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科老30金句 解答股民十惑

2010-11-29 TCW




投機家生活危機重重,不得不像鱷 魚一樣,要習慣睜著眼睛睡覺! ——科斯托蘭尼雖然一般人不會像科老一樣如履薄冰的過日子,不過,但對於散戶而言,每天確實都存在著投資機會與風險。報紙上的一則新聞、同事間的一支明 牌、理專的建議,甚或自己一時的喜怒哀樂,都可能影響判斷;錯估情勢,很可能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科斯托蘭尼近百年投資生涯,經歷無數起落,根據不同的狀 況,本文將他九十年投資智慧,挑選出最經典的三十句金言,當周遭出現同樣疑惑狀況時,拿出科老這三十個錦囊,反覆思考、時時提醒,會是趨吉避凶的重要指 引。

疑惑1:之前有不少投資失敗的經驗,很想從頭來,應該樹立那些重要觀念,才能真正賺錢? ●投資者分成兩類:固執的(投機人士和投資者)和猶豫的(證券玩家),長期來看,只有固執的人,才是證券市場中的勝利者,他們的獲利是由猶豫者支付的。 ●固執的投資者須具備4種要素:金錢、想法、耐心,還有運氣。 ●耐心也許是證券交易所裡最重要的東西,而缺乏耐心是最常見的錯誤,誰缺乏耐心,就不要靠近證券市場。 ●在指數上漲的過程中,即使是最差的投機人士也能賺到一些錢;而在指數下跌的過程中,即使挑到好股票的人也賺不到錢。因此投資最看重的是普遍的趨勢,其次 才是選股。

疑惑2:看到媒體報導經濟開始復甦,買進股票為何卻被套牢? ●證券市場反應常像醉鬼一樣,聽到好消息時哭,聽到不好的消息卻笑了,我把這種現象稱為「既成事實」。 ●有一個男子帶著狗在街上散步,像所有狗一樣,這狗先跑到前面,再回到主人身邊。男子悠閒地走了1公里,而狗跑來跑去,走了4公里。男子就是經濟,狗則是 證券市場。長遠來看,經濟和證券市場所的發展方向相同,但在過程中,卻有可能選擇完全相反的方向!

疑惑3:電視上股票老師都很神,很會用技術分析或線圖,我若加入股友社,真的會比較好賺? ●我去餐廳吃飯,從不點侍者推薦的菜,因為他只想把這個菜賣出去。90%的證券投資建議和推薦也是如此,只有極少數是好的建議。 ●連知名的證券教父,也強迫電視觀眾和看他證券分析的讀者,買進他們之前已買下的股票,簡直就是現代版的攔路搶劫! ●想要用科學方法預測股市行情或未來走勢的人,不是江湖騙子,就是蠢蛋,要不然就是兼具此兩種身分的人。熱中圖表分析的分析師,都屬於著了魔的人,在我看 來,閱讀圖表是一種科學方法,卻無法帶來知識。

疑惑4:當外界的看法與我的看法有很大不同時,應該要改變嗎? ●投資者必須勇敢,全力以赴、明智,甚至表現得自負些,勇敢對自己說:「我知道,其他人是傻瓜。」 ●但如果出現根本性變化,例如戰爭、重大的政治、經濟或金融決策、政府輪替等無法預料的事,迫不得已,必須放棄昨天還非常喜歡的股票。

疑惑5:同事間很多人談論某一支股票,理專也推薦,實在很心癢,應該跟他們一樣追進去嗎? ●若越多人在股市發生重大事件時,不分青紅皂白的亂軋一腳,股市就越容易陷入不穩定的氣氛中。●當我還是個孩童時,就已經體會到,投資不可以跟著新聞後面 跑。 ●身為投資人就必須是個用腦思考的人,還要懂得和電腦及發神經的股票族保持距離。 ●最準確的內線消息,在某些情況下肯定是壞事。 ●所有的經紀人和銀行的投資顧問,都處在和客戶的利益衝突中,他們只有在成交時才能賺錢,這點對客戶而言,相當不利。

疑惑6:每天進出比較快賺到錢,還是長線投資比較好? ●長期來看,短線的證券玩家永遠是輸家,而長期的投資者,不管他何時進入證券市場,從長期來看,都屬於贏家。 ●大家必須像玩撲克牌的人那樣,在牌不好時少輸一點,在牌好時多贏一些,而且也不可每天結算。 ●只有長期投資和反向操作才能在股市中賺大錢,使用自動交易系統有時獲利,有時虧損,但投資人最後一定會破產。

疑惑7:判斷底部及高點,說來容易,但我低接就越攤越平,要不就是追高套牢,到底要如何判斷? ●如果行情下跌時,某一段時間裡成交量很大,這表示有大量股票從猶豫的投資者手裡,轉移到固執的投資者手裡(接近底部)。 ●在出現不利消息時,市場並沒有下跌,就是市場出現超賣,行情已接近最低點的徵兆。 ●市場對有利消息不再有反應,就是超買和行情暫時處在最高點的信號。

疑惑8:最近大家都在談通膨,有人說好、有人說壞,對股市到底是好還是壞? ●寧願要5%的通貨膨脹率,也不要5%的失業率,輕度通貨膨脹根本不會危害經濟! ●股票和其他有形資產一樣,必須靠通貨膨脹帶動。只有中央銀行為消除通貨膨脹而採取的各項措施,才會對證券市場產生負面作用。然而,通貨膨脹就像是加溫中 的浴缸,坐在裡面很舒服,但必須小心隨著水溫加熱,水也會燙傷人。 ●當通貨膨脹緩慢進行時,什麼是最好的投資工具?不是黃金、不是白銀,真的和平商品是股票!

疑惑9:什麼樣的情況下,我應該二話不說退出市場? ●如果貨幣因素突然轉成負面,即使大勢依然看好,投機者也必須馬上退出市場。 ●在市場亢奮階段,必須像男人從壞名聲的房子裡溜出去一樣,從後面的小門離開市場,才不致讓其他人看得到,如果不這樣,很可能受別人樂觀情緒感染,重新捲 入市場。

疑惑10:請給我3句話,讓我了解股市漲跌的秘密? ●證券交易所的漲跌都取決於一件事,就看這裡的傻瓜比股票多,還是股票比傻瓜多。一切(行情)取決於股票供給和需求。我全部的證券交易理論都以此為基礎。 ●我全部的技巧,就在於判斷市場是處於哪個階段,在證券市場,漲跌是對分不開的搭檔,如果分辨不出下跌的終點,就看不出上漲的起點。 ●決定股市走向的因素有兩點:一是資金流通量和新上市股票之間的關係;二是樂觀或悲觀的心理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80

大環境轉變 股民兩招自保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817

(原載於東周刋7/12)

戰爭與炒股,最相似之處,在於信息氾濫,局面變化極快。每日新聞、評論,一如漫天炮火,叫人暈頭轉向。持倉與大市氣氛(market tone)暗合時,氣勢如虹,遇熊殺熊,大注做好,自然順風順水,技術含量極低,純乎「牛市狂抽勇者勝」。但氣氛忽然急轉,遭受伏擊,是戰是逃、對沖與否,一念之間,回報雲泥,此乃功力所在,基金經理身價分別之源。

遇伏接戰關鍵,不妨向美國海軍陸戰隊步兵班學習。一班十 二人,班長帶隊,行進途中,忽然槍聲一響,如何應對?訓練有素的班長,絕少有理無理、即刻搵定匿,因為如草木皆兵,好快壓力爆燈,精神崩潰。但亦不會對週 遭環境,視而不見,完全麻木:「無嘢嘅,可能前邊有喜事,燒炮仗啫!」

大部份投資者,用兵之道,剛好相反:或以義和團式操作,「恒指實見三萬,衝啊!」「中國好,內銀好!Go!」懶理組合中的兄弟,早已身中數槍,渾身浴血,價值大幅縮水,戰力急墮;或係唔係都搵掩護(take cover),雀仔飛過都諗三日:「會唔會有伏兵呢?」兩個極端,各有各傷。兵法有云:「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得個勇字,買完又買,大環境不相就,好快彈盡糧絕,覆軍殺將;遇事慌張,組合跌5%,就急急較腳,賴低成班「兄弟」,自然不論好股衰股,統統為敵所俘。

