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強勢股生命周期形態分析 - 沽出的警號 (一) goldone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716


自騰訊(700)公布了第四季增長放緩的數據、以及主席「保守」的未來展望後,由於騰訊的股價在上年去得太盡,因此,從增長潛力及圖表分析的 角度去考慮,此股很可能已經見了頂,從此不宜再沾手。

William J. O'Neil 於其著作< How to Make Money Selling Stocks Short>裏,列舉了超過一百個美國歷史股王「死亡」的圖表紀錄,並歸納出強勢股的生命周期,大概可用下圖表示:



 

再來是騰訊的一年圖及半年圖:





 

雖然筆者有機會看錯,但是,技術分析的可貴之 處,不在於準確地預測未來,而在於你從基本因素看到警號後 (50倍PE + 增長放緩 + 競爭激烈),加上圖表形態的「疑似訊號」吻合,便會令你提高戒心,知道絕不能夠沾手這類危險的股票 --- 即使他之後有機會再創新高, 亦不宜用真金白銀「搏佢無事」。

而網友亦可用相同的觀察方法,先從基本因素及增長著手,再從形態分析是否出現沽出信號,也可以在買入一隻股票前,考慮該股票是否「見頂」。

強勢股見頂後,先會於50天線走勢反覆 (5 - 7個月),最後日日大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0

有苦說不出的「假利潤」 若缺齋

http://dodderer.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html

當金價升穿1,300帝金後,法律界年輕才俊、當年在藍血大學溝死女的歐世圖兄曰早購入黃金的本老頭可是賺得如豬頭一樣,老頭苦笑曰所謂利潤大多是假的吧!

(插句題外話:他老兄可真是不大夠意思,香港單身女性已極嚴重不足,他老兄在藍血大學時還珠圍翠繞,可真是進一步破壞市場平衡...)

有關利潤是假的不是說老頭像某些財經演員、
山埃agent般向人推介連自己也不吃的,而是說金價“上升”所帶來的富貴本質根本虛幻!

     *          *          *          *

問題本質正是何以金價會不斷上升、或更精確說法是以帝金(或其他貨幣)結算的金價上升,只因黃金本是貨幣,唯一分別是黃金與白米、黃豆等都是實物,相對於帝金等印多少有多少的印刷貨幣不容易大量湧現(當然經濟、會計等教科書會說長期而言所有東東都是可變,但黃金相對而言短期不易改變)

當然可能是黃金本身價值上升,但近來升瘋了的結算價只怕是因為帝金歐羅英鎊等濫印而變值,印刷貨幣貶值下不止黃金等實物“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最有趣的是帝國明明自己刻意將貨幣貶值、還指著中國鼻子罵人家幹同樣的事、令自己所作所為後果大打折扣,真是
典型帝國人性格:無恥

回正題,簡單一句是所謂在金價上升中的獲利,如實物角度看也只是令自己原有身家不用隨港幣(與帝金掛鉤)不用貶值而已,根本沒什麼利潤可言,當然相對於持有存款已是好得多,所以自初出文曰買金時將一半閒置現金改成黃金後亦
陸續買入,現今的閒置資金中已有超過3/4以黃金形式持有;

     *          *          *          *

話說回來,聽不少經濟學界朋友曰張五常在行內的地位並沒有一般香港人所認知的高,本老頭笑曰他老兄地位如何我不知,但單是一點已令本老頭覺得比你們高明:最服他所說的是無論理論千變萬化,只要違背(1)需求定律或(2)自利假設,無論用字如何漂亮、
方程式如何複雜,那經濟分析便肯定是錯的;

的確往往簡能勝繁,所謂「預見」金價上升其實是需求定律的變化而已!


世事往往簡能勝繁,但往往故作高深才令人以為好像真有學問似的,經濟學家外最經典例子似乎是會計師,可惜這類看似最了不起的花架子往往輸得裙拉褲甩、信他們的更是所托非人居多(維基供求定律圖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38

石頭縫裡蹦出的產品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203/2434.html

在中國廣袤的消費品市場,總會隔三差五冒出幾款「與眾不同」的新產品,這些產品有時甚至不是革命性的,它只是對原有產品形態或呈現形式的細微改造,就能開創一個規模不菲的利基市場。

而這些產品的背後推手,不僅懂產品,更懂消費者的內心,也就是說,他們不僅是一流的產品經理,也是高超的營銷大師。讀懂他們,也就讀懂了中國的快消品市場……

什麼樣的新產品容易成功?

深圳市香雅食品有限公司在2010年得到賽富基金2000萬美元投資,創始人桂常青說產品「五穀磨房」目前市場份額達到近60%。實際上,這是一款在家裡「作坊式」試驗得來的新產品。

2005年11月,桂常青的女兒出生,為了改善女兒頭髮少的問題,她在家裡炒些核桃和穀類喂給孩子。在把五穀烤熟、磨碎的同時,桂常青感嘆,這個過 程中散發的香氣比吃起來的味道更具吸引力。她在醫藥行業負責市場,對商機很敏感:如果將磨成的粉作為一種食品,現場現磨絕對是個賣點。她開始與丈夫合計, 將現磨五穀變成生意。

這對夫妻並不欠缺執行力,第二年3月,五穀磨房的第一家專櫃在深圳的一家超市出現。早上超市開門,研磨的機器就開始運轉,顧客裡三層外三層地圍在那裡,一直到超市裡放《回家》,還有顧客在等自己的粉磨完。

「創業開始總是懵懵懂懂,走過一段時間再回頭去看,覺得產品符合一些趨勢和道理:把五穀磨成粉,符合健康、環保、天然的大趨勢;中國人的觀念裡『藥 食同源』,核桃補腦、紅棗補血,我們的產品把顧客心理固有的概念發掘出來,跟顧客產生共鳴。中國人接受五穀磨房的食補,但是和老年人去談維生素、蛋白質, 他們並不接受。」桂常青說。

憑什麼賭中一款新產品?換句話說,創新產品需要具有怎樣的基因?曾負責九陽豆漿機北京區經銷工作的前電磁爐事業部總經理林志鵬說,「我總覺得創新型產品並不是無中生有,究竟什麼新東西會被市場接受,應該是有跡可循的。」

他曾經到處「采風」,見過很多新商品,自己也在琢磨創新產品的基因:「一個典型的案例是西方的咖啡機,外國人喜歡喝咖啡,女主人通常會請客人嘗嘗自 己煮咖啡的手藝,所以他們很快就接受咖啡機,反而不接受速溶咖啡;一個失敗的案例是中國火過一陣的『無煙鍋』,原理是將兩個鍋焊在一起,中間是一層鋁片, 讓熱量轉一圈再上到鍋上,以這個方式暫時減少煙,但是不能持久有效,賣了幾年後被人揭穿。我覺得,好的創新產品至少符合以下兩點:符合消費習慣和文化基 礎,而且是實實在在的,能經過時間的考驗。」

