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資料科學教父:好奇心比程式能力重要 專家觀點》陳昇瑋的12年自我修鍊之路

2015-09-28  TWM

如果要找功力最高強的大數據人才,恐怕不在業界,而是在學術界。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昇瑋,是國內玩過資料種類最多的人。目前他手上超過十個專案 與業界、政府合作。「我想與一家麵包店合作,只要兩個多月就可以告訴麵包店老闆,麵包如何配料,如何取名會賣得更好。」陳昇瑋腦中就像魔術師的那頂神奇高 帽,隨時變出花樣來。

求廠商「施捨」資料

從中發現「沒人看出來」的祕密戴著細框眼鏡以及一臉自信的笑容,陳昇瑋一談到「資料」就滔滔不絕。在今年夏末舉辦的台灣資料科學愛好者年會上,他可以從早上九點聊到下午四點,讓台下聽眾無不凝神聆聽,信手拈來好幾個案例,靠的全是十多年來扎下的基本功。

二○○三年,就讀台大電機系博士班的陳昇瑋,在思考論文題目時發現,相較於寫出一套完美的理論模型,他更喜歡研究貼近現實的資料。他認為:「模型雖然漂 亮,但你一定沒辦法完整描述這個世界;相較之下data driven(沒有先入為主的直覺,而是純用數據佐證)比較ugly(不好看),但是它是從現實資料來的。」但是,要取得業界的資料談何容易?在台灣,除 了業界、學界鮮少合作外,業界都對自己的資料保密到家。更何況,當時「資料」一詞,不像現在有大數據的加持,許多廠商雖空有資料,卻不清楚重要性。「所 以,那時候很辛苦,都要求人『施捨』資料給我,就像窮人借錢,只能一個、一個朋友問。」陳昇瑋無奈地表示。

把所有朋友都問過一輪後,終於靠朋友牽線,認識了宇峻奧汀遊戲公司(旗下知名遊戲包含:〈絕代雙驕〉、〈神舟online〉)的員工,願意提供資料給他做 博士論文。經過分析,陳昇瑋發現這款線上遊戲,在伺服器設定上出了問題,導致原先應該輪流輸送的流量,變成同時輸送,反而讓總流量變少。在那之前,遊戲公 司雖發現網路不穩,卻一直認為是品管出了問題。

「直到那時,我才知道資料的威力,那個遊戲我只玩過一小時,卻比日夜泡在遊戲裡的開發人員還懂,」陳昇瑋補充:「透過資料,可以發現『大家都在看,卻沒有人看到』的東西。」

在不疑處有疑

分析資料 找出捐款金額落差原因但可別認為,要成為一位資料科學家,就要做一堆阿宅才會想做的事。其實,比起程式能力,對周遭事物產生好奇心,才是資料科學家最須具 備的能力。自○三年起,《蘋果日報》成立慈善基金會,替台灣貧困弱勢族群募款,至今已十二個年頭,卻從沒人分析過,為什麼每個個案的捐款金額差異這麼大?

直到有一天,陳昇瑋無意間找到了這個公開的資料庫,一經分析後,發現不少有趣的現象,更清楚描繪了台灣人民捐款的動機。在一整年裡,一、二月募到的金額特別高,而後慢慢遞減,直到七、八月跌至谷底後,又漸漸回升。

仔細推敲,一、二月是領年終獎金的時候,大家希望過年能多做點善事,剛好也有點閒錢,所以出手特別闊;而七、八月是旅遊旺季,旅行花費已讓手頭吃緊,自然無暇再顧及他人。

更出乎意料的是,就連一星期內的不同日子,也會影響捐款的金額。整體來說,周二、周三收到的捐款最多,周末收到的捐款則最少。陳昇瑋分析,周二、周三捐款 額最高,可能是因為大家上班很辛苦,所以也對弱勢族群有更多的同理心;但是到了周末,大家忙著去玩,可能對這些議題沒那麼關注。

此外,只要《蘋果日報》的標題含「老弱」、「單身」、「婦女」等字眼,收到的捐款就比較多;但是,若將體型分成七分,受款人(身材)每「胖」一分,平均捐 款人數就少二十個。這樣的研究結果,擁有十幾年採訪經驗的記者或許都不曾發現,透過資料科學,只要短短一、兩個星期,就能挖掘出經驗也無法比擬的洞見。

台灣輕忽資料科學

態度過於保守 落後美國二十年然而,台灣廠商至今仍不知道資料的力量。「十幾年來我接觸了至少五十家公司,但大部分的人都不理我,因為台灣從來就不把資料放進 priority(優先順位)。」陳昇瑋感嘆,知名電商亞馬遜從一九九五年就開始使用推薦系統,台灣電商卻只注重物流速度,「真的是落後別人二十年!」句 句道出台灣企業的保守心態。

創辦相關論壇

金融、零售業高階主管都來參加為了不落人後,去年起,陳昇瑋開始策畫「台灣資料科學愛好者年會」,希望能提升業界對資料科學的重視。第一屆年會,吸引了八百多人參加,其中更不乏金融業、零售業的高階主管,都來一睹資料的龐大威力。

除了舉辦活動,陳昇瑋還收了不少弟子,甚至有知名企業送員工來「練功」。跟了他四年的博士後研究員許懷中憶起,當時他會應徵,就是看到陳昇瑋網頁上,一張 鮮奶油蛋糕與貓的照片,底下寫著短短一句:你也想一起來體會貓得到奶油的感覺嗎?許懷中說:「老師對我的啟發不只是believe in data(相信資料),還有培養你對探索世界的胃口、對精進自己的一種渴望。」不僅僅只是一位出色的資料科學家,陳昇瑋還要再培養一批批優秀的資料科學人 才。因為,他視資料科學為一種信仰,要將它發揚光大。

好的資料科學家

必備的四種能力

陳昇瑋認為,一位好的資料科學家具備四種能力,但四種能力都有的人就是獨角獸 (指不存在)。想進入這個熱門行業,要在程式語言、數理統計、領域知識及溝通能力,起碼要具備其中兩項,之後努力統整出三種,就可以成為企業間炙手可熱的人才。

就算具有領域知識,也懂得使用統計工具,若沒有好的溝通能力,將難以說服老闆,好的計畫也可能因此胎死腹中。因此,陳昇瑋認為,好的溝通能力是資料科學家亟需的個人特質。

寫程式的人如何具備領域知識?陳昇瑋引述阿里巴巴數據委員長車品覺的說法,「就是『混』出商業敏感度。」車品覺認為,每周起碼要與第一線做業務的人吃飯,還有周工作報告內容,不能遺漏對接商業部門的主要專案。

