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107/20110729/news_20110729_1482892.shtml
近期,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被各大媒体报道得轰轰烈烈,味千方面至今未公布消费者所关心的其猪骨汤原料到底由哪家企业生产,但7月24日已承认,其公司拉面产品所用的汤底的确不是熬制的,而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的,引发民众质疑。号称“白汤之雄”的味千拉面究竟是怎样加工制作的,舒适的就餐环境和其背后的生产环节是否完美如一,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味千拉面卧底,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场景。
A 目前店内大多为短期工
7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台东三路的这家味千拉面,店长告诉记者,短期工已经招满了,现在只招长期工,一个月工资1100元,每周可以休息一天。看记者可以接受,店长让记者回去准备黑裤子黑鞋,因为店里只提供上衣工作服。
24日,记者准备好一切重新来到店里,店长并没有要求记者出示健康证,直接给了记者一套工作服。记者拿着这件散发着浓烈异味的工作服,决定直接套在外面,旁边的小张(化名)告诉记者,工作服晚上拿回去洗洗再穿。更衣间很狭小,只能待开一个人。四周摞着各种鞋子和衣物,散发着鞋臭味,加上温度高,记者赶紧换完出来了。
小张是一名大学暑期工,来了还不到半个月,据她介绍,这个店里除了店长、主任,只有五六个长期工,剩下的全是像她一样的学生族。记者询问:“那厨房里做饭你们做得来吗?”她说:“那些面煮一煮就行了,其他餐点几乎都是半成品,货进到店里来,再加工一下就行了,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另一位员工小敏(化名)说:“其实要想单独上岗操作也是要考试的,如果不考试就有人帮忙一起做,其实很快就学会了。”
记者发现,这个店里的短期工多为高考结束后的高中生、大学生,工资低且很辛苦。
B 消毒粉泡完餐具直接用
在味千拉面,最便宜的一碗面也要22元,大部分面和炒饭都在30元以上,人均消费约40元,留给消费者“有营养”的印象。
价格不便宜,卫生状况应该很不错吧。记者在探访中却发现,内部操作间与外面舒适的大堂不太相称。一进清洗间,记者就闻到一股浓烈味道。
记者表示外面没有杯子了,一位阿姨指着水池说,“都在里面,自己捞吧。”记者观察到,从外面送进来的杯子,被水冲一下,直接就被扔进了这个池子,没有任何消毒。记者捞出的杯子经常还带着食物,只能在水里再把它们晃掉。
其他碗碟的清洗过程是这样的:收进来的餐具 ,并没有先把顾客剩下的饭菜倒掉,而是混着剩饭菜把碗碟摁进水中,然后再扔进泡着洗洁精的池子擦一擦,再扔进倒有消毒粉的池子里一泡,接着进柜。这个场景实在是太恶心了,导致记者中午没吃进饭去。
记者询问:“消毒粉洗过不用再用清水冲了吗?这不有残留吗?”洗碗的阿姨说:“不用,都这么洗,这已经消毒了,干净的。”而记者在洗碗池的上方看到一个有关清洗标准的大牌子,上面的清洗步骤最后一步写着:消毒粉消毒后——清水冲洗干净。记者还观察到,倒有洗洁精和消毒粉的水半天才换一次,水洗得都发黑了。
记者在为顾客送餐具时,经常发现筷子上有没冲干净的泡沫,只能用餐巾纸擦掉再送过去。
C 点套餐其实不省钱
记者打工的时候店里正在搞活动,点套餐就能搭配一个据称价值25元的塑料水杯。套餐最便宜的也要85元,大多要100元以上,是不是点套餐真的像推荐的那样实惠呢?
负责点餐的小乐(化名)告诉记者,以后去哪里吃饭也不会点推荐的套餐了。她说:“一般两个人来这里吃饭70块钱就够了,可很多人经不住推荐就点了套餐,一顿饭下来多花不少钱呢。”小乐说,他们都有套餐任务,每天为了完成几十个套餐的任务,会想尽办法向客人推荐。
如果一个套餐搭配两个25元的塑料杯,价格就在110元左右,而塑料杯里无非是可乐或七喜,这就让套餐价格高上去了。像这样价格虚高的餐品还有很多:一道22元的北海道风烧扇贝被店员戏称为“北海道烧豆芽”,因为整盘菜里只有5个小扇贝,下面全是豆芽菜。
D 记者来采访,店里很紧张
味千拉面身陷“勾兑门”,7月24日,味千拉面方面终于承认,公司拉面产品所用的汤底的确不是熬制的,而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的。但浓缩液是由猪骨熬成的。这种浓缩液来自于日本的一家汤汁生产企业,浓缩液送至门店后,由门店工作人员通过加水和一些其他作料“还原”成汤。
记者来的第一天恰好遇上两个青岛媒体的记者前来采访,店长很有礼貌地接待了他们,但对记者的问题,能回避就回避,能模糊就模糊,没有正面回答。店长说,店里的原料都是相关厂家统一配送的,具体是哪里生产的她也不清楚,不过可以提供电话号码,让记者自己去咨询。店长还说,具体情况味千总部会很快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之前他们没有接到如何回答的指示,是不能透露细节的。这两位记者又提出想进入操作间看看,被拒绝。
两名记者走后,店里的另一位负责人打起了电话,记者隐约听到了“待会可能有记者会去采访你,如果他问,就说你是刚来的,什么也不知道……上午有记者来采访了,我什么也没说……”这类的话语,还有几个电话好像是在向上级汇报情况。看得出来,记者的采访让该店的负责人相当紧张。
E 店员被叮嘱嘴要严
7月28日,店里来了一个应聘的,最后因为待遇问题没有留下。这人走后,店主任和其他店员相对一视,说:“这个不是记者。他是真来找工作的。”主任还让大家眼尖点,看到疑似记者的,一定要马上汇报。
店长也被前来检查的味千内部人员告诫:“最近多留意报纸,现在开始质疑你们了……”
店主任告诉店员,如果有客人或者记者询问关于汤底的事情,就说不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专门人士来解释,如果还问就要马上通知店长出来回答,不能自己乱说。对那些“挑刺、找事”的人,不做任何答复,一切以官网为准。“咱们官网上的各种数值已经更新过了,客人要是想知道就让他去官网上看。”总之就是一句,嘴一定要严。
记者在聊天中曾试着问一名长期工,浓缩包究竟是怎么弄成面汤的,她立即收敛笑容,吞吞吐吐地说:“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另一位打工的小云(化名)说:“咱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行了,汤包的事我们也不明白是怎么弄的,也不让问。”
F 记者亲见调汤过程
7月26日早上,记者发现操作台上两个人正在挤一大包淡黄色的膏体,上面写着味千汤料包的字样。中午,记者看到一位女孩在搅拌一盆汤,本来颜色很淡,可记者转身去送了个菜的工夫,再回来一看,汤的颜色已经发白了。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浓缩包呢?下午,记者找机会溜进了厨房,看到一个金属桶里已经盛满了乳白色的汤底,这就是味千拉面的经典汤底。
由于很多食物都是半成品,所以厨房的工作就是加热装盘。比如一道19元的棒虾仔元餐点,就是将4个裹了面的虾放到油里炸制即可。据店员介绍,虾送来的时候就是裹好面的。而名目繁多的面的做法也不难,就是把面煮熟,浇上汤底,再根据不同的面,撒上不同的配料即可。
就在记者在厨房中转悠的时候,一个女声在背后大喝一声:“你进来干什么,外场的人不准进来,让店长看见你还想不想干了?”
