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龍要追千億銷售規模 未來五年兩大轉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120.html

神龍汽車有限公司(下稱“神龍”)於5月11日發布面向2020年的中期事業“5A+計劃”,以“為客戶出行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高效汽車企業”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定位,將著力兩大轉變,即“從提供汽車產品向提供出行服務”轉變,及“從傳統單一業務向多樣化新型業務”轉變,並將加快推出新車型、新能源汽車以及自動駕駛汽車,2020年銷售目標沖刺1000億元。

圖/李溯婉

為力助合資公司神龍“5A+計劃”順利實施,股東雙方東風汽車集團與PSA集團11日還簽署人力資源戰略合作協議。此外,東風汽車集團、PSA集團、神龍三方簽署聯合開發“電動版共用模塊化平臺(eCMP)”項目協議。這是繼2014年3月東風入股PSA集團成為並列第一大股東,並簽署全球戰略聯盟合作協議,2015年4月雙方簽署《東風汽車集團與PSA集團聯合開發“共用模塊化平臺(CMP)”項目協議》以來的又一重要成果,標誌著雙方戰略合作不斷深化。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竺延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談道,鑒於對中期事業環境預判,未來五年將對神龍結構進行調整,加快新能源汽車的布局。此外,針對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神龍的業務也隨之調整。PSA集團總裁唐唯實則談道,清潔能源汽車是發展趨勢,未來不僅要推出零排放的汽車產品,還要建立清潔能源生態圈。未來將推出自動駕駛技術,但還需要時間,要視成本和市場需要來把握節奏。

5年前,神龍首次提出“5A計劃”(2011-2015),截至2015年,神龍年產銷量基本上實現翻番,並以年均13.9%的銷量增長速度,超越市場平均增長速度3個百分點。神龍公司總經理邱現東介紹了未來五年的中期事業計劃的內容,確立了未來五年“質量領先、千億規模、卓越績效”三大戰略目標,即質量水平在2018年進入行業前三、2020年追求第一;銷售收入在2020年超過1000億;更加註重效率提升,截至2020年累計提升30%,追求可持續的營利性發展。

為確保“5A+計劃”的全面達成,神龍公司明晰五大戰略舉措:一是加速提升融合能力,形成高效的運營體系。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國內與國際兩大研發資源深度融合、跨平臺數據深度融合、各管理體系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化制造、國際化研發、平臺化共享、一體化管理”四大體系,全面提升運營效率;二是加速提升商企能力,提供豐富的魅力產品。推進產品換代、技術升級的發展步伐,未來五年,神龍公司將共計投放34款新車型,其中包括5款新能源產品;每個品牌每年至少投放1-2款全新車型;進一步鞏固完善轎車+SUV產品系列,加速進入MPV細分市場,擴展產品布局,並研究進入LCV(輕型商用車)等新的潛力市場;三是加速提升質量能力,打造領先的卓越品質;四是加速提升差異化能力,成就進取的主流品牌,東風雪鐵龍進一步發揮舒適、時尚、科技的品牌優勢,東風標致進一步發揮嚴謹、激情、致雅的品牌優勢;五是加速提升創新能力,成為遠見的出行夥伴。

2015年,神龍汽車實現營收576.13億元,低於2014年的646.57億元,同期稅後利潤為29.14億元,比2014年的33.29億元同比下滑12.47%。為確保其中期事業計劃“5A+計劃”的順利實現,實現2020年沖刺1000億元銷售規模,東風汽車集團、PSA集團、神龍公司加快人才、技術研發等方面合作和共享,其中三方聯合開發的 “eCMP”項目,具有輕量化、模塊化、智能化、國際化設計的顯著優勢與特色,是全球共用模塊化平臺CMP的電動版,將吸收國際領先技術、借鑒國際成功經驗、集成協同多方優勢資源,將開發成為東風與PSA,以及神龍公司電動車發展的戰略性平臺。該項目研發投入5.5億元人民幣,覆蓋主流細分市場,規劃的10多款車型,其中包括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的第二代純電動車,性能指標達國際一流水平,續航里程達到二代電動車最佳水平,首款產品將於2019年投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28

金融雲端: Sony要追蘋果 29條街

1 : GS(14)@2012-04-12 01:18:5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2369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41

