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鴻海郭台銘臥薪嘗膽 鐵皮屋內親自督軍跨海苦戰100天 紀實

2010-9-20  TWM




五月底到九月初,在這100天裡,郭台銘選擇獨居深圳龍華廠區鐵皮屋辦公室的簡陋套房,喘息、思索,或許也反省。

然後,他開始願意傾聽,不再輕易動怒。

接著,他把鴻海集團每年成長目標,一口氣打了對折。

鴻海的目標改變,郭台銘也改變了,關鍵100天之後,學會放慢、願意低頭的郭台銘,會帶領鴻海帝國走向何處?

製作人.楊紹華

撰 文‧黃智銘

八月,在鴻海誓師大會現場中,集團副總程天縱頗有感觸地說,經過跳樓事件,「我們都變了。」當時沒人料想得到,他所謂的「變」,會是如此的戲劇性。

「腰斬說」震撼市場

台灣電子產業面臨大挑戰

九月,郭台銘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拋出「成長腰斬說」,表示「鴻海集團未來每年的成長目標,將從三○%調降為一五%。」這個「變」,撼動市場!

在產業面,這則宣言似乎告示著電子代工產業走向末路;在投資面,一九九○年代以來股民習以為常的「電子主流結構」將面臨挑戰;進一步看,勞退基金目前直接、間接壓注在鴻海的資金將近千億元,郭台銘的「腰斬說」,立即牽動台灣五六○萬名勞工的退休金。

郭台銘怎麼了?他是變得喪氣,還是終於學會「以退為進」?問題的答案,要從過去一百天開始談起。

五月二十六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放下手邊工作,搭乘他的個人專機飛到深圳龍華進行危機處理,然而當天深夜,卻又發生一起跳樓事件。

一天之後,位在鴻海龍華總部的董事長辦公室裡,多了一間「總裁套房」,在台北擁有多棟豪宅的郭台銘,開始在這裡long stay,至今,一天都沒有回過台灣。

鴻 海高層透露,所謂「總裁套房」其實只是「在原來總裁辦公室的洗手間外面,另外隔出來的一個空間,裡面擺了一張床及簡易家具,其他什麼都沒有。」這一百多天 來,除了偶爾到各地巡視新廠進度,郭台銘起床後就在辦公室開始工作,餓了就叫人從員工餐廳打來飯菜,在超過十六小時的工作之後,他就睡在這鐵皮屋裡的小房 間。這一次危機處理的副組長程天縱說,辦公室是一棟鐵皮屋建築,每當下雨時,房間的屋頂還會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比起程天縱這些本來就派駐在中國的台幹 都配有自己的宿舍,郭台銘在龍華的生活,甚至連初級台幹都不如。」一位鴻海高層說。

不是軟弱 而是慢下來

「慢」以繪出鴻海未來藍圖只是,對於一位傷痕累累的拳手來說,擂台邊的角落即使簡陋,卻是唯一能夠讓他稍作喘息、冷靜思考下一回合如何作戰的珍貴空間。

九 月上旬,郭台銘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這位代工霸主沉潛百日之後的首次登場讓人意外。曾經批評自殺者軟弱的郭台銘,在專訪時承認:「鴻海錯了。」更令 人意外的宣言則是「成長腰斬」。這番談話,即使不用「認輸」、「示弱」等字眼來形容,但給外界的感覺仍然十分明確:郭台銘的霸氣不見了。

五月底到九月初,在這一百多天裡,獨居陋室的郭台銘究竟想了什麼?做了什麼?看見了什麼?是經過了怎樣的千迴百轉,讓不可一世的霸主,決定「退一步」?

大 概是在設立「總裁套房」的前後幾天,鴻海委託數名學者專家在龍華廠區內進行了一趟「民意調查」。類似的調查,早在八○年代後期龍華廠區剛剛成立時也曾做過 一次,當年的結論很明確,「在這裡工作的年輕人,只想一件事,賺錢!」鴻海內部透露,新一次調查的規模在數千人以上,而結果則與二十年前截然不同;年輕人 在這裡工作的理由,主要是希望累積都市工作經驗,至於賺錢,是其次。

內部人士觀察,這份報告,或許是郭台銘認真考慮「向現實環境低頭」的開始。「只要錢、不要臉,就能在這兒活下去。」老鴻海人曾經如此形容集團內的工作氣氛,但最近一段時間,在郭台銘的帶頭轉變之下,氣氛明顯不同了。

「抱 歉,過去幾年你跟我說的話,有些我沒聽進去。」一位鴻海高層清楚記得,七月間,郭台銘在一個偶然的場合,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過去的郭台銘,決不會講這樣 的話,顯然經歷這個事件,老郭變了!變得願意傾聽、反省自己、不再那麼殺氣騰騰。這位高層說:「老實說,很不習慣,以前我多半只有被他罵的份。」據這位高 層主管表示,這段時間,郭台銘召集會議的次數沒有變少,要求也沒有打折,但身段、用語明顯柔和許多,「不拍桌,不用幾近鄙視、羞辱的字眼罵人,也沒看到有 人被罰站了。」在他印象中,郭台銘最近在會議上說過最嚴厲的一句話是:「你做得還不夠好。」轉變不只如此,據他透露,以往開會時郭台銘只講目標,現在,會 講「如何達成」目標。兩者之別在於快慢,「他開始重視過程,願意給下屬進一步思考的空間;以前,他要衝,要大家跟著他衝,要立刻有答案,立即解決問題。」 在這位高層主管的解讀,與其說郭台銘是開始低頭、讓步,「不如說是他『變慢』了。現在,我可以和他談長達兩年的計畫,在以往,跟他談兩年,大概就是自己找 罵挨。」擴展市占以達高成長的類固醇

有侵蝕獲利的後遺症

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郭台銘表示這段時間不打小白球,每天的運動是做伏地挺身,但據內部員工的觀察,除了伏地挺身之外,郭台銘在鐵皮屋內的運動,還有「瑜伽」。

「現在,如果雙腿打直,郭董是可以把手掌貼在地面的。」方寸之地、吐納之間,郭台銘修身養性,重新思考鴻海帝國的管理之道,或許,也看見了令他不得不低頭的產業現實。

才在去年股東會上喊出鴻海未來走「黃金十年」的郭台銘,在這次的專訪中意外下修鴻海集團成長目標,甚至不忘補上一句「一五%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有人直說這是喪氣話,有人認為是郭台銘心浮氣躁之下的口誤,但平心而論,「成長腰斬」的說法,絕對是基於產業現實。

其實從鴻海今年營收表現來看,剛出爐的八月營收二一四八億元,比起去年的同一期間成長了九八%,累計今年前八個月的營收已經達到一.三四兆元,也大幅成長近六二%,今年要達到三成的成長,對鴻海來說,根本是輕而易舉。

然 而,鴻海營收可以大幅跳躍,還是依靠著過去的成長方程式。首先是新產品的問世,這幾年大客戶蘋果扮演了鴻海救世主的角色,從iPhone開始,今年又推出 iPad與iPhone 4,讓負責代工的鴻海營收大增。另外,大舉購買SONY全球廠房,跨入液晶電視代工,也對鴻海營收有一定幫助。

只是,如果我們檢視半年報,卻發現了鴻海亮麗營收背後,隱藏了「美麗的哀愁」。雖然鴻海合併營收部分為新台幣一.二兆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四七%,但每股稅後純益(EPS)卻僅成長二二%,為三.六一元。

分析獲利成長不如營收成長的原因,除了持股七三%的富士康虧損拖累之外,毛利率下滑,是最具威脅的獲利殺手。

過去為了達成營收成長目標、維繫客戶關係,鴻海確實接了許多低毛利率、對獲利貢獻不大的訂單。搶單的動作有如武俠小說中的「七傷拳」一般,每次出招,都能傷敵,但卻也損及自身元氣。當戰場太大、敵人太多,不斷出招之下的累積結果,就是自己受害也深。

例如為了跨入筆電與電視的代工,鴻海低價競爭結果,陸續拿下包括蘋果、SONY、惠普與戴爾等大廠訂單,使得筆電代工大廠如廣達、仁寶半年報毛利率大降,讓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法說會時,喊出「大家一起沉淪」的說法。

廣達直接與鴻海競爭蘋果、惠普等訂單,受傷最慘,第二季正好是去年殺價搶單的新機出貨,廣達第二季合併毛利率應聲跌破「保四」關卡,殺到三.四%,創下歷史新低水準。陳瑞聰雖然說仁寶沉淪比較慢,第二季合併毛利率也殺到只剩下四%,面臨毛利四%保衛戰。

筆電代工產業大沉淪,陳瑞聰直指沉淪的凶手就是鴻海。

鴻 海雖然是殺價戰的發動者,但是自己也難逃沉淪的命運。根據瑞銀證券分析師謝宗文的估算,鴻海獲利上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來自毛利率下滑,上半年毛利率從去年的 九.九%下滑至八.七%,營業淨利率則是由五.六%衰退到三.九%。「這個難以反轉的趨勢,確定成為鴻海的長期隱憂!」另外一位觀察鴻海超過十年的分析師 也點出一個問題,鴻海過去的購併都太偏重在產能與訂單,併入的也都是低毛利率的產品,讓鴻海毛利率積弱不振。

種種跡象都顯示,過去在每年成長三○%的目標下,鴻海囫圇吞棗吃下的許多成長激素,現在副作用都慢慢顯現出來了。這些副作用正在啃蝕鴻海的獲利能力,逼得郭台銘必須審視未來成長的規畫,甚至放下身段,重新思考「三○%」這個數字的意義。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認為,過去鴻海追求三○%的成長,這樣的成長幅度明顯超過整個產業的自然成長;而要超越自然成長,就要吃下別家公司的訂單,「但你不可能吃下所有的訂單,遲早,必須面對成長的極限。」現在郭台銘調降鴻海成長目標,施振榮稱讚,這才是務實的作法。

務實以對市場現況

能讓鴻海逃出「成長的陷阱」?

策略大師麥可.波特曾經描述「成長的陷阱」,就是成長的欲望、衝擊和壓力,會讓公司盲目擴充生產線,模仿競爭者,追逐熱門產業,然後大舉購併,最後超越了企業本身的整合能力,下一步,就是陷入成長的陷阱。鴻海過去的高度成長,似乎正應驗了這樣的敘述。

然而,決定「退一步」的郭台銘,真的就能為鴻海換來新的「海闊天空」嗎?

如果我們拿目前台股中外資持股最高的台達電歷史對照,似乎可以給鴻海未來一些正面啟示。台達電公布半年報之後,上半年EPS為三.二二元,還低於鴻海的三.六一元;但台達電的股價,卻與鴻海股價形成黃金交叉超越鴻海,代表市場看好台達電後市優於鴻海。

但是在○四年時,台達電也曾面臨成長的陣痛期。先前,台達電原本為了追求營收規模的成長,跨入代工業務,監視器代工訂單曾讓台達電營收大增,但是董事長鄭崇華看到毛利率持續下滑,○四年起開始結束監視器代工,讓台達電在當年上半年的營收一度衰退。

「因為大膽退出一些產業,我們才能把人力與資源放在有潛力的新產業,像是太陽能、LED等,讓後來的成長更加健康。」台達電處長周志宏說。

台達電上半年營收一○八七億元,成長四二%,更重要的是上半年毛利率達二一.五%,稅後純益為七十七億元,比去年成長四八%,成為兼顧了成長與獲利的科技典範公司。

未來鴻海乃至其他台灣代工大廠,要如何從成長的陷阱逃脫呢?

從鴻海與廣達、仁寶業務重點的筆電產業來說,即使未來有一五%的出貨成長,但每年約一○%的殺價幅度,讓整體產值成長趨近於零;加上iPad等低價的產品加入競爭後,產值甚至有負成長的可能。這也是最近外資陸續出脫筆電持股的主因。

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陳清文說,代工廠的轉型,軟體與內容是關鍵,從蘋果成功的啟示來說,軟體與內容才是蘋果現在獲利的重心。他預言,未來蘋果甚至會免費贈送iPhone與iPad,再從軟體上來賺錢。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鴻海手中滿滿的代工訂單,反倒成了「滿手爛牌」,iPhone、iPad若持續跌價,繼續壓縮筆電的市場空間,鴻海更難在走向末路的筆電代工產業中擠出足夠利潤。另一邊,手中雖有蘋果訂單,但價格與利潤同步下跌,當然也難支撐鴻海帝國的成長需求。

不再「夸父追日」

鴻海的下一步怎麼走?

鴻海這幾年也積極進行轉型的動作,包括太陽能、LED、通路等新興產業都看到鴻海的布局;只是如果套用麥可.波特的說法,這樣的動作仍難脫追逐熱門產業的成長陷阱之路,而且短期之內對於營收龐大的鴻海都看不出顯著效益。

在鴻海高層主管的私下解讀中,郭台銘追求三○%成長,某種程度已經有點像是「夸父追日」了,「他每天要為這個目標拚命,為了這個數字,他得即時˙解決許多問題。」現在,他終於可以冷靜下來,無須追求太虛幻的目標,清楚地想想下一步。

卸下「三○%」十字架的郭台銘,終究不能說是認輸、喪氣;只是,認清現實的強人,能不能帶領沉重的鴻海輕巧轉型?不再追求高度成長的鴻海,能不能用新姿態重現帝國榮耀?來自鐵皮陋室裡的下一個決策,能不能帶來正面的震撼效應?全世界正在等著看。

從霸氣到喪氣?

