇導致的烏克蘭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增加,以及烏克蘭經濟可能受到重創。如下圖所示,俄羅斯盧布兌美元跌至了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本周一受俄羅斯央行加息的刺激,俄羅斯銀行股也大跌——俄羅斯最大銀行Sberbank大跌17%,第二大銀行VTB大跌20%。本周一更有報道稱俄羅斯央行拋售了100億美元外匯儲備來支持盧布匯率。
如果烏克蘭的局勢繼續惡化,甚至出現內戰或分裂,那麽烏克蘭經濟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大幅增加,俄羅斯各部門對烏克蘭的債務敞口風險也將會大幅上升,盧布匯率和俄羅斯銀行業極可能受到更大規模的沖擊。
另一方面,當前俄羅斯每天向歐洲出口6百萬桶原油和1百萬桶石油產品,同時輸歐天然氣占了俄羅斯天然氣總產量的1/3。如果烏克蘭局勢惡化(不僅因為有四條輸歐天然氣管道經過烏克蘭,而且俄歐關系也可能會凍結),俄羅斯與歐洲的能源合作必然受到打擊。鑒於油氣占了俄羅斯出口的70%,和所有國家收入的超過50%,如果油氣貿易受到沖擊,這將加劇俄羅斯累積已久的國內矛盾。
傷不起的歐洲經濟
雖然歐美官員已經開始討論制裁俄羅斯,但鑒於歐元區最近才逐步從歐債危機中走出來,如果現在制裁歐盟第三大貿易夥伴(歐盟更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無疑是把自己的經濟拖下水。
如上圖所示,當前歐元區經濟火車頭德國占了歐盟對俄出口的30%。此外,在金融市場敞口上,塞浦路斯和英國都對俄羅斯有著巨大的金融和投資敞口。另一方面,如下圖所示,奧地利、意大利、法國銀行業對烏克蘭也有較大的敞口,雖然絕對規模不是太大。
更重要的是,歐盟對俄羅斯油氣資源的高度依賴。俄羅斯對歐盟出口的80%是能源,而且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尤其嚴重。如下圖所示,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芬蘭、捷克、斯洛克和保加利亞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高達100%,而意大利和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也超過25%。
國際問題上的國家間博弈,stakes(所涉及的各方利益,而其中經濟利益才是重中之重)越大,不確定性就應該越小。雖然當前俄羅斯方面立場極為強硬,但這更像是普京在“亮劍”,明確地告訴歐美國家,要敢動我在烏克蘭的利益,大家都別想好過——畢竟如果俄羅斯不表現出強硬的態度,按照烏克蘭當前局勢的自然發展,親歐派可能會占據新政府的重要位置。
烏克蘭再亂 誰都傷不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958
最近幾天,烏克蘭局勢再度惡化,俄羅斯不惜動用軍隊維護其在烏克蘭的利益。看起來,烏克蘭局勢已經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甚至很多人預期,烏克蘭將走向分裂。然而,這可能只是表面現象,因為混亂的烏克蘭和歐俄鬧僵並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傷不起的俄羅斯經濟
去年,高盛在關於俄羅斯銀行業風險的報告中寫道:
最近幾年,俄羅斯已經增加了其主權,企業和銀行部門(大部分是國有的)對低信用評級獨聯體國家的信貸敞口。這是俄羅斯對鄰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提供金融幫助方案的結果。雖然這些敞口的匯總信息難以獲得,但部分數據顯示,這些敞口是很大而且在不斷增加。
而最近幾天,市場已經開始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經濟的風險敞口定價——包括烏克蘭緊張局勢加劇導致的烏克蘭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增加,以及烏克蘭經濟可能受到重創。如下圖所示,俄羅斯盧布兌美元跌至了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本周一受俄羅斯央行加息的刺激,俄羅斯銀行股也大跌——俄羅斯最大銀行Sberbank大跌17%,第二大銀行VTB大跌20%。本周一更有報道稱俄羅斯央行拋售了100億美元外匯儲備來支持盧布匯率。
如果烏克蘭的局勢繼續惡化,甚至出現內戰或分裂,那麽烏克蘭經濟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大幅增加,俄羅斯各部門對烏克蘭的債務敞口風險也將會大幅上升,盧布匯率和俄羅斯銀行業極可能受到更大規模的沖擊。
另一方面,當前俄羅斯每天向歐洲出口6百萬桶原油和1百萬桶石油產品,同時輸歐天然氣占了俄羅斯天然氣總產量的1/3。如果烏克蘭局勢惡化(不僅因為有四條輸歐天然氣管道經過烏克蘭,而且俄歐關系也可能會凍結),俄羅斯與歐洲的能源合作必然受到打擊。鑒於油氣占了俄羅斯出口的70%,和所有國家收入的超過50%,如果油氣貿易受到沖擊,這將加劇俄羅斯累積已久的國內矛盾。
傷不起的歐洲經濟
雖然歐美官員已經開始討論制裁俄羅斯,但鑒於歐元區最近才逐步從歐債危機中走出來,如果現在制裁歐盟第三大貿易夥伴(歐盟更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無疑是把自己的經濟拖下水。
如上圖所示,當前歐元區經濟火車頭德國占了歐盟對俄出口的30%。此外,在金融市場敞口上,塞浦路斯和英國都對俄羅斯有著巨大的金融和投資敞口。另一方面,如下圖所示,奧地利、意大利、法國銀行業對烏克蘭也有較大的敞口,雖然絕對規模不是太大。
更重要的是,歐盟對俄羅斯油氣資源的高度依賴。俄羅斯對歐盟出口的80%是能源,而且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尤其嚴重。如下圖所示,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芬蘭、捷克、斯洛克和保加利亞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高達100%,而意大利和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也超過25%。
國際問題上的國家間博弈,stakes(所涉及的各方利益,而其中經濟利益才是重中之重)越大,不確定性就應該越小。雖然當前俄羅斯方面立場極為強硬,但這更像是普京在“亮劍”,明確地告訴歐美國家,要敢動我在烏克蘭的利益,大家都別想好過——畢竟如果俄羅斯不表現出強硬的態度,按照烏克蘭當前局勢的自然發展,親歐派可能會占據新政府的重要位置。
“誰都不能通吃,誰也不是中心”專訪中國移動前董事長王建宙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768

在吉隆坡,一位華人畫師給王建宙畫了個手機推銷員形象的漫畫。 (王建宙提供/圖)
“現在是‘亂拳打死老師傅’。”
2014年11月15日,在一場互聯網論壇中,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說完這句話,拍了拍坐在旁邊的中國移動前董事長王建宙,臺下觀眾都樂了。當天,周、王一個穿著布鞋、一個穿著西裝,交鋒激烈。
11月,“運營商活不了了”的話題跳出來成為熱點。當月中旬,中國移動前腳放出風聲:短信要按流量收費;後腳,騰訊的微信團隊就推出了“微信電話本”應用,網絡電話免費打,繞過運營商的通話收費。
在剛出版的新書中,王建宙喜歡用“大象快跑”來形容中國移動——全球市值最高、用戶最多的電信運營商在十余年內的體量和發展。
然而風向變了,運營商穩居電信產業鏈核心地位的局面,被網絡運營、手機制造、移動應用的“三足鼎立”所替代。“管道”,曾經是運營商們不甘心承認的身份,如今卻很快變成了捍衛自身價值的唯一盾牌。
互聯網公司洶湧而來,逆風站在“狼群”中的“大象”,怎麽跑?
