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麽說新媒體時代,只有“新媒體雲”才能帶來無限可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4/152136.shtml

從異軍突起到勢如破竹,新媒體行業的發展令人震驚,不斷湧現的後起之秀也頻繁出招。如今,被廣播、電視臺、紙媒等傳統媒體執掌多年的信息發布渠道,也在悄然地轉移到各種新媒體的手中,將社交屬性、多屏互動帶入到內容中來,新媒體使出了渾身解數,而這其中有一股力量不可忽視…

一、由互聯網引發的兩次針對傳統媒體的大沖擊

眾所周知,開放、共享是互聯網時代最為明顯的特征,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特征。互聯網的開放不僅帶來了技術、產品、運營以及商業模式的改變,同時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猛烈的沖擊,這其中兩次沖擊影響最為深遠。

1、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的出現

搜索引擎出現前,人們基本上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被動地實現信息的獲取,而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了他所能接觸到的信息,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生活在信息的高墻之下。而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人們開始主動的獲取信息,不再受傳統信息渠道的限制,新聞信息的發布也更加及時,在第一時間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2、社交網站的出現

傳統媒體受到的第二波沖擊則來自以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網站,包括之後出現的國外如:twitter、Youtube、instagram,國內如人人網、微博、微信、優酷土豆等社交媒體,都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社交習慣,它們是社交媒體時代典型的內容分發引擎,讓人們在了解小世界的同時,也能知道大世界。

在這兩次傳統媒體經歷的沖擊中,產生了海量的內容數據,隨之而來的便是怎樣處理這些海量內容數據的問題。

二、內容“雲”化加速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

當你懷揣著一部手機能夠輕而易舉地獲得一些新聞信息的時候,你還有什麽理由非要去買一份報紙?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傳統媒體的沒落,並非是內容出現了差池,而是讀者在便捷性上作出了選擇。新媒體時代“雲”的出現,為內容的海量儲存提供了前提條件,而這些海量的內容又為用戶的信息檢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信息資源。所以當媒體內容的“雲”化成為主流,獲取信息只在舉手間,傳統媒體固有的運作模式便成了制約自身發展最致命的利器,而新媒體也就不可避免的會和傳統媒體展開一場生死存亡的較量。

目前對於新媒體的定義眾說紛紜,而筆者認為,關於新媒體我們其實可以這樣理解: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通過開放性的雲計算基礎服務,人人都可以公平地構建自己的信息發布渠道,進行內容的創作和傳播,從而獲得相應的價值輸出和回報,而不用再受技術、渠道、以及服務形式的限制。

互聯網的開放為新媒體的產生提供了良好的培育土壤,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交互模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新媒體時代,渠道已經不再掌握於少數人手中,信息的檢索也更為便捷自由。得益於雲計算的發展和開放的屬性,海量內容的創作、生成與保存不再是困擾媒體人的首要問題,反而是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新難題與現有雲計算技術服務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形成專業的符合新媒體發展的“新媒體雲”服務,對於未來新媒體的發展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三、互聯網開放體系下,新媒體雲的特質

雲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以其強大的計算能力、近乎無限的存儲能力以及低廉的成本,對提升優化大數據的處理有著巨大的作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雲計算的出現和發展以及這兩年的爆發式增長,正是為了滿足和解決新媒體日益增長的需求和難題。那麽,在新媒體日益壯大的背景下,一流的“新媒體雲”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呢?

1. 開放

繼承於互聯網開放的特征,新媒體雲也應同樣具備開放的特質:無國界,只要網絡連通,便觸手可及,隨開隨用。基於標準的開放,新媒體雲還可以連接任何的媒體播放終端,遵循公有標準的開放,支持市面上主流的工業標準協議:rtmp、hls、dash、rtsp,不會再有綁定使用、霸王條款等限制性條件,大大降低了雲服務的使用門檻,進而推動使用人群更加普遍化。

2. 平等

人人自媒體的時代,新媒體雲上儲存的海量信息,保證了每個人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都能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樣,新媒體雲也應該是對任何人都能提供新媒體內容創作、內容集成、內容存儲、內容播控、內容分發、內容營銷以及相關的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一站式、高質量的雲服務,而不局限於媒體、企業等才能使用。

3. 互動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終端設備的不斷推陳出新,可以說移動+互動形成了新媒體最為明顯的新特征。在大數據時代,新媒體雲應該能為各行各業的新媒體交互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包括音視頻互動、文字文檔互動,都應能在新媒體雲平臺上就能得到最佳的解決方案。而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滿足用戶個性化信息入口的需求,在用戶檢索相關信息時,新媒體雲要能夠提供給用戶想要的信息,從而引導用戶進行交互(這個需要大量的時實的多程序多主機協作)。

