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貧窮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習慣貧窮 戒掉窮腦袋 才有富口袋

2011-11-21  TWM




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我們總是不 斷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要怎麼樣才能賺到錢?」不過,如果我們把問題倒過來問:「如何讓錢喜歡我?」或許很多關於財富的迷思就可以迎刃而解。

事 實上,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腦袋,像有錢人一樣地思考,大膽地突破框架,對人生採取行動,你的窮口袋一定也能變成富口袋。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陳兆芬有一個窮人,生活一直過得不如意,就特地去找一位有名的算命師。

算命師掐指左算右算,最後告訴他:「你四十歲前一定過得又落 魄又貧窮,生活很不如意對不對?」這個窮人聽了大為驚訝,覺得算命師簡直是神仙:「大師,你說得真準,我的確一直過得不太如意,命運很坎坷,而我也快四十 歲了,請問我四十歲之後會怎樣?」這個窮人充滿期待地問。

「四十歲之後?四十歲後你依舊貧窮。」算命師篤定地說。

窮人疑惑地 問算命師為什麼?

「因為你已經習慣了!」

錢喜歡有野心的腦袋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 的是習慣貧窮後不思改變的慣性與僵化思惟。事實上,歷史上許多有名的富翁大多有過貧窮的經驗。對許多富人而言,擺脫貧窮反而是邁向致富最重要的一股驅動 力,憑著這股動力,窮人才有翻轉命運的可能。

朗達拜恩(Rhonda Byrne)在其著作《祕密》(The Secret)中說到:「人會沒有足夠的金錢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的思想阻礙金錢朝他們而來。一切負面而且僵化的思想、感覺或情緒,都是在阻礙好事的到來 ——包括金錢。」根據瑞士信貸研究所(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二○一一年的全球財富報告指出,擁有一百萬美元以上淨資產的台灣人僅有三十四萬三千人,占台灣總人口數的一%。絕大多數的上班族,想 都不敢想,有朝一日能晉身這少數一%的富裕階層。

這種想都不敢想,欠缺要成為富翁的野心,就是標準的窮人思惟。有一則寓 言故事這麼寫著,一位富翁在逝世前,留了一封遺囑鎖在保險櫃裡。遺囑中寫道:「我曾經是一個生活困苦的窮人,後來致富,但我不想把我致富的祕密帶進天堂 裡。遺囑中留下一個讓我致富的祕密,我逝世後,如果有人猜中這個祕密,將獲得一百萬元獎金。」富翁過世後,律師向大眾宣讀遺囑時引起全法國關注,總計湧入 數萬封信件報名猜測富翁致富的謎底。結果是由一位小女孩猜中,抱得一百萬元獎金。謎底是:「致富的祕密在於擁有要成為富人的野心!」

錢喜歡 突破框架的腦袋

負面思惟在窮人與財富之間建立一堵無形的高牆,即使是生活水準相對較好的中產階級,被這道負面思考高牆阻隔在財富之外也經常 渾然不知。《富爸爸財務IQ》的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這麼說:「中產階級大多缺乏理財教育,所以重視財務保障,反而不敢利用財務來做挑戰??,他們沒有提高自己的財務IQ,反而躲在自己的 辦公室瞎忙。」窮人必須具有突破現有生活方式框架的進取心,才有可能改變現有的財富格局。否則,即使是中產階級,如果安於現狀,不思改變,在時代無情的變 化洪流下,也可能落入「底層階級」。

西方的社會學家研究發現,中產階級出身的孩子很難變成億萬富翁。《你為什麼越忙越窮》一書的作者徐華觀 察,中產階級的安逸生活與傳統思考框架,限制了他們的進取精神。向上難以突破,向下又難以放下身段,所以大多數成為靠專業知識吃飯的薪水族,人生很容易就 被定型了。

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更提出警告,在長期間低迷的經濟成長下,日本年輕一代的就業環境越來越嚴峻,導致許多原本中產階級的下一代對 「全盤人生的熱情低下」。不僅導致收入越來越低,工作能力、溝通能力、學習意願甚至消費意願也全面地下降,形成一股所謂新的「下流階級」(這裡指的是底層 階級之意)。

要從中產階級晉身於億萬富翁階級,單單努力工作、在專業上精益求精顯然還不夠,你還必須具備清崎所謂的「財務IQ」。有日本理 財天后之稱的勝間和代也強調,金融素養是安度不景氣,讓自己財富達到乘數效果的最好手段。因此,除了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素養之外,培養自己的金融素養及財 務IQ,人生的財富格局才有更加開展與遼闊的可能。

錢喜歡有行動力的腦袋

再怎麼宏大的野心,以及突破現有框架 的進取心,皆需要付諸行動來達成目標。採取行動的過程中,將會面臨很多的質疑與挫折。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秉持著:我成功一定知道為何而成功,失敗也一定知 道為何而失敗,所有的成敗經驗皆將轉化成財富持續茁壯成長的養分。

如同我們在以下文章介紹的李哲豪,從焦慮中產窮忙族成為億萬富翁,潛心學 佛的他說:「雖然我在五十三歲前的理財方式是相當失敗的,但是如果沒有從失敗的教訓中痛定思痛,引導我找到另一條新的道路,我可能也不會有今天。」知名投 資部落客「口木醫生」陳祐瑲也認為,他在投資道路摸索超過十年,才對股票投資產生一些成熟的心得,「沒有過去十幾年來的耕耘,哪來今天的開竅?」而在經過 長期的摸黑探索,一旦開竅,財富累積的速度將比你原本想像的要迅速很多,這是理財達人們的共同心得。

接下來,讀者不妨先做一下小測驗,看看 你是否已經開始產生如三浦展所謂的「底層階級」的特質?即使有,先不要灰心,耐著性子看完以下的報導。你會發現,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腦袋,像有錢人一樣地 思考、大膽地突破框架,對於人生採取行動,你的窮口袋一定也能變成富口袋。

你的財經階級是否有向下沉淪的危險?

1. 你的年收入(包括工作收入與投資理財收入)尚未達到實際年齡的3倍(比如說你40歲,但年收入僅80萬元,還不到40×3=120萬元,就要回答是,如果 超過就回答否)。

□是 □否

2. 只想輕輕鬆鬆地過每一天。 □是 □否3. 能每天過自己想像的生活是最好的。 □是 □否4. 隨心所欲,只喜歡做你喜歡的事。 □是 □否5. 凡事嫌麻煩,個性散漫,只喜歡待在家裡。 □是 □否6. 喜歡一個人獨處。 □是 □否7. 覺得自己很不起眼。 □是 □否8. 認為跟隨流行就是展現自己的風格。 □是 □否9. 有時覺得,吃飯是一件麻煩事。 □是 □否10.常常吃零食或速食。 □是 □否11.時常整天待在家裡上網、打電動。 □是 □否12.覺得未婚,不必負擔養家活口的責任很棒。 □是 □否(如果你回答「是」超過6個以上,你可能有落入「底層階級」之虞)資料來源:《下流社會》作者:三浦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6

