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交所無面俾大孖沙發難

2009-01-08  NextMagazine


以 長實李嘉誠、恒基李兆基、新世界鄭裕彤、嘉里郭鶴年、新地郭氏兄弟等超級富豪,旗下公司為首的二百三十多間上市公司,連同二十二名獨立人士,上週一聯署在 各大報刊刊登全版廣告,強烈反對港交所延長董事的禁售期。不過以往一直由商家主導的社會環境,似乎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大孖沙怒吼之後,港交所上市委員會依 然維持原判通過條例,只是押後至四月執行。

離開條例實施還有三個月,各路富豪正動員門下的說客、議員,意圖推翻這條法例,東亞主席李國寶還聲稱會把不滿轉達政府「最高級人士」。

上 週五東亞銀行九十周年酒會,一班與李國寶齊聲反「惡法」的大孖沙如鄭裕彤、郭鶴年、郭炳江、何鴻燊、黃志祥、呂志和等,都有到場致賀。主人家李國寶更一早 在會場門口,恭迎姍姍來遲的長實主席李嘉誠。九月時東亞銀行因被惡意中傷而陷入擠提危機,李嘉誠當日即買入東亞股份以示支持,今次李國寶即「投桃報李」, 代李嘉誠等一眾大孖沙為反惡法抗爭。

而由李國寶與賭王何鴻燊任名譽會長、何鴻燊之子何猷龍做主席的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亦高調反對新政。「現 有打擊內幕交易嘅條例已經好多,如果將來港交所再強制埋上市公司推季度報告,則董事一年最多有成九個月唔可以買賣公司股票。香港上市公司股票由主要股東持 有,佢哋又多數係董事會成員,如果啲貨唔可以買賣,街貨又少,股價更容易被人操縱!」該會總幹事黃偉明激氣道。他又認為,此法不但剝奪董事的收益及變現機 會,亦損害董事自由和及時地行使認股權。

恐防外資大鱷

今次的反對聲音,以一眾由家族持有的華資公司為主,他們最為擔憂的是新 條例通過後,一旦上市公司遭到敵意收購,或被外資大鱷狙擊,董事難以透過增持公司股份去保住控股權,最終影響大股東權益。而當公司遇有不利消息及被大戶沽 空狂質時,董事會亦難以出手增持穩住股價。「而家二百幾間公司反對,梗要同大圍一齊啦,團結啲好,大家都唔想被人狙擊o架。而家經濟唔好,(政府)最好唔 好搞咁多嘢!」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說。

一眾曾被敵意狙擊的華資大戶,為保障自身利益,對今次的反「惡法」行動,自然亦舉腳贊成。當中包括林 建岳旗下上市公司,近月被美資基金Passport Capital狙擊,險失控股權兼被入稟阻止配股行動的豐德麗;○六年被英國孩子基金TCI入股的華置,去年中因TCI不滿作價而令私有化計劃告吹,最終 導致主席劉鑾雄上月斥資逾十億向TCI購回逾百分之八股權,今次為保利益,大劉自然站在反對派一方;而另一榜上有名的新世界發展,○五年底曾被TCI增持 至最多百分之七點四五,後來新世界閃電配股予友好人士,攤薄外資股權,TCI才知難而退;至於近期被神秘大股東梁向榮狙擊控股權的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亦 在反對新法之列。

 

新法一出,令本港華資公司更易被外資基金狙擊而無力反抗。近期被美資基金狙擊旗下豐德麗控股權的林建岳(左一),對港交所新法大力反對。(《蘋果日報》圖片)

上市公司睇漏波

李 國寶高調反「惡法」,但他叔叔,曾任東亞銀行董事十九年,高等法院首位華人法官兼上訴庭前副庭長李福善,在東亞酒會上就與姪兒唱反調:「港交所延長董事禁 售期我唔反對,作為董事係唔應該利用內幕消息巧取豪奪,我本身做上市公司董事時,股票都係長期持有,唔會投機炒賣,新法自然無影響。」

其實 港交所今次備受爭議的新法,在去年一月至四月時,已連同其他十七項要修訂的上市規則向市場進行諮詢,但現時走出來的大部分華資大孖沙,諮詢期時卻「影都 無」。反對者之一的世紀城市主席羅旭瑞就辯解:「諮詢期時係冇乜留意,港交所嘅諮詢期太過短啦。」然而,有上市公司主席亦坦言,日常根本好少理會港交所所 進行的諮詢,「大部分都係交由公司秘書去跟,主席點會留意呢啲瑣事。我都係十二月開董事會,先喺公司秘書口中知道港交所好快實施新例。」一上市公司主席 說。

港交所收回的一百零五份回應中,贊成、反對及無意見的比例其實旗鼓相當。約三成贊成的單位,主要是中鋁、中鐵等國企,大藍籌滙控及德勤 會計師樓亦在其中;三成八反對聲音當中,包括國泰、中電、太古等大公司及中華總商會、律師公會等團體,另外無意見者亦佔三成二。最終雖然反對團體較多,但 港交所以「支持延長禁止買賣期的理據較強」,而通過推行新例。

上市委員會不賣賬

然而在二百多家公司及商會等強烈反對下,上週二港交所和立法會再各自開會討論。最後雖然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通過支持重新諮詢,但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則決定維持「原判」,只將實施日期由今年一月一日,押後至今年四月一日。

據知與會的廿名上市委員會成員,大多數都支持推行新法,有上市委員會委員,更對今次堅持不向大孖沙低頭而自豪:「我哋係跟足程序做事,只係做一件啱嘅事,講真班有錢佬出來登報紙反對,為咗表示我哋係打開耳朵聽到佢哋聲音,所以將實施日期押後。」一上市委員會成員說。

現 時的廿八名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成員,既有上市公司代表、基金及證券界代表,也有律師、會計師和大學教授等專業人士。上市委員會由有興趣人士申請提名,然後由 三名港交所代表及三名證監會代表組成的上市提名委員會篩選後,再交由證監審批及港交所委任,身份其實相當獨立,可以說無需要「俾面班闊佬」。

不 過,上市公司商會表示,現正約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希望爭取在四月一日前「扭轉乾坤」。一班立法會議員亦表示不會放棄,「新法太嚴啦,如果港交 所怕投資者同公司董事資訊不對稱,怕董事有內幕交易,都唔應該延長到七個月咁耐,加強監管內幕交易就得啦!」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說。

說客傾巢而出

而一眾來自商界的立法會議員,包括銀行界的李國寶、地產建造界代表石禮謙、商界的黃宜弘、林健鋒、與批發及零售界的方剛,則全力為大孖沙護航。其中,石禮謙最戮力,早在十二月中他已聯同林健鋒及方剛等要求財務委員會主席陳鑑林召開特別會議,認為要諮詢六個月。

為 求痛擊提出新例的港交所上市科,石禮謙更質疑上市科主管韋思齊是否幫「股壇長毛」David Webb打工,為何要經常引述Webb的言論來支持新例。此言一出, Webb即踢爆石與商界的千絲萬縷的關係,指他擔任董事的公司數目眾多,當中至少有十五間公司向他發出酬金,Webb 估計單是酬金、津貼等,石每年可收取近三百四十五萬元;其中「殼王」陳國強的德祥企業及鄭家純的新創建集團,向石發出近一百九十一萬元的權證 (option)。費用及津貼加上該兩權證,逾五百三十五萬元,足足是議員年薪的五倍。Webb認為石今次出力反對延長禁售期的目的,耐人尋味。

翻查資料,原來除了石禮謙,其餘五名出力反對新例的議員,與商界富豪關係密切,六人共擔任一百四十九間公司的受薪董事,其中廿間上市公司於上週一,有份在報上刊登廣告反對新例。

石 禮謙背後反對的上市公司最多,有十間(見表),大孖沙包括賭王何鴻燊、鄭裕彤父子、鷹君羅嘉瑞和中方紅人莊紹綏等。石的兄長石嘉利亦在何鴻燊旗下的香港快 運航空任職行政總裁,在澳門出生的石禮謙一家,與賭王家族的關係可謂非常密切。對於Webb的指控,石禮謙則指他任職非執董的事一直也有向立法會申報及公 開酬金數目,自己行得正企得正。

 

