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加坡篇》名校畢業領25K 出國後薪水翻倍 從發牌小弟作起 抓到全世界的機會

2014-06-02  TWM
 
 

 

政大經濟系畢業的鄭銘仁,在旅行社薪水只有二十五K,因為看不到未來在哪裡,他先到新加坡闖一闖,「在這裡我看到的是機會跟未來!」

撰文‧許瓊文

政大經濟系畢業,在台灣應該不難找到理想工作,但是,實際情況沒有想像中美好。七十三年次的鄭銘仁,在台灣跌跌撞撞兩年,薪水還是二十五K。他決定給自己一個在異地重新開始的機會;現在,他在海外工作三年,月薪約六萬元新台幣。走過辛苦的海外職涯路後,他最想告訴大家:「人生,不應該只被侷限在一個地方。」他在全球知名的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工作,服務來自全球各地的時尚名流。這對愛玩又喜歡時髦的他,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工作。

一路以來,鄭銘仁書唸得很好,除了主修經濟,還輔修日文。就學期間,鄭銘仁還考了英語領隊、導遊證照,多益成績九五○分、日文二級檢定通過。但這樣豐富的經歷,卻沒有辦法讓鄭銘仁過他想要的生活。

當完兵後,鄭銘仁不像同班同學選擇考公職,而是擔任南山人壽保險業務。自認個性喜歡在外面跑,「考公職、進銀行每天坐在辦公室,不是我想要的。」接著,鄭銘仁轉投入旅遊產業。業績不錯的他,都有達標,「但是薪水最多只有二萬五千元;業績獎金以團隊計算,沒做到要求業績,薪水會被倒扣二千元,但就算個人有做到,也只是增加帶團機會,薪水不會增加,讓我覺得不公平。」低薪加上自己的付出無法得到相對報酬,鄭銘仁還是在半年多後離職。

摸索著自己的未來,鄭銘仁在求職網站上看到新加坡聖淘沙賭場來台徵人訊息,他決定放手一試。

他的想法很簡單,台灣太低薪,出國闖一闖說不定還有機會。大部分的人知道他要去新加坡工作,第一個反應就是,「難道你在台灣找不到工作嗎?」「政大經濟系幹嘛去賭場當發牌員?」鄭銘仁老實地說,「在台灣的薪水真的太低,一個月兩萬多元在台北生活,根本很難存到錢,我看不到未來。」別人的質疑也抵擋不了他的決心。

到新加坡是鄭銘仁目前「唯二」的出國經驗。第一次是在旅行社帶團出國,但鄭銘仁卻沒有一點緊張、不適應,反而說,「這裡跟台北生活沒有太大不同,只是外國人變多了。」「第一天到的時候,我看到仲介幫我找的宿舍,坦白說我真的嚇到了,一個房間擠了三個人,並排的單人床,我想,怎麼又回到當兵的時候?」鄭銘仁當兵時在金門外島,房間就是差不多如此。

他講新加坡式英語,就跟在地人一樣但他告訴自己,「既來之則安之,花時間抱怨不會比較好過,反正最糟就像是當兵,也不是沒有過。」隨即投入生活,並且努力在房租租約到期時,立刻讓自己搬出去,住進新加坡朋友家的單人房。「從那次之後,我就自己住一間,房租每月大約六百新幣(約一萬四千元新台幣)。」同行有很多台灣去的朋友,鄭銘仁卻沒有繼續跟他們住在一起,他總覺得「一群人在那裡相互取暖、抱怨,只會愈來愈覺得自己可憐、孤單,永遠也沒辦法融入當地。」鄭銘仁現在身邊有各國的朋友,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等。

對於異國文化的生活,鄭銘仁適應得很好,「基本上,還在荷官訓練的前兩個月,我就把新加坡該玩的地方玩遍了。」當別人感覺在異國孤單工作時,鄭銘仁總是跟同事、朋友相約吃飯、看電影,到處去玩,努力建立在地的「生活圈」,讓自己過得跟在台北一樣。

一樣來自台灣的工作夥伴楊菱菊觀察鄭銘仁,「他是一個很獨立的人,自己旅行、自己搬家,很融入當地生活,你聽他講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根本就像是新加坡人。」荷官工作在台灣雖從未接觸過,但是鄭銘仁很快就上手。「如果你一天看一種賭博遊戲八小時,你也會很快熟練。」鄭銘仁坦言,荷官工作門檻並不高,一天排班八小時,每個月至少有二千新幣(約五萬元新台幣),比較大的挑戰在於「要很能接受負面能量」。

鄭銘仁所謂的負面能量,來自於形形色色的賭客,「他們贏錢也會對你生氣,輸錢更會對你生氣。」鄭銘仁曾被賭客用福建話罵他祖宗十八代,也有客人因輸牌,一氣之下將牌往鄭銘仁身上丟,「我不能彎腰撿,也沒有回應,就是笑笑地繼續發牌。」只是這些對鄭銘仁來說,並不算什麼,「以前當業務,也會遇到各種客人,就當作是一種觀察,不需要有太多情緒。」鄭銘仁正面樂觀的態度,讓他能在海外工作如魚得水。

薪水又高又穩定,「台灣我回不去了」在新加坡當荷官兩年後簽約期滿,鄭銘仁回到台灣,又過了一年的領隊生活,他還是選擇回到新加坡。

對鄭銘仁來說,「台灣我回不去了。」原因是領隊收入太不穩定,雖然一個月平均有三、四萬元的收入,但風險很大,而且他還想要有其他海外工作經驗。像日本,一直是他很嚮往的國家。

再次透過仲介,鄭銘仁找到了現在這一份國際精品銷售的工作。去年四月再度回到新加坡,原本三到六個月的試用期,鄭銘仁不到三個月就通過了,每個月底薪加上獎金,大約二千八百元新幣。鄭銘仁的表現相當優異,因此當年度的九月,又升他為資深銷售業務。

鄭銘仁這次不再只是為了體驗海外生活而已,他發現他服務的這家精品代理商,在泰國、馬來西亞、中國都有據點,是新加坡服飾品牌前四大代理商之一,「我會在這裡待久一點,因為這是我喜歡的產業,至少我會在這裡當上主管再離開。」鄭銘仁現在已經是除了店長外最資深的員工,並且帶領兩位同仁。

「我當然會希望定下來,在一個地方長期定居,可能是日本或是新加坡,但肯定不是台灣。」鄭銘仁說。

從鄭銘仁身上,看到隻身在海外打拚的台灣年輕人,堅定、有自信的神情,剛滿三十歲的他,還沒有成家的打算,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未來,在新加坡是看得到機會與很多可能性的。

鄭銘仁

出生:1984年

現職:新加坡金沙酒店國際精品資深銷售員

海外工作經歷:逾三年

經歷:南山人壽保險業務、雄獅旅行社業務、新加坡聖淘沙酒店荷官、個人接案領隊

學歷:政大經濟系

鄭銘仁給年輕人的建議

在海外一定有辛苦,但人生不該只被侷限在同一個地方,勇敢創造不一樣的生活。

月賺6萬,環遊各地—— 鄭銘仁在新加坡生活開銷薪資 2800新幣(約6萬4400元新台幣)新加坡住宿費月租600新幣(約1萬4000元新台幣)一人雅房,與另外一位室友及新加坡房東同住新加坡交通費 150新幣(約3450元新台幣)新加坡餐費500新幣(約1萬1500元新台幣)平日都吃菜飯(類似自助餐),偶爾會到高級餐廳體驗每月可存 500新幣(約1萬1500元新台幣)休閒習慣旅遊。月存約700新幣(約1萬6100元新台幣)作為旅遊基金,玩遍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港、澳等東南亞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48

花旗在日本忙活了一年 凈利潤還不及CEO薪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120

花旗集團在日本運營銀行的凈利潤居然低於其CEO去年的薪水。這解釋了為什麽隨著安倍經濟學拉低貸款的回報,花旗正考慮出售其零售銀行業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截至今年3月的2013財年,花旗銀行日本有限公司凈利潤為13.4億日圓(1290萬美元),而其CEO Michael Corbat2013年的薪酬為1450萬美元。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花旗已經開始接近日本銀行,討論出售。這其中包括日本全國性大銀行和地區性銀行。前所未有的貨幣刺激措施降低了日本的存貸息差。

CreditSights的分析師David Marshall表示,

銀行很難從日本的貸款業務中賺到錢,除非你的客戶願意承擔更高的利率或者銀行的規模十分龐大。在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下,投資者依然十分謹慎。

今年以來,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下降了21個基點,至0.525%。作為安倍經濟學的一部分,日本央行每月購買大約7萬億日元的日本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為2.41%。

據日本銀行家協會,在今年3月前的一年,日本銀行息差平均下降了11個基點,至1.38%。即使貸款總額增長4.3%,至499.3萬億日圓,但管理基金收入下跌了32億日圓,至9.65萬億日圓。

彭博新聞社的數據顯示,多年的通貨緊縮和貨幣刺激措施讓日本銀行的凈息差跌至1.25%,為全亞洲最低。

SMBC Nikko Securities Inc銀行業分析師Nozomi Kokubun表示,

日本有太多的銀行。這造成了激烈的競爭,導致利率下降。

花旗集團在日本共有33個分支,占其全球總量的1%。過去三年,日本業務的凈利潤為11億日圓。其貸款總額為3561億日元,占到其三月底時存款的10%。

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出售零售銀行業務只是一個選擇。一切尚未決定。日本金融廳(Financial Services Agency)一直在敦促花旗集團建立一個可持續和盈利的商業模式。

日經報紙報道,Shinsei銀行計劃收購花旗集團的零售銀行業務。其他包括三菱UFJ在內的銀行也在考慮收購。CreditSights的Marshall說,

外資銀行很難在日本發展客戶群。他們可能在海外很出名,但在日本卻不一定。人們可能願意信任本地的機構,因為這些機構耳熟能詳。並且他們認為,在危機時,日本政府將對日本主要金融機構負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14

央企高管薪水多少:“超標”了嗎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0906/266027.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群 風仍舊在吹,只欠一紙實施細則。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此前在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已審議《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

有消息稱,受新薪酬制度約束的企業將包括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責任的53家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以及其他金融、鐵路等19家央企,共計72家企業,但截至目前中央並未披露72家企業名單。

經濟觀察報從最終控制人為中央國家機關、中央國有企業及國資委等類型的上市企業年報發現,2013年董事長、總經理薪酬超過60萬元的企業達到168家。按企業所屬行業來看,金融及地產類企業高管薪酬普遍較高,且地產類企業高管持股現象較為普遍,如招商地產、華僑城和保利地產。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經濟觀察報表示,金融、地產類高管普遍高於其他央企高管,中央限薪政策將首先沖擊該領域高管薪酬。

一位來自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業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企業高管薪酬以前年度計提,後續年度發放,以封補欠的確也很常見,限薪是限計提還是限發放,區別很大。此外,股權激勵的部分,高管持有股票的公允價值的變化,也會體現在年報的薪酬中,其實高管沒有拿到新的股票,只是股價漲,公司也要確認一塊費用。所以,影響因素應該很多。

72家央企高管限薪

經濟觀察報從最終控制人為中央國家機關、中央國有企業及國資委等類型的上市企業年報發現,2013年董事長、總經理薪酬超過60萬元的企業超過70家。其中年薪超過400萬的有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總裁麥伯良869.7萬元、副總裁趙慶生430.8萬元,以及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583.43萬元、總經理程博明576.73萬元。

