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空氣寵物、聽鴿子空哨、溜聰明的云…… 「喬粉」跨界玩空氣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125創客們試圖用設計來改變北京糟糕的空氣,瓶頸在於,這些天馬行空的創意如何尋找商業模式。
打個響指,就能召來一台小型直升機,給頭頂的空氣質量播放一段應景的哨聲;
踩健身自行車,產生的電力馬上能淨化房間裡的空氣;
養一隻吃空氣的電子寵物,空氣好就吃得飽,空氣差還得靠別人救濟;
……
這些聽起來很酷的設計創意來自一群「創客」——外企市場營銷員、程序員、美院大學生、設計師等。他們喜歡用蘋果電腦,崇拜喬布斯,儘管不太懂PM2.5,但他們的信條是設計改變生活,包括糟糕的北京空氣。
2013年9月28-29日,這群原本應該屬於設計圈的人聚集在「交互北京」創意大賽上,跨界玩轉北京空氣。
「沒有人會問為什麼,因為人人都知道北京的空氣問題。」「交互北京」工作人員高宏偉說。
除了憋氣,還能做什麼?
51秒16毫秒。神情凝重的保安長吁一口氣。
這是一場憋氣的行為藝術。費俊邀請觀眾來憋氣,這名會場保安成了最能憋氣的人。
這是9月28日「交互北京」創意大賽的開場視頻。如果不能屏住呼吸,面對北京的霧霾,我們還能做什麼?
這正是費俊想回答的問題。從2013年7月開始,這名「交互北京」發起人、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便邀請跨界人士合作,主題是「我們的空氣,我們的責任」。
「交互北京」在7月、9月舉辦了兩次「創客馬拉松」——48小時的頭腦風暴,創客們互相碰撞火花。誕生的方案有7個進入決賽。儘管大賽還發佈了徵集令,但應徵的只是一個號召垂直綠化的丹麥團隊。9月28日是創意展示,29日評選冠軍。
28日,一場充滿設計感的小眾秀。長頭髮、花衣服的丹麥男士邀請了一位酒吧吉他手來助興。大大的草綠色海報上,空氣「air」被改成「a!r」,感嘆號表示警醒。舞台上堆滿了象徵PM2.5的黑色氣球,最大的一隻寫著「河北保定,PM2.5 587,AQI 784」。
如何讓冷冰冰的空氣質量數據變得親民?這個政府部門沒有解決的問題,在這裡開始有了答案。
最終奪冠的「空氣寵物」,將PM2.5濃度轉化為寵物的食物,空氣質量越好,這只橙黃色的「氣萌芯」就吃得越飽,玩家們可以相互救濟。這款遊戲的初期對象是媽媽。「因為孩子是易感人群,媽媽更關注空氣。」組長Brenda說。她是一家外企的市場營銷員。
和「空氣寵物」一樣把PM2.5形象化的,還有「空氣表情」、「CL‐air」(聰明的云)。「空氣表情」是一款讓用戶猜測PM2.5值的手機應用,和實測數據對比後,玩家可以獲得「擊敗了××%」的評價。「CL‐air」會隨著PM2.5濃度增大,從綠變紅,綠色出行的人會被「贊」,贏取上街溜「云」的權力。
另外3個項目更富浪漫主義色彩。「空哨」源自老北京胡同的鴿哨;「惡之花」是受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啟發,一個可穿戴的花朵在PM2.5過高時盛開,也可淨化空氣;「Let's MASK」則是給任何人或物戴上口罩,如蒙娜麗莎、自由女神、大黃鴨。
以上設計基本上都在48小時頭腦風暴中誕生,而「空氣銀行」則有環保組織創綠中心的研究項目作為基礎,希望用戶通過調節存款來抵制貸款給煤炭工業的銀行。
把大象搬走
創客們並不是為了簡單的好玩。
「屋子有一頭大象,明明很大的問題,卻只能假裝看不到它。」空氣寵物小組的朱軼凡深有感觸。這個冠軍小組從一開始就著力解決這個困境:空氣污染和我是什麼關係,我能怎麼做?