「經得起時間考驗」是一項艱巨的挑戰。特勞特(中國)合夥人謝偉山說,「香飄飄的創始人蔣健琪早期也擔心產品不是長線,我想重點在於三方面:首先, 這種產品已經存在多久了?台灣人很早就喝奶茶,而出現很久的事物不會突然間消失;第二是看市場,麥當勞、必勝客也在推出奶茶,說明已經營造了很好的消費氛 圍;第三點要看企業自身的運營能力。」

不過,在產品本身的創新性可以成立的情況下,如何挑選最合適、甚至有些與眾不同的方式,讓顧客甘願把產品帶回家,似乎是更加嚴酷的考驗。若無法突破這一步,新產品很難過渡為「商品」。

五穀磨房在創立初期很重視產品的展示。「我們既不是賣豆子的,也不是賣雜糧的,我們的形式不同,不能被比較。」她反覆思考過,「現場研磨」是最吸引人之處:不再是一包包冷冰冰地陳列在櫃檯上,而是給每個顧客個性化地定製出「一人一方」。

在桂常青看來,超市是最直觀的選擇:超市已經將整個區域的客流和消費能力做了詳細調查,相當於替自己完成了選址的功課;在早期,五穀磨房並沒有品牌化效應,必須借助沃爾瑪、華潤萬家這些大品牌,才能消滅顧客的不信任。

在每個超市的雜糧區附近,五穀磨房的專櫃佔地不大,一位服務人員坐鎮一台機器,旁邊擺著各類五穀與養生食材。第一家店開張,桂常青就感覺自己的櫃檯 像一台吸塵器,把顧客從貨架旁、各個角落吸引過來。「我們是一種新的產品形式,為超市增加一個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品相,也為超市增加額外的收入,而且不會搶 其他品牌的生意。」

九陽豆漿機的成功「秘訣」

有的新產品情況不同,整個品類都需要迫切重圍。林志鵬回憶,1996年,只看整個山東省,做豆漿機的企業就有二十多個,身處濟南的九陽被埋沒了。


林志鵬在航天部做研究工作,與九陽創始人王旭寧是山東老鄉,也是舊相識。科研院所每月1000多元的固定工資讓他「對其他可能發財的機會充滿幻想」,在王旭寧的鼓動下,他猜測豆漿機會有市場,負責九陽豆漿機北京區的經銷。

很快他就後悔了,因為豆漿機賣得並不好,他還做過一個簡單調查,「99.9%的人不愛喝豆漿。豆漿就是做豆腐的殘渣,有滿大街賣豆腐的,哪有滿大街賣豆漿的?豆漿是一些老年人記憶當中困難時期的飲品,只有他們才對豆漿抱有一點懷舊情緒。」

林志鵬的九陽豆漿機每年賣出幾千台,最少的時候只有1000台,用他的話來說,第一年掙了錢,第二年賠進去,第三年賠得更多。每台機器300元,賣 出一台自己能掙個幾十元,但是當時的300元價格相當於現在3000元,並不便宜;他也做過廣告,在《精品購物指南》花一兩萬元刊登「豆腐塊」,由於還沒 有網絡,紙媒體的影響力很強,但是並不能拯救九陽的銷量困局。

林志鵬急得夠嗆,他沒想到自己第一次下海就接手一款「不死不活」的產品。研究員出身的他決定,去尋找問題的突破口,他翻出媒體上的廣告稿來對比,做「效果分析」。有一天突然覺得開竅了,急忙遞了一份報告給濟南總部。

報告的大體意思是:九陽的廣告詞是「13分鐘做出豆漿」,但是消費者不喜歡喝豆漿,即使能在13分鐘之內做出來,顧客也不見得會動心。問題在於豆漿 本身。恰好林志鵬看到,凡是在廣告中提到豆漿營養價值的,宣傳效果都不錯,尤其是河南的一位老縣長退休後喜歡把五種豆類磨成豆漿,「五豆豆漿」還把他的慢 性病治癒了,那段故事被登在《北京日報》上,引起一陣購買風潮。他乾脆對總部建議,「假設把豆漿宣傳得跟人參湯一樣好,咱的豆漿機就不愁賣了。」

接著他開始曲線救國,聽說曾任前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陳云的夫人是營養學家,對大豆偏愛,還組織了一個有紅頭文件特批的「國務院大豆行動領導小組」, 就找到人家談合作,一起聯合宣傳,在《北京日報》上辦專欄,在各種媒體上發軟文。「在那段時間查有關『豆漿』的稿子,從寫作風格就能看出來,99%都是我 寫的。」

結果1999年的銷量嚇了他一跳,從每月200台增長到每月上萬台,王旭寧對北京市場頗為滿意,整個九陽開始以北京作為標竿,在各個地方去做掃蕩式 宣傳。每個地方的布點已經很完備,九陽就集中火力發軟文,「炒到哪兒火到哪兒。做生意就是這樣,走出一條路,走對了就行了,腦白金不就是廣告炒起來的 嗎?」這一年九陽的銷量在豆漿機企業中脫穎而出。

「中國人喜歡把事情簡化,總說某個產品的成功歸功於某一個『奇招』。我認為不能把新產品的成果歸功於某一個環節,其實是營銷的4個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分別都很高。失敗的條件是其中一條沒做好,而成功需要做好每一條。」上海華與華營銷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杉說。

但是無論如何,這些新產品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新產品如何面對行業巨頭?

「中國做新產品的公司難以想像得多,我覺得中國人的勤奮、聰明、想像力在全球來看都是難以比擬的。」特勞特(中國)合夥人謝偉山說。特勞特在美國的 客戶多是五百強大公司,而在中國,找到謝偉山的是一群試圖異軍突起的創業公司。「通常來說,一家公司帶著剛剛蹦出來的新產品來找我們,我們是不會接的。這 些企業看起來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但是風險係數更高。我們更願意接手產品已經蹦出來幾年的公司。」

他認為,小公司做新產品的風險有三點:第一,新東西的「成活率」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去驗證;第二,這種企業在高速增長的時候,規模擴張,員工數量增加,對管理的挑戰非常大;第三,它們很快會遭遇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

快銷品行業的娃哈哈,小家電行業的美的,互聯網行業的騰訊,都是跟進小公司的危險人物。它們的效仿成本並不高:不需要研發成本,無非是增加幾條生產線,或是乾脆找供應商代工,只有初期的市場運作要花一些錢,因為需要為這個品類單獨去招商、打廣告。