现在味千公司始终以“不便透露”为由拒绝公开汤包供货商的名称和具体信息。曾为味千样品提供检测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在新浪微博上表示,当时检测的骨泥浓缩汤料样品的营养成分不等同于后来被味千稀释后的汤底营养成分,味千在混淆概念。“汤稀点没什么,但是用浓缩汤料的数据来冒充面汤中含量,欺骗消费者,夸大几十倍,就太过分了。”文/图 本报记者
记者手记
味千,请给消费者真相
腾讯网的一个关于味千拉面的投票,有32万人参加,第一题是:你认为味千拉面是否涉嫌欺骗消费者?94.47%的网友选择了“是,玩文字游戏,严重欺骗消费者”;而第二题:你是否还会去味千拉面消费?有86.04%的网友表示“不会”。
这是信任的流失。更遗憾的是,味千这个在中国已经10年的品牌,选择的不是尊重消费者的质疑,面对消费者的疑问,而是继续模糊焦点,打死也不说。“汤底钙含量是牛奶4倍,普通肉类数十倍”,有那么多消费者因此而来。
前几日的达芬奇事件,消费者感觉被欺骗了,自己花几十万元买的“纯实木”家具竟然是木头渣合成的。造假的代价就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永远消失,进而在市场上消失。而这样消失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
在味千拉面店打工的时间里,我曾经看到有囊中羞涩的学生情侣,翻着每一页都价格不菲的菜单犹豫着,这可能是他们商量好的一次大餐;有母亲带着一两岁的宝宝,拿汤勺喂孩子那“含1600毫克钙”的汤底,希望孩子能多喝点长身体;还有对老夫妇,互相尝着对方碗里的面,然后结伴而去。他们常常微笑着感谢我,一位老奶奶吃完面还把滴在桌子上的面汤擦拭干净。我想问味千的是,你敢和这些消费者比真诚吗?
记者往返于大堂和后厨 ,看着那些品味汤底的顾客,心中满是愧疚和担忧。可我改变不了什么,我能做的只是想告诉读者一个真相。
希望味千能尽快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答案——是什么汤,就是什么汤。
店里的原料都是相关厂家统一配送的,具体是哪里生产的我也不清楚,不过可以提供电话号码 ,你们可以自己去咨询。具体情况味千总部会很快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之前我们没有接到如何回答的指示,是不能透露细节的。
——店主对来采访的记者说
如果有客人或者记者询问关于汤底的事情,就说我们不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专门人士来解释,如果还问就要马上通知店长出来回答,不能自己乱说。
——店主任对店员说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郭新举]
|
||||||
金融市場征戰快三十年的蔡明興, 冷靜而理性,遇上熱情感性的太座翁美慧,兩人性格迥異,凡事各有看法,卻在藝術的婚姻生活裡,找到平衡點,而且合作無間,充分印證「藝術即生活」之道。 撰 文‧劉俞青、陳兆芬 八月還沒過完,台股已經大跌一千多點,很多投資人跟著每天不斷往下掉的指數,身心備受煎熬,精神壓力大增,甚麼才是解除 市場壓力的良方?歷經幾度經濟動盪,慣看景氣起落的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氣定神閒地回答:藝術。 「從一九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二 ○○○年網通泡沫,到這幾年金融海嘯,好不容易才學會,眼光要看遠,不要只看眼前,這也是從藝術投資市場上學來的。」蔡明興說話的這一天,台股盤中上下震 盪超過二百點,心臟不好的人,恐怕很難承受這種劇烈震盪。 不過,即使愈來愈老僧入定,但近期這一波全球股市回檔,仍讓他高度警惕。「尤其日 前索羅斯(George Soros)宣布解散旗下基金,這個大動作等於是在昭告天下:『這局勢我看不懂,收山不玩了。』由此看來,這個市場顯然還要繼續波動好一陣子,不會馬上就 結束。這對我們從事金融市場的操作,當然會是很大的挑戰。」這是蔡明興首度對近期動盪的全球金融局勢,發表看法。 理性與感性 伉儷性格完美互補蔡明興是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的二兒子,他有一位鋒芒比他更勝的哥哥、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對外,低調的蔡明興始終不爭功,總在所有鎂光 燈打向哥哥時,快閃離去。但蔡明興其實一直是集團的「總投資長」,在金融市場裡征戰近三十年,長期面對金融市場的波動起伏,承受壓力之大,絕對不在哥哥之 下。 儘管如此,但蔡明興在集團內或朋友圈,都是出名的好脾氣,露齒大笑幾乎成了他的金字招牌。員工說,「二董脾氣好,幾乎不曾見過他罵 人,」一位幾乎每周與他一起打球、喝酒的多年好友說,「阿興仔以前脾氣就好,這兩年來更好了,藝術和宗教真的影響他很大。」而引領他進入藝術與宗教殿堂 的,是他的太太翁美慧。 投資需要極度的冷靜、理性,但翁美慧偏偏就是熱情而感性;表象來看,兩個人似乎個性互異,但一冷一熱的內涵其實是完 美的互補,相處上自然呈現一種差異性的趣味。 例如直到今天,富邦集團其實已經繳出一張非常漂亮的成績單,富邦金控躍升為國內第一大金控,但 蔡明興還是工作狂。「我沒有上下班的,有時晚上在家看電視,突然想到一個點子,我會立刻打開電腦或手機,和同事討論。」蔡明興說,自己的「下班」就是睡 覺,「因為我經常是一直到睡覺前還在工作,或者說,是一直工作到想睡覺才去睡覺」。 「這時候我的功能就出現了,我的工作就是負責不斷拉他出 去,看戲、聽音樂、看表演,反正做甚麼都好,就是把他從工作中拉出來。如果可以有一段長一點的時間,就出國旅行。」渾身都是藝術熱情的翁美慧遇上理性的蔡 明興,像是天生注定的夫妻。 無論工作再忙,一家四口每年固定會有一趟出國旅行,到了當地,「逛美術館」幾乎成了必定行程。 擘 畫「粉樂町」 夫妻同心改造台北城例如最近一次,是全家一起去西班牙的第四大城畢爾包(Bilbao),「這城市竟然能因為一座古根漢(Guggenhaim)美術館, 而徹底改變。」開口不脫藝術本行的翁美慧說。畢爾包原本已是沒落的工業城,卻因古根漢美術館建立而完全改觀,成為全世界城市重建典範。 「當 年古根漢要來台中沒成,真的很可惜。」蔡明興一句話立刻又拉回到現實。