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人系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809


以華人置業為核心的老千系統,運作則依靠金利豐同結好

成員:

華人置業(127)-由劉氏一家控制運作,林光蔚為秘書

至祥(112)-由潘敏慈控制運作,林光蔚控制財政

金匡(286)-由江志明控制運作,林光蔚控制財政

莊勝(758)/利福(1212)-兩者為營運主體,利福作為同鄭裕彤家族聯繫的公司

中國興業(132),樂聲電子(213),龍昌(348),和記行(720),百 靈達(2326),福邦(1041),中國有色(8306),天行 國際(993),謝瑞麟(417),修身堂(8200),神州資源(223),年代資訊(8043),利民(229),雅域集團(1229),中國磺業 (340),大中華實業(431),富麗花-譜(8176),中國衛生(673),中國網絡(8055),香港建設(190),中策集團(235),泓鋒 (2309),粵首環保(1191),華財社(8317)

華財社(8317)由結好控制

泓鋒(2309)與威利系共有

中策集團(235)與金利豐同陳國強共有

上面29間公司,律師事務所中,薛馮鄺岑律師行出現5次,齊伯禮律師行4次,Conyers Dill & Pearman8次,趙不渝馬國強律師事務所3次

上面29間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衛會計師事務所出現9次,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6次,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3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7

對冲基金經理全球第二華人一哥 獨家專訪張承良投資秘訣:畢菲特+索羅斯


2010-01-18  AD





外貌平實的張承良在去年活得不平凡。全球最佳對冲基金華人基金經理、睿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金融海嘯後回報率達237.2%的睿智華海基金的基金經理,張承良集眾多光環於一身,但他「播種」加「收穫」的樸素投資理念,卻體現了他的腳踏實地及穩紮穩打的作風。

記者:尹燕麗

在彭博資訊09年全球對冲基金績效排名中,張承良管理的睿智華海基金從全球2333隻對冲基金中脫穎而出,以237.2%的驚人回報穩居第二,是華人基金經理第一人。

09年全年回報237%

其實,這位09年華人基金經理「一哥」,在07年10月成立睿智金融,當時正值股市高峯期。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令很多基金遭遇投資者贖回、基金解散的厄運,張承良亦難獨善其身,他管理的基金業績在08年下跌49%,但最後卻成功挺過。

令張承良扭轉困局,並以回報率237.2%的驚人業績收復所有失地,他歸功於兩大招式。首先,在大家恐慌沽售、「現金至上」的市場情緒下,張承良看準時機,在08年10月3日接近股市底部的時候全倉出擊。另外,他以獨到眼光重倉數隻大牛股,其中兩個成功例子就是京信通信(2342)與創維數碼(751),獲利數倍後,現已沽出。

恐慌時入市期權作對冲

除投資股票外,張承良也通過期權對冲風險,並獲得實際回報以助跑贏大盤,其中以賣出認購期權為主,但採用有保護性(Covered Call,即持有正股)的策略,賺取期權金。

然而,經濟學背景令張承良深諳政策宏觀面的重要性,11年的私募基金經驗,也令他對公司盈利實情瞭如指掌。他的投資策略屬長短倉股票策略,偏向長倉為主,對某隻股票的投資周期通常為兩年,甚至更久,同時也會進行風險對冲。現時基金94%的淨資產為長倉;4%為短倉;10%為現金。

「便宜」是張承良挑股的精髓所在,他管理的基金市賬率(PB)僅0.9倍,遠低於H股的2.5倍。偏愛便宜股,他簡單解釋為「不會跌很多,但會漲很多」。

揀股:價值投資+股價扳機

他 信奉股神畢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但他自稱是「畢菲特」與「索羅斯」的結合體,「60%投資,40%投機,這就是跑贏大盤的關鍵」。以睿智華海基金自07年 10月1日發起至09年11月30日的業績計算,基金回報率達77.01%,同期大摩中國指數下跌27.07%;H股指數下跌23.73%;上證綜合指數 跌42.45%。

張承良介紹他獨創的「價值投資」加「股價扳機」揀股法,必須同時滿足這兩大標準的股票才能入他的法眼。

他 首先從市盈率(PE)、市賬率、市盈率相對利潤增長的比率(PEG)及股息收益率選出被低估的股票,然後從是否具備公司業務、資產、經濟環境、人民幣升 值、股東管理層行動、媒體熱點、內部人士買賣或公司回購、公司併購重組、上海國際板等扳機因素,決定是否投資。他將股價被低估而建倉的階段喻為「播種」; 扳機因素推漲股價時則喻為「收穫」。

張承良簡歷

‧1993年:取得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博士

‧93至01年:廣東發展基金投資經理,管理以中國概念為核心的股票組合

‧01至04年:中銀集團任投資高級經理,管理旗下直接投資的基金

‧04至07年:任博大啟元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07年10月1日:發起睿智華海基金,任基金經理

‧07年至今:睿智金融資產管理執行董事

09年對冲基金表現

排名:1對冲基金:Euroption Strategic Fund

回報:258.66%基金經理:Stefano Scattolon

排名:2對冲基金:睿智華海基金

回報:237.20%基金經理:張承良

排名:3對冲基金:Tkoika Russia FND Inc-Month

回報:226.38%基金經理:Oleg Larichev

排名:4對冲基金:BTR Global Energy Fund-I

回報:226.33%基金經理:Brad White

排名:5對冲基金:Greater Europe Fund LTD

回報:221.82%基金經理:Jochen Wermuth

排名:6對冲基金:Constellation FD SPC-Equit

回報:207.21%基金經理:Florian Bartunek

排名:7對冲基金:The Prosperity Cub Fund

回報:203.71%基金經理:Aleksandr Branis

排名:8對冲基金:ANNO Domini Growth & Opport

回報:202.05%基金經理:Vladimir Vendin

排名:9對冲基金:Vltava Fund Sicav Plc-CZK

回報:201.83%基金經理:Daniel Gladis

排名:10對冲基金:The Russian Prosperity FD-A

回報:195.22%基金經理:Ivan Mazalov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成長故事

從農村長大到華人一哥

當你與張承良遇上,樣子老實的他,委實難令你聯想到他就是去年最牛的華人對冲基金經理。從農村長大到全球最佳華人投資經理,或許連他自己也未曾料到有今天的成就。

「覺得學經濟能多賺點錢」

「覺得學經濟,能多賺點錢」,這就是張承良選擇經濟學的最初動力,從經濟學獲得知識,亦逐漸令他每天都比昨日活得好一點。

改革開放不久,出國留學是一件的事,「當時在農業大學教書,教師每月工資100元,而去英國留學的獎學金2000多元,當時就覺得連獎學金也能賺錢!」張承良的勤奮,加上獲得中英友好獎學金,助他踏上了西方留學的路途,也開啟了他人生中新的篇章。

今時今日,張承良已經站在了在世界高峯。從投資到生活,他都具前瞻性。張承良將他的女兒遠送美國求學,「我出國晚了,英語學得困難,希望她學好英語。」他管理的基金回報可喜,相信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也一樣出色。
牛性不改 港股先跌後升H指今年見萬七




 

張承良看好H股,預測今年H股指數可能達到17000點。不過,訪問張承良翌日,人民銀行公佈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本報致電給他,他說:「股市會先跌後升。」

通脹逾4%人行將加息

牛性不改的他指,「(中國)經濟面好,目前股價合理,(加息後)有短反應(跌),往後會出現後彈。」張承良稱,人行會慎重加息,因為加息牽連已貸出的借貸款項。至於人行何時加息?他認為「通脹超過4%,人行便會採取加息行動。」

他看好H股的理由是今年預計企業盈利增長25%,通常合理PE等於盈利增長,加上全球低利率環境,相信17000點難度不高。

從國際環境來看,巴西已恢復金融海嘯前高位的95%,印度為80%,H股卻只有60%。此外,投資移民潮也有助推高港股。張承良指出,內地富裕人士鍾意移民香港,因為接近賺錢機會多的大陸,而熟悉大陸背景則成為他們首選投資H股的重要原因。