另一位議員黃宜弘跟富豪關係也不簡單,他是李嘉誠波友,並不介意在記者面前約「誠哥」打高球。至於他任董事的上市公司勤+緣媒體服務公司,今次亦有份反對新例,公司主席兼名作家梁鳳儀正是其妻,她與另一富豪「四叔」李兆基稔熟,九七年及○八年兩度替四叔撰寫傳記。

代 表自由黨的議員方剛則是九龍倉集團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方是九倉主席吳光正的「鋤大弟」牌友,九五年吳任醫管局主席後,亦於二千年找方剛為醫管局委員。據 悉,自方加入醫管局後,自由黨收到任何有關醫管局的投訴,都必先經方剛過目,方一般都主張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心態,處理該些醫療投訴而不令醫管局 難堪。吳於○六年建議在海運大廈旁,再興建一個超級巨型郵輪碼頭,與政府合營,乘機斟洽海運地皮的租約,當時獲得方剛所屬政黨自由黨大表支持。對於利益衝 突之事,方剛揚言是代表自由黨反對延長董事禁售期,至於擔任九倉非執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他也有申報。

與方剛稔熟的另一議員林健鋒,本身 任中渝置地控股的非執董,中渝老闆張松橋是全國政協,有重慶李嘉誠之稱,一直盛傳他是「爭議古蹟」景賢里的買家;張名下的港通控股去年鯨吞西隧一半股權, 曾任交諮會主席的林健鋒一直關注隧道加價及合併的問題,政府能否回購東西兩隧,外界形容張松橋擔任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角色。林健鋒去年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 時,提名全都是商界猛人,長實、新地、中信集團、太古地產等,提名人之猛,與今次反對延長董事禁售期的財團名單有得揮。

據知現時正有不少中間人,代一班大孖沙聯絡部分港交所上市委員,希望能從中斡旋,而與一班商界富豪甚為稔熟的港交所主席夏佳理為免尷尬,近日則避免出席公開活動。未知最終需否驚動政府「最高級人士」出手,才能化解這場風波。

黃宜弘(右)夫婦跟富豪稔熟,妻子梁鳳儀替李兆基寫自傳(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03

寶來證大股東發難 白家母子 捍衛經營權

2010-7-8 TNM





寶來證券前董事長白文正上週五 (2日)逝世滿2週年,遺孀魏明春接任寶來證副董事長,長子白介宇接任副總經理,並禮聘央行出身的林孝達坐鎮董事長,母子力穩經營權;然而,老牌紡織公司 廣豐賀家的老么賀鳴珩,在寶來證的持股與白家旗鼓相當,最近他表態將持續加碼,為後年董監改選布局。白家的寶來證經營權保衛戰,將提前開打。

上 週六(三日),已故寶來集團總裁白文正遺孀、寶來證副董事長魏明春,帶著二個兒子白介宇、白介人現身紀念白文正的登山活動,現場還有二、三百位身穿黃色、 印有「寶來人」T恤的員工。前年七月二日,白文正在澎湖墜海身亡後,魏明春母子力穩經營權至今,眼前一場風暴即將撲來。

魏明春上台致詞時不 捨流淚,令人動容,然而,就在籌辦這場紀念會之際,大股東賀鳴珩表達不滿寶來證保守表現,揚言繼續加碼持股,讓白家母子地位備受威脅。

據本 刊調查,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賀鳴珩,是寶來證最大的國內單一股東,持股僅次於二大外資股東,而與白家旗鼓相當。賀鳴珩的羅盛豐投資公司,持有寶來證券股票 五萬九千張、占二.七六%,掌有寶來證一席董事,持股雖略高於白家寶鼎投資的二.六五%,卻遠不及白家握有的五席董事。

白介宇小檔案

現職:寶來證券副總經理

生年:1980年

學歷: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心理雙學士

經 歷:2002年大學畢業後進入寶來證券實習,2009年進入寶來證券董事會

家庭:父親白文正(歿)為寶來集團創辦人,母親魏明春任寶來副 董,妻劉宛棠為寶來監察人法人代表

賀董心急 計謀併購

寶來證是白文正在一九八八年創立,最新經紀巿占率排名第六名, 今年一至五月稅後盈餘七億三千五百萬元,每股稅後盈餘○.三四元,巿場名列第二,已算業界前段班,但賀鳴珩仍不滿意,對公司經營有很多想法。

賀 鳴珩對本刊說:「就像踢世足賽一樣,寶來證現有經營團隊只是把門守住,但若只在自己的半場防守,卻不跑到對手場子攻門,永遠不會得分。我要扮演第一個跑出 線的球員。」他最想衝出線攻下的是寶來證併購契機,他認為當務之急應請JP摩根等國際顧問公司,尋覓兩岸併購對象,發揮寶來證最大價值。

寶 來證分別控有國內管理總資產第一大的寶來投信五二%股權,及第一大期貨公司寶來曼氏期貨四五%股權。若能拿下寶來證,可連寶來曼氏期貨、寶來投信一併入 袋。

賀鳴珩小檔案

現職: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

生年:1961年

學歷:政大銀行系 畢、美國華盛頓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1985年畢業後進入期貨業,曾任瑞富羅盛豐期貨(已併入寶來期貨)董事長、期貨公會理事長、期貨交易所 董事等職

家庭:父親賀膺才為上市公司廣豐實業創辦人。已婚,目前為第3段婚姻

同業想買 遺孀不肯

事實 上,白文正過世前二個月,曾找過元大等幾家同業洽談合併可能性,但他身亡後,其他金融同業因顧忌昔日交情,避免落人「欺負孤兒寡母」口實,遲未表態。數月 前,終於有一家家族型金控上門向魏明春探詢:「有沒有意思要賣?」但魏明春回覆說:「我兒子(指白介宇)自己要經營,沒有要賣。」

一位券商 總經理分析:「國內有能力買寶來證就只有元大馬家、凱基老闆辜仲、富邦蔡家,買到的人絕對加分。」若由元大證併入,即可拉大與第二名凱基證的距離;反之, 凱基證則可扳倒元大證;若是第三名的富邦證出線,則可竄升一名。他認為,「同業先觀察白家與賀家談的狀況,再伺機而動。」

這點,賀鳴珩看得 很清楚,他說:「白家是好人,但是商場很凶險,元大馬家與中信辜家第二代打天下,打得滿身傷。寶來證最大股東是占了四一%的外資,其他都是小股,一旦有人 來搶,經營團隊哪裡來的錢買股權?大股東的股權不夠,就像走鋼索,最好是我和白家都加碼買股票。」

幹譙績效 布局改選

賀 鳴珩一席談話,點出白家手握寶來證經營權,持股卻不高的事實,他甚至暗批經營團隊沒有作為:「白總(白文正)在的時候,買賣中央產物保險及華僑銀行。但白 總走後的這二年來,寶來沒有做出重大決策、沒有買賣、重大事件發生,就等於是沒有經營權。」

賀鳴珩也積極布局後年寶來證董監改選。依據規 定,買進公司持股一○%超過一年,即可無上限徵求委託書,因此只要在明年四月前,他能掌握寶來證一○%股權,後年即可發動委託書大戰。

對 此,賀鳴珩不掩飾企圖,明白地說:「所有公司都有個共同的天敵:三年一次的董監改選,不可能永遠都不改選。花三十億元,就可買到寶來證一○%股權,我會越 投越多。」賀鳴珩友人說:「他獲家族支持,加碼寶來證實力大增。」

賀鳴珩算是寶來證「自己人」。二○○三年,他因欣賞「白文正很懂期貨」, 將自己於一九九八年開設的瑞富羅盛豐期貨,併入白文正的寶來期貨,成為寶來瑞富期貨;後來又與外資曼氏期貨合併為寶來曼氏期貨,經營重心都在期貨業。

以 賀鳴珩與白文正的交情,他對寶來證經營有意見,卻不直接跟白家溝通,如今竟公開表態,令白家母子芒刺在背,緊急啟動危機處理。

根據本刊了 解,寶來證本週將研擬董事與專業經理人共組經營委員會,企圖平息這場風波。

寶來證券股權結構

長子應戰 聯合陸商

白介宇也出面滅火澄清,他對本刊者說:「賀董對寶來的批評,我們虛心接受,但他的發言不太適當。要比雙方持股,單看表面上的數 字沒有意義。雖然寶鼎的持股沒有他多,但我個人持股加起來,雙方數字差很多,這沒什麼好講的…」