不過,新產品的市場可以變得非常大,這對娃哈哈們很有誘惑力。最典型的例子是王老吉涼茶,目前銷售額超過200億元。在所有人都在納悶,哪裡蹦出來個涼茶如此暢銷的時候,它悄無聲息地成為了中國的「可口可樂」。

此外新產品的利潤都很高。林志鵬透露,1999年豆漿機賣300多元,成本不到100元,「八年前聽說海信一年有300億元的銷售額,淨利潤只有3億,我覺得利潤率比小家電低太多了。」

防火、防盜、防大公司,創業公 司不得不展開防守反擊。華杉舉了個帆船比賽的例子,「兩艘船要到達同一個目的地,而馬力大的船隻要與小船走同一條路就贏定了,所以馬力小的那艘船隻有另闢 蹊徑才有可能贏。從企業戰略來看,大公司一定會跟隨小公司,或者收購你,或者滅掉你。『滅』需要付出時間成本,『收』需要付出金錢成本。」

有的公司以「專利」為門檻,但是這究竟是否能形成阻隔卻很難講;有些公司是在渠道上嚴防死守。林志鵬曾經深刻感覺到,九陽的豆漿機剛剛賣出點門道, 美的就開始眼紅,2000年九陽在北京突破10萬台大關,第二年美的效仿,而且首先就去攻佔北京市場,找了些勢力較大的經銷商。林志鵬不得不封鎖渠道,搶 佔強勢位置,2003年美的只得暫罷。「美的作為小家電品牌當然不希望有競爭對手,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細分小市場都沒有對手。」

問題是,在渠道方面,局勢對小公司很不利。「零售這個行業是巨人的遊戲:大公司推出了五六個品牌,其實就是為了搶佔終端,櫃檯大小是有限度的,它們一下子佔了四分之三,這就是渠道霸權。」上海通路快建網絡服務外包有限公司總裁林翰說。

此外,在KA賣場,跨國公司是主角;退到夫妻店等批發渠道或者農村市場,又會面對娃哈哈這樣的本土霸主,這種對手更可怕。中國企業願意為農村市場量身定做更甜的味道、更低的價格、更喜慶的包裝,而跨國公司經過嚴密的營養、利潤、成本測算,在鄉村卻根本拓展不下去。

除了娃哈哈,還有中國本土規模稍小的區域性公司。在五穀磨房創始人桂常青的後面,很多公司也在追趕。她的競爭對手中,「國愛堂」大規模宣傳其「微工 廠」模式(到一些社區等聚集地去布點,現場磨粉),被一些人認為已經開始了「圈地」運動;安徽的品牌「燕之坊」同樣佔領了一些超市資源,在電視上打過廣 告,桂常青很佩服這家公司的產品線,「產品很多,而且是全產業鏈,我覺得它快趕上中糧了」。

巨頭們反倒沒有盯上五穀磨房,它們推出了很多穀物類產品,例如穀物牛奶、酸奶等。桂常青認為,巨頭們也許發現,五穀或養生是全新的細分品類,所以一起來推波助瀾。

在競爭壓力下,五穀磨房也想過多元化經營,「這兩年的確是想發散思維,再做其他品牌,但是在還沒給企業造成傷害的時候,就已經制止了。很多人在提做 產品要『專注』,我認為,不專注會削弱你的力量,給你一個誤區,認為這個領域的銷售規模只有幾億就到頂了,實際上它的潛能遠遠不止這些。如果不專注,浪費 的不光是錢,還有企業家的精力,這才是最寶貴的資源。

目前桂常青會花更多時間思考,如何提供品牌影響力。她也希望像香飄飄那樣彰顯領先位置,「我們應該會是這個細分行業第一家做廣告的,也在考慮去做品 牌公關活動,開旗艦店。可能行業的第二家、第三家也一起跟著來做廣告。我想現在還是我們一起把市場做大的時期,市場有上百億市場規模的時候,再去看誰排在 第一、第二才會有意義。」

創新者的困境

2008年,九陽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很多媒體追著九陽找新聞點,但這家公司接受採訪不多,始終保持神秘感。在豆漿機的銷售狂潮之後,九陽曾經模仿其 他公司做過電磁爐、開水煲,後來又以榨汁機為主力新產品,據說現在正著手收購一些小公司,並開始往農業產業鏈滲透,建立農產品基地,銷售大豆、黑豆、花生 等豆料作物。

林志鵬覺得,豆漿機的市場已經快要飽和了。「這個市場是幾千萬台的規模,還能大到哪裡去?現在九陽的銷量已經有些下降了。」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款產品的成功讓九陽、香飄飄、王老吉等公司從默默無聞到知名,甚至上市,而在此之後,難道它們要走曾經掠奪過自己市場的娃哈哈、美的等企業的路線?

「我認為九陽已經不能再定義自己為一個豆漿機企業或一個家電企業,必須要重新定義自己,找到不同的邏輯,才能夠繼續生存。」華杉說,「它需要計劃產 品線結構,今天賣豆漿機,明天、後天分別賣什麼產品,如同下圍棋一樣,畫出自己的路線圖,『金角銀邊草肚皮』,圍出自己的競爭壁壘;然後做產品的預開發, 像喬布斯那樣,先想到新產品的特點,再找技術部門去實現;而且九陽在品牌的個性、功能性上面並不強,還需要在品牌價值和事業領域上做一次革新。」

「做剃鬚刀的小家電公司『奔騰』已經被飛利浦收購了,已經做得非常好了。說實話,如果我是九陽的老闆,可能早就賣給飛利浦了。繼續費那個勁幹嘛?」華杉說。

話說回來,還有無數人希望手中的創新可以在商業化成功,破繭而出。

例如林志鵬。他曾經被九陽總部召回去執掌電磁爐事業部,後來自己出來創業, 決定繼續做新產品。他在中歐商學院畢業時到歐洲考察,發現那裡的小家電品類極為豐富,中國的小家電都在模仿歐洲人。以榨汁機為例,中國人買了之後,過段時 間就不再使用,而外國人的使用忠誠度很高。有一次,林志鵬在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哥倫比亞大毒梟在森林裡建了毒品工廠,在被警察圍剿時,鏡頭閃過的場景中 有一台榨汁機,這讓他對創新信心倍增,「現在那些琳瑯滿目的小家電都形不成主流,因為對消費者的生活習慣照顧不夠。為什麼不設計出面條機、饅頭機、餃子皮 機、搗蒜機?」

後來他創辦了捷賽廚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產品是自動烹飪鍋,將食材放進去,可以自動完成烹飪。他認為,美的最出名也是銷量最大的產品就是電飯煲,可見鍋是剛性需求,還托一個在國家統計局的同學查到了數據,最後判斷:做鍋,市場遠遠不會飽和。

