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廣州/深圳能夠晉身為一線城市 聖投資

http://xueqiu.com/5185865531/26013554
為什麼廣州/深圳能夠晉身為一線城市,而天津、重慶、蘇州這些GDP相近的城市不能?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線城市的標準是什麼。
肯定不是GDP,也不是政治層級。
在我看來,一線城市,和二線的區別就是:在重要的產業經濟領域內,是否具有全國性的影響力。
比如說,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經濟金融中心,而各地省會就僅僅是各省的經濟中心,或者華東、華北、東北、華中等區域的中心。

首先看廣州,廣州是廣東的省會,華南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廣州的地位和武漢、瀋陽、成都就沒有什麼分別了。
廣州最大的優勢是:這裡是中國的商業中心。什麼?不是上海嗎?還真不是。
廣州有一個外號,「黑人之都」,說的是廣州目前生活有30萬非洲黑人。這些黑人為什麼來廣州,而不是去上海?因為廣州是中國商品的貿易中心,在這裡,他們能夠一站式採購到銷往亞非拉地區的絕大部分商品。
對外:廣交會,又名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每年兩次,萬商云集。
對內:遍佈廣州大街小巷的批發集市,衣服鞋襪、五金日雜,無數的商品從沿海的加工廠彙集到這裡,然後批發到內陸的二線、三線、四線城市。對於仍然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階段的中國製造來說,廣州的中轉貿易中心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然後看深圳,深圳的gdp老四的位置已經岌岌可危,又不是直轄市,很多人就不服氣了。但是在我看來,即使未來天津、重慶、蘇州的GDP統統超過,深圳的一線城市地位依然牢固。
因為深圳是中國的科技產業中心。深圳就是中國的硅谷。什麼?不是北京嗎?還真不是。
深圳有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騰訊,有中國最大的通訊製造商華為和中興,有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有中國最大的手機觸摸屏製造商歐菲光,有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企業邁瑞,有中國最大的激光器械企業大族激光……有A股上市公司中最多的民營科技企業。
由於深圳的創業風氣,創業板的金融支持,在IT製造業領域內的強大產業生態,在邁向產業升級的中國經濟地圖中,深圳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

北京,政治文化中心;上海,經濟金融中心;廣州,商業貿易中心;深圳,科技創新中心。這就是北上廣深位居一線城市的主要競爭力所在。

————————10月25日更新
廣州VS上海
有一個常見的說法是,隨著長三角的崛起,上海擁有更廣闊的腹地,廣東將無可避免的被邊緣化。
真的是這樣嗎?
上海是中國的金融和經濟中心,的確是這樣。她依靠的主要是以下四根支柱:中國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上交所,中國最大的物流港口上海港,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以及在這四根支柱之上的一個屋頂:外資跨國公司總部基地。
總的來說,上海的強項在於:金融、工業、高端服務業。廣州在這幾個領域無疑是遜了一籌的,沒有證交所,港口、汽車、鋼鐵都只是小跟班,外資企業比較大的也只有一個寶潔。
那麼廣州有什麼知名的本土企業嗎?剛才翻看了一份「2012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排行榜」,前10名裡有4家來自廣州的地產企業:恆大地產第二,保利地產第四,碧桂園第七,富力地產第九。這就是真相了,在中國,房地產是第一大產業,而廣州的房地產業無疑是最有競爭力的。
很多人要疑問,房地產發達有什麼好驕傲的?請注意,在四大一線城市裡,廣州的房價是最低的,但廣州的房地產企業是最有競爭力的,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正是因為充分的市場競爭,廣州的房地產業能夠提供最好的住宅產品,最便宜的價格,身為廣州人,我表示很幸福。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吧?香港最有名的就是地產富豪吧?要知道,房地產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商業服務提供者,和記黃埔,李嘉誠的地產企業,旗下有百佳超市、屈臣氏、港口物流、電信服務,多元化涉足,提供各種商業、物流、文化等專業服務。沒有發達的地產業作為基礎,香港就不會有今日的國際購物中心的地位。
廣州與上海的關係,在我看來,更像是美國洛杉磯和紐約的關係,洛杉磯同樣沒有廣闊的平原腹地,但是紐約再繁華,也掩蓋不了洛杉磯的光芒。
ps:關於評論區裡童鞋們討論比較熱烈的美食之都的問題,我在中國的吃貨聖地在哪裡?這篇答問裡嘗試做出回答,歡迎移步探討。

————————
深圳VS北京
最常見的說法是,北京中關村是中國的硅谷。我們來看看,北京有什麼知名的科技企業吧。
聯想、小米、百度、新浪、搜狐、優酷,就是這些了。
聯想和小米,地球人都知道,主要是品牌運營商,和科技是扯不上什麼關係的,更不要說生產基地其實是在深圳的。
百度、新浪、搜狐、優酷, 都是依靠廣告為收入的,嚴格意義上說其實是媒體企業,類似於傳統的報紙、電視台。他們之所以集中在北京,那是因為北京是新華社、CCTV、人民日報的基地,有人脈、有信息源,更適合媒體企業的發展,這不正說明北京是文化中心嗎?
相比起來,深圳無疑更適合科技企業的發展,深圳和硅谷最像的地方就在於:這裡遠離政治中心,這裡離自由更近。
有些人要說到深圳缺乏知名大學。事實上,在美國,最知名的大學是哈佛和麻省理工,他們在東海岸的波士頓,那裡也是國防軍工企業的集中地,離華盛頓很近。而在硅谷興起的1960年代,斯坦福大學只是一座二流大學,在美國大學排行榜中甚至進不了20名,遠遠不如今日的地位。
對於科技研發創新來說,自由公平的競爭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土壤。

……………………10月26日更新
騰訊VS北京互聯網群雄
一個地區的行業競爭力,不是看的有多少從業人員,也不是看的有多少公司,而是看是否掌握了這個行業的技術制高點。正如中國幾十萬軟件民工,抵不過美國一個微軟。
我們打嘴仗是沒有意思的,資本市場早已用腳投票。截至2013年10月25日,騰訊市值1022億美元,北京互聯網已上市企業合計市值899億美元(百度557億,奇虎104億,優酷47億,新浪55億,搜狐31億,搜房40億,易車10億,鳳凰網8億,人人網13億,噹噹網8億,完美世界8億,暢遊18億)
看到了嗎,在資本市場眼裡,一個騰訊的價值大於整個北京互聯網產業的價值。
任何一個行業,最終必然經歷從自由競爭到壟斷為王的過程,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吹西北風。十年前,網絡遊戲群雄並起,你看今日,騰訊獨享半壁江山,十年前,三大門戶何等風光,你看今日,三家廣告收入不如一個騰訊。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騰訊就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龍頭,微信可以出海搶佔國際市場,百度可以嗎,新浪可以嗎? (備註:參考微信,站在6億用戶的門檻上一文,微信的用戶量已經突破6億,其中海外用戶量超過1億,以目前的拓展速度,海外用戶量年底將達到2億,明年有望達到4億,全球用戶量達到10億。)
為什麼騰訊可以,而北京的互聯網同行不可以?
在PC時代,芯片技術是核心,英特爾掘取了全行業大部分的利潤。軟件時代,操作系統是核心,因此微軟稱王。PC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首先顛覆了傳媒行業,因此廣告具有最大的商業價值,佔據信息入口位置的搜索引擎成為技術制高點,谷歌稱雄。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將改變更多的傳統行業,移動支付,本地生活服務,移動遊戲這些新的應用將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而廣告的商業價值將被邊緣化。
移動應用分繁複雜,但消費者不會每個應用和需求都安裝一個APP,毫無疑問,這個時候移動社交網絡就成了技術制高點。騰訊的微信掌握的正是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制高點。
在這個領域,全世界範圍內,領導技術趨勢的是中國的騰訊和日本的LINE,美國的facebook已經落在後面。這就是為什麼騰訊的市值一度超越facebook的原因所在。
當騰訊的微信已經在東南亞,南美,中東,南歐開疆拓土的時候,那些仍然困守在中國,賺點可憐的廣告費的北京互聯網同行們,試問,誰的競爭力更強?

-------------------10月27日更新
騰迅的強大會否成為深圳科技創新的絆腳石?

我們來回顧一下美國的創新發展史好了。
最開始的時候,有一個叫IBM的企業,他山寨或者抄襲了蘋果的創意,將蘋果打敗,壟斷了整個PC行業。所有人都指責IBM的無恥。
IBM的技術要比蘋果落後,但是他通過橫向開放的商業模式,將不同的零件外包給不同的零部件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然後通過低價打敗了蘋果。他只抓住自認為最具有商業價值的環節-----橫向整合的價值。你說他有錯嗎?所有的汽車製造商和飛機製造商所奉行的都是這套商業模式,今日之三星,之所以能打敗蘋果,同樣遵循的是這套商業模式。
在這套商業規則下,只要獲得零部件供應商的支持,誰都可以參與競爭。於是,渠道成為競爭焦點,誰掌握了更大的渠道誰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通過規模成本獲取利潤。康柏,惠普,戴爾這些新生力量,通過更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更扁平化的組織管理能力,一步步蠶食了IBM的市場份額。在這裡,惠普和戴爾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聯想和小米的影子。不要跟我說小米是互聯網企業,他只不過學習了戴爾的渠道顛覆能力而已。
另一方面,兩個曾經弱小的IBM外包供應商,芯片企業英特爾和軟件平台企業微軟得益於IBM的業務喂食,逐步崛起了。IBM為什麼不阻止英特爾和微軟的崛起呢?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如果他把這兩塊業務都拽在自己手裡,就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搞研發,跟另一個蘋果何異?又如何能打敗蘋果?這是一個悖論。
更何況,在那時候,IBM並不認為這兩個業務的商業價值大於橫向整合的價值。IBM曾經統治了1980年代的PC市場整整十年,所有人都詛咒他快點死去。即使強大如IBM也未能扼殺美國PC行業地創新步伐。

微軟和英特爾仰仗著IBM的幸運垂青長大了,他們再一次壟斷了PC行業的利潤。微軟尤其是個惡魔,他抄襲了蘋果的操作系統創意,他捆綁銷售IE把創新明星網景活活扼殺,他投入無底洞般的金錢養著MSN門戶網站和BING搜索引擎,試圖把雅虎和谷歌拖垮。
再一次,所有人都詛咒萬惡的微軟帝國,控訴他扼殺了美國的創新精神。直至今日,微軟仍然壟斷著操作系統,英特爾仍然壟斷著PC芯片,但是他們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一些新生的力量在滋長,讓他們無奈的遠離了舞台中央。
技術每一天都在不停進步,新的技術孕育了新的市場。於是谷歌誕生了,於是高通誕生了。在某些技術領域,技術壁壘太低,護城河太淺,你被微軟打敗了,那是你的技術不到家。願賭服輸,市場不相信眼淚,又怎能怪罪別人?
真正具有革命性創新的技術,真正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強大如微軟和英特爾,一樣鞭長莫及。今日之谷歌,已成為互聯網行業的壟斷者,facebook不是照樣在他的眼皮低下高速成長?谷歌同樣依賴自己的流量優勢灌輸給google+,又能否把facebook一口吃掉?

