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森森搶凱擘頻道 東森得易購跳腳梁馬利反擊王令麟 手握最終兩張王牌

2012-4-2  TWM



梁馬利、王令麟多年恩怨情仇,兩人已經不是第一次過招。不過這一次王令麟攻勢凌厲,搶攻最大有線電視系統台凱擘,讓梁馬利的東森得易購陷入最大危機。

撰文‧翁書婷

大董,你是不是也覺得這麼做會天理不容、有欠公道?」這是三月二十五日在報紙出現的半版廣告,標題就是「致蔡明忠董事長的一封信」。東森得易購大動作刊登 廣告表達對凱擘撤換東森得易購,選擇U-life(森森百貨)為合作對象的不滿。

原本這場森森百貨董事長王令麟與東森購物董事長梁馬利,兩大購物王的戰火,也延燒到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這是因為蔡明忠旗下最大的系統台,擁有一三○萬 用戶的凱擘,今年一月與王令麟的森森百貨簽約,這無異是給梁馬利的得易購致命一擊。

因為得易購如果從凱擘下架,收視戶將銳減到一五○萬戶,成為收視戶最少的購物台,難怪梁馬利大呼:「這形同斷了得易購生路。」一旦收視戶低於一五○萬戶, 東森得易購恐面臨經營困境。

二○○八年,梁馬利買下王令麟的東森得易購時還坐擁五二○萬收視戶,年營收至少三百億元,沒想到一○年王令麟復出後,收視戶只剩下一九○萬戶,營收驟降至 一九○億元,去年更只剩下一三○億元,未來若剩下一五○萬收視戶,對於尚未由虧轉盈的得易購來說,處境就更加艱難。

王令麟加碼上架費攻進凱擘三月二十一日,東森得易購員工到立院陳情,要求政府介入。外界不知道這場導致東森得易購生死存亡的關鍵,就在「五%」。

電視購物頻道要在各系統台播出,每月必須給系統業者每戶約六元到七元的上架費,「但王令麟打破市場行情,把每戶的上架費往上調五%。」業內知情人士說,上 調五%,意味每戶增加○.三元的上架費,換算下來,凱擘一年又多賺進四六八萬元(一三○萬用戶),而且合約還是三年期,代表約一千四百萬元的森森購物台上 架費入袋,讓凱擘決心換新合作對象。

凱擘與森森簽約一案,已經進入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審理階段,但業內知情人士分析,「NCC最後應該會以符合商業原則為由通過, U-life取代東森得易購機率非常大。」若此案通過,僅剩一五○萬收視戶的東森得易購,將在富邦momo、森森U-life、三井ViVa等電視購物頻 道夾殺中敬陪末座。

其中與凱擘同屬富邦集團的富邦momo購物台,也可能趁勢崛起,這也讓蔡明忠夾在王令麟與梁馬利的紛爭中,角色尷尬。

而森森與東森對凱擘的上架之爭,並不是王令麟與梁馬利第一次交手。

兩人互搶地盤 互控誹謗一○年,王令麟復出後,第一步就是成為頻道代理業者,曾一手打造東森得易購的王令麟,本來就與地方系統台關係密切,復出後馬上獲得二十八家系統台 支持,搶走第二大系統台中嘉等有線收視戶,讓東森得易購瞬間少了二六○萬收視戶。

梁馬利為此氣得大罵王令麟,非法蓋台、輕蔑法令,而王令麟則自訴梁馬利誹謗,兩人相互控訴對方,但最後判決兩人互控的部分無罪,NCC罰每一家系統台業者 七十萬元。

但梁馬利也非省油的燈。去年,她請來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相助,拿下台灣寬頻TBC的上架合約,從森森百貨手中搶下七十萬收視戶,由於王令麟與練台生也是 好友,這一擊等於給王令麟下馬威。

這一次,雖然梁馬利居下風,可不會就此放棄,就像梁馬利對媒體說:「我會奮戰到最後一刻。」三月二十一日號召員工和購物專家上立院陳情,只是梁馬利打出的 第一張小牌,梁馬利手上還握有兩張王牌還沒出,若這些問題沒解決,NCC也不敢貿然讓U-life上架。

