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鍥而不捨的檢舉人,一群曾在塑化劑風暴操兵的基層公務員與檢察官,聯手揭發大統長基七年來在多種高價油品使用廉價的棉籽油混充,還使用未核准添加在食用油的「銅葉綠素」進行調色,大賺黑心錢! 這一切,就從一位自稱是「消費者」的檢舉電話開始。 去年十月,彰化縣衛生局與台北市衛生局先後接獲檢舉電話,指大統的「一○○%特級橄欖油」成分不純,這是政府單位最早獲知大統油品出包的資訊;但查了一年,直至今年十月十六日才逮到大統違法事證。在雙方大鬥法過程中,大統董事長高振利曾對彰化縣衛生局說了四次謊,幸好有四大突破點,才讓案情急轉直下。 突破一 熱血檢舉人鍥而不捨首先,這位檢舉人去年十月打電話向彰化縣衛生局檢舉,指大統長基公司的橄欖油等油品有混摻、不純,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說,當時該局沒有接觸過抽檢油品等查緝經驗,於是未立即處理。但該消費者又再打電話來追問:「查了沒有?」眼見彰化縣未查出問題,這名檢舉人同時在十月也向台北市衛生局檢舉,該局將檢體送衛生署實驗室檢驗,去年十一月底回覆結果。台北市衛生局局長林奇宏說,因檢驗報告中僅呈現產品的脂肪酸組成百分比,並未判定是否為百分之百橄欖油或涉及標示不實,故將檢驗報告函送彰化縣衛生局去追查源頭工廠。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邱秀儀坦言,大統業者很了解檢驗內容,調整油品脂肪酸,即使檢驗數值初判異常,仍無法確定有違規混油。 葉彥伯遂派員把橄欖油產品帶回,與純正的原裝進口橄欖油同時化驗,但仍無法依此判定有摻油等不法情形。不過,彰化縣衛生局已起疑,是否有混充劣油,如有,希望能進一步確定它如何混調比例,遂請高振利說明。高解釋,都依照純正配方作業,當時衛生局無法立刻得到答案,稽查上出現瓶頸。由於高振利辯稱是管線汙染,堅不交出配方,衛生局只能依法開罰四萬元並限期改善。 彰化縣衛生局食品管理科長林毓芬說,十一月十五日衛生局再度前往大統,這回是稽查「一○○%葡萄籽油」,大統提供的還是製程品管紀錄。 由於檢舉人持續給彰化縣衛生局打電話關切進度,今年四月二十九日,該局再派員前往稽查大統所有一○○%的油品,高振利提供原料進貨資料證明確是一○○%。 民代嗆聲 把案子抹掉! 被衛生局追查,高振利很不高興,於是,五月馬上就有兩位民代先後向衛生局「關切」,據轉述,一位民代向衛生局官員說:「這行政處分嘛!可以把案子抹掉。」另一位則曾嗆聲,質疑衛生局故意找合法的GMP認證公司麻煩,是為「拿紅包」,揚言要在縣議會質詢此事;甚至TVBS報導點名,今年八月病故的彰化縣議員葉寧鋒曾表示關切。但衛生局不為所動,以不符CNS標準的規定,罰款四萬元。 儘管檢舉人一再打電話堅稱大統的油「有鬼」,但高振利相當狡猾,不讓衛生局人員進入他的辦公室,所給的資料也都很籠統,難以查證。 今年六月,彰化縣衛生局再接獲檢舉,指大統自西班牙進口的冷壓特級橄欖油原油內摻偽其他不明成分,卻仍於其特級橄欖油產品標籤上標明「成分:一○○%特級橄欖油(純天然冷壓)」等語對外銷售。 於是衛生局七月展開行動,這第三度抽驗行動,是重要的突破關鍵。這次抽驗,高振利竟然已把橄欖油產品的脂肪酸等檢驗數據調整到十分逼近純正橄欖油,這讓葉彥伯心驚:「技術升級了!」率隊在第一線稽查的林毓芬也說,抽驗三次,竟然每回驗出的配方成分比例皆不相同,更弔詭的是,還越來越趨近一○○%成分的橄欖油,反而讓他們這群稽查員心生疑竇:「如果不是造假的,怎麼會每次數值都不一樣?