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案例】華錄百納:只有42個人的上市公司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7/59066.html

來源:創富誌   作者:姚葉萱華錄百納有42個員工,每人一年創造83萬元利潤。它跟編劇、導演、演員按項目合作,拍攝電視劇賣給電視臺,收視率通常很高(如媳婦的美好時代),每集售價遠高於平均水平。華錄百納投資拍攝電視劇,把播映權銷售給電視臺,或將網絡傳播權賣給視頻網。公司2010年收入為2.2億元,其中九成收入來自於當年發行的六部電視劇。最近三年收入複合增長率是62%。在行業內,制作完成的電視劇,通常有1/5無法實現銷售。但華錄百納稱,2002年創辦以來共拍攝41部電視劇,全都取得發行許可證並實現銷售,成功率達100%。而且華錄百納所拍攝的電視劇,大部分都在電視臺的黃金時段播出,收視率也挺高。比如,2010年由北京衛視首播的《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北京地區收視率達10.9%,居該臺當年電視劇收視率榜首。公司的另一部《王貴與安娜》於2009年由上海衛視首播,在當地的收視率達8.2%,在當地排名第二。高收視率可以為電視臺創造更高的廣告收入,相應地,也使華錄百納每部電視劇的平均售價高於同行。公司最近三年發行的13部電視劇,平均每集售價達100萬元。電視劇的銷售采取“預售制”。公司在取得一部電視劇的“發行許可證”之前,就和電視臺簽訂預售協議。而預售階段的合同金額占首輪發行合同金額的比例,則反映出客戶對制作機構的認可度。比如,公司拍攝的《永不磨滅的番號》的預售比例達到了100%。公司2008―2010年共拍了13部電視劇,有11部的預售金額比例超過70%。電視臺擁有渠道強勢,付款通常是在拿到電視劇的母帶或是播完之後。因此華錄百納的應收賬款較多,2008年至2010年,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6%、71%和38%。華錄百納的電視劇,一是自己獨立投資拍攝,二是與別人聯合拍攝。合拍的電視劇,華錄百納作為“執行制片方”,不僅在投資上占大頭,還負責該劇的拍攝工作。和其他影視公司一樣,華錄百納也是“輕資產”運營。公司一共就只有42名員工(華策影視公司有66人),主要負責行政財務、發行銷售及電視劇的制作管理等。公司的運營方式是這樣,每拍攝一部電視劇,就成立一個臨時工作團隊,即“劇組”,而拍攝過程中所需的專用設施、設備、服裝、場景等,都是通過租賃獲得。因此,我們在華錄百納的主營業務成本(2010年1.4億元)中,可以看到其中“攝制費用”(包括上述租賃支出和演職人員的差旅、食宿費用等)最多,占65%。其次是演職人員的“勞務支出”,占19%。另外的成本,是後期制作、前期開發等費用。扣除這些成本,公司2010年毛利率為36%(華策影視同期毛利率為51%)。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創始人劉德宏,持股22.5%。第二大股東為國資委,間接持有21.7%的股份。基石資本合夥人陶濤點評:“華錄百納”在影視制作上的排名並非靠前。但近年來,影視內容版權因為樂視網等視頻網站的巨資收購而大漲,“華錄百納”和眾多的影視制作公司均獲益匪淺。從未來的市場競爭來看,一方面影視劇制作成本不斷上升,優秀題材、劇本、制片團隊成為稀缺資源;另一方面電視劇市場遠遠供大於求,電視臺開始將收視率和播映權購買成本掛鉤,增大了競爭的殘酷性。從“華錄百納”角度來看,一沒有院線資源,二沒有電視臺依托,在具備更加豐富資源的影視劇企業紛紛上市的沖擊下,其必須從傳統影視企業的商業模式上進一步變革。投資人袁同舟點評:“華錄百納”在諸多文化傳媒類公司中確實有自己的特性:國有背景、民營體制,核心團隊劉德宏直接持有(上市前)上市公司20%股權,同時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華錄文化產業6.25%的股權。招股說明書中對核心團隊三人均有詳細介紹,業內經驗讓人嘆服。這些無疑是公司價值的核心支撐點。在未來5-8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尺度上,如何確保核心團隊能夠把公司作為自己的事業平臺,同時為後來加入者建立一個開放的平臺,將會成為“華錄百納”成為上升的晨星還是匆匆而過的彗星的分水嶺。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姚葉萱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35