白介宇端出與中國知名大型證券商銀河證券簽 訂雙邊業務合作備忘錄(MOU)的成績單,雙方未來將在證券業務攜手合作。白介宇說:「在大陸布局上,有我在,怎麼可能讓大家失望,對不對!」

白 介宇信心滿滿,但他面對的賀鳴珩卻是商場老手。

賀家兄弟 加碼寶來

今年五十歲的賀鳴珩,出身廣豐賀家老么,父親賀膺 才自大陸撤退來台灣,在一九六九年創立廣豐實業,一九七六年掛牌上市交易。與聯華實業苗育秀、大成長城韓浩然等人同為山東省人,被外界稱作「山東幫」。

廣 豐早期以紡織為主,並以「來福牌」毛巾、床單在國內創下高市占率,在紡織業占有一席之地。這幾年紡織業式微,廣豐尋求轉型,跨足營建業、土地開發,一九九 六年到一九九八年間買進大量土地、建物,帳上資產擴充不少,引起市場派興趣,每二、三年就企圖挑戰經營權。廣豐光是持有廠房土地帳面價值,至少有四十一億 元。

目前廣豐由長子賀鳴玉掌舵,香港子公司大中華集團由三子賀鳴鐸主事,專做大宗物資如魚粉、黃豆、木薯等交易。

賀鳴珩友人 說:「賀家二個哥哥都支持他加碼寶來證,賀家與傳產老闆都很熟,後年寶來證董監改選將有好戲可看。」

成交爆量 硝煙已起

賀 鳴珩開第一槍,宣告寶來證經營權前哨戰開打,上週寶來證爆出近十萬張成交量,是近半年以來最大量。

一位金控高層指出:「寶來內部紛爭已浮上 檯面,其他家金控或券商老闆,都已經嗅到,只是,目前大家仍在測試寶來內部結構與實力,還沒摸清楚。從寶來爆出的成交大量,就可確定,各家老闆絕對會利用 這一波,參與這場遊戲。」

去年寶來證董監改選,只有白文正二房葉美麗浮出檯面,想爭取董事席位,當時白介宇有意接棒父親的董事長職位;然 而,葉美麗持股不多,最後是雷聲大雨點小,白家有驚無險度過。這次面對實力雄厚的賀鳴珩,以及其他蠢蠢欲動的金融同業,魏明春母子將有場硬仗要打。

最具併購題材的4券商

寶來證券:近日大股東、寶來期貨董事長賀鳴珩出面主張,寶來應評估公開招親,市場認為凱基、元大、富邦均有併 購實力。

金鼎證券:2009年底起,傳大股東開發金和張平沼家族有意售股,買家為群益證,但迄今未有具體進展,甚至傳出破局。

群 益證券:2010年3月正式合併安泰證金,目前傳有意併購金鼎證。

統一證券:去年中傳大股東統一集團有意售股,曾與元大、富邦等金控接觸, 但無下文;今年初統一重申若有好對象、好價格,不會放棄併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6

李途纯发难高科:太子奶重整增变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5/4OMDAwMDE5NzU4OA.html

正当外界狂热猜想谁将入主太子奶的时候,沉默良久的太子奶掌门人李途纯突然发声。

13日,李途纯的代理律师翟玉华向媒体表示,太子奶团队按约准备近4200万原材料后,高科奶业仍不肯移交经营管理权,并多番阻碍太子奶引资自救,矛头再次直指高科奶业董事长、株洲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文迪波。

“当时李先生(指李途纯)及他的团队是怎么说的,政府、核实小组又是怎么说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验证,有良知的人都会知道他所说的不会是真实的。”9月14日,高科奶业新闻发言人王琳在电话中对本报表示。

自6月7日被株洲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带走”后,李途纯一直“销声匿迹”,如今突然发声不禁令外界猜测其意图。

太子奶前破产管理人、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韩传华认为,李途纯在此时发声至少表明“太子奶资产负债情况还是存有争议的”,而此举将加大现任管理人甄别事实、理清财务状况的难度,拖延重整进度。

“债务容易弄,难弄的是李途纯个人和太子奶的资产情况。倘若资产搞不清,投资人是不会贸贸然进入的。”韩传华说。

看来,李途纯并未完全放弃,太子奶重整之路还存在不少变量。

最后的挣扎?

2009年初,李途纯为摆脱财务危机,将太子奶资产租赁给高科奶业经营,双方租赁期限为1年。其间高科奶业与太子奶纠纷不断,文迪波称曾先后三次给机会李途纯,但李最终背信弃义,错失良机。

去 年7月,株洲市政府与李途纯签订协议,李途纯承诺引进3亿元资金,否则太子奶的经营和重组权将交给高科奶业,结果李途纯一分钱没筹到;11月,李途纯准备 引进方正集团作为太子奶的战略投资者,但在签署合同之前突然变卦;12月15日,李途纯再次向政府承诺,5天之内采购价值3000万元的原材料,但最终只 完成1200万元。

今年5月,李途纯另起炉灶,在京成立仙山奶业,并宣称对太子奶21亿元债务终身负责,6月李途纯便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锒铛入狱。随着李途纯的“被抓”,太子奶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然而9月13日,李途纯代理律师翟玉华向媒体出示了数份公证书,指高科奶业在太子奶管理团队按约准备了近4200万元原材料后,依然拒绝交出太子奶的经营管理权。

对此,王琳反驳道李途纯方面所说的“完全不是事实”,“事情的前因后果,中间出现的变数,以致李途纯为什么最后没法达到条件,之前媒体都报道过了。”王琳认为李途纯是在重炒旧事。

但翟玉华认为,高科奶业拒不移交经营管理权,主要是怕暴露自己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文迪波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09年,高科奶业托管下的太子奶完成销量6个亿,实现利润4400万元,上缴税收3050万元,代太子奶偿还债务1.8亿元。

“你是个替人看牛的,哪有私自把人家牛卖掉的道理?”翟玉华指,文迪波单方面提出破产重组,并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制造舆论,刻意阻碍太子奶引资自救,而且文口中高科替太子奶的还债金额前后也并不对应。

14日,记者致电文迪波求证相关信息,但文拒绝接受采访,仅表示,“我只管生产,你问法院、管理人(指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太子奶新的破产管理人马凌云)。”而新闻发言人王琳则对记者表示,自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后,目前已停止以高科的名义替太子奶还债。

“之 前主要是偿还一些非常困难、紧急的债权人,因为太子奶的债权人很分散、有一些很小的债权人,他们可能就此倾家荡产,这是一个标准;另外一个标准就是,因为 我们必须要跟经销商、供应商合作,他们的存活也会影响到太子奶的运作,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先还这些债权人。”王琳解释道。

“我们目前每天有接近300吨的产量,运输车辆每天都在出货,现在临近两节销售旺季,也许有人想捣乱一下。”王琳暗指李途纯此次突然发声的意图。

但她认为,纠纷不会对太子奶的重整造成影响,“有实力的投资人都非常有经验和商业判断,他们不会因为高科或者太子奶方面说了什么而受到影响,他们只会看事实、数据以及未来的前景。”

记者14日再次致电翟玉华,但翟玉华婉拒做出回应,亦未透露下一步计划,但他表示会继续任李的代理律师。

重整增变量

王琳方面称,目前太子奶重整进程处于债权人申报期,初定10月10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随后将拿出重组方案。

但在韩传华看来,李途纯的发声至少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太子奶资产负债情况还是存在有争议的”,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即将举行,新任的管理人必须回答、解决这个争议,也就是说文迪波此前预计在年底前重整基本完成再次面临变数。

据了解,太子奶的债务以及李途纯个人资产状况目前还没有明确,之前李途纯自己宣称欠债为21亿元,但外界传太子奶集团的欠债高达30亿元,而且李途纯的妻子、亲属均掌管太子奶旗下关联企业的资产。

按照株洲市政府原本的规划,破产重组启动后,首先是剥离太子奶的闲置资产,然后解决债务,使太子奶能够迅速瘦身,使其资产规模降为3亿-5亿元,负债不超过3亿元。“债务还比较容易理,但是公司的资产却不容易弄清。”韩传华说。

