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新思惟×網路銷售×追求極致 當Tesla馬斯克碰上聯想楊元慶

2014-05-05  TWM
 
 

 

當傳統PC龍頭碰上創新科技領袖,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是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第一次到訪中國,他與聯想執行長楊元慶深度對談,從創新談到網路銷售,從追求產品極致談到產業創新,傳遞出不同世代的思惟。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到中國了!四月二十二日,這是他第一次到中國,多數媒體將他形容成「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之後的新星」,更多人將重點放在特斯拉開賣的新車。而對馬斯克最難忘的,一定還有這場與傳統PC品牌廠聯想執行長楊元慶的對談。

他們一個代表傳統科技領袖,一個代表創新科技新星,他們談創新、談網路銷售的新模式、還談網路時代將如何改造傳統行業。本刊獲得極客公園(Geek Park)授權,摘錄轉載本場對談,內容略有刪修調整,但無礙講者原意:

談創新思惟

個性化也能量產

﹁極客公園﹂論壇問(以下簡稱問):創新是什麼,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創新又是什麼?

馬斯克(以下簡稱馬):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讓人們生活能力得到改善,就是創新。

它可以是一個新產品,或者將現有產品變得更加便宜,但絕不是為了顛覆而做。什麼是好的創新?如果我們把這個東西拿走了,你會覺得不高興,就證明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新。

楊元慶(以下簡稱楊):我的看法是,科技產品不是人類的附屬品,而是人類的延伸,所以今天可以在聯想的產品上面看到越來越多藝術成分,你會看到人和科技產品之間更加自然順暢的溝通,人和人之間可以更加和諧地去分享,這些方面都是我們正在努力創新的行動。

問:可否預測十年之後,線上銷售模式和線下實體店銷售模式,哪一種更可能成為主流?又特斯拉目前的消費者,許多都是名人,這有助於拉抬銷售量嗎?

馬:我覺得可能還是網路銷售(指線上)模式更多吧!這是未來的一種主要銷售模式。口碑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對早期使用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有正面的體驗,然後他們就會向圈子裡的人傳播,慢慢的,銷售基礎就擴大了。

我們並沒有任何廣告,我們也沒有付出任何一筆明星代言費,我們對明星客戶不打折,更沒有勸過他們代為宣傳;實際上,我不喜歡「行銷」這個概念,我覺得行銷是很奇怪的概念,好像就是要騙人買東西一樣。

我們的基本定價理念,就是「不管你在哪裡買價格都一樣」,當然這方面我們有壓力,投資人總希望能夠在中國賣得更貴一些,因為有很多汽車公司在中國都是這麼幹的,但我認為這樣不對,應該以長期的目光來正確地對待消費者。

特斯拉的訂單很多,但產能不夠。三年前,我們每年可生產六百輛,去年生產了二.二萬輛,今年我們要翻一倍,明年再翻一倍;但是我們有生產的限制,所以沒有必要去強化行銷來增加需求。

楊:如果今天你去買一輛特斯拉的電動車,連試駕都沒有試駕過,會從網上買嗎?肯定不會!我們的產品也一樣,聯想最創新的產品,如果只說智慧桌面,你完全沒有概念,最好就是把你引導到實體店裡,讓你有所體驗,購買了以後不會用,就還需要有人面對面地告訴你怎麼使用,這一頭一尾,大概都離不開實體店。

購買下單等環節可以透過網路讓服務更好,減低成本使產品價格下降,所以我相信未來一定是一個混合的模式。

談追求極致

極致產品會刺激銷售

問:你所理解的極致,與未來銷售前景之間有何關係?

馬:我非常著迷於把自己的產品變得更加完美。什麼叫作最完美呢?我們在某些方面追求極致,在我們能夠想像到的每個細節都讓其完美,讓特斯拉的電動車每個月都有所提升。我相信極致的產品會帶來更好的銷售。

大多數人沒有注意到這些變化,但他們會感覺更加舒適、安全;很多時候這些客戶並不清楚為什麼喜歡特斯拉,他們可能喜歡螢幕,或者車的速度,喜歡的點並非那麼絕對,但正是這些微妙差異,讓消費者非常喜歡我們的產品。

在追求極致的過程中,我們也要計算成本,如果太貴就不完美了。一個產品如果比其他的產品要好得多,但價格是其他產品的十倍,那它就不會成功,所以要進行直覺的比較,物有所值。

問:你把自己的辦公室放在距離生產線那麼近,是出於什麼考量?

馬:因為我們在產品升級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哪個環節的挑戰最大,我就把辦公桌設在那,不管是在工程還是在生產上。我們經常在產品開發過程中遇到很多難題,尤其從六百輛到二.二萬輛的產量增長。面對一個接一個的新挑戰,包括內裝的生產、供應鏈,哪裡需要我,我就「駐紮」在那,與團隊密切地合作。

我認為當有特別大的硬仗要打的時候,執行長必須在第一線衝鋒。

問:如果特斯拉沒有你,還會繼續創造奇蹟嗎?

馬:我想會的,當然要看是誰接手了,如果有人能接手也能創出自己的業績,那是最好的,而且我也不可能永遠當這家公司的執行長,我希望未來我不當執行長了,公司仍能成長。

楊:一家企業要保持不斷創新,需要一個體制的保證。比如說策略的創新,聯想內有專門的策略團隊天天研究市場、競爭、技術的變化,保證我們每年戰略都能跟得上形勢。

其次,文化的養成也非常重要。聯想就有一個「愛折騰」的文化,幾乎每年都對組織、業務流程進行調整,我們不怕折騰,透過折騰讓企業的策略、業務模式更具備競爭力。

同樣的,對技術、產品創新,也需要有創新的文化,聯想一是鼓勵各種點子,二是留有餘地,第三容忍失敗。

什麼叫留有餘地?我們給每個創新部門留有一定的空間,不用將經費全部用在已規畫好的專案上,而是你有二○%的空間,選擇創新項目。自上而下都是這樣,讓每個人有一點時間去想,去做不是公司要求的業務,而是我可以想出來的新點子。

談網路思惟

像神經傳導創新資訊

問:網路思惟怎麼改造傳統行業,對製造業的業者有什麼樣的建議?

馬:我覺得網路就像人的神經系統,人們可以從任何地方獲得資訊,評價一件事的真實性,而且很快把事情真實性傳播出去,所以網路最佳使用方式就是把它當成神經系統處理,立即獲得資訊,快速地溝通,獲得客戶回饋。

另外,行業之間可以是交叉呼應。一個行業如果出現了一些創新,其他行業就該從此獲得借鏡,我經營特斯拉和SpaceX(美國第一家民營太空火箭公司)就是一例。

汽車業能夠製造非常複雜的物體,且成本低、可靠性強,我就告訴SpaceX的同事,你們應該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為汽車業可以做到這一點。特斯拉汽車的底盤用了非常輕的碳氫材料,這是我們做飛機、火箭時用的材料。

當某些行業發生巨大變化,你可以把這些巨大變化應用到你所在的行業,這,就是產生創新的一種極佳方式。

(全文轉載自極客公園www.geekpark.net)

整理‧賴筱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301

當500年前的達文西 碰上現代MBA

2015-01-19  TCW
 
 

 

你知道,創新時代我們最重視的團隊協同合作,早在五百年前,拉斐爾畫出《聖母、聖嬰與施洗約翰》的過程,就已經被實踐?你知道,當個人、企業都把「差異化」掛在嘴邊時,達文西早已做了最好的示範?

