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陣冇人敢隨便買嘢,連鍾意玩車嘅玩具大王蔡志明都話唔敢買新車。不過買樓佢就敢喎,佢早前淡市出擊,買咗九龍城廣場同尖沙嘴安達中心。噚日佢出席亞洲知識管理協會晚宴時話,睇樓市會再跌兩成,明年中最差,所以家陣未係入市時候。咦,咁佢又入貨? 掃安達中心因嘉里減兩成 蔡 志明話,因為賣方嘉里肯平多兩成畀佢喎,至於會唔會再買,就要睇市況同銀行有幾支持。佢又自爆銀行冇對佢閂水喉,因為佢間旭日國際早前出咗貨,咁喺銀行借 貸少咗,咪肯再借囉。佢又話政府增撥千億救中小企,家陣推出未算遲,但最好搵多啲人手加快批核,始終遠水救唔到近火嘛。買車就唔同講法,佢話上網見有車主 將架落地只有一個月嘅名貴跑車折讓轉售,咁就知啲人幾需要現金,又話家陣汽車代理都好淡,不過佢就唔使賣車,更加唔怕經濟差,揸靚車出街會俾人偷,因為香 港治安好好喎! |
|
||||||
這是一盤生意,亦可視之為現代愛情故事。 四十七歲的辦公室家具生產商嚴志明,憑着代理IT人至愛的Aeron Chair而揚名,不過後來卻慘被對方飛起。 但過了數年,Aeron Chair的生產商才發現嚴志明最襯自己,於是翻頭希望重拾舊情。面對這既愛又恨的Aeron Chair,你是嚴志明的話,會點樣處理這舊情人? 記者訪問過不計其數的IT公司老闆及高層,十居其九,辦公室都有張奇貌不揚的大班椅。 原來這張名為Aeron Chair大有來頭,是著名家具公司Herman Miller(簡稱HM)的傑作,全椅配合人體工學設計,哪怕坐上十小時,都不覺得腰酸背痛;因此售價絕不便宜,最平的一款亦盛惠八千多元。 科網年代,全球IT人瘋狂愛上Aeron Chair,幾乎成為身份象徵,好像全球最大的互聯網解決方案公司Cisco,其香港總部所有的辦公室座椅,都是Aeron Chair。「呢張櫈可謂見證科網公司興衰,甚至係經濟溫度計,呢幾年內地經濟起飛,有唔少大老闆掃貨,一次過訂過百張,仲瘋狂過香港客。」擁有HM中港獨家代理權的科譽CEO嚴志明說。 他笑指不少人買此名椅,未必貪其坐得舒適,只為顯示排場,「好多細IT公司,即使用二手家具、平價文具,都死慳死抵買幾張放响會議室壓場,目的是證明公司至少有十零萬元資產。甚至有啲公司買咗張櫈幾年,都唔肯拎走掛响櫈上嘅說明書。就好似以前內地人來港買名牌太陽眼鏡,連價錢牌都唔丟就戴出街,驚死人唔知係貴嘢。」 囍帖街 嚴志明在訪問中不斷硬銷HM最新產品,笑指雙方關係恩愛,今年初還召開記者會補發「囍帖」,宣布彼此在去年八月已結盟成為策略性夥伴,由他的公司在中港及東南亞獨家代理HM。協議中並沒說明科譽每年至少須做到多少銷售額,僅詳盡講述兩者如何互相分享銷售點。 「呢個協議唔係從屬關係,而係將對方產品同時放在自己的展銷場地,HM靠我打內地市場,我就靠對方名氣進軍歐美,可以話雙方情投意合。」他更拍心口估計這次結婚後,公司盈利有兩成增長,今年應可賺逾數千萬元。 分手要狠 今 次嚴志明與HM拉埋天窗,原來亦算是舊情人復合。九九年,嚴志明已是HM的中港代理,「當時HM在歐美係好紅,但香港未算好多人認識。」結果乘着科網熱潮 來臨,Aeron Chair大賣,造就他賺個盆滿鉢滿。惟好景不常,○二年科網爆煲後,Aeron Chair銷量在歐美大不如前,但中國生意仍然有增長,HM遂在事前沒通知下,突然傳來一封電郵,與嚴志明攤牌講分手,並另起爐灶自行開拓中港市場。被 HM捨棄的他,想起仍心有餘悸,「當時公司一半生意來自Aeron Chair,忽然被收回代理權,真係幾徬徨。」他試過要求與HM高層見面挽救關係,但卻慘吃閉門羹。 他被飛後,為了證明活得比你好,遂決心衝出香港,跑到未受經濟不景氣影響的中東碰運氣賺油王錢,但甫出擊便鬧出笑話。「我當年一個人拎了份公司簡介就上機,點知去到先發現中東過緊年,我一個人响酒店不停打電話,聯絡當地公司,但言語不通,根本無人理我。」 經歷失敗,他唯有搵愛的替身,找其他歐美牌子合作,企圖重拾第二春,惟反應僅屬一般。幾經反思,他決定以自家品牌在內地辦公室家具市場打拼,乘着內地起飛,其公司也急速發展,但久不久也想起HM這舊愛。 還是覺得你最好 另一方面,飛起嚴志明的HM也沒有好結果,它將中國經營權收回後,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找當地人合組子公司經營,可惜所託非人,客戶關係搞得麻麻,甚至影響到內地生意不斷倒退。香港八達通卡的CEO陳碧鏵,也大踩近年HM的服務。「我坐咗Aeron Chair好多年,但早幾年HM好似銷聲匿跡,想搵代理做保養,上網查統統都係內地公司,但無一間肯做維修。即使想買過張新,又無間肯運去香港。」 再加上去年爆發金融海嘯,就連IT公司也身受其害,微軟宣布裁員五千人外,一直被認為福利極佳的Google也取消供應免費午餐,可想而知HM生產也大受影響,其股價在一年內大跌了三分二。頭痛的HM與嚴志明分手六年後,想起他才是最好,遂主動要求重修感情。 舊情人翻?自己,嚴志明當然飲得杯落,但他亦怕對方再見異思遷,遂訂下復合條件,首先要HM裁掉內地所有的銷售人員,改由自己的員工出任。接着他要對方放權,讓其公司與HM的設計師定期交流,合力推出一系列配合HM椅的周邊家具,例如辦公桌及文件櫃等;並將科譽本身的產品,放置在對方歐美的展銷場擺賣。
他誇口表示即使再失去HM的代理權,自己也沒太大損失,「就算呢一刻HM反口唔理協議,佢哋要重新建立內地銷售網,肯定仲大鑊過我。」 如此把炮令HM回頭,他稱自己有的是實力,香港很多大型 IT企業,例如HP及IBM等的辦公室家具,都交由他公司負責;他更在內地二十三個省市設有銷售點,佔內地商廈的家具市場四成份額。「HM係一間外來公司,根本唔熟內地門路,佢都係睇中我呢支盲公竹。」 講起公司優勢,他便滔滔不絕,踩HM只得座椅銷量好,其他產品的種類太小,競爭力失色過人。「HM將辦公室座椅玩到盡,但其餘產品唔多,相反我公司勝在全面,所以HM同我合作,我就可以幫人客設計埋啱晒尺寸嘅文件櫃,成個辦公室家具做到一條龍,加強競爭力。」 愛是永恒 他認為自己的另一優勢,是在東莞設有廠房,可替HM生產產品外,還有自家牌子的辦公室家具。科譽的前身,是他父親數十年前創立的辦公室鋼具公司新興,專門製造文件櫃及枱櫈。科譽的英文名稱「POSH」,是「Project Office de Sun Hung」縮寫,意即是新興的獨立部門。 嚴志明入行前是建築設計師,有份設計德國史特加文化中心。由於父親年事已高,身為長子的他決定回港當則師,未幾索性接替祖業,並引進室內設計概念,令老土的產品追上潮流。現時科譽很多的新產品,都出自他手筆。 如今他形容與HM的關係,是正式明媒正娶並期望天長地久,「我希望同Herman Miller開花結果,畢竟而家做生意,最講求合作,自己單打獨鬥,最後始終會失敗收場。」 Herman Miller歷史 美國設計師Herman Miller於1923年,以自己名字創辦公司,至今已演變為美國第二大商用家具公司,並於納斯達克上市。 其 中在九四年由設計師Don Chadwick 和Bill Stumpf設計的Aeron Chair,破天荒棄用真皮,改以一種名為Pellicle半透明金屬絲組成,座椅通風之餘,能平均承托坐者體重,甫推出便受到大批IT人喜愛,並被美國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選為永久收藏品。 嚴志明檔案 47歲,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83年 曼徹斯特大學建築設計系畢業 83年 加入倫敦建築公司當則師 88年 劍橋大學建築設計系碩士畢業 91年 回流香港當則師 92年 創立科譽 99年 代理Herman Miller產品 02年 失去Herman Miller代理權 08年 成為Herman Miller策略性夥伴 |
||||||
|
||||||