不僅年薪已遠超其他央企高管,這兩家企業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麥伯良獲授期權380萬份,趙慶生獲授150萬份,以2013年12月31日,中集集團H股收盤價16.5元計算,市值分別為6270萬元和2475萬元。王東明持股2649750股,程博明持股1733160股,均為A股,以2013年12月31日中信證券A股收盤價12.75元,市值分別為3378萬元和2209萬元。“與現行政策相比,改革後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將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會比較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近日對改革方案進行解讀時說。據他透露,目前中央有關部門正在負責指導、監督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分配,擬訂完善薪酬管理政策,下一步還將對政策實施過程和實施結果進行監督檢查。

據邱小平透露,改革的適用範圍確定為中央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負責人,包括由國務院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黨組書記)、總經理(總裁、行長等)、監事長(監事會主席)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

有消息稱,受新薪酬制度約束的企業將包括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責任的53家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以及其他金融、鐵路等19家央企,共計72家企業,截至目前,消息並未透露72家企業名單。

金融企業高管普遍超百萬

2013年財報顯示,A股16家上市銀行共為管理層發放了4.8億元薪酬。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年報均公布了高管的固定部分薪酬,其董事長平均為103.73萬元。其中建行董事長王洪章稅前年薪為214萬元;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薪酬為199.56萬元,而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在中行任職僅8個月拿了135.82萬元,而光大銀行董事長唐雙寧從光大集團領取的應付報酬為49.50萬元。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正趕上上市銀行披露中期業績報告。

在中報業績發布會上,建行董事長王洪章、交行董事長牛錫明、工行行長易會滿、農行行長張雲等均稱目前尚未知悉具體方案,一旦方案細化,將會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貫徹落實。

在金融領域,銀行高管待遇並非是最高的。上述中信證券董事長及總經理的年薪加獲授期權市值或可笑傲金融圈。

光大證券董事長袁長清在2013年報告期內從股東單位光大集團領取的應付報酬總額43.56萬元,總裁薛峰報告期內從公司領取的報酬總額稅前243.27萬元。年報進一步稱,根據《證券公司治理準則》相關要求,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績效年薪40%以上應當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不少於3 年;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延期支付總額為2012 年度獎金尚未支付部分。

在香港上市的銀河證券,其董事長陳有安報告期內領取報酬總額154.5萬元,總裁顧偉國為151.6萬元。信達資產2013年年報顯示,集團董事長及總裁的2013年薪酬低於2012年度的薪酬,2012年侯建杭稅前合計195.3萬元,臧景範176.6萬元;2013年分別為 121.5萬元和113.2萬元。

地產高管普遍持股

雖然當前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但2013年大多數房地產上市央企高管著實狠狠賺了一把。據WIND數據顯示,房地產業2013年前三名董事報酬均值281.09萬元,比上年增長32.6萬元;前三名高管報酬均值為298.43萬元,比上年增長39.93萬元。

不僅薪酬較高,地產高管普遍持股。WIND數據顯示,招商地產、華僑城、保利地產、中國建築等地產公司高管均持有公司股份。

以保利地產和華僑城為例。保利地產董事長宋廣菊2013年稅前報酬為 298萬元,持股1419.6萬股,以2013年12月31日收盤價8.25元計算,市值為11711.7萬元。

2013年8月,華僑城董事會換屆,董事長任克雷離任,劉平春為新任董事長,侯松容被聘為新任總裁。報告期內,任克雷報酬總額為152.7萬元;現任鄭凡黨委書記,報告期末獲得報酬總額為152.7萬元;現任董事長劉平春報告期末報酬總額為137.4萬元;現任總裁侯松榮報告期末報酬總額為130.3萬元。

2013年年報顯示,任克雷、劉平春、鄭凡分別持股358.8156萬股、335.4156萬股和312.0156萬股,以2013年12月31日收盤價5.3元計算,市值分別為1901萬元、1777萬元和1653萬元。

當然,並非所有地產類的上市央企都有上述幾位高管的待遇。中房地產董事長沈東進報告期末所得報酬總額為54.71萬元,總經理吳文德為70.2萬元,且均為持有股權。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向經濟觀察報指出,金融、地產行業利潤本身相對較高,企業有能力維持高管高額的薪酬,且行業本身有一定的複雜性,因此要用較高的收入吸引管理層,如果高管能力有限,則對企業盈利帶來不利影響。即使行業有些企業盈利不強,由於整個行業高管收入較高,因此被迫水漲船高,防止人才流失。“境外金融、地產高管收入普遍較高,因此國內高端有一個參考。但中國央企高管與國外行業高管在性質上有一定的區別,國外高管是職業經理人,而我國主要由上級主管部門任命,在一定程度上是組織安排,而非市場選擇。國外高管高收益與高風險對等,而國內高收益沒有對應高風險,這種情況下,收入不應該參照國外。現在有些方面透露信息,現在央企高管如果降薪以後,可以放棄公務員身份,繼續享受高收入。”奚君羊最後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55

這裡給10倍薪水 工作環境像聯合國精彩

2014-09-29  TCW
 
 

 

離開了馬來半島最南端的新山,我們往北前往距離吉隆坡三個小時車程的檳城。手中的資料告訴我們,檳城是台灣醫師聚集的另一據點。

以人口來看,它是馬來西亞第三大城,擁有聯合國評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著名搜尋網站雅虎(Yahoo)去年選出全球八個退休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檳城首府喬治市位居第四,也是亞洲唯一入圍的城市。

一世紀前,孫中山在檳城落腳,這裡是同盟會的南洋革命總部,處處有孫中山的遺跡;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二○○四年還特別到檳城的孫中山紀念館走了一遭。

如今,這裡則以國際醫療與休閒旅遊聞名,大馬全國的國際醫療產值,有七成來自檳城。

我們循著《台灣醫界》上的徵才廣告,來到南華醫院,它是檳城病床數及病人數最多的私人醫院,走進去嚇一跳,裡頭人山人海,環境整齊、乾淨,看診的病患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印尼人、泰國人、孟加拉人、中東人;各種膚色、語言都有,與台灣醫院的景況迥異。其中,又以印尼人占比四八%最多。

在醫院大廳,我們看到許多台灣醫院沒有的景象。

他們,工作的醫院像聯合國「我看過印尼病人和家屬整團搭飛機過來」

進門的大面牆上,門診看板活脫脫像個聯合國,各科醫生的名字下方,都以中、英文寫出該醫師從哪國受訓並取得執照,例如:馬來西亞、印度、澳洲、英國、美國、香港、台灣、伊朗、埃及、南非……,任君挑選。

剛下飛機就衝來的病人,來不及換馬幣?沒關係,一樓有貨幣兌換專櫃。行李沒地方放?有專責寄放行李的服務台。交通、機票還沒安排?櫃檯會協助處理。隨行家屬沒地方住?醫院跟外面的旅館、大廈合作,提供短期、長期的住宿服務。

「醫院是一條龍服務的,在印尼有接洽單位,我看過印尼的病人跟家屬整團搭飛機過來,醫院派專車去接,除了病人做治療,家屬也會住下來,一起做健檢。」先前服務於國泰醫院,目前在南華醫院神經外科擔任專科醫師的陳俊賢觀察。

航空公司也配合醫院,病患需要特殊躺座,上下飛機要輪椅,都會事先預備,送跟接的兩頭都有專責窗口。我們一眼就瞧到,醫院把印尼窗口負責人的照片、聯繫方式、服務內容,掛在大廳旁,讓病患清楚知道跟誰聯繫、能得到什麼服務。

大門口旁服務處的志工老伯伯,能以馬來文、華文、英文、印度話、印尼文、客家話、閩南話七種語言,流利切換。護士最起碼要能講英文、馬來文、華文。

我們坐在醫院內,跟等待的病患聊天。一位華人說,大馬因為曾是大英國協屬地,對英國、澳洲籍醫師特別信任,有錢人迷信哈佛、牛津學歷,一開始對台灣來的醫師,半信半疑。

後來發現,台灣來的醫師講話實際、有耐性,不誇大吹噓,風險與成效都能清楚分析,逐漸在當地建立好口碑,尤其許多華商,指明要台灣醫生看診。

他們,一開始最不適應語言「台灣住久了,幾乎不太講英語」

而這群回到大馬的台灣醫師,一開始最不適應的是語言。

「我們在台灣住了很久,幾乎不太講英文,一回來大馬,我覺得我自己的英文能力差當地的醫師一大截,」之前在國泰醫院,目前在南華醫院骨科擔任專科醫師的陳清安說,私人醫院醫師與醫師、護士間,都用英文溝通,就算是華人病患看華人醫師,剛開口也是講英文。

在東南亞,最有錢的人生病,會到新加坡就診;經濟條件中上者,選擇馬來西亞,再沒錢的,只好選擇當地的公立醫院。馬來西亞不但吸納了財富金字塔中間的龐大族群,就連中東,例如伊朗、沙烏地人,也因為大馬有六成的人口屬於穆斯林,對其思維、文化、飲食較熟悉,很多來這裡看診。

「用很多種語言跟來自不同地方的病人溝通,這也是大馬醫生一種很獨特的能力。」在檳城檳安醫院急診部擔任專科醫師的蕭蔚全說,檳安醫院的非大馬人就醫比率比南華醫院更高,達到七成左右。

點進檳安醫院網站,出現與台灣醫院迥然不同的首頁,首頁最醒目處,介紹為何就醫要選馬來西亞,如何入境、簽證申請、使用機場貴賓室;首頁左邊,介紹大馬觀光景點、交通、食宿。光從網站,就能理解為何此地國際醫療能蓬勃發展。

他們,毫不保留說台灣真的很好「但看30年和剛畢業的醫師,收費都一樣」

目前,這群醫生工作上都已漸上軌道,他們先前在台灣醫院工作多年,許多人娶了台灣太太,喜歡台灣的生活環境,一有空就返台環島旅行。「我每次都說『回』台灣看朋友,台灣真的很好,」陳俊賢說。

不過,他們回台執業、定居的可能性,卻非常渺茫。八月底一個晚上,我們與五位台灣來的醫生聚餐,歸納他們離開台灣的主因,一是現實面收入考量,二是兒女的教育。

馬來西亞政府對手術收費有上限規定,例如開某種刀是新台幣四萬元,醫生要收一萬、兩萬、三萬都可,醫術越好、越受病患歡迎,收費的彈性就越大。這也讓該地熱門醫生,月收入經常新台幣百萬起跳。

「台灣的病人很幸福,但是台灣的醫師很辛苦,」陳清安說,「一個看了三十年的跟一個剛畢業的醫師,一個名醫跟一個沒沒無聞的醫師,收費都是一樣的。」而且還經常被告,動輒被要求賠償幾千萬元,「當醫療太便宜,什麼東西都隨手可得,醫療就會變得沒有價值,人們也不會珍惜。」

台灣婦產科權威、台大教授謝豐舟曾說,他父親的時代,「婦產科做一個月,買一棟樓房」。現在的醫生,想買房要很拚。

台灣健保到現在十九年,費率幾乎沒動,醫生的收入只降不升。二十年前,一般住院醫師月薪約十八萬,如今變成七萬,工時增加,收入變少。

他們,為兒女下決心留下來「這裡連印度人都講中文,在台灣會怕走出去」

這群中生代醫生,攜家帶眷回到大馬,希望能越拚越富,而不是越拚越窮。再加上,考慮孩子的未來,更讓他們下決心留下。

在檳城,平均物價約為台灣四分之三,房價大概類似台中、高雄,四十坪、有車位、游泳池、健身房的酒店式住宅,售價大約新台幣七百萬到一千萬元,多位回台醫師,都住在新興的酒店式住宅裡,小孩就讀國際學校,太太、小孩都適應得不錯。