文藝復興,這段起始於十四世紀的文化運動,是人類人文主義、商業社會的開端。我們在歷史課本裡的文藝復興三傑,能在百家爭鳴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證明他們不只是藝術家,更是頂尖管理者。

文藝復興與企業管理,會有有什麼交集?在「文藝復興三傑」身上,現代經營者又能學到什麼?我們邀請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就經營者身分,與台灣大學會計系教授劉順仁對談。

張安平涉獵、研究歐洲文化超過四十年,二○一四年,雲朗甚至遠赴文藝復興起源地義大利拓點,全球據點數直逼業界龍頭晶華麗晶集團。

甫出版新書《把一招練成絕招︱︱向文藝復興大師學管理》的劉順仁,則從管理角度,來解讀大師們的成功心法。以下是對談概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現代人對文藝復興的印象,多停留在美術館裡的畫作,和企業管理,尤其是服務業的關聯是什麼?

劉順仁(以下簡稱劉):文藝復興的背景,是人從長達千年的宗教束縛下獲得解放,重拾對人性、感官體驗的重視。你想想,等了一千年,終於有人敢畫出第一幅裸體畫,那是多大的革命和反抗!

這種尊重個人的氣氛,我覺得在今日的服務業特別重要。過去,很多公司為快速擴張,採用大量SOP(標準作業流程),追求效率;但現在,你要體察(客戶)需求,不可能單靠SOP,企業如何尊重員工自主性,讓個人擁有在特殊時刻,做出精緻服務的能力,才是功力的展現。

張安平(以下簡稱張)︰文藝復興是人文主義、商業社會的開始,而人文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對人尊重。但飯店業,卻是對人的尊重最差的行業之一,整個歷史就是「壓」(指壓抑個人、個性)、管理就是壓。

所以在雲朗,我希望把這件事改掉,你必須把對方視為一個「個人」,人指的不只員工、還有客人,差別在於,我在服務你,但並不表示我比你差。

所以我相信雲朗是唯一、最早,強迫每個總經理進廚房(的公司)。台灣的飯店業很奇怪,餐飲和客房(利潤占比)幾乎是五十比五十,但歷史上還是客房優先,總經理幾乎都是很少廚房的,讓廚房變成像是次等,有點看不起的味道。

所以我們要求每個總經理都要進廚房、自己燒菜,每個月會有「總經理上菜」時間。這是不准師傅幫忙的喔!就是你自己挽起手來做,再難吃,也要端出來。

這是一種聲明,第一個告訴你(指總經理),餐飲對你很重要,第二個,讓所有的師傅們覺得,他們在做的,不是次等的事。在任何情況下,對人互相尊重是必要的,但這不是施捨。

問:文藝復興大師身上,有什麼現代企業、工作者可以學習之處?

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我認為是全佛羅倫斯最精彩的作品。

從製作過程,你就能感受到米開朗基羅至死方休的執行力:一五○四年,他睡在工寮、日夜工作兩年,終於把一塊有嚴重裂痕、廢棄近半世紀的大理石,刻成我們眼前的大衛;之後,還用馬車整整拉了四天,才把作品拉進城「交貨」。

那年,他還不到三十歲,就有這樣的毅力,更不用說,他到死前四天、八十多歲,都還持續工作。

這種使命必達的執行力,是每個企業都需要的人才。

而他的對手達文西,則是文藝復興三傑中最特別的。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創世紀》是大而有震撼力,達文西的畫作如《蒙娜麗莎》或我最喜歡的《天使報喜圖》,都是靜態畫,規格很小卻很有力量,因為他對真實的追求,讓他在細節上特別下工夫。

例如,其他人畫翅膀可能是靠想像,但《天使報喜圖》中天使的翅膀,他是拿真的鳥來研究,拆解肌肉、骨骼構造,想理解鳥是怎麼飛的;最後,不只畫裡翅膀的羽毛、線條細緻度讓人驚豔,他還因此發明了飛行翼。

就連畫裡衣物皺摺的光影變化,都是他拿布料沾石灰水弄硬後,反覆測試出來的;為了展現出一個十五、六歲少女的不慌不忙,手按著書時的彎度、力量感,也是基於他對人體肌肉施力原理的理解。這讓他的畫不只是美而已,還有科學實證精神。

張:沒錯,歷史上對達文西的詮釋都有些錯誤。他雖是很好的藝術家,但其實最想做的是科學家。

所以他的文件大部分是在做科學研究。他到米蘭去,也是希望貢獻自己所長,對國防軍事有所貢獻。城市的防禦機制,他草圖都畫出來了。

但可惜當時的他沒有如願,對方找他去是做個大銅馬,但後來因為打仗,銅都拿去做武器。

劉:雖然達文西不得志,但從現在的眼光看,也是一種策略,這讓他在歷史上能跳脫藝術家的規格,對後代的科技發展產生影響。這就是我們在管理上說的,你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提供獨特價值(unique value),就是差異化。

張:我覺得,不管任何產業,你一定要找到一個和別人不同的解決方案,由此切入。

我是一個興趣很雜的人,做的事情也很雜,我想你們都知道(編按:張安平擁有水泥、金融、有線電視、資訊科技、飯店等產業經歷)。我一九九九年進有線電視的時候,電視頻道是沒有定頻的,就像HBO不一定在六十五台。沒有定頻有幾個問題在,下廣告的人無法計算效益,因為HBO在高雄可能是五十五台,你沒辦法知道是誰在看你廣告。

所以,我一進去什麼都沒做,就跟幾個同業談定頻,單純就是把餅做大。電視台的內容提供者因為廣告量穩定,也賺錢了,我向他們收的錢從七、八毛一戶,到離開的時候變成五塊五一戶。

五塊五、一百多萬戶,我什麼都沒有做、也沒有增加訂戶的年度費用,一個月就創造這麼多錢。

所以我一直講,進任何一個行業前,你要看制勝點在哪裡、哪些是帶路的關鍵因素、什麼是你的致命傷。看清楚了,才能進去;進去後,從對的角度切入,你的獨特價值就會出來。

問:文藝復興三傑中的第三人︱︱拉斐爾,又是個怎樣的管理者?

劉:身為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的後輩,拉斐爾卻是當時承攬最多案件的藝術家,為什麼?因為他除了在藝術上集大成、成就高,還擁有前兩者沒有的資源:他主持一個約五十人的工作室,是當代最大、最有生產力的藝術團隊。

這有什麼特別?當時,藝術界很重學徒制,跟在大師身邊的年輕人,通常只能聽命行事、做枝微末節的小事,有創造力的全由大師一手包辦,所以你看米開朗基羅為了《創世紀》掛在天花板四年,就是因為他過度個人主義、不願釋權,讓自己累個半死。

但是,拉斐爾不一樣,他懂得培養後進、也會用人,根據年輕學徒的學習狀況分配工作,例如誰畫手、誰畫衣服等,但成品又能維持拉斐爾一貫的美學風格,是成熟的管理者。

這也是為什麼拉斐爾只活了三十七年,藝術地位卻能和前輩並列,且死後仍有學生為他繼續完成畫作。在我看來,說拉斐爾是當時的賈伯斯(Steve Jobs),一點都不為過。

問:在當時,要做到這點的難度是?

張:自信心,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就不怕人學、不怕威脅。我覺得拉斐爾最強的,在於他容得下別的藝術家,而且將其納入旗下、為他所用。

拉斐爾後來幾個學生都小有名氣,表示這個老師好、願意教。像米開朗基羅的忌妒心就很強,達文西更不必提,連落款的名字都是倒過來寫,怕人偷,怕什麼呢?

