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抢滩米业制高点 中粮衔枚疾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15/wOMDAwMDE3MjkwOA.html

攻陷大豆产业之后,外资粮商又纷纷打起大米的主意,试图复制他们在大豆产业上的“攻城”奇迹。不过,央企大佬中粮正狙击对手,投巨资布局全国,捍卫自己的领地。
4月13日,中粮米业2009年业绩公布,录得34.8万吨的销售业绩;今年中粮集团更是将目标定在了65万吨,实现销量比去年翻一倍。
中粮集团原规划,“未来三年内实现销售100万吨,未来5年内实现销售200万吨”。但是当天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将目标又向前提高了一大截,“200万吨的目标不够,指标还要增加,每年4000万吨的商品粮,中粮至少也要弄个10%的(市场份额)”。
于旭波并非“戏言”。中粮已经为这个目标做准备,今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宁夏等水稻主产区投建超过10个大米加工基地,总产能超过200万吨,确保上游原粮掌控。
凭借多年粮油贸易确立的优势,中粮正确立中国大米第一品牌形象。
上游:掌控原粮
2007年中粮小包装大米销售3.9万吨,2008年销售12.5万吨,2009年实现销售34.8万吨,实现三级跳。
4月13日,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米部总经理杨红明确提出了2010年的目标:“65万吨目标销量”。
为适应国内市场的快速推进和竞争需求,中粮从2009年开始大力推进加工能力的开拓。目前中粮正着手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宁夏等水稻主产区投建超过10个大米加工基地,使中粮大米加工总产能超过200万吨。
“中粮今年将投入20亿元,新建产能达到150万吨。”杨红表示。而中粮米业现有3家大米加工厂,截至2009年底总产能为52.5万吨。
上述各地均是稻米主产区。杨红透露,今年底,会有部分加工厂投产。
除此之外,中粮集团也正着手在新疆和陕西建立两个综合性产业园,实现粮油一体化加工。
“最近中粮与陕西省国资委签署协议,增资控股陕西西瑞集团,西瑞是陕西最大的粮油集团。”于旭波透露,“中粮将以西瑞集团为基础,在陕西西安建立综合性产业园。”
陕西当地媒体称,中粮将投资百亿元在兴平打造米60万吨、面30万吨和食用油30万吨的综合基地,还将进一步加强在宝鸡、咸阳中粮蒙牛奶业基地建设,在陕西兴建生猪100万头、肉鸡2000万只的畜牧养殖加工基地。
中粮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都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打造粮食全产业链。在大米供应源头一边,中粮正在师法竞争对手益海嘉里,不断扩大与农户合同种植面积。
2009年,中粮合同种植面积15.7万亩,到今年这个数字要增长一倍。杨红透露,今年订单种植面积将达到40万亩。
下游:小包装占有率15%-20%
以往,在食用油竞争中,福临门市场占有率落后于金龙鱼,也落后于鲁花,但在大米加工和销售领域,中粮决不让此重演。拥有丰富资源的中粮要谋求中国第一品牌。


杨红告诉记者,中粮小包装大米今年要“覆盖所有省会城市,50%的地级市和30%的县级市,全国有效覆盖60000万家终端门店”。
中粮大米经销商宁波顺利食品总经理潘亮表示,目前中粮各个品牌小包装大米,占商品粮大米市场的1%,超市份额占10%。而中粮目标是三年内实现小包装市场占有率15%-20%。
为此,今年,中粮米业的产业链工作重心开始下移,着重“做强下游,完善销售网络提高品牌影响力,建立强大的终端‘出口’”。
于旭波强调,“全产业链关键是,打造下游的出口,建立与下游的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关系。”
不过,在整个产业链条上,最难把握的还是营销渠道。小包装大米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极其分散,对任何一个竞争者来说,物流和渠道成为制胜的关键。
竞争对手益海嘉里凭借在食用油销售渠道上的多年经营,已建立了庞大的物流、营销网络,经销商已超过2000家,遍布全国400多个城市。而金龙鱼大米已经利用金龙鱼食用油的品牌影响和销售网点,自由进出零售渠道。
而对中粮不利的是,目前中粮大米和食用油分属不同的大米和油脂业务板块,销售渠道独立,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这让经销商与中粮的米和油等不同的部门打交道颇感头疼。
事实上,对于福临门米和油的渠道分立,中粮也已经看到。于旭波表示,“米和油分属不同的板块,中粮今年将梳理油这块业务”,“实现米和油的渠道共享”。
为表示对大米业务的支持,当天于旭波对杨红进行“放权”,今年各地设立办事处,杨红不必再找他签字。往常在中粮国际这个架构下,作为法人代表的于旭波需要按程序签字。
谈到对大米业务的支持,宁高宁表示,“投10个加工厂本身都不成问题,但是看能不能卖出去,现在中粮大米、食用油事业部办公大楼以福临门命名,中粮输不起。”
宁高宁对经销商寄予了厚望。“全产业链核心是成为一种竞争优势,有全产业链的产品系统、质量系统,最终需要靠经销商来实现,未来与经销商会有股权、品牌等各个方面的合作。”
杨红透露,新建的加工厂,有经销商会成为小股东。这样,经销商就与中粮大米紧紧捆绑在一起。
“中粮集团野心是很大的,目标是远大的,最终福临门品牌在粮油行业取得与中粮集团相吻合的地位。”宁高宁如是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60