4. 傳播

而在傳播層面上,隨著互聯網和社交系統結構的完善,新媒體的傳播將會無所不在,新媒體雲的傳播價值主要體現在:

1)使新媒體傳播渠道不再受限。因為新媒體雲的開放性,新媒體能夠極快地以低成本進行內容的創造,而社交體系的完善,則使得新媒體能夠脫離傳統的傳播渠道(如報紙、電視電臺、互聯網門戶、視頻網站)進行快速的傳播。

(2)新媒體雲使得新媒體技術不再受限。通過新媒體雲,新媒體能夠利用雲端的資源,配合硬件的功能,實現非本地的即時信息讀取,並能夠靈活按需進行資源的調度、分配。同時,新媒體雲可以靈活的進行伸縮擴展,也可以更好地兼容各種不斷發展、創新的音視頻編解碼技術,隨意轉換不同的視聽節目內容格式,適應紛繁多樣的接收終端形式,使相關的內容資源得以快速的共享,大大加快了新媒體內容的流通與傳播。

5. 價值

從新媒體雲的價值上來說,其特點應該是以更低的成本創造出更高的價值,進而推動整個新媒體產業實現健康、有序、高效的發展。對於新媒體,新媒體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

(1)技術層面上來說,新媒體雲為新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更加節省成本的技術支持,包括:

節省費用。不需要單獨購買硬件,購買的只是運算服務;

節省資源。一個雲計算中心可以為多個用戶進行運算,提高了效率的同時也節省了硬件及能源消耗;

輕量化、後臺化、安全化。“把任務交給我們,剩下的只能讓您睡覺了。”就是這個道理。

(2)從媒體內容價值來說,人人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通過新媒體雲都能進行內容的制作、發布、和傳播,從而促使優質的內容獲得相應的價值回報。如廣告收入、遊戲直播行業的禮物分成等,都是內容價值進行再創造的典型例子。

可以說開放、平等、互動、傳播、價值五大特征構成了符合新媒體發展的新媒體雲的核心價值,而在新媒體雲的技術支撐下,新媒體的發展將會更加開放。

四、 後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發展趨勢

後互聯網時代,伴隨著新媒體雲的越來越專業,我們可以預見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將會呈現以下特點:

1. 渠道不再重要

在傳統媒體時代,內容的發布深受渠道的影響,同時傳統媒體的傳播機制是一點對多點、點對面的傳播機制,在這種傳播機制下,控制版面或者媒體稀缺資源的精英人士掌控著話語權,普通大眾幾乎沒有話語權。而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信息的發布已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統媒體的渠道優勢持續減弱,人們關註更多的不是信息的渠道來源,而是內容的本身,而這種現象我們已經可以從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內容得到驗證。

2. 內容依舊為王

在新媒體時代,內容依舊為王。也就是說同質的東西不能同時存在,至少不能大量同時存在,你必須要創造有價值的內容。什麽是有價值的內容?只有一個唯一的標準,就是創建自己獨特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將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價值。當然,像新聞或者某個城市發生的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肯定永遠不會成為“獨特的內容”。

目前的新媒體內容大多還停留在文字、圖片、點播視頻等的基礎內容層面上,但是內容的創造必會產生新一輪的革新,從年初的meerkat和periscope的火熱,我們便可窺見端倪,未來高清的實時交互視頻媒體內容將會成為主流,新媒體的內容吸引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3. 互動創造更多價值

為什麽說新媒體時代,內容的互動能給帶來更多的價值呢?我們不妨從最近發生在鬥魚TV和熊貓TV之間的事兒說起。一個是遊戲直播界的老大,一個是有國民老公撐腰的業界新秀,在主播資源的搶奪上已經撕破了臉,殺的目紅耳赤。究其根本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還是原創內容資源的相互爭奪,以及在原創內容基礎上,主播與粉絲之間所形成的互動價值的爭奪。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發布渠道,同時傳播方式也由原來的集中式門戶分享演變成了個人對個人的分享,促使了信息以分散的形式推送到用戶面前,大大加通了信息的流通,而在“新媒體雲”技術的推動下,未來高級媒體強實時交互的形式必定成為發展的主流。

五、 結語

新媒體雲是伴隨著新媒體日益發展壯大的必然產物,也是推動新媒體發展中最不可忽視的力量。它不僅使得新媒體的業務更加多元化,也使得新媒體的監管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媒體雲的出現正是為了滿足和解決新媒體日益增長的需求和難題。