自信心夠,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拉斐爾不只是藝術家、還是老師,這是他好過其他人的地方。

【延伸閱讀】反壓抑、反神權的文藝復興三傑

起源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為發生在十四至十七世紀的文化運動,廣泛發生在繪畫、自然科學、文學、建築、音樂等領域,如哥白尼、伽利略、莎士比亞都是此時期代表人物。

多數學者認為,文藝復興的出現,旨在對中世紀禁慾主義、宗教觀長期壓抑下的反動,強調個性解放,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因此創作內容多強調人體之美,歌頌世俗與現實。

文學代表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維利的《君主論》等。美術作品,以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的成就最為突出,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

(整理●郭子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21

當價值指標碰上技術指標,己吹起的豬就不會跌下來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3.html

巴黎:


很多Blog友都知道筆者過去並不推薦技術走勢,因為它們並沒有考慮任何企業的價值因素,不過自從知道Michael Burry 後,過去的立場便開始動搖。

以技術分析去贏頭錢是常有其事,這點不能否定,只是這種有前無後打法在贏了之後的退出會因沒有系統地依賴個人判斷,做成常輸突或得個咭。
相反以價值投資法蝕頭註也是很經常,而之後能賺得更多就是它的強項。
但在牛市後期,技術派時常會打販價值派,過去的經驗亦是如此。

如果有一個能夠在升市時大獲全勝,又能在跌市時有基本價值面去讓所選的股票跌得較小,不致得個咭或輸突,不就是最理想嗎?

因為受了2014年我在金融股大勝後的贏家股票越會再贏的體驗啓發,筆者開始有這種想法。

先用價值指標,例如PB,PE,Magic Formular⋯⋯視乎個人的習性排列最前的一百支股,
然後再以3個月或6個的股票升幅由高至低排多一次,排除升幅低於大市的股票,例如6個月恆指升20%,那麼己作第二次排的100支價值股票群中6個月升幅在20%以下的就不看,大約在餘下股票中再選20支成為一個組合。

價值投資人買的股票通常都是低殘,他們最怕是等不切價值回歸,所以常常會留意催化劑的出現,現在以3或6個月的動能就是基於:

1.催化劑己出現和被認定;
2.價值己開始回歸,但價值仍有相當水位,因為大眾只在剛註意階段。


在股市風口向上時(技術動能指數),豬也能飛天,而防止豬的下跌就要以價值基礎作為牠的翅膀,這就可以避免買進像漢能的垃圾股一跌輸突。

如是者每次風再起時就能吃盡,又因為多了對翼可滑翔而越飄越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205

明星轉做導演有風險,但大鵬碰上的是“30億姐”制片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2/151496.shtml

20150616163035666914

《煎餅俠》劇照

撇開對該片內容是“笑點取勝”還是“情懷優先”的探討,我們來聊聊“明星轉導演”這樁生意。

隨便盤點一下,演而優則導的成功先例還真不少,比如早期轉型成功的姜文、徐靜蕾、成龍、周星馳等人。再比如近兩年來,像徐崢、陳思成、趙薇、郭敬明、鄧超、吳京、蘇有朋、何炅等“後進生”表現得也不錯,可謂名利雙收:不僅在票房上的數字指標都十分可觀,除“演員”之外的新頭銜也讓他們看起來顯得更多棲,而他們的才華還幫助他們創造了“記錄”:比如徐靜蕾就因《杜拉拉升職記》成為了中國內地首個票房破億的女導演;徐崢成為國產片單片票房最高記錄的導演,該項記錄保持了兩年多,近期才被《捉妖記》打破;趙薇也成為國內首個票房過5億的女導演,而執導了三部小時代系列電影的郭敬明則獲封為“電影產品經理”的頭銜,累積攬下了超13億票房。

不過,若從投資回報比的角度來看,單片最賺錢的項目當屬近期上映18天即票房破10億的《煎餅俠》。據悉,該片自7月17日上映以來,上映26天的票房已累積超過11億。8月11日《煎餅俠》宣布,原定檔期為今年7月17日—8月18日,現決定延長至9月20日。

這部前期制作加宣發成本僅有5000萬的電影,在上映首日就已經收回成本,上映18天就讓“屌絲”大鵬晉升為了十億票房的新銳導演。另據了解,得益於出品方之一萬達的海外資源(萬達投資的美國院線 AMC全部開啟“外掛”模式),《煎餅俠》的海外發行是從 7 月 24 日在美國上映,截止到美國時間7月29日,該片已收獲40萬美元。

再看國內票房,根據最新的貓眼實時票房顯示, 截至8月10日12點,《煎餅俠》的票房已累計達11.01億。不出意外,《煎餅俠》會成為最賺錢的國產影片。

從這個結果來看,《煎餅俠》無疑是成功的。這也讓不少投資人紛紛看好“明星轉導演”這個方向。大鵬在影片上映後就曾對媒體表示,日前萬達和多家影視公司已經找到他,紛紛遞上未來幾年的影片合作邀約。

演員轉作導演天然有優勢,不僅具備一定的粉絲號召力,得益於圈中多年累積的人脈,他們也更易獲得友情支援,比如在影片中客串幾場演出,在社交平臺上為影片宣傳發聲助威。

當然,即便有了上述優勢,明星轉做導演仍是一場高風險的賭局。原因有兩點:一是導演的工作紛繁複雜,遠比演員要投入更多精力去籌備,不少有過嘗試的明星就表示壓力山大;二是畢竟隔行如隔山,並非每個人都具備“導演”的才能,而“轉型即成功”的例子也不具備普遍複制的可能。

於是,一些嘗過鮮的明星選擇玩一票就收手,即使拿下了5億票房的女導演趙薇在拍攝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後也表示,可能拍完此片就收手,繼續專心做演員。趙薇甚至感慨:“我終於明白為什麽女導演這麽少了”。再比如,此前從歌手跨界做導演的周傑倫在拍攝完《不能說的秘密》後表示,未來三年內將不會當導演。

再者,所謂“人脈”也有幫不到位的時候。《煎餅俠》導演大鵬在早期立項時就面臨了雙重困難,一是找不到合適的制片人,二是請不起監制。大鵬公開稱,該片純制作費用大概是1300萬,包括演員的片酬在內共計在 2000多萬,沒有多余的成本請監制。他坦言:一個市場上優秀的監制身價在 800 萬左右,以他們的資金實力根本請不起。

即使背靠搜狐這個大平臺,“找人”也依然困難重重。最後據說是經由何念導演介紹,大鵬和制片人陳祉希兩人才得以相識,促成了彼此的合作,這才有了《煎餅俠》的誕生。

現在,在搜狐“潛伏”了十余年的大鵬是徹底火了。一起火的還有他“背後的女人”——“煎餅俠”的制片人陳祉希,江湖號稱“30億姐”。隨著《煎餅俠》的火熱,8月11日,“30億姐陳祉希”也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由她擔任制片人的《泰囧》成本3000萬,收官12.6億;《分手大師》成本約5000萬,收官7.09億;《煎餅俠》成本5000萬,目前票房11億。陳祉希參與制作的電影累計票房達30億,號稱“中小成本電影點金石”。

其實, 公眾對陳祉希並不熟知。她是中央戲劇學院2000級本科畢業生,算起來還是鄧超、徐崢的師妹。在轉做制片人以前,她也是個演員, 之所以放棄演員前程,是因為她更想做幕後操控大局的人。這個心思由來已久,當年跟徐崢在拍攝電視劇李衛當官第三部之《大內低手》期間,她就曾向徐崢聊起過自己的“制片人”夢想。“我記得有一次在片場,我對徐崢說,你具備導演的潛力和素質,他就呵呵笑。我還說,覺得做演員很辛苦,沒日沒夜地演’別人’,’制片人’看起來似乎更有成就感。”

之後不久,她便成為了徐崢《泰囧》一篇的制片人。同時,她創辦的影藝通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也是該片除光線傳媒以外的第二大出品方。 繼《泰囧》以後,她還相繼出任了鄧超的《分手大師》、《邊境風雲》、《假裝情侶》等影片的制片人。

除了做制片人,陳祉希還參與項目投資。她坦言,做制片人的收入遠不如當演員,但做項目投資就可以參與票房分賬。前者可以讓她享受成為那個所謂“制定規則”的人,而後者則能發揮其從小習得的投資、經商的天賦。“我18歲開始做天使投資人,涉及金融、咖啡廳、美容院等,所有投資項目的平均收益超200%”,陳祉希對《創業家》說。