──郭台銘近年談話與鴻海市值變動狀況

2001.11.7

鴻海家族將振翅高飛。

2001 尾牙

宣布將在2008年退休。

2003.12.25

現在每年要成長1000億元已經愈來愈困難,除了鴻海本身的努力之外,還要「以時間換取空間,以金錢換取時間」。

2007.2

鴻海營收達到2兆元,就要「來走」。

2008.12.19

景氣比想像壞上三倍,鴻海裁員已不可避免。

2009.4.16 股東會˙股價不回來,就不退休!

˙我跟各位保證,毛利一定會回來。

˙喊出的口號收不回來,我們今年內部每個事業群定的目標,以2008年為基礎,成長不能低於三成。

2010.2.1

今年是2010年,我剛好60歲,虛歲是61歲,我應該在70歲前不會完全退休……,鴻海股價今年很有機會達到原定的200元「退休價位」。

2010.9.6

集團未來每年成長30%的目標減半;1歲女兒妞妞出嫁之前,不會辭去董事長職位。

零組件起家 轉型之路大不同!

轉型布局 鴻海 台達電

LED 半導體子公司沛鑫轉型LED,但目前來自LED營收比重仍低於5%。

8.4億元投資先進電,沛鑫董事長曹治中也親自出任董事長;惟前兩、三年大幅虧損重傷,去年單月雖有小幅獲利,但仍未交出令人滿意成績單。 去年第2季LED產品開始量產後,陸續拓展LED封裝、驅動、散熱布局,投資包括佰鴻、聚積、同欣、艾迪森等LED廠。

目前照明產品占營收比重已達5%,並將積極發展LED品牌。

太陽能 預期將在苗栗設置太陽能廠,但尚未有明確規畫。 2006年投資成立旺能,在新竹、竹南、吳江各有產線,明年總產能上看20億瓦。

監視器 群創現為全球最大液晶監視器代工廠,去年液晶監視器出貨達3600萬台,今年將再向上成長。 量產階段就出現巨額虧損,最後慘痛結束,轉型布局視訊產品。

液晶電視 陸續接手SONY墨西哥廠及斯洛伐克電視組裝廠,成功綁住大客戶SONY,也為群創打造龐大電視面板出海口。 看中液晶電視市場大餅,一度跨進液晶電視組裝市場,最後由於毛利率始終偏低,2006年轉賣緯創淡出。

「沉淪說」是為了集結反鴻海大軍?

陳瑞聰成為抗鴻陣線新統帥在今年第二季法說會上,仁寶總經理陳瑞聰的開場白是,「我也沒有好消息,大家一起沉淪了。」但是台下的法人們,沒有一人對這樣的黑色幽默笑得出聲音來。

原來,在鴻海去年大舉進入筆電代工產業之後,早已微利化的毛利率遭到進一步壓縮;加上iPad出場之後,筆電需求驟降,讓代工大廠全面下修今年營運目標。

陳 瑞聰說,他所謂的沉淪,就是指這些EMS廠(電子專業製造服務)為了進入筆電代工爭相殺價。包括鴻海、偉創力(Flextronics)等公司都殺出低價 來爭取訂單。這讓原來稱鴻海「筆電代工元年」還要多等兩年的陳瑞聰,今年也改口說,看來他們的進度比他想像的快;如果鴻海明年可以拿到2000萬台的訂 單,「筆電元年」是應該的credit(評價)。

但是面臨整體的沉淪,陳瑞聰也相當憂心,他表示,情況可能要在兩種狀況下才會結束,第一是鴻海達到定下的出貨目標,第二就是殺價殺到連他們也不堪虧損,不然整體產業恐怕還是會繼續沉淪下去。

但陳瑞聰強調,仁寶有一定的位置,仁寶還有機會挑選客戶與訂單,所以沉淪會比較慢一點。

不過最近市場陸續傳出,鴻海已經對殺價搶單作出檢討,並傳出惠普、戴爾的筆電代工訂單回流到緯創、廣達的消息,看來產業應可逐步恢復。

而陳瑞聰積極布局垂直整合,與鴻海從筆電、手機到液晶電視全面對抗,儼然已經成為最主要的抗鴻大元帥。

各 方唱衰 仍有廠商對產業樂觀看待施崇棠:PC不死,只是演化郭台銘下修鴻海集團成長目標,分析師認為,主要原因在於鴻海PC產品成長性不如以往。接著英特爾執行長 歐特里尼也表示,PC產業不足以維持英特爾成長力道,所以未來會更積極評估購併的動作。兩大PC龍頭紛紛看淡未來產業發展,PC已死的論調,又再次浮上台 面,成為討論的話題。

打造華碩在主機板、筆電快速成長的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面對這樣嚴峻的考驗,卻仍選擇用正面思考來面對,他認為,PC市場只是不斷的演變,這些過程反而提供業者更多機會。

2006年時,華碩正好面臨進入前七大品牌的考驗,在顛覆性思考之下,推出了不講究規格、從消費者需求設計的Eee PC;施崇棠表示,這讓華碩另闢蹊徑,不但登上品牌階梯,現在還要挑戰全球前三。

而 看到蘋果以iPad席捲全球,重演當年Eee PC旋風,不同於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用「變形病毒」來形容,施崇棠拒絕接受「PC已死」的說法,並強調這只是PC市場不斷演化的過程,「過程之中,廠商反而 會有更多機會。」施崇棠強調,從蘋果成功的故事可以看見,在後PC時代,從消費者需求來設計產品的趨勢,已經取代了過去從硬體規格來驅動銷售的趨勢。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則透露,華碩在平板電腦上將火力全開,推出採用英特爾、Marvell不同廠牌處理器的相關產品,搭配Google Android、微軟與Linux等不同作業系統,訂價上甚至希望壓低到199美元,希望再度上演當年Eee PC的低價旋風。

至於能不能成功,沈振來說,可能就要等待市場來做最後驗收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1

400家鐵皮屋絕招 中韓比不過

2012-3-5  TCM




美國巴塔哥尼亞 (Patagonia)、德國Bogner、法國Lafuma,或者是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彪馬(Puma)等……,這些來自不同 國家、不同品牌,卻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一段位於大台北地區的黃金加值鏈;一群賣布為台灣一年賺進一千六百億元的鐵皮工廠;一個中國廉價工廠、韓國大型企 業也打不倒的鐵皮屋精神。

鐵皮屋很醜,生鏽斑駁又補漆貼皮,冬天時,凜冽的北風無孔不入的灌進工廠,在十度的低溫中吹天然冷氣;夏天時,鐵皮屋頂吸熱吸到發燙,工廠內設備又維持一 百到一百三十度的高溫,讓在溫度四十五度鐵皮屋內工作的人,洗免費三溫暖。

打死不退的骨氣日夜守著機器,拚出客戶要的東西

這樣水裡來火裡去的日子,鍛鍊出打死不退,中國、韓國也打不倒的大台北鐵皮屋傳奇。紡織業其實也曾有黃金時期,登記業者超過六千一百家,股價破百元的紡織 股比比皆是,雖沒有紡織新貴這個名詞,但一夜致富的傳奇也曾經出現在這個行業。

國際競爭是每個行業都必須面對,紡織業比其他行業更早展開了大洗牌,淘汰了迷失在財富遊戲的人,華隆、中興、東帝士或力霸集團嘉食化,一個個不見往年風 光,紡織股變成了雞蛋水餃股,也讓很多人誤以為紡織真的是夕陽產業,這個行業早就消失了。

其實,台灣紡織業一直還走在世界最前端,賣世界一流的布。中國紡織廠是機器一開,一個月、甚至一年都做同一種布,太尹針織董事長李銀山說,這裡是每天、甚 至每小時都可能織不一樣的布;別人一覺睡到天亮,台灣是寒冬中每隔幾小時都在翻棉被,永遠沒辦法一覺到天亮。

不睡的鐵皮屋,趁別人睡的時候,偷偷帶著台灣往前進,菁華工業董事長黃彥一拿起一塊布,一邊搓一邊說,全世界任何一塊特殊的布,拿到樹林的針織廠一摸,用 什麼纖維、什麼織法,全部說得出來,然後自己設定機器,織出一模一樣的布,甚至可以更好。

鍛鍊這樣的本事,靠的是一股拚到最後也不放棄的骨氣,黃彥一說,「他們都是校長兼撞鐘的,是老闆、也自己管機器,有問題、有急單,半夜帶個床就睡在工廠, 守著機器日夜不停,拚出客戶想要的東西,找到解決方法為止。」就這樣蹲出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上下游廠的義氣當品牌廠後盾,刁鑽訂單也接

這個精神背後,還有一個很抽象的東西存在,它叫義氣,寧美總經理王園甯說,「寧美能把布賣向全世界,是因為背後有這群講義氣的鐵皮屋老闆,你對他們好,他 們拚命當你的後盾。」接大品牌的單,拚也要拚出來,光泰紙印花董事長黃錦江說,「現在跟(紡織廠)旭寬合作,接大品牌的訂單竟然還要考試,但乎你考我麥倒 (讓你考不倒)。」

鐵皮屋老闆已經習慣接這些刁鑽的訂單,於是一百八十天的交期,變九十天、甚至四十五天;本來一次一萬碼的訂單一個月做完,硬是拆成十個月做,一個月交一千 碼,價格卻不變,等於天天都在替客戶改產線、改工法。這些,中國、韓國的大工廠做不來,台灣的鐵皮屋能接。

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說,「三、四百家工廠每個都有獨門功夫,組起來就是台灣的國家代表隊,中國、韓國則不一樣,一家公司就是一隊。」進一步說,當國家 跟國家對決時,一家大企業再強,也可能只有三或五個絕招,但對上有三、四百個鐵皮屋絕招的台灣,規模大的中國與韓國,未必能占上風。

養成這個特殊能耐的,還藏著一個更奇特的潛規則,紡織研究所產品部副主任施陽平說,這叫作分享,也就是說大家做不一樣的東西之後,發現彼此不存在競爭關係 時,還會互相分享與合作。這一句話解釋了大台北地區的針織廠,就算三步一小家、五步一大廠,但每個廠織出來的布,真的都不一樣。

只織一種布,規模永遠做不大,所以當你問鐵皮屋老闆,怎麼不擴大規模?答案都是,「我們也沒要上市櫃,不靠股票賺錢,何必搞這麼大。」從更深層的角度來 看,他們早看穿了昔日紡織業也玩過的財務遊戲,不羨慕別人拿股票跟投資人拿錢,蓋玻璃帷幕大樓,搖身成為新貴;他們寧願窩在鐵皮屋內,冬天吹冷氣、夏天洗 三溫暖。

於是,真正的競爭力是這樣來的,智晟實業董事長花再發說,原油價格飆漲,光是油錢就要燒掉七百萬元,但出廠價格不變;還要砸下三千多萬,將設備大幅更新, 引進可以染化學纖維的機器,轉型做機能布;接著要轉向歐美買高級染料與助劑,把自己定位在做高端染整市場,走少量多樣路線;這還不算,還要投資做廢水、廢 氣的環保改善工作。一邊砸錢、一邊喊不好做,卻甘之如飴,花再發說,這一行是真正的「艱苦事業」,但「我要做到做不動為止!」

所以下次經過高速公路看到鐵皮屋時,別再說真落後、沒競爭力,世界最高檔的品牌來這裡買布,也為台灣賺進了外匯、創造了就業機會,是鐵皮屋讓大台北成為世 界紡織布料的黃金加值鏈,成為台灣人的驕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8

鐵皮屋下的奇兵

2012-3-5  TCW

 



突圍,就有路!