新興市場資金續湧港

他又認為,今年H股將跑贏A股,除了政策面收緊外,歐美加息慢以及流動性寬裕等因素,都令他看好新興市場的資金,必將繼續流入香港。張承良預言:「17000點已是保守估計,不排除H股重上20000點高位。」

對於內地推出股指期貨,張承良相信,A股表現將很活躍,隨着內地財富增多,缺乏投資渠道令A股偏貴,股指期貨的推出,將緩解這個問題,同時也有利於H股。
復蘇概念 今年三大重倉股中信、神數、新華製藥




 

張承良現時首三大重倉股為神州數碼(861)、山東新華製藥(719)及中信泰富(267),佔基金整體投資組合39.1%,雖然滿足公司規定的單一股票不逾20%的規定,但相對於其他基金公司單一股票持有5%至6%水平,張承良的投資手法可以相當進取來形容。信心十足的他說:「研究深、了解多啲,就可以bet heavily(重倉持有)!」

「了解多啲就可bet heavily」

神州數碼是首隻管理層收購(MBO,Management Buy-out)的香港上市中資股。該股09年預測市盈率僅12倍,相對當時H股的15至16倍便宜,符合張承良選股的第一標準;其次,神州數碼又具備眾多扳機因素,如其行業龍頭地位,盈利增長多次逾倍,故張承良認為,神州數碼PE達20至30倍也不為過;由於買貨以美元計,賣貨以人民幣計,神州數碼又具有人民幣升值概念;作為朝陽工業,神州數碼善創新,產品開發與分銷速度驚人;市場更盛傳其將分拆業務在A股上市。

新華製藥目前市賬率為0.8倍,張承良認 為至少低估逾五成,同時其具有09年業績增長逾倍的盈利預喜。與神州數碼一樣,新華製藥盈利增長很高,隨着中國老齡化、政府鼓勵發展醫療保健,令整個行業 前景樂觀,公司未來增長令人期待。從股價來看,H股對A股折讓甚大(上周五A股收市為8.68元人民幣;H股3.05港元)。

復蘇年中信泰富勢受惠

至 於中信泰富市賬率僅1.3至1.5倍,為H股的平均市賬率的一半,也屬便宜。今年普遍被認為是復蘇年,而中信三大業務包括鐵礦、特殊鋼、房地產統統受惠於 經濟復蘇。隨着各國經濟回暖,商品價格呈上升趨勢,中信在澳洲的鐵礦,低成本可提升其競爭力;特殊鋼是飛機及火車等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今年需求必漲。

房 地產方面,除受惠於人民幣升值外,中信泰富在上海陸家嘴擁有價值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地皮,相對其800億元市值,無疑被低估。加上今年世博召 開,未來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均是中信泰富未來機會所在。此外,上海推出國際板,首批受惠的股份肯定是紅籌股;市場更傳母公司中信集團將向中信泰富注 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5

搶攻華人市場 王雪紅買香港TVB

2011-2-3  TNM




台股封關收紅盤,金虎年大漲一千七百多點,封關這天,市場最熱門的話題是:「宏達電衝破千元大關了嗎?」儘管最後收在九百七十九元,但不減宏達電「股王」的地位。宏達電去年稅後淨利達三百九十三億元,每股稅後淨利四十八元多,等於每天淨賺一億七百七十五萬元,穩坐獲利王。

王雪紅 小檔案

現職:威盛宏達電集團董事長

財富:460.44億元,2010年台灣50富豪排名第3。

生日:1958年9月14日

家庭:台塑創辦人王永慶之女,育有2子,夫婿陳文琦為威盛電子總經理。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碩士

經歷:曾任大眾電腦PC事業部總經理,1992年創威盛,1997年起創宏達電

事業:威盛宏達電集團下有威盛、宏達電、立衛、建達、全達等5上市、櫃公司,集團總市值約5,700億元,宏達電為台股現任股王。

聯合殼王 收購股權

而喜上加喜的是,封關前,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透過旗下投資公司,與香港殼王陳國強等,一起購買邵氏兄弟公司所持有的TVB二六%股權,成為TVB最大股東。

今年五十二歲的王雪紅,是台塑創辦人王永慶二房次女,父女倆曾被外界稱為「最叛逆的女兒,最無情的父親」,但血裡同流著過人的創業經營因子。

王雪紅創業時,不拿父親的一毛錢,而是把母親給的房子拿去抵押,借了五百萬元自行創業,如今已經超過二十年,名下擁有超過三十家公司,其中威盛、宏達電都曾拿下台股股王寶座。

如今,王雪紅砸百億元投資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華語電視台TVB(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HK-0511),二地投資人無不期待,看看這位台股股王女董座下一步,又要攀上哪一座峰頭上。

這回被王雪紅相中的TVB,是香港第一家無線電視台,二○○六年董事局主席邵逸夫因病住院後,即不斷傳將出售其手上持股,傳聞有意的買家有鴻海郭台銘、香港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香港地產大亨李兆基長子李家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等,其中也包括台塑王家。

數位內容 預做布局

本刊調查,去年十月間,掮客找上前總統李登輝,轉話給王雪紅的大哥王文洋,剛得知此消息,王文洋相當興奮,但仔細考量,顧慮邵氏要出售股份可能必須經中國官方同意,有政治顧慮,最後決定放棄,轉而專心購買民視股份。

台 塑主管私下表示,同樣是買電視台,「王雪紅就玩得比王文洋大多了。」雖然王文洋近期才買下國興、民視股權,但王雪紅的口袋相對王文洋就深多了。其實,王雪 紅過去對媒體的投資興趣不大,「像先前余建新要賣中時,也曾傳出Cher(王雪紅英文名)要入主,不過,當時的她對於台灣媒體的興趣不大,所以最後並未成 交。」

但自從宏達電與蘋果在智慧型手機戰場的競爭越來激烈,王雪紅深深感受到,未來數位內容將是科技業決戰的另一大戰場,因此鴨子划水,默默布局。

參考蘋果 自找利基

一位集團主管透露:「Cher策略性投資目標,就是要跟科技大廠蘋果電腦看齊,日後要整合硬體、軟體跟內容三大領域。威盛是元件公司,宏達電是系統,威望則是內容平台,這三家公司,現在看來是獨立作業,但日後一旦整合,就是類似蘋果電腦的模式。」

為 了跟蘋果區隔,宏達電必須找出自己的利基。目前王雪紅走的策略,就是從數位內容著手,就像二○○○年華納兄弟併購AOL,對抗雅虎(Yahoo!)一樣, 擁有自己獨占的媒體內容。而王雪紅姪子陳主望主導成立的威望國際(CatchPlay),就是她搶攻數位內容的灘頭堡。

尤其在擁有全球人口數最大的華人市場,更是宏達電未來發展的重要標的。「宏達電在中國市場通路的積極布局,加上華文數位內容的搭配,確實有機會與蘋果一拚。」外資圈人士說。

支持威望 有求必應

這次入股TVB,外資則認為:「不但在台灣、廣東、香港等地有落地權,得以建立華人圈的數位內容王國,還能一舉強化與中國官方的關係,一舉數得。」

其實這四年內,在王雪紅的支持下,威望從DVD的小通路商翻身為國內最大進口代理片商。「Cher對於威望的支持,幾乎是有求必應。」王雪紅身邊的老臣說。

陳主望曾告訴本刊:「等威望哪一天做到亞洲最大或上市了,我們才會覺得它成功。」威望去年共發行一百二十二部院線電影、一百六十部DVD,院線電影營收約六億元,成軍四年來,今年可望損益兩平,今年將成立電影基金跨足拍片。

威望總經理張心望表示:「當初威望成立,就是架構數位內容平台,與威盛、宏達電整合是時間問題。日後威望CatchPlay應是iTunes的角色,Cher希望每家公司都能獨立自主,而不是賺錢公司去養賠錢的公司。」

