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7/5NMDAwMDE5ODE5NA.html
国美电器创始股东Shinning Crown今日傍晚通过本网正式回应国美电器发言人日前的表态,要求国美电器管理层方面尊重股东基本合法权利。
9月15日晚,《国美电器创始股东Shinning Crown Holdings Inc.致国美股东同仁公开函》发表后,国美电器发言人当晚对此作出了“书面表态”,指责大股东“反复无常”。
而在此次回应中,创始股东认为国美发言人的“书面表态”,还在很多问题上暴露出对公司治理基本常识的缺乏,并有理由相信,这种能力和水平无法代言包括创始股东在内的国美电器广大股东及公司管理层和员工。
因此,创始股东认为有必要再次就重要事宜进行声明,以正视听。
以下为回应全文:
请尊重股东的基本合法权利
——创始股东发言人对国美电器发言人“书面表态”的声明
9月15日晚,《国美电器创始股东Shinning Crown Holdings Inc.致国美股东同仁公开函》发表后,国美电器发言人当晚对此作出了“书面表态”。
《致 国美股东同仁公开函》是在公司股东层面上,创始股东与其他股东就国美电器的重大事宜所作的诚恳而富有建设性的沟通,理应受到尊重。但是,国美电器发言人及 其所代言的陈晓先生却采取惯用的混淆视听的方法,攻击创始股东,频繁使用“反复无常”、“令人费解”、“一厢情愿”等词语,完全不顾及基本的商业礼仪和对 股东的基本尊重!
“书面表态”还在很多问题上暴露出对公司治理基本常识的缺乏,创始股东对此深表遗憾,并有理由相信,这种能力和水平是无法代言包括创始股东在内的国美电器广大股东及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
在此,创始股东发言人就下述重要事宜再次声明,以正视听。
关 于注入非上市业务。“书面表态”称,“他只一厢情愿地要注入其资产,却只字未提该等决定是需要全体股东通过的”。 事实上,由于创始股东拥有非上市业务100%的所有权,在注入上市公司的决策程序中需要回避表决,由其他股东投票决定。相信表决结果一定能够代表广大股东 的利益,这是公司治理基本的常识,股东们很清楚,没有必要在公开函中叙述这种常识性的程序和规则。
关于国际拓展建议。“书面表态” 称,“我们不赞同他提出的国际拓展建议!”。创始股东认为,积极稳妥地拓展国际市场,符合国美发展的最终价值,也符合投资者的根本利益。“书面表态”的态 度进一步说明,陈晓先生在过往经营中所采取的短期行为只能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停滞和倒退。
关于股权激励。“书面表态” 称,“为何在反对我们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之后,又提出所谓更广泛的股权激励方案?”在此前的各种场合,创始股东已经反复表明,从来没有对公司股权激励的制 度设计进行过反对,相反,早在2007年时就已经积极推动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进行方案的设计。创始股东质疑的是陈晓先生推出方案的时机、动机和方案的公平 性、合理性。一个没有与公司业绩挂钩的股权激励方案显然难以保证股东们的权益,当然会令股东担心出现“内部人控制”的风险。
关于提名董事人 选。“书面表态”称,“为何要推举比现任两名董事在行业经验上逊色甚远的候选人呢?” 创始股东在《致国美股东同仁公开函》中,从销售收入、门店数量、盈利能力等三个方面对公司的现状进行了评价,而目前的现状正是由于陈晓先生错误的业务发展 战略造成的。虽然陈晓先生为了拉票和铺垫增发抛出了新的五年计划,但是,以陈晓先生掌控永乐时“一年对赌、全盘皆输”的经历,怎能相信他能够带领国美实现 这个“历时五年、投资百亿”的庞大计划?