回歸中國互聯網行業。
投資過美股的朋友,一定對今年的三家中國互聯網企業印象深刻:奇虎,唯品會,YY歡聚時代。一年之間,這三家企業的市值分別成長了4-10倍。為什麼股價能如此翻天覆地?因為他們的營收增長每年同比翻番的增長啊!他們正在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一步步的成長為新時代的巨頭啊!
奇虎通過免費殺毒模式,聚攏了海量用戶,通過搜索引擎曲線蠶食百度的市場份額。看到了嗎,奇虎360手機助手單挑匹馬殺入互聯網江湖,百度騰訊小米金山聯想CCTV聯手圍剿,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結局如何?圍剿一次,360的用戶量暴增一次!
唯品會,一家廣州的服飾電商企業,1年前估計還沒幾個朋友聽說過,市值只有4億美元,在阿里巴巴壟斷電商生態,尤其是女性服飾電商江湖的情況下,唯品會穿過腥風血雨的獨木橋,踩著同行倒下得屍體,如火箭般奇蹟崛起了。如今市值40億美元,超過老牌門戶搜狐,流量超過大名鼎鼎的凡客成品。他的武器,正是顛覆式的商業模式,細緻入微的用戶體驗,強大如阿里巴巴也無法阻攔。
YY歡聚時代,另一家來自廣州的互聯網企業。YY視頻在線娛樂,視頻版的社交網絡,硬是在QQ帝國的眼皮底下潛滋暗長。QQ如何不想把他摁死,可是YY就是這麼調皮,我不敢保證未來,起碼目前為止,他仍然活力十足,三五年後,說不定一個視頻社交娛樂帝國就要崛起了呢,未來的事,誰都有看走眼的時候。
一句話,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技術創新,騰訊奈何不了你!騰訊能把你輕易收拾,只怪你技術不到家。

再看看深圳的創新土壤。
深圳的土地上,每過十年就會誕生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當然每一代都能看到他們轉型和成長的倔強生命力。

康佳1980、TCL1981、中興1985、華為1987、創維1988、
1980年代的創業者們,幾乎誕生於蠻荒年代,中國的科技產業幾乎為零。正是彩電三雄的壯大,為後來者打下了電子工業的產業生態根基。
如今矚目的華為,在1990年代中期仍然不過是一家不起眼的渠道經銷商而已。在2000年代初期,仍然沒有幾個業外人士知道。

酷派1993、比亞迪1995
1990年代的創業者們開始在電子工業生態鏈上尋找機會點,PC板卡,神舟電腦,無繩電話、DVD,MP3,復讀機,山寨機,山寨平板,最終落腳在智能手機上,引發產業生態的大爆發。
從1990年代初的成長,到如今強大的產業製造集群能力,全球無出其右。
這個年代的成功創業者似乎不多,原因主要是深圳的電子工業仍處於模仿、積累階段,但產業變化的氣候實在過於頻繁,每過三五年就換一種玩法,先前積累的資本很快又賠進去。
比亞迪是這個年代最大的奇葩。有了一點積蓄後,以大無畏的冒險精神,殺進一個完全陌生的需要海量資金的,強者云集的汽車行業,甚至幻想著憑一己之力顛覆這個已經有著百年歷史的傳統行業。這是怎樣的理想主義精神!有這份勇氣的創業者,在中國絕對屈指可數。

歐菲光2001、華星光電2009、騰訊1998、迅雷2003、快播2006
最近十年,手機製造業開枝散葉,在觸摸屏、液晶屏、LED、電池、精密製造、激光3D打印、芯片設計等各個零部件領域,紛紛成長起來一批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優秀企業。在這強大的產業生態支持下,深圳已經成為全球硬件創新潮流裡的風暴眼。
智能手機時代,蘋果和三星控制了產業鏈的制高點,深圳不過是個跟隨者。但在硬件創新的大潮中,在智能穿戴技術、智能汽車風起云湧的時代,我認為深圳的產業競爭力有機會與美國同行一較高下。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崛起,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騰訊也已經站在了歷史一躍的關鍵時刻。
只要創新的沃土仍在,我們沒有理由對深圳的未來失去信心。

----------------10月29日更新
比亞迪:深圳科技產業的第三根支柱

華為、騰訊的強大已勿需多言,在我眼裡,深圳之所以為科技產業中心,比亞迪是這座恢宏大廈的第三根支柱。
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智能電動車,當今科技創新浪潮的三大高地,深圳都已經有了代表性的選手。
有同學表示了對比亞迪的不屑。
我只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從2010年陷入質量危機,經過三年的低調沉潛,比亞迪已經從當初著名的山寨大王,一步步向創新者轉變。
比亞迪,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

讓我們看看比亞迪的創新者之路。

遙控駕駛--速銳
速銳2012年8月底上市,10月份達到月均銷量1萬台水平線,成為國內自主品牌車型中銷量第二的A級車,僅次于吉利的帝豪。
速銳上市之前,比亞迪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輿論負面危機,銷量下滑導致虧損,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速銳上市,一舉扭轉了市場形勢。
速銳的成功,主要來源於比亞迪的兩項技術創新:
1,遙控駕駛技術。
官方介紹:「速銳配備全球領先的"遙控駕駛技術",並成為全球首款搭載此項高端技術的量產車型。在10米左右可視範圍內,將駕駛控制權從車內轉移到車外,可以實現發動機遠程遙控啟動關閉、車輛前進後退、車輛左右轉向,控制車輛低速行駛,真正實現無人駕駛。這項功能十分人性化,比如,在車位非常窄、駕駛人上下車不方便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遙控駕駛讓車輛安全移進、移出;在颳風下雨等惡劣天氣條件下,您還可以將車輛遙控移動到自己身邊,免受取車時的風吹雨淋。在寒冷冬天、炎熱夏日時節,當空調處於非關閉模式狀態下,遠程啟動發動機的同時自動開啟空調,實現"人一入車,即可享受冬暖夏涼"的完美體驗。」————速銳遙控駕駛技術在2012北京車展上榮獲北京車展「最佳領先科技獎」。

2,TID動力技術
官方介紹:「速銳搭載了比亞迪最先進的黃金動力總成:1.5TI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動機,最大功率113kW/5200rpm,最大扭矩可達240N.m,配備6速手自一體DCT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換擋時間小於0.2S,百公里綜合油耗6.5L,務求給消費者帶來駕享合一的完美體驗。
  T——渦輪增壓 更強動力
  I——缸內直噴 更低油耗
  D——雙離合自動變速器 換擋更平順」
——這項技術,在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陣營中,絕對是領先的,甩開一汽、上汽幾十公里。當然,在傳統汽車製造技術上,比起德國同行,仍有差距,但差距在縮小。

中級車--思銳
2013年中,比亞迪推出思銳,主打10-20萬元的中級車市場。
這款車的技術創新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外觀設計,不再明目張膽的山寨豐田,而是開始探索自成體系的設計語言,自此之後,比亞迪推出的後續車型,山寨氣息越來越淡。
2,云服務。
官方介紹:「用車前車主可利用手機云服務,借助3G網絡,遠程啟動發動機和空調、遠程解鎖及上鎖車輛、遠程定位車輛位置、查詢車輛運行狀況,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嚴酷冬季,僅需一個按鍵動作,即可實現降溫或暖車,第一時間享受如家一般的溫馨和舒適。
面對有些車主「找鑰匙難」的問題,思銳開發出智能手錶鑰匙技術,輕鬆實現車輛開關門、啟動,徹底免去遺忘或一時間找不到鑰匙的苦惱,開門啟動,瀟灑從容。」
3,引入語音導航技術。「針對用戶在行車時面臨的操作繁瑣,如導航設置,以及帶有安全隱患的分散注意力等動作,思銳搭載了語音識別功能,用戶可通過語音控制實現開啟導航,音響功能(如CD/DVD/收音機)、車載電視、藍牙通話等功能,結合車載藍牙等技術,真正做到了讓駕駛者在行車當中目不斜視、手不離位,最大化實現了便利性。」

SUV的扛鼎之作--S7
2013年上海車展發佈,2014年1季度上市。
主要技術創新包括:
1,PM2.5綠淨技術,「對進入到車內的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通過類似靜電的作用來進行攔截和過濾,最終達到的效果是:在室外PM2.5的數值高於150的情況下,車內的PM2.5的數值在12以下,這相當於一級優的空氣質量指數級別。」

2,2.0TI發動機技術,
「1.起停技術:能夠自行收集行車數據,並判斷髮動機是否需要繼續工作,根據判斷結果,適時關閉發動機,在需要時自行快速啟動發動機。城市行駛油耗可降低8%—15%,特別適合堵車紅燈多的路況。
2.智能發電機:具有LIN功能芯片調節器的智能發電機與汽車ECU實現雙通信,從而實現優化電池充電、電器系統電源管理和發電器、電動機交互的作用如:車輛減速時,通過提高發電電壓,實現制動能量的回收;車輛加速時,通過降低發電電壓,提高加速性能。
3.雙VVT技術:獨立變化的雙VVT,一般僅出現在合資品牌高端車型上,能夠顯著改善排放,同時提升10%左右的扭矩。4.中空充鈉氣門:採用鈉作為氣門內部攜熱劑,使排氣門最高溫度下降,防止氣門在高溫下的燒蝕。」

中級電動車--秦
預計2013年底上市,這是比亞迪一款戰略級的車型,是比亞迪在電動車技術方面經歷三年研發的集大成之作。
這款車的創新體現在第二代DM雙模電動車技術。
「混合動力模式下 0到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5.9秒,最高時速可達185Km/h,百公里綜合油耗僅2L。秦在純電狀態下可續駛70公里,滿足日常代步需求,長途旅行電耗完後也可用1.5TID黃金動力總成單獨驅動,突破了新能源車續駛不足的瓶頸。」
簡單一句,可電動可汽油,自由切換,加速性能卓越,油耗極低,上市價格預計20萬元,政府補貼3萬-8萬之間,不受城市限牌政策影響。
以下是網友對秦的加速性能測試,很明顯,動力技術上已經超過市面上絕大部分的車型,僅僅落後於部分頂級跑車。
查看原图SUV電動車--唐
預計2014年推出,「「唐」在動力方面採用2.0T動力以及前後橋各一個電動機的動力組合,比「秦」多一個電動機,可以說是「三擎雙模」——即三個動力輸出源,雙模行駛狀態。而2.0T發動機則集成了渦輪增壓、缸內直噴、起停技術、雙VVT技術、充鈉氣門、智能發電機等多項項技術,最大功率151kW(205PS),峰值扭矩達320Nm。」百公里加速時間進一步提升到4.9秒。