為姪鋪路 看準雲端

「嚴 格說起來,入股TVB,這應該是Cher替下一代布的局,你看像威望的陳主望、大眾簡明仁的二個兒子都在搞數位內容有關的東西,吃軟飯比搞硬體好 賺,Cher絕對會支持。」老臣說。張心望也私下透露,「Cher做投資很衝,如果她認為有前瞻性、有趨勢的產業,她就會不顧一切投入。」

業內人士觀察:「Cher在美國有很多私人投資,只要有好的標的,很多投資界人士都會介紹給她。」此次斥資百億元投資TVB,王雪紅看準雲端服務,從手機晶片、手機製造,推升到內容服務,未來威望如果能成功攻下華文市場,成為王雪紅旗下第三隻金雞母,將再添創業傳奇新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3

第一位主導新藥在美國上市的華人 浩鼎張念慈帶領台灣走出藥品專利荒漠

2011-7-11  TWM




在美國創業兩次都成功的張念慈,已累積許多生技公司的專業知識,如今他決定回台灣貢獻心力,並且想要打造台灣浩鼎成為下一個取得國際新藥的本土公司。

撰文‧林宏文

五月二十七日,由國人創立、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的Optimer製藥公司,旗下已完成三期臨床的新型抗生素,正式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成立十一年,已燒掉數億美元的Optimer,終於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相較於唐南珊創立的Tanox,雖然比Optimer更早取得新藥許可上市,但由於在臨床第三期已賣給美商基因技術(Genentech)公司,因此Optimer從頭做到尾的成就,更顯得珍貴,也可說是第一個由華人主導並取得新藥許可上市的成功案例。

此外,Optimer在二月間也宣布,此新型抗生素的歐洲市場已授權給跨國日商藥廠安斯泰來(Astellas),授權金達二.二四億美元(約六十四億元新台幣),也創下台灣人開發新藥最高授權紀錄。

艱 辛求存 多次簽訂城下之盟這家讓華人揚眉吐氣的公司,背後主導人物就是董事長張念慈,Optimer已是他創立的第三家公司。早年,張念慈先在美商默克等外商公司 工作後,一九九三年創立了第一家公司Cinogen,次年再創保健公司Pharmanex,四年後,以一.三五億美元被知名直銷商如新集團(Nu Skin)購併,他也進入如新擔任首席科學家。九八年,張念慈再與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夏普利斯等國際生技頂尖人士,在美國成立了 Optimer,二○○二年,又回台投資成立台灣浩鼎生技。

談起Optimer創業過程,背後其實有很多辛酸,首先就是資金。由於新藥公司一直燒錢,Optimer成立至今年年虧損,公司從臨床一期、臨床二期,到公司上市掛牌,再做到臨床三期、申請新藥上市,每個階段都很燒錢,張念慈也多次回台灣籌資,相當辛苦。

○ 五年,Optimer第二期臨床已做完,結果相當不錯,但公司資金已用罄,張念慈忍痛把新藥的美國行銷權賣給美商Par公司,並且拿出一六%股權,換得 Par投資一二○○萬美元。沒想到,在○七年二月掛牌前三個月,Par因為財務出問題,張念慈只好拿出上市募集的五千多萬美元中的二千萬美元,再把Par 的行銷權買回來。

目前身兼Optimer國際醫療臨床實驗的負責人及台灣浩鼎執行長的許友恭說,在這個過程中,Optimer董事會當然有很多意見,也一度失去耐心,但張念慈總是把策略抓得很緊,一方面與董事會多次溝通,另一方面也在內部不斷省錢,想辦法熬過難關。

﹁他的抗壓性很高,永遠笑笑的,沒人知道,他為了公司發展,好幾次都是含淚簽下『城下之盟』。﹂目前擔任台灣浩鼎顧問的浩理生技顧問公司總經理李世仁說。

此 外,Optimer獨力完成在歐、美等國的三期臨床,範圍含括十餘個國家及二百多個醫療中心,這麼龐大複雜的工作,也是台灣生技公司很少有的經驗。負責這 項工程的許友恭說,這其間有很多挑戰,一方面要搞清楚各國法規,做好研究與臨床實驗中的銜接與整合,最關鍵也最困難的,就是要建立核心團隊並充分整合。

堅 持自有專利 咬牙撐過困境張念慈認為,從Optimer的新藥開發過程,讓他累積很多專業與細節,例如專利申請的時間點,很多學術界一有什麼發現,就立刻去申請專利, 但專利時效只有二十年,等到產品做完三期臨床,專利只剩下二、三年,價值已經很少。Optimer的抗生素新藥從○一年開始研發,○七年才申請專利,如今 取得FDA新藥核准,專利時效可以賣到二○二七年。

至於專利主張的範圍,張念慈花了五年與美國專利局的官員爭辯,也累積不少心得。﹁很多專 利看似相同,但其實有差異,因此申請時要據理力爭,提供的資料愈詳細愈好,把其他相似的專利都拿來比較,如此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此外,像新藥的市場潛 力有多大,請不同顧問公司來做市場評估,得到的結果會非常不同,有的公司為了省小錢,結果反而錯估了市場。﹁像Optimer請麥肯錫做的報告,雖然收費 是小顧問公司的近三十倍,但結果更詳盡,而且更具公信力,與大藥廠談判時,對方完全照單全收。﹂有了Optimer的成功經驗,張念慈也堅信,過去台灣生 技業一般都做到二期臨床就授權出去,但若遇到好的藥,台灣生技業應該要有堅持把三期臨床實驗做完的信念,這樣創造出來的價值才會高。

﹁主事 者要了解世界潮流,不要因為怕風險而早早授權出去,反而失去了極大化公司價值的機會。﹂由於Optimer的成功經驗,張念慈也主張,台灣應趕快完成一個 自行開發出來的新藥,才不會被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比下去,甚至現在都要面臨後進者大陸的追趕,同時,他也主張弟弟張念原的中裕也可以趕快進入第三期臨床實 驗。

如今,Optimer的成功已被證明,張念慈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把台灣浩鼎也打造成另一個Optimer,並希望創造另一項新紀錄,﹁ 讓台灣本土公司也能成功開發一個新藥,讓台灣擠入全世界擁有新藥的國家行列。﹂為了達成這項目標,原本由Optimer百分之百持有的台灣浩鼎,○九年進 行經營團隊擴充並獨立為台灣子公司,並且把Optimer的抗生素新藥台灣市場銷售權授權給台灣浩鼎。此外,也與中研院合作開發癌症新藥,其中包括已進入 二、三期臨床,由台大醫院黃俊升醫師擔任總計畫主持人的乳癌藥物。

許友恭說,這項乳癌藥物的臨床實驗,是首宗以台灣主導的跨國人體臨床實驗,在台、韓、港、星針對轉移性乳癌患者,收取約三五○名病患,耗資四億元、投入醫療相關人力更高達二百人。

許 友恭在一九七七年取得台大化學研究所碩士後,便赴美深造取得美國匹茲堡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及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博士後研究,學成後服務於 Abbott、Cubist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國際藥廠,其間主導多項研究計畫,包括神經科學、抗幽門桿菌新療法及抗感染產品,並有 十七件共同發明專利,發表近三十篇著作。

回饋台灣 受阻於官僚牛步許友恭最強的是擁有三十多年臨床實務經驗,除了成功主導了Optimer新型抗生素外,也曾主導多項二、三期臨床實驗,是華人在臨床實驗界 的翹楚。他認為,臨床要做成功,最重要是做到﹁吞、忍、讓﹂的原則,因為全世界的醫生都是很驕傲的,每個醫院都有既定的程序,每個國家也都有不同的法規, 因此,﹁要完成那麼多複雜的程序,只能凡事忍讓,真的受不了時,就要據理力爭,真的不行,也只能自己吞下去!﹂身為家中小孩老大的張念慈是台灣生技業重要 人物,而他的兩位弟弟也都是生技業名人。大弟張念中是美國生物統計公司高階主管,二弟張念原本來在美商Allergan藥廠擔任資深主管,如今則是中裕生 技的執行長。

中裕的前身是蔡英文主導的宇昌生技,取得愛滋病權威何大一的支持,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基金會的補助,後來改名中裕,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入股,中天董事長路孔明擔任董事長,並在○九年請來張念原擔任執行長。

