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潔西卡不要走!」在粉絲的呼喚聲中,韓國偶像團體「少女時代」成員潔西卡宣告退團,導致經紀公司SM娛樂市值兩天內蒸發新台幣二十億元,文創股的高波動風險可見一斑。 但,如果旗下藝人是永不嫌累、永不變老、永不脫團的布袋戲主角素還真,情形又會如何? 當霹靂國際這檔台灣首家「類迪士尼」股掛牌後,國內投資人才開始上投資文創股入門課。 生技股從小貓兩、三隻的慘澹經營,到塑造數檔百元股王,成了台股領漲族群,不過是兩、三年的事。如今文創股剛起步,就已被寄予接棒生技產業的厚望,讓霹靂在掛牌前被投資人搶破頭,公開申購中籤率不到二%,鎖住二百一十一億元資金。 然而,幸運中籤的霹靂新科股東,到底是能抱股賺翻天,還是像去年底文創股華研掛牌衝高之後,接著一路走跌,一年來跌幅超過四成,就連專業機構法人也都看法兩極。 留意兩風險:評價不易、各別差異大 原因出在文創股評價不易,台灣投資市場也缺乏經驗。專注於文創業創投的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董事長林弘全分析,文創產業被寄予厚望,是因為營運潛藏爆發力。例如,迪士尼除了有穩定的動畫卡通收入,更大的獲利來源,是來自玩具、主題遊樂園等周邊商品的授權,「只要內容很強,從周邊商品賺錢簡直是無本生意。」 但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它所形塑出的無形資產,正是文創業最難被預測與評價的部分,而且文創公司各別差異極大,難有一體適用的評價法則。林弘全分析,華研是藝人經紀,霹靂是偶戲動漫,即將上興櫃的還有友松等戲劇製作公司,都是完全不同的經營模式。 就像生技股剛起步時,新藥、醫美等不同類型公司本益比無前例可循,但透過國外案例、本土經驗逐步建立評估標準。現在文創業也正由這些前鋒個股逐步打基礎。 去年底掛牌的華研與韓國SM娛樂一樣,公司獲利隨著藝人的人氣與吸金本領起伏,不時要蒙受藝人瞞婚、吸大麻等負面新聞的風險。華研剛掛牌時,本益比高達四十多倍,如今回到與SM娛樂相仿的二十多倍。 相較之下,甫掛牌的霹靂,與經營卡通人物的美國迪士尼、日本三麗鷗更為相似。卡通人物不鬧緋聞、不會生病,股價波動風險比藝人經紀公司小。 不過,霹靂七成營收來自固定的戲劇發行、三成營收來自授權(含周邊商品),與迪士尼的比重分布正好相反,未來必須朝向增加授權收入前進,要增加粉絲數量與黏度,才能提高授權金。 挑股三重點:看團隊、看人氣、估風險 事實上,分析霹靂的投資價值,正好能為小散戶們帶來文創投資入門課中的三大學習重點。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林淑婉分析,投資與否第一觀察重點,是團隊有沒有過成功的經驗。霹靂能順利掛牌,在於擁有布袋戲產業中很強的競爭力,應用在其他方面,若文創公司新劇集、電影是由賣座作品的導演執導,賺錢的機會就越高。 第二,要評估閱聽人有多少。除了受台灣本地觀眾歡迎,要分析內容是否易走向國際、大中華市場,語言與故事線轉換是否順暢。例,偶像劇打動女性也要讓男性埋單,只有江湖沒有文藝的布袋戲,如何男女老少咸宜? 第三,必須要有風險意識。十部電影可能僅一部賺大錢,代表有九部沒賺到錢,屬高風險高報酬行業,不熟悉此產業的投資人,必須評估自己承擔損失的能力。 霹靂目前營收來自每週買DVD的死忠客群,業績穩,但這利基市場在本土已難擴大,須向對岸敲門。霹靂很東方、很武俠,以年輕男性喜好為主的故事線不易吸引女性,閩南發音也成大中華市場障礙,國際化挑戰仍大。 霹靂掛牌價一百五十元,以去年每股獲利四.六三元換算,本益比達三十二倍,竟還比迪士尼的二十一倍高。國泰證期顧問處分析師謝柏垣指出,國內投資界給予高本益比,是寄望明年春節即將上映的3D布袋戲電影。 如今,米老鼠高齡八十六歲、凱蒂貓剛過四十大壽,素還真仍是二十六歲年輕人。霹靂上櫃取得國際化所需資金後,能否讓素還真如米老鼠般長壽,其3D偶動畫電影票房的中國表現,將是霹靂股價表現好壞關鍵。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21 10:09 編輯 跟著大佬布局系列之六:窮得只剩下錢的“港A股”正峰集團(02389) 作者:格隆匯 阜成門外 問:如何低調地形容一個人非常富有? 答:窮得只剩下錢了。 在港股中,我就發現了這麽一家公司:完全符合格隆匯跟著大佬布局的“港A股”的所有特征。最關鍵的是,公司窮得只剩下錢了。