但是這口鍋的命運相當坎坷。研發烹飪鍋花了兩年之久,第一代產品不滿意,林志鵬繼續想辦法,「九陽的專利多數是改進型的,捷賽烹飪鍋開創型的專利共有六項,比如防溢、不糊鍋、自主收汁。」

他還為了這口鍋虧得一塌糊塗。在九陽掙到的錢全部投進去,結果初入市場時年銷售量只有一萬台,為了扛過與工廠、經銷商的三角債,林志鵬總是捉襟見 肘。最難的時候,他找了一圈朋友借錢,也見過一些風險投資人,甚至都提出了甩賣價:你出錢,給我留10%的股份就行,最後還是沒有人給他資金支持。

他覺得,不是鍋本身不好,而是人們不識貨。「中國人在創新產品方面的認識不夠。買斷一個新產品,認為一年給你20萬塊錢就很高了,實際上不是那樣的。有時候一個點子可以創造幾個億的財富,可是這些人往往意識不到。」

2011年,他的烹飪鍋銷售量近40萬台,掙得的錢還是不抵用,「我們的財務情況就像一條乾枯的河流,雖然有了一場小雨,但是還不夠填縫的。」

幾年來,市場的增長低於他的預期。這個九陽豆漿機最初的營銷操盤手在廣告宣傳上幾乎完全沒有用武之地,他沒有資金去打廣告,更沒有資金去請代言人,烹飪鍋包裝盒上的女孩照片用的是自己的女兒,「不算太漂亮,只能說某個角度來看很漂亮。」

這也許是創新者真實的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13

台塑迎媽祖遶境 大金出的主意

2013-05-06  TWM
 
 

 

台塑四月二十七日在雲林麥寮六輕廠舉辦一場敦親睦鄰活動,將當地信仰中心拱範宮開山媽祖請至廠區暫駕,台塑關係企業總裁王文淵與副總裁王瑞華全程參與。這場替麥寮廠增添熱鬧氣氛的祭典發想,是出自合作夥伴日本大金公司。

六輕建廠滿二十年,常舉辦敦親睦鄰活動,但恭迎媽祖鑾轎遶境至廠區可是頭一遭。據了解,為了策畫這場文化祭,去年夏天,台塑總管理處還派員組團到日本大金公司,考察大金行之多年的盂蘭盆祭,回台後再改良為符合台灣民情的媽祖祈福祭典儀式。

不過,為了遵循古禮,又能達到「廠鄉一家親」目的,麥寮廠的員工可是想破頭。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要說服總裁與副總裁換上古裝,因為他們連尾牙都不曾變裝過;沒想到當企畫人員提案後,兩位主管都欣然答應。

「台塑企業六輕廠從一片荒蕪,到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單一石化廠區,最要感謝的就是媽祖的庇佑。」從王文淵致詞時的這番話看得出來,台塑籌辦活動,無非就是祈求媽祖保佑今年麥寮廠平安運轉。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82

Elon Musk:政府補貼出的鋼鐵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639

特斯拉最新財報收入翻番,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又爆出蘋果合作緋聞,表面上看Elon Musk的商業帝國完美無瑕。 但是金融博客Streetwise Professor認為,事實上鋼鐵俠Elon Musk所有的商業模式都高度依賴政府補貼。 補貼把個人承擔的風險社會化,讓Musk及其主要投資者(包括高盛)獲益。 換句話說,如果他的產品和業務模式足夠偉大,為什麽他不能憑借自己的能力吸引私人資本? 以Musk的SpaceX商業火箭發射項目為例,由於政府是火箭發射市場最大買家,他的公司不可避免的依賴政府合同。綠色城市Solar City項目和電動跑車特斯拉的情況有所不同,政府提供補貼而不是直接購買服務或者產品。 Streetwise Professor質問道: 為什麽一家公司的成敗不是主要看其提供的產品是否卓越,而是依賴其影響政客和官僚的能力。 比如,Musk把SpaceX項目放在美國工資水平最低的地區德州Brownsville市。他用制造600個工作崗位的承諾,換取了當地市政府總計2000萬美元的免稅。 然而Brownsville最窮的人不會從SpaceX航天項目得到哪怕最小的回報,但是Musk和他的說客成功的讓政府為項目提供廉價的土地,而打著的名義卻是為當地貧窮的墨西哥移民制造就業。 Musk的遊戲很簡單,他表面上是一個高科技創業家,實際上是一個謀求尋租的商人,最終把納稅人的錢轉到了自己公司的錢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600

【資本】 "眾籌片"《美眉校探》失敗反映出的問題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86
使其成功復出,進軍大銀幕的,正是「眾籌資金」。
  在Kickstarter眾籌網站迅速籌到超過570萬美金之後,《美眉校探》電影版旋即投入製作,拍攝過程也十分順利。該片已在3月14日上映,院線和網絡同步發行的創舉更是讓其功績顯赫,同時在網絡院線以付費、租賃觀看的形式也將為影片帶來更多線上收益。
  然而據外媒報導,《美眉校探》的放映後續並不順暢——此前主創曾向廣大投資者承諾將在電影上映當日免費以「數字拷貝」的形式回饋給大家,但現在很多投資人在下載影片時都遇到了問題。事實上,在反饋投資人這一環節遇到困難的眾籌影片並非僅《美眉校探》一家,扎克·布拉夫發起的其他眾籌片等也都未能建立一個高效的回饋模式。眾籌影片背後有著怎樣的來源和基礎,它的出現為電影製作開闢了什麼樣的新途徑,其發展前景又面臨怎樣的困境?我們不妨簡單梳理一下眾籌片的來龍去脈。
  電影資金以眾籌募資形式得來已成為一種新型趨勢,除了國外的《美眉校探》外,國產片如「快男」主題紀錄片、電影《十萬個冷笑話》等都是利用眾籌形式得以立項運作,讓「眾籌」一度成為了電影界熱議的話題。
  眾籌片的運作方式在短時間內風行且備受關注的根本原因,還在於這種富有創意的融資方式給業內帶來的衝擊——傳統投資片方對電影項目的主宰力被大大削弱,他們不再擁有絕對話語權。「眾籌」無疑為電影項目的實現提供了一種解決資金難題的可行方式。
  眾籌片新困境:核心回饋環節執行困難預期承諾兌現度低
  不難發現,眾籌片成功的核心其實在於隨其所誕生的「回饋機制」,在籌資過程中,發起人都會對投資者予以各式承諾來吸引大家,根據現有情況來看,這些承諾本身的確具有說服力,但卻更像是一種宣傳手段,在成片之後的兌現度很低。
  《美眉校探》投資人反饋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
  其一,免費的電影數字拷貝僅在社交網站Flixster上有供應,但很多人更願意在流行網站如iTunes以及卓越(Amazon)上下載,因為大部分人都有這兩個網站的賬號,這種方式顯然更加便捷;
  第二,投資人對回饋給他們的電影畫質版本不滿意,他們看的是標清版,而那些非眾籌網站(Kickstarter)投資人的網民在其他平台上都能看到高清版。
  《美眉校探》導演就此事迅速在眾籌網站上表態:「我真的希望3月14日對你們來說是完美的一天,你們的電影在今天全球上映,我希望大家可以在任何一種能夠滿足需求的媒體平台或設備上看到影片。Flixster一直是我們預期的電影數字發行平台,但我知道很多人在用iTunes和卓越,希望我們能提供更多選擇,非常遺憾的是這不可能。Flixster是能夠面向全世界觀眾的最好的電影數字發行平台。」
  隨即,導演向翹首企盼的投資者們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表示客服團隊將盡力解決Flixster的任何連接或是操作問題,或者提供退款等其他方式供其選擇。
  無獨有偶,另一部眾籌片製作人扎克·布拉夫也面臨投資者們的質疑和「責難」,認為回饋效率低、時間週期長,而且製作方和投資人之間溝通不力。眾籌片在開闢電影製作新途徑的同時也因其獨有形式而遭遇困境。
  平心而論,投資力量分散對眾籌片來說是「雙刃劍」——可快速高效籌到預期目標的資金數,但也難以實現所有投資者的預期值。製作人面對的是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投資人形成的群體,這無疑加大了溝通難度,並降低了承諾無水分兌現的可行性。
  此外,與權威發行商、贊助商以及具有廣泛知名度的新媒體進行接洽同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可以理解眾籌片電影人與他們對話的難度所在,但畢竟多數民眾都是他們的客戶,如無法實現「強強合作」,那麼募資時的承諾很大程度上將成為鏡中花、水中月。長此以往,失去公信力的眾籌片發展前景將十分堪憂。
  來源:電影網 作者:苧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545

