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大私营铁矿商今起启动IPO拟募资23亿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8/20090918030520682.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在香港投资者打新股的热情推动下,日前结束招股的多只新股受到追捧。来自中国四川的中国钒钛磁铁矿业(00893,HK)(以下简称中国钒钛)将于今日起在香港展开上市推介,而这家四川省最大的私营铁矿商或将再度将港股市场的 “打新热”推向高潮。
将于下周4开始招股
中国钒钛昨日刊载于香港联交所的上市预览资料显示,基于该公司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的铁矿石实际产量,该公司是四川省第二大的铁矿石矿场运营商,同时也是四川省最大的私营铁矿商。
资 料显示,中国钒钛在四川省会理县拥有百草场矿机秀水河矿场,仅这两个矿场的钒钛磁铁矿探明及概算总储量就分别为6000万吨及1870万吨。除此之外,该 公司还经营着白草洗选矿场及秀水洗选矿场,以及一个铁矿球团场。披露文件还称,四川省的钒钛磁铁矿储量约占中国总储量的83.2%。
在2006~2008年的3年内,中国钒钛的收入由2.111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至7.912亿元,复合年增长93.6%,盈利分别为3231.4万元、7431.2万元及3.19亿元,而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盈利近1.5亿元。
据 香港媒体报道,此次中国钒钛将发共行5.888亿股,融资金额约为2.5亿~3亿美元 (约19.5亿~23.4亿港元)。此前市场传出的融资额约为2 亿美元。市场消息称,中国钒钛将于9月24日(下周四)起正式招股,并计划在10月8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保荐人为花旗及德银。
背后大股东为川威集团
《每 日经济新闻》 记者了解到,中国钒钛背后大股东正是四川著名钢铁企业川威集团。据招股资料显示,中国钒钛的发起人均为川威集团的大股东。同时,中国钒钛 包括董事长蒋中平在内的4名执行董事全部出自川威集团,不过,川威集团的董事长王劲仅担任中国钒钛非执行董事。
据悉,王劲同时还是A股上市公司大西洋(600558,SH)的董事。王劲与川威集团的总裁杨先露通过合创国际公持有上市前中国钒钛79.6%的股权。
据了解,川威集团的上市计划已酝酿多年,而此次中国钒钛上市成功的话,将是四川省第一家铁矿资源类上市的民营公司。
收购新西兰最大私营农场遭拒 陈发树等“兵困”天然乳品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4/2153192.shtml
每经记者 郭新志 发自成都
“打工皇帝”唐骏和福建首富陈发树在新西兰的“赚钱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当地时间12月22日,新西兰 土地信息部海外投资办公室发布一则信息称,该部部长和新西兰财政部长联合决定,拒绝批准天然乳品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天然乳品)收购克拉伐牧场的申请。“这将影响到天然乳品在新西兰的其他收购计划”,香港时富证券研究部消费品行业研究员廉波昨日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乳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产业,天然乳品在该国的收购将面临来自政府和民众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乳品背后有不少大佬撑腰:福建首富陈发树、厦门首富柯希平、资本高手陈克恩、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建银国际……正欲转型的天然乳品在新西兰首战失利,给“福建帮”富豪在新西兰的攻城略地平添了不少变数。
“蛇吞象”游戏失利
天 然乳品前身为在H股上市的金汇矿业,原来从事光碟存储媒体行业的相关业务,但近几年亏损严重。去年通过收购新西兰公司 UBNZTrusteeLimited旗下子公司UBNZAssets权益及负债,摇身一变改名为“天然乳品”。事实上,借此曲线上市的幕后操作者为奥克 兰女商人王梅。
彼时,天然乳品市值只有11亿港元,却在更名后宣布要收购价值81亿港元的新西兰资产,包括农场、牲畜、奶粉加工厂。为完成这笔收购,天然乳品通过发行可换股债券等方式融资10亿多港元。
融资吸引了众多熟悉的身影,包括新华都、陈发树、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建银国际等。根据公告,陈发树现持有天然乳品1亿股(全部行权后占总股本的5.97%),柯希平现持有2.5亿股 (全部行权后占总股本的14.91%)。
能把这么多富豪集结在一起、让这些人甘心掏钱认购,曾在中国资本市场名噪一时的“神龙系”创始人陈克恩功不可没。这位曾上过富豪榜、曾被证监会列为市场 禁入者的福建富豪,在新西兰乳业界打拼已久,创立了被认为是“洋品牌”的“澳牛”,并出任新西兰高美证券集团主席,在当地人脉众多。
今年4月,唐骏和老板陈发树曾坐着公司的私人飞机远赴新西兰,与新华都的几个股东全面了解新西兰乳品行业整条生产链,以及考察新西兰的农场投资机会。
不过,12月22日,新西兰土地信息部海外投资办公室发布一则信息称,新西兰土地信息部部长和新西兰财政部长联合决定,拒绝批准天然乳品收购克拉伐牧场的申请。据称原因是部长们认为 “天然乳品及其关联公司的控制人不具备良好的商业道德”。
未来收购将受挑战
新西兰官方所指的是一桩旧案。今年12月7日,因天然乳品实际控制人王梅此前经营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经营不善,新西兰奥克兰高等法院裁决王梅破产。债权人认为,如果王梅继续商业活动,将使得公众利益受到威胁。