電影制片人在一部影片中的作用有多大?廣義而言,“制片人”指的是電影公司的老板或資方代理人,負責統籌指揮影片的籌備和投產,有權改動劇本情節,決定導演和主要演員的人選等。簡而言之,制片人就是指影片的投資人或能拉來投資的人,他在影視劇制作中起到關鍵的串聯作用,負責找劇本、找錢、組團隊、賣片等工作。

說到如何為導演“省錢”,陳祉希是出了名的“倒貼型”制片人,而令其真正在圈內聲名鵲起的還屬專業技能。區別於其他制片人,陳祉希最擅長參與明星轉導演的項目。用她的話說,這些“明星”導演都有粉絲基礎,自帶光環。 

從轉型做制片人的第一天起,  陳祉希就將目光鎖定在“明星轉做導演”這個方向上。 對於如何幫助這些明星轉型,她頗有心得。

她認為,明星轉導演具備幾點優勢:市場認知度高;圈內好友眾多,活絡的人脈資源方便調度支援;作為演員,具備一定的劇本審美;另外,首次轉型做導演的明星比較好合作,通常他們對於制片人的要求相對會比較低。

不過,但凡投資都有風險,明星轉做導演同樣是個風險活兒。“票房預測”始終沒有可靠的邏輯或第三方數據作為支撐,那麽在影片制作這個過程中,制片人需要在前期控制好成本,不要超了預算。陳祉希的原則是:“有多少錢,燜多少飯”。

做了4年制片人,陳祉希的切身體會是:明星轉做導演大多數都有“富二代”的特征,這里”富二代“指的是對錢沒有概念。一個很小的細節,比如有些導演喜歡依著性子來,碰到心情大好,當眾宣布今晚夜宵改吃肯德基,看似是給劇組謀福利,陳祉希卻每每當場傻眼。“全劇組改吃肯德基那得多少錢啊,一定超預算的,但明星們之前不會太註意這些”。

除了控制成本,挑項目的眼光也相當重要。為了確保“押寶”命中率,陳祉希也有一套自己的篩選項目原則。她認為,一個好項目不只是劇本,還要有好的“氣象”,所謂“氣象”指的是大格局。 “賭項目的實質還是人,我賭有才華的明星,小眾的才華我不接受;另外,我不賭一夜爆紅的,投資公司玩票的我也堅決不參與,因為溝通成本很高。”

7f427769gw1euyql1e8wxj20c80icjti

去見大鵬以前,陳祉希定了兩點原則:第一,如果是拍網絡大電影,比如《屌絲男士》的電影版,堅決不接;第二,故事不好,不接。

大鵬首嘗導演,對如何操控大電影幾乎一無所知。打破陳祉希顧慮的是大鵬的真誠。“他帶來了編劇,是束煥的徒弟,他們很明確地告訴我,他們不是要做《屌絲男士》片段式的故事,而是要做一個完整的電影,並且告訴我1個月之內電影劇本會出來,我這才敢打包票”。陳祉希說。

在這之前,陳祉希做了功課,把3部《屌絲男士》補看了一遍。她相信大鵬是有才華的。她對大鵬說,只要你篤定做導演這件事,剩下的工作交給我。

事實上,《煎餅俠》這個項目比較特殊,在操縱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最費勁的是:多家出品方都是大的影視公司,前期簽合約的過程就耗時很多,但影片的進度、藝人的檔期均耗不起,在沒有資金可挪用的情況下,陳祉希只好自己墊付了將近300萬。“直到快開機前,投資人的錢才打進來”。

《煎餅俠》其實也是一部明星“集郵”片,整片有20多個明星貫穿其中,成本不低,占到整個費用的一半。陳祉希合計了下,先做好了線下的固定預算,剩下的都留做請明星的費用,當然,請不起的就不請了。“我不允許不按預算來。我們要在45天之內搞定吳君如、曾誌偉、郭采潔、鄧超、柳巖等20多個明星,幾乎是邊拍邊敲檔期。這個過程里,我讓導演每天看到支出明細,包括每個演員按檔期天數產生的酒店、交通等費用,總體控制在預算範圍內,其實壓力蠻大的。”

積攢了此前一些項目的風控經驗之後,陳祉希在做《煎餅俠》的預算時算得很精明。雖然整個制作是分塊的,陳祉希總體強調的是,在劃定的預算里做事。“這個項目,周期沒有超,場景是變量,但整個線下預算貼的很緊,差不多2700萬全部做完了”。

總之,明星轉做導演並不簡單,導演和演員終究是兩個工種,彼此在知識構架和技能要求都有所不同,背後需要眾多人的配合,一個懂得控制成本的制片人必不可少。在許多轉型做導演的明星里,有人選擇“見好就收”。也有像徐崢這樣拍著上癮,持續打磨新作品的。

明星轉導演普遍的一個通病是,容易陷入過度的“自我表達”。大鵬因《煎餅俠》一躍成為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新晉導演之一,深受投資人的追捧。不過,《煎餅俠》也幾乎用盡了所有的“情懷”、“夢想”、“屌絲逆襲”等大鵬最擅長運用的招數。或許大鵬也要想一想,《煎餅俠》在具備“撒蔥花,扔雞蛋”這類一招制敵的技能之後,是否也能像它的造型模仿對象——“超人”一樣,有更多值得推崇的故事亮點以及拍系列片的可能。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卡西,文章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626

5年追蹤報導》憑學測入學,首批北大、清華台生畢業了,存活率75%! 當台灣狀元 碰上中國學霸

2015-09-14  TCW


兩岸人才競爭力,除了看現有產業,也可以從下一代身上找答案。

台灣學生,競爭得過「中國狼」嗎?

我們活得很好!

五年前,中國首度開放台灣學測頂標生,直接申請中國的大學。十八歲,青春無敵,他們放棄台大,選擇北大,測試頂尖戰場的水溫。

五年來,共有七十四位台灣優等生,進入北大與北京清華,平均有八成留下,兩成提前返台。

當台灣狀元遇上中國狀元,有人成績被當,必須念大五;有人是全系最後一名。

但,也有人因此有豐富國際經驗,到倫敦、巴黎的一流大學當交換生,到知名外商、陸資實習。

《商業周刊》對這群台生進行歷來最完整調查,看到台灣年輕人沒有被比下去的競爭力。

我們畢業了!光實習就月領七萬暑假結束前,一篇「陸生求學狠如狼,台生看傻眼」的媒體報導,在PTT網路論壇上延燒,台灣年輕人一片留言:「又在神話陸生了」、「媒體饒了我們吧」……。

台生實力比不過中國狼?

追蹤五年北大、清華頂尖台生發現:台生「存活率」平均仍有八成「狠如狼」是想像中的陸生,或實情如此?台灣學生只是待宰羔羊,競爭力真不如人嗎?

《商業周刊》曾在二0一0年九月,報導第一批用台灣學測高分成績,直接申請進入北京大學(簡稱北大)、北京清華大學(簡稱清華)兩所中國頂尖名校就讀的台灣高材生。當時他們放棄台大,對自己在中國的大學生活充滿期待。

如今,他們已畢業一年,就業升學情況如何?五年來,一批批台灣頂尖高中生,離家兩千公里,到這兩所世界排名遠超前台大的學校就讀,他們又為了什麼?