另外擁有金融、零售領域知識的人,要如何接近資料分析領域?陳昇瑋建議,至少要熟悉基本的統計工具,譬如R語言(主要用於統計分析、繪圖、資料探勘的程式語言)。

撰文 / 吳沛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9

橘子蘋果程式設計學苑 翻轉填鴨教學 這堂程式設計課 網路遊戲當教材

2015-10-19  TCW

矽谷資深工程師、創業家賴岳林回台成立學苑,透過真人互動、戰略、桌遊等遊戲,簡化複雜的流程,讓學生從小擁有良好的程式設計邏輯觀念,希望培養出下個世代的賈伯斯。

周三的夜晚,十位國小、國中學生,聚集在台北古亭捷運站附近的教室,每張桌上擺的,不是厚重的書籍,而是筆電。這是「橘子蘋果程式設計學苑」的進階沙龍課,有別於台灣課堂常見的填鴨式沉悶教學,在這堂程式設計課中,學生皆自主性發言、討論,眼神專注熱烈。

課堂上的學生,都已經具備基本的程式設計概念,在年僅二十五歲的老師束凱文引導討論下,一步步釐清程式設計中十進位的概念,一個討論段落後,每個人興沖沖拿著白紙,寫下屬於自己的程式語言規範。

「我們做程式教育的目的,是要創造台灣未來的創造者。」橘子蘋果創辦人賴岳林說。五十五歲的賴岳林從台大資工系畢業後,在美國矽谷軟體公司工作近三十年,具備豐富的創業及產業經驗。他觀察到台灣長期以來代工產業蓬勃,造成只重硬體、卻在軟體人才養成上缺席,於是在二○一一年開始籌設台灣第一個針對中小學生教導程式設計的學校。

三年多發展下來,目前橘子蘋果每年接觸約四百位學生,除了學苑對外招生開課,也到建國中學以及台北市的新民國小、信義國小,以社團方式教學生程式設計。

結合資訊、數學課

訓練邏輯能力 讓學生不用死背賴岳林在建中前校長陳偉泓邀約下,在建中成立TWCL社團,提供程式設計線上課程,找來一群業界專家當老師,透過翻轉教室的教學方法,輔以專案、比賽,訓練高中生成為程式專家,最多曾有一百位學生參與。

寒暑假,橘子蘋果也舉辦App創造營、數學程式營等小班密集營隊,一五年就舉辦了九場,除了新竹、高雄的場次,還有學生遠從馬祖、台東、新竹到台北上課,在四天課程內,讓孩子用流程圖培養程式思惟,寫出程式解決數學問題,深受好評。

新北市資訊重點學校金龍國小資訊組長謝東森,有感於許多學校資訊老師都不是資訊科系出身,電腦課沒有程式設計的教學,只能教學生文書處理、簡報,一三年在 網路上無意發現橘子蘋果,便與他們談合作;現在每個月,橘子蘋果都會幫新北市汐止區、金山區和萬里區的二十三個國小資訊組長上一次課,培訓程式設計的課 程。

「橘子蘋果幫助我活化教學,結合資訊課和數學課,去訓練學生寫程式。」謝東森說,把小學課堂上因數分解的概念,在資訊課寫出解題程式的作業,過程中就讓學生不用死背、有對的數學邏輯能力,一舉兩得。

實作才有競爭力

寫軟體像學琴 至少十萬小時養成橘子蘋果目前已小有成果,談到成立的初衷,賴岳林感嘆:「台灣的經濟實力下降,和軟體產業不發展有關。」在矽谷,多數人創業時都有認知, 就是透過軟體來鯨吞蠶食市場,現在全世界做軟體最強的是美國,包括Google、Facebook、amazon等,都是透過軟體來賺錢,這背後有深厚的 文化實力,也需要雄厚的資本和人力開發,「台灣的規模小、市場資源有限,很難追上,但是也不應該都沒有起步。」「軟體產業需要長時間練習、累積和實作才能 有競爭力。」賴岳林強調,寫軟體像學鋼琴、下棋和體操,透過有系統、反覆練習來成為出類拔萃的頂尖專家,根據《哈佛商業評論》,需要至少十萬個小時的養 成。

同時,寫軟體也是一種天馬行空、顛覆傳統、改變世界的能力,「但是現在的教育體系,幾乎不可能產生這樣的人才。」賴岳林觀察,台灣的學生從小到大,都在考 學科,等到考上大學,直接進入資工、電機等相關科系,會發現實作課程很少,因為負責授課的老師,也多是一路念到名校博士、著重理論,和美國從小鼓勵學生探 索興趣、給予實作機會的訓練比起來,落後太多。

所以,他使用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所開發的 Scratch 程式語言作入門教學,先從身旁的朋友小孩開始,同時搭配全球知名的CodeAcademy及Udacity開放課程做進階教材,與全球接軌。

孩子邊玩邊學習

把不完整的遊戲 改寫到可以玩賴岳林運用美國最夯的「4Cs」教育框架:思辨、溝通表達、合作、創意,加上程式設計成為5Cs,設計出為期兩年的課程。他並以「橘子蘋果」 為名,以他愛吃、但美國買不到的橘子當形容詞,代表台灣;蘋果意味著賈伯斯的顛覆傳統、創新和美感精神。

在橘子蘋果,學員從四年級到國中生都有,六到八歲的小孩,甚至也可以透過桌遊、平板遊戲和實體教學活動,擁有基礎的程式設計概念。執行長束凱文說,為了激 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他們的教法,先除去技術性的語法和指令部分,一切需要死記的東西,由電腦簡化,集中火力帶領學生進行邏輯思考。

例如,在初級班課程,穿插真人互動遊戲,讓孩子透過語言指揮另一個孩子的動作,藉以了解指令的精確及嚴謹性在程式設計中的重要性。在第二階段的遊戲探索 班,則是透過七種遊戲程式,包含戰略、格鬥、角色扮演等遊戲,讓孩子一步步在程式設計的邏輯中,把不完整、無法實際玩的遊戲,逐步修改程式碼到完整版,活 潑、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可以樂在遊戲中學習。

上完前兩級的課程,才會進入網頁程式課,在有良好的邏輯思考訓練下,學習比較記憶性和技術層面的操作。束凱文也發現,雖然一般人覺得程式設計是男性擅長的領域,但是女生在這部分卻因著心思細膩、更容易吸收。

