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券商H股掛牌爭先恐後 能助A股一臂之力?

券商赴港上市,總會引發市場一番躁動,盡管有著英國脫歐的擾動,不過正是東方證券赴港上市,掀起了本輪吃飯行情的序幕;而8月18日光大證券即將在香港掛牌,招商證券赴港上市申請也獲得證監會通過,盡管A股短期內可能受到新增貸款和經濟數據不理想的擾動,不過券商上市潮可望延續“吃飯行情”。

券商赴港上市前,利好的釋放早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7月初東方證券H股上市前,中央強調要“做大做優做強”國有企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有消息稱中金公司可能要收購中投證券;2015年4月初廣發證券上市前,監管部門宣布允許公募基金通過滬港通通道投資港股;2015年5月底華泰證券上市前也有兩地基金互認推進,大盤進入最後瘋狂;2015年11月10日中金公司發行H股前,因為股災而一度冰凍的IPO也基本重啟。

這次光大證券上市前,各方則明確了深港通年內一定開通,恒大等產業資本也在A股上瘋狂“掃貨”,使得地產股等藍籌股遭到資金熱炒,A股重上3000點,恒生指數也在半年內上升超過4000點。8月10日,招商證券公告稱,已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將可來港發行 H 股上市,發行不少於11.79億股H股;市場早前有消息稱,招商證券 H 股的融資規模約150億港元。

東方證券和光大證券赴港上市,募集資金都不超過100億港元,A股近期成交也只有4000億左右,券商股就算短期有上升,但要期待板塊有大幅度反彈似乎也並不現實;或許要到招商證券發行H股的時候,配合A股成交回暖,才能引爆券商股全面行情,可能出現類似2015年11月初中金上市和4月初廣發證券上市前的盛況。

從歷史經驗來看,過去兩年多,每次主要券商赴港上市前,總能引爆A股一輪行情,無論是廣發、華泰、中金、東方等幾家,近日表現都是如此;例外的是,2011年海通證券赴港上市,因為市場反應太差,被迫延後到2012年,當時也有著歐洲債務危機不斷發酵,中國收緊貨幣政策控制通脹的大背景,使得2011年投資者損失慘重。

綜合8月初各大券商策略報告來看,看多已經成為了少數派,只有海通證券、方正證券等堅持看多市場;國泰君安、申萬宏源、廣發證券、國金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大券商,一直都表達了比較謹慎的觀點,集體謹慎也造成了近期市場上升但成交依然低迷,而一旦一致預期被兌現,就讓上證指數創出了8月1日的新低,之後不到半個月回升過百點。

當然券商赴港上市不能完全作為判斷大盤走勢的依據,券商頻繁赴港上市的後果,只會最終把市場壓垮,總有把市場資金抽空的一天,投資者不要忘了2010年銀行頻繁上市融資的情況,之後的2011年則是大熊市;不過目前來看東方和光大融資額都不過百億,招商才是一個過百億的“巨無霸”項目,目前無論是公募、私募倉位都不算高,A股成交也並不活躍,相關利益方大概率調動各路資金,爭取未來一個多月可以穩住市場,確保招商證券下半年的順利發行,或許招商證券上市後不久,才是“吃飯行情”真正終結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53

市場質疑特朗普政策 美股重挫銀行股一片狼藉

周一美股低開。截至發稿,美股擴大跌幅,納指跌近1%。銀行股大跌,摩根士丹利現跌逾5%,美國銀行跌3.6%,富國銀行跌2.3%。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性指數(VIX)升至2016年11月來新高。

美國主要股指在上周五收盤時整體走低,在上周的整體交易中也創下了幾個月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原因是特朗普及共和黨領導人將其醫改法案撤出投票,從而觸發了市場有關特朗普政府其他政策議程的疑慮情緒。

在美國總統大選過後,股市上漲的推動力一直都是市場有關特朗普將履行承諾以采取稅收改革和提高基礎設施支出等親增長政策的期望,這些政策被認為很可能將可刺激美國經濟增長。

對投資者來說,另一個警告信號可能來自於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的波動性指數,這項指數在上周五上升到了14點上方,這是今年以來的第一次。在周一,該指數也上升了13%左右,至14.63點,雖然仍舊低於20點的歷史平均值,但這項指數的上升可能表明投資者的焦慮情緒正在增強,這可能會帶來市場回落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78

週日趣BLOGBLOG: 藍籌供股一年定成敗

1 : GS(14)@2012-10-28 09:12: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28/18050652


全港1500餘間上市公司,只有49隻能晉身藍籌之列,無論市值、質素、條件,都是芸芸當中最好的一批。藍籌集資,較常採用銀團貸款或可換股債券,迫於無奈選擇配股,如果淪落到「冚家供」,一般是大fund唔肯接,冇人要,被迫齊齊焗玩。

