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帖:索羅斯致信股東 結束近40年基金經理人生涯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s6up.html

導讀:北京時間7月27日,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致信全體股東,著名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將不再為外部投資者理財,他將結束近40年的對沖基金經理人生涯。

    今後,索羅斯將專心經營自己家族的投資業務。以下為索羅斯致股東信件的全文,簽署信件的是他的兩個兒子喬納森和羅伯特,他們都是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副主席。

  我們寫這封信是為了通知你們,不久前美國證交會(SEC)公佈了基金監管方面的一個重大調整。也許你們已經知道,新的監管規定要求某些私人投資顧問必須在2012年3月以前向SEC註冊。如果一個投資機構作為一個家族組織運作,它就無需遵守這方面的規定。

  2000年以來,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實際上已作為一個家族機構在進行運作,當時喬治-索羅斯先生宣佈對投資重點進行調整,量子基金將改名為量子捐贈基 金。直到現在,我們一直可享受監管方面的豁免,這使得外部股東的利益可與家族投資者保持一致並繼續向量子基金投資。依照新的監管規定,這些豁免條款已不再 適用,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必須完成轉型為家族機構的交易,雖然11年前它已經開始這樣運作。

  這一新情況所產生的一個不幸後果是,依據新監管規定的定義,我們不能再為家族客戶之外的任何人管理資產。因此,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將要求量子基金董事 會將相對少量的不合規定的資本在監管規定生效前返還給外部投資者,而新規定很有可能將在今年底生效。未來幾個月中,你們將收到資本返還的操作細節,但我們 必須建議你們盡快採取行動,這樣你們才好做出相應的規劃。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將繼續致力於達成為客戶帶來超級回報的目標,將繼續以業界的最高標準來進行商業運作。但是,未來我們的投資建議只能服務於索羅斯家族的賬戶和相關實體。

  我們還要遺憾地通知大家,除了公司不再服務於外部投資者外,安德森(Keith Anderson)先生已決定離開公司,尋求個人其他的發展機會。2008年初他以首席投資官的身份加盟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領導公司度過了金融危機及危機後的復甦期。我們非常感謝他對公司成功所做的貢獻。他離開時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具有活力和強大的投資機構。

  對於過去近40年中選擇將資本投向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客戶,我們要表達深深的感謝。我們相信,時間已告訴你們的決定已得到出色回報。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副主席:喬納森-索羅斯 羅伯特-索羅斯

  2011年7月26日

  (嚴正/編譯)

    本文為譯者授權新浪財經獨家使用,任何媒體未經授權均不得轉載。若需授權必須經新浪財經與譯者本人取得聯繫並獲得書面認可。如果私自轉載本文,譯者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

 

後記:解散量子基金,將近 10億美元的錢退還給投資者,索羅斯這只大鱷只是不想做散戶的生意,將屬於散戶投資的 10億美元還給散戶。原因是美國為了保護散戶,即所謂的公眾,加強對沖基金的監管,但是,實際上索羅斯所管理的對沖基金遠超過 200億美元, 10億美元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部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2

金融監管:開始的結束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05/100322659_all.html


  中國三大金融監管部門迎來最大規模的「一把手」集體調整:10月29日,週六下午,中組部先後到「三會」召開處一級以上幹部會議,分別宣佈了新 的繼任者。週日,新舊「三會」主席即進行了工作交接。證監會、保監會現任主席都是在任職約九年後更替,郭樹清和項俊波分任兩會新主席;銀監會也是成立八年 後迎來甫離證監會主席職務的尚福林。郭、項二人原為建行和農行的董事長。受此人事地震的波及,央行的副行長、國有商業銀行的董事長、行長們也將有一次較大 範圍的人事更替。

  如此規模的調整實屬罕見,這意味著什麼?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成立時間不同,但過去近十年大體可稱中國現代金融監管濫觴期。第一代金融監管人陸續謝幕,留下什麼遺產?第二代集體登場,是否會帶來外界熱盼的改革?

最久一輪調整

卸任的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三位主席任期都長達八九年,各有建樹,這次齊齊換屆,令市場對金融領域的可能變革充滿期望

  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和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於今年七八月間相繼到退休年齡65歲,是這波人事大調整的觸發點。此外,副部級以上幹部任同一職務一般不超過十年亦是慣例。

  關於「三會」主席的去向和繼任,一兩年前就有討論,各種繼任版本盛傳一時。無論如何,在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必須確定「三會」的新主席人選。

  今年55歲的前建行董事長郭樹清,成為新一任證監會主席。今年54歲的原農行董事長項俊波成為前保監會主席吳定富的繼任者。今年60歲的前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調任銀監會,接替劉明康,成為銀監會歷史上的第二任主席。

  正部級領導出爐的法定程序是由中組部提出人選上報,中央紀委考察後由總理、主管副總理、中組部部長三人平衡達成一致後,中組部談話,人大常委會 和政治局開會通過後公佈。但實際操作中,中組部如何提出人選,會受到不少微妙因素影響,包括退休或現任的政治局委員、總理、主管副總理都可提名推薦。

  知情人士稱,組織部門於10月21日啟動了對郭樹清和項俊波的考察程序,廣泛徵求了兩行中高層管理者的意見,最終做出了相關的任用決定。10月 26日,組織部門找郭、項二人談話,明確了新職位。有見過郭、尚兩人的政商界高級人士事後均稱,彼時二人已經對新職位心知肚明。

  農行和建行的董事會於10月28日公告,稱接受了兩人的辭呈。

  此次卸任的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三位主席任期都長達八九年,經歷了兩屆政府,各有建樹,這次齊齊換屆,令市場開始猜想金融領域的可能變革。

  「一行三會」一把手中,目前只有央行行長周小川保持不動。周小川尚有兩年才到部級退休年齡65歲,預計和本屆政府一起走完在央行的任職歷程。屆 時,圍繞誰將接任央行行長一職,則有更為敏感的競爭。因為在「一行三會」中,央行為國務院內閣成員,而「三會」為國務院下屬事業單位,但比照公務員的標 準,屬「准公務員」。

  此番一把手調整不會止於三大監管機構。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審計部門已於6月啟動了對工行董事長姜建清的經濟責任審計,分多個組對十幾個省市分行進行了審計,該審計已於9月底完成。工 行的領導班子一直十分穩定,姜建清主政工行已經長達11年,在其任上,工行完成了股改上市,成為市值最大的銀行。各界預計,姜建清調赴新的崗位應只是時間 問題。

  在郭、項二人調離後,建行和農行的董事長職位出現空缺,意味著又一輪金融人事的更迭。10月31日上午,中組部有關人士在建行與農行小範圍宣 佈,現任建行行長張建國與農行行長張云在過渡期暫時擔任臨時負責人,代行建行董事長與農行董事長的職務。知情人士稱,是次會議沒有透露新的繼任者人選,但 料一個月內將會調整到位。

銀行改革凌煙閣

謝幕與上場的人物,大多在國有銀行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次監管部門上任的兩位新主席均來自國有商業銀行,尚福林在證監會期間也為配合大行A股上市做出貢獻,因此,此輪人事變動被認為是對銀行改革的最大肯定。2003年啟動的國有銀行改革並非第一次,但是迄今最成功的一次。

  早在1999年,央行決定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承接從四大行剝離的不良資產,財政部發行國債向商業銀行注資,是為第一次銀行改革。時任建行行長 的周小川和央行副行長的劉明康都參與了有關方案設計。但這次改革根基未牢:除個別銀行外,沒有建立以風險為基礎的資產分類辦法,銀行對貸款的分類仍停留在 過去以期限為主的死板管理上,財政部發債的象徵性注資,銀行內部機制未配以法人治理結構的改革,外部缺少改制上市的系統要求,到2000年,四大行的不良 資產率再次大幅上升。

  「第一輪剝離,國家通過票據置換注資之後,財政依然在掛賬,包袱至今尚未完全消解。當時商業銀行自身的改革尚未啟動,出資人還沒有到位,銀行沒有取到真經。」劉明康日後對《新世紀》回憶說。

  2003年重啟的銀行改革顯示了整體的方案性設計和強勁的執行力,被認為是本屆政府最為成功的改革。主動汲取過往的教訓,建行、工行、中行及大 部分股份制銀行自2000年在未有主管部門強制性要求下,主動採用了以風險為基礎的五級分類法,並在全行輔以商業銀行貸款管理基本理念的培訓和轉變,從內 在肌理向現代銀行轉變。到2003年初,央行向國務院提出新一輪改革方案,提出用外匯儲備註資、用市場化辦法剝離不良資產、重建法人治理結構,借上市「蛻 層皮」來倒逼改革。

  銀行改革期間,四大行發現並嚴厲處理了不少大案要案,從中銀香港時期的劉金寶案、建行的張恩照案、到工行南海分行案、中行開平支行案、農行葫蘆島分行案等。這次改革不僅是做了徹底的財務重組,改革也給銀行「洗了個大澡」。

  改制上市則由中國銀行下屬的中銀香港在2002年先行試水,在香港上市。劉明康時任中國銀行董事長。

  2003年4月,銀監會正式成立,劉明康出任了第一任主席。「五一」期間,他召集下屬到當時還位於北京工體西路1號的辦公室開會,稱銀行改革路線圖已明,「未來將值得記錄」。