三套既定的課程後,則進入進階沙龍課,沒有一定的教材範圍,以主題式的方式來討論。

教學生也訓練師資

發揮社企精神 改善資工教育橘子蘋果已有一位年僅十歲的學生Vitas,一四年暑假從零開始學起,在年底就上完國際線上課程Udacity最著名課程「電腦科學概論」, 並通過英文筆試和口試拿到證書,破紀錄成為最年輕的合格學員。本身是數理資優生的Vitas就讀新民國小五年級,被問到為何喜歡程式設計課,他說:「很好 玩,可以讓電腦跑出許多有趣的東西。」以社會企業的概念創辦橘子蘋果,賴岳林最大的希望不是在獲利,而是訓練出台灣頂尖的程式設計人才,改善台灣資工教育 和產業競爭力。這幾年口碑逐漸打響,目前主要收入來自學費,一場四天的營隊收費六千至一萬元不等,常態班課程一個月則是約三、四千元,近兩年達到收益兩 平,可以持續擴展,訓練師資並免費培育弱勢學生。

「將來,軟體是無所不在的,所有行業都需要這個基礎。」賴岳林認為,即使學生學了一陣子後,沒有繼續學習程式設計也沒關係,因為帶著基本概念進入各行各業,都可以幫助該產業與軟體結合,在科技時代生存得更長遠。

「父母親的觀念,是最大的挑戰。」賴岳林不諱言,目前橘子蘋果遇到的困境,就是台灣的父母對於程式設計的重要性少有理解,相對減少讓孩子從小培養相關能力的意願。

成立橘子蘋果,對賴岳林來說,是一個帶有理想色彩的夢。啟發更多學子從小進入程式設計的世界,進而帶動台灣整體的產業競爭力,是他的期待,也是台灣的希望。

橘子蘋果的人才教育必修課——5Cs人才兩年養成規畫必修課1:程式設計(Coding) MIT Scratch 程式語言、JavaScript 程式語言、程式概念、程式設計實踐、演算法必修課2: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定義問題、計算性思惟

必修課3:溝通(Communication) 理解 / 表達能力、使用數位媒材輔助表達的能力、使用網路傳播自身想法的能力、同儕互評、發表 / 說服能力必修課4:合作(Collaboration) 分工技巧、領導/支援的能力、共同維護/管理程式碼的能力、結對編程技巧必修課5:創意(Creativity) 觀摩他人作品以激發靈感、模仿並改編他人的作品、創作原創作品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46

再談程式交易

兩週前本欄提及誠哥旗下的維港投資入股美國Sentient.ai,這公司將人工智能應用在程式交易並錄得正回報,該文引來不少迴響。週末筆者參與港大中大科大和史丹福大學聯辦的計量金融會議(Conference in Quantatitive Finance),部份講者的題目與程式交易相關,今週續談。

連續兩天的會議,參與人數只寥寥三數十人。筆者向來認為計量金融高深兼範疇較窄 -就是將一堆數學和統計學方程式,套用在金融領域,並以股價推算衍生產品的合理價格。本來價值投資和計量金融屬完全不同的門派,不論理念,分析和操作,都大相逕庭,但一脈相承的是:兩者都是估算合理價格後,找出價值未充份反映的作投資,圖賺取未來差價。
會議中有充滿符號的方程式。儘管筆者唸碩士時曾修讀,至今卻依舊看不懂。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業務越簡單,投資者越容易理解,從而推算企業的價值,所以價值投資用不上複雜的數學公式。繁複的推算多用於衍生工具 ,而筆者甚少接觸這類產品。但每種投資方法都有其優勝和不足之處,多了解其它派別的發展和理念,也許能得到啟發並取長補短,而且現實情況是 - 投資者不能再漠視程式交易。

一位來自美國柏克萊大學的講者,指 2010年高頻交易公司只佔美國約20,000 間投資公司的2%,但交易量佔所有股票交易70% (至今交易量佔比仍保持這水平)!而講者的一位學生,更將從美國搬到香港,成立程式交易的初創公司。另一位本地講者則指從事高頻交易的Virtu Financials,在2014年的IPO 招股書中,披露5年來1,278個交易日中,1,277日都是賺錢,只有一天虧本。這記錄值得任何投資者認真看待吧!

筆者其實難以理解學術界何以熱衷用數學為金融產品定價,而社會和公眾則對這方面的發展、認知和關注不足。套用來自柏克萊講者的話:貿易的原理向來是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為甚麼過往以這種手法賺錢的人,公眾不介意亦覺得正當合理。現在因為電腦運算速度高,部分具智商(intelligent) 的人利用同樣方法賺錢,公眾則視之為破壞者?難道只接受平庸的人卻否定具智力者?還是純粹因為買賣的速度快了很多,所以無法接受?

筆者認同價值投資者的眼光都看長線,不需要亦不習慣活躍買賣。而程式交易值得認真看待,除了海量的運算能力,還因為對風險的嚴格管理。這兩類的分析力和執行力,電腦肯定較人力技高一籌。

美國學術界越來越多人研究程式交易,而不是採排斥態度,甚至將研究成果帶入真實戰場。筆者都提醒自己要學習新事物與時並進。

《網上加料版》

週一《信報》的投資分析部於《A 股尋寶》專欄,推介宏圖高科(600122.SH),指企業已形成了IT 連鎖零售、工業製造和房地產三大主營業務,公司具錢途。

其實,宏圖高科今年2月已經落戶港股,以2億5000萬現金收購萬威國際(0167.HK) 45% 的股權。4月間行駛認購期權,持有股權增至50.4%。 當日的收購指兩家公司的價值鏈、分銷網絡及品牌定位整合會有協同效益。而截至9月30日的半年業績,萬威國際的營業額下跌超過46%,並錄得6100萬元虧損,因為行政和銷售開支大增。

暫時未知宏圖高科未來會注入甚麼業務,或兩者如何產生協同效益,但正如《A 股尋寶》專欄所述,宏圖高科的1-9月的淨利潤,在扣除非經常性盈利後仍增長37%,而集團積極尋求外部合作,包括8月宣布收購國采支付100%,9月宣佈與樂事控股簽訂全面戰略協議等,多少令人憧憬集團會注入IT 業務入萬威國際。

萬威國際現價每股$0.325,市值8億。截至9月30日,公司持有超過2億元現金。由於業務錄得虧損,現時又未知集團未來的發展藍圖,未必是最穩妥或值得投資的時機,投資者可以先將之加入觀察名單。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trendalysis.facebook.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29

誠哥都buy 的程式交易

近日信報有個《慧眼先機》的新專欄,結合數據顯示個股被推薦次數和排名變動。現世代電腦運算的速度快兼成本低,筆者知道外國有初創企業,以搜羅新聞甚至Twitter 內容以分析股票的熱度(popularity) ,亦透過電腦程式自動解讀內容並預測股價走勢。雖然筆者的投資理念是注重基礎因素,尤其是公司的業務前景和財務狀況,但了解最新的交易工具亦有助明白市場運作。


