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最怕被說是敗家子

2011-4-18  TCM




四月九日,元大金控購併寶來證券戲碼塵埃落定,白文正時代的寶來正式走入歷史。

雙方董事會決議以近四百九十億元、近一‧七二倍的股價淨值比通過合併案,也寫下國內證券史上最高合併金額紀錄。

「我最怕的就是人家說,你看Jack(白介宇英文名)就是敗家子啦!」一手賣掉父親所創辦事業的白文正長子、寶來執行董事白介宇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二十二‧九元(編按:現金十二‧二元加○‧五股元大金股票估算)這種價格,絕對不叫賤賣寶來,對不對?」

就在元大金併寶來證記者會後兩天,白介宇接受《商業周刊》專訪。以下為他參與購併過程的第一手告白: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最近這幾天大家講「元寶配」,聽說這次有三家出價,開發金還是第三名?

白介宇答(以下簡稱答):沒有呀,聽誰說的?實際出價的只有兩家(元大金、開發金)。我想今天元大出的條件,我相信開發也出得起,這部分大家也不要去猜,說什麼開發不願意加錢,其實這真的都不是重點。我們聘請的財顧(摩根士丹利)評估,元大合併案成功機率比較高。

問:開發金不是出不起高價,那它為什麼沒有出?

答:因為第一次他們出完價,元大也出了一個價,我們那時候董事會已經先給元大一個獨家優先議約權,算是一個保密協議。就是開發遞公開信隔一天(三月二十九日)……,我們有請人去跟開發溝通,讓我們在這段期間專心跟元大談,元大談不成,再找你們。

問:事實上,價格就是元大出線原因?

答:因為元大後出價,一定會出稍微高一點,但是也沒有高多少(笑)。後來定那麼高,那是因為後來再去跟他們negotiate(談判)。

其實我覺得,我個人覺得啦,有競爭,就會有好的條件。如果在完全沒有壓力的情況之下,我相信今天寶來的條件(不會那麼好)……。

我講實在,我很感謝開發金,還有所有對寶來有興趣的這些大老闆,因為他們真的讓市場了解到寶來的價值。

談元大出線,開發金落敗…… 價格不是關鍵,換股難度才是問題

問:為什麼?這好像跟我們認知不太符合,辜老闆作風一向是會用價格去搶的。

答:對,但是我就說嘛,最後決定的不是條件跟價格,而是最後我們得要讓這個合併案順利進行。但是這個案子要順利進行,就是要我說的,要股東同意。那你要了解,我們有換股,那要原始股東答應換股,難度比起來誰高誰低非常清楚,就是這樣。

我們講一個實際的數字,外資的研究分析師,有寫元大報告的有幾家?(編按:十五家)有寫開發報告的有幾家?(編按:不到五家)你們自己去看就知道。所以,我們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你要重新educate(說明)寶來加元大好,跟寶來加開發好,哪一個容易?

問:元大最後勝出的關鍵在哪裡?

答:最後決定的不是條件跟價格,而是最後我們得讓合併案順利進行……,寶來、元大股東結構超過四○%是外資,那雙方有很多外資股東重疊,其實說服他們就不用花很多時間。

為什麼外資這麼重要,因為(股東常會)重大決議案要三分之二(股東)通過,外資通常都棄權,要說服他們投贊成票,其實要花不少時間。這也是當初董監事優先選擇跟元大深入談判的主因,恐怕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問:所以考量換股問題,這代表最後是「經營績效」決定要嫁給誰?

答:經營績效嗎?我倒不覺得。因為我講實在的,我們都有做過分析,如果說開發金今天要來併寶來,其實它本身來講,當然我沒有要為它發言,我個人覺得,它現在有很多現金,如果說它有善用這些現金去買寶來,其實我倒覺得它(開發金)的股價表現(上漲空間)會不錯。

畢竟它現在trade(交易價格)在○‧九到一倍的PB(股價淨值比),它算是一個有非常,我不能說undervalue(低估),畢竟它現在是有三百億空在那邊沒有用,它現在是trade在一個沒有完全利用它的資源情況下的一家公司。

那寶來跟元大併,當然相對什麼都變成市場market share(市占)都是第一名,所以我倒覺得兩家公司都很好。

但是,情況就是看之後,元大整合的功力吧。因為畢竟我們兩家的文化,當然,我們也有做很多溝通,這也是未來我也希望可以多跟他們多互動,怎麼安排讓員工有好的舞台,怎麼來讓這些人在這個舞台繼續發展。

談父親生前期待…… 把父親的榮譽輕輕放下,不是砸爛

問:決定出售寶來,父親生前有沒有特別說過這樣的想法?