  2003年底,四大行的股份制改造正式啟幕,在央行和銀監會的共同努力下,四大行相繼完成財務重組、引入戰投、經全球路演在國內、國際同時上市。

  建行在外界尚對中國銀行業充滿懷疑的氣氛、內部則爆發了張恩照案、花旗撤出戰投的惡劣環境下,原央行副行長、外匯管理局局長郭樹清臨危受命出任建行董事長,帶領建行完成第一家港股上市。

  項俊波則完成了國有銀行改革收官之作。農行資產質量最差、「三農」業務的使命和戰略不清,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最後一家完成股改上市。項俊波從 央行副行長位置上空降,對農行進行了一番內部整頓,成立「三農」事業部,「三農」業務在上市路演中變成了中國城鎮化最大受益者的亮點,在市況低迷、資本市 場時間窗口已然縮小的環境下,終於完成「A+H」兩地上市,雖然融資額比原來預計縮水了三分之一。

  對國家而言,匯金公司和財政部共同付出了近2萬億元財務重組的成本,但上市後資產變活,市值一度暴漲,年年高達45%的分紅,在賬面上收回了原 始注資,還通過上市後的資本溢價和分紅制度,除農行因上市較晚,共管賬戶還沒有還清外,其他幾行剝離不良資產的成本均已消化完畢。

最好的時代

國有銀行成功上市之後,迎來了黃金時代,以豐補歉,夯實了基礎

  國有銀行成功上市之後,迎來了黃金時代:資產規模不斷擴張,從2006年的43萬億元增長到2011年第三季度的105萬億元;利潤連續多年以超過25%的速度增長,不良率則從2006年的8.5%降至當前的1.2%。

  在銀監會以豐補歉不懈堅持下,整個銀行業的撥備充足率已經超過200%,而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也都達到11.5%以上。在巴塞爾協議Ⅲ出台 前夕,銀監會推出的新資本框架,對超週期資本撥備等亦提出要求,使得中國銀行業一步達到甚至超過歐美銀行的財務標準,亦基本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但誰都 知道,銀行業這樣的發展勢頭無法長期持續。資產和利潤的高增長勢頭總有一天要低下來。利率市場化遲早要來,直接融資的比重要升上去,這意味著銀行業佔到整 個融資大盤的比重要下降,利潤增長前景下調可以預測。

  劉明康在年初的一次內部講話中曾表示,地方和企業負責人動輒追求翻一番的衝動,有時令人不寒而慄。他舉例稱,全國的GDP目標是8%,而除個別 省份的目標與此一致外,多數省份都提出下一個五年要翻番。由此,銀監會提出要計提「逆週期超額撥備」,就是要防止不少地區和企業「集體發瘋」。

  商業銀行偶爾會抱怨監管太過嚴厲,風險抵補措施太過苛刻會妨礙銀行的競爭和創新能力,「有些人往往狹隘地認為銀監會只是在保護銀行的利益,實際上此舉既保護了存款人的利益,也對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一位銀行高管直言。

  劉明康上任之初提出,要「抓兩頭帶中間」,即一手抓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一手抓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推動農信社改革。這一改革亦是和央行互相呼應。

  「花錢買機制」的農信社方案由央行牽頭制定,後農村金融改革小組又從央行挪到了銀監會。在這次改革中,國家先後出資1700億元,帶動了 2400多億元的地方資金,基本完成了農信社改革。雖然這次改革的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改革還有待進一步推進,但農信社的財務狀況畢竟有了明顯改觀。

  自2006年始,銀監會進一步開放農村金融市場,鼓勵銀行成立村鎮銀行服務於農村經濟,努力解決金融空白鄉鎮的基礎服務問題,並開始推動銀行為 小微企業服務。劉明康是第一個釐清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概念的部委領導人。10月28日,劉明康在全國城市商業銀行大會上,最後一次以銀監會主席的身份講 話,仍然強調銀行應明確市場定位,提高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水平。

最壞的時候?

銀行告別高增長、風險可能全面暴露的時代來臨,這是什麼樣的考驗?

  作為第一任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給後任留下豐厚遺產,但也轉向下一個異常敏感的未來。銀行業高歌猛進的年代難以持續,未來展現的將是風險的暴露,對監管者是極大考驗 。

  2009年3月,伴隨中國銀行業連續放出天量信貸,劉明康拉響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警報。關於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其前身是「打捆貸 款」,2006年即被銀監會叫停,認為還款資產無法和貸款相匹配,隱藏了風險。2008年在金融危機時期,中央「4萬億」刺激經濟政策出籠,各家銀行紛紛 追逐地方建設項目,多採用類似形式給地方融資平台貸款,一年內增加了5.8萬億元。至2009年第一季度後,銀監會即三令五申,多次表示高度關注。

  不過當時監管部門的風險提示並未能使地方政府的衝動及時降溫,平台貸款餘額極速攀升,直到銀監會嚴厲督導才有收斂,但當年的新增平台貸款仍激增了1萬多億元。

  地方政府、銀行與監管的博弈仍在持續,由於擔心風險巨大,銀監會提出要求對平台貸款按照現金流覆蓋情況計算資本佔用,最高的達到350%,同時 要求對到期的平台貸款不再借新還舊。但此舉在執行過程中,不斷遭到抵制和延期。直到2010年4月間云南政府融資平台千億元貸款出現違約跡象後,各界對於 整頓平台貸款清理地方債務才逐漸趨於一致。

  劉明康曾在一個內部會議上直言,當時地市和縣級平台的信用風險十分巨大,基本處於沒人管的狀態,新班子往往關注新的增長點,而幾萬億元的貸款一旦有20%的損失率,銀行業的撥備水平就會被拉低到50%左右,讓人憂心忡忡。

  一位風險條線的大行高管事後曾坦承,如果沒有銀監會的嚴防死守,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恐怕根本控制不住,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關於房地產貸款的風險,劉明康在卸任前有公開表態,表示在壓力測試後,銀行業可以承擔房價40%的下跌,撥備還能保持在110%;如果房價下跌50%,則撥備降低到100%。按照國際慣例,一般以撥備110%作為一個本息安全的指標。

  不過,問題不僅僅限於房地產開發貸款和房地產抵押貸款,大量銀行貸款間接依賴於房地產業景氣,一旦房地產市場發生大的波動,對銀行資產質量將帶來的衝擊仍是難以估量的。

  劉明康此前對財新記者解釋,根據銀監會和銀行自身反覆進行的壓力測試,銀行業有能力抗擊較大的風險。他曾在內部援引一組數據稱,60%以上的房 地產相關貸款是在2009年6月30日之前發放的,而2008年四季度及2009年上半年,不少地區的房價都處於低谷時期,所以當時的抵押作價是比較低 的,即便房價經歷了高峰,大幅回落,銀行也有能力承受相關風險。

  影子銀行,是指任何可能從事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錯配業務的中介機構。如保險、信託、基金、資產管理、小額貸款、民間借貸、銀行理財等,業務上有信 貸錯配和流動性錯配的特點。近年來,此類資產正在迅速膨脹,保險5萬億元,信託3.5萬億元,銀行理財業務存量也有2萬億元左右,民間借貸的數量則無所估 計。這些領域存在相當多監管空白點,監管體制機制並不完善。但銀監會有關人士認為,從目前來看,影子銀行問題值得高度關注,風險尚不大。

證券市場:規模重要

現在的證券市場已經和九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市場容量、市場深度、市場工具。只有容量足夠大和足夠深,才能經歷得住必要的改革,消化可能的壓力

  10月29日離開證監會所在的富凱大廈,搬入北邊不遠的銀監會辦公大樓18層主席辦公室之前,尚福林已經在證監會工作了近九年。無論從哪個角度 說,現在的證券市場已經和九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市場容量、市場深度、市場工具。只有容量足夠大和足夠深,才能經歷得住必要的改革,消化可能的壓力。這是尚 福林為後任留下的最重要遺產。

  與銀監會前任主席劉明康頗為國際化的專業形象不同,尚福林被視為頗具「中國特色和政治智慧」的監管者。

  尚福林絕少接受正面採訪,幾乎每個與他打過交道的人都會這樣評價尚福林「穩健、低調」。他18歲即入伍服役,四年後退伍至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櫻 桃園分理處工作。工作五年後,尚福林又被選拔前往北京財貿學院(現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專業學習。1982年畢業後,尚福林進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在央 行的18年期間,歷任綜合計劃司副處長、處長,計劃資金司副司長、司長。1994年起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1996年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負責分管 貨幣政策及支付清算工作。2000年2月,尚福林出任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兩年後,尚福林接替周小川出任中國證監會主席。

  尚福林上任時,股市低迷,市場信心嚴重匱乏,資本市場結構性失衡的全流通難題在幾經嘗試後未解。

  國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問題,牽涉利益層面眾多,一邊是殺聲震天的流通股股東,一邊是代表著國有資產利益的非流通股股東,兩邊利益難以平衡,任何一 方都希望在這個問題上不吃虧甚至撈上一票。尚福林將這一改革方案的討論下放至民間,大批證券市場的活躍人物參與到核心方案的制定中,最終確定了由非流通股 東向流通股東支付兌價獲得流通權的解決方案,具體補償方案由小股東和大股東投票決定,但要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股改,否則在融資等各方面受到限制。

