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快播王欣的「盒子」情結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8/3MNDEzXzUwMDQ3MA.html

2006年前後,盛大「盒子」戰略僅一年多試水就戛然而止,但作為當年「盒子」產品的技術負責人,王欣的盒子情結卻縈繞不去。

「我確實是有點盒子情結。」8月14日,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快播」)執行董事長王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盛大盒子出師未捷的根本原因不在監管,而是沒有抓住用戶需求,「是在錯誤的時間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現在智能手機的爆發,終於讓王欣找到了一個切入點——快播大屏幕。這個大小、形狀如U盤的硬件能在不需傳統HDMI連接線下,讓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中的視頻、圖片、遊戲等內容顯示在電視、投影儀等大屏幕設備上。

某種程度上,這與外界猜測未來蘋果電視機可能採用iPhone、iPad等做遙控器的路徑殊途同歸。「我們也不害怕別人來山寨,」王欣說:「因為快播大屏幕不打算在硬件上賺錢。」

蘋果Apple TV影子

一直以來,不少IT、通信公司都在尋求能在手機、電視、電腦甚至白電等不同產品間互聯互通的技術和產品,並為此提出不同的實現路徑和產業標準,如閃聯、英特爾數字家庭、思科的統一通信等。

而在用戶體驗上,頗為人稱道的則屬蘋果的Apple TV。這個定價99美元的機頂盒可以讓用戶在電視上觀看部分網絡視頻,目前該產品已發展到第三代,蘋果公司為此制定了名為「AirPlay」的傳輸標準。

「電 視機已成了一個越來越不受待見的東西,相反,人們對智能手機的喜愛則到瘋狂程度。」王欣認為,智能化方面目前手機遠遠走在電視前面。不過,他同時認為,屏 幕尺寸相對更大的電視機仍是一個不錯的顯示屏,而要發揮這個大屏幕的功能,就要找到一種能把它與智能手機打通的產品。

現在很多手機廠商和電視機廠商想到的這個中介是HDMI線,但有形的線纜阻礙了用戶體驗,用戶不能隨意走動。通過Wi-Fi無線連接的方式,快播大屏幕能實現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與電視之間的內容分享。「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就是那根HDMI線。」王欣說。

同時,由於快播大屏幕內置了AP(Access Point,無線接入點)模塊,用戶手機上的本地內容可以在不需要Wi-Fi的情況下顯示到電視機、投影等設備上。這主要是考慮到目前一些地方Wi-Fi普及程度不足的因素。

「消 費電子要適應中國國情。」王欣對記者表示,即使未來蘋果電視也通過AirPlay實現類似功能,快播大屏幕仍有市場空間,這是因為:首先,蘋果用戶群只會 覆蓋一部分高端用戶,更大市場在於二八原則決定的長尾部分;其次從過往的經驗來看,蘋果產品的互聯互通僅限於自己的「i」體系內,無法擴展到其他品牌的智 能手機和電視機。

在技術標準上,由於快播大屏幕不僅支持自行研發的SmartPlay標準,也同時兼容蘋果AirPlay,以及由微軟、英特爾等發起的DLNA協議,能支持市面上的重點應用內容和絕大部分智能手機、電視機等硬件。

王欣表示,目前快播大屏幕已經出了樣機,正分批寄給產業鏈各環節的用戶進行測試,「已經達到上市銷售標準,但我們還是希望通過實驗室之外的測試,不斷把可能出現的問題找出來」。為此,快播公司還啟動了一項邀請1萬名智能手機用戶成為測試員的活動。

不靠硬件賺錢

儘 管快播大屏幕外形小至普通U盤,但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拆解快播大屏幕的硬件構成,其主要元器件包括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雙通 道Wi-Fi模塊、512M內存、4G或8G不等的SD卡。「除了沒有觸摸屏,其就幾乎相當於一部智能手機的配置了。」王欣說。

一位業內人士猜測,僅從元器件構成來看,該產品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單)成本應該不會低於300元。王欣不願透露快播大屏幕成本,對未來產品正式上市後的售價,也稱目前還沒有最後確定。

「在中國市場,我傾向於微利銷售,只要能覆蓋住成本加運費即可。」王欣對記者表示,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快播大屏幕不應靠硬件賺錢,「要讓大家用得起」。為此,快播大屏幕未來在渠道上打算採取電子商務的形式。

至 於盈利模式,則應在增值服務上下功夫。目前,快播正與一些教育類應用開發商接觸。王欣舉了一個例子,以往幼兒教育類應用無法實現多屏互動,其互動環節只能 預先設定好,比如在一段教學後讓小孩回答問題,只能在隔幾秒後說「太棒了,你答對了」,至於小孩到底答沒答則不知道。快播公司可以將自己的 SmartPlay協議標準授權給開發商,實現真正的教學互動,並與開發商進行收入分成。

王欣認為,對大屏幕的電視機來說,重點應用除家庭教育類,還有就是遊戲。這方面,快播此前幾年累積的快播播放器和快玩遊戲平台可以派上用場。

快 播公司在2007年創立時最先開發的就是視頻播放器。由於採用點對點技術,並將在線點播、視頻下載、本地播放等融合起來,快播播放器目前積累了超過2億用 戶。同時其技術開放、建站成本低,得到大量中小站長的使用。在中國網絡視頻市場,當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由於版權、帶寬等巨量投入而陷入虧損窘境的情況 下,快播公司依靠提供視頻播放技術,很早就實現了收支平衡。

依靠快播播放器積累大量用戶資源後,快播公司切入遊戲市場,其快玩遊戲平台目前有近400萬活躍用戶,同時在線用戶超百萬。

據王欣透露,快播公司目前擁有員工400多名,今年營收預計3億元人民幣,這些收入主要來自於快播以及快玩,「已連續三年盈利,不管想在國內還是國外上市,都達到標準了」。

「播放器、遊戲、多屏是快播的鐵三角。」王欣說,這是在多年前就確定了的,目前這三塊業務也正構成了快播公司的三個事業部。對於快播大屏幕所在的多屏事業部來說,播放器和遊戲的積累,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的內容應用,並由此獲得新的盈利點。

在快播公司的規劃中,未來這三塊業務之間也會考慮實現賬號系統、支付等方面的打通和統一。

王欣說,也正是由於在上述三個方面的同時佈局,快播公司不擔心別人的模仿競爭,「從硬件來說,沒有什麼東西別人山寨不了,但別人很難同時在三個領域進行跟隨」。

撇清「涉黃」傳聞

由 於快播播放器採取開放技術的發展模式,大量中小站長借助其搭建起視頻播放平台,魚龍混雜下,其中部分站長為追求流量和盈利,存在涉嫌發佈黃色內容的情況。 這也讓快播公司時不時遭受「涉黃」的質疑,外界甚至把快播後來與大型視頻網站的合作及涉足遊戲業務,視為「洗白」之舉。

「我們本就沒黑過,何來洗白之說?」王欣表示,技術是中立的,而快播播放器只提供了一種視頻播放的技術,在這一點上,與瀏覽器等性質一樣,「用戶打開涉黃網站也要用到瀏覽器,為什麼沒有人指責瀏覽器也涉黃?」

王欣說,不管是在視頻播放、遊戲還是未來的多屏業務領域,快播一貫原則為只做技術和平台,不涉足內容,「與內容開發商的關係是合作關係,至於涉黃網站,我們也想把它找出來」。

為撇清外界對其「涉黃」傳聞的質疑,快播公司正採取獎勵手段,鼓勵網民舉報涉黃網站,其在收到並核實舉報信息後,會對相關站點採取技術措施,令其視頻無法用快播播放器進行播放。與此同時,快播還組建了一個內部團隊,專責在互聯網上搜找利用快播播放器搭建的涉黃站點。

「目前每天通過這兩個渠道發現並解決的站點接近300個。」王欣說。據其透露,儘管財務上已符合IPO條件,但目前資本市場整體萎靡,快播並沒明確上市計劃。據記者瞭解,快播公司在創立之初獲得了來自曾李青和周鴻禕的天使投資,其A輪融資則來自賽富基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51

盛大遇盒子危機:果殼電子陷分家產漩渦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wNNDE1XzU1MzgwNg.html

盛大「硬」轉型遇「盒子」危機:郭朝暉離職果殼電子陷「分家產」漩渦

調整中的盛大近日又出現高管變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盛大旗下的果殼電子內部多個渠道獲悉,郭朝暉於近期辭去了果殼電子CEO一職,或將調往盛大集團在北京的其他子公司就任。

作為承載陳天橋平台夢的硬件支柱,果殼電子於2009年年底成立,旨在向用戶提供基於互聯網技術應用的電子產品,目前已推出Bambook電子書和智能手機。掌門人郭朝暉棄「殼」而去,再次引發人們對盛大平台戰略的關注。此後業內又傳出,果殼電子準備「分家產」,進一步加重了坊間對陳天橋平台夢再次折翼的猜測。

盛大手機前途未卜

對於離職的猜測,10月25日早晨,時任果殼電子CEO郭朝暉在新浪微博上回應說:「我提出了辭職,是因為我太太生病了。」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果殼電子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郭朝暉只是調往其他子公司,工作地點從上海換到北京而已,純粹是因為家人的原因,這個不算離職。」

2011年5月,郭朝暉從卓越亞馬遜跳槽至盛大,就任果殼電子CEO,至今在盛大的工作時間僅約一年半。雖然郭朝暉及盛大方面均表示他離職是出於「家庭原因」,但仍引發猜測。

