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核電「出海」 聯手世界核巨頭 競購英國核電站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230

組團競購「地平線」

這不是中國核電企業第一次在國際上施展拳腳,卻是中國核電企業聯合國際核巨頭首次進入發達國家的核電市場。

實現這一突破的蹺蹺板是一個名為「地平線」的核電項目。「地平線」核電項目計劃在英國威爾士安格爾西島(Anglesey)和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建造反應堆。

自2012年3月「地平線」項目的股東德國意昂(Eon)和萊茵(RWE)兩家公司宣佈出售這個項目以來,世界各地的財團爭相表達競購意願,來自中國的核電企業也不願放棄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

「地平線公司不僅擁有建兩座新核反應堆的土地,還有一支熟悉英國系統的團隊和專家。這對任何對英國核能市場和產業有興趣的歐洲或者中國企業來說,都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綠色和平組織首席科學家道格·帕爾(Doug Parr)評價地平線項目時說。

南方週末記者從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和中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核技」)求證得知,二者將分別組團參與競購。其中,中廣核將與法國阿海琺(以下簡稱「阿海琺」)公司聯手參與競購,國核技則與美國西屋電氣(以下簡稱「西屋」)搭檔參與競購。

據悉,競購地平線項目的最終競購書須在2012年9月底前提交,最終的競標者可能在2012年底選出。

在國核技專家委員會專家郁祖盛看來,此次併購「中國其實是以一個投資者的身份去收購地平線公司,而地平線公司相當於中國的一個業主」。

鑑於核電站前期建設耗資巨大,「鮮有歐洲核電企業能夠承擔,因此有政府支持的中國核電企業,被認為財力有保證,競爭優勢明顯。」道格·帕爾毫不避諱地說。

中廣核的一位研究人員則認為,中國在國際化方面捨得花大價錢,而「中方出資,西方出技術,最後掙的錢中方拿51%,西方拿49%,這也是一種可行的合作形式」。

最佳拍檔?

「我們選擇了中廣核,因為我們認為與中廣核聯合競購能夠獲得成功。」阿海琺新聞發言人馬克西姆·米肖(Maxime Michaut)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這種「唾手可得」的信心來自阿海琺對合作對象——中廣核的瞭解。進入中國核電市場26年的阿海琺與中廣核的合作密切。2008年10月,兩家確定成立合資企業,該企業致力於中廣核在中國的項目,將來可能為雙方在國外的項目作出貢獻。

成立5年多的國核技也不甘示弱,它與西屋電氣也是一對老搭檔。作為AP1000技術(第三代核電技術,目前主流技術)的所有者,西屋和「負責引進 AP1000,並消化、吸收、再創造」的國核技的合作相當深入。目前,西屋電氣已中標中國正在建設的4座核電站項目,負責提供AP1000新型核電主泵設 備及維護服務。

「和西屋合作多年,西屋是我們的關鍵合作夥伴,我們的能力、潛力也被西屋認可。」國核技的新聞官左新詞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在中廣核的一位研究員看來,中國核電企業與西方國家的核電企業聯合競購,「是一種強強聯合,各取所需」。

目前我國的核電企業正在設計的第三代反應堆,包括中核ACP1000、國核CAP1400,都處於設計接近完成階段,還未投入使用。這次聯合競購更多是兩家國外企業西屋電氣AP1000與阿海琺EPR的第三代主流技術的角逐。

「英國規定每一種反應堆堆型都需獲得英國政府許可,方可在英國投入使用,而這一過程可能長達五年。」道格·帕爾介紹。

中國核電技術尚難打入英國核電市場,中國資本已先行一步。

中國核企「走出去」

從巴基斯坦,到阿爾及利亞,再到南非、土耳其等國家,以及這次到英國。近年來,中國核企一直在「走出去」的路上。

據中廣核相關人員介紹,2005年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任時,就提出了核電國際化的要求。

以中廣核為例,自2006年開始,中廣核就設了專門的國際核電開發部。目前,中廣核與南非、越南、白俄羅斯、泰國、烏克蘭等國家都簽署了合作備忘錄。2012年初,中廣核獲批收購一家擁有世界第四大鈾礦開採權的澳大利亞礦產公司。

中核工程公司總經理劉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中國核電「走出去」在國際上獲得承認,是一種綜合國力的體現,能凸顯中國核大國的地位。

「中國的核電技術不落後,而且擁有較好的建設管理經驗。走出去是自然而然的,不是說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左新詞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從1980年代初開始,中國的核電就一直選用國際標準。目前,全世界計劃建設和正在建設的核電站,中國就佔40%。

中國核電「走出去」也是為了能在國際市場上分一杯羹。據悉,AP1000的設計壽命為60年,60年的發電回報時間較長,而且核電站運營成本較低,從長遠來看,「投資國外核電站是有利可圖的。」劉巍說。

「英國人的態度不是我們能左右的」

不過,外國人的錢並不好賺。

在核電領域,英國向來都是西方國家的練兵場,截至目前,活躍在英國核電產業的都是來自臨近的歐洲國家以及美國。據道格·帕爾介紹,目前法國電力集團 (EDF)、森特裡克能源公司(Centrica)、蘇伊士環能集團(GDF SUEZ)和蘇格蘭電力公司(Scottish Power)也對英國核能市場很有興趣。

英國看似明朗的核能政策已經讓這些「友好」的投資者吃了定心丸。

西屋電氣新聞發言人斯科特·肖(Scott Shaw)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說:「西屋電氣仍將活躍於英國核產業,我們在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s)燃料製造廠僱用了數百人,並支持當地的慈善、教育和社區計劃。」

阿海琺新聞發言人馬克西姆·米肖對英國核能政策充滿信心。他說,你只要關注英國政府的一些聲明,就會發現,他們急切需要一些參與者來發展低碳能源,比如核能、風能、太陽能。

萊茵雖然放棄了地平線項目,但其新聞發言人艾米·賴恩(Amy Rynn)在給南方週末記者的郵件中表示,萊茵仍致力於英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相反,中國核電企業的進入卻顯得比較艱難。雖然英國沒有明確的法律來限制外資投入,但無形的限制彷彿無處不在。

據《金融時報》報導,英國的官員偏向於讓兩個相互競爭財團的中國合夥人在這個項目中成為少數投資人,最好持股不超過一半。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的新 聞辦主任尼克·特頓(Nick Turton)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否認這種評論來自英國政府發言人,他表示英國在投標財團的股權分配上沒有偏見,這是一個商業問題,由意昂和萊茵來 決定。

股權比例之外,更強烈的指責來自於中國核電併購可能「竊取技術」。前任唐寧街能源政策主任尼克·巴特勒(Nick Butler)最近在《金融時報》博客中寫道,「中國企業將進入英國系統,深入英國智能電網,得知英國如何控制電力,以及瞭解英國的核電技術。」

「英國人的態度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的專家頗顯無奈。

除上述之外,外界的另外一個擔憂則來自於核電站建設前期投入大,若不能按期完成,巨額投資就打了水漂。受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影響,歐洲的核電站項目一拖再拖、費用倍增。芬蘭的奧爾基洛托和法國的弗拉芒維爾的兩座核反應堆,屢屢延期,成本大增。

不過,中國核電企業在競購中仍被看好。目前英國的核電發電量佔總電力的18%,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減至0——現有的核電站即將到達使用年限。德國意昂和萊茵宣佈退出地平線項目,對英國而言無疑是一個打擊。

中國核電企業公認財力雄厚,而興建新的核電站需要大量的投資,「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熱切希望中國核企業能參與競購投資。」道格·帕爾說。

「我們這次跟阿海琺走一趟,到英國去,通過英國政府和核電局的審查,提交一些材料,這不就積累經驗了嗎?」中廣核的研究員對此次併購信心十足,「中國這次如果能在英國站得住腳,那再到發展中國家,再到非洲,就更有底氣了。即使最後不一定成功,也是一次國際合作的嘗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07

父子聯手 啟動50歲國壽的改造工程 蔡宏圖 不再當沒有聲音的大家長

2012-10-08  TWM



不再當沒聲音的大 家長

曾經是國內不動產界最動見觀瞻的企業,在沉寂多時、甚至被外界評為「錯過這一波地產多頭」的國泰人壽,以兩年近800億元的不動產投資金額,向市場宣告:國壽回來了!今年60歲的蔡宏圖將帶領50歲的國壽做出什麼改變?市場屏息以待。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寶楨國壽變了,掌舵的蔡宏圖,似乎也不一樣了。

