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咪蒙和羅永浩的“新衣”,是你穿上的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0/161966.shtml

咪蒙和羅永浩的“新衣”,是你穿上的嗎?
互聯網指北 互聯網指北

咪蒙和羅永浩的“新衣”,是你穿上的嗎?

老羅的微博問答之路是有大背景的。

本文由互聯網指北(微信ID:hlwzhibei)授權i黑馬發布。

洗白並不是一件難事,尤其是當洗白對象是一個有血有肉、信息量豐富的自然人,難度更是連跌好幾個檔次。

如果人們覺得他為富不仁,你可以說收獲背後是天道酬勤;如果人們覺得他三觀不正,你可以說情緒突兀是一種敢愛敢恨;如果人們覺得他滿嘴跑火車,你可以說噱頭是為了傳播,傳播是為了更好的輸出理念,這是世界選擇了他。

人們巧妙地利用著信息不對稱,在必要的時候放大特定的信息,給自己換上心儀的面具。

所以即便這個符號在社交網絡語境里被很多人當做了“下限指標”,即便每篇100000+都能不斷坐實人們先前形成的刻板印象,但一篇專訪,就好像一夜之間逆轉了輿論的風向,以至於那些最苛刻的行業導師甚至質問所有網友“你為什麽沒成為咪蒙”。

然後,因此還有了新的嘲諷素材:“別看不起人家,一看到人家給助理工資五萬一個月,恨不得立即投簡歷過去。”

咪蒙不是唯一一個在三月打了翻身仗的人,老羅的翻身仗就打出了高性價比。當他在微博上不斷更新著問答,人們仿佛看到了那個在牛博網詮釋彪悍人生的青春,哪還有什麽“東半球第二好用的手機”的包袱,滿眼皆是“信仰”二字。

然而,他們不僅僅是自己披上的“新衣”,每一個深處互聯網時代的我們,都給這件新衣貢獻了最合適的布料。

“我助理都能幹合夥人的活?”

寫作里有一個常見的技巧叫做“心理預期反差”,即文章中主角的行為不符合人們對於這個形象的預期,由此帶來的新鮮感激發起人們的好奇心,帶來閱讀體驗上的痛點和爽點。

金庸老先生就很熟練地運用這個寫作技巧,於是我們看到德高望重的少林方丈居然與女子私通,還生下了一個叫做“虛竹”的孩子;位高權重的康熙皇帝居然也是個內心躁動的小青年,甚至和韋小寶當眾“扯蛋”;還有身帶鐐銬的女屌絲小昭,真實身份居然是西域公主……

正所謂觸類旁通,這個技巧被娛樂圈完整地繼承了下來。

只要高高在上的明星和我們說著一樣的段子,或者像段子手那樣千方百計的討好我們,甚至用我們嘲諷他們的段子進行自黑,反差能夠輕易地幫助一個解構自己的刻板印象。

然而這樣的公關手段也是需要前置條件的。

首先,公眾形象需要足夠刻板。刻板到由此誕生的粉絲群具備著明顯的群體特征,刻板到由此誕生的話題呈現非此即彼的話題對立。

只有需要反轉的標靶足夠明顯,反差才能夠被人們所察覺,反差帶來的改變才會更加直觀。

其次,反差感只能自下而上產生。人們可以接受偶像派演員潛心琢磨他的演技,卻對偶像派演員在顏值上動刀子耿耿於懷,這個社交網絡上常見的情緒反應告訴我們,心理預期反差帶來的情感放大是雙向的,心理預期效應也是不斷持續的。

即使心理預期第一次出現反差,人們也希望反差後的劇情向心理預期的那樣發展。

最後,反差的視角需要來自第三方。在社交網絡時代,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用獨立的視角解讀某個現象,而某個現象的行為者也很難擺脫前期積累的標簽帶來的影響。

當每個聲音都成為了基於形象背書的代言,那麽反差就需要交給形象背書更容易被目標人群接受的第三方來宣告完成。

於是,對咪蒙進行專訪的必須是精神中產們的理想媒體,咪蒙專訪的主題必須是自媒體創業之外的生活瑣事,生活瑣事中必須有接地氣的好人好事橋段,拿到高薪的合夥人必須委身為職稱如此廉價的“助理”。

只不過,這個完美的公關閉環依舊需要扣分,因為咪蒙在專訪中不小心就進行了自我解答:在傳播學寫作中,即使是錯的也需要把自己的聲音傳達出來。

所有的感動,所有的欽佩,或許又是一場有關情緒收割的大數據勝利。

老羅靠回答重生了?