  2005年4月29日,股權分置試點開始。5月15日,尚福林提出,「股權分置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要著眼於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綜合平 衡、合作共贏。當年9月,證監會頒佈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股改全面鋪開。到2006年底,滬深兩市超過98.55%的公司都完成了股權分 置改革。

  完成股權分置改革,被認為是尚福林在其接近九年的任期內最重大的功績,雖然這一方案中由非流通股東向流通股東支付對價購買流通權的部分,至今存 在爭議,但全流通問題在預定期限內基本解決,為資本市場的下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加之外圍資金充裕,整體經濟環境向好,指數一路上行,上證指數在2007 年10月16日創紀錄地上衝至6124點的歷史最高點。

  雖然此後幾年,股指一路回落,但證券市場的容量和深度都有了大發展,目前上市公司已經從2002年的1223家增加到現在的2304家,市值從當時的3.83萬億元擴張為當下的24.3萬億元,市場交易品種、市場結構都有眾多突破。

  創業板是尚福林任上的另一重大舉措,爭議也最大。2009年10月30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推出創業板。運行兩年來,上市公司達274家,共融資1936億元,經歷了從暴漲到暴跌的過程,到2011年10月底,有六成公司破發。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在創業板創立之初就表示:「創業板的高定價是人為用行政手段限制創業板上市企業數量供應引起的,創業板的高定價是政府的選擇,而不是市場的選擇。創業板企業並不等於創業企業。因為創業板企業上市是政府審批的,不是市場選擇的。」

問題依然在

證券市場的問題仍然集中在證監會的自身定位、迷戀審批制、監管力度不夠、退出制度缺位等方面

  前建行董事長郭樹清成為新一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以正直、敢言的學者型官員著稱,有豐富的宏觀管理經驗和基層工作背景,早年在國家體改委工作, 兩次獲孫冶方經濟學獎,29歲即參與過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和實施,對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影響深遠。他出版了多本專著,對經濟 改革實踐有諸多深入思考。

  郭樹清曾在貴州出任副省長,後在央行擔任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2003年出任匯金公司董事長,2004年2月後親自主政建行的股改上市。

  「郭樹清來後,董事會氣象大為改觀。」這是建行一位董事會成員在郭樹清履新後不久的感慨。時任匯金副董事長汪建熙說,郭樹清力主黨委會、董事會、行長辦公會各歸其位,主動放棄了不少具體工作的權力,加強董事會的「頭腦」作用。

  郭樹清在建行解決的管理體制問題直指總行和分行的關係。2003年5月,建行出台了領導人員責任追究制度,該規定出台僅半月有餘,湖南、山西兩省分行行長即因所轄基層行近兩年案件多發等原因而「引咎辭職」。

  郭樹清在建行的業務上最重視的是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這深受基層員工的肯定,認為擊中要害。不管現在國有銀行的服務實際改善了多少,這一條仍是大行的服務質量區別於股份制銀行的特點之一。

  2011年在證券市場低迷之時,郭樹清出任中國證監會主席。郭為人直率,注重制度建設,業界普遍寄望在郭任上,資本市場久病不癒的制度建設和監管文化會有新變革。

  多年來,證券市場的問題還是那些問題,幾乎從來沒有變化過,仍然集中在證監會的自身定位錯位、迷戀審批制、監管力度不夠、退出制度缺位等方面。

  對於市場詬病已久的發行體制改革,尚福林任期內應之以分步改革、逐步完善,但也被批為量變不足、缺乏質變。2009年6月和2010年10月,證監會先後兩次發起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在保薦、詢價、申購、配售等多項技術操作層面有所為,提高了新股詢價的市場化程度。

  但發行體制改革的核心是由核准制向註冊制過渡,卻一直沒有推進跡象。在創業板推出前夕,也有過是實施註冊還是審批制之爭,最後仍走上了審批制的老路。

  能否正確看待股指漲跌,也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不是問題,是指監管不和指數掛鉤是個常識,但在現實中,證監會常常把指數維穩作為所有工作的 「重中之重」。在股指一再低迷之時,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單邊做多市場上,只有指數上漲才能維持所有人的利益訴求。證監會能否在其中獨善其身,真正定位於市場 監管職能,而不是價格維護者的角色,需要整體思路調整。

  證券市場是中國市場經濟領域中最為複雜、也最為誘人的場所,各方利益交織混雜,無論監管還是改革發展都需要極大的智慧與勇氣,稍有不慎即會引致 巨大的歷史性失誤。保護投資者利益絕對不是簡單的保護其投資正收益,維護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以及充分的透明度,才能真正保護投資者利益。

十年保監路

走出利差損陰影

  十年前,56歲的吳定富從中央紀委赴任籌建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並擔任主席。在2003年元月舉行的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吳定富提出:「在五到十年的時間內把中國保險業做大做強。」

  某種程度上說,他做到了。2010年,中國保費收入達到1.45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達到5.05萬億元,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大國。保險公司的利潤總額從2005年底的不到1億元增長到2010年底的576.7億元。

  不過,簡單的數據簡化了中國保險行業近十年來發展的曲折。從突破資本金的瓶頸,再到化解公司治理風險,中國保險行業不斷在發展中遭遇問題。新 《保險法》出台,力行償付能力監管,而今車險行業二度市場化的推開,以及壽險行業目前遭遇的困局,是保險行業在新的發展階段面臨的新挑戰。

  監管機構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為根本,但在行業發展初期,更多要為行業發展開路護航。

  2003年,整個中國保險行業都籠罩在巨大的利差損陰影之下。利差損,是中國壽險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末瘋狂擴張的產物。1995年以前,保險 行業的費率監管制度尚未建立,產品由保險公司自由定價。在投資渠道僅限於少數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情況下,很多保險公司將當時高達10%的存款年息視為常態, 對客戶許以遠超出投資收益率的回報水平,投資收益與承諾回報之間的巨大差距,便是利差損。

  2008年,吳定富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監管始終是保監會的工作重心,只是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切入點。在以往由於存在著全行業性的利差損,如果一開始就嚴格按照償付能力的規則來監管,這些公司就要關門。」

  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幾家大公司的資本金問題。2003年年底,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先後上市,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緊隨其後,補充了資本金,進入了新的業務擴張通道。

  2006年6月15日,國務院23號文件《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國十條」)頒佈,這被吳定富評價為「這是保險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借助「國十條」,保險行業得以擴大資產配置到股票等資產類別。2007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超過前五年總和,達2791.7億元,已實現投資收益率在10%左右,為歷史最好水平。

  「一年賺了五年的錢,非常具有偶然性,一定要看到其中蘊含的風險。」吳定富當時針對超常的投資收益率這樣說。但相當一部分保險公司相信投資高回 報可以持續,彼時產險價格戰正酣,壽險公司投資類產品盛行。回頭看來,當時的保險行業與其他金融行業一樣,都沉浸在牛市的泡沫當中。

  2008年中,次貸危機自華爾街爆發進而波及全球。在經營和投資的雙重壓力下,保險業風險在2008年前後集中爆發,違規資金運作、經營不善、 股東不睦等眾多原因不一而足。吳定富決定扭轉思路,從做大做強轉為防範風險。當年的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1號令,便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償 付能力逐步變成剛性的、有約束力的監管指標。

  2008年9月,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京掛牌成立,成為保險監管化解行業風險的重要工具,化解了新華人壽、中華聯合等公司的風險。

  2008年之後,可說是保險行業穩固發展以及排除風險的三年。及至2010年,償付能力充足的保險公司佔公司總數的95%。壽險行業的結構調整,財險行業價格戰的收斂,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擴大至未上市股權和不動產等領域,但執行方面仍舊非常謹慎。

  而今,保險公司資金幾乎擁有了全方位渠道。從傳統的協議存款到激進的不動產、未上市股權投資。正因為保險行業日益增長的資產規模和愈加廣泛的投資渠道,保險機構已經成為國內金融市場上一股重要勢力。

從何起步

保險公司在社會保障與巨災險上參與不足,是吳定富自認的兩大遺憾

  10月29日夜間,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的農行(601288.SH)率先公告,稱董事會主席項俊波辭職。次日,項俊波就任保監會主席一職。

  今年54歲的原農行董事長項俊波成為前保監會主席吳定富的繼任者。項俊波曾在央行、審計署等多個部門工作過,有較為豐富的宏觀管理經驗。其在農 行期間,充分發揮了審計官員的吏治特點,推動農行在2010年7月完成上市(詳見本刊2010年第29期封面報導「項俊波談農行」),力圖找到服務「三 農」的有效途徑。

  作為最後一家上市的國有大行,農行曾經擁有最多不良資產,基層網點多、管理鏈條長、歷史上曾是案件多發區,一直飽受詬病,甚至險遭「分拆」的命運,風險管理任務艱巨,被視為國有大行中「最難啃的骨頭」。此前幾任農行行長曾各自發揮了歷史作用。

  現任保監會副主席楊明生在任職農行行長期間,曾主管信貸業務(2004—2007年),「為當時風險意識很不強的農行奠定了制度建設的基礎」,

  而新任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則在任職農行行長期間(2000年—2004年)的頭兩年,遏止了農行連續數年的虧損勢頭;同期,四大行包括農行開始收縮基層網點、分流減員,其中農行撤並了1700多個營業網點,分流減員24000多人,