前陣子和一位已退休的前外資投行CTO 碰面,閒聊間提及程式交易。大行為降低大手交易買賣的均價,以及聘請交易員的開支,都以程式自動落盤,輔以數位交易員監察系統。很多時股價短時間内迅速炒上,就是程式交易追價的結果。去到某個價位,當交易員按停系統,股價就突然失支持回落。而短時間內推低沽售,是相同的理念。這種自動落盤程式,不會統計交易是否賺錢,亦沒有買賣策略,純粹希望降低規模較大的買賣單均價,據說亦真的做到。

這位退而不休的前CTO 剛到訪矽谷的 sentient.ai 。這間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最初的應用就是程式交易。據知以150萬粒CPU 運算4兆 (trillion) 個投資策略可能性,並且成功獲利,而未來計劃將人工智能的應用擴展至電子商貿。雖說是初創公司,其實已有8年歷史,成立至今募資超過1.43億美元。而去年11月Series C 募資,誠哥旗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 亦有參與。今年10月尾,前JP Morgan 的首席風險官(Chief Risk Officer) 亦加盟Sentient.ai。
講了咁多,Sentient 的大規模測試,並不適合一般散戶,尤其是著重基礎因素兼且不會頻密交易的投資者。但世界不斷進步,由過往只有大機構可使用電腦,至現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每個人都與科技脫不了關係,若果堅守舊有投資理念和模式,拒絕了解新型的投資方法,以及程式交易如何影響股價走勢甚至市場循環,最終會落後於人。

要求每一位投資者懂得程式交易,是不切實際的事,亦沒有這個需要。畢竟自律能力、風險管理和心理質素才是累積投資回報的要素是既然科技已融入生活,至少嘗試了解,並運用spreadsheet 系統化地選股分析和管理組合。花時間將個人投資理念系統化地呈現,並提升效率,是值得思考的事。

香港雖然是國際金融中心,但Fintech 確實是大落後。除了矽谷Sentient.ai 的大規模程式交易,美國東岸有一間初創公司 Quantopian,專攻獨立程式交易人的市場。而它被喻為其中一間最具潛力的Fintech 公司,甚至是下一個Bloomberg。

《網上加料版》

向來機構投資者和獨立投資人在同一個金融市場,都可以各自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式和門路。除了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程式交易如Sentient,位於波士頓的Quantopian,同是專注程式交易的初創公司,而針對的客戶的獨立投資人。
Quantopian 建立完整的金融產品數據庫(包括外匯和股票),免費讓用戶輕易駁通,並編寫程式和作回測(back test)。它的數據庫大大降低編寫交易程式的門欖 - 做回測的第一步需要有完整的數據庫,而且最好是經過調整的數據庫(例如除淨、拆股、合股等,都會影響股價)。若每個投資人都要自行建立,是一件極花時間力氣和低效率的事,所以 Quantopian 將金融數據庫統一處理。

一般而言,資者都不願意公開自身策略,因為「秘技」一多人知便即告無效,所以它不會記錄用戶的程式和參數。Quantopian 成立至今短短4年籌募了約2400萬美元,是其中一個最受矚目的Fintech startup,明年更會在紐約舉行conference 聚集程式交易人互相交流。

筆者並沒有使用Quantopian,但有自行儲數據作分析。其實,除了認真建立一個系統,excel spreadsheet 是很powerful 的工具,值得投資者考慮運用並作系統化分析。程式交易相關的資訊,網上有不少,台灣尤其多,但大部分都比較低調。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上搜尋。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31

誠哥都buy 的程式交易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12/buy.html

近 日信報有個《慧眼先機》的新專欄,結合數據顯示個股被推薦次數和排名變動。現世代電腦運算的速度快兼成本低,筆者知道外國有初創企業,以搜羅新聞甚至 Twitter 內容以分析股票的熱度(popularity) ,亦透過電腦程式自動解讀內容並預測股價走勢。雖然筆者的投資理念是注重基礎因素,尤其是公司的業務前景和財務狀況,但了解最新的交易工具亦有助明白市場 運作。


前陣子和一位已退休的前外資投行CTO 碰面,閒聊間提及程式交易。大行為降低大手交易買賣的均價,以及聘請交易員的開支,都以程式自動落盤,輔以數位交易員監察系統。很多時股價短時間内迅速炒上,就是程式交易追價的結果。去到某個價位,當交易員按停系統,股價就突然失支持回落。而短時間內推低沽售,是相同的理念。這種自動落盤程式,不會統計交易是否賺錢,亦沒有買賣策略,純粹希望降低規模較大的買賣單均價,據說亦真的做到。

這位退而不休的前CTO 剛到訪矽谷的 sentient.ai 。這間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最初的應用就是程式交易。據知以150萬粒CPU 運算4兆 (trillion) 個投資策略可能性,並且成功獲利,而未來計劃將人工智能的應用擴展至電子商貿。雖說是初創公司,其實已有8年歷史,成立至今募資超過1.43億美元。而去年11月Series C 募資,誠哥旗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 亦有參與。今年10月尾,前JP Morgan 的首席風險官(Chief Risk Officer) 亦加盟Sentient.ai。
講了咁多,Sentient 的大規模測試,並不適合一般散戶,尤其是著重基礎因素兼且不會頻密交易的投資者。但世界不斷進步,由過往只有大機構可使用電腦,至現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每個人都與科技脫不了關係,若果堅守舊有投資理念和模式,拒絕了解新型的投資方法,以及程式交易如何影響股價走勢甚至市場循環,最終會落後於人。

要求每一位投資者懂得程式交易,是不切實際的事,亦沒有這個需要。畢竟自律能力、風險管理和心理質素才是累積投資回報的要素是既然科技已融入生活,至少嘗試了解,並運用spreadsheet 系統化地選股分析和管理組合。花時間將個人投資理念系統化地呈現,並提升效率,是值得思考的事。

香港雖然是國際金融中心,但Fintech 確實是大落後。除了矽谷Sentient.ai 的大規模程式交易,美國東岸有一間初創公司 Quantopian,專攻獨立程式交易人的市場。而它被喻為其中一間最具潛力的Fintech 公司,甚至是下一個Bloomberg。

《網上加料版》

向來機構投資者和獨立投資人在同一個金融市場,都可以各自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式和門路。除了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程式交易如Sentient,位於波士頓的Quantopian,同是專注程式交易的初創公司,而針對的客戶的獨立投資人。
Quantopian 建立完整的金融產品數據庫(包括外匯和股票),免費讓用戶輕易駁通,並編寫程式和作回測(back test)。它的數據庫大大降低編寫交易程式的門欖 - 做回測的第一步需要有完整的數據庫,而且最好是經過調整的數據庫(例如除淨、拆股、合股等,都會影響股價)。若每個投資人都要自行建立,是一件極花時間力氣和低效率的事,所以 Quantopian 將金融數據庫統一處理。