此前,文迪波曾表示,株洲市政府有意调整太子奶战略投资人的结构,除战略投资者以外,还想引入实业投资者,而文迪波自己则明确表示将来不会考虑持有股份。

但 对于未来高科奶业会否退出,高科方面并没给予明确答复。“现在已经进入破产重整,那一定要按照法律程序去主导,管理人、高科以及政府的指导小组一起去选定 投资人,还有一个甄别、选定以及谈判的过程。”王琳表示,重整方案要跟战略投资者达成一致,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和管理人说了算,“但高科作为政府拯救太子奶 的平台,最终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机构”。王琳表示。

而韩传华则认为,目前高科与太子奶的纠纷尚未解决,高科未来究竟是以债权人身份还是以债务人身份参与其中,都会对高科在谈判过程中的发言权有影响。

此外,李途纯分别在去年11月19日和30日先后两次函告高科奶业,要求终止《资产租赁合同》,并提出赔偿要求;同时也在湖南临湘法院、成都温江法院对太子奶最大债权人花旗提出10亿元的诉讼,韩传华认为这都会让太子奶重整存在变数。

王琳对本报表示,目前高科正在尽最大努力去找资金充足、对行业有经验并且有相应核心团队的企业,这个投资人将会在未来主导太子奶,“但如果在谈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投资人完全符合的话,可能会引进不止一个投资人”。王琳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89

龔仁心發難怒片千億管理人

2011-3-31  NM




由王德輝被綁架送命、老爺王廷音 欠與媳婦對簿公堂,至陳振聰為爭遺產不惜自揭與小甜甜不倫之戀;華懋這個千億王國儼如中了魔咒。陳振聰仍未罷休,上訴至終審法院,本週四將由法庭決定他能 否終極上訴;但這邊戰火未熄,另一戰役正在醞釀。

現時擔當華懋遺產管理人的是德勤會計師勞建青(Joseph Lo),他可算是有史以來在港管理着最大筆遺產的人;他對華懋內部所花的一分一毫都十分「緊」慎;德勤派有一隊人進駐華懋,每年收取四、五千萬元;因而惹 起華懋管理層不滿;龔仁心與他的關係勢成水火,戰事一觸即發。

勞建青獲委任為千億遺產管理人後,事業扶搖直上,更升任為德勤會計師行中國區主席,會計界對他管理着千億遺產,又妒忌又羨慕。自從近月市場傳出華懋慈善基 金會有意入稟法院撤換管理人後,勞建青於上週派出下屬黎嘉恩接受個別傳媒訪問,表示工作目的是確保遺產不被胡亂花費,又指角色只是中間人,很容易不合受益 人心意,大呻遺產管理人難做。

不過此舉仍未能挽回與龔仁心的惡劣關係,據知華懋已部署入稟向法庭申請撤換遺產管理人,入稟狀更一早擬定,隨時出手。上月龔如心千億遺產上訴案宣判後,龔 仁心率領龔家中人與一眾功臣在如心廣場辦公室召開記者會時已露端倪,除炮轟陳振聰,還對這名遺產管理人處處表示不滿:「世界上無人鍾意俾人管住!」又說: 「公司有大計,手中無錢,點做?」

記者問起四川地震後,龔仁心承諾華懋會捐出過億元賑災,此時他火滾起來:「最後都無,佢地(遺產管理人)話條數太大喎!」據知當時華懋內部管治委員會,包 括龔仁心、龔妻劉元春、梁榮江、許業榮、陳鑑波等人都已舉手贊成,不過最後被有決策權的遺產管理人反對。

揚言踢走龔仁心

自龔如心千億遺產案於○六年開審後,鑑於華懋資產龐大,且涉及公司眾多,加上訴訟的時間長,因此法庭於○七年十二月,在華懋慈善基金及陳振聰同意下,委任 德勤會計師勞建青及黎嘉恩任遺產管理人。不過,自勞建青入主華懋不久,即引起管理層不滿。「勞建青派咗德勤鬼佬Guy Norman,仲有成二、三十人加人華懋,霸咗一層辦公室,日日返工,莫講攞幾億捐錢,連請人、公司裝修都要佢哋批准通過。」一名知情人說。

作為華懋慈善基金主席及華懋執行董事的龔仁心,對勞建青在管理事宜上諸多掣肘,感到不是味兒。不過雙方勢成水火的關鍵是去年勞建青曾向龔仁心表示遺產管理 人有權撤換集團董事,知情者說:「Joseph Lo(勞建青)舊年同醫生講,佢有能力移除醫生,唔俾佢做董事!」

插手華懋上市旗艦

華懋慈善基金,已部署入稟申請撤換遺產管理人。據可靠消息透露,入稟狀的其中一個論據是關於華懋旗下的上市公司安寧控股。安寧控股的業務包括時裝零售及度 假中心,市值雖然只有十一億,但一直被指是華懋的投資旗艦,甚至是將來華懋借殼上市的工具。公司主席由華懋老臣子梁榮江擔任,龔如心更親自邀請其老友趙世 曾,及長期合作伙伴劉偉檳律師任集團董事,劉偉檳亦是安寧的核數委員會成員。

劉偉檳及趙世曾董事任期於去年屆滿,兩人已要求續任,於是安寧於去年四月向股東發出公告,將於六月的股東會上投票重選兩人連任。不過公告一出,梁榮江收到 由勞建青委任為安寧首席營運官的陳兆榮的電話,希望委任律師羅國貴及會計師黃之強,取代劉偉檳及趙世曾,故要求梁榮江在股東會上,向兩人連任投反對票。

據知,梁榮江對此建議有保留,知情人士說:「梁榮江不滿股東會的通告已發出,難以收回,而且佢兩個都無犯錯,點解要咁做?」梁榮江及其餘董事局成員,對於 勞建青欲提名的兩名自己完全不認識的非執董,表示質疑。雙方多次磋商後,遺產管理人決定趙世曾可留任,而劉偉檳則為免被投反對票,選擇自行請辭。記者於上 週四先後找劉偉檳和趙世曾,但兩人均不願回應。

撤換董事成員

梁榮江最終按遺產管理人的指令,發出一份選舉羅國貴及黃之強為董事的通告,但梁榮江卻十分不滿,認為勞建青此舉嚴重干預公司內部運作。據知,入稟狀其中一 個指控包括,遺產管理人以上行為直接影響公司股價,亦引起對公司負面報導,更向法庭指出遺產管理人此舉是威嚇辭退董事的第一步,並安排「自己人」取而代 之。

事件發生後,梁榮江認為與勞建青難以合作而提出請辭,並要求二千萬元「分手費」。據知勞建青找來中間人與他斡旋,最終梁榮江答應暫且留任,卻不願再擔任華 懋管治委員會成員,龔仁心欲安排吳崇武取代,但勞建青堅持找博愛醫院前主席兼會計師李家松加入,並直接向勞建青匯報。

做管理人好過掘金

遺產管理人對華懋資產如此着緊,事關他們收費昂貴,「責任」重大。一名律師坦言:「做遺產管理人好過開金礦,架構愈複雜嘅公司,管理人有權多聘幾個專家, 好似會計師、律師、顧問,全部以時薪計,一年幾千萬,最後遺產要先俾晒管理人嘅收費,剩番嘅先俾其他人,管理人係最終得益人呀。」當年王德輝遺產管理人同 樣是德勤另一組人陳文裘及張德明,六年的管理費就達三億元,據知德勤是次收費一年最少四、五千萬元。

有會計師坦言雖然「好搵」,但遺產管理人非常「難撈」,事關往往與訴訟一方產生爭拗,他指勞建青是市場少有「資深」遺產管理人。一名曾與他共事的人說: 「佢做事好硬,人面好廣,同好多富豪關係良好。佢唔使落手落腳做,係德勤大Sales,佢識得當時海域執董許浩明,當年海域清盤,都由佢負責做。」勞建青 與富豪如華置大股東劉鑾雄友好,以往曾傳言劉鑾雄借錢予龔仁心打官司,但最後否決。故令華懋一班管理層擔心在處理華懋的資產有利益衝突。

事實上,勞建青在金融界甚吃得開,七六年理大會計高級文憑畢業, 八○年加入德勤,之後事業扶搖直上,十多年前更成為德勤合夥人,掌管企業重組及破產管理服務部門,○八年更升任德勤中國區主席。他與合夥人黎嘉恩在行內有 會計孖寶之稱,二人多次合作「辦大案」,包括共同管理梅艷芳遺產、又為海域集團、新銀集團、長城數碼等任臨時清盤人。