被稱為「玩具大王」的旭日國際主 席蔡志明,上月份又再大手掃貨。首先他趁長實開售紅磡樓王海名軒,迅速以八千萬,連買兩個頂樓複式單位。不久,他又斥資四億,買入中環鱷魚恤大廈一、二 期,出手十分豪爽,技驚樓壇。今年五十五歲的蔡志明,在過去三十年,原本只是普普通通一名玩具廠商。直至九七年,他突然變得很豪。在短短五年間,先後掃入 三十三億元貴重物業,而且一直只買不賣,彷彿有用不完的錢。再加上他近年生活超級奢華,住五萬呎大宅,坐擁三十多部名車,與女星做好朋友,出入有十多名保 鏢傍着,更加顯得他背景神秘。雖然他聲稱做玩具生意,及在美國炒樓致富,但本刊發現,蔡志明原來一直與大陸軍方關係友好。上週四,記者到荃灣荃運工業中心 訪問蔡志明。旭日的寫字樓與一般廠商無異,但甫踏入蔡志明的辦公室,感覺就截然不同。他那八百呎的辦公室內,天花掛着六盞水晶吊燈;他辦公桌旁,還鋪了一 塊北極熊皮毛地氈,辦公桌後面那堵牆,更貼滿了金箔。搽滿頭蠟,望着水晶擺設的蔡志明,即使提起新鮮熱辣買入的海名軒頂樓複式,也沒有絲毫興奮,彷彿買樓 買到麻木。「初時唔係我自己想買,係長實的趙國雄來叫我買。他說可能是全亞洲最高。我覺得環境好,又望到海,可以媲美山頂的屋,一萬元一呎唔算貴。我現在 還未諗到買來怎用,可能留給公司的外國客人住,可能出租。或者週末時同屋企人來度假,別 人去郊區,我們則出來市區度假。」至於剛以四億買入的鱷魚恤大廈,他表示:「我在旺角、尖沙咀、銅鑼灣都有物業,因為中環係世界性金融中心,既然我要發展 地產,就應該有幢中環物業。而且鱷魚恤大廈近海旁,夠矚目,唔難租。其實我早在九八年已感興趣想買,但業主不想賣。現時大廈每月租金收入二百二十萬元,回 報率有六釐。」 買樓又快又豪他的辦公室內,三面牆掛滿他買入的物業照片,「我只是掛了一部分我喜歡的物業。」蔡志明說。事實上,自從九七年 他買入九肚山紅橋里,五萬呎地皮起大屋;翌年以九千萬,買入七間寶松苑洋房後,蔡志明便成了地產界大豪客。他每次掃貨都成幢成幢樓買,這五年來,總共買了 三十三億的物業,地產經紀一見他便會心微笑,皆因他是行內出了名的快槍手,買樓不須怎樣考慮。「買寶松苑時,信和還有二十七間未賣,蔡先生去睇樓,看不到 一小時就決定全部買入,然後放下一張二千萬支票做訂金就走了。結果,信和只肯賣七間,整個交易只不過用了兩個星期。「而他在九七年買紅橋里那地皮時,落訂 更快。那一天我和蔡先生在馬會吃飯。吃飯時,我提起紅橋里有兩間屋正在出售,吃完飯後我們就去看,結果由下午三點傾到九點,最後億三成交。」一名負責九肚 山豪宅的地產代理回憶。由於每次出擊都不假思索,所以難免買貴貨。「蔡志明買物業得個貴字,但很多都不是靚貨。好像淺水灣道九十號,地點幾好,但附近有好 多地盤,所以信和才肯全部賣給他;另外他買大潭道九號亦是太貴,呎價要六千五百元,相對同區最優質的浪琴園,最貴也不超過六千元一呎。」區內地產經紀透 露。 超級富豪式生活除了買樓豪爽,買車他更捨得。現時蔡志明共有三十多部名車。「我只有星期六、日才會自己揸車,其餘日子均由司機接送。我 比較喜歡揸波子和法拉利,因為前者性能好,又耐揸;後者則引擎聲夠柔和。」汽車經紀也認為他買車異常疏爽:「他只是用車來擺款,並不明白車的性能。所以賣 車給他很容易,只要告訴他牌子及價錢,最貴的就行了。我試過幾次坐他的車,未駛出家門斜路已經死火,他根本不懂得如何揸車。」近年不斷被傳媒形容身家豐厚 的蔡志明,更惹來賊人垂涎。去年五月二十二日,蔡的十六歲兒子險遭綁架。其後蔡加強保安,聘請啹喀及華人貼身保護,人數逾十人,出入有保鏢駕車隨後。然而 他的財政背景,卻甚神秘。蔡志明表示,現時旭日國際每年的營業額達二十億。他堅拒透露每年盈利,但對上市玩具公司有 研究的分析員表示,現時行內的純利,大概只佔生意額不足一成。以此推算,蔡志明每年頂多賺一億多。而這五年間,蔡志明掃入的三十三億物業,全部均有做按 揭,大部分在中國銀行上會。唯其如此,由於豪宅及寫字樓只能做六成按揭,單是首期,蔡志明便要拿出十三億,而且他一直只買不賣,全部放租,租不出就空置 着,令人聯想他背後隱藏的實力。 炒美國銀主盤「我做地產不是用來投資,而是需要一筆穩定的收入,用來支持我做玩具生意。再者,現在經濟不 好,有幾萬人要跟着我吃飯,我要有穩定的收入來養他們。」蔡志明牽強地解釋。他表示從九十年代起,在美國專門收購銀主貨,尤其是只建了一半的大廈。待完成 物業後放售或出租,如是者就賺到十億港元,用來投資香港地產。訪問期間,蔡志明突然接到美國打來的長途電話。「係,老大,你send份文件過嚟,我簽就 得,今晚打嚟我屋企再傾。」蔡志明口中的「老大」,原來是哥哥蔡志誠。蔡向記者解釋剛剛賣出一幢波士頓商廈,待他簽紙作實,更表示可調回一筆錢回港。「美 國的地產生意由哥哥及妹夫打理。我的股份佔多少少,但我從不過問美國的生意。因為我哥哥比較保守及低調,唔似我。」蔡志明續說。但根據美國的地產代理 Coldwell Banker Commercial George Realty表示,這十年來,美國的樓價平均只有百分之二至五的升幅,雖然要賺十億並非不可能,但卻未曾聽過賺上億元的「蔡志誠」——蔡志明哥哥的大名。 行 家嘖嘖稱奇蔡志明雖然以玩具起家,但一些老行尊對他卻沒有印象。「蔡志明?我近來在報紙上,常看到他幾億幾億的買樓。他究竟是做什麼的呀?做玩具?我做玩 具幾十年,從未聽過一個行家可以做到咁發!做玩具只會流血不止。好像今年做十套玩具模出來,只有三套賣得,明年就要用所賺到的錢再造十套,造玩具根本不可 能有現金揸手。」五六年開始造玩具的全國政協委員雲大棉批評道。「在美國炒樓就更加無可能,我八二年在羅省用三十多萬買了一間屋,前年以二十七萬賣出,蝕 了兩成半。住宅都如此,商廈一定更加慘。」而另一位在東莞設廠的港商,對蔡志明的財力也感到奇怪。「我都唔知佢點賺錢嘅,佢做好多Mattel的單。每次 見到蔡志明入標爭Mattel生意,就知一定唔夠佢搶,佢可以做到個價好爛。而且佢最鍾意高薪挖角,好似國內一個工程師,大概千多元人工,但佢可以出到 三、四千,都唔知佢點賺錢。「但行內好多人都知佢同大陸軍方關係好好,佢以前一返到大陸間廠,就坐軍車出入。」 軍車出入廠房旭日國際於深圳 龍崗平湖鎮設廠,現有五個廠房,面積共達三百五十萬呎,員工三萬多人,全鎮最大。其中最早投產的廠房,位於平湖鎮人民政府辦事處對面,雖然牆上旭日兩字的 油漆已脫落,外表殘舊,但鎮內的人都知道旭日後台猛料。「我喺二樓辦公室見到一張蔡志明同張萬年(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合照。五、六年前還有掛上軍牌的車出 入。當中有一架係貨車、一架係麵包車(細貨車),同一架係私家車。張萬年於八○年代駐守廣州,張的老婆係揭陽人,同蔡志明同鄉,所以便結識。」在廠房對面 開店的老闆透露。當記者坐麵包車,前往旭日最新的廠房時,接載的司機也表示:「旭日請很多香港人,間中接載他們出外食飯,都見到有掛上軍牌的房車泊喺入 面。」記者向蔡志明求證與軍方關係,他說:「我與軍方關係完全基於禮貌。更有人話我的錢來自大陸。如果我的錢不乾淨,我不夠膽用來買樓,政府實查到足。因 為有人妒忌我,見我做得成功,亂講我。我做生意三十年,全部錢都經銀行,一查就查到。如果是事實,我應該在瑞士銀行開個戶口,慢慢用,點會高調地買樓。 「在大陸投資,需要應酬。有時要拜會軍方,影張相掛在大陸間廠,有時有人嚟搵食,見你同張主席(張萬年)熟,唔會搞你。」 全家虔誠信教四七 年於上海出生的蔡志明,是潮州揭陽人。五歲時,他隨家人來港,住在九龍城博愛邨,後搬去嘉林邊道,父母開幼稚園。六六年他在新法書院中六畢業後,便到媽媽 朋友開的玩具廠做售貨員。日間找客戶賣玩具,夜間則跟師傅修理機器,一做三年。其後他到英國修讀機械工程,七二年畢業後返港。在家人支持下,與兩友人合資 成立旭日實業。「當時集資一百至一百五十萬,我佔一半,在觀塘偉業街租一個三千呎的廠房,十二個員工連兩台機器。」蔡志明憶述。七四年底,蔡與任職教師的 李惠莉結婚。