答:他沒有講什麼,但當我父親過世後,有一家(指永豐金證)有來跟我們談過,說我父親有跟他們大概進行到一半,是不是繼續。我那時候當然說不可能,我父親剛離開,對不對,如果要我做這個事情,那社會觀感相對……。

我父親從沒有跟我提過這個事情……,他心理面prefer(偏好)誰,說真的,我也不知道。那個時候,如果他選擇跟永豐,有可能是在那個環境之下,永豐是有機會的,但已經過三年了,市場也變了,金融海嘯都發生過了,對不對。

我要照顧的,除了股東,還有員工。還有我要怎麼樣把我父親的榮譽,給輕輕的放下,而不是把它給砸爛。

談合併後角色…… 會是元大股東,但涉入應不深

講實在,我前幾天跟董事會開最後的會前會……,那天我們談完價格,然後那個財顧跟董監事講到價格,我也就講了一句話;我說,各位董監事,二十二‧七或二十二‧九元,看你怎麼算,二十二‧九元這種價格,絕對不叫賤賣寶來,對不對。

我 最怕的就是人家說,你看,Jack就是敗家子,因為這對我來講很不公平啊,是不是。因為說真的,我二十八歲,要扛這樣一個責任在肩上,過三年,如果我可以 用這麼漂亮的一個退場的機制,來把我家這個做一個比較好的退出的話,所有股東也都賺到很多錢,或說讓員工也有一個保障,其實我真的不覺得我這個動作叫作賤 賣寶來,或者說賤賣我父親過去的努力,多出來的premium(溢價),是大家對寶來的肯定。

問:未來元大寶來證券,白家的角色?

答:我想就不會這麼重,那麼重的機會也不高,畢竟已經合併給人家……,合併換股後,我還會是元大股東,但到底involve(涉入)多深,這部分就是到時候再談。

【延伸閱讀】擊敗眾家對手 元大金娶寶來證─寶來證出售大事紀

2010 年6~7月:寶來證股票出現不尋常的交易量大增12/28:傳元大、凱基、群益、富邦與永豐等券商表態爭取購併寶來證2011年1月:寶來證董事長林孝達 對外洽談購併事宜1/22:金管會強調,若金控要購併寶來證須經金管會核准1/24:傳中信金加入購併戰局 3/28:開發金率先送出「公開求婚信」,董事會以大華證向寶來遞交購併意願徵詢函3/29:寶來證給元大獨家優先議約權3/30:元大金正式「提親」, 董事長顏慶章向寶來證洽談購併事宜4/8:元大金正式出具具法律效益的文件與合併價4/9:元大金決議以現金12.2元加0.5股換一股寶來證方式,約 489億元、1.7倍的股價淨值比購併寶來證6/28:預計元大、寶來雙方股東常會通過購併案11月:預計完成實質合併

資料來源:各媒體、寶來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11

投資就是投趨勢,更準確說是投資“變化”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1/148699.html

i黑馬:創新工場公號發布的這篇賴曉淩寫的名為《如何把握創業時機:當前的痛點也許是巨大的風險》文章,從投資趨勢、投資變化及顛覆行業等幾方面來分析投資的時機與風險,對於投資者和創業者都有比較好的借鑒和警示作用,各位讀者可細細品味。

\在這樣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放棄大公司的工作,選擇開發一款自己的產品來改變世界。

通過解決當前的痛點去創業,其實有巨大的風險。所謂的痛點和剛需都是當下的痛點和剛需,但是等到創業者著手去解決,等到產品上線,可能一年甚至兩年已經過去了,到時痛點還是痛點嗎?環境一直在變化,今天的痛點在兩年後也許根本就不再是痛點,今天的需求也不再是需求,環境發生了變化解決方案也發生了變化。所以我認為解決當前的痛點去創業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坑。

從投資角度來說,我們看一個項目解決的用戶痛點是不是一個好的切入點,會看三個問題:趨勢、變化、時間點。

 

趨勢:看漲還是看跌?