近年環球投資格局大變,宏觀大勢(global macro trends)對全球市場的影響,益加重要。要提升回報,分析宏觀大勢能力,頓成重心。散戶每日留意的,多為微觀因素,如公司業績、個股走勢強弱、本地好淡分佈(如牛熊証盤路), 都在此列。九成日子,此法甚妙,但每隔幾個月,環球政府多有重大政策改動,令宏觀因素,主導市況。例如一念之差,不救雷曼兄弟,觸發金融海嘯,恒指一個月 內,唔見一半;又如歐債危機,以為末日終臨,但歐洲印鈔買債、美國二度寬鬆,不論男女老幼,都衝出嚟幫手挾埋一份,反變熊軍浩劫。此等環境,指數波幅動輒 以兩成計,仍執著細微細眼處,實在兇險。

微觀服從宏觀,大勢重於細節,一旦大環境出現劇變,匯 率、商品價格、美國國債息率,出現大幅變化時,打法須及時改變。計策有二:一是放棄預測走勢,改用長短倉策略。簡單做法,是平日諗定:市升邊隻挾得最勁、 市跌邊隻跌得最甘,凡大勢不明,就買強沽弱。以上月市況為例,恒指飛上飛落,實是原地踏步,大環境看不透,但相信市升港交所(388)有着數、市跌比亞廸(1211)呢類虛嘢死得最快,長港交所短比亞廸,一個月可以賺番4-5%。在牛熊通殺的whip-saw market,已屬極品。

次選是揸實持股,“leave no man behind”,但買遠put伺候。等同著左避彈衣,即使形勢急轉直下,期權價升,可減輕傷亡,有利死守至轉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5

股民们经常犯的六大错误 张化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ngph.html

股民们(甚至包括一些基金经理们)容易犯这样六个错误:

 

第一,过分看重一次性的利好或者利空。近来,某股票大涨百分之三十,原因是该公司突然发现它手持的另外一家公司的股票突然大大升值。仅这一项资产的价值就 已经高于该公司的总市值。也就是说,其他业务都是免费送给投资者的。“这股票真正便宜”。于是,大家蜂拥而入。可是,大家没想到,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还是 马马虎虎,没有多大前途。况且,大家忘记了问如下三个问题:该公司会不会(和能不能)把手持的股票全部马上卖掉?即使卖掉了,会不会全部分红?如果不分红,那些钱会不会被其它平淡的业务浪费掉?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如, 某公司赢得了一项大合同,股价便大涨,而大家忘记了问这个合同的的真正好处以及长期可持续性。一次性的税务优惠,成本下降(比如裁员),或者产品价格大涨,也经常被股民当成永续性的好处。一个成功的并购(可能纯粹是靠运气)也会被投资者夸大。看市赢率时,也过多地看眼前的比率, 而忘记了过去的比率,和未来可能的比率。 “市政府高度重视某公司” 经常被股民当成是利好。可是, 大家容易忘记一句大实话, 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或者行业并不怕打压, 而只有坏公司和坏行业才需要扶持。而且, 扶持是不具有持续性和放大功能的, 比如, 今年政府补贴一亿元, 明年两亿元, 后年3亿元??  ……

 

第二,我们过于看重名人的效应。因为某某名人买了某个股票,我们就跟着他买。但是,这位名人也许并没有做过研究,也许这项投资是个错误(连巴菲特也时有错误)。有些时候,这项投资也许是明智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三个月后这个股票跌了百分之三十,我们就把它卖了。而那位名人坚持持有了两年,赚了一倍。在有些IPO的认购中,有些名人碍于面子(或者一时头脑发热)认购了新股,零售投资者便争先恐后。      

 

第三,我们容易忘记企业的业务控制能力。在香港上市的不少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裁经常在香港居住或者与投资者见面。这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他们跟国内的 业务会不会脱节?跟拉丁美洲,俄罗斯或者蒙古的业务会不会脱节?如果一个企业的业务遍布全国几个城市甚至几十个城市,那么公司高层究竟住在香港,还是北京 或者西安都是一样。问题出在有的公司的高官太关注股价,而慢慢忘记了业务,业务开始下滑。长期授权(假手于人)的结果就是下属自建独立王国。去年,某公司的香港总部决定由另外一家公司合并。协议刚公告,下面几个附属公司的高层就开始造反,连公章也不肯交出来,也不配合对方公司的尽职调查,甚至连财务报告也拒绝做。还有,有些公司本来就是后门上市, 公司有了两张皮。虽然他们内部有沟通,但毕竟时间长了,两边各说各话。

 

第四,我们喜欢忙碌的公司。有一种公司很忙碌: 不断发行新股票, 债券或者可转换债券, 而同时又分派不错的现金红利。这实际上是耍弄投资者的一种雕虫小计,但很多人被迷惑。还有一种公司不断兼并收购, 过了一年两年, 又陆陆续续把它们卖掉。买的时候有故事,卖掉的时候也有理由。这样的公司的股价会高于安安静静的公司的股票。投资者还有一个偏好: 喜欢爱动的公司, 而忽略安静的公司; 喜欢IPO公司,而忽略老公司。这很象香港居民喜欢买新楼, 而不爱旧楼一样。

 

第五,我们期望过高,反而导致回报率过低。理论上,股票市场的中长期回报率与宏观经济的增长率应该差不多。在当今这个年代和这个世界,那就是百分之四到八。其实,美国股市,日本股市和不少其它股市在过去十年的回报率是负数。大多数基金在过去十年和15年的回报也是非常低的。当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够比大多数人做的高明,但结果不见得总是如意。如果你告诉一个零售投资者,他的中长期投资回报率只能是百分之四到八,他会很不愉快,或者嘲笑你:没可能那么低!

 

我们的期望太高,反而导致结果很差。我们买了股票以后,往往还没来得及让公司的基本面得以改善,或者让资本市场认识到公司的优点,就急不可耐地卖掉了。比 如,股票半年后还没涨,甚至跌了,我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光。另外,我们太容易爱上另外的股票,于是不断地搬迁。有研究发现,多数股票和整个市场在中,长期内的大涨,或者大跌都集中在某个很短的时间内(也许几天之内)。 也就是说,你如果没有耐性,买来卖去,也就很可能正好错过那大涨的某几天。反过来,你会说,你也可能正好躲过了股票大跌的那几天。但是,你怎么知道你的运 气就那么好呢?我想起一个有趣的例子:在新加坡等出租车不容易。我在某个位置等了十分钟,开始不耐烦。于是走到另一个路口去碰运气。可是,我刚刚走开,在 我后面排队的人就等到了车。我在新的位置又等了十分钟,还是嫌出租车来得太慢:也许这个位置还是不好。如此反复,半小时以后,我还是没有等到车,而那些本 来在我后面排队的人们都已经回家了。投资就象等出租汽车一样, 就象守株待兔一样。

 

第六,过分轻信公司和专家。多数投资者都犯过(也许经常犯)这个错误。我们轻信公司的概念,故事以及媒体的报道,所以投资太轻率。公司高管可能撒谎。或 者,他们虽然没有撒谎但是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可能低估了面对的困难。很多投资者亏钱是因为他们轻信股评家,分析员和媒体。而这些人发表意见之前未必 做过认真的研究。本文是我最近出版的小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的一个小结。  

 注意: 本文绝对是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其雇主瑞银投资银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5

致民生银行董事会的信--民生小股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ornk.html

我是民生银行的长线投资者,看完增发方案后确实很愤怒,我的意见如下;

1、定向增发的时机不合适
目 前民生银行股票的估值(市盈率和市净率)处于上市十年来的最低位。估值次低的时间发生在2008年10月。10月28日上证指数达到年内最低的 1664.93点,当天民生银行收盘价为4.14元,按2008年年报的净资产2.86元和每股利润0.42元计,对应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9.857 倍和1.4倍。远高于2011年1月6日公布增发前一天民生银行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在民生银行上市后股价最低迷的时间增发应该是最不理性的选择。(前面的 计算之所以按08年年报数据而没按07年数据,是因为在当时时点上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民生银行投资美国联合银行血本无归需计提坏账,这些在当时股价中 已有预期,但在07年的数据中是无法反映出来的。另外此间也没有发生股份摊薄和相应的收益和净资产变化。)。

 

2、定向增发的价格不合适

民生银行2010年3季报 净资产为3.75元,2010年年报每股净资产估计大约为3.9元。到增发时的2011年6月,民生银行每股净资产应能达到4.2元左右(民生银行上市十 年以来年化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99%,3.9元X1.075=4.1925元),4.57元的定向增发价对应的市净率仅为1.09倍,再扣除各项费 用后,几乎就是按净资产增发。这样,一般老股东不仅难以从增发中获得每股净资产的增厚,反而面临每股收益被摊薄15%。以此超低价增发,对民生银行的中小 投资者来说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掠夺。另外距实际增发还有6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在民生银行股票头上悬上一把利剑,对其极度低迷的股价将会是雪上加霜。