中裕目前的愛滋病新藥已完成二期臨床,出來的數據非常好,可以說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愛滋病藥物。公司正考量是否直接進入三期,或是將該項技術授權給國際大藥廠取得授權金,目前都同時在評估與進行中。

一 家三傑都在國際生技業有傑出表現,讓大哥張念慈在台灣生技業分量不輕,不僅是尹衍樑最重要的策士,近來更頻頻回台到大學演講、與產官學界溝通,但台灣的官 僚牛步卻令他心灰意冷, ﹁台灣人才那麼好,為什麼到美國就做得出來,待在台灣就做不出來,實在不應該搞成這樣……﹂一向有話直說的張念慈,這回真的是急了。

張念慈

現職:美國Optimer公司董事長

台灣浩鼎生技董事長

經歷: Cinogen及Pharmanex創辦人

如新集團首席科學家

學歷:麻省理工博士後研究布蘭代斯(Brandeis)大學博士

輔仁大學化學系

台灣浩鼎

成立:2002年

資本額:10億元

經營團隊:董事長張念慈,執行長許友恭。另外三名董事包括許照惠博士、李世仁博士及潤泰集團投資管理副總陳志全股東結構:Optimer、匯弘投資及合一創投(潤泰集團、中天)、永豐創投(永豐金控)、富邦、玉山金控及全球策略創投

產品線:乳癌新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8

華人如何保障在非洲的利益

http://www.eeo.com.cn/2012/0202/220112.shtml

經濟觀察網 陶短房/文 1月28日和1月31日,短短4天裡,非洲大地上接連傳出兩起中國員工被劫持事件,引起全球性關注,更讓還沉浸在新年氛圍中的中國人心情不快。

1月28日劫持事件的發生地是蘇丹南科爾多凡州,位於蘇丹首都喀土穆以南620多公里的阿巴西亞鎮附近,被劫持的是中水電七局蘇丹南科爾多瓦州公路項目中國員工,事發時工地上共47名中國員工,其中29名被武裝分子劫持,17名避開劫持後獲救,1人頭部中彈。

1月31日的劫持事件,發生在埃及西奈半島上、西奈省省會艾爾阿里什以南萊赫豐區(Lehfen)通往水泥廠的路上,被劫持的25名中國員工系萊赫豐水泥廠工作人員,劫持者為當地貝都因人,屬於斯瓦爾克部落。經埃及行政當局調解,目前全部25名中國員工已平安獲釋。

這兩次綁架中國員工事件共同的特點,是劫持者並非刻意針對中國目標。

蘇丹南科爾多凡綁架事件的實施者係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SPLM-N),該組織原為南蘇丹現執政黨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內的分支,主要由 SPLM內原籍蘇丹北方的人士組成,南蘇丹獨立後,他們因宗教、地域等關係無法成為南蘇丹國民,被迫改組為「北方局」,又因拒絕放下武器而成為活躍於青尼 羅河州和南科爾多瓦州等地的反政府武裝。他們綁架中國人質的目的,按其發言人公開的表態,系政府軍不斷圍剿而「臨時起意」,利用中國人質作自保的擋箭牌, 潛在目的則可能包括通過此事擴大政治影響,引起國際關注,使自己的處境和政治訴求得到外界瞭解、承認,甚至引發有利於己的國際干預,也不排除另有「換取經 費」等經濟目的。為避免惹禍上身,該組織秘書長亞西爾-阿爾曼和發言人羅迪先後對中外媒體表示「無意反華」、「人質安全」,並稱「安全形勢允許時」將釋放 中國人質。

西奈半島綁架事件的原因更為複雜:斯瓦爾克部落中有部分成員因2004年10月7日塔巴希爾頓酒店連環爆炸案(34死105傷)被警方以「涉嫌恐怖 襲擊同謀」為由拘捕,其中5人被拘押至今,據稱穆巴拉克下台後,新當局曾許諾早日釋放這些被拘押者,但遲遲不見下文,甚至無人關注,據當地媒體報導,這些 綁架者散發傳單,提出「釋放族人」和「停止向以色列輸送天然氣」兩項要求。當地調解人稱,綁架中國人質的目的,是試圖用以和警方討價還價,交換被拘捕的族 人,並向國際社會發出「不平之鳴」。

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在海外有81.2萬員工工作,2012年可能翻番,此外,非金融領域對外投資2011年高達600億美元,同 比上升1.8%,這些當然會帶來更多的海外經營風險。對非洲而言,中國是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重要的投資者,20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從事經營活動,中非 貿易總額已高達1500-1600億美元,頻繁而豐富的經貿交往,和大量人員、項目的存在,令中國人出現在「危機鏡頭」前的概率大增,而非洲恰是個機遇 多、風險也大的地方,部族、宗教、政治、經濟、城鄉、貧富,各種矛盾錯綜複雜,交織纏繞,即便在此長期經營的法、英、土耳其、黎巴嫩等國企業、工作人員和 遊客,也常被捲入無妄之災,原本是「後來者」,來勢卻又如此兇猛,分佈如此之廣、密度如此之大、頻率如此之高的中國人,自然也很容易「不小心踏入他人是非 中」。

在非洲和其它海外地區經營的中國企業、個人有許多特殊習慣,如現金積累多、習慣大量僱用本國職員、喜歡封閉式管理、遇到不測慣於用錢解決、喜歡走上 層路線,等等,這些都讓中國企業、員工容易成為各種針對性襲擊的目標,並陷入矛盾核心,且一旦發生意外,往往就是人數多、影響大的惡性事件。近年來,中國 企業、個人對有針對性的襲擊、綁架等危險警惕性提高,防範意識增強,去年的幾次大規模撤僑行動更有聲有色,但4天內接連發生的兩次「殃及池魚」卻提了另外 一個醒:當你不可避免地頻繁出現在一些高位場合時,即使你不去自找麻煩,麻煩有時也會自動找上你。

一旦碰上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瞭解事件背景、綁匪動機、具體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否則便無法判明人質的危險程度,並據此作出最適合、最有利於保障人質安全的選項。

二、多方依靠,主動介入

非洲是個部族的社會,也是個「關係」的社會,在很多時候通過諸如部族、宗教、地方上的關係斡旋、搭橋或試探,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次埃及人質事 件迅速和平解決,和當地部落上層人士從中周旋有關。必須特別指出的是,這種「走關係」應通過多渠道,且儘可能減少「中間人」,否則很容易出現「兩頭吃」或 「拷貝走樣」的後果,不僅會白花冤枉錢(在尼日利亞等地曾有綁匪明明未提贖金,中間人卻獅子大開口,結果綁匪「免費」放人苦主卻以為花錢贖回,被中間人平 白「咬了一口」的事例),有時還會耽誤營救,危及人質安全(有些「中間人」根本沒有「關係」,只為訛一筆錢跑路)。鑑於此,使領館和企業等有關方面積極、 主動、全面的介入是必要的,且越早越好,越全面、直接越好。

三、謹慎依靠當地政府、官員和軍警

中國在非洲大多數國家並無武裝力量存在,個別駐有中國維和部隊或警察的國家,也只能在聯合國框架內採取行動,在很多時候,必須依靠當地政府、官員和 軍警的力量,進行和平或武裝營救。此次埃及人質解救過程中,當局就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這種依靠必須「多長個心眼」,有時中國人的遇難實際上是地方和當局 間矛盾所拖累,求助當局介入反倒令問題更難處理;也有時當局出於這樣或那樣的目的,刻意曲解問題成因,或採用有利於自己、卻不利於人質安全的方法解決問 題,如為避免矛盾公開化、國際化,或避免國際干預而草率行動,最終導致綁匪和人質玉石俱焚等,中方有關部門應明確「人質安全第一」的立場,充分發揮中國在 非洲的影響力,敦促有關當局避免採取可能激化矛盾的單方面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88

長期投資勝美股 華人富豪瘋紅酒

2012-5-28  TCW




五月十八日晚上,外商銀行主管、地產業和上市科技公司董座,還有中南部醫院院長,總共四十名受邀的神秘貴賓,齊聚在台北一○一高級餐廳包廂裡。特別的是,這場晚宴的主角,不是人,是酒。