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資的是一種趨勢。我們經常說要投資朝陽行業,買股票買漲不買跌,但是對於早期投資人來說,我們也很難判斷什麽是朝陽產業,就像你很難保證一支一直漲的股票會不會在買的第二天就掉頭向下,大多數的總結、分析和判斷其實都是事後諸葛亮。從經驗來看,那些很難賺到錢,絕大部分從業者就感到絕望的行業,有時反而很值得去關註。

當一個行業持續低迷,成本不斷上漲,利潤不斷變薄,直到絕大多數行業從業者都虧損的時候,它有兩種可能性:掉入深淵或者絕地反彈。如果新技術、互聯網能對這個行業產生影響那麽絕地反彈的機會就會很大。比如2008、2009年的手機行業,行業內人士應該還記得當年利率比刀片還薄的痛苦。

而對於幾年來都能保持百分之幾的增長的行業,反倒很難找到足夠大的機會。因為不斷有新的參與者進來,不斷帶來新的資金,市場會變得更加分散,很難出現一家壟斷型公司的出現。這種平穩增長的市場對投資者來說可能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機會。除非這種平穩增長能在幾年後,因為技術發展、社會結構變化、或者其他的一些外因,出現一個較大的向上拐點。就是我後面要說的“變化”。

 

時間點:東風是否就位?

在創業和投資中,判斷趨勢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但是對於“時間點”的判斷卻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最樂觀的人總是認為明天就該翻天覆地的變化,急急忙忙的沖進去,就怕錯過了這個時間窗;樂觀的人一般都考慮3、4年後會發生一個可觀的變化,但是實際情況可能往往會比3、4年更長;而對悲觀的人來說可能永遠看不到這個變化,或者認為即使要發生變化,也需要滿足很多很多的條件,怎麽也得5年~10年的時間,所以什麽都不敢做,他們恰恰忘了越來越多的技術領域呈現“摩爾定律”,出現令人驚訝的指數增長。

“太早了,死在沙灘上”,“太晚了,已經很多人在做了”,“可惜當年沒有再堅持一兩年”基本上都是描述創業過程中如何判斷“時間點”的一些感悟。所以說創業的時間節奏把握尤其重要。

在時間點的判斷上很容易引起另外一種“全民創業現象”或者叫做“跟風創業現象”。當某個機會來臨,市場上出現少數一兩家有了2、3年積累的公司,很多創業者和投資者能夠快速看到這幾家公司的價值,於是快速跟進。類似於曾經出現的全民做廣告、做太陽能、做團購,還有現在的送餐、按摩、二手車。跟風創業有利有弊,大家自己判斷。

 

變化=機會?

投資是投趨勢,更準確說是投資“變化”。持續緩慢的上升或者下降都不會是好機會,只有“變化”才是機會,這個變化更像幾何學上的“拐點”。創新工場09年決定做安卓相關的投資的時候,當時塞班還是霸主;iPhone的生態鏈構建的相對完善,開發者已經開始在App Store上獲得收入;Andriod系統不完善、APP稀少,市場還是荒蕪一片。那麽你是應該選擇依然有著巨大存量市場,並且還有巨大出貨量的Symbian,還是已經初步構建了生態體系的蘋果,還是對Andriod進行大量的投入?今天這個答案很明確,可是當時這個行業還是有各種不同的看法的。

現在已經是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這對於整個社會、投資機構和創業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情。特別是智能手機普及之後,互聯網已經不再是一個很高科技、遙不可及的東西,中國的四線五線城市人們一下子完全可以和一線城市人一樣平等擁有和使用網絡。這就帶來了非常多的創業機會和投資機會,無論是純移動互聯網應用、遊戲還是O2O等方方面面。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但是到具體的某個領域,特別是O2O領域,就需要具體分析。線上互聯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線下的具體產業有隨之發生變化嗎?如果輕率的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了,就認為各種線下服務都有機會了,這是很危險的。

創業者一定要問自己:為什麽我今天做這個事情會比五年前做,成功的概率更高?為什麽今天用Andriod/iOS調度車輛比五年前人們用PND,用WinCE,用Linux來調度車輛會更好?除了這個技術的變化,行業是不是也積累了突破的勢能?

