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麽說新媒體時代,只有“新媒體雲”才能帶來無限可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4/152136.shtml

從異軍突起到勢如破竹,新媒體行業的發展令人震驚,不斷湧現的後起之秀也頻繁出招。如今,被廣播、電視臺、紙媒等傳統媒體執掌多年的信息發布渠道,也在悄然地轉移到各種新媒體的手中,將社交屬性、多屏互動帶入到內容中來,新媒體使出了渾身解數,而這其中有一股力量不可忽視…

一、由互聯網引發的兩次針對傳統媒體的大沖擊

眾所周知,開放、共享是互聯網時代最為明顯的特征,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特征。互聯網的開放不僅帶來了技術、產品、運營以及商業模式的改變,同時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猛烈的沖擊,這其中兩次沖擊影響最為深遠。

1、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的出現

搜索引擎出現前,人們基本上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被動地實現信息的獲取,而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了他所能接觸到的信息,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生活在信息的高墻之下。而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人們開始主動的獲取信息,不再受傳統信息渠道的限制,新聞信息的發布也更加及時,在第一時間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2、社交網站的出現

傳統媒體受到的第二波沖擊則來自以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網站,包括之後出現的國外如:twitter、Youtube、instagram,國內如人人網、微博、微信、優酷土豆等社交媒體,都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社交習慣,它們是社交媒體時代典型的內容分發引擎,讓人們在了解小世界的同時,也能知道大世界。

在這兩次傳統媒體經歷的沖擊中,產生了海量的內容數據,隨之而來的便是怎樣處理這些海量內容數據的問題。

二、內容“雲”化加速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

當你懷揣著一部手機能夠輕而易舉地獲得一些新聞信息的時候,你還有什麽理由非要去買一份報紙?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傳統媒體的沒落,並非是內容出現了差池,而是讀者在便捷性上作出了選擇。新媒體時代“雲”的出現,為內容的海量儲存提供了前提條件,而這些海量的內容又為用戶的信息檢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信息資源。所以當媒體內容的“雲”化成為主流,獲取信息只在舉手間,傳統媒體固有的運作模式便成了制約自身發展最致命的利器,而新媒體也就不可避免的會和傳統媒體展開一場生死存亡的較量。

目前對於新媒體的定義眾說紛紜,而筆者認為,關於新媒體我們其實可以這樣理解:

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通過開放性的雲計算基礎服務,人人都可以公平地構建自己的信息發布渠道,進行內容的創作和傳播,從而獲得相應的價值輸出和回報,而不用再受技術、渠道、以及服務形式的限制。

互聯網的開放為新媒體的產生提供了良好的培育土壤,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交互模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新媒體時代,渠道已經不再掌握於少數人手中,信息的檢索也更為便捷自由。得益於雲計算的發展和開放的屬性,海量內容的創作、生成與保存不再是困擾媒體人的首要問題,反而是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新難題與現有雲計算技術服務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形成專業的符合新媒體發展的“新媒體雲”服務,對於未來新媒體的發展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三、互聯網開放體系下,新媒體雲的特質

雲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以其強大的計算能力、近乎無限的存儲能力以及低廉的成本,對提升優化大數據的處理有著巨大的作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雲計算的出現和發展以及這兩年的爆發式增長,正是為了滿足和解決新媒體日益增長的需求和難題。那麽,在新媒體日益壯大的背景下,一流的“新媒體雲”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呢?

1. 開放

繼承於互聯網開放的特征,新媒體雲也應同樣具備開放的特質:無國界,只要網絡連通,便觸手可及,隨開隨用。基於標準的開放,新媒體雲還可以連接任何的媒體播放終端,遵循公有標準的開放,支持市面上主流的工業標準協議:rtmp、hls、dash、rtsp,不會再有綁定使用、霸王條款等限制性條件,大大降低了雲服務的使用門檻,進而推動使用人群更加普遍化。

2. 平等

人人自媒體的時代,新媒體雲上儲存的海量信息,保證了每個人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都能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樣,新媒體雲也應該是對任何人都能提供新媒體內容創作、內容集成、內容存儲、內容播控、內容分發、內容營銷以及相關的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一站式、高質量的雲服務,而不局限於媒體、企業等才能使用。

3. 互動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終端設備的不斷推陳出新,可以說移動+互動形成了新媒體最為明顯的新特征。在大數據時代,新媒體雲應該能為各行各業的新媒體交互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包括音視頻互動、文字文檔互動,都應能在新媒體雲平臺上就能得到最佳的解決方案。而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滿足用戶個性化信息入口的需求,在用戶檢索相關信息時,新媒體雲要能夠提供給用戶想要的信息,從而引導用戶進行交互(這個需要大量的時實的多程序多主機協作)。