搭上港姐亞軍

不過,勞建青為普羅大眾認識,是於九七年作為有婦之夫的他,被本刊拍得與港姐亞軍李明慧在車上三分鐘goodbye kiss。李明慧未參選港姐時,透過勞建青介紹,加入德勤稅務部工作,公司上下都知兩人關係非淺。當時的勞太在加拿大居住。於上週六,記者前往勞建青報住 的山頂甘道嘉樂園單位,由勞太出來應門,但她不願多提丈夫,記者見飯廳上多張家庭照,全都不見有勞建青,屋苑保安亦指沒有見過勞建青出入。而女記者前往勞 建青另一個於北角萬德閣的單位,又是另一名三十多歲女士應門,她上下打量記者後反問:「你係勞生邊個呀?點解你會搵到呢度!」

勞建青喜歡車及馬,曾是兩隻馬的馬主,他不時駕駛其法拉利上班。這名資深會計師,表面資產不多。但他出任股東的公司只有一間,只持有山頂甘道單位,反而他 的兄弟姊妹成立數家公司,投資不少物業如半山地利根德閣徑的世紀大廈、堅尼地道御花園及半山寶園等。

搵下屬做擋箭牌

對於在出任華懋遺產管理人與龔仁心有磨擦,記者致電勞建青查詢,他立刻將責任推到下屬黎嘉恩身上,「我冇理好耐啦,你問番黎嘉恩啦,我俾埋佢直線你。」記 者繼續追問有關他不批准華懋捐錢到國內做慈善,又把劉偉檳踢出安寧控股董事局一事,「你咁講我真係覺得好奇怪,完全冇呢回事,我哋冇不和。仲有,邊個係劉 偉檳?我唔識佢。」勞建青把一切置身事外。本來答應於本週一接受記者訪問的黎嘉恩,最終以出差為由,又找來被安排到華懋上班的德勤職員Guy Norman以書面回應,Guy Norman指:「呢筆是世界上最複雜及最豐厚的遺產之一,所以當呢筆遺產的受益人仍有爭議時,係需要一班人去監管以及保護遺產;管理人每季都向法庭及有 關人士提交報告,交代所做工作。」對於有指控勞建青曾威嚇龔仁心,隨時可以踢走他作為華懋的執行董事,Guy Norman肯定地回應:「遺產管理人絕對有權委任或者辭退華懋的董事局成員,但不是作為一種威嚇。」但問到勞建青與龔仁心的關係時,Guy Norman的答案是:「not appropriate to make comment(不便回應)」雙方的關係,盡在不言中。

如何炒遺產管理人

律師馬華潤表示,管理人由與訟雙方各自向法官提名,法官會根據管理人的收費、經驗及表現等情況評估後作委任。最後法官挑選由陳振聰一方提名的德勤,基本上 被委任的管理人是要以遺產利益作決策時的判斷,而非提名人或可能受益人的利益。

遺產管理人的工作包括列出遺產清單及總值、保護資產,甚至為遺產用途作決策。因此,管理人有權參與公司運作及開會議。當與訟雙方對管理人的決定有意見,可 寫信予法官,尋求法庭指示。假如要撤換遺產管理人,就要入稟法庭。

梅艷芳遺產勞建青被告

梅艷芳於○三年去世後,○四年法庭委派德勤的勞建青與黎嘉恩一同管理其一億元遺產。○七年,梅媽覃美金及長子梅啟明認為勞建青與黎嘉恩疏忽處理梅艷芳遺 產,入稟控告德勤及另外八人。梅媽稱梅艷芳早在○三年之前,已將跑馬地快活閣及壽山村恒安閣交予兒子梅啟明及自己,故不應列入遺產清單內,且有權取回物 業。

梅媽指德勤接管遺產後,管理未如理想、工作效率低、方向錯誤、額外行政成本高而無經濟效益。她指出,兩年間花費超過七百萬元,例如一項新加坡物業,市值坡 幣三百五十萬元,最後卻以坡幣一百六十七萬元賣出。長期空置的梅艷芳故居壽山村道恒安閣,當時市值七千萬元,卻擬以四千萬元賣出,以支付遺產分配期間的一 千二百萬元開支。令她非常不滿。不過最後法庭以原告人證據薄弱、未能舉證及他們沒有訴訟資格向勞建青、黎嘉恩及德勤興訟為由而判梅媽敗訴。不過,在梅媽大 力反對下,梅艷芳故居才能保下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1

宅神發難、網友發火 統一終於道歉了

2011-7-4  TWM




 塑化劑事件發生一個月,捲入風暴的食品龍頭「統一企業」終於道歉!

五月二十三日塑毒爆發,隔幾天統一被證實包括寶健運動飲料、蘆筍汁以及LP33膠囊等多種商品中鏢,長期身為食品模範生的統一食品形象頓時瓦解。

之 後,統一連兩天在報紙刊登半版廣告,宣稱已主動清查原料,力求停損,卻反遭「宅神」朱學恆點名批判,指統一「說了半天,就是沒道歉!」「廣告裡面連一個 『錯』字都沒有!」宅神發難,網友發火響應,覺得大家每天生活離不開統一,不知誤吃多少塑化劑,卻換不到一個道歉,甚至醞釀在七月十一日(代表7-11) 罷買統一超商(7-ELEVEN)。

六月二十四日,統一召開股東會,總經理羅智先雖說將打造國家級實驗室,並將品保單位改隸總經理室直轄,但仍不鬆口道歉。一向「硬頸」的羅智先雖深知輿情不滿,但也怕一道歉就概括承受所有錯誤,砸了老招牌,模糊了統一「受害者」的角色。

不過,也許怕牽累集團金雞母統一超商,統一終於道歉了。隔天各報第三度刊出半版廣告,聲明最下方有一行致歉文字,理由是「未能達到消費者的最高期待」。遲來的道歉誠意是否足夠,就看消費者買不買帳了。

(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71

“央媽”心思越發難猜 多家央行會議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02

QE,美聯儲,歐洲央行,歐元,美元,匯率

本月歐洲央行和瑞士、加拿大、英國的央行或大力寬松或降息的行動或態度讓市場驚訝。央行越來越讓市場難以預測,而本周美聯儲、俄羅斯央行等多家央行的會議又可能因市場“猜不中”的意外而引發市場震蕩。

這些央行之中以美聯儲的會議最為引人註目。北京時間本周四淩晨3點,美聯儲將公布今年第一次貨幣政策會議的決議聲明,市場將盡量捕捉其中的信號,判斷美聯儲今年年中開始加息的立場是否變得不堅定。

過去幾周,美聯儲官員大多表示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失業率持續下降。市場預期美聯儲也不會受到其他央行貨幣寬松的影響,將堅持既定路線,於今年年中左右開始加息。但過去幾周,國際油價跌至五年來低位。去年12月,美聯儲關註的薪資增長已環比下降0.2%,創有記錄以來最低增長。這令一些人開始懷疑美國是否面臨更大的通縮風險,歐元區的通縮威脅也加劇了這種擔憂。

路透報道援引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觀點稱,如果美聯儲高官在本周會議聲明中對國內通脹極低表現得更擔憂,將可能壓低美國的通脹預期,美聯儲的立場也會傾向於貨幣寬松。相關分析報告寫道:

“我們會關註1月(美聯儲會議)聲明,它可能挑戰我們對(美聯儲)今年6月加息的預期。(聲明中)任何對整體通脹極低更擔憂的暗示都會給通脹預期施加下行壓力。任何提及國外形勢發展的言論也都會傾向鴿派。”

英國《金融時報》則是援引高盛經濟學家上周五在報告中的觀點稱,美國通脹回升的前景一直在減弱,此前高盛預計的通脹上行壓力並未出現,美聯儲今年6月加息的概率在下降。

下圖可見歐元區、美國、日本和英國的年化CPI通脹率走勢。

美聯儲,歐洲央行,通脹,QE

不過,只要美國經濟還在複蘇,美聯儲官員就會為利率長期處於近零水平而不安。上月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曾表示:“我們幾乎習慣地認為,零是利率理所應當的水平。事實遠非如此。”

而且,在本月15日瑞士央行震驚市場宣布取消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下限後,美聯儲的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次日表示,即使有些決策者取消了匯率限制,美聯儲的目標也“不是要讓市場意外和擾亂市場”。

上周四,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從今年3月開始每月購買歐元區國家債券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如有需要將買到歐元區通脹回升至2%為止。這一月購資產規模高於此前媒體消息所說的500億歐元。受此影響,周四當天歐元對美元匯率創12年來新低。

