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國最會做生意的人:商聖範蠡如何賺錢? 作者:吳曉波 ![]() 範蠡是個奇人,不僅在政界叱咤風雲,於商界如魚得水,還俘獲了排名中國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芳心,其智商與情商之高,著實令凡俗庸碌之輩望塵莫及。 有人說範蠡善於審時奪度,急流勇退,乃識時務的俊傑;有人說他但求明哲保身,貪生怕死,非良臣也。他並沒有為越王勾踐死而後已,因此提到忠臣他比不過諸葛亮;他也沒有因為愛家愛國,甘願殞命,待天日昭昭證赤膽,自然名氣也不如嶽將軍。 智以保身,範蠡三遷 越國複興後,範蠡便帶著西施私奔逃出越國。臨走前他告誡文種,留下千古名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文種舍不得富貴功名,最終用生命驗證了範蠡的預測。 ![]() 而範蠡逃到齊國改名換姓,用十幾年時間讓化名“鴟夷子皮”的自己成為齊國首富。齊王看中他的才能,請他做首相。可是範蠡卻歸還相印,散盡家財,再次舉家搬遷。 範蠡搬到定陶後,再次改名易姓。沒多久,憑借著卓越的經商才幹,他又一次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名人,被尊稱為“陶朱公”。如今我們稱儒商為“陶朱公”也是根源於此。 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一次致富如果是偶然,那三次就是必然。範蠡的商業智慧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早在他幫助勾踐複興越國時便顯露無疑。更令人感到驚奇的是,範蠡在兩千多年前提出的複興越國的四大策略,與現代的宏觀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的理論都有著極高的契合度。 ![]() 第二,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在一個精確計算的範圍內調節糧價,保持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最終有效促進糧食生產。而“國儲糧政策”又有效保證了糧食的價格不超出合理範圍。形成了一個安全的閉環。 第三,發現並遵循經濟周期。通過觀察木星的位置,發現自然規律的周期,並在周期中進行宏觀調控。 最後,能夠利用供求規律。“論其有余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而反賤,賤下極而反貴。”與他同時代的人,幾乎不懂得供求決定價值這一原理。 然而,中國傳統文化中官貴商賤,範蠡的棄政下海,在他的時代當備受指摘,謂為下賤。 但瀟灑恣意的靈魂從不是任何一個時代可以束縛的,如一顆遺世獨立的明珠,千金聚散,在他眼中確與浮雲無異。因此,歷史若遺忘了他在商業史上遺留的財富,而留下他攜美天涯的背影,或許也可以被視為一種範蠡式的傳奇結尾吧。 來源:新浪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