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投一旦過關,英鎊恐貶至30年新低 英國若脫歐 頭號受害者:金融業

2016-02-29  TCW

英國高調喊退出歐盟,怎麼「脫」,有四種劇本,不管採用哪一版,如果脫歐成功,受惠、受害者都會出現。

如果英國退出歐盟,我會非常、非常、非常傷心。」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如此強調。英國首相卡麥隆宣布六月二十三日將舉行脫歐公投後,不只讓一向樂觀的布蘭森憂心,近來英鎊兌美元匯率更創七年來新低。

「英國脫歐」(Brexit)要怎麼「脫」?誰將受惠或受害?也成市場最關心的問題。

若英國脫歐,至少有四種模式可選,第一種是「土耳其模式」。歐盟境內成員採共同關稅、同一商業政策,但它也和其他國家簽署關稅協定,土耳其就是一例。土耳其並非歐盟成員,兩者簽署關稅協定後,土、歐對彼此工業產品的關稅下降,對其他國家也課同一關稅。土耳其也承諾會採「非常類似歐盟」的商業政策。歐盟目前與安多拉、聖馬利諾等歐洲小國也是類似模式。

第二種是「FTA模式」。也就是脫歐後的英國,可以和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雙方降低彼此關稅,但對其他國家課的關稅則不同,也不採同一商業政策。目前歐盟已簽署三十個自貿協定,包括墨西哥、韓國、越南等,它還正和美國洽談「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協定」(TTIP)。

第三種是「挪威模式」。挪威不是歐盟成員,但它是歐洲經濟區(EEA)成員之一,可享歐盟單一市場的好處。不過由於歐盟認為單一市場是建立在「四大自由」(人口、資金、商品流動及創業)上,這些自由也須套用到挪威身上,例如挪威也要遵守歐盟的「申根簽證」(歐盟成員國間免護照檢查及邊境管制)。同時在歐盟議會與治理機構,挪威並沒有投票權。

第四種是「瑞士模式」。瑞士既非歐盟也非「歐洲經濟區」成員,它和歐盟就人口、貿易自由等不同領域,各自簽署條約。在這種模式下,瑞士只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之一,它進入歐盟單一市場並沒有特權。但為降低和歐盟締約的難度,瑞士採取和歐盟類似的商業政策。瑞士企業若要享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利,也須在歐盟或「歐洲經濟區」內設分公司。

四種模式中,前兩者對英國代價最大。因為這不僅意味著英國要和歐盟重簽協定,過去歐盟與別國的協定也不再適用於英國。因此目前鼓吹脫歐的英國主流輿論,多主張採用代價較小的挪威模式或瑞士模式,也就是名義上脫離歐盟,但仍可享歐盟單一市場權利。

金融業將撤據點、縮編員工不過即使只是名義上脫離歐盟,英國仍要付出代價,首當其衝的是金融業。在倫敦進行的外匯交易金額占全球超過四成,其金融業一年產值一千八百億英鎊(約合新台幣八兆六千億元),占英國一年GDP約一二%,每年貢獻六百六十億英鎊稅收。目前歐盟以外的金融業者,包括摩根大通、瑞士信貸或野村證券,都是透過在英國設分公司,向英國當局申請所謂的「歐洲護照」(European Passport),才能享有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利。

英國脫歐後,不但企業在倫敦進行交易的誘因下降,也打擊金融業留在倫敦的意願。雖然滙豐已宣布將總部留在倫敦,但英國脫歐後,將把倫敦五千名投資銀行員工中的兩成移到巴黎;高盛也會把在英國部分據點撤往歐陸;摩根大通稱它將把「就業機會移出英國」;花旗則表示至二〇三〇年,英國將減少七萬五千個工作機會。

脫歐也將打擊英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據研究機構懷特與凱斯(White&Case)調查,超過九成的德國銀行認為,脫歐後的英國對外資吸引力將下降;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稱,「英國脫歐」最大受惠者,將是德國的法蘭克福,其次則是愛爾蘭的都柏林。基金經理人伍德福特(Neil Woodford)預估,脫歐將使英國對歐盟的金融服務出口每年減少一百億英鎊。

雖然英國可採挪威模式,以維持其發放歐洲護照的地位,不過歐盟並不希望開此先例,因為這將掀起其他成員國的脫歐潮。同時歐盟為留住英國,近來對其大舉「讓利」,包括允許英國政府緊縮歐盟其他成員國移民的福利,這已激起其他成員的不滿。假如英國在已享「讓利」下,最後仍退出歐盟,日後歐盟也很難再有立場給英國這些好處。