接盘紫金“弃购项目” 金川全球找矿疾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1/0OMDAwMDE5ODY0OA.html

紫金矿业和金川集团这对“老冤家”,在收购非洲刚果(金)铜钴矿项目上,前者刚走,后者就卷土重来。

9月20日,国内第二大钴矿供应商刚果(金)项目某负责人在“2010中国自主创新百强企业”会议间隙告诉本报记者,紫金矿业败走非洲后,金川集团正接棒紫金矿业,洽购刚果(金)Platmin Congo Limited所属铜钴矿项目。

紫 金矿业于9月7日宣布,鉴于与中非发展基金建议共同出资收购Platmin Congo Limited收购协议已于2010年8月31日到期,而截至2010年8月31日收购协议约定的先决条件尚未全部满足,协议各方亦未就新的延期协议达成 一致意见,紫金决定不再延长本交易。

紫金矿业方面未对外解释上述收购项目失败的具体原因,外界至今对于紫金矿业以外折戟非洲的原因也不得而知。紫金矿业副总裁蓝福生仅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告中所称的“先决条件尚未全部满足”是指该项收购未获得刚果(金)方面的有效批准。

上述权威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紫金矿业收购Platmin Congo Limited铜钴矿项目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法律程序有缺陷,无法具备收购所必需的完整的法律手续。

目前,紫金矿业的老对手金川集团,正与Platmin Congo Limited洽购后者所控制的Deziwa 铜钴矿项目及Ecaille C铜钴矿项目。“收购正在进行,实际上,在这个项目上,金川与紫金一直是竞争关系。”上述人士说。

除了刚果(金)铜钴矿项目外,金川集团还正计划通过全面收购方式,与紫金矿业争夺加拿大大陆矿业公司(Continental Minerals Corp))第一大股东之位。

接棒紫金矿业

今 年5月7日,紫金矿业宣布将与中非发展基金联合Copperbelt所持有的Platmin Congo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份及Copperbelt集团内部应收账款,从而获得Deziwa 铜钴矿项目及Ecaille C铜钴矿项目的控股权,收购总花费约为2.84亿美元。

但紧接着,5月10日,刚果(金)矿业部长的幕僚长Alexis Mikandji Penge称,该项联合收购协议,“违反有关规定,在刚果(金)没有效力。”

8月3日,紫金矿业将收购截止日延长至8月31日,该项收购协议合同原本截止至7月30日。

“自刚果(金)政府宣布紫金矿业的收购合同没有效力后,我们就认为这项收购没戏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该人士解释,紫金矿业从一开始就无法具备刚果(金)政府要求提供的全部法律手续,而这并非延长日期就能满足的条件。

曾有外界人士认为紫金矿业上述收购失败与政府延迟审批,导致收购无法按期进行有关。

浙江华友钴业有限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紫金矿业上述收购与国内政府审批无关。“我们公司在刚果(金)有两个铜钴矿,国内政府在审批上比我们预计的要快,因为海外收购总的来说是受政策支持的,只要企业收购手续和资质都正常。”

上述刚果(金)项目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收购失败,甚至将给紫金矿业今后在刚果(金)收购资源带来持续不利影响。

上文中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紫金矿业被迫放弃收购计划后,Platmin Congo Limited又对Deziwa 铜钴矿项目及Ecaille C铜钴矿项目进行了重新招标,金川集团再次获得洽购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金川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企业。目前,金川集团已形成年产13万吨镍、40万吨铜、10000吨钴、3500千克铂族金属和270万吨化工产品、3万吨镍盐的综合生产能力。

据本报记者了解,金川集团是活跃在刚果(金)矿业领域的主要中国企业,并以铜、钴资源为主要目标。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金川集团曾与紫金矿业竞购Deziwa 铜钴矿项目及Ecaille C铜钴矿项目,但紫金矿业以较高报价获得收购机会。

“金川洽购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依然是以控股为目标。”上述刚果(金)项目负责人表示。