樂觀的是,確實中國在傳統行業積累了好幾十年,處於信息化程度很低的狀態,大部分行業的組織方式和運營方式都處於低效狀態,雖然原來的PC互聯網在改善一些,但是移動互聯網卻在徹底重新構造一個商業系統。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組織化將會在接下來幾年在不同的行業發生。

 

不要輕易談顛覆

目前很多人認為找到出身於傳統行業同時又具備互聯網思維的人很難,能夠從傳統行業轉型到互聯網比互聯網人去認識傳統行業要難,我對這一點持不同的觀點。和那些在傳統行業幹了一輩子,可能連上網都不會的60後、70後不一樣。對於80後,他們雖然從事傳統行業的工作,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具備了互聯網能力和意識:

第一,他們學生時代起就在用互聯網的產品,對互聯網並不陌生;第二,他的經驗可以移植到互聯網;第三,今天到處充斥著互聯網相關的海量信息,他們有意無意的被互聯網熏陶。

所以理論上,傳統行業中的80後學習互聯網比互聯網人理解傳統行業要快。傳統行業中懂互聯網的人會是下一批創業的生力軍,他們將改變許許多多的行業。

互聯網創業者喜歡談“顛覆”,顛覆這個顛覆那個,大部分的行業是顛覆不了的,只是重建商業規則。如果食物不好吃,再互聯網也難以下咽;手表不好看、計時不準,再怎麽聯網、再怎麽能安裝APP也不會有多少人用;空調不制冷、噪聲還很大,能用手機遠程遙控,又能怎樣?

互聯網給了很多創業機會,但是還是應該回歸產品要做好、服務要做好。


大小板塊的估值水平相對來說是一樣的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lde.html

    現在,似乎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小創估值仍然太高,而主板藍籌嚴重低估,所以,2017年將開啟藍籌股行情,活躍了十年之久的小盤股將日趨衰弱,而低迷了將近十年之久的藍籌股將再度雄起,鑒於此因,投資策略應該逐大棄小,低市盈率藍籌股不失為最佳投資選項。
    有位老朋友問我:“你怎麽看?”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小文《股票質地是決定性因素》(2017-02-09)中講到過一些。這里,我們暫且不論這個判斷及策略是否對頭,只簡單地談談其中涉及到的一個核心問題——估值高低的判斷。
    那些認為中小創嚴重高估和藍籌嚴重低估的人,顯然是依據市盈率指標來衡量的吧?對於股市和股票的估值,盡管市盈率是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但僅僅以此來作判斷,那是失之偏頗的。下面,我們不妨從股票的基本概念出發來理解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決定股票價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這麽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其企業盈利能力,還有一個是市場對其預期的風險水平。體現在股價上就是,股價是由預期收益及相應的風險決定的,其中也就含有風險溢價。許多中小創股票看起來估值高,正是風險溢價的結果。而市盈率只是股價與每股收益之比,這里面恰恰是沒有風險溢價的表述的。正因為股票是一項風險資產,含有風險溢價,這也就讓我們看到許多股票,它們企業的盈利水平並不高,甚至是虧損的,但其市值(價值)卻一直很大,比如,特斯拉、亞馬遜、京東、等等。雖然股價隱含了市場對股票風險的預期,從而產生風險溢價,但這風險溢價卻根本沒有一套計算方法可循,它只能通過市場反複博弈才能體現出來。進一步說,一家企業的價值究竟有多少,只有把它放到市場上去交易才可知道,否則永遠不得而知,用俗話說就是,是騾是馬拉出來溜溜。由此可見,我們只用市盈率是無法衡量股票價值的。很無奈吧?
    明白了股票價值的構成,我們便可直接推知,市盈率低不一定就是估值低,市盈率高未必就是估值高;或者說,低點位不代表低估值,高點位不意味著高估值。所以說,只用市盈率來判斷而得出藍籌嚴重低估和中小創嚴重高估,缺乏科學依據。
    我們還可按照市場有效性理論來辨析。倘若主板藍籌真的嚴重低估了十年,同時中小創嚴重高估了十年,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對於如此顯而易見、明擺著的、唾手可得的套利機會,竟然市場一直沒有發現?你信?反正我不信。《切莫忽視市場的有效性》(2017-02-19),《不要漠視市場的判斷力》(2016-01-04)。
    說到“即將開啟藍籌股行情”,其實,主板藍籌從2016年2月開始,迄今已經連續上漲了整整一年了,也就是說,藍籌股行情其實早已開啟。何以如此?竊以為,它們之所以這樣上漲,主要原因並非是所謂“嚴重低估”的緣故,而是在國家努力引導和推動下,積極轉型升級、改變增長方式的結果。比如,就拿銀行板塊來說吧,其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市場化之路,深化改革,不斷創新,進軍新領域、新市場,新型業務比重迅速增加,風險控制能力顯著提高,呆壞賬率明顯下降……一句話,價值提升了。你看看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等,運作方式與十年前大不一樣了。試想,如果它們不思進取,不與時俱進,還是按照老套套過日子,只靠“存貸差”吃飯,市場會給予它們更高的估值嗎?國家隊救市會瞄準它們嗎?哪怕市盈率再低,還是會不受市場待見。是不是?還有,主板其它板塊也湧現出許多這樣與時俱進的優秀企業,它們也同樣受到市場的青睞與追捧,估值提高,股價上揚。這是市場對國企改革、一帶一路、PPP、等等,一系列國家戰略部署的認同和對相關企業表現積極的認可的結果。理解了嗎?
    不管從哪個方面講,無論是主板藍籌,還是中小創,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力量,國家也從沒厚此薄彼,拉長時間段看,它們的估值相對來說都是處在一個水平上的,不然的話,市場早就發現套利機會而給予糾正了。是不是?
    所以,既然大小板塊的估值水平相對來說是一樣的,我們也就不必在它們之間跳轉。企圖踏準輪動節奏而博取叠加盈利,這可是個高難度動作。事實上,能夠長期抓準“二八”輪動波段的人極少,甚至就沒有。為什麽?就是因為“二八”兩者估值的相對水平是一樣的緣故,沒有留給你輕輕松松套利的機會。
    看來,我等小散還是安分守己一點為好,《認識客觀規律,不要輕視任何一種股票》(2010-05-14),更不要妄自菲薄,不論你是在主板藍籌上,還是在中小創里,采取“做熟不做生”是優選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33