研發中的超級跑車--代號e9。
技術目標:「0-100km/h加速僅需3.9秒,性能直逼熱門的特斯拉Roadster。該車的亮點由於四輪各由一個電機驅動,並且通過左前輪往前,右前輪往後,還可以實現整車原地轉圈。」

奔馳比亞迪合作研發--騰勢
2010年,奔馳慕名而來,與比亞迪合資成立「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總部設在深圳,奔馳提供汽車平台架構技術,比亞迪提供電動車技術,研發全新一代電動車平台。第一款產品騰勢,目前已在進行25萬公里路試,預計2014年上市量產,競爭對手鎖定美國的特斯拉電動車,銷售主力對象將是高端私人消費者。

電動大巴出口美國歐洲
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在全球銷售量已超300輛,2012年總計有1,300輛的訂單,使得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巴士製造商。
比亞迪計劃於2013年在美國加州建廠投產電動大巴,該工廠也是比亞迪在海外的首座獨資工廠。
比亞迪汽車同時決定在歐洲建廠,目前尚處於選址階段,用於電動客車的生產裝配。「其電動客車已在巴黎、不來梅、波恩、馬德里、巴塞羅那、薩爾茨堡、華沙、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和布達佩斯等地運行,並計劃在倫敦進行新一輪的實地測試。比亞迪電動客車長12米,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在城市道路的路況下可連續行駛250公里,續航5小時,每100千米行程電能消耗低於130千瓦時,充電循環次數達到4,000次以上,售價在55萬到60萬美元之間。」

電動出租車在香港的運營
首批共45輛比亞迪純電動出租車於2013年5月在香港推出,作為首階段部署,比亞迪將在香港主要停車場設立9個充電站,配備47台充電設施,保證為每輛出租車配備一個充電設備。比亞迪e6電動車每充電兩小時可保持300公里的續航能力。電池經4000次充放後,容量可保持75%以上,運營壽命可達100萬公里。
「電動車作為零排放﹑零污染的環保交通工具,日均燃料成本較天然氣汽車節省六成以上。採用"充電加補電"方式的純電動出租車每年將可減少約11萬港元的運營成本。」

太陽能技術的佈局和智能手機技術的整合
比亞迪的業務佈局,除了汽車產業,還有太陽能業務和智能手機代工業務。太陽能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但這是個具有長遠眼光的佈局,通過太陽能和充電站的配合,可以幫助加快電動車的成熟期;智能手機的代工業務,使得比亞迪可以跟蹤市場的智能技術最新發展趨勢,將智能遙控、無人駕駛等IT技術快速整合到電動車上,進一步強化電動車的性價比。

與特斯拉的雙峰對決
電動車市場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正在迅速成熟,對傳統汽車產業形成替代勢頭。
幾個數據——
「1)2011年1月份,美國充電站的數量是1972個;2012年1月份,這一數字是6310個;截止2013年5月份,已經達到了20138個。兩年十倍的增長速度。
2)Recargo預測,在2013年底,美國上路的電動車數量將達到17萬台。」
特斯拉電動車,正如2007年的蘋果智能手機一樣,在業界快速崛起。他的定位和發展模式,幾乎和蘋果如出一撤:定位高端,通過革命性的電池動力系統軟件技術,完美的操控體驗,在高端消費階層中率先流行起來,然後通過明星效應和時尚光環,迅速形成市場口碑,快速壯大。
根據特斯拉的發展目標,2014年將進入中國市場,在這裡,他將受到比亞迪的挑戰。與特斯拉不同,比亞迪走的是三星的垂直整合模式:通過強大的製造管理技術,在各關鍵零部件上實現創新和領先,降低成本,走性價比路線,高、中、低三線出擊,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形成全面包圍。
到2014年,比亞迪將形成如下產品線:
高端:與奔馳合作的騰勢推出,與特斯拉正面交鋒,並樹立品牌美譽度;
中端:B級車秦,SUV唐,借助政府補貼,以高性價比、高技術優勢對市場進行滲透和教育;
低端:速銳、思銳搶佔市場和利潤,形成對過去山寨產品的升級換代。
海外市場:電動出租車、電動大巴側面包抄,撕開特斯拉的市場空隙,由於缺乏競爭對手,在這個業務上利潤是相當豐厚的。

比亞迪的戰略能否挑戰特斯拉,目前還不知道,但是在傳統汽車產業向智能電動車轉型的創新道路上,比亞迪的技術積累並不比特斯拉遜色,甚至在局部上處於領先位置。
如果總以有色眼鏡看待不斷發展的創新者,你將永遠跟不上創新者的腳步。

——————10月31日更新
寫給那些正在奔赴深圳路上的年輕人們

本文源於朋友發來的一篇文章:80後的萬言吶喊書:深圳,我真為你羞愧!。

這篇文章的觀點是:
1,深圳的創新精神正在流失;
2,深圳周邊城市的發展速度快於深圳;
3,深圳土地緊缺,房價越來越高,趕走了年輕人;
4,產業空心化,深莞惠的同城化緩慢,使得深圳成為一座孤島。

因此,作者呼籲:
1,深圳直轄,深圳東莞惠州一體化;
2,直轄後增加土地供給,降低房價;
3,大力推進保障房建設,吸引年輕人;
4,加快高鐵地鐵機場等交通建設。

我的看法是:
我們身處一個資本主義的大時代,中國經濟崛起的時代,我們一定要看清這個社會的發展規律,找準自己的定位,才能有美好的將來。

中國經濟的崛起,緣自市場的力量,而不是行政的力量。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先一步的政策放行,使得香港的資本大量進入和產業轉移,是深圳能夠在早期崛起的根本原因。
這種先行一步的優勢,使得深圳可以學習資本主義社會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相對於內陸的同胞們自然具有更多的機會:在一塊荒地上,誰先畫個圈佔有地盤,誰就佔有了資源和財富。
這種發現和獲得機會的能力,我稱之為「眼光」。
雖然早期很多「人傻,錢多」的傳說在坊間流傳,但你千萬別信以為真,真實的故事殘酷的多。多少打工妹湧進紡織五金廠,成為流水線上的一顆螺絲釘,庸庸碌碌終其一生;多少壯志未酬的技術精英找不到技術與市場的對接點,被迫放下架子,做一個普通的推銷員。
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永遠只是那些適應市場環境,不斷學習與進取的精英。你或者看到了他的狗屎運,但是你卻沒有看到狗屎運背後的努力:那個摔跤的村長女兒並不是一生只摔一次跤,為何她選中了眼前這個司機,而不是那些圍繞在她身邊的其他追求者呢?
在資本主義時代,信息、資本、貿易快速流動,每一天都有很多機會在我們周邊湧現,就看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去冒險。想要獲得個人前途的成功,我們首先就要尊重這個社會的發展規律,然後適應它,發揮自己的能力特長,獲得成功。

時代在進步,隨著中國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的經濟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轉變:內陸的產業轉移和沿海的產業升級。
你必須深刻的認識到這種轉變,否則你將被時代淘汰。
從2003年開始,珠三角首先感受到勞動力的短缺,和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沿海的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開始叫苦連天。
到2009年金融風暴,出口市場急劇萎縮,大量沿海工廠失去成本優勢:要麼被迫遷移內陸或者東南亞,要麼倒閉關門。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規律。
從此之後,內陸地區得益於沿海產業轉移,發展一日千里:這種機會,就像深圳在1980年代的滿地機會是一模一樣的,如果你相信你在這場產業轉移的高潮中具有當年深圳精英發現機會的能力,我建議你:不要去深圳了,趕緊收拾包袱,去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合肥、鄭州吧,大好前程,等待著你去開拓!
真的,深圳或者不合適你,你應該去更適合你的天地去開創你的事業。正如當年有無數的台灣人和香港人選擇在深圳、東莞紮根創業一樣,也同樣有無數台灣香港人選擇在本土發展。

時代已經變了,深圳已經不是早年的一無所有,而是一座科技創新產業聚集的大都會。
那些已經失去競爭力的產業,終究要被淘汰,無論我們如何不捨;那些位處這個產業鏈條上的人們,終究也將在深圳無處立腳,不是深圳被拋棄了,只是失去了競爭力的他們被深圳拋棄了。
這實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是的,深圳的房價越來越高,我們的工資多年不漲,還在低處徘徊,究竟要多久,才能在深圳買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小房子呢?
我要告訴你的是:
如果你從事的是紡織、五金、電子這些低端加工業,你將永遠沒有機會出頭,最好的辦法就是回到內陸,那裡有更好的機會等著你;
如果你從事的是生機勃勃的新興產業,智能手機、互聯網、文化創意,那就要看你的位置了,你是在一家處於行業中具有競爭優勢的大企業,還是一家默默無聞的小企業。新興產業的競爭激烈而殘酷,如果你是在一家小企業裡混日子,譬如華強北的山寨機作坊,很快你就會發現混不下去了:既學不到技術,鍛鍊不了能力,又無法積累人脈,一旦企業倒閉,你就要失業了,前途茫茫,路在何方?我的答案是:趁著青春還在,趕緊轉型。
如果你從事的新興產業,又在一家生機勃勃的大企業裡工作,那麼我恭喜你:你的前程似錦,你就是深圳所需要的人才。

深圳的低端產業在轉移,但深圳的創新能力並沒有失去:在中國產業創新的大浪潮中,深圳正處於時代的漩渦點。
中國的沿海地區各有優勢:上海更適合跨國公司,傳統金融行業、服務業人才;蘇州無錫有更多的跨國公司製造業基地和研發人才,太陽能光伏產業欣欣向榮;杭州寧波是機械化工民營企業的重鎮,山東遼寧是石油、重型機械的大基地,北京是國企總部基地,互聯網文化中心,電影北漂一族的樂園,天津是航天等國家戰略工業中心。
在中國產業崛起的大時代中,沿海地區各有各的精彩,深圳也不例外。
在我看來,深圳就是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產業脊樑上最重要的一個節點。過去是時代的領先者,未來也將繼續保持。
你之所以感到深圳的優勢在流失,是因為內陸地區快速追趕的勢頭讓你迷茫了,低端產業的轉移讓你惶恐了,但是你沒有看到深圳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勢頭:智能手機製造業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實現對台灣、日本同行的產業替換,華為、中興、酷派在全球市場上的攻城略地,很多山寨機作坊倒閉了,但是更多的具有零部件技術優勢的企業在茁壯成長,他們是龍頭企業下面的堅實齒輪,沒有這個生態鏈條的成長,就不會有華為們的台前風光;還有前海的大開發,創業板的金融支持,私募基金大量扎堆,甚至美國的創客青年也在關注著深圳,來到深圳開始硬件創新、可穿戴式設備的創業。
深圳的創新精神從來沒有流失,這裡有全國最公平自由的競爭環境:適應時代浪潮的人留下來,失去競爭能力的人退出。