「發現-教育-整治」,這是空氣寵物小組的解決步驟:媽媽像養孩子一樣養寵物,瞭解空氣污染知識,出售養大的寵物,得到公益基金來治理空氣。
類似的「啟示-啟發-啟動」,也是「交互北京」的理念。
2013年是「交互北京」舉辦的第三年,第一年是純學術討論,第二年是沒有明確主題的比賽。2013年,空氣、水和食品安全等熱點問題被列出來,空氣最終當選。
組織者費俊和高宏偉也被「卷」了進來。「不參與對不起自己。」費俊說。在第一次「創客馬拉松」中,盤旋在他腦中兩年的「鴿哨」想法突然蹦了出來。
1988年,費俊還是中央美院的學生,他常常趴在宿舍窗邊,看灰色的胡同、灰色的天空和灰色的鴿子。鴿哨拴在鴿子尾巴上,像笙一樣,氣流穿過時,發出「城市的聲音」。
「城市的聲音」可以轉化為「空氣的哀鳴」。「空氣污染嚴重時,鴿子在空中遭受痛苦,空哨的聲音就從唯美變為淒美,像哨兵一樣起著警示作用。」費俊將鴿哨轉化為空哨,並賦予藝術外的涵義,「動物對地震有反應,對污染的空氣也有反應」。
想法誕生後,項目組的同學跑遍北京城,卻難找到鴿子。最後只好用遙控的直升機代替鴿子,聲音通過藍牙發送到飛機上。雖然還想出了太陽能發電的主意,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霧霾時太陽能還能發電嗎?
儘管諸多似乎不著調的奇思妙想,但創客們都旨在提醒空氣這頭「大象」的存在。
會場上,「CL‐air」還是一朵飄不起來的塑料云。在設計者李小磊的設想中,理想中的「云」將會漂浮在北京三里屯、中關村等街區,成為時尚地標,甚至兼具監測儀的功能。
「空氣表情」設計者薛岩也認為,用戶猜測並非「瞎猜」,在充滿歡樂和情感的競賽環境下,這種「輿論預測」將無限逼近真實值。
跨界的碰撞
儘管賽前有專家講座,但參賽者對於專業知識依舊不足。有參賽者認為環保局和美國大使館的監測數據不同,是因為前者的監測點設在郊區——這讓在場的一位環境科學專業觀眾大跌眼鏡,輕輕說了句「不靠譜」。更意外的是,有的美院學生以為PM2.5是下午兩點五十分。
葛文彬是創綠中心的可持續金融分析師,他發現創客們的思維完全不同,「看問題更具批判性」,寫得少畫得多,比起數據,他們更關注手機界面的圖片是連續滑動還是一張張呈現。
中央美院學生賀鳳利是空氣銀行小組的組長,對於她而言,最困難的則是理解金融知識:人、空氣、銀行,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怎麼放在一塊。
不過,這種跨界碰撞,卻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意。
48小時的頭腦風暴後,葛文彬的學術研究被壓縮成了手機上的一張圖片,以解釋「你在為多少PM2.5埋單」。小組最後還討論出一個計算器:存入銀行一筆錢,就能計算這筆錢在各家銀行裡的PM2.5貢獻值,這樣有助於用戶進行綠色選擇。
葛文彬感覺課題從象牙塔裡搬了出來,他從未想過研究課題能夠製作成手機應用。
碰撞還來自場外。
Intel物聯技術研究院的姜小凡博士正在開展監測身邊PM2.5濃度的項目。相對造價動輒上萬、布點不多的官方監測站,他的研究能獲得「空氣質量估計值」,成本低廉,但可以覆蓋大街小巷。
由於給「創客馬拉松」提供場地,姜的研究室意外地參加了「交互北京」。後者也給姜的項目打開了應用前景,「空氣表情」、「空氣寵物」等項目使用的正是這些數據。大賽之後,他們將會開展長遠的合作。
「一個人不應該侷限在自己的領域。」Brenda說自己雖然不懂設計,但適合當產品經理,「跳出自己的領域沒有那麼難。」
「15分鐘約會」
「如果我買你的項目,該怎麼賺錢?」
面對這個問題,代表「空氣銀行」接受培訓的王宏沛「懵了」。這是2013年9月29日,8個導師對8個項目輪流輔導。在這「15分鐘約會」裡,各個小組要面臨商業模式的拷問。