未來,隨著新媒體內容形態的更加高級化、傳播方式的更加開放化,價值回報也將會變得更為可觀。而魚龍混雜的雲服務想要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需求,只有向更加專業的雲服務模式轉變:新媒體雲,才能在接下來的雲計算市場比拼中脫引而出。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法小四,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950

肉燥麵+微電影 這味奪廣告奧斯卡 用5分鐘替老品牌說新故事 獲獎逾百座

2016-08-01  TWM

有別一般泡麵廣告,它不賣分量、口味,用微電影打開年輕人市場, 也讓台灣在暌違十七年後,再次拿到坎城國際創意節金獅獎。

一間風格溫軟懷舊的麵館,搭配人生閱歷豐富的廚師,透過一道道寓意深長的創作料理,不僅成為今年網路上最夯微電影之一,也在一年半內奪國內外一○二座廣告創意行銷大獎。這部微電影賣的不是餐廳大廚餐點,而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統一肉燥麵。

六月底,統一麵以「小時光麵館」系列在第六十三屆、素有「廣告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坎城國際創意節,贏得娛樂獎類別金獅?。過去台灣只有一人曾經得過,作品是一九九九年由實力廣告設計的NOKIA 82102平面稿。

坎城國際創意節是全球最大的品牌溝通創意會展,今年台灣有一四四件作品報名,但只有小時光麵館得獎,並抱回一金一銀,堪稱最大贏家。

網路成功吸睛

YouTube廣告 它排行第三暌違十七年,統一麵一舉拿下金獅獎,坎城創意節評審團表示,「這部作品創造出動人、策略性強大的行銷與銷售模式,更將內容延伸出與消費者良性互動的實體麵館,大大增加了整體作品的娛樂性。」這一點,從小時光麵館的點閱率也可看出端倪,自從一五年第一季至一六年第二季影片上線後,共吸引逾一千五百萬的點閱次數,榮登今年第二季「YouTube台灣最成功廣告影片排行榜」第三名。

對很多四、五年級生來說,統一肉燥麵可以說是成長歲月中不可磨滅的記憶,而統一泡麵也在旗艦產品的帶頭下,據統計約占台灣整體泡麵市場銷量的四八%,銷售額市占比更高達五成。然而,統一在兩年多前也發現目前泡麵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客戶年齡層老化,銷售呈現停滯下滑,「因為速食麵的選擇變多了,年輕族群,對於統一麵缺乏情感連結。」統一主管指出。

為了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提升品牌好感度與產品銷售量,統一在一四年想嘗試用網路平台與消費者溝通,找上了ADK聯旭廣告操刀。

「一開始,我們就設定要用影片長度高達五分鐘的微電影賣泡麵,但最大的挑戰就是觀眾的耐性。」撰寫小時光麵館腳本的ADK聯旭廣告創意總監程寶君說,統一麵在台灣已有四十五年歷史,做過的廣告片無數,以往多以歡樂、幽默風格為廣告主軸,為了跳脫傳統泡麵廣告的窠臼,她結合創意料理說故事。

小時光麵館定位在「以心情調味」的創意料理,改走感性路線,針對不同的年齡層,以微電影的方式述說心情故事和創意料理,是泡麵品類不曾有人操作過的。

行銷手法特別

短片外 還蓋實體泡麵館

沒想到,小時光麵館前三集上線兩星期就有三百萬次點閱率,這讓企畫團隊信心大振,第一季共推出五支微電影,果然受到網友回響。有鑑於第一季的成功,一六年二月「小時光麵館」又推出第二季五支影品趁勝追擊。

然而,透過微電影行銷的食品眾多,為何小時光麵館能如此成功?

「回歸人與食物的關係,不僅僅是口味、填飽五臟廟如此的單純,而希望讓食物做載體,用生活中的小事感動觀眾。」程寶君坦言,影品中的創意菜單,都是她在自家廚房試煮上百包泡麵找出來的料理,這也是她近二十年廣告生涯中,難得的創作經驗。

不論是姊妹淘情誼、分手遺憾、初戀、父女思念等,小時光麵館每部都緊扣食物和自身故事密不可分的存在感,讓消費者經由共同情感經驗的投射,最終與統一麵產生連結。

近來火熱的「虛實整合」概念,或許也是讓市場接受度大增的原因之一。「影片中的麵館是真實存在台北樂利路的居酒屋,不是為了廣告搭建的虛擬餐廳。」聯旭廣告創意長游明仁說,統一為此發展出實體店面,在台北的統一超商開設兩家店中店,將電影場景複製到便利商店內,吸引不少網友前往,成功擴散廣告效果。