上周除歐洲央行加大寬松力度外,加拿大和丹麥央行均意外降息。英國央行公布的會議紀要顯示,無一位決策高官支持加息,導致英鎊匯率因此重挫百點。

除美聯儲會議外,俄羅斯、南非、以色列、新西蘭、墨西哥等國央行本周都將召開貨幣政策會議。面對國際油價暴跌和歐洲央行萬億歐元的QE,他們不得不明確采取何種對策和立場。華爾街見聞上周文章提到,去年年初至今,已有12個國家的央行步入降息周期,只有巴西、俄羅斯和新西蘭因國內通脹和本幣貶值等因素困擾,仍處加息通道。

上周沙特國王阿蔔杜拉去世,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特未來的油價決策變得更難以確定。上周日希臘選舉結果顯示,極左翼黨派聯盟Syriza贏得票數最多,主張減計大部分希臘外債的Syriza執政會使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增加。雖然90%左右的希臘外債現在都由公共部門的債權人持有,希臘債務危機傳染歐元區其他國家的風險得到了控制,但希臘對歐元生存的威脅依然存在。

摩根大通分析師David Mackie評論稱,盡管歐洲央行決定啟動全面QE,摩根大通現在仍不會上調歐元區的GDP增長預期,因為無論是源自希臘的政治不確定性,還是俄羅斯進一步陷入經濟衰退,都可能使歐元區經濟迎來新的負面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120

特朗普鋒芒畢露頻遭逼問 希拉里綿里藏針處處發難

圍繞就業、稅收、種族、控槍、安全等幾大議題展開的美國大選第一輪辯論落下帷幕,辯論中特朗普多次打斷希拉里,並遭到主持人多次追問,成為本場重要看點。

美國當地時間26日晚9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紐約長島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舉行第一場總統大選辯論會。

辯論會由NBC New的主持人霍爾特(Lester Holt)擔任主持並負責向雙方提問。這次電視辯論共有90分鐘,圍繞如何成就美國的繁榮,美國的未來方向和保障國家安全三大議題展開,總共分成6個15分鐘的小節。每個小節由主持人問一個問題,雙方各有2分鐘時間回答,然後進入雙方辯論緩解。

在辯論過程中,雙方基本上都重複了各自先前的觀點,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和觀點在辯論賽中被提出。希拉里對每個問題都用自己豐富的政治經驗具體闡述了自己的政策。而特朗普則用最簡單的口號來爭取觀眾的共鳴,同時在希拉里講話的時間內不顧主持人的多次提醒打斷希拉里的講話。

美國繁榮: 就業和稅收

希拉里一上來就攻擊特朗普的富豪身份。她強調必須建立一種適用於所有人的經濟形態,不能只適於那些位於頂端階層的人。這就意味著需要新的工作,好的工作。

同時希拉里重申了民主黨對勞動階層的承諾,提出保障小企業,將提高最低工資以及保證婦女的同工同酬。

希拉里要求企業主與員工分享財富,擴大員工的帶薪假期和帶薪病假等福利。“如果員工幫助企業盈利,利潤應該與員工同享,而不是只分給頂層的富豪。”希拉里劍指特朗普。

希拉里同時重申她取自桑德斯的口號“無債也能大學畢業”和能夠承擔的幼托費用。

對於稅收,希拉里再次強調財團需要支付與之相稱的稅收,要求提高大財團的稅收。並諷刺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是自肥政策,特朗普是為了自己的公司利益來選舉的。

主持人接下來要求特朗普回到經濟和就業問題,並特別強調特朗普回答如何增加希拉里剛才努力討好的中低收入人士的收入的問題。

他反擊希拉里增加大公司稅收負擔的政策,認為美國的工作崗位就是因為稅收而流向了國外。同時,特朗普痛批希拉里達成的國際貿易協議,認為必須重新談判,以阻止工作崗位和投資從美國轉移至新興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特朗普還發誓會將公司稅從35%減少至15%。

在辯論中,希拉里指責特朗普的稅收政策為自己留下了足夠的逃稅漏洞,稱特朗普的稅收計劃會導致損失350萬個工作崗位。

而特朗普稱,必須阻止美國公民的工作“被偷走”,並質疑希拉里並沒有增加美國就業的具體方案,暗示她作為國務卿無作為。

雙方就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爆發激烈辯論。對該協議究竟是創造了就業還是偷走了美國的就業機會展開了爭吵。

在第二個提問中,主持人要求特朗普先回答究竟如何創造工作。

特朗普再次把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的故事說了一遍,認為有他領導就可以從父親的“一小筆貸款”變成創造眾多就業崗位的大公司。但是隨後特朗普陷入與主持人的爭辯,主持人認為特朗普並沒有具體回答如何把他所保證的工作帶回美國。

希拉里則指責對富人降低稅收造成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美國損失了大量工作。而像特朗普這樣的人還對此特別興奮,趁機低價抄底。

希拉里指責特朗普信口開河,認為全球變暖是中國人發明的謊言。特朗普當場否認說過這樣的話。不過,特朗普在2012年確實說過“全球變暖是中國人為了阻止美國的制造業發展編造的恐慌。”

未來方向:種族和控槍

希拉里說,種族問題存在於教育和司法等方面。她強調要重塑黑人社區的信心,減少刑罰,對警察加強訓練,防止濫用暴力,控制槍支暴力等。

特朗普則重複口號,認為美國“需要法律和秩序”。例如黑人暴亂的夏洛特市,就需要法律和秩序。黑人和墨西哥裔也需要法律和秩序。芝加哥有超過4000人在奧巴馬當總統之後被殺。他們也需要安全。

特朗普還稱要註意非法移民,他們手上有槍,表示必須從發起襲擊的這些人手中把槍奪走。他呼籲政客必須有所作為,並指責現在的政治家們因為恐懼而不敢采取行動。

但主持人認為,紐約路邊抽查黑人的做法雖然被新市長禁止,但這樣的做法違反了憲法。

特朗普認為那些人有槍,警察不應該被阻止抽查任何可疑的人。為了不得罪黑人,特朗普再加一句,黑人也需要安全,他們比別人更加 “需要法律和秩序”。

希拉里則諷刺特朗普:“很遺憾特朗普還是對黑人有歧視。”她認為太多黑人青年因為非暴力原因被關進監獄。和白人做一樣的事情,黑人可能進監獄。所以要廢除非暴力罪行的最低監禁年份,太多的黑人被關押太久,而實際上他們犯下的罪行又太輕。希拉里重申她的刑法改革目標,將給予罪犯“第二次機會”。

對於歧視問題,  希拉里認為隱形歧視是所有人的問題,並不只是警察,需要每個人捫心自問摘下有色眼鏡。

而特朗普再次偏題,在討論種族問題環節指責希拉里既不能挽回美國正在流失的工作崗位,也無法創造新的工作崗位。

希拉里則指責特朗普在種族問題上有著長期不良歷史,並稱特朗普在1973年開啟職業生涯,因種族歧視曾被司法部起訴。

特朗普則辯稱那些訴訟都已經到和解,他沒有承認錯誤也沒有被定罪。

主持人問特朗普為什麽當年質疑美國第一任黑人總統奧巴馬的出生地問題,為什麽現在反而相信他確實是美國人。特朗普與主持人激辯否認自己因為奧巴馬是黑人而質疑他的出生地。

特朗普對黑人社區喊話,告訴他們民主黨僅僅在4年一次的選舉時才把黑人捧上天,騙到選票後就不管不問,任由黑人社區貧窮無望,這樣好4年之後再來騙選票。

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和“伊斯蘭國”

 希拉里強調了俄國對美國信息安全造成的威脅。並認為網絡安全將是下任總統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她同時指責特朗普對俄國軟弱,拒絕承認俄國人入侵美國網絡安全。特朗普則攻擊希拉里對俄國以及他對俄國軟弱都是無端指控。

隨後,特朗普再次攻擊奧巴馬和希拉里從伊拉克撤軍的方式給當地留下了無人監管的真空地帶,最後造成了極端勢力“伊斯蘭國”的崛起。認為伊斯蘭極端勢力就是希拉里治國無方的直接後果。他攻擊希拉里確實是經驗豐富,但都是失敗的經驗。