关于贝恩董事席位。“书面表态”称 ,“很难理解他为什么曾于五月投票反对贝恩的董事联任?” 创始股东对贝恩董事席位的态度是一贯的,在《致国美股东同仁公开函》中也明确表示:“一个持股比例相对较低却在公司具有如此大比例的代表权及影响力,显然 并不公平”。而创始股东拥有超过30%的股权,却无法拥有与所持股份比例相匹配的董事席位,以至于竟然无法表达意见,更不要说发挥股东应有的影响力了。
关 于增发的一般授权。“书面表态”称,“如果他们现在认为一般授权对少数股东不利,为什么在过往数年中一直拥有这一授权呢?”创始股东认为,过往的一般授权 在公司发展中,对引进机构投资者、实现公司扩张战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在,陈晓先生已发出了通过增发以“去黄光裕化”的信号。创始股东有理由确 信,目前如行使增发的一般授权,所有股东的权益将受到损害。而以剥夺或摊薄现有股东的股权为目的而发行股份的行为,是与公司注册地和上市地的法律相悖的, 是不可能得到股东支持的。
自2010年8月5日以来,国美电器发言人及其所代言的陈晓先生的一系列行为已经证明,他们假借“全体股东”的名义,利用上市公司的权威平台和公共 资源,通过公告、股东通函和公开信等形式,贬损、歧视、歪曲、排斥创始股东合理合法的主张和要求。这是对公司公共资源的非法滥用,更是对股东基本合法权利 的严重侵害!
《致国美股东同仁公开函》已经表明:创始股东认为其已被不公平地剥夺对公司策略和运营的影响力,创始股东对此感到担忧。
作为拥有超过公司30%股份的控股股东,创始股东在董事会中拥有与所持股份相匹配的董事席位的要求是合理合法的,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
||||||
龍年新氣象,身為全球最大專業電子製造廠的鴻海,今年首要之務就是洗刷「血汗工廠」封號,為此,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特地找來外交體系出身的新任發言人邢治 平,不僅在十七日中午舉行大規模媒體春酒,當晚更釋出加薪大紅包,替這位新發言人做足面子。 過去,鴻海因身為代工組裝廠,既無須透過媒體宣傳,業務機密也須保密,因此與媒體保持距離。不過,隨著鴻海事業版圖擴大,媒體監督壓力也上升,加上「跳樓 事件」,逼著鴻海不得不打開大門讓外界檢視。 鴻海為了擺脫罵名,強化發言體系,在集團顧問黃南輝協助下,去年找來蕭英成擔任公關室主任,今年又延攬有外交招商長才的邢治平,這也無怪乎邢治平會說: 「過去,我們跟大家認識得不夠,今年我們重新來過,就像每個人看台北一○一有很多面向,我們鴻海也有很多面向,希望大家可以重新認識鴻海。」邢治平在春酒 會上就預告晚上會有大新聞,果不其然,當晚六點,鴻海「加薪」的好消息就跟著來。看來,邢治平這位新官上任,不只有裡子,在媒體面前也很有面子! (賴筱凡) |
|
||||||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
||||||
中國證監會發言人週三表示,海通證券交易系統運行全天正常,未發生客戶無法委託的情況,並表示將對證券公司使用的程序化交易系統的風險隱患進行排查。
據證監會網站,有媒體曾報導海通證券交易系統未及時更新,造成大量客戶無法交易上海石化、儀征化纖兩隻股票。
當被問及8月20日海通證券是否發生系統故障時,中國證監會發言人稱:
「經我會上海監管局瞭解,海通證券集中交易系統運行全天正常,未發生客戶無法委託的情況。」
另外,市場擔心光大證券事件會再次發生。當被問及80多家證券公司使用銘創公司軟件是否屬實時,中國證監會發言人稱:
「經瞭解,光大證券使用的「銘創高頻交易投資系統」是定製軟件,目前為光大證券獨家使用。目前有17家證券公司及4家期貨公司使用該公司開發的「銘創企業證券投資及資產管理軟件」,該軟件的功能主要是供自營或資產管理部門進行投資管理,不具備高頻交易功能,與光大證券使用的「銘創高頻交易投資系統」不同。」