他說台灣缺乏城市美學的概念,如今要想台北哪個建築物讓人印象深刻,還真的想不出 來。「勉強要算,大概只有如今敦南誠品那棟建築物,那是當年我堂哥蔡辰男蓋的」既然台灣感受不到美學,翁美慧決定放下董娘身分,捲起袖子自己來做。她一手 擘畫的「粉樂町」就是秉持這個概念,在平凡的城市裡加入美麗的藝術元素,在極其有限的預算裡意圖改造台北城,讓藝術可以充分融入生活。「如今,藝術是我生 活的全部!」翁美慧直言。 蔡明興其實比哥哥蔡明忠還早結婚、早生子,他和翁美慧兩人結婚整整二十五年,子女大學畢業後暫留國外,在金融機構 工作。 「粉樂町當代藝術展」邁入第六個年頭,連蔡明興也舉雙手支持,不單純只是出於對太座的認同,對蔡明興而言,藝術是興趣,可以紓壓,但 回歸現實,當然也是投資。 在投身藝術之前,翁美慧說,「自己成長過程常常覺得很孤獨,因為沒人了解我。」所以當她第一次在紐約看到梵谷的名 作〈星空〉時,唰一下當場眼淚就掉下來了,因為她在畫裡強烈感受到梵谷的孤單感,「忽然覺得有一種被理解的感覺,所以藝術和生命、和心是不可分的。」翁美 慧動容地說。 「就像你遇見我一樣,」蔡明興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接下太座的話。蔡明興的藝術生命確實是從翁美慧開始,「但我很有慧根,」因為 蔡明興的收藏,無論質與量,都早已是國內知名。尤其是畫家常玉的畫,蔡明興應是目前全世界最完整的收藏,一幅舉世聞名的〈白裙女子〉畫作,就掛在富邦大樓 十五樓,蔡明興個人樓層的最顯眼處,是當年蔡明興向一位法國收藏家購得,如今市價已經難以估計。 不殺價吸引佳作 控制預算不做冤大頭買畫、收藏畫,蔡明興承認自己不可能完全只有純藝術的想法,「我常說,藝術是投資、欣賞兩相宜,有人是純投資,有人只欣賞,但我說如果 能夠兩者兼具也滿不錯,不過我到目前為止,沒有賣過一件藝術品。」蔡明興說自己每次在買畫的瞬間,除了喜歡之外,的確也會考慮「未來的升值空間」,一旁的 翁美慧則搖搖頭說:「我完全沒有,為什麼藝術一定要有number(金錢數字)?」夫妻間的差異自然呈現,卻意外地和諧。 雖說不要以金錢來 衡量藝術,但翁美慧還是承襲了「中國傳統女德」,買東西一定要殺價,買藝術品更是非殺不可。但這一點,蔡明興則不認同。 「我買畫不殺價,這 一點全市場都知道,所以你認為我買貴了嗎?那你錯了,只有這樣我才會買到最好的藝術品。因為全市場都知道我買畫不殺價,所以一有好東西第一個一定想到我, 不會想到那些會殺價的。」蔡明興說,因為藝術品是限量的,不是在市場買菜,沒有就沒有了,所以只有「買到」與「沒買到」之分,不是「貴」或「便宜」的問 題。 這樣的哲理須有足夠的口袋深度作為前提,但確實也是投資藝術市場的成功之道。 只是,蔡明興的藝術投資之道,翁美慧顯得不 以為然。「我是連名家趙無極的畫我也殺很久,超出某一個價錢我就不願意,因為我知道價值在哪裡嘛,我不要被坑。」翁美慧說,有幾次她殺價買到的價格,連蔡 明興都佩服。從此以後,夫妻連手密切合作,蔡明興繼續維持不殺價作風,但翁美慧跟在後頭殺價,在藝術投資領域兩人找到平衡點,合作無間。 透 過藝術,蔡明興、翁美慧夫妻有了笑口常開的藥方,也找到了婚姻經營之道,那是金錢無法衡量的意義,也是生命的真諦。 蔡明興 年 齡:54歲 現職:富邦金控副董事長、台灣大哥大董事長經歷:富邦證券、富邦人壽董事長學歷:紐約大學商學院MBA、台大商學系 翁 美慧 年齡:約50歲 現職: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經歷:測試光纖工程師 學歷:加州 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機系 |
|
||||||
林讓均 《今周刊》「誰最有說服力」民調火熱出爐,謝震武勇奪全台灣「最具說服力名人」寶座! 謝震武夠說服力,但你夠說服力嗎?想讓別人對你說「yes」、踢進成功的臨門一腳,你不可不知說服力的四大關鍵! 撰文‧林讓均 「你夠說服力嗎?」不管你是靠「會說話」得人疼,還是靠「做對事」狂得分,想要讓別人對你說「yes」、踢進成功的臨門一腳,關鍵還在於你的所作所為有沒 有「說服力」! 如果「說服力」學得來,誰是公認的典範?根據《今周刊》在九月初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所做的線上民調「台灣名人,誰最有說服力?」,身兼律師與節目主持 人的謝震武得到壓倒性勝利,獲得四○.二%的高得票率,成為全台灣最有說服力的人!而第二名、第三名則分別是吳念真和張小燕。 關鍵一:說服力「穿」得出來建立具有一致性與信賴感的形象此外,企業類第一名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第二名因為得票數相同而有兩位,分別是鴻海董事長郭台 銘、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 在這個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的時代,被「看見」已非難事,但難就難在怎麼被「看重」。所以,上述名人被看重的理由在哪裡?為何在大家心目中,他們就是比別人 有說服力? 想要在十分鐘內提升「說服力」,以下四大關鍵你不可不知道。 「看起來值得信賴,而且形象一致的人,比較容易說服別人!」Perfect Image陳麗卿形象管理學院總監陳麗卿說,「形象」是不用開口的說服力。陳麗卿特別以謝震武、張忠謀這兩個第一名為例,來解碼「說服力」的外在表現,她 發現這兩人的外形一直沒有太大改變,打扮的重點都是襯衫、polo衫與西裝等「有領」的經典款穿著。 「這樣的穿著就是我們認為的『成功男人』形象!」陳麗卿表示,「有領」的衣服代表穩重、專業,更具有「領袖」的權威感,而「經典款」則是多數人喜愛的公約 數,而一直重複這樣的穿著打扮,則會凸顯形象上的「一致性」,增加別人對他們的信賴感。 關鍵二:說服力「說」得出來最終極的說服力 讓人感動而後改變陳麗卿說,說服力不可或缺的當然是在專業領域上表現出色,不過外在形象也影響了一般人對他們的既有印象。決定印象分數的原因,也包括口語 表達的風格。通常要有說服力,講話速度不宜過快,因為這顯得急躁、不穩重。像謝震武的講話屬於中速度,而因為銀髮更添智慧形象的張忠謀,則有一種充滿哲思 的慢速感。 說話措辭也很重要,陳麗卿指出,能夠排進說服力調查前幾名的名人,不管說話慢或快,他們口語表達的共通點就是「不講廢話、用詞精確、言簡意賅!」「大家常 誤以為說服力,就是練嘴皮子!但其實『說服力』就是一種『讓人相信』的能力,而讓人相信最根本的就是『真誠』!」