選在中秋節前一天,國泰人壽舉辦創立五十周年酒會,沒有冗長的程序,也沒有太多緬懷過去,董事長蔡宏圖簡潔地宣布,國壽要花費三年時間,重新調整組織結構,迎接下一個五十年的挑戰。

會後,蔡宏圖罕見地與媒體對話,他帶著微笑親自上陣,不用幕僚遞條子、咬耳朵,對媒體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詳細而直接地回答。和過去幾年躲在宮闈中、幾乎沒有聲音的他相較,完全不同。

大舉重返房市

今年來加碼金額達四六○億事實上,國壽的轉變,最近很多人都感受到了。

就在五十周年酒會的前一周,國壽的不動產投資接連登上媒體版面,包括標下高鐵桃園站的商業區開發案,以及買下台北市敦化南路上的商辦大樓。如果連同高鐵桃園站未來預計投入的金額計算,今年以來,國壽加碼不動產的總投資金額,將達四六○億元,攀上近十年來的高峰。

曾經是國內不動產界最動見觀瞻的企業,在沉寂了多時,甚至被外界評為「錯過這一波地產多頭」的龍頭老大,國泰是真的回來了!

重返房地產市場,只是蔡宏圖在「完全執政」後的第一步。事實上,國泰集團近期在國內地產市場上的動作,看在許多市場人士眼中,不僅僅只是「加碼」,而且「動作之靈活,完全不像是過去國壽會做的事」。

以投標高鐵桃園站的開發案為例,這是繼今年五月,國壽宣布與IKEA團隊一起得標台中市七期「市八十一」土地的BOT案之後,國壽再度跨入BOT的案子。

根據不動產人士分析,BOT必須包含從整地、開發、興建、招商到營運,整合上下游「一條龍」式地營運模式,難度大大提高;當然報酬率也會比一般商辦的單純租金報酬來得高很多,平均大約有五%。

活用投資管道

積極轉進BOT、都更、法拍過去國壽幾乎是從未跨入這種商場營運的領域,但據悉從去年初開始,內部就在蔡宏圖的號令下,不動產投資部門整個動起來!蔡宏圖下令提出各種不動產投資的策略與管道,更把長子蔡宗翰直接放到該部門,顯示他對不動產投資的重視。

事實上,過去國壽在不動產投資上遲遲不見動作,蔡宏圖心裡著急如焚,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要不是兄弟之間的掣肘,蔡宏圖早就進場了。」一位國壽內部非常高層人士在去年初,就曾經言明蔡宏圖的心境。他說,蔡宏圖、蔡鎮宇兄弟在分家之前,兩人就 對不動產走勢看法存在很大差異,兩年前,蔡宏圖自蔡鎮宇手上買下所有股權,因此背債近七百億元,成為全台灣負債最多的「首負」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加 碼地產投資」。

儘管當時最好時機已過,大台北房價已經漲到高點,但從壽險資金長期的投資角度來看,只要投報率能夠超過二.五%以上的案子,都是好標的。

此外,在時間的落後下,蔡宏圖也下令不能僅限於商辦大樓的投資方式,國壽必須活用各種不動產投資的管道,才可能提高報酬率,包括都市更新、法拍,以及最近 接連出手的BOT模式,都是國壽要積極介入的領域。「與其被動接受市場利率,不如主動創造報酬」是國壽內部喊出的投資政策,原因無他,就是在市場一片爛頭 寸下,力求提高投報率。

從二○○八年的金融海嘯以來,壽險業者在海外投資都遭逢龐大虧損,加上長期利差損不斷侵蝕獲利,今年九月二十六日,甫上任的保險局局長曾玉瓊才在立法院的 答詢中表示,在目前低利率的環境下,「台灣壽險業每年利差損超過數千億元。」如果粗略地用國壽目前市占率約兩成估算,國壽每年要承受的利差損失就高達數百 億元。因此,在這兩大利空夾擊下,國壽今年上半年帳列虧損仍有十五億元,整部國泰金控的大機器,仍是以國泰世華銀行每年超過一百億元的穩定獲利,在彌補壽 險部門的虧損。

這或許是大環境的無奈,但掌舵者沒有閃躲責任的空間,更沒有悲觀的權利。國壽在這樣的處境下度過五十歲生日,蔡宏圖說什麼都開心不起來。當天有人問他「目前國泰金股價在三十元上下,委不委屈?」只見他無奈一笑,回答:「沒有人此時會對股價滿意。」

調整產品結構

退出新契約保費收入的競爭國壽過去不動如山,有人以「航空母艦」或「大象」轉身不易形容之;但如今,市場瞬息萬變,國壽不僅面臨兩岸金融業的競逐,就連國內,也面對堂弟蔡明忠領航的富邦集團兵臨城下的挑戰,國壽眼看就要從「穩重的大象」蛻變成「驍勇的獅子」。

不動產投資的多樣化,只是改造的第一步,緊接著,蔡宏圖回過身,要檢視國壽的產品結構。

「長期以來,台灣習慣用FYP(新契約保費收入)做保險業的排名,這和其他國家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五十周年當天,過去形象溫和的蔡宏圖,毫不客氣地批評國內制度。

「但誰要出來說(這個問題)呢?國壽是全市場最資深的公司,就由我們來說!」蔡宏圖指出,在FYP的扭曲競爭下,過去台灣壽險業大賣高利率保單,為如今龐 大的「利差損」種下禍因,但在目前低利率環境下,真正保障型的保單價格相對昂貴,業務員很難賣得動;在政策、市場兩相推擠下,多數壽險業者選擇大吃嗎啡, 為日後的營運背下沉重的包袱。

因此從今年開始,國壽率先痛下決心,宣布退出FYP的競爭行列,這是國內首見有業者提出這樣的宣示。據了解,國壽這個破天荒的大動作,搏得了外資法人一致的掌聲,也等於對外宣告國壽改造的決心。

「市場爛頭寸一堆,資金根本無處去化,賣FYP拿一堆錢在手上要做什麼?」一位法人高度肯定,國壽決定忍一時之痛,率先做出這個指標性決策,可視為整體台灣壽險業自谷底爬升的重要指標。

海外投資委外

資產管理公司代操全球債券此外,蔡宏圖多管齊下,抓漏補強。○八年以來,海外投資吃了大虧,去年六月,決定「委外經營」,國壽和美國康利 (Conning)資產管理公司合資成立國泰康利資產管理,康利向以操盤債券見長,替許多國際級的大型壽險公司操盤全球債券。蔡宏圖認清自己的不足,「請 國外師傅抓漏」。

經歷兩年的檢視、檢討、調整與尋求策略,就這樣,一步一步為冷掉的機器重新上油、加熱引擎,昔日那個睥睨市場的國壽,終於有了起色;但距離起飛,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起用年輕世代

發言人、財務副總不到四十歲最近,有一支名為「戀戀三寶飯」的微電影,在網路上引起話題,如果不是最後「出品人」上註明:「國泰人壽股份有限公司」,恐怕很難讓人與過去的國壽聯想在一起;而這,或許也是蔡宏圖放手接受年輕人想法的開始。

除了微電影,事實上,近來國泰人壽的經營團隊,出現不少年輕臉孔,包括發言人林昭廷、財務副總鄧崇儀等,都是四十歲不到的年輕人。這些人身居要職,從投 資、財務到對外發言,各個在國壽內部講話越顯分量,過去資深幹部表示,「國壽的改變,這些人的建議絕對是重要關鍵。」國壽動起來了,但是否真能重返暌違已 久的寶座,六十歲的蔡宏圖要帶領五十歲的國壽往前衝,戰國時代才剛要展開。