一般而言,資者都不願意公開自身策略,因為「秘技」一多人知便即告無效,所以它不會記錄用戶的程式和參數。Quantopian 成立至今短短4年籌募了約2400萬美元,是其中一個最受矚目的Fintech startup,明年更會在紐約舉行conference 聚集程式交易人互相交流。

筆者並沒有使用Quantopian,但有自行儲數據作分析。其實,除了認真建立一個系統,excel spreadsheet 是很powerful 的工具,值得投資者考慮運用並作系統化分析。程式交易相關的資訊,網上有不少,台灣尤其多,但大部分都比較低調。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上搜尋。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12/buy.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187

再談程式交易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12/blog-post_16.html

兩 週前本欄提及誠哥旗下的維港投資入股美國Sentient.ai,這公司將人工智能應用在程式交易並錄得正回報,該文引來不少迴響。週末筆者參與港大中大 科大和史丹福大學聯辦的計量金融會議(Conference in Quantatitive Finance),部份講者的題目與程式交易相關,今週續談。

連續兩天的會議,參與人數只寥寥三數十人。筆者向來認為計量金融高深兼範疇較窄 -就是將一堆數學和統計學方程式,套用在金融領域,並以股價推算衍生產品的合理價格。本來價值投資和計量金融屬完全不同的門派,不論理念,分析和操作,都大相逕庭,但一脈相承的是:兩者都是估算合理價格後,找出價值未充份反映的作投資,圖賺取未來差價。
會議中有充滿符號的方程式。儘管筆者唸碩士時曾修讀,至今卻依舊看不懂。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業務越簡單,投資者越容易理解,從而推算企業的價值,所以價值投資用不上複雜的數學公式。繁複的推算多用於衍生工具 ,而筆者甚少接觸這類產品。但每種投資方法都有其優勝和不足之處,多了解其它派別的發展和理念,也許能得到啟發並取長補短,而且現實情況是 - 投資者不能再漠視程式交易。

一位來自美國柏克萊大學的講者,指 2010年高頻交易公司只佔美國約20,000 間投資公司的2%,但交易量佔所有股票交易70% (至今交易量佔比仍保持這水平)!而講者的一位學生,更將從美國搬到香港,成立程式交易的初創公司。另一位本地講者則指從事高頻交易的Virtu Financials,在2014年的IPO 招股書中,披露5年來1,278個交易日中,1,277日都是賺錢,只有一天虧本。這記錄值得任何投資者認真看待吧!

筆者其實難以理解學術界何以熱衷用數學為金融產品定價,而社會和公眾則對這方面的發展、認知和關注不足。套用來自柏克萊講者的話:貿易的原理向來是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為甚麼過往以這種手法賺錢的人,公眾不介意亦覺得正當合理。現在因為電腦運算速度高,部分具智商(intelligent) 的人利用同樣方法賺錢,公眾則視之為破壞者?難道只接受平庸的人卻否定具智力者?還是純粹因為買賣的速度快了很多,所以無法接受?

筆者認同價值投資者的眼光都看長線,不需要亦不習慣活躍買賣。而程式交易值得認真看待,除了海量的運算能力,還因為對風險的嚴格管理。這兩類的分析力和執行力,電腦肯定較人力技高一籌。

美國學術界越來越多人研究程式交易,而不是採排斥態度,甚至將研究成果帶入真實戰場。筆者都提醒自己要學習新事物與時並進。

《網上加料版》

週一《信報》的投資分析部於《A 股尋寶》專欄,推介宏圖高科(600122.SH),指企業已形成了IT 連鎖零售、工業製造和房地產三大主營業務,公司具錢途。

其實,宏圖高科今年2月已經落戶港股,以2億5000萬現金收購萬威國際(0167.HK) 45% 的股權。4月間行駛認購期權,持有股權增至50.4%。 當日的收購指兩家公司的價值鏈、分銷網絡及品牌定位整合會有協同效益。而截至9月30日的半年業績,萬威國際的營業額下跌超過46%,並錄得6100萬元虧損,因為行政和銷售開支大增。

暫時未知宏圖高科未來會注入甚麼業務,或兩者如何產生協同效益,但正如《A 股尋寶》專欄所述,宏圖高科的1-9月的淨利潤,在扣除非經常性盈利後仍增長37%,而集團積極尋求外部合作,包括8月宣布收購國采支付100%,9月宣佈與樂事控股簽訂全面戰略協議等,多少令人憧憬集團會注入IT 業務入萬威國際。

萬威國際現價每股$0.325,市值8億。截至9月30日,公司持有超過2億元現金。由於業務錄得虧損,現時又未知集團未來的發展藍圖,未必是最穩妥或值得投資的時機,投資者可以先將之加入觀察名單。
Facebook 專頁:trendalysis.facebook.com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12/blog-post_16.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190

小蝦米嘩大夢 微程式資訊總經理 吳騰彥

2016-02-25  TNM

用得到悠遊卡的地方就有他,吳騰彥是農家囝仔,家裡錢沒別人多、畫也沒別人念得好,但是老師研究室裡的一台電腦,卻讓他找到未來方向。

幫人張羅公司,卻陰錯陽差創業;回母校接案子,意外深耕RFID技術。這門技術十五年後卻站上浪頭,他也成為全台灣電子票瞪讀卡設備最大供應商。

「其實我一直是撿別人不要的做。」從大廠嫌麻煩的校圓、公部門單位起家,熬了多年才成當紅炸了雞,吳騰彥證明了小蝦米也能做大夢。

今天天氣晴,你走出捷運,隔著包包在閘門前「嗶」了一下;然後在捷運站前再拿出悠遊卡「嗶」了一台YouBike騎到公司;因為有點渴,用悠遊卡到販賣機買了一瓶可樂,然後拿出門禁卡刷了一下進公司。

你可能不知道這一連串的行動,都在跟微程式資訊打交道。微程式是全台灣電子票證讀卡設備最大供應商,他的客戶遍佈台北市政府、台灣大車隊、聯通停車場、可口可樂、統一等,需要讀卡扣款的地方,八成都是他的天下。

「我們是小公司啦!」吳騰彥這 說,但在行動支付話題轉熱加持下,股東包括巨大、遊戲橘子,也是二〇一五年英特爾唯一投資的台灣廠商。

農家囝仔熱愛電腦

吳騰彥出身雲林農家,是三個孩子裡的老么,兄姊都很會念書,只有這個小兒子書讀得普通,爸媽一心期待他承接家中農業,五專讓他念嘉義農專。「寒暑假課餘幫到怕了,逃都來不及…」但到底能做什麼,少年吳騰彥心中也很茫然,直到三年級看到老師研究室裡的那台電腦。