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認為:「在這麼短的任期內離職,很可能是業務進展不順利導致的結果。」但這一猜測未得到果殼電子的正面回覆。

一位接近郭朝暉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郭朝暉在微博中說辭職陪家人的說法並不假。但另一方面,盛大手機這塊業務在集團層面得到的支持太少。於公於私,他做出這種選擇都沒錯。」

上述人士表示,儘管360特供機、騰訊手機等互聯網手機在誕生之初便遭遇了多方質疑,但是各家仍在賣力吆喝。「但是從盛大身上,我並沒有看到這種決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盛大Bambook手機售價為1299元,在智能手機中居於中間位置,目前主要通過果殼電子官網、京東商城和淘寶等線上渠道銷售,線下則與手機連鎖商迪信通進行合作。儘管果殼電子對外宣稱,該手機銷量已達到預期,但從未透露具體的銷量數據。

6月盛大Bambook手機上市時,郭朝輝曾對媒體表示,盛大做手機的初衷是為了在「新互聯網運動」中佔據一席之地,目前並不急於探索能掙錢的商業模式。「現在談利潤太早,盛大手機基本以成本銷售,目前處於微虧狀態,至於何時盈虧平衡,取決於市場策略。」

然而,距此款手機推出不足半年時間,郭朝暉便棄果殼電子而去,讓盛大Bambook手機業務的發展情況受到關注。

據上海迪信通多倫多分店一名銷售人員介紹,目前店內盛大手機的庫存量已不多,平時銷量一般。在調查中,記者還注意到,盛大手機後續配套服務存在供應不足的問題。在上海,目前僅在膠州路有一處服務中心可以提供檢測和維修服務。

方興東分析認為,互聯網公司做手機,通常會將手機當作旗下互聯網應用的承載平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用戶,容易脫離用戶需求。另一方面,與百度、360、阿里巴巴等做手機的互聯網公司相比,盛大做手機面臨更大的挑戰,因為盛大旗下的受眾以遊戲用戶為主,缺乏海量的主流消費者組成的群體支撐。

「盒子」噩夢再降臨?

果殼電子旗下的主角盛大手機前景不明,而另一個主角——Bambook電子書,目前也正遭遇被邊緣化的生存困境。

2009年底,自盛大「盒子」計劃中止後,陳天橋為了繼續自己的平台夢,成立了果殼電子,並將目標對準了當時由亞馬遜Kindle熱銷帶動起來的電子書市場。同年10月底,盛大首款電子書正式開售。

易觀國際分析師黃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亞馬遜電子書因為審核問題一直未能進入內地市場,給包括盛大等在內的相關國產品牌留下了很大的生存空間。

不過好景不長。2010年,iPad上市,此後在以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的衝擊下,國內電子書市場迅速由盛轉衰,相關公司也相繼陷入困境。

以漢王科技為例,去年11月1日,公司收盤價為19.79元,而今年10月31日,收盤價已跌至9.46元。伴隨漢王科技股價腰斬的是業績的大幅下降。在10月26日發佈的今年三季度財報中,該公司預計2012年淨虧損額為3500萬元~4500萬元,原因是電紙書產品收入減少。

與漢王科技類似,盛大電子書業務同樣有如「王小二過日子」。不過,果殼電子從未對外公佈過電子書銷量的數據。郭朝暉曾透露,電子書業務短期內仍處於虧損的狀態。

由於電子書整體市場日益萎縮,且公司電子書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上半年,坊間曾一度傳言盛大要關掉電子書業務。不過7月,郭朝輝在微博中反駁了上述傳言,表示果殼電子不會放棄電子書業務。

雖然電子書業務得以保留,但此次郭朝暉辭職後,又出現了關於果殼電子「分家產」的傳言:電子書業務將從果殼電子剝離,重新劃歸盛大文學旗下。不過,果殼電子內部人士否認了這種說法:「電子書還是會留在我們這邊運營。」不過該人士拒絕透露進一步的消息。

電子書和手機業務均前景不明,盛大之前一直準備推出的平板電腦,目前為止仍無聲無息。

在郭朝暉離開後,果殼電子下一步將怎麼走?會不會重蹈當年「盒子計劃」的覆轍?

方興東指出,盛大缺乏以免費為基礎的高黏度互聯網主流應用,以及忠誠用戶群體,因此無論盛大推何種終端硬件,都會受到制約。

無硬件基因的盛大,在平台夢的指引下,賦予了果殼電子生產硬件的使命,目前果殼電子方向不明,或許是早已注定的宿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68

小米盒子給創業者以警示:想幹就要甘當配角 葛甲

http://xueqiu.com/4601851079/22523102
小米盒子上市沒幾天就被廣電叫停了,總共才賣出去600台工程樣機,損失還不算大。像這類產品,技術從來都不是什麼問題,難的是政策和市場開放度。做企業的投這類項目,願意先上車後買票也可以,順風順水載你到目的地那你就賺了,可你也得冒著中途被趕下車扔在荒郊野外的風險。好在,聰明的雷軍並未投入太多,試一試而已,不值什麼。




在中國,很多東西都是可以顛覆的,成功顛覆了某個業態的人,往往會獲得極大收益。例如淘寶,你企業衣服賣不出去是吧,來淘寶賣,你年輕人沒工作是吧,來淘寶開店,你消費者想買便宜貨是吧,來淘寶買。這麼一來就顛覆了很多東西,最終形成一個新型的產業,好幾方都得益,當然獲益最大的還是阿里巴巴。




可是,有些東西卻又是你顛覆不了的,例如出版、電影、廣播電視等,對這些東西,沒有足夠的認識和理解,是不宜伸手的。這些行業雖然產值不是很大,同龐大的實物商品市場相比,還屬於小不點,可能量巨大,個個都有護身符,你想動別人的奶酪,先得考慮下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




說白了,這些行業雖然個個日進斗金,本質上卻並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極端情況下,國家出錢養起來都沒問題。因為他們掌管的是人的思想,靈魂及希望,用簡單的金錢和效益觀念是無法與之碰撞並產生火花的,但錢又是萬萬不能少的。




噹噹在圖書行業做了十幾年,至今還是個賣書的,也沒見弄出個噹噹出版社,你再有錢也沒資格。為什麼京東打價格戰賣了幾本便宜書,又是工商又是稅務查來查去?那幾個向京東維權的出版社,一年做的書總產值還不如京東一天營業額多,可人家就是有那個能量。對於這個,任何大老闆都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




人們見識過工業領域幾百億產值的私企美的,科龍,也見識過流通領域幾百億資產的國美和蘇寧,何曾見過一家屬於大老闆的出版社、電視台、電影廠?淘寶的成功就在於,顛覆了可顛覆的,暫時沒敢去碰那些難以顛覆的。商品流通領域反正都是些私企在裡邊折騰,整垮了這個,那個起來,於根本毫無影響。




在工業和流通領域,老闆們意識不夠,完全可以被互聯網淘汰,沒人會為他們感到惋惜。在文化產品領域,目前看來,社長和台長們的根基還是堅如磐石。有無數老闆想往這裡投錢,那叫一個前赴後繼啊,打水漂都沒那麼快。話說,這就是個金山,也該堆出來了吧。對不起,還不夠。什麼時候能夠?文化產業說了:等我們唱主角的時候再說吧。




小米盒子的事情,之前不是沒有過失敗案例,如十幾年前就有的微軟「維納斯」計劃,如盛大盒子。怎麼失敗的應該好好研究一下,可以肯定的是,決非錢的問題。工信部很支持互聯網產業發展,可工信部管不了廣電總局,管不了版署,也管不了文化部,這是個非常大的協調工程,不光在中國,在美國也沒得到很好的解決。




之前受到高度評價的Hulu,如今不也往下走了麼?因為版權問題無法協調,Hulu已不復當年之勇。而在中國做Hulu,考慮的卻又不僅僅是版權了,還有許多其他更重要的東西,這也正是我一直以來並不看好主打長視頻的愛奇藝的原因,因為愛奇藝所做的,正是在現實世界中電視台在做的事情。給你發展起來,我電視台怎麼過?這個坎,是愛奇藝怎麼也越不過去的。




類似小米盒子和愛奇藝這類的互聯網產品,在中國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擔負把整個行業領入互聯網的重任,而且還得在之後甘當配角。首先這超出了他們本身的能力範圍,其次,他們不會在大量投入之後還願意當配角的。說白了,按他們現在這種發展方式,根本弄不成,因為工程太龐大。




說到配角,我就想起世界盃時的網絡直播了,說是網絡直播,其實是比賽結束後90秒把過程放到網上供網友觀看。幾家爭著搶著,動輒幾千萬去購買這過了期的節目。電視台才瞧不上這點錢,不過節目都放完了,能再收點是點,也不在乎賣出去了。即便就是這種過期節目,也還是能讓視頻網站們賺點,還是打破頭去搶來的。如果真的把市場放開了,那會是什麼狀況,不言自明。




有時候,數字是會騙人的。淘寶系一天賣了191個億,頂中國圖書出版業一年產值的四分之一,你不能說四個雙11就能頂整個中國圖書出版業了,對不起,400個都頂不了。同樣,一些成功案例也會騙人,不能說國外互聯網電視發展迅猛,中國就該一樣迅猛。美國槍械行業發展還迅猛呢,對吧,那個跟中國的文化產業一樣,是美國的國內核心利益體,同中國文化產業一樣,也是無解之局。