此前,王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个人破产时间不会影响到天然乳品的收购计划。如今,这一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新西兰是一个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廉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天然乳品一开始胃口就很大,这在跨境收购策略上风险较大。根据公告,天然乳 品收购的是克拉伐家族农场集团旗下24家牧场,因经营不善,该牧场负债高达2亿余新西兰元,2009年10月,该牧场宣布破产,随后由政府指定的公司接管 拍卖。目前,克拉伐农场集团有员工200人,原奶产量约占新西兰整个原奶产量的0.5%。
除了来自保护当地产业的政策考虑外,天然乳品还面临当地民众是否买账的问题。廉波说,他个人之前就不看好这笔收购,而此次首单失利,势必给天然乳品在新西兰的后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天然乳品发言人此前宣称,如果收购克拉伐农场失败,天然乳品将会考虑收购一些北部偏远地区的农场。据称,天然乳品当时已在新西兰北部偏远地区考察,以寻找符合条件的农场。
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截稿,天然乳品没有公布这一收购计划被拒绝的消息。12月23日停牌前,天然乳品报收于2.2港元/股。
國有還是私營?美國鐵路興衰路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6307.html回首100多年美國的鐵路興衰史,對於思考如何建設和經營鐵路這一特殊商品多有裨益。
在中國,鐵路被稱為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個堡壘。迄今為止,鐵道部依然是中國唯一的全國性鐵路運營系統,作為一個向北京稅務局納稅的法人機構,鐵道部本質上其實更像中國國家鐵路公司的另外一種稱呼。
是否肢解這個巨型壟斷機構的爭論已經持續了20多年,支持或者反對者都可以從美國鐵路的現狀和歷史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論據。支持分拆的人可以引用這樣
的事實:美國曾經擁有超過6000家鐵路公司,現在雖然經過100多年的兼併重組,依然存在著6大鐵路網和數百個小型鐵路公司。反對分拆的人也可以引用另
外一個事實回擊:在尚存40萬公里鐵路的美國現在只有一家全國性的鐵路客運公司——美國國家鐵路客運公司。
如今,雖然有關自40年前成立以來就沒有盈利過的美國國家鐵路客運公司是否應該徹底私有化,任其自生自滅的爭論還在斷斷續續,但鐵路早已遠離了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也遠離了掌控美國經濟命脈的華爾街,不再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儘管美國依然擁有佔全世界35%里程的鐵路。
20世紀50年代是美國鐵路步入夕陽產業的分水嶺。1954年6月,一場鐵路公司控制權的爭奪,由於演變成一場通過報紙廣告和電視直播的爭取股東的
競選活動,而成為當時全民關注的熱點。爭奪的對象是美國中央鐵路公司。這家總部位於紐約市的鐵路公司所擁有的紐約中央火車站現在依然是紐約最主要的地標和
交通樞紐。公司的鐵路路網主要集中在美國東北部,遍佈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密歇根州、馬薩諸塞州、以及新英格蘭大部分地區,以及加拿大安大略
省與魁北克省。1968年,紐約中央鐵路與其從前的競爭對手賓夕法尼亞鐵路合併,成立了賓州中央鐵路。後來又幾經破產、重組,現在是美國最大的鐵路網,並
恢復了紐約中央鐵路公司的名字。
這場控股權之爭中,一方是以公司總裁威廉·懷特為首的原經理人團隊,另一方是持股的金融控股集團的董事會主席羅伯特·楊。曾經經營過鐵路的楊雄心勃勃,他相信,中央鐵路公司的頹勢源於經營者經營無方,而不是來自公路和航空的擠壓,鐵路的好日子還長著呢。
由於持股股東高度分散,誰贏得更多小股東的支持誰就能獲得公司的實際控制權。這種爭奪公司領導權的白刃戰,中國人在2010年國美電器的股東大會上第一次目睹,以陳曉為首的公司經理人團隊和身陷囹圄的第一大股東黃光裕及家族之間隔空對話呼籲小股東把票都給自己。
但即使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這也是個新鮮事。在此之前大公司的控制權大多通過資本市場或者談判桌上解決。鬧到電視台搞競選般的直播還是第一次。在投票前的週日,楊和懷特同時出現在全國廣播公司的電視欄目中,向數萬股民陳述為什麼要把公司交給自己經營的理由。
《紐約時報》1954年6月12日的報導公佈了最後的投票結果:「羅伯特·楊已經贏得了紐約中央鐵路公司的控制權。昨天,無論是中央鐵路公司還是楊
的發言人都不願正式對此表示證實或否認,但在非正式的場合,他們承認這是事實。從投票委託書之爭一開始,楊就對勝利充滿信心。隨著事態的發展他的信心越來
越足。投票開始之前,他就提醒即將成立的新董事會按時來紐約召開第一次董事會。」
但外界並不像楊本人那麼看好這家鐵路公司的未來,《紐約時報》同一版面上的評論使用了這樣的標題「投票委託書贏家得到了大鐵路、大煩惱」,這顯然不
像是一個慶賀的標題,文章說:「中央鐵路一直被稱為一流的鐵路公司,然而,從盈利上講,它的客運已經成為負擔。多年來除了二戰期間承擔繁忙的部隊調遣之
外,這個鐵路公司的客運一直是虧本的。戰後,由於勞工工資的上漲和客運數量急劇下降,這種負擔變得越來越重」。
為了贏取股東的投票,楊向股東承諾了高達2美元的紅利。一年以後他甚至相信有朝一日中央鐵路的紅利將達到8美元。「除非這個國家發了瘋,把他的貨運
系統全部交給公路和航空運輸」楊向媒體說。但事與願違,這個國家真的「瘋了」,虧損沒有扭轉,當年年底,楊被迫賣掉他的大部分股票以支付債主。1958年
1月20日,董事會在楊的寓所開會決定停止分紅。5天以後,楊在他的寓所內用一支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與此同時,隨著高速公路網的建立和汽車的全面普及以及航空業的快速發展,其他鐵路公司的客運業務也大幅萎縮,客運線路陸陸續續的開始停運。到20世
紀60年代末,美國的私營鐵路客運體系已經難以為繼。無奈之下,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和通過議會制定了「鐵路客運服務法案」,在1971年創立了美國國家
鐵路客運公司,接管了個鐵路公司的客運業務,統一運營全國的鐵路客運。