商業模式是所有項目的最大問題。一位新媒體營銷從業者在觀看了28日展示後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幾乎沒有看到商業模式。
「八分鐘約會」後,「空氣銀行」想出了三個商業模式:
A:用戶承諾今天不開車,獲得的積分存入虛擬儲蓄盒,銀行認購虛擬儲蓄,將錢投入到農村太陽能、沼氣發電項目上;
B:存款傾向於貸款給環保企業,後者盈利抽成用於維護項目;
C:建立一套權威的綠色績效評級標準,類似於標準普爾指數。
不過,「空氣銀行」的小組成員大都是中央美院學生,商業模式對於他們而言,顯得「很長遠」。「交互北京」也無法提供更多的資源,只有冠軍得到了8888元的孵化基金。
不過,創客們已開始邁出第一步。Brenda現在滿腦子都是時間表,在手機應用之外,寵物胸章、小鏡子和毛絨玩具等周邊產品已經完成。薛岩的「空氣表情」是大賽中第一個上線的項目,目前已有數千的下載量。跳出PM2.5的思路,他想將之打造為民調平台,還可以將企業的商標改成不同的表情。高宏偉則已花139元買下了「Let's mask」的網絡域名,他期待有100萬人上傳自己戴口罩的照片。
「我們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職業。」說起項目今後的發展,費俊非常有信心。「交互北京」的設計方案包括三類:改變空氣質量的DIY想法、產品和小配件以及工業級解決方案。
而在會場展示的「氧泡」項目已經收到不少反饋。有的公司也想把寫字樓裡的健身房改成「氧泡」:騎車發電-供給空氣淨化器-改善空氣,甚至可以建在屋頂,種植一些蔬菜。
費俊還想舉辦一個「解決火電廠煤堆問題」的國際設計大賽。因為一名官員曾對他說,解決空氣污染可快速見效,只要給火電廠的煤堆加上蓋子就行。「但那樣工人就生活在毒氣裡了。」費俊說,「我們可以召集全世界的設計師來設計帶有過濾器的智慧蓋子。」
歐萊雅跨界玩科技 投資倫敦創業公司是不務正業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167.html
科技讓傳統的企業都想跨界玩一把沾沾光。這一次,是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L'Oréal)。
據美國WWD報道,這家公司日前宣布戰略投資倫敦的兩家創業公司,著力扶植美容技術初創公司。但歐萊雅沒有透露具體的投資金額。
其中一家名為Founders Factory公司的目標是在未來五年孵化200家初創技術公司。公司創始人表示,公司專家團隊中很多人本身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們能為這些初創公司提供現場支持和建議,並與歐萊雅合作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和歐萊雅的合作,為新生代的美容初創企業成長提供了機遇。
歐萊雅首席數字官兼執行委員會成員Lubomira Rochet將出任Founders Factory董事會成員,另外三名歐萊雅高管也將加入該公司美容部門委員會。Rochet表示,本次戰略投資為公司涉足全球創業生態系統鋪平了道路。
事實上,這並非這家美妝巨頭的首次跨界。在2016年1月的時候,歐萊雅就發布了一款紫外線監測“智能皮膚貼片”,並參加了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據官方稱,該款智能皮膚貼片采用的是超薄彈力材料,厚度僅有50微米,可以制作成任何圖形以貼在皮膚的任意位置,使用壽命為五天。
作為行業內的領導者,通常會更加清晰地預見未來並作出反應。也許歐萊雅也是意識到了科技對人類消費生活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於是決定先人一步早早布局。雖是如此說,但歸根到底還是一家傳統的化妝品公司,著眼於本行專業才是良策。愛美的消費者並不會因為新科技產品博到眼球而多買兩支唇膏。