另外,中國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會重視程序化交易的安全,並對證券公司交易系統進行風險排查。他稱:
「對於程序化交易系統帶來的安全問題,我會高度重視,在處理光大證券事件的同時,將對證券公司使用的程序化交易系統的風險隱患進行排查,防止發生類似事件。」
近年來,隨著中國監管者推出股指期貨等投資工具,中國券商開發出了複雜的交易策略,但是它們在IT技術方面的投資卻沒跟上。
計世資訊稱,在2010年至2012年間,中國券商在IT技術方面的投資下降了13.4%,至56億元。計世資訊的副總經理Guo Chang對路透稱:
「當涉及新的金融產品和業務種類時,金融行業人士知道這些風險,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利用技術來降低這些風險。它們不瞭解IT技術。」
墨博/文
發言人的選擇關係著公司傳遞信息的成敗,中國高管是中國公司的真實性代表。中國公司在宣傳自己或為自己辯護時,應優先選擇中國籍發言人。
當準備一個重大發佈會或面對危機時,選對發言人對公司至關重要。發言人需要代表公司,面對密切關注著它的核心受眾和利益相關者,其選擇關係著公司傳遞信息的成敗。合適的發言人可確保新聞報導聚焦於公司意欲傳遞的信息;而選錯發言人則會導致發言人本身成為報導重點。
BP的發言人危機
當公司選擇了合適的發言人時,很少有人會關注到這一點,但錯誤選擇從而引發災難性後果的例子卻不勝枚舉。一個知名的反例來自於墨西哥灣漏油事故。英國石油公司下屬的一個名為「深水地平線」的鑽油平台發生爆炸,導致了這場事故。大概是深知危機之嚴重,英國石油公司任命了當時的CEO 唐熙華(Tony Hayward)出任官方發言人,認為只有CEO出面才能表明公司解決問題的決心。
誰知唐熙華不但沒有平息外界對英國石油公司的指責,反而使之愈演愈烈。漏油事件正在風口浪尖上時,他卻又被爆出席遊艇大賽。在為漏油事件道歉時,唐熙華說:「沒人比我更希望讓這一切盡快結束。我想讓我的生活回歸正常。」此番言論激怒了受難者的家屬—11人在爆炸中喪生,他們的生命再也回不來了。
唐熙華成為了所有溝通者處理危機的反面教材。他最終被解僱,他的接替者來自飽受漏油事件摧殘的路易斯安那州。這位新發言人成功的最好證據就在於,我不記得此人的名字,但對英國石油公司通過他所傳達的重建墨西哥灣海岸線並彌補漏油造成損失的信息印象深刻。
發言人種族影響信息傳遞效率
進行海外投資的中國公司應該從中吸取什麼教訓呢?其中一課大概是:當國外子公司遇到危機時,最好的發言人通常是來自事件發生國的當地人。雖然這一經驗是從一家在美國運營的英國公司得出的,但是調查和經驗指向另一個結論,此結論至少和在美國運營的中國公司有關。
來自北京、現在華盛頓的美國大學學習的研究生Maggie Hao撰寫的一篇論文正與此相關。她在論文中指出,危機襲來時,發言人的種族背景會影響信息傳遞的效率。通過聚焦中美兩國人對中美發言人的反應,她所得出的結論與人們預期的結果以及從英國石油公司案例中得出的教訓完全不同,卻與我從實踐經驗中的所學不謀而合。
這篇論文的設計頗為獨特。她編造了一個假新聞,新聞中提到一家位於洛杉磯的中餐館衛生狀況堪憂。這個假新聞有兩個版本,餐館的發言人分別是中國人和美國人。兩個版本中都配有發言人的照片,除了發言人不同,兩個版本的故事完全相同,發言人傳遞了同樣的信息,也說了同樣的話。然後,她將這個假新聞發給了大量在美國學習的中美學生,並收到了約100份回覆。
結果發現,中國發言人對美國「民眾」產生了更加積極的影響,而中國「民眾」則對美國發言人反應更好。分析這一結果的原因不在論文的討論範圍之內,但關於美國人的反應,我有這樣的推測。儘管美國人會對美國發言人感到更親切,但他們會覺得中國人代表中國餐館發言更具真實性。並且我相信,這種反應對任何在美發展的中國公司都有可能出現。