在深圳產業轉型,邁向創新之都的路上,低端產業的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是時代的必然,有失才有得。
房地產的節節攀升也是市場規律的必然反映:正是因為有更多的人看好這裡,來到這裡發展,房價才會走高;無論通過什麼樣的行政政策打壓,房價只會在短期內短暫下調,然後再次報復性反彈,直轄市這種行政計劃思維更加不可行。你以為土地供應增加了,房價就會下降,事實上你除了在東莞或者惠州得到一個深圳的戶口以外,不會有任何的分別,深圳市中心的房價該是那個價,仍是那個價。
保障房政策只會帶給有政府關係的權貴利益,對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不會有任何助益,放棄幻想吧。
你看看美國的硅谷,不是直轄市,只是舊金山郊外幾個縣城的組成,房價卻是全美國最貴的地方之一,和紐約曼哈頓相比也不遜色。只要產業經濟繼續欣欣向榮,房價必將繼續走高,如果他停滯不前了,或者下跌,那也將是你要離開的時候了。

對於一個科技創新中心來說,最重要的是市場思維,而不是計劃思維。
計劃思維只會讓深圳作繭自縛,如果你愛深圳,就請不要再呼籲什麼直轄、保障房之類的建議了。
深圳的成功,我再重申一遍:是政策的率先放開,而不是推動;是因為這裡離香港資本主義社會更近,離北京計劃經濟中心更遠;同樣放開的四個經濟特區,只有深圳獲得了巨大成就,珠海廈門馬馬虎虎,汕頭貧困落後——你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嗎?

對於那些正在奔赴深圳路上的年輕人,我的建議是:
1,真正瞭解你的能力所在,如果你是適合深圳科技創新產業的人,那你就來吧,這裡有很多優越的工作機會等著你,你會獲得與你的付出努力相適應的優厚薪水,鍛鍊技能,積累人脈,數年之後機會到來之時開創自己的新事業。房子,會在這個過程中水到渠成。
2,如果你認為你更適合在傳統產業中淘金,那就趁著產業轉移的東風,到西部大開發的廣闊天地中去冒險吧。人傻,錢多,速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40

窮遊網蔡景暉自述:成立十年,我們憑什麽能夠保持用戶高粘性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8/59072.html

從只有1個人運營的網站,到如今達到千萬級用戶的境外旅遊社區,窮遊網十年發展路,走的緩慢而堅定。窮遊網由肖異建立於2004年,2011年開始正式進行商業化運作,2013年7月份阿里宣布戰略投資窮遊網,金額為千萬級美金。作為旅遊社區網站,窮遊網雖然訪問流量不是國內最高,但用戶粘度卻很高,對用戶吸引力夠大。成立10年,窮遊網在運營社區方面又有什麽獨特的做法?如何進行商業化探索的?拿到阿里投資之後又有哪些計劃?窮遊網報名了今年的黑馬大賽旅遊分賽,借此機會,i黑馬采訪了窮遊網COO蔡景暉,聊一聊他們的十年旅遊社區經驗。以下為窮遊網COO蔡景暉口述:我和肖異2006年就認識了,其實我在2005年以前就開始用窮遊網,因為我發現無論搜什麽關於境外遊的信息,最後都會回到窮遊網上,當時就覺得這個網站挺活躍的。2006年我在Lonely Planet(下文簡稱“LP”)工作時,想在國內做一些活動,需要找一個合作夥伴。我就發郵件給肖異,說既然都是在做幫助中國遊客出境遊的事,那能不能一起做一件事兒。他回郵件說他非常想,但是窮遊網只有他一個人,還在德國。當時我也一個人,具體合作就沒法往下談了,但我覺得這哥們挺厲害的。之後我們會通一些郵件,後來他回國參加一個電視節目,我們見了一面就開始熟悉起來,2011年的時候,他就找我聊說讓我和他一起做窮遊網,我覺得這個機會挺好的,就加入了。當時窮遊網只有4個人。積累社區前期用戶2011年窮遊網算是正式開始運作,因為之前更像是一個個人愛好的站。其實窮遊網活躍的根源在於,本身我們就是旅行者,我們知道怎麽樣抓到大家最想要知道的信息,去分享。窮遊網是由肖異2004年在德國創立的,從一個以留學生為核心的社區做起來的。最開始窮遊網的用戶全是在歐洲的留學生,這些留學生把自己出去旅行的一些信息和一些時效性的東西分享出來。其實當時就是一個互助的小社區。後來國內出境的人多了起來,覺得這個網站的信息質量比較高,因為在當地生活的人所提供的深度、信息的準確度和新鮮度是偶爾去一次的人沒法比的。再來就是社區的互助性。從窮遊網建立第一天起,社區里就有一種特別強的互相幫助的氣氛。直到今天他們還會發很長的帖子,帖子的第一句話說,我今天在這里發帖是為了感謝當年我去出去旅行之前,曾經在這個網站獲得過的幫助,這就形成了特別好的循環。其實像這種模式發展的特別慢,但這種積澱是很重要的,真的是厚積薄發。前期你需要非常非常慢的一個積累,不停的篩,把最好的用戶留下來,把最好的氣氛保持住,然後把最精準的訊息最好的留下來,這樣才能把這個網站最精華的東西留下來。這個時間蠻長的,我們從04年到11年一直在積累。到11年,我們開始網站大發展的時候,就會發現以前的積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的用戶都是非常高端的、有號召力的意見領袖。一旦網站發力,我們就不用做什麽宣傳了,他們就幫我們做了。這樣發展就特別快。用戶自主產生社交窮遊網在篩選內容方面大多數都是交給用戶來做。因為編輯並不是能熟悉所有的地方,很難進行判斷。我們以前在社區有版主機制,我們也有積極的網友來幫助我們做這些事情,等於說把這些事情就眾包了。舉個例子,我們有個“法國”的版塊,它有一個版主,我們要求版主一定是生活在當地的、對當地非常了解。那他對這些內容的把控是你沒法比的。他只要看一眼他就知道這個帖子質量的好壞,是好貼他就會置頂或是加精,通過網友的操作,讓他被更多人看到。之後再通過一些點擊、回複、計算,讓真正質量好的、熱的帖子突出來,突出來以後,再通過一些編輯,在首頁或是其他地方更多地展現。通過這樣的一個機制,好的內容、好的作者、好的經驗提供者才能夠真正凸現出來。版主在物質這方面的獎勵基本上沒有,但窮遊的版主在所謂的江湖中是有一定地位的,比如出去玩,介紹他是窮遊的版主,那他在這個領域是有一定權威性的。這更多地是對他自我價值的一種認可。我們在線上線下也會舉辦一些活動,提高用戶的互動性。在線上的話,旅行本來就具備很多可以分享的話題,最常見的互動就是網友互相分享信息和帖子互動,而在線下的話,我們會發動一些當地的網友開一些party之類的活動,他們自己有社交的需求。其實我們整個的產品設計就是想讓擁有信息的人和想獲得信息的人連接起來,這些社交他們自己能產生。我們自己去運營的話,不可能,太龐大了。SNS的新潮刺激在過去的十年,我們從沒有做過大型的宣傳活動,基本上是都是靠口碑傳播。最近幾年通過SNS如微博、微信的新潮刺激,形成的口碑宣傳的速度和力度在加快。像微博,它的傳播點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自己的定位定好。社交媒體都是要擬人嘛,首先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然後你要去確認下面要說一些什麽東西。這樣的話,說話的方向、口氣以及價值觀方面都是一致的,這是最重要的。你還要找到大家感興趣的點。所以窮遊網的微博基本上應該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鮮明的形象。用戶會覺得好玩,有趣、可信任,這就是我們所做的訴求點。微信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僅僅是攻略的推送。我們微信內容分幾種:一部分是很實用的信息,另外一部分就是給大家一些靈感,做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說在春節給紅包,讓大家一起嗨一下;明天是情人節,我們馬上就會有情人節的一些活動,然後大家一起活動起來,每次做這種互動的效果都特別好。我同意旅行是低頻次需求,但一次出境旅行生命周期往往很長。大家一直擔心低頻次,低頻次是存在,但每次出境旅行,用戶的花費其實並不少。他在去之前要進行大量的信息搜索,根據我們的統計,用戶大概花費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搜集信息,經驗不足的可能要更長。回來之後他還會用一到一個半月會和大家分享。所以一次旅行占用的周期大概3個月左右,平均下來,網友一年1.5次到兩次。所以如何把價值發揮出來,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立足根本,嘗試商業化探索我們現在最大的收入來源是傭金。我們在帖子中提到酒店時會弄一個超鏈,點進去可以連接到booking,廣告只是偶爾接一個,我們挺看重用戶體驗的,接的廣告希望能達到三贏的目的:廣告商挺有意思、用戶覺得挺酷、我們也覺得挺好,才能做。社區商業化是一個挺頭疼的事情。比如說天涯、貓撲怎麽商業化,其實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就是這個社區是幹嗎的。窮遊誕生第一天起,用戶就是在花錢。我們第一個帖子,就是告訴你怎麽在歐洲省錢。比如說你要住個酒店,一千塊錢,但是你看了我的信息,換個酒店,都是一樣的,五百塊錢就夠了。所以我們商業化其實很明確,就是告訴你怎麽聰明地把錢花出去。在進行商業化探索時,窮遊網有很多的變化,也有不變的東西。我們先關註不變的東西:這個公司最開始想做什麽做的好的是什麽、哪些東西你的價值還在。我們在這種時候就回歸到一個問題:窮遊到底想做什麽?我們的初衷是,我們就是旅行者,是一個旅行基因非常濃厚的公司。我們自認為不是互聯網公司,而是旅遊公司,只是在這個時代會利用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工具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這是我們的定位。窮遊是從歐洲開始的,起初推薦大量關於如何在歐洲玩得更加聰明的帖子,幫助用戶不花冤枉錢。至始至終,我們根本性的東西還是輔助用戶做好決策,告訴用戶如何在國外花更少的錢,玩得更有意思。圍繞這個,公司不斷發展,描繪自己的發展之路。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原來的社區顯然不夠。社區獲取信息的效率太低,查閱信息非常累。用戶須看完所有東西,然後再去沈澱,其中所費時間相當龐大,而用戶的時間非常寶貴。所以,我們想開發新的產品,把信息碎片化、結構化,再輔以商業化服務,把信息和服務串起來,讓用戶在短時間內便捷地獲取正確的決策。我們的大目標一直沒變,只是在不停地開發、深挖產品,不斷進行嘗試,一點點地改變。我們去年做了一個叫planer(行程助手)的產品。我們發現,用戶運用指南書或者網站基本是在做同一件事,即搜集大量信息,制作旅行計劃。原來普遍的方式是打開EXCEL以及一堆網頁,通過複制粘貼的方式制作出一個行程計劃。這是件頭疼的事,花費大量的時間,弄出一個成果,基本無法更改,效果也不友好。我們在想能不能做一些事情使程序簡化?最開始提出的是行程計劃,把模擬的過程進行簡化。這件事想想很容易,但做著做著發現很多的問題。為什麽呢?要想做這個,必須要有一個數據庫:每天的行程安排或一段時間的行程安排要有一系列基礎數據的支撐,把這些串起來,不然是空的。中國人和老外不一樣,必須要有一套相對實際的東西才能讓自己的旅行成型。做好一個plan,要解決兩條,首先要有足夠的路線庫,然後要有景點的數據庫。我們發現前者是有的,但後者不夠結構化,我們就花了兩年時間去做結構化數據庫。到了去年,我們終於覺得可以發了,然後就開始做計劃攻略。這種做計劃攻略的公司不少,他們的功能都不錯,但最後沒人用,這是因為沒有從解決用戶最基本的需求上去做。我們推出來的時候發現我們想得較為周詳,你會發現我們的受歡迎程度完完全全的不一樣。在過去的一年中,這個產品發展的非常快,而且是未來窮遊實現自己目標的一個重要產品。但窮遊目前還不會考慮開發自有旅遊產品,我們的註意力還是放在怎樣更好地組織信息、使得信息和流程更順暢上面。你能做的東西很多,但要想清楚自己最擅長是什麽、最紮根的是什麽,那些地方能做出不同來,這才是我們的價值。“不是拿到錢就萬事大吉了”阿里投我們有他們的戰略考慮,對阿里來說,他們整個後邊的服務交易是強項,但在前端對用戶的需求和獲取是弱項。他們對我們也會有很多的幫助,比如流量、曝光、產品的支持等。阿里和窮遊組合是一個很好的互補。拿了錢以後,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是裁人,因為企業發展快,有些員工是在發展快的過程中招進來的,不一定能適應企業的發展,而一個蘿蔔一個坑,這樣很難起到積極的換血的作用。拿到錢之後,第一個信號是我們要最強,不是拿到錢了就萬事大吉了。這時我們更需要一種緊迫感,我們要形成一個戰鬥的團體,因為競爭環境確實很激烈。我們進行了內部的一些整頓,把認為不太合適的勸退,進行一些裁汰,讓公司整個風氣變得更緊,有戰鬥的氣息,我們也進行了組織內部架構性的調整,調整之後團隊更靈活、更有戰鬥力,這時候再去招人拿到錢去裁人的一個好處是不會產生惶恐,回頭看這件事兒挺重要的,因為這樣我們再往前面奔的時候會更加明確。我們原來通過口碑宣傳的方式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現在到了需要更大發展的階段,需要面對之前不知道的新用戶,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更加傳統的、大眾的渠道做投放,加大投入在更大的空間,走出傳統靠口碑的宣傳方式。拿到投資之後,我們也會加強市場方面的投入。3月7日,2014克萊斯勒杯第四屆黑馬大賽――互聯網行業賽第一場導師招徒賽即將開始,並有創業能量夥伴紅牛的鼎力支持。想接觸更多在線旅遊創業企業?想讓自己的公司得到更多的關註展示?想得到在線旅遊行業大佬的指點和投資人的關註?還不快猛戳鏈接或者拿起手機撥打:18301308088 座機:400-6019698進行報名,黑馬大賽等你來!讓創業融資難、品牌推廣難、產品發布難再不是問題。當然,你也可以關註黑馬大賽官網及微信公眾號:heimadasai,了解更多大賽動態和幹貨分享。歡迎各位旅遊行業創業者參與到我們的旅遊行業QQ交流群(群號:326146281),關註i黑馬旅遊觀察微信公眾賬號:搜索iheimaly或掃描二維碼,大家一起來學習和發現。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孔明明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95

