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鄭永剛:親力親為「攤薄」專業性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111143.html

於老闆們來說,有些時候親自動手去抓的,效果反而不盡如人意。

1993年到1999年,杉杉曾連續7年在中國西服市場保持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鄭永剛回憶當時中國大部分人都沒有錢,大企業數量也少,杉杉算是 有錢人家,泰康人壽當時要募集資金,通過經濟學家董輔礽找到杉杉,鄭永剛決定向泰康人壽投資1億元人民幣,獲得20%的股權。此後,鄭永剛有一次去美國, 與來自中國台灣的一位企業家吃飯聊天,這位企業家說對保險公司的投資一般要15年才能收回,鄭永剛心頭大急,回國後想方設法撤回了對泰康人壽的投資,對於 當年倉促的撤資,鄭永剛笑道:「如果沒有撤出來,20%的股權現在市值可以達到200億元。」

親力親為,不盡如人意

9月23日,杉杉集團新標識發佈會,面對當年長江商學院老同學在內的眾多賓客,「其實我啥也不會,能做好的是兩件事,一個是方向性的決策,一個是組建團隊。」53歲的董事長鄭永剛脫稿講道。

就在同一天,杉杉與日本三井不動產株式會社共同開發的寧波杉井奧特萊斯商業廣場開業典禮結束後沒多久,這位被稱為「服裝界巴頓將軍」的董事長對記者毫無遮掩地坦承:「如果沒有三井,讓我鄭永剛來做奧特萊斯,只要3天就得關門,我沒有這個專業能力。」

對於鄭永剛屢屢強調自己的「無能」,可以看做一種謙虛,也可以當成鄭永剛22年商場摸爬滾打經驗的自我總結。

鄭永剛以服裝起家,杉杉至今仍是中國服裝市場的一個重要品牌,但已經沒有當年獨佔全國西服市場30%以上的壓倒性優勢。1999年,杉杉服裝業務的 主要平台杉杉股份(600884.SH)服裝業務收入為7.82億元,2010年,服裝業務收入達到15.28億元,經過了11年的積累,收入增幅只有約 95%。

對於這樣的成績,鄭永剛解釋說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整體上還是處於市場供應不足的時代,只要能生產出來,就能賺到錢,如今變成生產過剩的年代,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僅靠一款產品走遍天下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單憑服裝業做大做強有很大難度。

鄭永剛的浙江同鄉周成建卻給出了一個例外。2005年,美邦服飾(002269.SZ)收入只有9.17億元人民幣,到2010年,美邦服飾的收入 已經達到75億元人民幣,增幅達到717.88%。實際上,僅靠服裝業務,運作快時尚品牌「ZARA」的西班牙INDITEX公司2010年實現了 125.27億歐元的收入,約合1079億元人民幣,1000億正是鄭永剛2018年要實現的目標。

INDITEX和美邦服飾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大建直營店,2010年,INDITEX在中國開設了75家新門店,周成建曾表示,只有直營 店才能讓服裝企業最直接地捕捉到消費者對於時尚和潮流最新的需求,而且直營零售渠道的存在,讓企業更有實力與經銷商博弈,提升企業對整個銷售系統的控制 力。

但是在1999年,鄭永剛為杉杉服裝業務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當年,鑑於直營渠道導致存貨高企,鄭永剛將銷售部門全部砍掉,遍佈全國的2700餘個直營網點被加盟商取代,鄭永剛希望成為耐克那樣只管產品研發和品牌運營的「輕資產」企業。

而鄭永剛所傚法的耐克多年前已對自己完全依賴經銷商的渠道策略做出了調整,耐克擁有的直營店從2002財年開始,一路飆升,2002財年,耐克公司 全球市場的直營店總數隻有322家,到2011財年,這一數目變為756家。如今,百圓褲業、奧康股份這樣的鞋服企業在申請首發上市時,都會對自己的直營 店數目和業績做出一番強調,以證明其對銷售渠道控制的力度和盈利前景的良好。

正是在1999年之後,杉杉失去了西裝市場領頭羊的「寶座」,被雅戈爾取而代之。

借力打力

22年前鄭永剛接手今日的杉杉集團時,當時院子裡有三棵杉樹,杉杉西服由此得名,杉杉集團的標識除了兩個「S」外還有一棵杉樹,今年換標後,杉杉的 新標識整體上仍是一棵杉樹的形狀,但是由6個像形的「人」字組成,寓意共生共贏,分擔風雨,共享陽光,這一新標識也是鄭永剛對自己定位和杉杉未來發展戰略 思考的隱喻。