這不就表明在欲蓋彌彰嗎?」「造假越來越真,我就越覺得可疑!」這讓他們決定要繼續查到底。 再加上衛生局抽查時發現,高振利給資料的態度閃躲,廠裡的衛生安全管理鬆散,製程土法煉鋼毫不現代化,連品管人員被問到配方都一問三不知。高振利甚至宣稱是自己的獨門配方,不肯交出配合調查,而其實大統產品不多,產品標籤卻琳琅滿目,讓稽查人員眼睛都花了。 葉彥伯隱隱認定這不是一家作業程序合法合規且嚴謹任事的工廠,但苦無證據,又沒有搜索權,無法進入辦公室調查,「當時真的查不下去了!」他說。 而該上述兩名民代仍表達具體關切,甚至關說把行政處分銷案,彰化縣衛生局感受到壓力,惟恐無法突破案情,決定尋求彰化地檢署介入。 眼見檢舉遲無結果,這位熱血檢舉人今年八月底寫信到衛生福利部部長信箱檢舉。食品藥物管理署區管中心主任潘志寬說,衛福部對這項訊息相當重視,立即交由食藥署中區管理中心及彰化縣衛生局協調查察。 由於彰化縣衛生局與彰化縣地檢署有定期溝通平台,今年七月開始,這個平台即討論到大統案,在衛福部將案子交下來後,九月,大統案正式移到地檢署,而衛生局也再度接獲檢舉,指大統油品成分與標示不符。 突破二 搜到配方 高振利難逃法網除了熱血檢舉人,另一突破點是十月十六日彰化地檢署搜索大統公司與工廠,在高振利的辦公桌抽屜,搜到最關鍵性的證物||配方。據透露,大統的配方只有兩張A4白紙大小,高振利親手寫滿一百多種油品的調配比例,例如台糖葡萄籽油,配方單寫「葵九六○、葡一○○、色二○」。葵、葡指油品,單位是公斤,色代表色素,單位是公克。原本堅決否認混油的高振利,此時才改口承認。 彰檢襄閱檢察官黃智勇說 ,有這張配方表,加上在工廠查獲四桶每桶三十公斤的銅葉綠素,證物已足夠證明犯行。當晚高振利以新台幣一百萬元交保。 突破三 《食衛法》賦予檢方「尚方寶劍」大統黑心油案第三個突破點是,今年六月,立法院三讀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賦予檢方「尚方寶劍」。 黃智勇說,過去必須有「危害人體健康」之虞才有查緝的著力點,修法後只要有「摻偽或假冒」之虞,就有刑事責任,不須證明有無危害人體健康就可查緝。彰檢認為大統涉嫌違反《食衛法》在食品摻偽不明成分而製造、販賣罪嫌,以及《刑法》詐欺取財罪嫌。葉彥伯也說,一一年查塑化劑,光是申請搜索票就花了一天時間才拿到,修法後檢察官偵辦空間大多了。 突破四 基層公務員與檢察官攜手建功第四個突破點,則是彰化縣衛生局與彰化地檢署組成「黃金拍檔」,戮力調查。一○年為查緝地下電台及網路販賣的偽劣藥,各縣市衛生機關與地檢署成立溝通平台,彰檢也成立民生犯罪查緝小組。葉彥伯說,彰檢與衛生局攜手合作查緝過假干貝、釣蝦場蝦子使用禁藥等案,建立合作默契,塑化劑風暴時則大操兵,偵破新北市昱伸香料公司生產黑心起雲劑。 彰化縣衛生局由葉彥伯率領食品安全科和食品稽查科共十名娘子軍與一名菜鳥男生,與老謀深算的高振利纏鬥。出身於家庭醫學科醫師的葉彥伯轉任公職的價值觀,是認為可以服務更多人、照顧社會群體的健康,他認定查小攤販是枝微末節,要查就要揪出大源頭,才能正本清源。 為大統案忙到中午只能泡杯麥片充飢的葉彥伯受訪時笑著強調:「這不是大統長基的產品,可以安心喝。」他還說:「當《今周刊》要命的恐怖食品、毒醬油報導出刊時,我對衛生局員工說:『每個人都去買一本,把它當調查黑心食品的技術指導手冊來參考。﹄」「其實當時我們壓力真的很大!」彰化縣衛生局食品管理科科長林毓芬回憶,當時每位稽查人員心裡全都在祈禱:「希望廠商不要出事!因為一旦真的出事,表示已經有難以數計的民眾受害了!」