在這個時點,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已退休兩年的王建宙。他1978年進入電信業,在郵電部門工作22年;而後歷任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的董事長,分別長達6年和8年。他工作的這三十年,也是中國電信業發生巨變的三十年。
“競爭機制是電信發展快的重要因素”
南方周末:您用微信嗎?
王建宙:我用得很少。因為通常都是用自己的產品,我們的產品是飛信。
南方周末:現在飛信落在後面了。
王建宙:確實微信的功能是超過了飛信。微信實際上就吸取了飛信、微博的特點,加上搖一搖等新技術。其實結為好友、朋友圈,都是在飛信的時候就有了。但是飛信改進得不及時。
南方周末:什麽時候明顯感到市場環境變了?
王建宙:蘋果推出APP STORE(應用商店)的時候。原來是手機制造商配合我們,你看最早的時候電話機叫“終端”。所謂終端,就是網絡的一部分,價格便宜,占網絡的比重也很低,電話機當時是很不起眼的零件。沒想到它後來發揮了那麽大的作用,用戶在手機上的支出超過了給網絡的付費。
南方周末:微信本身也是“移動應用”的一股生力軍。
王建宙:對,我剛才就在跟周鴻祎討論,現在這三部分(電信運營商、手機制造商、移動應用開發商),誰都不能通吃,誰也不是中心,但是運營商的功能,是永遠永遠需要的。
南方周末:您在強調運營商“管道”的作用,但不久前運營商還不甘心只被看作“管道”的。
王建宙:對,是有過不適應。今天周鴻祎也沒想到我們現在那麽謙虛了,以前我們是不承認的。
南方周末:有消息說中國移動的短信要免費或是按流量收費了?
王建宙:那個消息不是很全面。總的來說是我們的語音和短信都要數據化了。原來有兩個系統,一個是流量數據,我們叫分組域;另一個是話音,包括短信,我們叫電路交換域。各做各的,但到了4G以後,從技術而言,沒有語音了,都通過網絡完成。
所以不光是中國移動,所有的運營商都要走這條路。以後的短信和話音都通過網絡做。
南方周末:這會不會導致運營商的收入降低?
王建宙:短期會。但是長期,只要你流量足夠多,還是能夠支撐的。
南方周末:中國移動這麽大力推4G,有沒有想要掩蓋3G網絡失利的意圖?
王建宙:4G我是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在推的。我們做3G很晚了,國外2000年就有了,我們2009年才發牌照,但是我們的好處是做3G的時候已經知道4G是什麽了。
我們當時做3G,就對廠家提出了一個要求:所有設備都可以平滑地過渡到4G。4G今年一年做了50萬個基站,還可能做到70萬的基站,是我們有這個基礎。
南方周末:三十多年來,電信業有多次打破壟斷的嘗試,您如何從打破壟斷的角度回顧電信業的發展?
王建宙:我覺得競爭機制是我國電信發展這麽快的很重要的因素,可能外面的人還認為我們競爭不激烈,是壟斷的。
但實際上,從1994年中國聯通成立,就已經有了一個競爭對手,盡管很弱小。後來中國移動從中國電信分出來,兩家變成三家。再後來又變成六家,還有網通、鐵通、衛通。後來又變成三家。這就是一個在探索怎樣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的過程。
不管怎樣,我們內部的人認為,這種競爭不僅是劇烈,而且是慘烈了。如果沒競爭,哪里會降價?如果沒競爭,怎麽會送手機?
但它還要前進,大家最希望的是民營企業參與進來,現在也開始了,虛擬運營商進來了,我覺得這也是好事。
喬布斯直率,奧利拉謙虛,庫克是“大管家”
南方周末:您個人是30歲以後才進入電信行業?
王建宙:正好是30歲。其實很簡單,因為我是郵電職工子弟。當時有一個政策,父母退休了可以頂替一個子女,但是我已經工作了,不存在頂替,就調動進來了。
那個時候誰不想去郵電呢?當時郵電職工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也在郵電系統里,本人從小接觸的人、父母的朋友都是郵電的。家庭的熏陶,就是郵電的氣氛。
南方周末:1G時代的摩托羅拉、愛立信;2G時代的諾基亞;3G時代的黑莓、三星和蘋果。這些年,您旁觀了手機英雄們的叠代史,有什麽感受?
王建宙:眼看著他們都消失了、銷聲匿跡了。我跟他們的接觸,覺得他們非常努力。
比方說諾基亞,三任CEO我都比較多地見過面。每次他們都會問我從客戶的角度,對手機有什麽要求。而且他們也確實做了,一直在探索。但是,只能說更新換代了,他們的思想跟不上互聯網的發展。
蘋果原來就是互聯網公司,在這輪較量當中,傳統的電信公司明顯處於劣勢。這是革命性的變化,一般的修改是不行的。我們現在沒法說諾基亞哪里做錯,我覺得沒做錯,它盡力了,但是也沒有辦法。
南方周末:直到2013年,移動和蘋果的合作磨合了7年才成功。您跟喬布斯也接觸多次,有怎樣的觀察?
王建宙:我跟喬布斯電話會議開了很多次,當面見過一次。在這些短暫的接觸當中,他的所有特點我們都能體會到,專註、激情、直率。
比方說,他答應我要做TD-LTE(移動的4G)。後來我們開電話會議,兩邊很多同事都在。我問他:“怎麽TD手機還做不出來?”他說:“芯片呢?”(芯片他們不生產)。我說:“據我了解,已經有廠商推出芯片了。”他說:“Who?Who?Who?Who?Who!”
一下子我們當時在場的人都不說話了。後來找英語好的人問,五個who是什麽意思,有人說是感嘆詞。再後來找到真正的美國人,對方說,很簡單,就是問你誰。意思是芯片做出來了,告訴我誰做出來了?根本還沒人做,你催我幹什麽。
我的消息也不準確,我也說不出來。再說他等的其實只有美國高通的芯片。越洋的電話會議里,一般人不會這麽直率,只有喬布斯。
南方周末:還有哪些國外的企業家讓您印象深刻?