新成立的美鐵公司是一家極為特殊的企業。其最高決策機構是公司董事會,董事會其中一名成員是運輸部部長。董事會成員由總統任命,聯邦參議院確認;總裁由總統提名,參議院任命。迄今為止,這家公司每年都在接受政府的財政補貼。
回首100多年美國的鐵路興衰史,對於思考如何建設和經營鐵路這一特殊商品多有裨益。
毫不誇張地說,鐵路拉動了美國的經濟的起飛,也連接了美國的國家認同。當美國牛仔不斷西進,在領土上實現了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巨大版圖之後,遙遠的路途阻礙著經濟的統一,建設一條橫貫美國東西的鐵路大動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途徑。
1862年國會在林肯總統的支持下通過了針對鐵路修築法案,提出政府將以發行國債的方式為建設鐵路提供資金。工程最終承包給兩個公司——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和聯合太平洋公司。前者負責鐵路的西段建設,後者負責東段的修築。
1863年1月8日,中央太平洋鐵路在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兩條街道的相交處破土動工。1869年,中央太平洋鐵路完工,從紐約到舊金山6個月的里程縮短到7天。
隨後,美國鐵路建設進入發展高潮。從1869年到1929年的50年時間美國鐵路從4萬公里增長到70萬公里,美國成為一個被鐵路網格罩住的國家。
反觀和美國國土差不多的中國,在經歷了將近140年發展和最近幾年被稱作「大躍進」的超長發展之後,終於達到了10萬公里——這個數字相當於美國1870
年的鐵路里程。
美國鐵路的迅猛發展,絕不是僅僅是私人資本自由流動和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政府的巨額投入和政策支持才是美國鐵路飛速發展的真正推動力。在當時的經
濟發展水平下,巨額投資和預期收入的不確定性不可能吸引私人投資者。政府必須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鐵路投資主體的重任。1850-1873年,聯邦政府對鐵路
的資助額大約為鐵路投資的30%。政府投資通過債券、無償贈予土地等手段成為撬動民間投資的槓桿。
《太平洋鐵路法案》規定:鐵路公司每鋪設一英里路軌可得政府貸款1.6萬美元,在丘陵地帶為3.2萬美元,高山地區為4.8萬美元。土地贈予是聯邦
政府鐵路投資中最重要的方式。1850-1871年,聯邦政府給各鐵路公司的土地授予總計達17500萬英畝。各鐵路公司都依靠土地的收入作為修路的主要
資金,1856年建成的伊利諾斯中央鐵路,5/6的費用靠出售國有土地支付。鐵路公司將國有土地作抵押,發行債券或股票,向私人借貸資金或向政府貸款。美
國經濟學家吉爾伯特說過:「幾乎可以說如果沒有政府的援助,連第一條鐵路也修不成。」
當然,政府的指揮棒也導致了鐵路公司為了獲取更多貸款和土地故意延長鐵路里程,搞重複建設,產生了巨大的浪費。也是導致後來美國進行了大規模拆除鐵路的原因之一。
通過資金、土地投入和政策支持引導私人資本進入,在政府的統一規劃下,建立起了標準統一的大鐵路網。美國的鐵路的建設和運營為中國可以提供多方面經驗,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在我看到的《紐約時報》中,最近的一篇有關鐵路的文章使用了這樣一個標題「中國大建鐵路催生下一個經濟繁榮」。文章說「中國正掀起鐵路建設熱。鐵路
將使人員和貨物移動更容易,從而逐漸改變該國內陸地區的經濟重心,加速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這類似於19世紀美國的鐵路建設經歷。中國鐵路的貨運和客運鐵路
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但從該國的規模和13億人口的需求來看,中國鐵路系統可謂杯水車薪。」
公司做大了不想上市?來看看成功私營公司的六大特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706.html眼下,私有公司再度吃香。沒有發表季度財報的壓力,沒有股價漲跌的困擾,沒有你要向誰匯報關於企業的哪些情況的焦慮。咳,除了企業主之外其他人都不必知道。馬克·扎克伯格現在可能希望Facebook仍然是一傢俬有公司。
私營公司的增長情況也更好一些。福布斯基於2011年數據編制的2012年美國最大非上市公司排行榜顯示,私營公司營收增長了12%,相當於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的兩倍。最近的數據來自畢馬威(KPMG)和福布斯研究(Forbes Insights)開展的一項新調查,該調查發現,58%的私營公司未來一年的營收可增長6%或更多。接受調查的473名高管中有10%表示他們相信他們的銷售額將增長20%以上。而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的利潤則預計持平或略有增長。
福布斯也是一傢俬有公司,業績表現優於大多數上市同行,雖然他們在談到實現營收目標時仍然不事聲張以免招來壞運氣。福布斯自從1917年創立以來,一直追蹤非上市公司的動態。關心私營公司的健康狀況,因為這麼做理所應當,也因為多多少少他們需要如此——私營公司在美國全部公司中佔99%的比例。
是什麼使私營公司的表現如此出色?在我和同事路易莎·克羅爾(Luisa Kroll)及凱利·多蘭(Kerry Dolan)進行的一項非學術性分析中,我們找出了最大的私營公司以及一些規模較小但非常成功的私營公司的六大特點。我希望你們能在自己的公司中運用其中一項或多項經驗,不論你的公司是何規模。
他們均有強烈的使命感
偉大的公司知道它們要做什麼,它們的信念是什麼。一項又一項研究表明,當僱主能夠滿足處於馬斯洛需求金字塔上半部分的個人需求時,員工會更開心、工作效率會更高,甚至可以接受較低的工資。關注使命還能幫助建立更為持久的客戶關係——尤其在公司得不到上市公司常能獲得的媒體報導和關注的時候。