彰檢民生犯罪查緝小組則有十九位檢察官,其中葉建成和鄭智文從小就在菜市場長大。今年九月,彰檢接獲衛生局轉報大統油品有問題後,鄭智文和警察數度喬裝遊客,前往大統位於鹿港的醬油觀光工廠探底,葉建成則打探業界對高振利的風評。十月十六日檢方前往大統總廠搜索時,葉建成直上二樓調配室,查獲四桶銅葉綠素,讓原本態度強硬的高振利啞口無言。 衛福部反應慢半拍 民眾食難安葉建成和鄭智文從四年前偵辦瘦肉精案開始,陸續聯手偵破多件食安案,屢建奇功。兩人的出身背景,讓他們對食安問題深入研究,鄭智文父母在彰化市菜市場賣雞肉,葉建成的祖父與父母則賣海鮮。 葉彥伯說,從配方表確認,大統違規產品高達八二二項,原本認為沒問題的是沙拉油與調理油,十月二十一日也查沙拉油,檢驗結果一周內出爐。彰化縣衛生局除勒令大統立即停工,產品全面下架,並依《食品衛生管理法》重罰大統二千八百六十萬元,創國內單一食品廠遭罰最高金額紀錄。 大統黑心油案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彰檢陸續查出,高振利不但從七年前就開始在橄欖油裡加入劣質油販賣圖利,大統將近九成商品都是用劣質油混充,其中一種就是棉籽油,棉籽油一公斤成本才二十元,不到橄欖油的五分之一,大統連幫台糖代工的「葡萄籽油」也不純,還出現花生油裡沒有花生,辣椒油裡沒有辣椒的荒謬情事。 檢方估算,大統年營業額約十五億元,假油每年可獲暴利三成,約五億元。高振利因此賺得荷包飽飽,累積三十億元身家。 大統黑心油案驚人發展,迫使衛生福利部接下來要對所有標榜含一○○%、天然的食用油大規模稽查。 不過,早在去年十二月底,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美和科技大學進行「市售調合油標示符合基準」研究,研究人員初步檢驗五十件市售油品樣本,當時即發現大統橄欖油脂肪酸檢驗數值異常,明顯不符標示,並有其他業者也有標示不實問題。但衛福部卻未積極採取行動,讓國人又多喝了十個月問題油品。 食藥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當時除了大統橄欖油質譜分析有疑慮,家樂福「蔬菜調合油」標示原料有芥花油、葵花油,卻「疑似」混充大豆油,但是召開會議分析後,專家表示資料還不足,無法確認是否混充。 中央與地方衛生單位花了一年時間才揪出大統問題,檢驗技術與行政效能,有必要再加強,否則民眾「食在難安」。食藥署已表示,明年會跟進國外檢驗方法,建立不同產地及品種油脂成分資料庫,試圖亡羊補牢,但為時已晚。 鍥而不捨!彰化縣衛生局查緝大統黑心油品大事紀消費者爆料 2012年10月一通不具名的消費者電話爆料,檢舉大統長基涉嫌偽製橄欖油。 彰化縣衛生局動作 2012年10至12月 衛生局前往大統長基了解,調查製程兩次。 2013年2至4月 前往大統長基帶回橄欖油,發現大統產品的兩項脂肪酸指數偏高。 2013年5月 第二次抽驗大統油品,有兩民代向衛生局表示「關切」,質疑衛生局找合法GMP公司麻煩。衛生局仍依法開出4萬元罰單。 2013年7月 衛生局調查發現,大統長基特級橄欖油最近2月及5月的兩筆進貨量,發現有兩萬公斤差距,廠商以庫存作解釋,以致無法確認異常原因。 檢方出動 2013年7月第三次抽驗,民代仍關切,衛生局尋求彰化地檢署偵辦共識。 2013年9月 衛生局正式移送案件給彰化地檢署檢察官,展開共同調查。 大統黑心油案波及中國 大統的黑心油害也波及對岸中國大陸,《廈門日報》即報導,廈門的超市有販售大統的特級橄欖油、橄欖葵花油和橄欖葡萄籽油等產品,對案情發展,廈門媒體很關心。 