金川全球找矿

在国内,金川集团是海外收购镍、铜、钴资源的领军企业,目前镍、钴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

金川集团方面多次对媒体表示,公司面对的是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产镍大国和智利、扎伊尔等产铜、产钴大国,这些国家拥有高新技术、雄厚财力、规模实力和很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因此,金川有必要进一步获得更多资源。

我 国镍、铜、钴资源稀缺,也是金川集团全球找矿的主要动力。据本报记者了解,我国是贫钴国家,已探明的钴资源可开采储量是4.09万吨,仅占世界钴资源的 1.03%,而钴资源的消耗却达到12000吨/年以上,占全球消耗量的25%。我国铜、镍资源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

目前,金川集团先后成立了澳大利亚金田镍业有限公司和中金镍业有限公司、南非金川资源有限公司、加拿大金川资源有限公司等海外控股子公司,还在菲律宾、南非、赞比亚、刚果(金)、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驻外机构和办事处。

不久前,金川集团副总经理包国忠表示,公司目前还正在寻求在印尼、菲律宾、南非、加拿大、古巴和澳大利亚收购镍矿的可能性;寻求在智利、秘鲁、哈萨克、刚果(金)、菲律宾收购铜矿的机会。

包国忠还表示,公司正计划对菲律宾南部的Nonoc镍矿进行开发,其中包括在该矿区兴建一座镍冶炼厂。

据记者了解,金川集团已就开发Nonoc矿区签署协议,计划投资总额在12亿至13亿美元之间。

此外,为了与紫金矿业争夺加拿大大陆矿业公司的控制权,金川集团拟以约28.2亿元人民币收购加拿大大陆矿业公司全部股权。

这意味着,金川集团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其海外业务步伐。而上市或将助推金川集团海外收购步伐。

金川集团董事长杨志强曾在8月份对媒体表示,公司的科技板块希望明年在上海A股上市,科技板块主要是指金川集团的新材料公司。

今年7月,金川集团刚刚举行了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揭牌仪式,该公司也是金川的科技板块上市平台。

此外,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非发展基金将为金川集团在非洲的资源收购提供资金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75

高庫存包袱拖後腿 服裝品牌粗放疾行模式受拷問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2/2MNDE4XzQxMTY2Mw.html

即使仍保持高速擴張步伐,服裝企業的腳步已顯沉重。隨著服裝行業增速開始放緩,「高速奔跑」的後遺症已經出現——「高庫存」正在侵襲服裝行業。

日前,一條微博曝料,美邦服飾(002269,SZ)和凡客誠品庫存量巨大,在平湖的工廠倉庫基本爆倉,海瀾之家存貨高達38億,資產負債率超過80%。

這條微博的漏洞是,美邦在浙江平湖並沒有倉庫,且工廠都已買斷庫存。但這條微博因迎合了市場對於服裝行業高庫存猜測而被大量轉發。但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微博中提及的三家公司在處理庫存上確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美邦作為大眾休閒中的領軍品牌,在去年三季度的庫存一度高達近30億元,與2010年一季度的7億存貨相比增長了300%。海瀾之家正在準備上市, 其招股說明書顯示,2011年末存貨總額為38.71億元,佔資產總額比重為56.94%。凡客的問題在於陳年本人公開承認公司決策失誤導致大量庫存。

行業庫存重壓

美邦在浙江省最大的代工工廠位於平湖市。美邦年報顯示,其最大供應商是位於平湖新埭的昆夢達製衣公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該公司獲悉,這家公司也是凡客誠品的供應商。

昆夢達位於平湖新埭的工廠目前已將部分倉庫出租給另一休閒服裝品牌藍色天空(MBSKY)。在一個由昆夢達的人管理的藍色天空倉庫外,現場保安不讓外人進入,但他告訴記者,倉庫都滿了。昆夢達平湖新埭工廠負責人也稱,「藍色天空的倉庫現在全都放滿。」

顯然,陷入庫存危機的不只是上述三家。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庫存問題已經開始向全行業蔓延。

庫存失控,意味著服裝行業的日子將不會好過。首先受波及的是品牌的代工工廠。一家位於平湖市全塘的美邦供應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們對美邦的供應量就開始下降。

庫存過高導致上游訂單量減少。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這樣的問題今年仍在持續。

大眾休閒服裝領域中,美邦的庫存問題最為凸顯。2010年一季度,美邦的存貨僅有7億元,到2011年一季度,美邦的季末存貨就達到了31.6億元,上升幅度超過300%。

另兩家大眾休閒品牌森馬與搜於特的情況是,森馬服飾的存貨從2011年年初的10億元上升到2011年三季度的14.2億元,存貨增速達到42%;搜於特最近一年的存貨量從6.3億元上升到接近11億元,庫存增速也將近80%。