陳清安的兩個孩子,原本念台北市仁愛國小,當初還吵著「好朋友都在台北」而不願意搬到大馬,沒想到去上了當地的國際學校以後,學校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小孩一去就愛上那裡,也交了各國朋友,現在兩個孩子都說:「已經不想回台北了。」

前幾天,陳清安家裡找了歐巴桑來做窗簾,他發現這裡五、六十歲的歐巴桑,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馬來文、華文、福建話、廣東話,「實在太厲害了,會講五種語言!」他佩服的說著。

「你只要在馬來西亞可以生存,到全世界各地都可以生存,」之前曾在台北振興醫院,目前在檳城中央醫院心臟外科服務的何俊豪醫師說,「這裡連印度人都會講中文哩!」

「在台灣,你會害怕走出去……,」陳清安語調轉緩。

隔天,我們採訪檳城首長、會計師出身的林冠英,他揮舞著雙手說,「檳城沒有天然資源,我們只有人才,人才能夠發揮、賺錢、養孩子,就能把他們留下來。人才吸引人才,人才培養人才,只要有人才,就會吸引更多的人來。」

經常赴台灣取經的他,自稱「檳城在交通、設施上比不上台北、高雄,但這一、兩年我們逐漸在做,免費巴士、免費上網,教育要達國際水準,」「雖然條件還是台灣比較好,但是我們盡量拉近一點。」

人才是一個社會競爭力的關鍵,現在富有,沒有人才,以後也會變窮;現在窮,有了人才,以後也會變富。

這批醫師的父母,先前因為大馬對華人的歧視政策,而將他們送往台灣就讀、就業,希望能有更大的發揮舞台;如今,他們卻因自身與下一代的舞台,選擇回到改變中的大馬。

我們在檳城小巷中穿梭,到處瞥見民眾屋裡的電視,播放台灣TVBS電視台的新聞以及民視的八點檔鄉土戲劇,在這有點像台灣、有點像中東、又有點像英國的地方,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正飛向這多元文化的交會點。

【延伸閱讀】檳城首長驚歎:台灣醫師月賺30萬,實在太少了

檳城首長林冠英主政下的檳城,不僅財政赤字由負轉正,每年都出現盈餘;全國有七成國際醫療產值,都來自檳城,居大馬之冠。採訪開場,他對於台灣醫生的薪資水平,非常驚訝,認為是難以想像的低。以下是專訪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外資可在大馬設醫院?

林冠英答(以下簡稱答):外資可以來這裡設醫院,但是你要找得到醫生,這裡現在到處都在搶醫生。

問:因為制度上的差異,現在有台灣醫生想到大馬執業。

答:(驚訝狀)我印象中,台灣的醫師應該很好做的,怎會有醫師想來?

問:在台灣服務二十年的頂尖的醫師,月收入約新台幣二、三十萬。

答:那不就是馬幣兩、三萬元而已?太少嘍,我們這邊的頂尖醫師,一個月至少有馬幣三、四十萬的收入,就怕病人太多賺不了。

問:台灣醫師可以到大馬當醫師?

答:檳城有很多外國的專科醫師來開診所,我們很歡迎台灣醫師來,薪水可以給多十倍,但就怕先被新加坡搶去!

問:檳城國際醫療做得很好,台灣也很想做,但外國人來就醫的很少。

答:是台灣的收費很貴?

問:台灣的收費在國際間不算貴。

答:那是不是語言的問題?我們招待外國人來看病,他們覺得溝通沒有障礙。其實台灣醫師非常好,可能是語言上,比較不足。

問:語言外,檳城醫療還有什麼優勢?

答:地理位置的優勢,吸引很多印尼人來看病,菲律賓、印度、歐洲、美國人也有。台灣與中國這麼近,如果台灣的醫院連中國病人都吸引不到,那做國際醫療就會很有問題。

(採訪整理●張瀞文)

【延伸閱讀】藍帶大廚告白:為了孩子,我們離開台北來這裡

「為什麼要到檳城來?台灣有什麼不好嗎?」四年來即使回答過無數次,江宗訓夫妻倆還是帶著微笑輕輕的說:「我們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所以來到檳城。」

江宗訓原本擔任特警,太太從事保險,兩人都是土生土長台北人,數年前他們決定放下一切,帶著女兒一起到法國巴黎藍帶廚藝學校學藝,沒想到學成回台北開店後,台灣的教育環境卻讓他們不敢恭維。

「國外的教育會從小發掘孩子的潛能,但台灣的教育是為了考試,採取的都是填鴨式的方法,老師就是一直塞,很多小孩子的潛能沒有被發掘,我們不想孩子每天早出晚歸拚功課,所以決定離開台北,」江宗訓說。

他們猶如現代孟母三遷,先移居台東,後來決定轉往海外的國際學校,原本屬意新加坡,但因新加坡的生活環境跟台北太類似而放棄。最後他們透過大馬的MM2H(第二家園移民)方案,選擇落腳檳城,開咖啡廳。

江宗訓說,檳城有很多國際學校可選擇,英國、美國、新加坡、大馬當地人創辦的都有,如果是英國人創辦,老師都從英國派來,包含小學、國中、高中,選擇很豐富。

女兒班上同學,有韓國、日本、德國、英國、美國、印度人、本地馬來人,就像是一個聯合國,孩子的國際觀在無形中培養起來。孩子的家長有的是外派人員,有些透過MM2H移民,當地華人來念的也不少。

與台灣的國際學校一年動輒接近百萬相比,檳城國際學校學費屬於物美價廉,一年的費用約在新台幣四十萬左右。

江宗訓說,這裡的國際學校教學靈活,強調從實際的生活中去學習,不會總是在教室裡解題、考試。他說,從國外看,台灣很多東西一直在退步,他很憂心,很希望家鄉能慢慢回到進步的軌道上。

(文●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45

摩根大通的薪水到底有多驚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33

jpmorganchase_

摩根大通已經有200多年歷史。這間知名投行間接幫助美國贏得了一戰,助推了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並且幫助避免了一場更災難性的金融危機。很自然,為這樣一家傳奇公司工作的人收入也相當驚人。

根據美國薪資交流網站Glassdoor的數據,摩根大通員工的獎金高的驚人。

舉例來說,投資銀行部門副總的薪水為172902美元,而其獎金幾乎讓總薪水翻了一倍,達到337121美元。

以下為Glassdoor網站上公布的摩根大通15個職位的薪水(包含獎金)。

1. 程序開發經理:$144,339

2. 副總——產品經理:$147,074

3. 研究員:$152,927

4. 項目經理:$160,074

5. 投資銀行Associate:$162,887

6. 副總:$177,203

7. 副總——投資銀行技術:$191,619

8. 證券研究經理:$196,607

9. 技術主管:$198,304 

10. 副總——量化研究: $228,787

11. 高級副總裁:$277,635

12. 董事總經理:$296,320

13. 執行董事:$322,540

14. 投資銀行部副總:$337,121

15. 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監:$344,27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99

銀行業:爛賬多了,薪水降了壞賬上升和業務轉型成為銀行業員工薪酬下降的主要原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929

銀行員工的薪酬水平是金融業盈利情況的直接顯現。 (CFP/圖)

“截至三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為1.16%,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創四年新高。”2014年11月15日,銀監會披露了一組重要數據,其中,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達7669億元,連續十二個季度上升。

與不良貸款的上升同時發生的,是銀行業員工薪酬體系的悄悄調整,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地方銀行的基層員工的薪酬水平較往年相比有明顯下降。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說,他以“皮”與“毛”的關系來解釋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依附關系,而銀行員工的薪資待遇則是金融業盈利情況的直接顯現。

基層銀行成重災區

張玨是今夏入職的浦發銀行新人,重點大學金融系研究生畢業。在轉正前,她只有少量的績效,每月工資3000元左右。而建設銀行廣州市某支行一不願具名的員工,也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月入3000,我們已經沒有下降空間了。”

銀行員工的工資體系大致分為基本工資和績效獎金兩部分。

按照員工等級,每人會拿到基本數額的工資和福利;依照營銷成果,員工會拿到績效獎金,營銷越多,獎金越高。績效獎金,占收入的大頭,對於前臺部門的員工來說尤其如此。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銀行,前臺部門員工的工資可以有“萬”元級的差別。

銀行的存款、貸款項目,直接影響到客戶經理等營銷人員的待遇。同樣,貸款項目發生了問題,如逾期、壞賬,也會立刻對這部分員工的收入造成影響。不同的銀行政策不同,因為不良貸款的出現,績效獎金延後三年發放的情況也存在。

陳靜在某股份制銀行總行工作,她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目前基礎工資不變,每季度的績效獎金有一點減少,從前算在福利當中的“過節費”今年不發了。比起總行,分支行的同事減少較多。

“存款少了,貸款壞賬多了,個人考核業績就不如從前了。”她說。分支行的客戶經理,貸款要跟到底。如果貸款出現問題,客戶經理需要全力參與清收,清收的過程漫長且繁瑣,如果收不回來,直接影響績效。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分析,銀行的業績考核,首先是總行以分、支行為利潤中心,整體考核。一年的不良率高,業績壓力是落在整個分支行身上的。

在分支行內部,再根據員工的崗位、績效進行更進一步的考核和分配。換句話說,總行將分支行作為整體考核,下降到分支行內部,再自主分配。

當壞賬壓力擴散,承受其結果的往往不僅是以客戶經理為代表的前臺員工,還有可能是整體的地區分、支行。

今年5月,江蘇省建行的鋼貿類壞賬爆發,僅無錫分行就出現了80億元的鋼貿壞賬。在此期間,整體員工僅靠基本工資維持生活,有員工透露,每月2500元的工資拿了一年。

某外資銀行人力資源總經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分支行的管理者會根據每個網點的效益情況,分配克扣費用、福利津貼,也造成了基層員工的收入下降。”

此外,今年8月底,《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審議通過,也一度掀起了國有銀行高管降薪的討論熱潮。

與改革方案不同,銀行基層員工的薪資水平浮動,體現的是銀行作為企業在市場環境下的盈利變化。國有銀行高管降薪,受行政命令制約;銀行基層員工薪資,受市場影響。

上述人力資源總經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事實上,中國銀行業的高管薪資水平很高,特別是外資行,如果是總部外派至中國的高管,除高薪之外,還享受豐厚的外派補貼。兩者相加甚至高於國際水平,因此被派往中國做高管是眾人羨慕的美差,但現在的趨勢也是要向下調整。”

苦日子遠未到頭

不良貸款上升對於銀行業的薪酬水平產生了負面影響,而南方周末記者查閱了10家上市銀行的2013半年報、2014半年報與2013三季報,結果顯示,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它們的不良資產率的變化都有著相似的節奏:

在2013年6月時,各家銀行較去年同期的不良貸款率並無明顯升高,升幅保持在0.1%以內。而在最新的2014年三季報中,10家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均在1%左右,升幅明顯。

曾剛認為,銀行不良資產率的提高,是我國經濟的宏觀大環境使然。這幾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過剩產能淘汰,導致相關產業的公司盈利能力減弱,直接影響了銀行的貸款質量。