養成好習慣 一只牛的投資日記

http://feigan.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html

天堂還是地獄,只是一念之間而已。

股票是金礦還是墳墓﹐只是一念之間而已。

好習慣生好念頭﹐壞習慣生壞念頭。

多閱讀與善知識有關的書﹐就能明辨習慣的好壞。明辨習慣的好壞﹐就是瞭解自己的強弱之處﹐才不會做出以卵擊石﹑飛蛾撲火的事情。

改掉壞習慣,從養成好習慣開始。

  • 把投資股票當成投資事業﹐在市場波動中找尋有利可圖的機會﹐並預留安全的價格空間。買股票就是買進事業。
  • 投資行為是經過嚴謹的分析之後﹐在保證本金安全前提下追求滿意的報酬﹐而不符這個要求的操作方式便稱為投機。
  • 決定價值的因素是「未來賺錢的能力」﹐預估收益並乘以一個恰當的倍數﹐就可以找出價值。但是收入的穩定﹑資產﹑股息﹐以及財務狀況都會有影響﹐這個倍數的大小。
  • 以合理價格買進好公司﹐比好價錢買進平庸公司好多了。
  • 市場時常打亂股價﹐通常由人的恐懼貪婪情緒主導。
  • 不因為群眾不認同﹐而左右你的判斷﹐你對了是因為你的資料和理由正確。
  • 我想要的事業必須是我懂的﹑由我喜歡的人經營﹐而且價格與公司的前景相對能吸引人。
  • 即使是笨蛋經營也能賺錢。
  • 在你的能力範圍內投資﹐重點不在範圍要多大﹐而是你如何界定範圍。
  • 只要避免犯大錯﹐投資人並不需要做什麼事。投資能夠優於平均﹐多半是來自做些平常的事。關鍵是要把平常事做得極好。
  • 重點在於穩定一致﹐避免基本方面常改變的公司。
  • 最重要是明白環繞公司的護城河有多大。當然是座大城堡﹐還有養著食人魚與鱷魚的護城河。
  • 不要和壞人合股做事。
  • 資金的運用將決定股東的價值﹐決定要靠邏輯和理性。
  • 會計報告的原則﹐是幫助我們理解﹕公司的價值﹑償債能力﹑管理人的能力。報告的品質反映了管理人的品格﹐我們應該慎重看待。
  • 評估人時﹐要看三種品質﹕品格﹑智慧﹑活力。少了品格﹐另兩項會害死你。
  • 讀我屬意的公司的年報﹐也看競爭同業的年報。這是主要的資訊來源。
  • 付出的是價格﹐得到的是價值。
  • 把注意力放在可預期前景的公司上。長期一貫營業歷史﹑前景看好﹑基本上生產同樣產品給同樣市場的公司﹐就可以知道這些公司的未來如何。
  • 專著於經營得當的公司﹐通常這些公司未來成功的機率比較高。
  • 安全空間﹑承諾﹑低價(拆扣)﹑良好的前景。
  • 如果你是懂一點的投資人﹐看得懂公司的經濟狀況並找出5到10家股價合理的公司﹐握有重要的長期競爭優勢﹐你根本不用理會人雲亦雲的分散投資。
  • 公司表現佳﹐經營團隊傑出﹐它的股價遲早會反映其價值。


以上是我認同的好習慣﹐可以成為在股市生存的利器。這種利器需要慢﹑定﹑觀﹑長﹐才能法力無邊。

  • 慢是指不玩短線﹑不短期預測﹑動作少。不涉及這些﹐就等於不賭﹐無形中就不會九輸。
  • 定是指投資要像任公子釣魚﹐長年培養投資能力﹑等待的耐心﹑拚搏大魚的膽量。
  • 觀是指觀察﹐每一個企業都有價值﹐是否會兌現﹖是否變樣﹖長期細心觀察是必要的功夫。
  • 長 是指長期﹐價值需要時間去創造,不能一蹴即成。果子需要時間成熟,樹木需要時間成長,同樣的,生意需要時間去完成。生意是一種過程,從買原料,製成產品、 銷售、收 帳,每個環節都需要時間去完成,需要按步就班進行,絕無魔術可變。你必須給時間讓你所投資的公司去完成這個過程,為你創造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37

七分鐘 立即讓人改變壞習慣

2012-03-19  TCW



立即影響法是唯一經過科學驗證, 可以在七分鐘之內激勵人們的方法。它鼓勵人們找出自己的理由去做你希望他們做的事,並且實際付諸行動。你只需要問對方六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啟發他了解 到,他也許會願意採取行動,例如:戒菸、準時上班、填寫季報表,或是把他欠你的二十美元還給你。立即影響法幾乎對任何事都能奏效。

你當然也可以把這套方法運用在自己身上,無論是持之以恆的節食、運動,還是完成任何一件你一直掙扎著想去做的事。這套方法適用於知道自己希望改變,並急於 開始改變的人,以及認為自己希望改變,卻害怕做不到的人,當然還有那些認為自己不想改變的人。

當初,我是應忙碌的急診室醫師要求,發展出這套方法。醫師們希望激勵那些因酒精相關意外及醫療問題而來到急診室的病人。他們想鼓勵這些人,去尋求酗酒問題 的解決方法,然而由於醫師只在治療病人時才可能與他們接觸,也就是說,醫師大約只有七分鐘的時間可以去影響那些處於半醉狀態,而且未必了解自己需要幫助的 病人。

七分鐘、抗拒的病人、忙亂的急診室,在這種情況下,有什麼方法可以使人們願意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呢?答案很簡單:他們自己的理由。人們採取行動,通常會是 因為自己而不是他人的原因。如果確實是因為別人給的理由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改變也多半無法持久。立即影響法的秘訣就在於,它幫助人們發現去做某件事的理 由,即使他們原本自以為並不想做那件事。

因此,你幫助人們的方式,並不是直接告訴他們為什麼應該改變,而是問他們,為什麼他們會想改變。

步驟一:如果你有可能想改變,那是為什麼?(如果是想影響自己,那就問「如果我有可能想改變,那是為什麼?」)

步驟二:你有多想改變?以一至十的分數來表示,一代表「一點也不想」,十代表「百分之百想」。

步驟三:你怎麼沒選擇更低的分數?如果受影響者選一,那麼你可以用一個比較小的改變當問題,重新問對方,或是問對方,要如何才能讓分數從一變成二。

步驟四:想像你已經改變了,那會有什麼正面的結果?

步驟五:這些結果為什麼對你來說很重要?

步驟六:如果有下一步,那會是什麼?

那些急診室的醫師使用我這套七分鐘對話的方法,結果非常成功,讓那些「和酒精相關」病人的飲酒問題降低了近五成。現在,立即影響法已經成為全美各地急診室 與創傷治療單位標準醫護過程的一部分,全美的住院醫師都必須學習。

我曾將它推介給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從中階主管、業務員、人力資源專家,到執行長。我也訓練與指導過企業組織內重要的員工及主管,包括貝爾、必治妥施貴寶、 奇異等公司,以及美國管理協會、戒癮技術轉移中心等訓練單位。我合作過的公家機關與民間企業包括常春藤盟校如耶魯、哈佛及布朗大學,聯邦政府機構如美國國 家衛生研究院、美國衛生暨公眾服務部,知名醫學中心如耶魯新海文醫院、哈佛麥克林醫院、紐約蘭崗醫學中心,以及無數的州立司法分支機構、觀護及假釋部門。 我訓練過知名藥癮及酒癮勒戒中心的員工,包括海瑟頓、貝蒂福特、安地卡十字路口。我也針對衛生人員、社會工作者、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游民專案管理人, 以及教師、父母,開課傳授立即影響法。

關鍵:尊重對方的自主性

我父親抽了一輩子的菸,在他七十多歲時,他開始和各種身體的毛病搏鬥,戒菸變成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有一天,我和我太太帶著孩子去拜訪我的父母。我們剛吃完一頓愉快的午餐,然後我父親照舊點起香菸。我的心一沉。

但這可是我父親,我所知道最頑固的人。他從不聽人勸,更不用說是我了。

「爸,我很擔心你抽菸。」

父親立刻起了防衛之心。「這是你今天來的目的嗎?別管我,每個人總會因什麼而死!」

我知道立即影響法的關鍵之一是要尊重對方的自主性,尤其是面對堅持自己絕不改變的人。我也知道,如果這個方法要發生作用,亦即如果要讓我父親發現他自己想 戒菸的理由,即使在強調他有權自己決定的同時,我也得直接說出我的目的。

「不是的,爸,」我小心翼翼的回答:「我不是特地要來談這個的。但是我很擔心你。我知道我過去一直拿這個問題煩你,但是今天我有個不一樣的問題,如果你不 介意的話⋯⋯」

「為什麼每個人都看不慣我抽菸?」他大聲嚷嚷:「我連一個問題都懶得理!」

雖然我尊重他的自主性,但可不想輕易放過他。「就只有一個問題嘛,拜託。」我求他:「然後我就不煩你了。」

他口氣像是受了很久的罪,「把你最好的招數使出來。」

我深吸了一口氣。「假設你決定要戒菸——當然你不一定非戒不可,那是你的選擇。但是假設你真的選擇要戒菸,那會是為什麼?」(步驟一:你為什麼可能想改 變?)

我父親指了指總是在手邊的菸盒,說道:「你知道要戒掉這玩意兒有多困難嗎?」

啊哈!第一絲動機的火花。對大多數人來說,那聽起來像是自我辯護,像是完全不願改變。但是歷經多年使用立即影響法,我可以聽出父親剛剛給我的一個微小縫 隙。

「那麼,」我平靜的說道:「你是說,如果你做得到你就會戒菸,只是太難了。」

我父親思索著這個說法是不是有什麼陷阱,但是猜不出來。「是啊,」他很不情願的同意:「我已經試著向你們證明這有多困難,你們就是不懂。」

「我懂。」我說。我記得這時我應該要反映或應和他的抗拒和動機。「你是說戒菸很困難,所以你覺得做不到,即使你可能很想戒。但我問的是不同的問題。我問的 是,假設你要戒菸,為什麼你可能想要戒?我不是問有多困難,而是,是什麼會讓你想要戒?你的原因是什麼?」

力量:顛覆慣常思考方式

「你以為我喜歡每天一早醒來咳得死去活來?」我父親說:「相信我,我真的不希望這樣。」

儘管我父親一開始不情不願,但現在我們已經跨過一條重要的界線。在這之前他說他根本不想談戒菸這碼子事,現在他說他想戒但覺得做不到。

「那麼,」我繼續反映他的動機:「你會想戒菸的一個原因是你會覺得比較舒服,也不會咳得那麼厲害。」

「我想是吧。」

我們繼續問問題,是步驟二的版本:你有多想改變?以一到十的分數來表達程度,一代表「一點也不想」,十代表「百分之百想」。我決定挑選一個就戒菸而言最小 的改變來問。

「好吧,爸,」我說:「這可真的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你有多想每星期只少抽兩支菸?」