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說,所 謂真誠可以從穿著、聲音、表情、眼神等小地方看得出來,但也不要輕忽「言行如一」所能建立的長期公信力。 黑幼龍提醒,通常無法說服人的關鍵在於「不知道他在意的是什麼」,這樣自然無法打動他。他建議,想說服人,先從「聆聽」做起,並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 而這可透過「角色扮演」來練習。 而對於黑幼龍來說,最終極的「說服力」莫過於讓人「改變」的能力!他提到,牧師周聯華曾去探望牢獄中的殺人犯陳進興,正打算開口時,沒想到陳進興搖頭對他 說「牧師啊,我很後悔沒有早點聽你講道!」這下子,讓周聯華好生感慨,心想如果自己更早對他講故事,是不是就能說服他向善,多救好幾條人命呢? 「想要說服人去改變、去行動,最好的方式真的就是說一個好故事!」黑幼龍說,最動人的故事來自於親身經歷的故事,如果你不會說故事,那就從自己的故事說 起,並且蒐集各種生活中曾經感動你的題材,可以多訓練自己在兩分鐘內完整地講一個故事,以此掌握要領。 「想要有效說服,先牢記一個『25/75原則』!」經常教人聲音溝通技巧的華語聲調訓練師周震宇說,能否成功說服,重點可能不在於你「說什麼」,而是你 「怎麼說」。曾有研究發現,聽一個人講話,內容的影響力通常只占二五%,而「說話的感覺」則占了七五%。 關鍵三:說服力「聽」得出來重要的不是「說什麼」 而是「怎麼說」所以一旦那個人講話的方式讓你產生「抗拒意識」,那你連聽都不想聽,怎麼可能被他說服。周震宇表示,想要取得良好的說服效果,要先「對 頻」,把自己說話的快慢、強弱與音階高低,都調成跟對方一樣,例如對方如果說得慢, 你就不能快。 而通常最具說服力的說話方式是「堅定而不臭屁,自信而不咄咄逼人」。那最需要說服力的業務員可以怎麼做?周震宇笑說,坊間的訓練常要業務員以激昂高亢的聲 調攬客,殊不知會適得其反,因為過高的聲調會令人緊張,抗拒意識就產生了。 他建議,就算只有五分鐘和潛在客戶講話,還是要記得先「對頻」,而「平鋪直敘、中階音高的自然語調」是聽來最誠懇、親切的。所以,電腦展上業務員一句耳 語:「我跟你說,這電腦真的沒話說,算你便宜點!」的效果,會勝過展場辣妹「快快!今天一律八五折!」的高亢叫喊。 關鍵四:說服力「看」得出來在會議室 用「影音」簡報說服關鍵人物至於上班族最需要用到「說服力」的戰場,則在於會議室,而簡報片則是說服的一把利劍。怎麼把這把劍磨利?幫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製 作「不願面對的真相」簡報片的簡報大師南西.杜爾(Nancy Duarte)宣告「視覺溝通的時代已經到來!讓你的簡報成為一趟帶來震撼的感官之旅吧!」杜爾把演說、簡報視為一趟講者與聽眾共同演出的旅程,而簡報片 則是拉進兩者距離的關鍵工具,她建議,一套有說服力的簡報片,其上的訊息應該簡潔明確而有畫面感,文字愈少愈好,若能把訊息轉化為有意義的影音、照片或圖 表,將更具吸睛爆點。 「簡報的製作有一個六乘六原則,也就是一張投影片的文字最多不超過六行,一行不超過六個字!」黑幼龍也提醒,簡報時最好站在投影螢幕的旁邊,不要距離過 遠,否則觀眾注意力容易分散。而簡報時,講者也不應死盯著投影片,應該設法以說故事、肢體語言、即席問答或影音等方式與觀眾互動,讓演說內容更具畫面感與 記憶點。 花十分鐘掌握上述四大關鍵之後,你是被說服,還是說服人,就看你如何說服自己好好練習了! 《今周刊》「最有說服力名人」大調查在你的心中,誰最有說服力? 名人類* 企業類第一名 謝震武 第一名 張忠謀第二名 吳念真 第二名** 郭台銘第三名 張小燕 第二名** 嚴凱泰調查合作對象: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調查時間:2011/09/05~2011/09/07 有效樣本數:2461份,註:*名人類名次,同樣為總排行榜名次;**兩位第二名的票數相同3分鐘自我檢測 你有說服力嗎? 以下10個題目請為自己打分數。從不:0分,偶爾:1分,經常:2分,總是:3分01. 與人說話時,你會誠懇地看著對方,注意對方反應? 02. 你能避免使用陳腔濫調,代之以更生動而有畫面感的語言(如:使用比喻、故事或肢體動作)? 03. 你願意花比想像中更多的時間準備一場簡報,並且不斷練習? 04. 你不會為了贏得一次無謂的爭論,而冒著中斷關係的危險? 05. 提出解決方案之前,你已經了解對方在意的關鍵點? 06. 你願意配合對方,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如:語氣、聲量與速度)07. 在說明重要事情前,你會先整理自己的服裝儀容? 08. 你夠了解自己說話的樣子,甚至曾錄下自己的演說儀態? 09. 你會去評估每次重要談話或演說的效果? 10. 大部分的人樂於與你談話、給你說話的機會? 測驗分析: 15分以下:喔喔!你需要徹底改變溝通方式!16分~20分:尚未成功仍須努力,多給自己練習的機會!20分~24分:還不錯嘍,只須增強表達力道!25 分以上:毫無疑問,沒有人會對你說NO! 參考資料:《魔鬼說服術》、本刊整理 |
|
||||||
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日前到訪台灣,第一次深入台灣科技業的大動脈──新竹科學園區,又踏進工研院,替第一線的台灣科技業把脈。他聆聽台灣人的焦慮,了 解台灣人的憂心,在離台前,他給台灣科技業什麼樣的寶貴建言? 撰文‧賴筱凡 攝影‧陳俊銘四十年前第一次踏上台灣後,幾乎每隔十年,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都會到訪台灣一次,懷裡搋著相機,捧著黑色小筆記本,漫遊台灣。但這次的台 灣行之於凱文.凱利,卻很不一樣:「這是第一次,我清楚地知道,台灣人在擔心什麼!」趁著演講後離開台灣前的空檔,凱文.凱利深入新竹科學園區,探訪台灣 科技研究的最前線──工研院,他一直都聽說台灣靠著科技創新壯大經濟實力,這卻是他第一次,深入探訪台灣科技業的關鍵動脈,用他的雙眼去解析台灣科技業。 然而,三天來遇到的台灣科技人,不管是政府決策者、掌理公司營運的CEO,甚至是做基礎研究的研發工程師,幾乎都提出這些問題:「我們要怎麼和三星對 抗?」、「台灣如何走出代工命運?」、「政府投資了上兆元在雙D產業(DRAM、面板),但卻變成了『慘業』,我們該怎麼辦?」就在他離台前的最後一小 時,前往機場的路上,凱文.