堅持能夠提高成功率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4q9.html
   經濟形勢不好,銷售工作難做,好幾個做紡織品銷售的年輕人遭到幾次挫折,便洩氣了,覺得銷售這碗飯太難吃,有的來我這訴苦,想打退堂鼓了。

    現在紡織品生意確實很難做,但真有想像得那麼難嗎?我驀然想起二十來年前一個事例,講給他們聽——

    改革開放初期,紹興地區許多印染廠就都實行業務個體化了,即每個業務員的收入主要來自個人的業務獎勵費。二十年前,我認識這麼一個某印染廠的業務員小夥,他文化不高,不善辭令,沒有客戶,也就沒有什麼收入,出差能力都沒有,於是乎,天天窩在廠裡,常待在辦公室。平時,其他業務員,不是忙著出差跑客戶,就是忙著下車間跟蹤業務進程,都不經常在辦公室;來到辦公室的客戶大都是找對口的業務員的;偶爾有新客戶上門,他們都希望與老業務員接洽,也不願把業務交給他打理。但這小夥每次接聽客戶打到辦公室的電話,不管是找誰的、有什麼事情,他都禮貌對待,並及時轉告;對來客也總是熱情友好,讓個座椅,倒上一杯茶,遞上一張名片,然後急忙幫助去找對口的業務員……他把別人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很巴結,不計較。就這樣過了快兩年了吧,小夥仍然沒有交到客戶,也沒攬到業務。

    也不知又過了多久,有一天,我BB機突然收到他的消息,說要向我討教幾個做布方面的問題。我打電話過去,得悉他總算有了一個客戶,而且還是個大客戶呢!他在電話那頭「嘿嘿」地笑著說:「我當時就想好了,打算堅持五年,發五年名片,總會抓到一兩個客戶的吧?想不到現在提前有了啊!嘿嘿!這個客戶我認識有一段時間了,他現在才把業務交給我。嘿嘿!你幫我看看技術上會有什麼問題,生產上需要注意哪些事情,我一定要把他的布做得好一點!嘿嘿!」

    好一個「發五年名片」的精神!成功提前來到。

    很多年輕人做事情,一次做不成或接二連三地做不成,就以為這事一定是非常難做成的,於是堅持不了多久便放棄了。其實,做許多事情,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對頭,達成的時間比你想像的要早的多呢。關於成功,對於主觀方面的因素,比如,愛好、專注、熱情、期盼、執著、等等,人們都比較容易認識和理解,但對於有些客觀規律,比如,概率,很多人都存在錯覺。下面舉個例子:

    如果拜訪客戶成功率是1%,那反覆拜訪100次,成功1次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是63%!

    計算方法:成功率為1%,失敗率即為99%,嘗試100次,全部失敗的概率為99%的100次方,約為37%,由此可知,成功一次的概率就為1-37%=63%。可能想不到吧?

    如果拜訪次數更多,比如,拜訪200次,那成功率幾乎就是100%了。

    前面那個小夥的事例,其中就隱含著這個客觀規律(概率)。「不該隨意跳槽」,「不要輕易離開本業」,「安心工作,陞遷更快」,「投資必須忍耐」,「堅持就是勝利」,等等,也都有這個道理(概率)藏在裡面。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大幅提高成功率。如果朝三暮四,跳來跳去,反而浪費時間,到頭來有可能一事無成。

    所以說,傻逼一樣的堅持,常會得到牛逼一樣的結果吶!

    「是嗎?」年輕人最後說,「好!那就安心不動,發它五年名片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708

韓國電影:43%的影片能夠回本盈利的秘笈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7/146148.html

i黑馬: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韓國電影一度衰頹,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韓國電影業從低谷中掙紮出來,並且呈現快速複興的趨勢,其中,中韓合拍片成為一種趨勢。韓國在類型創作、文化表達、產業開發等多方面均得以良好轉型,為當前中國電影藝術與產業發展提供了可貴的參照經驗。
 
\去年韓國廣受好評的電影:《奪寶聯盟》《7號房的禮物》《隱秘而偉大》,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喜劇元素;《雪國列車》則是韓國電影人與歐美電影人合作的重要嘗試。
 
李敏鎬獻唱2014年央視春晚,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風靡中國,《雪國列車》登陸中國院線……今年,“韓流”再次成為中國電影人關註的話題。
 
與此同時,中韓合拍日漸成為兩國電影發展的重要趨勢,在此背景下,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與駐華韓國文化院、韓國希傑株式會社合作,特別策劃舉辦“商業類型與文化表達——韓國電影佳作展映及學術研討會”,力圖通過多方面中韓電影文化合作交流,建立韓國電影與中國青年電影觀眾之間的橋梁,中韓雙方的業內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
 
43%影片能夠回本盈利
 
眾所周知,韓國電影市場是完全開放的,本土電影與國外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同臺競技。在去年韓國本土票房排名前20位的電影中,只有5部是外國影片,前10位中,只有《鋼鐵俠3》一部外國電影,本土電影牢牢地控制著市場的主導權,這一成績是非常難得的。韓國慶星大學藝術學院電影系教授姜乃碤說:“去年韓國電影總票房合80億元人民幣,韓國電影票房占總額的60%,銀幕數達到2180塊,影院300多個。
 
全年共放映1053部電影,207部韓國片,846部外國片,好萊塢電影占外國片總數的35%,中國片占0.5%,平均每部電影制作和宣發費用合人民幣3000萬元,43%的影片能夠回本盈利。票房排名第一的是《7號房的禮物》,票房合人民幣4.5億元,第20名票房合人民幣1.5億元,票房前20名的電影票房差距並不大。希傑等四大公司生產制作的電影能達到70%的市場占有率,因此,韓國電影市場是由大片廠主導的。”
 
 
《7號房間得禮物》劇照
 
“都教授”的火不是偶然
 
與會學者認為,“都教授”的火不是偶然的,演員一直是韓國電影的大亮點,金秀賢和李敏鎬的走紅也是因循了受眾的這一心理。早在2000年,北京電影學院就舉辦過一次大型的韓國影展,據影展策劃人、北京師範大學尹成奎教授透露,張藝謀看完沈銀河主演的一部影片後說,“我想跟沈銀河談談,她的演技太自然了,跟她合作,我肯定能拍出職業生涯中最美的片子。”
 
除了演員的個人魅力外,韓國電影的快速成長得益於其精準的類型化定位和良好的產業化生產。一提起韓國電影,觀眾首先會想到愛情喜劇,恐怖片,諜戰劇,這些類型都在觀眾的心里留下了較深的印記。
 