王建宙:蒂姆·庫克。他現在當蘋果CEO(首席執行官)了,其實大家不知道,在他當COO(首席運營官)的時候,角色就是蘋果的大管家:制造、銷售、創新營銷模式,都是庫克在做。銷售也好、跟AT&T訂合同也好、去富士康生產也好,都是他。他跟富士康很熟的。
我第一次見他就印象非常深,後面也有大量的時間在跟他打交道。這個人我一定要提,因為大家看到的都是他做CEO以後,不知道在這之前,蘋果的成功庫克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還有吉姆·巴爾西利,他是黑莓的兩個CEO之一。我覺得吉姆·巴爾西利是很成功的,因為他使你知道出差可以不帶電腦了,拿手機就能收郵件。今天看來不值一提,但是那個時候,還是讓人豁然開朗。
第三個人是諾基亞的CEO,約爾馬·奧利拉。在諾基亞可以藐視一切的時候(曾占全球手機份額的40%),他依然很謙虛。每次來拜訪我們的時候,都說你們有什麽要求、我們服務得不好之類的,非常謙虛,所以我對他印象很深。
南方周末:與國外的企業家相比,在國內做企業家是更簡單還是更難?
王建宙:我們不說是企業家吧,應該說是在國企做領導,是很困難的。既是國企的領導,又是國際上市公司的CEO,這個難度會更大一點。
你首先必須完全按照國企的規範來做,這毫無疑問。同時也不能輸給任何一家國外的上市公司,包括在達沃斯論壇,人家講英語,你也要講英語啊。
南方周末:兩種身份會有沖突,怎麽辦?
王建宙:我覺得它們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資本增值。國有企業的重要任務是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不管你做什麽,最後都要來考核你在任期內,資本有沒有增值。上市公司也是一樣,目標是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從這點來說,是完全一致的。作為CEO來說,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上市公司,你增了值,兩邊就都達到了最重要的目標。
主管這麼看》台灣摩根士丹利證券董事長柯之琛 搞砸誰都會,不誠實才犯了天條
|
|
撰文•梁任瑋 台灣資本市場今年面對的是對岸政經實力迅速崛起、相對被弱化的關鍵時點。在台成立二十五年的摩根士丹利卻選擇在兩岸資本市場同步投入資源,其中默默耕耘的證券交易團隊,則是一步一腳印、終於拿下駐台外資券商市占率第一名的好成績。 台灣摩根士丹利證券部門成立以來,將邁入第十五周年,成就這支外資圈人事穩定度數一數二的關鍵人物,就是董事長柯之琛。 採訪這一天,從未對媒體開放拍照的摩根士丹利證券交易室,柯之琛不疾不徐地帶著我們參觀,儘管當天台股走勢震盪依舊,交易室卻看不出外傳的「肅殺之氣」,反倒是柯之琛講的笑話,讓十幾位交易員哄堂大笑,顛覆大家的傳統印象。 不要一開始就舉白旗! 勇敢接受挑戰,才是主管在意的態度「我的辦公室非常開放,同事只要想找我聊天,隨時都可以進來坐,甚至要借我辦公室討論問題,請我到外頭待著都無所謂。在這裡,大家都一樣大!」柯之琛簡潔說明了這個辦公室的文化。 挾著全球高知名度,摩根士丹利每年都是金融科系,甚至是許多畢業生最嚮往的企業,身為台灣證券部門最高主管,柯之琛面試、訓練、共事的員工不知凡幾,他坦言,「我最在乎的是面試當下的感受。」其中,他又特別重視「對未來正面思考」的能力。
「負面情緒是專注力的最大敵人!」柯之琛說,證券營業員須在極短時間內,判斷對客戶最有利的下單價格,負面情緒只會增加錯誤機率。他觀察,碰到挫折就抱怨
的員工,會不斷放大自己的缺點,往往放棄或錯失很多機會;而擁有正面思考積極態度的人,可以快速脫離情緒泥淖,採取行動並改變現狀。
「正向思考的員工,抗壓性也非常高。」他回憶一位交易室營業員的故事:那天收盤前五分鐘,這位交易員接到客戶大量下單,眼看無法及時處理完,他突然癱軟在
座位上說,「沒辦法了,實在太多做不了。」柯之琛說,他最無法接受的情況,是員工工作超過負荷時突然投降。他理解有時會發生員工工作量滿載的情形,但「如
果你盡了全力,就算無法如期完成,老闆也不會說是你的錯。」主管最在意的,永遠是當下展現的態度。轉念,才能在工作上勇敢突破。
柯之琛有一套「優秀員工該具備何種條件」的邏輯,而最基本要求就是「正直、誠實」。他舉例,在與同事討論錯誤時,很多人常會把無關緊要的事混在一起講,
「我明明要牛排,但你卻給我漢堡肉,」他說自己以前也常有這個狀況,也許是怕得罪人或傷感情,但問題的核心往往就是最不想說出來的那句話,這也是他擔任管
理職多年來,深刻體會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凡事不要混為一談。
金融業受託管理客戶的財富,不論公司治理、資訊透明、風險管理都要達到最高標準,萬一發生錯誤,「就要追回源頭,否則同樣的錯誤會不斷出現。」柯之琛說,
每個人都會犯錯,最重要的是檢討犯錯後的處理過程,員工如果勇於面對錯誤,而且避免同樣錯誤再發生,就可以將錯誤率降到最低。如果犯錯隱藏自己的缺失,才
觸犯了金融業的天條。 把客戶時間當自己時間!
回覆客戶決不拖延,得到老闆信任一位曾與柯之琛共事過的外資券商主管說,「Wallace(柯之琛英文名)心思非常細膩,就算再忙,客戶的電話、e-
mail都會在第一時間處理。」而愈早回覆客戶,愈能得到客戶信任,關係也更緊密。或許是這樣的態度,讓老闆總是放心將任務交給他。
因為證券營業員必須具備穩定的心理素質,柯之琛表示,他會特別注意「學生時代曾長期參加過競爭性運動的人」。這看似與職場表現毫無關聯,但他舉例,一場籃
球比賽,得分關鍵往往在最後一分鐘的攻擊,要有過人的意志力,才有辦法逆轉勝。有過這樣歷練的人,不僅會從容面對壓力,甚至可以管理壓力,讓自己在壓力中
成長。 面對高張力的工作環境,柯之琛坦言,打造一支有向心力、能征善戰的部隊並不容易,「但過去的努力已反映在目前的成績,證明策略及組合是對的。」 柯之琛 現職:台灣摩根士丹利證券董事長經歷:台灣摩根士丹利證券董事總經理、怡富證券國際法人部副總經理成績:駐台外資券商市占率第一名 理想部屬3條件 不要為了升遷與績效,做出違法與違規的事,錯誤發生時,更要勇於承認。 對未來有正面看法的人。 心理素質高的人,能從容面對壓力,也能讓自己在壓力中成長。 |
新三板難題:誰都想賺了就跑,這遊戲還怎麽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651

新三板受到主板的影響,很多行為都短期化。 (CFP/圖)
三個月內,新三板指數慘遭腰斬,火熱的市場急劇降溫;那些一心賺快錢的機構、公司,正手握賬面浮盈,苦苦等待套現機會。爆炒一輪後,新三板的短期風口已經結束?