鄭永剛說:「我做廠長的時候28歲,當年的其他廠長現在還在位的已經沒有幾個,一個是他們年紀比我大,當時他們就已經40~50歲了;另一個我認識 到沒有專業化能力、沒有專業化人才去做的東西都沒有競爭力,專業性的事情自己可能是不行的,所以要找專業化的人才來做,我的強項是決策和用人。」

「寧波中心」是與萬達廣場相類似的城市綜合體項目,預計於2017年完工,總投資額將達到97億元人民幣,將包括高端現代化購物中心、超白金五星級 酒店、國際甲級寫字樓和酒店式服務公寓,對於這樣的大項目,鄭永剛並沒有選擇單干,而是與日本伊藤忠和綠城集團共同投資開發,分別借重伊藤忠和綠城在城市 綜合體開發與房地產輻射方面的專業經驗。

在鄭永剛寄予厚望的汽車用電池開發領域,除了伊藤忠,杉杉還與日本戶田工業合作,戶田工業握有汽車用鋰電池的核心技術,而伊藤忠擁有全球範圍的銷售 網絡,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相互參股,攤薄自己「單干」高風險的同時,也與合作方形成利益共同體,同進同退,成為鄭永剛為杉杉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借力打力的策略同樣也可能存在風險。在未來10年,杉杉集團還計劃在國內打造15~20家奧特萊斯,鄭永剛說3~5家奧特萊斯的銷售額已經可以達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規模,但是杉杉能否如願開出計劃中數量的奧特萊斯,主動權不在自己手裡。

如前文所述,寧波奧特萊斯的招商由三井操作,范思哲、普拉達這樣的奢侈品巨頭可能對三井言聽計從,而杉杉的話語權可能要相對輕很多。

作為硬幣的另一面,伊藤忠為杉杉解決了鋰電池銷路的同時,也意味著杉杉的銷售渠道對伊藤忠形成了高度依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3

投資成功到底更多依靠的是常識概率還是專業性判斷? 天涯路

http://xueqiu.com/2324897839/22190787
從歷史業績分析,銀行股(以招行為例)歷史複合增長率30%+,在A中名列前茅,相當於一名學習成績始終保持在年級前5名的好學生。喝酒吃藥股(以云南白 藥為例)歷史複合增長率也在30%+,相當於一名學習成績保持年級前3名的好學生。(其實兩者歷史業績表現差不多,但是喝酒吃藥股投資者肯定不承認,所以 就假定喝酒吃藥股更優秀好了。)
     招行現在5倍市盈率,1倍市淨率,roe在20%+,分紅率在30%左右,那麼只要未來招行不出現長時間的業績衰退或者虧損破產,那麼長期持有招行一定 是盈利的。(即使未來招行業績下滑一半, 年分紅收益率也在3%以上,年淨資產增加也在8%以上);這就如同預期學習成績在前五的好學生未來學習成績依然會保持在年級前80%,不會掉到年級最後 20%。
      云南白藥pe將近30倍,6.5pb,roe也在20%+,那麼繼續持有云南白藥並盈利的前提必須是云南白藥如預期一樣繼續保持20%~30%乃至更高的 複合增長,否則一旦業績增速不如預期,結果必然是估值下跌甚至戴維斯雙殺。這就如同預期年級前3的好學生學習成績未來繼續保持在年級前3名。
      僅用常識和統計數據分析,一名歷史成績始終保持在年級前5名的學生,其未來學習成績繼續保持在年級前80%的概率一定遠遠高於一名歷史成績年級前3且未來繼續保持在年級前3名的概率。也就是說歷史業績優秀的銀行股,未來不會出現業績長時間衰退或者虧損破產的概率要遠遠高於同樣歷史業績優秀的吃酒喝藥股繼續保持20~30%業績增速的概率。
       我之所以只買銀行、建築這樣的歷史業績優秀且估值極低的股票,很重要原因就是根據上述的常識。我認為這樣歷史業績優秀且低估值的股票未來不會淪落為垃圾 股、虧損破產股的概率屬於大概率事件。只要這些股票不淪落為垃圾股,那麼我就一定是會賺錢;如果市場悲觀預期落空,銀行股依舊保持高增長,那麼戴維斯雙擊 產生的投資收益率要遠遠高於投資喝酒吃藥股的收益率。相反,我之所以不買20~30倍的吃酒喝藥股,是因為我自知買這種股票並賺取的前提是必須是能夠確定 該股票可以繼續保持N年的高成長,而我深知自己是沒有這個本事的,因此我選中這種股票並賺錢的可能性一定屬於小概率事件。一個是只要業績不出現大幅下滑虧損就可以賺錢,另外一個是必須業績年年高增長才能賺錢。哪個賺錢的概率更高虧錢的概率更小,我認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而吃酒喝藥股投資者之所以寧肯買20~30倍pe,5~6倍甚至10多倍pb的股票也不買5倍pe、1pb的銀行股,本質上是因為他們不相信統計數據和概 率也不相信常識,他們只相信自己的專業性判斷。他們認為自己對投資的行業瞭如指掌(所謂能力圈),可以看到行業未來5年甚至10年發展狀況。他們非常自 信,認為自己不看好的股票未來一定會如預期般業績下滑、虧損和破產,而他們看好的股票,一定會如預期一樣年年保持高增長。他們認為自己看好的學生繼續保持 年級前3名的可能性要遠遠高於他們不看好的學生學習成績能夠保持在年級前80%的可能性。