“這是經濟周期過程中正常的風險釋放。”他說,對於銀行來說,要進一步做好對未來風險的防範準備,以提高資本充足率、加大核銷力度等方式把風險處置過去,等待實體經濟的好轉。

隨著鋼貿、煤炭、光伏等行業的虧損和調整,銀行業的不良貸款也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體現著近年來整體經濟的板塊變動。

除了行業以外,在地域上,不良貸款率的變化更有鮮明的特點。

陳靜說,壞賬風險跟地理位置的分布有很大關系。最開始集中於浙江、福建地區,然後開始沿著東海岸北移,擴散至江蘇、山東等省份。目前慢慢有風險蔓延的趨勢,由東海岸向內陸發展,鄭州、武漢等城市的不良資產率也在提高。

不良資產顯現並沒有準確的時點和事件,“大約是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壞賬的量逐步擴大,感覺比較明顯是從2013年到今年。”她說。

曾剛認為,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更加敏感。例如,長三角、珠三角的信用風險暴露得比其他地區更突出。

但他同時認為,這樣的地區見到風險早,控制風險、度過風險的能力也會更強。目前,不良率的風險還沒有完全地出現拐點,未來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然而,興業銀行上海分行一位不願具名的支行行長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從2012年起,該行職工薪資確實下降了20%-30%,但下調的是基礎工資部分。下調原因有二,除了中央的限薪令以外,更重要的是銀行內部的戰略調整:“現在商業銀行的文化也是狼性文化,要把有限的資源投到重點領域上去,獎勵該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人。薪資盤子就只有這麽大,你怎麽加大某一塊的獎勵力度呢?那就從其他地方挪出來,降低普通員工工資。

同時,他並不認為銀行的壞賬會直接影響到員工薪酬,“我們現在的利潤完全可以把壞賬給覆蓋掉。說白了,就是原來賺得很多,現在還掉一點。”

銀行自身也正逐漸從傳統的信貸業務中脫身,謀求轉型之路。例如在興業銀行,目前大宗貿易領域的貸款業務已經基本不碰了,包括“三材”(石材、木材、建材),延伸到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如鋼材。後來是石油化工、橡膠。

而在上海,傳統業務占收入比不足一半,新興業務收入達到60%以上。新興業務是指大型公共事務和大型地產項目的投入,直接、間接的融資合作等,逐漸向投資銀行的業務轉型。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張玨、陳靜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66

掌握職場最重要的說話力與人脈力 說對一句話 讓你薪水、收入翻倍跳 一句入魂的交心術

2015-04-06  TWM
 
 

 

在職場上,不會講話,讓你有志難伸;講錯話,讓你暗無天日。

「說話力」被企業視為職場生存的必備技能。

五位職場達人告訴你,在「溝通」這件事情上,如何以話為鉤,緊扣對方心底,架起綿密的人脈網。

從他們身上,學會交心話,讓自己在職場翻身,身價翻倍。

撰文‧李建興 研究員‧ 蔡曜蓮在職場,會說話,能贏得人脈、升官加薪,反之,動輒得咎、懷才不遇。人際關係學大師卡內基就說:「一個人的成功,一成五靠專業,八五%則靠口才和交際。」不過,誠如《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作者萊拉.朗德絲所言:「說話的『感覺』比說話的內容重要!」假設你以為,能滔滔不絕地表達就叫作溝通,卻忽略說話之外還得要交心,恐怕會吃盡悶虧!

說話不等於溝通

會說話不等於會交心 在職場上容易吃暗虧三十一歲的蕭伊君,研究所念的是人資公關,又是系學會的活動長,一畢業,指導教授就引薦她到中部知名代銷公司||傑芳廣告工作,自以為很會說話的她,在上班前卻得到老師的忠告:「你講話總是不留情面,若不改,在職場一定會吃虧!」剛進公司時,蕭伊君擔任企畫助理,有一次執行一家上市公司的媒體參訪專案,客戶希望時間能更有彈性,沒想到她卻拉高分貝:「這是從十幾個記者喬出來的空檔,沒法更動啦!」當下客戶傻眼,連三字經也飆出口。事後蕭伊君氣呼呼地對老闆抱怨客戶的不可理喻,還嗆聲「以後別把這種case給我!」對客戶如此,在職場上她也是常有白目之舉。連同事把茶水間的肥皂順手帶回,也被她斥喝:「這是公司的,怎麼能拿?」讓同事暗地給她取了「糾察隊」的綽號。

到處吃不開的蕭伊君,直到老闆帶她向客戶登門道歉,聽到老闆婉轉地陳述:「記者的時間真的很難喬,但我們更重視您的時間,我們一起想個兩全其美的方法。」這給了蕭伊君當頭棒喝,「原來這就是說話技巧的奧妙!」此後,她慢慢收斂尖銳的言辭、揣摩老闆的圓融。有狀況時,她不再說:「我辦不到,該怎麼辦?」而改成「我遇到一些瓶頸,但我想了一些對策,想請您指導一下。」對此,蕭伊君的老闆,傑芳廣告總經理李玫芳就說:「當下我覺得,那位總是面紅耳赤的暴衝女,終於長大了!」就連同事也感受到蕭伊君的轉變。以前聽到同事喊累,她會脫口而出:「有我累嗎?」但現在會說:「你需要我幫忙嗎?」說話多了一分貼心,不僅讓她贏得好人緣,更讓事業變得平順,八年內就連升五級,從小助理變成部門協理。

交心話已成顯學

掌握與人互動技巧 更是上班族升官加薪訣竅根據史丹佛工商管理學院一份持續二十年的研究顯示,說話力及與人互動的技巧可有效提高職場升遷與薪水。在職場與其強調咄咄有聲「以理服人」的說話力,還不如以感覺引導的「交心話」取代。

在東森購物台當了十一年購物專家的崔家軒,一直是台內銷售王牌。但剛入行時她卻被觀眾投書點名為「轉台天后」(即最想讓人轉台的購物專家)。她那時不懂,何以她講得聲嘶力竭、比別人更熱情卻還是飽受批評?

為此,崔家軒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調出自己的錄影帶與其他購物天王天后比較,才赫然發現電視裡的自己像是讀稿機,只是制式地將產品規格講完,完全沒站在消費者的立場。

後來,購物台丟出一組三片要價一九九一元的烏魚子要她賣。當時年節旺季剛過,價格也比傳統市場貴,廠商看到崔家軒上場也沒什麼信心。於是,不會煮飯的她,錄影前三周買了七千多元的產品,在家裡先摸索出好幾套「廚藝生手烏魚子料理法」。在購物台一現身,就打著「廚藝白痴簡單作」的訴求,吸引了許多單身族、小家庭的目光,當天立刻狂銷了五十幾萬元。

從此,崔家軒不但順利擺脫了「轉台天后」的惡名,更成為廠商心中的最佳代言人,三個月後,原本被電視台老闆﹁列管﹂的她,底薪還一下子加了好幾倍。

據波仕特線上會員資料庫調查顯示,有二成七上班族最想學的交心話技巧是「一開口就能說重點」,二四%是「拒絕人不傷和氣」,二成則為「第一次聊天就熱絡」。

為此,《今周刊》彙整了多位職場達人及專家的心得,以「從陌生到認識的破冰期、從認識到朋友的交心期」等兩大脈絡進行解析。

「交心話絕對不是臨時起意的,得要經過設計。」才入行四年,就連續三年拿到保險業最高榮譽|| 百萬圓桌(MDRT)會員(編按:有效佣金達新台幣五五二萬元以上),南山人壽區經理陳穎重認為,「觀察,並快速蒐集資料,是與陌生人破冰的絕招。」步驟1破冰,從陌生變認識聆聽細節,丟出投其所好的問題陳穎重有一次參加客戶的婚禮,整桌人都不認識。他先靜靜地聆聽其他人的對話,發現隔壁坐了一位電信業高階主管,他利用上廁所空檔上網查了對方公司的資訊,回來後打開話匣子:「貴公司剛搶到A集團的大單,是怎麼辦到的?」由於陳穎重曾有分析師的背景,對產業界頗有了解,和對方聊得來,後來這位電信主管成為他年繳百萬元的重量級客戶。

心理學家、啟點文化營運長裘凱宇就指出,生活中常會遇到要與陌生人搭訕,在打開話匣子前,一定得先觀察,先聽聽對方與其他人對談時,有無透露出如職業、家庭、成就等訊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從穿著或動作,設法找到話題。而第一次對話,盡量拋出能讓對方接話的開放式話題。

不過,在職場上,更常得和素未謀面,卻知道對方是誰的「已知」陌生人見面。台中金融業主管協會創辦人楊琇惠有次參加一個餐會,她得知時任行政院長的游錫堃也會到場,為了能在數百人的場合裡結識行程緊湊的游錫堃,楊琇惠花了好幾天瀏覽游錫堃的報導、著作,反覆演練見面時要說的話。

當天游錫堃一進場,楊琇惠掌握時間說:「我知道您的座右銘是『做好事、好做事、事做好』,而我也有一個座右銘『當一個好用的人、找一個能好好用你的人、好好地用一個人』。」讓游錫堃留下印象,後來更成為常互通電話的朋友。

卡內基訓練執行長黑立言認為,面對已知陌生人,事先做好情蒐,一語中的地說到對方心坎裡,是最速成的破冰法,而「直搗人心的讚美」也是讓彼此一見如故的特效藥。

他建議可以善用「請教式的讚美」,例如「你業績做得真好!」倒不如說「你如何把業績做到這麼好的?」藉由對方也認同的第三者之口來讚美亦能讓效果加分,像是「你們的雜誌很好看!」不如改說:「我認識的大老闆都看你們家的雜誌!」至於遇到輩分較高的長者,別用「評論式」讚美,「你上次在大會中傳達的觀念,講得很好!」會讓對方覺得唐突,可改以「受用式」的讚美,「你上次在大會中講的觀念,對我影響很深!」步驟2交心,從認識變朋友聽出對方的內心話,懂得以退為進紘羽貿易董事長蕭宏明還在飯店業服務時,一開始只在北投麗禧酒店當行李員,靠著機智與察言觀色,短短四年一路連升五級,被拔擢為營運協理,成為該公司僅次於董事長和營運副總之下的最高主管。

在還沒踏入飯店業前,蕭宏明曾在美國職棒球隊當球探,當時許多球探都想挖角一位在台灣某高中念書的未來球星,他和球員的父母交談時,不斷地被問到大學獎學金的狀況。「我當下判斷,這對父母最在乎的就是孩子未來念哪所學校?有沒有獎學金?」於是他很快蒐集了就學資訊,雖然蕭宏明的開價不是最高的,最後仍挖角成功。

「『聽』出對方的內心話,是從熟人變朋友的關鍵!」裘凱宇進一步解釋,要和對方交情變深,還不能只是被動地聽,而得「善用嘴巴來傾聽」,他指出,心理學上有種「按鈕哲學」,傾聽時,要整理對方情緒,並重述對方的常用形容詞,就像按鈕般地回應。譬如對方若不斷表示:「我很氣!」你偶爾拋出一句:「我知道你很氣。」會讓當事人覺得你和他站在同一邊。

如何從點頭之交的朋友做到彼此能交心,拿捏說話尺度的「以退為進」就十分重要。曾處理過無數客訴的蕭宏明舉例,有位貴婦客人每每前來住宿,都會要求飯店人員把早餐打包送到住在四、五十公里遠的山上女兒家中,給工作人員帶來極大的困擾。