老羅的微博問答之路是有大背景的。

第一個背景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他當做商人。這不光是堅果和M1發布之後導向的結果,更在於不少後來創業者已經或多或少的有了老羅影子,每個發給投資人的PPT里都足以熱淚盈眶。

乃至在商言商,人們開始期待“最不老羅”的創業者。

第二個背景是微博的活躍度開始回暖。微博數據的回升得益於渠道的下沈,渠道的下沈同時也給許多大V帶來了新的機會。

“他們收獲了一批如微博誕生之初時那樣三觀還未定型的新用戶,同時也有了比微博誕生之初更適合情緒輸出和觀點表達的網絡環境。”

第三個背景是微博問答的姍姍來遲。微博在知識付費這個風口上,顯然是要比知乎果殼慢一拍的,然而正是這慢一拍讓他們繞過了“分答”們曾經出現過的那些坑,以成熟的產品形態出現在人們面前,基於微博這個龐大體量的社交平臺,微博問答如今已經變成了高效的信息集散地。

十一年前創辦牛博網並以此成為許多青年人精神導師的老羅,自然擁有敏銳的嗅覺。於是當他決定紮入微博問答這個深水池的時候,一切來得又快又猛。

你很難想象一個籌備著新品發布的創業者可以投入數個小時寫數千字的精力,挨個解答網友們提出來的那些敏感問題。更難得的是,他不僅僅是大段引用之前吹過的那些牛逼,而是真槍實彈地重新在進行輸出。

就連問題來源質量他都進行了親自把關:把微博提問的價格提升到了2000元上限,從源頭上過濾了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圍觀群眾,把問答變成了一個以核心粉絲群為主體的主體思想宣講會,還隨之制造了一把“物超所值”感。

於是,那個導師羅永浩就在微博問答上複活了,每回答一個問題就等於賣一臺手機?

只不過複活也分好幾種說法,比如涅槃重生,象征著新的希望;也有英雄歸來,上演著救世主的奇跡;最差的那種叫做回光返照,科學的解釋是當身體其他機能接近衰竭,大腦會集中最後的能量來創造精神上的輕松感。

很遺憾,老羅的複活只能是後者。

他會因為公司的設計能力過剩引以為豪,他會因為在發布會上的屢屢遲到和救火占領頭條,即使被粉絲們認為“處在平和的兩年”中的他,依然靠著語出驚人的觀點刷新著自己在行業中的存在感……

下海數年,cosplay成為了老羅意外獲得的最純熟的技能,當初“靠編段子給初創公司進行傳播”的回憶,也每時每刻成為著現實的寫照。

誰都不能否認,老羅依靠著微博問答再次回到了輿論的中心。但誰也很難想象,老羅除了換一種形式編段子,還有什麽方法能夠再次回到輿論的中心。

在微博問答中重生,但複活的或許只是導師,不是羅永浩。

你給他們穿上了“新衣”

拿著5萬月薪的助理和微博問答一哥羅永浩顯然不是一種人。

前者願意為了傳播自降身價,隱去了自己一線自媒體合夥人的黃金身份;後者事事敢為人先,至今仍舊念念不忘“我們只是努力工作,同行們卻要失業了”的壯誌豪情。

“海鷗跟著拖網漁船飛行,那是因為它們以為沙丁魚會被扔進海里”

這是曼聯國王、法國球星坎通納的名言,這里正好來可以解釋人們給羅永浩和咪蒙穿新衣的做法。

咪蒙靠著5萬月薪的助理,穿上了一件天道酬勤、努力終得回報的奮鬥者新衣,褪去了曾經的那些非議,重新回到了光鮮亮麗的起點。

人們也不願去揭穿天價廣告費的背後真相,不願再去聊她那些驚為天人的三觀,而是期待著皆有咪蒙的故事也順便提升一下自己的廣告費,期待著自己也能獲得同樣的寬容成長環境,或者以此為成功案例向自己的老板討要漲薪的理由。

老羅靠著抖機靈似的回答,穿上了一件“盡人事、聽天命”的苦情創業者新衣。雖然在手機創業這條路上,老羅的翻身機會已經無限趨近於零,但沒有人願意揭穿這最後一層薄紗,畢竟他是所有失敗創業者心中最理想的代言,是給投資人最好的交代。