起初五年旭日都無錢賺,其後友人退股,蔡獨力支撐,直至遇上代理史諾比玩具生產商,猶太人Bill Lichstein,生意才有轉機。「我從貿易公司得到猶太商人資料,主動聯絡他們。猶 太人很叻做生意,起初要不怕蝕底,他們賺十元,我就賺一元。當他們相信你時,會當你是朋友,不但願意給你賺多些,還介紹其他猶太人同你做生意。」蔡志明解 釋。自此,蔡志明靠史諾比賺得第一桶金,更於七九年搬入現址荃灣荃運工業中心,員工增至三百人。未發跡前,蔡氏兄妹常跟父母,返屋企街尾的生命堂崇拜。蔡 志明更表示從教會認識現任妻子李惠莉。而移居波士頓的哥哥蔡志誠,更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基督教豐盛生命堂前身是觀塘潮人生命堂,蔡志誠於六○年代初是 本會第一位傳道人,協助創立本教會。他的媽媽是一位和藹的老人家,亦是本會執事。」陳恩明牧師回憶說。已然暴發的蔡志明,今天已很少返教會。 紅 顏知己陳妙瑛陳妙瑛一直被視為蔡志明的紅顏知己。九八年曾被傳炒樓勁蝕百萬的陳妙瑛,在九九年開始一改頹勢,三年來以現金一千一百萬買入三項沙田物業。事 實上陳妙瑛與蔡志明近年關係密切。去年他們在大埔合辦「滙點教育中心」補習社中,陳妙瑛居然與蔡太李惠莉持有相同股份;而據一玩具廠商表示,蔡志明經常到 拉斯維加斯賭錢,賭場會預留兩間VIP房,一間給他太太,另一間則屬陳妙瑛。最近,陳妙瑛息影代理豐胸丸。陳只佔豐胸丸公司一成股權,大股東Kingston Group Holdings由蔡志明大女蔡加敏控制。而生產豐胸丸的美國製藥商,正是蔡志明佔四成權益的上市公司Baywood International Inc.。換句話說,蔡是陳妙瑛的幕後大老闆。 @請參考>@ |
||||||
|
||||||
七十七年歷史的義美食品,連續躲過三聚氰胺、瘦肉精與塑化劑等食品汙染事件衝擊,連馬總統都來參觀義美獨到的食品實驗室,但總經理卻大呼:「不是靠實驗室躲過塑化風暴!」究竟義美如何為食品安全把關? 撰文‧林讓均 上周五,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成了全台灣最忙碌的食品大老!不僅忙著接待總統馬英九、經濟部長施顏祥與衛生署長邱文達等一批官員,也忙著應付排隊要採訪 他的眾家媒體。大家問他的第一個問題都是:「在台灣食品大廠一個個中箭落馬時,義美為何能躲過這次震驚全球的塑化風暴?」把時間推回六月初,正當食品大廠 一家家被捲入風暴,義美雖然置身事外,但高志明卻仍嚴陣以待、緊盯新聞與政論節目,當他看到媒體紛紛傳出「義美斥資六千萬元建置實驗室,因而躲過三聚氰 胺、瘦肉精與塑化風暴!」的新聞之後,心頭反而更加沉重,「因為這是倒果為因,義美不是因為實驗室,才躲過這一場場浩劫!」上周,曾經是國策顧問的他親筆 寫了一封信,對政府提出處理塑化問題的建言,並且指出義美真正免於「塑化」的原因。沒想到,馬總統一接到信就決定拜訪義美、當面請教,這也讓一向有話直說 的高志明再度成為媒體焦點,成了食品界模範。 躲風波》 全靠「兩理念、五原則」 送走總統之後,高志明接受《今周刊》專訪,劈頭仍是一句「義美不是靠實驗室躲過塑化」,那正確答案是什麼? 「我們靠的是兩個理念、五個原則,七十七年來一直如此!」六十二歲、額前覆著一層白髮的高志明說,以做餅起家的義美,在他父親、創辦人高騰蛟的時代,就強 調兩個經營理念:「做餅是老實人的行業、是良心的事業!」「勤儉是家本、是國本,更是環保的根本!」所以,根本不可能故意在生產過程中有偷雞摸狗的行為。 這次風暴中,義美更是很有信心地貼出切結書,表明從來沒有添加過「起雲劑」。高志明表示,內部對於食品添加物的政策一直都是「能不加,就不加!」他甚至在 桌上擺著義美自家烘焙的蛋糕、麵包與發粿,不厭其煩對總統、對媒體解說:「這些蛋糕、麵包,基本材料就是麵粉、糖、蛋或酵母,根本不需要多餘的添加物就能 如此美味,有歷史以來一直如此!」至於五個原則,則應用在採購原物料上。第一,看原料來源;第二,看原料價格;第三,查看客戶名單、看他都跟誰打交道;第 四,擁有實驗室的檢驗能力;第五,交貨時用心驗收。 高志明解釋,一般人都以為原料價格愈低愈好,但義美看的卻是「合理價」。例如多少柳丁可以搾出一斤的柳丁汁,採購人員應該要很清楚,價格太低反而才有問 題;而所謂「實驗室的檢驗能力」,則像是核彈一樣「備而不用」,主要是嚇阻不肖廠商,告訴他:「你不要搞鬼,我可是有能力檢驗的!」「我之所以跳出來,是 為了幫弱勢的消費者和小型攤商說話,他們才是絕對的受害者!」高志明說,在媒體報導義美實驗室後,他聽到不少小型業者的聲音,他們抱怨沒有能力砸千萬元去 建置一間實驗室,覺得自己不可能躲過這種災難。 說策略》 塑化劑溯源管理最重要 「所以,我才要向大眾公布義美的『兩個理念、五個原則』,這都是免費,而且很容易做到的!」高志明說得急切。話鋒一轉,他也表示事情發生後,政府實在不應該到處帶著媒體去稽核廠商,而且還聯合通路要食品廠提供各種食品的檢驗合格證明。 那天,高志明甚至當面問邱文達:「這張紙可以證明什麼?」表示追討這一紙證明沒有用,因為各地檢驗的標準不一,況且全台灣幾十萬種食品,卻只有二十多家合格的檢驗機構。 高志明表示,政府真正要做的事,其實是「溯源管理」!而所謂的溯源管理,並非只是揪出昱伸、賓漢這種黑心廠商,還要去追溯上游的南亞、聯成等塑膠化工業者,到底產出了多少塑化劑、都用在哪些地方了? 高志明說,全台灣大約一年產出四十萬噸塑化劑,全球則產出六百萬噸,這些東西就好像嗎啡、大麻,只要從源頭控管,就不會流入街頭,當然也不需要事後再去一一檢驗哪些食品有毒。 坦言在塑化事件爆發之初,感到非常震驚的高志明,看著一家家食品同業陷入塑化風暴,他雖然不主張現階段就開始追究責任,但對於這些同業處理問題的態度,也自有一番觀察。 「消費者和小型攤商絕對是受害者,但食品大廠應不應該以『受害者』自居,我只能說這見仁見智!但某種程度來看,他們說自己是受害者,也是說不過去!」雖不 願意正面評論特定食品大廠,但密切注意政論節目的他居然相當認同「宅男領袖」朱學恆的評論,表示某大廠在事情發生後一連刊了好多天廣告、說明做了哪些事, 「卻一句道歉也沒有!」「如果你向一家問題廠商買原料買了一、二十年,怎麼可能現在出事了,就說不知情,難道這麼長的時間,你都沒抽驗過嗎?」高志明表 示,「有沒有能力檢驗與判斷原料出問題」,可能會是相關單位釐清業者責任的重點。 談責任》 從政府到廠商都有責任 如果就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類事件是「美國式CEO經營概念所導致的」。他指出,美國式管理強調績效,而且由董事會派任的專業經理人有任期,所以經理人當然選擇去做有利於個人升遷的事,不太會把資源投注在事業體的永續經營上,而短視近利就容易讓弊端愈滾愈大。 笑稱自己「說話很白」的高志明,即使在總統面前也直言不諱:「這次處理危機,政府橫向整合不佳!」他把這次食品界的塑化災難定義為「食品汙染事件」,並憂 心指出,「會造成食品汙染的,絕不只塑化劑一種,未爆彈還很多!」「未爆彈還很多?」這句話由鑽研食品科學數十年的食品界大老說來,令人聽了都要起雞皮疙 瘩!高志明說,這次塑化劑汙染事件,可說是三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的翻版,都是在食品中添加了工業用料,在事情爆發前,誰會想到要把工業用料納入食品的檢測項 目呢? 就連台灣業界少數擁有「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有能力檢測到塑化劑的義美,也是在塑化劑事件爆發後,才將DEHP等六種常見塑化劑納入例行檢測項目。 而其他存在於食物供應鏈中的汙染物質就更多了。舉凡農藥、動物用藥、抗生素、防腐劑,甚至是重金屬,都可能汙染食品,如今環境變遷得太劇烈,食品業的挑戰愈來愈嚴峻。最近,他就打算再砸上千萬元,買一台可以檢測重金屬的儀器。 「買這些儀器、設實驗室很難嗎?其實對大廠來說,一點都不難!