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想搞網紅經濟的創業者看過來,這里有最全的顏值產業投資分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1/155015.shtml

導讀 : 普通網紅一般是通過綜合社交媒體成名,積累粉絲後作為引流渠道實現商業價值。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紅背後都有網紅經紀公司進行整個產業鏈運營。

一、高顏值是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因素

顏值讓人更輕易地獲得好的工資收入、社會地位和婚戀關系。高顏值人群更易成功體現在政界、商界和娛樂界等社會各界。高顏值提升整體幸福感。

例如:聚美優品一條“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引發驚人效應,陳歐成為紐交所220余年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早於阿里巴巴京東海外上市。以及Angelababy的例子。

二、消費市場的“新三駕馬車”均有強烈顏值需求

中國經濟由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私人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過去十年從32%上升至41%,預計未來五年繼續攀升至48%

中國消費市場的“新三駕馬車”分別是: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消費者、新世代消費者以及網絡購物,三者均對顏值有強烈需求。

a

 

b

 

1.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消費者

根據BCG品類消費數據顯示,進入中產階級,必需品消費保持平穩增長,電子產品消費快速增長,而皮膚護理及服裝消費跳躍式增長,這也符合馬斯諾消費層次理論。

未來五年,預計中產階層(家庭可支配月收入1.25-2.4萬元)及富裕階層(家庭可支配月收入2.4萬元以上)將占城鎮私人消費的55%,並貢獻81%的消費增量。

小城市的上層中產及富裕家庭總數增長更快,到2020年新增的一半來自於100大城市以外的四線及以下城市。

c

 

2.新世代消費者更加開放地追求一切高顏值事物

新世代指生於80、90、00年代的中國人,目前成熟的新世代消費者(15-35歲)占到城鎮消費人口(15-70歲)的40%,這一比例在2020年將達到46%。

新一代對本土的品牌接受程度更高,尤其是數碼產品、護膚品和服裝等行業。過去“購買商品”轉向未來的“享受服務”,如健身、興趣培養、境外遊、家政服務等。

3.互聯網時代眼球就是流量,流量是一切的前提

互聯網時代節奏加快,眼球就是流量,外形更加重要,同時也為網紅提供了快速變現渠道。

d

 

三、顏值產業生態圈內部循環作用

顏值產業的消費,始於最基礎的實物產品化妝品、珠寶服飾,逐漸向產品+服務的醫療整形、美容健身升級,互聯網時代又催生出美圖秀圖,以及顏值變現的網紅經濟。網紅經濟顛覆了“漂亮不能當飯吃”的老話,反過來推升整形、化妝服飾等產業發展,顏值產業生態圈內部循環加強互為影響因素。

e

f

 

1.化妝品:國內化妝品公司崛起的時代

化妝品是中國最早向外資公司開放的市場之一,外資憑借政策、資本、品牌優勢占據市場主導地位(2014年我國化妝品消費歐美品牌占比46%,日韓16%,內資37%),但這一趨勢隨著政策紅利的消失,和我國經濟發展國內企業的升級,2011年開始國產品牌進入前十大品牌的比重在明顯上升,國內化妝品公司進入做大做強時代!

g

h

 

a)彩妝市場有望繼續加速,男士嬰幼兒占比提升

彩妝過去4年複合增速28%,隨著新世代消費者彩妝消費習慣的普及,彩妝品類有望加速增長。男士和嬰幼兒護理過去5年符合增速均在20%左右,市場占比低未來有較大提升空間。

b)彩妝APP推升行業增長,獲風投資金青睞

彩妝相對於護膚品是服務性更強,專業性更高的市場,彩妝需要學習,互聯網時代免費的彩妝APP將推升行業加速增長,也反應出彩妝市場需求的旺盛。美啦美妝、美妝心得及抹茶美妝等均獲得上千萬美元風投資本青睞。

l

 

c)國內化妝品渠道構成及趨勢

國內化妝品渠道中,超市、百貨賣場比例逐年下降,而專業連鎖店、電商渠道增長迅速。有正品背書的B2C模式前景看好,天貓目前仍是最大化妝品線上渠道,未來預計B2C渠道將超過以淘寶為代表的C2C渠道。

m

n

d)國內化妝品公司主要發展路徑:

路徑一:快速收購擴張,打造產業生態圈,代表企業青島金王、潮宏基、朗姿股份等

路徑二:重視產品研發,打造自有品牌,代表企業上海家化、雲南白藥、隆力奇、珀萊雅等。

2.醫美:微整形是增長引擎

a)中國醫美服務行業已成為繼房地產、汽車、電子通訊、旅遊之後的“第五大消費熱點”,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醫美服務市場。醫美可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微整形)。2014年醫美市場規模500億元,2011-14年複合增長超過24%。

1

 

2

 

3

 

b)從成熟市場趨勢來看,微整形是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中國的微整形數據同樣表現出高增速態勢,2015年微整形類醫美項目增速達31%,為手術類項目的2倍。

4

 

c)醫美APP推動行業發展。醫美行業傳統渠道獲客成本高是商家痛點,而消費不透明是顧客痛點,醫美APP借助互聯網低成本傳播,同時為客戶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5

 

d)微整形材料是潛力市場。微創美容風潮湧起,而目前微整形材料市場處於野蠻生長期。2014年中國HA註射劑銷量達到300-400萬毫升,60%是假貨,分布在生活美容小診所,20%是水貨,20%是正品;隨著消費者認可和購買程度提高,監管力度加大,正品市場空間必將擴張。目前中國市場上有資質的品牌有9-10家,前四家占據了95%份額,集中化程度非常高。

a

 

3.健身:黃金時代來臨

a)2014年健身產業規模已超過1200億元;從供給端看,健身俱樂部是主要商業健身經營模式。目前健身俱樂部加速擴展,2014年商業健身俱樂部總數約為5100家,2001年-2014年間複合增長率22.4%;相比美國平均每萬人擁有1家健身俱樂部的規模,中國有將近26倍的市場增長空間。

b

 

b)健身是典型的服務性行業,以瑜伽為例,教練滲透率已高達60%。

c)未來以互聯網健身、健身社交、以及提供運動陪練、私教的體育健康服務平臺等O2O領域將會成為行業新的發展趨勢。健身場館被弱化,綜合線上平臺優勢凸顯。

c

4.美圖:顏值催生的自戀經濟

a)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中國數字消費用戶雷達顯示,在中國女性移動應用TOP100排名中,購物與拍照美化類APP均以22%的優勢成為女性用戶最喜愛的移動應用細分領域;

在2015年2月女性移動應用拍照美化領域的活躍用戶比例中,美圖秀秀以45.7%,名列第一;

d

 

b)美圖通過與主流社交平臺的合作模式,打造“軟件+分享+智能手機”拍照服務鏈閉環。2013年開始布局手機硬件市場,將拍照軟件、硬件、雲相結合,並融入社區元素。在手機企業集體進行瘋狂價格戰的時候,美圖手機一直維持在2000元以上的價格,並且供不應求。

5.網紅經濟:互聯網為高顏值提供變現渠道

奶茶mm作為網紅的鼻祖,變現模式與劉強東的結合。普通網紅一般是通過綜合社交媒體成名,積累粉絲後作為引流渠道實現商業價值。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紅背後都有網紅經紀公司進行整個產業鏈運營。

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01

想搞網紅經濟的創業者看過來,這里有最全的顏值產業投資分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1/155015.shtml

導讀 : 普通網紅一般是通過綜合社交媒體成名,積累粉絲後作為引流渠道實現商業價值。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紅背後都有網紅經紀公司進行整個產業鏈運營。

一、高顏值是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因素

顏值讓人更輕易地獲得好的工資收入、社會地位和婚戀關系。高顏值人群更易成功體現在政界、商界和娛樂界等社會各界。高顏值提升整體幸福感。

例如:聚美優品一條“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引發驚人效應,陳歐成為紐交所220余年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早於阿里巴巴京東海外上市。以及Angelababy的例子。

二、消費市場的“新三駕馬車”均有強烈顏值需求

中國經濟由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私人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過去十年從32%上升至41%,預計未來五年繼續攀升至48%

中國消費市場的“新三駕馬車”分別是: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消費者、新世代消費者以及網絡購物,三者均對顏值有強烈需求。

a

 

b

 