那時的二八六電腦笨重緩慢,在吳騰彥眼裡卻是無所不能的未來機器。「我從小字醜,它可以打字、運算、列印,而且好棒好漂亮。」吳騰彥就算放學也賴在老師研究室裡不肯走,要不然就自己找書鑽研,漸漸成為班上電腦最強的學生,上課時老師還要他幫忙指導同學。

「我想要一台電腦,但是家裡沒錢,我就去加油站、玩具工廠打工,還跑到電腦公司打了一年半白工,總算抱了一台電腦回家。」一九九五年農專畢業後,老師的朋友想創業做自動控制系統,吳騰彥當第一個員工在嘉義市張羅辦公室,等到籌辦妥當,老闆卻說他不想開了。

「房子租約也簽了、辦公家具也買了,都是我去辦的…」公親變事主,吳騰彥很傻眼,卻也只能跟親友借了二十多萬元,硬著頭皮吃下來:「至少我還會組裝電腦,暫且先把這當成營業項目吧,過年都不敢回家,生怕還不出錢來。」

資源匱乏邊打邊跑

幸好當時組裝電腦還算好賺,利潤四成,組兩台幾乎可以賺一台,很快還清借款。但好光景沒有幾年,順發、燦坤等大型電腦量販以量制價,殺得個人電腦市場血流成河。「順發出來就沒甚麼賺頭了,等到家樂福也賣電腦時,這生意已經不能做了。」吳騰彥二〇〇〇年只好回母校接案子,卻意外轉進RFID領域。

「像是土石流偵測,我就要跑到土坡邊埋偵測器,再把數據傳回電腦。」吳騰彥舉例:「或是牛隻飼料研究,乳牛耳朵上有條碼,一條牛一天只能吃一公斤穀料跟無限量草料,我就在飼料槽旁放感測器,一條牛第一次伸出頭,飼料槽會掉一公斤的穀,但第二次伸就不會再掉了。」這是RFID應用在農業上的雛形。

吳騰彥也接校園門禁設備案,當時他寫軟體、跟荷蘭買偵測器硬體,漸漸發現不太划得來。「一個校園門禁系統案金額可以到三千萬元,可是光晶片就花了二千八百萬元,我花很大的功夫去寫客製化軟體,還要管事後的維護,利潤微乎其微。」

他只好一面接著微利案子、一面開始慢慢開發硬體,小公司沒有資源,他利用打帶跑的方式,慢慢增厚自己的研發實力,直到二〇〇五年悠遊卡公司找上門之前,微程件式都只是一家年營收不到五千萬元的小公司。

二〇〇二年悠遊卡開始用於台北捷運,後來積極擴大運用範圍,二〇〇五年找上吳騰彥,希望能

應用到公共自行車。「我只是一家小公司,悠遊卡找上我,這是何等光榮,拼命也要做出來啊!」但頭一洗下去才知道,為什麼大公司都不做。

悠遊卡興蹲低馬步

「民眾刷卡、讀卡機將資料傳回系統後端辨識、再傳送燈號、扣款、顯示餘額、把門打開、感應到人通過後關上,這套流程要在一秒內順暢完成。」吳騰彥說:「還要考慮刷卡習慣,像女生包包裡如果放其他磁卡就會影響悠遊卡感應,有一次發現這個問題,我們等公車收班後,在調度站連夜更換了幾百台公車的讀卡機晶片。」

這工作耗時、繁瑣、需要及時反應,卻回收很慢。因為捷運不會一個月多一條,公車一個月也不會增加一百輛,宏碁等系統大廠寧可去接大宗代工訂單,也不想接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訂單。

「為了能吃飽,我一路都是撿別人不做的東西過來的啊!」吳騰彥不在意,他當成練功,不斷累積並且觀察消費者習慣,從二〇〇五年到二〇〇九年,微程式的營收一直在五、六千萬元左右打轉,直到二〇一〇年悠遊卡除了捷運、開始小額付費於便利商店、停車場等,隔年微程式營收立刻翻了一倍,之後每年都以倍數成長,二〇一五年已近四億元。

微程式成了當紅炸子雞,凡是用悠遊卡付費的地方,就要有微程式的RFID讀卡面板、由於系統轉換麻煩,也讓大廠難以取代,包括巨大、遊戲橘子都陸續入股,但是吳騰彥並不滿足。

隨遇而安方向自來

「問題都是一直來一直來的,好比說客服收到消費者抱怨,刷卡後還來不及牽車就又被鎖上。我們分析後發現,這些投訴者都是女生,原本測試的工程師都是男生,男生抽皮夾刷卡牽車,前後只需要三秒;女生先掛包包、從包包裡拿出卡來刷,把卡放進包裡牽車離開,起碼要二十秒,所以我們再增加警示音。有問題才好,才有機會優化系統。」

「我跟Tony(吳騰彥的英文名)講話才一分鐘,就想跟他合作了,他是那種很踏實的人。」遊戲橘子執行長劉柏園說:「一個人專注做一件當初不紅的事整整十五年,不容易啊,要有過人的專注力跟毅力。」

「剛創業時收入不穩定,都給我老婆養;結了婚也好多年不敢生小孩,因為經濟不穩定。」吳騰彥的妻子做財務工作,卻沒有循許多台灣傳統企業的模式讓老闆娘當帳房:「創業的人都有點衝,是她一直包容我。我創業二十年,其中有九年還同時念博士,哪有時間顧家,都靠她。」

「我沒有期望孩子未來要做甚麼,找到興趣最重要。」當年功課不好、有些自卑的那個孩子,找到興趣後,不但創業還唸完了博士,沒人比吳騰彥還了解興趣對人的影響多麼大:「但是也不能太刻意啦,隨遇而安、順勢而為,未來就在那裹等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763

谷歌戰勝圍棋冠軍幕後的台灣囝仔 黃士傑每天寫16小時程式 業餘圍棋最高段

2016-03-21  TWM

Google突破人工智慧的局限,以AlphaGo電腦程式,首次在圍棋領域打敗韓國九段棋士, 帶領開發團隊的黃士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他究竟有什麼能耐?