廈門祥順和貿易公司是大統在福建的代理商,該公司總經理葉進聰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去年進了十多個貨櫃的大統橄欖油、葡萄籽油,在福建省銷售量超過新台幣1000萬元,現在還庫存上千箱,大統黑心油事件爆發,各地經銷商立刻下架。葉還說,去年底他在大統純橄欖油的瓶底,「看到兩公分厚的乳白色沉澱物」,於是打電話向大統反映,但對方以「灌油的時候管線沒有洗乾淨。」回應,這也是大統回應衛生單位質疑的標準答案。 關鍵6日!——大統黑心油品大事紀1.2013/10/16 扣押證物 搜索大統長基彰濱廠,扣押相關資料一批及不明添加物銅葉綠素等4桶(每桶30公斤),傳喚高振利到案說明,已摻加棉籽油等不明成分的橄欖油依法封存。另外,大統長基高雄廠主要產製大豆油品,一併追查。 當晚,高振利以100萬元交保。 2.2013/10/17 全面下架 大統相關油品全面下架,包括幫台糖代工的「葡萄籽油」亦傳出不純。 3.2013/10/18 全面停工 查獲大統辣椒油內無辣椒、花生油內無花生成分。另大統純100%苦茶油及大統100%紅花籽油均有混入其他油脂,已當場封存該等產品共5種品項,計953瓶(1833.5公升)。 衛生局令大統長基生產線全面停工,回收違規產品。 4.2013/10/19 抽查大順 高雄市衛生局前往大統關係企業「大順製油」抽查。 5.2013/10/20 擴大抽驗 再針對大統出產的蘇打粉、沙茶醬、沙拉油、芥花油等產品進行抽驗。 6.2013/10/21 扣押財產 對大統長基開罰2860萬元,大統油品的回收量已達12萬3000多公噸,換算市價約70到80億元。 檢方扣押高振利及大統長基名下16個銀行帳戶及20筆土地、9筆房屋,粗估總值至少逾30億元。 撰文‧郭淑媛、林麗娟
| ||||||
| ||||||
假油事件爆發之初,頂新集團隱匿使用大統商品,並擺出受害者姿態,讓稽查單位無法追查責任。未料,一切盤算都因高振利自白而現形,也讓多年商譽蒙上難以抹去的汙點。 十月二十七日上午,就在大統長基與富味鄉分別被查出以棉籽油混充高價的橄欖油與芝麻油出售,消費者人心惶惶之際,屏東縣衛生局接到一通檢舉電話:「頂新工廠也在用低價棉籽油!」由於頂新集團是規模首屈一指的食品大廠,且董事長魏應交前一天才公開呼籲消費者:「不要因為單一事件影響信心,要相信國內還有很多『良心食品廠商』。」實在難以想像這樣的「良心企業」,也會使用偽劣手法欺騙消費者。 但在食品安全風聲鶴唳的當下,屏東縣政府絲毫不敢怠慢,當天即派員訪查位在內埔工業區的頂新廠區,想確認這家「良心廠商」,是否也淪陷在這起假油風暴之中。 稽查首日》 坦承用大統油 卻不透露流向「應該弄錯了啦!用棉籽油的是公司在彰化的飼料工廠。」頂新廠區出面接待的曾姓廠長得知稽查人員來意後,先是否認檢舉事由,接著卻坦率地說:「不過,我們確實有進大統的油,只是現在已經先封起來不用了!」廠長主動爆出的「案外案」,出乎帶隊稽查的屏東縣衛生局食品衛生科科長李佳芳意料,趕緊要求親眼看看來自大統的原料。到了儲存現場,她不禁倒抽一口氣:「看到一大堆半身高的鐵桶和好幾層樓高的油槽,根本沒辦法計算頂新到底進了多少大統油。」看著眼前數以噸計、貼著「禁用,待退貨」封條的大統原料油,李佳芳心裡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是:「這些油有沒有問題?都做成什麼產品賣到哪裡去了?」於是一邊對油品採樣準備送驗,一邊要求廠方提供生產紀錄與產品清冊。 面對衛生局要求,廠長竟說:「資料都在台北(總公司),現在沒辦法確定哪些產品用了大統油。」