「嘿,」父親說:「如果我要戒菸,我就會一次戒掉。我要嘛就做,要嘛就完全不做,這是我的作風,我可是行動派。」

「我相信你。」我繼續反映他告訴我的話。「而且我知道那真的很難。所以如果一代表『一點也不想』,十代表『百分之百想』,你有多想每星期只少抽兩、三支 菸?」

「一星期只少抽兩支一點也不難!」我父親堅持道,這下他完全改變了說法。「我做得到。我想大概是六分,說不定可以到七分。」

「好,」我說。進入步驟三:「你怎麼沒選擇更低的分數?」

「你在說什麼,更低的分數?我以為是你要我戒菸的!」

你可以看得出來,每次我問一個步驟的問題,我父親的反應都很大。這就是立即影響法一部分的力量,尤其是對心懷抗拒的人。這個方法顛覆了他們慣常的思考方 式,讓他們從新的角度看事情,也許還觸及一些他們不自知的感覺、想法和願望。我父親很明顯的確想戒菸,他只是不認為自己做得到,更不願意是因為我弟弟和我 逼他才去戒菸。(本文摘錄前言、第五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4

做對理財八件事 財富就會來敲門學會富習慣 小職員擁億元豪宅

2012-4-2 TWM



 

從台塑集團退休 的陳大禹,從月薪一萬四千元的上班族開始做起。

沒有富爸爸當靠山的他,職場有成,同時也深諳投資理財,從住大半輩子的公司宿舍,搬入自行打 造的頂級豪宅。陳大禹的致富故事,值得廣大上班族學習。

撰文‧林心怡、謝富旭

走進一幢占地四百多坪的四層樓獨 棟別墅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鍛鐵扶手的迴旋梯,一樓的客廳採用大片落地窗,三月初春午後的陽光直撒進來,令人心中升起溫暖的感覺;往落地窗望去,幾條 狗在游泳池旁草地互相追逐,構成一幅饒有鄉村景趣的畫面。這裡是五十三歲陳大禹的家,令人驚訝的不是豪宅本身,而是豪宅主人上班族的平凡出身。

三 年多前,陳大禹從南亞電路板退休,他的太太則早他二年從長庚醫院退休,夫妻倆雖然領了總計六百多萬元退休金,但要自行出資興建一座當時造價六千多萬元(目 前粗估市價已高達一億元以上)的豪宅,並不是尋常上班族可以辦得到。

圓夢 興建夢幻四代同堂大宅院之所以會興建這座占地四百多坪,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的宅邸,陳大禹說:「主要是為了一圓四代同堂的夢想!」陳大禹夫婦希望能在兩個 兒子成家立業後,一家子還能夠住在一起。兩個兒子(一個仍在就讀大學,一個目前任職於高科技公司)則向父母親要求,那房子得蓋大一點,未來的太太與公婆一 起住的意願才會較高。於是陳大禹夫婦在七年前就積極尋地,興建心目中理想的大宅院。

陳大禹帶我們參觀他的家介紹說,一樓的客廳、餐廳、麻將 室一家子可以共用;二樓則是他與太太主臥室以及兩間父母親的房間,還有一間書房;三樓的四間房間,即使兩個兒子結婚生子,住兩個家庭也沒問題;四樓除了傭 人房,如果孫子比較多,也可規畫成臥室。至於地下一樓除了規畫四個停車位外,還設有一間附設吧台的寬敞卡拉OK室兼家庭電影院,以及熱愛棒球運動的陳大禹 父子的打擊練習場。

能夠興建這般的四代同堂大宅院令人羨慕,尤其陳大禹夫婦以一介上班族,竟能入住如此豪宅,更不禁讓人好奇。而陳大禹也透 露,興建這幢大宅院,土地、建造與裝潢成本高達六千萬元以上。當初每坪九萬多取得的土地,現在已經漲到二十幾萬元,粗估房屋市價至少高達一億元以上。

陳 大禹說,他的父親是一名在宜蘭林務局工作的公務員,家境普通。他與太太及孩子五年前搬進這座住宅前,是住在五十幾坪的台塑員工宿舍裡。「台塑集團的待遇不 錯,但我們的財富主要還是靠投資理財而來,沒有投資理財的話,我頂多買得起七、八十坪的電梯華廈,而不是現在住的房子!」陳大禹一九八六年考進台塑集團 時,月薪一萬四千元。光領薪水過日子,還得奉養父母,很難達到心中富足生活的理想。所以出社會後,陳大禹心裡總是想著如何才能在薪水之外多賺點錢。在強烈 賺錢動機驅使下,他理財投資的膽識就比別人要強。

揪團買房以量制價 出租養房當包租公考進台塑集團後,陳大禹沒多久就從台化宜蘭廠調至台塑台北總管理處。原本只是想找一戶房子棲身,經朋友介紹在台北市林森北路用一百萬元買 了一戶小套房,自備款二十萬元。沒想到還沒住進去,就有人出價一百四十萬元要向他買,一轉手就賺了四十萬元。

第一次購房經驗,讓陳大禹了解 到房地產高槓桿的威力;那次之後,他養成了假日或下班後看房的興趣。「上班通勤時,我如果看到建案廣告,或賣房小廣告,覺得有潛力的物件,我都會先記起 來,利用下班後或假日去看房。」即使後來陳大禹從台北調至南亞桃園廠,這個習慣依舊沒有改變。「我曾在上班開車經過南崁附近看到新成屋,覺得地點很好,價 位又很合理,一次買了三戶,沒幾個月轉手,又賺了二百多萬元。

陳大禹買房轉手獲利是房地產狂飆的八○年代末,隨著房地產進入修正期,他投資 房地產的模式也跟著改變,開始轉向以收租為主的包租公形態。他的原則是,只要租金收入足以支付銀行貸款利息,就值得投資。因此,低總價、租金報酬率相對較 高的小套房,成為他最喜歡的物件。

為了能買到價格更低廉的小套房,陳大禹有兩個訣竅:第一、揪團買房;第二、一次多買幾戶。陳大禹找了五至 六位對房地產投資有興趣的同事、朋友以及鄰居,大家利用假日時一起去看房子。「建商看到看房子的大陣仗,自然禮遇有加,大家一起下訂買房時,議價空間也大 一些!」除了揪團買房,陳大禹還採用「以量制價」策略,發覺到喜歡的物件,一次多買幾戶,進一步爭取更高的折扣。

在最高峰時,陳大禹在新北 市林口擁有十一戶套房,桃園龜山十二戶套房。三年前退休後,因為林口套房漲幅可觀,加上陳大禹與太太已較無體力與心力管理租房事宜,於是陸續賣出。但迄 今,龜山仍有八間小套房收租。

後來陳大禹從南亞轉調至南亞電路板,在南電期間開啟了他股市投資的視野。「我還記得是剛好正逢南電計畫掛牌的 前幾年,我因為接觸了不少創投法人,開始引發了我對股市投資興趣。」陳大禹發現,南電跨入IC載板,成長爆發力有機會遠高於房市投資,讓他興起重押南電的 念頭。

重押自家公司股票,獲利五倍以上因此除了公司配發的南電股票,陳大禹在南電興櫃市場價格五、六十元時,積極加碼自家公司股票,「記得 當時一度景氣很差,股價一度跌得很慘,缺錢的同事、不想持有的人紛紛拋售,但我還是持續加碼。」陳大禹堅持己見持續買進公司股票,包括同事的、未上市流通 的,以及在興櫃掛牌後的籌碼,最多時持有南電股票約達三百張。

當時他不但投入手中大部分的資金,還把持有的幾戶房子抵押向銀行貸款,「當然 我還是保有一定的現金部位,因為我是以長線的角度投資布局,為長期抗戰做準備。」陳大禹說。

陳大禹的重押行動為他帶來可觀的報酬率,南電股 價掛牌就衝上三位數字,獲利達五倍以上,這次關鍵投資,把他的身價推上另一個高峰。

在南電股票獲利可觀,但陳大禹並未被驚人的獲利沖昏頭。 他開始鑽研以前不懂的投資工具,如債券型基金、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以及其他股票的研究。他認為,至少要懂得房地產、股票與基金三種以上的投資工 具,才能做到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效果。於是,他把南電售股所得資金轉向極為保守的債券型基金與不動產信託基金。