 

3、定向增发的对象不合适

从公布的定向增发对象来看,七家中有五家为民生银行大股东,大股东明为拒绝股份被摊薄,实则是想利用他们的特权向其他股东巧取豪夺。如大股东史玉柱的上海健特09年一季度刚刚卖出了5.78亿股民生银行,现又要低价买入。大股东泛海也进行着同样的操作。他 们利用在董事会的特权投机操作民生银行。虽说新定向增发的股份3年内不得流通,但他们手中现有的股票则有可能随时抛出变现。左手买进低价增发股,右手抛出 现有流通股,转瞬之间10%的利润到手。市场则因此面临极大的抛压,中小股东将成为他们牟利的牺牲品。民生管理层和大股东全然不顾其他中小股民利益,肆无 忌惮,相互勾结,为了一己私利精心选择定向增发时机、增发价格和增发对象,明目张胆的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

近两年,A股上市银行中只有以下两家做了定向增发,但增发市净率差不多为民生银行定向增发的两倍:
 

名称   增发时间     增发价   增发对象  发行前净资产 锁定期 增发市净率
浦发银行 2009年9月28日 
16.59元 9家特定对象   5.91元     1年     2.80倍
 
       2010年10月14日 13.75元 中移动(非股东)7.1元    5年     1.94倍
宁波银行 2010年10月25日 11.63元 5家特定对象 
  4.46元    3年    
2.60倍

 

其他上市银行,如: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则采用配股等无损中小股东利益的融资方式。

民生银行的估值之所以长期 大大低于其他上市银行,反映了市场对民生银行管理层的极度不信任。股民在用脚投票。民生银行董事会在某种程度上已沦为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的工具。董事长拿着 A股上市银行最高的654万年薪(比工,建,中,交,农5大国有上市银行董事长年薪总和还多的多,也远位于第二位深发展董事长496万和第三位兴业银行董 事长的278万)就是为了回报大股东吗?才过了一年,董文标就忘了2009年民生银行再融资后所做三年内不再融资的承诺,也表明此人言而无信。

基于以上理由,建议民生银行董事会重新审视增发方案,切实维护全体股东利益,而不应该与大股东合谋算计小股东。谢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14

Webb: 敬告各位小股民快點去投票支持股東通過後除權的機制

Webb先生今日撰文,標題為「Ex-chaos trading: Zhongtian proves point」(混亂後的交易:中天國際(2379)證明了),內文講述中天國際的供股前的財務情況,供股價3仙和有形每股淨值有達60.6仙有折讓。

供股除權後,股價暴升遠超供股後的每股價值及其交投暴增,但最終供股昨日公佈被否決,其後價格繼續上升至1.70元,並以1.36元收市。

其實這些供股其實司空見慣,Webb舉例稱,泰盛國際(8103,前訊泰控股)公司也出現同樣情況,該股1供2,每股10仙,供股價除權前價格62仙,有84%折讓,在6月30日除權,但在7月7日,股東大會否決供股議案。

從以上事例清楚見到,在未獲股東通過議案時,在交易上會有大量的混亂,無論是供股、合股、拆股、派息、或任何會影響股價的議案。

在Webb的網上曾對2009年的諮詢寫過文章,並在其網上搞個投票應否廢除股東投票前才除權,在超過200票中,發現有超過90%支持,只有10%反對,並以此證明是非常明顯的。

港交所在2010年10月17日提出了諮詢文件,建議在股東通過之後至少一天才除權,Webb非常支持這議案,因為這能排除在除權後,股東通過前的不確定性的風險,從而確保合理的成交價。這對折價供股除權後釐定可換股債券及購股權價值非常重要。

另外,Webb認為還有很多未完善的地方,例如超額供股權應該是協助不供股的小股東在換股後出售,不是由大股東藉額外供股東取去他們的股票,並且供股價的限制在現價10%折讓,詳情請參閱其文章。

另外,希望大家在2011年2月28日前填寫這問卷,然後發給港交所,贊成股東通過之後至少一天才除權,謝謝。

更多資料參見: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17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61

股民被掠 證監懶理 殼王明搶廿億

2002-10-17  NM




在股壇上被稱為「殼王」的陳國強,一向善於玩弄財技。上週一他又出招,今次是向自己旗下的保華德祥埋手,計劃以二億元,不足一折收購保華德祥價值二十一億的資產,有明掠之嫌,手法令人咋舌!靠殼股上位的陳國強, 九七年至今先後五次賣殼,套現達廿六億,早已躋身富豪行列,住南區大屋,出入以賓利、保時捷等靚車代步,終日與明星友人玩通宵,好不梳乎!然而今年七月 尾,一個細價股股災淹至,令他手上十二間上市公司的殼價大縮水,由以往每個可賣七、八千萬大跌至千多萬左右,而且有價無市。陳國強自知無法再靠賣殼「食大茶飯」,於是轉向上市公司值錢的資產埋手。由於股市淡靜,近年不少無良大股東,接二連三掏空上市公司資產,作為監管機構的港交所及證監會卻愛理不理,小股東被掠事件,將陸續出現!陳國強於上週一向保華德祥提出,收購旗下淨值達二十一億的資產,包括澳洲基建公司Downer控股權、香港上市的中策股份,以及三項港深物業權益。按收購建議,陳國強將會向每名小股東派發每股兩毫現金,交易涉及兩億。換句話說,陳國強以不足一折價錢,吸走公司資產,擺明搶!事實上,保華德祥於當日發出的通告,亦明確指出:「保華德祥之董事會(不包括陳國強博士)認為,該項建議須向股東支付之有關代價,可能並非公平合理。」「這單deal(交易)講明係不公平、不合理。這是機會主義者行為。市價話我哋值兩毫,陳國強就出兩毫子嚟買。「賣咗這廿一億資產後,保華剩低的業務每股都值八毫六仙。如果你今日(上週五)用兩毫三仙買到(一股保華),陳國強俾番兩毫子你,你只要用三仙,就持有值八毫六仙資產的股票,真係好抵!」保華德祥副主席劉高原,理直氣壯地替老闆陳國強辯護,但其實盡是一片歪理。

明搶廿億資產按收購慣例,買賣雙方只會以公司資產淨值而非股價,來釐訂收購價錢。保華德祥資產淨值近三十億元,每股資產淨值兩元九角,遠遠高於陳國強的收購價。而有關出售資產,每股淨值兩元。陳國強以兩毫收購,簡直食了小股東隻「車」,好抵的其實是陳國強,而他搶走的,正是保華德祥最值錢最賺錢的資產。事實上,澳洲的Downer及香港的中策,皆為上市公司。如果要出售股權套現,可以在金融市場上兜售。以Downer為例,保華所持三成七股票,市值達九億,絕對有價有市,毋須賤賣給陳國強。 Downer是澳洲第二大的工程、基建及能源公司,過去四年一直賺錢,去年便賺了二億多元。至於三項物業,包括灣仔國泰新域商場、觀塘保華企業中心全幢, 以及深圳信興廣場兩層樓面,都位處旺區,單是國泰新域去年便收租二千多萬。保華德祥披露,這些資產每年可替公司賺五千萬,佔保華德祥去年盈利七千萬的七 成。至於賣剩的豬頭骨——建築業務,全年做五十幾億生意,才賺得區區二百多萬,利潤極微。今次被收購掏空肥膏後,保華德祥前景暗淡。其實,保華德祥小股東 對陳國強的建議都十分無奈,明明每股值二元的資產,要一折賤賣出來。如果不賣,保華德祥的股票又成交稀疏,在兩毫子水位打橫行。股價長期低於資產值,根本就是有價無市,小股東彷彿被㩒住搶。

細價股股災遭殃有殼王之稱的陳國強,過去一直靠賣殼而發達,幾年間五鋪賣殼便套現廿六億。今次殼王未搵街外錢,轉向自己公司埋手淘金,盡地一煲事出有因。「喺呢單交易之前,佢都有同一班朋友傾過,話係政府逼佢咁做,如果唔係馬時亨整單細價股股災,今日佢唔會行呢步棋!」陳國強身邊朋友狡辯說。今年七月底,證監會及港交所提出除牌機制,建議股價五毫以下的公司應予除牌,觸發細價股股災。陳國強旗下十二間上市公司之中,有八間公司的股價均低於五角,有除牌危機,因而導致德祥系內公司股價如江河下瀉。其中錦興一日已蒸發一億二千八百萬市值,全系共跌一億五。陳國強手上的殼價貶值兼無乜行情。「以往主板殼價值七、八千萬,如今跌至一、二千萬也有,而且無乜人問價。」一證券界人士說。難再靠賣殼而發達的陳國強,心知要大撈一筆,唯有向上市公司資產埋手。現時他手上十二間香港上市公司,除保華德祥外,其餘業績全部見紅,而且值錢資產不多,所以保華德祥,便成為陳國強的獵物。其實陳國強搾乾公司資產並非第一次,只是以往是公司之間資產大挪移,而今次他是赤裸裸為自己出手。他對上一次「掠水大行動」,於數月前才發生過。