姜乃碤說:“韓國類型電影發軔於上世紀50年代,到了60年代產生了《春香》《男子食母》《月光下的共同墓地》等幾部代表作,《春香》相當於韓國版的《西廂記》,是愛情片;《男子食母》是喜劇,講述當時崛起的女性主義與大男子主義的沖突;《月光下的共同墓地》則是恐怖片。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韓國電影形成了家庭倫理片、科幻片、古裝片、動作片、政治片、恐怖片、災難片、間諜片等較為成熟的類型,而且類型之間開始雜糅混合;這些類型電影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品質,而且娛樂性和個人表達都能兼顧到,像奉俊昊導演就是典型的例子;韓國的政治片能反映一些韓國的政治問題;同時,韓國電影正在努力超越本土性追求文化價值的普遍性;最後一點,韓國電影的分級制也是類型電影的推手。”
 
 
《來自星星的你》主演金秀賢劇照
 
喜劇趣味是重要元素
 
盡管韓國電影類型繁多,但在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教授周安華看來,喜劇趣味是其所有類型電影的核心元素。《來自星星的你》中的女主角全智賢因出演《我的野蠻女友》而為廣大中國觀眾熟知,之後韓國又拍攝了一批“我的野蠻”系列。
 
周安華說:“韓國的喜劇電影從早期的《我的野蠻女友》《搭訕的法則》這些愛情拉鋸遊戲,發展到現在的多類型雜糅的局面,像《隱秘而偉大》這種冷戰正劇,一改冷酷的調子,充滿了喜劇趣味;《奪寶聯盟》是犯罪喜劇,《7號房的禮物》的悲愴也是由喜劇語言來支撐的。上述的三部電影是2013年韓國廣受歡迎的,它們都由單一類型向多元類型融合。”
 
類型是表征,情感為內核
 
類型電影反映的是類型背後的文化和情感,一提起西部片,人們就會想到美國牛仔開拓進取的精神;一說起武俠片,就會想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情懷。可以說,類型是表征,情感是內核。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講師洪帆認為,韓國電影的核心情感比它的類型更具有文化意義。洪帆說:“韓國電影其實沒有像西部片、武俠片那樣能代表其文化的核心類型。韓國曾拍過港片《精武門》的續集,找了一個像李小龍的演員主演,而且穿著唐裝打鬥。
 
現在的韓國類型片可能還是處於這樣一種模仿的狀態。但是,這些類型片中的情感卻跟其他國家的類型電影是不同的,像金基德電影中的‘恨’。而喜劇和恐怖片的受歡迎,也說明了在正劇中不能表達的那些受壓抑的情感,恰恰通過這樣一種笑或驚嚇的效果獲得替代性滿足,尤其是恐怖片中經常出現的女性複仇的情節,表明女性主義對男權社會的反抗,2013年的新作《恐怖直播》也反映了韓國社會中的不公平問題。這些或許是韓國電影類型的價值所在。”
 
中國市場最具誘惑力
 
近年,隨著《危險關系》《分手合約》《筆仙》《晚秋》等一批影片的上映,使得中韓合拍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其中有借助成功的電影概念而翻拍的,像《筆仙》;也有使用其原版劇情的,像《分手合約》,而兩國制作方合作過程也更為深入。
 
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政策研究部政策調查組長樸希晟說:“拍《分手合約》時,中方主創就建議我們,要適度修改劇情,因為在中國,男女雙方分手時,男方會受到較多的傷害,甚至還會掉眼淚。而且要增加一些浪漫的元素,讓觀眾先笑後哭。”
 
樸希晟還呼籲中韓雙方加大合作力度,她說:“韓國受市場內需的局限,渴望中國市場;雙方合作也有利於中國市場的多樣性,同時我們也要考慮聯手進入第三方國家,為其他方式的電影合作而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70

記住~從來沒有一個屌絲能夠逆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3/148722.html

\5年前,一個叫Brian Acton的人去Facebook應聘,被無情拒絕。
 
隨後,他開發了一款叫WhatsApp的軟件。
 
5年後的今天,Facebook花190億美元收購了WhatsApp。
 
有人說:這是一個關於屌絲華麗逆襲的故事——當年Facebook沒看上他,因此今天付出了190億美金的代價來收購他創辦的企業。
 
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看看此人的經歷:
 
1991年~1994年,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2年5月-1993年5月,羅克韋爾公司,系統管理員
 
1993年5月-1994年5月,蘋果公司,硬件測試工程師
 
1994年5月-1994年8月,Adobe公司,質量工程師
 
1994年8月-1996年2月,蘋果公司,軟件工程師
 
1996年-2007年,雅虎公司,從軟件工程師到工程總監,到工程副總裁
 
2009年11月~今天,開創Whatsapp,在移動通訊領域發起一場革命
 
看完他的經歷,你還覺得這是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嗎?
 
有哪一個屌絲,從小沒有夢想,可以考上斯坦福大學,然後從全美排名第一的斯坦福計算機系畢業?
 
有哪一個屌絲,大學四年沒有任何積累,可以畢業後直接去羅克韋爾這樣的老牌牛X公司?
 
有哪一個屌絲,工作後沒有職業規劃,然後打通了IT行業從系統管理員、硬件工程師到軟件工程師的全部脈絡?
 
有哪一個屌絲,沒有沈潛內修的心態,可以在雅虎一口氣紮下去9年,從一個軟件工程師一路做到雅虎公司工程副總裁?
 
有哪一個屌絲,沒有宗教般的意誌,可以統領全球超過500名以上的工程師組成虛擬團隊,嚴格按照時間進度和項目計劃進行開發,從頭到尾完全重構了yahoo的廣告搜索系統?
 
有哪一個屌絲,沒有開懷一笑的氣度,可以在被facebook無情拒絕後仍然雄心勃勃?
 
又有哪一個屌絲,沒有初戀般的熱情,能夠從0開始,從2位創始人起步,堅持創業5年,帶領一個50人的團隊,然後在移動通訊領域殺出一條血路?
 
記住:從來沒有一個屌絲能夠逆襲!
 
對一夜暴富和驟然成功的巨大渴望,已經讓我們迷失了心性。我們只看得見5年、50人、190億美金,卻看不見他的夢想、積累、心態,看不見他的意誌、氣度、熱情,看不見此人在職場里長達22年的摸爬滾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79

歷史數據,驗證一下融資額度設為多少能夠平安過關。 黃鐵錘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2v9xl.html

融資炒股就怕遇到黑天鵝,黑天鵝是指以前幾千年沒有遇到過,但是突然出現在你面前的事情或情況。比如:歐洲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沒有歐洲人認為會有黑天鵝,直到發現澳洲,那上面有黑天鵝,觀念從此顛覆,這就是黑天鵝。現在很多人動輒將金融危機視為黑天鵝,這簡直大錯特錯,金融危機幾年或十幾年就出現一次,和人家有(歷)史以來都沒有碰到過的情況,能一樣嗎?

現在我們不討論黑天鵝,因為那是以前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情況,我若說這個黑天鵝也可能出現,大家都不會信,說我異想天開,那麽就看看以前真實出現的幾次比較極端的情況,大家看看自己融資能不能躲過去哈,驗證一下。

指數比個股的波動略小一點,所以以指數為例進行融資,風險應該更小一些,看融資比例設為多少能夠平安跨過那些最近幾十年的極端情況,至於黑天鵝,以前幾千年都沒發生過的事情,現在突然出現了,你還有大量融資,那就相信運氣吧。

1、融資買入指數,大家考慮一下自己願意融多少資金。

舉個例子,100元的本金,融資10元,總資金變為110元,那麽這樣能夠保證安全嗎?

外面的指數我不熟悉,大陸的指數歷史太短,我們看看香港的恒生指數。

1973年,恒生指數最高1775點,1974年恒生指數最低150點。現在大陸是3200點,按照這種跌法,就相當於明年跌到270點,跌幅91.5%。請註意啊,後面的零我數了兩回,沒有弄錯啊。很明顯,100塊融10塊會被打爆,其實別說融10塊了,就是100融6塊,到時候證券公司都會要求你補倉,沒錢補?那不好意思了,強制賣了。

2、有人會說,那是一直持有啊,我炒短線的,跌到一定程度就斬倉了,這總沒問題了吧。

那麽就再來看看恒生指數:

1987年10月16日,星期五,收盤價3783。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天氣晴,10點開盤即大跌,15分鐘跌去120點,人心恐慌,此時價值投資者入場,11點附近穩了幾十分鐘,後繼續跌,幾無人接盤,收盤價3362,,當天跌421點,跌幅11%。晚上,緊急磋商,政府維穩,聯交所說當天交易過多,堆積業務嚴重,暫停交易四天以處理堆積業務。實際上四天後是周末,相當於停市6天,周一開盤。

1987年10月26日,星期一,繼續暴跌,這次是真的沒人接盤,無論投資者還是投機者,凡是有融資的,都被嚇傻了,沒融資的,也不敢動啊,當天下跌1120點,到2242點,跌幅33%。

兩個交易日,共下跌1541,跌幅41%,後面幾天斷斷續續的跌,第7個交易日,最低1961點。那麽若是A股的話,兩天交易時間,相當於從3200點走到1896點,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且,更關鍵的問題是這兩天除了開市一段時間有部分投資者接盤,後面沒人接盤,你想賣都賣不出去。若是以7個交易日來計算,相當於從現在的3200點跌到1659點,跌到明清交界點了,請註意,是7個交易日,7個交易日啊,不是一個月,也不是一年啊。

好了,這時候,大家想想自己的融資額度應該定為多大,才不會被打爆。有人說,那是因為香港沒有漲跌幅限制,才會這麽慘。實際上,兩者的本質是一樣一樣的,大陸有漲跌幅限制,但連續幾個跌停板的可能性,是肯定存在的,跌停板,你就賣不出去,3、5天跌到那個位置和2天跌到那個位置,有差別嗎?