小時光麵館第三個成功關鍵是,媒體資源的相互搭配,除了在網路上進行宣傳,同時也在電視播出三十秒預告片,將消費者全面導入網路世界收看微電影,看完影片對肉燥麵創意料理有興趣的消費者,還會被導入小時光麵館網站,裡頭有片中料理食譜的全收錄及影片教學,而深受影片感動的,可以直接點選小時光麵館原聲帶,完整的行銷手法都是泡麵品類廣告中首創。

「好故事才是廣告成功的最關鍵。」程寶君說,微電影非萬靈丹,茫茫網海中,精緻的作品才是吸睛不二法則。

小時光麵館微電影

廣告主:統一企業

廣告公司:ADK聯旭廣告

腳本:程寶君

得獎紀錄:坎城國際創意節金獅獎及銀獅獎、亞洲創意節品牌娛樂類全場大獎等

小時光麵館的創意煉金術

1. 跳脫傳統廣告形式

長達5分鐘的微電影打破傳統泡麵行銷手法。

2. 結合多元媒體資源

看完影片可連結創意料理教學網站、廣告原聲帶。

3. 虛實整合延續話題

開設超商店中店,複製場景,引爆第2次討論熱潮。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17

為什麽說新土豆切入短視頻為時未晚

當土豆網那句經典的Slogan“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導演”,被“只要時刻有趣著”取代 ,新土豆正落實一場重大戰略轉型,從此走上短視頻的新長征,前面有雪山也有草地,充滿風險。但固守過去肯定會持續萎縮,就切入時機與現有的生態支撐來說,新土豆的這個決定沒錯。

關於新長征之路,筆者認為至少隱含兩重意思:

一、土豆為什麽突然要專註、聚焦於短視頻。二、它有成功的可能嗎?

短視頻的未來價值基本不用再多說。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日常信息消費來說,碎片化趨勢已不可能扭轉,這也是媒介的“去中心化”趨勢。而視頻內容始終會是核心的消費品類,它對流量的撬動,以及對廣告主的吸引力都很可觀。

雖然優酷平臺早就有短視頻,土豆過往的定位主要就是UGC模式的短視頻。但過去一段,兩個平臺之間的定位存在一定矛盾,需要重新梳理,落實更清晰的定位,這也是平臺化戰略的深入。

現有的優酷是全品類服務,早有巨大的規模效應,客戶群覆蓋廣泛,不可能讓它只承載短視頻服務。而土豆,從當年王微創立它時就已經給它灌註了一種獨特的氣質:自由、底層、開放、青春、有趣。

這就為優土內部尋找到一種差異化定位。雖然優酷已退市多時,但也有估值的動力,雙方定位清晰,有利於外部市場重新審視這家視頻平臺的價值。

這一動作當然不會只是土豆的用心,這一定是阿里大文娛集團的戰略措施。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的話講得非常明白:“娛樂消費升級、產業環境優化讓內容創業,特別是短視頻的生產和消費空前活躍,這也是阿里文娛進入短視頻的重要原因。”這也是馬雲倡導的雙H戰略(happy+health)的最新落地動作。

將土豆短視頻平臺定位置入大文娛,還有一層生態訴求:大文娛正通過內部業務板塊之間的生態鏈體再造,重塑業務,有利於激活大文娛集團的內容端活力。當然還有分發、技術、商業等許多架構。而新土豆走向短視頻平臺之路,可以說是大文娛在內容源頭的長遠戰略,它體現了競逐未來大視頻時代的野心。

跟阿里集團一樣,大文娛內部體系之間,也有一種結構化的魅力。與騰訊互娛結構有類似,但騰訊互娛內部的內容端驅動在於閱文集團,它是文學IP,而阿里大文娛內部的驅動,未來很可能會是新土豆。

一旦新土豆平臺流量起來,它會進一步降低大文娛的采購成本。截至目前,雖然平臺已經淡化很多版權爭奪,但每年仍無法回避這一挑戰。新土豆的短視頻以及優酷平臺諸多原生的綜藝、劇集等,隱含著內容端的顛覆力量。

對於新土豆短視頻新長征成功的可能性,很多人質疑它入場時間太晚了。新土豆總裁何小鵬說,目前本地短視頻競爭主要集中在UGC領域,而PGC領域的競爭基本上沒開始。此外,UGC平臺,目前還是一些創業型公司,而生態型的公司、矩陣型的公司還沒出現,尤其BAT並沒有在PGC領域花非常大的力氣。新土豆未來會滲透短視頻全品類服務,商業模式包括PGC和UGC兩個方面。