在中國,千萬不要對文化產業有顛覆和改變的想法,你注定會摔得狼狽不堪,當然,給出版社賣書,幫電影公司發行,替電視台賣廣告除外。如果你想在文化大市場中分一杯羹,僅僅是一杯羹而已,試試學做配角,在這裡,只有會當配角,還得有實力頂著財神爺的光環,才能生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94

小米盒子藏著什麼秘密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864

誰都知道,仍未與互聯網聯通的電視機屏幕是未來待開發的商業金礦。因此,繼小米手機之後,雷軍急於推出一款互聯網電視概念的小米盒子產品。但剛剛動手,就被迫暫停。在這個牌照管制的市場,監管這道檻仍難以踰越。

2012年11月30日晚,多玩YY上市慶功宴。很多在場的記者盼著見到多玩董事長雷軍。他們想問雷軍的問題是,小米盒子能否如約在12月開賣。

但雷軍來得比較晚,致完詞匆匆吃了幾口便離席。

多玩是第一家成功在美上市的「雷軍系」公司。幾個月之前,雷軍還收購了另外一家叫做多看的公司。11月14日,多看發佈了一款叫做小米盒子的互聯網機頂盒。那一天,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宣佈,將以399元的價格,在12月正式開售小米盒子。

然而,在以299元的價格向小米會員賣出了600台小米盒子工程機之後,小米盒子11月底宣佈,因系統維護暫停向用戶提供服務。

多位行業資深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小米盒子暫停服務的原因是,國家廣電總局對小米盒子的內容播控平台方華數和百視通做出了整改要求,理由是小米盒子裡有一些視頻內容是不受華數和百視通監管的。

這些內容主要是小米宣稱超過10萬部來自搜狐視頻、騰訊視頻、PPTV和風行等視頻網站的影視內容。

「雷軍走得太急了,太自信了,低估了產業的複雜程度。」一位要求匿名的視頻行業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搜狐公司副總裁、搜狐視頻CEO鄧曄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盒子市場目前是在野蠻生長階段,技術成熟了,但市場還不成熟。對於如何界定盒子裡的版權內容的歸屬,以及廣電總局的政策等方面,還處在蓄勢和探索階段。

互聯網電視概念

小米之所以涉足盒子領域,跟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有關。

一位風險投資經理向南方週末記者提供了他所在投資公司的調研數據:中國家庭數量4億,電視機數量高於4億(部分家庭不止一台電視機),中國固定寬帶在2011年底是1.4億戶,彩電每年銷量是4000萬台,其中40%是智能電視機(北上廣比例更高)。按照300元一台盒子計算,這個市場的規模是400億,一台智能電視機按照5000元計算,這部分的市場規模是800億,加起來是1200億的市場規模。這還只是硬件市場。

「軟件+硬件+互聯網服務」的鐵人三項模式,是雷軍的自我總結。在軟件領域,已經有了米聊和手機操作系統MIUI,硬件領域有了小米手機,在互聯網服務上,遊戲和娛樂是主流產品。雷軍已經投資了多玩等一些遊戲公司,在家庭娛樂領域收購多看,推出小米盒子,符合雷軍給自己定義的商業邏輯。

上述投資經理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小米最新的估值高達40億美元,需要互聯網電視的概念來支撐。而且,智能電視機單台毛利可能會過千,是盒子的幾十倍。

但是,如果小米盒子最終拿掉不符合政策規定的搜狐視頻等互聯網影視內容重新上市,就等於被「閹割」的Apple TV一樣,沒有太大的價值。

蘋果公司2006年曾經推出過Apple TV的盒子產品,但當時高清電視尚未普及,音響也普遍不能解析從Apple Store傳來的HDMI信號,從App Store購買和下載電影不僅昂貴而且緩慢,這款過於超前的多媒體機成了最失敗的數碼產品之一。

現在,蘋果已經轉而研發智能電視機iTV。而微軟、谷歌的研發方向仍是類似於盒子的外設產品。

「有互聯網基因,這是小米跟很多盒子廠商的最大區別。小米在手機行業通過渠道和營銷創新做了顛覆者,現在雷軍想在電視行業複製新的小米。」上述投資經理分析說,雷軍的目標最終會是電視,盒子只是開始。

「可管可控」

美國等歐美國家在盒子和互聯網電視市場,沒有牌照限制,也沒有內容監管。在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於2011年頒發《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簡稱181號文)。該文件對於做互聯網電視盒子有明確規定:做盒子的廠商,要麼需要有牌照,要麼跟牌照方合作。

目前牌照方有七家。分別是: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和清華同方股份公司合資組建的百視通公司,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下屬的廣東南方傳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由杭州文廣集團、浙江廣電集團等投資設立的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隸屬中國國際廣電電台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絡台(CIBN),湖南廣電旗下的新媒體平台快樂陽光公司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央廣廣播電視網絡台(CNBN)。

牌照方確定跟盒子廠商的合作之後,要向廣電總局提交客戶端號碼申請,廣電總局向盒子廠商提供一機一號的互聯網電視客戶端編號,盒子廠商生產了多少合格的型號,可以拿到多少號段。

樂視網副總裁梁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盒子廠商要拿到這些號段,需要向上述七家牌照持有方,即播控平台繳納一定的費用。這些費用的收取以每個盒子來計算。但梁軍拒絕透露樂視盒子為此繳納的費用。

另外,拿到號段的盒子,其在電視機上播放的內容,必須是受到牌照方播控平台監管。

其實,目前很多山寨盒子和智能電視廠商,除了牌照方的內容外,都有互聯網的內容,不然沒人買。有的盒子甚至沒有跟牌照方合作就已經在銷售。但由於比較低調,一直沒有遭到整頓。這次小米如此高調,自然引來監管大棒。

2012年8月份,多看的創始人王川曾去拜訪各大盒子廠商。梁軍回憶說,王川當時詢問了很多播控的問題,但最終小米還是因為播控問題而暫停服務。

「播控上,我們跟CNTV前後弄了一年,監管等很麻煩,沒事就一幫人去天津開會。CNTV有權停掉我們的服務器,我們機房哪個機櫃是我們的主機,CNTV很清楚。發現違規內容,可以掐掉網絡。可管可控,我們為了這四個字花費很大精力,我想雷軍怎麼著也得在這裡多花點心思。」梁軍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不賺錢的盒子

在小米盒子的價格區間裡,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深圳山寨品牌,比如海美迪、美如畫、開博爾等,這些盒子售價在300-800元。

上述投資經理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說,據他的市場調查,深圳山寨盒子一年一共賣100萬-200萬台。面向的主要是發燒友市場。這個市場正好跟小米盒子的發燒用戶重疊。

互聯網電視的牌照持有方如百視通,也在通過電信運營商銷售盒子。盒子裡內置了牌照方的內容,通過電信運營商的渠道銷售給新裝寬帶的用戶,只要你裝寬帶,盒子幾乎是免費贈送。

山寨玩家採取的都是傳統IT賣場渠道銷售的模式。特點是客單價低,渠道成本高,價格降不下來。小米盒子通過電子商務的形式做了營銷創新和渠道創新,這是小米盒子相對山寨盒子的優勢。

而要競爭過很多牌照持有者幾乎免費銷售的盒子,小米盒子就必須有更多的內容。但這些內容按照現有的政策是不允許直接從互聯網上抓取到電視機上的。

即便得到允許,這些內容的獲取成本也將大幅度提升。

樂視網副總裁梁軍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過去幾年樂視網購買了很多擁有在電視機上播放的影視內容的版權,這些版權過去的購買價格很低。而現在電視機內容版權的價格正在逐步抬升。

在梁軍看來,目前盒子之所以有市場需求,主要是因為大量的非智能電視機需要通過盒子來實現互聯網電視機的功能。

但存量市場有用完的一天,增量市場上,隨著電視機廠商的系統升級越來越便捷,盒子的價值會越來越小。創維集團營銷總部市場總監王海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目前創維智能電視銷量佔其總銷售額的比例達到了四成以上。

南方傳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沖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盒子廠商未來的前景,就是盒子的利潤,但盒子的利潤並不高。

很多山寨盒子有利潤,主要是因為可以免費獲取內容。盒子廠商通過所謂的「盜鏈」技術,能抓取互聯網視頻網站的影視內容。優朋普樂這樣擁有大量影視版權的公司,為了推廣自己的客戶端,對那些將優朋影視客戶端植入盒子裡的山寨公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內容的免費蛋糕正在逐步消失。12月3日,創維、南方傳媒和優朋普樂宣佈好萊塢電影頻道開通。三家聯合起來,一起向用戶收費。

實際上,通過B2C的方式向用戶收費的模式,此前已經有運營商做過嘗試,最典型的產品就是IPTV。即電信運營商建立一個「專網」,跟百視通等進行內容合作,面向用戶直接收錢,取得了號稱上千萬的用戶。

優朋普樂公司董事長邵以丁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互聯網電視的B2C市場商業模式可以開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300

打不開的電視盒子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2-21/100475311.html
「當我走進客廳,打開電視,我感覺時間像倒退了20到30年。這是一個讓人充滿興趣的領域。」近日,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的一席話,再次引發了外界對蘋果TV即將出籠的猜測。互聯網如何滲透、改變,甚至顛覆電視,這是繼電腦、手機之後,IT界下一個極具想像空間的領域。

  但在中國,電視屏幕背後關聯著敏感的政策管控,這使互聯網的滲透阻力重重。近年來,終端硬件廠商、廣電和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等各方勢力紛紛殺入互聯網電視,各種互聯網電視一體機或機頂盒面市,但始終難以真正地讓電視屏幕直接地、自由地登上因特網。