20億拿下藍色火焰的華錄百納為何沒能一飛沖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16/159809.shtml

20億拿下藍色火焰的華錄百納為何沒能一飛沖天?
趙二把刀 趙二把刀

20億拿下藍色火焰的華錄百納為何沒能一飛沖天?

長期看,華錄百納值得持有,但短線操作為主的當下,中小股民需多觀望。

本文系趙二把刀給i黑馬的投稿。

11月初,創業板影視傳媒明星公司之一的華錄百納發布的Q3季度財報顯示,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8.68億元,同比增長27.46%,但凈利潤同比下滑6.5%。

股東拋、利潤降

明星股遭遇業績“天花板”了?

11月11日,全民狂歡剁手之間,在財報之後華錄百納又發布公告,胡剛於11月10日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票288.9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0.36%,按照近期股價,套現將近7000萬。創業板公司的高管拋售套現,已經屢見不鮮。但華錄百納還是被很多中小投資者吐槽,以及股價近期也相當不給力。

在之前公布的財報中,華錄百納的營收還不錯,但利潤增長不多;官方口徑是回款的後置導致的。但通過對華錄百納最近兩年營收和利潤的變化曲線來看,華錄百納似乎變成了一家“季節性”公司。

從財報可以看出,每年的Q1/Q2財季都是華錄百納的低潮期,到了Q3/Q4財季似乎就是收割期,營收和利潤都是向上的曲線。

這和很多人印象中的,影視傳媒產業是不受季節性影響的特點想相違背的。讀娛君認為這可能和采購方以及品牌廣告主的回款賬期有關吧?

當然,賬期放在Q4是很多行業的慣例,但作為行業的觀察者,從這兩個曲線可以看出華錄百納的總營收和純利潤在2015、2016兩個財年里並沒有特別的變化。

讀娛君在想一個問題:作為創業板曾經的明星股,華錄百納遭遇到了“天花板”了嗎?

在影視產業成為風口的這幾年,讀娛認為其和華誼兄弟、華策等影視公司在市場的動靜相比,華錄百納是一家相對低調的公司,但也有近20億並購藍色火焰的大手筆,但在看到財報數據的曲線後,小讀不得不感慨到:1+1大於2,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紙面上的…

登陸創業板、進軍綜藝

得失之間,華錄百納錯過風口了嗎?

在IP、電影票房暴漲、明星資產化、網生內容(網劇、網綜和網大)的幾大風口加持下,影視傳媒板塊在股市上也是備受矚目的明星題材。但在2016年大部分影視傳媒公司都在新三板打滾的時候,華錄百納作為第一批登陸創業板的文創類企業,應該說是享受了比當下的影視公司更多的“資本紅利”。

和華誼兄弟、藍色光標等明星股一樣,華錄百納2014年登陸創業板後,也是盡享百倍PE和百億市值的紅利的,所以華錄百納的融資渠道相當通暢,這也是其能夠以20億左右的資金全額收購藍色火焰的原因之一。創業板確實比新三板厲害…

2014年,華錄百納是以一股“清流”登陸創業板的,那時候輕資產的概念正式最火的時候;華錄百納的招股說明書就是透露著輕資產的特質。在招股說明書中,以52個員工,平均近90萬的利潤成為第一批創業板的明星公司。

華錄百納當時的業務模式比較簡單明了,既不簽導演也不簽明星,就是做項目..所以對人員要求不高,利潤也相對很高——需要註意的是,2014年,現在流行的諸多的綁定明星、搶購IP等概念並不熱。所以華錄百納還是相當受中小投資者歡迎的…

在登陸創業板之後,華錄百納借並購藍色火焰之際,進軍綜藝市場。應該說華錄百納確實看到了綜藝市場要火的趨勢… 而綜藝制作公司,到目前為止在資本市場上能夠登場亮相的並不多。所以這樁交易直接提升了上市公司華錄百納的業績和利潤。

牌面上看,華錄百納成功上市、並購藍色火焰進軍綜藝市場…市值也長期在百億以上,但為什麽近兩年來華錄百納似乎離“明星股”有點遠?