去年十月,Google(谷歌)旗下公司DeepMind開發的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在圍棋賽五戰完勝棋力達二段(編按:職業級最高九段)的歐洲冠軍職業棋士樊麾,首創人類以電腦勝過職業棋士的紀錄;今年三月,AlphaGo更進一步挑戰韓國十八度獲得世界棋王頭銜的圍棋九段李世石,以四勝一敗作收。在這幾場全球關注的「人機對弈」賽事中,都有一隻手,替電腦下棋,他就是來自台灣的黃士傑。

黃士傑「手」、「腦」並用,不只是替電腦下棋,更是開發AlphaGo的首席工程師之一,同時擁有業餘圍棋六段的實力,這樣的雙才實屬少見。連同樣積極開發圍棋程式的臉書,都公開承認,因為「團隊裡沒有黃士傑(Aja Huang)」,目前還打不贏谷歌。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資工所博士班的黃士傑,不到四十歲,沒有喝過洋墨水,是土生土長的「台灣囝仔」。從交大畢業後,他在台師大資工系一待就是十年,進入指導教授林順喜的實驗室底下念完碩、博士;二○一一年先到加拿大工作;一年後,迎來他人生的轉捩點,進入英國的DeepMind,這家公司專研模仿大腦的計算機系統──人工智慧,在一四年被谷歌購併,黃士傑順勢成為谷歌旗下的研發科學家。

沒喝過洋墨水

熱愛圍棋的雙才工程師

為什麼找黃士傑作為替AlphaGo下棋的手?林順喜表示,用電腦挑戰專業棋士,不能讓他們面對電腦螢幕下棋,這有違職業棋士下棋的思考習慣,所以需要一位專人代下,而「團隊只有他常和職業棋士過招,懂得棋賽的各種禮節。」谷歌相當看重這次的比賽,提出一百萬美元的獎金給贏家。第一場比賽,黃士傑代表電腦下棋時,神情凝重,他在臉書上自承,「前天晚上沒睡好,對局時保持嚴肅,一方面也是尊重李世石九段,不影響他的思考,不論勝敗如何,對局時的禮儀還是很重要的。」黃士傑熱愛下圍棋,早在○七年念研究所時,就拿到業餘六段的資格(業餘最高段,約等同職業二段),曾經獲得台灣大專盃業餘圍棋賽冠軍,甚至和學弟妹創辦圍棋社。

當年一起創社的學妹、如今已是業餘五段的圍棋專欄作家張曉茵回憶,黃士傑很熱心地指導學弟妹,年紀最長的他,幫大家擬定分組對戰表,透過圍棋,大家成為好朋友,「有關圍棋程式的知識,都是那時聽他說的。」林順喜的實驗室,主攻的就是各種棋類程式的開發,每年都會送學生出國參加國際棋類程式比賽,黃士傑結合興趣和專業,以妻子的英文名「Erica」開發圍棋程式,一開始成績普通,但是漸漸地認識各方好手。

「黃士傑積極地向他們請教,時常越洋視訊會議。」林順喜說,後來也找了法國知名教授科隆(Rémi Coulom),和他共同擔任黃士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科隆研發的「Crazy Stone」,是在AlphaGo之前最有名的圍棋軟體之一。

十年磨一劍

研發程式打敗日本團隊

黃士傑不是沒有遇到低谷,○三年以碩士論文《電腦圍棋打劫的策略》畢業後,他曾擔任林順喜的研究助理,其間也想放棄研究,到外面的軟體公司上班,後來還是放不下熱愛的圍棋軟體開發領域,回博士班就讀。

「其實他念博士早就可以畢業,但是為了想要和一流程式對抗,又多待兩年。」林順喜說,在台灣的資源有限,他總是鼓勵學生,要贏的關鍵,就只有「勤快」兩個字,而黃士傑也不負眾望,「為了寫程式,常常一天十六個小時都待在實驗室。」博士班第五年,黃士傑所研發的程式,已獲得不少獎項,其研究成果足以畢業,他卻不滿足,決定延續既有的研究成果。

一○年,在黃士傑的研究生涯第十年,他設計的「Erica」,擊敗了由日本工程師所開發、也是當時圍棋界公認最強、約有業餘五段水準的程式「ZEN」,在日本舉辦的「國際電腦奧林匹亞競賽」中榮獲十九路(編按:為標準棋盤尺寸,另有九路、十三路等)電腦圍棋金牌。來自台灣的博士生,竟然打敗由專業團隊研發的圍棋程式,是當時轟動的新聞。

「Erica」能勝出,其實和黃士傑本身的圍棋、程式雙棲能力有關,也因此他在一一年發表博士論文《應用於電腦圍棋之蒙地卡羅樹搜尋法的新啟發式演算法》之前,就被加拿大的亞伯達大學網羅,之後更進入英國DeepMind擔任工程師至今,這家公司包含他在內,目前已有四位台灣人。

「要用電腦戰勝圍棋,比西洋棋、象棋等『擒王』型遊戲更難,需要『全局統計性』(布局走法更複雜),納入棋力較高的職業棋士的加入,才能擁有人類綜觀全局的能力。」知名的旅日九段棋士、近年也和趨勢科技合作開發對弈程式的王銘琬說。

一九九七年,IBM開發的西洋棋程式深藍(Deep Blue),曾擊敗當時的西洋棋世界冠軍,被視為是人工智慧史上的里程碑,但是相對複雜的圍棋則多年沒有進展。

常受邀和圍棋軟體對弈的王銘琬觀察,五年前,這類圍棋軟體和職業棋手的差距大約在四子(人類讓電腦先下四子),「之後即陷入瓶頸,一直沒有顯著進步。」根據DeepMind團隊一月登上知名期刊《自然》(Nature)的文章內容,寫到AlphaGo使用了兩種深度神經網絡,策略神經網絡(Policy Network)負責計算每步棋的走法,價值神經網絡(Value Network)則負責「想像」、推算可能出現的局面,以黃士傑為首的工程師群,也為AlphaGo載入超過三千萬步的棋步、兩千萬次自我對局的訓練,才走上正式與棋手對弈的舞台。

讓電腦會想像

千萬次對局磨出魔鬼細節

本次AlphaGo打敗全球在十年內擁有最多世界冠軍頭銜的棋王李世石,無疑是人工智慧的一大突破;然而AlphaGo的目標,不只是讓圍棋程式進化,更期待將人工智慧應用在醫療、生活等層面,可預期的貢獻更大。

黃士傑顛覆常人對工程師「一板一眼」形象,不但會下棋,還念過音樂班、會創作歌曲,理性與感性兼備,也許正是他帶領團隊開發程式過程中,能「更趨人性」地在複雜的圍棋遊戲,打敗人腦的原因之一吧!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03

小孩學程式,專家解惑家長疑問 5大撇步顧好程式力+視力

2016-04-18  TCW

信義房屋資訊長蔡祈岩去年帶領兒子蔡宇翔與兩位同學,拿下WRO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全國總決賽的創意國小組第二名。許多家長慕名而來,請他幫忙給建議,為孩子選擇適合的程式、開書單、找課程。

蔡祈岩的妻子夏煒瑋,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的眼科主任。夫妻倆正好一起為家長解答,如何兼顧小孩的程式力和視力等常見問題:Q1:幾歲開始學程式最好?