酒拍市場大台灣藏家去年貢獻逾兩億

主角是一支二○○四年的紅酒,它的出身,是全球最頂級五大酒莊之一的奧比昂堡(Chateau Haut-Brion),它是有「帝王波爾多」之稱的六公升超大容量,它的身價近新台幣三十萬元,喝下一杯,等於把一錢的黃金(近新台幣六千元)喝下肚。 而這一晚喝掉的酒,價值合計超過新台幣百萬元。

這場晚宴的主人約翰.卡邦(John Kapon),是美國擁有近兩百年歷史酒商阿克爾(Acker Merrall & Condit)的第三代傳人兼執行長。阿克爾與蘇富比、佳士得,也是全球前三大紅酒拍賣業者。這次卡邦首次將阿克爾酒拍會前的品酒會,移師台灣,正是因為 台灣蒐藏家,過去十年在紅酒拍賣市場累積的實力。

阿克爾統計,過去十年,台灣藏家酒拍金額平均每年成長一五%,即使遇金融風暴、歐債危機,都澆不息台灣買家熱情,去年台灣人光在阿克爾拍下的金額就達新台幣兩億元。

因為,長期投資紅酒,報酬率遠勝歐美股市。

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倫敦國際年份酒交易所(Liv-ex, London International Vintners Exchange)五十大紅酒指數為例,即使去年下半年指數從歷史高點滑落,修正三三%,近五年來,指數漲幅仍達七成,代表世界前五大酒莊、自一九九九年 至二○○八年份共五十款紅酒,過去五年漲了七成。

紅酒指數之外的極品紅酒,漲幅更驚人。這次品酒會貴賓之一、藏酒已有十多年歷史的雷科董事長鄭再興,在他近七千瓶的蒐藏當中,最得意的是曾出現在漫畫《神 之雫》的一九八二年份、法國五大酒莊之一的木桐堡(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酒,購入價一瓶約新台幣四千元,到現在漲到八萬元,翻了二十倍。

酒莊跟著熱買下改造,轉手價翻三倍

除買酒、拍酒,現在投資紅酒更熱門的方式,則是由「台灣投資銀行祖師爺」、同星投資董事長郭炎帶起的酒莊熱。

十五年前,華人界第一個買下法國百大酒莊之一的郭炎,「可以說是第一個把私募基金的手法,帶進酒莊的人,」品酒專家、前外交部次長楊子葆觀察。楊子葆也是少數受邀與國際評酒大師派克(Robert Parker)一同評酒的華人。

所謂「私募基金」的手法,就是在買下酒莊後,聘請知名種植師、釀酒師,來改造葡萄和酒的體質,提升酒和酒莊的整體價值。郭炎擁有的歐比頌堡 (Chateau Haut-Brisson)酒莊,自二○○四年份起至今,開始拿到派克九十分以上的高分,○九年,分數更高達九十五分。歐比頌堡紅酒的售價,也從他入主前 一瓶約八歐元,翻了近六倍,達到四十六歐元。

酒的售價升值,酒莊也跟著增值。去年一樁波爾多酒莊交易案,賣方美國私募基金,十年前以五千萬歐元買下酒莊,再砸三千五百萬歐元改善酒質,讓單瓶酒售價在十年內翻漲了逾兩倍,酒莊轉手價格也跟著翻了三倍達到兩億歐元。

特別是歐債風暴後,華人富豪更是競相來到歐洲,希望乘機低接酒莊。檯面上看到的,去年就有中國中糧集團、珠寶商人沈東軍和藝人趙薇,砸下數百萬至數千萬歐元收購酒莊。中國白色家電霸主美的集團(Midea)也準備跨進從紅酒生產到銷售的一條龍事業。

適長期投資至少放五年,等增值空間

這股從買酒到買酒莊的華人富豪紅酒熱,從二○○八年香港取消酒稅開始引爆,國際各大酒拍商紛紛進駐香港。以阿克爾為例,○八年以前,紐約大中華買家人數約占兩成,現在,中、港、台和澳門的大中華買家占比達到七成五。

紅酒這個「稀有財」,也在華人富豪的資金追逐下,價格在去年中達到高峰。雖然Liv-ex五十大紅酒指數,去年下半年修正,但卡邦指出,指數追蹤的都是位 於波爾多的五大酒莊,波爾多的酒價修正,但還有其他好酒,而且好的紅酒會被消費,只會越喝越少。佳士得亞洲區名酒部主管葛帝斯(Charles Curtis)也認為,指數只追蹤一部分的酒,過了這個修正的拐點,後勢還是看好。

他們之所以如此樂觀,是因為阿克爾和佳士得今年二、三月剛結束的拍賣,拍賣率分別回升到九五%和一○○%。

不過,「紅酒畢竟是有機物,有生命週期,不夠出色的酒,生命週期只有二十年,」楊子葆提醒。也就是說,標酒、買酒前,不只要選擇有信譽的賣方、注重酒的保存和運送方式;買到時,酒的生命週期,也關係未來增值空間。

蘇富比亞洲區洋酒部主管樓伯禮(Robert Sleigh)也建議,投資紅酒要放五到十年,等待增值空間。因為短線進出,增值空間會被拍賣佣金、運送、保管費吃掉一大半。

【延伸閱讀】紅酒5年漲7成,笑傲歐美股市——紅酒與歐美股市指數比較

Liv-ex50大紅酒指數

今年以來漲幅(%):1.25年漲幅(%):70.13年漲幅(%):54.31年漲幅(%):-22.8

美國標普500指數

今年以來漲幅(%):11.15年漲幅(%):-5.63年漲幅(%):60.11年漲幅(%):2.5

英國富時100指數

今年以來漲幅(%):2.95年漲幅(%):-11.03年漲幅(%):35.21年漲幅(%):-5.4

註:今年以來漲幅統計到4月資料來源:Liv-ex.com、Yahoo Financ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9

華人新首富李澤鉅:將人生與家族牢牢綁定

http://www.xcf.cn/500frb/tt/201207/t20120727_333335.htm
 李澤鉅持有加拿大護照,這也是公開的秘密。他的身份幫助父親出面收購了加拿大上市公司赫斯基石油52%的股權,也拉開了李氏家族海外收購的大幕

 

  7月25日,77.53億港元拍板收購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ales &West Utilities後,身在英國的李澤鉅馬上開心地開了一支香檳慶祝——這是他繼承父業成為華人新首富後第一筆「大買賣」。

 

  包括2010年、2011年李澤鉅實際掌控的長江基建對於英國電網和英國供水網絡的兩筆大收購,按照英國媒體的說法,李澤鉅幾乎已經「買下了英 國」。李嘉誠父子將控制英國天然氣近三成的市場,英國四分之一人口的天然氣供應將由他們提供,英國大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約5%的供水市場都是李 家的資產。

 

  外界對於這位華人新首富仍知之不多。長江集團上市公司長江實業(00001.HK)與和記黃埔(00013.HK)每年業績會和股東會上,眾人的目光總在金句連連的李嘉誠身上,李澤鉅則一直低調陪在父親身旁。

 

  李澤鉅與原名王富信的太太王儷橋結婚近20年,兩人共育有三女一子。而離開家族事業的弟弟李澤楷,性格張揚、感情生活豐富也更為公眾熟識。

 

  從「太子爺」到「繼位」

 

  幾十年的慣例數月內便被顛覆,現年48歲的李澤鉅將成為聚光燈的新焦點。多年來,李嘉誠一直將家族信託基金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分為三份,由李嘉誠、李澤鉅和其家人以及李澤楷各持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但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家族信託基金綁定權益產生的弊端日漸浮現,以新鴻 基家族的三兄弟內鬥最為矚目。

 

  今年5月25日,李嘉誠公開宣佈分家方案,由李澤鉅管理長江集團,支持李澤楷發展事業;7月16日,李嘉誠將家族信託中原分配給李澤楷的三分之一權益,全部轉給李澤鉅,正式落實了分家方案。