吸乾辰達永安今年二月,陳利用中策集團,斥資一億三千萬元,入股辰達永安成為大股東(四成八)。然後,辰達批股抽水二億四。「疊水」的辰達,於是成為陳國強「抽資」對象。經兩三下功夫,陳國強將辰達永安的三億現金及洛陽酒店悄悄套走,剩下蝕錢的旅遊業務給辰達,其手起刀落的狠勁,令人心寒!陳國強入主辰達永安,小股東從此無運行。黃太於去年中,以平均價三仙買入三百萬股辰達永安,至今股價急瀉,徘徊於一仙,跌幅超過六成;近日又聽聞大股東,有意供股集資,嚇得她急忙找股票分析員東尼求助。「當初股價急跌,便趁低吸納,後來我看你們的雜誌才睇清陳國強,但為時已晚,遇人不淑也沒辦法。」黃太說。陳國強系內上市公司,表現差勁。翻開去年財政年度成績表,陳國強的殼股王國裡,七間主要上市公司均全線虧蝕,總數高達三十二億。至於今年度業績亦未見樂觀,連同新公佈的中期,全系已蝕去十一億。

殼王甚少上班有如此難看的業績,只因陳國強根本無心打理公司業務。上週記者連日到觀塘鴻圖道德祥企業總部,保華企業中心找陳國強,卻一直未有發現其踪跡。「陳生很少返嚟,約兩、三個月才返嚟開會,平時都不見他。」一名Downer的職員向記者說。而位於七樓的錦興員工亦謂:「這間公司都不是由陳國強打理,是由一位姓葉(Allan Yap)的人管,我很少見陳國強返嚟公司。」就連經常在保華企業門外泊車的司機都知道,「陳國強好出名,是這幢大廈的老闆,但我從來未見過他,反而常見王晶在這裡出入。」現年四十七歲的陳國強,其實只一直玩弄財技,靠做交易致富。業界人士亦熟知這位殼王的作風:「他最鍾意學《風月俏佳人》的李察基爾,專收購別人的公司,然後煎皮拆骨賣出,較少參與實務。他出手快狠準,小股東想搭順風車不易,反而來不及下車,後果更慘。」

住豪宅揸賓利這位出身建築界的殼王,能坐擁廿多億身家,進身富豪之列,也不過是近五年的事。首先陳國強在九七年,把國際德祥三成股權,售予地產神童羅兆輝,私人套現五億二千萬。乘着九九年科網狂潮,陳國強先後舞弄DC財務、金力國際等上市殼,化身科技股,一時間陳國強的上市王國,市值飈升至一百六十億。跟着他四次賣殼,再套廿億。即使如今網股神話被戳破,在港的王國亦縮水至總市值約二十億,也無損他的奢華生活。陳國強的四層高海景大宅,位於南區香島道三十九號A,面積約有七千呎。陳國強三年前搬入大屋前,特別於路口裝上大閘,與鄰居澳洲領事共用。開閘而進,陳的大屋外牆由四、五部防盜眼包圍,屋內還養狼狗看門口,保安極為嚴密。大屋旁有兩個大車房,可泊陳國強的多部名車,當中最豪的,是價值二百多萬的藍色「六一」號(車牌)的賓利。住洋樓養番狗的陳國強,經常與明星富豪為伍,出入福臨門和富臨飯店等富豪飯堂。閒時會到深水灣哥爾夫球場打golf,或者是銅鑼灣柏麗酒店頂樓的私人會所消遣。惟其如此,據悉陳國強近年少沾煙酒,可能與命仔愈見矜貴有關。生於小康之家的陳國強,是陳家長子,下有一弟二妹,其中弟弟陳國鴻和孺妹陳蕙儀,亦有於陳國強的系內公司幫手。據悉,陳國強除了照顧細佬妹外,亦好怕老婆,早前有傳他與藝人洪欣關係密切,陳國強曾非常懊惱。

監管機構失職陳國強明 掠保華德祥小股東,固然叫人齒冷,而負責監管香港股票市場的證監會及港交所,見小股東被人㩒住搶也無動於衷,袖手旁觀,更令人髮指!「以前好市時水漲船 高,海底的石塊不容易看到,但今天潮退,監管上市公司政策的漏洞便顯而易見。例如保華德祥這次以一折收購的條件,完全是不公平的。」獨立分析員David Webb說。記者就這件事向證監會及港交所查詢,「保華德祥這件事,絕對是上市條例的問題,明顯應該由港交所負責的。」證監會發言人回應時,劈頭第一句便 說。而當記者致電港交所查詢時,發言人又將責任推落小股東身上,「有關保華德祥大股東作出的建議,交易所其實已有條例要求公司成立獨立小組,聘請獨立財務 顧問……最終還要召開特別股東大會通過才可。」

上市條例有漏洞根據上市公司條例,陳國強收 購保華德祥資產一事,要召開股東特別大會通過,而他自己及母公司德祥企業不能投票,要出席股東大會的小股東,其中四分三投票贊成才能成事。然而大股東若有 好友持有股份來投票,而其他小股東缺席的話,收購建議獲通過機會頗大。故有分析員認為,若將表決政策,改為不須召開股東大會,小股東可郵寄選票,且須獲全 部獨立小股東的四分三支持才可通過,便可減低小股民被魚肉的可能性。然而港交所發言人不以為然。「小股東若不理公司事,即使毋須出席股東大會,都係不會投 票。」港交所其後再傳真回覆,正研究修訂條例,規定投反對票的股數不得多於獨立股東的一成,然而一切只在研究中。很明顯,上市條例存有漏洞,在如斯環境下 投資,小股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認清大股東的真面目。如David Webb所言:「不要沾手任何與陳國強先生有關的股票。」

趙 渡掠走三億其實近年大股東剝削小股東利益,個案屢見不鮮,而且手法亦愈來愈猖獗。當中將角逐第三屆特首選舉的吳光正,也曾賣小股東豬仔。前年十月,吳光正 掌舵的九倉,以高於市價一倍的價錢,把百分之三十四點八七寶福權益,賣給欠債纍纍的和成國際的趙渡,套現二億九千萬。由於並未觸及三成五的全面收購點,寶 福小股民未能如九倉一樣,可以高價套現,而且還被新上任的大股東趙渡魚肉,寶福坐擁五億多的現金,逐漸被人掠奪。首先在今年四月,寶福計劃斥二億多(高於 市價一倍),買入保興兩成九股權。交易最終於七月底,遭證監會否決而取消。兩星期後,寶福在無事先公佈的情況下,用超高價近三億元,收購山東濟南的四層寫 字樓物業。小股民投訴無門,唯有在不同報紙,以《致證監會及港交所主席公開信》及《一億元一粒擦字膠》標題刊登全版聲明,以求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

蔣 麗莉嚇怕基金而太平洋興業前主席蔣麗莉的手法,與吳光正及趙渡同出一轍。前年四月,蔣麗莉入股太平洋興業三成股權。五個月後,她將成立只有四個月的科網公 司Cents.com,作價一億七千萬注入太興,豈料遭第二大股東,挪威基金Kistefos反對而告吹。三個星期後,現金充裕的太興宣佈批股集資,接貨 的是蔣麗莉舊伙記包國平,令Kistefos的股權由兩成六攤薄至兩成一。吸水不成的蔣麗莉,索性高價賣股。來自重慶的張明宇,以每股一元八角,高於市價 四倍,擬斥資億五買入蔣麗莉手上二十九點五的太興股權,想避開全面收購。這一着令挪威基金呱呱嘈,金融古惑仔禹銘於是出手,向太平洋興業提出一仙收購,壞 了蔣的「好事」。蔣麗莉無奈,再找來另一買家,台商鼎康御泰的張天佑洽購。張今次肯以每股六毫多,向小股東提出全面收購,蔣麗莉才順利賣盤。

聖 誕樹大王惹批評而有聖誕樹大王之稱的寶途大股東高長昌,則因為想低價買回公司資產而被批評。九七年三月上市的寶途,每年盈利都有增長,上年更賺一億五千多 萬。豈料今年四月,高長昌私下與美國拍檔合組公司,以十億元(市盈率六點五倍)想低價買入佔寶途九成盈利的聖誕樹業務。消息傳出後,身為股東的網上股評人 David Webb,以及鄧普頓基金的麥博士群起反對,指收購價過低,對小股東不公平。直至八月,高長昌被迫讓步,稍微調高收購價七千萬,並退出與美國拍檔的公司, 交易才僅僅獲過半數小股東通過。今天寶途以發展電腦動畫為主,及將會改名為IMI Global Holdings。其實趙渡、蔣麗莉、高長昌等人,只屬冰山一角,一商人銀行家表示:「香港金融市場最大問題,係上市公司太多無良大股東,搞到啲外資基金 除咗藍籌股外,唔敢輕易投資其他香港股票,唔單止影響成交,長遠嚟講會影響香港喺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請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1

股民注意:惹不起,躲得起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pg2b.html

 週末,同行業的幾個朋友去張家口滑雪。我們聽高瓴投資公司的張磊講了幾個有意思的觀點。讓大家最贊同的是,他說投資者要切記,惹不起,躲得起。在餐桌上,他反覆用英文嘮叨,You do not have to do anything! 



