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宗0、2、3賣殼事件(稍改)-大中華科技(8032)、科鑄技術(2302)

這兩天有兩隻股賣殼,股票編號都是有0、2、3,一為大中華科技(8032),一為科鑄技術(230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08/GLN20080508005_C.pdf

昨早,大中華科技(8032)停牌,宣佈有重大控股權變動,或致全面收購發生,應該是賣殼了。

該公司2000年4月科網熱潮以每股1.28元,發行2.02億股上市,2000年6月無端購入一殺蟲劑公司60%權益,該殺蟲劑公司更進軍科網業務,真是好笑。2002年末在股市低潮之下,收購一家健康產品公司80%股權,以現金5,400萬,配售1.36億股,每股0.28元,即可見該公司雖名科技亦不科技。

其後在2006年7月又再2供3,每股一分五,發行約12億股,集資只1,800萬元,可見貨源應已集強者之手。

公司股數超過20億股,其中約65%由大股東持有,街貨約有7億股,公司有370多家證券行持有,持股最多十大股票行約有5.2億股,佔26%,剩下360家證券行只有1.8億股,約佔總股本9%,非常集中。

這家公司在這幾星期不停在十大升/跌幅榜出現,我也不知為甚麼,但現在已經知道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9/LTN20080509281_C.pdf科鑄技術(2302)在數星期前連破數次52週新高,都不知有甚麼事,其後徘徊約一個月,今日突然急升約50%,至最高位1.89元停牌,其後公佈導致控制權變更的交易。

該公司由華置(127)主席劉鑾雄的弟弟劉鑾鴻為大股東,在2002年低潮發行5,500萬股,集資只4,000餘萬元。主要從事鑄模業務,這幾年業績因成本上升規模少,公司盈利不停下跌,在2006年投資約3,500萬開設上海新廠,導致上年虧損約400萬。

公 司股本2.2億股,其中31%由劉氏持有,約40%由兩位高管持有,街貨只8,200多萬股,只有63家證券行持有,其中最多那家證券行已持2,900多 萬股,佔約35%街貨,頭10名證券行共持有約7,300萬股,佔上了90%街貨,剩下53名股東只佔900萬股,佔公司股本4.5%,供求如此不平衡, 看來復牌後應該非理性急升。

賣殼需時約七至八個工作天的審查,預料公司在五月下旬才能恢復交易,記得留意復牌日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0

中核海外借殼-科鑄技術(230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24/LTN20080624009_C.pdf

今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附屬的附屬中核海外借殼科鑄甚具技巧,現在就等我們去研究一下吧。

據公告所稱,中國核工業集團是國務院全資附屬公司,而其公司的背景如下:

CNNC(中國核工業集團)擁有超過100間附屬公司及機構,其主營業務涵蓋中國核業務的各個方面,包括核相關產品研究及開發、核電力生產、 核能及核技術開發及應用以及核電廠建設及運營。中鈾是CNNC在國外鈾儲備及生產的平台,主營業務為海外鈾資源評估與勘探,投資,從事鈾資源及其相關產品 的工程、建設以及管理,承擔相關的研究及開發任務以及進出口業務等。

可見這家公司背景不小。

公司宣佈控股權轉移,而中核海外的入股是分三部:

(1)中核海外先向劉、江、曾三人收購其大部分股份,共125,208,965股,他們三人持股量由157,437,000(71%),降至32,228,035(8%),每股收購價1.77元,共斥資2.216億元。

(2)科鑄向中核海外發行發行159,168,308股新股,每股1.77元,中核共投資共2.81億。

(3)科鑄向中核海外發行1.062億可換股債,每股1.77元,共可兌換6,000萬股。

完成後中核海外共持有公司75%的股權。

因觸及收購觸發點,所以要向小股東提出全購。

(4)公司將會向大股東除外的62,563,000股,是以1.77元加科鑄和兩位原股東服務合約的特殊利益折合5仙計算(若知詳情,請看下面), 即每股1.82元進行收購,較現時市價約5元,折讓約64%,斥資近1.1億元。因小股東可以市價出售,所以無太多人會接受收購,可謂聊備一格而已。

頭三項收購將會最多斥資近6億,若計及全購,收購代價將不少於7.1億大元,中核海外聲稱會動用外部資源進行收購,而為促使收購成功,建銀融資會提供1.8億的貸款。

完成收購後,為使公司原業務營運正常,將會與原兩名大股東江、曾簽訂2年的服務協議,合約價值每年350萬元加管理花紅,較以往的每月168千 元,13個月糧,加每月5萬大元的房屋津貼(即全年共60),多近286.4萬元,所以要把之攤分特殊股東,把286.4萬除現時公眾持有的股份共 62,563,000股,四捨五入約0.05元,所以收購價為1.77元加0.05元,即1.82元。

中核海外完成收購後,公司易名中核海外國際,其收購後的意願如下:

於完成後,中核海外計劃對對本集團之現有業務及財務狀況進行詳細審核,以制定本集團業務計劃及未來業務發展之策略。就此而言,中核海外或會尋 求投資或業務機會,特別是可利用其股東背景的鈾業務,以實現本集團業務的多元化,擴大其收入來源。根據該等審核結果及若確認及落實適當的投資或業務機會, 中核海外打算利用部份發行認購股份及可換股票據所得款項凈額進行籌資(根據資金需要),以為該等投資及業務發展進行融資。於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尚未確認該 等投資或業務機會。

然而,鑒於鈾項目普遍的資金需求規模比較大,尤其是考慮到獲得中國政府機構(包括國家發展及改革委員會、商務部及或國家外匯管理局,如適用)就該等資本注入之審批的預期時間長度,中核海外鈾業認為在起步階段即大幅提升本公司股本基礎及現金流量將十分有益,一旦確認及或落實該等業務機會, 便可做好充分準備及時參與。

因此,中核海外正訂立股份認購(作為股份購賣補充),以向本公司提供資金。倘若上述收購或籌資活動落實,本公司將根據上市規則作出進一步的公 佈。儘管如前所述,中核海外計劃於完成後繼續現有業務。中核海外並無打算於完成後出售或重新配置資產,或將其資產注入本集團(本集團之日常業務過程除 外)。

本公司自發行認購股份及可換股票據所得款項凈額預計為387,900,000港元。中核海外目前打算將約10%的款項凈額用於本集團一般營運資本,並保留其餘約90%的資金用於支持本集團上述未來的投資及業務機會。倘若所得款項凈額之擬定用途出現任何變動,本公司將刊發公佈。

greatsoup:

公司未賣殼之前升幅已大,公佈消息後的上升應為最後一升,但跌下來之後,經過一輪整固後,不難升上前高位,因為該公司的易名後名稱已顯示出科鑄已成為中核海外旗艦,未來將會有更多優質的資產將會注入,股價在一段以後的將來,將會穩步上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22/LTN20080622006_C.pdf

至於公司因華南水災的影響,導致生產停頓,只是次要因素,不會構成公司股價向淡的因素,只會成為公司本業變差、出售予「獨立第三者」或原股東的伏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