但差別就在於出發點不同!我們設實驗室,是為了替食品安全把關;但多數的實驗室,做實驗是為 了了解原物料的特性,以降低成本!」高志明舉例,如果加了某些添加物,可以更少的成本增添食品口感、提升終端售價,那廠商就會傾向這麼做。 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高志明認為,這次塑化劑風暴,其實也是人類的「共業」,從政府、廠商到消費者都有責任。他在給馬英九的信中就呼籲,政府應該要從食品安全觀念教育起,例如塑膠容器遇熱容易溶出塑化劑,消費者平常就可以自備餐具來保護自己。 「我今天貢獻出『兩個理念、五個原則』,就是要告訴大家不用花大錢去買實驗室設備,可以不花一毛錢就做好原物料控管,希望可以幫幫台灣這塊土地!要不然國際上都誤會台灣食品業很黑心,真的太令人痛心了!」高志明忍不住再度大聲疾呼。 義美的質譜儀 連總統都要來看一眼! 塑化劑風暴發生以來,位於義美桃園南崁廠、1984年開始建置的「食品安全研究室」,就成為各界取經的朝聖地,而其中最紅的、連馬總統都要見上一面的,就屬這台價值超過1200萬元的「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 義美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廖怡禎說,這台05年購進的質譜儀,原理就是抓出受檢物質的分子量來進行比對。平常這台質譜儀負責檢驗三聚氰胺、瘦肉精與各種農藥 的檢驗,塑化劑事件發生後,也隨即建立6種常見塑化劑的模組,現在每天都有近百件的塑化劑檢測樣品,工作量暴增10倍! 迥異於一般食品廠實驗室只做到微生物等基本檢測,義美研究室卻把觸角延伸到各種微量汙染的物質分析上,除了檢驗各種原物料,義美在製造中與出貨前都可能再抽驗產品。 目前實驗室約有20人,一個月的固定支出就達五六百萬元,一年耗費超過6000萬元。研究室一直被認為是義美最花錢的單位,「錢只出不進,累計花費有數億 元之多!」但現在這台「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已獲衛生署認證、可檢測塑化劑,光是受同業委託的案件就接不完,一件大約3000元,廖怡禎笑稱,研究室終於 有點業績表現了! 高志明 出生:1949年 現任:義美食品總經理 經歷:國策顧問 學歷:台大農工系 |
| ||||||
如果有一份工作,讓你一睜開眼就是被錢追著跑;遇到人,不是開口借錢就是想辦法還錢;每天下午固定在銀行跑三點半,借來的錢還不是讓自己爽,而是幫另一個人完成夢想。你,幹不幹? 過去一年多來,專業電影製片人黃志明過的就是這種生活。為了幫魏德聖完成《賽德克.巴萊》,他幾乎賠上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放棄了擔任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的機會。 「沒辦法,我掉進(《賽德克.巴萊》)這個(錢)坑裡面去,掉太深了,」失去與李安合作的機會,黃志明明顯流露出遺憾與無奈,但一挑眉,嘴角又浮現一絲完成歷史壯舉的得意微笑。 二十年資歷:重要國片推手都是他 一般人對「黃志明」這個名字或許不熟,但在台灣電影史上,他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台灣與美商哥倫比亞首次攜手合作的《雙瞳》、砸下兩億資金、網羅亞洲一線明星的驚悚片《詭絲》、創造五億票房奇蹟的《海角七號》,背後都有他的運籌帷幄。 他專玩大成本製作。《詭絲》耗資兩億,《不能說的秘密》、《海角七號》各約六千多萬,加上七億多的《賽德克.巴萊》,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億萬製片」。 他 也是幫導演完成夢想的幕後推手。第一部《愛情萬歲》,就讓蔡明亮奪下第一座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接下來與王小棣合作《飛天》,陳國富《徵婚啟事》、《雙 瞳》,蘇照彬的《愛情靈藥》,戴立忍《台北朝九晚五》,周杰倫《不能說的秘密》,鈕承澤《情非得已》,到魏德聖的《海角七號》,這些台灣導演的成名電影, 通通由黃志明擔綱製作。 驚人意志:拿一百五十做三百的事 一位美商八大電影發行公司行銷總監直言:「沒有他,就沒有魏德聖!」 不過當被問到對「製片」這個工作的看法時,這位「幫台灣導演完成夢想」、「台灣當前最資深的專業製片」卻噴出一口菸,大笑說:「哪有這麼崇高?就是在追錢,」「你說製片是什麼?製片就是被導演逼上梁山當好漢,口袋裡面只有一百五十萬,但是要做三百萬的事!」 「他都是用當前的經驗,玩超前的事,」與黃志明合作七年、《命運化妝師》導演連奕琦說:「他對電影有一種驚人的意志力,可以在有限的資源跟能力內,想辦法讓事情完成。」 有趣的是,這個一天到晚追錢也被錢追的大叔,二十年前其實是個成績優異,對政治抱有崇高理想的文藝青年。 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大學時熱心投入黨外運動,黃志明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其實是立法委員許榮淑的助理。退伍後遇上解嚴,政治氣氛改變,他的滿腔熱血一下子無處發洩。朋友介紹他到中影幫忙搬膠卷、送拷貝,他覺得有飯吃、有戲看,何樂不為,沒想到從此一頭栽進電影世界。 「就是喜歡,然後,看到浪頭來了就站上去,」談到自己的電影人生,黃志明自嘲:「我人生沒有規畫,我是遊牧民族。」 「喜歡」這兩個字,讓黃志明一方面不斷創造出新的里程碑,一方面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沉重代價:妻離子散等壓力接踵來 因為全心投入電影,他弄到妻離子散。《海角七號》後期,預算一路從三千萬追加到五千萬,他連家都不敢回,一個人躲在民生東路的辦公室裡,每天抽菸、打電話、借錢,想辦法熬過難關。 在南橫拍片時,父親生重病,吐血兩千cc,他傍晚七點從台東坐飛機回台北,隔天一早再回拍片現場。 幫李安籌備《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前期工作時,離婚的太太打電話來跟他說讀國中的兒子叛逆失蹤,他原本把車從車庫中倒出來,打算從台中趕到雲林找兒子,卻又因為好萊塢的工作人員召開緊急會議,他又把車子開回車庫。 甚至,當父親在去年七月過世時,他也無法像一般人一樣放肆宣洩悲痛,因為擺在眼前的還有《賽德克.巴萊》迫在眉睫的龐大資金壓力。他只能壓抑著、強忍著,默默處理完後事,轉頭繼續幫魏德聖搞定每一筆發不出來的薪水,還清積欠阿婆三個月的便當錢。 「我 沒辦法去講對家人的虧欠,因為太重了,」回憶起過去這幾年在電影界開疆闢土的代價,原本侃侃而談的黃志明突然顯得有些語無倫次:「 這幾年的生活已經混亂到、自己是怎樣的人都搞不清楚,我沒有做什麼壞事,但外面的力道(資金壓力)太強,我已經不知道我自己是怎樣的人。」「也許片子 (《賽德克.巴萊》)上映以後我得找個地方躲一下,把事情理清楚。」 永遠把拍片放在第一優先,周旋在資金、導演、場景、道具等瑣碎繁複的事情中,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失衡,讓黃志明在業界評價兩極,有人覺得他是開創者,專門挑戰不可能的事;也有人覺得他做事毫無章法,沒有好萊塢製片應有的專業與俐落。 例如,他是國內第一個被美國片商邀請到香港,接受好萊塢級專業會計制度與預算管理訓練的製片,但卻很少見到他用這種方式與導演或投資者對談。 「我通常都比較站在,我願意幫的導演,我自己的標準是,他對他的案子,是愛的。但是,你(導演)愛不愛,我很清楚,」黃志明說。 