1.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消費者

根據BCG品類消費數據顯示,進入中產階級,必需品消費保持平穩增長,電子產品消費快速增長,而皮膚護理及服裝消費跳躍式增長,這也符合馬斯諾消費層次理論。

未來五年,預計中產階層(家庭可支配月收入1.25-2.4萬元)及富裕階層(家庭可支配月收入2.4萬元以上)將占城鎮私人消費的55%,並貢獻81%的消費增量。

小城市的上層中產及富裕家庭總數增長更快,到2020年新增的一半來自於100大城市以外的四線及以下城市。

c

 

2.新世代消費者更加開放地追求一切高顏值事物

新世代指生於80、90、00年代的中國人,目前成熟的新世代消費者(15-35歲)占到城鎮消費人口(15-70歲)的40%,這一比例在2020年將達到46%。

新一代對本土的品牌接受程度更高,尤其是數碼產品、護膚品和服裝等行業。過去“購買商品”轉向未來的“享受服務”,如健身、興趣培養、境外遊、家政服務等。

3.互聯網時代眼球就是流量,流量是一切的前提

互聯網時代節奏加快,眼球就是流量,外形更加重要,同時也為網紅提供了快速變現渠道。

d

 

三、顏值產業生態圈內部循環作用

顏值產業的消費,始於最基礎的實物產品化妝品、珠寶服飾,逐漸向產品+服務的醫療整形、美容健身升級,互聯網時代又催生出美圖秀圖,以及顏值變現的網紅經濟。網紅經濟顛覆了“漂亮不能當飯吃”的老話,反過來推升整形、化妝服飾等產業發展,顏值產業生態圈內部循環加強互為影響因素。

e

f

 

1.化妝品:國內化妝品公司崛起的時代

化妝品是中國最早向外資公司開放的市場之一,外資憑借政策、資本、品牌優勢占據市場主導地位(2014年我國化妝品消費歐美品牌占比46%,日韓16%,內資37%),但這一趨勢隨著政策紅利的消失,和我國經濟發展國內企業的升級,2011年開始國產品牌進入前十大品牌的比重在明顯上升,國內化妝品公司進入做大做強時代!

g

h

 

a)彩妝市場有望繼續加速,男士嬰幼兒占比提升

彩妝過去4年複合增速28%,隨著新世代消費者彩妝消費習慣的普及,彩妝品類有望加速增長。男士和嬰幼兒護理過去5年符合增速均在20%左右,市場占比低未來有較大提升空間。

b)彩妝APP推升行業增長,獲風投資金青睞

彩妝相對於護膚品是服務性更強,專業性更高的市場,彩妝需要學習,互聯網時代免費的彩妝APP將推升行業加速增長,也反應出彩妝市場需求的旺盛。美啦美妝、美妝心得及抹茶美妝等均獲得上千萬美元風投資本青睞。

l

 

c)國內化妝品渠道構成及趨勢

國內化妝品渠道中,超市、百貨賣場比例逐年下降,而專業連鎖店、電商渠道增長迅速。有正品背書的B2C模式前景看好,天貓目前仍是最大化妝品線上渠道,未來預計B2C渠道將超過以淘寶為代表的C2C渠道。

m

n

d)國內化妝品公司主要發展路徑:

路徑一:快速收購擴張,打造產業生態圈,代表企業青島金王、潮宏基、朗姿股份等

路徑二:重視產品研發,打造自有品牌,代表企業上海家化、雲南白藥、隆力奇、珀萊雅等。

2.醫美:微整形是增長引擎

a)中國醫美服務行業已成為繼房地產、汽車、電子通訊、旅遊之後的“第五大消費熱點”,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醫美服務市場。醫美可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微整形)。2014年醫美市場規模500億元,2011-14年複合增長超過24%。

1

 

2

 

3

 

b)從成熟市場趨勢來看,微整形是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中國的微整形數據同樣表現出高增速態勢,2015年微整形類醫美項目增速達31%,為手術類項目的2倍。

4

 

c)醫美APP推動行業發展。醫美行業傳統渠道獲客成本高是商家痛點,而消費不透明是顧客痛點,醫美APP借助互聯網低成本傳播,同時為客戶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5