國泰人壽

成立:1962年

資產:3.27兆元

資本額:530億元

2011年保費收入:5159億元

蔡宏圖

出生:1952年

現職:國泰金董事長

學歷:台大法律系學士、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律博士家庭:已婚,育有三子蔡宏圖完全執政時代大事紀2010.06.18 蔡鎮宇辭去所有職務,淡出國泰金,蔡宏圖以個人名義向銀行團質押借款近700億元,買下蔡鎮宇持股,正式宣告國泰金邁入「蔡宏圖時代」 2010.08.06 董事會決議,宣布購買全台精華地區不動產2011.01.28 蔡宏圖重整高層人事布局 愛將李長庚升任國泰金控總經理、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 蔡宏圖長子蔡宗翰升任國泰人壽、國泰金控副總經理2011.06.10 股東會上蔡宏圖起身向國泰金控小股東深深一鞠躬,為去年獲利表現不佳道歉2011.06.23 富邦金股價正式超過國泰金,榮登金融股股王寶座,至今兩家股價呈現拉鉅戰2011.06.28 蔡宗翰接任國泰世華銀行董事2012.01 國泰集團首度跨足健康管理事業2012.09.13 買下上海東方金融廣場部分樓層,作為在中國的壽險總部。自04年與中國東方航空成立合資公司至今,在中國成立9家分公司,在全國28個城市設立34個據點 2012.09.28 91.38億元買下太子敦南大樓,今年以來總共有7筆不動產交易,金額達到台幣460億元不動產投資邁大步——近兩年來,國壽合計加 碼投入不動產金額近800億元

商辦╱店面投資

日期 地點 取得金額(億元)2010.11.25 台北市忠孝東路六段昆陽站旁(原新學友總部) 3.18 2010.12.15 新竹市東區忠孝路292號 5.78 2010.12.23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6號、16-1號 6.85 2011.01.11 台北金融中心13及14樓 16.66 2011.01.21 台北金融中心6及7樓 15.75 2011.04.29 國泰世華銀城中分行店面 3.2 2011.05.11 復興北路、民權東路圓環上的渣打銀行分行 4.78 2011.09.14 台北中興商業大樓 29.54 台中育仁通商大樓 4.18 2011.09.15 國泰REAT敦南大樓1、7~22樓 85.66 2011.09.23 新光人壽敦南大樓REAT 96 2011.12.30 石牌捷運站出口的預售商業大樓 19.3 2012.05.22 太子汽車在土城的工業廠房 43.9 2012.06.22 南京東路三段、龍江街口的三角窗店面 15 2012.08.23 三商美邦宏遠大樓 72.56 2012.09.13 上海東方金融廣場部分樓層 30(人民幣6.69億元)2012.09.27 太子敦南大樓 91.38

總計 543.72

都更

日期 地點 取得金額(億元)2011.08.30 台北市民生建國大樓 出資比不低於50%

BOT案地上權

日期 建案名稱 取得金額(權利金)2012.05.23 台中「市81」公有市場用地30年地上權 4.2億元(預計投入14.7億元興建)2012.09.25 高鐵桃園站產業專區50年地上權 43億元(預計10年內投資200億元)

素地

日期 地點 取得金額(億元)2010.09.28 台北市內湖區行善路的土地 13.58 蔡宏圖不一樣了!

——國壽大家長兩年來重要語錄2011.03.30 和陸銀合作,國泰金門是開的。

2011.05.20 國泰金重啟購併,擴大銀行、證券規模,國泰世華銀分行目標200家,國泰證券擠進前10大。

2011.12.01 向金管會建言,設立「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降低避險成本。

2012.01.31 從心出發,要思考創新作法,讓集團邁入下一個50年。

2012.03.13 調整不動產策略,只保留核心資產,其餘機動調整,包含出售、都市更新等,今年獲利可以好轉,接下來都會是好消息!

2012.09.29 不管外在環境再怎麼不好,我們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57

三大交易所聯手路演 中國監管層首次全球「講故事」 「歡迎來中國股市」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489

監管層首次參加路演,向全世界投資者講中國故事,以開放釋放誠意。

境外機構投資者,反響熱烈,但觀望居多。

如果中國資本市場能真正消除壁壘,更加健康,將迎來更多的投資熱忱。

這是一場特殊的「路演」——首次由中國監管層參與的全球路演。

「帶好準備表演的東西,上路。」華爾街傳奇投資家巴頓·比格斯如此描述路演。簡而言之,就是為了賣出一個好價錢,在投資者面前講自己的「故事」並回應各種質疑。公司在首次公開募股時需要「路演」,各類機構為了籌集資金,也常常路演。

不過這一次,演出者中罕見地出現監管者的身影。2012年9月下旬,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組團兵分四路,開赴美加、歐洲、韓日以及中東地區,進行全球路演。

路演的目標是吸引更多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中國監管者需要在全球投資者面前兜售中國資本市場,以及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新政——QFII是境外投資者合法投資中國市場的唯一「入場證」。

這也是最吸引外界關注的地方。開放的態度,似乎在釋放一種誠意——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者將發起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開放」。而手握選擇權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面對2012年以來熊冠全球的中國股市、明顯放緩的中國經濟,又持何種態度?

低調處女秀

熱烈程度超乎預期,中方官員像是難得一見的明星。路演結束,他們紛紛上前找中方官員合影。

2012年9月17日中午時分,韓國首爾,超強颱風「三巴」正登陸朝鮮半島。

位於首爾市中心的五星級酒店樂天飯店,國際銷售組宴會部經理殷冬靈焦急而擔心地望向窗外:一場「中國資本市場論壇」舉行在即,可邀請的客人會在狂風中如約趕到嗎?

此時,論壇主辦方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副總經理李正強正帶領一行十人的中國團隊,與韓國的機構投資客戶共進商務午餐。他們的日程安排緊湊,上午見客戶,中午商務餐,下午路演。

兩點,論壇開場。出乎殷冬靈的預料,接受邀請的八十多名韓國機構投資者代表悉數到場。

這是全球路演的其中一場。當天下午2點,韓國樂天飯店二樓翡翠廳,中國團隊登場。「每個成員都西裝革履,穿得很隆重。」殷冬靈回憶,在韓國,像這樣活動,除了領導穿著正式外,隨從和翻譯通常穿得比較隨意。

中方團隊裡除了證監會和交易所官員,還有申銀萬國、建設銀行、嘉實基金和銀華基金的業務主管。這次全球路演的四支隊伍都遵循這種「標準配置」——一家託管銀行(負責QFII資金託管、股票清算等)、一家券商(負責QFII在A股的經紀業務)以及幾家基金公司(可能的QFII投資顧問),以回應機構投資者的各種「技術問題」。

場下八十多名代表來自20家韓國金融機構,大多是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還有幾家銀行、保險公司和養老金機構,其中只有7家已經獲得QFII資格。

儘管中國官方希望在更大範圍內推介中國資本市場,但路演的現場更像是刻意營造的小範圍交流圈。從南方週末記者拿到的一份路演籌備資料看,所有最後參會的投資者代表已經精確到特定公司的特定個人。

「這次路演組織得非常低調,而且保密。只有獲得邀請信的投資者代表才能進入會場,更不用說記者了。」一位韓國記者說。

中方團隊的中國資本市場「故事」講了兩個半小時,主要談及了中國金融市場走向、QFII政策近期變化。為此中方還準備了一百多套分發的資料,印有英文、韓文的資料每套有四五本,內容包括中國金融市場、股票、基金的大量數據和專業分析資料。

場上,有關QFII政策變化的細節被投資者們反覆問及。「熱烈程度超乎預期。」一位中方代表透露,原計劃半個小時的問答,因此又延長了二十分鐘。

「很多是市場已知的東西。」一家養老金機構代表說,「但我明顯感到中國政府想拉近和外國投資者的關係,這個引起了我的興趣。」在韓國的投資者眼中,中方官員更像是難得一見的明星。路演結束,他們紛紛上前找中方官員合影。

「難得有和中國高層官員接觸的機會,所以我才參加了路演。」上述韓國代表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聽說在中國很難見到他們,我覺得他們很友善。」

為了這場全球路演,中國團隊已經精心準備了三個月。

2012年6月,各家券商、基金公司、託管銀行就已接到路演通知。哪些公司去哪個地區,由證監會指定。8月初,由各家券商牽頭張羅各項路演事宜。一位券商業務主管說,「境外的客戶由我們召集,官員去是解釋一些政策。」