二0一五年九月開學季前,商周團隊重回北京現場,試圖找出答案。

罕見的藍天白雲出現在北京上空,當地人指著天說,這叫「閱兵藍」。原來,為了九月三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的首度大閱兵,八月二十日起中國政府就勒令京城周圍工廠全面停工、交通戒嚴。

北大、清華的學校門口,警衛攔阻觀光客,只准許師生職員憑證出入。

在這特殊氣氛中,我們採訪了二十四位台生,發現輸贏的邏輯,並非如想像的簡單。

最糟時,大一全系最後一名,

改積極參與創業社團

陶欣亞,北大國際關係系畢業,現任職新創App公司。

在北大附近的咖啡館裡,我們與五年前受訪者之一的陶欣亞碰面。

「你本來說話嗓門就這麼大嗎?」寒暄幾句後,我好奇問。「沒有,」他馬上壓低音量,靦腆笑說,「來這邊變成的。」

他在二0一0年台灣學測

六十五級分,當年十四萬多名考生裡屬前五.二%的成績,可申請台大,卻直接申請上北京大學化學系。他和爸爸,也就是振興醫院胸腔科名醫陶啟偉,當時想法是

先拿北大這國際一流名校

學歷,畢業後再去歐美念MBA(企管碩士)。

北大、清華兩校在國際

上的大學排名,都優於台灣的台大、清大等校。中

國現任領導人習近平、李

克強,前任領導人胡錦濤、朱鎔基,不是北大,就是清華畢業。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臉書創辦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等國際政經領袖赴中國,北大與清華常是演講首選地點。

國際能見度,是許多台灣高材生遠道而來的重要考量。

但,慕名而來的陶欣亞,大一成績卻是化學系同屆一百五十人中,最後一名。

「那一年很不開心,覺得怎麼念都跟不上他們,滿自卑的,」他垂下眼瞼,聲音壓得更低了。當時懷疑自己能否畢業,壓力大到反而呈半放棄狀態,書念不下去。

他的同學,有四位是全中國高中的化學奧林匹亞競賽冠軍。中國一年有九百多萬個高中畢業生,北大一年招收三千多個新生,台灣的百分之五,闖入的是中國萬分之三的競技場,慘烈可想而知。

不只台生壓力大,中國各省的狀元壓力更大。學生間流傳的非官方訊息說,每年北大、清華平均各有三名中國學生會為了課業自殺……。

硬的學業考試,比拚不過「中國狼」,台生用「瀰猴」般的靈活度,尋找其他出路。

第二年陶欣亞降轉到文科

的國際關係學系,再次從大一讀起,漸漸適應。雖然成績仍落在中後段,但他積極參加創業相關社團,到新加坡的大學交流,去微軟的北京分公司、葛蘭素藥廠的上海分部實習,體驗中國的職場,打算先工作兩、三年,再考慮要念碩士或創業。

今年大學畢業的他,在北京的新創公司行云智網絡任職,工作內容包括開發國際市場。這家成立兩年多的公司,員工已七十多人,主力產品是手機上的社交APP「碰碰」,一年內融資就拿到新台幣逾六億元。

「這邊變化很快,App產業整個起來,」他舉例,讀大一時,微信(Wechat)還不流行,如今各種生活都能透過微信,包括計程車和餐館的預約和付款、請人上門洗車或煮飯……。

「變化快,代表這個社會一點都不穩定,如果追求穩定不會成功,」他說,北大台生要爭取一流外商公司職位,不比成績更好的陸生有優勢,但許多新創公司很缺人,不怕找不到工作。新創公司行銷類新人起薪約新台幣三萬至五萬元,跳槽換公司,薪水也會跳得快。

「在這裡發展,要抱著開拓者的心情,」他眼神發亮的說,中國經濟即使放緩,還是比台灣有機會。

他的老闆——行云智CEO田行智說,北京新創公司成長快速、競爭激烈,「對人才飢渴」,他認為台灣在自由環境下,年輕人較有創意,他曾到台灣徵求軟體工程師和設計人才,但台灣年輕人多半不想離家到陌生環境,因此像陶欣亞這樣有北大學歷的台生,就是他想用的人。

當打工仔養人脈,盼在中國當老闆杜亞倫,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畢業,酒館老闆兼公關公司職員。

同樣在中國本地企業任職的台生,還有畢業自北大文科第一志願——光華管理學院的杜亞倫。

北大課業他大致過得去,除了大一沒過的數學留到大四修完。不想繼續升學的他,急於擁抱中國市場。他眼中,「台灣是休息的地方,北京是衝刺的地方。」大二時他就決定留在北京創業。

他與一位台灣人和一位中國人合資,頂下了北大附近一對日本夫婦的小酒館,主要經營外籍學生客群。在台灣經營補教業的父母,提供他事業第一桶金,接下來他準備把獲利率達五成的酒館脫手,累積創業資金。

身兼酒館老闆的同時,他也在北京一家活動公關公司上班,這是他將來有興趣創業的領域,「先當打工仔,經營人脈」。

他認為台生創業比台商有利,因為學生時代、沒有利害關係時就能建立當地人脈,彼此有信賴基礎,比較不會被騙。

「我來北京以後,明顯感到自己價值觀改變,」他不像以前在台灣那麼「小確幸」,想要更積極賺錢、追求工作成就。

和上百人搶實習,薪水是台灣三倍呂國豪,北大經濟系畢業,念研究所同時在金融業實習。

北京台生圈口中的「大牛」(指很厲害》呂國豪,去年順利從北大經濟系應屆畢業,一心想在中國金融投資業發展。

但他發現實習計畫安排得太晚,難以找到理想工作,於是升上北大經濟研究所,一邊念碩士,一邊累積實習資歷。

原來,實習是畢業生在中國找到好工作的關鍵,因此熱門企業的實習機會競爭激烈,陸生們總是從大二開始就在寒暑假申請各種實習工作,墊高最後申請進入理想企業的資歷。

他剛來北大時不知道這套遊戲規則,直到大三暑假才開始找第一份實習,「當時投了十幾、二十家公司都沒回覆,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他苦笑說。後來只有中國人壽旗下的財產保險公司錄取他,但那還不夠獲得正武工作機會。

其後,他陸續在北京一家手機遊戲公司、台灣的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大四暑假終獲得一個重量級的實習工作,即《富比世》 (Forbes)雜誌中文版去年評價為中國私募基金(PE)第一名的鼎暉投資。為了這個上百人爭取的財富管理部門實習職位,他與中

國同學從早到晚泡在圖書

館,閱讀公司、產業報告,練習面試應答。

「書念不好時,會想找出自己的潛力在哪裡,去嘗試更多方向,」以前在台灣覺得努力念書就有收穫,但來北大發現花一下午才解出來的數學題,中國同學竟三十分鐘就搞懂。

於是,像金融領域就業最頂尖的高盛等外資投行,競爭最激烈,他直接放棄,改鎖定中國內資投行。下個目標,是去中國最大投行的中信證券實習,並取得正職。

他反省自己剛來時有台灣

優越感,獨來獨往,後來才設法融入陸生圈子,學他們的講話習慣、看當地電視、電影找共同話題,甚至去上台生免修的政治課,「我想了解他們怎麼想。」當他拿掉優越慼這障礙,朋友圈的大門,也從此開啟。

我們與呂國豪進入北大校園,一路上他不斷用微信聯繫事情,二十分鐘的行程他講了十五分鐘電話,包括台商與台生的招聘會、約中國朋友看話劇……,看得出入際經營成果豐碩。

「這五年來,我覺得收穫超乎預期,包括認識的人、看的東西(國際視野)、能力的提升(競爭所逼)、生活的質量(收入),都比留在台灣多。」我們側面打聽, 外資投行給實習生的月薪可高達新台幣二十萬元,內資投行實習生月薪也在新台幣七萬元以上。呂國豪透露,光是他實習期間的薪水,就是台灣金融業新人的兩、三 倍。這是台灣不及的市場現實。

「但找工作要憑真槍實彈,不要期待台生有優勢,你厲害就有,不厲害就沒有。」他說。

我們追蹤第一批用學測申請到北大、清華兩校的其他台生現況,包括作家李敖的兒子李勘,去年從北大經濟系畢業後,已到美國華盛頓大學讀研究所;總計十一名台 生裡,三位沒念完學位就提前返台,二位在校直升研究所,三位申請到歐美名校碩士班,一位回台讀碩士,二位在北京工作。在中國各省狀元環伺下,第一批台生 「存活率」還有七成五,算是不錯表現。