藝術和手工藝品零售商好必來(Hobby Lobby)在我們2012年的美國最大非上市公司排行榜上排名第147位,其董事長是億萬富豪大衛·格林(David Green)。這位牧師的兒子不得不重讀了7年級,從未上過大學,在店裡做過小工。他最終創立了一家售賣藝術和手工藝品(比如相框)的商店,並將其發展成為龐大的零售連鎖企業兼傳教組織,這家企業開展了全球最大規模的教會糕餅義賣活動。好必來是耶穌基督的企業戰士。它將一半的稅前利潤投入到一系列福音事工中。商店在週日歇業,放棄創收的機會以便讓員工有時間做禮拜。公司員工中還有四名教士。你個人可能會反對將基督教的宗教使命當作公司使命,但格林的虔誠對好必來的成功大有助益,為公司賦予了鮮明的特性並保持了客戶及員工的忠誠度。很少有公司和首席執行官會在現實中將宗教與工作結合在一起,但那些有此意願的人是不可能帶領一家上市公司這麼做的。與格林同屬一個陣營的還有福來雞(Chick-fil-A)創始人特魯特•凱西(Truett Cathy)和Forever 21的兩位掌門人張東文(Do Won Chang)張金淑(Jin Sook)夫婦。這兩位「重生的基督徒」在辦公室中放著《聖經》,並在每個購物袋的底部都印上John 3:16(約翰福音第3章第16節——譯註)。
世界上存在各種不同的信仰。對於總部位於加州文圖拉、價值6億美元的服飾品牌Patagonia而言,其使命就是環保,從1970年代初起,公司就一直致力於環境保護。創始人伊馮·喬伊納德(Yvon Chouinard)製出了首批可重複使用的岩釘(登山者使用的鐵釘),其對岩石造成的傷害比永久岩釘要小。但隨著時間流逝,岩釘會破壞岩體,因此他們退出了登山設備製造業務。Patagonia 使用高品質、環保、可回收的織物,身體力行地在業務中貫徹環保理念。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他們就在使用有機材料。公司將10%的利潤投入到環保活動中,現在是全球最大的互益性企業(B-Corps)之一,擁有這一稱號的企業承諾會在其做出的所有業務決策中留心環保和社區的需要。
使命驅策還適用於企業戰略。芬蘭移動遊戲公司Supercell打破了遊戲開發中的大部分慣例,這使其營收迅速飆升至超過8億美元。以下一段話來自卡斯頓·施特勞斯(Karsten Strauss)最近對該公司所做的介紹:
「大多數遊戲工作室都有一位獨裁的監製,其對設計師和程序員的工作進行核准。Supercell的開發人員五或七人一組,每個小組都有自主權,可以提出自己的遊戲創意。他們把創意交給首席執行官埃卡·潘納寧(Ilkka Paananen)審查(他不記得自己曾經否決過某項提議),然後開發成遊戲。如果團隊喜歡這款遊戲,其餘員工就會開始試玩。如果大家都喜歡,這款遊戲就會被放到加拿大的iTunes應用商店中接受測試。如果在那裡大受歡迎,遊戲就會被視為可在全球發佈。迄今,這種分階段的方式共斃掉了四款遊戲,他們會為每個夭折的項目進行慶祝。員工們打開香檳為他們的失敗乾杯。「我們真正想要慶祝的也許不是失敗本身,而是從失敗中學到的經驗和教訓。」潘納寧說(他說過他想作世界上最沒有權威的首席執行官)。
他們確保員工幸福快樂
SAS Institute的首席執行官及聯合創始人吉姆·古德納特(Jim Goodnight)曾說:「如果你將員工當作能為公司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加以對待,他們就會為公司做出重要貢獻。」SAS,這家位於北卡羅來納州三角研究園(Research Triangle)的分析軟件巨頭於2012年第37次打破其年收入紀錄(上升4.2%)。原因?古德納特及SAS聯合創始人約翰·薩爾(John Sall)很早之前就想到了。他們關心員工,但並不是以授予期權的方式。他們多年前就完全拋棄了上市的計劃,對一家與IBM和甲骨文競爭的科技公司而言,這很不尋常。相反,他們慷慨給予員工優厚的福利待遇:公司設有醫療中心,這裡有精神科醫師、營養師和理療師;幼兒園和托兒所(日托);陪產假、夏令營、汽車美容店、美甲沙龍、球拍穿線、乾洗店、游泳池。它提供教授檯球、高爾夫、極限飛盤、網球和躲避球的課程。這些項目帶來的額外成本由招聘流程節省下來的資金補償:SAS的員工流動率在行業中處於最低水平,只有3.3%,而行業的正常水平是22%。最優秀的私有(和上市)公司沒有人員流失的難題。
位於美國南部的超市連鎖企業大眾超級市場公司(Publix)是美國第7大私有公司,它的興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公司將157,500名員工轉為企業的所有人。大眾超級市場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員工所有公司,共有101,000位股東。讓員工成為利益相關者激勵著他們始終提供最優秀的客戶體驗。這反過來幫助這家連鎖企業實現了比美國任何上市超市都要高的利潤率。
一些員工擔心會在家族經營的企業中遇到晉陞機會有限的問題。企業所有人必須煞費苦心地向員工保證他們仍然擁有遠大未來,並想出睿智的辦法給予他們所期待的升職通道和職責。M&M和士力架(Snickers)的生產商瑪氏公司(Mars, Inc.)把不同部門間員工的調動視作頭等大事。因此你可能開始從事的是Uncle Ben's的質量控制工作,但之後在彩虹糖(Skittles)進行市場營銷,然後來到偉嘉貓糧(Whiskas)集團。瑪氏公司的員工常常將自己稱為瑪爾斯人(火星人的音譯,與瑪氏公司英文名稱諧音——譯註),他們還能享受到指導人計劃帶來的益處,由老一輩員工向年輕員工提供指導和建議,反方向的授業也在進行:年長的員工會找年輕員工擔任他們的社交媒體指導人。
Steelcase首席執行官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自1994年起就擔任這家辦公家具製造商的首席執行官(其於1998年上市),最近他告訴我,這家公司的三個創始家族始終平待對待員工,從來不把家族放在第一位。他們創造的這種平等主義文化至今仍然留存,確保了家族之外的人士不會感到自己機會有限。
他們迅速反應並做出調整
最大的私營公司中,很多都歷史悠久:排名前220位的公司中有42家是一個多世紀前創立的。但傳統並不意味著陳舊。賀曼公司(Hallmark)創建於一個多世紀前,始終處於行業發展的前沿。1932年,它與迪士尼簽署了一份許可協議,兩家公司都是首次做此嘗試。它在1990年代早期開始推出一個西班牙語賀卡系列,早於西班牙語推廣活動真正開展之前。它非常精明地朝有線電視領域進軍,很早就通過電子賀卡擁抱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並推出了最早一批帶聲音芯片的賀卡。最近推出的新產品包括視頻賀卡和很多新式的可錄音故事書。
蓋蒂圖片社(Getty Images)是全球最大的藝術和全景圖片庫授權機構,它再找不出比動盪的2008年中期更困難的私有化時期了。「很快我們就很清楚地知道我們的預測根本沒辦法實現。」首席執行官喬納森·克萊恩(Jonathan Klein)告訴我。「我們迅速行動,調整了我們的成本,對員工進行投入,並以最低價格收購了當時我們的第二大競爭對手。」這些措施都是一傢俬有公司才有可能完成的,私有公司沒有發佈季報、提供盈利預測、應對起起伏伏的股價和外部壓力這些問題。