凱利沉思了一分鐘,他緩緩地開口:「其實台灣人根本不必害怕三星!」做對產品比擔心競爭者重要看著工研院精心設計的紙喇叭,凱 文.凱利仔細聆聽介紹,三個小時後,有關紙喇叭的簡短一四○字的心得,就已經躍上凱文.凱利的臉書及Google+,「這就是台灣人技術創新的力量。」他 說。 這趟旅程裡,他看見台灣人許多的不安,不管是急欲擺脫代工命運,抑或是被強敵三星壓到喘不過氣,但這些焦慮看在凱文.凱利眼中卻是無意義的,「我明白台灣 積極想要找到附加價值更高的產品,但擔心對手並無濟於事,重要的是你如何設計出對的產品、價值更高的產品,只要消費者願意買單,市場機制就會證明一切,根 本無須擔心三星。」他聳了聳肩說。 看著新竹科學園區裡林立的半導體廠、面板廠、LED廠,「台灣人有很好的製造能力,這就是你們的優勢,你們製造速度很快,甚至可以用相對低的成本,製造出 新產品,但問題是在於,什麼才是對的產品,而不是無用的產品。」凱文.凱利的話一針見血。 「至少華碩在PadFone(手機、平板、筆電三合一的新產品)上做的事,就是某種程度的創新嘗試,那很好,你得試了才知道。」凱文.凱利說。 全球科技業正經歷一場巨變,即使國際大廠如惠普、諾基亞、英特爾,都面臨空前的挑戰。可是,樂觀的凱文.凱利不認為台灣人需要焦慮,原因很簡單,「當全世 界科技業都在找出路,台廠比其他國家相對具有優勢,你們有完整的生態系統,你們有健全的垂直整合供應鏈,所以一旦新的方向出現,台廠遷移的速度也比其他國 家快。」他說。 就像蘋果發動的iPhone、iPad行動革命,組裝工作落在台廠手中,觸控螢幕、背光模組、相機鏡頭、機殼、PCB板等,這些零組件都是台廠製造,「只 是問題出在如何創新,如何讓台廠的服務價值更高。」對照台廠從每台iPad分得的價值僅二%,韓廠卻拿走七%,凱文.凱利清楚提醒,台灣科技業的核心問題 在於提升價值。 靠政府幫 不如假裝沒政府至於政府大舉投資的雙D產業大虧損,甚至無法超越韓廠的競爭,也成了另一種焦慮。 凱文.凱利搖了搖頭,「蘋果、Google、臉書的成功,都沒有美國政府的幫忙,但我並不是說台灣政府利用政策扶植不好,而是我想告訴台灣科技廠:『為何 不假裝沒有政府,先想想該怎麼做?』」凱文.凱利坦言,對美國科技業來說,美國政府是小政府,能幫助的有限;但對台灣科技業來說,台灣政府卻是大政府,幾 乎處處都可看到政府的扶植政策。然而,凱文.凱利並未全盤推翻政府扶植的力量,只是他認為台廠在經營時,必須先假裝沒有政府的奧援,思考該如何做。 結束在竹科的半天參訪,凱文.凱利收穫豐富。他曾在到訪第一天時,對於台灣滿街跑的計程車都裝載行車記錄器,而大為驚奇,甚至在他的臉書上與海外友人分 享,認為這潛藏商機;他也曾對於台灣每一個街口就有一家便利商店,提供各類服務,而大為讚賞。 對凱文.凱利而言,這是一趟難忘的台灣行。登上飛機後,他下一站要前進中國,尋找科技巨變時代下的每個線索,預見下一個新趨勢。 |
| ||||||
你能想像嗎,一台薄薄的平板電腦,竟會讓我們的鈔票變薄了? 本週,是平板電腦產業最熱的一週。 美國時間十月二十三日,蘋果(Apple)公司即將發布它的第一款七吋面板產品,「iPad mini」。就在iPad mini發表後三天,十月二十六日,微軟(Microsoft)視為翻身重頭戲的平板電腦Surface也即將開賣,如果再加上華碩與十月底的Google等等,光是十月就有約十款新產品問世。所有人都在搶食,這塊產值四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一千七百億元)的大餅。 平板電腦創造的傳奇很動人。 二○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已去世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把第一台iPad介紹給全世界;二年九個月後,平板電腦全球累計銷售約有一億五千萬台,等於是台灣加上日本的總人口數。 它也改變了世界。全球三分之一的國家開始採用平板電腦做為電子書包,改變孩子學習的方式。二○一六年之前,五成以上的企業透過平板電腦收發電子郵件,改變員工溝通的方式。當平板電腦被人們做為閱讀的載具後,在英國,去年電子書的出版規模首次超越了精裝書,改變了全球出版業的生態。 台灣,不再無法取代!少了零組件建議權,影響力大減 但,它也正讓台灣逐漸「沒這麼重要!」這,正是影響我們荷包的起始。 二○○五年五月,美國《商業週刊》製作了「Why Taiwan Matters」的封面,文中提到,「沒有了它(台灣),世界經濟將無法運作」(The global economy couldn't function without it.),並以「中東原油」比喻台灣電子業,兩者都是短期內不可取代的。 二○○一年,一位澳洲記者愛迪生(Craig Addison)寫下《矽屏障──台灣最堅實的國防》這本書,他斷言台灣將因為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在全球的無可替代,不僅是兩岸科技業競逐最堅實的堡壘,也是免於政治威脅的重要籌碼。 台灣在全球電子業喊水能結凍的實力,在平板電腦時代中,卻被大打折扣。 數字解釋一部分現象: 二%:這是一台New iPad成本結構中,台灣系統組裝廠能賺到的利潤。 八○%:這是一台New iPad當中,被美韓吃下的五大關鍵零組件利潤占比。 三百六十元:台灣做一台售價約兩萬元的筆記型電腦賺的錢,是生產一台平板電腦的兩倍。 你一定會想,台灣早已經習慣低毛利。但只要仍有主導權,在科技產業的影響力,仍全球無人能及。 但,在平板時代中,台灣正失去最重要的「零組件採購建議權」。這,正是影響毛利,也讓台灣聚落影響力降低的主因。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平靜的分析,「以前(電子產業鏈)是台灣人在控管,現在很多發球權跑到蘋果手上去了。」 過去,廣達、仁寶、緯創這些筆電ODM(委託設計製造)公司,在品牌廠惠普(HP)、戴爾(Dell)面前,享有高度的零組件建議權,可以藉此拉抬起台灣零組件供應鏈;但現在蘋果一抓就是七成的平板電腦市占率,面對零組件供應商,它擁有的議價權與力量比代工廠更多,台灣的價值只剩下幫蘋果組裝而已。 當蘋果積極創新,啟用最新、最好、最貴的技術:如比一般面板單位面積貴三至四倍的高解析度視網膜面板,或是價格比3G晶片高出六七%的4G LTE晶片時,台灣根本無發聲權。 專注在標準型DRAM的台灣業者,產品只能應用在電腦上,平板電腦卻是使用三星、海力士、美光、爾必達四家供應的Mobile DRAM;筆記型電腦上使用的軸承、鍵盤等等,也在平板電腦上完全消失。 