這種持盈保泰的作法,不但 讓他安度二○○八年的金融風暴,更在REITs獲得一筆意外之財。

「賽鴿理論」 看庫藏股、資本公積與淨值三年多前,陳大禹正式從南電退休後,投資股票變成他最大的樂趣。這三年來,陳大禹從少年在宜蘭鄉下的賽鴿經驗體悟出一套投資心 法:「養賽鴿要能賺錢,就要懂得用較低的價位精選賽鴿,耐心培養牠,才有可能增加贏面,就像選股票精選並要買在相對低檔,股票未來才有上漲的空間。」陳大 禹形容。

陳大禹進一步解釋,首先,他會選擇產業趨勢向上,但股價相對低點的股票,包括股價低於淨值、股價跌破公司庫藏股價位的公司。此外, 他也會挑資本公積較多的公司,這代表該公司的淨值高,有機會配發較多的現金股利,不僅可以回饋股東,並且有機會在低檔實施庫藏股。

陳大禹以 前陣子買進的谷崧為例。該公司是智慧手機的機殼廠商,他判斷產業趨勢基本面沒問題,而公司淨值四十八元,去年可配發三元的現金股利,加上公司宣布在三十八 至三十九元實施庫藏股,就符合他「買在相對低點」的投資準則。

「後來歐債危機利空消息,一度跌到三十元附近,我在三十三元附近買進二百 張。」陳大禹說,當時多數市場尚未留意到它的投資價值,若以目前股價五十幾元計算,帳面獲利至少多達六成。

危機入市、膽大心細 不奢求買在最低點只是,許多值得危機入市的股票,觸及低點後,經常大幅反彈,大多數的投資人往往都會因「不甘心追高」而錯失了機會。對此,對陳大禹說,只 要長線趨勢處於相對低點,並以中長線資金布局,這一點點的「投資恐懼」是很容易克服的。

舉華通的例子來說,這波最低點來到八元,直到回升至 十二.五元,陳大禹才開始布局,離前波最低點已大漲五成以上。陳大禹認為,智慧手機需求擴增趨勢不變,研判華通的高密度連接板(HDI)將成為主流,「從 周線及月線長均線趨勢來看,華通是相對低點,即使離最低點已大漲一段,但仍是相對低點,所以值得買進!」陳大禹布局華亞科從三.七元反彈至四元後開始陸續 買進,至今已經來到八元,獲利已達一倍,他仍抱牢持股。他的想法是,華亞科才剛走完初升段,主升段還沒到,至少有攻克十元以上實力。陳大禹所理解的主升段 是指,基本面轉好的消息紛紛出籠、股價價量齊揚的情況,以華亞科目前價量與消息面來看,都還沒有主升段的跡象。

此外,「奉行危機入市」的陳 大禹,也會默默地試單布局現階段「沒人看好」的公司,當作衛星持股。例如他前陣子在力成股價五十幾元布局時,就是這樣的投資邏輯。「雖然力成的大客戶爾必 達破產,引發市場恐慌,股價從七十多元殺到五十多元,但從淨值四十八元、該公司又有金士頓撐腰的情況下,雖然獲利受衝擊,但仍有上來的機會,這就是我危機 入市的試單好機會。」陳大禹如此分析。

又如近期他買進的低價股典範,雖然公司沒有配發股利、去年還虧損,但從公司目前股價四.五元低於淨 值,且搭配周、月線做觀察,未來似乎有打底上攻的態勢。

只是「創業維艱,守成不易」,陳大禹並沒有因見獵心喜一股腦地胡亂投資,反而更加謹 慎理財做好資產配置;資金豐厚後,他也會把股、房兩市的資金挪移到債券基金,而且強調從不做定存。

陳大禹解釋,「試想如果你把錢放在定存, 在定存還未到期前就遇到很不錯的投資機會,人性常常會貪圖小利,而捨不得提前解定存而錯失良機!」在基金投資也很有想法的陳大禹,也不過度依賴理專,反而 會從其提供的資料,做出獨立判斷,他把股、房市獲利,挪移到全球高收益債、聯博高收益債以及鋒裕投資等,都有不錯的報酬率。

最經典的例子, 就是陳大禹在六年前投資一五○○萬元買三鼎REITs。這檔淨值十元以下布局的標的,原本只是陳大禹眼中「優於定存」的防禦型投資,但經過金融海嘯腰斬衝 擊,每年配息仍有四%,年收五、六十萬元。

沒想到三鼎REITs出售旗下不動產進行清算,股價大漲至十六元,清算拿回股款後,加上以前領的 股息,陳大禹獲利竟高達三倍以上。

房市、股市與基金投資有成的陳大禹喜歡與親朋好友,包括自己的太太與兩個已成年兒子討論並分享投資的賺賠 心得。「我投資過我兒子工作的股票,小虧出場,我就以此告訴兒子,就算你很了解這家公司,很了解這門產業,自認為消息掌握得比別人快速,未必就能成為贏 家!」「投資最重要的是了解趨勢,以及了解現在處在趨勢的哪個位置,但求在相對低點買進,比五○%的人買到更低點,那贏面自然會更大!」掌握趨勢、不斷學 習 才是投資成功之母透過與別人討論投資理財,也可學習別人的優、缺點,以及他們的成功或失敗經驗,藉此來反躬自省。「親朋好友間的『投資明牌』管不管用是一 回事,不過我把他們的投資經驗視為是很寶貴的一堂課,因為我堅信,不斷學習才是投資成功之母。」陳大禹強調道。

熱愛海洋的陳大禹,退休後在 澎湖創辦了藍海金沙俱樂部,推廣遊艇航海及民宿觀光。公司創辦後,雖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他早有心理準備,並計畫將以個人的基金與股票每年孳息維持公司營 運,以一圓他另一個夢想:做台灣海洋休閒產業的馬前卒,為觀光業盡一分心力。

這位豪宅主人不僅投資理財的積極態度值得學習,他對生命的熱情 以及對夢想的執著,同樣令人敬佩。

陳大禹

出生:1956年

現職:藍海金沙俱樂部 負責人

經歷:南亞電路板協理

學歷:中興大學企管系

陳大禹默默在做的八件事

1.

上 班通勤時留意賣屋廣告,利用假日看房子。

2.

揪團買房,爭取更大折扣。

3.

適度槓桿,投資有高 度把握的標的。

4.

懂三種以上投資工具。

5.

股票投資只求買在相對低點、賣在相對高點。

6.

把 公司實施庫藏股視為是逢低入市良機。

7.

有閒錢也不放定存。

8.

樂於與家人及朋友分享投資理財 經驗。

陳大禹

的股市賺錢智慧

1. 挑選產業趨勢向上,但股價低於淨值的股票。

2. 買股價低於公司庫藏股價位的股票。

3. 從日、周、月線KD值判斷股價打底完成的股票。

4. 選擇急殺後仍有基本面支撐或技術線形乖離過大的股票。

5. 長抱核心持股,選擇資本公積較多、現金殖利率大於5%至10%的公司。

陳 大禹目前持股

持股名稱 買進平均成本(元) 2012/3/26收盤價(元) 每股淨值(元) 買進理由

谷 崧

(3607) 33 50.8 49.64 看好智慧手機長線趨勢,故布局機殼零組件,加上該公司在股價38~39元實施庫藏股,故在股價相對低點買進。

華 亞科

(3474) 4 8.36 8.28 看好華亞科未來主升段的長線趨勢,並在股價低於淨值逢低承接。

華 通

(2313) 12.5 14.35 12.81 認為智慧手機需求擴增趨勢不變,研判華通的高密度連接板(HDI)將成為主流,在股價低於淨值的相對低點逢低布局。

典 範

(3372) 4 5.14 10.7 股價遠低於每股淨值,且搭配周、月線做觀察,未來似乎有打底上攻的態勢,故逢低介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4

1天1招 14天養成有錢人習慣


2012-4-30  TCW




第1天寫下具體夢想把自己要開始 練習的理由寫下來!不是「我想要省錢」,而是「我3年後,要去法國自助旅行1個月」、甚至「我5年後要存到第1間房子的頭期款」,寫得越具體,時間點越清 楚越好。因為你的大腦是優先處理「迫切與可實踐」的事。

第2天拿購物金做善事今天又加班,想要犒賞自己。除了購物,還可以對自己說:「你好棒!」或是捐一、兩百元給慈善團體。根據腦神經研究,助人帶來的樂趣與 神經刺激度,遠比花錢大。

第3天下載記帳App開始下載免費又好用的記帳App,盤點我一天掉入的不理性陷阱!iPhone族必推「iXpenseIt」,想要記帳提醒功能的 Android用戶,可選「CWMoney」; 有投資股票和基金的Android用戶,推薦「帳務小管家Zero」!

第4天練習不搭計程車練習改變一出門就想招計程車的習慣。好用的「轉乘通」App軟體是幫我找其他交通方式的好工具。想想,坐公車既環保,又省錢,還可以 觀察每個人的神情。幫這個新習慣找出越多意義,越會成功!