張磊用很多實例來解釋,對於絕大多數股票,即使他花了大量的時間進行研究,但既沒有強烈的慾望做多,也沒有強烈的慾望做空。所以,他就天天研究問題,思考問題,既不買,也不做空。也就是說,他一直等著把錢用在刀刃上的機會。美國投資界把這種情況叫只做 high-conviction ideas。說這句話的人不少,但是由於各種現實的原因,長期堅持做到的人並不多見。張磊有資格反覆嘮叨這句話,因為這些年他做到了,而且業績驕人。 


正巧,這幾天我在讀美國一個對沖基金經理 David Einhorn 的書,"永遠矇騙部分人" (Fooling Some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他反覆講,他開始創辦對沖基金時,資金非常少,只能集中火力。而集中火力就意味著承擔高風險。怎麼辦?他降低風險的辦法是,三思而後行。不對:百思而後行。只做十拿九穩的項目。 


當然,大多數投資者(包括敝人)均為性情中人。我們經常看到這個股票也好,那個也可愛。看到每份研究報告(不管是看多,還是看空),都覺得頗有道理。聽每個講座(不管是哪路神聖),都覺得熱血沸騰。見每個上市公司的高管,都覺得想寫支票(買股票)。 


做為投資者,我們每天都要做很多決定:這個新股要不要申購?那個股票要不要換馬?我是否錯過了什麼大趨勢?張磊的說法是,只做那些把握非常大的決定; 惹不起,躲得起;不做決定好過勉強做個決定。同行的陳一舟舉了一個恰當的例子,某股票5元以下必買,60元以上必賣(甚至做空),但是在5元到60元之 間,看不明白,所以惹不起,躲得起。 


在性格上弱點比較明顯的股民(特別是性情中人)可能無法按照張磊和陳一舟的理念行事,因為那需要很大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忍耐力。怎麼辦?我覺得大家可以 考慮敝人在拙作《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中所建議的方法,即排除法和分散法。我們要麼投資覆蓋面很廣的基金,或者指數基金,要麼自建一個範圍很廣的資產組 合,程序如下:去掉最大的20%的公司(難增長),去掉最小的20%的公司(風險高),再去掉行業不熟悉的公司,概念多過內容的公司,和明顯走下坡路的公 司,內部管理有問題的公司(出過醜聞),在媒體頻繁爆光的公司,需要政府扶持的公司,最後再去掉熱門的公司,去掉一眼看去就很貴的公司,... 然後撒胡椒粉,多投資一些公司。當然,這種方法是次優。 


張磊的方法也許是最優。兩天來,在餐桌上,同行的朋友們都拿他開玩笑,You do not have to do anything! 我覺得,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強勁有力的口號。不信?你多說幾遍,體驗體驗那份暢快! 
 (本文純粹是個人意見,不代表作者的僱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1

詹宏志把趨勢變生意 股民超埋單

 
2011-3-28  TCM




三月十七日,遠東香格里拉飯店二 樓宴會廳,三百多人的空間被擠得水洩不通,飯店出動了所有的椅子,左右兩邊還是站滿了人──這是網路家庭(PChome)旗下子公司「商店街市集」上櫃法 說會的現場。

成立不過短短五年,店家數就達到了九千家,下個月即將衝破一萬,是國內另外兩家競爭對手的五至六倍;去年十月一掛上興櫃市場,股價立刻衝到一百九十元,最 高一度達二百七十六元。最近三個月始終維持在兩百元左右,在興櫃市場中始終高居股王或股后的地位,四月六日即將正式掛牌上櫃。

這也是網路趨勢大師詹宏志,把趨勢轉化成經營模式的另一場實驗。

不同於一般人熟悉的PChome二十四小時到貨的B2C(購物網站直接對消費者)模式,也非所有人都能上來擺地攤叫賣的露天拍賣C2C(賣家對消費者)模 式,商店街市集是在兩個模式中另闢蹊徑,提供一個中小型企業在網路開店的平台,讓這些已有實體店面的小公司可以在網路上開拓出另一片春天。

這種專門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的「B2B2C」模式(店家透過網路開店平台對上消費者),從未在亞馬遜(Amazon)、eBay等歐美電子商務巨擘網站上 出現過,全世界只有亞洲國家有,日本樂天是第一個成功的案例,商店街則是第二個。

「我們就是看上它獨特的定位與未來發展的潛力,才決定投資它,」擁有商店街九.六%股份,台灣伊藤忠董事長渡邊一郎說,商店街是他們在全世界投資的第一個 電子商務公司。

花五年找營運模式 從樂天獲得新客群靈感

繼去年網路家庭集團(簡稱網家)的股價大爆發,創下兩年內暴漲九倍的奇蹟之後,過去觀察網路趨勢比經營事業更有名的詹宏志手中,已經握有全台唯二兩家電子 商務上櫃公司股票,而且股價都在兩百元左右的高價,證明了市場對他的肯定,他是如何把趨勢轉化成實際成績單的?

「我們是研究了五年,再摸索了五年,才有今天這個成果,」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的時候,詹宏志說。

一九九五年,當絕大部分人對「網路」都還一頭霧水的時候,詹宏志就已經在亞馬遜、eBay上註冊成會員。「我後來跟惠特曼(Meg Whitman,eBay前執行長)見面(聊起)的時候她還嚇一跳,因為一九九五年她連eBay是什麼都沒聽過,」詹宏志笑著說。

觀察亞馬遜與eBay五年,二○○○年,詹宏志開設B2C模式的電子商務平台(PChome),雄心壯志的想要打造另一個台灣的亞馬遜,但同一時間,他也 注意到日本樂天的營運模式。

「我們看樂天,覺得好像有些能量在那裡,好像被觸發了什麼,但又說不上來,只好先觀察,」詹宏志說,最後他終於看出了這個平台與日本社會之間的連動關係。

他發現,有別於B2C或C2C等單一形態,樂天找到了另一個充滿潛力的族群:中小企業。

再與雅虎競爭五年 目前店家數為對手六倍

詹宏志分析,中小企業礙於規模,在實體世界的發展有限,但卻擁有速度、彈性、高度客製化等優勢,只要提供基本的電子商務工具,讓他們可以專注在產品與行銷 上,那網路就會成為一個無邊無際的廣闊舞台,把這群人的潛力發展到最大。

想通了這件事情後,他才著手進行,但當時看到這個趨勢的不是只有詹宏志,還有網勁科技執行長游士逸。

當時網勁與雅虎奇摩合作,鎖定中高端的企業用戶,說服他們全心投入經營網路開店平台。雙方在這場戰爭上競爭了五年,雅虎的店家數始終在七百到八百家左右徘 徊,今年才來到一千五百家;商店街市集卻在第二年就衝破這個數字,第三年更翻了一倍達到三千一百多家,目前有九千家,是對手六倍,若以集客力與招商力來 看,明顯是商店街市集勝出。

「他們很專注在小企業與微型企業,搶到社會金字塔中間最大的那一塊,」游士逸分析。這種滾雪球效應,讓現在商店街市集每個月都以三百家的速度在成長。

穩坐電子商務龍頭 先做金流,不急進中國

儘管在國內已經奠定下難以撼動的基礎,但如果拿商店街市集今年預估每股盈餘(EPS)五元的成績,對照三月二十二日的興櫃股價二百一十五元,超過四十倍的 本益比還是高的驚人。一位長期觀察商店街市集的法人表示:「我們看上的,是商店街市集進入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