巨頭砸錢、大佬入局,人人都說是未來,短視頻下半場還能怎麽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20/166533.shtml

巨頭砸錢、大佬入局,人人都說是未來,短視頻下半場還能怎麽玩?
滌新資本論 滌新資本論

巨頭砸錢、大佬入局,人人都說是未來,短視頻下半場還能怎麽玩?

不管怎樣,處在風口,也面臨質疑,這往往是一個充滿希望又快速變化的行業的常態。

來源 | 滌新資本論(ID:zbmf333)

作者 | 無菇

導讀:近期,短視頻行業那是熱鬧非凡,市場的玩家已有100多個,360的周鴻祎高調進入短視頻,聲稱要讓用戶“一分鐘直接get到G點”,百度也將悄悄做了大半年的短視頻產品“好看視頻”公之於眾。可以說人人都認為短視頻是未來,那我們不禁要問,短視頻的現狀到底如何,真的有前景嗎?

1

短視頻的現狀到底如何?

短視頻的行業現狀

截止2017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為5.6億,其中,手機視頻用戶占比高達93%。預計到2017年12月,手機短視頻用戶,將占到手機視頻用戶規模的一半,近3億。

目前有多達100多個短視頻獨立APP,較2016年翻了一倍。而不斷攀升的流量數據,刺激了資本更加堅定不移地入局,僅僅是2017年第二季度,就有30家短視頻公司獲得投資,超過50家投資機構入局短視頻,其中不乏阿里、今日頭條、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

短視頻的痛點

1. 同質化現象嚴重

如今,只要一打開短視頻APP,會發現平臺方在產品功能、社區運營、界面設計等方面都避免不了同質化,這是行業發展過快和資本介入的必然結果。目前大多以搞笑類、娛樂八卦類為主的短視頻,更是容易相互抄襲,導致大量同質化內容推送給用戶。

2. 變現難

短視頻的變現模式,目前依然沒有突破原有的廣告模式,主要靠平臺補貼、定制服務、內容植入、廣告變現和粉絲打賞等形式實現盈利。據統計,目前國內48%的短視頻團隊至今還不能盈利,也只有22%做到了收支平衡,即使有像“一條”、“二更”這樣的頭部團隊,目前也只實現了局部盈利。保守估計,在短視頻風口下,能盈利的公司只有3成。

3. 重成本高門檻

短視頻的制作成本遠超想象,做一期優質的短視頻,所需成本在幾萬到幾十萬,有創業者曾經透露,拍30條成片的成本在10萬左右,而在各個平臺發布後,1個月內加起來的平臺補貼遠遠覆蓋不了片子的成本。

而短視頻創業又是一個高門檻的活兒,這里的高門檻是相對於同類型的內容創業而言,同類型的內容創業有圖文資訊類、音頻類、直播類等,但相對於後三者來說,短視頻入行容易,但要脫穎而出乃至盈利就很難嘍。

2

虞滌新 果睿投資董事長、前德隆集團執行總裁

未來該怎麽做?