蘇格蘭可能重啟獨立運動

英國脫歐也可能使蘇格蘭獨立捲土重來。蘇格蘭民族黨領導人司徒琴(Nicola Sturgeon)日前表示,蘇格蘭人希望留在歐盟,但若英國脫歐,蘇格蘭就面臨「是否要獨立」的問題。

英國脫歐將降低蘇格蘭留在大英國協的誘因,下次「蘇獨」公投結果也將更難預料。在這些因素衝擊下,英鎊兌美元及歐元匯率近來持續探底(見上圖),《華爾街日報》日前引述巴克萊分析師派柏(Hamish Pcpper)的說法,對沖英鎊貶值風險的期貨價格,與對沖英鎊升值風險的期貨價格,兩者比率創二〇〇八年以來新高,顯示投資人看空英鎊而先行避險。高盛今年二月預估若英國脫歐,英鎊匯率將跌到一.一五至一.二〇兌一美元,創三十年來最低價位。

雖然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二月中最新預測,英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二.一%)仍高於美、德、日等國,但在公投前,「脫歐」的不確定性,仍將是影響英鎊及英國股市走勢的最關鍵因素。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05

效應解讀》公投若過,全球人流、金流大震盪 英國若脫歐 將是歐洲最大黑天鵝

2016-06-20  TCW

六月上半,國際金融市場好像突然被嚇醒了。

因為,英國多家民調一齊顯示,贊成英國脫離歐盟的支持度,越來越高出反對脫歐者,導致美股、歐股、英鎊全都在六月十日大跌,效應接著延燒到亞洲資本市場,全球投資人拋售股票、搶進安全資產,導致金價上漲、公債殖利率下滑。

這期間,美國奧蘭多市又爆發恐怖槍擊案,創下同類事件最高的致死四十九人紀錄,兇手是阿富汗裔的移民。以反移民為主訴求的英國脫歐派,立刻嗆聲威脅再不脫歐,英國也難逃類似恐攻。

英國將在六月二十三日舉辦公民投票,讓人民選擇是要離開歐洲聯盟,還是留下來。過去一年,留歐派支持度在多數時候領先,因此,雖經濟學人智庫(E I U)早把英國脫歐列為今年全球十大風險之一,但國際金融市場並未認真看待。直到最近,這隻歐洲最巨大的「黑天鵝」,很可能就要飛出來,擾亂全球經濟了。

全球經濟受衝擊!

一旦脫歐成真,調整期將長達數年英國是歐洲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它要從歐盟大家庭出走,可不只是歐盟的家務事。

美國聯準會( Fed)主席葉倫在六月警告,英國脫歐將帶來「重大經濟衝擊」,可能改變投資人的風險偏好。脫歐可能性升高,加上美國就業數據不佳,使外界預期美國升息的時間,將延到英國公投之後。

脫歐公投對世界經濟最基本也最廣泛的影響,就是帶來巨大的「不確定因素」。

一旦公投過關,包括英國與歐洲、歐洲與全球的物流、金流、人流,都將進入一段長達數年的重新調整期。

光是英國現行法規,就有五五%是來自遵循歐盟的規定;透過歐盟對外的三十六個貿易協定,英國也與全球五十八個國家享有貿易優惠關係。「幾乎所有英國的對外貿易關係都要(重新)談判,」世貿組織(WTO)秘書長阿茲維多( Roberto Azevedo )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說。

跨國企業一致反脫歐!

工作機會、旅遊市場將大幅流失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 )早在二月就對英國脫歐議題表示:「任何經濟界的人都不喜歡不確定因素,在不確定期間,他們不投資、不雇用,也不做任何決定。」企業界的反應更直接。英國最大銀行滙豐陸續拋出警語:脫歐將可能使英鎊貶值二〇%,若脫歐成真,該集團考慮把一千個英國職位搬到巴黎,甚至建議投資人,買黃金是因應英國脫歐最好的避險標的。

德意志銀行、美國摩根大通等跨國金融業者,都揚言可能把部分業務搬離倫敦。

製造業如IBM、奇異(GE),乃至英國精品名牌Burberr等,也連署呼籲英國留在歐盟,享有單一市場的免關稅好處。

把歐洲總部設在英國的日本日立集團,會長兼執行長中西宏明更直斥英國脫歐「豈有此理」,還罕見發表長信勸告英國人民,一旦脫歐,在英國雇用了十四萬人的日本企業將被迫重新思考投資布局。

連中國首富王健林,都在今年初赴牛津大學演講時說,英國脫歐弊大於利。

甚至,美國總統歐巴馬、日本首相安倍,也在近期訪英時,對脫歐發表負面看法。

英籍的國際影星裘德洛、綺拉·奈特莉、康柏拜區等藝文界名人,以及十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等,也先後連署公開信,希望英國人民支持留在歐盟,以保障多元文化價值、保有來自歐盟的科學經費。

奇怪的是,當重要國際機構、大人物紛紛表態希望英國別脫歐,當今年以來英鎊兌美元、歐元分別貶值三·七%、七·三%(截至六月十三日),資金外逃程度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劇烈之下,英國人卻講不聽、嚇不退,仍展現高度的脫歐民意。

英國人為何想脫歐?