 

d)微整形材料是潛力市場。微創美容風潮湧起,而目前微整形材料市場處於野蠻生長期。2014年中國HA註射劑銷量達到300-400萬毫升,60%是假貨,分布在生活美容小診所,20%是水貨,20%是正品;隨著消費者認可和購買程度提高,監管力度加大,正品市場空間必將擴張。目前中國市場上有資質的品牌有9-10家,前四家占據了95%份額,集中化程度非常高。

a

 

3.健身:黃金時代來臨

a)2014年健身產業規模已超過1200億元;從供給端看,健身俱樂部是主要商業健身經營模式。目前健身俱樂部加速擴展,2014年商業健身俱樂部總數約為5100家,2001年-2014年間複合增長率22.4%;相比美國平均每萬人擁有1家健身俱樂部的規模,中國有將近26倍的市場增長空間。

b

 

b)健身是典型的服務性行業,以瑜伽為例,教練滲透率已高達60%。

c)未來以互聯網健身、健身社交、以及提供運動陪練、私教的體育健康服務平臺等O2O領域將會成為行業新的發展趨勢。健身場館被弱化,綜合線上平臺優勢凸顯。

c

4.美圖:顏值催生的自戀經濟

a)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中國數字消費用戶雷達顯示,在中國女性移動應用TOP100排名中,購物與拍照美化類APP均以22%的優勢成為女性用戶最喜愛的移動應用細分領域;

在2015年2月女性移動應用拍照美化領域的活躍用戶比例中,美圖秀秀以45.7%,名列第一;

d

 

b)美圖通過與主流社交平臺的合作模式,打造“軟件+分享+智能手機”拍照服務鏈閉環。2013年開始布局手機硬件市場,將拍照軟件、硬件、雲相結合,並融入社區元素。在手機企業集體進行瘋狂價格戰的時候,美圖手機一直維持在2000元以上的價格,並且供不應求。

5.網紅經濟:互聯網為高顏值提供變現渠道

奶茶mm作為網紅的鼻祖,變現模式與劉強東的結合。普通網紅一般是通過綜合社交媒體成名,積累粉絲後作為引流渠道實現商業價值。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紅背後都有網紅經紀公司進行整個產業鏈運營。

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03

酒瓶上的顏值經濟學

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顏值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消費選擇。

有研究發現,無論是憑借直覺對美貌產生的天然好感,還是通過理性分析判斷美貌背後所隱藏的信息,兩者的效果大致相同。人們無時無刻地運用顏值體系做出種種選擇,遍及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幾年,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酒水企業的發展都面臨著諸多挑戰。為抓住新消費群體,企業在酒水產品的“顏值”上也下足功夫。

洋酒渠道轉變

帝亞吉歐是全球最大的洋酒公司之一,旗下擁有眾多歷史悠久的品牌和豐富的產品系列。過去,不同品類的酒水銷售以即飲渠道為主,即酒店、餐飲行業內的杯賣酒等。但隨著高端商務消費萎縮,零售、家庭自用、電商等渠道也逐漸成長起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消費者在購物選擇產品時,都是越來越挑剔與精明的,要取得他們對某個產品的信任並不容易。

歐睿咨詢提供給《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酒瓶的數量達到1116.76億個,到2016年有望達到1157.83億個。消費者在如此繁多的酒瓶中要選中自己想要的那款酒,除了酒液本身,酒水在包裝上展現出產品的真誠,讓人感到它不僅是“好貨”,而且制作過程很用心也同樣重要起來。

帝亞吉歐方面向本報記者表示,在產品外包裝設計上,公司除了有內部專門的部門負責,也會時常與外部的專業設計公司合作。設計部門和合作公司會依據各個市場的文化風俗以及對當地消費者需求的洞察,推出一些別具一格的設計產品。

“瓶身設計對於促進銷售有錦上添花的作用,使產品在琳瑯滿目的貨架中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帝亞吉歐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朱鎮豪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帝亞吉歐近期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了城市系列、十二生肖系列、五路財神系列等產品,這些限量款產品的瓶身設計充分展示了中國不同城市的風土人情,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民俗民風。”