對於北約,特朗普認為北約盟國也要為美國提供的安全服務支付經費。那些國家不能依賴美國的無償軍事保護。

 希拉里稱,我們必須和我們的盟友聯合起來打擊“伊斯蘭國”,比如處在第一線的穆斯林居民們,而特朗普卻只顧著打擊他們。“當我們需要與穆斯林國家以及美國的穆斯林社區合作的時候,特朗普卻在侮辱穆斯林。”希拉里說。

希拉里指責特朗普支持伊拉克入侵,並稱這是一個已被多次證實的事實。特朗普則回擊稱關於他支持伊拉克的想法是無稽之談,他的性情和判斷力都要好於希拉里。

最後主持人問特朗普當初認為希拉里“看起來不像總統”是什麽意思?特朗普解釋他不是歧視婦女,而是希拉里的判斷力太差。

希拉里則繼續向少數族裔和婦女選民喊話。她說特朗普熱衷於選美活動,而且對女性極不尊重。曾經稱一個選美選手為“豬小姐”,或因為人家是墨西哥裔就稱其為“清潔工小姐”。她告訴特朗普,現在這位女士已經歸化為美國公民並將在11月投下支持她的一票。

“特朗普,你知道她會把票投給誰的!”希拉里以此結束辯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52

德美政客發難 中企全球並購乍遇風刀霜劍

在加快產業調整和重塑價值鏈的同時,中國企業也在2016年不斷加快跨境收購步伐,已在今年首次取代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海外資產收購者。

隨之而來的,卻是歐美市場對於中國企業的並購邀約態度漸趨謹慎。在近期,更是出現多起包括德國等在內歐美政府審查中企正常收購當地企業的事件,在其中“國家安全”、“收購背後體現政府而非商業利益”以及要求“投資和市場準入對等” 成為外國政府和相關利益群體所提出的三大主要主張。

以美國財政部下屬外國投資委員會(下稱“CFIUS”)為例,在2012~2014年期間,CFIUS共對358筆交易進行了審查,其中中國成為被審查數量最大的國家,該期間共審查了68筆來自中國的收購申請。在歐洲,德國成為中資企業並購的首選之地,然而以社民黨人、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為首的一些政客卻在輿論推動下意欲限制中企在德收購,更借機遊說歐盟,希望在歐盟層面推出並購審查體系。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外國政府口中想要保護的“企業界”卻往往並不買賬。被收購的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多次表示歡迎中資,而持有照明企業歐司朗的西門子集團,也早表面對這一廠商已失去興趣。德國包括《南德意誌報》等精英類報紙在近日紛紛發表評論文章,讓加布里爾把功夫下在正道上:與構築貿易壁壘相比,要是能夠同樣賣力的構建德國的創新系統,就更好了。

然而究竟是什麽力量,令中企海外並購頻頻受阻?

2016年並購狂潮招質疑

交易信息供應商迪羅基(Dealogic)的數據顯示,截至到今年前9個月,中國企業進行的境外並購交易總價值已經達到173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68%。

中企能夠在全球掀起並購熱潮,得益於多重因素。首先,中國對外投資審批環節自2014年開始愈加簡化。在2014年,發改委頒布了《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商務部頒布了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在隨後兩年內各部位也出臺多項措施鼓勵實體經濟“走出去”。

其次,人民幣匯率在中短期仍處於貶值通道之中,考慮到遠期匯率走勢,一些企業以配置海外資產的方式對沖匯率風險,與此同時,由於金融危機後不少優質歐美企業經營不善,出現現金流問題(譬如愛斯強),亦亟待資產重組,而該類型企業所具有的高端技術和成熟品牌等亦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加快產業調整和轉型,在延伸產業鏈、實現產業升級方面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次並購之中,中企海外並購結構出現改變,從能源、礦石等初級材料領域開始向加工業和服務業延伸,在高科技及高端制造業方面多有斬獲,且中資在所有非資源領域的投資都有顯著增加,投資領域遍及金融、工業、高科技、娛樂和房地產,體現了中國買家對目標資產更加成熟和多樣化的認知。

在此必須指出的是,歐美的輿論界在過去常年批評中企大規模投資於資源領域,投資模式和領域都過於單一,然而當中企轉向非資源領域投資後,其輿論又導向中方的這種大規模投資目的不純,即有組織性、選擇性地收購外國的高新技術。

這種指責在中資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之時出現了一個明顯的高峰。庫卡被德國視為其“工業4.0革命”的五大巨頭之一,曾於1973年研發了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彼時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都較為含蓄地表示希望有德國企業可以競標出價,“順便提一下,德國的任何人都可參與庫卡交易。”中方可以收購庫卡這樣的企業,令一些德國政客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質疑中企收購目的

在中企收購受阻的案例中,通常“國家安全”和“政府主導”成為兩個常見的導火索。

最高調的傾向於援引“國家安全”為原因拒絕中資收購的機構就是CFIUS。

CFIUS的審查通常是保密的,數據滯後一年公布。在2012~2014年期間,CFIUS共對358筆交易進行了審查,其中中國成為被審查數量最大的國家,該期間共審查了68筆來自中國的收購申請,其次是英國(45筆)、加拿大(40筆)、日本(37筆)以及法國(21筆)。

近日,亦又有美國12位參議員聯名致函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Jack Lew),要求政府阻止中國鋁業巨頭忠旺國際收購美國愛勵鋁業公司,理由是“直接損害美國國家安全”,並稱“包括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都可能與中國軍方有關系,這增加了風險,可能讓美國技術落入不該擁有其技術的人之手”。

在歐洲,以往上述情形十分少見。但在此次中資企業收購德國德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愛思強(Aixtron)的並購中,德國經濟部亦以該收購案涉及“安全問題”收回了此前的收購許可。

隨後德國媒體爆出,這是因為美國情報機構向德方提出安全警告,擔心中國將愛思強公司的芯片用於核項目,從而導致德方態度轉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對此表示:“評估兩國企業間本著商業化原則的正常投資行為,如果任由第三方勢力出於各種利益考量去幹擾,恐怕有悖於中德經貿投資合作的初衷,也不利於兩國企業和民眾的利益。”

在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收購高新技術行業企業的行為亦被相關國家政界懷疑同國家主導相關。

此前加布里爾放言,中國在德國開展了“買買買”之旅,拿著一個感興趣企業的長單子,並對有戰略重要性的關鍵技術有清晰的目的。

他還在歐盟層面力推投資審查政策,並由德國經濟部撰寫了名為“歐盟層面投資檢查關鍵點建議”的文件,計劃推出以下措施:第一,如果歐盟外國家外資收購者收購股份達到了董事會投票權的25%以上,政府有權阻止這一收購行為;第二,如果投資身後有外國政府身影,那麽歐盟有義務做出幹預。

上述第二點又分為四種情況:第一,投資受到產業政策引導;第二,政府補貼投資者;第三,收購企業為外國國有企業;第四,投資者來源國中,德國企業進入該國的準入十分有限。

近日,美國商務部長珮尼•普利茲克(Penny Pritzker)在一次發言中亦批評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稱美國不會允許中國通過國家政策幹預市場。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1月3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一向主張各國共同努力,堅定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反對保護主義,為相互之間的貿易投資合作創造公平透明的良好環境。”

要中方開放卻先關閉自己的市場

在指責中方有目的性地收購之外,加布里爾還試圖做兩件事情:第一,將中資在歐洲收購同“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掛鉤;第二,指責歐盟企業在華得到不公待遇,要求中方對歐方開放更大的市場準入。

首先,在法理意義上,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與加布里爾的議程毫無相關性。然而,面臨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到期,歐盟在履約之前仍希望同中方盡可能博弈。

對此,華春瑩明確指出:“如期履行第15條,對中方來說,是恢複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應當享有的權益,而不是中方額外的要求;對包括歐盟在內的其他WTO成員來說,是應盡的法律義務和應該遵守的多邊貿易體制規則,而不是對中方的特別優惠。”

華春瑩表示:“歐盟作為WTO重要成員,對此應該非常清楚。我們希望歐盟講信守法,不折不扣履行第15條義務,不要顧左右而言他,找借口拖延,更不要討價還價,附加額外條件。”