當然,很多人都會說自己的股票好,就是好啊就是好,走得比指數都穩。那麽,祝你好運。

(註:以上所有數據都四舍五入,將小數點後的省略了,反正3000點和3000.3點,相差也不大,是不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70

聖誕禮物 - 什麼樣的企業能夠創造奇蹟?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21.html

在我看來,最終能夠創造奇蹟的企業具備以下三大特點中的至少一點:

1. 遇上(或者創造)某種新趨勢。

2. 致力於最大化(或者最小化)某些經營上的因素。

3. 有辦法把既得利潤轉化為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或者所謂的護城河)。

具備以上兩點或者三點全部具備的上市企業必然是明星股,若在選擇投資對象時把這三大特點列為篩選標準,將很可能發現未來的明星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22

沒人能夠阻擋的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49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18 11:38 編輯

沒人能夠阻擋的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
作者:趙亞婷

摘要P2P領域,占據先發優勢的平臺地位日益鞏固,但專註細分領域的“小而美”平臺已經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青睞;股票資訊及炒股應用等初創企業成為新崛起的一股力量……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揮舞著大把熱錢的VC機構,都在追逐什麽樣的創業公司呢?從投融資數據上,我們能夠看到互聯網金融正在發生的變化。

P2P領域,占據先發優勢的平臺地位日益鞏固,但專註細分領域的“小而美”平臺已經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青睞;股票資訊及炒股應用等初創企業成為新崛起的一股力量;專為淘金者服務的金融IT服務商不滿足於只賣代碼,已經將業務範圍拓展到大數據、征信、支付等方向;分期購物或由兩強爭霸轉為三分天下……

以下,就是這些趨勢的分類解讀。

一、股票資訊及炒股應用:即將迎來資本湧入及巨頭血拼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表一:股票資訊及炒股應用融資概況


股票資訊及炒股應用是互聯網金融領域中新崛起的一個創業方向。從表一中可以看到,從2014年9月份雪球網獲得C輪融資之後,陸續便有8家初創企業獲得融資,其中有5家是天使輪融資。根據功能,這些企業的側重點分為三個層級:1、股票資訊及行情查看;2、關聯至券商賬戶,查看自己持有的股票漲跌情況;3、實現交易功能。一般情況下,都是由第一個層級作為切入口,逐步過渡到第三層級。

除了這些初創企業,BAT們早已將戰火燒到證券領域,支付寶、微信都已將股票行情查看功能接入一級入口,百度也推出“百度股市通”,3月11日,京東也在京接洽滬、深、港三大交易所的代表,籌劃網上炒股平臺事宜。(關於互聯網股票未來發展趨勢,可參見“以‘美’為鑒看自動理財趨勢”)

除了互聯網企業的迅速切入,政策層面也有動向。3月11日,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在互聯網+證券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上表示,證券業要擁抱移動互聯網,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用3-5年時間把互聯網證券業務做大做強。可以預見,互聯網證券,或者互聯網炒股,會在2015年迎來蓬勃發展,資本的湧入和巨頭的血拼在所難免。

二、金融IT服務商:專為淘金者服務,悶聲賺大錢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表二、金融IT服務商融資概況

P2P網站們有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長得都很像。尤其是剛上線的網站,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其實,它們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在互聯網金融(P2P為主)發展初期,由於競爭激烈,初創企業都在忙著趕風口,買個現成的模板,自己再加工下就成為必走的捷徑。於是,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層面就出現了一批悶聲發大財的科技企業,以P2P網貸系統開發、出售網站源代碼為主。

把基地打在沙地上必然是有風險的。2014年,我們多次聽說過這樣的消息:某網貸系統發現漏洞,多個平臺被攻擊……稍有實力的平臺,都會加強在技術上的投入,減少被攻擊的風險。網貸平臺們升級了,為平臺們的服務自然也要升級,於是,這些金融IT服務商也拓展到大數據、征信、支付等方向。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這些服務也會向專業化深入發展。

三、分期購物(消費信貸):或由兩強爭霸轉為三分天下,京深杭地域大PK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表三、分期購物融資概況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在發布的報告認為,在未來幾年內,消費信貸會成為一個競爭激烈的重點創新領域,年輕人更願意試信用卡分期(41%)及3C產品消費貸(43%)。在這個領域,我們看到了互聯網企業的激烈廝殺,在短短的一年里,就有多個平臺接連上線並迅速發展。

分期購物原本是趣分期和分期樂這兩家的天下,二者你追我趕,曾在兩天內先後宣布獲得億元巨額融資。但是,在2015年初,另一家愛學貸突然崛起,在成立四個月後即獲得4000萬美元B輪融資,勢頭之猛令人咂舌。

這三家的創始人背景很有意思,分期樂創始人肖文傑曾是騰訊財付通的產品總監,位於深圳;趣分期創始人羅敏曾是好樂買副總裁,位於北京;愛學貸創始人錢誌龍為支付寶元老,位於杭州,這三家競爭對手位於中國創業氛圍最濃的三個城市,或許更有利於三分天下的形成。

分期購物領域,巨頭們也有布局,如天貓分期購、京東白條,以及另外一些初創企業,喵貸、99分期、分期購等。

四、移動理財APP:理財才是記賬的終極,阿里巴巴是黃埔軍校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表四、移動理財APP融資概況

他們有的是以記賬、財務管理為切入口(挖財、隨手記),有的是以信用卡管理為切入口(51信用卡),但他們千辛萬苦讓你記賬管卡,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讓你理財。當然,也有直接以理財切入的,如銅板街。移動理財APP的壁壘較低,數量繁多,但市場集中度較高,目前用戶們耳熟能詳的,也就挖財、隨手記、51信用卡管家等。

從地區上看,表三中的七家企業中,有四家是位於杭州,而兩位重量級企業的創始人,都與阿里有關:挖財CEO李治國曾是阿里巴巴第46名員工;銅板街CEO何俊曾在阿里巴巴與支付寶任職共8年,阿里可謂是移動理財創業的黃埔軍校。

五、P2P發展方向的細分化,“小而美”會是大勢所趨嗎?

沒有人能夠阻擋趨勢:從資本趨向看互聯網金融風口中的風口


表五、P2P領域投融資概況

P2P網貸,目前仍是互聯網金融玩家最多的領域。2014年初,人人貸、有利網、積木盒子等占據了先發優勢的平臺們紛紛獲得了巨額融資,它們的地位也越來越鞏固。在網貸“早鳥”們已經賺了一票的情況下,新入局者的機會在哪?

我們從表五中可以看到,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獲得融資的P2P平臺所關註的領域更加細分化。僅從名字便可見一斑:票據客,專註票據;醫界貸,專註於醫療健康行業;沐金農,專註三農;短融網,專註資金短期周轉;百財車貸,專註車貸。另外,還有專註於配資、保理、供應鏈金融等的P2P平臺。也許,P2P領域中的精耕細作者,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期

新金融註:1、融資事件從2014年1月開始統計,截止到2015年3月1日;2、分類為不嚴格分類,以企業主營業務為準;3、融資金額為以企業公布為準,或與真實數據有出入。

除了以上五類之外,還有一些分類未被收錄,包括虛擬貨幣、眾籌、互聯網保險、金融網銷等。但是,在這些領域依然蘊藏著巨大的機會。新金融小編會在日後逐一進行整理解讀。

來源:投資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87

巴菲特著名演講:價值投資為什麽能夠持續戰勝市場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62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4 12:56 編輯

巴菲特著名演講:價值投資為什麽能夠持續戰勝市場


巴菲特在2015年股東大會上談到了價值投資及其在中國的適用:“市場上價格和價值將繼續存在巨大的差異,那些熟讀《偉大投資者格雷厄姆和多德維爾》的人將繼續發財。(註:《偉大投資者格雷厄姆和多德維爾》是巴菲特撰寫的一篇鼓勵價值投資的文章,發表於1984年秋。)”“如果你能在股票便宜的時候投資,這並不是一場需要高智商的艱難遊戲。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並不難。與美國市場相比,中國的投資環境相對年輕,這導致市場更多地受到投機的影響,而這可能給價值投資創造機會。”

每個價值投資人的投資業績都來自於利用企業股票市場價格與其內在價值之間的差異 --巴菲特

價值投資策略最終要歸根於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的思想。1934年年底,他與戴維-多德(David Dodd)合作完成了他醞釀已久的《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這部劃時代的著作標誌著證券分析業和價值投資思想的誕生。這本巨著在過去70年間共發行了五版,被譽為投資者的“聖經”。

紐約證券分析協會強調,格雷厄姆“對於投資的意義就像歐幾里得對於幾何學、達爾文對於生物進化論一樣重要。格雷厄姆“給這座令人驚嘆而為之卻步的城市--股票市場繪制了第一張可以依賴的地圖,他為價值投資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而在此之前,股票投資與賭博幾乎毫無差別。價值投資沒有格雷厄姆,就如同共產主義沒有馬克思--原則性將不複存在。”人們通常認為是格雷厄姆確立了證券分析的原則,所以格雷厄姆被尊稱為現代證券分析之父。
198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紀念格雷厄姆與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出版50周年的慶祝活動中,巴菲特--這位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投資課上唯一給了“A+”的最優秀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演講,他在演講中回顧了50年來格雷厄姆的追隨者們采用價值投資策略持續戰勝市場的無可爭議的事實,總結歸納出價值投資策略的精髓,在投資界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可以這樣說,讀懂了巴菲特的這篇演講,就能夠抓住價值投資的本質,弄清價值的內涵。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巴菲特這位當代最偉大的價值投資大師的演講吧。

價值投資過時了嗎?

格雷厄姆和多德“尋找價值相對於價格具有一個顯著的安全邊際”的證券分析方法難道已經過時了嗎--許多教授在他們編寫的大部頭教科書中都作出這一論斷,他們口口聲聲地宣稱股票市場是有效的,也就是說股價反映了所有關於公司發展前景和經濟狀況的所有信息。這些理論家們聲稱,由於聰明的股票分析師利用了所有可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從而使股價總是正確無誤地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因此根本不存在價值被市場低估的股票。至於那些年複一年擊敗市場的投資者,只不過是類似彩票連續中獎的少數幸運兒。一位教授在他編寫的當今十分流行的教科書中寫道:“如果股價完全反映了所有可獲取的信息,這些投資技巧將毫無用處。”

哈哈,也許如此。但我想向大家介紹一群年複一年擊敗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的投資者,他們的經歷無可辯駁地表明,那種認為他們持續戰勝市場只是偶然事件的簡單看法是很難成立的,我們必須深入探究其根本原因。之所以如此,一個關鍵事實是,這些股市大贏家我都非常熟悉,並很早就被公認為超級投資者,其中成名最晚的那位也在15年前就名揚一時。如果事實並非如此,我只是最近搜索了成千上萬的投資記錄,從中選出幾個業績優秀的人在此向各位介紹,那麽,你聽到此處就可以把我趕走了。我要補充說明的是,他們的投資業績記錄都已經過嚴格的審計。另外,我還要補充說明一下,我還認識許多選擇這些投資管理人的客戶,他們這些年來獲得的投資收益與這些投資管理人公開的投資業績記錄完全相符。


“政府要淡出一些,要能夠有所不為”訪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771

孫繼偉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借‘49條’,能夠使金融中心的地位、功能得到基本確立,圍繞金融中心的建設,還有一系列的功能得到集聚。”

“你看我們有些清單里的有些權力可能幾年都碰不到一次,政府改革不能自娛自樂。”

“上海比較適合集群創新,體現國家意誌、綜合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

2015年4月27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完成了新一輪的擴區,把從前的28.78平方公里變為120.72平方公里,納入了陸家嘴、金橋、張江三個片區。這三個地方的GDP占浦東新區的80%。也就是說,這次擴區,實際上等同於將浦東新區整體變為了自貿區的試驗田。

2013年9月,自貿區花落上海。一個月後,曾歷任上海嘉定、徐匯兩個區主要領導的孫繼偉,開始主政浦東新區政府,擔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浦東新區區長,幾乎全程見證了自貿區的發展。今年4月,擴區後,他兼任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在6月的陸家嘴論壇,他表示自貿區金融改革“呼之欲出”,引起媒體爭相關註。2015年7月7日,在浦東新區政府大樓內,他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

我們的趕考剛剛開始

南方周末:如果給自貿區的現狀與之前的期待相比打分(百分制),你會打多少分?