對此,詹宏志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還在跑馬圈地的時代,許多公司口號喊的震天響,但企業的本質卻很空洞,「許多人急著去占市場,但占到就是你的嗎?」

他舉統一超商為例。一九九八年,統一超商年營收已超過四百億元,許多人都認為他們應該走出台灣,但徐重仁不為所動,反而更扎根本土,用一波波的行銷活動, 累積對零售市場的經驗與技巧,幾年間成為上千億的大企業。

這給了詹宏志很大的啟發,「他們就是夠專注,沒有在做出成績單前就看輕台灣這個市場,才能夠達到今天這個規模,」詹宏志雙手一擺,話說的明白:「現在進軍 大陸還早,誰逼我都沒有用,我們還需要更扎實的東西!」

對詹宏志來說,商店街市集上櫃只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目標,今年他還希望能夠再打造自己的金流系統,讓整個電子商務生態更加完全;同時,他也繼續強化旗下另外 一個C2C網站露天拍賣,「也許五年內再多一家上市,也不是不可能,」他意味深長的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7

榮智健蒙蔽股民中信泰富爆煲內幕


2008-10-23  NM




擁有西隧、東隧經營權以及大昌行等業務的藍籌股中信泰富,本週一爆煲,公司因炒燶外匯衍生工具合約而損手一百五十五億元,消息對投資界猶如投了一顆原子彈。

中信泰富股價本週二復牌後狂瀉五成半,市值一日蒸發一百七十七億,雖然公司已炒掉兩名負責財務的職員來祭旗;但在傳媒追問下,原來坐鎮財務部的主席女兒榮明方亦因此事而被降職;令人懷疑決定購入如此大額衍生工具與銀行對賭的是否另有其人。

而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及董事總經理范鴻齡皆是政商界有頭有面之人,後者更掛上強積金計劃管理局主席、行政會議成員等公職;中信泰富貴為藍籌股,與三、四線股同出一轍,不務正業而爆出這大醜聞,但榮智健及范鴻齡二人只道歉不辭職,令人對香港上市公司的管治操守打上問號。

翻開中信泰富共八頁有關盈警的通告,不禁令人心寒,因炒燶槓杆式外匯,虧損高達一百五十五億,相等於○七年度盈利的一點五倍。

向來只持滙豐、恒生等長線股的股民李先生,早期在二十八元左右購入兩萬股中信泰富,本週二看着股價甫開市即狂瀉四成半,他勞氣地說:「藍籌都去學人玩埋啲搏命輪,而家輸晒喇,高層就走出嚟話乜都唔知,搵啲會計師祭旗,完全唔合常理,即係當我哋啲散戶傻o架!」

中信泰富今鋪輸得最甘的,是購入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須接收的最高額達九十億澳元(約五百億港元);按中信泰富的公布,購入如斯大額澳元外匯合約,是減低公司在西澳洲鐵礦項目面對匯率的風險,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本週二的聲明中指,澳洲鐵礦預計的資本開支為十六億澳元,到二○一○年投產每年營運開支為十億澳元,與九十億澳元相比,相差甚遠。中信泰富豪賭外匯而損手,箇中另有故事。

 

中信泰富財務總監周志賢,已任職十八年,去年年薪一千六百多萬。於事件發生後,除了辭去財務總監一職外,亦同時辭去同系中信1616及大昌行非執行董事職位。

財務總監操盤

知 情人士透露,中信泰富上週舉行緊急董事局會議,高層向全體董事局成員解釋事件,謂負責買入這種外匯槓杆合約的,是中信泰富的財務總監周志賢。會計師出身的 他,九○年加入中信泰富,到○六年升為財務管理部董事。今年,他接到董事局的要求,要為西澳洲鐵礦項目的澳元資本開支,做好對沖風險。而根據中信泰富○八 年中期年報,截至六月三十日,公司手頭上未到期的外匯遠期合約及結構性遠期合約金額只為三十九億港元。

至 今年七、八月期間,澳元兌美元高企在0.95美元水平之時,一眾銀行就向周志賢推銷這款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並以「筍價」——即0.87作為接貨 價。而最熱烈推銷者乃是澳洲麥格里銀行。麥格里與中信泰富關係密切,寫字樓均設於金鐘中信大廈內,中信泰富在西澳洲的鐵礦項目拍檔Cliver Palmer的財務顧問也是麥格里。

輸錢皆因贏錢起

六月初時,市場已爆出廠佬因買入翻版Accumulator而損手,這種 人民幣與息口掛鈎的遠期結匯衍生工具,令印刷老行尊鴻興損手,最終控制權也被迫拱手相讓,早為市場人士討論。然而中信泰富財務總監周志賢,仍決定買入這類 似Accumulator的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他的想法是澳元未來仍有升幅,到時公司就可以鎖定價格買入澳元,省下風險溢價。

澳元的匯價在七月份保持在0.9美元以上的水平,周志賢仍然可以0.87的匯價買貨,當然喜上眉梢,不但能為公司對沖澳元風險,而且透過在市場出售澳元賺了一大筆,於是繼續大手向銀行購入這類合約;中信泰富高層向董事局成員透露:「當周志賢繼續追貨,搏命開合約的時候,唔知道之前開咗的合約仍然生效,以為賺咗錢就出場knock out。」

踏入八月中,澳元的走勢有如吃了瀉藥,跌穿一澳元兌0.87美元的接貨價,周志賢替中信泰富與銀行對賭的合約訂明,仍然要在0.87這個價位買入澳元,甚至可能要以雙倍或更高倍數接澳元。

 

榮智健女兒榮明方(左)在事發時為公司財務部主管,是財務董事張立憲下屬。故今次事件,榮明方亦有責任,她於本週二已被公司降職及減薪。

海嘯淹至全軍覆沒

至九月初,投資銀行雷曼兄弟醞釀爆煲,全球金融市場風聲鶴唳,澳元繼續下滑,中信泰富就要不斷捧錢接貨,終於驚動了管理層,而整件炒燶外匯事件亦穿煲。

公司隨 即召開緊急董事局會議,商討如何解決事件,但董事局未有即時通報交易所,指望澳元反彈回升以減少財政壓力。然而事件穿煲於九月初,卻於十月二十號即本週一 才向公眾交代。其間,中信泰富的股價由廿四元一直下滑至十月初二十元水平,至十月七日,道指跌穿一萬點後,澳洲宣布減息一釐,澳元一日之間狂瀉一成,中信 泰富手持槓杆外匯合約就接貨接到手軟,股價狂瀉至上週十四元水平;上週中信泰富管理層見情勢危急再緊急召開全體董事局會議,才決定把事件和盤托出。但事隔 近個半月,如有知情人士利用消息進行內幕買賣,對廣大投資者不公平,本刊就此事向證監會質詢,證監會發言人表示,不會評論個別事件,但會密切監察市場上的 不尋常活動,如發現不當行為,會採取行動。

主席卸責下屬孭飛

中信泰富發生如斯嚇人的醜聞,除落手落腳揸鑊鏟的財務總監周志賢 要起身,他的上司即財務董事張立憲亦要人頭落地。本週二,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向傳媒發表聲明,仍指二人未有盡把關職責,沒有把這些不尋常的對沖交易向他提 報,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周志賢雖然係財務總監,但係炒賣外匯時所簽訂合約,須上層簽名才獲得資金,或者補孖展數額,講緊億億聲,無理由管理層唔知,除 非公司平時以億元計的支票也可以由財務總監簽名就批准。」一上市公司主席說。

而類似情形亦出現過在其他上市公司,如經營媒體的星島集團亦因沾手衍生工具,○七年虧損近億元,結果集團以司庫未有遵守投資指引為由,要司庫承擔一切成本、費用及負債,老闆何柱國就以個人名義,向銀行作出五千多萬元擔保。

中信泰富如何炒出禍

中信泰富與銀行協定,在合約期內以1澳元兌0.87美元,購入澳元,較市價0.9低。

 

(贏)當澳元升至1澳元兌0.96美元時,中信泰富仍可以0.87匯價購入澳元,但最多只可贏5350萬美元。

 

(輸)當澳元跌至1澳元兌0.7美元或以下時,中信泰富就不斷以0.87價位接貨,成為輸家。

年薪千萬責無旁貸

中 信泰富爆煲,令投資界大跌眼鏡,花旗及高盛於本週一,立即把中信泰富評級降至沽出,花旗更把目標價由廿八元大削至六元六角。主席榮智健身家大縮水還事小, 最愛面子的他如今面目無光,他已向董事局每位成員,親自致電道歉,這醜聞亦令其他董事聲譽被玷污,例如坐在中信泰富的審核委員會成員有陸鍾漢,即陳方安生 的妹夫,也是同鄉兼世交。而榮智健更愧對投資者,去年向公司支取的董事酬金高達六千七百萬,但卻未能盡董事之負,維護股東利益。