一個在台灣被稱之為夕陽產業的紡織業,它的路,就用一絲一縷,織出世界級的機能布料王國。

新北市樹林區柑園街,蜿蜒的小路兩旁矗立著一座座不起眼的工廠,沒有顯眼的門牌或玻璃帷幕的大樓,只有鐵皮加蓋的廠房;一走進工廠,小黑狗們迎向前,吠叫 聲伴著嘈雜的機械聲,頓時充滿著整個工廠。

織布機上,正織著吸濕排汗的彈性針織布,這裡三步一小間、五步一大間鐵皮屋工廠,生產線很忙碌,圓盤式的機械拉著一桶桶的白色紗線,一針一勾像打毛線衣一 樣織出一捆捆的布,這塊布有個專有名詞:圓編針織布。

可別小看這塊布,它是奧運選手破紀錄的關鍵,也是喜馬拉雅山登山者必備的保命裝備,少了台灣這塊布,不管是美國夢幻籃球隊的科比‧布萊恩(Kobe Bryant),或是中國籃球隊的姚明,都會在奧運賽場上表現失色。美國巴塔哥尼亞(Patagonia)、The North Face、Columbia,或是德國的Bogner、法國的Lafuma等等,這些戶外運動頂尖品牌的滑雪、登山衣布料也都來自台灣。NBA台裔球星林 書豪身上穿的各式各樣運動服的布料,一部分就是從台灣的太尹針織廠做出來的。

從樹林再往三峽走,緊靠著三峽台北大學城,鐵皮屋內依然有台灣土狗,生產線上正在生產紙印花布,仔細一看,是美國職棒大聯盟華盛頓國民隊、西雅圖水手隊、 費城人隊的球衣圖樣。三月底,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季開打,王建民穿國民隊、郭泓志穿水手隊球衣上場,身上球衣的布竟然就在鐵皮屋下誕生。

它不是夕陽產業!台灣每賺三元外匯,一元靠紡織

這是一個你所不知道的鐵皮屋傳奇,一段全球獨一無二、六十分鐘車程的黃金加值流程,過程中會經過你所熟悉的內湖科學園區、板橋、新莊,一路到樹林與桃園蘆 竹與觀音。

鐵皮屋,代表的是台灣傳統的打拚精神:快速搭建、成本低廉、不花俏、很低調;鐵皮掀開,卻一個個藏著絕世武功、打死不退、堅持到底的台灣精神!

這些紡織業者展現了頑強的生命力,在一幢幢鋼筋水泥大樓的夾縫中,甚至是在台北市、新北市一坪五十萬、六十萬元的黃金地段,仍然在織布、染布、賣布;在傳 統印象中,這原本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優勢盡失,二十多年前就出走的產業,卻在大台北地區編織出機能布料王國。

NBA球員一場比賽要流掉五、六公斤的汗,球衣的材質如果不能快速把這些汗水瞬間蒸發,球員在投籃、運球時,等於負載著汗水的重量,無法盡情演出;全球最 環保、節能要求最嚴格的品牌巴塔哥尼亞,它的運動衣布料也是來自台灣,戶外運動經常是在零下十幾度到零下三十度的超低溫進行,但卻必須穿著兩百多公克、輕 薄保暖的雪衣在戶外一整天,這樣的挑戰,也只有台灣能夠解決。

二○○五年美國紐奧良被颶風肆虐之後,找上台灣,尋求解決救難隊衣服防水的問題,包括歐洲、加拿大、美國的消防隊、救難隊,身上所穿的特殊防火、防濕布料 也是來自台灣。

二○一一年,紡織業為台灣創造新台幣三千四百多億元的出口產值,賺進了二千七百多億元的外匯;去年台灣外匯總共是二百六十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八百億 元),紡織品占了三四%,等於台灣每向國外賺三元,就有一元是靠紡織賺的。

其中,紡織品二千七百多億元的外匯中有六成是賣布,等於台灣靠賣布賺進了一千六百億元的外匯;對比DRAM、面板廠去年雙雙虧損破千億元,紡織業竟然一直 默默的在替台灣賺錢;還創造超過十五萬個工作機會。

全世界不能沒有台灣的布,這塊布是這樣產生的,一段只有六十分鐘車程的流程,卻有全球最獨特的競爭力。

贏在多功能!防水、保暖,且兼顧設計及環保

第一站,先從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內湖科學園區看起,這裡有綿春纖維、菁華工業、寧美、德式馬、國華琺瑯等紡織公司,它們把全球運籌中心、研發設計與品質檢驗 中心設在這裡,負責開發、接單與分單,內湖科學園區成了紡織業新聚集重心,儼然成了「新迪化街」。

這裡的工作挑戰很高,第一、它必須滿足客戶的需求,布不僅要防水、保暖,還要有設計感與獨特性,例如雪衣、羽絨衣可能要降低重量一五%,但防寒能力要到零 下三十度;第二、顏色要鮮豔,放在熱水洗不能漂染其他衣服,任憑風吹雨淋也不能褪色,製程卻要保證無毒、環保,且節能。

這最少有兩個矛盾,一是衣服要輕,卻要保暖功能強,甚至是耐極端氣候也不怕,簡單的說就是穿得少又要非常不怕冷,即便到了南極或喜馬拉雅山也一樣;其二是 衣服有多美就有多美,但絕不能污染,甚至要用可回收材質最好,例如用咖啡渣、寶特瓶、玉米來做衣服。

容易做的事情早給別人搶去做了,就是因為這些都是互相衝突的事情,才會落在台灣紡織業者身上,全球大品牌給台灣人的要求,就是拿著最鋒利的矛去打最堅硬的 盾,解決了才有訂單。

贏在輕量化!機能性紗線,重量只剩五分之一

一段獨特的布料旅程開始了,內湖接單之後,布旅途第二站是龜山、林口等纖維廠,例如集盛、新光、遠東集團或聯發紡織等纖維紗廠,從上游的纖維、紡紗就必須 要差異化,第一要求是輕量化,台灣紗線從一開始一百丹尼以上,降到了七十五丹尼,現在降到了三十丹尼,甚至可以到二十丹尼。

所謂的丹尼,是指九千公尺長紗線的重量,三十丹就是三十公克,七十五丹就是七十五公克,紗線必須越來越細,衣服才能更輕。接著還要開發出中空、特殊斷面或 是加遠紅外線功能的紗線,讓紗線不僅細,還能達到各種特殊機能性。

贏在高效率!四百家小廠分工,生產少量多樣

這一段路走了十一年,台灣才建立機能纖維的原料供應。其實,機能性紡織布料並不是台灣發明的,日本才是真正的始祖,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說,日本是全球最早 投入紡織機能材料開發的國家,又要輕、又要保暖,或要求瞬間排汗,日本人也會,甚至更強。

所以要勝出,就要做日本人做不到的。布旅行的第三站,從內湖接單之後,纖維廠把纖維送往板橋、新莊、五股、樹林到泰山一帶,這裡散布著三、四百家的針織 廠,一家工廠三、四十個工人,一樣都是織針織布,卻大有文章,例如有人織單面彈性布、有人織雙面彈性布。

板橋原本是織BVD、比威力等棉質內衣褲的大本營,現在跨進了織世界盃足球賽球衣布,以及冬、夏季奧運與戶外運動機能布的時代。

我們走進樹林的太尹針織廠,董事長李銀山告訴我,他只織單面加OP(彈性),其他給別人做就好。分工不爭食訂單,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台灣人就在這裡,發 展出獨特的針織布聚落,特殊紗線在這裡織成了布。

這並不簡單,聯發紡織總經理王豐岳說,當紗線的丹尼數降低時,紗線就更細,一拉就斷,所以織布的難度就越高,一開始生產速度就必須降下來,不然會拉斷,接 著又要求功能性時,要加不同材質的紗線,例如吸濕透氣、保暖與彈性、抗紫外線的紗同時要織在一起,複雜度也跟著提高。

怎麼織全靠經驗,這些針織廠是三十年功才練就出來的。黃偉基說,機能性材料剛推出的時候連認證標準都沒有,國際大品牌其實也不懂,是台灣一步步慢慢走,把 機能性產品開發出來。

這十一年來,台灣紡織業者是先蹲低,例如生產線產能必須降下來,還要求快求變,改變過去賺快錢與暴利的心態。因為品牌客戶講求快時尚,以往秋冬才一大批量 產同樣的產品,現在每隔幾週就換新,從織、染、整到成衣加工,全部換成小訂單式生產與出貨,但交期、價格與品牌通通不打折扣。

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說:「庭院裡跑不出千里馬,但騎著千里馬也無法打巷戰。」黃冠華接著解釋,中國織布廠規模動輒上千台,甚至一家公司的產能,比日本 加台灣還要多,這些公司的規模都是樹林、新莊織布廠的上百倍以上,但規模大就無法彈性生產、無法隨時針對市場需求做變化。

台灣業者,再少量多樣的訂單,分到三百家的工廠內,也是一人一種訂單,變成了簡單又單純的流程;更特殊的是,台灣樹林一帶的針織廠,自動分工組合成虛擬兵 團,各自鑽研自己的獨特織法,搭配旭寬、寧美這些布廠,提供不同的需求。可是對中國、韓國以大企業為主,這樣的訂單就無法承接。

贏在聚落齊!針織、染整到加工,一條龍整合

第四站,桃園大園或觀音。特殊的布種到了特殊的染整廠,這裡的染整廠又再細分,有人專門做染色,或是塗上特殊的薄膜或材質,又輕又薄的布,加值成為獨特的 保暖或透氣防水的機能布。

其中有兩個獨特性,一是每家業者都擁有一種獨步全球的工夫;二是運輸成本全球最低。綿春纖維總經理劉建春說,大台北地區運輸成本每公斤新台幣六角,即便是 全台灣約新台幣一元,全球找不到第二個地方擁有這麼完整的聚落,再對比中國的紡織重鎮杭州,運輸成本要人民幣一元,台灣跟中國差了近四倍。

除了染整,第四站還進行特殊處理,例如刷毛,把針織布變成毛料的感覺,總部設在內湖、工廠在大園的菁華工業,就是獨步全球的刷毛廠之一,靠賣刷毛布起家。

第五站,這塊布也可能再送回樹林進行印花,印上花紋或圖案,或是把兩塊不同材質的布貼合在一起,變成獨特的貼合布,在台灣這都是一項獨門功,卻都聚集在六 十分鐘車程的加工流程內。

接著裝上貨櫃到台北港出口,整趟旅程不超過六十分鐘。

一路上過了五站,這五站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從纖維、針織、染整到特殊處理,工廠幾乎全部自動化,一家工廠少則十幾人、多則三十人,是低人力、高度自動化的 行業。

在台灣經過五站,它還有在國外的第六站,就是到了台商位於非洲、越南、中東的成衣廠。黃偉基說,從纖維變成機能布,再到海外製成機能成衣,這趟大台北到全 球的獨特黃金價值鏈,是連日本也沒有的。

也就是說,日本即便有機能材料,卻沒有針織廠或後段處理廠,在速度與交期上沒辦法配合國際大品牌的供應鏈;中國機能材料不如台灣,也沒辦法做到少量多樣, 成本也未必比全自動化的台灣便宜。

台灣這條黃金價值鏈卻是從一九九七年以來,經歷了十五年鍛鍊,淘汰了兩千多家的紡織業者才建立的。

淘汰,換來重生!不再比產能,改賣知識及服務財

黃偉基說,紡織業第一次衝擊是在一九八七年,當時台灣匯率與人力成本都大幅上升,成衣廠大量外移;第二次是一九九六年到一九九七年,當時的遠紡到上海投資 化纖廠,又帶動了一波外移,中國自己也建立了從上游的化學纖維、棉花與羊毛廠,到中游織布、下游成衣廠的一貫化垂直整合。

台灣曾經是全球第一大的人造纖維王國,但今天比人造纖維產能,中國年產能超過三千萬噸,台灣不過年產兩百多萬噸,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原料供應輸了,也不可 能跟中國、越南或非洲比人力便宜;比機能材料開發能力,日本才是始祖。台灣何去何從?