他們著眼於長期發展
私營可給予公司投資高風險、高回報項目的自由,這些項目可能要很多年後才能收回成本。廚衛產品製造商科勒(Kohler)進入中國的時間比其競爭對手早很多年,它獨立完成了這一過程,並未借助能快速見效的合資企業形式。
印象筆記(Evernote)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菲爾·利賓(Phil Libin)很愛說:「我們是家百年公司。」印象筆記銷售在線筆記軟件和知識管理工具,它向用戶承諾,他們的筆記可以永久訪問。這就要求改變硅谷初創公司通常的運作原則。利賓籌集了2.51億美元的風險資本,這是令人震驚的一大筆錢,遠遠超出了它眼下的需求。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給人一種能保留100年的感覺,但主要原因是清走有可能會要求進行IPO的早期投資者。「我希望讓退出機制和IPO脫鉤。」利賓說。在畢馬威和福布斯研究最近對私營公司領導開展的調查中,私有化的首要原因是「讓主要投資者滿意」。如果這是你認為的最佳的IPO理由,則這說明你想的完全不對。
從長期發展上來說,沒有哪家公司的表現比農業綜合企業嘉吉公司(Cargill)更出色的了。嘉吉是美國最大的私營公司,營收與福特汽車相同(1,340億美元),在66個國家開展運營。在2011年發表於福布斯雜誌上的一篇精彩文章中,嘉吉副董事長保羅·康威(Paul Conway)對該公司的理念進行了很好的總結:
「至於我們的企業戰略如何運作,」康威說,「我們不會說:『我們認為世界會變成這樣,讓我們針對這樣的世界定義我們的戰略吧。』我們會說:『我們不知道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我們需要幾乎不用管世界會變成什麼樣而能成功的一個或一組戰略。』」
美國內戰結束後,嘉吉起初在愛荷華州考諾維爾從事糧食交易,之後進入鐵路和駁船運輸、海運、保險和幾乎所有大宗商品的交易領域。它運作著自己的對沖基金、銷售由植物製成的油品和潤滑油,並推出了不含卡路里的甜味劑Truvia,現在該產品是美國銷量第二大的食糖替代品。《財富》上的一篇文章講述了嘉吉如何花11年時間在越南發展可可豆業務的精彩故事。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於1995年與河內實現貿易正常化時,這個國家的可可豆產量為零。但嘉吉義無反顧地進入這一空白地帶,它深知自己不能冒險繼續依賴戰火頻燃的科特迪瓦,將其作為自己主要的可可豆產地。
今天,嘉吉是越南最大的家畜飼料生產商,在該國轉向自由市場經濟的改革過程中是一個強有力的推動者。2004年,它與瑪氏公司、越南以及荷蘭政府建立了公私合營合作關係,開始出口可可豆。首次收穫之前的兩年,在市場上有任何可可豆可供購買之前,嘉吉就在通往鄉村地區的主要公路上開設了兩個可可豆收購站,向種植者推介從更為傳統的作物,例如咖啡、黑胡椒和腰果轉向可可豆的理念。它為農戶發送國際市場每日可可豆報價以及嘉吉本地收購價,並讓種植者在收穫後作物發酵和乾燥時能夠鎖定其價格。嘉吉還建起了一個包括100多個示範農場的網絡。2011年2月,該公司接收了首批越南產可可豆,越南農民生產的可可豆超過2,500公噸,其中70%將供應給嘉吉。
他們制訂了家族計劃
美國最大的非上市公司中,近半數由創始人或其親屬所有。最好的私營公司已經學會了如何處理家族內部的紛爭。總部位於明尼阿波利斯郊外的卡爾森酒店集團(Carlson Cos.)的瑪麗蓮·卡爾森·尼爾森(Marilyn Carlson Nelson)執掌其家族企業長達10年,其中包括1,000家酒店(麗笙酒店,Radisson)和900家星期五餐廳(TGI Fridays)。雖然在她職業生涯早期,她爸爸認為她跟她四個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而開掉了她,她依然堅持出任公司的掌門人。她的兒子柯特因未能擔任首席執行官而將她和公司告上法庭。
知名的領帶和學院風服裝製造商Vineyard Vines由謝普·默裡和伊恩·默裡(Shep and Ian Murray)兄弟共同所有,他們最近告訴我們,有一段日子裡他倆甚至不跟對方說話,儘管他們共用一間辦公室,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是他們的大學老友,有時不得不從中扮演調解人的角色。設立家族委員會或其他互相認可的監督機構將有助於保障公司的長遠發展。在某些情況下,這意味著花錢將親戚請出局。嘉吉創始人的一名後代幾十年前就這樣做了,他給了72位想要現金的親戚一筆錢,請他們離開了公司,並將他們持有的股份分給了員工。現在只有6名家族成員持有較高比例的股份。
芝加哥普里茨克(Pritzker,這家公司素以其判斷力和低調作風而自豪)家族的情況是,太多的權力集中於家族內部太少的幾個人手裡,引發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和醜陋的奪產訴訟戰。管理這家企業的幾位年輕一輩億萬富豪家族成員被告上法庭,原因是他們以折扣價交易其所持有的股份。原告稱,被告「並不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妥善管理其他人的資金。他們的自我權利意識要比他們的受託責任感更為強烈。」
他們並不是孤島
私營並不意味著單打獨鬥。最好的私營公司招募真正的外部人士加入其團隊,並對他們委以高管的重任。他們聘用外部諮詢公司和顧問。他們在本地和全球社會中積極發揮作用,在扶輪社(Rotary Club)和達沃斯論壇上均有他們的身影。不要誤以為私營公司就不會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私營公司也會開展慈善活動和志願者計劃。智能手機保護殼製造商OtterBox的創始人告訴我們:「[聘用外部顧問]可讓我們專注於公司的其他方面,這些方面非常重要,比如公司文化,但股東們不會將之與公司利潤立刻掛鉤。OtterBox的公司文化對我們交付出色產品和頂尖服務的能力至關重要。我們通過鼓勵志願者活動、分享利潤和提供世界一流設施來強化公司文化。」
理解當代貨幣體系——私營部門的“鑄幣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550