台灣重大企業內鬼弊案,六成五它抓出的! 解密台版《CSI》團隊查案實錄

2015-12-28  TCW

一群人從十幾坪小房間出門,拖著一箱箱配備快步急行,他們要去查「內鬼」,這不是電視劇,而是台企抓弊真實情節。

舞弊偵防師在電腦螢幕前,交叉分析比對歐洲、美國期貨資料,篩選出第一批可疑對象。緊接著,改由司法單位上陣,拿著挖掘數月的證據,與嫌疑人展開心理攻防,難敵證據確鑿,一宗宗監守自盜的企業舞弊案終於偵破。

這不是美國電視劇《CSI犯罪現場》(編按:靠鑑識技能破案的影集),而是在台灣企業界上演的真實案例。

這幾年,鴻海、聯發科、宏達電、中石化、華碩、大立光、台塑等大企業爆發「內鬼」竊密、收回扣等案件,會計業界估計每年損失上兆元。

二○一五年十二月七日,當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宣佈在中國南京的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計畫後,「如何防內鬼」,以免公司機密外洩出去的議題,再次成為焦點。

但你知道嗎,全台灣最強的抓內鬼團隊,竟然藏身在會計師事務所裡!

場景來到台北市民生東路一棟辦公大樓,平常無奇的辦公室內裡,藏著一扇密門,門後十來坪的空間內,架設投資金額超過六千萬元的鑑識設備,這是台灣唯一與調查局同級的鑑識實驗室。

這裡是台灣會計師事務所龍頭勤業眾信辦公室的一隅,全台灣知名上市櫃企業「抓內鬼」的案件,約六成五在這裡被揪出來。

「你在電視上看《CSI:Cvber(網路犯罪現場)》那就是我們的真實生活,」勤業眾信凰險管理諮詢公司總經理萬幼筠說,「差別只在於,它三分鐘的劇情,是我們現實生活里兩天的濃縮。」

我們領隊是駭客,團員有材料、歷史、化工專家……

帶領專隊的萬幼筠曾是美國頂尖駭客,負責運台灣一次重大選舉時的網站攻防戰,當時以中國為首的國際駭客一週內發動數萬次攻擊,最後都被萬幼筠輿其他高手擋下來。

二〇〇一年,資產約新新台幣上兆元的美國安隆公司因為假賬,短短幾週破產倒閉、牽連無數股民後,「鑑識會計」(詳見第四十四頁小辭典)就大行其道。明年也 計劃投資設立實驗室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營運長週宏表示,要追查企業是否有舞弊、假賬等,牽涉到財會專業,律師事務所多半負責法庭事務,因此會計師比律師更 適合。

景氯越不好,舞弊發生機率越高,安永鑑識會計與數位鑑識服務協理朱家德說,台灣因為多是製造代工大廠,因此以採購舞弊為多,這幾年企業主越來越重視舞弊偵防。自二〇一三年起,安永該單位人員編制、案件數、營收,每年增長率都超過五成。

在台灣,勤業眾信鑑識會計團隊成立時間最早、編制也最大。約二百六十人的團隊里,只有二五%是財會專業背景,其餘還有電腦工程到法律、化工、材料科學、行 銷、公共行政、經濟、歷史等不同專業,因為調查企業舞弊,實務經驗、大數據、電腦能力甚至是直覺,都可能比財會專業更重要。

當台灣顧問生意越來越難做之際,抓內鬼的生意卻極熟。萬幼筠說:「這就像『災難財』,是封方求你做,所以不得殺價。」

但要做這個生意,要鬥智,鬥勇,還要鬥體力。

晚上十點,我們摸黑進辦公室,戴起手套開電腦……

雨年前一宗跨國大企業舞弊調查案,就是一例。

這宗規模牽涉上百億元的案件,起源於長年被壓榨的供應商,舉報一位企業高層收賄,該企業年營收規模上兆元,企業主於是委託勤業眾信展開一場兩岸抓弊案。

第一步,萬幼筠輿副總經理曾韻等八名成員去中國,他們帶了價值約四百萬元的設備,包括通過國際驗證、用以複製被調查者電腦磁碟的商務等,在客戶廠區建立行動基地。

氣溫接近零度的嚴冬裎里,曾韻一抵逵廠區,立刻把人員分成三級,從最源頭的採購到最末端產品出廠,摸清所有流程細節。有企業實務經驗的隊員首先上場,判斷哪些流程最可能有作弊漏洞,並找客戶端相關人員訪談,篩選出第一波可能舞弊名單。

同時間,資訊高手上場,他們向企業調出採購、廢料庭理、出入倉庫等數據,一方面從客戶資訊單位撈原始資料,這個階段稱為「鑑別熟區」(hot zone)資訊人員在原始數據中找出平均值,兩相比較找出異常點,成為偵查重點。