目前的情況其實嚴峻,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以中國市場為例。隨著本土化妝品品牌的崛起以及韓國品牌熱銷,雖然歐萊雅在中國的整體業績還在增長,但速度已經開始逐步放緩。繼2014年的銷售額增長首次跌破兩位數至7.7%後,這家公司在2015年的增長僅為4.6%。
在歐萊雅公司所有的細分部門中,大眾消費品無疑是受影響較大的,喜新厭舊的消費者喜歡要追隨最新出來的流行單品。有趨勢表明,年輕消費者更偏愛小眾產品。
而好在,相對於其它化妝品公司,像歐萊雅這樣擁有多個品牌且多方面定位的大公司還有多個高端品牌。按照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財報來看,其奢華產品部在中國的表現優秀,增速達到了市場整體水平的兩倍。其中,Yves Saint Laurent的口紅和Giorgio Armani的粉底液都成了銷售爆款,受到消費者追捧。
所以,想想如何在產品和營銷做出創新上贏得消費者才是正經事兒。比如,這次戛納影展上,亮相的鞏俐、李冰冰、李宇春、井柏然全都是歐萊雅的代言人,星光熠熠,美麗妝容總有一款適合你。

旅遊跨界玩互聯網金融,市場紅利有多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1/156763.shtml
旅遊跨界玩互聯網金融,市場紅利有多大?
張葉霞
旅遊+互聯網金融跨界如萬花筒般呈現出多樣形態,誰能最終成功進擊?
來源:盈燦咨詢
ID:yingcanzixun
文:張葉霞
據國家旅遊局數據統計,近幾年來旅遊行業增長態勢良好,2015年我國國內旅遊突破了40億人次(2014年為36.11億人次),旅遊收入達到了4萬億元(2014年為3.03萬億元);出境旅遊1.2億人次,出境旅遊消費達到2150億美元,同比增幅分別達12%及140%。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也在飛速發展,盈燦咨詢及網貸之家數據顯示,P2P網貸行業4月成交量達1430.91億元,同比增長159%;眾籌行業4月新增項目6299個,成功籌資14.76億元。
人們對於旅遊需求的消費升級,加上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及互聯網金融的普及,旅遊+互聯網金融的跨界市場前景廣闊。本文通過對攜程、途牛、同程等在線旅遊代理商(OTA)、傳統旅遊機構的互聯網金融業態布局來解析旅遊+互聯網金融跨界動因及難度,最後也以P2P網貸及眾籌平臺為例,展示互聯網金融平臺如何切入旅遊消費場景。
一、旅遊+互聯網金融業態剖析
旅遊+互聯網金融的跨界布局主要涉及業態有互聯網保險、互聯網理財、P2P網貸、消費分期及其他,如圖1所示。其中,互聯網保險業態主要是OTA代銷保險公司產品,以旅遊險、意外險為主;互聯網理財以代銷貨幣基金為主;P2P網貸以消費信貸及產業供應鏈金融為主;旅遊消費分期也是較為常見的跨界業態。

OTA的互聯網金融布局
首先以OTA布局互聯網金融為例,OTA涉足互聯網金融領域,主要是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成為代銷渠道。由於相比於傳統旅遊機構,OTA擁有天然的流量入口,因此OTA更偏好布局互聯網理財和互聯網保險。
OTA互聯網理財業務中以代銷貨幣基金為主,比如途牛的途牛寶產品與匯添富基金合作;去哪兒的趣遊寶產品與鵬華基金、天弘基金等合作。另外,OTA通常與傳統保險公司合作在互聯網平臺代銷其產品,例如途牛代銷新華保險、平安保險、安邦保險產品等。