而9月路演期間,除了小範圍的推介說明會,中方團隊先後單獨拜會了73家養老金及大型投資機構。

比如,在紐約,中方團隊拜訪了花旗集團的全球副總裁。據當時一位在場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這位「在花旗集團內排名很高」的副總裁頗為重視中國市場,但「對中國具體情況並不十分瞭解,甚至不是很清楚QFII是什麼政策」。不過,這樣「淺層次」的交談持續了兩個小時。

在紐約的路演,動用了全美華人金融協會的關係——紐約有三萬多華人從事金融行業,而資歷較深的多在協會裡任職,十幾年來織就的密集關係網,像毛細血管一般伸向華爾街。

「這樣的路演讓雙方有一個非常直接的交流渠道,而過去投資者只能從報紙上看到負面消息。」全美華人金融協會主席吳皓說。


熱情很高,監管很嚴

2006年、2007年,QFII資格一票難求,但眼下,QFII的資格審批開始加速。

這次規模浩大的全球路演,被許多人解讀為一次應時之舉。

2012年9月26日,上證A股跌穿2000點,股市冷清。而前段時間,「中國概念股」在美國股市因造假而被集體「獵殺」。至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更是2012年來全球投資者矚目的大事件。在這些背景下,市場普遍認為中國需要提振信心。

「相比真金白銀入場,QFII作用在於對信心的提振。」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張自力說,「這波境外路演就是想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事實上,在中國市場,QFII的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根據中金公司統計,QFII資金佔A股資金總量不到1.1%,即便2012年4月新增500億美元額度,也不足5%—10%。

QFII制度是從2002年11月起實行,當時借鑑台灣的經驗。後者從1990年開始施行QFII,13年後徹底放開了資本市場。

相形之下,中國依然實行嚴厲的資本管制,對境外投資者,監管層態度明確,長期投資者歡迎,境外熱錢嚴禁。因此,對於QFII的審批一直頗為謹慎。

2006至2007年間,A股迎來一波牛市,QFII資格更是一票難求。「那時候想申請,幾乎沒可能,得走關係。」一家華爾街資產管理公司亞洲區投資經理回憶。

當時,為了從A股牛市行情中分一杯羹,華爾街上的這些基金公司,只能巴巴的去求那些已獲QFII資格的大公司買賣A股。每一次買賣,需要向這些「巨無霸」支付1%的單邊「手續費」,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國內散戶買賣股票的手續費不過千分之六上下。

「他們非常賺錢,當然我們也獲得了利潤。」上述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時他所在的機構就分別使用高盛、美林和瑞信各500萬美元額度殺入A股追漲。而牛市一結束,這些投資者就迅速撤離,此後再未回頭。

QFII審批從2012年初開始加速。過去,獲得審批需要18個月,現在是6個月。而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機構這類超長期機構投資獲批速度更快,「可能一兩個月就可以下來」。

中金公司統計顯示,從QFII制度開始施行的2002年11月起,截至2012年9月底,十年時間內獲得QFII資格的機構共181家,而僅2012年9個月就新增46家。投資額度也顯示,過去十年,共有157家獲得308億額度,而僅2012年9個月就已獲批92億元。

「現在監管者熱情很高。」匯豐銀行一位熟悉QFII業務的人士說。

不過,對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的每一步,證監會和外管局都有嚴格規定——拿到QFII資格一年之內,必須向外管局申請額度;拿到額度之後六個月以內必須將美元匯入中國;而自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之日起,10天之內必須要進行投資。

這些規定直指那些純粹賭人民幣升值,把美金換成人民幣就不投資的境外熱錢,甚至證監會還有口頭指導,QFII賬戶中股票投資不能低於50%。「這些就是迫使QFII要進行股票投資。」匯豐銀行這位人士說。

抄底的人

長期來看,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驅動力

有趣的是,很多國外投資者從中國監管層的路演中讀出了別樣的含義。

海富通基金公司總裁田仁燦參加了由深交所組織的赴歐洲路演,在倫敦、阿姆斯特丹、斯德哥爾摩,參加者都有上百人。他的印象是「路演現場氣氛熱烈」,「投資者很感興趣」。

「他們關心的都已經是技術問題了,說明他們有興趣進來,不需要再去說服他們中國市場有多好。」他說。

而南方週末記者訪問了華爾街、歐洲、亞洲的幾十家境外投資者,一個共識是,A股已經到達底部,多少會有些反彈。

一位投資者總結,中國監管層加速QFII放行大多在A股萎靡之時,這使得大部分抄底A股的QFII都收穫頗豐。「A股裡面現在有些比H股還便宜的,」華爾街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經理趙文說,「如果有額度,肯定會買這些。」

事實上,和外界普遍理解的相反,QFII除了比較青睞大盤藍籌股外,那些低風險偏好和追求「買了不能虧」的養老金,主權財富基金、大學基金會等機構,對中國的債券更感興趣。

趙文所在的公司管理資產的70%來自養老金機構,吸引他申請QFII的重要原因是,「想買在國內發行的可轉債」,而「中石化等幾家國有企業只A股發行可轉債」。

可轉債,就是可以轉成股票的債券。股票不漲的時候就是債,如果股票漲了,也可以轉換成股票。

「買國有企業的可轉債對我來說沒有下行風險,頂多賺得少。」趙文說,「國內可轉債剛剛起步,大家不大瞭解,有些可轉債條件非常好。」

當然,人民幣的升值趨勢也是境外機構投資者對QFII感興趣的原因。而境外機構投資者的一個共識是——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長期來看,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驅動力——這迫使境外投資者必須保持對中國市場的關注。

「仍在觀望」

儘管中國官方罕見地主動向境外機構投資者拋出了橄欖枝,但在這些投資者眼中,投資中國股市依舊障礙重重。

不過,在境外投資者的籃子中,中國市場這道菜似乎還只是個點綴。國內一家券商QFII業務主管對這些境外投資者的觀察是——「有興趣,但不一定會馬上行動。」

在華爾街,ACM全球宏觀對沖基金首席投資官陳凱豐發現,周圍不少大的投資機構「嘴上表示對中國市場特別感興趣,但是一問他在中國市場的倉位,是零」。

例如,對美國投資者來說,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是繼美國本土、歐洲和日本之後的投資「第三梯隊」。「大機構的投資組合一般40%左右在股市,這其中美國大盤股佔一半,中小盤股25%,歐洲佔一成多,新興市場佔一成多。」陳凱豐說,「在整個投資組合中,中國市場可能佔比大約2%-3%。」

在歐洲和亞洲,南方週末記者採訪了幾十家機構後發現,這些地區的投資者中國倉位基本上不足4%。

而眼下,華爾街上的基金經理對中國經濟的普遍印象是:房地產泡沫、經濟不太景氣、統計數據造假,以及政府換屆帶來不穩定因素。

中短期內,看空中國——或者更確切地說,「對中國市場持觀望態度」——是華爾街的主流觀點。

在這一點上,幾乎大部分境外機構投資者不謀而合。「我們對中國的投資有盈利,但是2012年,對比像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市場,中國市場是在虧損的。」前述韓國投資經理說。

另外,頻發的中國概念股財務造假醜聞,也讓很多境外投資者「覺得中國股票不能碰」。

「外國投資者看不懂中國公司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好嬰孩和髒水一起倒掉。」花旗集團一位投資經理說。

同樣是中國概念,趙文更願意替他的客戶投資港股,除了流動性比較大,更重要的原因是「披露比較充分」,「再怎麼看,A股披露的信息總是半信半疑的」。

陳凱豐最近接到了不少其他國家金融機構的路演邀約,比如希臘、西班牙、斯洛伐克以及一些拉美國家。他在聽完波蘭的路演之後,覺得「波蘭的ETF不錯」,「以後有機會的話想買一些」。

儘管中國官方罕見地主動向境外機構投資者拋出了橄欖枝,但在這些投資者眼中,投資中國股市依舊障礙重重。

比如,直到現在,境外對沖基金、共同基金仍然是中國監管層眼中不受歡迎的境外投資者。而境外投資者普遍用於對衝風險、增強市場流動性的投資品種期權並未放開,而具有同樣需求的股指期貨種類單一。另外,交易時間太短,導致市場無法馬上消化一些突發事件,容易大漲或大跌。

即便QFII加大審批速度,困擾境外投資者的各種「技術壁壘」依舊難以打破。

QFII在中國開設自有資金或者客戶資金賬戶,資金匯入後有一年的鎖定期,資金一年才能從中國匯出一次。而討論多年仍舊未能立法的「資本利得稅」,迫使QFII在資金匯出時遭遇難題。

2012年10月15、16日,在中國官方境外路演結束後,中金公司聯合美國凱威萊德律師行,在後者位於紐約世貿中心旁的會議廳又舉辦了一場長達兩天的「宣講會」。

據當時參會的嘉實基金張自力回憶,兩天會議到場一百四十多人,「很多人都待到很晚,下午的酒會都留下了,熱情依然很高。下周,律師事務所的人要來北京拜訪,或許有業務要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94

敢向投資客說不的豪宅建商 寶輝建設 兄弟聯手坐穩台中豪宅一哥

2012-11-19  TWM
 
 

 

靠台北客支撐半邊天的台中房市,逾三成比率是投資客購買,只有豪宅建商寶輝建設是七期裡的異數,這家公司寧願房子賣久一點,也不願給短期炒作的買家機會,它的成功祕訣是什麼?