超級媽29歲生14個女仲要追個仔

1 : GS(14)@2016-10-05 11:32:16

不少有「掌上明珠」的父母,可能都想追個兒子湊成好字,不過美國德州有位媽媽卻連生14個女兒,其中3對更是孖女。然而她仍未放棄,稱為丈夫誕下一名兒子前,都不會停止「造人計劃」。「超級媽媽」伊格拉(Augustina Higuera)雖然只是29歲,卻已是14女之母,亦打破50萬份之一的機率,誕下3對雙胞胎。她稱一年多前誕下第二對孖女時,就連醫生也說笑指買彩票中獎的機率,都會較再懷雙胞胎的機會高,未料之後卻再次懷上雙胞胎。伊格拉表示:「很幸運我享受懷孕的過程,從沒有任何大問題,所以談不上有壓力。我有太多女兒了,不太肯定若有兒子會如何,只希望我可受庇佑有個兒子……我沒有為孩子數目訂出上限,就算要多生10個才有個兒子,我也會照做。」伊格拉早在15歲,在雙方父母批准並經法例許可下奉子成婚,不過並非14位女兒都由現任丈夫、30歲的喬斯(Jose)經手;她與首任17歲丈夫育有4女,後來婚變後再在派對上認識喬斯。兩人其後誕下兩女,至6年前迎來首對孖女,伊格拉當時相信最少有一胎會是兒子,不過未能如願,其後再誕下現年4歲及2歲的女兒,一年多前誕下第二對孖女,並在兩個月前再誕下第三對孖女。伊格拉形容要照顧14名女兒是「一片混亂」,如今一天要洗上42機衫,每天要為大大小小女兒們準備8款不同餐點,更要用小巴送孩子上學,每晚只可睡約2小時。不過她們一家沒有倚賴政府福利,反而由經營園藝生意的喬斯每周工作7天去維持生計。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4/197906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63

JC要追多1仔1女

1 : GS(14)@2016-11-22 00:24:53

名模Jessica C.(JC)和Ana R.昨日在中環出席小小漢語分校開幕禮,JC透露男友安志杰(Andy)會跟八個月大的女兒Tessa講普通話:「他會跟女兒說『我愛你』、『睡覺』、『肚子餓嗎』,我有一起學。」Ana R.則謂會讓1歲的女兒Maya學西班牙文和韓文。問二人會否追多個仔?JC說:「一定會,但我想Tessa有個妹妹,所以最少生多一子一女。」何時與男友Andy註冊結婚?她說:「很快,但Andy好忙,所以未決定日子,亦不知道會不會大事舉行,其實現在沒有分別,我也是叫他做老公。」Ana R.就認為有一個小朋友已夠數,因為照顧已花時間,香港教育又不便宜。採訪:黃曉妍攝影:陳順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21/198403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551

龍彩霞:揀醫療保 要追得上通脹 定期檢視保單 宜貨比三家

1 : GS(14)@2017-03-24 15:55:34

【明報專訊】根據美國研究顯示,醫療通脹長期高於一般通脹。除醫療技術發展間接令醫療開支增加外,醫院費、醫生費和藥物等價格亦持續上升,導致醫療通脹壓力有增無減。而香港的醫療費用預期會持續攀升,投保人最好定期檢視自己保單的保障範圍能否追上醫療通脹或醫療趨勢。

近期有保險公司向私家醫生發信,提出有「醫療所需」時才要求病人住院等建議,引起醫學界極大迴響。投保人最主要關注是投保自己在需要時用得着的醫保,因此必須細閱索償條款。其中投保時要考慮是會否包括門診,如果包了門診,保費一定較貴,還有住頭等、二等或大房,當然頭等是最貴。其中私家醫院的收費一般按住房的等級和所需治療方式、藥物等而計算。若受保人入住的病房超出了保障計劃所選的級別,保險公司計算賠償額時,會按保單合約釐定的百分比調低,即住院使費會根據調整基數打折後才賠償。

附加重症保障 超上限亦獲賠償

很多打工仔也有僱員保障,故在職時為減省開支也會先買低保障額,待人工調升時再加大。其實現時醫療開支上升,在考慮保障時應選擇一份專門應付額外龐大醫療開支的附加重症住院保障,令超出賠償上限的指定保障項目也可獲得賠償,以防萬一。保險計劃的保額愈大,保障愈多,保費亦相應愈高。加上保費會隨着投保人的年紀增長、醫療通脹等而提升,所以投保前應先衡量自己的負擔能力,再作決定。

還有,很多醫保的投保年齡上限定為65歲,保單續保至100歲,但有些保單未必為終身,投保人要留意。 任何保單都會訂明不保事項,特別是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多為不保事項,投保人在填寫病歷時特別要謹慎,否則日後造成爭拗也是十分無謂。

留意受保年齡與不保事項

保險業聯會提供了一個案例,值得關注。投保人陳伯住院保單於2008年12月生效,6個月後因下腹疼痛、直腸出血和上腹疼痛入院。經結腸鏡檢查和胃鏡檢查後,診斷為痔瘡和胃炎。出院後陳伯向保險公司提出索償,但保險公司發現其實他於投保前已患有痔瘡和胃炎,並曾多次求診。由於所有病症都是在保單生效日之前已經存在,最終保險公司根據「投保前已存在疾病」條款,拒絕作出賠償。 由於保險單條款十分複雜,在投保前最好諮詢多幾個保險從業員或做多些資料蒐集才投保。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41&issue=201703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5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