在消費金融領域OTA布局主要在於旅行分期以及預授信服務,類似於分期購物平臺及互聯網小額貸款產品,主要通過征信方式來控制授信風險,通常做法是將傳統征信與大數據征信方式相結合。
OTA出境金融業務主要包括外幣兌換、存款證明、購物退稅等,這方面途牛和驢媽媽布局較為完善,途牛出境金融包含了牛擔保、第三方保證金、資產證明、購物退稅、牛對兌(外幣兌換)產品體系;驢媽媽也提供了外幣兌換、保證金、存款證明業務。
如表1所示,目前途牛和驢媽媽分別通過獨立平臺途牛金服和小驢金融平臺提供互聯網金融產品服務。幾大OTA平臺中,途牛產品最為豐富,不同資產理財產品種類較多。驢媽媽更多的布局旅遊分期及出境金融領域。去哪兒網以及同程著重於互聯網理財及互聯網保險代銷。攜程目前互聯網金融屬性相對較低,基本還未開發出成熟體系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在合並去哪兒後,未來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有待觀察。
傳統旅遊機構的互聯網金融布局
除了OTA外,傳統旅遊機構也積極布局互聯網金融領域,相比於OTA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代銷業務,傳統旅遊機構一方面積極布局在線旅遊,逐步加強線上渠道;另一方面更重視旅遊產業閉環生態圈的建設。

騰邦國際的核心主業是機票代理,2014年收購欣欣旅遊,切入旅遊市場;2015年公司收購喜遊國旅。騰邦國際在互聯網金融布局動作較大,通過自建平臺,獨立運營互聯網金融業務。建立了第三方支付平臺騰付通以及P2P網貸平臺騰邦創投。除了這兩個業態外,還將布局征信和保險經紀業務。
眾信旅遊著力於出境遊,在今年2月與玖富金融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專業從事出境遊及出境服務互聯網金融業務,推出消費金融和旅遊產業供應鏈金融產品。
西藏旅遊今年2月發布公告稱擬110 億元收購拉卡拉。拉卡拉是以第三方支付業務為核心,並且擁有信貸及征信業務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西藏旅遊通過收購行為將有助於其布局旅遊+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凱撒旅遊今年1月和易生金服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易生金服是海航旗下的旅遊金融服務商,提供旅遊企業之間的支付結算、消費信貸等服務。兩者的合作將推動凱撒旅遊發力消費金融、出境金融、互聯網理財及供應鏈金融等方面。
二、旅遊+互聯網金融跨界動因及難度
旅遊+互聯網金融跨界動因
首先,純粹旅遊服務的競爭激烈且盈利困難,發展瓶頸明顯。以 OTA為例,如表3所示,從攜程、去哪兒、途牛三家2015年財報表現來看,只有攜程是盈利的,去哪兒2015年虧損高達73億元人民幣,途牛虧損也近 15億元人民幣。旅遊平臺的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成本非常高,單做旅遊盈利壓力較大。旅遊+互聯網金融可以使公司業務更加多元化,有助於形成新的利潤節點。

其次,涉足互聯網金融,並結合旅行業務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提高用戶粘性。
第三,也出於整合供應鏈、擴充場景化交易角度出發。旅遊行業上遊供應商包括住宿(酒店、民宿)、交通(飛機、火車、汽車)、線路(景觀、郵輪)、娛樂等,通過搭配例如P2P網貸業態有助於為上遊供應商提供資金融通,打通旅遊產業鏈資金;也可以為下遊消費者提供旅遊貸款,創造旅遊消費需求。