撰文‧梁任瑋

實價登錄資訊揭露後,大台北房市觀望氣氛持續濃厚,反而確立了台中豪宅實際成交一坪五、六十萬元的行情,吸引不少台北客到台中看屋。儘管台中豪宅銷售率靠投資客撐盤是業界公開的祕密,然而,卻有一家建設公司敢自豪地說:「我是七期唯一敢拒絕投資客的建商。」它是寶輝建設,在被稱為豪宅一級戰區的台中七期重劃區裡,總是逆勢而為。當同業一窩蜂複製新古典、巴洛克建築,寶輝卻堅持設計現代化玻璃帷幕式的外觀;當同業為了快速回收資金,不惜擁抱投資客對外營造出豐沛買氣,寶輝反而用嚴苛的條件,把炒家拒之於千里之外。

寶輝拒絕投資客換得的代價,在夜晚的七期看得特別明顯。當夜幕低垂,就可發現寶輝的房子點燈率高達五、六成,遠高於七期其他大樓的三成。正因為投資客比率幾近於零,寶輝建設的建案幾乎不受奢侈稅影響,也不太有轉賣獲利的情況,相對房價也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挺過銷售時間拉長的考驗

「我們自備款高達五成,不接受施工期間換約,一般投資客聽到預售就要拿出五千萬元,就打退堂鼓了!」寶輝建設總經理蘇良智談起特殊的銷售模式說:「與其說我不歡迎投資客,不如說我更希望自住客來買寶輝的房子。」寶輝呵護、營造品牌形象的作法,是在銷售過程與客戶互動中一點一滴建立。他常在對談中說明寶輝如何維護頂級社區品質,藉此測試客戶能否接受寶輝社區管理費每坪一百六十元,比七期其他豪宅社區高出五成?如果客戶認為不需要太多的服務,他會直接建議客戶不要買,否則交屋後,會有很大的認知落差。

也正因為客戶都是認同寶輝才購買,即使要轉手,住戶都會想辦法維護大樓品質,自然就建立起高度凝聚力,經常尚未到仲介市場就已在住戶間流通成交。

拒絕投資客,相對就必須忍受銷售時間拉長的考驗,但﹁時間﹂這兩個字,似乎從未對寶輝造成壓力。寶輝近十年只推出四棟豪宅,可說是推案量最少的台中豪宅建商;但相反地,寶輝一推案絕對是當時台中最昂貴的建案,因寶輝產量稀有,目前台中賣出的破億豪宅數量,有高達八成都是寶輝的房子。

要讓有錢人買單,在於寶輝對品質的高度龜毛。一家廠商透露,寶輝可以每年花好幾百萬元在彰化田尾租地,請人照顧上百棵將來要種在七期建案門口的大型落雨松;為了卡位台中高鐵站內位置最好的廣告看板,寧願每個月付五、六十萬元租金包下半年,一張廣告都不上,直到國外設計師設計好文案才刊登。

然而,如今寶輝建設在豪宅圈樹立的口碑,背後其實是一段兄弟檔靠著堅持,花費二十年時間打下江山的故事。

寶輝建設由董事長蘇良元與總經理蘇良智兩人共同經營,他們是台灣營建業少數的兄弟檔,兄主內、弟對外,合作無間。

九二一後成功轉型進軍七期一九九九年之前,寶輝重心放在台中四期與五期,一如台中傳統建商,「每天想的只有如何在既有的成本,變化出產品的附加價值。」蘇良智回憶,當時五期最高房價一坪才十三萬至十五萬元,但光是營造費用就要六萬元,房價想多賣五千、一萬元極為困難。九二一大地震後,兩兄弟開始認真思考再這樣下去不行,「不是收起來就是轉型。」面對當時房地產景氣長達十年低迷,寶輝愈走愈辛苦,為突破困境,兩人決定進軍當時還是荒煙蔓草的七期,從零開始。

「在那段時間,我們學到一件事,因為台中毫無預售市場,只能在成屋顯現出價值,決勝點在於營造做工的精細度。」蘇良智說,我們是做最傳統的行業,如果沒有挑戰、創新工法,怎麼讓消費者買單?面對未知的市場,很多建商選擇直接模仿最安全,但他當時就堅持去找美國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觀。

「請國際大師來規畫風險很高,除了設計費高出本地一倍,作品也很有可能不適合我們,更何況,市場也沒有叫我一定要這樣做,若沒有理想與熱情是做不下去的。」蘇良智娓娓道來寶輝一路走來的艱辛。

暌違四年,寶輝將在台中市政府所規畫的萬坪生態公園秋紅谷正對面,推出新的建案「寶輝秋紅谷」,這是今年台中最具代表性的建案之一。除了鄰近大都會歌劇院,在外觀設計也邀請美國洛杉磯的Johnson Fain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人Scott Johnson,打造現代化玻璃帷幕式外觀。

蘇良智說,過去台灣沒有條件去建國際型的豪宅,直到最近這十年間,台中可以吸引國際買家來台置產,而寶輝希望能當那個攀越巔峰的推手。

寶輝建設

成立時間:1982年

董事長:蘇良元

資本額:1.5億元

推案大事紀:2002年七期第一棟作品「敦峰」、2004年至2012年陸續在七期推出頂級豪宅「寶輝花園廣場 」、「寶輝世紀花園」、「寶輝一品花園」、「寶輝秋紅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0

地王聯手 高雄地皮年漲近兩成

2012-01-07  TCW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義联集團旗下燁興公司公告出售鄰近高雄捷運凹子底站土地,成交金額七十六億三千萬元,創當年度高雄市單筆土地最大交易金額。

南台灣總督林義守賣地節稅,還讓股價漲停

二○一二年來,高雄市土地交易金額約三百億元,超過五成交易金額,由有「南台灣總督」之稱的義联集團董事長林義守,與高雄地王之稱的京城建設董事長蔡天贊,兩位重量級人物創造出來。他們一出手,讓高雄市二○一二年的地價上漲近兩成,並為房價上漲留下伏筆。

林義守以擅長買地、養地著稱;譬如位在高雄市觀音山土地,一養就是二十年,如今變成義大世界,保守估計,光是土地部分的獲利高達二十九倍,是他得意的傑作之一。因此,當林義守旗下的燁興出售土地,立即引起高雄房地產業者討論。

燁興選在此時出售土地,是因這塊土地在二○○九年二月完成重劃登記,依照高雄市政府規定,若未能在二○一三年二月前提出建照申請,須依照程序檢討恢復原土地使用分區,重劃享有的優惠也會一併取消。在稅率與優惠考量,林義守決定,先把燁興名下的土地,出售給百分之百轉投資的義大華都、義大華悅兩家子公司。這筆左手賣給右手的交易案,依照會計處理原則,無法立即認列四十九億六千萬元的土地處分利益,必須等到出售給非關係企業,才能認列,到嘴的肥肉才能吞下肚。

這筆土地換算起來,每坪成交價一百四十萬元,不動產鑑價公司鑑價的金額高於成交價約七%。「目前附近的行情約一百三十萬元,」對高雄地區土地價格瞭如指掌的遠來建設開發總經理顏子傑說。