台灣等於被世界各國層層包圍、擠壓;對內,紡織業更被唱衰成為「夕陽產業」,別說要優惠與補助,甚至還被歧視。菁華工業董事長黃彥一說,二○○三年新北市 中和區的辦公室不敷使用,再加上大股東退股,於是決定另外尋找辦公室,看上了內湖科學園區,一坪十八萬元,但真正要買,才被告知紡織業要進內湖科學園區, 每坪土地要加一萬元。

去找台北市政府理論,才知道紡織業不在招商的優惠名單中,所以要進內湖科學園區,就是要比面板、半導體這些行業多付一些錢才可以。磨練才能帶來實力,優 惠、補貼卻鍛鍊不出真正的競爭力,反而是經歷一場大淘汰的業者才能痛苦的體會,每一毛錢得來是不容易的。

走進樹林的光泰紙印花,鐵皮屋工廠內,一條生產線在紙上印上圖案,另一條生產線則是將印好圖案的色紙,經過熱轉印的程序,將圖案印到布上面。光泰紙印花董 事長黃錦江進入紡織業超過三十年,他入行的時候是台灣紡織業的黃金時期,他回憶起以前當領班的時候,工作一年就可以在板橋買下一間房子,當時紙印花是客戶 捧著錢上門,付款之後等九十天才需要交貨。

因此高峰的時候,一個月做九十萬碼,出口到中東、越南,生產線忙得不得了,根本不懂什麼叫品質和競爭,黃錦江說:「一個月九十萬碼,有印色就好了,管它色 彩對不對,有色就出去了!」

但一波波的衝擊來了,以黃錦江的紙印花來說,中國不僅成本低,連染料都自己做,台灣怎麼降成本?中國就是便宜一半,所以跟黃錦江同期投入紙印花的四十多個 人,到今天只剩下他一個。

「以前印有色,現在還要被品牌客戶考試、認證,」黃錦江說,以前一天做一萬碼,現在只能做五千碼,最怕的是印壞客人的布,要是接高單價的單,印壞一天的 布,做一個月來賠都不夠。「利潤從一‧五倍,降到了八成、五成、三成,現在只要有兩成就很好了。」

其實,兩成的利潤依然遠高於電子業,因為這家公司賺的是知識與服務財,它正在印著美國大聯盟的球衣用布,小小鐵皮屋內藏著近五千支的色版,每開發一支少則 幾萬元,多則十萬元,為了產品多樣,這家公司等於堆積了近億元的成本。

黃冠華說,現在織布賣的是知識密集,賣的不是產品、講的不是價格,賣的是資訊與解決方案。去年營收破一百五十億元,旭寬是台灣最特殊布料的供應商,客戶只 要連上旭寬的網路平台,裡頭有近四萬筆的布料資訊。

差異,闖出新路!電子材料也能加進布料,創造需求

國際品牌的設計師只要隨時上平台,就能看到旭寬開發的布料,只是這麼多的布,怎麼可能看得完,又怎麼挑出想要的款式?黃冠華打出「低調奢華」四個字,電腦 竟然出現相關的布種,讓設計師挑選。

旭寬還投資成立歐洲設計師團隊,抓住國外最新流行的趨勢與布種,提供給客戶,每一年三千種的布種開發出來,從織法、染到整,都有獨特的設計與工法,奇特的 是,旭寬並不需要自己的織布或是染整工廠,主要的供應者就是大台北地區的鐵皮屋供應鏈。

六十分鐘內聚集了原材料、織布與染整特殊加工,這個黃金加值鏈很小,卻很有特色,甚至連台灣電子業的原材料都變成紡織布料,世堡紡織就把光纖加進了布料 中,變成光纖布,世堡紡織董事長羅忠祐說,光電業的不良品到了紡織業變成了特殊材料,變成可以發光的光纖布,未來可望用在安全產業上。

黃偉基說,任憑越南、非洲怎麼織布,也見不到光纖這項材料,更不可能發展出這樣的技術與材料。又舉例來說,從國際市場對台灣布料防水、吸濕、排汗的機能需 求看到機會,羽絨大廠光隆實業則是開發出撥水羽絨,延長羽絨不沾濕的時間,讓羽絨衣除了外面這一層的面布防水外,裡頭也可以避免潮濕、吸水,而導致發霉或 失去保暖的功能。

於是光隆花了三年,把普通羽絨變成撥水羽絨,這樣的羽絨比普通羽絨要貴上一○%到二○%,光隆實業產品經理陳昀欣說,面對中國低價羽絨競爭,走機能性可以 拉開與對手的差距,避免殺價,走出差異化。

靠這樣的差異化,台灣鐵皮屋精神轉化成世界頂尖的登山服、機能運動服;登上喜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不能沒有台灣紡織重鎮織出的衣服,台灣鐵皮屋的高度 也和珠峰一樣,代表著:別說不可能,我們都做得到!

【延伸閱讀】最頂尖的機能布材,都來自台灣

美國職棒大聯盟一半球隊的球衣使用台灣布2010年世足賽21支球隊的球衣使用台灣布耐吉和愛迪達4成布料來自台灣美國每10件瑜伽服,有8件用台灣布全 球4成登山、滑雪服的戶外機能布料來自台灣全球5成的消防隊防火衣用台灣布製作加拿大警察、美國紐奧良救生隊都穿台灣布做的救生衣

台灣紡織業獨步全球

效能:雪衣、羽絨衣重量只有200多公克,零下30度一樣防寒。創新:開發出撥水羽絨,延長羽絨不沾濕時間,保暖、防水、防霉一件搞定。科技:用環境氣象 暨紅外線熱顯像評估分析與3D掃描人體,針對不同排汗量的魔術布來製造球衣。環保:經過設計與特殊處理,讓滑雪衣外觀看起來就像是一件皮草,卻不須犧牲動 物。時尚:在防水、防曬的機能布添加流行元素,製成具有生活風格的戶外沙發。 跨界:光纖加進布料變成光纖布,讓衣服發光,可應用於安全產業。

資料來源: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紡拓會、各紡織業者 整理:呂國禎

【延伸閱讀】六十分鐘車程的黃金加值鏈 ——特殊機能布料加工流程

第1站內湖科學園區.台灣紡織業心臟提供設計、機能、品檢與分單服務,例如把量少的特殊訂單整合成為具規模的生產線。

第2站每公斤紗從70元升級到90元以上,增值28%林口、龜山.纖維、紡紗廠把聚酯粒聚合抽絲成為人造纖維,再紡成紗線。再把比頭髮細的纖維做特殊處 理,變成中空或十字形斷面,產生吸濕、排汗和保暖效果。

第3站一碼布可從150元升級到200元以上,增值33%樹林、五股、新莊、泰山.針織廠將紗織成布,把各種特殊纖維混合編織成新的變化,例如加入彈性纖 維,變成彈性布料。

第4站一碼布再加值30至50元以上,增值25%桃園觀音、大園.染整廠將胚布進行漂白、染色,加特殊塗料或防水透氣膜,例如抗UV及抗氯藥劑,讓機能纖 維再升級,即使長年日曬或泡海水,仍抗紫外線、不褪色。

第5站一碼布再加值25至50元,增值20%樹林、五股.布料特殊處理廠做熱轉印,在布面染上特殊圖案或色彩;刷毛把人造的纖維刷出天然羊毛質感與保溫 性,或做出皮草的質感與色彩。

第6站機能運動衣、登山衣價格,比一般運動衣貴5-10倍非洲、越南、中東、約旦.各地成衣廠由各地台商在海外基地加工,做成終端成衣。

資料來源:紡研所、紡拓會、聯發紡織 整理:呂國禎、林俊劭

【延伸閱讀】台灣布創造高產值,靠這3大聚落

針織布聚落:新莊、樹林、五股到桃園觀音特色:全球成本最低、距離最近,針織、染整到特殊處理,一應俱全

工業布聚落:彰化和美、雲林一帶特色:生產鞋材、行李箱、軟包袋材以及尼龍等工業用布

棉花與化纖棉花混紡織布聚落:台南市、永康一帶特色:從棉花織布起家,發展出獨特的棉花與人造纖維混合紡織

整理:呂國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4

鐵皮屋小廠閃嫁豪門 賺品牌財

2012-03-26  TCW



這是一個台灣鄉下姑娘,閃婚嫁入 日本豪門的真實故事,只是主角由人換成了兩家企業。一個是台灣專攻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金科,另一個是日本世界級的相機和醫療內視鏡大廠。

全台有將近三百家企業投入RFID技術,金科,一個在台中大里鄉下、資本額只有新台幣二千五百萬元的小公司,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資本額超過一百五十億元 的日本光學大廠一眼就看上?

因為金科的RFID技術結合顯示卡功能,將是日本集團未來要推出從生產到消費、金流和物流一條龍服務的終極武器。日本光學大廠派駐在金科的董事長岸本保 說,「(併金科)這是發展未來這項業務的必要條件。」

挾供應鏈優勢,踢走瑞士大廠

五年前就開始投入RFID顯示卡研發的金科,一百坪的鐵皮屋廠房,坐落在台中大里的農田間,二○一○年底為了投入顯示卡自動化設備,增資八千萬的需求,透 過供應商介紹認識了日本光學大廠,沒想到,就此促成了這門親事。成為日本集團新事業部門第三十家的子公司後,金科立刻麻雀變鳳凰,接連通過經濟部和國科會 審核,進駐中科三百坪廠房,和鴻海專做機器人的子公司當鄰居。

事實上,這門親事,就連當時金科董事長、購併後的金科總經理林武旭自己也很意外。

也的確是該意外,因為,相較於以往,日商在台灣直接投資擴廠或合作入股的模式,日商這次發動購併,買下金科幾近一○○%股權,讓負責招商的經濟部工業局長 杜紫軍也說,這是日商來台投資新的里程碑。

而且,當時這家日本光學大廠,其實已經跟瑞士一家RFID智慧卡大廠相親了三個月,但金科一出現,立刻讓對方出局。而作風謹慎的日商,過去評估投資案,動 輒要花一至兩年時間,這次兩家公司從初次見面,含律師和會計師查核的時間 ,總共只花不到半年就簽約定案。

能讓日本光學大廠一見鍾情,除了金科擁有用冷貼合技術開發出RFID顯示卡及自動化設備,更重要的是,它善用台灣科技業供應鏈完整的優勢,從寫入RFID 的晶片(聯電集團的聯笙)、顯示用的電子紙(元太)和驅動晶片(天晶),以及軟板(台郡)和薄膜覆晶製程(旭德),加上金科自己封卡的技術,一張RFID 顯示卡,從上游到下游幾乎一○○%都可以在台灣完工。

「日本沒有技術整合,台灣有優勢。跟PC(個人電腦)一樣,整個在台灣都可以找到供應鏈,台灣條件很好。RFID軟體日本也能做,但跟硬體結合,日本要做 的話肯定成本要貴好幾倍,」早年待過上海的岸本保用相當流利的中文回答我們。

日本生產成本高,加上日圓升值,日商對外採購能力增強,在海外製造生產再回銷到日本,才符合經營成本邏輯。而且,顯示卡這種客製化程度高的新產品,開發過 程中,需要和晶片設計業者緊密互動溝通,負責技術研發的林武旭經常一星期至少有一天要北上跟供應商開會,遠在瑞士和日本的RFID業者,在當地都缺乏跟台 灣一樣完整的供應鏈,無法配合客戶的要求靈活生產製造,因此根本就無法和金科競爭。

衝三倍產能,攻銀行和醫院市場

現在日本已經開始應用類似的顯示卡,像是小鋼珠遊樂場業者,就發給顧客用來顯示點數和餘額。但日本光學大廠的野心,可比這個大得多。從金融、醫療、零售甚 至交通,從後台系統到終端顯示卡商機,它全都要吃下。包括銀行帳戶管理後台、醫療設備結合病歷管理的後台系統,還有零售服飾業等製造管銷平台,他們已經另 外成立兩個公司,全力投入開發。

未來搭配銀行帳戶,推出的RFID顯示型動態密碼卡,每次網路交易,卡片上都會產生新的密碼,帳戶安全更有保障;而到醫院去,一張RFID顯示型健保卡, 可以讓你所有做過的檢查結果都可以帶著走,不用到處調病歷;甚至零售服飾業,以後自行發行的會員卡,也可以有儲值或積點功能顯示在卡片上面。

為了這些未來的商機,日本光學大廠初期投資兩億元,預計明年之前要將金科的產能,由目前每個月三十萬張卡片,擴充到一百萬張卡,是原來的三倍,以每張卡片 目前售價十美元計算,未來每年可以創造新台幣近三十六億元的商機。

獲品牌加持,在歐日更吃得開

而且,有了日本光學大廠的品牌加持,金科現在回攻封閉的日本市場,更是有如神助。過去金科接觸不到的日本大型信用卡製卡公司,下個月就要來台灣和他們談訂 單。

但,這個日本品牌的光環,也不是平白得來的。被日商購併之後,「改變真的是一時也說不完,」林武旭略帶感嘆的說。

從卡片的材料,到裁切和測試的設備,日本人一來就全都改掉。原本PVC材質的卡片,為了更環保,硬度更好,全部改成PET。而且裁切機器更是全部換新,因 為日本品管人員會把卡片的切割面拿到放大鏡下去看,如果切割面粗糙代表可能會刮傷手,而舊的機器切割出來的卡片大多不合格,就全面淘汰。

同時,為了要確保卡片在各種溫度環境都能正常使用,以前台灣金科把卡片送檢測,在五十度C和負二十度C的環境當中,大多檢測五到六個小時,日本人一來,就 砸四百萬元買一套不會帶來任何營收的檢測設備,而且檢測一次就長達十天的時間。

還有像卡片彎折的次數,也由原本標準一千次,提升到八千次才合格;硬度也要送測,才能有數據回報日本母公司和未來的客戶。日商對細節執著追求的態度,在經 營管理上也同樣展露無遺。

「日本什麼都要有書面報告,很詳細,台灣是業務有成交才有報告,日本光是拜訪客戶就要寫報告,沒有成交也要寫報告,寫為什麼沒有成交,」總是穿著整齊服貼 的西裝、派駐來台灣不到一年的岸本保,顯然還有許多觀念要持續灌輸到台灣的員工身上。

儘管還需要調適磨合,但日本光學大廠的光環確實好用,已經先幫金科打開更多市場,就連在歐洲也更吃得開。像一家歐洲製卡大廠,因為只有做RFID卡,沒有 結合顯示卡的生產能力,現在也回頭找金科代工。

一張顯示卡,雖然只有十美元,但代工產量一旦放大,營運週轉資金需求隨時都可能攀升,有了日本大集團當金雞母,「可以談的生意就不一樣了,因為小企業資金 不雄厚,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倒,現在覺得是大企業,(客戶對你)有信心。」林武旭說。日本母公司政策是「不向銀行貸款,不公開發行,」全力金援當靠山,林武 旭從此可以專注在產品開發生產,不用再為增資傷腦筋。