當然,只要是個正常的股東,一定不會讓這錢趴在賬上吃銀行的利息,更何況背後的股東是NB哄哄的大佬北控集團。 總結下來的故事情節就是:大佬北控集團潛心布局了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窮得只剩下錢了。 那麽,我們是不是應當機立斷,前排搬個小板凳,坐等大戲上演? 這公司就是正峰集團(2389)。 NB的老爹——北控集團 先介紹這個故事的背後大佬:北控集團。 大名鼎鼎的北控集團為北京市國資委直屬的窗口旗艦公司,主要業務為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投資、運營和管理,也是中國首都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投融資平臺。北控集團牛逼之處在於,它除了“官味十足”:是首都北京的窗口旗艦公司,各個方面都能得到政府充分的背書支持與資源傾斜外,公司管理與運作相當市場化:北控集團主要在民生方面進行布局,其風格是,要麽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因此,類似北控水務,北京燃氣,北控置業等都大名鼎鼎,而且基本都做到了地區乃至全國龍頭的位置。 ![]() 通過2014年6月的一次增發,北控借道北京建設成為了正峰集團(2389)的第一大股東。現在要確定的是:北控收正峰集團(2389)想幹嘛?總不至於用來打醬油玩? 或者換個問題:北控在布局了飲料、燃氣、垃圾發電、水務等民生領域以後,民生領域還有什麽細分市場是北控沒有布局,卻又無比渴望布局的? 下面我遵循格隆老大倡導的抽絲剝繭的方式做合理的推測分析:申明,完全不保證準確。 窮的只剩下錢的正峰集團(2389) 下面回到本文主角:正峰集團(2389)。 正峰集團早前主業是地產和電動工具。但這些都是過去時了。自從北控這個大佬進來後,公司就沒消停過地在做兩件事:
兩者都是一個目的,一個字:錢。 先看賣資產套現。 從北控進入開始,正峰集團(2389)就開始了舊資產的大甩賣準備動作。 我們看看2014年年報(下圖),公司賬目非常簡單:帳上除了10.9億現金,剩下的就是待出售舊資產項目。待出售舊資產項目的賬面資產16.97億,賬面負債8.19億,實際凈資產8.78億。為了能夠早日出手這部分舊資產項目,公司與購買方簽署售賣合同時,不惜大幅折價,以6.69億賣出,導致公司減值虧損2.5億,直接把盈利從2013年的盈利6000萬弄到2014年虧損1.7億。 是不是有點壯士斷腕的感覺?! 總之,是下了血本了,也算洗了個大澡:舊資產基本處理幹凈,換回6.69億港幣現金。 ![]() ![]() 2015年3月,公司順利把上述舊資產售出,最新資產負債結構就大致變成了下面這樣: ![]() 是的,基本上公司除了錢,什麽都沒有了。 再看配股融錢 著急忙慌打折甩賣資產只是其中一步,最關鍵還有第二步:正峰集團在2015年又連續增發兩次,合計募集資金大約9.6億。 ![]() 特別是2015年5月15這次的配售,5月15日剛開股東大會,剛授權公司今年可以配售不超過現有股份20%的股份,結果都不過一天,公司馬上把20%的額度用光了(香港上市公司每年股東會授權董事會增發新股 的上限是20%)。 而且2015年3月的那次配售,也把上一財務年度的配售額度直接用光了。 可見公司是多麽迫切的想要錢。 好了,我們現在可以開始做加法了:我們把上面mark的錢加總下,10.9+6.69+9.6=27.2億。 這就是現在的正峰集團(2389):沒有資產。賬上趴著27.2億的現金。 正峰集團絕對是一個窮的只剩下錢了的土豪。 正峰集團想幹嘛,或者說北控集團想幹嘛? 不必猜測,線索其實不少。 線索一、股東北京建設(0925)14年年報中對正峰集團的定位: ![]() 線索二、正峰集團2014年年報中的一句話: ![]() 最耐人尋味的線索三:15年5月18日(就是前天),公司最新聘用了3位董事,其中一位非執行董事是一位有24年臨床經驗的醫療方面專家。 ![]() 從上面三點,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正峰集團肯定是要往大健康這個大的產業方向去靠攏了,問題只是說會布局大健康的哪些方面。 猜測1:布局養老產業 中國人未富先老,專家的分析是2000年中國就已進入老年人社會,2025年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無數人在打養老這個產業鏈的主意。 