  但當時農行仍擁有全國差不多也是全世界最多的佈局網點(4.1萬個),最大的電子化網絡(3.8萬個網點),以及最多的人力資源(56萬人,其 中49萬人是「正規軍」),其中50%以上的網點和人員分佈在基層,這些在當時曾被看做沉重的包袱,但在項俊波2007年從央行任上空降農行,並於 2010年啟動農行上市之時,卻成為幾大賣點。

  項俊波在幾位新晉主席中最為年輕。他早年當兵,上過前線,大學畢業後從事審計工作,也做過南京審計學院的副院長,後來進審計署,官至副審計長。 2004年7月,他從審計署任上調入人民銀行,出任央行黨委委員、副行長,2005年8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主任。在加入央行之前,項俊波的業餘愛 好是文學,不僅寫詩還寫劇本,其作品1999年得過電視劇「飛天獎」。

  這也促使審計出身的項俊波下重典治農行。上任一年之後,項俊波曾經把出了案子的農行山西分行整個管理班子連鍋端,在農行遼寧省分行的葫蘆島案發 之後,農行也基本上換掉當地全部管理層。「不換不足以震懾全行,不足以改變風氣。」項俊波在農行上市前夜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

  在農行內部動靜最大也最富爭議的改革當屬成立「三農」金融事業部。「把『三農』業務和城市業務分開、獨立核算成本和獨立考核,以免和城市業務衝突,相互掣肘。」一位農行「三農」事業部人士表示。

  2008年3月,農行啟動了「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在農行總行層面分設「三農」政策與規劃部、農村產業金融部、農戶金融部。

  今年11月初,農行將把原先在八省份推進的「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推廣至12個省份,增加河南、黑龍江、河北、安徽四省份。這是近期國務院對其改革驗收評估後,提出的要求。

  「農行的事業部制改革,就是要用銀行業最先進的理念和模式來解決大銀行最薄弱、最困難的問題——服務『三農』,這是農行惟一的現實的選擇。」項俊波在一次內部行長會議上如是說。

  農行2011年的中期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農行實現淨利潤666.79億元,同比增長45.4%,利潤增速列五大行首位。不過,在農行上市一年 後,對於如何實現「服務三農」這一艱巨任務在農行內部仍未全部統一意見,如何在服務「三農」和商業化可持續發展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結合,仍未有答案。

  項俊波此去保監會,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挑戰?

  在財新記者專訪問及自己任內的「遺憾」時,前任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提出兩點需要做得更好,第一是巨災保險機制未能實現,第二是保險公司在社會保障、養老等領域參與尚不足夠。

  2008年,各種考驗接踵而來。首先是年初的雨雪冰凍災害,繼而是5月的汶川大地震。在汶川大地震的巨額損失當中,有保險保障的極為有限。巨災保險制度由此成為各部委關注的問題,再度提上議事日程,但隨著災難記憶的淡去,巨災保險制度恐怕又已經淡出了各個部委的視線。

  「現在的一些保險業者,還是更喜歡與客戶強調保險的財富管理功能。但越是這樣,就越將保險放置在一個與其他金融行業相互競爭的位置上。」一位保 險行業的資深人士說,「其實保險的立足點是其風險管理功能。在人口老齡化趨勢顯現、災害多發的中國,無論是壽險還是產險,都應該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保險業曾在這個方向做出過多次努力,其中就包括在上海進行「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雖然這是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兩個中心」建設意見中 促進保險業發展的一個重頭項目,但卻無法在稅務、財政等相關部門獲得推進的動力。如果中國版的「401K」能夠出台,必將推動養老保險的消費需求,從而引 入保險行業駛入一片新的天地。

  回顧2011年,保險公司留給市場的最強烈印象是壽險行業遭遇的增長瓶頸。壽險業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主要體現在規模上,產品、營銷、服務等問題都隨著規模增長而暴露出來。但2011年資本市場表現不佳,特別是三季度股債雙殺,給壽險公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對這種情況,吳定富的總結是:資本市場狀況不佳,產品就沒有競爭力,收益率下降,退保增加,產品賣得少,現金流就出現問題,償付能力不足。目前,監管機構和壽險公司都在研究應對策略。

  還有一點為人詬病之處,就是保監會把保險公司當兒子,甚至是當「長不大」的兒子,事事、處處報批的做法。保監會甚至有中國保險總公司之稱。

  這些,在項俊波任上,會不會發生變革?

核心在機制

要想推出激動人心的改革,在制度不在人

  雖然外界對「三會」的新任主席十分關切,並寄予厚望,但事實上,在短期到兩三年之內,在現有體制內,很難有勢如破竹的改革舉動出台。

  過去這一屆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領導層,在中國現代金融監管初創期,不約而同都渡過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一把手」在位八九年時間,得以充分展開思路,展現能力與風格。這在中國高層金融人事任命上是比較罕見的局面,也是他們在各自領域能有所建樹的一個保障。

  不過,中國金融監管機關和國有金融機構的人事任免總體來說過於微妙,最終的人事調整方案具體出台過程透明度很低。

  目前的幹部更替仍然有重複過往軍區輪換的特色,最高決策層還是有視其為一定級別幹部崗位輪換的成分,而不完全是根據個人的素質和特點來定崗。

  在此次高層人事更迭之前,依照「慣例」,「三會」均有相當規模的中層幹部大調動。這無形中給接任者製造了難題,要磨合出得心應手的新的中層班子,也許至少要耗去兩三年的時間。

   金融人事調整更應提前計劃,作分層次的更換準備,一次性突然換全部更換震動過大,也對在市場上有巨大影響的幾大國有上市銀行的治理結構構成了衝擊。

  此次謝幕的也好,登台的也好,可謂幹才云集,但問題的核心在機制,並不在於某個位置的具體安排。而要想推出激動人心、功在千秋的改革,在制度不在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35

併購結束科技博客黃金時代:需向社交媒體轉變

http://news.imeigu.com/a/1325255480817.html

導語:美國調研公司Altimeter Group分析師耶利米·歐陽(Jeremiah Owyang)近日發表文章稱,科技博客的黃金時代即將結束。但科技博客不會徹底消亡,而是會繼續向社交進化。

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

沒錯,我們正處在一個重要階段的末期,科技博客的黃金期即將結束。

以下四大趨勢證明了這一點:

趨勢1:企業併購阻礙創新

在 過去的幾個季度中,許多有規模的科技博客被併購,如年營收約為1000萬美元的Techcrunch被AOL併購。這樣的併購已經變得很平常,因為AOL 早在2005年就收購了癮科技(Engadget),今年還收購了《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就在兩週前,另一家知名科技博客Read Write Web也被Say Media併購。

那麼併購之後通常會發生什麼呢?首先是人才或創業團隊被迫出走,或退居幕後。業務開發團隊被迫去尋找新用戶,永久地改變這些創業公司的DNA。此外,併購 通常迫使創業公司變得保守,因為併購在意的是資產的作用,恪守「一成不變」原則,保持當前的企業文化。因此,併購阻礙了創新。

趨勢2:科技博客面臨人才流失

也 許是被迫出走,也許是感覺到前景渺茫,不管怎樣,我們看到了一些知名科技博客作者出現了動盪。在Read Write Web被併購之前的幾週,高級作者馬沙爾·柯克帕特里克(Marshall Kirkpatrick)從專職變為兼職,專注於打造一家名為Plexus Engine的公司。此外,科技博客Mashable編輯本·帕爾(Ben Parr)也離開網站。最受關注的人員流動莫過於Techcrunch員工的出走,包括創始人邁克爾·阿靈頓(Michael Arrington)、CEO希瑟爾·哈德(Heather Harde)、高級作者薩拉·萊西(Sarah Lacy)和知名記者西格勒(MG Siegler)。

趨勢3:讀者需求變化:更快、更小

MySpace和BBC前博客作者本·麥特卡爾菲(Ben Metcalfe)稱:「當前讀者的注意力太分散。有如此多的博客、新聞網站和消息來源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讀者根本不可能一一閱讀。隨著注意力的分散, 讀者需要更小、更短的內容,這就是社交網絡迅速發展的原因。科技博客作者羅伯特·斯科伯(Robert Scoble)稱:「我在Twitter、Facebook、Quora或Google+上寫東西時,能夠很快獲得反饋,並通過谷歌Currents或 Flipboard等閱讀器迅速傳播,而博客在這些方面顯得無能為力。」因此,當前的內容需求是更小、更短。

趨勢4:產業成熟,商業模式穩定——為新業務模式創造機會

這 是任何一個新產業的正常業務趨勢:新來者進入,形成新的商業模式,一些企業生存下來。除非作者能夠使博客成為商業模式的一部分,否則博客的持續存在就將面 臨挑戰。美國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發佈的「2011年博客現狀」報告顯示,儘管博客作者發表的文章更多,但通過博客謀生的作者卻越來越少。業 內人士克里斯·休伯(Chris Heuer)稱:「博客已經度過了青春期,進入成年期。」

展望未來:社交趨勢更加明顯

科技博客並不會消亡,而會進化,這是任何產業的基本發展模式。以下是科技博客作者們所表達的觀點:

1:為新媒體出現提供機會

如 今科技博客領域的重要人才出現流動,這為新媒體的誕生創造了機會,接著就會出現新的明星。「過去幾個月裡,科技新聞領域出現了重大變化,但仍有新的明星出 現,彌補前輩們留下的空缺。定義科技的聲音、觀點和人物正在改變,也許新的思維和想法正是全球科技媒體所需要的。」——本·帕爾