我協助中國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經驗也同樣能契合論文的這一發現。在一個案例中,一家深陷泥潭的中國公司引起了美國頂級電視新聞調查欄目《60分鐘》的注意,欄目記者要求採訪一名主管。我所在的媒體溝通小組,建議由一位來自中國的高管出面接受採訪。但該公司拒絕了這個要求,認為美國人對美國觀眾會更有說服力。不幸的是,這是個不明智的決定。記者問這個美國發言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為什麼不是一名中國高管接收採訪呢?」記者的意思是公司不願直面危機,所以派出這個美國發言人做擋箭牌。
另一個例子是大連萬達收購美國的AMC影院。這雖然並不是一場危機,但卻是當時中國公司對美國公司併購案中規模最大的一樁。不僅美國政府會評估這場交易,許多美國政治家也對中方收購美國公司頗為擔心。此時,一場好的交流活動對贏得美國政界和商界領袖的支持十分重要。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出任了公司的發言人,儘管需要借助翻譯,但他的發言在極大程度上促成了此樁交易。美國政府以破紀錄的速度批准了此交易,這也成為了一場非常成功的併購。王健林身為發言人的可信度是這場成功併購的關鍵因素。
企業交流活動十分複雜,每個發言人都有各自的長短板,公司必須評估他們面對的具體情況和擁有的資源。很少有公司具有這樣的優勢—有一位像王健林這樣獨具個人魅力的主席。據我觀察,正如第一個例子中發生的一樣,中國的大部分商業領袖傾向於迴避媒體的聚光燈。誠實地說,這損害了公司利益。當公司與大眾交流時,真實性十分重要。中國高管是中國公司的真實性代表。因此,不論中國公司在宣傳自己或是為自己辯護時,應優先選擇中國籍發言人。
據路透社報道,烏克蘭總統發言人稱,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將最快於周日簽署法令,解散烏克蘭國會。
波羅申科的發言人Svyatoslav Tseholko表示,
到有憲法依據的那一刻,我們就將做出這個決定(解散國會)。而這一刻將從獨立日開始(8月24日)。
7月24日,烏克蘭的執政聯盟解散。而如果國會因此解散,新的國會選舉將在10月底進行。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發新聞稱,其發言人和戰略指揮官穆罕默德·阿德納尼在敘利亞阿勒頗被殺,但沒有公布其死因。39歲的阿德納尼在組織中擁有極高聲望,據稱是IS對西方國家和世界各國政府發起攻擊的幕後黑手之一。
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彼得·庫克(Peter Cook)證實,30日夜間,美軍的確在IS控制下的敘利亞城市阿爾巴布(Al Bab)附近,以阿德納尼為目標開展了一場“精確打擊”,但無法證實其死訊。通常,美國方面需要用幾天時間證實此類消息,因此消息通常會比武裝組織晚一步。
IS在一份正式聲明中稱,阿德納尼是在視察該組織位於阿勒頗的軍事行動時喪生的。
阿勒頗周圍的領地對IS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它也是達比克(Dabiq)的所在地。根據伊斯蘭預言,達比克是穆斯林和異教徒之間末日大決戰的戰場。
最近,IS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節節敗退,阿德納尼之死又帶來進一步的打擊。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恐怖主義專家瓊斯(Seth G. Jones)分析,阿德納尼之死意味著IS失去了一名重要的戰略家和行動領袖。
在今年的空襲中喪生的IS高官還有巴格達迪的二把手安巴里(Abu Ali al-Anbari),以及IS戰爭部長西沙尼(Abu Omar al-Shishani)。
由美國撐腰的“敘利亞民主力量”不斷挺進阿勒頗省IS占領區,切斷了他們與土耳其邊境補給線的聯系。伊拉克軍隊也逼著IS不斷敗退,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沃特爾(Joseph Votel)稱,預計今年年底就能收複摩蘇爾。