“他們覺得自己有抱負、有情懷甚至有高於常人的審美情緒,錯的不是我們而是世界。”

《皇帝的新衣》這個故事在互聯網時代,除了教育我們不要盲從於權威之外,也告訴了我們那些套路的本質。

“互聯網創業也好,價值觀傳播輸出也罷,無底線擴展的內容形式和不斷被顛覆的定義之所以能夠成立,除了始作俑者的別有用心之外,更因為圍觀者的各取所需而成立。”

大臣們誇耀新衣漂亮,那是因為皇帝會因此封賞;貴族們誇耀新衣漂亮,那是他們需要上流交際圈的認可;平民們誇耀新衣漂亮,是因為他們需要信仰來得到心理層面的滿足。

看起來現實很糟糕?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或許並不這麽想。

咪蒙 羅永浩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20

股市不是好好的嗎?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n12.html

    股市連跌4天,一天比一天跌得厲害。有幾個朋友坐不住了,其中一個今天尾盤幾乎拋空倉位,並發來微信:“股市走壞,2浪調整開始,逃!”

    股市走壞了?2浪調整了?我對股市波動經常麻木不仁,更不懂怎麽劃分走勢浪型,所以,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麽都看不出哪里走壞了,也看不出2浪在哪里。於是乎,我發了大盤周K及月K線圖給這位朋友:


大盤周K及月K線圖
股市不是好好的嗎?

    “股市從股災底2638點走到現在豈不是好好的嗎?”我說,“跌得越多,逃得越遠,這怎麽賺錢?”
    “你的意思是?”朋友疑惑地問。
    “反過來做,去買!”我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91

麥當勞真的是靠做地產賺錢的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23/167351.shtml

麥當勞真的是靠做地產賺錢的嗎?
42章經 42章經

麥當勞真的是靠做地產賺錢的嗎?

在這篇文章里你就會看到二級市場是如何分析、發現麥當勞地產公司本質,並且對其進行估值邏輯調整的。這一整個分析過程看起來十分有爽感。

來源 | 42章經(ID:myfortytwo)

作者 | Jade Cheung

這篇文章是 Jade Cheung 發表在知乎“麥當勞真的是靠做地產賺錢的嗎?”問題下的回答,經授權微信首發,祝各位開工大吉。

像我們發表過的 從被竊郵件,跟高盛 TMT 負責人學分析互聯網公司 | 42章經 WEEKLY 這篇文章一樣,我們始終嘗試用更後期資本市場的角度來學習和評判一家公司。

----------

是的,麥當勞主要靠地產賺錢。

當看麥當勞財報的時候,不要被它用的科目名稱迷惑,只有先搞懂麥當勞的商業模式,才能用正確的方法去計算數字。

如果按個人理解重新分類計算,2016 年麥當勞 50% 的運營利潤來自地產出租,40% 來自品牌授權,只有 10% 來自自有餐廳的運營。

微信圖片_20180223192438 

先鎮個樓,藍色數表示 key in 值,黑色數表示計算值,未做合並抵消

一、麥當勞的商業模式:自營+平臺

表面上看,麥當勞有兩項業務:

1. 餐廳直營(Company-Owned Restaurants),也就是麥當勞自己運營的餐廳,收入全部歸麥當勞。

2. 餐廳加盟(Franchise),加盟商運營餐廳,麥當勞向加盟商收部分抽成,主要包括兩塊:加盟費和房租。加盟費抽成一般為餐廳收入的 4%~5%,租金扣點一般為餐廳收入的 9%~11%。

微信圖片_20180223192443

沒錯,除了加盟費,加盟商還要向麥當勞交房租。看財報,2016 年,麥當勞的租金收入為 61 億美金,而加盟費收入才 31 億美金。

為什麽麥當勞能向加盟餐廳收租金?因為麥當勞還是部分餐廳的地主和房東。認真看財報,其中有這麽一段兒:

At December 31, 2016, the Company was the lessee at 14,763 restaurant locations through ground leases (the Company leases the land and the Company or franchisee owns the building) and through improved leases (the Company leases land and buildings).