 

  這意味著,李澤鉅正式接掌市值逾8500億港元、涉及22家上市公司的長江王國。李澤鉅個人持有40.51%的長江股份和逾35%的加拿大上市公司赫斯基能源,個人資產達2900億港元,超越其父李嘉誠去年1708億港元的首富資產排名。

 

  「傳長不傳幼,這是很傳統的家族傳承方式。」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教授、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范博宏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有分析認為,低調聽話的長子李澤鉅,是傳承李嘉誠事業的不二人選。但外界又普遍認為,李澤鉅性格沉穩,幾十年來無功無過並不突出。

 

  這樣的看法可能並不盡公平。在「超人」李嘉誠白手起家建立千億財富帝國的光環下,作為兒子,李澤鉅確難以超越。但自他2000年進入集團核心管 理層後,長江集團從香港華資企業逐步轉型為國際企業,資產和業務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員工多達30萬人,其中海外業務佔八成,香港地區業務只佔 16%。

 

  范博宏認為,李嘉誠應該是國際化戰略的決策者。而不論是李澤鉅還是「大管家」霍建寧,都是執行者的角色。

 

  但如果梳理李澤鉅的長子生涯,可能會得出一個更加公平的判斷。

 

  1964年出生的李澤鉅一直將自己的人生和家族牢牢綁定。據說,小時候他和比他小2歲的弟弟李澤楷,便經常列席公司董事會會議,並設有固定座 位。李澤鉅小學和中學就讀「一條龍」式的香港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之後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李澤鉅遵照父親安排選了土木工程專業,之後又攻讀了結構工程 碩士學位。而這時的李澤楷則按照個人興趣讀了電腦專業。

 

  1985年21歲的李澤鉅就正式加入長江集團從基層幹起,被安排在當時長江實業在中環華人行的辦公室上班,跟隨父親和叔父輩們學習經營之道。

 

  長實是長江集團的上市旗艦。李澤鉅25歲成為長實的執行董事,28歲代替父親進入匯豐董事會擔任非執行董事,29歲成為長實副董事總經理,30歲那年,他便成為長實副主席,35歲成為副主席及董事總經理。

 

  李澤鉅持有加拿大護照,這也是公開的秘密。他的身份幫助父親出面收購了加拿大上市公司赫斯基石油52%的股權,也拉開了李氏家族海外收購的大幕。

 

  2003年,李澤鉅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當年他通過一傢俬人控股公司取得加拿大航空公司31%的股權,這時李澤楷首次以私人名義進行投資,也是李家首次涉足航空業。

 

  這期間都是李澤鉅的積累期。追隨父親在政商界磨練27年後,如今李澤鉅是長實副主席和董事總經理、和黃副主席、長江基建主席、長江生命科技主 席、電能實業執行董事、赫斯基能源聯席主席、匯豐銀行董事、中國政協全國委員、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總商會副主席,以及一個小 島國巴巴多斯駐港的名譽領事。

 

  人生中最灰色的一幕是,32歲那年他遭遇了綁架這一劫,新鴻基集團的長子郭炳湘也曾經此劫難,此後香港富豪家族均加強安全工作,也更加奉行低調的生活方式。

 

  長江基建的功績

 

  如果說長實與和黃是由李嘉誠打下的天下,長江集團旗下第三大上市公司長江基建則更似李澤鉅的「畢業作」。

 

  1996年,李澤鉅負責分拆長江基建上市,獲得超額認購25倍的功績。在長江基建上市後,李嘉誠曾表示,李澤鉅的表現可得90多分,「如果他不是我的孩子,更會給他100分!」

 

  實際上,李澤鉅一直擔任長江基建的主席,從2000年至今斥資逾2000億港元海外收購了11項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基建項目,涉及電力、水務、天然氣供應等項目。

 

  海外收購在金融海嘯後到達了高峰。2010年10月,長江基建以700億港元作價收購英國電網,成為李氏父子海外收購的最大項目,也令長江集團 成為英國最大電力供應商之一。去年10月,長江基建以588億港元作價收購供水網絡Northumbrian Water,而這兩項收購均成為推動長江基建盈利增長的主要因素,其中英國電網項目的回報率就達到了11%。

 

  按照英國媒體的說法,李澤鉅幾乎已經「買下了英國」。當長江基建700億港元收購英國電網後,明顯熬夜等待的李澤鉅曾雙眼發紅、聲音沙啞地表示,「買到了好開心」。

 

  李澤鉅主推的海外收購基建策略,獲得了李嘉誠的高度認可。「我跟父親總能不約而同地想到一塊。」他卻總是低調回應是否已經主導長江發展方向的問題。

 

  如今名正言順成為掌舵人的李澤鉅是否將一改低調,成為長江集團的新代言人?一切或在8月2日的半年業績會上略見端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59

一個台南小漁村的太保學生 打造華人文化第一品牌闖關

2012-8-6  TWM




誠品書店的品牌密碼

靠理想賺錢 吳清友的五敢成功學統一集團成立統一超商7-ELEVEn,連賠七年轉虧為盈的過程,被視為零售業傳奇;不過,沒有集團背景的誠品書店,卻是連賠十五年後,才在第十六年賺六千萬元,吳清友如何辦到?

他打開賺錢大門的成功之鑰何在?

撰文‧許瓊文

一九八九年,吳清友在台北市仁愛路圓環邊開了第一家誠品書店,當時就做好賠錢的打算,卻未料到這一賠就是十五年,當中他還經歷了生死關頭的大手術,他的老 臣因此形容:「吳先生是用生命經營誠品!」兩年前,吳清友在香港的一場演講中坦承:誠品連續賠了很多年,同事會自我解嘲,很阿Q地想一些「即使賠錢還應該 存在的正當性」。

事實上,吳清友經營誠品從一開始,就不是全部從商業思惟出發,他證明了二件事:不僅靠理想能賺到錢,還建立華人文化事業的獲利新模式!

誠品經歷二十三年的發展,從慘澹經營到轉虧為盈;從單純的書店到百貨商場;從台灣跨出國際市場。個性執著、擇善固執的吳清友,靠的是「五敢」成功學。

敢賭 選最貴、最精華地段開店二○○二年台灣圖書出版產業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的書店自一九七九年至八九年這十一年間,開始出現第一波轉型,從永漢國際書局、新學 友書局、金石文化廣場,再到八九年成立的誠品,稱之為第一次書店產業革命(也就是從原本單點的獨立書店,發展出連鎖經營模式)。

一九九○年代,股市上萬點,經濟成長進入高峰期後,中產階級的興起,在物質生活外,開始尋求精神層次的提升,誠品便是在這個利基點下應運而生。

吳清友抓住趨勢,在大型連鎖書店,及小型獨立特色書店這兩者間,發展出第三種,既包含獨立書店的文化、藝術特色,也有大型連鎖書店氣派;他先以家具精品與進口攝影書籍為主的冷門書,作為經營誠品的特色,當時,吳清友顛覆傳統書店的作法,震撼市場。

除了走在潮流之前,吳清友敢選最貴、最精華的地段開書店,打破既有書店講坪效的經營法則。誠品第一家店,便是在仁愛路圓環邊、台北市東區最昂貴區域開出的敦南店。

原本在敦化南路底的遠企購物中心,願意提供優惠的租金給誠品駐點,卻被吳清友斷然拒絕;看似不計成本的選點策略,卻是因為吳清友很清楚誠品的定位,他要讓誠品成為台北市的一個地標、一個傳奇。

「想像比知識重要。」吳清友在面對台灣出版業的不景氣,卻仍不斷在書店的經營形態上挑戰更高品質,成為所有人文藝術創意工作者,長期且最大、最重要的發展平台。

敢貴 優質服務 不打價格戰誠品從獨立特色書店,到成為大型連鎖書店,訂價從來不是同業最低,但是靠著良好的服務,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才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受到肯定。

誠品創業的第一桶金,來自吳清友經營的「誠建」,以銷售餐飲廚具設備為主的企業,當時誠建的訂價常比同業貴五%。「這五%就是你的價值。」誠建總經理,也是吳清友的弟弟吳明都說。

