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生物風口,泛生子真能關掉癌癥的“發動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05/161052.shtml

生物風口,泛生子真能關掉癌癥的“發動機”?
王亞奇 王亞奇

生物風口,泛生子真能關掉癌癥的“發動機”?

對於基因產業本身來說,這仍是一個萌芽階段。

2011年10月,一本關於蘋果公司前CEO史蒂夫·喬布斯的傳記中記錄,喬布斯患上癌癥時,曾花費10萬美元對腫瘤及自己的全基因組進行測序,並因此創造胰腺癌——“癌中之王”患者生存超過8年的奇跡。至此,基因檢測引起轟動,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

2013年3月18日,被稱為“生物界富士康”的華大基因宣布完成對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人類全基因組精準測序企業Complete Genomics的全額收購,美國輿論嘩然。

2015年12月,華大基因登陸創業板的申報稿遞交證監會,華大基因上市估值可能一步到位,其市值或直接到1000億左右。無疑,這一消息進一步引爆了基因測序行業的投資熱情。

泛生子基因即是在基因組學和精準醫療風口上成長起來的黑馬之一。其專註於癌癥領域,成立三年時間,已經完成兩輪共計上億融資,下遊覆蓋100多家合作醫院及科研機構,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發表過數十篇研究論文。

“精準醫療領域的癌癥基因診療剛性需求正在釋放。3年前,我和我的好朋友,也是另一位創始人閻海教去授拜訪一個醫院主任時,等了他一個多小時,但對方對我們講的基因組學技術卻興致寥寥。但現在,很多醫生對基因組學的臨床應用和產品化的討論都是非常熱情的。”泛生子基因CEO王思振對i黑馬表示。

但,即便醫生對基因技術的認識逐步深刻,各路資本對此亦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對於基因產業本身來說,這仍是一個萌芽階段。市場對於基因技術仍知之甚淺,公眾對於基因檢測的買單意願尚未形成。更為重要的,資本加持下的基因行業發展火熱,而這個行業的大多數產品和服務卻因種種原因仍停留在科學家的實驗室里。

基因組學技術能否追上資本的腳步?泛生子基因如何打造“明星級”的產品?在同質化競爭激烈的今天,未來泛生子如何突破重圍並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日前,i黑馬見到了泛生子基因CEO王思振,聽他聊了關於基因行業,關於創業的故事。

口述|泛生子基因CEO王思振

從互聯網通訊到生物風口

我本身是讀金融出身的,早期也都是在銀行和投資機構工作。但我的第一次創業是在互聯網通訊領域(編者註:公司名為美國電信運營商iTalkBB),那是2003年底,互聯網通訊不像現在這麽普及,尚處在大規模產業化前期,大家對於怎麽可以不用電話線,在美國可以擁有中國的電話號碼,可以把電話拿著,出差的時候在賓館里用……這些東西是不理解的,因為這項科技鮮為人知,這是一個典型的高科技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的應用案例。

對於我這種金融從業者去做一個全新的領域,實際上真正吸引我的點是,我覺得這件事很酷,你可以真正做到所謂的“科技改變生活”。如今對於基因行業而言,也正是其剛可以被大規模應用到臨床的時候。因此,2013年中下旬我和閻海教授(編者註:泛生子基因聯合創始人)一起創辦了泛生子基因。 

這里面還有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時間點,無論從技術發展還是全球認知來看,基因組學在癌癥領域高通量測序的應用已經到了相對成熟、可以進入大規模應用的階段。舉個例子,當時美國有一家基因領域的初創公司上市,上市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它意味著整個商業環境認可了基因科技的大規模商業化,否則沒有人會給它錢。

當然,我也不認為對這個領域陌生就一定做不好。做一個企業需要綜合的能力和經驗,但同時最需要的是你對這個領域真正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即便你原來是做醫療企業或者做醫藥的,你開始轉到基因行業,覺得好像是一行,但是不管從它背後的科技含量還是到可能的商業模式、具體執行的模式都是非常不一樣的。所以,所謂的同行有的時候不見得是一個好事。