李佳芳不禁板起臉孔:「大統已經出了那麼多問題,你們最好主動配合,不然等檢方介入就不一樣了!」面對壓力的廠長卻依然神色自若:「我們向大統買的都是原裝進口油,品質應該有保障;現在出事情,頂新也是受害者。」「他的表情完全不像是在騙人!而且如果做賊心虛,應該不會主動告訴我們有進大統油吧?」儘管事後證明,紅色桶裝是混摻銅葉綠素的綠色橄欖油,李佳芳當天雖然滿腹疑惑,但因廠方態度鎮定,再加上衛生局沒有權力強制要求頂新提供資料,稽查團隊只得先行離去。 下游出包》 二度被稽查 依舊打馬虎眼十月二十八日,台中道揚公司販售的「百分之百純天然椰子油」,被驗出油品脂肪酸組成有異,產品源頭供貨廠商就是頂新屏東廠,衛生局隔天再度前往頂新廠區,要求廠方說明。 面對稽查人員二度登門造訪,廠方依舊顯得成竹在胸,廠長明確解釋,頂新提供的產品是十八公斤裝的「精煉椰子油」,並未標榜百分之百純天然,若有標示不實,責任應屬於下游廠商。為取信官方,廠長還立即提供椰子油製作流程圖與配方表,並願意切結保證產品絕對沒有混摻造假。 稽查人員此時再次向頂新索取產品清冊,但廠方依舊回應:「資料還在總公司那邊,大統橄欖油也有被用來做手工肥皂、點燈油,所以我們現在真的搞不清楚。」就連何時開始使用大統產品,廠長也說得非常含糊。 但當時衛生局已透過管道掌握,頂新從二○一一年就開始向大統購入葡萄籽油、橄欖油,進貨量以百噸計;李佳芳判斷廠方刻意隱匿資訊,將情況向上回報,並知會屏東地檢署;縣府當天立即展開內部會議,討論是否採取更強硬措施。 會中曾有人建議,直接通報衛福部,將所有頂新屏東廠生產的商品下架,以確保消費者權益,但這項意見立刻遭到否決。「在沒有直接證據下,一次將頂新產品全部下架的風險太大;這麼一家名聲良好的大企業,也許一下架,律師團馬上就來控告縣府毀損商譽。」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還原討論過程中,多數人都認為頂新反應不尋常,卻苦無對策的天人交戰。 當時地檢署也表示,若掌握犯罪事證,只要出具公文,檢察官隨時可以發動搜索;但衛生局始終沒有把握,「我們就是投鼠忌器。」鍾佳濱說。 十一月一日,魏應交再次公開表示,食品廠最重要的就是良心,呼籲同業要秉持「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原則。這番話聽在屏東縣衛生局人員耳裡特別刺耳,但要求頂新交出產品流向的交涉依舊沒有進展;送往衛福部檢驗的大統原料油,也因「檢驗大塞車」仍無結果,儘管亟欲讓案情有所進展,也只能焦急等待。 就在稽查團隊束手無策之際,頂新突然主動出招,送來五十二項終端產品檢驗報告,內容顯示,所有自頂新生產的油品,皆未驗出棉酚與銅葉綠素成分。「衛生單位的公權力,就是將產品採樣送驗;頂新很清楚我們能做什麼,搶先就做了,這麼精密的作法,就是要讓行政手段沒轍!」鍾佳濱說。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十一月二日傍晚,才剛從屏東三地門活動離開、準備搭車前往高雄與友人聚餐的李佳芳手機突然響起,電話另一端的彰化縣衛生局科長劈頭就說:「高振利認了,大統賣給頂新的油確定有問題,你們快去追查吧!」接獲這項令人震驚的訊息後,李佳芳決定放棄聚餐,回家準備與頂新的第二波交手策略。原本她打算直接撥電話給頂新廠長發出最後通牒,但發現媒體還未全面報導高振利證詞,決定不在第一時間告知頂新最新發展,隔天再限期要求資料,「如果我們太早說了,可能會讓他們有很多時間準備。」