吳明都永遠記得,他與三井餐廳董事長黃奕瑞認識的時候,黃奕瑞認為誠建賣的廚具都比別人貴,吳明都立刻回他:「人家也說三井比別人貴。」黃奕瑞不假思索地 說:「因為三井比較好啊!」吳明都立刻告訴黃奕瑞,「誠建的產品也是如此,品質最好,但只比別人貴五%。」誠品延續誠建價格策略,當一般書店多採用低價促 銷,誠品卻不打「價格戰」;相反地,卻以優質服務、舒適且具有設計感的實體環境,回饋給消費者。

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林孟彥觀察,初期,確實誠品遭遇許多挑戰,消費者認為「不一定要在誠品買」,無形的品味與美感,難以訂價與收費,這讓當時誠品在獲利數字上,遇到相當大的挑戰。

但是,隨著快速展店後,每一次消費者在誠品獲得的經驗、服務所產生的附加價值,成為「集客力」的最佳方法。

知名作家李欣頻曾為買一本書走進誠品,詢問櫃枱人員,服務人員不但親切且快速地為她找到書,甚至熱情地介紹該書作者還有哪些作品,或相關主題的書又有哪些作家寫過,「結果我買了二十本,即使沒有打折。」憑藉差異化服務,誠品不打價格戰,仍獲消費者青睞。

對於人才培育的制度,與誠品的風格一樣,總是獨樹一格,誠品人力資源處資深協理林發智說,「無論什麼單位,進入誠品的人,首要條件要『愛書』」。

過去靠「師徒制」傳遞誠品人的氣質,如今,有系統化的建立學習曲線,例如,基層的圖書管理專員,到職半年以上就必須接受基礎認證考試,之後還必須接受專業 認證,包含六大領域:雜誌、圖書、影音、文學、童書及文具等,成為晉升的衡量指標,「錄取率只有三成,很難考,我可能也考不過。」誠品副董事長吳旻潔說。

敢賠 堅持理想 連賠十五年現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曾在《風格社會》一書中提到,在今日是以生活風格為體質的消費社會,一個好的品牌,往往必須能夠釋放巨大的美感能量,才能吸引消費者。品牌不是「名字」加上「商標」,必須要能製造美感體驗。

吳清友正是以誠品為台灣製造美感體驗。當時台灣的外文書店多賣大眾書,而誠品則拉高產品層次,例如藝術、建築、旅遊、食品方面的書種類齊全。當時引進許多 國外當代小說、經典文學,為台灣閱讀市場帶入更多選擇,明知小眾市場,不容易賺錢,誠品仍堅持高品質的「人文氣質」,成了與其他書店最大不同的特色。

此外,一九九九年開始,吳清友更大膽的在誠品敦南店首創「誠品不打烊」的書店經營模式。

一般書店最晚營業到晚上十點,但誠品卻提供消費者二十四小時「閱讀」的管道,也因此提供台灣夜貓族一個知性、舒適的優雅空間。雖然明知不會賺錢,吳清友仍堅持這項創新服務,台北市的誠品敦南店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二十四小時書店」。

即使看似赤字的經營方式,但吳清友深知,這些都是誠品「黏住」消費者的方法,在連賠十五年後,吳清友終於驕傲地對外宣布誠品轉虧為盈。而根據台灣中小企業處統計,台灣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也不過十三年,誠品竟忍受十五年虧損,也算得上是一個傳奇。

敢低頭 汰弱留強

面對事實勇敢關店

為堅持經營理念,誠品雖然慘賠十五年,但吳清友的經營方式並非一成不變,反而不斷調整體質,試圖在理想與現實間找到平衡點。

一九八九年,誠品在台北市仁愛路圓環邊開了第一家店,直到二○○一年之間的十二年,是誠品書店快速展店期,最高紀錄全台有超過六十家店。最慘的是○一年後景氣一路下滑,又先後遇上納莉颱風造成台北市大淹水以及SARS,誠品面臨經營困境。

大環境不佳,吳清友不得不面對事實,開始關店計畫,透過不斷整併、收掉體質較差的書店,○四年,誠品開始轉虧為盈。

之後,誠品陸續將台北京華城店、新光信義店以及嘉義衣蝶店、高雄漢神巨蛋店等店面結束。以京華城店與新光信義店來看,因為同一商圈有誠品信義旗艦店存在,為不讓客源產生排擠效應,「展店」與「關店」同時進行,正是連鎖企業調整體質的最好方式。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祕書長洪雅齡舉便利商店為例,近五年來,超商兩大龍頭展店與關店同時在進行,整體店數維持持平的狀態,「關小店、開大店,調整體質,以連鎖企業來說,這都是從整體策略考量,有變化才是好事。」洪雅齡表示。

敢混血 創新經營 複合式商場藉由口碑、服務創造品牌價值,因此吸引人潮,進而從商場獲利。林孟彥認為,誠品創造了新的商場經營獲利模式,也就是以書店為核心,但同時發展商場的複合式多角化經營。

這樣的轉變,更展現出吳清友勇於創新的一面。當企業經營到一定的程度,無論在營收或事業規模遇上瓶頸後,企業主多半會思索以「多角化」經營方式,找尋新的利基點。

企業的經營重心移轉,總會面臨許多考驗。誠品內部就曾經有過激烈的討論,有人認為經營商場悖離了誠品原本的初衷;但事實上複合式的商場經營,卻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如今的誠品,已經不只是一般書店,融合了百貨、商場,跨足零售事業,吳清友也大幅調整公司整體經營策略;誠品現今的營收,有六成的占比來自於商場,三成則來自書店。

吳清友在一九九六年成立零售事業部,正式投入複合式的商品開發,二○○二年與流通事業部合併為「生活事業部」(誠品生活公司的前身),並重新提出誠品的經營理念為「人文、藝術、創意及生活」。自此以後,以書店為核心的百貨商場的經營形態,就此確立。

即使轉型成為百貨商場,吳清友仍堅持與市場走不一樣的路,融入文化事業的美學風格、設計生活。

台灣百貨業的前三大,多是引進日本品牌及經營管理模式,經營思惟首重坪效、規模;但對誠品來說,坪效絕對不是唯一考量,品牌氛圍才是第一,也因此名列台灣百大品牌。

舉例來說,當你走進誠品信義店時,一樓絕對看不到高級化妝品以及女鞋專櫃,也不見世界知名的精品品牌,取而代之的是高級家飾、充滿設計感的服飾品牌,以及咖啡店。

從書店延伸而來的百貨經營思惟,誠品可說是原汁原味的「本土」,靠著五敢成功學,吳清友在理想與現實的翹翹板上,取得平衡,展現他經營企業的遠見。

未來,進軍國際市場,與跨足飯店休閒產業,誠品能否再創佳績,值得觀察。

.我樂意看到「誠品」現象走入日常生活裡,它讓每個人伸手可得到美好的生活經驗,應該讓它繼續茁壯。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我曾經認真考慮搬到台北,為的是誠品。台北有誠品書店,感覺猶如奇蹟一樣。

日本女作家新井一二三

.『誠品』是一個以書為核心的商場設計。它的成功,一方面是吳清友的個人品味,也是他產業觀察的能力。

大小創意齋創辦人姚仁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59

台灣市場太辣 英傑華人壽喊撤退

2012-8-13   TCW




英國第一大保險公司英傑華人壽,七月底宣布將撤離台灣市場,相較於其他業者對金管會一向「畢恭畢敬」,英傑華直接發新聞稿的這麼一招,不僅重重打了金管會一大巴掌,也寫下了近年來外商保險公司退出的「新招數」。

面對英傑華說要「落實專注於高成長市場」,金管會回敬:「應該先檢討自己的經營方式。」然而,台灣市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二○○八年一月,當初英傑華人壽與第一金控各出資四九%與五一%,合資成立第一英傑華人壽(後改名為第一金人壽)。但沒想到,台灣市場實在「太辛辣」,二○一○年,就已經傳出嚴重水土不服。