正 在排隊上市的海瀾之家的庫存問題同樣令人頭疼。作為中端男裝品牌,截至2011年12月31日,海瀾之家營銷網絡包括1854家加盟店、63家商場店和2 家直營店,但其存貨總額為38.71億元,佔資產總額比重為56.94%。而且,2009年至2011年末,其存貨數量分別為1303萬件、1725萬件 和3393萬件,報告期內年均複合增長率達61.37%。同時,海瀾之家2011年、2010年、2009年的存貨周轉率分別為0.77、0.88、 0.79,也就是存貨450天左右才能周轉一次。

庫存包袱難甩

如何甩包袱?「沒有很好的辦法,」上海正見品牌顧問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崔洪波說。

據瞭解,目前業界普遍採用的辦法包括,定期的季末特賣會,新開品牌折扣店及剪標出口國外,但效果甚微。

以 美邦為例。申銀萬國的研究數據顯示,美特斯邦威2011年年底存貨已降至25億元,而美邦在2011年三季度的庫存顯示為近29.82億元,這意味著美邦 在去年第四季度消化的庫存為5億元。據其財報透露,美邦在2011年開始在二三線城市推出300家折扣店以消化庫存,打折力度為5~5.5折。

從 美邦去年四季度消化的庫存量來看,申銀萬國分析,其中2012年春夏新款約為2.5億元,2011年秋冬款為7億元,2011年春夏款為8億~9億 元,2010年秋冬款為5億~6億元,其餘為更早款。一位不具名分析師指出,2012年春夏款以及2011年秋冬款屬於正常庫存,其餘超過15億元的服裝 在倉庫裡每滯留一天都意味著貶值。美邦2011年業績快報顯示,其2011年淨資產為41.3億元,15億元過季衣服就佔了40%。

一不 願意透露姓名的券商表示,美邦公司存貨規模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大增,主要因為自去年以來ME&CITYKIDS和網購品牌AMPM增加了存貨 規模。在2011年下半年,美邦將線上業務「邦購網」剝離出上市公司業務,有接近美邦內部的人士透露,美邦此舉實為希望發展更多的線上品牌,這意味著美邦 的庫存壓力還將增加。

從多家品牌服裝企業的存貨周轉天數看,美邦服飾較為嚴重。去年二季度時,其存貨周轉天數已高達243天,這意味著庫存需要8個月才能消化完畢。

美 邦作為國內最早學習ZARA、H&M快時尚模式的企業之一,一直要求其供應鏈從出貨到上架向兩週看齊。但一位美邦內部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兩週時間對美邦來說太緊張,運營部門一度陷入癱瘓。經過討論,最終將這一供應鏈時間限定在了2~3個月,這讓美邦有了喘息空 間。然而,美邦如今消化庫存至少需要8個月,無疑讓美邦發展的步伐再一次受到限制。

粗放發展模式反省

上 述接近美邦的人士向記者表示,之所以美邦庫存高速增長,與其直營模式有著極大關係。2011年上半年,美邦的直營比例達到了50%以上。相較之下,森馬的 經銷商仍然佔絕對比重。「森馬可以將部分庫存壓力交付到經銷商手中,但美邦一半以上的直營店庫存壓力就必須自己承擔。」

對於經銷商比例過重的品牌而言,庫存壓力則體現在經銷商手中。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說,「如今服裝訂貨會的增長情況相比過去兩年40%~50%的增速有所放緩。」

該 人士分析,一方面由於經銷商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它們不想讓自己被庫存壓垮。「加盟商在之前的訂貨策略過於激進,導致銷售未達預期,存貨壓力比較大,現金 流收緊,目前訂貨商態度比較謹慎,又導致訂貨的增速有所放緩。」一位匹克供應商也透露,去年的庫存達到了上千萬元,「今年風險過大。」

高庫存時代來臨,意味著企業需要放慢發展腳步。崔洪波指出,「這個時候就要看哪家企業不會隨波逐流,願意停下瘋狂奔跑的步伐。」

根 據美邦2011年業績快報顯示,2011年營業收入為99.4億元,2010年營收75億元,同比增長33%,營業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 51%;2011年門店淨增數量超過1000家,總數達到4700家,增速達27%;預計2012年淨增門店數量仍可達到900家以上,增速約20%,發 展速度不可謂不快。

服裝行業營銷專家李凱洛指出,粗放式發展模式依然是中國平價服裝品牌簡單而直接的增長來源。

但粗放式發展模式反過來又凸顯了高庫存難題。崔洪波指出,回歸精細化管理是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