上篇提到當前運轉良好的貨幣體系應該是百“幣”爭鳴的情況,各種貨幣糾纏在一起而國家對大部分貨幣創造和流通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以最簡單的傳統銀行體系為例子,FTav專欄編輯Izabella Kaminska進一步解釋了貨幣是怎麽擺脫對國家鑄幣權依賴的:
美國經濟學家Tyler Cowen本周二寫道:
不久前,Milton Friedman寫道,貨幣對大部分經濟部門來說都是中性的,新的貨幣很快就和舊的貨幣混在一起。當時這個概念對我影響重大,但在多輪QE和縮減QE的言論中,我們明顯看到非中性的影響,這促使我放棄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觀點。
雖然表面看起來法定貨幣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所有貨幣都是中性的,而且央行在貨幣供應上有最終的控制權,但實際上當前的貨幣體系是一個相互糾纏的貨幣網絡。很多不同類型的貨幣相互競爭。然而,我們沒有註意到這種百“幣”爭鳴的原因是,在經濟穩定的時期,所有貨幣的價值都傾向於收斂於最具流動性和受到偏愛的貨幣單元——大部分時候通常是國家貨幣。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認為貨幣市場被形容為自由銀行體系是更好的,在這里國會與私營部門貨幣發行者相競爭,但國家更多地主導了定價影響力,因為人們對持有國家貨幣的自然親和力。
如果情況真的如此,那麽是什麽導致當前異構的貨幣市場仍具有如此多與過去相同的性質,將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命題。
比如說,我們知道銀行一直有創造貨幣的能力——無論在銀行牌照的框架內還是無銀行牌照的框架內。我們知道其中的原因是因為,銀行有能力首先放貸(也就是憑空制造存款)再尋求融資支持。
在融入資金到位前,“存款”已經打到了處於銀行資產負債表資產端的賬戶上。
...
鑒於上述原因,只要銀行願意,基本上不存在任何能阻止銀行向任何人超發這些貨幣單元的東西,不管是外力有多大,貸款風險有多高,或銀行要撥備多少資本。
然而,銀行不大可能這麽做的原因是因為,創造貨幣單元要比令金融系統中的其它成員接受它們要容易得多(特別是在持續穩定的利率下)。畢竟,有誰會嘗試發行自己的白條來償還債務呢?不大可能有人會願意接受這些白條,除非它們獲得普遍接受的保證,特別是能通過商品和服務贖回。實際上,如果你不確定能使用它們,接受這些白條,或付出代價借入這些白條都是沒意義的。
那麽,私營部門銀行是怎麽保證有潛在無限供應能力的其貨幣單元(白條)能被市場廣泛接受呢?當然,一個方法是保持所有持有這些貨幣單元的人都能獲得部分它們產生的收入。
這就是為什麽不良貸款可以帶來系統性的不穩定和損害銀行的信譽。
...
如果一家銀行從所發行貨幣單元不斷地產生穩定回報中獲得信譽,那麽它的貨幣單元很可能變得更有市場。
上述一切意味著,理論上私營部門銀行可以不需要潛在資本就能運營,當然前提是更大範圍的銀行體系繼續認同它們發行的貨幣單元有價值。而唯一不能擔保的是,未來這些貨幣單元值多少錢,或是否將能維持與國家貨幣一致的價值。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如果一家銀行發行了超過經濟所能承受的貨幣單元——也就是超出商品、資源和服務可贖回的能力,那麽系統可能很容易失去對全部私營部門貨幣單元的信心。最明顯的現象就是,經濟中的凈財富會以通脹的方式縮減(也就是太多的貨幣單元最終導致購買能力的下滑)。
如果連傳統的銀行體系都能夠擺脫對國家鑄幣權的依賴,那麽當這個貨幣創造和流通過程進一步對銀行體系脫媒,進而發展出來的影子銀行體系無疑將更“獨立”,這可能也是當前國家刺激變得更加“無力”的原因之一。
歐元區私營企業貸款持續萎縮 歐洲央行面臨挑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162
7月,歐元區7月貨幣供應M3同比增長1.8%,歐元區至7月三個月貨幣供應M3同比增長1.5%,雙雙高於預期。但是,7月,私營企業貸款同比下降1.6%,連續多月下跌。(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乏力的經濟增長和持續的低通脹促使歐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歐洲央行已將其基準利率降至紀錄低位的0.15%、將存款利率降至零以下,並推出針對性貸款措施,刺激信貸增長。現在看來,效果尚未完全顯現。
本月,德拉吉在全球央行年會Jackson Hole上發表講話。他表示,6月推出刺激措施後歐元走弱,有利於提振歐元區需求,不過歐央行準備好進一步調整政策,但未對此給出更多信息。德拉吉敦促更靈活的財政政策,呼籲擴大支出並進行結構化改革。
德拉吉表示,有信心6月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措施能夠提振歐元區需求,並承諾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將繼續維持高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從今天的私營企業貸款數據上來看,歐洲央行的刺激政策尚未成功撬動歐元區需求。
德拉吉在Jackson Hole指出,近期GDP數據表明,歐元區經濟整體依然疲軟。通脹數據方面,烏克蘭危機、能源價格等臨時因素導致通脹減少。如果通脹持續下降,價格穩定的風險就會上升,歐央行管理委員會將需要采取措施應對。8月以市場為基礎的通脹預期下滑明顯,歐央行在前景預測中將考慮這個變化。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歐元區7月貨幣供應M3年率+1.8%,預期+1.5%,前值+1.5%修正為+1.6%。
歐元區至7月三個月貨幣供應M3年率+1.5%,預期+1.1%,前值+1.1%修正為+1.2%。
歐元區7月私營企業貸款年率-1.6%,預期-1.5%,前值-1.8%。
私營部門擴張疲軟 德國明年面臨衰退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71
盡管日內公布的德國12月制造業PMI初值重回50分水嶺上方,並且好於預期和前值,但是私營部門擴張進一步放緩暗示德國明年初面臨衰退風險。
數據顯示,德國12月制造業PMI初值51.2,預期50.3,前值49.5,創2個月新高。德國12月服務業PMI初值51.4,不及預期和前值,創17個月新低。德國12月綜合PMI初值51.4,不及預期,創18個月新低。