其次,在中國市場開放和市場準入問題上,一方面包括德國戴姆勒公司總裁蔡澈等在內的德國企業界大佬都在近日紛紛接受采訪並表示要對中國有多點耐心。

而在10月3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法國外長艾羅共見記者時,特地借此機會就近期外界對中國投資環境和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出現的議論作出回應。他指出,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簡單地以高度發達國家的標準來判斷和衡量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環境,缺乏科學性和可比性。而如果在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橫向比較,中國市場開放的速度、幅度顯然都名列前茅,已是最開放的發展中經濟體之一。

另一方面,客觀而言,數據並未顯示德國乃至歐洲企業在華投資受阻。綜合外交部提供數據顯示,近年歐洲對華投資額持續攀升,當前歐洲在華投資存量遠大於中國對歐投資規模。德國在華企業多達8000余家,中國在德企業不到2000家,而中國人口是德國人口的16倍。另外,今年頭9個月,德國在華投資增長120%。

相較而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約1.1萬億美元,對德投資存量不足80億美元,僅占0.7%,還有很大上升空間。與之相比,目前德企在華共8000余家,累計投資超過600億歐元:中資企業在德國出現並購狂潮、增速快,實則是因為基數太小。

對此,德國企業界人士紛紛警告政府,不要提高針對中企對德企收購的門檻,並強調中國發展對於德國而言“是機遇不是威脅”,貿易保護主義並不可取。

實際上,加布里爾所在社民黨在今年的地區選舉中一敗塗地,而在2017年大選之前擁抱貿易保護主義向來是刺激選舉選票的靈丹妙藥。

商業資訊公司ALACO分析師費舍爾(Martin Fischer)則稱,德國2017年大選臨近,德國從來都更樂於做一個投資者而非投資接受國,目前中國的投資狂潮引發了一波貿易保護主義情緒,而一些德國政客則在其中尋找機會,積攢政治資本,譬如加布里爾所在的社民黨。

“雖然社民黨認為敲響貿易保護主義大鼓可以吸引選票,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這樣的政策。”費舍爾說,譬如德國機械工程協會就警告這種行為的危險性,並敦促議員們把力氣放在遊說中國開放更多市場份額上。

“也許在選舉年,屏蔽一些收購行為是張好牌,但是這種行為無法幫助德國中小企業。”費舍爾說,因此這些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恐將弄巧成拙,傷害到那些他們本想保護的企業。

而正如蔡澈在接受德國《商報》專訪時亦所指出的:德國經濟的強大就在於經濟和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彼此分隔,要保持這種分隔,而調控式的幹預不會帶來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81

德國頻發難民強奸少女案,如何攪動默克爾選情?

在德國居住多年的張女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近期難民奸殺德國少女以及難民強奸兩名中國留學生的事件,她明顯感覺到較之德文媒體,中文媒體報道得更猛烈細致。

為了“政治正確性”,德國各大媒體在此方面的報道相當克制,不僅不敢把難民二字寫入大標題,還把德國民眾在網上對難民問題宣泄的不滿斥之為網絡暴力,稱在現實社會中排外情緒並沒有這麽糟糕。

就在三起案件宣布偵破的同一時期,德國總理默克爾以89.5%的得票率再次當選為基民盟(CDU)黨主席,正式開啟了她第4次參選德國總理之路。

默克爾在此次大會上做出了兩項被視為其政策轉向的實際聲明:第一,德國要立法禁止完全遮蓋面部的穆斯林服裝;第二,此前的門戶開放政策將不再持續,2015年中期所產生的混亂局勢“不能,不應該,也必須不能再被重複了”。

“歡迎文化”下的無辜受害者

自2015年以來,有關德國女性被難民強奸的消息就不絕於網絡,但德國媒體為避免煽動對難民的仇恨,大多進行了低調處理。

直至上月,弗萊堡附近連發兩起奸殺案,且被害人均為年輕女性,其中在10月中旬被害的醫科女大學生蘭德伯格(Maria Ladenburger)甚至只有19歲,這一慘劇震驚了弗萊堡當地社會,並隨後在德國全國範圍內發酵。

目前查明,該奸殺案嫌疑犯是一名來自阿富汗、自稱只有17歲的難民。而蘭德伯格生前經常參與幫助難民的各種活動,不排除在活動中就被上述嫌疑犯盯上的可能性。

根據弗萊堡市檢方所公布的案情,蘭德伯格在夜晚參加一個派對騎車中途被該嫌疑人強奸後扔進了德賴薩姆河(Dreisam)中,死亡原因是溺亡,施暴手段極其殘忍。

蘭德伯格被部分德國人視為是默克爾“歡迎文化”下的犧牲品,然而討論這些事情在德國依然非常敏感,因為歷史原因,德國民眾對於種族問題依然小心翼翼。張女士對記者表示,發言不慎則有可能被自己的社交圈邊緣化。

第一財經記者也查閱了幾份德國大報的網絡版,發現德國媒體均避免將“難民”做入標題之中,最多是標明嫌疑犯的來源國家。

12月6日,德國波鴻警方則召開記者會,公布在波鴻大學區附近發生的受害人均是中國女留學生的兩起強奸、性侵案告破,嫌疑犯在12月5日被捕,被查明是2015年12月來到德國的31歲伊拉克難民。

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德國的一些左翼人士一直在呼籲,如令難民同其妻子團聚,其性侵犯罪率將有可能下降;但根據德國波鴻警方給出的信息,此伊拉克難民的妻子以及兩名子女就同他一起在德國波鴻難民營生活。

是否再選,默克爾想了很久

2015年以來,德國各地就不斷爆出難民強奸案件。另據德國移民局統計,這些來自戰爭國家的難民有超過70%是30歲以下的男性。

漢堡一位經歷了二戰的退休老人馬塞爾對第一財經表示,他對於見到的這些難民都是年輕男人的情況感到不解。

馬塞爾對記者說:“每天我去漢堡政府辦事都會看到年輕的男性難民排著長隊拿著各種文件等著領錢。我對此感到非常生氣,他們不是難民。”

這樣的社會現實能否觸動對難民持“門戶開放”政策的默克爾呢?

在基民盟代表大會上,默克爾表現了強硬的態度,她表示,不是所有到了德國的人就一定能留在德國。

自2015年9月4日德國向滯留在匈牙利的難民正式打開邊界以來,德國共接收了大約150萬名難民。

默克爾表示,是否要再一次參加選舉,她“想了很久”,而許多人對她說一定需要她再次參選,讓她非常感動。

默克爾的講話令支持者們動容,並在結束後對默克爾報以了11分鐘之長的掌聲。

此次默克爾以89.5%的得票率再次當選基民盟主席,不過上一次她的得票率是97%。此數字同德國電視臺先前進行的民調所顯示的默克爾的支持率高度相符。

在這份針對默克爾連任的最新民調中,其黨內支持率(基民盟和基社盟)高達89%,在全國範圍內,有64%的受訪者支持默克爾連任,另有33%的受訪者反對。

在黨派方面,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的支持率為36%,極端右翼德國選擇黨的得票率在13%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65

數據說話:被特朗普密集發難的車企,其實創造的崗位最多

近日,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頻頻對美國車企發難,福特、豐田等大型汽車制造廠商也陸續做出回應。

繼福特公司3日宣布取消16億美元的墨西哥新廠建設計劃,轉而向位於美國密歇根州的一家制造廠投入7億美元並增加就業崗位之後,菲亞特-克萊斯勒也於當地時間1月8日宣布,將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用於車廠現代化,並有望創造2000個就業崗位。

這一切似乎都令人產生一種錯覺:美國汽車行業正在迅速將就業崗位轉移至墨西哥。

事實上,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追蹤數據,美國汽車行業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超過任何其他主要行業。

美國勞工統計局於上周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自2009年奧巴馬政府上臺以來,美國汽車、卡車和交通運輸工具零部件制造商所支付的薪資報酬增長了近35%,超過勞工統計局追蹤的所有主要行業表現。

奧巴馬上臺前12個月,美國汽車制造商及零配件供應商流失了25萬個就業崗位,超過整個行業就業人數的四分之一。

自那之後,盡管汽車行業雇傭人數仍然遠低於2000年6月時的高位(130萬人),但該行業已經“收複”了金融危機時期流失的幾乎所有崗位,部分原因是奧巴馬政府對車企進行了救助。

圖片來源:CNBC

從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可以看出,2010~2016年間,汽車及零配件企業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遙遙領先於其他行業。

圖片來源:CNBC

此外,車企雇員的薪資在美國勞動力市場中也居於前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