蒐證的過程中,他們不能驚動內鬼,經常是一群人晚上十點過後,摸黑潛入辦公室蒐證,這時,團隊中的法律專業人員上場,大家戴上橡膠手套、防靜電袋(避免幹 擾電腦資訊)、證物袋等,哪些可能是有力的呈堂證物,哪些私領域又是法令規定非檢警調不得碰觸,又或是哪些蒐證動作,可能反而使證物失效等等,都要由法律 專家協助檢視。

不僅如此,就連複製被調查者的電腦、手機也有專門技能,他們一面複製,一面要避免在被調查者電腦底層裡留下複製紀錄,以免被發現;遇上加密郵件還得立刻解密,甚至想辦法取得嫌疑人存在Dropbox等雲端硬碟裡資訊。

每天,工作結束前,小組還要做工作會報,判斷隔天哪些是調查重點、哪些該棄守。曾韻回憶,他們的調查進行到第二週,就發現內鬼收回扣的重點,很可能在廢料處理領域裡。

誰有勾結?我們冒充買主跟廢料天王交涉……

該客戶該廠區主要生產鋁製機殼,切割過程中使用大量的水,因此運出廠的廢料除了重量,還多了「含水量」這個可以動手腳的空間,如果是一百公斤的鋁廢料,企 業內鬼把原本含水量二。絲咼報為四O%,這樣出售廢料所收得的金額就短少兩成多,內鬼再從這價差中收回扣,成為上下其手的模糊空間,粗估不法獲利新台幣上 億元,企業主卻多年未察覺。

但到底是誰與內鬼勾結?勤業眾信團隊立刻去調查廢料的收購生態。中國每個省都有不同的廢料「本土天王」,團隊在中國盛行的百度、人人網、微博等網站上搜尋 到當地廢料天王,再冒充是買主,幾次交涉後發現,這家廢料處理商早就和客戶主管內神通外鬼,企業內部還沒公告處理的廢料,早已在廢料處理商的拍賣清單裡 了。

為了確定這個弊案的損失金額,團隊同步從歐洲金屬交易期貨等單位,用大數據分析計算出全球業界近期均價,做為判斷損失的比較基準點。

這場形同辦案的過程,調查小組已將它SOP化。如果嫌疑人一點都沒有漏口風,團隊就開始以搜索對象為圓心,往外搜尋所有可能的人脈,越往外層,越容易有破 口:萬幼筠曾想抓一位高階主管是否公款私用,但這人很低調、處處不留痕跡,最後是在他兒子臉書上找到炫耀文:「我爸爸今天請我吃超級海派大餐……」

如果嫌疑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拍照,萬幼筠的團隊只要拿到照片,就能分析出拍照的時間、地點(經緯度),也曾經用這樣的破解招數比對兩位舞弊嫌疑人,證明兩人曾經在特定場合碰面,疑似進行不法交易,迫使嫌疑人最後乖乖認罪。

結案前夕,一台貨車竟然朝我們衝了過來……

人員的經驗是他們最高的進入門檻,抓久了,他們很快就能嗅出哪些地方最可能藏汙納垢、哪些網站可以找到所需資料,哪些又是關鍵的證據。

回到前述的內鬼抓弊案,勤業眾信團隊是在第六週結束調查。結案前,也有驚險意外。那日,他們還在廠區進行搜證,忽然問,一輛貨車高速衝向他們,像是鎖定他 們而來,連客戶派來陪同的稽核人員都嚇得連聲說:「我要請假!趕快結束調查吧!」原來,客戶高層釋出了勤業眾信團隊正在廠區內抓內鬼的消息,舞弊者已經發 現他們的存在。

最後,他們揪出了內鬼跟舞弊共生鏈,連當地海關也牽連在內,總損失金額超過新台幣數十億元。

現在,每個月都有約兩個案件找上勤業眾信,但像這樣一宗損失數億元的個案,因為高壓、高耗能,大約一年只能承接七件至八件,其中以高科技跨國企業最多:政 府單位則是新興客戶,今年勤業眾信推出反舞弊熱線服務,讓舉報人撥打特定電話,直接連線到勤業眾信端,杜絕消息來源在企業內曝光的可能性,讓人更願意舉 報。

一路走來,萬幼筠印象最深刻的案子,不是超大規模的企業,而是一家由台商在廣州轉投資軟體公司的集體弊案。

那天,客戶端新任執行長帶著他們半夜裡潛入搜查,結果竟發現,整個公司一百多人,除了董事會成員之外,全都涉及舞弊!有人開發到一半的軟體聲稱失敗,卻轉 手給外部設計公司;或是,公司還沒驗證過產品,內鬼竟然也就繳付人民幣一千多萬元給賣家,再從中抽傭;甚至,高階主管也集體為了逃漏稅而舞弊。

「我常說,只要老闆知道,就不叫舞弊,你(老闆)容許的話,這就是灰色區域。」萬幼筠說。

只要這灰色地帶繼續存在,這群抓內鬼團隊的生意,真的會做不完。因為當舞弊的氛圍形成文化,內鬼,就永遠會以不同面貌在組織內出現。

撰文者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94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4/156525.shtml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劉雪兒 劉雪兒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裸條放貸、跳樓事件的背後透露著怎樣亂象叢生的校園貸市場?

校園貸又出了最新的奇葩事件。

日前有網友爆料,有人通過一款熟人間網絡借貸平臺提供“裸條放款”,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片替代借條,當借款人逾期不還時,放貸人便將裸體照片發給其家人同學等作為脅迫。

一位女大學生表示,今年2月因為創業想到校園貸平臺借錢,上傳了身份證、學生證、家人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她第一次借了500元,周利息是30%,但後續無力償還,只好借新債還舊債,在利滾利模式下欠下了5.5萬元。此時平臺要求李某手持身份證拍裸照作為抵押,不還款就將照片發給家人甚至在網上公開。她還表示,有不少女同學也陷入其中,但是極少人選擇向外公開求救。消息傳出,旋即在各社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

12

圖1:微博爆料者放出的圖片 

390665072606680632_副本

圖2:微博部分評論截圖

無獨有偶,這不是校園貸第一件負面事件了。下面的這件事,就更為驚悚和令人悲哀。

“聽說跳樓摔下去會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兄弟一場,真的很感謝大家以前對我的照顧,我鄭旭對不起大家。”3月9日晚,鄭旭在微信群里留下這段話,跳樓自殺。

在此之前,這個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已4次自殺未遂,他迷上賭球後借用28名同學的信息向11家網貸平臺借款,最終欠下了58萬余元的款項。

他在網貼上寫道,曾試圖打工還錢,但每月2000度元的收入依然是杯水車薪。在高額逾期費和欠貸下,本想去青島賣腎還錢的鄭旭選擇了跳樓自殺。然後這給他的家庭、信息被盜用的同學都帶來了難以處理的問題,直到他身亡的第14天,河南鄉下的老父依舊接到了催債電話。