該數據顯示,德國公司在新業務擴張中連續第二個月下降,暗示投資匱乏和市場競爭的加強。
Markit經濟學家Oliver Kolodseike表示,“數據顯示第四季度德國GDP可能最好的狀況就是小幅擴張。德國私營部門產出增長12月進一步減速,經濟活動擴張速度創一年半來最弱,遠低於今年早些時候GDP增長0.8%時的水平。今年最後三個月的平均PMI表現為2013年二季度以來最差。很顯然,明年年初經濟重現衰退的可能性正越來越大。”
德國第三季度GDP僅錄得0.1%的增速,市場預期第四季度GDP增速將回升至0.2%。
而12月第二輪TLTRO市場反饋基本符合預期,這意味著明年歐洲央行全面購債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希拉蕊的「監獄風雲」歹戲難收? 一則推文 讓私營監獄市值暴跌一百億元
2015-11-09 TWM
|
|
希拉蕊繼打趴生技股後,又將炮口朝向私營監獄,以致兩家龍頭公司股票大跌,市值銳減新台幣一百億元。美國監獄民營化的結果是被華爾街汙染,出現許多弊端。只是政府能否回收,就得看美國總統接班人的能耐了! 美國本屆的總統大選非常「另類」,講話超直白的唐納.川普,把總統大選當成他自己的真人實境秀,搞得共和黨天翻地覆;另一邊的民主黨,民調一路領先的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竟扮演起股市空頭大師,罵生技公司亂抬高藥價,引爆全球生技股股災;十月底又把矛頭指向美國私營監獄,造成民營上市監獄公司股價大跌。 十月底,希拉蕊在推特發文:「我當選總統之後,將禁止私營監獄……,監獄是聯邦政府的職責,不應該外包。」當天立刻造成美國兩家私營監獄的龍頭股價大跌,其中「美國矯正公司」(Corrections Corp. of America)重挫六%,GEO集團大跌四.二%,美國總統大選要到明年十一月才投票,希拉蕊的白宮之路距離仍遠,但她的短短幾句話,卻讓兩家公司市值暴減新台幣一百億元! 讓監獄民營化 股票產生「華爾街效應」 希拉蕊突然演出「監獄風雲」是有特殊背景因素,第一,媒體爆料,美國矯正公司與GEO集團,給了希拉蕊以及多位總統參選人大量的政治獻金,希拉蕊急著要劃清界線;第二,美國私營監獄素行不良,比黑道還黑,令人髮指的犯罪行為,讓人忍無可忍。 前年十一月,阿拉馬克企業(Aramark Correctional Services)標到密西根州監獄三年、價值近新台幣五十億元的監獄餐廳外包合約,其後不斷爆出弊端:幫犯人走私海洛因、放縱餐廳員工與犯人在廚房做愛……,最可惡的是該公司員工,竟教唆犯人去謀害獄友。由於風波不斷,密西根州政府在今年七月宣布終止合約。 爆發醜聞的阿拉馬克,是具有八十年歷史的上市公司,服務範圍遍及全美的大學、中小學、醫院等,這回踢到鐵板,有可能是踩到黑道大哥的禁地。
真正美國私營監獄的老大哥,是經營超過六十所監獄的美國矯正集團,以及經營一○五所監獄、業務遍及澳洲、英國、南非等國監獄的GEO集團。這兩家私營監獄
集團,都是在雷根總統時期「民營化」政策的產物,一九八三年,雷根政府決定將部分監獄的業務私有化,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美國矯正集
團與GEO兩家公司,皆發展成上萬員工、每年獲利一億至三億美元,股票總市值約新台幣一千億元的大型上市公司。 民營化初衷立意良善,意外的是,這些企業股票上市後自然產生「華爾街效應」,GEO集團經過幾次的合併、分拆,成為私募基金槓桿購併的對象,管理團隊借用高財務槓桿來收購公司,或者將「少年監獄」的業務整個分拆出售。從財務的角度來看,握有政府合約的私營監獄,正是高股息、高現金流量的「價值型股票」,而私營監獄的高層主管,也就隨著股價的上下而逐漸「華爾街化」。 為求財務亮眼 竟拿犯人床數作公司績效 最佳象徵就是GEO集團與美國矯正集團的官網,都以「床數」作為公司規模的第一項描述,美國矯正集團的「犯人床」有八萬五千床,目前關了七萬名犯人,「產能利用率」八二%;GEO集團的「全球床數」七萬九千床,目前有「七萬五三○二張活躍犯人床、三七○八張空床」,GEO還特別強調,二○一四年的「產能利用率」高達九五.七%。 因為投資人與證券分析師對於監獄公司的財務表現要求,因此,部分州政府的監獄外包業務合約,就白紙黑字寫著「保證犯人數」,保證關了八成、九成、甚至一○○%的犯人,「不會有空床」。 還有,私營監獄同時也經營醫療服務,由於美國醫療費用高,犯人又缺乏適當保險,曾發生癌症病人隨便給止痛藥,任由犯人死亡;或者應換髖關節等昂貴的醫療,因沒經費就讓犯人斷腿坐輪椅等情事,部分監獄犯人的致死率太高,也引起人權組織的關注。 弊病叢生的私營監獄公司,為確保政府的合約,捐助總統參選人大把的政治獻金,光是捐給希拉蕊陣營就有十三萬三千美元(約新台幣四三二萬元),除了宣稱不需要錢的川普之外,其他跑在前頭的總統參選人個個有份。 政府業務的民營化,是雷根總統至今三十年來的顯學,但把管犯人的監獄民營化,最後導致華爾街化,爆發種種弊病,終於讓希拉蕊高喊「監獄教化是聯邦政府的責任」;問題是,債台高築、公務員老化的政府,有沒有能力將已經外包的業務回收?這的確是希拉蕊的嚴苛挑戰了。 撰文 / 乾隆來 |
NASA選出三家私營公司為空間站運貨,除了SpaceX另兩家有什麽來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17/153826.shtml
導讀 : 目前,僅有SpaceX實現了運回貨物。其他公司的飛船——包括Orbital的天鵝座飛船和俄羅斯的進步號飛船,都在填滿垃圾後在返回大氣層中焚燒殆盡。

自從去年底SpaceX的獵鷹火箭成功回收了一級火箭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看來是下定決心要把向太空運送貨的事交給私營公司了。這不今天它宣布三家私營公司贏得了國際空間站第二輪商業補給服務合同,除了大家知道的SpaceX,另外兩家是Orbital ATK和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它們的任務是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處理垃圾並安全運回科研樣品。從2019年到2024年,每家公司將最少向空間站運送6次貨物。合同價值還沒公布,但上次合同單是SpaceX就到手16億美元。
不是金剛鉆,不攬瓷器活。Orbital ATK和Sierra Nevada這兩家公司有什麽能力敢攬下往返太空運貨的活呢?