白酒年輕化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設計公司的角度,只要是人們需要“用”的東西,就繞不開包裝。包裝是一個品牌向顧客講故事的媒介,甚至是可以和顧客建立對話的平臺。人們每天看到、拿起或者點擊圖片,最後在手中感受、打開、使用,每天重複無數這樣的過程。

山東溫河王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告訴本報記者:“好的包裝自己會說話,在終端陳列效果好,消費者會指名購買,節約了廣告的傳播成本,也提高了新品上市的效率。”

國內老牌白酒品牌中,註重外觀設計的也不在少數。酒鬼酒設計來自中國畫院院士黃永玉,堪稱跨界之作;水井坊設計來自藝術家陳小林,因為其獨特的設計還得到過莫比烏斯金獎杯;國窖1573的設計來自高級設計師萬宇,萬宇所設計的酒類產品,累計銷售額及單品銷售額都是在行業前列。

然而除了高端品牌的跨界合作,酒水企業中的新起之秀——江小白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抓住逐漸成長起來的年輕消費群體。重慶江小白首席新聞官侯峰告訴本報記者:“江小白在品牌創新上是做到兩個不一樣,‘喝起來不一樣’和‘看起來不一樣’。傳統白酒固化形象與80、90後消費者漸行漸遠,演變成與年輕人無關的“國粹”,江小白則在觀感上一改傳統白酒的厚重感,打造了輕松時尚感的品牌形象,立足新世代消費群。”

所以在2012年,江小白推出了“語錄瓶”就掀起了一股“江小白體”。而在今年江小白又在原來語錄瓶的基礎上推出了定制版表達瓶。則更是希望能夠與消費者建立互動,打開消費者參與的通道。因為其互動的社交屬性,“藍瘦香菇”、“先訂個小目標”等網絡熱點已經被網友生成江小白H5,在網絡上傳播開來。

在設計上,江小白推崇極簡主義,簡素美學,不但降低了包裝成本,也提升了整體的效率。自今年第二季度末上市以來,江小白核心產品表達瓶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長86%,搜索指數和電商2C的銷售更是超過100%的增長。江小白大部分產品沒有外盒,都是光瓶,包裝成本控制在10%左右。

2012年之前的白酒黃金十年,白酒包裝進入一段奢華期,酒瓶的外包裝無奇不有,有金銀貴金屬,也有稀有樹種材質,但是隨著限制三公消費等一批政策的出臺,中國的白酒包裝開始回歸理性發展,而近幾年國內的光瓶盛行,整體的包裝也開始向簡約、美觀等方向發展。

葡萄酒標規則多

在葡萄酒的外觀設計中,酒標設計是葡萄酒文化最直觀的顏值表現之一,也是消費者判斷產品品質的重要途徑。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地對葡萄酒酒標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必須要註明酒的等級、類別、來源地、年份等詳細內容,來控制生產產量和方便消費者選擇。

西班牙酒商菲斯奈特市場經理尹相維告訴本報記者:“在酒標設計上這些產地的葡萄酒酒標可以發揮的空間比較小。但一個好的酒標是會被歷史傳承的。所以它所涉及的字體、酒標紙質,以及酒標紙的顏色等等,設計師都會非常慎重。菲斯奈特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酒標的變化都是很細微的調整。”

同時,她也表示,這些葡萄酒文化成熟的國家,消費者對葡萄酒的包裝設計敏感度是不及國內的。國內消費者看顏值比較多,還是因為缺乏對葡萄酒文化的足夠了解。所以拿到葡萄酒,首先會從外表判斷葡萄酒,其次才會去留意到產地、年份等信息。

此外,記者在采訪中也獲悉,在一些葡萄酒發展起步較晚的區域,例如美國、南非、澳大利亞,在瓶身設計上則要大膽創新得多,但也會有相應的一些規則。例如,澳大利亞的酒標底下都會寫上生產商具體地址,幫助消費者判斷當地氣候,同時也會標註過敏源以及標準飲酒量。

“審美”讓人們對作為消費品的酒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酒水行業中,誰是“最美的”確實能夠帶來一定的銷售增長,卻也不是唯一的指標。設計可以帶動消費,消費又促進了新的設計,誰都離不開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