  小米盒子「觸雷倒地」,是最新一宗案例。這再次給業界提了醒,電視領域最關鍵的問題不是技術、資金乃至商業模式,而是廣電總局的政策管制及牌照準入。嚴厲的政策管制,以及相關各方的利益衝突與糾葛,制約著中國互聯網電視的發展,但產業力量的不斷集結也在逐漸擴大政策的裂縫。

剛起步的「千億金礦」

  互聯網電視是基於開放互聯網的電視服務,這被認為是繼PC、手機之後,下一個互聯網領域的「超級金礦」。谷歌、蘋果等互聯網巨頭均在籌劃佈局。

  Digital TV Research(數字電視研究公司)報告預計,中國互聯網電視的數量將從2010年的200萬台增至2017年的9300萬台。而國內終端廠商的預測更為樂觀。目前中國彩電市場年銷量約為4000萬台,智能電視的整體滲透率在40%左右,並有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中國互聯網電視終端用戶(一體機+機頂盒)規模超過2000萬。照此趨勢,未來五年內,互聯網電視用戶數有望過億。

  即使僅以硬件銷售計算,這已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這個市場足夠大,能夠容納多家上市公司。」優朋普樂公司CEO邵以丁對財新記者稱,即使互聯網電視只是取代家庭DVD的市場,也有近600億元的市場規模。優朋普樂是一家互聯網電視服務提供商,與南方傳媒合作運營互聯網電視業務。

  一位家電廠商人士給財新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彩電年銷量4000萬台,智能電視比例40%,每台智能電視均價4000元計算,智能電視的市場規模在640億元;以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年銷量500萬台,均價300元計算,這部分市場規模約150億元。這兩部分硬件的市場規模就接近800億元。

  奇虎360公司CEO周鴻禕判斷,智能電視應用和服務,將是投資人和開發者的下一個千億級金礦。上述數字電視研究公司的報告稱,全球互聯網電視的視頻收入規模將在2017年達到287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將從2010年的4900萬美元躍升至2017年的20.57億美元。

  邵以丁認為,互聯網在PC端、手機端的業務發展軌跡,在互聯網電視上仍會重現,比如遊戲、社交、電子商務等業務未來都有可能移植到互聯網電視,它們在初期可能規模不大,但未來會越做越大。現在中國的家庭基礎帶寬達到2M以上,互聯網電視在中國進入大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

  各路資本正在積極行動。百視通2012年1月與聯通合作推出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樂視網與CNTV(中國網絡電視台)合作云視頻超清機,11月發佈「超級電視」,12月20日推出樂視盒子;小米公司11月發佈小米機頂盒;騰訊與CNTV合資成立未來電視有線公司,合作運營互聯網電視;視頻網站愛奇藝與央廣新媒體公司以及江蘇電視台合資成立銀河互聯網電視有線公司,佈局互聯網電視;創維、TCL、海信等家電廠商也與牌照方合作,內置互聯網電視終端。

  此外,中國移動的互聯網電視項目組也和多家牌照方談判,計劃2013年試水互聯網電視業務。

  創新工場今年投資了樂視網旗下的互聯網電視公司樂視致新。創新工場合夥人邱浩對財新記者稱,這也是因為看好互聯網電視業務未來在中國的發展空間,提前佈局。

  邵以丁判斷,未來高清視頻內容的播放,一定是以電視屏幕為主。「在PC、手機上看視頻就像個人吃快餐,在電視上看高清視頻才是全家人吃正餐。」

小米盒子「踩雷」

  但是,現階段中國的互聯網電視在產業政策上仍存在諸多限制,各路人馬想玩轉這個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迅速被叫停的小米盒子,即是典型案例。

  小米公司在11月14日發佈小米盒子工程機測試,在11月22日晚間即宣告因系統維護暫停視頻服務,計劃於12月正式發佈的小米盒子現在已變得遙遙無期。小米公司稱,正在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與互聯網電視集成平台和持牌機構密切合作,爭取盡快開始下一輪測試。

  一位接近小米公司的知情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小米盒子正與百視通談合作。百視通今年11月曾公告新獲廣電總局批覆200萬個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客戶端編號,一個編號只能對應一台機頂盒。

  小米盒子被閃電叫停,引發廣電、電信和互聯網圈的廣泛討論。「雷軍(小米公司董事長)更多是在試水,但是走得太急,對廣電行業的複雜度估計不足。」原中國移動家庭多媒體事業部經理盧山說,小米盒子違反了廣電總局2011年10月下發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業內稱181號文)。

  181號文規定,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只能惟一連接互聯網電視集成平台,而不得有其他訪問互聯網的通道。這意味著,互聯網電視終端只能與互聯網電視牌照方合作,不得將公共互聯網上的內容直接提供給用戶。目前,擁有互聯網電視集成牌照的機構有七家:CNTV、百視通、華數傳媒、南方傳媒、湖南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電總局對互聯網電視終端設備採取許可序列號管理。

  小米盒子之前已與華數傳媒合作,獲得華數擁有的終端序列號,並接入了華數的集成播控平台。但問題在於,華數傳媒的內容播控平台不是小米盒子的惟一內容來源,小米盒子還集成了搜狐視頻、騰訊視頻、PPTV、風行網等視頻網站。這相當於在小米盒子上開了其他通向公共互聯網的通道。

  小米盒子聚合視頻網站內容的做法,也違反了181號文中「互聯網電視播放的內容應當具有電視播出版權」的規定。而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網站的大部分影視內容只有網絡版權,沒有電視版權。

  「廣電總局必然會叫停小米盒子,如果不叫停,類似小米盒子的產品馬上就會大規模鋪開,到時候廣電總局再想管就難了。」盧山分析說。

  事實上,在小米盒子問世前,已有廠商生產了一些山寨盒子在深圳華強北、北京中關村等電子市場銷售,這些山寨盒子也聚合了視頻網站的高清內容和海外電視節目。「但這些山寨廠商規模較小,比較低調,廣電總局之前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盧山說,小米通過互聯網銷售,如果得到廣電總局默許,鋪貨量會很快,其他廠商再跟進,局面勢必難以控制。

  「雷軍不是不懂政策,而是在試探政策,更核心的意圖是小米想做內容運營。」一家互聯網公司負責人對財新記者分析。在互聯網電視產業鏈中,價值核心在內容運營,而終端硬件賺錢很辛苦。雷軍在小米盒子發佈會上也表態,小米盒子不會通過硬件來賺錢,而是通過內容和服務產生價值。

  但在過去IPTV、三網融合的多次政策博弈中,廣電總局始終將電視內容集成與運營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小米盒子的失敗,絲毫不令業界意外。

廣電總局要主導權

  「廣電總局管控的核心只有四個字,可管可控。」邵以丁表示,與PC、手機等私人屏幕不同,電視是家庭公共屏幕,廣電總局認為自己有責任讓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的內容做到可管可控。

  在此邏輯下,不管是IPTV還是互聯網電視,都必須搭建內容集成播控平台。而播控平台也只有廣電系企業才拿得到牌照。此外,為防止互聯網電視對傳統有線電視運營商形成衝擊,181號文中還規定,「目前階段,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以向用戶提供視頻點播和圖文信息服務為主,暫不開展廣播電視節目直播類服務。」

  「這是廣電吸取了IPTV的教訓。」盧山告訴財新記者,此前中國電信與百視通合作的IPTV業務,可以提供直播內容,對地方廣電網絡有替代作用,曾引起地方廣電網絡強烈反對。IPTV的用戶數目前已經超過2000萬。

  在IPTV業務中,廣電系統雖然掌握了集成播控平台,但在合作中,主導用戶拓展、計費系統、運營數據等的電信運營商實際控制了業務平台。所以,在互聯網電視業務上,廣電總局明確規定,互聯網電視集成機構應當建立獨立的用戶管理、計費認證系統,不得與傳輸網絡運營商合作進行互聯網電視業務的用戶管理、計費認證工作。

  「此舉意在將電信運營商踢出。」盧山透露,中國移動與互聯網電視牌照方談合作時,牌照方都要價很高,基本讓電信運營商淪為流量管道。

  從2010年以來,針對不斷試探政策底限的互聯網電視業務,廣電總局反應迅速,連續發出多個規範性文件,顯示了其強烈的產業主導意識。「這與廣電總局的一貫風格有些不同,發文之迅速,行文之嚴厲,條款之嚴密,以往都很少見。」盧山說。

  各路資本在廣電總局的強烈主導意識下屢屢碰壁,空間狹窄。比如,電視機廠商內置自建的集成平台很快被叫停;互聯網企業則需要尋求與牌照方合作,才有資質開展業務;電信運營商發展用戶的能力最強,線下網絡與資費系統完善,但被廣電的政策排除在外,現在只得處於觀望狀態。像中國電信目前能做的只是升級IPTV的客戶端與系統,對互聯網電視低調演進。

  在技術和運營經驗上實際不如互聯網企業和電信運營商的牌照方,是產業鏈價值的核心。它們全部來自廣電系統,因為互聯網電視業務與原有有線網絡、IPTV業務存在一定衝突,它們對發展互聯網電視的積極性不強。殷建勇稱,「牌照方現在是坐地收錢的模式,每授權一個盒子或一台電視機內置終端就能收到錢。」機頂盒廠家透露,一個編碼許可的價格大致在15元左右,CNTV、百視通和華數傳媒的開價都差不多。