IS境外襲擊的主腦
阿德納尼本名尼法拉哈(Taha Sobhi Falaha),出生於敘利亞北部伊德利蔔省的本尼什鎮(Binnish)。早在兩年前,他就已經進入美國軍方和反恐力量的視線,美國國防部早前就懸賞500萬美元搜尋此人。
今年,美國將阿德納尼指定為“全球恐怖主義分子”,並稱他在成為IS發言人之前,曾是最早一批在伊拉克跟以美國為首的軍事聯盟作戰的外國武裝分子之一。
美國和歐洲的情報官員稱,阿德納尼領導的外部行動小組采取“指揮控制”結構,成員向阿德納尼匯報工作,阿德納尼再向自封為“伊斯蘭國”哈里發的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匯報工作。另外,分析師稱,巴德納尼還被視作巴格達迪的接班人,得到特別培養。
阿德納尼主管IS的境外運作,專攻境外襲擊,招募人手,提供培訓和現金,一旦人員就位,就會安排向其提供武器。
他的小組從世界各地招募成員,煽動或組織他們展開襲擊行動,曾在巴黎、布魯塞爾和孟加拉國達卡等地,針對平民發起了大規模的暴力襲擊,其中包含炸彈襲擊和槍擊。
雖然其主攻目標是歐洲,但在世界其他地區,由IS直接指揮或以IS名義發起的襲擊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紐約時報》今年的一項分析,在包括土耳其、埃及和突尼斯等受西方人歡迎的地點,與IS有關的襲擊已經導致至少650人死亡。
恐怖主義研究與分析公司Kronos Advisory的史密斯(Michael S. Smith II)評論說,過去十年,只要是說到西方暴力襲擊事件的策劃和煽動,不論是投入的精力還是行動的有效性,聖戰組織的頭目中始終沒有人的地位能和阿德納尼相比。
IS勢力在網絡上的延伸
阿德納尼兼任發言人與“恐怖襲擊指揮員”的雙重身份也從側面反映了IS的核心戰略。其伊斯蘭極端主義能有今天的影響力,從很大程度上都離不開它煥然一新的宣傳陣勢:將最惡劣的暴行套上好萊塢式的包裝,再利用社交媒體的影響力使之廣泛傳播。就這樣,IS得以樹立起鮮明的旗幟,使自己的影響力拓展到地面軍事力量完全無法觸及的地方。
相較於2014和2015年的全盛時期,IS已經失去不少領地和戰鬥人員,但阿德納尼主持下的境外襲擊絲毫沒有因此削弱。在他監督下發布的視頻等宣傳內容在人員招募方面成效顯著,為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外的襲擊拉開了閘門。
最終,他在網絡上培養起來的勢力也許會比IS的地面部隊更有生命力。
與此同時,IS面對外部威脅,特意采取了擴大靈活性的組織方式。雖然美國反恐行動將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恐怖頭目的抓捕上,但這種打擊方式對削弱IS勢力是否真正有效,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據新華社7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言人佩斯科夫7日說,美國擴大對俄制裁的決定無益於雙邊關系發展。
他說,俄美兩國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的會面剛過去幾天,美國就對俄追加制裁,這令人遺憾。制裁嚴重影響兩國今後可能的合作。
有關俄方將如何回應美方制裁,佩斯科夫說,對於可能的回應,俄方將秉承“相互原則”。
報道稱,俄羅斯公正俄羅斯黨第一副主席葉梅利亞諾夫當天說,新被美國商務部制裁的俄羅斯企業主要在俄國內運營,因此美國擴大對俄制裁對俄影響不大。不過,盡管這一制裁不會對俄羅斯造成嚴重影響,但俄羅斯不應完全沒有回應。
據塔斯社報道,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7日將86家企業和組織列入制裁黑名單,其中包括11家首次被美國“拉黑”的俄羅斯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