卑微心願:提高市佔讓大家都好過 「志明真的很像文青,做事憑感動,就是這樣才會跟魏導很合拍。」連奕琦觀察:「他們就是用熱血去開創,把計算丟到後面,」「因為,你要開創是無法計算的,就像爬一座山,多高不知道,爬了再說,想辦法衝到頂點。」 在 霧社街接受專訪時,魏德聖感慨的說,拍攝《賽德克.巴萊》讓他看遍人情冷暖,但是一轉頭,他指著黃志明說,「他很保護我,很多事情都不讓我知道,怕我煩 心。」「他從來沒有跟人家借過錢,生平第一次借就是為了我,而且一借就是幾千萬、上億。」走在後面的黃志明笑著,笑容中混雜著一點氣惱與無奈:「製片本來 就是要扛起這些dirty job(骯髒事)啊!」 看遍了電影人的悲劇,有人妻離子散,有人當了製片,電影製作了不少,小孩「製造」不出來,最後求助試管嬰兒;追錢的、被討債的;賣房子、抵押貸款的更是家 常便飯。很多人選擇不離開,和黃志明一樣,都是一股熱愛,才支持下去。 「如果要說對電影有夢想,那就是國片的市佔率可以達到台灣電影市場的二五%,這樣大家日子會比較好過,」「或者有那麼一天,(台灣電影工作者)可以像李安的團隊那樣,拍片像上班一樣,還可以把老婆、小孩帶來台灣上美語學校,順便學點中文。」 這就是黃志明,一個典型的台灣電影人,因為喜歡而付出了一切,卻只卑微的希望能讓其他人過更好的生活。 |
|
||||||
一個五十六歲的玻璃廠老闆,能夠讓郭台銘投資他四年賺四倍;讓蘋果甘心掏錢參與他的技術前期開發;更讓Google陣營品牌廠為其技術而傾倒,他是正達國 際董事長——鍾志明。 撰文‧賴筱凡 藍色襯衫、簡單深色牛仔褲,捲起袖子、帶著些許不修邊幅,這個人談起玻璃技術卻如數家珍,更鮮為人知的是,他有本事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以每股二十元成本入 股,投資四年,現今股價來到八○元之上,賺逾四倍,甚至多數面板廠對擴產踩煞車的時刻,他的擴產計畫卻如期進行,他是正達國際董事長鍾志明。 四川成都富士康廠區裡,正達的成都工廠正在積極趕工,縱使歐美經濟情勢拉警報,筆記型電腦大廠財報大地震,但都不影響到正達的擴產進度。明年二月,這裡將 成為正達供給蘋果iPad系列玻璃的另一個重要生產地,產能全部填滿的話,一個月就能產出六百萬片iPad用的九.七吋玻璃。 正達的玻璃技術與品質,讓鴻海成功綁住蘋果大客戶,更是少數蘋果願意掏錢投資參與前期研發的供應商,但誰能想像七年前,鍾志明一度走到清算公司資產的地 步? 業績成長 擴產進度不煞車八月盛暑,趁著周末有空,鍾志明與正達總經理江嘉斌難得來到苗栗山裡,偷閒,重新回到舊地這天格外有意義,一時興起,兩人還特地拍照留念, 因為努力七年,正達終於要在十月掛牌上市了! 他們誰也沒想到,七年前,他們兩人坐在此處,是為結清資遣費,打算把公司收掉。若不是遇上當年產能不足的勝華,把做不完的諾基亞「減薄」面板訂單委外,正 達早就關門。更不會有後來鴻海副總裁徐牧基找上門,希望正達幫忙生產iPhone觸控面板用的導電玻璃,進而成為關鍵供應商。 「本來以為會大虧的訂單,誰知做完還能大賺三○%。」鍾志明講完都忍不住大笑。談起當年,他一直都不是所謂的「績優生」,高中三年享受青春、大學跟著玩四 年,迄今母校邀他回去座談,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人家是前三名回去演講,我是後面數來三名。」但這並無損於他對創業的熱情。憑著一股「玻璃也可以不一樣」 的念頭,鍾志明選擇了一條異於他父親鍾榮華的路,那就是不賣建築玻璃,改做光學玻璃。 今年一月,是iPad 2籌備進入緊鑼密鼓之時,「客戶一口氣要十萬片(觸控玻璃),但我們只交得出一百片。」(因為iPad 2的玻璃強度要求比iPad強)正達不過是一家隱身苗栗銅鑼工業區的小小玻璃加工廠,當超級大客戶來敲門,且又是大股東鴻海的一級客人,鍾志明硬著頭皮也 要做出來。 挽起袖子,拉著行李箱,鍾志明長駐深圳龍華廠,一待就是半年,為的就是將良率衝到可以量產iPad 2用的觸控玻璃,「從零開始,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衝高良率。」當時iPad 2推出時程已經箭在弦上,鍾志明帶著他的研發團隊,在爐邊守到半夜一、二點,是常有之事。 正因鍾志明帶頭衝,又有厚實技術背景支撐,讓他在最短時間,把良率拉上六成,「看到良率有六○%,打平成本,員工已經很滿足,可是還不夠。」鍾志明很清 楚,其他同業良率多在六至七成,如果正達只能做到六成,並無法贏得蘋果信任,「所以,我對良率的要求,是做到九九%為止。」縱使良率要達九九%是不可能之 事,但鍾志明比誰都明白,想讓蘋果這個超級大客戶買單,沒有九成九的實力,怎能綁住它,甚至蘋果為了布局明年新產品,還掏錢投資參與正達新技術的前期開 發。 「對我來說,做對客戶、做對產品,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儘管歐美經濟成長疲軟,終端消費需求前景不明,可是鍾志明的擴產進度沒有半點減速,「大原則很簡 單,你不能等到經濟不好時再cost down(撙節成本),我們平常無時無刻都在cost down,同樣的,你也不能等到景氣回升再擴產。」因此,當所有觸控面板廠都在踩煞車,業績成長出現疲態時,正達八月營收卻仍在創新高,達七.四五億元, 上半年獲利賺進五.○一億元,「原本預估全年要賺五億元的目標,六個月就達陣。」正達財務長林文山說。 立體玻璃狂掃Google陣營然而,鍾志明並不以抓住蘋果一家大客戶為滿。據了解,多數觸控面板廠近來積極投入立體玻璃技術,上自全球最大玻璃廠康寧,下 至觸控龍頭宸鴻,就連正達的競爭強敵藍思科技、富士水晶,無不投注研發資源在立體玻璃技術上。 所謂「立體玻璃」,就是玻璃將擺脫我們現在所習慣的平面形態,玻璃可以有弧度、有曲線,甚至玻璃不只可用來做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觸控介面,更可以打破 傳統疆界,再往外延伸變機殼。 立體玻璃,就是正達的新祕密武器! 倘若你仔細端詳iPhone 4,便可發現,蘋果早就開啟用玻璃當機殼的先河,但不同之處在於,iPhone 4的玻璃機殼還停留在平面玻璃的階段,「原因很簡單,立體玻璃的良率還太低,就算蘋果想用,也沒辦法。」業界人士透露。 然而,科技進步是與時俱進的,一年前辦不到的事,現在正達辦到了,「我們每二十秒,就能生產一片立體玻璃。」拿著得意之作的立體玻璃,鍾志明興奮之情溢於 言表,「玻璃可以不只是觸控用,機殼也可以用。」對比其他同業用研磨方式做立體玻璃,耗時費工、良率不一,正達在立體玻璃技術上的躍進,成功懾服 Google,連帶Android陣營裡的品牌廠,相繼對立體玻璃技術表達關愛之情。 「如果正達可以用這項技術打入Google陣營,不僅能分散客戶,更奠定正達在玻璃加工業的領先地位。」業內人士分析。 這也難怪,當多數觸控面板廠放慢擴產腳步,唯獨正達持續衝衝衝。讓郭台銘為鴻海業績頭疼之際,還能開玩笑點名,要其他人多與「小鍾」(指鍾志明)學學。原 因無他,就是看上鴻海投資正達四年,股價翻四倍,不只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賺進二.五九元,還讓大客戶訂單狂敲。 能有今日成績,鍾志明不敢自滿,「等哪天良率能做到九九% ,才能真的鬆口氣。」 正達 成立:1996年 董事長:鍾志明 總經理:江嘉斌 資本額:23億元 主要業務:生產導電玻璃,減薄、強化等玻璃加工 近三年營收表現: 2009年EPS -1.17元2010年EPS 3.04元2011年上半年EPS 2.59元 |
|
||||||