全球RFID去年一年產值五十八億美元,未來複合成長率高達二一%。同樣做RFID,金科懂得運用台灣現成的晶片、印刷電路板和電子紙供應鏈優勢,發展出 新的應用,讓新技術和舊產業鏈產生加值催化的功能,讓日商看到,下一步也會讓世界看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39

迪卡儂 鐵皮屋翻身黃金地段旗艦店 躲在台灣小巷內做生意的法國大企業

2012-6-18  TCW




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運動用品零售商「迪卡儂」,二十年前來台,屈居巷內鐵皮屋做生意,搭上自行車風潮以來的近幾年,業績讓法國總部驚豔,決定來台開旗艦店。

撰文.攝影‧林麗娟

緊鄰台中八期Costco(好市多)大賣場、大墩南路占地一.八公頃的「迪卡儂」台中旗艦店最近開始試營運,很多人注意到了白底藍字招牌、大門口旁有籃球場、草地上展示著帳篷的這家「新的」大賣場。

路過者不免好奇,迪卡儂是賣什麼的?但部分對它有點熟悉感的民眾卻懷疑地問「它還在呀?」其實,迪卡儂不新,二十年來它一直不聲張地窩在附近的永春東路巷內,鴨子划水般地經營著,只有「內行人」才知道。

當很多人以為迪卡儂這隻鴨子划水二十年划到腳軟、測試台灣市場水溫試到水涼的時候,「Bomb!」它卻以前所未有的大動作空降到八期黃金地段,六月十五日台灣首家旗艦店更將正式開幕。

窩在巷內二十年 低調運作躲在台灣巷子做生意的迪卡儂是來自法國、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運動用品零售商,僅次於adidas(愛迪達),全球有五九五家門市、二十一家生產基地,員工五萬多人,年營收高達二千八百億元。

迪卡儂從巷內鐵皮屋大翻身到開出一.八公頃的旗艦店,是段「變形金剛」傳奇。

迪卡儂台灣區總裁紀杰夫(Jean-Francois Guislain),開幕前接受︽今周刊︾專訪,他回想三年前,法國總部說服他:「台灣小小的,但很厲害,Apple iPhone、可口可樂沒有它,生產不了,現在Google都要跑去蓋亞洲雲端運算資料中心了,你趕快去,把旗艦店開得像家樂福那麼大!」於是,單身的 他,拎著一大箱行李從法國飛到台灣。

紀杰夫並不是迪卡儂第一任台灣區總裁。一九九○年,迪卡儂衝著台灣「腳踏車王國」產值占世界一半,選擇落腳台中,成立「台灣採購中心」,每年在台採購金額 高達三十七億元;一九九五年,就在鐵皮屋蓋的倉儲間,開起門市,低調運作,只對社區發DM宣傳,靠著附近居民、老外愛用者的口碑帶進新顧客。踏板零件商鋐 光實業董事長林文華說,迪卡儂入駐台中的前十年,光單車就占門市一半的營業項目。

減碳風推波助瀾 政策翻轉迪卡儂在台灣以採購為主、零售為輔的經營模式,在○八年政策大轉彎。

○七年,七十三歲的自行車龍頭廠、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說:「現在不做,以後做不了!」隨即身體力行,以十五天完成九七三公里的自行車環台壯遊,掀起了台灣騎自行車風潮;○八年,油價高居不下,在節能減碳聲中,更推波助瀾這股風潮。

○八年,迪卡儂門市做出五千二百萬元業績,讓法國總部驚豔。紀杰夫回憶,當全球總裁Yves Claude在法國總部會議中,看到台中這家七十坪小店竟然創下年營收五千二百萬元的報表,像被打了一劑強心針,態度一八○度大轉變,決定來台開旗艦店。

對○六年九月宣布自美國市場撤退的迪卡儂來說,總裁Yves Claude的新指示令人雀躍,這是迪卡儂○三年在中國上海開設亞洲第一家分店後,其在亞洲大展身手的下一個舞台。

迪卡儂總部砸十億元,來台開旗艦店,旗艦店經理傅久霖看著高達一千五百坪賣場面積,員工由原來的六名擴增至六十多人,感慨地說,六年前他是應徵自行車設計 師,不料被勸服出任懸缺已久的外場店長,那時他心裡還暗想:「不過就這麼一座鐵皮屋,也堅持要有適任的人當店長嗎?上門的消費者又不多,僱個工讀生也可以 賣啊!」接任後,他甚至曾經擔心會不會哪天發不出薪水或放無薪假?

紀杰夫很幸運的,沒有經歷迪卡儂來台草創開店的過程, 六月一日旗艦店開始試賣後不到十天,就已累計逾五千人次消費,比法國總部預期的還好,讓他吃下一顆定心丸。

紀杰夫強調,迪卡儂自有產品占九成,結合大量採購壓低成本的優勢,能提供消費者實惠的零售價,拉大與其他國際明星級高價品牌、中小型休閒用品連鎖店的差異化,像獨家的二秒鐘開張式帳篷、自行圖文設計轉印T恤等產品,都是在地化的商品。

迪卡儂的老主顧許美卿認為,迪卡儂旗艦店迎合台灣消費習性,消費免會員卡,累積紅利點數後可兌換高爾夫等運動課程,是新奇賣點,賣場內設有羽毛球、籃球、高球推桿果嶺、帳篷等體驗場地,大人血拼,小孩也不無聊。

迪卡儂從鐵皮屋到量販大店,這一步走了二十年,當初中部的「腳踏車王國」產業實力,吸引迪卡儂來台設採購中心,現在看好台灣市場,設立旗艦店。迪卡儂會引爆怎樣的商機與風潮,值得觀察。

Decathlon迪卡儂成立時間:1976年,隸屬於Oxylane集團負責人:Yves Claude 年營收額:約新台幣2800億元主要業務:運動用品設計、品牌打造,以及運動用品生產的通路商、零售商

全球門市:595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9

有何不可?頂樓鐵皮屋變社會住宅

2014-06-23  TCW
 
 

 

「既然這麼多年輕人,被迫住到舊公寓頂樓加蓋的鐵皮屋,何不把大量鐵皮屋,改造為通風良好的『蘭花屋』,提供給青年做為社會住宅?」這是六月四日,TED×Taipei創新論壇上,交大建築所所長龔書章拋出的提問。短短十八分鐘演講,這位建築學者不只啟動社會住宅的創意思考,更提出解決方案,贏得當天各場次最熱烈的掌聲。

華人圈拔頭香凡爾賽宮花園裡蓋房子

他口中的「蘭花屋」,將在六月底於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花園內,由交大團隊以十天時間打造完成,和來自十七個國家的頂尖建築人一較高下。贏得在世界文化遺址凡爾賽宮內蓋房子的機會,在華人圈是頭一遭。

去年中,交大建築系師生組成團隊,以「蘭花屋」提案,首度競逐美國能源總署(IEA)在全球推動的「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見一百二十四頁小辭典),在總數三十多國的專業團隊中脫穎而出,取得和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以及麻省理工學院(MIT)等團隊同台,向全世界揭示未來建築思考的資格。

團隊成員吳雅婷說明,由於台灣是全球太陽能設備第二大生產國,且擁有先進的蘭花培育技術,因此,除了結合太陽能科技做為關鍵資源,更以蘭花為綠建築意象;綠色植物與蘭花構成的主體空間,除了可以降低空調使用,回收的雨水可以供植物生長、形成水牆進一步降低室溫,兼具減低都市熱島效應,以及解決雨季時密集降雨造成的排水問題。

不只是綠建築,這座「蘭花屋」,也是社會住宅的雛形。

龔書章指出,社會創新意識、都市發展策略等面向,也涵蓋在「十項全能」的評選項目內。

解決居住問題釋出北市四八%城市天空

由於台北市四、五層樓老舊公寓頂樓面積,佔據四八%的城市天空,如果能在這些屋頂廣建「蘭花屋」,不但可改變鐵皮屋的醜陋景觀,讓台北天際線更美麗,約五十坪大的「蘭花屋」,扣除開放空間可提供一至四人的宜居空間,若釋出做為社會住宅,便能在不須開發土地資源的前提下,解決青年居住問題。

也因為強調透過社會創新,解決環境與社會議題,「蘭花屋」計畫近五千萬元經費,不仰賴國科會等公部門預算,而是向包括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等民間企業募集,建材更是東和鋼鐵提供的報廢物料。

龔書章認為,城市是否進步,不應停留在建物外觀好不好看的層次,而是應透過整合設計,以及系統性的安排,重組年輕人創新能量與城市空間的關係,建立再生性的社會網絡。公共空間的釋出與再運用,也成為近年國際各大城市的重大課題,柏林便是成功進行都市空間改造,成為歐洲最具魅力創意聚落的最佳例子。

解決環保問題植物構建屋頂減少耗能

反觀台灣,長期以來,解決居住問題若非傾向建物拆建的都更模式,就是被窄化為官商合力擴大房地產供給的土地開發邏輯,缺乏以創新的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賦予既有空間新角色。「蘭花屋」最終希望能實現的不只是綠建築,更希望能架構在台北市大量的老舊公寓屋頂,除取代燠熱不適人居的鐵皮屋,也因其具備能量屋的功能,可望改善老舊建物的耗能條件;此外,新增加的居住空間,則可成為協助年輕人脫貧的居所,或做為創業基地,帶來社會前進的動能。

「蘭花屋」設計顧問之一,台東縣副縣長張基義認為,從公部門角度來看,「文林苑」事件後,台北市要推動都更可說難上加難,街廓條件也不適合朝高樓層建築發展。若能在法規上鬆綁,讓老舊公寓能加裝電梯或政策性鼓勵開放屋頂,不失成為增加社會住宅供給來源的選項之一。

解決老齡化問題獨居老人釋屋,青年照護

TED×Taipei策展人許毓仁認為,「蘭花屋」計畫主張將過去封閉、私有化的頂樓空間,進行資產釋出與分享,年輕人得到接納,對未來也才有希望感,可說是「OPEN CITY 2.0」的城市再造概念,而吸引年輕人進駐到老舊公寓,還可一併解決高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

許毓仁舉例,韓國在首爾市長朴元淳推動下,打造亞洲首座「共享城市」(Sharing City),市政府成立「社會創新局」推動跨部門整合,住宅問題不再僅由都發局主導。例如,在市政府居間安排下,鼓勵獨居老人釋出居住空間,成為大學生宿舍,一方面解決年輕人居住問題,房客也扮演起高齡者的起居照護角色。

根據交大團隊統計,台北市目前社會住宅比率,僅佔住宅總數○‧八%,遠低於日本的六%、韓國的九‧七%,以及英國二○%,若所有老舊公寓屋頂都能釋出蓋「蘭花屋」,社會住宅比率將可提高到一二‧七%,增加十五倍供給量。

不只缺量,長期以來台灣最好的設計師和建築創意,都以服務私人豪宅為主,在政商聯手下,國宅、社會住宅向來都不被認為是好房子。「為什麼社宅,不能由最好的設計團隊來蓋?」龔書章的提問,給困在居住問題的台灣,帶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和新能量。

【延伸閱讀】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2002 年於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舉辦以來,已有超過150個大學團隊參與。●此一跨領域永續綠能住宅研發競賽,已成為建築學界競賽型博覽會。●交大建築所將於6 月 27 日至7月 14 日,在法國凡爾賽宮花園參加決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82

【麻煩大了】全球最貴的鐵皮是個人財產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133

自整整150年前有了現在的官方名稱以來,長不過1453米、連接外灘和人民廣場兩個城市地標的福州路,從來就是上海灘上最易出新聞的地方。1949年前,《申報》、《新聞報》等近四五十家報館的總部就設於此地,而眼下,新聞卻來自這條路上的一家拍賣行。

2015年6月14日,位於福州路108號的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度過了非常繁忙的一天。事實上,這家頂著AAA資質、已有22年歷史的拍賣行真正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是它制造了全球最貴的一塊鐵皮——滬籍車牌。

在剛剛過去的5月,有超過15.6萬人通過網絡爭奪從這里流出的7482張車牌,結果4.79%的中簽率貢獻了每張79000元的天價。而這不過才是史上第三高價格,更早前的4月是80600元,2013年2月時是83571元。根據近幾個月連續單邊上揚的走勢,不少上海人已老神在在地預言:“再放衛星分分鐘的事”。

當然,每一次車牌價格的刷新都會伴隨著各種非議晉升為熱點新聞,而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所謂的“福州路新聞”則是該拍賣行備受指責的競價系統再次實施優化升級,並進行模擬交易。按其官方說法,就是采用了瀏覽器出價界面,新增了網速指示器,實時展示價格處理進程且加快公布車牌競價結果。

你可以把此次技術升級視作上海國拍行應對外部輿論壓力的某種解套行為。就在兩個月前的月度車牌拍賣結束後,一張在網絡流傳的圖片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這張標有“三劍客,本月拍中985張,高科技是王道”圖解的照片,引發了公眾對於天價車牌拍賣是否公平公正的又一輪廣泛質疑。

