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朋友問我:“你怎麽看?”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小文《股票質地是決定性因素》(2017-02-09)中講到過一些。這里,我們暫且不論這個判斷及策略是否對頭,只簡單地談談其中涉及到的一個核心問題——估值高低的判斷。
那些認為中小創嚴重高估和藍籌嚴重低估的人,顯然是依據市盈率指標來衡量的吧?對於股市和股票的估值,盡管市盈率是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但僅僅以此來作判斷,那是失之偏頗的。下面,我們不妨從股票的基本概念出發來理解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決定股票價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這麽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其企業盈利能力,還有一個是市場對其預期的風險水平。體現在股價上就是,股價是由預期收益及相應的風險決定的,其中也就含有風險溢價。許多中小創股票看起來估值高,正是風險溢價的結果。而市盈率只是股價與每股收益之比,這里面恰恰是沒有風險溢價的表述的。正因為股票是一項風險資產,含有風險溢價,這也就讓我們看到許多股票,它們企業的盈利水平並不高,甚至是虧損的,但其市值(價值)卻一直很大,比如,特斯拉、亞馬遜、京東、等等。雖然股價隱含了市場對股票風險的預期,從而產生風險溢價,但這風險溢價卻根本沒有一套計算方法可循,它只能通過市場反複博弈才能體現出來。進一步說,一家企業的價值究竟有多少,只有把它放到市場上去交易才可知道,否則永遠不得而知,用俗話說就是,是騾是馬拉出來溜溜。由此可見,我們只用市盈率是無法衡量股票價值的。很無奈吧?
明白了股票價值的構成,我們便可直接推知,市盈率低不一定就是估值低,市盈率高未必就是估值高;或者說,低點位不代表低估值,高點位不意味著高估值。所以說,只用市盈率來判斷而得出藍籌嚴重低估和中小創嚴重高估,缺乏科學依據。
我們還可按照市場有效性理論來辨析。倘若主板藍籌真的嚴重低估了十年,同時中小創嚴重高估了十年,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對於如此顯而易見、明擺著的、唾手可得的套利機會,竟然市場一直沒有發現?你信?反正我不信。《切莫忽視市場的有效性》(2017-02-19),《不要漠視市場的判斷力》(2016-01-04)。
說到“即將開啟藍籌股行情”,其實,主板藍籌從2016年2月開始,迄今已經連續上漲了整整一年了,也就是說,藍籌股行情其實早已開啟。何以如此?竊以為,它們之所以這樣上漲,主要原因並非是所謂“嚴重低估”的緣故,而是在國家努力引導和推動下,積極轉型升級、改變增長方式的結果。比如,就拿銀行板塊來說吧,其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市場化之路,深化改革,不斷創新,進軍新領域、新市場,新型業務比重迅速增加,風險控制能力顯著提高,呆壞賬率明顯下降……一句話,價值提升了。你看看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等,運作方式與十年前大不一樣了。試想,如果它們不思進取,不與時俱進,還是按照老套套過日子,只靠“存貸差”吃飯,市場會給予它們更高的估值嗎?國家隊救市會瞄準它們嗎?哪怕市盈率再低,還是會不受市場待見。是不是?還有,主板其它板塊也湧現出許多這樣與時俱進的優秀企業,它們也同樣受到市場的青睞與追捧,估值提高,股價上揚。這是市場對國企改革、一帶一路、PPP、等等,一系列國家戰略部署的認同和對相關企業表現積極的認可的結果。理解了嗎?
不管從哪個方面講,無論是主板藍籌,還是中小創,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力量,國家也從沒厚此薄彼,拉長時間段看,它們的估值相對來說都是處在一個水平上的,不然的話,市場早就發現套利機會而給予糾正了。是不是?
所以,既然大小板塊的估值水平相對來說是一樣的,我們也就不必在它們之間跳轉。企圖踏準輪動節奏而博取叠加盈利,這可是個高難度動作。事實上,能夠長期抓準“二八”輪動波段的人極少,甚至就沒有。為什麽?就是因為“二八”兩者估值的相對水平是一樣的緣故,沒有留給你輕輕松松套利的機會。
看來,我等小散還是安分守己一點為好,《認識客觀規律,不要輕視任何一種股票》(2010-05-14),更不要妄自菲薄,不論你是在主板藍籌上,還是在中小創里,采取“做熟不做生”是優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