一輩子和膠帶黏在一起,豐富的工作經驗匯集出創造的巧思,歐志明研發的環保材質黏膠,小蝦米打敗大鯨魚,勇奪超商領導品牌的四千多家店訂單,成功將創意落實為獲利。 撰文‧林麗娟、李建興 對於現代人而言,一小塊薄如蟬翼的「隱藏版膠帶」雙面黏膠,是生活上便利的好幫手。然而,任誰也沒想到,在全台擁有四千多家門市的7-ELEVEn,所有工作人員天天使用的膠帶,居然不是來自國際大廠的產品,而是本土發明家「黏膠達人」歐志明的傑作。 五十七歲的歐志明,原本任職於一家膠帶公司,與膠水、膠帶朝夕相處了二十五年。由於擔任財務稽核主管,他對黏膠的成本瞭若指掌,他發覺市面上大品牌的產品雖然好用,但價位過高,對於用量大的公司行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如果我能發明出和3M材料不同,但更好用、更便宜的雙面膠帶呢?」一個簡單的念頭,讓出身南投,只有高商畢業的歐志明,從名不見經傳的素人,搖身一變成為屢獲國際發明獎肯定的企業老闆,年營收至少千萬元。 創意發想 若產品便宜好用 就天下無敵事實上,一個發明,從點子到做出成品,到量產、銷售、獲利,這名利雙收的過程並非一蹴可幾的,歐志明的發明之路,正是最好的印證。 為了發明出「物美價廉」的新一代黏膠,他把各大廠牌林林總總的黏膠商品全買回來,花了好幾個月仔細研究每個黏膠的特性和材質。一開始他只是想改良現有商品的功能,但試了幾次之後,他發現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靈機一動,轉個彎從改良材質著手。 以往在工廠就已熟識的供應商,現在成了歐志明現成的「礦脈」,這些廠商提供了各種材料讓他一一試用。而半輩子在企業的經驗,讓歐志明和一般的發明者想的不 一樣,他深知一個好發明從問世到上市,要注意的細節尚有專利、包裝和通路等一系列的環節。為此,他時時留心有關發明和商品化的訊息,以了解更多「眉角」。 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有一回聽到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副局長朱興華的提醒:「一個好的發明,往往因為過程中一時忽略『先摸清同行的底細』,不小心觸犯 了別人的專利,導致未享其利先受其害。」因此,歐志明在研究要用哪一種材質時,十分小心。他找出市面上的黏膠廠已註冊了哪些材料專利,幾經篩選後,決定採 用某工廠的環保無溶劑PAT合成樹脂。試驗結果,不僅效果不輸第一品牌的市售產品,還更不留殘膠,甚至成本只有競爭產品的三分之一,最重要的是「不侵 權」。 銷售碰壁 空有名氣 行銷卻土法煉鋼歐志明趕緊在台登記了材料專利,然後進行商品化。要對抗國際大品牌的產品,訴求「把試用機會優先給MIT本地產品」是勝出策略,企業因而對於國內發明產品的推廣願助一臂之力。 「一個好創意、好點子,不懂得宣傳、行銷,再好,也只能孤芳自賞!」在把新產品推向市場時,工研院技術移轉中心副組長楊卿和給了歐志明一記當頭棒喝。歐志 明心想,假設他的黏膠能獲得專家的背書和加持,能見度將大幅提升。因此二○一○年,他遠赴法國參加巴黎Concours Lépine國際發明展,如願取得銀牌獎,從此「歐氏黏膠」一舉成名天下知。 不過,成名是一回事,銷售又是一個難題。一開始,歐志明土法煉鋼,用開發陌生客戶的傳統業務方式,四處拜訪文具行或商品代理公司,沒想到吃足了閉門羹。就在無計可施之際,有一次他踏進7-ELEVEn,看到工作人員不停地黏黏貼貼,「噹」地一聲,如夢初醒,「現成的大客戶不就在這裡嗎?」 成功推廣 找到最需要的族群直搗黃龍於是歐志明改弦易轍,不再尋求代理,他直搗黃龍,帶著試用品拜訪超商龍頭總部。 統一超商採購盧小姐表示,對於國內發明產品推廣願助一臂之力,經過多次測試,歐志明的產品品質符合需求;由於四千多家店對不殘膠膠帶的用量極大,歐志明的產品環保又省錢,決定全面採用。這讓歐志明的發明從理想進階到現實,正式成了獲利商品。 工研院技術移轉中心智權計畫組組長廖婉君肯定歐志明發明的產品有獨特性,認為好的商品就能幫他拓展後面的業務。 回首來時路,歐志明說,單打獨鬥很辛苦,在他低潮時,原就認識的台灣傑出發明人協會理事長陳鴻偉找他入會,對他說:「個體戶有創意、沒資金;有想法、沒方法。」在協會裡大家交流,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陳鴻偉表示,歐志明做產品很用心,大家也很樂意幫他引介試用通路。 借助協會的平台,歐志明得以和工研院、大專院校交流,並申請到工業局CITD(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的補助研發費用。他後來發明的小圓凸點膠(Q Dots),功能類似雙面黏膠,但品質升級,適合裝飾布置,專銷日本,業績逐步成長中。此外,他最新發明的Q Key Board(Q鍵盤),也在今年贏得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金牌獎。 要把發明的東西變成產品,而且是能夠招財的商品,歐志明語出驚人:「『發明』是一個陷阱,如果關起門來發明了什麼東西,很可能走出大門,就誤觸了別人的專 利。所以對於類似的產品,一定要做足功課。」歐志明也有感而發地說,發明的東西裡能夠賺到錢的,僅僅只占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滿架子的發明獎牌是沒用 的,除非很實用,能商品化,而且有「路」可以走得出去,才能賣錢。 歐志明認為,發明家要先學會「長大」,從商品端、市場端的角度,來思考怎麼行銷、怎麼打開通路,才是成熟的作法。如果自己無法開業,不妨只賣權利,或與現成的行銷通路合作。 「發明,絕對是科學的,而非浪漫的,一切都必須要務實才行得通。」歐志明如是說。 歐志明 出生:1955年 現職:上佳粘膠負責人 經歷:高冠企業總經理室稽核、營業部主任 學歷:南投高商 獲獎:第110屆法國巴黎Concours Lépine國際發明獎銀牌、第110屆法國巴黎Concours Lépine國際發明展金牌獎、第111屆法國巴黎Concours Lépine國際發明展金牌獎。 成功心法 1. 訂下具體目標,未發明前,先設想市場、通路何在。 2. 在自己的經驗、專業範圍內發明實用的產品。 3. 一定要自修法律知識或備有法律顧問,以免侵權觸法。 |
| ||||||
兩次創業成功、身價數百億元的陳志明,一手創立的安成藥登上興櫃生技股后,成為他事業的第三春,未來他還打算從學名藥跨足新藥,希望讓安成藥衝上國際舞台,與世界第一大廠TEVA一較高下。 撰文‧林宏文、劉俞青 黝黑的皮膚,臉上還保有一點新竹竹東鄉下陽光的印子,陳志明的外表和他的名字一樣平凡,但只要談起他的經歷,幾乎讓所有生技界人士全豎起大拇指,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直言,「陳志明不僅是國內少數在全球學名藥市場大放異彩的專家,更厲害的是,他有一般科學家所缺乏的企業經營嗅覺,成功把公司賣在最高點,是目前國內身價最高的生技人。」事實上,將在十二月初掛牌的安成國際藥業,已經是董事長陳志明人生的第三次創業,也是他人生第三個「百億元」進帳,這項紀錄別說在生技界,放眼國內各大產業,恐怕都很難有人能超越。 出身新竹竹東的陳志明,先前兩次創業成功的經驗都是在美國。第一次是在一九九三年,當時陳志明剛離開現在潤惠生技董事長許照惠所創辦的IVAX公司,他拿著賣掉IVAX股票的錢,與兩位華爾街的猶太人共同創立了Andrx製藥公司。 Andrx是以研發生產高技術門檻的控制釋放劑型學名藥為主,他們憑著獨到的市場嗅覺,很快地在業界闖出名號,成名代表作是開發降血壓藥,最好的時候,光是這顆藥的年營業額就高達十億美元,是全美國第四大的學名藥廠。一九九六年在那斯達克(NASDAQ)掛牌後,股價曾經大漲二十多倍,陳志明便選擇在二○○一年從Andrx退休。 創立公司被購併 瞬間晉升「百億俱樂部」 二○○六年,Andrx被學名藥大廠華生製藥(Watson)收購,出售價格高達十九億美元(約六百億元新台幣);國內生技界盛傳,按照陳志明合夥人的身分,持股大約在一到二成,光是這場購併,就讓陳志明的身價一下子就晉升「百億元俱樂部」。 