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中文名叫作內華達山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Sparks市,是世界十大最具創新力的太空探索公司之一。有超過3000名公司員工,分部在美國的18個州、英國、德國和土耳其。
與SpaceX在返回地球時使用的普通太空艙不同,這家公司開發出了一種叫作追夢者(Dream Chaser)的返回艙,其奇特之處在於有兩個可折疊的機翼,使其在火箭發射時能夠安裝在整流罩內,而在返回時能在飛機跑道上水平著陸。它的外形看起來像小號的航天飛機,一次能向空間站運送重5.5噸的貨物。能夠重複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但它是如何降低航天飛機重複使用時高昂的維修費用和安全風險的,現在還未可知。
追夢者能做到低重力返回大氣層和平緩的跑道降落,這對敏感的有效荷載、科學實驗和快速取得貨物很重要。
它能實現在離開空間站3小時內安全返回地球。SpaceX的返回艙也能做到這一點,但若選擇降落在海里,則需要6個小時。縮短返回時間將有利於空間站上的科學實驗,比如活生物、微生物和植物研究,或其他受重力變化影響大的實驗。

Orbital ATX公司是由Orbital Sciences(軌道科學公司)和Alliant Techsystems公司的國防和航天部門在2015年合並成立的,總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Dulles市。它原來是從該州的Wallops島發射火箭,但在2014年發射時發生了爆炸。目前它改用其他公司的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Atlas V)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火箭,但今年下半年它將使用自家的Antares火箭繼續從Wallops島發射。該公司開發的是天鵝座宇宙飛船。
在獲得NASA的太空大單後不久,該公司和SpaceX又中標了美國空軍的新型火箭引擎研發合同,可謂好事成雙。Orbital的合同價值約4700萬美元。美國空間此舉在於盡快更換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中由俄羅斯研制的RD-180發動機,隨著美俄關系日趨緊張,在火箭中使用俄羅斯的引擎備受爭議。
此次中標,Orbital ATK將開發多種火箭推進系統,包括為貝索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使用的發動機開發可延伸的噴嘴,這種噴嘴如果研制成功,將改進火箭發動機的效率。

SpaceX的合同價值3360萬美元,用來開發其新型的猛禽(Raptor)發動機。新發動機將不再使用傳統的液氧和煤油,而是使用液體甲烷作為燃料。
NASA的第一輪空間站商業補給服務合同簽署於2008年,當時給了Orbital ATK的天鵝座飛船和SpaceX的龍飛船。合同時間到2019年,其中Orbital拿到了19億美元,SpaceX拿到了16億美元。此番NASA在第二輪合同新增了一家公司是為了有靈活選擇的余地。因為最近兩年這兩家公司在火箭發射中都遭遇過失敗。2015年6月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在發射時爆炸,而Orbital在2014年10月的火箭發射也遭遇了爆炸。
目前,僅有SpaceX實現了運回貨物。其他公司的飛船——包括Orbital的天鵝座飛船和俄羅斯的進步號飛船,都在填滿垃圾後在返回大氣層中焚燒殆盡。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菜蟻,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李克強:落實好鼓勵私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解決融資難問題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會見全國先進個體工商戶代表並發表重要講話。
李克強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落實好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用更大力度的改革、更有效的監管、更完善的服務打造規範有序、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破除各種不合理準入限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幫助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更大程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個體私營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李克強表示,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吸納了全國40%左右的就業人員。希望廣大個體工商戶能積極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瞄準市場需求,捕捉發掘商機,依托“互聯網+”等平臺,在創造群眾需要的商品與服務中吸納更多就業、實現更好發展。形成“專精特新”的優勢,為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產業升級發揮獨特作用,逐步成長起一批支撐國家發展的骨幹企業。
李克強指出,要堅持守法誠信經營,夯實安身立業之本,自覺抵制坑蒙拐騙、假冒偽劣,以質量和信譽鍛造品牌、贏得市場。特別是要註重“個體”與“協作”更好結合。

李克強說,各級個體勞動者、私營企業協會要主動適應新形勢,不斷創新服務機制,努力做到貼近市場、貼近企業,用更順暢的渠道反映廣大個體工商戶的心聲和訴求,用更有效的做法培育市場自律氛圍,用更精準的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在辦實事、求實效中助力個體私營經濟健康發展。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