2:個人品牌的崛起變得困難

當 前整個生態系統充滿了企業所有者和成熟的廣告計劃,因此創新和新明星出現的空間很小。為什麼呢?因為公關公司知道誰是行業的領跑者,並將繼續在頁面訪問量 方面結成排他性同盟。「例如,許多博客網站不會為自己貼子的來源添加鏈接,因為他們不希望讓流量轉移到其他網站。如果這些獲得關注的網站不願分享,新明星 如何能被發掘呢?」——本·麥特卡爾菲

3:新模式將出現,博客不再是唯一方式

博客作者們很清楚,依賴單一工具並不可行,他們 需要使用一系列工具。「博客並未消亡,它也許會變得更加社交,但我們訪問博客可能不會像以前那麼頻繁,因為我們同時還在使用Twitter、 Facebook、Tumbler和Youtube等,這些平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戴夫·麥克魯爾(Dave McClure)。

4:新形式的媒體整合

這 些知名博客作者們認為,新形式的媒體整合將會出現。「博客並未消亡,仍是一款出色的工具。它仍有繼續發展的空間,仍是建立個人品牌的最佳方式。我現在甚至 計劃重新使用博客,並以博客為主。當前什麼是博客呢?在YouTube上發佈一段視頻,加上自己的想法,這就是博客,而且是非常強大的博客。我每次這樣做 都會吸引許多觀眾,儘管畫面質量很一般。視頻更像原始的博客,可以花些時間,用更長的內容來表達自己。」——洛伊克·勒芒(Loic Lemeur)。

總結:儘管科技博客的黃金時代即將結束,但會有新格式、新內容形式和新的人物出現,並永久地改變新媒體和科技報導行業。(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8

2011中國車市微增長「黃金十年」或告結束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6/0NNDE2XzM5Mzc0NA.html

盤點2011中國汽車的銷量數據,傳遞出的信息仍是合資歡喜自主愁。

記者根據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的銷量數據進行不完全統計,並綜合各家汽車公司官方公佈的數據後發現,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成為乘用車行業的前四名,並全部進入銷量百萬輛俱樂部。

統 計數據顯示,國內的主流合資廠商基本完成了2011年的銷售目標,而受市場波動影響最大的仍是自主品牌陣營,多數車企離2011年年初制定的目標相距甚 遠。自鼓勵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退出之後,合資企業依靠品牌與技術優勢仍然佔據市場主導地位,而自主品牌車企品牌力不足、車型密集分佈中低端市場的短板明顯 存在。

4家公司進入百萬俱樂部

2011年前11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52.35萬輛,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15%,市場佔有率較上年同期下降3.28%。這意味著,自主品牌企業的市場正在不斷被合資品牌企業侵蝕。

從 統計數據上看,通用汽車兩家合資夥伴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海通用仍保持了上漲的態勢,保持不錯的增幅。據廠家發佈的信息,上汽通用五菱已實現全年銷量130萬 輛的預定目標,同比增長超過5%;其中,旗下五菱品牌銷量達到121萬輛,在微車市場的佔有率較上年有所提升,增幅接近46%。上海通用汽車發佈的 2011年銷量數據稱,旗下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三大品牌全年共銷售123萬輛,其年初目標為115萬輛,再次刷新國內乘用車企年度銷量紀錄,同比增長 18.5%。

南北大眾仍然是2011年最值得關注的合資企業,其銷量均超過百萬輛。根據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的數據,截至2011年12月23日,一汽-大眾已銷售102.3萬輛,完成年初100萬輛銷售目標;上海大眾則銷售114.5萬輛,仍需要「突擊」庫存以保證120萬輛目標實現。

受日本地震等因素影響,日系汽車廠商不如通用和大眾樂觀。一汽豐田截至2011年12月23日的累計銷量為51.7萬輛,距離55萬輛目標還需努力;其兄弟企業廣汽豐田的累計銷量為26.4萬輛,離28萬輛還有點距離。

本田在華的兩家合資企業面臨的情況,與豐田十分相似。截至12月23日,廣汽本田累計銷量約為34萬輛。去年年初廣本的銷量目標為44.2萬輛,去年年中調整為38.6萬輛,年末仍然需要壓庫以完成銷售目標;東風本田的累計銷量為25萬輛,去年年初目標是28萬輛。

三家日系廠商中,日產成為例外。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23日,東風日產銷量已經達到78萬輛,超過預定目標,並在向80萬輛衝擊。

2011年,現代汽車的兩家合資企業表現較為穩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北京現代實現累計銷量為72.8萬輛,完成了預期72萬輛的目標;東風悅達起亞銷量也完成了42.4萬輛,距離年度43萬輛的目標也僅有咫尺距離。

另據神龍汽車公佈的數據,2011年累計銷售40.4萬輛,同比增長8.24%,雖然沒有達到42.5萬輛的預期目標,但是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的增長態勢猶存。

自主品牌車企「裸泳」

受到鼓勵汽車消費政策影響,前兩年自主品牌汽車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去年政策退出,自主品牌「裸泳」跡象明顯,對2011年市場預期過高,因此鮮有達標者。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多方數據發現,除了少數自主品牌出現下滑,多數自主品牌仍然可以持平或者出現微量增長,因此自主品牌的現狀並不如想像中這麼差。

統 計數據顯示,自主品牌領軍企業奇瑞汽車截至2011年12月23日,累計銷量約為61.2萬輛,距離年初80萬輛的銷售任務仍有差距;而2010年,奇瑞 汽車銷量68.2萬輛,銷量持平。奇瑞汽車銷量主要增長來自於QQ、旗云系和瑞虎等車型,但是巨額的產品研發費用投入也拖累了奇瑞汽車利潤。

至2011年12月23日,吉利汽車實現銷量為41.9萬輛,年初目標為49萬輛,差距仍然存在。2011年,在自由艦和金剛穩住陣腳後,高端車型帝豪品牌也獲得市場的初步認可。

此外,對於2011年處於風口浪尖上的比亞迪來說,12月的最後統計數據仍沒有公佈。《每日經濟新聞》獲悉,預計比亞迪全年銷量約為45萬輛。仍處於調整期的比亞迪,很難達到2010年52萬輛的銷量水平。

上 海汽車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乘用車2011年銷量也基本維持2010年水平,抑或有微幅增長。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上汽乘用車截至2011年12月 23日的銷量為15.6萬輛,年銷量或與2010年持平,但是其2011年初制定的銷量目標為23萬輛,這一目標基本落空。目前上汽乘用車的產品線正在快 速壯大,銷量主要來自榮威350、榮威550以及新MG3的貢獻。

江淮汽車截至2011年12月23日的銷量達到21.4萬輛,增幅也有所下滑。以瑞風起家的江淮乘用車是近兩年自主品牌的奇兵,和悅三廂和和悅RS以及同悅改變了江淮乘用車低迷狀態,但是負責衝量的產品定價過高,市場並不買賬。

長 城汽車是2011年自主品牌最大亮點。2011年長城汽車逆市上揚,累計銷售48.7萬輛,同比增長22.5%,超過行業平均增長水平。其中,長城汽車 2011年出口量達到8.3萬輛,同比增長50%。長城汽車的功臣車型主要是哈弗SUV和騰翼C30,兩個車型月銷量均超過1萬輛以上,這兩款車的年銷量 分別實現16.44萬輛和20.07萬輛。

2011年車市微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2011年中國乘用車的產銷量將超過1440萬輛,繼續保持增長。由於商用車的萎縮抵消了乘用車增長,因此中國汽車全年銷量有望持平2010年1806萬輛的年銷量,或呈微增長。

進 入2011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增幅繼續回落,乘用車增幅下滑,商用車則出現下滑。據中國汽車業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1至11月,我國汽車產 銷量分別為1672.83萬輛和1681.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00%和2.56%。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312.27萬輛和1310.36萬 輛,同比增長5.39%和5.26%;商用車產銷分別為360.56萬輛和371.20萬輛,同比分別下降8.68%和5.93%。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獲悉,預計12月份汽車銷量基本與11月持平,那麼預計2011年汽車銷量達到1840萬輛,同比實現微幅增長。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汽車業內人士對2012年的市場前景普遍不樂觀。分析認為,過去十年,中國汽車年銷量從200萬輛增長至1800萬輛,基數龐大,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車市不可能再出現「井噴」現象,「黃金十年」宣告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58

F團CEO林寧:團購「混戰」時代將結束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4/wONDE5XzM5MzMwOQ.html

數字商業時代:最近,團購網站裁員的動作越來越大,F團有裁員嗎?對此,你有什麼建議?

林寧:F團不但沒有裁員,反而在招聘更多人加入。我認為建立團購網建立一個培訓體系很重要,這個培訓體系不僅僅是為了留住人,更重要的是為自己的團購建立一個標準體系。

F團成立了一個研究院,專門是做培訓的。除了員工的培訓外,還要給商家做培訓,培訓他們的服務,甚至幫助他們做一些策劃。比如,該如何做好團購前的準備,如何規劃對團購用戶的服務。

還 有一點也值得分享,團購網應該借助更多的平台發展,比如SNS,還有微博。今天我們看到開心網的後退和微博的崛起,也讓我們做團購的有所反思。現在是一個 開放平台的時代,團購就是要網聚一切可以網聚的力量。我們馬上也會和微博一起搞一些互動的活動,創建一個多方共贏的平台。

數字商業時代:你怎麼看團購企業這種實力的比拚,F團會和他們一樣嗎?