有一次他親自代替部屬去送早餐,並對貴婦的女兒說:「你媽媽一定很愛你,只不過我們同仁真的忙不過來,我是協理較閒,以後由我來送好了!」此舉讓貴婦和她女兒都十分不好意思,不但沒再要求送早餐,母女倆還因欣賞蕭宏明的機智而成為朋友,私下常送他禮物。

國內知名談判專家、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就說,兩個人熟識後,難免會有意見不合,假使要表達埋怨、拒絕、反對或歉意,一定要「給對方台階」,也就是要在陳述前先加上肯定、謝詞,如此才能緩衝彼此的衝突。

步驟3互利,化阻力為助力啟動說話力,十多件苦差事聚焦五件而職場險惡,要闖出名號,除了朋友多還不夠,如何說服上司支持、朋友幫忙、客戶買單,排除工作上的敵人,讓大家成為生命中的貴人,才是學會「交心話」最完美的結局。

美商宏智人力顧問公司(DDI)大中華區總經理葉庭君,常常要與同事、跨國分公司甚至大老闆溝通協調。十三年前當她還是個小專員,有一次開會總經理洋洋灑灑地列出了十多件事要幹部去執行,這讓所有人都叫苦連天,但又不敢忤逆老闆的要求,會議中一片低氣壓。

只有她在會後主動詢問總經理:「我仔細地聆聽您交辦的事情,從語氣上,感覺您特別強調其中的這五件事,跟您確認一下是不是重點放在這五件?」懂得抓重點的葉庭君,不僅讓怒氣沖沖的總經理和緩下來,原本令同事們頭昏眼花的十五件事,也化繁為簡。

十分懂得與上司、同事溝通的葉庭君,總能把「阻力」變成「助力」。「我老闆就曾經對我說:﹃Mindy(葉庭君的英文名字),你是我所有的幹部中,最讓我睡得著覺的!﹄」葉庭君說。

中華民國口語傳播協會理事鄭俐瑛則指出,和客戶、長官、同事間協調時,一定也要讓對方覺得「你有聽懂我的話」,因此,重複確認、聚焦對方的真意,十分重要。

此外,談判時,若能提出對當事人有利的說辭,效果會如虎添翼。就像銷售時,得讓客戶覺得這方案為他帶來了什麼,跨部門協調,則要讓同事覺得自己也得到好處。

不過,在職場難免會出錯,葉庭君說,一旦出包要向客戶、上司報告時,必得遵守三個原則:一,據實以告;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三,定時地回報處理的進度,更要告訴對方你已在努力解決,並提出對應方案,如此,就算「替代方案」不甚理想,也讓人覺得你有誠意解決,怒氣頓時減半,切莫一下子就端出公司規定、老闆下令來強壓客戶和同事。

總之,話不在多,要能一語中的,聲不在高,要讓人洗耳恭聽,一個字彙的轉變、詞語的替換,都可能讓你化對立為交心,從職場敗境中成功扭轉。

崔家軒 轉台女王變購物天后

出生:1974年

現職:東森購物台購物專家

學歷:中原大學企管系

成 績

面對無法面對面交談的觀眾,卻能深入對方立場,成功行銷,從模特兒轉戰購物領域,入行11年,年薪暴增數倍。

蕭伊君 白目助理變圓融協理

出生:1983年

現職:傑芳廣告協理

學歷:大葉大學人資公關系

成 績

善於察言觀色修正自己,從得罪客戶的白目助理變成獨當一面的協理,年薪也暴增3倍。

陳頴重 從宅男變超級業務

出生:1983年

現職:南山人壽區經理

學歷:台灣大學會計、經濟雙學位

成 績

擅長與陌生人攀談、交心,從分析師轉戰保險業務,入行4年,年薪暴增7倍。

蕭宏明 飯店行李員變營運協理

出生:1979年

現職:紘羽貿易董事長

學歷:美國奧蘭多大學運動休閒系

成 績

擅長解決客訴,入行4年,從基層行李員連升五級成為營運協理。

葉庭君 小專員10年變跨國企業總經理

出生:1973年

現職:美商宏智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學歷:紐約大學人力資源系

成 績

主掌跨國公司大中華區跨區域整合事宜,擅於組織橫向溝通協調。

上班族、業務最該銘記在心的交心話和白目語你是老闆、同事、客戶的自己人嗎?話有沒有說對很重要!

X白目話 O交心話好尷尬,跟他實在沒話講,不講又超沒禮貌!

情境 1 和老闆在電梯不期而遇時X 總經理,您要出門談公事啊?

O 總經理我最近在執行A專案,但抓不到方向,下次有機會可以跟您請教一下嗎?

→碰到輩分或地位高的對象,請教式的問話會讓人覺得受尊重。

情境 2 和不熟的同事在茶水間相遇時X 你也來倒茶啊?

O 上次你在開會時說的笑話,我講給家人聽,大家都笑翻了!

→指出過去同事曾做過令人印象深刻的好事,易引起共鳴。

情境 3 和客戶第一次約見面時,要打破沉默X 你好,讓我來介紹一個對你很有用的產品!

O 其實我對你不陌生,我阿姨在你們公司,對你讚譽有加!

→藉由共同認識的人打開話題,容易拉近距離。

糟糕,出了大包了,該怎麼跟他說?

情境 1 非得向老闆報告自己所闖的禍X 社長,我們一直想爭取的那個客戶被競爭對手搶走了,好衰喔!

O 社長,我們鎖定的客戶被搶走了,但我已約了客戶明天談,看看是否有其他案子可以合作?

→向長官報告出包狀況時,得同時想好解決方案。

情境 2 工作出現衝突,抱怨同事時,不小心被當事人知道X 我只是對事不對人,你別多心喔!

O 先跟你道歉,我們都是想把事做好的人,誠心跟你討論一下我們要如何配合會最好!

→先表達理解對方的立場,再展現想和他一起解決問題的誠意。

情境 3 客戶對公司的服務不滿,前來飆罵X 這不是我們的錯,以前也沒客戶發生過這樣的問題!

O 造成您的不愉快我們很抱歉,我們會盡速了解,請給我們機會,想辦法達到您的需求。

→先了解客戶真正的原因和想法,表達解決誠意,切勿急著論是非。

想SAY"NO",又不會得罪情境 1 老闆交辦了二十件事情,根本吃不下來X 總經理,我沒辦法同時做這麼多事!

O 總經理,你剛剛交辦的事,我覺得※※和○○似乎較重要較急,是否讓我先做這兩件事?

→先洞悉主管迫切的目標,與其對焦後,容易取得信賴。

情境 2 同事需要我支援專案,但沒辦法時X 我沒時間,你可能要自己想辦法。

O 這段期間我正在忙另一個案子,不過,我可以利用空檔幫你聯絡幾個客戶。

→就算拒絕,也要貼心先幫對方想好對策。

情境 3 客戶一直砍價,不想答應他X 依我們公司規定,這是不行的喲!

O 你的需求,我回去爭取看看,但萬一價格真的無法降,我們多送贈品補償你好嗎?

→婉拒客戶要讓對方覺得你有努力過,並想好其他方案。

你的老闆、同事、客戶是什麼類型的人?

你說對話了嗎?

面對雍正型、瓊瑤型、半澤型、千頌伊型的對象,你該怎麼跟他們交心?

雍正型 即老闆型,日理萬機,時間寶貴最常口頭禪:我沒時間,

講重點…

最佳應對方式:

「請問我們有多少時間?」「今天我要講的重點是……」→先徵求對方時間,並掌握時間,先講重點或結論,當對方有興趣後,再一一詳述相關內容。

半澤型 即分析型,擅長分析,講求證據

最常口頭禪:

「理由是哪幾項?證據是哪幾點?」

最佳應對方式:

「根據××機構分析是

……××大師曾說過……」→談話前要備妥佐證資料,講話要引經據點,甚至拿一堆圖表數據為佳。

千頌伊型 即明星型,愛鎂光燈,愛被稱讚

最常口頭禪:

「我只用××產品……

我認為××質感太差……」

最佳應對方式:

「你用起來質感就是

和別人不一樣……,你適合最特別的產品……」→盡可能讚美,讓對方覺得她是獨特的、最好的。

瓊瑤型

即浪漫型,注重感覺,

愛抒發情緒

最常口頭禪:

「我覺得……,我感覺……」

最佳應對方式:

「真的吔,我跟你的感覺一樣……」→不急著切入主題,先讓對方抒發情緒,等感覺講完,對方已經和你拉近距離,再步入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92

評鑑露破綻!年年舉債討好選民 公務員薪水卻遲發 一個五星級縣長 把苗栗搞到快破產

2015-05-11  TWM
 
 

 

苗栗縣前縣長劉政鴻任內花大錢辦活動做建設,連四年獲選雜誌評鑑的五星級縣長,卻留下六四八億元債務,讓繼任縣長徐耀昌差點發不出員工薪水。一個五星級縣長卻讓財政瀕臨破產,顯示媒體監督縣市長的政績評鑑大有改進空間。

撰文‧陳柏樺

面對前任縣長劉政鴻留下的債務坑洞,同黨籍新任縣長徐耀昌不只急著向中央調度,更將在五月開始刪減警察、消防人員超勤津貼,「砍兩千元沒關係,只要發出薪水就好。」基層消防人員面對電視訪問回應很無奈,因為本應在每月五日發放的縣府員工薪資,遲至十三日才發出。

「苗栗縣政府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錢。」苗栗縣政府行政處副處長古雪雲說得直白,「去年廠商應付款還有三十幾億元,如果再不付款,廠商可能會倒閉、周轉不靈,現在急著處理這一部分,才會請財政部協助。」二○○五年底,前縣長傅學鵬交接給劉政鴻時,苗栗縣政府負債約二○二億元(含公共債務、自償性債務及潛藏性債務);劉上任後舉債大幅增加,苗栗縣負債每年以平均一成以上的幅度增長,至劉政鴻一四年卸任時,國庫署雖尚未公布,但可推估苗栗縣負債六四八億元,包括長期債務二三五億元、短期債務一六六億元,加上隱藏性債務、積欠包商的應付未付款項,兩屆任期內債務增加兩倍。

大行舉債

錢卻拿去放煙火、蓋蚊子館「公教人員薪水是已編列的項目,怎麼可能發不出薪水呢?」曾參選苗栗縣長的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江明修直言離譜,「是編列預算的問題,監察院苗栗縣審計室報告都指出了這些問題。」審計部苗栗縣審計室公布的《一○一年度苗栗縣總決算審核報告》中,指陳苗栗縣政府從○八年至一二年的年度總決算都是支出遠大於收入,未達預算目標,導致債務攀升,尤以一二年度最為嚴重;按預算本應結餘兩億元,最終卻虧損近五十六億元,等於赤字五十八億元。報告書明白指出,「苗栗縣政府未能積極達成餘絀目標,持續短絀,須舉債因應,致公共債務金額持續上升,並超逾法定債限比率甚多,亟待檢討改善。」換言之,苗栗舉債數字不斷堆高的原因,在於劉政鴻任內花錢無節度,大方舉債,終至調度困難,無法收拾。

而借來的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先來看看,劉政鴻辦的活動。

一一年台灣燈會斥資逾五億元,隔年國慶煙火連續施放二十二場次,耗資一.八億元;○八年邀世界三大男高音卡列拉斯演出,次年多明哥、鋼琴玩家邁可森駕到;每年「苗栗國際藝術季」的演出嘉賓,一直維持著國際級規格,去年邀請莎拉布萊曼開唱,幾年下來約花費二.二億元。

如果借錢做建設,之後有利地方投資與收入,或許還說得過去,但這些活動都是「煙火式」。

至於建設方面,劉政鴻多年前宣布興建「馬英九奮鬥館」,被質疑拍馬屁而暫緩;隔年花了四千萬元興建「馬家庄遊客服務中心」,連同聯外道路工程約二.六億元,如今淪為蚊子館,委外經營仍無力回天;與客家文化園區功能性重疊的客家大院,耗資八千萬元;坐落在苗栗高鐵特定區的客家圓樓,趕在劉政鴻卸任前一個月落成啟用,造價一.二億元。

根據以上種種現象顯示,苗栗縣政府並沒有做好地方建設的效益評估。

「縣政府花錢的方法很離譜!」一四年被民進黨徵召參選苗栗縣長的立委吳宜臻批評,「建設客家園區、後龍高鐵站特定區,苗栗縣政府都向中央要了很多錢,大概五億元,但縣政府哪有錢去支付水電費和維護費用?」

債留子孫

雜誌評鑑卻連四年拿五星

「未來就是把錢花在刀口上,務實面對財務問題。」古雪雲說,今年若以二三九億元的預算去執行,支出還是會超過收入,目前縣府先從業務費、補助費(對地方社團獎補助)省下七億元,非緊急措施先暫停,可省下十七億元,「先撙節,將來短差就不會擴大。」然而百億元的債坑,填平談何容易?

