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體制內VC背影,深創投總裁李萬壽黯然離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981.html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深創投總裁李萬壽已在4月初離職。而在4月下旬深創投的內部幹部大會上,公司宣佈推選由原集團副總裁孫東昇繼任。而該報還稱,據深創投內部人士稱,李萬壽離職為其個人原因,而新去向可能是中國中小企業協會。
雖說「體制內」的崗位變換,在官場上通常最正常不過,但作為該VC創始階段,便位居籌備組副組長的李萬壽來說,或多或少有些黯然神傷。
離職原因眾說紛紜
在《第一財經日報》的報導中並未提及李萬壽的離職原因,而在當時的微博上,雖然大家的紛紛表示「這是一件金融圈的大事。」但可能是由於身在圈中,最終對此事並未出現太多的「知情人士」。
不過還是有幾位口風略鬆的投資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其一,一山二虎論。天使投資人桂曙光在微博中說道:「這算一山不容二虎,打算單干?」這或多或少是在調侃深創投公司內部管理體系的問題。而此前亦曾有一位業界大佬曾經在閒談時透露,體制內VC的隊還是要站好的。
其二,業績論。此前有報導統計在證監會財務核查風暴中,一向以穩健專業著稱的深創投翻了船。在截至今年4月3日,被證監會終止審查的166家企業中,深創投遭遇6個項目終止審查,2個項目中止審查,可謂傷得最重。而這8個項目佔據了今年深創投排隊IPO項目總數的40%。而在最新的「抽查中」,深創投所剩餘13個的排隊IPO,又有2個項目被抽中。被抽查意味著什麼,大家心裡自然有個數。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離職,李萬壽或多或少會被猜測與之有關。
其三,僵化論。正如漢理資本董事長錢學鋒調侃時說的:「節前發生的。PEVC行業應是最需市場化、專業化滴。」
改革,體制內永遠搬不動的大石
「體制內」的特點是安逸,即便VC也是如此,因此即便業績有所波動,幾家有官方背景的VC也少有主動裁員。但體制內另外一個特點便是「過於安逸」,在一口大鍋飯下,雖然大家吃的熱熱鬧鬧,但是否能論功行賞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一位業界的資深投資人士,曾講過一個笑話,「當時有一獵頭問我想不想看體制內VC的機會,說三年工作背景,底薪8000,當時我就震驚了。而且業內有段子該VC的一位合夥人跳至到美元基金後,薪水漲了10倍,如今一直還在被人傳頌。」
溫水必然煮蛙,但「青蛙們」並非沒有挑戰過,「據悉深創投曾經在內部做過一次改革,主要目的是決策體系、激勵體制、人員待遇、退出分配等向美元基金看齊,但在最後一個環節功敗垂成,導致管理層心灰意冷。 」
畢竟鍋還是有些深的。
在看完本文後,北大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何小鋒感慨:「曾經有國企控股的PE管理公司老總對我說,最大的壓力是來自許多上級領導要求聘用有背景的子弟,平庸者留戀位置,人才留不住,公司變成有本事者的培訓機構,平庸者的養老所。」
國有企業萬壽無疆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qp6p.html張化橋出版英文書,吹捧國企; 華爾街日報採訪, 詢問究竟...
從2006年到2008年,張化橋(Joe Zhang) 在一家國有的房地產公司工作,親身經歷了中國的房地產繁榮。這一經歷讓他寫出了剛剛出版的這本書《PartyMan, Company Man: Is China's State CapitalismDoomed?》。
在這本書中,張化橋講述了他在一家國有房地產開發公司(深圳控股(0604HK))擔任首席運營官的經歷,從內部讓讀者瞭解了中國的國企是如何運作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他在中國國企工作時感受到的沮喪、悔恨,還有學到的教訓。也反映了中國是如何運作的,以及這個國家主導的經濟體所面臨的重大障礙。
張化橋曾經在中國央行和數家西方投行任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他還出版了一本關於影子銀行的書,這本書是他根據在廣州一家小額貸款公司工作時的經歷所寫的。
我們聯繫到了張化橋,向他詢問了在國企工作時的經歷,大學畢業生對政府部門和國企趨之若鶩的原因,以及他認為中國的國有部門將繼續膨脹的預測。以下是訪談內容:
華爾街日報:你認為未來10年,中國的國有部門將繼續膨脹,為什麼?
張化橋:中國曾經是一個相當平等的國家。但高速的工業化已經導致了巨大的差異。人們懷念過去美好時光中的某些東西。我想政府會回應這種呼聲。政府也許會犧牲效率,在四個重要的領域 -環保、社會服務(特別是中國快速老齡化的服務)、基建和海外投資 - 創建大量的國有企業。這類企業的投資回收期一般很長,需要承擔很多風險,而在開展此類項目上,中國政府處於有利地位。
華爾街日報:這些年來,中國最優秀的畢業生都蜂擁進入政府和國企,為什麼?