孫繼偉:說要打分,我覺得挺難的。整個自貿區建設可以分為兩段,擴區之前和之後。擴區之前我認為可以打90分以上。原來在28.7平方公里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內,以管委會的體制,做了不少制度創新,做了第一版的負面清單,成績還是非常突出的。擴區從4月27日才開始,如果比作要考試的話,我們現在趕考也剛剛開始,答卷還沒答完,所以後一段還打不出分。

南方周末:自貿區擴區,對政府而言,最大的變化在哪里?

孫繼偉:擴區之後上海做了一個很大的變動,不是用管委會這樣的臨時機構來做事,而是決定把管委會和浦東新區政府合一,就是合署辦公。

上海自貿區今後如果能夠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按照未來改革的需要,改造一個完整的政府,和其他幾個區相比,特點很明顯。

因為我們是一級政府,如果我們能夠完整地按照“負面清單+責任清單+權力清單”這樣的管理模式運行,對於“可複制可推廣”的意義、對於政府自身改革的意義還是非常之大的。

南方周末:具體來講,合署辦公之後,區政府的工作模式跟原來有哪些不同?

孫繼偉:這個問題我們也非常關註。不能合署以後,政府還是原來怎麽做就怎麽做,像人們所講的“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或者“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這個肯定不行。

自貿區沒有單獨的職能局,浦東新區的職能局同時也是自貿區的職能局。實際上現在自貿區有三個內設局(綜合協調局、政策研究局、對外聯絡局),和五個片區局(世博、張江、金橋、陸家嘴、保稅區管理局),擴區之初,在剛剛進行切換的過程中,這樣設置,會有一批人專門琢磨、研究、張羅自貿區的事,隨著政府職能的不斷轉變和完善,到一定的時候,自貿區的職能將會完全按照一個新區政府的正常運轉來做。

南方周末:在簡政放權方面呢?

孫繼偉:昨天(7月6日)下午市里面開了專題會議,主題就是新區政府職能的轉變。第一步,就是市里面的相關部門又下放了一百六十幾項權力。我看到廣東下放了六十幾項權力,覺得我們這個還是有點力度的。

為什麽?因為浦東新區在這麽多年來,所賦有的權力應該比其它區都大,而且市里面已經下放過200多項權力,在這個基礎上又下放了160多項,後面還有60多項準備再下放。

但是,我們所關心的下放權力並不是簡單地說我浦東新區把該要的權力都要到了。原來是市里批,現在改成區里批,這個沒有太大意義。

我們想拿到這個權力以後,根據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理清楚我們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接下來我們會提出一個減權清單。

去年擴區的時候,我們提出了一個1.0版本的責任清單和權力清單。隨後會做2.0版,這塊還是要花比較大的功夫來做。

南方周末:有時間表嗎?

孫繼偉:有。今年年內要做出來。

南方周末:你比較關註的改革還有哪些方面?

孫繼偉:比如現在在投資領域和建設領域,還是非常複雜。一個項目,從開始立項、拿地,到最後建成,手續極為複雜。他們統計過,從開始拿地到允許建樓,所有手續走完大概要140多個圖章。而且周期非常長,基本上都是一年左右。

這里面還是有很多空間,跟國家有關部委已經溝通了,希望自貿區能夠做一個先行的示範區。

我們總體的思路,就是政府要淡出一些,把社會中介組織能夠引進來,各方的主體責任要明確。現在是政府為整個建築工程的全過程背書,而我們希望引進建築綜合保險、建築師負責制等,通過市場的力量去改變,讓政府管得少一點,同時管得更好一點。

金融改革“很快,很快”

南方周末:在6月底的陸家嘴論壇上,你說新的金融改革政策“呼之欲出”,具體會什麽時間落地?

孫繼偉:很快,很快。就在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會以後,就可以通過。所有的流程都接近尾聲了。

南方周末:為什麽有說是“51條”也有說是“49條”?

孫繼偉:最後應該還是49條。有個別條款,可能因為國家部委還需要斟酌,為提高效率,擱置爭議,一致同意的,就是新的49條。

這對下一步自貿區的金融創新,還有加快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很有好處。金融中心建設是上海的特色,也是上海所承擔的一個光榮使命。中央對上海實際上是寄予厚望,所以在2013年制定了支持金融創新的“51條”,這一次是《關於推進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以及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若幹意見》,也是我們講的49條。

我們希望借這個“49條”,按照我們的預定目標,能夠使金融中心的地位、功能得到基本確立,圍繞金融中心的建設,還有一系列的功能得到集聚,比如說保交所、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

南方周末:這次意見主要突破在哪些方面?

孫繼偉: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應該是沒有問題,將進一步加大力度。還有個人合格的投資者對於境內外投資,也會進一步地開放。

改革不能自娛自樂

南方周末:在5月的一次論壇中,有學者評價對自貿區前一段的感覺是“too small,too slow”(太小,太慢)。現在Too Small的問題解決了,Too Slow依然存在。對此你如何回應?

孫繼偉:太慢,我覺得主要跟人們對自貿區的期待相關。實際上有些舉措、改革,從中央到市里,已經力度蠻大了。但是我覺得跟我們所承擔的使命和要求相比,是還有“Too Slow”的感覺。

現在可能還有一些企業的需求或感受,跟政府的感受還是有一定差異,這是需要盡快填平的鴻溝。我們在自貿區建設過程中,應該更多地按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來,不能改革自娛自樂。

包括在政府行政審批方面,真正要改哪些呢?應該是企業迫切希望的,或者感受特別深切的問題。有些審批、有些權力,可能是企業根本都碰不到的事情,你看我們有些清單里的有些權力可能幾年都碰不到一次,這個對企業來講相對來說意義不大。

南方周末:這些幾年用不到一次的權力比如是哪些?

孫繼偉:比如關於狩獵或者捕殺野生動物的許可,這是目前不大可能在上海做的事,但是作為政府權力它是有的。

南方周末:在3月,美國商會公布了年度調查,他們在上海的370多個成員中幾乎3/4認為自貿區沒有為它們的業務帶來實在的利益;大約一半受訪者表示從自貿區啟動以來還沒發現業務上的任何變化。

孫繼偉:美國商會提出來的這些意見,後來我們查下來,他們反映的有些情況也是不太準確的,後來我們也跟他們做了一些溝通。我不知道他們當時樣本是怎麽選的,聽取了哪些企業的意見,這些跟我們掌握的情況並不吻合。當然,這可能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自貿區的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在更廣的範圍,以更大的力度去推介,境內外企業也一定會在關註自貿區的過程中發掘、抓住發展和壯大自身業務的機遇。

上海比較適合集群創新

南方周末:現在全國的四地自貿區(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管委會之間有溝通嗎?

孫繼偉:有溝通。前段時間,沈曉明書記(上海市委常委、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主任、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和我一起去了天津、深圳自貿區學習。沈書記還應邀到福建去給他們上了堂課,也在那邊學習參觀了一下。

各地都有一些好的做法。他們在創新能力、改革的大膽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南方周末:有參與自貿區規劃的學者說,對於“可複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各地心態不一,地方都希望自己的政策只適用於本地,外地的政策倒是能越快複制越好。有沒有這樣的心態?

孫繼偉:我們倒從來沒有這個感覺。因為浦東新區存在和開始的理由、它承擔的使命,就是幹這個的,就是要先行先試,改革創新。

包括今年浦東兩大任務,一個是自貿區的建設,還有是一個科創中心的建設。主戰場是張江。我們提出“雙自聯動”,把自貿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進行聯動。采取海關特殊監管和電子圍欄的方式,在張江同樣享受原來保稅區的免稅政策。我們還要改變原來孵化器的狀態,原來60%多是國企在做,接下來可能跟一些國際高端的孵化團隊合作,有創業導師,有自己的專業能力,不止是提供廉價的辦公空間。

南方周末:現在深圳的發展勢頭直逼上海,你上次去深圳調研的感覺怎麽樣?

孫繼偉:深圳有很多東西非常值得上海學習。比如有些東西他比我們要大膽,一旦看準了,就幹了。這個我覺得這可能是導致實踐中存在一些差距的原因之一,在有些改革方面我們可以做得更大膽更灑脫一些。

又比如怎麽樣能夠放手搞活,政府怎麽樣能夠有所不為,上海的政府往往有為的意識比較強,就是管的意識比較強。

真正怎麽樣能夠不為,我覺得是下一步在政府職能轉變中重點來做的。要盡可能少批或不批,政府厘清自己的邊界,也就是跟企業的關系,跟市場的關系,把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區分清楚。盡可能放手,給企業有空間,給市場有活力。

深圳這方面做得蠻好的,因為政府的不為,使得一批草根的、創新的企業能夠起來。現在大家所講的,騰訊、華為……確實出現了很多中國知名的企業。

但是上海還是有機會的。因為在下一輪的,比如科創中心的建設過程中,上海有自身的優勢。譬如大飛機、航空發動機、腦科學、生命科學,它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考驗一個城市的底子,這時候上海就會顯示出它獨特的優勢。比如說大飛機、航空發動機,對你的基礎工業、制造業、科研能力,材料科學、基礎科學、應用科學,都是一個全面的考量。

南方周末:為什麽改革開放三十年,浦東也有25年歷史,都沒出現馬雲、馬化騰這樣的企業家?

孫繼偉:我相信今後會有。這是一個經常被說到的問題,但我認為也是一個不準確、不完全說明問題的問題。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質和文化,有自己獨特的科技基礎、人文積澱,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它會結出不同的果實,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說明和衡量這些果實。

南方周末:那麽,上海的城市特質究竟適合哪類創新或者哪類企業成長呢?

孫繼偉:就像廣州可以長香蕉,到上海就長不了香蕉是一樣,這是城市的特質、文化的差異性,不能簡單類比。從我自己的觀點來說,上海比較適合集群創新,體現國家意誌、綜合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

我講個例子,上次馬化騰到上海市委做講座,他覺得到了“互聯網+”的時代,上海是很有優勢的。因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作為一個基礎性的東西,跟原來的產業進行疊加,這時候如果做得好的話,有倍數效應,他認為上海這個方面基礎很好,很有優勢。

我曾經講過,現在大家一提創新就說BAT,現在上海不應該多想這個事情了,應該是更多想BAT之後的事情。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