第5天中獎獎金存儲值卡把剛發的紅利獎金、對中的統一發票獎金存進儲值卡。與其把快樂一次消耗完畢,不如分割成許多次享受,每次到便利商店消費,就會想到 這次中獎的愉快體驗,換來的拿鐵喝起來也會特別美味!

第6天享受櫥窗購物跟姊妹淘相約去逛街,站在優衣庫門市100種花色的Polo衫前,除了想著,哪種顏色最美,再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喜歡選擇的感覺?還 是真的需要這衣服?

第7天不參加同事團購同事一起瘋團購想省錢。我不再當第一天就報名的人!

第8天床頭貼提醒語覺得很難適應,有點想放棄。把我的夢想貼在顯眼的地方,在睡前和起床後立刻讀它,想像夢想基金就在眼前。這是應用自我暗示原則,憑信心 對自己的潛意識下指令!

第9天窩在家看影片跟另一半約會,與其去電影院看首輪片,不如租部之前就很想看的片子回家看。想想,這既可以打敗「時空近視」陷阱,又省交通費與票錢,還 可以營造兩人的甜蜜時光。

第10天基金認賠出場下定決心把一直不想看的基金對帳單拿來看,該認賠的就出場吧!因為不想面對「損失」的結果,只是讓我面對的「風險」越來越大!

第11天上臉書宣告我在存錢把我想存錢的決心貼在臉書上,公告世人!根據正向心理學,增加目標達成機會的方法,就是跟朋友分享,藉此讓意志更堅定。

第12天網購後不馬上結帳上網購物,先把這些東西放入「下次再買」的購物車內,滿足所需的購物樂趣。等到3天後,真的認為需要,再行動!

第13天練習點小杯咖啡開始練習點小杯咖啡吧!當店員問我要中杯還是大杯時,我可以選擇,剛剛好喝完的小杯飲料!

第14天結算作戰成果最後1天啦!把這幾天少花的錢算出來,開一個「通膨作戰帳戶」,讓這些錢專屬於此,以免因此亂花掉這筆「意外之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4

運動習慣的養成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2/01/blog-post_29.html
不時問運動的朋友,為何他們可以持續地做運動。結果發展,沒有一個是為了健康而做運動。他們追求的是自我良好的感覺,如下:

1對外形的追求
2跟朋友一起玩的快樂
3成功感/挑戰性
4自信
5精神,有力量的感覺

他們的操練,不是痛苦的,而是快樂及有回報的。同時,運動不能過量或過難,否則便會讓興趣減低,壓力增加。

我在創造一個讓人習慣做運動的Routine,步驟如下:

準備:自問自己做運動的動力有多大?1-10分。
階段一:起動
1選擇一種你喜歡的運動
2想像做運動為自己帶來的好處。
如外觀的改善,朋友的陪伴/認同,成功地挑戰自我
階段二:嘗試
1想像自己完成了一次運動,感覺如何?
2如果有一名你認識的運動玩家給你意見,他會說什麼?
3如果你能持續下去,你認為你需要作出什麼改變?
階段三:持續
1吸取嘗試階段的意見,再想像做完運動,自己感覺如何?
2能否想像到成功完成運動的感覺,所帶來的快樂及成功感?(if not, 回到嘗試)
階段四:成功
1你為持續完成運動而快樂,你打算與誰分享?
2你會要請朋友跟你一起運動嗎?他是誰?
3你會怎樣慶祝你的成功呢?
階段五:下一個目標
1你打算制定一個怎樣的短期目標呢?
2你會如何做到?
3如果你需要一些能力或東西,那會是什麼?
4會怎樣慶祝?與誰分享?
最後:自問想做運動的動力有多少?1-10

如果與想像,都可以是確切的實現。這樣的話,效果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0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0244.html

著名作家斯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於2012年7月16日早晨去世,享年79歲。為了紀念他,我們決定簡要介紹他提出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斯蒂芬•柯維創作的一本暢銷書,該書共售出兩千萬冊。

以下僅為簡要介紹,建議您購買圖書閱讀具體內容。

1)積極主動

作為一個人,我們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任。我們有獨立意志,可以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我們也有責任(也就是「做出回應的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 有自由選擇自己的命運和人生道路,這樣才能具有獨立意志、想像力、自我意識,能做出正確的行動,成為積極主動的人,而不是被動反應的人。

2)以終為始

思想形象化是極其重要的。柯維說,任何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首先是在頭腦中進行構思使思想概念化、形象化,然後才經歷物質的、實際的創造。成為自己 的創造者,即規劃自己要做的事情,規劃確定要實現的目標,先將它們在思維中形象化,然後再採取行動創造它們。此外,明確自己的個人使命宣言和原則也會有所 幫助。

3)要事第一

當你擁有了獨立意志,就能得到自己希望取得的成果。這有賴於高效的時間管理,應首先著手處理重要的事情。在處理完畢所有重要事務後,再根據事情的緊急性來依次完成其他事情。 如果先處理好危機事件、緊急問題、限期項目,你的生活會輕鬆很多。

4)雙贏思想

只要相信以雙方受益的方式實現目標是更好的方法,就會出現雙贏局面。「所有各方都贊同決定,並都全身心地投入行動計劃」,柯維寫道。「一個人的成功不能以犧牲其他人的成功為代價。」要實現雙贏局面並不難,只要你正直、成熟。

5)知己解彼

如果你是個很好的聽眾,能夠花時間去理解某個概念,這將有助於你向其他人傳達自己的觀點、計劃、目標。首先是要有溝通和極好的傾聽技巧,然後對局勢進行分析,並把自己的解決方案傳達給其他人。

6)統和綜效

柯維寫道,協同性的溝通是「打開自己的思想和心靈,接納新的可能性、新的備選方案、新的選擇機會」。這句話適用於課堂、商業世界,還有可以運用於任何開放、溝通場合。關鍵在於建立合作和信任。

7)不斷更新

有時你可能努力培養其他六個習慣,而忘記了充電和自我提高,忘記了為當前的工作提升自我。自我提升的技巧包括身體鍛鍊和營養補充、讀書、寫作及規劃、服務精神、同情心和責任感的培養、學習和冥想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19

成功者十三個價值連城的習慣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3369.html

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你的習慣無法改變,但可以用好的習慣來替代。成功很簡單,只要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養成習慣,如此而已。 以下是成功者十三個價值連城的習慣,我們稱之為"百萬元的習慣"。

習慣一:成功者清楚地瞭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

成功者雖重視事情的結果,但更重視事情的目的,而目的的清楚則有助於他達到結果並且享受過程;

習慣二:成功者下決定迅速果斷,之後若要改變決定,則慎思熟慮。

一般人經常在下決定時優柔寡斷,決定之後卻有輕易更改;成功者之所以能迅速下決定,因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價值層級和信念,瞭解事情的輕重緩急,因此能有系統的處理;

習慣三:成功者具有極佳的傾聽能力。

傾聽並非是去聽對方說的話,而是去聽對方話中的意思。傾聽的技巧包括:一、傾聽時不打斷對方的談話;二、把對方的話聽完;三、即使不需要記錄,你都可以聽出來對方的意思;四、把所有的問題記在腦海,等對方說完後在一同發問。

習慣四:成功者設定"當日計劃"。

成功者在前一天晚上或一早就會把當天要處理的事情全部列出來,並依照重要性分配時間。他管理事情而非管理時間。

習慣五:寫日記。 寫日記的法則:一、保持彈性,重表達思想,而不用太多嚴格規則;二、持續;三、用來設計你的生命價值和中心思想;四、記錄每件事情的差異化;五、記錄特殊 時刻及事件;六、解決問題;七、學習問更好的問題;八、在日記上寫下自己的宣言;九、把每日寫下的東西在月底複習;十、深刻自己的記憶和經驗。

習慣六:做喜歡的事。

習慣七:勤於練習基本動作。

習慣八:運用自我暗示的力量。

自我暗示就是把目標用強烈語氣不斷念出聲音,告訴自己,讓潛意識無法分辨真假,因此相信它。

習慣九:運用冥想的技巧。

當你不斷想像自己達成目標是情景,潛意識會引導身體作出那些效果。

習慣十:保持體力或創造更多精力。

習慣十一:成功者人生的目的通常超越自我,立志為大多數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使命而非為金錢工作。

習慣十二:成功者有系統。

成功者都有一套方法來整理思想、行為,因此能不斷實踐在自己身上,並且教導別人。

習慣十三: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

成功者願意做失敗者不願意做的事情。

如果你能斷採取以上做法,進而養成習慣的話,這些習慣對你可能不只是百萬元的價值,更可能帶給你金錢和心中的富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397

習慣大數據時代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313

大數據和移動辦公時代的到來會對老牌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產生什麼影響?相應的又該做出哪些改變?近日,湯森路透集團旗下全球戰略市場集團總裁任善可 (Shanker Ramamurthy)與《第一財經週刊》記者婁曉晶分享了他對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商業化模式和移動化辦公的看法。

 

C=CBNweekly
R=Shanker Ramamurthy

 

  湯森路透集團是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它將專業知識與創新科技相結合,為金融與風險、法律、稅務與財會、知識產權與科技以及媒體領域的專業人員和決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產業還包括世界上最受信賴的新聞機構。


  Ramamurthy在工作中的直接匯報對象是湯森路透集團總裁和CEO,是湯森路透核心領導團隊的重要成員。


  C: 蘋果和Facebook這樣的公司收集了大量的私家數據,這會對專業的數據分析公司造成什麼影響?