從2015年6月29日開始,僅僅一周,新三板掛牌公司艾錄股份(830970)的股價就跌去近五成,從最高28塊跌到了15塊,市值縮水了9億元。
“公司一切正常。”創始人兼董事長陳安康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顯然,他對這場沒來由的暴跌也毫無頭緒。
股災颶風席卷的不僅是艾錄股份,與三個月前相比,新三板指數已經慘遭腰斬——從4月7日的歷史高點2673點、2134點(做市指數和成指)跌到7月8日的1220點、1280點。單日成交金額也相應從52億元跌至3.5億元。
2015年7月15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達到2732家,正在向3000家邁進,新三板指數行情則繼續掙紮著從V底爬升。
“韭菜”沒得割了
這個時候,機構投資者才發現,自己投進去之後,退不出來。
在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中,幾乎所有人都把新三板這一輪低潮歸咎於預期的政策紅利沒有兌現,轉板、分層、做市商擴容、公募基金入市等等,都沒有落地。
2014年年底、2015年初,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股轉公司)多名高管在多個公開場合表態,新三板競價交易方式有望推出,不過推出的時間節點一再變化,從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內。
“昨天說的、今天說的、和前天說的不一樣,不嚴肅。”陳安康對此很著急,但又無可奈何。
新三板最開始引入的是協議交易,即由買賣雙方共同商定價格成交;2014年8月推出了做市交易方式,引入做市商向投資者提供買賣價格,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交易,一舉激活了新三板市場流動性;競價交易類似A股交易方式,買賣雙方公開報價方式確定證券價格並成交。
2015年4月29日,股轉公司總經理謝庚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新三板市場不具備競價交易的要求,會依市場條件的成熟情況研判推出時機。
競價交易無疑能夠為新三板註入更多流動性。這一政策預期擱淺,無異於給新三板潑了一瓢冷水。
新三板的投資熱情已經冷卻,聯訊證券投資顧問周琦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新三板短期內風口已經過去了。”2015年年初,其公司客戶在新三板風口上賺得盆滿缽滿,現在新三板流動性不夠,他們看到一些表面利潤,但是拋不掉。
大部分投資人參與新三板,主要是為了參與企業定增,幾乎沒有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周琦有一個客戶,幾千萬投資新三板定增,只有10萬塊在二級市場,還虧了50%,“你說這叫投嗎?這叫試試水,玩玩”。而今,不僅二級市場鮮少人試水,定增也沒人玩了,因為賺不到錢。
2015年4月初,聯訊證券和天星資本聯合發起了一只新三板投資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基金,2億元規模的產品只用了18秒認購完成,還超募2000萬元,在A股股災之前,和A股權益類基金相比,這只產品的表現並不太好,凈值基本沒動,一塊零幾厘。
如果說個人投資者的選擇是觀望,機構投資者則是慌了。
競價交易不推出、投資者門檻不降低,兩個政策泡沫破滅了。某私募基金合夥人、剛剛從證券公司辭職的新三板業務高管周山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本來機構投資者都等著個人投資門檻降低去割“韭菜”,結果“韭菜”沒得割了。這個時候機構投資者才發現,自己投進去之後,退不出來。
在周山看來,新三板有一些好的交易制度,比如沒有漲跌幅限制,機構是很容易把價格拉高出貨、由散戶接盤,“它發現遊戲玩不下去,這個市場自然會蕭條”。
很多新三板基金產品設計的期限是18個月,機構投資者出現恐慌情緒,原本是短線心理,發現退出通道不明朗,只好把價格降低一點,慢慢退出。這是新三板這一輪由盛而衰的最根本的原因。再加上此前A股市場火爆,對新三板市場形成一個蹺蹺板效應,很多資金分流出去了。
市場錯配
誰都不知道市場能紅火多久,大多數人抱著先撈一把就走的心理。
2015年6月中旬以後,A股遭遇前所未有的暴跌,新三板也跟著下墜。在太平洋證券副總裁、企巢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看來,新三板還是受到了主板的影響。
A股市場釋放出各種政策利好“救市”的時候,新三板也上演了一輪“自救”,主角是各掛牌企業,大股東增持、公司回購、高管暫不減持。
當然,還有一些機構乘機瘋狂了一把。天星資本在6月22-26日這一周投資了33家企業,6月29日-7月3日這一周投資了55家企業,7月8日,又宣布籌備專項資金用於新三板二級市場增持優質企業股票。這家激進的新三板投資機構,投資的新三板公司數量正逼近400家。
在和天星資本打過交道的周山看來,天星資本這種豪賭式的投法,是在賭新三板的命運,如果將來新三板真的成為納斯達克,天星將持有300多家上市公司,這是什麽概念?它會成為中國第一投資機構。
但像天星資本這樣的機構,畢竟是少數。
新三板機構投資者現在分成三種:傳統風投企業、陽光私募系、投行、券商系。周山覺得,雖然這三撥人不一樣,但是有共同特點——短視。他們抱著借政策紅利炒一下就走的心態,而不是長期投資者。
對於新三板創新型中小企業來說,這部分投資者其實不太合適。這是一個錯配的問題,投資者結構和掛牌公司之間,並不匹配。理想的新三板投資者應該是一批結合一級、二級市場投資特點的新銳投資者,不會一天到晚想著快速兌現。
這一點,陳安康深有感觸。2014年11月,艾錄股份交易方式從協議交易轉為做市交易,做市商讓他頗為失望。陳安康原本對做市商的理解是,做市商對股票估值,適當的時候穩定股價,價格高的時候拋一點,便宜的時候買回來,可以做差價,活躍市場。
現實中恰恰相反,做市商拿了最低價格,然後在市場價格高的時候拼命減倉,在價格低的時候也不會加倉。艾錄股份的第一家做市商,以4塊多的成本拿了180萬股,天天在減持。高價拋出之後,這個錢就再也不進去了。
人家開玩笑說,“拿了低價股不做市、耍流氓”。陳安康對此很認同,公司憑什麽給你200萬股,讓你賺2000萬?是讓你幫忙做市的,讓你給新三板做貢獻的。你只賣出不買進、低進高拋,誰不會?做市商制度有問題,對做市商沒有制約。
截至目前,中國115家證券公司中,約有79家新三板做市商。雖然去年6月份正式發布實施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商做市業務管理規定(試行)》已明確提出,做市主體是證券公司和其他機構,目前只有券商能夠做市。
券商本來應該扮演一個流動性供給者的角色,但很多做市交易的人員,原來是做二級市場出身,很多券商的做市部門的人員是掛在自營部門的下面。新三板做市商的人員配置、風控特點,新三板做市方式,都非常接近二級市場。