回顧這兩年影視傳媒題材市場的熱點,都是什麽?互聯網資本大軍進入電影產業、明星的資本化、IP大潮如火如荼、網劇熱、網大熱、網綜熱..

在這期間,湧現出相當多的新興公司,或以明星為背書,或以超級大IP為背書,或以新模式為背書;雖然沒有湧現出估值百億的公司,但在輿論場上,獲得的關註和矚目度相當之高。

而這些熱鬧的背後,華錄百納似乎錯過了諸多的風口,成為輿論場的失語者。

缺爆款缺大IP錯過電影熱

作為上市公司的華錄百納似乎更值得期待嗎?

作為輿論場的失語者,華錄百納既不像華誼兄弟那樣激進的綁定明星大導演進軍線下渠道,也不想光線傳媒前進買“貓眼”押註票房市場;也不想新興的影視公司們,押註某一位爆款大明星,比如唐德和範冰冰、暴風和吳奇隆…在這些喧鬧的背後,華錄百納顯得沒有爆款、沒有搶購超級大IP、沒有趕上電影熱.. 但這些不一定是壞事吧?

錯過電影熱。近年來,華錄百納主導過《痞子英雄2》等大電影項目,但總體來看,華錄百納仍然是一家將主要力量放在電視上的公司,所以在電影市場紅紅火火這幾年,應該說主要是跟投了一些項目,總體來看,電影市場的起起落落並不影響華錄百納的業績和成績。

缺大IP。電視(包括網劇)市場,近年來最火的IP熱中,華錄百納似乎沒有特別的跟進,在能夠看到的大IP項目中,主導方中也罕見華錄百納的身影。在2016年中報中提到的電視劇雖說品質應該還算不錯,但也沒有爆款出現。《亂世麗人行》、《獵人》、《臥虎》、《愛情萬萬歲》、《老公們的私房錢》、《長江往事》.. 等劇集,小編是知道《獵人》和《愛情萬萬歲》的,但並沒有成為爆款的現象劇。

缺爆款。上面提到的電視劇領域,在綜藝領域,藍色火焰應該說是一家相當有實力的公司,但和燦星、歡樂傳媒等對比,華錄百納是保守和穩定的,《最美和聲》《跨界歌王》《旋風孝子》等,都算精品綜藝節目,但離爆款還是有相當的距離的。

但值得關註的是,在低調失語者,華錄百納近期似乎要發一個大招,中國版《深夜食堂》據聞將於年底或明年年初上映。黃磊、海清在《小別離》後再聚首,趙又廷、劉昊然、徐嬌等諸多明星也將加盟…

這部劇是典型的IP劇,《深夜食堂》也是深入人心的漫畫和日本IP;也有明星陣容和小鮮肉加持;不知道能否成為華錄百納的“爆款”。

綜上。華錄百納是一家在電視劇、綜藝領域有相當強的實力的,但在熱點跟進上顯得有一些吃力;尤其是在“互聯網+”的大風口下,華錄百納並不想一些擁有互聯網資本背景的公司顯得“光鮮”。尤其是其,相對保守的資本運營方式,也不會使得其成為資本市場的“明星股”。

但也有好消息,搶先登陸創業板、市值過百億都使得華錄百納短期內的融資成本較低;而因為不用特別綁定平臺和明星,華錄百納和藍色火焰和主流衛視,湖南、上海、浙江和北京衛視都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所以長期看,華錄百納值得持有,但短線操作為主的當下,讀娛認為中小股民需多觀望。