張化橋:你聽著可能會覺得奇怪,但從整體來看,由於國有企業有長期積累的經驗,它們的公司治理要好於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的結構更好,資金實力更雄厚,看問題也更長遠。相比之下,民營企業(即便是大型的上市民營企業)往往抱著機會主義心態,不願對員工進行培訓,而且圍著老闆一個人轉。民營企業還傾向於走捷徑(比如, 搞賄賂)。雖然國有企業的員工喜歡抱怨說,職業滿足感不夠,但他們知道,民營企業的情況更加糟糕。
華爾街日報:你在書中寫到,你直率的管理風格與國企格格不入。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
張化橋:在國企,你必須直率並清除程序上的障礙,才能把事情做成。我在深圳控股公司的同事們經常說,"不行,你不能那樣做"。但我卻說,"我就要這麼做"。我們會有爭執。然後,他們會說,"哦,化橋是個老外。他不懂程序,讓他做吧"。
華爾街日報:你如何描述國企的工作文化。它與西方企業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張化橋:我在西方銀行業工作了15年。我覺得在西方企業,工作職責更明確,績效壓力也更大。這對工作效率有利。但有些時候,人們過於努力,就會導致犯規。我喜歡在中國國有企業工作的那種溫暖感覺。我現在仍兼任一些國有企業的董事。
華爾街日報:三中全會勾勒出的國企改革計劃推崇混合所有制(國有企業引入民間資本)。但你說,即便政府在國企的持股降為少數股,這些企業仍將由國家控制。為什麼這麼說?
張化橋:過去20年來,有不少政府實體公開上市了。但政府仍掌控著公司的董事會、掌控著高管的任命權。這些「混血」公司仍必須將股市融資所得的10%貢獻給社保基金。它們還得緊緊追隨黨的路線。在我供職過的三家國企,國有股份常常降至一半以下。但誰是老闆很清楚。另外,政府經常向這些公司出售資產,從而提高國有股權的比例。
華爾街日報:政府和民眾對私營企業的歧視仍根深蒂固。這種狀況怎麼改變?
張化橋: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歧視使私營企業表現不佳,因此私營企業看起來也不佳。然後,政府和公眾就會說:"你看,私營企業就是不行,它們還不守規則,只配當二等公民"。怎麼辦?也許時間是唯一的良藥。但實際情況是,私營企業處境不利。結果就造成這類企業嚴重的形象問題。
華爾街日報:你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接下來會如何?張化橋:我認為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大崩盤。我預計房地產市場將經歷一場長達幾十年之久的緩慢但痛苦的降價過程。你可以稱之為「水刑」。以中國股市為例,到目前為止,中國股市持續走低已超過22年。還在繼續。我之所以感到"樂觀",是因為家庭的槓桿率仍非常低,即便首次購房者也必須支付最低30%的首付,才能申請房屋抵押貸款。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的房地產業沒有金融衍生品。次貸和「調戲性的貸款」仍很少見。鑑於過去10年房價的飆升,即便是幾年前剛剛申請貸款的房屋如今也有相當高的升值作為保護。
華爾街日報記者: Dinny McMahon,2014-5-26
【師傅到】潤肺銀耳萬壽果 魚袋隔渣杏汁幼滑
1 :
GS(14)@2017-10-09 03:20:40潤肺養顏的銀耳萬壽果。
【飲食籽:師傅到】雪耳,亦稱平民燕窩,具潤肺養顏之效。木瓜,別號萬壽果,內含木瓜酶,能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杏仁打碎熬汁,盡收其效。三者合一,絕對是最佳養生甜品。
材料:木瓜 一隻 雪耳 兩朵 杏仁 半斤調味料:糖 適量
步驟一:木瓜切粒木瓜作為主角,選用當然有要求。師傅教路要選用夏威夷木瓜,取其清白,令糖水帶誘人香氣。木瓜開邊,去籽,然後切粒,放一旁備用。步驟二:杏汁隔渣杏仁要打碎成微粒,才能釋放其香味,使其調味和食療功效發揮到極致。把杏汁倒進容器中,煮滾,過程約半小時。杏汁呈奶白色後,進行隔渣步驟。要做出幼滑糖水,竅門在過濾杏汁,吳師傅說:「一定要用魚袋隔渣,因魚袋格網密度高,有效濾去杏汁粗粒,這樣糖水才會幼滑。」步驟三:煮糖水把雪耳剪碎,以便進食,然後與木瓜一同放入杏汁。再把糖水煮滾,煮沸後逐少加糖,份量隨個人口味增減。再令糖水保持沸騰狀態煮約五分鐘。
木瓜又稱萬壽果,能增強免疫力和抗氧化。
魚袋格網密度高,有效濾去杏汁粗粒。
木瓜與雪耳共收養顏潤肺之效,又能作天然鬆肉粉及解辣,為水果佳品。美果入饌,顏色鮮艷,味道清香,兼健康養生。只要跟隨以上簡易做法,人人也能做出有營糖水,味融於口,情暖入心。
吳永皓師傅資深粵菜大廚,有逾二十年入廚經驗,對菜式的源流典故,乃至各類知識也有涉獵。
採訪:吳翬文攝影:伍慶泉編輯:翟純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1/2016816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