周山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券商出身的做市商,習慣了短期化操作思路,和關聯公司相互配合,對倒一下,把價格操作很高,券商以很低價格拿到的貨,在高位出,價格落下去的時候、低位補回來就是,做市商對企業一點支持都沒有。
三板受到主板的影響,很多行為都很短期化。比如A股詢價的方式,機構面對新三板一開始其實也是缺乏經驗,都是蜂擁而上,而非理性思考。一些做市或者轉板概念企業,定增定價都非常高,很多都沒有做盡職調查。就周山所知,機構就是問一下價格、看一下估值,就投了,對企業簡單的了解都沒有。過於草率的投資流程,導致當時一些投資出現判斷失誤。
某些券商則為了自己利益,把一些做市企業估值做得很高,使自己能夠獲得比較高的行銷費用,企業估值嚴重偏離了實際價值。誰都不知道市場能紅火多久,先撈一把就走。
在這一輪下跌中,不少企業老板們行為短期化,這也是受到A股的影響,只想在市場火爆的時候瘋狂圈錢。很多掛牌企業,短時間內多次定增,有些業績根本不足以支撐其估值的企業,定增金額很高,一下子把市場的現金流吸納過去,而未來發展不足以支撐其估值。
廣證恒生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袁季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各個周期,市場參與主體都在追逐利益最大化,這可以理解。市場理性只是相對的,企業估值長期處於波動狀態,市場亢奮了,大家都預期過高。
2015年初,各路資本懷著很高的政策預期進入、直接激活了新三板市場。資本的逐利性,在各個市場都是一樣的,對政策預期比較高,助長了部分短期行為,加上新三板本身容量比較小,供求關系不平衡,快漲快跌表現更為明顯。各新興市場都經歷過上漲、估值確認過程,新三板也不例外。
2015年4-5月間,新三板平均60-70倍的發行市盈率,讓周山很吃驚的是,三板交易市盈率和發行市盈率出現背離的情況,有些掛牌企業的發行市盈率比交易市盈率更高,這不正常。一個個企業的估值動輒80-90倍,就像“神創板”一樣,當時周山就跟同事講,不要高興得太早,到時候有得苦頭吃。
爭奪企業資源
只要解決了流動性問題,就解決了企業融資問題。
面對新三板的大跌,程曉明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新三板當務之急是迅速擴容,每年上3000家企業、早日達到1萬家以上,其次是加大企業退市力度,每年退市率達到5%以上。等掛牌數量達到1萬家以後,再提高交易活躍度,加大活躍度的重要措施就是降低個人門檻。
盡管新三板一直強調自己與主板的區別,但它和上交所、深交所爭奪上市企業資源只是遲早的問題。
這次A股暴跌,監管層暫緩IPO,不少人覺得這對新三板是一大利好。在上一輪IPO暫停時,一些企業等不起,轉投新三板,給新三板帶來一批相對優質的企業資源。
周山認為,A股和三板之間肯定會有很多博弈,因為A股代表的是中國過去三十年發展模式,是傳統產業和傳統資產的聚集地,而三板代表的是一股草根力量、科技類企業改變自己命運的力量,提供中國社會階層一個流動的渠道。
在他看來,之前大公司去上海,中小公司去深圳,現在冒出一個新三板,各種政策紅利,無漲跌幅限制,競價交易又分層,註冊制、掛牌沒有財務門檻,上交所、深交所都希望優秀中小企業為自己所有,希望新三板作為預備板、跳板,你先幫我選好、規範好,可是股轉公司真的願意嗎?
2015年7月2日,股轉公司監事長鄧映翎在北京舉行的新三板與中小企業發展論壇上透露,今年年底將試點允許新三板掛牌企業轉到創業板。掛牌企業如果在新三板孵化成長,達到了成熟企業要求更多的流動性,可以轉到創業板,轉到上交所戰略新興板。
2015年6月底,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金興明在“陸家嘴論壇”上透露,上交所戰略新興板已獲國務院同意,最快2016年4月推出,定位於規模稍大、已越過成長期、相對成熟的企業,與主板、創業板形成銜接,同時也有適度交叉。
在一些機構和行業人士口中,股轉中心被稱為“北交所”,與上交所、深交所並列,被稱為“中國的納斯達克”。但納斯達克並非紐交所的補充,而是有著大名鼎鼎的微軟、英特爾、蘋果等公司。
袁季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無論是交易所還是股轉中心,為企業服務是其共同方向,不論是上哪個板或是轉板,最終都是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的選擇。即使市場低迷,融資越來越困難,新三板確實為那些原本很難進入資本市場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機會。在註冊制出來之前,新三板的入口更寬,會帶來大量掛牌企業,同時其結構性特征會越來越突出,即整體受到資本追捧很難,只有優秀企業會獲得市場的認同。
周山也認為,新三板給了中小企業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持,只要解決了流動性問題,就解決了企業融資問題。隨著接下來天涯、天星資本、矽谷天堂、錘子科技、百合網等知名企業掛牌之後,對人心是個提振,新三板或許可以快速走出來。
(註:出於當事人請求,周山是化名)
阿里不碰的“帝國夢”,誰都不要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3/152900.shtml
導讀 : 對於一個從未管理過生態系統的企業來說,建立電商生態真的是一段漫長的摸索過程。
PART 01—— 比起打造電商帝國,阿里更想做“生態系統”
行至11月末,2015年天貓雙11華麗落幕,並最終以912億成交額完美收官,創造7年以來的歷史新高。有人歡欣鼓舞,有人冷嘲熱諷,無論如何,在一片輿論聲中阿里以一個龐大商業帝國的姿態存在著。
阿里真的成就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電商帝國了嗎?對於這個問題,第一個回應的便是掌舵者馬雲,他的聲音響亮而堅定:“我從未覺得阿里是一個“帝國”,更堅信我們不能做“帝國”。任何一個“帝國”都有毀滅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生態系統”,因為只有“生態系統”才是基本上可以生生不息的。”
作為電商界辨識度最高的人物,風口浪尖上馬雲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二爺依舊認為不去分析任何的性格色彩,這個身形精瘦的領軍者絕對擁有一顆清醒的大腦。誠如馬雲所言,只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在這個健康的系統體系內,四季交替,萬物更叠,不斷出現新生命、新事物,盡管會經歷萌芽、生長、成熟、衰退乃至死亡的過程,但新生的力量仍會隨著舊事物的消亡破土而出。
我們在觸碰互聯網電商時,談論了太多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談論了太多的商業模式及盈利點,卻惟獨忘記追本溯源,去探尋電商真正的含義。我們試圖去抓取用戶、縮減成本、聚集流量、引導銷售,在對眼前小利窮追不舍的時候,卻惟獨忘記思考什麽才是電商長盛不衰的姿態。
PART 02 ——電商生態系統——沒那麽遙遠、更沒那麽複雜!