投資成功到底應該依靠常識、統計數字、概率,還是應該依靠投資者的專業性判斷呢,我們只能拭目以待,讓事實來回答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09

俄外交部特使點評美國大選:攻擊性強但專業性低

俄羅斯外交部特使、俄中央選舉委員會前主席弗拉基米爾•丘羅夫接受俄新社采訪時表示,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以其攻擊性與較低的專業性不同於以往。

美國總統選舉將於11月8日舉行。奧巴馬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即將結束,並且不得再次參選。共和黨人特朗普和民主黨人希拉里·克林頓是主要候選人。

據俄衛星新聞網10月24日報道,丘羅夫指出:“我已多年不記得我們有過這樣激烈且充滿攻擊性的競選活動。並且不是關於關鍵的本質問題,而是轉向個人攻擊,誰和誰以及何時怎麽樣,兩位候選人均為此拋出了大量的理由。原來,人們關註他們多年,這不是昨天開始的,他們提到2005年,或許還會提到1995年。對我來說這實在令人驚訝。”

他以希拉里與特朗普的電視辯論為例,說明選舉的專業性之低。丘羅夫指出,起草公開辯論協議時“一定要寫入關於燈光、講堂、攝像機位置、辯論者服裝、主持人服裝等條件的規定,這是基礎知識。”

他表示:“當一名候選人在辯論中身穿亮紅色服裝時,他立刻就占據了優勢。辯論中一定要寫明,辯論者將如何著裝,他們什麽可以做,什麽不能做。然後更加可笑的是,在第二輪辯論中,一名辯論者不知何故決定佩戴與其對手首輪所穿服裝同色的領帶。”

9月26日晚,美國總統大選第一場電視辯論

最後一輪辯論現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41

行業劇要兼顧藝術性和專業性 創作艱難對編劇要求高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3/1100970.html

原標題:行業劇,到底難在哪兒?

行業劇,到底難在哪兒?伴隨著醫療劇《外科風雲》和律政劇《繼承人》的同時熱播,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成為了剛剛過去的4月熒屏的又一熱點。若要做出一部讓大眾產生共鳴,又對行業問題有探討的好劇,除了必不可少的故事、人物、制作,涉及到專業領域的描寫是否專業至關重要。在創作者看來,藝術性和專業性的兼顧並不容易,這既需要編劇有專業知識,又要懂得影視創作規律。巧合的是,《外科風雲》的編劇朱朱和《繼承人》的編劇段祺華都有著這樣的背景。朱朱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有短暫的臨床經歷,熟悉醫學專業知識;段祺華更是有著30多年經驗的律師,此前還擔任過《金牌律師》的編劇。

《外科風雲》醫患能夠互相理解

“《外科風雲》有外科,但重在風雲。”劇集播出過半,有網友給出上述評價。制片人侯鴻亮對此表示,畢竟是拍電視劇嘛,如果是單純做醫療紀錄片,就沒有意義了,還是要把人的命運和情感放進去。“而他對這部劇的最大期待就是:實事求是、相互理解。