  R: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於「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數據時代」這件事了,這對我們來說很幸運,我們的工作意義也更多地被認可。數據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構性的數 據,這就是我們一直在處理的東西,我們通過專業的記者團隊和固定的信息收集途徑獲得數據,然後將它們轉換為相關的觀點提供給大客戶,它可以顯示金融波動和 商業機會。另一種形式的信息叫抽象信息,這也是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在處理的內容,但是它的信息源和受眾都和我們不同,不在我們目前的工作之中。


  C: 我們注意到,像iPad這樣的移動終端也越來越成為辦公的一部分。如何對待這股趨勢?


  R: 這絕對沒錯。在幾十年前PC剛剛得到普及的時候,我們就投入了很大心血在桌面辦工上,而現在是平板電腦和手 機了。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的PC桌面金融信息產品Eikon。它也支持iPhone和黑莓,並且會在未來做得越來越輕便。我們給專業的法律人士提供的法律信 息在線平台WestlawNext現在也推出了移動設備訪問服務。在以前,法律人士想要在厚厚的法典裡尋找一個內容,做上標記並且補充一些信息時很麻煩, 現在他們用手機也能查,然後調出一個窗口添加自己想寫的備註信息。我覺得這就是未來的趨勢。


  C: 路透還有一塊軟件公司業務,這在整個湯森路透架構中持一種什麼樣的地位?


  R: 最基礎的層面是信息的收集整理,高一層面是信息的分析。再往上一層面所做的是工作流程中的管理,最高的層面就是建構整個市場的數據平台、交易平台。


  軟件的作用發生在實際的工作流程裡,幫助我們在專業層面做工作流程的整理。舉一個例子,很多公司的法律部,比如中石油或者歐美的大型企業,它都會有法 律顧問,這些法律顧問每年接手的案例達到100多件以上,我們會提供專業軟件作為工具,幫他們做好工作流的整理。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兩種公司,既是 提供信息服務的公司,也是轉變信息服務的公司。


  C: 《紐約時報》說,它的廣告收入的重要性讓位於訂戶營收,而訂戶來自於電子版。那麼湯森路透旗下Times的電子版表現怎麼樣?紙質版總有一天會消亡嗎?


  R: 首先,紐約時報是個B2C公司,而我們是B2B公司,這是兩種不同的模式。雜誌、報紙他們的大部分盈利都來自於廣告,而我們不打算從報紙的廣告或者訂閱上賺錢,我們主要還是為大客戶提供專業的商業信息。


  但是,我的確認為紙質版的報紙是會消亡的,至少會減少,這是現在這個市場的情況。像我的孩子只會在iPad上看書,每個出版人都要認真地考慮這個問 題。對我而言,現在的情況就像二三十年前,我們為律師這些專業人士專門出版書選,但是現在我們為他們打造一個把內容都放上去的網站或者應用,它可以實現並 能更好地實現應有的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98

世誠投資陳家琳:習慣從現金流入手研究公司 王吉陸

http://xueqiu.com/2689039707/22401791
訪談摘要:
我們非常注重財務指標,短期來說財務指標比較容易受到操縱,做一些人為的調節,但是時間越長的話越難。所以我們都會希望找到一些上市時間比較長的公司,從財務指標入手,看這個行業前景,看這個公司核心競爭力,看它的管理能力。

財務指標我們注重現金流,現金流要造假難度的比損益表更難,現金流也更能夠反映一個公司的經營狀況,另外好的現金流代表一個比較好的商業模式,我們也更容易給它一個估值。

希望現金流能夠跟利潤水平相匹配。有很多公司只是會計利潤在增加,但是現金流一塌糊塗,這種增長不可持續。我們希望一個是高質量的增長,一個是可持續的增長,這兩個都要依託比較強的經營現金流,現金流能夠與它的會計利潤相匹配的話,基本上能夠保持一個比較過得去的增長速度。

(估值)看EV/EBITDA 指標,一個是看現金流,一個是看企業價值,比如市值30個億,有6個億現金,按照它的商業模式來講,這個現金可能永遠閒置在裡面,不會被用掉了,那我會在估值的時候把現金全部或者是大部分扣掉,市值30個億,但企業價值可能是25個億或者是26個億,這個企業價值再去除以它的扣除利息收入以後的利潤,這個是這家公司真正的主業競爭水平。

我們對基本面的把握跟同行比較的話,會做的好一些,難以把握的是你的交易對手到底怎麼想,這個市場怎麼想。

一個股票如果它的確定性,短期有10%到20%收益的話,那麼我可能會去參與;如果時間會比較長,可能是未來12個月、18個月兌現,你不知道具體哪個點上面,任何一點都有可能,但是一旦兌現的話,上升空間比較大,大到足夠來彌補你時間損失的話,我們也會參與,在它的潛在空間和實現這個空間需要的潛在時間做一個權衡。

(個人投資者)儘量避免追漲殺跌,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機構投資者利用的,輸錢概率更大一些。

訪談全文:

  研究公司主要看治理結構和財務指標

問: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決定以投資作為自己的事業?

   陳家琳:
這個倒很難講了,我原來一直是做研究,只不過偶然機會做了投資,那時有一個產品需要做一個路演,一時沒有合適的人,就我去做了路演,自然而然做這個產品的投資經理。

   問:就是海富通揚子?

   陳家琳:
對。時間也不長,04年到現在差不多八年的時間。之前做研究95年到04年差不多10年。

  問:做研究和做投資最主要差別在哪裡?

   陳家琳:
投資是在研究基礎上多了一個落實環節。落實會跟研究結果會有一些脫節,你可以把研究想得很透,事後證明這些判斷都是對的,但真的執行的話,有時候還是有一定的挑戰。

  問:比如說,當股票突然跌下去的時候,你能不能堅持住?

   陳家琳:
包括這個方面,它是真正真槍實彈的一場的戰鬥,而且是毫無止境的。研究的話更多看一個階段,不用太在乎短期市場的一些噪音。做投資的話,雖然說要規避這些噪音,但因為身處其中,難免也會受到一些影響,關鍵怎麼樣排除這些不利影響,堅持自己原來正確一面,這個挑戰可能更大一些。

  問:你是比較堅持價值投資?

   陳家琳:
我們更偏向於價值投資,儘管有時研究不到位的話,也會踩到一些地雷,但我們也在不斷完善,爭取能夠做的更好一些。

  問:從什麼時候接觸到價值投資的理念?

   陳家琳:
這個大概跟研究這一段經歷有關係,我們應該是這個行業最早一批基本面分析研究員。

  問:研究的時候切入點是什麼,看一個公司最早會想到去考察他們什麼東西?

   陳家琳:
買股票都是買未來,買成長性是毫無疑問的。成長性體現在什麼地方的話?行業當然是很重要了,我們比較多看看它的治理結構。

問:治理結構包括一些什麼東西?

陳家琳:
很多了,包括透明度,年報的翔實程度,內容的準確度,在投資者溝通過程當中是不是比較積極。另外一個方面,董事會是以內部股東為主,還是有外部的董事能夠真正代表除這個公司之外這些人的利益,獨立董事是大股東提名作為花瓶還是說小股東提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非控股股東的利益。我的理解治理結構是一個制度安排平衡各個利益攸關方的利益,特別是保護實際控制或者是內部控制之外相關方面的利益,比較看中這一些。

   另外,管理層激勵是不是合理,能夠激勵到位,但也不是過渡激勵而且是一個長效機制,這些都是我們比較關注的。

  問:會不會考慮它的產品未來成長的空間?

陳家琳:
這些都考慮。我們是希望找上市時間比較長一點的公司,這樣的更利於做基本面分析,給我們價值投資做一個判斷基礎。我們非常注重財務指標,短期來說財務指標比較容易受到操縱,做一些人為的調節,但是時間越長的話越難。所以我們都會希望找到一些上市時間比較長的公司,從財務指標入手,看這個行業前景,看這個公司核心競爭力,看它的管理能力。

   財務指標我們注重現金流,現金流要造假難度的比損益表更難,現金流也更能夠反映一個公司的經營狀況,另外好的現金流代表一個比較好的商業模式,我們也更容易給它一個估值。

  問:怎麼考察現金流?會考慮它過去幾年現金流有一個大概什麼速度增長嗎?