或許有人會說,電商到底是一門生意,錢賺進口袋才是本質目的。但二爺認為,基於這層目的及認知,盡管你的電商業務短時間內有利可圖,但一定不會四季常青。消費需求不斷變化,商業模式日益更叠,循環流動的生態才能讓你的電商免於雕零。
話題說到這里,今天二爺最想和大家談論的一個話題浮出水面——“電商生態”。那麽,什麽才是所謂的電商生態呢?這並非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
經歷了互聯網時代以B2C\B2B\C2C模式為主的傳統電商,以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移動電商、社交電商之後,隨著用戶訴求和購物場景的急劇變化,一個打通用戶需求、流量入口、線上線下渠道、企業和商家,真正圍繞用戶為中心的生態型電商平臺概念被提出,這便是電商生態的概念雛形。
到底什麽是電商生態?簡言之,從技術研發到營銷推廣,從金融支付到物流倉儲,每一個電商的商業單元通過達成交易循環流動,從而維系整個電商體系的發展和生存,形成一個完整電商生態系統。
在二爺看來,一個良性的電商生態系統基本組成並不複雜,但隨著新商業形態的不斷衍生,電商生態系統的延展性越來越寬闊。這其中以靈魂人物馬雲打造的阿里系電商生態系統最具代表性。
PART 03—— 阿里何時能鏟除內部生態系統的壞分子?
再多的流言蜚語,都無法阻止阿里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自1999年起,阿里讓電商從一個概念變成了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標配。阿里旗下最著名的三大平臺:阿里巴巴、淘寶和支付寶,分別完成了美國Ariba,eBay和PayPal這三大企業所做的事。經過10年發展,現今擁有阿里巴巴B2B、淘寶網、天貓、支付寶、阿里媽媽、口碑網、阿里雲、聚劃算、一淘網、中國雅虎、中國萬網、CNZZ、一達通13個旗下平臺,阿里最終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
隨著阿里系的蓬勃發展,吸引了越多越多品牌商、廠商、物流機構、金融機構、電商增值服務機構的加入,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同樣聚集在阿里的平臺體系之中,最終形成了一個生長、壯大、繁榮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阿里就是這樣一個鮮活的例子。在原本一片貧瘠的中國互聯網荒漠之上,阿里則開辟了一片嶄新的廖原,並讓所有生物進入這一片開放的原野之中,進而長成生態。
除去個人感情色彩,在宏觀戰略上二爺還是挺馬雲的。他堅持不去構建一個觸不可及的商業帝國,而是促成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生態系統,讓生態里的每一個分子和諧生長,也為阿里自己的生命點亮出路。在這之中,阿里的責任便是馬雲所說的那樣:“我們只是要把這個生態系統建設的更加健康,更加的透明,更加的開放,更加的有責任感。”
當然借著雙11、雙12的風口,二爺還是想提醒阿里一句,促成生態本為好事,但假貨橫行、惡意騷擾、平臺腐敗及職業差評師等問題將成為一股生態系統的破壞實力,如果阿里一直難以尋到良方、鏟除惡勢力的話,那麽這些內部生態系統的壞分子必將威脅到阿里自身的健康。
PART 04——構建電商生態?系統軟件是基石!
有人說,生態的概念太遙遠,沒有BAT的體量不用操這個心。那二爺想說,阿里因為體量巨大因而構建一個大型綜合性生態圈,而對每一個中小型的電商企業而言,都應該試圖去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態圈,因為這個生態體系也可以是小而美的。
畢竟,每一個電商企業都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在一定區域內,和生物一樣,沒有一個企業個體能夠長期單獨生存。之所以電商企業因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似,企業生態系統中消費者、代理商、供應商、商家以及同質企業群共同構成了這個生態圈的生物成分,只有讓他們在你的電商體系中和諧平衡發展、各自成長獲益,你的電商平臺才能運轉的更加穩妥。
還是以阿里為例,淘寶、天貓、阿里巴巴、阿里雲、支付寶、菜鳥網絡……從交易平臺、市場推廣、大數據、雲計算、金融服務再到移動平臺,無所不觸及的阿里正一點一滴的拼湊自己的電商生態系統。但通過電商和阿里的生態系統架構,我們不難發現這一生態系統中各產業間的數據傳遞都是通過軟件進行的。由此可見,軟件是構成整個生態系統的基石,是整個電商生態系統中數據傳遞最重要的載體,即使是強如霸主的阿里也必須依靠不斷提升的軟件能力來為其保駕護航。
作為整個電商生態系統平衡的驅動者,軟件構成是整個電商生態系統的關鍵要素。
PART 05—— 傳統企業如何建立電商生態體系?