反移民、反全球化,另類「川普現象」為什麼這麼多英國人想跟歐盟「分手」?

長期從事英國社會態度調查的歐姆斯頓( Rachel Ormston)指出,這是一場理性與感性之爭。她的報告發現,贊成脫歐的民眾裡,有超過九成希望對來自歐盟的移民增加限制,而支持留歐的民眾裡,則有超過七成認為,離開歐盟會使英國經濟變糟,兩個數據都分別比對立陣營高出許多。

換句話說,重經濟vs.反移民,構成英國人支持與反對歐盟的思考核心。

兩邊的傳單標語、論述,就反映了訴求差異。留歐派拋出各種經貿數據,強調加入歐盟對英國經濟的好處,以及一旦退出免關稅的歐盟單一市場,將出現物價上漲、房價下跌、薪資衰退、投資縮減……。

「不是只看經濟,笨蛋。」 (It's not just the economy, stupid.)這是脫歐派反擊的口號。

他們主張,歐盟的移民危機已經失控,每年有二十五萬歐盟移民來到英國,相當於北部大城新堡( Newcastle )的人口數,而英國總是被迫接受歐盟的各種決議,對自己的邊境失去主權。

雙方支持者的結構,也呈現傾向開放或封閉的背景差異。留歐派主要是三十五歲以下年輕人、大學以上高學歷、專業者或管理者,住在倫敦等國際大城;脫歐派則以五十五歲以上、勞動階級或小企業主、學歷較低、英格蘭民族主義者居多。

原來,脫歐公投也可說是英國版的「川普現象」。脫歐派集結了反移民、反全球化、外交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支持者,希望恢復大英帝國光榮,害怕朝向政治整合的歐盟,會越來越削弱英國主權。

難怪,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說,如果他能投票,也會支持英國脫歐;法國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的領袖勒龐( Marine Le Pen),想去英國幫脫歐派助選(後因她太具爭議性,被脫歐派謝絕好意)。

由於荷蘭、法國、瑞典、德國等,也有超過四成民意想舉辦脫歐公投,一旦英國脫歐派勝出,將在歐盟成員國掀起骨牌效應,歐洲局勢難有寧日。甚至川普的聲勢也將受激勵,影響美國總統選情。

英國公投勝負未定,像賭盤看好留歐的比率近七成,與民調截然不同,最後關鍵可能在於年輕人的投票率。若脫歐派民調上升帶來的危機感,能促使年輕人積極投票,又或金融市場近日的震盪,能讓英國人的經濟理性勝出,那全球經濟就只是虛驚一場。

但,即使這次脫歐公投沒過關,「川普化」也已經在歐洲,乃至全球多處遍地開花。英國政界已有人揚言若沒過,下一屆國會還要再推一次脫歐公投。

因此,一波波衝擊全球自由化的潮流,暫時還不會消失。當前世界經濟局勢,就如奇異執行長伊梅特(Jeffrey Immelt )所言:「是我所見過最不確定的。」買黃金是因應英國脫歐最好的避險標的。

德意志銀行、美國摩根大通等跨國金融業者,都揚言可能把部分業務搬離倫敦。

製造業如IBM、奇異(GE),乃至英國精品名牌Burberr等,也連署呼籲英國留在歐盟,享有單一市場的免關稅好處。

把歐洲總部設在英國的日本日立集團,會長兼執行長中西宏明更直斥英國脫歐「豈有此理」,還罕見發表長信勸告英國人民,一旦脫歐,在英國雇用了十四萬人的日本企業將被迫重新思考投資布局。

連中國首富王健林,都在今年初赴牛津大學演講時說,英國脫歐弊大於利。

甚至,美國總統歐巴馬、日本首相安倍,也在近期訪英時,對脫歐發表負面看法。

英籍的國際影星裘德洛、綺拉·奈特莉、康柏拜區等藝文界名人,以及十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等,也先後連署公開信,希望英

撰文者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