歷來最大規模,要數09年滙控(005)、世紀大供股,當時12供5籌1400億元,一年後股價較供股前高四成。
至於供股比例最大的,為去年新世界(017)2供1集資逾百億元,股價同樣一年內爆升超過四成,兩股當年供股價折讓約四至五成。珠玉在前,今次思捷同樣以大比例、大折讓供股,有可能成功嗎?
翻查過去10年,只有9間藍籌合共11次成功供股,股榮發現,能成功首年扭轉乾坤的,只有滙控、新世界及中國海外(688),三股往後陸續有貨交。相反,供股後第一年股價沒起色的,起碼三年內都冇運行,內銀股供完股頹勢未止,就是最好例子。
思捷知錯不改難翻身

思捷今次供股,聲稱用作推動品牌轉型計劃,根據藍籌供股一年定成敗經驗,大家若相信可以一年內救得番,我會更相信今年12月21日係世界末日。滙控成功救亡、因為資產夠global,美國唔掂,歐洲好;歐洲唔得,都仲有中國、香港撐住。中海外及新世界成功,因有磚頭墊底。

思捷有乜嘢?我只係諗到out曬嘅衫,同埋可以做得你阿媽嘅model。時裝比拚,時間不容有失,務求日日新款。今次供股所得的50億元,管理層只講出是為了轉型,內容虛無縹緲。其實究竟你知唔知道自己衰乜先,H&M及ZARA一個月前已經轉季,你先開始轉款。
翻開思捷年報,昔日CEO范德施2012年度收取5381萬元酬金,連同2010至2011年度的報酬,加盟三年累收1.74億元人工,然後今年話唔撈。連舵手目光也如此短視,唯利是圖,這間公司注定一沉百踩了。最近10年,沒有供股藍籌(現價)低過供股價。紀錄是用來打破的,思捷能保「八」嗎?我沒有信心。
股榮
2 : GS(14)@2012-10-28 09:20:14

股榮眼花睇錯人,3年合共賺的只有1.2億左右,一半是option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1016396_C.pdf
董事姓名袍金6
基本薪酬、津貼
及實物利益花紅購股權褔利
公積金供款╱
退休福利成本
二零一二年
酬金總額
二零一一年
酬金總額
千港元千港元千港元千港元千港元千港元千港元
RONALD VAN deR VIS4,5,8 – 16,322
(1,567,917歐元)
15,615
(1,500,000歐元)
21,816
(2,095,678歐元)
62
(5,981歐元)
53,815
(5,169,576歐元)
57,638
(5,432,893歐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013438_C.pdf
董事姓名袍金4
基本薪酬、津貼
及實物利益花紅購股權褔利
公積金供款╱
退休福利成本
二零一一年
酬金總額
二零一零年
酬金總額
千港元千港元千港元千港元千港元千港元千港元
RONALD VAN DER VIS – 16,383
(1,544,246歐元)
10,609
(1,000,000歐元)
30,645
(2,888,545歐元)
1
(102歐元)
57,638
(5,432,893歐元)
62,862
(5,821,686歐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008295_C.pdf
RONALD VAN DER VIS – 16,713
(1,547,791歐元)
– 46,106
(4,269,881歐元)
43
(4,014歐元)
– 62,862
(5,821,686歐元)
1,570
(147,320歐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80

查金庸 What’s Up? A股一副 試底格局

1 : GS(14)@2015-02-13 11:30:48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67204&search=1

阿爺上周三預告咗經濟唔多掂突然出手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A股不升反跌、內地數據又得人驚(內地進出口總值按年減少咗10.8%),呢個禮拜仲有萬億新股上市,又啱啱推出可以沽空嘅ETF股票期權,似乎一副試底格局。

諗深一層又唔使咁灰!各國放緊水爭取貨幣貶值去促進出口、刺激經濟。晌咁嘅環境下可以預計到中央面對經濟疲弱,減息、降準、令人民幣貶值呢幾招仲會陸續有來。處於呢個全球貨幣戰爭大環境下,阿爺係要焗放水,但係又唔想股市、樓市大升,所以會有一邊放水、一邊出招降溫呢個情況出現,始終晌放水大前提下,資金仍然會比較充足,毋須睇得太淡。
大家都知港股主要係受內地股市影響而唔係受美股或本地因素影響,上證走勢似乎係想下試一吓2,900呢個大關口,如果你做淡友反而去沽空就要慎防大市出現反彈,因為A股跌得多,H股都開始顯現唔跟跌嘅情況。暫時係橫行市格局又係挨年近晚,入貨時要比較審慎,不宜過分積極。
點都好啦,如果你手頭上係高風險衍生工具投機嘅話就定必要嚴守止蝕,如果係實貨數量又唔多的話,即使現時出現些少虧蝕都仍然可以守住,個市上上落落好快可以見到家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27