基因測癌

泛生子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基因,一個是癌癥。基因組學的技術在癌癥領域的應用,實際上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事情,最直接的原因是癌癥本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基因問題。

如果分析癌癥全周期,大概可以分成四個階段:預測、早期篩查、診斷、治療和監測。在任何一個階段里面,基因組學都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不過坦白講,在癌癥任何的一個階段里面,目前整個基因組測序技術的應用都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在布局癌癥市場的時候,我們是按照這四個周期自然的發展規律去選擇現在著力的點並規劃未來著力的點。目前泛生子比較著力於發展診斷這塊,另外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產品研發以及市場的教育,比如針對腫瘤精準治療、腫瘤液體活檢等等。

成立三年我們發了不少科研文章,這是別的公司不能比擬的。因為我們發布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測序文章,是在癌癥領域有臨床轉化價值的學術文章,可以為接下來的癌癥臨床應用帶來新的方向。舉個例子,前不久我們發了一篇垂體瘤的文章(編者註:非常高發的一種腦部腫瘤),這是國際上第一次涵蓋全部垂體瘤亞型的大樣本二代測序研究,第一次構建出完整的垂體瘤體細胞突變基因圖譜,並且挖掘出許多今後靶向治療的潛在藥物通路。以前人們並不知道如何通過基因檢測,通過分子層面把垂體瘤分成不同種類,再對不同種類進行更進一步的臨床研究。對任何一個亞型制定更適合的治療方法來延長病人的生命,或者更好地去預防篩查癌癥,這是我們目前要做的事情。

泛生子是臨床與科研並行,這是基因行業最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我們投入了很多資源在探索發現一個人類未知的領域,但同時泛生子在投入更大精力做的事情是,把我們已知的東西轉化到指導臨床應用上來,甚至將來指導我們的健康管理上來,這是泛生子的兩條主線。

爆發前夜

基因檢測仍然是非常新的一個領域。在癌癥里面,傳統診斷方式更多的是傳看組織,看切片,但傳統病理是非常主觀的,它和一個老中醫給你號脈是有些類似,可能得出的結論前後是不一致的,不同病理醫生得出的結論也可能是不一致的,但當我們做基因檢測的時候,是非常精準的,就是看這個熱點到底有沒有突變。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應用是一個更新的東西,實際上在癌癥領域的應用是從2013年才開始,在美國也是一樣,它跟傳統的分子病理或者單點低通量測序(編者註:經常被叫做一代基因檢測)的根本區別是能一次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這種技術實際上給我們的診斷和治療方式打開了新的大門,本來我拿到一個組織只能測一個點、兩個點,但現在我可以一下子測509個基因,它任何一個突變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不過,目前對測出來的人類基因,醫學界能讀懂的只有1%都不到,因此應用之路還很漫長。

所以未來當我們能夠真正讀懂剩下的99%的基因數據的時候,我們會對自身了解得更多,對生命的把控會更多。基因科技未來一定會變成醫療健康領域里的一個奠基石,未來我們只要談到自己關心的東西,不管是減肥、美容,還是要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基因都會變成一個必要的應用技術。

目前基因測序的成本正在飛速下降,比如測一個全基因組下來,不算診斷成本應該能控制在一萬人民幣以內。但是十年前“人造生命之父”文特爾先生參與到人類基因組計劃,當時共耗費了幾十億美金。從幾十億美金降到一千多美金,這是相當快的發展速度。

我個人認為基因檢測將很快進入大規模應用,最終會變成一個標準的產品,再到最後,所有癌癥病人的基因檢測項目會進入醫保,非常高比例的癌癥病人會接受這種標準的基因檢測。

困難重重

任何一個全新的技術在進入產業化之前,碰到的問題是有共性的。第一個共性可能是這項服務需要的一些基礎條件,第二個共性是你的受眾無論是醫生還是病人,它對新技術的了解和接受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另外一個障礙是說,相應的監管條例沒有頒布,這個時候,在中國往往會碰到一個情況——一刀切,這是大環境的一個趨勢。另外一個有待提高的地方是,檢測成本上比美國會更高,因為很多常見的儀器平臺和試劑都是美國生產的。

