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案例】華錄百納:只有42個人的上市公司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7/59066.html

來源:創富誌   作者:姚葉萱華錄百納有42個員工,每人一年創造83萬元利潤。它跟編劇、導演、演員按項目合作,拍攝電視劇賣給電視臺,收視率通常很高(如媳婦的美好時代),每集售價遠高於平均水平。華錄百納投資拍攝電視劇,把播映權銷售給電視臺,或將網絡傳播權賣給視頻網。公司2010年收入為2.2億元,其中九成收入來自於當年發行的六部電視劇。最近三年收入複合增長率是62%。在行業內,制作完成的電視劇,通常有1/5無法實現銷售。但華錄百納稱,2002年創辦以來共拍攝41部電視劇,全都取得發行許可證並實現銷售,成功率達100%。而且華錄百納所拍攝的電視劇,大部分都在電視臺的黃金時段播出,收視率也挺高。比如,2010年由北京衛視首播的《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北京地區收視率達10.9%,居該臺當年電視劇收視率榜首。公司的另一部《王貴與安娜》於2009年由上海衛視首播,在當地的收視率達8.2%,在當地排名第二。高收視率可以為電視臺創造更高的廣告收入,相應地,也使華錄百納每部電視劇的平均售價高於同行。公司最近三年發行的13部電視劇,平均每集售價達100萬元。電視劇的銷售采取“預售制”。公司在取得一部電視劇的“發行許可證”之前,就和電視臺簽訂預售協議。而預售階段的合同金額占首輪發行合同金額的比例,則反映出客戶對制作機構的認可度。比如,公司拍攝的《永不磨滅的番號》的預售比例達到了100%。公司2008―2010年共拍了13部電視劇,有11部的預售金額比例超過70%。電視臺擁有渠道強勢,付款通常是在拿到電視劇的母帶或是播完之後。因此華錄百納的應收賬款較多,2008年至2010年,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6%、71%和38%。華錄百納的電視劇,一是自己獨立投資拍攝,二是與別人聯合拍攝。合拍的電視劇,華錄百納作為“執行制片方”,不僅在投資上占大頭,還負責該劇的拍攝工作。和其他影視公司一樣,華錄百納也是“輕資產”運營。公司一共就只有42名員工(華策影視公司有66人),主要負責行政財務、發行銷售及電視劇的制作管理等。公司的運營方式是這樣,每拍攝一部電視劇,就成立一個臨時工作團隊,即“劇組”,而拍攝過程中所需的專用設施、設備、服裝、場景等,都是通過租賃獲得。因此,我們在華錄百納的主營業務成本(2010年1.4億元)中,可以看到其中“攝制費用”(包括上述租賃支出和演職人員的差旅、食宿費用等)最多,占65%。其次是演職人員的“勞務支出”,占19%。另外的成本,是後期制作、前期開發等費用。扣除這些成本,公司2010年毛利率為36%(華策影視同期毛利率為51%)。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創始人劉德宏,持股22.5%。第二大股東為國資委,間接持有21.7%的股份。基石資本合夥人陶濤點評:“華錄百納”在影視制作上的排名並非靠前。但近年來,影視內容版權因為樂視網等視頻網站的巨資收購而大漲,“華錄百納”和眾多的影視制作公司均獲益匪淺。從未來的市場競爭來看,一方面影視劇制作成本不斷上升,優秀題材、劇本、制片團隊成為稀缺資源;另一方面電視劇市場遠遠供大於求,電視臺開始將收視率和播映權購買成本掛鉤,增大了競爭的殘酷性。從“華錄百納”角度來看,一沒有院線資源,二沒有電視臺依托,在具備更加豐富資源的影視劇企業紛紛上市的沖擊下,其必須從傳統影視企業的商業模式上進一步變革。投資人袁同舟點評:“華錄百納”在諸多文化傳媒類公司中確實有自己的特性:國有背景、民營體制,核心團隊劉德宏直接持有(上市前)上市公司20%股權,同時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華錄文化產業6.25%的股權。招股說明書中對核心團隊三人均有詳細介紹,業內經驗讓人嘆服。這些無疑是公司價值的核心支撐點。在未來5-8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尺度上,如何確保核心團隊能夠把公司作為自己的事業平臺,同時為後來加入者建立一個開放的平臺,將會成為“華錄百納”成為上升的晨星還是匆匆而過的彗星的分水嶺。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姚葉萱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