  「此前,家電廠商、互聯網企業、廣電運營商都想通吃產業鏈,但最終都沒能實現。」邵以丁說,經過政策管制,各方也開始磨合妥協,尋求產業鏈的共贏之道。

拱出來的空間

  一位電信運營商人士指出,要做大互聯網電視產業,需要現有的政策適當放鬆。允許更多的玩家入場,共同運營,各自發揮價值,最終形成全產業鏈參與的健康模式。

  「與廣電系統合作,要一點一點去試探和突破政策,但不能突破得太多,也不能到底線。」和廣電系統企業合作過的人士分析說,互聯網企業或電信運營商需要與廣電系統內部企業結盟,形成一致利益,才有可能慢慢推動廣電總局松一點手。

  邵以丁認為,產業鏈各方應該先在現有的規則內把事情做好,拓展出市場和規模,再來推動政策調整。

  事實上,現有的互聯網電視管控政策,已較早前有所放寬,這是被市場一點一點「拱」出來的。最早積極推廣互聯網電視概念的是電視機廠商,借此提高銷量和利潤率。同時,還試圖做一些「軟硬平台結合」的轉型。電視機廠商曾自建集成平台,聚合互聯網上一些高清視頻內容,但很快被廣電總局叫停。之後,電視機協會與廣電總局交涉,最終情形有所緩和,廣電總局出台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管理規範,發放集成業務牌照,允許電視機廠商與牌照方合作發展互聯網電視。2011年,樂視網推出樂視盒子。廣電總局也叫停,但允許上海、長沙和杭州三個城市進行互聯網電視機頂盒試點。

  盧山認為,未來,牌照方可能會推動廣電總局去慢慢調整政策。「比如百視通,作為上市公司,同時它需要業績回報,運作就很靈活。」

  但在廣電總局的職能中,政治優先,管理意識形態;同時兼顧產業利益。在這兩個目標之間,有時存在矛盾,但也有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政策鬆動之希望所在。

  「廣電掌控集成播控平台,短期存在調整空間,比如可以多放出一些牌照,或在細節處調整,如允許直播內容進入互聯網電視播控平台,允許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等。」盧山說,而長期看,他認為需要從制度層面作出調整,比如改牌照審批為備案制。顯然,他的想法與現實有著遙遠的距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68

阿里醞釀入股新浪視頻:佈局盒子 提高上市估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773.html

估值重任下忙佈局

近期,一位阿里投資部門人士告訴記者,由於視頻網站的廣告對電商的用處一般,因此阿里在投資視頻領域上一向謹慎,此前從未出手。

這次真的要出手了嗎?一位熟悉阿里入股新浪微博項目的人士透露,與新浪微博一樣,阿里此次入股新浪視頻的比例可能高於18%。

另一個可信的訊號則是,騰訊視頻前CEO劉春寧已經跳槽到阿里。

從去年底開始,阿里圍繞移動社交、平台入口、開發者數據、O2O應用、地圖等展開投資佈局。對應上述五個方面,阿里已集中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投資10多個項目,其中既包括新浪微博、高德、UCWeb等已經有相當影響力的公司,也有蝦米、丁丁、窮游網等「小而美」項目。

借助收購新浪微博股份和入主高德,阿里的移動拼圖已經日趨完整;但阿里盒子戰略才剛剛展開,急需視頻網站的支撐。

戰略佈局之外,正處於「IPO窗口期」的阿里還承載著提高估值的重任。一位接近阿里IPO項目的投行人士向記者稱,根據此前與雅虎的交易協議,如何挖掘業務成長能力,拓寬業務渠道,是阿里能否「華麗上市」的關鍵。

雅虎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顯示,雅虎對阿里未來IPO的標準進行了重新規範,規定阿里IPO時毛收入應不低於30億美元,IPO發行價需比阿里回購雅虎股份每股溢價110%。而根據阿里當時350億美元估值計算,未來IPO時阿里市值需達到至少735億美元。

「據我瞭解,阿里集團計劃打包上市的部分,並不包括支付寶、阿里小貸等互聯網金融業務,以及菜鳥物流、眾安在線等由阿里控股的業務。」前述投行人士稱,由於公認最有增長潛力的支付寶業務被排除在外,阿里必須通過其他概念提高估值,比如:此前借UCWeb講述移動戰略;而有了蘋果、谷歌等巨頭的「客廳戰略」在前,「阿里盒子」顯然也是一個不錯的故事。

雅虎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阿里集團的淨利潤猛然增長,分別為6.5億美元和6.79億美元,而去年第一、二、三季度,阿里集團的淨利潤不過是2.35億美元、2.93億美元、虧損2.46億美元。

「雖然雙方都有提高估值或股價的短期需求,但從長期看,業務的成長性、商業化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上述人士稱,淘寶有成熟的商家—廣告—買家變現鏈條,開闢視頻業務給阿里帶來的利潤是可期的;而這種資源一旦向新浪視頻傾斜,也將給新浪帶來較大的收益。

新浪視頻野心

今年4月,阿里斥資5.86億美元入股新浪微博18%股份,在協議中,阿里為新浪微博3年帶來3.8億美元的框架,需要新浪的平台通過廣告位來置換。而此次阿里投資新浪視頻,可能在這3.8億美元之中來兌換視頻的廣告位。

艾瑞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 年淘寶聯盟佔中國互聯網展示廣告市場的比重為21.7%,2012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753.1 億元。換言之,淘寶聯盟在2012 年的互聯網展示廣告市場收入約為163 億元。

今年8月,新浪與NBA達成合作,新浪將擁有NBA賽事多項獨家直播權。有消息人士稱,合作總價在1億美元以上。而這些獨家的NBA視頻內容將給新浪視頻帶來較大的廣告價值。

目前,各大門戶的廣告增長引擎主要來自視頻業務。有分析認為,這也是新浪希望發力視頻業務的原因。此外,新浪也一直希望借此擺脫門戶與微博在廣告資源上左右互搏的現狀。

新浪視頻的分拆融資,也與新浪今年來一系列內部改革密切相關。

今年4月,新浪聯席總裁杜紅將新浪門戶的頻道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商業頻道,這類頻道自身只考核銷售任務,如汽車、旅遊;第二類是綜合頻道,既要承擔一部分銷售任務,也有對內容、流量的考核,如體育、財經、娛樂、科技等;第三類則是媒體頻道,如新聞中心,不需要承擔銷售任務。

互聯網分析人士李成東認為,這種將不同屬性頻道分類的方法,實則是一種孵化策略,為以後的垂直化運營做鋪墊。「先培育一種機制,以及在機制下適當寬鬆的土壤,再看看哪些頻道能在此之下快速發展,適合獨立出去。」

此外,擁有NBA資源以及阿里戰略投資的新浪視頻,也能獲得較大的市場機會。目前,優酷和土豆是視頻庫資源型的同類整合;百度愛奇藝和PPS是PC與移動端的跨平台整合;而新浪視頻在阿里的資源傾斜下,以及自身新浪微博的平台資源,可以完成「視頻+社區+電商」的整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41

從IPTV到智能電視到盒子...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電視屏?! 馮大轉兒

http://xueqiu.com/1550060874/25517996
(轉自虎嗅)總得來說,這篇文章的觀點還是有理有據的,也給我科普了不少廣電、寬帶關於電視創新相關的知識,推薦。(全篇最亮的是關於CDN的評價。。)

正文內容:

五一回家,發現家裡的電視失寵了。我爸媽可是守著電視過了幾十年的電視粉啊,連他們都開始遠離電視屏,不得不讓人對電視屏的前景感到擔憂。

電視屏的逐漸衰落有些年了,在這些年中,想救電視於水火的人可以說前赴後繼、著實不少。從IPTV、到智能電視再到眼下最時髦的互聯網機頂盒,不可否認,電視屏是有變革的,變得可點播、可互動、可上網了,功能在加多;體驗嘛,也在優化中。

可是,正在流失的觀眾注意力回來了麼?看起來,效果寥寥。

很多人或許會反駁說, IPTV發展得不錯啊,都養出了一個上市公司了;商場裡的智能電視也賣得挺火啊;小米、樂視的互聯網機頂盒,不掐著秒搶都買不著,怎麼能說效果寥寥?但據我的觀察,大部分裝了IPTV,用了智能電視和互聯網機頂盒的人,其看電視的習慣並沒有真的被改變。

IPTV:電信系的銷售勝利

IPTV算是改造電視屏的先鋒,我在上海生活,這裡恰好是IPTV運營商百視通的大本營,全國IPTV發展程度最高的地方,我身邊的不少人,都是裝了IPTV的。但事實上,他們極少使用點播、回放這些IPTV區別於傳統電視的功能,裝或沒裝,於他們,幾乎沒啥區別。

IPTV能夠發展到今天這步,在我看來,與其說是技術革新,提供了更好的觀影體驗,不如說是一場銷售技巧的勝利。

IPTV從誕生開始一直到今天,都是和寬帶搭售的,大部分地區採取的策略都是買寬帶,送IPTV,IPTV自然算不得剛需,但寬帶是呀。運營商和百視通非常聰明,這種搭售方式,讓消費者感覺沒有多花錢,甚至是佔到了便宜,但實際上,IPTV的錢,早就包含在了寬帶費裡了。