退休後的陳志明,帶著老婆搬回竹東老家,客家人的他,每天快樂地吃他喜愛的客家菜。陳志明說,回到故鄉說自己熟悉的母語客家話,真是非常愉快的事。 但退休才不過一年,他血液裡創業的因子又開始蠢蠢欲動。於是,○二年他再度創業,原本計畫在台灣成立公司,但由於當時人才不好找,他與華爾街的老朋友們討論之後,決定到加州成立美國安成(Anchen Inc.)公司,就近吸引美國的優秀人才加入。 當時,陳志明看到台灣生技業即將起飛,因此不僅在台灣成立子公司(即是最近將上櫃的安成藥前身),並正式更名為「安成國際藥業」,而且在台灣雇用許多研發人才,把八成研發重心都放在台灣。此外,中壢廠也開始代工抗癲癇藥給全球前二十大學名藥廠美國Par公司,年銷售量達上億顆,平均每天有五十萬個美國人要服用這顆藥。 一○年,陳志明把台灣安成與美國安成切割,隔年美國安成以四‧一億美元(約一二○億元新台幣)賣給學名藥大廠Par,持股八成的陳志明,人生第二度「一百億元」落袋。兩次創業成功的經驗,不僅將陳志明一舉推上兩岸生技界的第一人,也穩坐生技界最高身價寶座。 如今,預計在十二月初掛牌上櫃的安成藥,預計屆時股本將達十一‧二五億元新台幣,陳志明個人約占了六成,以每股三一○元計算,陳志明身價將再增加約兩百億元,這也是陳志明創業成功的「第三春」。 談起這三段「震驚江湖」的「百億元」人生,陳志明就像在談別人的故事一般輕鬆,他說創業迷人之處,也是最痛苦的地方,就是中間那段難熬的辛苦過程,至於最後幾百億元的身價,只是媒體的報導數字而已。 陳志明說得輕鬆,但看在朋友眼裡,絕對沒有那麼簡單。目前負責管理陳志明個人資金、也是國內資深創投專家沈志隆說,近來他常跑大陸看公司,發現每次接觸大陸許多生技業老闆,每個人都對陳志明相當推崇,「因為做這行的人都很清楚,全球學名藥界有一位響叮噹的Chih-Ming Chen(陳志明英文名字)。」 一流大廠人才慕名而來 「大家都想參與他的公司」安成藥業總經理陳志光說,因為有大老闆陳志明,以前不容易見到的人,都變得很容易,這個光環對於安成招募人才也很有利。今年十月,原本擔任全球最大學名藥廠TEVA副總經理的Tina Guilder,加入安成並擔任美國公司總經理,「能挖到一流公司的人才,這位總經理也是慕名而來,因為大家都想參與陳志明的公司。」陳志光說。 沈志隆說,陳志明和全球製藥界老闆最大的不同是,他不僅有製藥的專業,更兼具市場的敏銳嗅覺,「這是他開發的藥或公司,很快就被市場看中的主要原因。」幾乎不曾接受專訪的陳志明,儘管已經如此成功,至今依然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在掌握技術與市場,並經常與研發人員一起做研究到深夜。另外,他也透過另一組投資團隊,進行世界各地重點新藥公司的研究,除了作為投資及收購的參考外,也藉此掌握最新的市場趨勢。 由於美國學名藥市場高達八百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六成,陳志明更把全部精力都鎖定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美國市場,在安成上櫃法說會中,陳志明從頭到尾沒有講幾句話,即使在介紹公司的影片中,陳志明也都交由總經理陳志光負責說明,他只在片子最後現身,並且只短短講了幾句話,「我只懂美國市場,所以安成只聚焦在美國發展。」翻開安成的財報資料,也可以嗅到陳志明「專注」與「堅持」的性格。安成的財報上最令人驚訝之處,是對未來研發投入的規模及力道。安成預估今年投入的研發經費將達六.三億元新台幣,是營業額的一倍之多,也大約是資本額十一‧二五億元的六成左右,明後年將再提高至八億元及十億元,這種投資比率不僅讓許多電子公司瞠乎其後,更是台灣生技製藥業中投入最多研發費用的佼佼者。 捧錢買不到意中屋 他,租房四年苦等時機陳志明的堅持,也顯現在他平常的生活上。六年前,他在台北定居,看上信義計畫區內的一戶房產,旁邊有公園,很像他在美國的家,於是便想在此置產。身價驚人的他,價錢當然不是問題,但偏偏該社區就是沒人要賣,為此,陳志明寧可暫時在此社區內租屋而居,也不作他處想,這一等就是四年,苦等四年之後,好不容易有人要售屋,陳志明趕緊第一時間買下來,這才有了台北的家。 儘管在美國創業賺足了荷包,但陳志明無論是在性格或認知上,都認定自己是道地的台灣人。當年安成在取名時,英文縮寫是TWi,他說「TW」代表的就是台灣,希望以後國際藥廠用到安成的藥時,「都知道這是台灣公司做的。」顯然,這一次陳志明不僅不會再賣掉公司,還會把打進國際市場當作安成藥的目標。接下來,市場人士預估安成可能透過購併原料藥及製劑廠,進行更緊密的上下游整合,很可能成為台灣第一家衝上國際舞台的學名藥及新藥整合的公司。 三度百億人生,前二次創業都是在美國成功,這次,陳志明在故鄉台灣深耕,不僅參與了台灣生技產業爆發的盛宴,未來更有機會讓台灣生產的藥物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對他而言,意義更為重大! 獨家 專訪 陳志明: 生技業的風險一定要讓投資人知道! 幾乎從來沒有接受過媒體訪問的陳志明,首次破例與總經理陳志光聯袂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兩人暢談經營安成的經過,也提醒投資人一定要了解生技產業的特殊風險才來投資。以下是專訪內容:問:你們兩位怎麼「擦出火花」(認識)的? 陳志光:場邊看久了,決定自己跳下來做;哈,我原本在永豐餘集團旗下的創投工作,當時來拜訪過安成(陳志明接話:可惜沒買),當時陰錯陽差沒有投資,倒是我自己跳過來安成,一轉眼四年多了。 問:四年的合作經驗如何? 陳志明:我們彼此信任,例如我開法說會的前一天,才第一次看到公開說明書的初稿,但我之前完全沒看過,也不用看,因為我知道他會做得很好。 陳志光:說到公開說明書,我們花了很多的心血,有別於一般公司。首先,我們當然希望投資人投資我們,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投資人在投資之前,務必要了解這個產業特殊的風險,我們特別要求把這塊風險寫進公開說明書裡。這一點我們很在乎。我們雖然是台灣掛牌公司,但希望資訊揭露的品質,要和美國上市公司一致。 問:有考慮過讓安成到美國NASDAQ掛牌嗎? 陳志光:(與陳志明相視一笑)我必須說,各種方式都考慮過;但最後決定在台灣掛牌的原因,第一是台灣的掛牌成本較低,第二是考量目前全世界的資金流向,台灣可能比美國取得更好價值。 陳志明:只要產品對了,其實在哪裡掛牌都會得到市場青睞。安成未來不僅要做特殊學名藥,也會跨足新藥,我自己還有另外個人的公司做風險較高的研發,將來時機成熟,再討論如何與安成合作。我的目標是向全球開發出第一顆抗愛滋病藥的新藥大廠Gilead看齊,希望有朝一日,台灣安成也可以站上國際舞台,成為全球一流的製藥大廠。 (劉俞青、賴筱凡) 安成國際藥業(4180)資本額:9.93億元(上櫃後11.25億元)目前興櫃股價:約320元 市值:約317億元 預估上櫃時間:12月初 董事長:陳志明 總經理:陳志光 陳志明 出生:1951年 現職:台灣安成國際藥業暨安成生技董事長經歷:美國安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美國Andrx製藥公司創辦人學歷:台大藥學系、俄亥俄州大學藥學博士 11年磨一劍 陳志明2002年成立安成國際藥業,花11年的時間將安成打造成台灣惟一同時擁有「學名藥」與「新藥」的生技公司。 |