圖片1 

圖3:鄭旭手機軟件留下的2015年10月消費額,截止當時,支出金額已近70萬

伴隨著P2P的爆發性增長,不少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平臺也陸續推出,比如分期樂、優分樂、U族大學貸、花無缺大學貸等。

但是這些校園貸平臺的目標用戶都是學生,他們沒有穩定經濟收入和償還能力、風險控制意識差、有非理性消費需求,這本身就給平臺的風控管理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i黑馬總結了下校園貸平臺目前的幾個問題:

1、費率信息不透明

利息上,有的平臺只給出特定產品每期的月還款額,不公布具體收費標準;逾期費用上,不公布具體數值,有的逾期後每日費率甚至上漲60倍之多;服務費上,加收賬戶管理費、預收咨詢費等,最高每筆高達700元。這樣算下來,雖然現金貸款的額度不高,但產品的實際年化利率卻非常高,有的甚至達到60%-70%之多。

2、風控管理松散

為吸引大學生,校園貸平臺會找學生擔任校園代理,這些人往往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識和風險意識,在選擇對象上不加甄別,一味追求“人頭”業績。

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就可實現無抵押貸款,即使是聲稱納入征信系統的平臺,也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甚至出現過平臺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騙取貸款的現象。

3、冒名註冊

一些社會人員在網上大量收購學生證,涉及學生照片、姓名、學號等信息,校園里也存在不少學生代理盜用同學身份證信息等現象。在冒名註冊的背後是倒賣學生信息的利益鏈,一方面騙貸的人或機構利用放款機構的風控漏洞騙取貸款,另一方面名義借款人的信息安全和日後的信用名譽等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4、催收方式野蠻

一些平臺采取言語威脅借款人的方式,聲稱向家長、老師、同學告知欠債不還的罪行,有的采用公布裸照的手段進行威脅。借款學生中不少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借款進行超額消費,且家庭經濟能力相對較弱,這些行為給涉世未深、愛惜面子的借款學生帶來了嚴重的身心困擾,有的走投無路便自毀身亡。

5、各平臺信息不共享,存在重複借貸

各家平臺的借款信息相對閉塞,當借款學生換不起費用時,常常換一家平臺借款,相當於“拆了東墻補西墻”,這樣利滾利的雪球越來越大,學生往往淪為幾家平臺的攻擊目標,各家平臺也都有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失。

據了解,我國現在實行分業監管,P2P歸屬銀監會管轄,但正式監管尚未實施。目前大學生p2p借貸行為尚未納入央行的個人征信系統,所以借新債還舊債的行為較為普遍,這給金融公司和借款人都帶來了較大的風險。盡管學生們需要衡量自身的經濟能力,認清償還不起的後果,不進行過度消費;但另一方面,關於監管方面的具體法律條文和懲戒措施也應該盡快出臺,以便在源頭上規範校園貸市場的發展。

校園貸 裸條放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190

新拍出的上海郊區地塊也3萬每平了,被質疑的去年區域地王瞬間”解套“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174.html

6月17日上午,上海的土地拍賣再次出現瘋搶狀態。

其中,新城+中垠+市北聯合體以22.05億元拿下嘉定區徐行鎮06-04地塊,成交樓面價24104元/平方米,溢價率201.3%。廈門建發以41.98億元拿下嘉定新城E27-1地塊,成交樓面價30289元/平方米,溢價率68.27%。

(土地拍賣現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的拍賣現場,央行、銀監局機構出現在土地拍賣場所。而在此次土地競拍開始前,土地拍賣現場主持人宣讀了一份通知,內容大致為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強土地公開出讓交易的資金監管,公開出讓中,有關交易資金應符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的通知等。

此前,頻繁在上海制造地王的信達地產曾被傳出已被銀監局約談,市場也有消息稱很多央企也被政府約談,希望在土地市場不要過於激進。

雖然有上述傳聞、央企可能也被約束,但依舊無法阻止房企拿地的熱情。

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名單顯示,今天前往房地產交易中心競拍的房企有碧桂園、嘉寶、金地、建發、信義、紅星、合景、華邦、象嶼、當代、中南、同濟、東原、中銳、中垠+新城+市北聯合體、禹洲、金隅、新城、上實發展、金茂、華潤等企業。

其中,信義房屋是一家來自臺灣的中介公司,其在上海門店僅幾十家,這次也加入了搶地行業。

信義房屋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其2012年底就已開始拍地,現在在嘉定已有一個項目開始預售。顯然,在資產配置匱乏的情況下,除了開發商,中介公司也加入到了搶地大戰中。此前,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頻繁在土地市場拿地,這也加劇了土地市場的火爆。

網絡資料圖

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推算,新城聯合體拿下的土地未來保本價將達3.6萬元/平方米,而廈門建發拿地的土地保本售價在4.5萬元/平方米以上,如果剔除不可售以及配套部分,保本價可達5.6萬元/平方米。

這意味著,未來上海嘉定的房價將到5萬元/平方米高點。去年,包括禹洲地產、碧桂園、金地都紛紛在嘉定片區創造區域地王,當時已經被業內質疑價格過高,而如今的價格則直接讓上述房企土地“解套”。

目前嘉定新城周邊項目“嘉寶紫提灣城”、“保利湖畔陽光苑”已基本售罄,“東方豪園”裝修房的報價約3萬元/平方米。軌道11號線站點周邊的小區二手房掛牌單價在3萬元/平方米,可見還是有不小落差。當然,目前房企拿地不再單一從經濟指標衡量拿地成本,而是從企業擴張、戰略布局角度所出發,因此當前的高樓板價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為了緩解土地過熱,上海也開始增加土地供應。根據2016年土地供應計劃,其住房用地供應量在800公頃,達到近3年新高。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從近期“權威人士”對中國未來經濟及貨幣政策走向判斷來看,接下來中國貨幣政策走向開始改變,寬松的貨幣政策開始適度收縮,不會依靠大幅放水的方式刺激宏觀經濟。因此,對於中國房地產市場而言,由於貨幣政策開始收縮,熱點城市樓市需求透支,再加上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南京、蘇州、合肥、廈門等核心二線城市預期調控政策會收緊,一線城市、上述熱點二三線城市樓市下半年進入調整期也是勢在必然,這對拿“地王”的企業來講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25

中國需直面英國退歐反映出的“去全球化”大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466.html

6月24日,英國全民公投計票結果揭曉,51.89%的投票者支持“退歐”。盡管實現這一過程仍將相當漫長和波折,需要向歐盟申請並進行談判,然後通過議會表決,但這一投票結果的影響極為深遠,開啟了潘多拉魔盒的盒蓋。這不僅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倒退,更是“去全球化”浪潮的最新表現。

在此歷史時刻,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積極推動者,中國應有何應對和作為?