每個月,百視通能從每個IPTV用戶身上收到10塊錢,一年就是120。(根據百視通財報披露的用戶數和營收,ARUP值比這個數要低一些,這裡頭,一則是他們和電信簽協議的時候,有時會有些優惠讓步,二則,央視CNTV和地方廣電入局之後,分錢的人多起來了,百視通從電信那裡拿了錢之後,還要分些給旁人。)所以,IPTV實際上不是免費的,甚至可以說,不比有線電視便宜。上海的有線電視是23塊一個月,以各位對運營商的瞭解,你覺得他們能分出10塊錢給百視通,給自己會留多少,怕是只會多不會少吧。上海的電信寬帶2M包年1800(送IPTV),隔壁的杭州電信寬帶2M包年則是1000,為啥上海要貴出800,別告訴我是上海的網速比杭州快,或是上海的消費水準比杭州要高出一倍……

說白了,寬帶是個剛需,別說1800,就是2000、3000,上海的同學們也得裝啊,寬帶怎麼定價,是不是往裡面搭售點啥,運營商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市場競爭?不能說沒有,但不好意思,南電信北聯通,電信在黃河以南佔據了85%的寬帶市場份額,是絕對的龍頭老大,而且這個局面短期內是不可能改變的,因為涉及到巨額的基礎設施投入。

我所接觸的不少裝了IPTV的朋友都是這麼個觀點,反正免費,不用白不用,如果要收錢,那就要看和有線電視比,哪個便宜了。這說明什麼,在他們眼裡,IPTV和傳統電視沒啥區別,他們不願為了IPTV的那些新功能多付錢。

智能電視:願意買不願意用

相對於軟件服務,中國消費者為硬件付費的熱情要高得多,那智能電視能變革電視屏麼?我也不看好。開頭我說,我們家的電視最近失寵了,那可不是十年前的舊電視,而是我老爸老媽去年冬天花了三千八百大洋敗回家的新電視!

一線品牌的智能電視,42吋屏幕,內置華數的互聯網電視播控平台,可以點播影視劇集,還可以上網,為了上網方便,當時他倆還專門去買了無線鼠標和鍵盤……要不是買的時候趕上商場促銷+節能補貼,花費應該是四千朝上。

結果,不過三五個月的功夫,就被他們晾在了一邊,我問為啥不用,他們說電視節目沒啥好看的,我說,這不是可以點播,可以上網麼,答說,還是用電腦和手機上網好。我家的電腦是用了五六年的舊電腦了,手機更是過年時我遺棄在家的山寨機,充話費時運營商送的,絕對的三流產品,反應遲鈍、操作卡頓感十足,屏幕精度自然也無法和iPhone那樣的東西相比,我把玩幾天後還送其一外號:「智障機」。

結果,就是這麼個「智障機」,在一場爭奪我爸媽眼球的戰爭中,居然完勝智能電視!起初我還有點不信,畢竟他們不像80後90後那樣是伴著互聯網長大的,他們可是多年來習慣了看電視的,後來小範圍調查了下,發覺我爸媽並非個例,只不過有的家庭裡,擊敗智能電視的東西要稍顯高級點,比如iPad之類,但本質差不多,都是移動智能終端。

在智能電視這個問題上,最有意思的一點在於,對於XX功能XX功能——很多時候,消費者自己也覺得是需要的,所以消費者有為此而花錢的衝動,何況很多時候,買電視和搬新家還聯繫在一起。但花完錢之後,卻往往發覺沒那麼需要,曾經有業內人跟我說過,智能電視中互聯網電視模塊的激活率只有10%,這還只是激活率,不是什麼日活躍度,相信絕大部分人還是把智能電視當普通電視在用。

盒子:終極拯救者?!

盒子這東西,去年底今年初,因為小米的封殺和復活,著實在圈子裡火了一頓,就連我媽最近也琢磨著敗個小米盒子回來,購買衝動和幾個月前想買智能電視時一樣,若不是比較難搶,估計此刻已經入手了……那麼,盒子是電視屏的終極拯救者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如先來分析下IPTV和智能電視為什麼沒能改變觀眾的觀影習慣。

我認為電視屏和電腦屏有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應用場景不同:電視屏是家庭娛樂中心,代表的是客廳文化,而電腦屏是個人辦公娛樂中心,代表的是書房文化。

客廳文化的特點,簡單慵懶,往沙發上一趟,不少人是起來倒杯水都嫌煩,一家人隨便挑個台,新聞也罷,綜藝也好,挑好就不動了,邊看邊聊,打發時間,圖個氣氛。書房文化呢,是私密、勤奮,在電腦前,你的狀態是身體前傾,手指忙碌,刷網頁,看視頻,聊QQ,寫文檔,任務欄裡窗口一堆,恨不能一心多用。

屏幕越大,離眼睛越遠,它的開放性就越大,私密性降低,所以適合三兩個人一起看的電視天生適合做家庭娛樂中心,而做個人娛樂中心,電腦會更具優勢。

IPTV和智能電視對電視屏的改造,都是將電視屏PC化,我覺得這是跑偏了。很多人認為,電腦屏能把用戶的注意力從電視屏上拉走,是因為電腦提供了更好的觀影體驗,可以點播、互動、廣告少,同時還可以上網。這個說法並沒有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把這些功能移植到電視上,讓電視PC化,就能把用戶的注意力搶回來。想把書房文化搬到客廳裡來,實踐證明,用戶並不買賬。用戶往那沙發上一躺,就是懶,懶得打字,懶得點播,甚至懶得去想看什麼好。

盒子看上去避免走IPTV和智能電視的老路。我接觸的一些從業者都認同一點,盒子要變革電視屏,必須要迎合客廳文化,比如說,遙控器的設計非常簡單,電視界面也儘可能簡單,讓用戶能懶懶地就進行操作;再比如說,在遊戲上,也有廠商考慮弄一些類似Xbox和Wii上的那種遊戲,適合兩三個人一塊兒玩,符合家庭娛樂甚至運動健身的需求。在琢磨用戶需求方面,互聯網公司比起運營商和電視機廠商,的確是要好得多。

但即便如此,我對於盒子的前景還是偏悲觀。想法好不好,跟能不能落地,中間的差距是巨大的。政策、成本壓力、用戶需求,盒子的面前,起碼有三道檻。

1.  政策:這個很好理解,某局對於電視屏的態度就是四個字,可管可控,小米的例子說明了一切。雖然從長遠的趨勢上看,互聯網對於電視是會產生顛覆性影響的,但天朝的政策環境一定會大大延緩這一天的到來。

2.  成本壓力:有從業者認為,一旦政策放開,盒子以及其背後的整個互聯網電視產業就能突飛猛進,我覺得未必,盒子的成本壓力如何消化,這問題暫時無解。硬件成本消費者可以買單,軟件呢?盒子是用戶自己把寬帶資源分過來,電信運營商是就被繞開的,沒法像IPTV那樣和寬帶搭售。作為內容提供源的視頻網站,除了要付出版權成本,帶寬成本也會是很可怕的。電視屏,現在都是奔著40吋朝上去的,碼流要比電腦屏大得多,一旦流量上去了,視頻網站的CDN將不堪重負,由此而產生的帶寬費用可能是天文數字。當然,可以考慮廣告變現,但是在流量起來之前,廣告商會買單麼,而在廣告商入場之前,視頻網站會不會被成本拖垮,真心難講。雖然現在視頻網站都起勁地和各種盒子合作,但其實只是嘴上喊得響,趕趕時髦,因為現在盒子的量還很小,帶寬成本還顯不出來。

3.  用戶需求:相比前兩點,我覺得這點會更艱難。很多需求點,譬如在電視上玩遊戲,這是個需求,但這是個剛需麼?對於重度的遊戲愛好者,是的,那他可以買個Xbox或者Wii回家,那東西2000塊,性能比200多的盒子要好太多,對於一般人,這是個弱需求。要激發一個弱需求,還要迎合那種簡單慵懶型的客廳文化,這是個非常難的創新點,技術、商業模式上,都有阻力。何況,現在是一個越來越強調個體需求的社會,個人娛樂和家庭娛樂之間,恐怕趨勢是前者會日益佔上風。我爸媽感情再好,架不住一個愛看諜戰劇,一個愛看家庭劇啊。

不說歐美,就說市場環境與我們比較類似的日韓,人電子科技足夠發達吧,有的是三星索尼這樣的牛掰廠商,人也沒有政策管制吧,為什麼他們那兒互聯網電視也沒有起來?

最後要說一點,儘管我認為盒子的前景艱難,但我內心是很期望盒子能有所成的,我希望互聯網的開放與創新能給電視屏帶來變革,希望它能把已經逐漸離開電視屏的年輕一代拉回來,希望它能創造家庭娛樂的新市場。

所以,還是對它說句加油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29

積木盒子董駿自述:P2P平台為何能做到11個億交易?模塊化、流水化

http://www.iheima.com/thread-22138-1-1.html
問:上次融資的時候,銀泰資本投資人郭佳說你們有許多個風控模型。我不太理解意思是什麼。

她指的應該是前期數據流程化。我們將前期的盡職調查過程分解成不同的模塊。一個金融產品約有30-40個模塊,不同的模塊由專人負責。將得到的數據放入模型,就會對該企業還款、盈利能力等有一個大致篩選,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人為篩選。

這是我們公司最初提供給金融機構的外包工具「76hui企樂匯」,現在已有近千家公司客戶。公司另外一個體系「積木盒子」也是基於企樂匯來做金融產品設計、風險判斷。

相比金融機構由一個項目經理完成盡職調查全部流程的傳統做法,很容易發生一些貽誤或者是遺漏。企樂匯因為是專人負責專門領域,比如會有一個人專門收集、整理銀行對帳單,另一個人專門關注信用報告上的信息來源,還有人專門拿第三方信息做第三方驗證。這種分工極大優化了盡職調查的準確率、效率,還能將成本減少4/5。它就是流水線模式的信貸工廠。

問:每個金融產品都需要測試30或40個模塊嗎?