既要在專業上不被指摘,又要在人物和情感上引發共鳴,還要將二者完美融合,這也讓行業劇難度倍增。侯鴻亮深有同感,“醫療劇其實特別難做,它在完成影視創作規律的情況下,還要加入許多專業知識。我們的編劇朱朱是北大醫學部畢業的,有臨床經驗,在美國做醫療的研究,所以她手頭有大量案例,還做了一些深入的采訪,才完成了這個劇本。在完成劇本以後,導演李雪還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他要把這些專業的東西影像化;另一方面,生命科學的魅力就在於沒有對錯,不會說有一個辦法能把所有問題都解釋清楚。所以,我們經歷了很長時間去做籌備工作,大概前後花了六個月,從每一個細節入手,比如牽涉到胸外科、急診等不同科室,包括醫學流程上的內容,都會找到相應的專家做指導。”

針對人物之間的各種勾連是否太過巧合的質疑,比如莊恕的母親和陸晨曦的父親恰是同一起醫療事故的受害人;30年後兩人又變成同事、室友、戀人;莊恕親妹妹的養父去世又涉及醫患關系……侯鴻亮回應說,“一方面,我們希望能保證戲劇沖突夠激烈,另一方面也要保證觀眾看完之後能夠接受。只要能接受能認同,情節就是合理的。其實生活中的巧合遠比影視劇中更多,這些情節其實在生活中都是有案例的。我們的編劇其實創作力很強,她有自己的方式,用邏輯相對合理的形式,把這些內容整合起來。”還有一些細節上,並不是接近生活中的真實,而是接近想象中的、藝術的真實。“真實性和藝術性之間還是會有一個折中。比如我們也希望演員不穿高跟鞋,因為醫生在工作中不會允許穿特別高的高跟鞋,但女孩子穿高跟鞋又確實很好看,拍出來也是如此。所以,某種程度上它也是一種藝術化的處理,還是可以允許的。包括妝容上也在盡可能貼近現實,看起來比較‘素’,比較偏向我們想象中的真實吧。”

《繼承人》看完當作一次普法

作為一部律政劇,《繼承人》講述了劉愷威、蔣欣飾演的兩位性格截然不同的繼承法律師陰差陽錯開始搭檔,在一個個繼承案件中互相扶持,尋找身世及遺囑真相的故事。從劇情看,同樣充斥著懸念、巧合以及因緣際會,但編劇兼制片人段祺華律師從一開始就為這部劇的創作畫出了底線:“里面的法律點、里面的知識點全部是真實的,而且是準確的。這個錯了就會誤導觀眾。”段祺華對這部劇的期待是,觀眾看了以後可以作為一次普法。

比如,兩位主角搭檔接觸的首個案例就是“孝順養女與不孝親生女爭奪遺產”。從情感上來講,觀眾都傾向於孝順的養女,但案件的關鍵點就在於養女的遺囑沒有公證,因此兩位主角在打官司時也處於被動。近年來,這種有關家庭繼承糾紛的案件時有發生,已經成了普通人都會關註到的熱點。有網友感嘆:“原來遺囑公證這麽重要,看來得多研究研究。”

在把握真實性和藝術感染力的平衡這件事上,段祺華律師做了非常多的努力。首先,在設置案件的過程中,他精心挑選了多年以來和繼承相關的許多經典案例,如觀眾們熟悉的一些名人遺產糾紛案,從不同的角度把遺產繼承過程中人們可能遇到的問題一一進行剖析,兼具了戲劇沖突的可看性和日常生活的實用性。其次,他把現實生活中通常一天之內就能結束的庭審過程打散,每場庭審只專註一個點。如此一來,不僅觀眾能夠很快理解矛盾所在,戲劇的懸念鋪排也一下就體現出來了。劇中的案例和故事也都是從他所經手的成百上千的案例中提煉出來的,而且毫無重複。段祺華曾經表示:“劇中有11個案例,有的案例講的是養女和親生女的矛盾,有的講的是胎兒的權利,還有一個講試管嬰兒,各種案例沒有一個是重複的。”

與此同時,段祺華也十分註重細節的真實感。為了使沒當過律師的演員們演起戲來更像真的律師,他在劇本中做了大量的提示,怎麽走位、做什麽動作都有具體的敘述。他還專門組織了一個律師顧問團,每一次拍攝法庭戲的時候都至少有一個法律顧問在場,以確保在細節方面不出差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