傳媒產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43

华录坞:央企视频的另类崛起

1 : GS(14)@2010-12-17 14:32:33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16/174232.html
      谍战剧《黎明之前》火遍了大江南北,其独一无二的网络视频运营模式,成为了新一代视频网络华录坞牵手制片方华录百纳成功运作的经典案例。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牵手华录百纳,之前《媳妇的美好时代》、《红楼梦》等影视作品,我们都做了不同层面的合作尝试。但这一次合作,可以说是中国娱乐产业链的第一次整合,不仅提供给市场增值的潜力,还提供给同行更完美的创新模式,尤其是给影迷提供了空前的互动享受。” 谈到《黎明之前》网络运营的成功,华录文化董事副总经理李笛坦言,正是由于华录文化整合旗下全方位的产业资源,才打出了“一场漂亮的配合战。”
  组合拳
  作为《黎明之前》的出品方,华录百纳在业界早就享有盛誉,而与华录百纳“一母同胞”的华录坞在上线仅两个月的时间内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此次《黎明之前》热播的背后就渗透了华录坞与华录百纳的深度战略合作。据华录文化相关负责人称,在剧本创作之初,华录文化就已着手深度挖掘影视素材,制作新型互动资源,在新一代视频网络——华录坞上进行集中展现。华录文化与出品方华录百纳深度合作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视频本身。除了剧中剧的播放模式、拍摄花絮等独家视频之外,剧中道具、明星签名T恤、黎明之前量身定做的游戏等视频周边的服务内容,都成为华录坞视频网络平台不同于其他视频网站的优势所在。
  特别的是,所有这些衍生品都通过技术实现了与视频播放同期出现。当《黎明之前》某一集播放到27分55秒,主人公穿着黑色风衣出场时,在华录坞影视播放窗口的旁边,会及时弹出相应的提示链接,点击即可马上进入服装的购买界面。这一实时“视频 电子商务”模式,令用户在购买冲动最大时就可立即获取该衍生品的通路,无疑更好地实现单片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为了满足网络用户的多元需求,华录坞针对《黎明之前》量身定做了一款名为“折扣大挑战”的趣味游戏。目前,这款游戏已有近万名网友参与了体验,其中,刘新杰的军衣在上线当天,即被热情网友以折扣价格买走。
  对影视剧全产业链的整合把控力,是华录坞最大的优势。“现在我们的日均浏览量正在迅速提高,那些开发了增值服务,如附带影视花絮或配套游戏的视频点击率会比单纯的视频要高。”华录文化某负责人如是说。
  打通产业链
  《黎明之前》的网络视频的成功运营,既得益于华录坞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离不开其对于整个视频行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我觉得整个视频行业要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必须改变目前只靠内容播出来吸引用户的单一模式。”按照李笛的解释,华录坞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播放网站,更像是院线这种综合娱乐平台。“我们通过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服务,不断提升影片的单片贡献率,从而形成自己的差异化内容架构。”
  在版权价格飞涨,而视频网站内容同质化严重,播出形式单一的情况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或将成为视频网站领导者脱颖而出的决定性的因素。目前很多视频网站开始纷纷推出自制剧,这正是视频网站为了自救而往产业链上游发展的信号。
  事实上,华录坞在成立之初就非常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今年9月1日,央企华录集团旗下筹备两年之久的视频网络服务平台华录坞开放运营。通过整合旗下文化产业资源,先后推出了包括高清正版影视剧在内的影视剧衍生品、与剧情结合小游戏及热播影视剧集的独家花絮等内容,在一众视频网站为版权争夺和跟风赶制自制剧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且坚定执行自己对于视频产业链整合平台的探索。
  “我们所做的探索不能改变行业的大局势,却希望带来一些启示。”在李笛看来,华录坞与其他视频网站并不是对立面的竞争对手,而是可以互相合作的。“我们欢迎各种合作伙伴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合作,在产业链上游,我们与制片方战略合作;在产业下游,我们与其它网站、通信运营商等终端平台合作,最终希望能和谐共赢,共同把视频产业做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