   陳家琳:
我們是希望現金流能夠跟利潤水平相匹配。有很多公司只是會計利潤在增加,但是現金流一塌糊塗,這種增長不可持續。我們希望一個是高質量的增長,一個是可持續的增長,這兩個都要依託比較強的經營現金流,現金流能夠與它的會計利潤相匹配的話,基本上能夠保持一個比較過得去的增長速度。

  問:所謂過得去有一個底線嗎?

陳家琳:
這個每一個行業都不一樣,比如說在20%左右。

除了現金流,我們還看中公司可持續的淨資產收益率,股東給你一塊錢,大概能夠可持續為股東創造百分之多少收益。

  問:這個也有底線嗎?

   陳家琳:
這個差不多20%,甚至更高一些,不是說越高越好,因為我們追求是一個可持續的發展。更多時候看未來,包括現金流,包括淨資產收益率,我們分析過去,但更多是為了預測未來。

  問:根據哪些因素預測它的未來?

   陳家琳:
它能夠把過往比較好的記錄保持時間很長,那麼我們假設說外部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它可以保持這樣的一個狀況。

問:簡單來說,看他的過去成長,你覺得還不錯的話,然後看未來會不會有一些變化,如果沒有什麼壞的變化,就可以是投資的對象?

陳家琳:
大體上還能夠維持原來盈利能力,盈利能力用淨資產收益率來衡量的。

  問:你會假設未來哪些不會變壞的因素,比如說行業空間,市場佔有率?

陳家琳:
包括它的商業模式有沒有受到一個顛覆性挑戰。比如做家電零售,蘇寧,國美,它可能是受到電商的挑戰,那麼它的壓力就比較大一些,這是整個商業模式受到新興力量的挑戰,這樣的話不確定性更大一些,那我們重新審視這個行業前景。

在公司層面,我們希望管理團隊比較穩定的,一直換的話可能做不好,像做基金一樣,有一些基金頻繁更換基金經理,本身是一個自我淘汰過程,相對穩定的話,意味著他做的不錯所以能夠繼續做下去,做不好的話,所以淘汰了。

  問:對行業會有什麼選擇嗎?

陳家琳:
沒有特別的偏好,我們特別關心你能不能賺到真金白銀,意味著你是不是可持續發展。現金流分成兩塊,一個是經營現金流,一個是投資現金流,我們講的現金流好的話,其實是指一方面經營現金流跟淨利潤相匹配,第二塊的話,他的投資現金流要少,而且即使是少還能夠維持不錯的增長,這個就是好的現金流的模式。

如果你投資現金流少的話,本身是比較好的商業模式,所以無所謂哪些行業了,關鍵是通過現金流這些指標來反映這個商業模式的本質是什麼。

  問:對一家公司你熟悉到什麼樣程度的時候,會開始投資它?

   陳家琳:
對一個公司怎麼熟悉都不為過,而且很多時候我們自己認為很熟悉的公司從另外一個角度又是那麼陌生,真正瞭解一個公司是無止境的,但投資的話,你沒有辦法做到那麼完美,儘量把核心問題先搞清楚了。

  問:過去幾年現金流搞清楚,為什麼能夠帶來這樣一個現金流搞清楚了,以及未來會不會發生壞變化搞清楚,是不是就可以了?

   陳家琳:
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過去只是代表過去,還是要比較緊密跟蹤,看它的一些變化,這個變化還是朝著有利於你預測方向,還是相反。

  問:研究的時候,有沒有一個順序,是先研究財務指標還是研究治理機構?

   陳家琳:
這個時間是差不多了。我們當然會從財務指標入手,因為是很容易,萬得裡面一查清清楚楚,只要上市有一定時間,所有財務指標都在裡面。我跟同事們講,如果時間有限,唯一需要看的是資產負債表,把這個表看明白了,你腦子裡面就有一個現金流量了。至於損益表收入利潤的話,你不看都沒有關係,這個東西沒有任何領先的意義,而且有時候可以通過調節來誤導你。如果只看現金流量表單,現金流某一個時段變化原因是什麼?可以去看這個資產負債表。理論上你只要有一個資產負債表期初和期末兩個時間數字,可以編一個現金流量出來。所以我們找到最本源這個地方,看到這個資產負債表怎麼變化的。

  問:剛才說的希望上市時間比較長,有沒有一個底線至少是幾年?

   陳家琳:
很難講,新上市公司裡面也有好的公司,不能很機械苛求一定三年、五年,也不是那麼現實。一般來講,我們希望至少有三年的時間,現在財務造假、粉飾這些報表這種現象還是蠻的嚴重,有的公司為了上市可以不擇手段。

  問:招股說明書上的財務數據,你把它甄別出來難度比較大,但如果有幾年的財務報表,就相對容易?

   陳家琳:
招股書也會有一些疑問,而且我們會結合上市以後的情況。很多公司上市以後就變臉了,可能是原來沒有那麼好,只不過他剛剛下完妝,補一下以前的窟窿,那麼一進一出的話,某幾期財務表現更加難看。還有這個實際控制人、管理層,他們職業道德到底是怎麼樣的。有一個現成例子,寧波一個公司新上市,我們其實從它的行業判斷,已經過了頂峰期,開始走下坡路了,利潤是倒退的,但它發盈利預警之前,先出一個公告說,大股東考慮中期業績的時候十送十,那麼兩個漲停板,兩天以後,再出一個業績同比下降多少,然後三個跌停版,後來繼續跌。像這種公司的話,會上我們的黑名單。實際控制人和管理層的職業操守是治理結構很重要的組成的部分,你剛上市就欺騙普通投資人的話,不知道以後怎麼樣,這種公司很多。

估值主要看EV/EBITDA 指標和市淨率

  問:你剛才提到考察財務指標比較容易給估值,會通過什麼方法估值?

   陳家琳:
都是大家用的比較多,市盈率、市淨率,我們還會看EV/EBITDA 指標,一個是看現金流,一個是看企業價值,比如市值30個億,有6個億現金,按照它的商業模式來講,這個現金可能永遠閒置在裡面,不會被用掉了,那我會在估值的時候把現金全部或者是大部分扣掉,市值30個億,但企業價值可能是25個億或者是26個億,這個企業價值再去除以它的扣除利息收入以後的利潤,這個是這家公司真正的主業競爭水平。分子、分母都會扣,分子市值減去閒置的現金,已經考慮一些負債因素,分母的話,就是會計利潤減去扣除這個現金對應的利息收入。真正主業的企業價值除以主業的淨利潤,那麼可能真實反映它的經營狀況。

   當然這種假設需要一定條件,一個是確實佔比比較大,第二個現金短期會不會揮霍掉,最好它能夠以高分紅的形式返回給股東,這種情況下,你真正把現金從市值裡面扣掉。但是這種假設,有時候比較苛刻一些。

   問:分紅的話還有一個稅收是不是要考慮?

   陳家琳:
這個要考慮。但放在公司賬上,只有2%點幾的利息收入的話,還不如還給投資人。我一直提倡如果資金沒有地方用的話,儘量高分紅,雖然表現上大股東拿到現金更多,但是這個沒有辦法,大家按照比例來了,讓股東自己去處理。

  問:這是一種估值方法,還有其他的嗎?

   陳家琳:
其他包括市淨率,特別是對於一些週期股。我們看一些香港上市的股票,市淨率波動非常大,可以輕易打到0.5倍。你根據需要的回報率來定PB大概是多少,也是相對可持續的ROE來定,比如說可持續的ROE是10%,需要12%回報,那PB應該是0.8,打八折才能滿足。有的時候可能這個折扣很低了,已經到了0.4、0.5了,那麼這個情況下意味著大家認為這個公司會持續虧損,這時候需要做一個判斷,這個公司這個行業過往週期波動怎麼樣?這個公司有怎麼樣的競爭力?能不能穿越週期?最長虧損週期到底有幾個季度?按照這個行業未來趨勢,按照公司競爭力可持續ROE,然後再去判斷,目前這個市淨率實際被高估還是低估。週期股和成長股用的指標會不一樣。

  問:剛才說的EV/EBITDA 指標,你心裡有沒有一個底線,多少倍你會投?

陳家琳:
我們會看未來幾年可持續差異性在哪裡。假設說它未來三年能夠做50%、50%、50%,放在今天來看的話,25倍市盈率就差不多了,不可能是50倍。因為給它50倍的話,已經充分反映了這個成長。一旦達不到預期,那就是三殺,P、E、G都會下來。

問:根據你現在的標準,考察這些企業都達不到怎麼辦?你會不投,還是選擇性投入一些?