三日一早,媒體陸續披露大統問題油確實流入頂新,李佳芳也在此時聯絡上頂新廠長,「大統已經承認賣給頂新的油有問題,長官已經指示,如果下午三點之前再不提供資料,就視同所有產品都加了大統油,一律下架!」儘管態度強硬,李佳芳心裡還是有些遲疑:「會不會是高振利不甘心自己倒,想拖頂新下水?」但原本態度從容的曾姓廠長,這時語氣也顯得軟弱,只回答:「好,我盡量。」結果不到三個小時,頂新就提供了二十一項產品使用大統原料的味全商品。李佳芳拿到資料的當下,內心也不禁嘀咕:「可見他們早就有資料了,只是怕影響生意不肯拿出來。」 被爆摻偽》 用劣油六年半 良心企業認了取得資料後,情勢急轉直下。衛生局下午立即前往廠區,查扣問題代工產品共四千多箱,並將所有資料移送檢方偵辦。檢察官四日上午也火速至廠區搜索,帶回配方表、進出貨紀錄重要資料,認定頂新使用大統油品竟長達六年半,一舉揭穿「良心食品廠」的真面目。 味全與頂新五日在國內主要媒體頭版刊登聲明,強調大統出售油品含有銅葉綠素,頂新雖於第一時間主動封存商品,且「流向清楚」,並送驗合格,卻遲至十一月三日才將產品下架,對此延誤向消費者致歉。 魏應充也一改日前高調態度,以錄影方式誦讀集團聲明致歉;但他在影片一開始強調:「大統說,賣給頂新製油的油有銅葉綠素,我們聽到以後,覺得非常訝異與吃驚。」不但刻意撇清味全與頂新在這起事件中的責任,也未說明為何向大統購買油料,事發後不主動將產品下架等疑點。 魏應充五日下午再度由頂新集團四董魏應行陪同,舉行記者會向消費者致歉。魏應充解釋,大統事件爆發後,頂新十月十七日立即封存向大統購買的油品並自行送驗;二十一日檢驗報告出爐,確認油品沒有問題,才在二十七日告知屏東縣衛生局有向大統購油。 但消基會祕書長雷立芬痛批,魏應充的道歉內容避重就輕、推卸責任,也未對長期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提出任何賠償方案,「這是完全沒有誠意、不負責任、不及格的道歉!」談起頂新由自信滿滿到灰頭土臉,前後態度判若兩人,屏東縣衛生局長李建廷說:「我們從一開始就在觀察,廠商態度這麼栽(台語,穩健之意),究竟是真的坦蕩蕩,還是裝得像?不過現在一切都清楚了,這種事終究是瞞不住的。」 從誇口到致歉 態度180度轉變 頂新爆發摻大統油大事紀 10/16 大統長基爆發假油事件。 10/21 味全聲明,雖有同業以低價油混充牟取暴利,但味全產品皆安全控管。 10/26 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交呼籲消費者,「不要因為單一事件影響信心,要相信國內還有很多『良心食品廠商』。」四董魏應行也說,民眾對物價調漲敏感,以至於不肖廠商有「偷吃步」的行為。 10/27 頂新主動告知屏東縣衛生局有購買大統油,但不願提供產品流向。 10/28 頂新代工的椰子油被查出脂肪酸組成有異,衛生福利部要求屏東縣政府調查。 10/29 稽查人員二度查廠,頂新出具精煉椰子油製程圖,並切結絕無混摻,但仍不願提供大統原料產品流向。 10/31 因應「油安行動」,頂新向衛福部提出切結保證(不含屏東廠)。 11/1 魏應交出席活動做對聯「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橫批就是「良心」;頂新主動提供委託美和科大進行的檢驗報告,52項產品均未驗出棉酚或銅葉綠素。 11/2 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爆出摻銅葉綠素的油品流入頂新。 11/3 屏東縣衛生局下最後通牒,頂新才提供大統油所製造的味全21項調和油品清單;味全總經理張教華坦承,委由頂新製油生產的21項油品原料油購自大統。 