就我的經驗,小學二年級就可以開始從機器人程式入門。因為小孩在三、四歲時玩樂高積木,幼稚園進階到會動的積木,到了小二,以程式操控的樂高機器人能銜接積木玩具,吸引孩子的興趣。接下來,四年級可學簡單的App設計,再大一點、有能力Google時,就能搜尋自學資源,培養自學力。

Q2:如何延續興趣,讓孩子不無聊?

一開始的十個小時內,課程都很簡單,之後難度會逐漸增加,孩子受挫就容易想退出。這時關鍵在於要有奮鬥目標,設定題目讓他們解決,或是參加比賽。尤其組隊參賽能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彼此鼓勵的效果很好。

Q3:每週該花多久時間寫程式?

小學階段我一週讓他花三到四小時寫程式,其中兩小時上課。如果是比賽前兩週,就將當週寫程式時間拉長到八小時。年紀再大一點,在先把學校功課完成的前提下,愛寫多久就不設限了。其實最容易沉迷的是玩電腦遊戲,我一週限制他只能玩三十分鐘。

Q4:如何選教材?老師哪裡找?

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Scratch、樂高機器人EV3都很容易入門,其他的選擇越來越多,收費或免費的教學資源也不少。父母自己有能力教學很好,沒有的話,坊間有教育中心開設課程,也能找大學生當家教,或與其他家長組共學團。

Q5:會不會容易近視?

最容易造成近視的是玩電腦遊戲而非寫程式,因為遊戲必須專注盯著螢幕,程式則主要在動腦構思。建議可準備計時器,限制一天玩遊戲不可超過十分鐘,一週不能超過三天;但寫程式時可放寬一次達三十分鐘,過程中藉由吃點心、水果,讓孩子有機會變化眼球焦距。

此外,要有充足光線與正確姿勢,電腦螢幕與眼睛應距離六十公分以上,讓孩子眼睛略高於螢幕,以往下三十度方向注視螢幕,這樣不只坐姿端正也能保護頸椎。

定期視力檢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31

33歲舞蹈家,靠理工腦跳進國際 他用程式碼編舞 機器人變最佳舞伴

2016-04-18  TCW

庫卡(Kuka),是廣泛用於BMW、空中巴士(Airbus)、三星等知名品牌生產線的工業用機器人。舞者兼編舞家黃翊,被林懷民稱為「可怕的小孩」(Cnfant terrible,法文藝術天才之意)。當黃翊與庫卡,跳著令觀眾如痴如醉的雙人舞時,程式力,是不可或缺的創作關鍵。

黑暗中,舞台上簌、簌、簌傳出在工廠才聽得到、很「工業」的聲響,隨著燈光、音樂緩緩加入,隱約映照出黃翊與庫卡互動交纏的舞步。原本在生產線上運作飛快卻了無生氣的機器手臂,這時彷彿被注入生命,展現出探詢、遲疑甚至凝視的情緒。

「奇異的富有詩意(oddly poetic)」《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形容。

耳目一新的表現方式,讓這齣舞碼打敗眾多對手,應邀在全球科技藝術最重要的年會——奧地利Linz電子藝術節開幕式中演出,是台灣首度獲邀;它也獲選為二〇一五年國際表演藝術協會(ISPA)年會十大新作,是當年度唯一華人作品。

但亮麗成績的背後,是長達四年構思與反覆修改的苦功,為了讓庫卡舞出豐富情感,光是一分鐘的舞,就要花二十個小時編寫程式碼。編舞也要寫程式?黃翊的電腦底子,讓他在編舞者中顯得與眾不同。

黃翊從小立志習舞,但就跟同齡小孩一樣,他對電腦充滿好奇。他還記得,小學五年級時,原本富裕的家境,財務狀況已大不如前,父母親還是咬牙買了一部電腦,讓他格外珍惜。

從小習舞,學寫程式接案改善家境脫貧的動力,讓他發憤在網路上自學網頁設計、電腦動畫。到了高中,已能接案賺錢分擔家計。他的功力甚至吸引新竹科學園區公司委託建置網站。

藉由撰寫程式改善家中收入,別人眼中無趣的機器與程式碼,成了黃翊心目中的可靠朋友,「如果沒有這樣的成長過程,我可能對科技不會有那麼深的感觸。」黃翊說。

除了跳舞如吃飯喝水般重要,他形容,程式語言則是他的第二外語。「會寫程式,等於多會一種語言。」黃翊說,就像學會德文,就容易交到德國朋友,到德國旅遊有人接應。學會程式語言,有電腦當好友,「自己的世界就變得大一點。」當別人的想像力只局限在與真人跳舞,熱愛機器貓哆啦A夢、很會寫程式的他,大膽幻想:如果與機器人跳舞呢?

下對指令,機器能表現情緒所謂舞蹈,就是控制時間、空間、力量等元素,藉由移動的質感與力度,來表達出情感。但,如何將質感與力度放在沒有生命的機器人身上?黃翊分析,真人舞者會以自己的方式詮釋情緒,但機器人就像個非常被動的舞者,必須先拆解舞蹈的肢體動作,利用程式下達指令,告訴機器以什麼速度、轉多大的圈,精準表現編舞者所要的情緒。這,就是庫卡詩意的來源。

其實,與機器人共舞只是整合程式力的開端,實驗新科技早已成了他平日的重要戲碼。

最近,他開始在自家安裝人臉辨識與定位程式系統,他想知道,如果房子能辨識來客、知道客人走到哪個位置,可以有什麼樣的應用。「只在實驗階段,還不知道可以怎 應用。」他說,看到可用程式控制的新科技玩意,只要售價不貴,就會買回家測試。

但往往試了之後晾著,直到某個創作過程中,靈光一現,自然就用程式將新玩意與藝術「黏」了起來。

程式力同時也大大提升他的藝術創作效率。同時擁有藝術腦與理工腦的黃翊,常遇到合作的工程師很驚訝:「你怎麼懂我們的術語?」節省了許多溝通成本。別人視為畏途、往往委外處理的網路技術事務,他做起來也甘之如飴,「黃翊工作室」官網自己設計;舞蹈作品的影片,當然也全由他自己剪輯編排,「這樣比較快,也最能符合我的想法。」具原創性的創新,吸引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找上門合作。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也邀約黃翊到德國合作,找出機器人的更多可能性。

事實上,當一個舞蹈家能講流利的第二外語給機器聽時,不只他自己的世界變大,其他人的世界也都能一起變大!

黃翊如何與機器人一起跳舞?

精彩片段線上看!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