此外,跨界互聯網金融是打造旅遊生態圈的必要步驟。例如旅遊+第三方支付,能夠為交易的各個環節提供便捷並降低整體產業鏈交易成本,而交易產生的數據及旅遊場景數據又有助於構建大數據征信;旅遊+互聯網保險,可以對保險產品進行創新並加入到旅遊的各個環節;旅遊+征信有助於解決信息的不對稱。旅遊生態圈的建設離不開信息流、服務流和資金流,互聯網金融成為了生態圈中的重要環節。
旅遊+互聯網金融跨界難度
首先,從業態布局來看。相比於專業第三方基金銷售平臺,比如說天天基金網這種,旅遊機構在貨幣基金代銷領域競爭優勢不大。OTA涉足互聯網金融目前更多的是基於原有平臺的流量,很多公司並沒有單獨設立網站運營其互聯網金融業務,仍依靠於原有平臺作為流量入口,在獲客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旅遊征信系統的構建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成本來進行數據積累及模型驗證,短時間無法建成有效的征信模型,更多的還是依賴金融交易數據、社交數據等其他大數據來源。
其次,雖然跨界增加了利潤節點,但涉互聯網金融概念在短期內對旅遊機構盈利幫助並不大,互聯網金融的盈利需要具備大流量及強變現能力,並且互聯網金融的營銷成本非常高,大多數平臺處於燒錢吸引客戶階段,盈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此外,目前電商平臺也在積極布局在線旅遊產業,比如說阿里旅行去啊以及京東旅行。這兩家在互聯網金融布局較深,因此旅遊+互聯網金融面臨的跨界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
三、互聯網金融平臺切入旅遊場景
目前,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也在拓展資產端開發,切入旅遊場景下的金融消費需求。下面以P2P網貸平臺和眾籌平臺為例。
P2P網貸
前面已經提及P2P網貸有助於旅遊上下產業鏈資金融通。P2P網貸平臺既能為上遊供應商提供資金來源渠道,又可以為下遊消費者提供旅遊消費信貸渠道。目前,P2P網貸平臺主要以旅遊消費信貸切入旅遊場景。

除了傳統個人信貸業務外,P2P網貸平臺開始深入挖掘旅遊消費場景,有些基於垂直化發展策略還成立專門的消費金融服務平臺。例如愛錢進日前推出的消費金融品牌“錢站”,專註於消費金融市場,為用戶提供在線信用貸款及消費分期等相關服務。錢站還與各電商平臺展開合作,計劃逐步覆蓋各類電商、旅遊等在線消費場景。用戶在錢站合作平臺消費時,通過錢站的信用額度進行預支,並可以對消費進行分期還款。
眾籌
旅遊+眾籌是以獎勵類眾籌為主,京東眾籌、淘寶眾籌及眾籌網等平臺都有發布相關項目。如表4所示。
通常旅遊眾籌的發起人都是與旅遊產業相關的機構,比如說旅行社、租車公司、旅遊O2O平臺、旅遊咨詢公司等,由個人發起的旅遊眾籌項目失敗率相對較高。發起眾籌的旅遊項目都或多或少帶有定制性質,在旅遊點及旅遊工具選擇上具有一定特色。回報可選方式除了帶動眾籌人氣的抽獎和旅遊地特色物品外,還提供旅遊行程服務。

旅遊產品的眾籌目前比較小眾,主要是綜合類眾籌平臺發布相關項目,在旅遊垂直領域還未出現成規模的專業細分平臺。預計隨著眾籌行業認知度的提高,旅遊眾籌領域會有更多的進入者,也會有更多旅遊機構在眾籌平臺上發布特色旅遊項目。旅遊+眾籌有望成為未來旅遊服務營銷及獲客的新渠道。
總結
在互聯網金融驅動力下,旅遊產業的生態圈布局逐漸完善。無跨界不進擊,旅遊+互聯網金融跨界如萬花筒般呈現出多樣形態,相信無論旅遊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或者是消費者都能從中獲得收益!
[本文作者張葉霞,創業風整理。頭圖來自123RF。]
旅遊
互聯網金融
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