但中國也有自己的優勢。在中國,一些疾病的人群數量是比較龐大的,這在探索階段對於我們是有明顯優勢的,比如腦幹膠質瘤(編者註:膠質瘤的一種,長在腦幹上因此非常危險),在美國,保險公司願意每年給這些病人付一百萬美金讓他吃藥,可惜沒有對應的藥可吃,但在中國有腦幹膠質瘤絕佳的研究條件,別的國家是不敢在腦幹上動手術的,只有中國神經外科的醫生敢在上面動手術,能動手術意味著能夠切下來組織樣本做深入的科研研究,這是在中國的得天條件。

未來做什麽?

目前我們基本覆蓋了中國100多家大的腫瘤專科醫院和三甲醫院。要做科研、臨床,尋求他們的合作是很重要的,這畢竟是醫學的東西,需要大量的案例和數據去證明。

怎麽說服他們合作?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問題,三年多前,我們公司剛創立的時候我和閻海教授去一個醫院拜訪一個專家,想跟他聊基因組學在某一個癌種里面的應用,我們在門口等了一個多小時,很顯然他對我們這個東西不是太感興趣。見面的過程也是這樣,對方不積極,也不了解基因組學到底是幹什麽的。但如今,這個級別的主任對基因或者整個精準醫療的研究,包括在臨床上應用這些技術的熱情是以前不可比擬的,他們會非常有興趣跟我們約時間討論如何合作搞科研,以及臨床上,包括產品化和市場化的交流。

我們的上遊是試劑和儀器平臺。這些技術的供應商並不多,中國現在最主要的就一家賽默飛。這些儀器平臺的發展,實際上是制約基因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這麽講,如果沒有一個精準便捷低成本的測序技術,我們可能在基因行業的臨床轉化和應用上,連想也不用想,這也是我們跟賽默飛深度合作的原因。

生物醫療在很多地方上跟其它行業不一樣,它有各種各樣的壁壘,還需要國家的審批和藥物診斷試劑的資格證,這些壁壘一下很難突破,這個特性就意味著消除壁壘的方式其實還是要靠你背後的技術和產品,這是最根本的東西。同時,醫療里面還有有太多其它問題,比如你想一家把全部病都治了,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它的可複制性和可擴展性,都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回到泛生子,我們希望第一步不僅成為在癌癥精準醫療領域里的引領者,也希望最終能去解決更多的健康問題,從癌癥預測到預防,到真正的個體化治療。但是泛生子現在還是一個處在成長期的Baby,它現在還沒有那麽大力氣舉起非常重的東西,但是大腦是有無限潛力的。

泛生子基因 王思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14

順豐控股創始人王衛身價過千億元 A股造富“發動機”效應明顯

富豪哪里找?還是在海外上市的BAT這些公司嗎?

經過連續4天的漲停之後,順豐控股目前的總市值為2310億元,成為深市第一大市值公司。公司的創始人王衛的個人身價也達到了1490.3億元,成為“第一財經A股個人財富榜”上的第一名。

王衛的這一身價遙遙領先於A股富豪榜榜單上其他富豪,成為A股有史以來最富企業家。而在A股強大的造富“發動機”的推動下,王衛的身價甚至一舉超過了百度掌門人李彥宏。

A股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企業家

2月23日晚間,鼎泰新材發布關於變更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的公告顯示,自2月24日起,公司證券簡稱由“鼎泰新材”變更為“順豐控股”,同時公司證券代碼不變。2月24日開盤之後,順豐控股的股價接連走高,並在上午的時候封住漲停,而這已經是該股票連續第4天漲停。

順豐控股的股價從2月20日的40.05元/股一路上漲到2月24日的55.21元/股,短短4個交易日股價上漲了37.86%。

鼎泰新材之前發布的公告顯示,經過證監會核準,公司向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等發行股份購買深圳順豐泰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的重大資產重組已經完成,公司已轉型進入快遞物流行業。