現在,台灣完全不能被其他廠商取代,除了系統組裝外,只剩下大立光提供的光學鏡頭。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直指,當品牌形象取代了硬體規格,台灣過去的靈活性、對供應商的談判力已不再被重視。 大餅,看得到吃不到!軟體生意沾不上邊,錢越賺越薄 甚至於在未來,一台平板電腦最重要的戰場,其實是在你花了一萬八千多元購買它之後,每個月再為它付出上網費用,購買線上音樂、電子書、App應用程式,兩年下來,花在一台平板電腦軟體與服務的金額,可能達新台幣兩萬元,比硬體還貴。 而台灣在後段的相關軟體服務卻沾不上邊;台灣,在平板電腦的世界中,成為了「硬體全聯社」。我們用全國最好的資源,去賺價值鏈中最微薄的部分。 看不到下一步的成長動能,科技業不斷下滑的獲利表現,廣達今年第二季的毛利率僅四%,外資也持續降低對傳統電腦公司的持股。 六百萬的電子業股東荷包縮水,七十七萬的科技業員工越來越苦。 第一百四十頁圖中所述的,不斷下滑的勞動成本指數可以說明真相,台灣電子業雖然仍有基礎在,但是,科技產業的勞動成本一直下滑,部分可能是企業用更多機器取代人工,部分也是企業主利用責任制,讓員工更「物美價廉」。這雖然有助企業延長競爭力,但也讓員工工作越來越辛苦。即便如美國,這兩季的勞動成本指數,仍呈現緩慢正成長。 但,蝴蝶效應,還沒結束。 新竹科學園區附近,一個落成不過三年的新社區。 在這裡,台積電、聯發科、晶豪、聯詠等知名企業的員工比鄰而居,其中一位晶片設計公司中階主管住戶說,公司每年分紅兩次,以前一年合計能領到三百萬元以上,今年儘管業績還比去年成長一成多,兩次領下來卻只有八十五萬元;如果員工是碩士學歷,更領不到六十萬元。斜對門、在晶圓廠工作的研發副理也說,今年的公司分紅,只有過去十年平均的五折到七折。 「以前中午,同事吆喝去吃五百、六百元的午餐是常有的事情,現在大家只想到對街的小店,最多花個一百元吧!」這位竹科人說,「整個都變了,氣氛比金融海嘯時還糟。」 人力,往服務業流動!多人分食職缺,平均薪資反變少 科技人的消費縮手,影響的不僅是周邊服務業的產值,這把火,竟然與我們目前的凍薪情境也有關。 顏承暉解釋,過去電子業雖然是推動台灣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之一,但因工作機會多移往中國等海外地區,加上企業對未來更保守,台灣新增就業人口只能往服務業流動。 但,全球不景氣確實也影響消費信心。當新就業人口流往服務業,但產值成長率卻跟不上,越來越多的服務業員工、平分有限的餅,僧多粥少,也讓今年第一季服務業平均薪資比起去年同期不升反降。 雖然,全球金融海嘯造成的不景氣,才是讓外銷出口占GDP(國內生產毛額)七五%的台灣引擎熄火的主因。但是,平板電腦引發的典範轉移,無疑是讓台灣電子業成長「熄火」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股大潮不僅影響我們的荷包,還可能影響工作機會。 經濟部促進投資聯合協調中心調查顯示,民間企業明年預定的重大投資金額僅有二千二百多億元,比去年此時的調查足足短少了八成,這些錢,背後代表的都是工作機會。但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仍在就讀科技相關科系的大專院校生卻仍高達四十四萬六千餘人。 GDP往往是最後的結果,今年台灣是亞洲十二國之末。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表示,電子業占台灣GDP比重雖不是最高,卻是本世紀推動成長主力。以○七年主計總處統計為例,資訊電子業當年有近兩成的年成長率,對GDP成長貢獻率近三八%。雖然電腦市場不會一夕滅絕,每年仍有三億台的銷售量,但火車頭面臨熄火,自然會反映在國家經濟實力上。 機會,破框找新出路!和碩做隱形眼鏡,明年登陸興櫃 我們用平板電腦來訴說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並非只是認為,它將只帶來負面效應。我們寧願相信,它將如同警鐘一般提醒我們:環境難測。造成經濟變化的原因太多,可能是一場金融風暴,可能是一個貿易協定,也可能是一個新產品。 就如同火山爆發難以預期,我們能做的,就是因應改變。 改變,其實已從小處開始,分三路出發: 第一條路,利用製造資源跨足新領域。如和碩聯合集團,今年起透過轉投資晶碩科技,做起「隱形眼鏡」生意。別人笑童子賢不務正業,但他說,隱形眼鏡的光學原理,正好符合創業團隊光碟片的專長。他原有的工廠團隊,還可以把隱形眼鏡純手工的製程,改為SMT線生產。經過兩年半的琢磨,晶碩已能將隱形眼鏡的生產流程從四小時縮短到四十分鐘,今年底將開出十六家門市外,預定明年登錄興櫃。 第二條路,將製造業服務化,以提升附加價值。如台積電因為看到客戶未來競爭會更辛苦,所以創立開放創新平台(OIP)的生態系統,結合三十餘家電子自動設計化公司、四十多家矽智財公司等,讓客戶加入平台後,就可以共享資源,以綁住客戶,這也是台積電能創下史上最高市值紀錄的原因之一。 第三條路,服務業也開始吸納更多製造業的資源,即大家所說的服務科技化。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指出,服務業將結合高科技,更多創新將會展開。 火山,改變了地貌,各種路徑都變成可能。雖然今日上自馬政府、下至民間企業,沒有人能準確說出台灣下一個大產值的經濟成長動能在哪。但,我們至少可以做一件事情:開放。 改變,忘掉沉沒成本!硬拚低價,不如用高素質人才轉型 對企業與個人而言,忘掉過去已經投入的「沉沒成本」,用開放的心胸面對變化。童子賢說了這麼一個小故事,晶碩開發隱形眼鏡初期,團隊都抱怨醫療產業節奏太慢了,但他的反應卻是:太好了!「你正好可以解除電子業的魔咒。電子業節奏太快,(產品)降價、降價、再降價。遇到一個節奏緩慢的,你只要用積極的態度去做,產品穩定了,價格也不會像電子業那樣,三個月、六個月就下滑。」 一念之間的差距,替晶碩開了一條路。 既然未來爆發難以預期,不如就打開限制,讓企業去試探各種可能,這也是當今政府可以抱持的態度。墨西哥的例子已經告訴我們所有人,在面臨中國低價競爭時,墨西哥沒有選擇硬拚成本或是用匯率保護產業,而是把法令更放寬,讓稅制透明化。今日,才得以再起(另文詳見第一百五十六頁)。 「順勢」,是宏?硈郈鴗H施振榮被問到如何因應巨變時的回答。他說,務實的把自己的資源盤點運用,也是一種策略,等局勢再轉變,才有機會回頭再打一場勝仗。 好消息是,台灣仍有最寶貴的資源:人才。