2016 年底,麥當勞有 31,230 家加盟餐廳。也就是說,47% 的加盟餐廳(14,763家),要麽地在麥當勞手里,要麽地和房都在麥當勞手里。要麽交房租,要麽交地租。

對於加盟餐廳,麥當勞也會在財報中披露他們的全部銷售額,名曰系統銷售額(Systemwide Sales)。

套用一下平臺的概念,系統銷售額就是 GMV,直營是麥當勞的“自營業務”,加盟是麥當勞的“平臺業務”,麥當勞對加盟商收的就是傭金。

拿 2016 年財報的數來算,加盟業務的傭金率(take rate)約為 13.4%。其中 8.8% 是房租,4.5% 是加盟費(還有一部分其他初始費用)。

微信圖片_20180223192448

藍色數表示key in值,黑色數表示計算值

二、麥當勞的平臺業務:地產出租+品牌加盟,貢獻七成運營利潤

表面上看,直營業務貢獻了大部分麥當勞的收入。但收入≠利潤,兩項業務實際貢獻了多少利潤?這是麥當勞 2016 年的 P&L:

微信圖片_20180223192456

然而並沒有什麽卵用,麥當勞並不分類計算直營和加盟兩項業務分開的利潤率。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微信圖片_20180223192501 

藍色數表示key in值,黑色數表示計算值

註意:

1. 直營的非總部費用主要包括食材、人工、和所謂的 Occupancy Expenses(地產稅、保險等,註意直營店不用交房租和加盟費)。加盟的非總部費用主要就是 Occupancy Expenses。

2. 總部費用,主要是 SG&A,我按門店占比,粗暴分拆了一下,攤到兩塊業務上。

結果可以看到,直營業務雖然占收入的大頭,但因為要承擔餐廳運營的各項費用,最後只貢獻了 29% 的運營利潤。而加盟業務的利潤率遠高於直營業務,最後貢獻了71% 的運營利潤。

但回歸到原題,我們還是關心麥當勞的地產業務到底是什麽情況。而加盟業務的收入既包含品牌加盟費,又包含地產租金收入,還是看不清楚具體狀況。

另外,直營餐廳不用交加盟費和租金,實際上總部在“補貼”,如果做一下內部的轉移定價,重新分類,直營業務的利潤率還要再扣掉 13 到 14 個百分點,“加盟(平臺)”業務的利潤率還可以往上漲。

那麽,麥當勞實際的利潤貢獻是什麽情況?還是需要對財報做一些創造性操作。

三、麥當勞的地產出租業務:貢獻五成運營利潤

讓我們假設麥當勞有 3 個 BG:

1. 自營餐廳:主要收入來自餐費,但要承擔食材、人工支出,還要向另外兩個 BG 交加盟費和租金。客戶是消費者。

2. 品牌授權:把麥當勞的品牌授權給餐廳,按營業額收 4% 的授權費。客戶包括集團內的自營餐廳,也包括外部加盟餐廳。

3. 地產出租:作為土地/房屋的所有者,向在自己的土地/房屋上運營的餐廳收取營業額 10% 的租金,承擔地產稅、各項保險費用。客戶包括集團內的自營餐廳,也包括外部加盟餐廳。

註意,這里我把自營餐廳看成是另外兩個 BG 的“內部客戶”,要向另外兩個 BG 交市場水平的費用。

(但這里沒有直接用之前計算的 take rate,因為報表中加盟業務的系統銷售額還包含那些麥當勞不是房東也不是地主的門店,所以那個 take rate 被稀釋了;4% 和 10% 都是相對公平的市場數字。)

根據財報數據,做下轉移定價,重新分類計算:

微信圖片_20180223192505

藍色數表示key in值,黑色數表示計算值,未做合並抵消

結果是,地產出租貢獻了 50% 的運營利潤,品牌授權占 40%,而自營餐廳業務只貢獻了 10% 的運營利潤。

四、So What?地產公司要給地產估值啊

麥當勞靠地產賺錢這件事,其實十幾年前就被 Pershing Sqaure 的 Bill Ackman 發現了。

微信圖片_20180223192510

 (Bill Ackman,好帥啊,星星眼)

當時麥當勞剛剛走出低谷期,同店增長艱難轉正,利潤率慢慢回升。股價從巔峰期的 48 美金跌到了 2005 年的 30 美金上下。

微信圖片_20180223192515

Ackman 分析了一通後,認為地產和品牌加盟業務才是麥當勞利潤真正的來源,直營業務風險高(坐地收租現金流更穩定)、利潤又少,更重要的是,資本市場給餐廳業務的估值倍數,和給“躺賺”的地產/品牌估值倍數相差甚遠。