正峰集團手握27億現金,已經開始出手了,花了4個億,從正峰集團的股東那邊買了個公司——北京陸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 ![]() 此舉說明正峰集團正在接手北控健康醫療的資產,合理的推測就是未來北控健康醫療資源集團可能會借正峰集團整體上市,而北京陸港下面有一塊大的閑置空地,已經變更土地性質,未來可能就是用作養老配套設施。 看一段兩會上的記者采訪: “北控置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文華委員介紹說,在2010年全資成立了老年事業投資公司之後,北控首批規劃建設四家養老機構。其中,曾經的遠方飯店將建成標準較高的康複型養老院,目前已裝修完畢;石景山區京原路的養老院也基本建成;規劃中,北控還將在王四營定向安置房片區建成一座3萬多平方米的養老機構,在北四環外大屯,還將在曾經的輸配廠用地上建一座養老基站。” 上面提到的公司叫北京北控老年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正在開發三個養老項目:A、北控光熙國際康複老年公寓 B、京原路養老項目 C、王四營養老項目 其中北控光熙國際康複老年公寓已經於2014年上半年開業,所以大膽猜測北控會先把這幾個養老公寓先放進來。這三個項目預計提供約1200個床位。一個床位每月租金約為6000到1.3萬元,假設平均價為8000元,目前三個項目的1200張床位的年收入大約可以達到1億多元。 現在布局養老產業正當時。現階段,我國已經處於老齡社會初期,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釋放了老齡產業發展空間,未來中國將成長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2014年至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從8%左右增長到33%左右。未來我國將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猜測2:布局醫院 為什麽我會猜布局醫院呢,畢竟註入養老院是比較靠譜的。 1) 首先還是因為公司太有錢了,27個億啊。目前的這幾家養老機構收完之後,現金還是多得發慌,而且公司負債極低,未來利用借貸杠桿可以撬動的資金遠不止手頭的27億。 2) 養老和醫療是緊密結合的。老人對醫療的需求非常大,作為一個有雄心在這個行業折騰出一片天地的公司,怎麽也得布局下相關產業鏈吧,這樣也可以實現人員設備的共享,對老人來說也算是一站式服務,甚至未來可能就會把養老院建在醫院的邊上。 3)說實話我對養老產業近幾年的盈利情況不是很樂觀,目前這個行業是個當期賺政績,賺口碑,賺人氣,未來賺大錢的行業。那當期靠什麽賺錢?集團勢必要通過一些其他盈利的資產來補貼養老產業,以形成期限完美匹配的完善大健康產業鏈,而醫療毫無疑問就會是一個最好的突破口和現金牛。 最後看看K線圖和市值空間 公司現在手上現金27億,市值才區區52億。我很難說它到底應該有多少市值上升空間,就算它進入性感的醫療大健康領域,但畢竟還只是猜測,目前它沒有任何資產,完全無從評估。可以參考的因素兩個: A、中國醫療大健康產業的空間。 這個任由你去想象,否則也不會有類似複興集團這樣的土豪打破頭,全國去高價收醫院,更不會看到翁國亮這個莆田系醫療大佬的名字,華夏醫療(8143)一個月就漲三倍。某種角度看,北控集團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資源,當然 不遜色莆田系和翁國亮; B、大佬北控的實力 北控進入任何一個領域,都會力爭做第一。這個可以參考北控水務(371)。北控集團08年買殼北控水務,借殼當年北控水務市值60億,目前市值575億市值。十倍。 最後看看股價K線圖。這個地方特別提醒一點:公司在3月4日2合1(3毛合到6毛),之後從6毛錢的平臺起來到現在的平臺,這麽大一波行情,公司其實只漲了60%,這與公司背後的大佬,手中的現金,未來的可能產業布局完全不相稱。 ![]() 無論如何,我覺得這個局很大,故事剛剛開鑼,很值得搬個凳子,擠到前排,安靜坐下,靜候大戲上演!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