林寧:團購行業的營銷戰役的確打得比較凶,其實我們也一直在找自己合適的推廣方式。但是,我要強調的是一個品牌不是幾天就能建立的,團購的發展不過是這一兩年,它還很年輕。所以,大多數團購企業還處在摸索階段,甚至有些團購還沒有完全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生意。

數字商業時代:那麼,在這樣一個近乎「混亂」的千團大戰中,F團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林寧:當然,通過一年多的發展我們逐漸清晰了自己的定位,我們的口號是「團團有品質」。首先澄清一下品質的概念並不是說價格很貴,因為團購天生就是一個給大家優惠折扣,超低價格的。我說的品質是它一定是真的,一定是高質量的。

雖然對於生活服務業來說,我們很難確定服務的標準化。比如說姚記的炒肝很便宜,有的人就好這一口,但是從口味上你不能強求所有人都說好。但是從服務上來說,我們重視的是品質,就是我們選擇的這個商家起碼要跟我們品質的理念是一樣的,我們的服務流程是相對標準化的。

數字商業時代:團購的確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但是否會充斥商家的利益。你認為團購在整個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林 寧:團購這種方式給用戶帶來很大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能夠在短短一年多時間把這個產業做到四五十億的規模是有原因的,因為用戶感覺到了這是都市白領的一種 特別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他也給商家帶來了客源。要知道開一家店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最大的壓力就是成本。團購很好地幫助他們解決了客源和現金流的問 題。它和商家一線上、一線下做了最默契的配合。

從另一種經濟學的角度看,你會發現每個人生活質量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帶動的是整個經濟的發展。比如看電影,如果價格太高了就會讓很多人沒有了看電影的興趣。但是如果價格很低,能夠帶動很多人來看的話,電影院的受益會是持續的,因為大家已經養成了看電影的習慣。

草根代言

團購的創意新主張

數字商業時代:用明星代言似乎是團購一個流行的傳播方式,所以很多團購網站把錢都砸在明星代言上。對此,你怎麼看?

林寧:明星代言是一種最省力的辦法,我們也曾考慮過明星代言,但是後來還是決定放棄了。因為我們和其他團購企業一樣都處在創業階段,並不是一個明星級的概念,所以,我認為我們還是要弄清我們要什麼,我們能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什麼?而不是盲目地用明星代言打品牌。

數字商業時代:那麼,你認為團購網在品牌推廣上有哪些方式和捷徑?

林 寧:我認為團購拼的應該是創意。我們用草根演員拍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廣告,裡邊的演員都是生活中的普通老百姓。如果看過我們這個廣告你會發現其實很有寓意, 一個市井的老頭想看一場便宜的電影,於是對著大大的燈箱發功,試圖把燈箱上的價格變低。而這個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他們團結起來一起發功,結果把一張 價值88元的電影票,硬是變成了20元。

草根的演員能夠引起消費者共鳴,因為大家都有一樣的需求。我們想說這就是團購的力量,我非常喜歡這個創意。團購企業可以試圖通過一些創意和創新,不一定盲從於走明星代言的路徑。

數字商業時代:這個短片很有創意,除了在品牌推廣的創意外,在產品上是否有創新的空間呢?

林寧:當然,創新就要從頭到腳。如果熟悉F團的,會發現我們有很多特色的團購,比如飛機駕駛,用幾千元的價格就能過一把開飛機的癮。很多人是把追求新鮮、刺激作為生活目標的,所以,團購可以有一些特色的東西迎合他們的需求。

我們還團飛機駕照,儘管一個駕照20萬,但它是有需求的。

定位品質也不易

團團有本難念的經

數字商業時代:現在一些團購都在試圖找準自己的定位,就像你剛才說的F團做的是「團團有品質」。其實品質的概念還是很寬泛,尤其是對餐飲行業,你的品質是怎麼界定的呢?

林寧:其實,F團希望做出一個行業標準,以此界定品質。實際上,這個推進是有難度的。正如你說的餐廳的例子,它分為中餐、西餐、日式餐等等,服務不一樣,流程不一樣,是很難為他們統一標準的,更不要劃清品質的界限。

所以我覺得團購不需要做太多的差異化,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可做的東西太多了,所以在找準定位後,會有選擇地做一些事情。

數字商業時代:目前團購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林 寧:挑戰太多了,很多團購網站認為自己做的規模越大越好,我反而認為是把某個領域做深了就好。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對自己很多東西還不滿意,比如產品做得還有 點糙,網站也還要加大力度改進,還有服務品質和商家管理都有漏洞。而這些不止存在於F團,每個團購網站多少都會有疏漏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2

MySpace前CEO:Facebook上市標誌Web 2.0結束

http://news.imeigu.com/a/1328337060396.html

導語:MySpace前CEO邁克爾·瓊斯(Michael Jones)今天撰文稱,Facebook的上市標誌著Web 2.0時代的結束,而社交網絡將成為新的王者。

以下為文章全文:

我 上週末與很多創始人、企業家和投資者共同參加了一個獨特的活動。我有幸見到了社交網絡的早期開拓者、Sixdegrees.com創始人兼首任CEO安德 魯·溫裡奇(Andrew Weinreich)。很多人或許已經不記得了,早在Facebook、MySpace和Friendster創立前,Sixdegrees.com就已 經存在。這家Web 1.0公司最初的目的是開發一款在線關係管理工具,但它所開發的理念和產品卻成為了當今社交網絡的基石。由於犯了很多錯誤,這家公司沒能成功,但它的理念 卻延續至今。

我們的對話一度轉向了社交操作系統,這已經成為我們所有網上活動的基礎,在你和你的所有好友之間創造了持續的聯繫。回顧 Facebook的歷史,我對它的未來充滿信心,我相信它已經抓住了這一理念的精髓。它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世界:在這裡,各類應用都要以社交為運行基礎;在 這裡 我們的身份會隨著Facebook Connect貫穿整個數字體驗。這令我無比驚訝。

社交操作系統的理念仍在持續進化,並將對我們的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首 先,營銷方式將會改變。好友之間的推廣已經顯示出優勢,並且推動了Gilt Groupe、Uncovet.com和Fab.com等網站的增長。借助這類網站,你可以通過推薦好友註冊來獲得積分。營銷方式已經脫離了傳統的範疇, 變成了不斷激勵用戶,讓他們代表你來推廣,這種轉變也改變了我們的觀念。儘管這種理念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很複雜。例如,它需要借助新軟件來構建一系列新 指標,以便理解好友之間的推廣模式。與傳統營銷方式相比,還可以降低單位用戶的獲取成本。

其次,多數權利都將被有影響的人掌控。隨著我們越 來越依靠社交圖譜來挖掘信息,我們對傳統媒體的依賴也越來越低。正是這一理念推動了Twitter、Pinteristhe和YouTube的普及。我們 可以看到,像ShoeDazzle和BeachMint這樣的企業,已經有效地圍繞名人和有影響力的人建立起了產品。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以立刻推高銷售 額。我認為,這些有影響力的人形成的網絡將成為下一個廣告網絡,吸引受眾使用新服務,並提升收入。

最後,這些社交軟件的全新設計準則將會流 行。以Facebook這樣的平台為基礎建立的新系統,將很快取代老系統。在最近一輪大型併購中,我們看到媒體企業和門戶網站紛紛通過收購創業公司來引入 創新。我相信,下一輪併購者將會來自更廣闊、更分散的賣家,從電腦品牌到金融公司。他們希望尋找創新者,從而以社交操作系統為基礎打造下一代解決方案。回 顧Fab.com的高速增長就會發現,具備社交元素的產品增速要比缺乏這類元素的產品快得多。

憑藉Facebook的IPO,公眾將進一步 意識到Facebook的成功,並將進一步推動Facebook的增長速度。Facebook的投資者肯定也將進一步推動社交操作系統平台的創新。除此之 外,任何依賴Facebook技術或平台的企業,例如Zynga、Renen和Snap Interactive,其價值也都會得到提升。這一批新興科技企業將再次重塑我們的在線生活方式。

如今,Facebook已經上市。我認為,我們可以宣佈Web 2.0時代已經結束,社交網絡將成為新的王者。(鼎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82

收購行情提早結束?開發金購併引臆測

2012-4-23  TWM




開發金併凱基證餘波蕩漾。自四月五日開發金宣布以一.二股的開發金加五.五元現金公開收購凱基證後,由於有套利空間,隔天股價強勢表態,兩檔股價雙雙收 紅,似乎也代表市場對收購案的看好。

事情卻非一路順遂,凱基證連漲三根停板之後,四月十日股價來到十三.九元,就沒有再突破,距離當天轉換價約十五.六元,足足還有一○%以上的價差;隔天, 凱基證股價爆出巨量收黑,當天跌幅三.九%,比金融股跌得還慘,成交量八萬多張,其中新加坡商瑞弘證券大賣近三萬張,是當天賣超第一名。很多人在問:不是 還有價差嗎?凱基證為什麼不漲反跌?