姑且不論成交價是否貼近市價,至少這筆交易帶來兩個意義。一是土地出現成交紀錄,可做為向銀行貸款的基礎;二是可帶動林義守個人持有附近土地的價值。尤其是,這塊土地的增值稅可以重劃費扣抵,加上重劃時的捐地優惠,使得原本要繳兩億多元的土地增值稅,最後只須付兩千餘萬元。

只要繳交少少的稅捐,換來的好處還不止於此。燁興股價因為這個訊息,連飆兩支停板,前後算起來,股價漲了一八%,同集團企業、持有燁興股票五四.二%的燁輝,股價也漲了八.一%。甚至意外拉高隔鄰的中鴻鋼鐵身價,中鴻的土地占地五千五百餘坪,潛在出售利益五十億元,相當於每股盈餘三.四八元。

單一大戶蔡天贊兩次賣地,墊高五成價格

若說林義守創造了二○一二年高雄市單筆土地最高成交金額,京城建設與蔡天贊個人,就是單一大戶,買賣土地的金額超過百億元;光是高雄美術館區附近,土地成交金額就高達八十八億六千九百萬元,是蔡天贊二○一二年主力操盤地區。

從蔡天贊買賣土地過程中,可以看出他操作土地價格的高超手法。以美術館附近土地為例,二月份,他以高於賣方永信建設買進的一.六六倍價格,以每坪七十八萬元,買回當年高興昌不願意賣給他的土地。

緊接著,他在八月份,把私人持有二千四百餘坪土地,以每坪二百三十萬元天價出售給興富發建設,加上獎勵條例可建築容積增加,換算起來每坪成交價一百一十六萬七千元,一口氣把當地的地價,往上墊高約五成。

九月份,蔡天贊出售京城建設名下,在美術館周邊土地,每坪約一百二十萬元。兩次出售土地,讓價格拉高五成,這種狠準的操作手法,只有土地庫存多的蔡天贊才有能力。

後續效應土地漲多,將再墊高房價

在這兩位重量級人物買賣土地時,旁邊的配角也頗具分量,如興富發建設、永信建設。最讓人眼睛一亮的,莫過於高興昌在十二月二十一日出售美術館周邊一千坪土地,給國內廢棄物回收大王、可寧衛公司董事長楊慶祥。

楊慶祥在三十歲之前,靠著買賣房地產賺進數千萬元,在廢棄物回收領域把事業推向顛峰,如今公司股票掛牌、身價超過百億元,讓他動起重返營建業念頭。

「高雄土地價格與台北相比,有補漲空間,」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說,「美術館區域或是燁興出售的土地價格上來,導致建築成本提高,為房價提供支撐。」

在國內壽險業者到高雄獵地,中資的中遠集團投資高雄港、日月光等企業到高雄設廠,帶動高雄就業機會,有機會創造出住房需求。而土地價格拉高,就是墊高房價的方式。

林義守與蔡天贊,雖然同在高雄卻王不見王,這一次,他們難得隔空合作炒熱高雄土地,更難得的是,隱身的大咖也逐漸躍上檯面,看來高雄的土地交易還會繼續熱烘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51

5對富豪夫妻聯手 搶租地王學開店

2013-01-28  TCW
 
 

 

半年來,公益路上最紅的店就是Bistro88,他們租下了公益路最貴的一塊地,還一口氣拿出一億四千萬元在公益路投資,這樣的超級大戶在想什麼?

安卓餐飲董事長孫雅雯,一進場就以Bistro88震驚了台中餐飲界,她本業是化妝品代理商,另外還有台中補教界名師華盛頓中學董事長羅文貴、醫生等五對夫妻組成股東團隊。簡單的說,他們早在各行各業擁有一片天,卻跑到了公益路開餐廳。

學選地點!月租近六十萬,比鄰赤鬼、無老鍋

開店之前,他們大手筆挖角印月餐飲集團的法月餐廳主廚,同時也租下門牌號碼八十八號的公益路地王,緊鄰無老鍋、正對赤鬼牛排,一塊兩面臨馬路的三角窗角地。

這家店位於超級戰區,每月租金高達五十八萬元,光裝潢就花了超過五千萬元,卻能在半年內開始獲利,並且準備往台北展店,Bistro88初亮相就給了各界三大驚奇。

學定價格!不超出千元天險,客單價壓在七百內

第一個是孫雅雯在公益路開了一家風格截然不同的店。

當公益路上盡是東方風、禪風的建築時,她找來曾任十月設計設計師的邱永,走紐約現代工業風,光是金屬燈罩直徑有一米八,直接從台北做好運下來,還要用吊車吊進來,裝好之後再用手工把燈罩裡的每片鏡子貼上去,旁邊的牆要漆三道油漆,刻意製作了金屬質感。

就連廁所也不用紙巾,而用進口品牌的烘手機,戶外的LED燈花了兩百萬元。花錢毫不手軟,孫雅雯說,就是要給消費者超乎期待,才能在公益路一登場就吸引所有目光。

第二個驚奇是產品的定價。兩個極端的同業在旁邊,一個是大又便宜的赤鬼,一個是火鍋界龍頭無老鍋,怎麼區隔?但孫雅雯卻刻意將平均客單價壓到七百元。

為什麼這樣做,其實是偷偷在公益路學來的,對象是一家價位在三千元以上的高級法國料理店所衍生的次品牌,這個次品牌價位一口氣從三千元降到了一千多元,期望能夠拓展市場到金字塔的中層。

孫雅雯說,策略方向沒錯,但產品設計錯了,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去看,發現用餐想點足夠的分量往往會跳到兩千元以上,如果刻意維持在一千元左右,又覺得沒有其他競爭對手的好吃。於是產生了衝突,要花更多錢,不如到主品牌,想控制預算可以去吃別的法式餐廳,陷入了不上不下的窘境,生意越來越慘澹。

孫雅雯說,不到公益路實際開店經營,學不到這樣的體驗與經驗,更無法了解箇中訣竅。

所以不僅定位要清楚,連產品怎麼賣、服務怎麼做都要非常清楚,現在別輕易超越一千元以上的平均客單價,這是台中市場的天險。因此,他們調整菜的分量與設計,打開菜單有一份一千五百多元的牛排、一份三百多元的披薩、三百元上下的沙拉,怎麼點可以維持在七百元?他們把主菜分量刻意設計成三到四人剛剛好可以分享的分量,例如牛排是一人兩塊,同時訓練服務生怎麼建議客人點菜。

為了這樣的定位,連餐盤都是直徑二十公分的小餐盤為主,適合用來分享而不是一個人獨食,所以一次消費下來,要換四次餐盤、分四種顏色,整個餐廳準備了五百個餐盤,隨時讓客人換。

學打品牌!虧錢也不在乎,獨家辦起節慶派對

第三個驚喜,在講求翻桌率、便宜又大碗的公益路,他們竟然辦了耶誕節、跨年派對,更清楚的展現自己是一家賣歡樂與分享的服務業。在台北,這樣並不稀奇,但在投資金額大、月租金高、單價又偏低的公益路上,這是一個奇特的事情,結果跨年當晚來客數突破三百人,這讓孫雅雯滿意了第一次跨年夜的表現。

標準聽起來似乎很低,事實上,這群股東到公益路開店,根本就不打算在這裡賺大錢,第一個目的是建立品牌進軍全台灣。原來孫雅雯長期經營化妝品生意,知道想進百貨通路設店開櫃,一是要講求知名度,二是高營業額,如果沒有知名度,那進駐百貨通路的成本就會非常高。所以才會不惜代價在三角窗的馬路口租下店面,就是要讓南來北往的人都能看見自己的品牌,重視廣告效益遠大於實際獲利。

其二是這裡根本就是練兵場,訓練廚師、幹部、還跟消費者學習。他們光是廚師,基本需求只要十五人,卻又額外增加五個培訓廚師,就是打算未來展店使用。 因此,孫雅雯的團隊,進場前就把未來計畫想好了,以十年為目標,就算不賺錢,也能承擔得起十年近七千萬元的店租以及其他開銷,就是打算從這裡進軍台北,接著全台灣開店。

連事業有成、財力雄厚的富豪都到公益路,這裡已經不僅是台灣致富一條街了,更是想成功者的秘訓基地,個個都想從公益路練出一身好本事進軍全台與海外,掀起了一個由公益路引領風騷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20

巴菲特聯手巴西巨富創紀錄收購亨氏 為什麼是現在?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191

美國企業併購活動2013年開年就高潮迭起,繼2月5日戴爾創始人邁克爾·戴爾與銀湖(Silver Lake)決定以240億美元收購戴爾後,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伯克希爾)又與巴西巨富Jorge Paulo Lemann主要控股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3G資本(3G)聯手收購亨氏公司,含亨氏發行債務在內交易規模合計280億美元。

伯克希爾聲明稱已經與亨氏達成協議,以每股72.5美元收購亨氏普通股,收購價較亨氏2月13日收盤價高近20%,較亨氏史上最高股價高19%。由此估計,亨氏股東將得到232億美元。
 
亨氏股價當日大漲20%,伯克希爾A股也略漲0.64%。
 
 
大收購?
 