微信圖片_20180223192521

於是,他花了 10 多億美金,買進麥當勞 4.9% 的股份,然後寫了一份幾百頁的 PPT,向管理層陳述了自己對麥當勞業務的看法。

他的建議是:

1. 直營業務獨立上市,控股權交給資本市場:集團只控制 35% 的股權,出售的 65% 股權可以融來 33 億美金。

2. 地產抵押融資:把集團的地產拿去抵押做債權融資,可以融來 147 億美金。

3. 回購股票:融資得到的 180 億美金,一部分用來付資本運作的交易成本,一部分用來做現有債務的重組,剩下大概 126 億美金可以用來回購股票。

這麽操作完之後,他預計股價能上漲 37% 到 52%,原因是:

1. 地產和加盟業務估值上漲

拿 EV/EBITDA 來看,地產公司估值是 13 ~ 16 倍,品牌估值是 12 ~ 15 倍,而快餐行業的估值只有 8.5 ~ 9.5 倍。當他建倉時,麥當勞估值為 8.7 倍,也就是一個快餐公司的估值。

而如果資本市場認可他的分析,按地產+品牌的邏輯去給加盟業務估值,那麽倍數可以上升到 13 倍。

微信圖片_20180223192526

2. 拿 126 億美金去回購股票,自然上漲。

3. 管理改善。直營業務獨立管理的好處有很多,比較重要的是,直營店的運營水平一直不如加盟店(美國的加盟體系比較發達,中國往往相反)。如果和加盟商站在同一起跑線(沒有總部補貼免交的房租和加盟費)、獨立核算業績,直營店低下管理水平就不會被藏在豐厚的加盟和品牌利潤里,每個季度都要接受資本市場的監視。

麥當勞的管理層聽完他的說法,十分感動,說回去雇一家自己的顧問,評估一下。

1個月之後,公開拒絕了他,給了各種各樣的原因(各項操作要交巨額稅負、影響債券評級、可能對加盟商不利,bla bla……)。

但 Ackman 的核心邏輯還是對的:直營業務苦逼估值又低,應該盡量剝離母體,讓資本市場認可麥當勞是個地產+品牌公司,給“躺賺”業務“躺賺”估值。

如果只是操作手段問題,那可以改嘛!

在和各位股東、加盟商溝通反饋了 2 個月後,他又提出了一版修正版的提議:

1. 直營業務獨立上市,集團控制 80% 股權:不用放棄控制權,20% 股份融資所得不需要承擔額外稅負,執行風險也更小。

2. 直營業務獨立核算:雖然被集團控股合並報表,但直營餐廳業務要簽合同,交房租和加盟費,獨立核算。

3. 加盟化:將成熟市場(比如英國、美國、加拿大)的直營門店出售給加盟商,專註於開發新興市場(中國、俄羅斯)的直營店。

4. 提高分紅和回購部分股票。

這里展開說一下加盟化的好處:

1)門店業績改善。主要來自兩點:

一是店長擁有所有權和長遠發展視角。麥當勞直營店店長是沒有股票的,拿死工資,門店經營好了也沒有激勵,努力工作主要的動力只有晉升到總部。所以那種短期虧損長期有回報的工作,都不太願意做。加盟商則正好相反,而且不少直營店店長是指望攢夠工資開一家加盟店的。 

二是稅負更低。在美國稅法下,直營店交的是公司所得稅(稅率 35%),加盟店算pass through business,老板交的是個人所得稅(按單店每年 100K 上下的利潤,稅率大概 15%),交回總部的拿 14%,最後扣掉各種費用才交公司所得稅。換成加盟,整個體系需要上繳國家的部分就少了,這部分拿來做門店改造投入,或者多交點給總部,或者別的啥都可以。

2)在上市出售控股權以外,另一種剝離直營門店套現的方法。

麥當勞聽完他的新方案,十分感動,沒有直接接受,也沒有直接拒絕。這場資本操作,不僅故事本身邏輯要完美,還要資本市場願意為你所講的故事買單。

助攻的是高盛和 UBS,他們都按照 Ackman 的邏輯做了 SOTP 估值,在 30 多美元的股價上,將目標價調到 45 美元上下。

股價持續爬升。

兩年後,麥當勞宣布啟動加盟化計劃,在 2 ~ 3 年內出售 21% 直營門店給加盟商;另外,到 2009 年以分紅和回購形式向投資者返還 150 ~ 170 億美元。

隨後股價再次大漲。

微信圖片_20180223192541 

Ackman 在 2005 年年中買入,平均買入價在 22 美金,2007 年底清倉時,出售價 56 美金。應該賺了十多億美金(分多批出售,沒有披露具體數字)?