民粹主義對全球化的逆襲

合則聚,不合則散。英國民眾決定與歐盟分道揚鑣,背後有著極為複雜的內在邏輯與時代因素。鑒於當下歐洲錯綜複雜的格局,一個有著悠久“光榮孤立”傳統的英國脫離歐盟,並不那麽出人意料。但對於歐盟來說,將要面臨的挑戰十分嚴峻,因為這還不僅僅在於英倫島國的脫離,而是如何才能避免這一運行了24年之久的聯盟的進一步解體。

從整個歐洲的黯淡前景看來,歐盟的確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這一趨勢在多年前就已出現,從外界對葡萄牙、意大利、希臘、西班牙“歐豬四國”的揶揄即可看出,歐盟內部很早就因貧富不均、苦樂不均而出現愈加明顯的分化傾向。決策體制的低效、“豬一樣隊友”的拖累以及東進南擴留下的諸多風險,導致歐盟近年來步履維艱,而那些西歐、北歐的諸多發達國家也承受著國內巨大的民意壓力,不排除他們下一步也可能出於現實利益和安全考量而選擇退出自保。最壞的結果是,歐盟最終或許真地成了因“劣進良出”而成為失敗的區域一體化案例。

而且,英國退歐不僅事關歐洲,也是全球經濟和政治局勢動蕩的縮影。當前,全球深深陷入低速增長、跨境貿易低迷、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失靈的泥潭,短期內沒有明顯跡象表明世界經濟能夠擺脫陰霾。全球經濟退潮之下,“英國退歐”作為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很多麻煩可能才剛剛開始:美國年內加息障礙重重、歐盟經濟雪上加霜、各國被動再次釋放流動性、恐怖襲擊人人自危、金融市場反複震蕩,尤其是民粹主義對全球化造成逆襲,區域一體化面臨嚴峻挑戰,貿易及投資的保護主義日益盛行。

英國退歐給中國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當然,其實英國退歐對於歐盟來說,有利有弊,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多,還得看各政治體如何運作。英國退歐對歐盟和世界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削弱了歐盟在全球治理中的影響力。歐盟作為世界多極社會中的重要一極,它受到的重大挫折對歐洲社會的穩定和歐非地區的和平都構成更大壓力。

二是沖擊歐洲經濟和歐元區的穩定。不僅英國增長至少減緩0.5%,而且歐盟區經濟因此進一步放緩。歐元作為平衡美元的重要因素,其信用受損嚴重損害對歐洲經濟複蘇的信心,將導致美元和黃金再次走強,石油價格及其他幾乎所有資產均面臨壓力。

三是對世界經濟複蘇造成新的困擾。各國被迫增加流動性,負利率成為普遍現象。歐盟遇挫不僅影響歐洲經濟複蘇,而且對於與其關系密切的區域外國家的經濟複蘇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將歐盟區需求複蘇視為貿易增長的動力顯然已經不合時宜。

四是英國與歐盟漸行漸遠,通過英國協調歐盟內部關系日趨困難。

當然,英國退歐也會帶來了一些新的機遇:

一是歐元的競爭力削弱,客觀上為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崛起創造了更大空間。

二是英國面臨諸多挑戰和壓力將為加強對華合作帶來新機遇。隨著英國在歐洲區域紅利的減少,它將更加註重與中國的合作,比如推動中英自由貿易區談判等。多種國際合作新框架將應運而生,而英、俄都是具有深厚的全球戰略意識和國際開發經驗的世界級國家,他們提出什麽樣新的戰略思路值得關註。如應對得當,中國將因此贏得更多的國際戰略空間。

三是北約與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博弈有望緩和,俄羅斯的國際壓力有望緩解。歐洲動蕩將牽扯北約東擴的精力,並有望分散和緩解美國在歐亞、亞太等地的註意力,美國有可能就此進行一定的全球戰略調整和再平衡。

中國如何應對

英國退歐,也即“去歐洲化”,本質上是危機推動下“去全球化”的反映。英國回歸傳統的“光榮孤立”與美國日漸高漲的“孤立主義”遙相呼應,加上法德明年也將面臨大選,歐盟前景堪憂。日益蔓延的民粹主義與民族主義,對於各國、各區域乃至全球的政治與社會穩定、地緣政治穩定都將造成劇烈而深遠的影響,假借宗教、民族等外衣的各種恐怖主義、分離主義等新型挑戰擡頭。

當然,英國退歐不僅導致全球化進程的停滯和減緩,而且可能同時導致區域主義、次區域合作的興起。很快會看到歐洲國家之間啟動關系重組。

在此歷史性時刻,作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和積極推動者,中國從英國退歐中應獲得哪些啟示,如何應對?

首先,中國對歐洲地區的劇變要有高度的戰略敏感性。歐盟作為世界重要一極,是中國倡導的多極社會的重要參與者和構建者,歐盟的式微以及歐洲身處逆境意味著世界格局正處於失衡和重構的階段。這反映出後危機時代國際社會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各種政治及經濟次序面臨重構,這為中國更加積極謀劃國際戰略、參與國際治理提供了難得的運作空間和戰略機遇。

中國並沒有因此失去歐洲,卻有更多機會和條件與英國和歐洲建立多元而密切的合作關系,與德國及中東歐等國也面臨新的合作機遇。中歐之間完全可以形成文明的良性互動,發展成關系更密切、合作更深入的戰略夥伴。

其次,促進全球化與開放的區域合作,仍是中國不變的立場與訴求。當此歐盟乃至全球化遭遇困難之際,中國要利用G20、APEC及金磚國家峰會等場合,明確表達對全球化和開放的區域合作的支持,引領世界的發展方向,在國際治理中發揮更多作用,一如既往地促進全球性的經濟和政治合作。中國自身的國土空間、人口、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等特點,決定了必須長期堅持開放包容、走向全球與區域合作結合等既定戰略。即使全球化遭遇暫時的阻力和挫折,也不應影響和動搖中國“走出去”、促進國際合作的戰略意誌和決心。

再次,加速推進基於區域合作一體化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既是全球化的支持者,也是區域一體化的促進者。以英國退歐為標誌,“瘦身”後的各種小多邊的次區域合作、跨區域的自由貿易區等多種形式的區域合作新形態將成為潮流。區域合作的碎片化特征將更加明顯。歐盟的深刻調整表明了區域主義內在的必然性與廣闊空間。

對中國來說,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歐亞地區等地應堅定不移地支持各類開放的區域主義,尤其是推進基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區域一體化進程,實現亞洲及周邊地區的互聯互通,結合日漸明確的亞太自貿區合作框架,探索亞太地區的新未來,以區域合作為基礎,構建全球化的新格局。

(作者分別系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戰略學者。僅代表個人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