公司第一大股東變更為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4.58%,王衛為明德控股法定代表人,持股比例為99.90%,占據絕對控股地位。

按照2月24日順豐控股2310億元的總市值計算,王衛的身價達到了1490.3億元,成為A股的新首富,也是A股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一位企業家,而這一身價也明顯大幅超越了“第一財經A股個人財富榜”上排名前幾名的何享健父子、史玉柱、周群飛夫婦。

與此同時,按照2016《福布斯》的排行,百度李彥宏的身價為153億美元,由此,王衛的身價一舉超越了李彥宏。

股價一路沖高的同時,順豐控股還披露2016年業績快報,公司預計2016年度利潤總額為51.91億元,較上年持續經營業務同期增長82.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41.80億元,較上年持續經營業務同期增長112.51%。

此外,其他幾家已上市的民營快遞企業也已陸續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申通快遞預計2016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38億元至12.51億元;圓通速遞預計2016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5億元至14.5億元;韻達股份預計2016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6億元至12.2億元。順豐的凈利潤都遠高於上述幾家快遞公司。

A股造富“發動機”名副其實

早在幾年前,赴美上市相比到A股上市,似乎更增添了一份“洋氣”。由於赴美上市具有財務門檻較低、可以打響海外知名度等諸多優勢,不少科技類公司紛紛赴美上市,而好公司成長的紅利也只有美股投資者享受到。

近年來,市場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中概念股被做空機構獵殺以至於破發等情況是常態,此外集體訴訟也往往成為美股市場上困擾中概股的一個原因。

更為重要的是,A股往往能夠給予企業在美股市場上享受不到的高估值。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華誼兄弟一度盡享A股高估值的好處,而目前已經完成退市的博納影業曾經在美股市場上的市值甚至只有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的五十分之一左右。

自2016年以來,多家快遞行業龍頭公司都開始啟動上市,除了中通快遞選擇赴美IPO之外,順豐選擇借殼鼎泰新材,圓通選擇借殼大楊創世、神通借殼艾迪西、韻達借殼新海股份。

去年10月份,中通快遞在紐交所正式掛牌,這是繼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首次公開募股之後,最大規模的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中通選擇赴美上市是因為其本身就是VIE結構,現在拆除VIE至少需要等待半年。

不過在美國上市之後,中通快遞的股價一路走低,到目前為止,中通快遞的價格為14.11美元/股,市場給出的市盈率(TTM)為36.7倍。

截至目前為止,A股市場給予順豐控股的市盈率(TTM)為55.3倍,遠超美股市場給予中通快遞的估值,而且目前來看,順豐控股仍然處於上漲通道之中。

在A股強大的造富“發動機”的作用之下,最近幾年有不少中國內地企業主動從海外資本市場退市,主要原因包括加強股權控制、降低管理層和股東利益沖突等,當然,提升公司估值、受國內A股市場造富效應吸引也是重要原因。

不過在監管政策偏嚴的情況下,這些公司的回歸之路也並不平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790

全國政協回應GDP增速26年來新低:仍是世界最強勁“發動機”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3月2日15:00在人民大會堂一樓新聞發布廳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向中外媒體介紹大會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針對記者的提問“GDP增速創26年來的新低”表示,我們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用一份實實在在的成績單回應了中國經濟“悲觀論”。他還稱,當前我國經濟總體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但仍然需要我們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以下為文字實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國家統計局已經公布中國2016年的GDP增速為6.7%,可能很多人已經註意到了這是26年來的新低。有機構預測2017年中國GDP的增速為6.5%。據我們了解,全國政協每年要召開多次的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請問發言人,政協委員對2017年中國的經濟走勢有何判斷?謝謝。

王國慶:在全球經濟複蘇乏力的大背景下,大家知道,我國2016年GDP總量昨天人民日報已經公布,突破了7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比上年增長了6.7%,增速又重返了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首。所以,可以說我們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用一份實實在在的成績單回應了中國經濟“悲觀論”。

過去一年里,我們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迎難而上,全面深化改革,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從具體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們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另外,作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2016年中國的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33.2%。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為世界經濟帶來了更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了更多的投資,提供了更豐富的產品,也創造了更寶貴的合作契機。