去年收取五千六百萬年薪的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范鴻齡亦責無旁貸,最諷刺的是他身兼行政會議成員,也是強積金計劃管理局主席兼證監會收購及合併委員會主席等。股壇長毛David Webb就撰文指范鴻齡應該對上市條例熟悉,質疑他為何不速速公布對上市公司股價敏感的資料。

鑑於中信泰富與銀行購入的槓杆外匯合約,年期至二○一○年才完結,公司日 後的業績繫於澳元的匯價走勢。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指,澳元近年在商品價格上升及美元疲弱之下,被推高至七月的0.9849美元新高,但估計未 來一年,澳元有機會跌至四十美仙水平。「美國已減息到兩釐,澳洲好難支撐到六釐息口,未來一年都要大幅減息。而家環球經濟咁差,令企業生產減少,作為國家 主要經濟增長動力嘅資源商品需求亦自然大減,都令到澳元走勢繼續差落去。」

他又分析指,過去四次澳元高位分別在八四、八九、九六及○八年,每次高位相隔起碼十年八載,因此推算下次澳元高位,短期內亦難以出現。

阿爺打救認祖歸宗

中信泰富今次出事,直屬國務院的最終控股股東中信集團,為中信泰富協調安排十五億美元(約一百一十七億)的備用信貸,以解公司流動資金的燃眉之急,榮智健還表示「已好滿意,要心足。」其實榮智健已不是首次出事要「阿爺」打救。

七八年來港的榮智健,藉先父已故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庇蔭,在港翻雲覆雨,攻城略地。九七年公司市值曾攀上一千億元,進身藍籌股行列。而中信泰富大股東,一直是北京中信。但榮智健認為自己對中信泰富壯大功勞最多,於是提早與北京中信攤牌,希望可以「分身家」。

九六年十二月,北京中信董事長王軍,同意以兩成半折讓價,即每股三十三元,配售三億三千萬股中信泰富,予榮氏為首管理層,其中二億九千一百萬股,由他獨得,令他的持股量上升至一成八(三億八千萬股),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亦由於認購股份需要九十六億元資金,市場人士估計,榮氏當時將股票押予銀行融資。

九 七年八月,是榮智健最風光的日子,當時中信泰富股價直升上五十三元,他的身家暴漲至二百億元。可惜金融風暴掩至,中信泰富股價亦插水而下。到九八年六月, 更跌至十三元二角的新低點,榮智健財政不穩及被追「孖展」的傳言四起,最後由當時北京中信的王軍出手,以三億美元在市場掃貨穩定股價,並為榮智健補「孖 展」,才令他渡過難關。

去年中信泰富股價直闖四十八元八角水平,令榮智健鹹魚翻生,身家曾升至二百億元。但今鋪炒燶外匯,身家縮水至廿七億,同樣要靠母公司出手相救。現年六十七歲的榮智健,還是要「阿爺」的關照。

零售海嘯殺到埋身

本週一,本港公布第三季的最新失業率,達百分之三點四,比上季升了百分之零點二,但這數字還未反映金融海嘯所帶來的「殺機」。

繼金融、地產、製造業相繼倒下,零售業將成另一個重災區,有六十年老字號的泰林電器亦已熬不住倒閉。本刊訪問多個零售界老闆,俱認為嚴冬已到,減薪裁員勢在必行。

上週五泰林電器突然倒閉,才揭發這個一向信譽不俗的六十年老字號,總負債達到一億七千萬元,但流動資金卻只有不足五十萬。過去兩個月因加租及生意減少,虧損已達六百萬元,正好反映零售業當前的困境。

據 行內人士透露,中原、百老匯等大型連鎖店,已暫停擴充;國美電器部分分店在租約期滿後,亦不再續租。行內人士還開始估量下一個「受害者」:「行內個個都 知,有間呢幾年擴充得好快嘅電器行,已經欠供應商六個月數。呢行普遍有兩個月數期,有人就喺找數前,將賣貨所得嘅現金向銀行抵押借錢,大肆擴充。然而當經 濟轉差,流動現金就會唔夠冚咁多間鋪嘅營運開支,肯定大鑊!」該間電器行,現有員工超過六百人,該公司拒絕對傳聞發表評論。

事實不單電器行頭,牽涉「衣、食、住、行」這四個大範疇的零售商,早已叫苦連天,還望神仙打救。

衣開季即要大減價

「我呢兩日行街巡視市道,發現有行家竟然喺呢個月將新貨減至半價,我就知道大鑊了!」美麗寶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吳民傑嘆道。

原 來每年十月屬剛開季,時裝界的新貨絕不減價,到開始轉季才需劈價清貨,否則全年「拉上補下」難以賺錢。雖然自由行時生意不俗,但由於十月中開始,生意比預 期淡靜,且預期未來更無運行,故有同行搶先劈價爭生意。吳民傑表示這星期會和同事緊密開會,重新檢討策略,不排除加強推銷。他表示過去一年,零售租金及人 工成本暴增,是現時零售業難捱的元兇。

「香港的零售業是暴冷暴熱的。過去一年零售好景,業主就狂加租,有業主竟然加租七成以上!零售商要保住旺區嘅策略性據點,亦要焗住租。當時預期營業額會繼續上升,抵銷這些fixed cost(固定成本)。但現時市況逆轉,呢啲貴鋪肯定要蝕,捱唔住無可避免都要執。」

擴張過急高危

過去一年極速擴張的時裝店,自然首當其衝。有行家便透露,時裝集團I.T自前年找來盧永仁加入出任董事總經理後,擴張明顯過急。該公司最新年報透露,I.T截至今年三月在香港有一百七十二間店,比去年多了十六間。年內香港零售店的租金平均呎價上升達一成七,而該集團租金開支按年上升達三成三。當時營業額仍能抵銷租金增幅,但未來前景難以預料。

一名行內人士說:「佢哋啲鋪幾貴都肯租,去年剛開拓澳門業務,就喺澳門的威尼斯人酒店,一口氣狂租了七、八間鋪,打通成過萬呎鋪位,根本生意額唔夠維皮,同行都知佢蝕到攤攤腰!」

現 時I.T的手頭現金四億多元,流動負債三億多,佔總負債九成六。其他服裝店如威高(Veeko),流動負債九千七百萬,但手頭現金只有二千多萬,而 Joyce的總負債更百分百屬流動負債,約為二億,手持現金則為二億五。在現時營業額裹足不前,銀行又收緊信貸下,部分服裝店已處高危,極大機會裁員縮 鋪。

食業主減價免執笠

飲食業是香港經濟好壞的寒暑表。面對金融海嘯,有五十間分店的扒王之王老闆李德麟亦大呻:「呢兩個星期 營業額已經跌咗兩成。我哋為咗迎戰,已經將啲食物減至七折。不過而家啲人根本唔想消費,入嚟叫個三十幾蚊、最平嘅餐,填飽個肚就算。」面對這個挑戰,李德 麟指扒王之王有十間鋪將於這兩個月租約期滿,假如業主不肯減租,他就會把該鋪「關門大吉」,每間鋪約有二十至三十名員工會受影響。

而經營燒味茶餐廳、有三十間分店的太興燒味老闆陳永安指出,愈高級的食肆,才是「爆煲」重災區,他說:「聽啲行家講,佢哋嘅生意已經少咗三成,我間公司相對低檔,營業額只係少咗百分之五。」他認為這反而有利他在鋪租上講價:「有啲業主幾個月前仲企到好硬,話要加我兩成半租,我話最多一成,點知佢唔肯簽約。呢幾日打俾佢,佢話你開價啦,最後加唔到一成!」

由於部分飲食店擴充後,會保留多些現金備不時之需,部分月份結算都是透過銀行借出短貸找數,食肆每三個月就以P(最優惠利率)加百分之二至三的利息償還,如暫時無法償還就要罰息,陳永安說:「我哋每間分店都要借百幾萬,銀行睇到暫時仲有生意,所以暫未收緊。」

最差裁員四萬人

事 實上,飲食業同行都表示,現時屬入秋旺季,且年尾及來年新年的酒席已安排好,短期不會出事,「海嘯」影響最快到明年三月後才浮現。其中專走高檔路線的餐 廳,在今年中股市爆煲時,生意已受影響。部分供應商表示,一般食材賒數期為一至兩個月,有食肆已開聲要求半年數期,他們都不肯交貨。