4. 傳播

而在傳播層面上,隨著互聯網和社交系統結構的完善,新媒體的傳播將會無所不在,新媒體雲的傳播價值主要體現在:

1)使新媒體傳播渠道不再受限。因為新媒體雲的開放性,新媒體能夠極快地以低成本進行內容的創造,而社交體系的完善,則使得新媒體能夠脫離傳統的傳播渠道(如報紙、電視電臺、互聯網門戶、視頻網站)進行快速的傳播。

(2)新媒體雲使得新媒體技術不再受限。通過新媒體雲,新媒體能夠利用雲端的資源,配合硬件的功能,實現非本地的即時信息讀取,並能夠靈活按需進行資源的調度、分配。同時,新媒體雲可以靈活的進行伸縮擴展,也可以更好地兼容各種不斷發展、創新的音視頻編解碼技術,隨意轉換不同的視聽節目內容格式,適應紛繁多樣的接收終端形式,使相關的內容資源得以快速的共享,大大加快了新媒體內容的流通與傳播。

5. 價值

從新媒體雲的價值上來說,其特點應該是以更低的成本創造出更高的價值,進而推動整個新媒體產業實現健康、有序、高效的發展。對於新媒體,新媒體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

(1)技術層面上來說,新媒體雲為新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更加節省成本的技術支持,包括:

節省費用。不需要單獨購買硬件,購買的只是運算服務;

節省資源。一個雲計算中心可以為多個用戶進行運算,提高了效率的同時也節省了硬件及能源消耗;

輕量化、後臺化、安全化。“把任務交給我們,剩下的只能讓您睡覺了。”就是這個道理。

(2)從媒體內容價值來說,人人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通過新媒體雲都能進行內容的制作、發布、和傳播,從而促使優質的內容獲得相應的價值回報。如廣告收入、遊戲直播行業的禮物分成等,都是內容價值進行再創造的典型例子。

可以說開放、平等、互動、傳播、價值五大特征構成了符合新媒體發展的新媒體雲的核心價值,而在新媒體雲的技術支撐下,新媒體的發展將會更加開放。

四、 後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發展趨勢

後互聯網時代,伴隨著新媒體雲的越來越專業,我們可以預見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將會呈現以下特點:

1. 渠道不再重要

在傳統媒體時代,內容的發布深受渠道的影響,同時傳統媒體的傳播機制是一點對多點、點對面的傳播機制,在這種傳播機制下,控制版面或者媒體稀缺資源的精英人士掌控著話語權,普通大眾幾乎沒有話語權。而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信息的發布已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統媒體的渠道優勢持續減弱,人們關註更多的不是信息的渠道來源,而是內容的本身,而這種現象我們已經可以從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內容得到驗證。

2. 內容依舊為王

在新媒體時代,內容依舊為王。也就是說同質的東西不能同時存在,至少不能大量同時存在,你必須要創造有價值的內容。什麽是有價值的內容?只有一個唯一的標準,就是創建自己獨特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將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價值。當然,像新聞或者某個城市發生的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肯定永遠不會成為“獨特的內容”。

目前的新媒體內容大多還停留在文字、圖片、點播視頻等的基礎內容層面上,但是內容的創造必會產生新一輪的革新,從年初的meerkat和periscope的火熱,我們便可窺見端倪,未來高清的實時交互視頻媒體內容將會成為主流,新媒體的內容吸引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3. 互動創造更多價值

為什麽說新媒體時代,內容的互動能給帶來更多的價值呢?我們不妨從最近發生在鬥魚TV和熊貓TV之間的事兒說起。一個是遊戲直播界的老大,一個是有國民老公撐腰的業界新秀,在主播資源的搶奪上已經撕破了臉,殺的目紅耳赤。究其根本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還是原創內容資源的相互爭奪,以及在原創內容基礎上,主播與粉絲之間所形成的互動價值的爭奪。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發布渠道,同時傳播方式也由原來的集中式門戶分享演變成了個人對個人的分享,促使了信息以分散的形式推送到用戶面前,大大加通了信息的流通,而在“新媒體雲”技術的推動下,未來高級媒體強實時交互的形式必定成為發展的主流。

五、 結語

新媒體雲是伴隨著新媒體日益發展壯大的必然產物,也是推動新媒體發展中最不可忽視的力量。它不僅使得新媒體的業務更加多元化,也使得新媒體的監管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媒體雲的出現正是為了滿足和解決新媒體日益增長的需求和難題。

未來,隨著新媒體內容形態的更加高級化、傳播方式的更加開放化,價值回報也將會變得更為可觀。而魚龍混雜的雲服務想要適應新媒體發展的需求,只有向更加專業的雲服務模式轉變:新媒體雲,才能在接下來的雲計算市場比拼中脫引而出。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法小四,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