世界經濟論壇(WEF)九月五日發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因研發人力充足、產業聚落、金融業低廉服務業等,全球排名第十三,高素質的人力提供了未來無限的可能。 面對這場如同火山大爆發的平板電腦效應,眼下雖是震撼,但換個角度看,它也正加速台灣的好人才流動到新領域,然後,冒出新芽。別忘了,火山熔岩經歷過的土地,其實才是最肥沃。 【延伸閱讀】1台iPad賣出後,還能創造2萬以上價值,台灣卻只賺到組裝錢 ——iPad從選處理器到App銷售價值變化 第1站 選購處理器地點:美國德州奧斯汀、韓國首爾水源市兩地的三星晶圓廠價值:28美元(約合新台幣820元) 第2站 找代工組裝地點:中國四川成都富士康價值:310美元(約合新台幣9,100元)台灣只能在這環節賺辛苦錢,一台組裝費用僅約新台幣 180元 第3站 運至門市販售地點:全球360家以上的蘋果專賣店價值:629美元(約合新台幣18,400元) 第4站 變娛樂中心地點:散布在全球的1.5億用戶價值:680美元(2年時間,約合新台幣2萬元)以上以消費者每月消費電子書、音樂等網路服務,加上連網等費用,用2年就得額外花費新台幣2萬元 資料來源:史丹佛大學教授KL Kraemer研究報告、中華電信 整理:王毓雯 | ||||||
五十歲的人,在讀書時應該保持冷靜。不過,本週我讀日本奧林巴斯前CEO,Michael
除了與騙子較量,Woodford
奧林巴斯是日本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主要生產照相機和醫療器材。從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奧林巴斯高管就一直在地產和股市上做大量投機。虧損很快堆積起來。跟中國的股民一樣,他們認為自己只是被"套住了"。於是他們一邊掩蓋,一邊繼續投機。可是日本樓市和股市一直拒絕回到九十年代初的高位。
後來,國際會計準則發生了變化,要求上市公司按照市場價格對持有的投資產品進行調整,mark
2010年中,奧林巴斯的財務部一位正直的員工,把部分細節透露給了一家日本小報,Facta;Facta把這些資料分期分批登了出來。可是, 在六個月內,日本主流媒體一直裝作不知道,沒看見。Woodford剛剛從歐洲業務主管提拔為集團CEO,而且他不會講日文,所以到處是兩眼一抹黑,董事 長還是一手遮天。
Woodford
公開的戰鬥爆發了。Woodford
幾個月後,奧林巴斯的主要高層才被捕。不幸的是,新任的管理層還是原來的中高層,他們早就知道公司多年的假賬,但是一直不吭聲。而且他們某些人還參與了其中某些活動。在整個曝光過程中,他們一直站在正義的對立面。
Woodford
在那六個月的公開戰鬥中,Woodford某些原來的好朋友站到了他的對立面:你為什麼要把整個事情公開化?為什麼不能在內部悄悄運作?
還有很多舊同事為了個人職業的考慮,立刻跟Woodford劃清界限,保持距離。這跟中國文化一樣。十幾年前,我本人在香港跟中國的騙子公司搏鬥時,除了我的僱主UBS慷慨相助以外,我沒有收到任何其它幫助和鼓勵。只有那些可憐又可惡的股民們罵我"黑嘴"和別有用心。雖然香港媒體給了我十分公正的報導,但是幾家國內媒體從來就是一邊倒,罵我"不專業"和別有用心。
Woodford
英文裡有句話,看見魔鬼,別吭聲!See
後記:這本書在全球書店均有出售,作者是Michael
| ||||||
「我是歌手」創下收視佳績的同時,也引來網友筆戰,討論賽制是否不公。 看在台灣知名節目製作人眼裡,看到歌手認真的態度,觀眾從中得到滿足,收穫就十分豐碩。 只是未來台灣是否還能繼續產出這樣征服兩岸的歌手,恐怕有待觀察。 撰文‧孫蓉萍 大陸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歌唱比賽,不僅內容引起兩岸人民熱烈討論,比賽結果出爐後,賽制也引起爭論。例如,不是只由評審決定分數,更有五百位觀眾參與投票,讓人覺得愛國情緒會主導比賽結果。 賽制引起比賽不公爭論 「超級偶像Super Idol」、「百萬大歌星」等綜藝節目的製作人薛聖棻,對於製作選秀節目很有心得。他認為,「我是歌手」製作單位把觀眾請來現場,而且客觀地取樣,依男女、職業、年齡層等區分,已經先排除某人粉絲霸占場子,導致結果一面倒的可能性;五百人的規模,可說已具參考價值。 他說:「素人選秀時,歌手是用他的技巧去爭取大多數評審的認可,這是技術的檢定考試。但是職業歌手參加選秀比賽,其實是在詮釋這首歌,用這首歌說故事。觀眾在意的是,他留下多少讓大家念念不忘的歌曲表現;歌迷其實就是想聽他唱歌,用歌聲說故事,並且透過網路百看不厭,名次其實只是其次。」常擔任選秀節目評審的音樂創作人黃國倫認為,素人選秀需要有專業評審,因為他們才能看到素人的潛力與未來性,由觀眾來評斷,可能有很多遺珠之憾;但是一位歌手在市場上紅不紅,事實上是由消費者決定的。所以由職業歌手參賽的「我是歌手」,比賽結果由觀眾決定,「無可厚非而且言之成理,」並且「這個節目用觀眾的眼睛檢視歌手,以前觀眾沒有這個權力,所以這個方法很有趣。」黃國倫說:「這五百人就像是濃縮的小市場,也可以說是市場在決定這些人的去留。觀眾其實不十分在乎歌手的基本功,歌手在舞台上,可以讓大家一起揮手來贏得群眾,也可以用有共鳴的歌來贏得群眾,甚至做伏地挺身!觀眾或許不確定歌手的音準,但他絕對知道自己high不high、喜不喜歡、爽不爽,有沒有引起共鳴。」因此,這五百位觀眾選出來的,是不是一位真正的歌王並不重要,因為唱歌認真就能感動人,每個人都有兩把刷子,只是看那天狀況好不好;況且,得到「歌王」的稱號,也不表示消費者就都會去買他的唱片。 也有人質疑雙人組合與單一歌手競爭,是否不公平?薛聖棻認為,如果原本就是一個團體,卻為了參加比賽而刻意拆散,反而很尷尬。黃國倫則認為,「兩人天生就有優勢,容易互動、擦出火花。」而且一開始節目的遊戲規則就是接受團體參賽,大家也就沒話說。 至於「羽泉」中的胡海泉身兼主持人是否恰當?薛聖棻認為,主持又要唱歌,反而有雙重壓力,更何況他的主持還常被吐槽。對於有人質疑評審制度不夠透明,薛聖棻因為製作選秀節目的經驗豐富,所以一開始就會非常小心設計賽制,不讓人有任何黑箱操作的聯想,投票後會立刻公布結果,避免造成誤解。不過他笑說:「即使如此,還是會被罵不公平,因為有些粉絲支持的人沒拿冠軍!」任何賽制都會引起各種不同的反應。 事實上有沒有內幕、公不公平都不是重點,因為大家都是贏家!歌手因此聲名大譟,商演活動接不完,觀眾更從中得到感動。 雖然「我是歌手」節目呈現方式是購買韓國的版權,但它的紅火,台灣也與有榮焉。