台灣市場辣在哪裡呢?第一辣是全民瘋壽險「類定存」商品。這兩、三年幾家大型壽險公司,為了爭市占率,不但殺到見骨,今年甚至開始推出「買保險,送禮券」等促銷手法。

這些商品的利潤奇差無比,但大型壽險公司都在搶著吃,讓想經營保障型商品的英傑華感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外商不願意做,生存空間就很小。」第一金人壽高層分析。

親家第一金銷售理念不合

台灣市場的第二辣,則是壽險公司的投資策略。近幾年由於低利環境,本土壽險公司只好靠著買地、經營不動產,和在台股衝鋒陷陣才有可能拉高投資報酬率,讓收進來的大筆現金有去處。但這第二辣,對堅持保守投資的外商來說,難以適應。

就算外在環境有上述兩大挑戰,讓英傑華非走不可的最大原因,恐怕是「異國聯姻」的適應不良。英傑華出資四九%,等於是「嫁」給了第一金。但第一金家大業 大,銀行通路喜歡賣的,未必跟英傑華想推出的產品吻合,這就好像媳婦嫁進門,卻跟公婆處不來一樣,離婚成了最後的選擇。

台灣壽險市場的競爭激烈和經營困難,早就不是新聞。但市場到底何時能回歸良性競爭和保障本業,值得身為保戶的你我,睜大眼睛仔細關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54

華人和老台商 東協淘金最該防2

2012-12-17  TCW
 
 

 

到冒險天堂能淘金,也可能慘敗而歸,如何才能不誤觸東協市場地雷?南洋闖王以過來人角色建議,下南洋要遵守「三沒有、四必要」原則。

自己買地卡實在!多屬民主國,徵地耗時日

第一個沒有,是沒有免費土地,金額再大也不給。

二十年前開始,台商到中國沿海投資,多享土地免費、半買半送的特殊待遇,這五年來,中國內陸各地政府搶招商,土地優惠依然存在。

印尼雅加達台商會副秘書長李永雄說,到此考察的台商,第一個問題就是:土地可以免錢嗎?答案是不可能。東協國家中除了越南是共產國家,其餘都是民主國家,政府推動建設也要透過合法程序跟人民徵地,跟中國說拆就拆完全不同,蓋工廠得先花錢買土地。

最有名的案子是二○○八年,日產雷諾有意投資六億美元在印尼設廠,希望印尼政府免費提供五十公頃土地,但仍被拒。在雅加達投資超過三十年的當地台商會會長宋培民說,連雅加達市政府蓋捷運,都因土地取得困難延宕逾二十年,有意在當地設廠的台商還是認清事實,自己買土地比較務實。

第二個沒有,是這裡沒有統戰,也沒有紅地毯迎接,因此沒有「台灣人最大」的神話。

在中國,台商享有超國民待遇,出事、糾紛,甚至連吃個飯都要告訴對方,我是台灣來的,但是在東協不興這一套,日商、韓商與台商,都是同樣待遇,所以到東協投資,要低調勿張揚。

第三個沒有,這裡沒有招商神話,不會因為特定產業給予特定補助。例如台灣對電子業;中國對太陽能、光電這些行業的減稅、補貼。

宋培民說,雖然這裡也有投資獎勵,但對各產業是相同待遇,所以賺多少錢要看個人努力。此外,還要習慣東協行政效率慢,沒有中國那種地方官員馬上辦、手機二十四小時開機全天服務的招商神話。

認清三個沒有,闖南洋還得注意「四要」。第一要,要小心華人跟台灣人,特別有合夥關係時。南洋有一句俗語,「老華僑騙老台商,老台商騙新台商!」雖然跟當地華人合作可以加快投資速度,但也可能大意失荊州。

最著名的案子就是一九九六年,光陽機車與印尼當地華人財團力寶集團合作,投資設立機車廠,但十二年後,就戰敗退出當地市場,被視為合資雙方無法同心的案例。老台商提醒,除了要小心跟華人合資,真正要小心的卻是自己人,如當地的順口溜,「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背後插一刀」。宋培民說,台商放款、放帳給印尼當地人、華人都很注意,反倒是遇到台灣人,一句自己人沒問題,最後卻被自己人倒帳或詐騙。

貪汙是必要成本!每年編列二%預算,當成「咖啡錢」

第二要,要照法律規定完成該有的手續,不要便宜行事,而且要看懂當地文字版本的文件、合同。雅加達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林立凱提醒,有時印尼文、英文法律文件不同,會導致權益無法被完全保障。

第三要,要認清官員貪汙的事實。東協雖已實施民主體制,但仍然是貪汙腐敗的國度,十個國家中,只有新加坡廉潔度贏過台灣。在印尼,官員貪汙收錢被稱為「咖啡錢」,意思就是給官員去喝咖啡的錢。台商說,在商言商,把這個當成每年固定的成本,編列一%到二%的預算,好處是印尼官員拿錢就辦事也不囉嗦。

最後一要,是要內外銷並重。除了外銷,有機會一定要利用當地設廠優勢,打進內需市場,進一步打造品牌。宋培民說,來這裡設廠,三到五年外銷,產能與規模就能做大了,可以兼顧內銷。

台洲董事長秦嘉生說,台商在中國投資,二十年後就發現享受不到中國經濟成長的好處,因為台商到中國設廠,產品做好了就外銷,市場與客戶都在歐美,等到中國工資上漲、內需市場起來了,才發現根本沒耕耘中國市場,市場早被卡位,這時想要轉型升級做內銷、創品牌,談何容易。

因為東協的內需市場大,當地政府不會要求外商完全出口產業。以鴻海在印尼的投資為例,印尼政府並非要拉高出口產值,而是希望鴻海能夠讓他們減少對進口品的依賴。因為印尼光是黑莓幾的每年銷量就超過百萬支,是黑莓機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當地對智慧型手機需求更超過一億支,因此希望鴻海能夠就地生產智慧型手機,滿足當地需求。

可發展自有品牌!好神拖熱賣、鴻海有望做貼牌手機

接著,他們也希望鴻海能做平板電腦等產品,更重要的是,印尼政府不是要鴻海替全球品牌在印尼代工,而是可以做貼牌手機或是跟當地業者合作做印尼品牌,因此鴻海可以在印尼發展自我品牌。

對於台灣品牌來說,這是搶下六億人口內需市場的機會,例如馬來西亞Taioyo董事長陳貴洲成功引進「趴趴走」智慧型吸塵器、好神拖到馬來西亞後發現,新台幣上萬元的吸塵器、近千元的拖把,在馬來西亞很受歡迎,因此,若能在當地生產,有機會搶下更大的市場。秦嘉生說,正在努力引進好神拖到印尼當地生產銷售。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到東協市場闖蕩,無限商機之後伴隨的,就是超高風險,唯有兼具冒險又審慎的心態,才能摘下這顆豐碩的果實。

【延伸閱讀】老鷹型人才,最適合去闖南洋

除了創業者,東協也大力向專業經理人、技術人才招手,但什麼樣的人適合去闖? 南洋闖王們歸納,唯有老鷹型人才方能勝出。在海外工作,就像老鷹在天空中獨飛,不像地上的狐狸可以廣交朋友,因此,要能忍耐孤獨。

而就像老鷹翱翔四方一般,這裡要和不同文化的人相處,不像同文同種的中國市場,因此心態不但要開放,還得有今天在吉隆坡、明天被派到緬甸,隨時走遍東協十國的心理準備。此外,也得有當遠洋候鳥家庭的準備,來往距離與時間都遠遠超越到中國北京或上海,因此要評估家庭成員能否接受。

至於剛剛畢業的新鮮人,雖然也有機會直接到東南亞上班,但過來人邱維國建議,台灣年輕人應先培養專業能力,才有戰鬥的基本配備,因此剛畢業者比較不適合,最好是有國際公司資歷,先為海外所用。

當然,還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東協市場跟中國一樣,就是要汲取台灣經驗、或國際化經驗,有一天,當市場高成長不在、或本地人取而代之時,你的B計畫永遠得備妥,方能從容應戰。(文●呂國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