盡管官方對此緊急辟謠,亦有信息安全專業人士以該圖中顯示的供電、配線及百余臺電腦規模指其作偽。但是在民眾看來,既然由車牌拍賣衍生的代拍公司長期存在,後者公開宣稱通過外部插件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單次中簽率提升20%至90%,付出的代價亦只是最高2萬元,而這種行為並沒有被官方明令取締,那麽無疑就表明外部力量確有改變中簽結果的能力。即使照片很可能是惡作劇,但疑雲卻不能就此消解。

對於不滿情緒的塊壘,有關方面心知肚明,於是便有了對外部插件的正式封殺令和隨之而來的系統升級。然而,且不論此舉是否能夠解決長期以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手總是在民間的怪象,關鍵問題在於車牌拍賣是否觸犯拍賣法的軟肋依舊存在。

日前,華東政法大學四位學生向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正式提起訴訟,直指上海國拍行制定且實施經年的遊戲規則——參拍者先行交納2000元保證金,競拍成功後只退還1900元,競拍者擁有6次競拍資格——加重了競買人義務,屬於無效格式條款。而有願意提供襄助的北京律師則告訴師弟們:打贏這起官司的核心環節在於大批競買人出價由於系統障礙根本不能實現,沒有提供應有服務卻收取相關費用才是違法所在。

其實,這並非因車牌拍賣引發的首次訴訟。5年前,當時尚未因李莊案曝得大名的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斯偉江及其同事俞智淵就曾以此起訴上海市府。在斯氏看來,車牌拍賣不僅違反了拍賣法也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重要的是,依據後者,法律並未提出機動車登記有額度限制和必須進行拍賣,同時對於車牌的管理權限在公安部門而非地方政府;而根據前者,拍賣標的若屬於上海市府國有資產,也應由第三方專業評估部門估價後方可進行拍賣。

這宗是時頗為轟動的案子最後不了了之,其唯一的成績便是應兩位律師要求,政府方面公開了這個自1994年開始由上海首創的經濟行為的收入狀況,至於支出,只能簡單標明“用於道路交通裝備設施”。

在沒有預算法硬約束的2010年,這可能已是起訴效果的天花板。即便律師本人,包括大部分上海市民,一邊在抱怨鐵皮價格飛漲的同時,也認為此舉有效扼制了上海機動車數量的飛速增長和道路擁堵狀況。既然占領了道德高地,那麽只有寄望於全國人大修法或釋法,暫時的“違法”行為基於出發點的正確被從中央到地方乃至民間以特有的默契接受了,哪怕以2015年5月的拍賣結果推算,上海市政府一年可落袋70億元,而份屬國資背景上海百聯集團的國拍行一月一次的拍賣行為也可輕松賺得2億元實收,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已在動搖政府不應過度享受直接政策收益的民眾心理底線了。

但是,誰也不曾料到,近期,又一宗雖未發生在福州路上國拍大樓卻與其脫不了幹系的案件將事態進一步複雜化了。沒錯,正是上海國稅局三名科級文員夥同某黃牛,利用制度漏洞,通過一系列並不複雜的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作假手段,在十年內制造出5000張內鬼車牌,不經過競拍直接流入市場,涉及金額高達2.2億元,相當於有5000人士以平均4萬元價格獲得車輛上路權,低出現價近一半。

這宗案件庭審中的辯論過程曝光後,觸發了一個根本性的麻煩。大批通過競拍已獲得車牌的人士發現,原來,上海交通委已明確表示“車牌只是額度的一種載體……是本市中心城區的一種道路通行權……通行權不具有財產權”。

如果說車牌不屬於財產,對於犯案四公只是能否以詐騙罪起訴的法律障礙,公訴人自然還有其它罪名招呼,但對於擁有車牌人士,不屬於個人有效財產即意味著不能繼承——這顯然與公眾的普遍理解大相徑庭。

沒有人再關心那混進最貴鐵皮軍團的5000人士是誰了,也不再有人過多關註福州路上競拍系統的升級是否真實有效。那是技術問題。

現在人們談論的是政府的信用問題。雖然基於《上海交通白皮書》的車牌競拍讓有些人感覺名不正言不順,盡管由拍賣車牌得到的巨額收入究竟去了哪里也總是人掛記,但對於那些出8萬元的人們來說,所有行為的前提是緣於政策的嚴肅性、合理性、長期性和公平性,這是基礎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57

汽車大革命啟動!藏在鐵皮屋裡的台灣兵團 奇兵出線》這群小而美的科技廠 早已卡位供應鏈

2016-02-01  TWM

你絕對想不到,鄉間不起眼的鐵皮屋,竟藏着未來汽車業的關鍵技術, 他們,沒有知名的汽車品牌做後盾,但卻能獲國際汽車品牌採用, 過程究竟曾遇過什麼難題,又是怎麼克服的呢?

「不賣的我不做」 同致獲通用汽車大單到同致電子的路,不太好找。車子繞了好幾圈,才在桃園蘆竹水塘邊,找到通往同致電子總部的小路。

這條鄉間小路,卻是德國戴姆勒賓士集團、美國通用公司、日本豐田汽車等國際車廠代表經常造訪的一條路。我們採訪這一天,鈴木汽車印度分公司的工程人員就在同致公司內開會。總部前的廣場,有時會出現貼滿保密膠帶的未上市新車。

產業門檻超高

產品不良率 要低於百萬分之一同致是亞洲最大的倒車雷達公司,但很少人注意到,二○一四年同致擊敗德國博世(BOSCH)、法國法雷奧,拿下美國「通用D2XX車型平台」自動倒車系統的訂單。通用GM是全球第三大車廠,未來通用旗下三十幾種車型,都會採用同致的自動倒車系統。

一四年八月,第一輛配備同致自動倒車系統的汽車,從上海通用汽車生產線正式出廠。停車時,駕駛人只需按下啟動鍵,車身周圍的十二顆超音波感應器系統會偵測路面兩側,看看有沒有大小適合的停車格。找到車位後,駕駛人只要打入倒車檔,不用動手,系統會自動控制方向盤的角度,引導汽車自動停進車位。

自動停車系統,與自動駕駛有什麼關係?

一位汽車電子公司董事長觀察,做汽車零組件的挑戰之一,就是取得汽車原廠的煞車、油門、轉向系統控制權;因為一旦零組件送錯信號,貿然讓汽車自動化,就可能造成車輛受損,甚至導致傷亡。但同致過去做倒車雷達系統,就算出錯,頂多是無法發出警告,不會有人受傷。全球第三大車廠通用汽車,破天荒把最重要的轉向系統控制權交給同致,證明它的技術能力符合要求。

同致代理發言人呂芳誠說,過去一輛車只有四顆倒車雷達,如果要做到自動停車,要精確計算倒車雷達傳回的資料,告訴汽車正確的停車位距離寬度、深度,只要有任何一步錯誤,就停不進去。「方向盤轉幾圈,什麼時候踩煞車,什麼時候要加油門,這比做倒車雷達複雜多了。」呂芳誠說。不只同致要做到精確,車廠的轉向系統,也必須同步配合,「我們是台灣唯一,能和國際車廠完成同步設計的汽車電子公司。」同致董事長陳信忠得意地說。

三年前,同致就已在通用汽車位於德國法蘭克福旁的測試基地,一關關接受測試。重點是同致的自動停車系統,能不能正確辨識路邊低矮的人行道、路邊停靠的汽機車、行人;另外,還要在高溫(攝氏八十五度)、酷寒和大雨中,測試自動倒車系統能不能自動運作,一個錯誤,就可能丟掉訂單。

在汽車產業,做出產品不難,難的是做出一百萬台,都不能夠有誤差。「評鑑一個全球供應商,是非常嚴格的。」陳信忠表示,「你出貨量多少、不良率多少、人家都幫你查得清清楚楚。」在手機廠,對良率的要求是九○%以上,也就是十支容許一支不合標準;但在汽車電子產業,產品不良率卻低於百萬分之一。

百萬分之一是什麼概念?如果將高達四百四十九公尺的台北一○一大樓當成一把尺,只要超過○.四公釐長,約一粒芝麻大的部分出問題,就不符合汽車業的品質標準。

擊敗強敵關鍵

貼近市場 客戶要什麼給什麼再往前追溯,這家台灣鄉下公司擊敗強敵的關鍵,來自貼近市場。陳信忠回憶,他剛創業時,經常與三陽工業總經理一起開車,「那時候,喜美(規模)還小小的。」陳信忠說,「他每天都在想,客戶想要什麼,我幫他設計汽車電子產品。」後來,喜美成了台灣本土新型跑車的代表。

也是因為貼近市場,同致一九九○年就到中國設廠,「我去的時候,中國市場只有二十萬輛(汽車),現在,是兩千萬輛。」陳信忠表示,目前同致早已是中國倒車雷達市場霸主,並挾著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和成績單,美國通用汽車因此捧著訂單上門。

自動駕駛技術,是他看好的下一個趨勢。「叫好不叫座的,我不做。」陳信忠說。採訪時,他在桌上擺起三樣小零件,倒車雷達、車用鏡頭和胎壓偵測器,並很有自信地說,「我做的,絕對是未來會標準化的產品。」下一步,他要把胎壓偵測系統賣進原廠,和國際大廠同台競爭。

奇美車電「汽車之眼」 讓對手Mobileye緊張前車突然急煞車,還沒等駕駛回過神來,汽車主動在碰撞發生前一秒提出警告,避免一場車禍發生……。

替汽車裝「眼睛」,教汽車主動看清楚狀況,還能偵測駕駛是否偏移車道蛇行,或是即將撞上行人,事先發出警告。這種「前方碰撞預警系統」技術,是現在全世界最熱門的汽車電子應用。一五年,一家在美國掛牌的以色列公司Mobileye,就是靠它,前三季每股盈利累計只有○.二美元;至十二月底,股價飆上四十二美元。

花旗投顧報告更指出,這種技術宣告汽車業進入「iPhone時刻」,就像當年蘋果推出顛覆手機市場的新設計,它將會讓汽車進入主動預防車禍發生的新時代。

很少人知道,台灣有一家公司,在Mobileye的對手名單上。

「他們是最接近Mobileye的台灣公司」,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師張仙平觀察。

這是一個不放棄的故事。

這家公司叫奇美車電,前身是奇美精密旗下的汽車電子部門。總經理徐學賢回憶,○六年成立時,是看好影像辨識的潛力,「各國將立法,要把車道偏移警示系統(防撞警示系統的一種功能)納入標準配備。」徐學賢說。

這一年開始,奇美車電就在開發防撞警示系統,替沒有判斷能力的攝影機鏡頭,加入影像識別功能。基本原理是,把車用攝影機拍下的畫面交給晶片辨識,晶片辨識出車道線、行人、障礙物的位置,再計算每個物體的動向。像是車道線如果漸漸向畫面中間移動,就知道車子偏離車道,可能會被後方來車撞上,系統就會發出警告。

下苦功研發

叫好不叫座 三年只有一個客戶困難的是,要把這樣的功能做到極為準確。以辨識紅綠燈為例,車廠的標準是,不管颳風、下雨,每開五百公里只能有一個判斷錯誤。辨識車道線,Mobileye的警示正確率高達九八.五%,如果結合雷達,對路況判斷正確率,更接近是百分之一百。

累積技術力背後,是一連串苦功。以車道偏移為例,奇美車電團隊的作法,像教鸚鵡說話;拍回各式各樣的路況,反覆修改演算法;教晶片看懂車道在哪裡,沒有車道線,就偵測路邊的水泥路緣,雨天、下雪天,都要找出能正確偵測的方法。光是汽車的車型辨識資料,他們就累積四萬多筆。

做完苦功,結果卻是叫好不叫座,○八年推出的產品,一一年停產;徐學賢說,他們是全台灣第一個做出行車記錄器的團隊,但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車廠客戶。

對內,他曾建議公司加大投資,但公司已無多餘資源;對外,他力推影像辨識做車禍預防的概念,「客戶卻覺得,沒有市場。」技術上也遇到難關。徐學賢回憶,當時奇美車電沒有高品質的晶片平台支持,Mobileye卻有自己開發的高速晶片,就像騎腳踏車上高速公路與保時捷比賽,「光靠軟體想贏,癡人說夢。」

遇貴人夥伴

獲軟體支援 防撞辨識力大增一三年,奇美車電從奇美精密分拆獨立。徐學賢不願只做別人會做的行車記錄器,他決心再賭一次,把公司搬到台南高鐵站旁、農地裡的鐵皮屋,研發防撞系統,公司招牌掛在產業道路旁的電線桿上,「整間廠房,租金一個月只要四萬元。」徐學賢說。

資源少了,合作夥伴卻變多了。一三年,亞德諾晶片公司亞太區副總裁跑到鐵皮屋裡聽他簡報,徐學賢把過去七年在這個計畫上的投資,和打進車廠的努力,攤開給對方看。從此之後,這個鐵皮屋裡的團隊,就能直接得到亞德諾技術支持,過去累積的軟體實力,逐步展開。