我們發現,台灣高材生雖然一開始都有挫折,但挫折也帶來反省,拿掉優越心態後,反而能摸索出自己的路。

我們即將畢業!當交換生遊歐洲十國大一必修考40分,修俄語完成自助行蔡亦欣,北京清華雙修國際關係和新聞,想當台灣外交家。

目前是大四生的蔡亦欣,在高雄蚵仔寮小漁港的公敦家庭長大,白淨的乖乖女外表下,卻有一顆勇於探險的心。回憶初到北京清華,住進簡陋宿舍,洗澡沒隔間、只有蹲式廁所、晚上十一點熄燈,「她們能過,我也能過,」她說。

她買了三盆花,在牆上貼著自己改編的唐朝文人劉禹鍚《陋室銘》:「談笑有學霸(指很會念書的陸生),往來無白丁」,自得其樂。

從聖功女中文科第一名畢業前,她曾考慮到美國念大學,但發現學費太貴而作罷,後來看到商周五年前報導的第一批學測台生,認為這是CP值較高的選擇,於是申請中國的大學。

對於陸生的拚學狠勁,她略有耳聞,但她當時剛獲得學測七十二級高分,覺得自己站在人生的高峰,什麼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結果,中國的大學即使文科也在大一必修微積分,讓她期中考只考四十分。她跑到清華校園著名的情人坡上哭泣,「整個大一,都覺得自己快完蛋……。」她發覺自 己競比來自深圳的室友,多花兩倍時間才學懂經濟學,「懷疑是不是穿錯時光隧道,突然變笨了?」課業不如人,她轉個彎,做其他事來增加優勢,包括雙修兩個學 系、積極參與學生社團,成為清華學生台灣組的組長。

並善用中國的資源,中俄關係密切,俄語師資和學習環境比台灣好,她就選修俄語,去俄國自助旅行。大三那年,她申請到英國倫敦的攝政大學當一年交換生,遊歷歐洲十國。下一站,她還要組台生團去北韓。

北大、清華與海外大學的交換生名額很多,我們訪問的許多台生都提到這點,讓

他們除了台灣經驗、中國

經驗,還多了歐美經驗。

「天氣很冷,湖水結冰,它可以讓你滑倒,但也可以讓你快樂溜冰,」蔡亦欣說。靈活調整心態和策略,是我們從台灣學生身上,看到的共同特性。

早有吊車尾準備,

大二開始拚實習

李承熹,北京清華會計系大四,計畫赴美深造後再返中國。

「從人口比例就知道,我吊車尾是理所當然的,」說這話的李承熹,當年從台南女中語文資優班畢業,決定來北京,就對成績做好心理準備。

她從大二開始積極安排實

習,大三去法國排名第二的高等經濟商學院(ESSEC》當交換生;我們採訪期間,她正在北京的IIBM中國總部實習,「這裡環境太競爭,讓我學會為自己的 未來設想、鋪路。」她看好中國市場潛力,計畫畢業後先去美國念研究所,任職美國大會計師事務所後再回中國工作,以美國資歷回中國發展會更吃香。

已習慣北京天氣和飲食的她,笑說自己比中國外地來的學生還容易適應陌生環境,「人的潛能都是未被激發的,」她意氣風發的說,「能(在這裡)生存下來,

就是很了不起的事!」

林青昱文理兼備的雙冠王

來中國念書,是最低成本的海外體驗「中國社會文憑非常有用,人家看你是清華的,一定會用你!」成績不如預期,咬牙修雙名校學位林青昱,清華材料、北大國發雙學位,希望適應任何地方。

除了考慮中國的就業前景,也有台生為了海外體驗而來,林青昱就是這動機。

學測成績可申請到台大數學系,卻選擇到北京念清華材料系,大一時的數學考了八十分,他本來以為不錯,結果發現竟然只排到全班六〇%左右,大受打擊。他想在大二轉到數學系,結果卻被老師以成績不夠好拒絕,他考慮若回台大,重修又得多花一、兩年……。

大一期末,他在攝氏零下十七度時騎自行車趕考,感覺特別淒涼,「我希望以後回去(台灣),可以跟朋友講一個刻骨銘心的故事,說雖然苦,但我完成了。」他給自己的目標是不要最後一名就好,決定咬牙苦撐。

他後來另尋出路,報考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取得清華材料、北大國發雙學位、雙名校聲譽加持的罕見優勢。「這讓我建立自信,起碼覺得沒白幹,」他說。

北大國發院是在中國有大師地位的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所創辦,除了他自己開課,還有不少對中國經濟政策有影響力的學者參與。「感覺上課學到的,將來真的可能變成中國社會的現實,」他說,這有助於他判斷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

他對於自己漸入佳境的定義,不是成績贏過同學,而是適應力變好,「你不能肯定下一個世紀一定是中國的世紀,所以要培養能適應任何地方的能力。」如何打贏A咖戰爭?

成功,不是打敗別人是克服內心障礙,找到自我獨特性這群台灣學生,在北京學到了,直正的失敗不是課業輸人,而是困在失敗的情緒中;真正的成功不是打敗別人,而是克服內心的障礙,找到自己的獨特性。

有這層體認的,還有在台灣被當成「媽寶」的謝睿程。

他坦言正在北京清華物理系念「大五」,補修被當掉的課程。因為上課聽不懂、跟不上,他放下在台灣名列前茅的自尊,幾乎每一科都去找老師求助,「把臉皮練很厚。」「我在北京蛻變,」他說。

他想繼續念研究所,但擔心成績不夠申請歐美名校,於是改以留在北京升學為目標,積極爭取加入老師的研究計畫、共司發表學術論文,就算掛名最後一個作者也沒關係。

他坦承自己有段日子常常哭,但不想功虧一簣、放棄回台。如今,他比較留在台灣的高中同學,對未來期待不外乎進台積電、在職場穩穩前進,他則敢把夢想變大,希望有朝一日,成為物理學家。

從受挫到重生,還有去年學測放榜時,一度成為媒體風雲人物的潘冠維。

他從小學業優異,學測七十四級的高分,還讓他因未滿級而在臉書發下「要用一生來贖罪」的豪語。

為了在高手雲集的環境挑戰,他放棄香港獎學金,選擇念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第一年考試受到打擊,他說,「這一年教給我最大的是謙虛。」這群台灣狀元,放下自 尊,接受「人外有人」的事實,盤點客觀條件,然後善用中國名校的豐沛資源,包括學術網絡、交換學生、實習機會、就業人脈等,重塑自身優勢。

成功的定義,不是拿第一,而是勇敢走出去,讓自己不舒服,進而逼出如海綿般的吸收力與彈性。有這種精神,B咖也能打贏A咖的戰爭。

台生赴陸的故事持續進行,對這群年輕人來說,中國只是過程,未必是終點;我們也不必爭論,兩岸學生誰厲害?事實是,只要不怕競爭,就一定有舞台。

中國學霸:我們這兒不競爭不行,你們在台灣不需要那麼用功吧?