作為整個電商生態系統平衡的驅動者,軟件構成是整個電商生態系統的關鍵要素。而電子商務自身的一些特性和優勢決定了傳統企業轉型電商成為必然趨勢,但同時由於傳統企業自身信息化程度較低、缺乏IT人才和電商運營經驗、無法有效利用數據資源,因而很難駕馭電商業務,更難去構建屬於自己的小型電商生態系統。
為了解決以上障礙,二爺的建議是企業在轉型電商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與能力,選擇自力更生或借助外力。當然自力更生的前提,在於強大的資金流及技術拓展實力,如果缺乏這個先決條件的話,借助外力去搭建電商平臺構建電商生態圈才是可行之道。
目前,目前市場上第三方提供的主流軟件服務有五種模式,即IaaS、PaaS、CaaS和SaaS。在這里二爺想重點說的SaaS(作為SaaS模式的擁躉,二爺曾多篇文章中談論SaaS的優勢,在此不再贅述)。SaaS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新軟件模式,典型的電商SaaS服務商代表如:國外的Salesforce及國內的千米網。SaaS模式下企業向第三方軟件服務商購買的既是軟件,更是服務。
例如美國的Salesforce主打客戶關系管理(CRM)軟件及服務,允許客戶與獨立軟件供應商定制並整合其產品,同時提供按需定制的軟件服務,使得客戶無需擁有自己的軟件,也無需花費大量資金和人力用於記錄的維護、儲存和管理,所有的記錄和數據都儲存在Salesforce.com上面
再例如國內的千米網,作為SaaS軟件提供商千米網負責打造一套軟件產品,把服務器部署在雲端,企業用戶有一個賬號就能登錄使用。至於技術升級、更新叠代便是這些技術服務商的事情。這種方式對企業來說好處是成本低,投入少,持續更新叠代,且實施起來更快速,電商平臺建設也能更安全。在建立一個良性電商平臺的前提下,企業下一步就可以考慮如何如整合自己的渠道、用戶、商家等各方資源,從而去建立自己平臺上的小型生態圈了。
在電商領域,失敗的原因或許各有不同,但成功的道理都是相似的:即首先滿足銷售商利潤落袋,其次聯動產業鏈上下遊,讓廠商、分銷商、物流方、倉儲方等各方面受益,在此基礎上不斷改善和提高用戶體驗。只有這樣你的電商才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閉環實現,而是一個鮮活的生態系統。
結語:
經常有人討論:除了BAT等電商巨獸們外,誰才是下一代電商模式領軍者?其實答案很簡單:誰能最先在商業社會里建立與完善一個生態系統,誰能在產品、用戶和渠道之間實現完美融合,誰就能擺脫局部低級的商業競爭,誰就最有權力在將來與BAT們對話。
當然,對於一個從未管理過生態系統的企業來說,建立電商生態真的是一段漫長的摸索過程。還好,生態系統競爭的序幕剛剛開啟。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溫二爺,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地鐵乞討“殘疾人”多為偽裝 遇到檢查跑得比誰都快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30/1001816.html
據北京交通執法總隊軌道大隊副大隊長李海濤介紹,乘客也對驅逐乞討賣藝者的執法行為有了更多的理解。截至目前,軌道交通執法大隊共查處各類違法行為1258起,其中乞討賣藝835起。李海濤稱,地鐵站內的乞討者大多都是職業乞討人員,許多“殘疾人”也是偽裝,“遇到檢查的時候立刻卸掉假腿,跑得比誰都快”。
5月1日是北京市地方法規《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頒布實施一周年,也是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軌道交通執法大隊在地鐵站執法的第一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交通執法總隊軌道交通執法大隊獲悉,一年以來,軌道執法查處乞討賣藝835起,違規進出閘機43起。此外,還對危害軌道運營的行為進行高限處罰,最高處以18萬的罰款。
平均一天處置 兩起以上乞討賣藝行為
據北京交通執法總隊軌道大隊副大隊長李海濤介紹,執法一年以來,地鐵站內的乞討賣藝現象有了明顯好轉,比如曾經乞討賣藝較多的10號線乞丐已經比較少見。乘客也對驅逐乞討賣藝者的執法行為有了更多的理解,不會擾亂執法秩序。截至目前,軌道交通執法大隊共查處各類違法行為1258起,其中乞討賣藝835起、散發小廣告200起、擺攤設點112起、輪滑59起。
李海濤稱,地鐵站內的乞討者大多都是職業乞討人員,許多“殘疾人”也是偽裝,“遇到檢查的時候立刻卸掉假腿,跑得比誰都快”。
此前,北青報記者曾經進行報道,地鐵站內乞討者來自河南民權縣和甘肅岷縣的人居多。目前,河南民權公安、民政等相關部門已經和北京交通執法大隊建立聯系,勸退乞討者回鄉。
高限處罰 危害軌道運營安全的違法行為
除了乘客熟悉的整治乞討賣藝行為,軌道執法大隊還有一項工作是重點對嚴重危害軌道運營安全的軌道交通保護區內違法施工、破壞護欄護網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據李海濤介紹,目前軌道大隊與地鐵公司、產權單位巡查隊伍建立了“企業發現先行制止,大隊跟進依法處罰”的聯合監管機制,對企業上報軌道交通保護區安全隱患進行執法檢查。一年共查處軌道交通安全保護區內違法行為9起。“地鐵滲水至設備間,將損壞地鐵的信號系統,導致中心無法監測到列車行駛情況,正在行駛的列車也無法判斷與前車的距離。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後果將不堪設想。”
違規進出閘機 一年查獲43起
一年來,軌道交通執法大隊共查處違規進出閘機43起。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地鐵調整為計程票據之後,確實有個別乘客跳閘機逃票的現象。地鐵工作人員和誌願者主要采取勸阻的方式,只有執法隊員在現場的時候才能立刻進行處罰。據介紹,一般來說,執法隊員均通過地鐵員工的告知或者乘客的舉報得知逃票的高發地。僅昨天上午,執法隊員就共計發現15起逃票行為,罰款2000余元。
相關新聞
地鐵動物園站去年暑運 發生乘客走散事件69起
五一假期前,京港地鐵發布假期期間4號線北宮門站、動物園站是節假日乘客出遊的熱點車站,經常發生乘客走散現象。數據顯示,2015年暑運期間(7月1日至8月31日),4號線動物園站一站就曾發生乘客走散事件69起。
京港地鐵相關負責人介紹,熱門景區出遊乘客常為“全家總動員”,兩車站老人、兒童較多,乘客走散情況也時有發生。4號線北大東門站區站區長郭勝利說,為了避免乘客走散,進出站及上下車時,乘客應註意照顧好同行的老人和兒童,上下車期間按照先下後上原則有序乘降,當聽到關門提示音響起時,止住腳步,不要搶上搶下急於上下車,以免與同行乘客走散。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因為著急趕車或者其他原因和家人走散的情況屢有發生。去年,一女乘客乘坐13號線時,因著急在知春路站下車,不慎將嬰兒車和車上的孩子一並落在車上。最終,車站工作人員及時聯絡下一站工作人員,將孩子送回家人手中。
一旦在站內發生同行乘客走散的情況,可及時聯系車站工作人員幫助尋找;如有同行乘客未及時上下車而走散,不要慌張,首先要記住上下車準確位置和列車離站時間,及時尋找站內工作人員說明上述信息,以便工作人員準確定位走散乘客所稱列車信息,幫助尋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特朗普連最大債權人是誰都沒搞清,也敢提談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644.html
特朗普又大放厥詞了。他放話說自己能為美國債務訂立新的合約。
上周,特朗普暗示說,自己能通過和美國債權人重新談判而讓後者接受更低的利率。
聽起來真是精明得不要不要的。不過,特朗普真的用腦子想過這樣做的受害者是誰嗎?他到底知不知道美國19萬億美元債務的債權人是誰?
美國的最大債權人是誰
近年來,眾人的關註點似乎都放在了中國成為美國最大債權人這一點上。中國持有美國相當不少的債務——近7%,但卻不是美國政府債券的最大持有者。
美國政府債券的最大債權人是誰?正是美國公民和美國的實體機構,比如州及地方政府、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和聯邦儲備系統——他們持有美國67.5%的債務!