1. 抱緊MCN(一種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

MCN概念始於YouTube,一個MCN公司就好比一個網紅經紀公司,簽約專業的內容生產者,在資本和資源的支持下,為其提供營銷推廣、流量內容分發、招商引資等服務,MCN可以從中收取費用或廣告分成。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MCN逐漸成為國內短視頻內容創業的新風向。

目前,二更、日日煮等頭部短視頻機構紛紛將業務延伸到MCN,與微博合作的視頻MCN已經超過1000家。

2. 培養用戶粘

在短視頻平臺混戰之際,還有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用戶的粘性,如何讓用戶養成瀏覽習慣,甚至產生依賴性,也是短視頻行業需要探索的問題。

我們認為,短視頻行業的下一步,應該更加註重對平臺差異化競爭力的培養和強化,通過產品和運營等各種手段,鼓勵優質內容的創作及長尾內容的衍生。

3. 探索商業化變現

目前短視頻的變現主要集中於廣告植入、電商流量,接下來還將進一步探索其他變現方式。短視頻所吸引的註意力資源必將對廣告行業形成沖擊,改變電商生態,並繼續推動內容生產者、工具APP、及分發平臺的進一步商業化。

綜觀短視頻行業,目前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一方面,老玩家不停地尋求突破,在內容、玩法、垂直細分等方面不斷探索,增強自身的競爭壁壘。另一方面,具有較強資金實力和內容分發能力的新玩家陸續進場,給行業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

3

短視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不管怎樣,處在風口,也面臨質疑,這往往是一個充滿希望又快速變化的行業的常態。雖然一切看上去都很美,但是短視頻行業真正從風口進入爆發,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短視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23

周顯﹕說是保障 實是坑了投資者

1 : GS(14)@2018-01-22 06:15:28

【明報專訊】前兩天講起嚐高美集團(8371),違反招股書承諾,只有12倍超額認購,卻把公開發售數目回撥至50%,結果果然跌穿了上市價,抽新股者個個輸錢,不在話下。

要知道,這機制的基本原則,是之所以要增加公開發售數量,皆因股票太受市場歡迎,需求太大,因此要增加供應,以平衡需求。但是,如果需求並不是那麼大,貿然增加供應,股價必然下跌,這是不易的真理。

根據以往的經驗,超過15倍才開始回撥,超過50倍才回撥至50%,對市場是最適合的,也即是說,對上市價以及上市以後的價格穩定、成交量和流通量,是最有利的,也是市場已經習慣了的,如果貿然改動,先不講有沒有改進,市場必然不習慣,首先的壞後果,就是有人遭殃、輸錢。

無按機制回撥 輸死認購者

抽大飛、甚至是頂頭槌飛,以至券商,對新股借出90%,以至95%孖展,其基本原則,都是如此:中得多,意即市場流通量少;中得少,意即受歡迎,因為認為輸贏波幅不會超過10%,才會有九成孖展的新股政策。

如果個個頂頭槌都中足100%,真的是跳樓都唔掂,就像嚐高美,3條友各中幾百萬,人人輸一百幾十萬,喊都無謂。換言之,這其實是動搖了整個市場某些基礎。

倘是證監所為 令人髮指

在上篇文章,我罵的是上市的book runner,但細看公告資訊和聽市場消息,卻應該是監管當局認為它流通量不夠,暗示要它超額回撥。這實在令人髮指:申請不夠,發回要它重新招股就可以了,也可以效法同日上市的金泰豐(8479),上市文件講明一半公開發售,股民也輸死無怨。如今突然改掉招股條件,股民給打個措手不及,九成孖展申請者更會輸凸,這做法究竟叫保障投資者,還是明坑投資者?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08&issue=20180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