這涉及商業模式的辨析。與視頻相關的領域,UGC模式雖然有活力,能在很短的時間匯聚起人氣,形成流量,但限於創作者終端、平臺技術、工具支撐以及ICT基礎設施的差異。UGC模式生成的內容整體往往粗糙。視頻跟文字不一樣,品質體驗更重。這種粗糙會直接影響後期的商業變現。

所以,過去幾年,包括土豆在內的平臺,虧損嚴重,生存壓力很大,淪落的已經有好多家。

融入PGC模式的PUGC,既不徹底壓制獨立創作者熱情、活力,又能給整個市場灌註專業度與品質,能提升體驗。何小鵬描述的新土豆,就是一種開放平臺定位下的PUGC模式,符合未來趨勢。

筆者也不同意土豆此刻切入短視頻“已經晚了”的說法。這與它的開放平臺、與商業模式定位有關。行業初期,還沒幾家公司誕生,平臺型企業不可能有什麽價值。只有市場上的企業群、C端用戶到了一定規模,並且對於基礎設施的訴求開始加大,才會真正呼喚平臺型企業的誕生。

當然這類平臺也不是突然生成的。筆者看到了這個行業已經到了大規模爆發的前夜:市場雖然生死氛圍很濃,但參與者已經有了一定規模,消費者已經形成習慣;ICT基礎設施已相對完善,雲管端一體化運營足夠支撐,平臺各種TP開始崛起;廣告主對於短視頻的認知開始越來越清晰,內容與廣告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就是說,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已經形成。新土豆此刻大規模涉入,有它水到渠成的特征。

筆者認同何小鵬說的:“任何產業的競爭,都是在商業模式典型化之後才進入到血海的,土豆今天進入這個時候是非常好的時間點。”

當然,如果只靠新土豆自身,還是比較玄,但它身後站著大文娛以及阿里集團。對此,俞永福與楊偉東的表述是:“單體公司和生態型公司的打法,還是會不一樣的。”

所謂單體公司,就是主要指獨立的短視頻平臺;而生態型公司,在他們那里,就是具有生態支撐的公司。新土豆短視頻平臺有大文娛乃至阿里集團的平臺支撐。具備了龐大的流量、用戶、ICT基礎設施(尤其大數據與雲計算技術支撐)、分發、交易、貨幣化等要素。

你可以視之為一種威懾力,但它確實就在那里。過去多年,在互聯網許多細分領域都能看到類似的發展路徑:雖然單體企業最初借助資本力量擁有一定勢能與速度,但隨著平臺演進,尤其是需要技術、場景、商業化等支撐時,它的投入與轉換、運營成本壓力就會頻現,這類平臺獨立的抗風險能力存在很多問題。

也因此而產生了一波一波的整合。雖然有些抑制產業創新活力,但創業群體確實獲得了一個生態聯盟體基礎設施領域的成本要素。

土豆副總裁葛威透露,土豆背後有“一支堪稱史上最強的算法團隊”,來自淘寶頭條、UC、神馬搜索、優酷土豆。如此可幫合夥人提升流量與KPI,並能夠賦能品牌、保護版權。而在分發環節,它將實現“一點接入,多點分發”。這確實是生態體系的描述。

俞永福多次強調阿里文娛要做文娛產業新基礎設施提供商,估計投入大文娛的資金將是百億級的。何小鵬說,20億是給土豆孵化、一起共贏的合作夥伴分紅的計劃,實際規劃將遠超原UGC領域的投融資規劃,未來“一定會投入好幾年,才會看到曙光,我們是一家多元的矩陣公司”。

就是說,新土豆的長征路,已經備好充足的彈藥。它也會成為大文娛與阿里的前端內容支撐。土豆專註於短視頻,優酷堅持頭部內容平臺定位。優酷和土豆內容之間有一種協同——“結構化的魅力”。

何小鵬將新土豆與淘寶互相比擬,並強調,今天對短視頻的判斷是“線性的”,未來則用“指數級”來判斷。因為,短視頻還遠沒有到“最好的時間”。“什麽是最好的時間?像淘寶一樣,讓100個短視頻的創作者每年都能獲得100萬元的收入,還沒到這個時候。競爭處於早期階段,比初期晚,比峰值的時候要早。”

所以,新土豆的短視頻長征之路,其實依然延續了阿里集團一貫的格局意識,它可能一開始顯得比較慢,但等到完成平臺建設,很可能會很快甩脫現有的競爭者。筆者認為,它此刻的切入算是比較精準。但至於最後是否真能成功,就要看具體的運營面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誇克傳媒創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2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