他姓「憨」名家豪,談吐模樣憨厚,學業成績卻一點也不「憨慢」(台語)。他是「學霸」,高二就因獲得全中國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冠軍,保送北京清華大學,學系任他選。

他選擇排名第一的清華材料系,總成績是系上約一百四十名中的第一名;大三就在科學期刊索引(SCI) 列入的國際期刊上,發表三篇掛名第一作者的文章,論文質量是許多博士生、甚至教授學者也難企及。

從小一路拿第一的憨家豪,對於我們的驚嘆,總是短短回應「還行」,大學課程他覺得「挺水的」,意思是念起來不覺得累。問他是靠天才還是努力?「都有吧!」他說。他不打電玩、不參加社團,沒課時就去實驗室裡待到晚上十點,週末也如此。

對於未來,他已準備直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然後回中國當教授,做他喜愛的學術研究。對於一般印象認為台生不如陸生用功,他的反應是:「我們這兒 找工作挺難,不競爭不行,你們那兒應該比較容易(找工作),不需要那麼用功吧?」我們告訴他,其實台灣工作也不好找,他訝異得說不出話來……。

(文.田習如)

製作人.劉佩修 文.田習如、蔡亦欣、謝宇婷 研究員.陳筱晶 攝影.曾千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18

功夫碰上英语

1 : GS(14)@2011-07-16 16:18:36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630
  龙飞虎原名Chris
Lonsdale,是一名“中国通”。1981年,他通过新西兰交换项目来中国留学;1990年代初期,他创办了香港龙氏顾问行,并担任了多家500强企
业总裁高级顾问。
  陈美含对这个讲一口流利中文的新西兰人如何学习语言很感兴趣。而对龙飞虎来说,陈美含是他经常遇到的一类人—在这类人中,以西方人居多。2006年,
为了帮助西方人学习外语,他出版了一本叫《The Third Ear》的书。
  龙飞虎没想到的是,陈美含与其他那些萍水相逢的提问者不一样。原来,陈美含四处寻找能体现龙飞虎学习方法的工具,遍寻不获。她萌发了一个想法—英语学
习市场那么大,中国人一向又有学习英语的热情,龙飞虎的学习方法也很独特,是否可以把这个方法产品化?
  陈美含决定先把英语学习市场的情况摸清楚。2006年9月,她辞去奥组委的工作,一个人做起了市场调研。
  通过去书店等销售渠道探查、深入拜访英语培训机构,陈美含发现,整个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据中投顾问一份关于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分析显示,中国培训机
构总数量超过5万家。
  但陈美含在调查中也发现了机会。学习班、学习机、音像光盘制品是当时三大主要英语学习细分市场。她通过亲身访谈获得的数据显示:92%的人认为学习班
没有效果;90%的人买了学习机后没有持续使用等。她最初考虑是否可以开有英语角的咖啡店,既可以用龙飞虎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又可以消费,成功后还可以做
连锁店。
  龙飞虎看了陈美含的市场调查报告后,认为可以试一试。他建议,把市场定位于企业家、商务人士,这部分人群更契合他的学习方法。但这群人非常忙碌,只能
用零散的时间学习,所以通过可移动的多媒体硬件是最合适的。
  “最重要的是,做自己的强项。”龙飞虎提出,应该集中做应用程序的开发。龙飞虎一直是一个苹果迷,他曾经基于苹果系统设计过一个小数据库,在龙氏顾问
行一直使用。他提出学习机硬件可以与苹果合作,当时市场上还没有iPhone、iPad,但是iPod touch已经进入市?场。
  2007年下半年,第三只耳教育集团在香港成立了。龙飞虎任董事长,陈美含任总经理。
  在正式投入开发功夫英语之前,他们首先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运用龙飞虎的学习法开发出“节奏普通话”、“节奏广东话”等节奏系列,目标市场是满足普通
话、广东话学习者的日常生活沟通需要。
  在市场推广方面,节奏系列采取了精准传播的方式—占领了香港三分之一书店的收银台。在收银台上方,专门制作了产品陈列架,并邀请了国际设计师设计。节
奏系列在香港市场推出后,45天内就成为了语言类销售冠军。英语产品随即进入开发。龙飞虎学过八年武术,所以陈美含想到了功夫英语这个名字。
  在开发的同时,与苹果公司的合作也是关键一环。
  “苹果是很开放的,一款好的软件都可以去和苹果合作。”陈美含回忆说。当时,他们给苹果带去了已经取得成功的节奏系列和功夫英语的样品,苹果公司在看
了市场上的排名和销量,并评估了团队背景后,便和第三只耳达成了合作。
  由于功夫英语的开发需要9个月时间,陈美含受房产公司预售期房的启发,还尝试了预售功夫英语。陈美含把功夫英语的方法做成PPT去一些跨国公司预售。
在B2B渠道,功夫英语预装在iPod touch上捆绑出售,价格4800?元。
  跨国公司的回答是谨慎的。最初,可口可乐专门成立了一个几十人的小组试用,以便评估功夫英语学习方法。可口可乐此前与一些在线的英语学习机构也有合
作,但是发现一些经常出差的员工很难保证学习时间。虽然功夫英语的优势是使用灵活,不受网络、课堂的限制,但对于学习方法是否奏效,还需要评估。
  不久,在可口可乐小组评估通过后,陈美含陆续接到了来自可口可乐的几个订单。卡夫、苹果中国、拜尔医药等公司也随后加入进来。
  在B2B渠道初步取得成功后,功夫英语也拓展到了B2C渠道。功夫英语依然选择了苹果公司的平台—App Store。
  2010年9月,App
Store出现了一款定价899.99美元的软件“功夫英语”。与大多数1.99美元、0.99美元甚至免费的App相比,“功夫英语”都属于最贵的一类
App了。虽然价格不菲,但这款软件一直位于App Store教育类收费前20名。
  事实上,这款软件上线36小时后,就成为了App
Store中国的畅销应用。由于苹果公司对畅销软件都会给予展示,在“被广告”了一段时间后,它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至于最初36小时的购买者,陈美含猜测可能大多数是黑客。功夫英语对购买用户提供了几项免费服务,其中之一是由能讲中文的英语母语者为用户做语言测
试。“最初购买的大多数用户都拒绝了这项服务,加上发现网络上出现了准备破解功夫英语的帖子,我们猜测这些购买者可能是黑客。”
  陈美含和龙飞虎最开始就认为软件被破解是重要的挑战。于是找过美国、欧洲的黑客高手破解程序,直到黑客以及自己的开发团队都无法破解,才进入了B2C
市场。
  实际上黑客并非最大的挑战。陈美含发现,上线之后,功夫英语挺住了上千次的黑客攻击,却又面临着市场不规范的难题。“我们了解到有些学习班直接购买了
功夫英语的关键词,我们的概念、品牌正在被一些竞争对手使用。”
  不过,陈美含还是希望在做营销前先做好服务。“目前服务团队有20人左右,准备将服务团队扩充到100人。”
姓名:陈美含
年龄:32
创业前公司:北京奥组委五环销售中心
启动资金:自筹
目前最大困难:容易被模仿,缺少直接有效的版权保护办法
联系编辑:[url=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ur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423

【打工正能量】碰上笨手笨腳的同事 怎麼辦?

1 : GS(14)@2016-08-16 06:28:36

有些打工仔唔係蠢,但唔知點解一返工,智商就會急轉直下,直到放工,或是有小精靈出沒的地方才再次重拾自信,恢復精靈的眼神。假使你不幸遇到這些間歇性笨手笨腳的同事,又非得要跟他們共事,怎麼解救呢?