「新聞報導苗栗縣負債,每個人負擔多少,聽了真的很刺耳,我們自己家庭都沒有欠錢,為什麼政府讓我們的小孩子背債?」世代在後龍務農的洪箱,無奈地訴說心聲,她是灣寶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受訪當天她看著小孫子說:「這孩子出生就負債,有道理嗎?那些債務是劉政鴻該還的,怎麼要我們還?」然而,洪箱的感受是苗栗人的普遍想法嗎?吳宜臻不認為,「我覺得苗栗人其實不太清楚,只覺得劉政鴻很慷慨,敢花錢、推大建設,對樁腳、地方有求必應;大埔事件後,也不是全部的人都反對他,就可以想像他如何籠絡樁腳與支持者,讓大家對他很寬容,覺得財政問題沒那麼嚴重。」的確,若從劉政鴻任內媒體評鑑的結果來看,縣民對他的評價確實不惡。劉政鴻自○九到一二年,連續四年獲選《遠見》雜誌五星級縣長、兩度高居《天下》雜誌縣市長評鑑排第三;但○九年舉債較前一年成長二三%,為任內成長率最高的一年。

這樣的評鑑結果顯示,民眾可能對百億元債務堆砌出來的政績相當滿意;但正也反映出地方政府若看民調辦事,恐怕後患無窮。

評鑑失真

把民眾滿意度當成唯一指標儘管《遠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不只是縣市民對縣市首長的滿意度,還反映出八大施政項目的滿意度;《天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也同樣涵蓋五力施政面向滿意度(五力為經濟力、環境力、施政力、文教力、社福力),但評鑑方式都以民意調查為主;其中,《遠見》百分之百來自民意調查,《天下》則民意占八○%,二○%來自專家評比。

用民調排名,欠缺客觀指標,很容易讓施政方向流於討好選民。進一步說,民調結果頂多只能說是「市民滿意度調查」;但媒體卻用滿意度調查來區分星級縣市長或排名,演變為滿意度成了地方首長施政成績好壞的唯一指標。

對此現象,《遠見》表示,「沒有要引導施政,調查結果只是反映縣市民對首長施政滿意度的看法。」詢問《天下》則未獲回應。

其實,苗栗的財政問題,早就可以透過更健全的地方政府評鑑來反映、預警。「財政破產是地方治理失靈的徵兆。」江明修說,「全世界重要的政府評比不脫兩個項目──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政府可信的統計資料就是很好的客觀指標,國庫署、監察院縣市審計室、主計總處報告,可作為客觀評比。尤其監察院苗栗縣審計室的報告,明確指出苗栗縣政府浪費的情況。」主觀指標方面,江明修建議採社會科學研究常用的德菲法(delphi),類似焦點團體,但不把專家學者找到同一個地方,而是發放問卷給專家勾選,把回收問卷的平均數、中數找出來,再次發放給專家勾選,反覆進行;讓專家即使相隔遙遠、未曾面對面討論,也可以參酌其他專家的意見,達到匯聚專家意見的效果。

採用德菲法收集意見的優點,在於透過多位專家獨立、反覆的主觀判斷來達成結論。專家之間未互相討論,可避免意見在討論過程中趨同,因此可獲得相對客觀的意見。

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總經理戴立安不諱言指出,縣市首長的評鑑有其困難之處,就算納入「硬指標」,其實也有指標選擇的問題,譬如醫療,住在台北市的民眾滿意度很高,但問題是台大、榮總這些大醫院就設在這裡,其實不是縣市首長做了什麼。「硬指標就是比先天條件,直轄市的狀況當然比較好。」

解決之道

以「進步程度」刺激前進

也因此,戴立安指出,各縣市先天條件不同,放在一起評比、排序,如同把烏龜、兔子、馬等不同動物,放在同一個競技場,並不妥當。

現在,地方父母官都很重視自己的政績,為了爭排名績效而努力。去年底走馬上任的六都首長,捱過蜜月期後,卻開始擔憂隨時會公布的年度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尤其是部分新上任的縣市首長,憂心第一年的評鑑結果,將論定往後的評價,如此顧慮下,施政方針真能夠不因為追逐高民調而有偏差?

「新任縣市長上任,預算是上一任編列的,基本上現任的動不了,要怎麼去評價施政好壞?有些硬指標的預算甚至會lag(延遲)兩年。」戴立安點出評鑑的另一項可能缺失。

參考國外實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朱鎮明曾進行研究,媒體參與地方政府評鑑,較為著名的是「政府績效專案」,由美國雪城大學公共事務學院與知名公共行政期刊《治理月刊》合作,進行多年期地方政府管理能力評鑑。

該評鑑由學界、實務界及新聞界人士共組委員會,評鑑方式包括問卷調查、訪談及官方文書彙整與登錄,提高評鑑資料的可靠性。從人力資源、財政、資本、資訊與結果導向的五大管理領域,給予A到D的評分,並透過重複評鑑,觀察改善程度。

由此可見,媒體做評鑑不是不行,但調查方法與指標設定必須更嚴謹與周延,公布方式更應避免流於賽馬式的排名,而是以「進步程度」作為縣市首長前進的動力。否則用錯誤KPI(關鍵績效指標)引導施政,恐將陷入萬劫不復,苗栗已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劉政鴻

出生:1947年,苗栗縣後龍鎮經歷:苗栗縣縣長(2005/12/20~2014/12/25)、立法委員、苗栗縣議員學歷:中國文化大學企業公關班結業

成績:

連續四年於《遠見》雜誌縣市長滿意度調查中名列五星首長(2009~2012)《天下》雜誌2009、2012年縣市長施政滿意度排名第三

建設少!錢多拿去辦

「煙火式」活動

──劉政鴻任內重大建設與花費

事件 花費 期間 內容

國慶煙火 1.8億元 2012.9.29~10.27 22場次的國內外藝文表演與國際音樂煙火

苗栗國際藝術季 累計

2.2億元 自2008年的卡列拉斯演唱會後,往後每年都有知名樂團、國際巨星來台演出2008年:三大男高音卡列拉斯、愛爾蘭大河之舞2009年:三大男高音多明哥、鋼琴玩家邁可森2010年:雲南映象、明華園戲團2011年:阿卡貝拉天團「真實之聲」2012年:結合國慶煙火擴大舉辦2013年:伍佰與羅素華生(當代三大男高音)2014年:莎拉布萊曼與經典百老匯馬奮館 1.3億元2008年投入興建2009年9月28日完工 改名為通霄樹里農業推廣教育中心,2013年六月封館北勢環境工程 23億元2012年底動工2014年陸續落成與啟用2014/10/25 客家圓樓落成2014/10 閩南書院落成親水廊道及七個滯洪公園、客家圓樓、閩南書院苗北藝文中心 3.9億元 2009/7/5動工2011/12/23完工啟用總工程費約13億元,縣府向文建會爭取經費,文建會補助約9億元,縣府自籌3.9億元醫療園區 2.8億元2013年衛生局心衛中心動工2014/12/11啟用衛生局及心衛大樓 鄰近遠雄健康生活園區,有意結合,但遠雄於2015/4/21宣布暫停建設

整理:戴致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5

政府緊盯你的每一分薪水 富人的金山卻坐視不管 財政部長你錯了!拆穿公平稅改假象

2015-05-18  TWM

總統馬英九在最近一次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自豪地說出,「經過稅改,亞洲四小龍中,我國的所得分配最平均。」但是在《今周刊》的獨家民調中,總統的觀察,卻與全民感受完全相反!

應付社會對於貧富惡化的不滿,總統與財政部長的稅改,永遠只有「所得」,卻忽視「財富」這個真正的問題。

正視財富不均,台灣的稅改,需要新腦袋!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楊卓翰 研究員.吳沛璇報稅的季節又來了,你是否已經開始準備報稅的資料?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深刻的剝削感

房東坐擁房產 該繳的所得稅卻比上班族少晚上九點,在企畫公司上班的李苑珍與丈夫才剛下班,回到台北市南港的租屋處,兩房一廳,室內不到三十坪,一個月房租三萬多元。

打開財政部的報稅軟體,他們夫妻,今年要繳的稅接近十萬元。除了保險,李苑珍並沒有投資,他們的薪資,每一分都得計稅。「辛苦賺來的錢,每年都要吐出這麼多、要繳這麼多的稅!」她苦笑著說。

她和丈夫早就放棄買房子,「房東每次來作客,都問我們什麼時候生孩子,我們都只能尷尬苦笑。連房子都買不起,怎麼會想生小孩?」李苑珍說。坐擁房產的房東,真實財富遠高過他們夫妻倆,但每年繳的稅卻遠比自己少。「看著房東送小孩去英國念書,退休後也不用工作,就等著收我們的房租,這叫我們怎麼甘願?」其實,就在李苑珍接受我們採訪的前一天,財政部部長張盛和才到國外領回了「全球最佳財政部長」大獎;頒獎單位是英國專業財經雜誌《The Banker》,主要得獎原因是去年推動了以「回饋稅」為名的稅制改革,對「高所得」族群加稅,「英國人崇拜羅賓漢,他們可能認為我做了一些羅賓漢會做的事吧!」張盛和這麼說。

羅賓漢,英國傳說中劫富濟貧的大英雄,他劫的富,是一路世襲財富的大地主,而非辛苦工作賺取所得的勞工階層,「但,部長去年的稅改,好像只是針對所得稅,沒有碰到這些大地主啊!」這種強烈的相對剝奪感,正是現下台灣中產階級的心聲。

今年四月,《今周刊》委託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針對稅負問題進行民調,結果顯示,七成民眾認為台灣稅制不公;高達八成五的民眾認為,台灣稅制應該要修改,讓有錢人繳更多稅。

揭開殘酷事實

《今周刊》調查發現 台灣財富分配極度傾斜那麼,在一般民眾的想像中,台灣的有錢人究竟多有錢?財富分配究竟是多麼傾斜?五月間,《今周刊》委託美商全通集團波仕特線上市調網,調查台灣民眾對財富分配的認知與期待。對比真實情況的結果顯示,民眾顯然還低估了富人所擁有的財富水平。

據調查,民眾「以為」目前台灣前二○%的有錢人,擁有全台灣五七.八%的財富;最窮的二○%民眾擁有全台五%的財富。

接下來,我們問大家「期待」的均富是什麼?有趣的是,沒有人想要「一人一元」的絕對平等,大家都能接受某種程度的分配差距。全民理想的分配中,最有錢的族群可以分到「台灣財」中的三七.七%,窮人拿到一○%,而中間族群可以拿到五二.三%。

然而,事實比大家想像得更加不堪,距離希望差距更遠。在一份根據瑞士信貸委託倫敦政經學院於去年針對全球財富分配的研究《Global Wealth Research》,揭開更殘酷的事實。台灣前五分之一的富人,擁有全台七四.七%的財富,中間族群可以拿到二五.三%,而最窮的族群只分到○.○四%的財富。

細看這份「真實」的調查,前一○%的富人,拿走全台灣六二%的財富;而前一%的富人,則拿走三二%的財富!