2005 ~ 2008 年的股價上漲,其實就是資本市場發現麥當勞的核心是個地產+品牌公司,通過反複的溝通和各種替代性的資本/業務操作方案,逐步調整估值邏輯的過程。

你現在還覺得麥當勞是個餐飲公司麽?

麥當勞 房地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078

中門大開:馬丁儍的嗎? 添馬男

1 : GS(14)@2013-04-12 00:46: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411/18223677

                李柱銘接受《明報》專訪,拋出他心目中底線方案,認為可接受選委會變成提名委會員,由佢哋選出五個候選人參加直選。馬丁的算盤好易明,因為2012年選委中泛民陣線佔230人左右,足以提名一個候選人入閘,按此推論,2017年提名預選中,泛民候選人應可取得200票左右,排第四至五名入閘。

大戰當前 不應示弱

                政治當然唔係算術,馬丁這時拋出所謂底線方案,百害而無一利。o依家雙方正在玩沙蟹,開天索價之際,為何忽然走出來落地還錢?戴耀廷為佔中造勢,為乜?梗係扮「級手煙」,喬老爺怒氣沖沖,當然亦係扮,至少一條花,大家鬥拋,睇邊個淆底冚牌唔去。點不知泛民呢邊有位塘邊鶴「唔生銹」,大大聲指住戴耀廷底牌話係3仔,你話死未!
馬丁可能不甘寂寞,所以見到有記者專訪就有碗話碗,有碟話碟,佢實在天真,來訪者將馬丁意見放大,客觀效果就借馬丁言論搞亂佔領中環,製造泛民內部混亂。馬丁之儍,可能仲將心比心,以為該報乃公信力大報,所以先無防範。退一步講,馬丁就算心中有此底線方案,理應先同泛民頭頭溝通先,總好過突然拋出來,公民黨、民主黨也殺個措手不及。
政治談判是講部署、策略,一切均是姿態,馬丁現階段釋出肯談判之善意,北京會點睇?第一時間回招就係玩分化,挑動內部矛盾。泛民姿態上要淡化馬丁方案的衝擊,視之為民主黨一位普通黨員的意見,僅此而矣,千萬唔好中傳媒所設下之陷阱,煞有介事地討論馬丁建議,無論贊成或駁斥,泛民中人都已中了招。
今次政改角力,已到了關鍵十字路口,而對手共產黨比泛民在專業水平上高出幾倍,而泛民不過是一條鬆散之聯合陣線,紀律欠奉,背後若無大規模群眾動員作後盾,根本就冇對等談判地位,更難望爭取到一個較民主的方案。現時泛民唯一要做就係為佔中造勢,催谷群眾,說服未buy in的中產人士。佔中在輿論上算是站穩陣腳,但只走出了一小步,今年六四、七一政治集會上,要大力宣傳佔中理念,前邊仲有一大段路要走。
當然,泛民只係鬆散之聯盟陣線,好難禁止其他人言論,但至少大家可以訂出現階段工作重點,聚焦在有用、有建設性工作,將口水方案擺埋一邊唔好理。

添馬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491

投資一周:儍強真是儍的嗎?

1 : GS(14)@2016-08-04 04:03:57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有一個渾號,叫「儍強」,我本以為只是開玩笑的花名,但看他在周一評論改革上市監管決策及管治架構提出的諮詢建議,我卻不禁懷疑自己的判斷是不是錯了。我同意他的說法:「是次改革只屬微調,無改變現有架構,反而是將現有程序簡易化,並將決策清晰及加強一致性。一直以來,證監會對上市決策有最後決定權……」但第一,微調並非辯解,因只要是往壞方向調,便要反對,正如小孩子偷糖吃,雖是小事也會被媽媽打屁股。第二,程序簡易化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以上市監管委員會為例子,由證監會3人和上市委員會3人組成,這好比由行政長官委任半數的立法會議員,儍的也知道,只要一權獨大,沒有監管、沒有制衡,立法必然有效率和一致性,但是大家想要這種「效率」嗎?第三,一直以來,證監會對上市決策有最後決定權,這是事實。但陳局長明不明白,擁有最後決定權的人,和最初的審批權,兩權是應該分立的。如果讀中史,中國從唐代已經懂得這道理了!陳局長又說,個別市場人士反對,只是未了解細節……我肯定陳局長很明白細節,可是如果不明含意,好比一個死背書而不明白原理的學生,背默是100分了,但你能說他真的懂得課文嗎?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3/197201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53