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並不覺得食安問題已解決,他說,除非政府能從源頭把關,否則﹁我們明年還會再見!﹂「做餅是老實人的行業,是良心事業。」當外界盛讚高志明帶領義美安然度過食安風暴時,卻沒有人知道,食安問題爆發前,高志明堅持拒絕低價原料的犧牲有多大、需要多麼堅定的信念與意志。 別人都買便宜原料、使用化學添加物,可以賣得便宜,配合大賣場低價促銷,不但搶市占率,獲利也翻倍。同樣做食品生意的高志明,看著義美產品推廣不易,還常因為無法降價促銷,被大賣場拒於門外,「心裡真的很不舒暢。」通路被幾家大廠壟斷的結果,就是供貨商家失去主導權,只能任由通路宰割,高志明看到豬油原料價格不合理的低,市場上豬板油一公斤要一百多元,卻有商家一桶豬油可以賣四、五十元,「沒問題?怎麼可能!」父親的教誨,讓他知道這些東西用不得,卻因此面對很大的通路壓力。 「敢用低價原料的,就能降價繼續賣;不敢的、不願意接受降價,只能退出,那時候工作壓力真的好大。」高志明感嘆,還好義美一直保留自己的通路,才能撐過那段時間。 「任何人來到世上,都得靠周遭的人幫忙才能生存,才能成事,所以必須抱著感恩周圍人的心情處世。」也因此,高志明才能帶領義美在今年安度食安風暴,成為台灣食品界唯一的一盞明燈。 只是風暴真的過去了嗎?高志明搖搖頭:「從三聚氰胺、瘦肉精到塑化劑,都只是新聞過去而已,哪個問題解決了?」即使政府端出︽食安法︾,祭出﹁義美條款﹂,要求大廠比照義美設置檢驗實驗室,高志明仍不看好。「如果要落實執行,很多食品業都會面臨困難,因為短期內根本做不到!」他提醒政府,得從海關為基準點,原料進口前做到溯源、分流,進口後工業、飼料、食用得分廠分造,政府得承諾收購回收油脂作為燃料油之用,才能解決食用油問題。 「檢驗根本沒用嘛!嚇阻廠商不要賣壞東西的功能比較大而已。」高志明說,當初是為了爭取麥當勞等大廠的原料供應,為了與國際接軌,才設立檢驗室,可是添加物、汙染物有千百種,「根本驗不完」,政府該做的是從源頭把關。 對高志明來說,躲過食安風暴的義美,雖然內銷因此成長,但要推往國際的路卻更形困難。高志明說:「食安問題,政府得負最大責任!」他現在最擔心進口量高達八成的基因改造黃豆,正在侵蝕台灣人的健康。說完,他嘆口氣說:「唉!反正我們還會再見面,明年,你還會因為食安問題來找我。」 (鄭心媚) |
讀書劄記150427
南越史(三) 骨牌理論 與 胡誌明小徑
掌門執筆
上回說至:1954年7月立案的「日內瓦協定」為越南局勢訂出指導框架:A. 以北緯17綫割分南北; B. 1956年7月進行普選,南北越對等合併.「越南國」認為兩者俱不可接受,拒絕簽署. 美國也不是簽署國, 因而可以國家政策支持南越,正式介入印支.*** 美國人為何這樣做?
(7)骨牌效應, 又名「多米諾domino牌效應」,
由冷戰理論家 肯南George Kennan提出, 作為遏止共產主義擴張「圍堵政策」的理論依據. 其大意為:
「西方自由主義陣營如果丟失了印度支那, 將會導致整個東南亞地區迅速被共產主義淹沒.**** 這樣一來,美國的太平洋防禦島鏈將被切斷,亞洲盟友日本會被孤立, 而東亞兩大非共國家 印度和巴基斯坦只得向共產集團屈服. 共產主義會蔓延至中東地區,最終威脅到美國和西歐諸國的戰略安全.」
美國在朝鮮戰場領教過中國“人海戰術”的利害, 深感以性格上反共的南韓尚且無法抗阻共產主義北韓的軍事力量, 其他較為擁共的 柬埔寨、老撾、馬來亞、泰國、緬甸、印尼和菲律賓等“多米諾牌國家”, 必然更難抵禦共產集團的常規戰爭攻略.***
中國緊隣北越,極易輸出革命,浸漫南越, 與早前南北韓情勢無異. 17綫本質上就是南亞的38綫, 美國如不及時在南越構築起「防洪壩」,一旦敗勢,噬臍莫及.
「骨牌理論」於艾森豪當政期間,在美國外交及軍事專業圈子蘊釀形成. 1961年甘乃廼Kennedy上任總統,正式採納這種想法, 制訂全盤外交及國際戰略政策,實行大規模經濟及軍事援助南越.*****
(8)越南共和國
1955年5月旅居法國的「越南國State of Vietnam」元首 保大向總理 吳廷琰發出指示,著令其交出權力. 7月吳廷琰在軍政大員和美國人(暗地裡)支持下發動全民公投,以98%支持度反過來廢止了保大的元首身份和權力. 10月制訂新憲法,正式建立了「越南共和國Republic of Vietnam」.**** (為求方便,下文仍簡稱為“南越”.)
「越南共和國」認為整個越南是統一體, 北越地區雖在控制之外,仍是其不可分割的部分領土. 南越不承認北越政權,也拒絕承認日內瓦協定.*** 反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 是承認日內瓦協定的, 於是借南越拒絕普選合併為口實,號召武力統一全國. 據當時美國情報部門估計,北越兵員規模達到40萬人; 而南越只有15萬人.
(9)胡誌明小徑
北越的統一運動做法不是直接出兵越過17綫攻打南越, 因為這樣做有違日內瓦協定,必會招致西方列強直接幹預. 而是派遣武裝人員滲透進南越廣大農村地區, 策動反政府活動,以收從內顛覆的效果. 北越的指導方略就是主張“人民戰爭”和“農村包圍城市”的「毛澤東思想」.*****
這些武裝組織在遭到南越政府軍(與及後來參戰的美軍)追剿的時候, 採用遊擊戰方式進行抗爭,成為名滿天下的「越共遊擊隊」.*** 事實上整場所謂“越戰”,竟然是場遊擊隊對抗超級大國的戰爭, 真可說是“大衞與哥利亞對決”了.
為了將人員和物資從北越輸送往南越,要穿過中越亂山密林之地, 尤其是必須潛進17綫縱深的“非軍事區”,並通過南越邊防軍的警戒綫. 北越精心開闢的山行祕密通道就是鼎鼎有名的「胡誌明小徑」.***
胡誌明小徑起初設在越南中部, 後來透過中國向老撾和柬埔寨施加政治壓力,移進兩國境內鄰近越南的邊境山區,以避開敵軍的阻截. 老柬兩國對祕密小徑的存在採取“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
(10)吳廷琰的早期統治 1955-1959年
1955年底南越建國, 迎來了一段政治相對穩定,經濟較為繁榮的時期.
安穩期有其國際政治背境, 那就是蘇聯改行「修正主義」路綫,觸發中蘇反目; 與及中國奉行「大躍進」激進經濟政策,引致大飢荒. 共產陣營分裂和中國經濟崩潰令到北越無法獲得足夠資源推動統一運動,*** 這是南越得以安穩的外部條件.
內部方面,吳廷琰立身清廉,勵精圖治,奉行所謂“開明專制主義”. 他的理想近似李光耀,但是政治才能遠遠不及, 而越南卻龐大複雜,超出新加坡不可以道里計…..
這段時期的吳廷琰內政外交都頗有建樹, 內政上最顯眼的是鏟除國家大患“平川派軍閥”,因而在軍方建立了些微班底和獲得某程度上的支持. 政府又進行“土地改革”,強制大地主向國家出售土地,以信貸方式轉售予無地農民.*** 在治理農村方面,政府採行近似越共的工作方式,以爭取向心力,但是成效不彰.
在市政和文明建設方面,吳廷琰踏出了決定性步伐. 吳本人及其家族虔信天主教(ie基督舊教),對舊社會種種腐敗風俗深惡痛絕, 首先在西貢全面取締鴉片、賭博和娼妓(及酒吧). 但是這樣做既損害了權勢人士(尤其是軍方)的重大利益, 也打擊了市面經濟和斷絕了很多人的生計.***
其次,透過立法確立“一夫一妻制”, 變相等於不承認經由“納妾”衍生出來的種種社會關係,例如子嗣和繼承.**** 此事操諸過急,考慮未周,而實質牽涉面卻甚深廣.最失敗的是此舉損害了廣大傳統佛教文化階層的情感, 因為吳廷琰明確地以基督教意識形態作出這種社會改革主張.*** 事實上吳從不掩飾對佛教的厭惡,衷心認為佛教不文明,落後. 吳廷琰與佛教徒後來激烈對立,其發端便於此時.
吳廷琰的外交更形成功, 他的開明政治家和基督徒形象極討西方國家和人民的歡心.*** (尤其甘乃廼,這美國史上首位天主教徒總統.) 南越持續得到大量美國援助,甚至法國也向他慷慨解囊. 吳廷琰喜好出國訪問,在國際上很出鋒頭, 被吹捧成能幹有為的亞洲新興政治家.
但是一切好景在1960年開始逆轉,這一年…..且看下回分解.
資料出自《南越第一共和國興亡史:越南戰爭序曲》(2014)唐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