金融時報的報導饒有趣味地告訴我們,巴菲特和巴西最富有的一位闊佬Jorge Paulo Lemann組隊,同意砸下280億美元收購一家生產番茄醬的美國老字號。
 
Lemann的3G對食品業興趣不小,2010年還牽頭收購了漢堡王。
 
這筆交易的意義當然不止於此。2月初,收購戴爾還可以號稱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槓桿收購(LBO),這個記錄不到兩星期就被打破。
 
巴菲特與Lemann這次聯手創造了伯克希爾自稱的食品業史上最大規模收購,使今年至今美國企業併購交易規模達到了去年同期的兩倍多,佔全球交易總規模的57%。
 
就在14日同一天,除了伯克希爾參與收購亨氏,美國業界還有兩筆大生意公佈。
 
一是美國航空公司與全美航空公司宣佈合併,市值合計約110億美元,將成為全球最大航空公司。二是美國最大啤酒製造商Anheuser-Busch將收購墨西哥啤酒製造商Grupo Modelo的最新報價確定為200億美元。
 
摩根大通北美併購聯合負責人Jim Woolery說,融資便宜,企業資產負債表上又有現金,股市也在好轉,併購交易活動的所有組成因素都在上升趨勢。
 
此前美國總統大選和財政懸崖帶來了負面影響,但如今已經可以不再考慮有些不利因素。
 
巴菲特的大手筆?
 
不過,這次收購亨氏的幕後主導並不是巴菲特。
 
雖然巴菲特14日當天接受CNBC採訪時說,早在1980年就對亨氏有興趣,但知情者稱,這次收購的發起方是3G。
 
知情者向Dealbook透露,兩個月前Lemann帶著收購亨氏的想法來找巴菲特,巴菲特同意後他們又去與亨氏的首席執行官William R. Johnson商談。
 
根據三方協議,伯克希爾與3G資本將各自投入現金40億美元,伯克希爾還會斥資80億美元購買優先股,剩下的成本由摩根大通與富國銀行進行債務融資負擔。
 
這就等於,巴菲特只擔負230億美元中的一半。
 
巴菲特本人也在CNBC採訪中承認,3G將是亨氏經營的主要監管方,
 
亨氏將是3G的嬰兒。
 
所以,這不是巴菲特的交易,是3G的,巴菲特只是友情出場的嘉賓。
 
食品業成好機會?
 
這對收購雙方來說都是划算的買賣,3G不可能輕鬆地獨自承擔230億美元,找個合作夥伴、而且還是美國偶像級的投資大腕再好不過。
 
巴菲特也樂得將亨氏收入投資清單,就像他自己說的,亨氏有「強勁的可持續增長潛力」、「優秀的管理與味道絕佳的產品」。
 
CNN評論稱,和Benjamin Moore、Fruit of the Loom與Dairy Queen一樣,巴菲特的投資組合裡從來不缺消費品品牌,這顯然是伯克希爾喜歡買的類型。
 
如果要模仿巴菲特的口氣評價,那就是:亨氏容易理解,不是高科技
 
亨氏不是發展迅猛的公司,截至今年4月的本財年預計盈利5.7%,銷售增長預計不到1%。
 
在幾乎沒有營業收入的基礎上能得到5%以上的盈利,這無疑說明亨氏高層管理有方,有組織紀律又保持降低成本,巴菲特就喜歡這樣。
 
而且,亨氏對股東也很友好。收購宣佈前,亨氏的股息率達到3.4%,14日因為股價上漲了20%,股息率降至2.8%。
 
不管怎樣,巴菲特參與收購亨氏與美國經濟形勢無關,與食品行業是否值得投資也沒有關係。
 
為什麼是現在?
 
根據期權市場交易活動判斷,私募收購亨氏的消息在13日下午就走漏了風聲。
 
歷史數據顯示,6月每股65美元的看漲期權交易13日幾乎不存在,12日只有14手買入合約,11日一筆都沒有。
 
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13日下午1點31分32秒。從當天下午1點半到2點半一個小時內,超過2500手買入期權合約成交,總規模將近9.2萬美元。
 
在不到18小時後,這批合約的價值會因為宣佈了收購亨氏而漲至近200萬美元。
 
下圖可見,伯克希爾宣佈聯合收購亨氏後,亨氏期權的購買量增加了近2000%。
 
 
6月每股65美元的看漲期權利息顯示,2012年12月以來,換手的這類合約不足300手。到今年1月中,這類合約成交量是零。
 
而就在收購聲明發佈的前一個交易日,短短一小時內就有2593手買入合約,彭博數據顯示達到了今年1月31日以來最高峰。這足以引起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質疑。
 
福布斯評論認為,以行事作風判斷,現在SEC更傾向於在媒體未曝光前就開始操作,首先收集不同來源的交易數據,調查新聞頭條相關各方之間有無可能勾結。
 
彭博報導,SEC已經就異常交易活動展開了初步調查,目前屬於初期階段。
 
假如這次交易的確驚動了監管方大動干戈,就可能成為近兩年時間裡第二宗牽連伯克希爾的內幕交易事件
 
2011年3月,巴菲特的熱門接班人人選David Sokol就因受到違反聯邦內幕交易法指控突然辭職。
 
事後巴菲特表示,在伯克希爾收購路博潤(Lubrizol)以前,持有路博潤股份的Sokol多次向他推薦這家公司。
 
高盛的反向指標?
 
高盛又中槍了。下圖可見,高盛給亨氏股票的評級是賣出。
 
 
zerohedge說,高盛交易員購買亨氏股票20%的收入都間接來自他們建議客戶出售亨氏。在巴菲特啟動收購按鈕時,是否要買入其他高盛推薦「賣出」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81

官商聯手玩殘太陽能產業啟示錄


2013-04-01  TCW  
 

 

三月二十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庭宣判,對無錫尚德太陽能實施破產重整,曾是中國首富的無錫尚德創辦人施正榮限制出境,而他一手創辦的尚德,也從中國最大、全球第四大太陽能廠淪為燙手山芋,股價僅剩○‧四二美元(三月二十二日收盤價)。

施正榮曾被譽為中國太陽能教父,尚德成為太陽能產業中的蘋果,更是無錫政府最亮眼的成績單,為何現在會落到這步田地?