細價股一周:認清枱底動作

1 : GS(14)@2016-03-31 13:49:42

最近港交所(388)公佈七單上市決策的案例,從中可見有些上市公司為趕上殼價上升的大潮流,可謂是出盡法寶,意圖分一杯羮。他們某些財技動作因違反《上市規則》,誤踩紅線,導致計劃中的交易被打回頭。有公司打算把生產及銷售家居產品業務分拆上市,意圖「啤殼」,但奈何餘下業務僅餘數個收租物業,母公司無足夠業務運作滿足《上市規則》要求,令分拆行動胎死腹中。另一間從事生產及分銷多媒體及通訊公司打算先把主要業務出售予大股東,該業務佔公司收入90%及資產約75%,其後大股東再轉讓控股權予第三方,出售業務為賣殼鋪路,惟清殼後因沒足夠業務及資產,交易不能成事。



港交所應加強披露

港交所披露上市決策,藉此提高決策過程的透明度,並讓市場更加了解港交所對《上市規則》的詮釋及所採取的原則。一般來說以不記名方式公佈,通告內沒有交代上市公司名稱及編號,對於牽涉到公司財務及交易細節等資料,亦刻意簡化。「主要業務包括生產及銷售家居產品及物業投資,過去三年物業業務產生租金收入介乎1,500萬至3,000萬元」、「生產及分銷多媒體及通訊產品,最近財政年度營業額約20億元」、「本身從事建築及物業管理,去年開展金融產品交易業務」、「從事活動營辦及娛樂業務」等等,資料雖少,惟熟悉市場的玩家,憑着有限資料,要找出目標公司卻不困難。雖然以上交易已被否決而不能進行,港交所應考慮披露相關公司名稱,此舉有助保障投資者權益。例如案例當中有公司曾意圖出售大部份資產,反映根本無意經營本業,有公司甚至打算收購一些不適合上市的業務,向賣方發行可換股債,藉此賣殼,經營手法值得商榷。投資者作買賣決定前,理應獲悉這些枱底小動作。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31/195512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36

細價股一周:高雅決心賣盤

1 : GS(14)@2016-05-08 01:53:19

市況轉吹淡風,中資股首季業績見光死,個別藍籌及國企股如長和(001)及華能國際(902)更創出一年低位,適逢AIG大手減持中國財險(2328),更是雪上加霜,即使A股近期表現不差,連升兩日,對港股的支持力度有限。高雅光學(907)大股東許亮華賣盤備忘錄失效,獨家期前並沒有和買方訂立最終文件。高雅光學近年業績不斷下滑,年年虧損,公司現金跌至危險水平,過去一年多位董事相繼辭任,原第二大股東半年前已悉數減持股份,難怪公告強調大股東仍繼續與任何潛在投資者討論及商討出售控股權,皆因賣盤心意已決,米蘭站(1150)主席姚君達有意出售所持股份,佔公司股權55%,由於計劃向超過六名投資者配售,市場初步反應負面,認為公司賣盤一事已經胎死腹中,消息公布後股價曾急挫三成。惟細心分析通告,當中說明潛在承配人可能購入逾三成已發行股本,甚至有機會觸發全購,配售價指明不會低於1元,高於公司每股資產淨值0.33元,溢價與現時主板殼價相若。主席所持股份價值約4億元,現時市況下要找單一買家接手,未必無可能,現在通告把大股東賣盤意圖及心水價格公告天下,有心人自會主動叩門。這種另類賣殼廣告,創意滿分。本月中將有兩隻新股上市,服裝標籤及包裝印刷產品產銷商HSSP(3626)於主板掛牌,組合線束及電源線組件製造商創新電子(8346)於創業板上市,後者以全配售形式招股,集資額最多逾8,000萬元,上市後市值3.3億元。HSSP雖然屬主板,集資額其實少於創新電子,僅6,000多萬元,上市後市值約2.5億元。創新電子規模較HSSP大,營業額亦較HSSP高,奈何純利稍為未達標,滿足不到主板上市最低要求,需要屈就於創業板掛牌。
HSSP這種超迷你主板新股,有望打破今年劍虹集團(1557)超額認購889倍記錄。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05/195981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820