陳家琳:
會選擇性投入一些,通過自下而上來決定我們的倉位到底多少,標的很少的話,意味著這個市場處於整體高估的狀態,那麼我們可能投的少一些。

  問:剛才說的是買入,那麼賣出點在哪裡?

陳家琳:
我們也有比較明確的賣出紀律,如果股票買進以後確實是漲了,快接近我們目標價的時候,重新考慮它的基本面,看看是不是有新的東西需要調整假設,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我們就會獲利了結。反過來也是一樣的,如果股票跌了,還是看它的基本面,沒有很機械化的止損機制,跌多少一定要出去了,因為中國市場有時候隨機波動比較大。我上次碰到一幫大佬,其中有一個過生日,其他人送他的一個禮物,就是壽星的重倉股打到漲停板。你很難理解,這個股票今天漲停是其中一個投資人過生日,它也有可能隨機跌下來,這個波動比較大,很難把它看成真正的基本面的東西。所以我不會設一個止損點,更多是看長期的,如果確實是一開始看錯了,不管是漲了還是跌了,都會減少倉位,甚至清倉。如果重新審視以後,還是堅持原來的看法,只不過市場隨機波動,那麼我們這個時候繼續持有,不排除進一步買的更多。

調研主要瞭解人的因素

   問:你們的產品長江三號是以江浙民營企業為主的,選擇這樣一個群體有什麼考慮?

   陳家琳:
也是結合自身的能力,我們本身在上海,做價值投資需要很多基本面分析,需要實際調研,做實地調研的話,跑太遠是沒有效率的。在幾個相鄰地域裡面的話,你可以做很多相互的印證,這有利於降低風險,提高勝算。

   長三角區域我們比較認同它的商業文化、企業文化,如果在這個區域裡面找不到好的標的,那麼其他地方更難一些。另外,民營企業更有活力。

   問:剛才說到調研,你覺得調研在投資過程當中作用很大嗎?

   陳家琳:
很大,鼓勵大家出去多看看多走走。

  問:你投資的公司一定是經過調研的嗎?

   陳家琳:
我不能講的百分之百,但是可以說99%,這兩個數字都是虛擬的,就強調我們絕大多數一定是先去看過的。

  問:調研看一些什麼東西?

   陳家琳:
這是接觸實際控制人的好機會。書面材料當然也很重要了,可以從中發現很多線索,但去調研的話,是跟活生生人打交道。人還是最寶貴的財富,我們利用這樣機會瞭解人的因素。其他方面包括觀察,有時候他給你講開工率很高,但是如果你去發現4條生產線只開了兩條,就會有更實際的體會和感受。

  問:就算是他開了4條,說不定兩條是你去的時候他才開的。

   陳家琳:
沒錯,所以需要多核實,需要多跑。實地調研不是去一次,跟管理層,包括大股東接觸,我們希望是比較頻繁的,多聽他們講,看看他們的每次講是不是一致。有時候你在說謊,但你下一次要自圓其說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更大的謊言彌補前面的一個謊言。不斷跟蹤他們的管理層,看他們的言行,上一次講了什麼?下一次有沒有兌現?針對同樣的問題,又是怎麼說的?

  問:在調研的時候,除了接觸公司本身,還有其他的層面嗎?

陳家琳:
我們希望接觸多一些,包括供應商、同行、客戶,特別客戶這一塊,他們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包括在同一個城市裡面不同的公司之間我們會做一些相互的驗證。當然你不能保證每次去問甲,乙怎麼樣,都能夠從甲身上瞭解到真實的信息,但是你問多的話,相對來講有一個全貌,這就是在集中某一些地域投資優勢所在。

投資的風險主要是研究不夠透

問:能不能舉一兩個比較滿意的案例分析一下,你怎麼考慮的,為什麼要投入它?當時買入和賣出時間點怎麼選擇?

   陳家琳:
現在好像還沒有什麼滿意的。

  問:過去在海富通的時候也沒有?

   陳家琳:
那個時候當然是投大白馬多一些。現在也有一些白酒類的公司,爭議和分歧很大,但我們還是比較樂觀,這跟中國文化相關的,不會輕易被改變,它也有週期,也受到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但是我覺得文化這些東西更根深蒂固一些,這算是投資比較成功的,基本上就是一個買入持有的策略。

  問:你覺得投資過程當中,風險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陳家琳:
做研究的時候,看的不是特別周到。

  問:剛才說的地雷?

   陳家琳:
可能你會關注在某一些方面,你覺得主要方面都把握住了,但有可能有一些你認為比較次要的東西,反而對這些標的來講是一個主要矛盾,一旦忽略的話,那可能會帶來致命的影響。

  問:還是研究不夠透?

   陳家琳:
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市場反映還不夠,我剛才講了,你研究可能是到位了,你的執行跟這個脫節,這個需要改善的。

  問:說到研究和執行的過程,這個跟人天生的弱點有關係的?

   陳家琳:
對。

  問:這種弱點怎麼樣克服它?

陳家琳:
需要不斷在失敗案例去總結,我們時不時把一些案例拿出來,一部分是我們自己的案例,一部分是別人的案例,假設處身案例中,該怎麼處理?不斷總結。

  能確定一個公司值多少錢,但無法把握是多少錢

   問:回顧過去這麼多年研究和投資的歷程,你覺得在股市裡面有哪些東西你可以提前確定的,哪一些東西變幻莫測根本沒有辦法確定的?

   陳家琳:
我們對基本面的把握跟同行比較的話,會做的好一些,難以把握的是你的交易對手到底怎麼想,這個市場怎麼想。

  問:可不可以理解為短期波動是無法把握?

   陳家琳:
不單單是短期波動,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波動,而且在某一個階段趨勢性的,完全出乎意料的,這個是市場行為或者是投資者的行為。我們可以對投資標的把握比較好一些,但這個市場是大家博弈的結果。我一直強調股票投資本質就是一個人性的博弈,股票只是一個籌碼罷了。

  問:這麼理解吧,你能夠基本上確定這個標的值多少錢,但是它到底會是多少錢是無法確定的?

   陳家琳:
對。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個股價會比較大幅度偏離你事先定下來自己認為合理的區間。

  問:研究比較透的話,不應該是一個很好機會嗎?

   陳家琳:
對,但它可能需要花太長時間去糾錯,你機會成本很高。我們把這個空間和時間放在一起考慮的。一個股票如果它的確定性,短期有10%到20%收益的話,那麼我可能會去參與;如果時間會比較長,可能是未來12個月、18個月兌現,你不知道具體哪個點上面,任何一點都有可能,但是一旦兌現的話,上升空間比較大,大到足夠來彌補你時間損失的話,我們也會參與,在它的潛在空間和實現這個空間需要的潛在時間做一個權衡。

  問:假如說,認為它兩年之內可能兩倍,但是不確定什麼時候,還是願意等,如果只有50%,那可能就放棄了?

   陳家琳:
50%的話,我可能希望是一年之內實現的概率比較大。

  問:你創業以前管理海富通揚子產品成績比較好的,單位淨值33個月時間從1歐元上漲到6.5歐元。

   陳家琳:
正好趕上一波單邊牛市嘛。

  問:創業之後,業績就沒有這麼好了,這兩段時間裡面,投資理念有什麼變化嗎?

   陳家琳:
這個投資的話,我們看相對收益,也看絕對收益,但更注重相對收益。這個可能是跟以前那一段經歷有關係,因為我們覺得絕對收益是天經地義的,不需要去看了,我們要做的是怎麼樣比市場更好一些。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在過去一直做的不錯,平均下來持續比市場好大概15%到20%。私募基金一定要追求絕對收益,客戶的保值增值,但我們不把它看成一個目標,這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因為你選擇一個不要太差的時機進入這個市場,而且時間足夠長,你又是比市場要好的話,一定是一個正收益。

  問:從絕對收益來講,現在沒有過去那麼好了,除了上次正好碰上單邊牛市,還有沒有其他的因素?

   陳家琳:
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

  問:對普通個人投資者,你有沒有什麼建議?有沒有推薦讀物之類的?

   陳家琳:
我覺得這幾張證券報還是可以的,自己想做好投資的話,還是要有一定接觸,這些媒體還是會有不錯的文章值得去借鑑,但是你不能貼的太近。另外一個方面可以去投一些基金,如果投公募基金的話,找同一個管理人管理時間比較長的基金,相對來講好一些。基金也要學會止損,這個跟股票差不多,如果管理人不斷在換的話,可能你也要換一個品種。

  問:如果買股票呢,有什麼建議呢?

   陳家琳:
買股票蠻難的。我覺得投資者結構在未來幾年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個人投資者會慢慢變少,但不會說很快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儘量避免追漲殺跌,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機構投資者利用的,個人投資者作為一個群體來講是弱勢,這個是毫無疑問的,沒有資金優勢,沒有信息優勢,這個時候如果你還是一味追漲殺跌的話,輸錢概率更大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