【傻的嗎?】安穩生活需587萬年輕人自覺「未老先衰」

1 : GS(14)@2017-10-09 03:57:40

AXA安盛最新公佈「AXA安盛生活指數」,報告顯示,港人認為實現安穩及豐盛生活的所需金額中位數,分別為587萬及950萬元。今年指數報61,比去年下跌1點。自指數成立以來,今年有最大比例的受訪者感到不安穩(17%)及不豐盛(34%),分別較去年增加1%及3%。儘管健康體魄仍是達致安穩及豐盛生活的最重要因素,惟不少港人卻認為他們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當中以18-24歲及25-34歲的年輕人自覺未老先衰最為嚴重,其平均健康狀況年齡與實際年齡差距分別高達6年及5年。港人最關注的三大問題仍是生活成本上升(85%)、醫療費用上升(71%)及房租/房價上升(70%)。值得注意的是,醫療費用上升超越了房租/房價上升,成為最關注問題的第二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6/201644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56

【辦公室政治學】「公道自在人心」…你仲信!?儍的嗎?

1 : GS(14)@2018-01-28 18:35:37

【文化籽:辦公室政治學】這一篇可能得罪很多讀者,不過,還是要寫。


在辦公室中,我們經常會面對辯論,或者討價還價。很多時明明你是對的,但最後你還是輸了,而輸的那刻你很火,因為你的道理好像完全無人明白,而對方那似是而非的論調竟然反過來煽動到很多的同事以至群眾支持,雖然那班群眾明明與那件事無關,但因為眾怒難犯,也因為你根本沒可能逐個去解釋,於是──你輸得一敗塗地。對手究竟用了甚麼招式,可以一時間得到那麼多的支持呢?辦公室政治的招式無數,其中最常用的一招,就是──綑縛式對錯。這招的厲害,在於能於短時間中煽動到一大班與事情無關的人出來表態,製造出群眾壓力去支持其中一方,能夠成功使出一招的重點,在於你要明白一個道理──群眾都是庸俗的,當事情越簡單,越二元分化,越與道德有關,他們就越樂於表態;當他們群起為「對錯」而表態之時,就會形成一種力量,逼使對方走到「啞子吃黃蓮」的境地。須知道在辦公室,以至政治中,大部份的辯論都是複雜的,你沒有了解過一些背景,來龍去脈的話,要在當中找出自己的立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當所有事情都難以解釋之時,有些「高手」就會反過來先耍一招無賴,對事件不作回應,又或者搬出一堆外人聽來好像合理,但當局者一聽就知道是廢話或遊花園之類的回應出來。目的是甚麼?一為拖延時間,二為───激得對手發火,等他們在火遮眼下出錯。終於,對家正中下懷,用上了激烈而不禮貌的態度作出反擊,於是之前一直懶於了解事情背景的人,看到了這種「不禮貌」的反應後,就可以正義上身,表達自己立場了。他們毋須知道上文下理,總之以一個「總之」作開頭,就可以表態「總之出個咁寸嘅e-mail就唔啱」、「總之喺會議室講粗口就唔啱」、「總之佢哋就係蠢,後生仔都要學識畀個人落台先得㗎!」於是你明明只行錯一步,大家就立即「綑綁式」地將你以前的所有立場都歸納到錯的那邊,判你死刑。你想逐個人去解畫?希望他們去明白真相?第一,你沒可能做得到;第二,那班群眾打死都不會去再接受你的解釋,因為一接受就代表要承認自己當日是愚蠢的,以及被煽動的。於是,你輸了。懂得用這一招,必須要精通人性,了解群眾的愚昧,所以一些經常將「世界大同」、「公道自在人心」、「我們都是xxx」、「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之類的烏托邦信念掛在嘴邊的「好人」,是不可能耍得出的。那麼在香港,這招誰用得最多?若果看到這裏你都未想得到,你就應該是拿着烏托邦passport的生活的「好人」了!我這篇文章得罪到你?對不起,不過記着怎樣嬲也好,不要講粗口,因為一講,大家就會覺得你是壞人了,小心小心。


撰文:陳詠燊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facebook:Sunnyhahaha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5/202844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