台灣貧富差距,絕不是官員想告訴我們的漂亮外表,巨大財富累積的面貌,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而稅制,這個對付貧富不均最重要的武器,在台灣,已經完全失靈。

根據行政院的國富淨額統計,二○一三年房屋及土地資產共計一一二兆元,較前一年增加了八.一兆元,占台灣資產淨額的七成之重。但是同一年的稅收中,房屋稅和地價稅等財產稅僅收到一三六一億元,只占總稅收的六.八%。同時,台灣的個人所得淨額只增長了三九二三億元,卻貢獻了總稅收的二二%。更誇張的是,綜合所得稅的收入來源裡,七三%都是薪資所得!

這個數字,呼應了李苑珍的感受,也描繪了台灣貧富差距明顯惡化的主因:勞工賺來的薪水,每一分都跑不掉,坐擁財富的地主,政府卻視而不見。這個數字,也點出了稅制的「財富分配」功能失靈的根本問題:推動稅改的財政部部長與立法委員,提供貧富差距情況資料的政府部門,根本搞錯了方向。

他們只有「所得腦」,沒有「財富腦」,應付社會對於貧富惡化的不滿,他們永遠只會從「所得稅」下手。官員自比劫富濟貧的英雄羅賓漢,但卻完全搞錯了羅賓漢眼裡的富人定義。

政府缺﹁財富腦﹂

財富集中度高於所得集中度 二十四年前已揭露政府官員缺乏「財富腦」的現象,大概已經存在二十年以上了。

在稅收資料上,政府公布的資訊看不到財產,而台灣唯一一份關於財產的官方調查「國富統計」中,也沒有財產的分配統計。事實上,主計總處︵原為主計處︶曾在一九九一年的國富統計中公布了財富分配狀況,二十四年前的台灣,最富前二○%家庭擁有全台五○%的「財富」,而這些富人之家在當年的「所得」,則占全台三八%左右。這代表從所得分配中,根本無法看出有錢人與其他階級的財富差距。

令人不解的是,國富統計自此之後再無公布財富分配的變化,彷彿忘了財富分配惡化程度高於所得分配的現實,而我們的立委,竟也像是被政府牽著走似的,逐漸忘了貧富擴大的根本原因。

過去兩年,在立法院的報告和質詢的公報裡,真正討論到「財產稅」三個字,只有兩次。其中一次,立委曾巨威還因為張盛和請假,而無奈放下原本的討論。這就是台灣,政府、財長、立委,多年來他們推動的稅改,不只是讓「稅」的財富重分配功能失靈,甚至,是一種適得其反的、迷航暴走式的荒謬稅改。

回顧過去的稅制大戰,不但圍繞著都是提高所得稅,竟然還降低財產稅。整個稅改的荒謬,從一場戰役中可以看出來。

強行降遺贈稅

五○%砍至一○%過程粗糙 竟無配套措施○八年,政府打算調降屬於財產稅中的「遺產及贈與稅」。時任財政部部長的李述德召集全國財稅專家,組成「賦稅改革委員會」提出建議,這一群專家中,包括了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朱敬一是台灣經濟與財政專家,《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來台灣,就是朱敬一與他對談。

談起當年的賦改會,個性剛烈的朱敬一立刻搖頭:「︵遺贈稅稅率︶早就決定好了啊!邀請全國最專業的人做討論,都是白費工夫!」朱敬一說。

簡單地說,遺贈稅課的是「不勞而獲」的繼承財產,是教科書中載明最具財富重分配功能的一種財產稅。那一年,稅率直接從五○%砍到一○%。

原來,賦改會提出了各種稅率方案,即使其中一案的稅率確實降到一○%,也認定必須搭配消費稅與資本利得稅的補強配套。但是,提出建議案五天後,李述德在行政院提出的案子,就是直接降到一○%。最後,朱敬一乾脆退出賦改會。

財政部前部長何志欽也提出過降遺贈稅,但連他都認為,政府降遺贈稅過程太粗糙,「我們那時候計算,降到二○%是比較合理的,但是財政部卻沒有配套,直接降到一○%。」他說。在︽今周刊︾獨家民調中,也是最多民眾認為二○%至二九%才是合理稅率。一○%的遺贈稅率,到底何憑何據?

也難怪,財政部前部長林全痛批:「台灣的財產稅,是全世界最落伍的!」他指出,除了遺贈稅的「胡鬧」之外,台灣房地產持有稅的「土地價格」與「房屋價格」分切,始終無法房地合一,造成財產稅稅基嚴重不足,與降低遺贈稅後的資金效應相乘,不但造就了台灣房地產盛世,更成為皮凱提口中的「世襲資本主義」經典案例。財富差距,越擴越大。

沒有「財富腦」的官員,放著大筆財產不課,在過去幾年間,反而不斷回過頭來課所得稅。去年,張盛和喊出「有錢人回饋社會」的口號開徵所謂「富人稅」,將個人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從四○%提高到四五%。但是,「有錢人回饋社會」這句話,凸顯了稅改的最大荒謬。

財政部認定富人是「年收入一千萬元以上的高收入者」,「這些人可能有相當高的年度所得,但不一定有很多財產,離真正『富人』還有一段距離。」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營運長吳偉臺說。事實上,根據財政部的稅收資料,這些「富人」的所得,雖然收入比多數人高,仍有三成以上的收入來源是薪資。

高所得 富人

「有錢人回饋社會」凸顯稅改最大荒謬今年開始,除了調高所得稅率,兩稅合一股利所得扣抵也減半,再加上補充健保費二%,一刀一刀都是朝﹁高所得﹂下手,卻放走﹁高財富﹂。也就是說,年薪千萬的高階經理,在扣掉近半的所得稅後,根本談不上是擁有大筆財產的富人。

稅改十年,放掉財產,努力搾乾受薪階級,讓台灣的總稅收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逐年下降,一三年,台灣的租稅負擔率是一二.九%,就算加上社會安全捐,在全球都是偏低。政府放著富人的金山不管,緊盯你的每一分薪水。沒有效率的所得稅雖然高稅率,卻是低稅收,更讓勞動者苦不堪言。

「為什麼我們的租稅負擔率是偏低的,但是一般人的感覺卻很重?」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暨策略長吳德豐解答:「這是因為台灣的租稅結構出了問題。」吳德豐分析,現在台灣稅制的面向,「針對國內所得課高稅,但是財產稅及消費稅偏低課稅,這是台灣稅制值得進一步深究的地方。」他說。

現在,台灣的未來已經可以想像。第一個可能性,全民持續要求「公平」,政府則持續以「所得公平」回應,忽視台灣嚴重傾斜的「財富公平」。為了安撫全民對貧富差距的氣憤,政府不斷推動提高所得稅的假稅改,未來,台灣越來越多稅收僅依靠我們的薪資課稅。所得稅課的是「人」,而人都有腳── 人才不斷外流,就是台灣的未來。

後遺症一籮筐

受薪階級壓力大 人才出走成隱憂穿著高跟鞋,輕盈走過機場海關的黃小姐,就是「外逃」的年輕人之一。她看著熟悉的桃園機場,低頭看著自己手上的香港身分證,心中只有無奈。她是台灣人,擔任一家航空公司的空姐,持有香港身分證已經三年。雖然還有台灣國籍,她每年的新台幣一百萬至一百五十萬元的工作所得收入,都在香港申報。

「以我的收入,第一年、第二年,我不但不用繳所得稅,香港還退稅給我。今年終於要繳稅了,心裡還很緊張,但是一看,要繳的稅大概不到新台幣五千元。」黃小姐說。香港的低所得稅,不只吸引她,「很多同事像我一樣,但是,能怎麼辦呢?我又不是什麼有錢人,為什麼要負擔那麼重的稅?」提高所得稅,課的是流動速度快的人才。年薪百萬元的年輕人不願負擔這個荒謬稅率,更高薪的白領階級又怎能留得住?這就是現在張盛和打著租稅正義的大旗,調高所得稅的結果。吳德豐說:「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所得稅的趨勢都是往下調。今天我們財政部推出稅改,不是要追求公平,而是增加稅收。」他憂慮地說:「台灣的薪資水準低,高所得稅率讓它的實質收入更低,這是無庸置疑的。」當高薪人才出走台灣,誰來負擔稅負?答案就是「傻傻的」李苑珍,讓走不了的人,稅負更重。

另外一群人,不是走不了,而是不想走。六十歲的劉先生就是一例。他與妻子退休多年,沒有收入,但是住著新北市三層樓的房子。而且,因為沒有收入,在財政部眼裡,他是「沒有生存能力」的老人,還可以給他的兒子報扶養親屬,夫妻一扣就是十七萬元扣除額。

沒有收入的劉先生,名下房地產是繼承而來,世代相襲,若制度不變,未來也幾乎不用繳稅。去年台灣的核定遺產總額達六三三○億元,占所得淨額五分之一,但這些財產只要課一○%的單一稅率;反觀努力工作的所得稅,不但一分錢都跑不掉,最高稅率還到四五%,加上健保補充費,最高四七%。世襲財產低稅、努力工作繳高稅。

別悲觀,台灣,可以有第二個可能性。在這個可能性裡面,台灣人終於認清,稅改不能感情用事,人民能分辨真正的問題不在所得分配,而在財富分配。沒有財產稅的改革,都是假稅改。

民間越來越多的聲音,逼迫民意代表、政府官員,能夠對財產稅改革有更重要的影響。台灣的新稅改,油然而生,這個稅改,需要新腦袋、新工具。稅制將從財富角度出發,不只再探討所得稅,而是將財產稅、消費稅等稅制一併討論。

雖然從政治上來說,我們離真正的稅改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是,社會氣氛正在形成。《今周刊》民調中,民眾已意識到問題所在,遺贈稅、營利事業所得稅、資本利得稅、財產稅,都是民眾最希望調升的稅目。

這股力量,需要引導到正確的地方,台灣人,應該有一個更好的稅制改革,這也將是一六年總統參選人的重大責任。

貧富差距的真相遠比你想的更醜陋《今周刊》「財富分配大調查」台灣前1/5富人,擁有全台74.7%的財富最富20%占有全國財富比率中產階級占有全國財富比率 最窮20%占有全國財富比率你以為,台灣的現狀是這樣的… 57.8% 37.2% 5% 你希望,美好的台灣應該是這樣的…37.7% 52.3% 10% 然而,這才是台灣的貧富差距真實模樣… 74.7% 25.3% 0.04% 註:調查時間2015/4/27至2015/5/2 抽樣誤差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為3.00%以內。

不限對象,有效樣本數1,068筆。問卷採Dan Ariely, et al.模型,受訪者分別回答各階層財富比率,以簡單加權平均數統計最終比率。委託單位:美商全通集團波仕特線上市調網48% 的民眾期待政府稅改,讓台灣社會的財富分配,更接近理想中的分配

同意 48%

不同意 13%

不回答 39%

加所得稅、減財產稅,讓財富分配更惡化!—— 三稅系成長變化12年來,所得稅成長79%,但財產稅只成長15%

2002 房地產稅減半

2009 調降遺贈稅

2013 重施證所稅、健保補充保費2015 調高邊際稅率、股利扣抵率減半未來 房地合一稅、房屋稅提高財富增長速度遠超過所得 9成 土地及房屋等財產都未課到稅

8.2兆元

財富

2012年國富淨額(總財富)增加了8.2兆元,其中9成都是土地及房屋,這些財產都未課到稅或僅課到微稅。

3920億元

所得

所得稅課稅範圍只有所得淨額,在2012年增加不到4000億元。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民眾最想要的稅改是什麼?