當前我國經濟總體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但仍然需要我們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從今年1月份全國政協召開的宏觀形勢經濟分析會上多位委員做出的判斷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基本特征、支撐基礎和條件以及前進態勢,都沒有變化。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各項工作正在紮實推進,改革的紅利也在不斷釋放,所以我國經濟仍然具有強勁的動力和持久的耐力。只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沈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正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的那樣,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國經濟仍將是世界經濟最強勁的“發動機”。

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我們新聞中心在6號安排了一場有關經濟專題的記者會,6號下午3點好像也是在這兒。如果有關心這方面問題的記者朋友,到那個會上去,你們可以提更專業的問題,讓他們給你們作更權威的回答。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918

一財點睛丨火箭發動機技術獲突破 航天業發展加速

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研制工作已正式啟動先期關鍵技術攻關、方案深化論證,目前火箭發動機技術攻關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某種程度上說,探索太空的能力,取決於航天發動機的推力,而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研制,直接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我國航天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2011年以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以及北鬥導航系統等重大工程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發展航天事業成為我國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

2016年2月,我國首家商業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伴隨航天兩大集團相繼成立商業火箭公司,我國商業火箭發射成本有望逐步降低。航天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加強,國際化經營步伐的加快,航天產業總任務量的穩步增長都將使得產業鏈上下遊持續受益,火箭發動機作為關鍵技術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據介紹,目前,我國兩種大推力發動機的攻關進展順利。48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已經完成了首次發生器-渦輪泵聯試,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通過試驗驗證了發動機系統和組件方案的可行性,標誌著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研制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220噸級高性能氫氧發動機也已完成了多個組件方案詳細設計,進行了組件的研制試驗工作。

重型火箭發動機技術的突破,將為相關的龍頭企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鋼研高納(300034.SZ)、航天晨光(600501.SH)、航天科技(000901.SZ)以及中航動控(000738.SZ)等值得關註。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12

聯通“熄火”次新妖股停牌,牛市發動機還會引爆嗎?答案在這里!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24/1141610.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017

中國還有什麽受制於人?芯片、柔性面板、飛機發動機和超精密機床都在列

美國商務部在美東時間 4 月 16 日宣布,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

群智咨詢全球手機產業鏈資深分析師王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事涉及範圍非常廣,不止是芯片,還包括軟件和技術。以消費電子產品來說,芯片類,手機的SoC,高通和MTK,但是高通的占比很高,尤其高端領域;電腦的CPU壟斷性最高,intel和AMD都是美國的,處於壟斷地位;面板的IC,新思的份額也很高;柔性OLED面板和量子點技術用的發光材料里面的陶氏化學和UDC的部分,其他供應商很難替代。

總體來說,中國在芯片、面板和半導體的制造設備方面對美國的依賴度比較高。如果未來禁運範圍擴大的話,影響範圍也會隨之擴大,政府和企業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防範。

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產業被遏制的情況不止中興一例。自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存儲芯片價格暴漲也讓國內終端廠商苦不堪言。雖然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正試圖實現中國存儲芯片的突破,但離真正的規模量產仍需時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占全球份額一半以上,也是全球最大的存儲器市場,但在萬億規模的芯片領域,中國目前主要依賴進口。長江存儲一位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存儲器芯片約占芯片市場的三分之一,主要分為易失存儲器和非易失存儲器,前者包括DRAM和SRAM,後者主要包括NAND Flash和 NOR Flash。

DRAM和NAND Flash是存儲器的兩大支柱產業,中國嚴重依賴進口。其中,NAND Flash產品幾乎全部來自國外,主要用在手機、固態硬盤和服務器。NOR Flash主要用於物聯網,技術門檻較低,中國企業基本已經掌握,但應用領域和市場規模不如DRAM和NAND Flash。