過去受限於運算能力,奇美車電的產品無法穩定辨識目標;換上新的硬體技術後,奇美車電在車道偏移的辨識能力,大幅提升,「正確率可以做到九八.五%。」徐學賢說,這個水準已經跟Mobileye相當。

過去兩年,找奇美車電合作的夥伴倍增,已有五家台灣和中國汽車零組件廠,下單買奇美車電的防撞警示系統。

一五年九月,奇美車電擴廠,搬出稻田裡的鐵皮屋廠房。徐學賢透露,他們正在向汽車零組件廠爭取,希望能連上新車的轉向系統,朝自動駕駛再推進一步。

這家不放棄的小公司,離對手還有距離,卻是台灣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尖兵,今年開始,中國市場上,將有愈來愈多房車、卡車,載著奇美車電的技術,進入半自動駕駛的新時代。

輝創祕密試車 成功打進中國市場在台灣,有一家不上市的神祕公司,一五年把台灣開發的先進駕駛輔助技術打進汽車原廠。

這家公司叫輝創電子。一九八二年,從替福特六和製造遙控防盜器起家,一四年,營業額達到二十二億元。「我們是台灣車用鏡頭賣到汽車原廠最多的公司。」輝創總經理江世豐說。

從做遙控防盜器,到做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輝創靠的是磨功。

為了拿日本訂單

以彈性服務 擊敗日、德強敵一五年,輝創剛從強敵德國博世和日本電裝(DENSO)手中,拿到本田最新一代Civic倒車雷達全球供貨訂單。為了這一張訂單,輝創派駐十名工程師,在日本關東的宇都宮市本田研發中心旁長駐服務,一等就是三年。

「不要認為被拒絕,就沒機會。」江世豐說。蹲點三年,輝創從敲門,讓本田新車開發團隊認識他們做起,才得到「考試」的機會。江世豐回憶,日本人出的考題,看似簡單的問題,更不能輕忽,「日本人在意根本,這些問題,就是看你最基礎的電子研究功力,了解你選擇每一個電子零件的邏輯。」江世豐說,這場測試長達半年。

好不容易通過考試,輝創必須與本田研發單位合作,根據每種新車外型設計、角度,提出成本和效能最佳設計。本田每修改一次原型車,輝創員工就在設計中心外加班趕工,立刻交出新的倒車雷達配置;最後,輝創用服務彈性擊敗了德國博世。

另一名勁敵日本電裝受挫,則因為本田擔心,對手豐田是電裝股東,電裝不會全力支援本田開發新車,最後讓守在本田門口三年的輝創得到訂單。

輝創轉進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也同樣靠磨功。江世豐回憶,三年前,輝創發現,各種不同來源的情報都顯示,全球的汽車零組件大廠,已經開始積極投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輝創在高雄大發工業區蓋了一座小型試車廠祕密練兵,「投資一個項目,就是一千萬元起跳。」江世豐回憶。

自己出考題磨技術

斜的、圓的停車位 都要停進去以自動倒車系統為例,除了台灣常見的停車方式,輝創還會出題考自己,「歐洲人常停在圓環旁,怎麼自動停車?」「中國有斜四十五度的停車位,怎麼停?」江世豐解釋,方形空間好停,但在圓環旁,停車會有碰到牆壁的風險,針對特殊形狀的停車位,工程師必須寫出精確的演算法,才能讓汽車精確停進位置。這樣的精進技術,也讓好幾家中國車廠慕名找上輝創,一輛一輛新車就像是不同的考題,不斷送進輝創的試車廠。輝創的考驗是,連汽車其他關鍵零組件設計都必須能掌握。

江世豐舉例,有一次客戶提供新車,電動方向盤設計略有瑕疵,馬達無法在汽車靜止時,輸出足夠力量讓方向盤旋轉;輝創要把自動停車功能放進去時卻發現,方向盤只會一陣一陣很不順地轉動,「這個設計問題,連客戶也不知道。」輝創的工程師只能靠自己了解這輛車的機件設計,重新計算控制馬達的力道,「我們花了兩個禮拜修改電動方向盤的控制軟體。」江世豐說。最後輝創在不需要原廠修改硬體設計的情況下,讓方向盤在自動停車時漂亮旋轉,完成任務。

輝創的自動停車系統吸引多家中國車廠跨海合作,已打入當地車廠。

「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專業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零組件廠。」江世豐說,他預測自動倒車系統將能達到一年十萬套的銷售目標。量雖然並不大,卻是輝創要跨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敲門磚,「我們還在研發緊急自動煞車、毫米波雷達(能發射微波偵測障礙物的技術,距離可達三百公尺)和自動控制模組。」中國各車廠急著推出先進駕駛輔助功能,若能成功向上整合,輝創將有機會升級,掌握生產未來汽車的關鍵技術。

啟碁切入車用雷達 只剩最後一哩啟碁,是全世界最大的筆記型電腦天線廠,但最近一年,啟碁的名字經常與汽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連在一起。

一五年十一月,美國一六年CES(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正式揭曉,啟碁的「24GHz雷達感測系統」是台灣在智慧車用電子領域,唯一得獎的廠商。車用雷達是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零組件,啟碁還積極與工研院合作,開發車聯網技術。

一五年八月,啟碁以八億一千萬元,買下友達舊廠房,「這是為了未來三年,車規和工規(工業規格)產品的發展。」凱基證券最新報告預估,一六年第一季,車聯網等車用電子產品,將占啟碁營收的三○%。

做筆記型電腦天線的公司,為何轉型做車用電子?

啟碁是一家注重技術的公司,一四年的稅後純益只有十三億元新台幣,花在研發上的金額卻高達十六億元。啟碁在美國投資的Newave公司,還找來參與太空探測器「新視野號」設計天線的團隊,替公司設計RFID天線(無線射頻辨識,台灣目前應用在國道ETC扣款等)。

一五年中,「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成功從六十億公里外傳回畫面。啟碁團隊有高階技術,但是,挑戰是在於怎麼把先進技術賣出去。

應用衛星通訊

雷達偵測距離 超過一百公尺啟碁曾想打進iPhone等高階手機天線市場,但生產成本過高,宣告失敗。瑞信證券報告指出,一一年,啟碁撤出智慧型手機產業,轉型做車用電子。

就在同一年,啟碁推出了24GHz車用雷達;接著,再推出77GHz的長距離車用雷達,這款雷達的偵測距離超過一百公尺,用的正是衛星通訊常見的微波技術。「77GHz雷達,連中科院都沒有做出來,」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總經理黃隆洲說。

分析師估計,啟碁明年營收三成來自車用電子產品,「其中四到五成來自車用雷達,四成來自衛星廣播(XM)產品,一成來自車聯網產品」。

產業人士觀察,啟碁目前還在接受全球最大車用電子廠德國博世認證,「一直還沒通過」。

車界人士表示,啟碁已經打進中國二線車廠,在美國仍以售後市場(車商或經銷商把產品賣給消費者後,再提供的一系列服務)為主,「在美國原廠沒看到啟碁的報價」,有可能是透過汽車零組件廠間接賣進車廠。

啟碁代理發言人林夢如則表示,啟碁的77GHz雷達已打入美國車廠,但她也承認,啟碁的產品目前定位在警示系統,還不會直接用於控制汽車安全,「我們不會講我們是屬於安全系統(Safety)的零組件。」林夢如說。

到國外反覆試車

嚴寒、暴熱 都不會影響辨識通過驗證有多難?以汽車雷達為例,光做出雷達還不夠,汽車原廠會不斷測試。

即使汽車遇上漫天落葉或連天大雪,到處都會反射雜訊的極端狀況下,啟碁的產品還能不能正常辨識來車?要突破這一點,才能當未來自動駕駛車的眼睛。

啟碁的作法,是持續投資昂貴的天線檢測實驗室,同時派測試團隊,在國外多個城市反覆試駕,測驗在冰雪連天的氣候下,雷達是否能不受干擾;也不會把飄近車身的雪花,當成撞上車子的行人,這些都是滴水穿石的苦工夫。

美國車聯網專家、密西根大學教授彭暉認同啟碁的發展方向,「感應器是最基礎的技術,」他說,「以前台灣沒有長距離車用雷達的技術,有人願意做,這是很好的事。」啟碁的另一個機會是車聯網,啟碁和工研院的車聯網團隊合作,工研院負責軟體,啟碁負責硬體,「他們的產品每一代都有進步。」一位汽車產業高階主管觀察,如果美國立法強制汽車安裝車聯網裝置,啟碁將會是台灣最接近車聯網商機的公司。

啟碁在汽車電子的布局、技術已有基礎,只待通過車廠認證;一旦攻下博世等大廠,就能成為汽車雷達領頭羊,協助後進者搶進智慧車領域。

撰文 /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81

研發狂人讓德、日買單 打造鐵皮屋下的世界第一 德大傳奇》波音、空巴、蘋果等產品,都用它的「刀庫」

2016-08-01  TWM

綠油油稻田邊的鐵皮屋工廠,是台灣鄉間尋常的畫面,但在台灣中部,卻藏著一個你所不知道的鐵皮屋傳奇。

台中市神岡,一棟白色牆面的廠房,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從稻田旁的道路往前走一百公尺,接著,眼前是一輛鮮紅色的法拉利和寶藍色的寶馬(BMW)跑車,一左一右像門神般停在公司門口,我們來到了德大機械。

「德大做刀庫,(營收規模)全球第一。」工研院工具機科技中心組長羅佐良說,德大在台灣市占率逾五成,沒有它,產值一千四百億元的台灣工具機產業恐怕要停擺,如東台、百德、亞崴、高鋒與台中精機等工具機大廠,一字排開都是它的客戶。它的產品,更賣進德國DMG、日本大隈(Okuma)等國際知名工具機大廠,成為旗下夢幻機種的重要零組件。

三字訣稱霸業界

換刀速度○.七六秒,全台最快工具機是「工業之母」,包括iPhone手機、雙B汽車、波音飛機等產品組裝所需的金屬零件,都不能沒有它;每台機器都要內建數十,甚至數百把不同功能的刀具,刀庫正是機器中存放刀的倉庫,可說是工具機的「手」,少了它,機器就無法快速換刀,加工產出一件件符合良率與精密度的零件。

精良的刀庫不但要做到全自動,更重要的是要能做到快、穩、準。台中精機總工程師陳燦輝透露,「德大的刀庫,換刀時間只要○.七六秒,是全台灣最快。」不只如此,高速換刀同時,還能做到精準定位,以及顫震量小於十條(○.○一公分)的穩定和精密度要求。

掀開鐵皮,德大的絕世武功,就藏在快、穩、準三字訣之中,藉此打開長年由德國、日本壟斷的市場,打進工具機產業裡最頂尖的知名大廠。德大的重要客戶、全球第二大工具機廠、日本山崎馬扎克(Mazak)副社長清水紀彥就曾公開讚揚,德大從設計到生產,具有開發能力及技術能力,在品質、交貨期、成本等管理方面不遜於日本廠商,「因為出色的品質控管生產機制,至今共採用了五千五百台以上的刀庫。」德大營收除了與第二名有一倍差距,在刀庫領域穩坐世界第一,一套刀庫要價數十到數百萬元不等。

不願受制於人的創業夢

花半年時間,研發出獨門產品去年,集團營收逾四十億元,員工人均年產值一千三百萬元,比股王大立光約九百萬元的人均產值,還高逾四成;甚至,它近期還成功突破,設計出長期由德國、日本壟斷的機械手臂關鍵零組件「減速機」(編按:一種讓馬達降速,卻又維持高扭力強度的技術,一支機械手臂要用六顆),立刻吸引科技大老,出價二十億元收購未果,因為他無意把辛苦創業的成果,拱手讓人。

德大能在德、日頂尖大廠環伺下,打造出稱霸世界的刀庫傳奇,現年五十四歲的董事長黃耀德,是背後的關鍵推手。

第一次見面,他身穿花襯衫、一塵不染的白長褲,跳脫一般人對黑手老闆的既定印象,甚至記者還沒開口採訪,他就先表明不想出名、不能拍照,但緊接著他熱情地為記者上了整整一小時的技術課。

問他成功的關鍵,他不假思索就說:「我的競爭力就是認真。」從小研究員到大老闆,黃耀德創業的核心精神確實要從「認真」兩字說起。時間,則要拉回一九九○年。

頂著美國機械碩士學歷的他,回台後立刻投了十多家企業履歷,最後獲工研院錄取,成為月領二十七K的副研究員。有一次,為了一個研究向廠商購買零件,他開口殺價,「我說可不可以便宜五十元,他說不行,一點談判空間都沒有。」在經歷這件事後,激起他的創業鬥志。

換做一般人殺價不成大概就算了,他為了控制成本,也不讓自己的產品受制於人,決定跳下去研發,半年後,成功研發出當初廠商的獨門產品:刀庫。

身為機械碩士,黃耀德這麼說,「機械這東西有什麼難,要做不做而已,願意做就有。」當時,台灣的刀庫廠只有一家,一台刀庫開價二十萬元,日本製則賣三十萬元,而他研發的成本只要十萬元;於是,一九九四年,三十二歲的黃耀德從十坪大廠房起家創業。