四月十七日,凱基證收盤價只有十三.四元,換算當天與開發金的轉換價,還是有超過一一%的價差,和一般購併最後套利空間剩下三%到五%,有將近一根漲停板 的差距。是否有人先上車也先行下車?還是有人對這樁購併案留有遲疑?才讓雙方價差停在一成以上,就漲不上去?各種臆測在市場上廣為流傳,但開發金一切按照 既定程序進行,近日將就公開收購案送金管會申請,希望市場上一切的紛擾隨著時序前進,歸於平靜。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2

麥當勞業績增幅放緩 洋快餐在華好時光結束?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2/xMNDE4XzQ1MTgxMQ.html

6月8日,麥當勞發佈報告稱,其亞太、中東和非洲區5月份同店銷售下降1.7%,低於預期的3.2%,創下2004年以來最大降幅。分析師預計,麥當勞二季度不包括特殊項目淨利潤增長不到1%,將創下3年來最差業績增幅。

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嚴明航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原材料、人工、租金等運營成本上漲是造成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同時,一大批本土連鎖企業的崛起,也對過去獨霸市場的洋快餐帶來了不小的衝擊,洋快餐在華最佳時期或已結束。

報 告顯示,麥當勞5月份銷售額增長3.3%,低於預期的5.2%。在4月份討論第一季度業績的電話會議上,麥當勞業務總裁兼首席運營官、7月份即將就任公司 首席執行官的唐·湯普森(DonThompson)表示,麥當勞中國區增長的放緩,將導致亞非、中東部門面臨較為不利的經濟環境。

嚴明航 研究員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算了一筆賬,「2002年~2012年的十年間,(餐飲企業)各項運營成本快速上漲,其中色拉油120%,豬肉136%、水60%、 電100%、人工347%,房租更是400%、500%以上」;「再加上前不久麥當勞大規模招聘,短時間內帶來人工成本猛增,從而帶來短期內(業績)增速 下滑。」

他認為,目前我國食品價格的波動較大,總體依舊呈上漲態勢,食品價格對餐飲企業利潤的影響在持續上升。再加上人工成本、店舖租金成本以及運輸成本的上漲也給企業造成了較大的成本壓力。

外來的餐飲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消費者出於「嘗新鮮」的目的來嘗試,或許會帶來較好的業績。可隨著時間推移,洋品牌若不推出更加契合中國人口味的「本土化」菜單來迎合市場,難免會損失一些顧客,被更符合中國傳統飲食習慣的餐飲企業佔去一定的市場份額。

嚴明航研究員也認為,「本土快餐企業在本土化特色方面佔據很大的優勢。」尤其是近年來,本土連鎖快餐企業利用其本土化、產品多樣性的優勢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信賴,對一直雄霸國內快餐市場的洋快餐連鎖品牌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他 同時表示,以麥當勞為代表的外資連鎖餐飲品牌若想要扭轉增速放緩的局面,重新奪回在與本土快餐品牌之間的主動,可能會採取的措施包括: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 應對成本壓力;進而,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扶持供應商做大,以及指定原料採購等措施也有助於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99

結束管培輪崗之後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91

  「你回來了啊?什麼時候回來的?」這是最近王雪的同事們遇到她時最常用的打招呼方式。在結束了無錫和德國分別半年的管培生輪崗之後,王雪上個月重新回到博世在北京的工廠。


  這次回來,雖然沒有離開物流部門,但她的角色需要發生很大的變化。「之前是輪崗,更多的是在當地的支持工作,是快速適應的過程。現在我需要深入到具體的業務並帶領團隊,這將會是一個長期的相對固定的角色。」


  王雪接下來的主要工作,將是負責她所在工廠的生產計劃和物料採購計劃的信息流管控。通俗地說,就是每天工廠要生產多少產品,需要多少物料,要發走多少成品都需要王雪和她的同事來做計劃和安排。


  王雪覺得自己需要一個適應期,不能太著急。「怎樣迅速地把我對物流管理的知識真正地豐富起來,足以讓其他同事對我產生信賴,將是我接下來要面臨的挑 戰。」對她來說,在物流領域帶領團隊,首先自己需要非常熟悉所有的實際操作流程和細節,只有自己足夠專業才能讓同事信服。因此她沒有馬上組建自己的團隊, 而是先與同事交接工作、熟悉流程並排定時間表,同時完成自我培訓。


  這是王雪在德國時就與她的導師Disler商量確定的發展方向。Disler是博世北京工廠的高管,負責王雪兩年管培生期間的職業規劃和輔導。當時他 們坐在德國總部的食堂裡,花了一個小時來討論結束管培生輪崗之後的發展。王雪告訴Disler,自己希望能夠接觸和熟悉整條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的管理,因 此她希望能在與物流信息流管控相關的崗位上。Disler對她的規劃表示認同,並建議她不要過於著急地組建團隊。


  而在這之前,也是Disler建議王雪在德國輪崗時選擇去全球行走單元的物流中心負責全球數據收集和培訓組織的崗位。「他當時的想法是,我回到北京工廠之後本身就會和這個部門有很多溝通,那麼提前建立聯繫會更有利於我在北京的長期工作。」王雪說。


  雖然還沒有真正地上手開始新的工作,但脫離了管培生身份的王雪在說到未來的挑戰時並不露怯。她說自己的自信來自於她在上一份工作時所經歷的各種困難。


  兩年前,王雪還是一家國資背景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項目經理。她的工作既要跟客戶談訂單、做報價、處理投訴,又要管理團隊,確保方案能夠順利準確地執行。


  「無論到多麼繁華的城市,下了飛機之後,你坐上車直奔的永遠都是郊區的倉庫。」這是王雪對那份工作最直接的體驗。在嚴冬的瀋陽長期待在沒有暖氣的倉 庫,在上海跟倉庫的庫管員擠住一間公寓,倉庫人手不足時需要自己爬到叉車上盤點庫存……她把這些都作為自己現在淡定與從容的砝碼。


  王雪是在完成了一個很有挑戰的項目之後離開那家國企來到博世的。「我從來不覺得換工作是為了逃避什麼。如果你在這家公司遇到了問題,你必須在這裡解決 掉,不然你到下一家公司依然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甚至更多,你還是沒有解決方法。」對於王雪來說,換工作是為了把自己推到一個更高的平台上,而現在她已經在 那裡。


 


個人檔案

姓名:王雪

星座:摩羯座

學歷:北京交通大學

管理科學工程 碩士

職位:博世力士樂(中國)有限公司

物流管控


C=CBNweekly

W= Wang Xue


  C:工作之外你都幹些什麼?


  W:我平常喜歡組織大家聚會,因為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朋友,他們能給我帶來很多新鮮的東西。有時候我組織大家來了,然後就只是坐在一邊聽都很享受。另外還喜歡在家聽古典音樂和攝影,一直堅持瑜伽、游泳和跑步。之前還去過俱樂部練馬術。


  C:你經常在外面跑,覺得工作和生活能平衡嗎?


  W:挺平衡的。在德國的時候,我就是平常認真工作,週末就出去玩,幾乎沒有一個週末待在家裡。我先生瞭解我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支持我頻繁的輪崗,也不怎麼擔心。對於一個女生,尤其是一個你想要做點什麼事情的女生,另一半的支持非常重要。


  C:接下來打算開始安定的生活了嗎?


  W:應該是。但我不排斥任何變化。這幾年走下來我反倒習慣了這種變化,要是不變化就覺得是非常態了。並且我對於自己在不同的新環境中的快速適應能力有非常大的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88

給各位補補快消品營銷基礎課5(結束) william頭盔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2256696
前面和大家討論了銷售模式設計和產品規劃,可能會有一些基層的兄弟會說:「你就是窮忽悠,這些事那是我們升斗小民能左右得了的,我們要不適應,要不離開, 你這上的什麼基礎課?」也有兄弟質疑這就是紙上談兵的酸秀才,根本就不懂一線短兵相接的實戰,我今天就給大家談談如何做一個優秀的業務和基層主管吧。

基層的主管和業務肯定大多時間是要面對客戶的了,大家肯定思考過客戶為什麼會銷售我們的產品?相信大家都知道,說白了就兩點:

1、最大的經濟利益;

2、最小的銷售風險。

客戶都是趨利的,這個無可厚非,那麼把這兩點精確化的表達出來就是:

1、暢銷的產品;

2、公道的價格;

3、周到的服務(送貨、準時、售後、)

4、良好的客情。

就是這麼簡單,客戶就是需要就是這麼簡單。但是你如何能做到滿足客戶的需求,並一以貫之,長期堅持那就是對銷售人員一個很高的要求了。這裡面有些是你只能適應的,但也有你可以為之努力的,那麼你作為一名業務人員你最少該具備些什麼基本素質呢?也很簡單的幾點:

1、明確職責,理解衡量業績的指標;

2、產品知識和銷售技能;

3、尋求指導;

4、瞭解路線客戶,合理利用時間;

你看非常簡單,你只要做好上面的四點,就是一個好業務,我再簡單的給你介紹下:

1、 明確職責,理解衡量業績的指標。就是說你的明白自已是干什麼的?要怎麼幹?得明白公司是如何給你考核計算工資獎金的?這些你都不清楚,你不是個糊塗蛋嗎? 比如說匯源跟你說這個月就考核拜訪客戶數,不考核銷量,你要拚命的賣貨最後客戶數不達標你不是糊塗蛋是什麼?簡言之,公司考核你什麼你就做什麼。至於那些 考核的項目合不合理?有沒意義?不是你能改變的,你要不適應,要不離開,他腦子進水願意花錢你就滿足它就是了。

2、足夠的產品知識和銷售 技能。這一點其實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了,你給客戶推銷產品,你當然得能說出產品的性能、好處神馬的,你不能就跟客戶說:「我這個產品好,非常好,特別 好。」你得能說出好在哪裡,才有說服力。你說匯源是無菌冷灌裝好,你就得能和客戶說出這個好處在哪裡?和熱灌裝有什麼區別?有哪些優勢神馬的。這一點其實 特別考驗業務的基本功,不容易做到,特別像匯源這種幾百個品項的產品你要能都將產品知識說個一二三來,那真是厲害了。銷售技能也好理解,拜訪8步驟、價 格、促銷神馬的,反正就是你得能和客戶成交,把產品能賣出去,陳列做好。這方面各位肯定都是專家,我就不展開了,我基本是認為說得多的不如說到點子上的, 能說的不如能做的(生動化能力),總之,客戶是首先對你的認可才接受你的產品,良好的客情很重要哦!