—— 《今周刊》台灣稅制改革大調查發現,營所稅、資本利得稅及財產稅是民眾最希望政府改革的部分單位:%台灣租稅負擔率12%,但因租稅結構失衡,近半數民眾的實際感受更沉重Q:「租稅負擔率」是各國衡量租稅水準的重要指標,是總稅收(不含社會安全捐)占國民生產毛額的比率。日本為16.7%、韓國為18.9%,你覺得台灣現在的租稅負擔率是多少?

負擔率14?29% 49.4% 負擔率11?13% 25.3 不知道/不願意作答 25.3 營所稅、資本利得稅及財產稅是民眾最希望政府改革的部分Q:如果政府進行稅制改革,讓財富分配更接近理想,你希望政府調升哪種稅?(複選)營利事業所得稅(企業要繳的稅) 61 資本利得稅(例如房地產和股票的獲利課稅) 54.3 財產稅(例如房地產持有稅、遺產及贈與稅) 44.9

個人綜合所得稅 17

消費稅(例如加值營業稅) 15 62.8%民眾認為,遺贈稅的合理稅率應在10% 以上Q:台灣遺產及贈與稅稅率,在2009年從50%調降到10%,你認為合理的稅率區間應是多少?

稅率0?9% 19.3 稅率10?29% 39.1 稅率30?39% 11.2 稅率40?49% 5.3

稅率50%以上 7.2

不知道/不願意作答 17.9 多數民眾不希望台灣消費稅調升Q:台灣的消費稅(加值型營業稅)從實施以來一直維持5%的最低稅率。鄰近各國消費稅日本為8%、新加坡7%、韓國10%、瑞士為7%,你是否同意調升消費稅?

同意 25.1%

不同意 42.0%

沒意見/不知道 3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89

資本利得稅越改越糟 改革只為了幫財政部「籌錢」 降低稅率、擴大稅基 讓所得稅不再只靠薪水扛

2015-05-18  TWM

台灣的財富分配結構,是高財產、低所得。然而,台灣的稅制與稅改,卻是高所得稅、低財產稅。

沒有「財富腦」的官員,放著大筆財產不課,在過去幾年間反而不斷回頭來課所得稅,換來了什麼結果?錯誤的稅改,應該停下來;正確的稅改,應該大步走。

撰文•楊卓翰

台灣稅制的問題是『一高二低缺綠』。」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吳德豐分析,台灣現行稅制體系,分為所得稅、財產稅及消費稅三大體系。所謂「一高二低缺綠」是指對所得高課稅,對財產及消費低課稅,而且缺乏環境綠色稅制政策作為國家施政的配套政策。最重要的是,所得稅率偏高,勞動所得者負擔相當高額的稅負。

當我們說稅制不公平時,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勞動者薪資繳稅太多。但財政部部長張盛和卻在今年推出財政健全方案,以「富人稅」等一連串加稅,全都衝著所得稅而來。

「與其說是財政健全方案,不如說是火燒屁股的找錢方案!」政大財政系副教授陳國樑說:「這個方案沒有讓台灣的財政更健全,反而透露財政部的急迫和困境。」「富人稅」加重薪資所得稅負主張1:降低所得稅稅率 從資本利得等稅基下手陳國樑口中的急迫,就是台灣逼近上限的債務。「所以,財政部就順著社會上仇富的情緒,一鼓作氣設計出『富人稅』,再增加一般受薪階級的薪資扣除額。」財政健全方案,有三個重點:兩稅合一扣抵、提高所得稅的最高稅率級距、銀行業營業稅,預計能增加四五二億元的稅收。但除了股利扣抵減半的五百億元增稅,其他「看起來,像是為了公平正義而改革,實際上,還是為了幫財政部籌錢而已。」陳國樑說。

以台灣的綜合所得稅報稅資料為準,薪資所得約占全部報稅所得七三%,而非薪資所得約占所得的二七%。但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報稅之薪資所得與非薪資所得的相對比重各占一半。相較起來,台灣個人所得稅的薪資負擔實在很重。

陳國樑拿出財政部的規畫,提高富人稅率,增加一般納稅人扣除額,聽起來符合公平正義。但是,受薪階級總共也只省下一百億元的稅額,在每年三千億元的個人綜所稅底下,真正幫到中產階級的,只有三%的比率,幫助微乎其微。陳國樑認為:「四處補洞的情況下,台灣財政真正的問題,還是沒解決,反而失去了完整稅改的好機會。」事實上,不少OECD國家,已開始將薪資所得與非薪資所得分開課稅,將薪資收入以較低稅率的薪資稅︵Payroll Tax︶課徵;同時擴大稅基,對非薪資所得課重稅。

小英基金會執行長林全指出:「台灣最大問題就是稅基流失嚴重,而不是稅率……。現在把所得稅稅率調高,是建立在不正當的基礎下,完全沒有意義。」他認為,政府應該要做的是降低稅率、擴大稅基。而台灣稅基裡最不健全的,就屬資本利得稅。

資本利得稅追小放大

主張2 :暫停課徵證所稅

改革從房地合一稅開始

資本利得,就是買賣資產所賺的錢,主要來源是交易股票、房地產的所得。但是台灣這兩種稅制都不健全,而且,越改越糟。

證所稅既課不到稅 也不公平證所稅上路三年,去年稅收只有二十三.九八億元。且由於證所稅衝擊股市交易量,造成證交稅從證所稅開徵前一一年的一○四六億元,減少到去年的八八七億元,過去兩年短收證交稅,主計總處估計就逼近八百億元。為什麼台灣的證所稅課不到稅?

這就要考慮證所稅「歷史因素」。一九八八年,財政部前部長郭婉容第一次課徵證所稅前,證交稅稅率是千分之一.五,之後因為證所稅課徵困難,停徵證所稅後,改以調高證交稅稅率到千分之六取代。但因台股應聲大跌,遂再將證交稅稅率調整至千分之三。熟悉當年時空背景的專家表示:「當時就應該把千分之三的稅率再做『正名』,其中千分之一.五是原本的證交稅,另外千分之一.五則是『擬證所稅』。」回顧歷史可知,目前的證交稅的千分之三稅率,其實是涵蓋證交稅與證所稅概念下的綜合考量,在此之下,未調降證交稅率之前,復徵證所稅,等於再對股市投資人剝一層皮;換言之,證所稅復徵的前提,就是先調降證交稅。事實上,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四月中旬也已承認「台灣千分之三的證交稅是相對較高的」,並已委託中研院進行相關研究;學者建議,在通盤檢討股市投資人整體成本前,證所稅的復徵應該暫停。

面對證所稅亂象,財政部前部長何志欽則從「中產階級財富分配」的角度說明:「股票在台灣是屬於比較中產階級的經濟活動,如果從財富分配的角度,政府要課資本利得稅,應從房地產交易所得下手才對。」房地合一稅 不能只做一半房地合一稅的改革方案,在張盛和的努力下,好不容易送進行政院,台灣的稅改走到歷史性的里程碑。

對於外界認為房地合一稅的力道不足,林全卻認為:「第一階段就是要分離課稅,所以比例稅︵單一稅率︶是一個好的方法,成功機會很大。」林全雖然認為一七%的單一稅率偏低,但是「稅制不應該以打房為主軸。我認為這個制度長久下去,稅收一定會慢慢增加。」林全說。

然而,林全也指出,房地合一稅事實上只做了一半。現在的規畫中,以政府公告的地價為稅基的土地增值稅,可在繳稅時抵扣,徒具形式。

「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土地與房屋的價格﹃一刀切﹄。台灣一定要與國際接軌,拋棄土地、房屋分離的概念。這個古怪的房地產稅制結構不改,台灣的房地產稅制就沒有辦法真的改革。」林全說。

而且,房地合一稅與奢侈稅的配套,也顯得粗糙。訂於一六年上路的房地合一稅,在實施後取得房子才要被課稅,但是今年買房、明年賣房,就算持有不滿兩年,也不用繳一五%的奢侈稅,造成「炒房空窗期」的配套,顯然不合理。而且,自有住宅已有優惠,四千萬元的起徵門檻顯得多餘。

要完成這些改革,台灣無法一步登天。但是我們的稅改,不能再只做簡單的事,從上班族口袋中掏血汗錢,而放著資本利得不管。如此,台灣稅制只會越來越不公平,台灣應該停下來,找到新的稅改思惟。

所得稅改革規畫應該這樣做

房地產交易所得稅

◎ 初步課稅範圍雖小,但立意正確,然而稅率、起徵門檻接軌奢侈稅,規畫欠佳。

◎ 房、地價格仍分離計算,長期修憲,應廢除土地增值稅,真正房地合一。

個人綜合所得稅

◎ 個人綜所稅最高稅率45%, 但所得中薪資卻占73%,薪資負擔過重。

◎ 應恢復40%,甚至調降,與企業所得稅看齊。

證券交易所得稅

◎ 復徵證所稅,卻未降證交稅,造成投資成本過高。

◎ 交易成本應與證交稅稅率整體考量。

配套規畫

◎ 個人綜合所得稅與企業所得稅差距大,造成避稅誘因。

◎ 房價高漲衝擊居住權,應先建立起房地產資本利得稅,暫停證所稅,整體規畫。

資本利得稅捉小放大,賠了夫人又折兵—— 證所稅大事紀

2012年

4/3 財政部向行政院提出證所稅方案:對所有證券交易所得課稅,但交易所得300萬元以下不課稅,稅率15%~20%。

5/8 行政院證所稅方案遭立法院藍營立委凍結。

5/28 藍營推出國民黨版證所稅:僅針對興櫃、IPO、未上市公司課稅,核實稅率15%。

5/29 財政部部長劉憶如因理念不合請辭獲准。

7/25 立法院通過國民黨版本證所稅法,復徵證所稅。

2013年

5/20 立法院財委會通過證所稅修正案,通過售股金額達10億元以上課徵0.1%的「大戶條款」。

2014年

12/17 「大戶條款」暫緩三年上路。

2015年

1/1 台股連五年量縮,拖累證交稅,實施以來短收800多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