超龜毛精神

產品兩大獨特性,擠進日本窄門但看得到市場,卻未必吃得到,一開始前九個月,他一張訂單也沒接到,眼看著創業金再三個月就要告罄準備收攤,此時天降甘霖,一位出身工研院的台商老闆,下了四十台的訂單;到了第二年,當資金又再度只能撐三個月時,老字號的工具機廠台中精機,也下了一筆訂單。這兩筆訂單,幫助他熬過了創業的前兩個年頭。

萬事起頭難,一旦產品有了實績,黃耀德的事業開始漸入佳境,接著他逐一拜訪台灣工具機大廠,市價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價格,讓他跑業務幾乎無往不利,「第一年營業額一千萬元、第二年兩千萬元、第三年四千萬元,第四年八千萬元……。」黃耀德很快嘗到創業的甘味。

但德大產品並非只靠價格取勝。十年前,把刀庫賣進精密機械大國日本代表廠商山崎馬扎克,則是他走出台灣,打開國際市場的關鍵一役。

在此之前日本廠商普遍看不起台灣,德大異軍突起,連日本工具機大廠都嘖嘖稱奇,甚至引發工作機械工業會(JMTBA,類似台灣工具機公會)成員的討論,誰也沒想到,台灣製造的刀庫品質竟然能達標。

德大產品擁有兩項獨特性:一是他的產品能通過運轉五百萬次的壽命測試,二是完成低溫攝氏零度的測試,為此,他甚至把刀庫送到冷凍車裡冰,冰到零度時趕快測試各種運轉無虞,前前後後至少花了一年反覆調校,才擠進日本客戶的窄門。

能做到這點,關鍵在於黃耀德對產品精益求精的龜毛精神。陳燦輝還觀察到,黃耀德不僅對品質的要求很龜毛,也聽得進客戶抱怨。舉例來說,當有客戶抱怨維修不方便、換刀系統壽命太短,他的回應一定是努力改進,就算不是德大產品的問題,也一定先回去分析確認,下次再告訴客戶哪邊出問題,「一定要找出原因才叫龜毛。」陳燦輝形容。

聽得進客戶抱怨

只要客戶挑剔,修改到完美為止「有問題怎麼辦?改!又出現問題,再改!」黃耀德無法忍受任何人對自家產品的抱怨,不論是材質、設計或尺寸、公差(機械零件可容許的誤差範圍)哪個部分出問題,他一定想辦法解決,「就是不能讓人家抱怨呀,應該可說是完美主義者。」也因此,儘管德大已累積上萬種刀庫,到現在每一種都還在繼續改,不斷琢磨到接近完美為止。

他追求完美的龜毛程度,從經營款待客戶也可窺知一二。他交代公務車後座一定要放公司產品型錄,凡是辦展邀客戶來參訪,客戶住宿的飯店房間也要有德大產品型錄、客戶名字,力求建立專業、體貼印象;他也嚴禁長期配合的車行司機抽菸、嚼檳榔,司機的衣服沒紮好或穿拖鞋,只要他一看到,該司機從此列入拒絕往來戶,就為了讓客戶留下最好印象。

德大這種做到最好的競爭力,不單是靠技術的追求而已,黃耀德說,「我不是技術取勝,是認真取勝。」打入日本市場初期,德大的產品品質不夠好,客戶毫不客氣地抱怨,他不找藉口,誠實面對產品缺點,認真改善,藉此紮穩馬步。

他透露,當品質問題發生時,日本客戶會要求寫檢討報告,台灣企業報告結論常寫人為疏失,會加強品保,他發現這在日本人眼中不叫檢討報告、絕對會被打槍;日本客戶一定要求檢討出讓品質出問題的原因,例如,如果追究檢討的結果是員工沒有把螺絲鎖緊,但這還不夠,還要像醫生一樣,確認病因後,再提出對症下藥的療方。

也就是說,當確認是人員疏失,就必須追究原因出在哪裡?員工薪水夠不夠?還是心態出問題?因為產品沒一一檢查才沒發現品質狀況,未來每個產品出貨前,都要一一用手指檢查每個螺絲,改進方式更要列入標準作業程序(SOP)中追蹤,才算合格。

「日本小學用歌謠教兒童過馬路:站好,左看看,右看看,往前走,動作確實。」黃耀德認為,一般人也都知道要改善,也並非做不到,只是一旦要花好多時間,往往就不願意去做,「說來說去就一件事,有些人不解決問題,面臨困難就退縮,有些人就是去找方法,想方法解決。」為了讓公司保持競爭力,他親自面試每一位員工,儘管自己是碩士學位,卻篤信學歷無用論,任用人不問學歷,只問能力,他的考題只有一題:三十分鐘內,在考卷上寫下飛機能飛的原因,但不限制上網查資料或利用其他資源找答案,唯一的目的,就是測驗應徵者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他對員工祭出了棒子與胡蘿蔔的策略,生產線每年固定淘汰績效最差的最後兩名員工,但提供平均薪資五十五K、每年至少加薪五%的待遇。

研究魂上癮

逾二十年沒過年,在家畫設計圖天生對機械設計有興趣的他,也是研究狂,為了投入研發,從創業迄今,已有超過二十年沒過農曆年,都在家中畫圖、設計,研究怎麼創造新技術。台中市經發局長呂曜志因考察機械業而認識黃耀德,也用「研發狂」來形容他。

呂曜志說,有一次去找黃耀德,他竟然花了整個晚上的時間,秀出五個簡報談最新技術與創業點子,「果然是工研院出來的老闆。」羅佐良則觀察,黃耀德很願意嘗試新東西,除了運用鋁或塑膠等不同材質研發,測試產品速度、重量可否再優化之外,最近還進階到用電腦軟體自動設計產品,一一把重量、機械剛性、疲勞、穩定度、邊界、接觸條件等超過三十組參數需求與不同組合放進電腦中,在智慧軟體設計協助下,讓產品設計更有效率;甚至想了超過十個題目,到處找人執行,「他同意失敗,但要知道失敗的原因。」德大的資本額為五千萬元,黃耀德捨得每年投資兩倍資本額,砸一億元在培養人才和研發技術上。

先前,他花了三年、砸下上千萬元研發出機械手臂減速機,正是願意投入研發的成果。

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

產品若不夠好,客戶捧錢也不賣儘管新產品很吸睛,他追求完美的龜毛精神卻再度發威,許多客戶想出價買下他研發出的減速機,他卻認為還是「半成品」而惜售。

「一般廠商能賣就賣,他不會因為客戶要買,就賣。」羅佐良透露,中國廠商只要求機械手臂減速機使用壽命達三千、五千小時,德大則已突破八千小時,不只中國客戶,連美國、日本都有客戶想買,他卻認為,還不夠好、還未達到媲美日本製的一萬小時,對客戶「say NO」,「客戶要求就這樣賣沒關係,他不賣,除非測試到完美。」這段創業路,黃耀德走了二十二年,龜毛,是機械同業普遍對他的形容詞;認真,則是他在訪問中提過好多次的關鍵詞。

事實上,他從十三歲就想創業,這和他小小年紀就開始養成的「成就動機」有關。「創業很屌、當老闆很屌,不用被人家罵,可以罵人家。」學生時代的黃耀德曾到姑丈在高雄的機械廠打工,姑丈走路有風的老闆形象,從此深深烙印在心中。

他回想小時候雖然衣食無虞,但其實家境並不寬裕;念五專的時候,看到同學買當時當紅的Sony隨身聽,騎機車甚至開車上學,想擁有的欲望激發出他的成就動力,「當你看到別人好,想要跟他一樣。」黃耀德這樣自我剖析,「我認真做好,應該會有相當報酬,才能顯現出我的與眾不同、成就感。」七月盛夏,陽光從德大的鐵皮屋門窗透進來,外頭的稻田也被陽光照得白花花、生機盎然。黃耀德寫下的傳奇,不過只是台中上萬家鐵皮屋廠房競爭力的縮影,而機械產業,更是蔡英文政府要打造五大創新產業的樹根所在。

隨著中央和地方產官學研積極整合,當根部的養分足夠、抓地穩固,台中機械業就有機會開枝散葉,在稻田邊長出台灣新的兆元產業。

德 大

成立:1994年

董事長:黃耀德

主要業務:工具機刀庫等

2015年營收:集團約40億元

撰文 / 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33

哭笑不得:騎呢村霸偷水偷電 佔地建鐵皮屋

1 : GS(14)@2011-10-04 21:48: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671934


周錦生自稱篤信佛學,並在僭建的鐵皮屋內設置佛堂,聲稱被人迫遷,又稱不會跟黃先生計較。'


黃先生於今年 8月花了近 200萬元買入下禾輋村 1A號村屋,沒料到換來一場噩夢。他於 8月底向中電申請更改用戶名稱後,於 9月 10日驗樓時,赫然發現屋前空地上,搭建了一間兩層高鐵皮屋,內裏的傢俬、電器一應俱全,更離譜是有人從他的村屋接駁一條電線到鐵皮屋。他於是報警求助,並向中電投訴。

「話晒鄰舍點解趕我走」

9月 16日他正式收樓時,更發現新居被人截斷供水,連屋外的水喉也不翼而飛,仔細查看下,發現原來舊水喉也是被鐵皮屋的村霸據為己用,「佢將條供水嘅喉扭轉咗,畀佢間屋嗰邊用」。他為此再向警方報案,並要找工人重新為村屋接駁水喉。
到了 9月 22日,黃稱有附近的村民,向他新居的裝修工人稱,有另一條被拆走的水喉,原來放了在後山,並要求支付「茶錢」以取回水喉,黃憤而三度報警。
黃表示,該名村霸是他新居的前租客周錦生,遷出後在旁邊霸佔空地搭建鐵皮屋自住。他批評,警員一直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指偷取水電的周錦生,是水、電戶口的前用戶,所以事件屬私人糾紛,不肯受理,着他自行民事追討損失。黃先生慨嘆,「佢已經搬走咗,點可能仲繼續用我間屋啲水電」。

村霸周錦生向記者承認,是黃先生新居的舊租客,任職的士司機,聲稱已居住了近 10年。他說當年以月租 3,000元租住上址,但月前收到業主通知他要易手,由於無家可歸,又不想申請入住房屋署中轉屋,於是在旁邊霸佔官地搭建鐵皮屋居住,「我唔想瞓街,所以先出此下策」。
他反批評黃先生咄咄逼人,「大家話晒係隔籬鄰舍,佢截我水、電,我都冇投訴佢,點解係要趕我走」。他說自己今年 60歲,希望在鐵皮屋一直居住至安享晚年。警方至截稿前未有回應。
2 : Sunny^_^(11601)@2011-10-04 23:02:44

咁都得既??
3 : 龍生(798)@2011-10-05 02:17:33

呢的鐵皮屋...雖有瞭仔部拆...但班友長期唔做野,

有等於無

佢咁搭法, 除時拖你357年...

呢個新業主都幾無奈....
4 : Sunny^_^(11601)@2011-10-05 08:35:45

比我係業主,我會揾田生
5 : Sunny^_^(11601)@2011-10-05 08:36:13

cut 水cut 電
6 : GS(14)@2011-10-05 10:53:27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6807[/realblog]
7 : 龍生(798)@2011-10-05 14:24:11

cut 水cut 電其實都住得既...睇你要求有幾低姐...
8 : Sunny^_^(11601)@2011-10-05 14:25:38

田生仲有好多野做得出掛.呢D野...
9 : 龍生(798)@2011-10-05 14:36:23

嗯, 田生跟這新業主可能像當年諸葛亮同周瑜...

大家都想到同一個字...然後寫在掌心...哈哈哈哈
10 : hehehaha(4466)@2011-10-05 15:54:27

都是善用火攻0.0
11 : 龍生(798)@2011-10-05 16:13:46

你講架咋!!! 我無咁講過呀~~~~smileysmileysmiley
12 : Sunny^_^(11601)@2011-10-05 16:20:38

10樓提及
都是善用火攻0.0


到時D記者會話咩冇人性,DXX後會出晒來保護集體回X
13 : 龍生(798)@2011-10-05 16:24:48

鐵皮屋都算集體回憶??
14 : Sunny^_^(11601)@2011-10-05 16:25:26

唔知呀
15 : GS(14)@2011-10-05 16:44:26

14樓提及
唔知呀


我唔認為是...
16 : 龍生(798)@2011-10-05 17:27:27

或者住開舊樓的人, 過幾年廿被火攻的次數多了

習慣成自然, 辦番場火燒鐵皮屋懷勉一下過去呢
17 : GS(14)@2011-10-05 17:28:40

16樓提及
或者住開舊樓的人, 過幾年廿被火攻的次數多了

習慣成自然, 辦番場火燒鐵皮屋懷勉一下過去呢


都是小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