目前,長江存儲作為中國首個進入NAND 存儲芯片的企業要在2018年才能實現小規模量產。到2019年其64層128Gb 3D NAND 存儲芯片將會進入規模研發階段。上述長江存儲的員工對記者表示,今年將出的第一代產品技術相對落後,“我們主要為了技術積累,不是一個真正面向市場的量產產品。可能到明年我們第二代產品出來後,會根據市場需求量產。”

為何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緩慢?此前,在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8)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歸結為三大原因:資本不足、人才斷層和機制缺乏。他認為,發展芯片產業必須要有國家戰略推動、政府支持,並進行企業市場化的運作。現在中國憑借市場、資本和人才即企業家精神的三大因素共同發力,有可能把芯片產業發展起來。

趙偉國稱,芯片產業六個環節分別是軟件(EDA工具)、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設備。目前,我國芯片設計尚可,但是制造偏弱。而芯片制造的特點是資本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和全球競爭。以英特爾、三星、臺積電三巨頭看,每年都要投入上百億美元。

不僅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儲備芯片、柔性AMOLED面板,在飛機發動機等大型裝備領域,中國也同樣受制於人。

作為飛機的“心臟”,每年中國從空客和波音公司引進的商用飛機上,都需要裝載更多數量的發動機,而這些發動機,基本由世界三大發動機供應商GE、羅·羅和普惠供應,即由這三家英美企業壟斷。

民用飛機的發動機研制難度很大,研制時間長,從研制到生產需要15年。而且發達國家大多嚴禁向國外轉讓航空發動機核心技術,甚至在西方國家之間也不例外。

盡管中國的軍用飛機已經配備了國產發動機,但國產客機新舟60、ARJ21卻仍要使用國外的發動機。

曾經參與過多款國產飛機研制的飛機制造專家周濟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國外的發動機相比,國產發動機的差距主要在工藝、冶金、設計、制造等多方面,而與軍用發動機相比,民用發動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等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加工制造業也更加複雜。

在這背後,中國的很多制造設備依賴進口,尤其是超精密加工機床,而發達國家是不會將尖端技術輕易示人的。像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1990年就上天了,用於加工哈勃太空望遠鏡鏡面的超精密機床那時已經制造出來,而這種機床對於加工航空發動機葉面卓卓有余,然而20年後的今天,中國還在苦苦探索。

面板、芯片領域也一樣。雖然中國總體的液晶面板產能將超過韓國,但是液晶面板很多關鍵的生產設備都由美國企業提供。半導體制造也一樣,就算中國擁有相關技術,外國公司不賣生產設備也做不了,即使賣給中國的也是落後好幾代的設備。所以,中國真正需要的是在超精密機械裝備上實現自主研發、創新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53

羅羅發動機問題波及國航 部分787飛機躺槍暫停飛

上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發出了一項新的適航指令,將配備羅爾斯·羅伊斯Trent 1000發動機的波音787飛機 ETOPS時間由330分鐘下調至140分鐘。

ETOPS時間的調整對航空公司影響巨大。

如果飛機在空中一臺發動機失效,必須在經審定的ETOPS時間內到達備降場。在進行跨洋飛行時,ETOPS時間越長,受航路備降場的限制越少,航線就可以更直;反之,航線規劃時就必須選擇多個備降場,且在距離上要更靠近這些備降場運行,航線就會有更多的繞飛,也就需要更多的飛行時間。

此外,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也下令要求加強對部分安裝羅羅Trent 1000發動機的飛機加強檢查,並要求,若一架飛機上安裝了兩臺可能存在問題的發動機,需要拆下其中一臺。

對於接連被點名的原因,羅羅和波音在聲明中表示,Trent 1000 Package C(以下簡稱Trent 1000 C)的發動機葉片耐久性(durability)沒有達到預期。

多家外航已躺槍

羅羅公司在4月13日發布的最新聲明中表示,“基於我們對Trent 1000 C壓氣機耐久性的進一步了解,我們決定增加對發動機特定部件的檢測,這些檢測將遵循相關適航監管機構對航空公司發出的運營指令。”

羅羅進一步表示,“很遺憾我們的額外檢測對客戶運營造成額外影響。目前全球有380臺現役Trent 1000 C發動機。Trent 1000 B和Trent 1000 TEN發動機不受影響。”