篤背脊所謂十隻手指有長短,譬如說你硬要一個唔識計數的人為項目做預算,一定出事,苦了大家,你自己動手幹或許比執佢手尾還要省時。遇到這種同事,為今之計,就是委屈下你自己,跟對方交換一下任務,難的你來做,易的讓他做。也順便在其他同事面前表演一下你如何醒目如何如何有擔當,表面功夫做足了,緊記要怒氣沖沖的走到老細面前,篤佢背脊。認命有人說,沒有天生的笨蛋,只有不肯幹的人。這個同事不能幹,未必是他的錯,可能是技能和資源的錯配。如果篤完佢背脊都無改善,一世人都要都要跟他困獸鬥,那就只能夠啞忍了。不過,如果聘請他到公司來的人是你本人,原來你老人家才是真正的老細,那只能說是自食其果,自作孽抵你死。收斂若然你總是覺得身邊的人是蠢材,自己才是天下間最最最醒目的天才,說不定是時候來個換位思考。你可曾想過,其實最笨的人是你嗎?有想過身邊的所有同事們只是在扮蠢嗎?他們不一定是壞心腸的人,但既然有你這麼能幹的好同事幫他們做替工,揹黑鍋,給老細召喚去照肺,他們還會像你一樣爭着去扮醒目嗎?所以在關鍵的時刻,你也要收斂一下,甚至跟他們一樣,扮蠢扮可憐,甚麼都說不知道,說不定他們會忽然會醒目過來,變回一個有擔當,有能力的人。參考資料:https://inc.com記者:陳以恒


你既然認為自己咁醒目,又點會被一些你所謂的笨蛋困擾到你呢,莫非你也是…… 互聯網

好多人其實都精明,不過扮蠢有着數,所以繼續扮蠢。 互聯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16/197376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20

譚新強:當民粹碰上女權時

1 : GS(14)@2016-10-18 08:08:24

【明報專訊】上星期雖然已表示熊證多於牛證,是一個超準確的短期技術指標,但真猜不到黃金周後,北水罷工,恒指竟從上周二起計跌了500多點!今年的北水果然是smart money,非常理性,都集中在買較優質的大藍籌如匯控(0005)、友邦(1299)、騰訊(0700)、建行(0939)等,更不會亢奮性的高追。

今年北水極聰明理性

有些悲觀的分析師認為恒指要先回調到21000點,但我認為比較困難,22300點是一個重要的支持位。因為愈來愈多的內資正盯着港股,等待入手的機會。數周前聽過李小加的演講,他預測未來兩三年,外資經深/滬通去買A股的數量大概是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經港股通來買的數量可能高達一兩萬億元。對比A股30萬億市值、內地過百萬億的存款,這是絕對有可能的。

上周中國的出口數據不好,再加上美元繼續反彈(美匯指數已到了98),是短期全球調整的主因。人幣又再較快地貶值,但這次真的很無辜,的確不是人幣故意轉弱,真的是身不由己,被英鎊和日圓等拖低。美國上周出了奧巴馬任內最後一份的中國匯率報告,再次判斷中國並非匯率操控者。特朗普的無理指控早已過時,唯一目的就是拉拉票,但作用不大。

希拉里倘當選 G7有3名女領袖

過去幾年全球有兩個大趨勢。第一個就是民粹的崛起。雖然2008年的金融海嘯已經過去了8年,但是全球的經濟復蘇還是較弱。主要用來救經濟的工具——寬鬆的貨幣政策,看來對實體經濟沒甚麼幫助,唯一最明顯的效果是把不同的資產價格推高,只有top 1% 富人受惠。老百姓的不滿就轉移到政府、央行、銀行、移民和全球貿易上。英國脫歐就是民粹推動出來的。

特朗普也是利用這民粹浪而冒起的。奇怪的是怎樣算他也是一個富人,為什麼窮人會支持他呢?特朗普更把民粹變得更醜陋,連傷殘人士、戰爭英雄、拉丁裔、黑人,全都成為他的攻擊對象。在極度不公平的雙重標準下,他幾乎可以「get away with murder」!但最後也終於碰上滑鐵盧——得罪女人!

近年第二個大趨勢(megatrend)就是女權上升。單看亞洲的女性政治領袖就愈來愈多﹕朴槿惠、蔡英文、昂山素姫等,連日本的反對黨領袖都是華裔的蓮舫。如希拉里真的能當上總統,那麼G7裏就有3名女領袖,還不真的是撐起半邊天嗎?

和平時代 女性更能處理矛盾

我的看法是在相對和平的年代,女性領袖是更合適的,因為女性一般較細心,較有愛心,EQ比較高,發生性醜聞的機會更較低(但並非冇可能呀!這方面也要平等)。在戰爭期間,情况可能就相反,男領袖可能更暴力,更殘忍,更不拘小節,甚至乎不擇手段(核武都是男人搞出來的)。但關鍵幸運地,戰爭佔的時間比較短,和平還是大部分的時間。恐襲可以干擾文明社會的運作,可以製造恐懼,但沒能力去威脅大國的政權。如果真的是這樣,愈來愈多的女性領袖有可能變成新常態!

我希望如特朗普真的輸了,可挫一下民粹的銳氣。深層次的矛盾當然還未解決,我們還是需要非常留意意大利公投、德國選舉等發展。但希望能買來一點寶貴時間,讓我們的女性領袖,發揮她們的能力和獨有的魅力,去紓緩和解決這些問題。

(中環資產持有匯控、友邦及騰訊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14&issue=20161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87

陳增濤:當Trévallon碰上羅曼尼康提

1 : GS(14)@2017-12-18 03:34:55

【明報專訊】羅納河(Rhône River)的地中海出口,右岸是卡馬格沼澤(La Camargue),左岸有Les Apilles光禿禿的小山岡山脈,西隅山腳有寫《最後的課》的法國作家都德(Alphonse Daudet)的磨坊,位於山頂的Les Baux de Provence是中世紀普羅旺斯君主的古堡,遺址為當今的名勝古蹟。Trévallon酒莊和它20多公頃的葡萄園就在小山岡的北邊背陽山腰。雖然酒莊距寒舍只有80公里,車程一小時,去拜訪莊主Eloi Dürrbach卻是一年多前的事了。

「是一個酒莊朋友打來的電話,他的紅酒賣的不大好,最近經常來電聊天。」Dürrbach 先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其實我和這家酒莊莊主也很熟,是家獲得法國紅酒雜誌極佳好評的酒莊。但在法國遍地好酒,肯出高價買雜誌推薦紅酒的人卻是極少數,生意興隆的酒莊大都是出口的。英美和亞洲市場,受英美紅酒雜誌影響很大。除法國外,有誰會看法國的紅酒雜誌呢?「許多年前一個機遇在附近的Oustau de Beaumanière(Oustau 是普羅旺斯語「房子」的意思,Beaumanière 是村名)吃飯碰上了貴人,從此改變了我酒莊的運程……」

說起這家就在Les Baux de Provence殘垣斷壁古堡山腳的三星米芝蓮餐館,據說多年前法國總統招待鄧小平就特別來了一趟。餐館有眾多陳年佳釀,當年Trèvallon酒莊能登上它的酒牌,即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也可知道它的紅酒已經獲得這家有名餐館侍酒師的青睞。

「這位貴人就是羅曼尼康提(Romanèe Conti)的莊主Aubert de Villaine,他嘗了我的紅酒覺得很好,我們就有機會聊起來了。得到了他的推薦,後來美國酒評家Robert Parker也來我酒莊品嘗。得到他的好評,從此我也一酒在世界風行。」

在酒窖先品嘗了還沒有混合配造的西拉(Syrah)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西拉喜較涼快但又陽光充足的天氣,背陽的山坡減低了地中海的日照。赤霞珠是波爾多的葡萄品種,在普羅旺斯比較少見。酒主只出產一款紅酒,莊主特別開了一瓶2001年的陳年老酒。酒質濃郁強勁,層次豐富,和它特有的黑松露口感。

引發中東亂局 美經濟霸權日落江河

古典《尚書》有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這位美國富豪總統特朗普意外勝選,在美國多年來庸庸碌碌的政治氛圍中,換一個不是長期來當權黨派政客可能帶來新氣象。令人驚訝的是特朗普執政毫無章法,在摧毀美國固有的立國之本上不自覺地不遺餘力,以致在內政焦頭爛額外,在國際外交上更是自毁形象。剛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很可能引發中東新一輪亂局。美國的財經霸權,在特朗普尚有的執政期間,加速了日落江河。

投資及品酒專家/Délifrance創辦人

[陳增濤 品酒論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20&issue=201712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