11/5 頂新及味全在主要平面媒體發表聯合聲明,味全董事長魏應充和魏應行開記者會道歉,但仍強調並不知道購入的大統油品含有銅葉綠素。 整理:黃家慧 頂新油廠製堆肥 臭熏2000戶鄉親 每年此際,東北季風一吹,彰化永靖頂新製油廠的有機堆肥飄出惡臭,村民不滿廠方一再推拖,去年總算在成美堂祭祀大典之前強力抗爭,獲魏應交出面簽下「兩年內遷廠」的承諾書。 當第一位張姓小妹妹在「To 董事長」的信裡面這樣寫出:「……頂新工廠的事情真的困擾我們很久了,真的越來越臭,我國三要考基測的日子,正要衝,可是家中都是那個味道;我還比較想留在有可怕老師的補習班。」在意善寺旁的頂新油廠,業務是製作油粕肥料,因要做有機堆肥,發酵出來的味道更臭,從永靖到埔心共達2000戶長期受惡臭影響,十幾年來一直沒有改善。永靖鄉光雲村村長詹德如說,鄉民是老實人,也都隱忍,他接任村長後,這兩年積極正視此事,帶著大家與惡臭空汙抗爭。 詹德如表示,去年他連署600人,召開協調會,不見魏家四兄弟有人來,大家忍無可忍,揚言於魏家成美堂上光安座典禮上,當著媒體和高官的面拉白布條抗議,魏應交總算出面說:「這沒賺多少錢的工作就別做了。」親簽一張允諾兩年內遷廠的協議書,鄉民希望他確實實現承諾。 (林麗娟) |
| ||||||
撰文‧鄭閔聲 「請不要訝異,這就是我們的家園,台灣。」在《看見台灣》裡,導演吳念真透過這句旁白,表達他對台灣美景在利益導向思惟下遭無情破壞的沉痛。而這一切,正活生生地在你我身邊上演。 十二月九日,高雄市環保局查獲半導體封測龍頭日月光高雄K7廠,私自排放含有致癌重金屬鎳的強酸廢水,依法開罰六十萬元並勒令停工。但日月光竟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辯稱,排放廢水只是「異常事件」;隔天雖舉行記者會致歉,也僅承認有「應變不當、管理疏失」,絕無主觀犯意。 然而,日月光早就被列為重點稽查對象的「廢水慣犯」。高雄市環保局局長陳金德表示,去年三月、五月、九月,日月光三度因排放高汙染廢水遭環保局開罰一四○萬元;最後一次更已達《水汙染防治法》規定的停工標準,但市府仍決定再給一次改善機會,原以為日月光將從此痛改前非,沒想到卻被魚目混珠的手法蒙蔽。 去年七月,日月光申請將廢水採樣槽由地下室遷往廠區一樓,但新的採樣槽暗接自來水管線,稽查人員取回化驗的樣本,其實已被大量自來水稀釋,化合物含量當然符合標準。 十月初,環保局例行巡查後勁溪時發現水質異常,檢驗後推估每日廢水量高達五千五百噸,追查源頭才發現兇手又是日月光。陳金德實地查廠時,廠方還想拿稀釋樣本搪塞,但當場被他拆穿,只得帶著環保局人員,走進戒備森嚴的地下室廢水儲存槽。稽查團隊當場查獲含強酸及重金屬的廢水,讓日月光難以抵賴。 長期關注後勁溪水質問題的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蔡卉旬表示,近來當地稻田常因土壤重金屬含量過高而被迫休耕,原因極可能就是日月光廢水汙染灌溉水源,「廠商倒廢水時有沒有想過,這些都是嚴重的致癌因素嗎?」她也質疑,既然日月光去年就已達停工標準,高雄市為何輕輕放下,甚至未主動公布廠商違規資訊? 無論如何,日月光這家曾獲經濟部「綠色典範獎」肯定的企業,在廢水處理上一錯再錯,甚至刻意規避稽查的行徑,已在國人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不光彩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