我們會根據產品需要我們瞭解什麼樣的信息,來組合模塊。比如個人信用貸款,可能需要用到5個模塊;企業的經營性貸款,可能需要瞭解20個模塊。

問:哪些信息需要第三方驗證?

我們是儘可能做第三方驗證,尤其是特別關鍵的材料。不過不同的金融產品,風險關注點不一樣。比如抵押貸款,對資產是特別關注的,個人信息反而不是特別關注。對於信用貸款的產品,因為資產不能做抵押,會更關注他的信用狀況。這時我們的特定角色會去中國人民銀行取他的徵信報告,以免中間有篡改、作假。

問:一個盡職調查平均時間要多長?

我們如果企業配合的話,五個工作日以內我們就可以完成。

問:積木盒子對風險的要求是怎樣的?

行業上基本上銀行不做的行業我們也不做,會規避一些潛在風險大一點的行業或者是政策不支持的行業。比如房地產,比如資源類的,鋼貿。風險門檻就要看是哪種產品。

問:銀行不做的客戶,P2P還要做,風險豈不是很大?

很難界定銀行不貸款的企業就是風險高的企業。銀行主要服務的客戶還是大型企業。中國70%的GDP來自於中小企業,但能從銀行拿到貸款的不到3%。此外,銀行由於自身體制的問題,有的時候來不及貸給企業,或者說銀行的產品不適合企業的需求。

問:跟擔保公司是怎樣合作?

現在由擔保公司擔保的產品,都是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擔保。

問:全賠?

都是全賠本息。我們比較傾向與三類擔保公司合作:一是非常大的國有擔保公司。它們的增信措施質量非常高,本身也有一定業務體量。這類現在我們已經跟河北省最大的國有擔保公司河北融投合作。二是外資性擔保公司,會比較規範。三是在細分市場有資源的擔保公司,比如現在我們合作的我愛我家的擔保公司偉嘉安捷。

不過擔保公司只是一個增信措施之一。我們比較重要的特點是,所有客戶都由我們的企樂匯做盡職調查,再由自己獨立的團隊進行判斷。但參與度有區別。對於國有擔保,他們的審批很嚴格,類似於銀行,我們就是做輔助性的盡調。

問:最開始是你們自己去找擔保公司合作的嗎?

擔保公司來找我們挺多的,因為積木盒子線上融資能力非常強,我們基本上處於項目飢餓的狀態。但很多擔保公司推薦項目之後,希望我們不要去對他們的客戶做盡調,但這個邏輯在我們這裡行不通。因為我們不是一個擔保公司,我們只是一個合理的融資項目平台,或者說是借款人平台。我們更看重的貸款公司本身的背景,而不是因為某個擔保公司擔保。

問:如果不跟擔保公司合作,出現問題你們需要很大的資金?

這也不一定。確實,擔保公司是徵信措施之一。但要不要徵信,取決於你對借款企業的挑選能力,我們自認對借款企業挑選的能力和自主性是非常強的,主要依賴於企業本身的還款能力。我們更加認可好的企業,而擔保公司只是一種輔助徵信。因為最後的風險還是在真正的還款來源和貸款用途上面。

從今年4月開始,我們開始披露我們的一些盈餘數據,其中有一項就是我們叫做風險互助金。風險互助金不是我們自己的資金,每個項目在融資之前,必須要把他們融資金額的3%放到一個池子裡面去,這個3%就會為出資人的某一層風險提供體系性的保護。這個池子不是監管說的那種資金池,它就是一個互保計劃。項目結束之後,如果企業在貸款期間沒有損失,這3%會返還給貸款企業。如果在這期間用到了就相當於大家一起分擔損失。

問:如果說一旦發生了企業無法償還的情況,會賠償投資人多少呢?

投資人的應付本金和應付收益是百分之百賠償的,一直賠償到3%沒有了。

問:怎樣才會用到這3%?

第一層是這個企業確實無法償還,一分錢都還不回來;第二層就是如果他有增信措施,比如說擔保公司,也還不了。這兩層都穿破的情況下,才會摸到那3%。如果企業違約,也沒有增信措施,就只能用那3%。

問:所有企業都參加了互保計劃嗎?

現在所有項目都參與了,除了國有擔保,因為它的信用背書夠強。

問:有不能按時還款的嗎?

360多個項目已經到期還款的有160多個。其餘約200個項目還沒到期。目前還沒出現不良貸款。

問:到你們平台借款的項目都是多大金額?

平均項目金額是300萬,還有一些小微企業的貸款額是幾十萬、百萬。這跟動輒幾十億擔保規模的國有擔保公司相差很大。

問:來借錢的企業,主要從事哪方面業務?

還真不好說,行業不同企業的貸款規模是不一樣的。但主要是流通領域,比如零售、批發、4S店。此外還有農業、服務業、生產業。

問:投資人都是什麼類型的人?

我們的投資者不超過10萬個,年齡層從20到40歲之間的居多,來自全國各地。我們的投資人全部都是線上過來的。我們沒有線下的理財門店,也不打算建線下的理財門店。線上最大的優點就是它不會有任何的資金錯配,投資人可以能夠更自主的去選擇他所需要投資的項目。

問:一些平台把投資門檻設置為1萬,他們認為這會讓投資人多思考一下,畢竟不是丟了不心疼的幾十幾百塊。你們為什麼把門檻設置成100塊?

還是看團隊的出發點,我們是想做成一個開放的、能夠落地的平台,我們希望能夠盡多的客戶來體驗。

問:貼吧有人說你們營銷費用很高。

我不知道我們具體營銷費用有多高,但平均營銷費用並不高。橫向對比我們的總營銷費用肯定相對高一些,但我覺得,一是因為我們剛融到資,肯定要在營銷方面有支出。二是全國2000家P2P公司,也就7家從主流的風投那裡拿到錢,所以成長得也比較快。相對來說,這7家整體的營銷費用肯定比剩下的高,但並不是亂花錢。

問:你怎麼獲得投資人的反饋?

其實我們很注重跟投資人的溝通。我們有一個由幾千名投資人組成的群。每個星期星期一早晨9點到10點鐘,我跟核心團隊都會跟投資人交流,怎樣把項目做得更透明。

現在我們每月還會有同城會,是讓投資人報名來與我們溝通、探討到底怎麼運營,不是宣講推薦理財產品那種。

問:與金融企業或者P2P企業相比,你們的風控團隊算是規模龐大嗎?

都算是很大規模的。從資金規模上,我們可能跟銀行在某條街的營業部規模差不多,但銀行營業部的風控團隊一般只有幾個人。

但現在還遠沒達到我們的產量級別。就是說,現在的項目規模增加一倍,我們的風控團隊都不用再增人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698

傳廣電總局「關閉」盒子 「天貓魔盒」已進行自查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761

流媒體網報導,6月中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司針對互聯網電視牌照商,分別下發關閉函給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兩家單位,點名要求華數傳媒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天貓魔盒」、百視通推出的小紅互聯網機頂盒關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違規視頻軟件下載通道。

其中,浙江關閉函點名批評,華數傳媒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天貓魔盒」載有視頻類App愛奇藝、搜狐視頻、聚合類App電視貓、兔子視頻等,為政治有害、淫穢色情和低俗不良節目及侵權盜版節目大量進入電視機提供了技術支持和通道,嚴重違反了中央要求和總局相關管理政策。

上海關閉函點名批評,百視通推出的「小紅互聯網電視機頂盒」載有優酷等視頻類App,為大量未經國家批准的境外影視劇及含有色情內容的微電影、網絡劇等節目進入電視機提供了技術支持和通道,嚴重違反了中央要求和總局相關管理政策。

同時,總局要求兩地互聯網電視集成牌照的申請主體,對華數和百視通進行整頓,立即關閉其所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各類商業視聽網站客戶端軟件及各類視頻聚合軟件和互聯網瀏覽器軟件的下載通道,強調在未完成整頓之前,不得發行新的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

「天貓魔盒」回應:確實收到核查要求

互聯網盒子又稱智能電視盒,是一個連接電視機與互聯網的設備。電視機可以通過電視盒連接互聯網,收看網絡電視節目,用戶還可以自行安裝和卸載軟件、遊戲等應用程序。目前,多家公司均已推出互聯網盒子產品。

截至目前,華數傳媒已對騰訊科技等媒體回應「關閉函」,表示確實收到上級主管部門對互聯網電視機頂盒進行核查的要求,稱主管部門的要求對於淨化市場環境、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華數對此積極支持。

回應還指出,華數傳媒和阿里合作推出的天貓魔盒中,載有愛奇藝、搜狐等客戶端軟件、個別視頻聚合軟件等問題,經核查主要是因為目前採用的智能操作系統,具備開放性技術特徵,用戶可自行安裝獨立的應用商店和下載第三方應用客戶端。對於存在問題,華數已進行整改,通過強制通知下線及終端升級限制用戶自行下載第三方應用商店,保障互聯網電視的內容安全。

同時,與華數傳媒合作推出「天貓魔盒」的阿里巴巴官方對大智慧通訊社回應稱,「天貓魔盒」已按廣電總局要求積極進行自查,及時關閉相關客戶端的下載通道,保障視聽環境的健康有序。

阿里表示,「天貓魔盒」對於家庭數字娛樂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將持之以恆加大投入,打造國內領先的高清正版內容影視庫,為用戶帶來更多家庭歡樂。

另外被點名的百視通,南方週末網致電其公關部,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回應。

內容供應商最受影響?