美國國內持有的12.9萬億美元美國債務中,包括政府信托持有的5.3萬億美元,個人、養老基金、州及地方政府持有的5.1萬億美元以及聯邦儲備系統持有的2.5萬億美元。
外國政府僅持有美國32.5%的債務而已。國外債權人中,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債權人,持有1.25萬億美元;其次是日本,持有1.13萬億美元。


特朗普的提議震驚了整個金融界。購買美國債券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資行為之一。人人都預期美國債券能夠產生良好回報。
“特朗普先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麽。”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經濟政策專家邁克爾·斯特拉因(Michael Strain)說,“這好比是債券市場表態說,‘我們要建一堵墻,讓墨西哥出錢。’”
“全球金融系統構築於美國債券是絕對安全資產的理念之上,”經濟學家道格·霍爾茲-伊金(Doug Holtz-Eakin)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如果特朗普要在這個基石上砸個坑出來,那麽全球金融系統就會受損,將會出現全球經濟性的衰退。”
政府債務及預算專家瑪雅·麥克吉尼亞斯(Maya MacGuineas)說:“其實美國債券的持有者大部分是在美國國內。對於我購買的債券,我怎麽可能希望它的價值比購買時更少呢?”
多少年來,爺爺奶奶們把美國債券當做禮物送給自己的孫子孫女。退休人士購買債券,因為它比股票安全,且有每月穩定的收益。各個年齡階段的投資者都持有美國債券,目的是讓自己的退休生活和投資組合風險更小。
需要記住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任何債務談判實際上都和美國公民有關。
災難性的戰略
對於陷入財務困境的企業來說,重新談判債務條款是一種常見做法。債權人願意接受較低的利率是因為,和一分錢都拿不到相比,這還是比較理想的結局。但美國政府顯然不是什麽“垃圾債券”公司。
特朗普在之後接受CNN采訪時,收回了上述有關美國債務的言論,並改口說,他真正想要做的是,讓政府想辦法以更低的價格回購一些債券。
然而,經濟學專家們紛紛表示,這對美國來說是一種災難性的戰略。
首先,只有在財務狀況陷入困境的情況下,企業才會進行債務回購,此舉被視為警告信號。如果美國政府要回購債券,那非得要等到經濟狀況真的非常糟糕了才行。
其次,回購會讓美國和全世界的投資者認為,美國是在債券市場玩什麽花招。這將引發巨大的不確定性,並可能連續多年擡高美國的借款成本,因為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回報率。
再者,如果特朗普以較低價格回購債券,受到傷害的將不僅僅是中國和日本等持有美國債券的國家,還有數百萬美國人——他們購買債券,為的是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投資,或是降低自己投資組合的風險。
最後,聯邦政府也沒錢進行回購操作了。美國已經背有19萬億美元的沈重債務,特朗普的計劃是在要求政府為了購買老債券而發行更多新債券。或者,特朗普會要求美國央行進行購買,而此舉會引發通脹,甚至是惡性通脹,進而導致食品、房租等各種價格飆漲。
地平線投資公司(Horizon Investment)首席投資戰略師格雷格·瓦利亞(Greg Valliere)這樣評價說:“特朗普實在是太沒下限了,他這是在森林里玩火!”
誰都夢想擁有一輛“會飛的車” 谷歌創始人已為此投資上億美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11/1011933.html
谷歌公司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過去幾年來一直在向“飛車”研發企業投錢,他已經先後為兩家企業提供累計超過1億美元資金支持。Zee.Aero公司的新設計方案據描述是“一個狹窄車體加上一個能夠搭載一人的球狀駕駛艙”;Kitty Hawk公司設計的“飛車”類似“巨大版的四軸無人機”。
谷歌公司創始人拉里·佩奇
擁有一輛“會飛的車”是全球不少科幻迷的夢想,而美國矽谷一名“大佬”或許已經為實現這一夢想做了不少。
美國媒體9日披露,谷歌公司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過去幾年來一直在向“飛車”研發企業投錢,投資金額累計超過1億美元。
【“革新運輸形式”】
美國彭博社報道,佩奇先後為Zee.Aero和Kitty Hawk兩家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這兩家初創企業都致力於“飛車”的研發。
Zee.Aero公司創立於2010年,緊鄰谷歌公司總部,擁有接近150名員工。部分員工曾供職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私人太空運輸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波音公司等。
Zee.Aero公司網站介紹,這家企業正在“開發一種革命性的運輸新形式”,涉及“空氣動力學、高級制造和電力推進的學科交叉”。
《紐約每日新聞》報道,Zee.Aero公司已經設計完成一種“飛車”原型並向美國專利商標局申報專利,目前正在矽谷附近一座飛機庫中設計另一種方案。新設計方案據描述是“一個狹窄車體加上一個能夠搭載一人的球狀駕駛艙”。
Kitty Hawk公司成立於2015年,地點距離Zee.Aero公司不遠,同樣抱著“研發電動私家航空車輛”的目標,但設計方式與Zee.Aero截然不同。按照《紐約每日新聞》的說法,Kitty Hawk公司設計的“飛車”類似“巨大版的四軸無人機”。
【“秘投”上億美元】
彭博社援引多名了解Zee.Aero公司情況的消息人士的話報道,佩奇僅對Zee.Aero一家的投資就超過1億美元,但他對這些投資刻意保持低調。他有時會現身Zee.Aero公司二樓,因此員工為保密通常稱他為“樓上的家夥”。
法新社解讀,現任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公司首席執行官的佩奇“努力隱藏他(對‘飛車’研發)的參與”,是因為這些項目是他“在獨自追求飛車夢想”,而不是谷歌諸多尖端開發項目的一部分。
谷歌眼下正在進行的無人駕駛汽車等多個研發項目。據估算,這些尖端開發項目已經“燒掉”谷歌數十億美元。
就“飛車”的研發而言,盡管Zee.Aero和Kitty Hawk還沒有向外界透露各自項目具體目標和時間表,但鑒於“汽車上天”須經過航空管理部門批準且可能引發相關法規的重大修改,兩家企業的產品要真正“飛上天”還需時日。

圖為“飛車”效果圖
【“來自中國的競爭”】
《紐約每日新聞》評論,如果Kitty Hawk公司的“飛車”真的按照“巨型無人機”的思路設計,它“已經面臨來自中國的嚴肅競爭”。
今年1月6日美國拉斯韋加斯消費電子展(CES)開幕當天,中國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全球第一款能搭載一名乘客且全天候飛行的大型無人機。
這款名為“億航184”的無人機外觀與直升機類似,但完全自動駕駛,無需飛行員。這家公司介紹,“億航184”高1.5米,凈重200千克,額定載重100千克;飛行高度一般在距地面300米至500米之間,平均飛行速度每小時100公里;采用純電力驅動,電池兩小時即可充滿,在海平面高度續航23分鐘;采用垂直起降方式,無需機場跑道等傳統基礎設施,加上可折疊式設計,消除了阻礙飛機及其他空中交通工具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瓶頸。
億航公司打算今年年底之前在美國內華達州試飛這款無人機。
這家公司稱,希望這款無人機將來成為人類中短途日常交通運輸工具。(郜婕 新華社專特稿)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