一名飲 食界老行尊指出:「現階段會結業嘅都係小型食肆,但有啲大集團都唔好忽視,尤其舊年好多人以為個市好就勁擴張,簽落嘅租金又平得去邊?」近日股價大跌兩成 的稻香集團,去年相對一眾食肆表現得較進取。一年間增設了七間新分店,又擴展旗下航空膳食業務,甚至沾手茶餐廳及收購泰昌餅家少數股權。去年六月上市集資三億多的稻香,手持現金二億七千多萬元,但流動負債達二億九千萬。而行內亦傳聞,美心集團在中環捱貴租的食肆,已處「吊鹽水」階段。

餐 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揚言,飲食業最壞情況可能要裁減四萬人:「直接啲都要講,食肆經營困難,食物價格減唔多,租金亦唔一定減到,最有效率減成本就一定係 裁員。而家嘅經營情況仲差過沙士,沙士嗰時飲食業有十八萬名員工,最後裁剩十六萬。今年香港飲食業有二十萬員工,減番去十六萬,唔係無可能。」

住地產跌價大蕭條

根據地產代理監管局顯示,截至○八年九月,地產代理及營業員達二萬三千多人。然而依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今年八月的一、二手總成交,只有五千二百多宗,這兩個月情況更差。在杯水車薪下,地產代理行唯有大裁員。

上週初,利嘉閣地產公布,已關閉十五間分店和裁走逾百名地產代理,該公司並再裁走四十名後勤人員,部分部門合併。即使幸運地未被「開刀」,員工每天返工心情都非常忐忑,「之前上頭講過,只要勤勤力力,唔怕俾人炒。但最後原來公司要慳錢,都唔會理你表現,幾勤力嘅同事都被炒。老細仲話嚟緊每個月都會檢討一次,而家日日返工好似等判死刑,做嘢搏都無用,最終都係望天打卦、聽天由命。」

而 兩大地產龍頭中原及美聯除了關閉分行之外,表現差的經紀亦無得留低,前者已公布於年底前會裁減一百二十人,另有傳美聯於年底前裁減一千二百人。「好多分區 本來有三、四條team,而家都汰弱留強,整合做一條team就算。你知地產經紀好多都洗腳唔抹腳,最近有新盤入伙,收到發展商俾嘅一手佣金,所以仲頂得 住。但發展商而家都延遲唔推新盤,遲啲真係難捱!」一名中原地產經紀呻道。

行蝕本生意極速斬纜

根據統計處資料顯示,汽車及汽 車零件的銷量,今年八月與去年同期比較已下跌一成四。經營水貨車的富利堡老闆黃毅力,完全感受到生意淡泊,他指出這幾個月已經無人買法拉利,即使百二萬一 架的GTR亦要劈價至九十萬才有人要,最受歡迎的車是又平又實用的七人車。而現在賣車,更是賣一架蝕一架,他說:「蝕錢都要賣,我而家要錢唔要貨,留返啲 現金喺手,出年經濟好啲,手頭嘅現金就會升晒值。」

不但車市淡泊,早前黃毅力曾代理遊艇生意,賣出三隻遊艇,賺了數百萬。不過他看不好後市而極速「斬纜」:「一隻遊艇千二萬,個客只需要落百分之十訂金。要等四、五個月,隻遊艇運過來先可以收埋尾數,運費已要一百萬。如果買咗遊艇個啲人撻訂,我就真係要坐艇喇。

「而家暫未裁員,我都希望同員工共渡時艱,所以我叫啲同事要勤力啲,而家金融海嘯,只有可以爬到上山頂嘅唔使死!」他自己亦慳得就慳,更考慮過由現居山頂搬到麗港城居住:「我諗過,如果我搬去一啲平租嘅屋,每年慳番幾百萬放入股市,幾年之後已經可以翻幾番。」

前景可以更差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關焯照認為,最壞的情況尚未來臨,他說:「預計明年初最嚴重,失業率會升至百分之五點五,即係二十幾萬人失業。失業第一波當然係出口、金融、銀行同地產,已經發生緊;而第二波就係零售、飲食、娛樂裁員,而家先剛剛開始。」

關 焯照亦指出,市民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會嚴重影響內部消費表現。他認為香港已經極速地由一個通脹時代步入經濟衰退的年代,並預測本地生產總值(GDP)由 今年的百分之六點五,下降至下季百分之二,他說:「明年香港經濟更加會有負增長,預計係負百分之二至三點五。失業率仲會不斷惡化,如果明年頭兩季,經濟衰 退的情況持續,就有可能踏入通縮。到那時,樓價再跌三成、恒指又會再跌五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61

轉載:皮海洲:在中國股市中股民的名字就叫「獻血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a9deb01017lwb.html

最近,「新股濫發」現象受到市場的極大關注。繼涪陵榨菜、洽洽瓜子、金字火腿之後,如今,紅棗、撲克也都要發股上市了,駕校、洗腳公司也在躍躍欲試。中國股市演變成赤裸裸的圈錢場所。

  財經名博博主沙黽農對此深有感慨。12日在 博客上發文,建議將「投資者」改名為「被融資者」,以此來體現中國股市對融資功能的重視。筆者也有同感,不過,對於老沙將「投資者」改名為「被融資者」的 提議卻不敢苟同。這個改名除了有些老沙作為文化人的「文縐縐」之外,感覺並不是特別貼切。

從 狹義的角度來講,「投資者」是對股民的一種稱呼,一種尊稱,是監管部門送給股民的「高帽子」。實際上,這個稱呼本身就不貼切。試想股民進入股市,有幾個真 是奔著「投資」而來?其實大家都是來投機的,並且,就中國股市而言,也沒有幾隻股票是值得投資的。也許真正的投資者根本就不會進入中國股市。因此,稱股民 為「投資者」,既是對股民的高抬,同時也不乏美化中國股市之意。其實,股民就是「民」,更適合目前中國股市對股民的定位。

  老沙將「投資者」改名為「被融資者」,也即將股民的名字叫做「被融資者」,這個叫法,僅從融資的角度來考慮,是合適的。但股市不只有融資,還有其他的方面。這樣「被融資者」的叫法未免過於狹窄。以筆者之見,將股民的名字定名為「獻血者」更合適。

  中國股民首先是向上市公司「獻血」。這一點體現的是股市的融資功能。在這個環節,股民作為「獻血者」來說,扮演的就是「被融資者」的角色。比如,在過去的20年裡,股民為上市公司「獻血」3.7萬億元。其中,僅去年一年,就「獻血」1.02萬億元。而且,近年來,上市公司從股民身上「採血」,使用的「針筒」都是「三高」牌的,一次抽個夠,讓股民不僅體虛,而且腎虧。

  其次是向大小非「獻血」,這是經過2005 年股改、中國股市全流通後,中國股民「獻血」的又一主要對象。股權分置時代,大小非不能上市流通,股民無須向大小非「獻血」。但股改過後,大小非都可以上 市流通了,股民就成了天然的「獻血者」。正是因為有了股民的「獻血」,不僅國企的大股東們可以大把大把地套取現金,那些民營私營企業的老闆們也因此一個個 成了億萬富翁、十億萬富翁乃至百億富翁,成為中國的首富。而且在向大小非「獻血」的過程中,不僅中國的大小非從股民的身上大量吸血,甚至就連高盛這樣的老 外,也被中國股民的血液滋補得異常滋潤。如海普瑞上市一年,股民們損失慘重,而擁有9000萬海普瑞解禁股的高盛,卻可以淨獲利30億元以上,高盛的獲利就是中國股民們獻出來的「血」。

  其三是向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獻 血」。雖然股民與投資基金等機構一樣都被稱為是「投資者」,但股民顯然是機構的「菜」,股民的「血」也是為機構準備的。比如,投資基金名義上是為基民理 財,實際上就是寄附在基民身上的吸血蟲,靠吸基民的血過日子。如2010年,投資基金總共才賺了51億元,但管理費卻收了302億元;而2008年基金公 司甚至虧損了1.5萬億元,但當年提取的管理費高達307.32億元。這些高額的管理費,就是股民們獻出來的「血」。

  此外,是向上市公司高管們「獻血」。一些上市公司儘管業績不佳,有的業績下降,有的甚至虧損,當然也有的公司雖然業績增長,但對投資者卻一毛不拔,然而這些公司高管的薪酬卻大幅增長,年薪甚至高達數百萬,上千萬元。這些公司高管之所得,同樣就是股民們獻出來的「血」。

  所以,在股市裡,股民就是「獻血者」。而且,在這個「獻血者」前面,還可以加兩個修飾詞,即股民就是「萬能的、義務獻血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