「說到尚德,就不能忽略背後的無錫政府。」政大政治所助理教授蔡中民說。因為無錫尚德,成也政府、敗也政府。二○○八年,金融海嘯衝擊全球太陽能產業,無錫政府卻開放銀行借款,供尚德擴產搶市,最後以慘賠作收,人民幣數十億元研發經費付諸東流。去年歐美對中國實施反傾銷、反壟斷「雙反」,海外市場大幅縮水,尚德負債逾人民幣二百二十億元,比七年前暴增三十倍,黑洞越來越大,無錫政府仍未收手,反而提供兩億元貸款,希望尚德起死回生。

江西賽維可能是下一個

「它太大了,大到政府不能讓它倒,這已經不是單一企業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如果倒了,銀行壞帳誰來背?上千名失業勞工怎麼辦?政府沒有退場的權利,」蔡中民分析,中國地方政府首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官員為了升遷,不可能引爆尚德這顆炸彈。

當企業和政府緊緊綁在一塊,尚德不僅讓施正榮從學者變巨富,更是無錫官員的政績招牌。

繼尚德後,下個垮台的是誰?截至去年八月,中國最大太陽能多晶矽廠江西賽維負債已逾人民幣二百六十六億元,資產負債率比尚德還高,但新渝市政府仍借款人民幣五億元,力保江西賽維。

中國政府大量提供資金、土地、稅收優惠的後果,卻挖出一個又一個深不見底的錢坑。中美晶總經理徐秀蘭認為,尚德的破產提醒其他業者,不要再把政府當靠山,「連國際大廠的腳步都沒中國廠商那麼快,拚命在海外擴點,但公司的管理跟得上嗎?」

否則,當政府不只是裁判,而是下場比賽的球員,真正的選手連實力都備受質疑,對中國太陽能業者來說,即使尚德倒了,寒冬依舊不會過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38

四敵人聯手 星國辣椒蟹東京暴紅


2013-07-29  TCW
 
 

 

是對手,也是合作夥伴,很難!但,星國四家業者共同合作的「新加坡海鮮共和國(Singapore Seafood Republic)」做到了,還是亞洲餐飲服務業第一例。

六月底,該品牌在東京展開第五家分店開幕,「餐飲業進入門檻不高,還能分享一起合作,很難得,」對這家店印象特別深刻的私立開平餐飲學校前校長夏惠汶說。這是一家由四個競爭對手合作所推出的餐廳,透過合作,五年內,「新加坡海鮮共和國」就在日本開了四家餐廳,在新加坡聖淘沙名勝世界也有一家分店。

四個合作夥伴,都是新加坡一方之最。既是競爭對手,為何要合作?

體認到打群架拚品牌,才能拚進世界市場,是主要動機。「新加坡餐飲市場競爭激烈,小島上共註冊登記了五千多家餐飲店,相當於每平方公里內就有約七家餐飲店。只有往全球市場走才能坐大,」新加坡餐飲協會成員、松園餅之屋老闆曾偉觀察。

合作取代競爭共同出資將國菜輸出日本

因此,當日本MRS餐飲集團找上門時,透過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IE)協調三家餐廳(編按:同樂餐飲集團是在新加坡分店成立時才加入),共同組成以新加坡著名「國菜」辣椒螃蟹為主的「新加坡海鮮共和國」。經營方式,在日本,由四家業者菜色輸出,MRS負責餐飲集團管理,四家業者收取授權金;而在新加坡聖淘沙分店,四家餐廳共同出資新加坡幣二百五十萬(約合新台幣六千萬元),盈餘則由四家依據股份平均分配。

四家都有辣椒螃蟹,為什麼不推舉一家,而是四家合作?「品牌力大於營收力。關鍵是打出新加坡海鮮的『共同品牌』,客人可以在這家餐廳,吃到主菜辣椒螃蟹,也可以同時享受到四家新加坡餐廳的招牌菜,是『多贏』!」同樂餐飲集團執行長周家萌分析,「與其單獨與同行競爭,不如跟他們合作。」原本,只有同樂在中國與印尼設點,其他人都未有海外經驗。

平均五十多歲的四家老闆,坐下來談,不到一小時就決定技術輸出;有意思的是,新加坡所開分店,則由專注海鮮料理的珍寶集團,出任餐廳管理重任。四家企業股份持有差不多,各約四分之一,但分盈餘時,珍寶因出任管理責任,會多一份管理費用收入。

數十道菜色不重複各推拿手菜,再投票決選

只是,進入細節執行面,難題來了:如菜單的擬定。若四家餐廳菜色重複時,該選擇哪家的菜色?而且,在輸出菜色的同時,招牌菜製作的Know-how會不會被偷學?

四家餐飲集團旗下都有賣海鮮品牌,菜色重複率高達一半,取捨關鍵在於尊重專業。「珍寶的辣椒螃蟹有得過兩次獎,所以成為主菜提供者,接著各家再提出擅長菜色,經過四家老闆表決後,不得重複出現相同菜色,」珍寶餐飲集團事務高級總監黃翠芳分析。

聖淘沙分店副區域經理楊鼎輝翻開菜單,約有七十多道菜色,最前面兩頁,先交代該餐廳成立始末,接著列入四家餐廳招牌菜,其餘不特別強調是出自哪家餐廳,一律以共和國品牌菜色為隸屬依歸。

品質控制兼防弊醬料各自供應,再送烹煮

「現在我們都有各自的中央廚房,醬料就由各自的中央廚房供應,送到『新加坡海鮮共和國』廚房煮,保證味道一樣。」黃翠芳表示。

其實,上述做法,不僅控制品質,也因螃蟹味道差異主要在醬料,由中央廚房各自配送,迴避了 Know-how外洩的問題。

品牌成立五年,沒出現菜色被挪用到這四家業者其他店內的情況。「模仿只是把市場弄壞,現在已不是單打獨鬥的世界,而是在一起合作,才能走向世界。面對國際化市場,要看長一點!」周家萌語重心長的說。

珍寶集團總裁黃建銘也指出,「珍寶擁有中央廚房,同樂的菜系精緻,棕櫚灘的菜色敢創新,國際海鮮則是結合實際與精緻這兩個優點。」打群架(Associate)的合作關係中,讓他們更看清楚自己的相對位置。

聖淘沙分店目前一年可以創造約新加坡幣二百五十萬營收(約合新台幣六千萬元);在東京的店面,平均都要前兩週預約才有位置。

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統計,餐飲業含在觀光服務業(含飯店業、旅遊觀光業等)中,直接和間接效益約占GDP一○%,但新加坡土地小,要擴大市場仍要走出去。

高雄餐旅大學助理教授蘇國垚分析,台灣老闆善於單打獨鬥,合作須信任,這也是台灣餐飲業無法採同樣模式出去的原因;同時,台灣多小吃,並沒有如辣椒螃蟹般的「國菜」,品牌不易聚焦,合作機會就小。

「新加坡海鮮共和國」的故事,其實讓我們看到,市場小不是問題,因為格局夠大,市場可能就有多大。

【延伸閱讀】新加坡海鮮共和國

成立:2008年東京首家分店開幕;2010年聖淘沙分店開幕團隊:珍寶餐飲集團、國際海鮮、棕櫚灘海鮮、同樂餐飲集團管理:新加坡分店由珍寶集團負責管理成績單:新加坡分店2012年營收約新加坡幣250萬元(約合新台幣6千萬元)

【延伸閱讀】各具優勢,4強合作拚世界市場!

同樂海鮮:營收最大!上市公司、年營業額逾新台幣60億元

國際海鮮:最會服務!摘下新加坡服務金星獎

棕櫚灘海鮮:成立最久!成立至今,近一甲子歲月

珍寶海鮮:最會賣蟹!每天提供上門客人的螃蟹平均約1公噸,譽稱「蟹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19

華潤或聯手樂購競標百佳,李嘉誠持續拋售中國資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867

昨日,華潤創業首席財務官黎汝雄表示,集團樂意與和黃合作,已經以合適價格入標競購對方旗下的百佳,認為百佳的品牌及管理團隊良好。黎汝雄稱,公司正與樂購(Tesco)商討,是否連手收購百佳。他強調,對收購百佳並非志在必得,報價根據自身能力及回報而定,但他說公司有足夠能力出價。

消息人士稱,華潤創業出價只屬中等水平,外資公司出價更高,不過仍不超過300億元。彭博稱,和記黃埔尋求以30-4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百佳。

和記黃埔旗下的百佳超市是香港地區兩大連鎖品牌之一。據AC尼爾森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百佳超市的市場佔有率為40%,最近競爭對手為33%。另據Euromonitor的信息,截至2012年華潤萬家超市在中國香港地區的佔有率為7.8%,百佳約為33.1%,僅次於惠康的39.8%。分析稱,無論是依據哪個機構的數據,華潤創業若競購百佳成功都將超過競爭對手惠康。

近期李嘉誠家族大力進軍歐洲等其他海外資產,同時試圖拋售中國的資產。

此前華爾街見聞報導,香港政府徵收額外的交易稅,收緊按揭貸款背景下,長江實業及其競爭對手今年銷售的物業數跌至近5年來最低。為了彌補銷售放緩衝擊,李嘉誠一直試圖通過剝離包括酒店和商場在內的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