多名業內人士則對大智慧通訊社分析稱,雖然此次關閉函直接點名批評了牌照方:百視通和華數傳媒,但是實際上是要求七家牌照方加強對內容的控制權和審查權,牌照資源優勢將進一步發揮。另外,此次「關閉函」最受波及的當屬互聯網內容的提供商,包括樂視網、愛奇藝、優酷、搜狐視頻等。

南方週末網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和大智慧通訊社等媒體報導整理了幾家內容提供商對「關閉函」的回應:

樂視網:公司自有內容儲備豐富,「關閉函」對視頻業務影響有限,但對互聯網業務將產生較大影響,會影響互聯網產品的安裝、預裝等環節,解決辦法還在討論中,公司也將對「違規」內容進行審查、整頓。

愛奇藝:會積極配合相關規定,嚴格審查視頻終端內容,主動與電視機機頂盒等硬件終端廠商、內容牌照商溝通,確保視頻內容符合政策規定。

優酷土豆:在OTT(機頂盒)業務上,集團一直採用廣泛合作的方式,與國家正規牌照方合作,嚴格遵守國家政策規定,提供正版健康的內容和優越的用戶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017

群暉搶搭「私有雲」商機 年營收挑戰百億元 一個小盒子 為何讓小米指名單挑?

2014-08-11  TWM
 
 

 

台灣有一家公司,近七年營收每年成長都逾六成,今年更預計破百億元,卻堅持不對外釋股、不上市。他們從單純軟體商,做到自有品牌,如今還被小米點名為頭號強敵,它是網路儲存伺服器廠——群暉。

撰文‧何佩珊

隱身在台北市長安西路上的平凡大樓裡,走廊上堆滿紙箱與產品,只有小小的門面寫著群暉科技,令人意外的是,這家公司今年營收就要突破百億元,甚至還被小米點名挑戰!

群暉在台灣的知名度不算高,對多數人甚至可以說是陌生,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家創立十四年的公司,靠著賣「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儲存伺服器),在歐洲拿下逾五成市佔,過去七年營收更是年年繳出成長超過六○%的表現。

一個外形像烤麵包機的盒子,賣到營收破百億元,是如何辦到的?要認識群暉,就一定得先搞懂NAS。

簡單來說,NAS是一個私人雲端大腦,可以計算、儲存、連網,用時下流行的科技術語來說,就是「私有雲」。

從企業、SOHO族到PC玩家,甚至是智慧家庭,都會需要這樣一個小盒子,把所有資料存在裡頭,隨時取用。市場研究機構TechNavio預估,二○一四年全球消費型NAS市場規模逾三十億美元(約九百億元新台幣)。

過去十多年來,科技業把焦點放在筆電、智慧型手機,NAS就像是群暉的獨門生意;如今,當萬物都要連上網路,NAS這塊肥厚大餅,連小米都在窺探,推出相關產品「小米路由器」。

面對小米公開下戰帖,直接挑明要顛覆群暉的市場,聽在群暉總經理王俊斌耳裡,他顯得格外淡定,露出招牌笑容說:「我們覺得還好,就是很開心有競爭對手幫我們Heating up(加溫)。」

創辦人出身微軟

不靠創投,以軟體授權起家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群暉能做到讓小米視為敵手?故事得從二○○○年說起,兩位出身於微軟的工程師創辦了公司,他們是群暉現任董事長翁英暉和董事廖群。

他們在微軟的老同事、台灣微軟消費通路事業群總經理吳勝雄透露,翁英暉算是他的「學長」,負責技術授權,當時微軟會跟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牽上線,一起合作開發早期的微軟WinCE手持產品,翁英暉是關鍵推手之一。

後來,他們離開微軟、拿了積蓄要創業,其實思惟深受微軟影響,「他們就是想做一家軟體公司,靠著賣伺服器的軟體授權來賺錢。」參與過群暉草創時期的資深前主管說,如果微軟賣的是電腦軟體授權,翁英暉與廖群則是看到了伺服器軟體授權這塊利基市場。

只是,現實與理想之間存在不小落差。在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加入的群暉法國區總經理呂青鴻說,「軟體授權的商業模式經營得很辛苦,營收一直起起伏伏。」王俊斌更透露,「最差的時候,營運資金一度就要見底。」就這樣搖搖擺擺撐三年,才勉強損平。

即使如此,翁英暉與廖群堅信「道不同不相為謀」,依他們在科技界的資歷要找到創投注資輕而易舉,他們卻不從。原因無他,就為了一句:「我們不希望營運有太多雜音。」

轉型專注攻品牌

推掉訂單,研發小型伺服器不釋股、不引資的堅持,換來了團隊的高度專注,就在○三年,「才損平就轉型」的大膽決定為公司帶來希望。

當時接下轉型重任的呂青鴻還記得,一開始大家只有粗略的想法:「純軟體授權的模式不可行。」但究竟要轉向哪裡?沒有人知道。

回憶起那一年,呂青鴻直呼:「真的非常辛苦!」因為軟硬體平台全部重來,再加上全新概念無前例可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為此,他整整一年幾乎天天熬到晚上十二點才下班。

經過不斷地測試、推翻、再討論,團隊對未來才有了比較清楚的輪廓。「我們思考,如果把我們的軟體變得更精簡,擠進一個小盒子裡,可能嗎?」他們不知道答案,只知道這件事還沒有人做過!

終於,○四年,群暉轉型後的第一個產品誕生了。

「現在回頭看,這個產品一點都不完美。」但呂青鴻立刻補充:「可是它太獨特了。」在一片追求高效能的IT市場中,群暉卻推出一個運算能力不強,卻省電又多工的小型伺服器。

在過往只存在於大型企業,售價動輒上百萬元的NAS市場中,群暉推出最低不到五千元的產品,「是我們把這個東西往下拉到中小企業市場和重度使用者。」自此,群暉也從單純的軟體商,成了軟硬體整合、打出自有品牌的伺服器廠商。

當年群暉的規模小、知名度低,要做自有品牌,大型通路業者根本看不上眼,但曾經也有大客戶招手,要群暉做代工,一下單就是上千台,等於當時群暉一整年的出貨量。但翁英暉咬著牙也要拒絕,這種訂單不接就是不接!

「資源有限,我們必須專注在自己的產品。」王俊斌還記得,群暉初創時期,就是這種OEM(設計代工)模式,讓他們每天都花大把時間,在為不同客戶修改問題上,其中還不乏修改LOGO(標誌)的瑣碎小事。

後來,不論訂單規模再誘人,翁英暉和高階主管心一橫,既然決定轉型,就不要再為同樣的問題所擾,只要專注在產品上。

把產品做到最好,是群暉品牌經營的最高信念,因此全公司三百多人,有超過七成是研發人員,而且不同於傳統科技廠的工程師思惟,他們極度重視使用者意見。

早期在群暉內部,經常是由翁英暉帶頭,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研讀使用者來函。「有一次為瞭解決風扇噪音問題,總經理和硬體總監乾脆直接飛去瑞士,聽取專業玩家的意見。」王俊斌說,從此再也沒有人抱怨這個問題。

「我們讓消費者覺得,他們也是群暉的一分子。」呂青鴻很感謝這群早期使用者,認為就是他們把群暉的品牌知名度一步步推上來,進而在全球打下紮實基礎。

到了一一年,就連原本對群暉不感興趣的歐洲大型通路業者英邁(Ingram Micro)都主動上門;去年群暉在歐洲還擊敗索尼,以高銷售成長表現獲全球大型通路商推舉拿下「成長之星獎」。

「三心二意」哲學

重視回函,營收年年高成長對照十年前翁英暉在尾牙宴上和員工分享了「三心二意」的目標,他說:「服務客戶要用心、做產品要專心、功能要創新;很快公司營業額就可以到一億元,最後大家就可以感受到公司的心意。」如今,群暉員工數從當年的二十多人成長到超過三百人,營業額也從不到一億元,預計今年突破百億元大關。

這些年來,群暉的崛起和創新開始引發市場關注,自然也少不了競爭者的學習與追趕,但群暉表示,「我們知道做這東西的困難度,也知道別人要學的困難度。」王俊斌很有信心,「我們有二百多位研發人員,開發時間超過十年,要進來這塊市場沒那麼簡單。」事實上,就連競爭對手主管私底下都忍不住稱讚,「他們(群暉)真的做得很好。」並坦言過去內部進行產品開發時,總是不免會提到群暉。

當然,王俊斌也不否認,隨著群暉營收基礎墊高,要維持高成長率必定越來越困難,但他仍相當看好未來成長機會,「畢竟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NAS。」問王俊斌在群暉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標竿的學習對象?他斷然地搖了搖頭,「群暉從來就沒有偶像,因為學習別人終究會被侷限,我們奉行的就是專注,把自己做好。」也正是這股力量,才能讓群暉營收突破百億元的里程碑之後,繼續往前走。

群暉科技

成立時間:2000年

負責人:翁英暉

資本額:1.87億元

主要業務:NAS(網路儲存伺服器)主要客戶:專業玩家、企業群暉佈局策略,

從玩家回攻大企業

家庭和重度使用者

追求以最快速度配合市場主導者,如Google、三星和蘋果的發展方向。

中小企業

降低成本和技術門檻,並搭建私有雲到公有雲的橋樑,協助混合雲環境的建置,吸引中小企業使用。

大企業

三年前才重返企業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資料整理: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