隨後,波音也表示,全球將有25%的787飛機受到影響。

其實早在2016年,日本全日空航空就發現部分787飛機的發動機葉片在達到預期壽命前出現了腐蝕和裂紋,這也導致全日空停飛了多架787飛機。

自那以後,出現的麻煩越來越多,範圍也越來越廣。

去年,新西蘭航空部分安裝Trent 1000發動機的787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出現異常並返航,致使部分787被停飛至今。隨後新西蘭航空向Hifly濕租了A330和A340以保證航班運行。

維珍航空也有4架787的發動機存在耐久性問題。為此,公司重啟了一架封存約3年的A340,並租用了3架A330。

國航部分787暫停飛

目前,國內只有中國國航(601111.SH)一家公司的787飛機選裝了羅羅的發動機,海航,南航,廈航等已經運營787飛機的國內航司均選用的GE發動機。

據第一財經記者獨家了解到的信息,近期國航也發現部分787飛機的發動機存在硫化現象以及IPC葉片強度問題,為確保運行的飛機發動機安全可靠,國航已加大孔探力度,采用更嚴格的放飛標準。

目前,國航共有14架787飛機,在近期完成了對這些飛機的羅羅發動機孔探後,公司已經發現多架787飛機的發動機存在裂紋等不同程度隱患,並安排這些飛機停場,等待換發或者陸續倒發。

由於目前並無可用備發,羅羅提出的解決方案——更換新型發動機,則需要局方批準,如果程序走下來,全部飛機可用將有可能需要一年時間。

眼下,國航加大了所有仍在可用的787飛機羅羅發動機的檢查力度,部分航線則由於787飛機的暫時停飛而更換了其他機型執飛。

以國航北京=紐瓦克航線為例,過去兩周內主要由787執飛,而在未來一周將改為由777執飛。國航北京=新加坡的其中一個航班,最近幾天也由787改為A330執飛。

“國航部分787飛機的停飛,除了對財務有影響,主要會影響其洲際遠程航線運力,短期可以把在國內運營的寬體機移到國際航線,如果影響比較持久,甚至可能會停飛部分遠程航線。”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對記者分析。

不過,林智傑也指出,但凡一些重大的技術創新,初期都會伴隨這樣那樣的問題,總體來說只要風險是可控的,就應抱著寬容的態度看待,而對於航空公司來說,相信遇到發動機問題,也會采取更嚴格的保護性措施,優先確保日常飛機運行的安全可靠。

“由技術專家和服務工程師組成的團隊正夜以繼日工作,力求盡早全面恢複機隊運營。”羅爾斯-羅伊斯全球首席執行官沃倫·伊斯特在最新的聲明中表示,“我們將和波音及受到影響的航空公司通力合作,盡可能將運營中斷減少到最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56

國產航母冒黑煙 疑測試主發動機

1 : GS(14)@2017-05-21 00:59:02

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001A,上月26日在遼寧大連正式下水後不足1個月,近日網傳照片顯示,艦上煙囱冒出陣陣黑煙,疑是測試航母主發動機點火運作,或是準備試航的先兆,隨即引起中外軍事迷關注。網上流傳的說法指,前日下午2時許,001A進行主發動機點火運作測試,其煙囱冒出陣陣不太濃的黑煙。官媒昨引中國海軍軍事專家李杰稱,在看過網傳圖片後,認為此說法有一定可能屬實。李指測試主發動機應屬於航母在螱裝(艦船下水後安裝錨、電路等船上設備裝置)過程中,航母各系統測試的其中一項;不過,李認為這並不是航母即將試航的前兆。


料明年完成螱裝

李杰指,黑煙的形成是由001A的動力系統和使用油料的特性所決定。國產航母使用的是8台柴油機,其排煙會比燃氣輪機較多;而在柴油機長時間未用後再啟動,以及要加大馬力時,它們或會排出比一般稍濃的黑煙。各界目前預期001A將於明年至2019年上半年完成螱裝,隨即將開始海試,預計2020年前後可正式服役。環球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0/200272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