3、尋求指導。這一點對於業務人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你不可能無所不知,所以你遇到困難一定要會尋求幫助,公司和主管都是你的資源哦!你得學會充分的利用,你弄懂了就是你自己的知識了,你只是多了人也就進步了不是?

4、瞭解路線充分利用時間。這個說的是效率和效果要兼顧,什麼二八原則、客戶優化你懂的,別把時間浪費在那些無效客戶上。

就是這麼簡單,做到這些,你作為業務就滿足了客戶的需求,你就是一個好業務,但是如何去發現、挖掘每一個個性化的客戶的需求並去滿足他們而最終達成業務,那就要看各位自己的本事了,這裡面有經驗的積累,更需要悟性,兄弟們都是聰明人,我就不囉嗦了。

再來簡單的說說業務主管,從管理的角度看其實作為主管簡單的說主要做4件事:

1、明確團隊及每一個團隊成員的職責;

2、分解目標;

3、衡量業績;

4、指導。

我也簡單說一說:

1、明確團隊及每一個團隊成員的職責。就是說你得弄清楚你的團隊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你下面的兄弟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你作為主管一定要把這些明確好。

2、 分解目標。這個說簡單很簡單,說不簡單就特複雜。你一個辦事處主任一個月公司給你的業績指標是100萬,你手下10個兄弟,沒人分10萬,這就是簡單;你 要考慮每個人的區域、路線、促銷、歷史數據、技能、意願、資源...神馬神馬的差異,然後再做分別,那就是說很複雜。簡單複雜都看你,你頭腦簡單他就簡 單。目標分解時要注意SMART原則,要做一個「聰明」的目標分解,要學會和你的每一個下屬去溝通目標,讓他們能明白為什麼是這個數據?如何做到?有哪些 支持?那你就是一個比較厲害的主管了,這個我也不展開了,相信你們都是專家。

3、衡量業績。你看你的兄弟們都明白要做什麼了,也明白怎麼做了,還知道要做到多少了,你看比就輕鬆了,你就關注著他們有沒有按標準保質保量的完成,這裡要知道,你最好關注的時間段儘量短,你要一個月只是月底去關注一次,那基本是大局已定,發現問題也解決不了了。

4、指導。你作為主管,肯定是說在能力、閱歷方面都是具備已定資格的,上面說你不斷地去衡量業績,在這個過程中去發現問題,然後就針對性的指導,解決問題,你看你不斷地培訓兄弟們的技能,大家技能提高,你的壓力就會減少,當然怎麼指導這是個技術活。

你 要還說我還要去跟進經銷商的業績,管理經銷商神馬的,那一刻你就是在做業務,不是管理,你做好上面幾點,基本是說在管理方面就是個合格的了。其實只要是在 執行層面,再大的領導從銷售管理的角度講都是主要做上面的幾件事。還是那句話,說起來很容易,真的能做到並能一以貫之、長期堅持就不是容易的事了。

           營銷基礎課總結篇

我 先給大家簡單回顧一下前面的課程:我在開課之處先給大家講了一些概念性的內容:從消費者-客戶-渠道-系統-模式;然後又用行業內的幾家大企業的模式、系 統發展的歷程來基本講了一下快消品企業一般的模式、系統發展過程;有重點強調了專營分銷系統和管制批發系統的重要性,告訴大家銷售系統絕不是越積極越好, 而是說要充分發揮批發系統的積極性;再後來我又拿匯源的江蘇市場做案例,來說明在一個區域市場內模式、系統、人員架構如何匹配和規劃;又從產品的角度來分 析了匯源存在的一些偏差,我無名之輩說服力不夠,還拉出現在在煉龜息大法的老牛來做說客,我還就產品給了果汁老大一些私人的建議;最後我又簡單的說了一下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業務和業務管理。

我搞了個匯源的案例,在前面也談了很多匯源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相信很多朋友有目共睹,我拿來說並不能代表我有什麼水平。我在課程的最後給匯源幾點營銷角度的建議來結束課程吧。

1、做好規劃。

果 汁老大有一個夢,就是年銷售額過百億,匯源近幾年都將自己的目標定在百億,雖然這樣的絕對值對於一個做全國市場的快消企業來說並不大,很多江浙、福建一帶 的後發小企業都已超越這個數字,但是匯源這幾年實際達成的業績總在30億上徘徊。我堅信匯源的營收能過百億,並且很快能看到,但是作為一家大企業更要尊重 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在前面也講過目標要SMART,要「聰明」,要讓大家覺得要「跳一跳」,但能「夠得到」,如果你的團隊覺得目標明顯沒有機會的話,得到 的結果一定是比本來更差。而且你做了100億的計劃,就一定是按100億去計劃的人員配備、市場投入、生產預算等,等到你賽程過半發現偏差再做調整就會是 件很痛苦的事,而且前期的投入已經不可能再挽回了,道理其實並不複雜,所以我也不囉嗦了,建議朱總先壓一壓這個百億情結,做一個3年計劃,比如說13年目 標定在50億,14年70億,15年100億,然後在做年度規劃的時候按這樣的進度去規劃人員、費用、生產、推廣。相信一個理性的目標會更能激發團隊的戰 鬥力,也許100億能更快的實現;

2、產銷分離。

這個其實是說要扭轉匯源現在的一個大問題,要把「以產定銷」改為更尊重 市場的「以銷定產」,你的生產系統一定不要去幹預銷售,而是做好自己生產的專業,用更優的成本生產出更好的產品才是生產工廠最該專研的事情,讓業務團隊在 一線能有更好的武器和供給和競品短兵相接,而不是讓生產廠長去承擔銷售指標,逼著他們去給市場添亂。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個道理你懂的。

3、產品梳理。

這 個我在前面用專門的一課講這個問題,就是說你自己的產品線要清晰,少一些自己打自己的產品,便於全國市場全渠道的運作;中、高果是領導品牌要高舉高打、捍 衛榮譽、做大規模、擴大份額,低果和飲品要貼近市場,貼近競品,堅決跟進主流產品,做到同質價優、同價質優去做大噸位、建立網絡;匯源要過百億一定是在低 果、飲品的即飲包裝上有突破,否則百億永遠都是夢。

要改進產品的瓶型和瓶標,要能讓消費者有購買的衝動。

4、物流平台。

要 想全國的全渠道能全品相的發展,就一定要建立起全國的物流平台。你一定要能在一定區域內做到生產線的互補,能做全系列產品的生產,任何一個客戶給你一個能 滿足你整車發貨的訂單你要都能滿足;你要給全國所有的客戶統一的到岸價;你甚至要取消所謂的客戶自提這種小聰明、小算盤;你主產品系列絕不能再出什麼客戶 支付超距離運費這樣的笑話;這些都是你自己該解決的問題,不可以轉嫁給客戶。

5、權力下放。

減少總部銷售中心的權利和功能,將經營權儘量下放到各大區,中國市場太大了。這個道理和原因我在前面也有專門談過,就不多囉嗦了。

6、改良模式。

就是說採用的銷售系統絕不能盲目的積極,要和市場規模相匹配;人員架構也要和銷量規模相匹配;培養和扶持優質的經銷商而不是盲目的招商;實際的銷量規模是決定這些的唯一標準,銷量發展了,模式、系統、人員再跟進。

7、建立誠信。

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要建立誠信、負起責任,減少溝通成本、減少內耗,增加客戶和員工的信任感、歸屬感,道理不言自明,但匯源在這方面卻長路漫漫。

8、以人為本。

其實我說的是要尊重人才,不要任人唯親,要相信職業化而不是鄉情,也許有一天匯源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山東籍少於10%了,匯源就真的能輕裝上陳,大步前進了。

9、費率平衡。

就是說你所有費用的支出要和銷量的增長成正比,不做盲目的費用支出,你做企業一定要以賺取合理的利潤為第一指標。

10、重視拉力。

根 據權威機構調查表明,消費者衝動性購買即飲產品時最大的決策因素就是:「和我一樣的人在喝什麼?」為什麼那些巨頭們每年花巨資請最流行的明星來代言產品? 消費者在對品質鑑別能力還不強的情況下,廣告宣傳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影響巨大,適當的拉力會使業務團隊的銷售變得更容易,推拉平衡的市場才最良性。

呵呵!我其實是有整數情結,非要湊個10條。我上面說這麼多其實就是兩句話:1、做大生意;2、賺取利潤。有著兩點企業就發展,否則就...

下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