細價股一周:新股披露水平提升

1 : GS(14)@2016-07-06 08:09:58

最近新股市場話題多多,先有證監會及港交所(388)聯合發表有關上市監管諮詢文件,有意改革上市監管架構,聯交所亦出招,早前發指引信阻撓啤殼公司上市,最近多間創業板新股罕有公開發售,而一些主板掛牌公司,分配結果披露水平亦提升。主板集資分為「香港公開發售」及「國際配售」。配發結果通告內詳細列出公開發售部份認購倍數及股份分派情況,國際配售部份與公開部份不同,以往不會以數字形式公佈確實超購倍數,而是以實質描述形式披露超購水平,如「非常大幅超購」、「大幅超購」、「踴躍超購」等,外人無從得知分派情況。細閱最近多家掛牌新股的配發結果,情況已有改變。HSSP(3626)國際配售共114名承配人獲分共2,300萬股,六成人僅獲配四手股份或以下。川控股(1420)根據國際發售向103名承配人分配,八成獲發五手或以下。該批大戶人頭主要用於充數,因數字上餘下廿名投資者,已佔國際配售部分約99%股份。明天掛牌的永豐集團(1549)更出現一手黨,近60人僅獲分一手股份。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6/196827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59

細價股一周:殼價殘未必蝕硬

1 : GS(14)@2016-08-04 04:02:08

紡織股廣豪國際(844)控股權易手,公司大股東兼主席王建陵出售58.7%股權,每股定價1.59元,涉及3.85億,買方是永泰控股董事長王廣西。永泰控股業務廣泛,其為永泰能源控股股東,後者主營煤炭開採,A股市值達500億元人民幣。是次交易反映廣豪殼價僅值3億元,較正常水平5億至6億元為低。主要歸因於廣豪股權較為分散,公司第二大股東何堅、執董王韶及非執董衛金龍合共持股15.9%,卻沒有簽訂售股協議。其中何堅於賣盤消息公佈後,隨即按市價減持股份。以往亦曾有不少低價賣殼例子,例如前年易主的安域亞洲(645)、去年順龍控股(361)及至卓國際(2323)。其中安域交易涉及現金1.3億元,作價輕微高於公司每股資產淨值。買方是華彬集團主席、泰國華藉富豪嚴彬。事件曾引起傳媒廣泛報道,據傳更有小股東寫信予監管部門投訴。無論背後原因如何,低價易手至股價升不起,難免令小股東大失所望,但其實中線來看相關公司股價未見受影響,仍能錄得可觀升幅。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3/197201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52

細價股一周:創仔轉板有秘訣

1 : GS(14)@2016-08-10 07:53:27

主板殼價較創業板高一倍,創業板公司只要轉板成功,投機價值即時水漲船高。不知何故,部份投資者認為創業板公司掛牌滿一年便可以申請轉往主板上市。《上市規則》其實沒有列明任何時限,惟擬轉板公司先決條件,包括向股東送交上市後首個完整財政年度的財務報表。首個完整財政年度是關鍵,最早可以在哪一日申請轉板?視乎每間公司的上市日及年度結算日期有所不同。例如均安控股(8305)財務年度結算日期是每年3月31日,公司去年3月27日掛牌,剛好於年結日前,今年3月公佈業績,隨後極速於5月向股東送交上市後首個完整財政年度的年報,即時遞交轉主板申請並已獲得批准,將於下周一轉主板,新股份代號1559。若去年均安控股上市日期推遲至4月初,截至今年3月31日止年度業績便不符合「完整財政年度」的要求,最快要待明年3月,公佈2017年度業績後才能申請轉板,可見上市時間相差數天,便要推遲一年轉板。無論是掛牌上市,或遞交轉板申請,時間上均掌握得恰到好處,均安應該是逗留於創業板時間最短的公司之一。公司股價近期亦越升越有,半年內累漲三倍。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0/197297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226

細價股一周:勿忽視萬科漣漪

1 : GS(14)@2016-08-17 07:56:55

萬科A(滬:000002)股價攀升,昨表演漲停,中國恒大(3333)斥資145億人民幣掃萬科股份,平均每股成本19.4元,萬科A股價昨高見27.57元,恒大回報已達四成,賬面利潤逾50億元,公司去年股東應佔溢利僅100億元。萬科A是內地權重股,股價急升間接帶旺內地股市。萬科所產生的漣漪效應不容忽視,寶能及恒大正親身示範狙擊上市企業如何能帶來巨大回報。類似事件在港股密密上演,國際精密(929)及神州控股(861)分別被中國寶安(深:000009)及廣州廣電運通敵意收購。對沖基金Elliott更向東亞銀行(023)董事局逼宮,對東亞及李國寶及其他董事提出訴訟,姿態強硬,撐起東亞股價,今年以來大幅跑贏大市。細價股如萬亞企業(8173)獲深圳市榮超房地產董事長楊榮義掃貨,一個月內累計買入三成股份。富譽控股(8269)獲董波提出收購要約,早前多項議案被高票否決,近四名董事下馬。相信今年餘下時間,更多公司將改朝換代。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7/197391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