薛聖棻說:「一九九○年代,台灣流行音樂在全亞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當時的流行歌曲都是經典,演唱的歌手也成為『我是歌手』節目中重點邀請對象。現在大陸許多製作人約四十歲上下,他們是看台灣綜藝節目、聽台灣流行音樂長大的;對他們來說,這是非常可貴的娛樂資源。現在他們能主導節目,就會把記憶資料庫中的資源取出來。」要製作出好節目 首先要具備的是能力台灣長年來,培育出流行音樂的軟實力,也創造出周杰倫、蔡依林等超級明星。儘管預算規模不如對岸,薛聖棻認為不必妄自菲薄,就像「我是歌手」版權來自韓國、「中國好聲音」則出自荷蘭,這兩國也不見得是超級大國。「我在淡江大學教書時,看到許多非常優秀的同學,即使讀商學系,對傳播工作卻很有想法,也有很強的表達力。」他認為,能用低預算製作出好節目,才真正厲害,首先要具備的應該是能力。 市場規模遠不如中國的情況下,政府如果能加速政策的開放,也對軟實力的發展有益。例如電影或體育性節目常見的商業置入性行銷,台灣遲至去年才通過草案,有條件鬆綁;而且,等到法案真正開始執行,企業可能都已經選擇到大陸立足了。 台灣民眾對於決賽結果不滿,並引發不公爭議,黃國倫認為這個節目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實境秀,「綜藝節目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這麼過了一生,認真就輸了。」不過,對於台灣如何繼續發揮軟實力的優勢,需要各界認真思考。 |
| ||||||
何以一場演講可以吸引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名網友上網點閱?為了一探究竟,透過TEDxTaipei創辦人許毓仁的安排,《今周刊》獨家專訪TED創辦人理查.伍曼。 他期待透過各種方式,讓更多創新想法被聽見。 編按:風靡全球的TED論壇,在一九八四年由建築師理查.伍曼︵Richard Saul Wurman︶創立,起心動念只是要開創一個知識的匯流平台。伍曼是一位極簡大師,主張把阻隔演講者和觀眾的物品移除,因此也樹立TED論壇的舞台上沒有演講台、用耳掛式麥克風騰出講者的雙手,讓演說人毫無束縛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的獨特風格。對於演說這檔事,伍曼更有其獨到的見解。以下為︽今周刊︾越洋專訪的精采摘要:︽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您創辦的TED論壇席捲全球,也顛覆了傳統的演講、簡報方式。當初您的創新概念是什麼? 理查.伍曼答(以下簡稱答):我主辦TED十八年,在二○○二年將TED售出。現在TED和當初已有所不同了,我們先重溫一下TED的最初樣貌。 只聚焦一個重點 且不能有推銷行為TED成立前,演講大多是一種特定的題材,例如:最新醫藥技術、新的投資企業等,台上都是政治人物、企業家,他們都站在固定的講台前,清一色的男性,穿西裝打領帶,引言人用冗長乏味的方式介紹主講人,主講者的演說,至少兩小時;坐在台下第一排通常也是穿戴整齊的VIP,或許因為連觀眾都是設定好了的,大家都想要趕快結束演講,好去打高爾夫球。重點是,過去的演講總是「無法說實話」。台上的政治人物,本來就習慣不說實話;而企業家更是「合法地說假話」,畢竟上市公司的執行長被「規定」不得透露公司實際經營狀況。所以講者大多躲在講台後,無法投入,只是照本宣科。 我想顛覆這些窠臼,讓每位講者在有限時間內,只聚焦一個重點,而一整場TED演講,由不同的講者講不同的主題,豐富又有趣。禁忌是,講者不能有推銷、販賣的行為。 回頭看三十年前TED影片,你看到的是兩位年輕人熱血地與大家分享新網路概念,他們後來成為谷歌創辦人,當初他們只純粹在分享idea,而非找金主。 問:您認為一場精采的演講,應具備什麼條件? 答:我會說,從兩位傑出人士身上,聽到真誠的精采對話。這無須任何多媒體、講綱或投影片輔助,只是單純思考的對話。就像是古希臘時代,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等哲學家,光在廣場上的對談就能激發出許多精采哲理和思想。一場好的演講,可以不局限在演講的場域,它可以是未事先安排的隨興對談,沒有過度包裝,偏偏又能讓演講者與聽眾感受到真實、精采、有深度的對話。 激發血液裡存在的好奇心 因此,真正好的演講,真誠是必然要素。在講者和聽者的交流中,我能了解有多少是我未知的世界,激發出我血液裡存在著的好奇心,一場演說或對話下來,驅使我想要知道更多,追求更多我好奇的知識。 問:對於人生的疑問,您如何找到正確解答? 答:答案很簡單,就是得問對好問題!畢竟一個好問題,勝過精采的解答!但偏偏做起來很難,因為一個好問題不容易問,能夠問對問題的人,就會持續進步。我認為,人應該花更多時間在「問對問題」。 問:除了TED之外,您也創新出許多不同的論壇形式。目前正進行的「五五五論壇」將如何進行? 答:我的人生一直往前看,現在讓我更有興趣的是﹁五五五論壇」。我一直在做的是,將過去的推翻,重新創造,拿論壇的形式來說,我不相信只能有一種模式。我的新作法是,在連續的「五」個周一進行一整天論壇,每場有「五」位講者, 每位講者針對專業領域,藉由視覺或聽覺的呈現,進行一小時的演說,最重要的是,必須預測未來「五」年的趨勢。而這會在世界五個不同城市舉辦,目前計畫從澳洲開始,再到上海、印度、中東、歐洲。一個巡迴下來,就會累積二十五個在不同領域,對於未來五年的趨勢預測。 然後,我會在第六周,將這二十五位講者集合在紐約,進行跨領域對談,討論社會將如何應變他們所預測的未來五年趨勢。從明年九月開始進行,從第一周開始到最後總共六十天,到最後我會集結成一本書,你可以想像這將會多麼有趣。 問:您在邀約講者時有沒有遇到困難或挑戰? 答:沒上台的人就是最難邀請的人。但我認為,惟有信任我可以讓他在台上說出真心話的講者才會上台,也才能確保台下的人是願意聆聽的。過去TED影響社會最大的,不是因為有精采的演講,而是台下的聽眾,畢竟一場論壇能影響他們的人生才是重要的。 因此我常想,要如何結束我的人生?答案是,在一場像五五五論壇中,聽盡真實的對談,度過最有趣的一天! 理查.伍曼 出生:1935年 現職:建築師、資訊建構大師、五五五論壇、WWW論壇創辦人經歷:TED創辦人、TED MED 學歷:賓州大學建築系碩士 撰文‧許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