第一張王牌就是消費者的購物金問題。不論東森員工與廠商去留,光是東森得易購消費者的購物金累積就達十五億元。所謂「購物金」就是消費者買購物台貨品至一 定價碼折抵的購物金,而除了購物金,還有五億元的折價券。

若凱擘簽下U-life,凱擘旗下系統台收視戶將完全看不到得易購,因此這二十億元要怎麼處理,將成為棘手的問題。

而第二張王牌則是銀行貸款問題。○八年,以新台幣九十億元從王令麟手上買下東森得易購的梁馬利,是在中國信託銀行為首的五十億元聯貸才買下,目前還有二十 億元未還清,所以梁馬利「寧願把東森得易購『埋了』,也絕不會賣」的發言,聽得銀行業者心裡七上八下。

梁馬利與王令麟兩強相鬥,不管最後的贏家是誰,消費者的權益擺在哪裡,恐怕是兩人要思考的問題。

王令麟、梁馬利

10 年恩怨情仇

時間(年) 大事紀

2002 梁馬利夫婿梁家鏘與王令麟爭奪東森媒體科技經營權失敗。

2008 王令麟因東森掏空案被收押,東森得易購以新台幣90億元賣給新加坡匯亞基金,董事長由新加坡匯亞基金總裁梁家鏘夫人梁馬利接手。

2010 森森開台,共28家系統台業者改播王令麟森森U-life 頻道。

2011 梁馬利從王令麟手中奪下台灣寬頻TBC旗下的70萬用戶。

2012 森森U-life 吃下富邦凱擘130萬收視戶,全案進入NCC審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7

吳志豪讓財長放心 出任第一金投信副總 王牌法官的報恩 坐鎮投信整頓炒風


2013-10-28  TWM  
 

 

第一金投信基金經理人炒股案,事發至今超過半年,新任總經理邱華創亮出「王牌」,請來前法官吳志豪加入;這不但是國內投信業創舉,也等同第一金投信宣告改革的決心。

基金經理人炒股不稀奇,但為掃蕩歪風,直接聘請法官坐鎮、擔任投信公司治理舵手的例子,就前所未見。

今年三月,第一金投信三位基金經理人爆發炒股弊案,事發至今超過半年,第一金投信高層及投資處主管,除大動作遭到撤換外,新任總經理邱華創更亮出「王牌」,請來法官加入第一金投信行列。這樣「高規格」的陣容,不但是國內投信創舉,也等同對內對外宣告公司改革的決心。

曾為最年輕男法官 耐力十足吳志豪,年僅三十七歲,曾是全國最年輕的男法官,辦過最有名的案子,是二○○七年九月高雄地標金典酒店拍賣案,底價高達六十億元,當時因景氣不好,最後流標。

由於這起拍賣案涉及飯店數以百計的員工飯碗,及債權銀行權益,一度引發社會關注,是他法官任內影響層面最廣的案件。

另外,有一項紀錄也曾刊載在《司法周刊》。○六年四月,高雄地院接連受理某人力仲介公司與外勞糾紛案件,當時除一件已判決外,其餘十四件都在審理中。

吳志豪接辦後,便思考如何「畢其功於一役」。他策略性地先辦理了三件後,仲介公司發現情勢不利,主動要求希望透過調解模式,一併處理其他外勞糾紛。隨後,相關外勞陸續報到,進行調解事宜。

十多件糾紛案,就在院方、原告及被告挑燈夜戰下進行。當時,吳志豪以超強耐力,與書記官「聯合作戰」。經過一夜折衝、調停,這場長達八小時又四十分鐘的「馬拉松式」調解案件,總算圓滿結束,不但為高雄地院締造調解紀錄,也順利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除了有超高的耐力及毅力,進入第一金投信,則展現吳志豪為人「感念」的一面。「老實說,我是看了報紙後才知道自己要到投信。報載總經理(邱華創)向財政部長提及,將對外延攬一名具法官背景,處理投資舞弊案件經驗豐富的現任律師擔任法務長。我與總經理曾在宏泰人壽共事一年半,一看就知道講的是我!」一般人遇到這種事,內心錯愕事小,要是還在位上,對現任公司就很難交代。然而,「報派」職位雖讓吳志豪感到困擾,但邱華創只用了幾句話,就讓他心甘情願加入團隊。「他說,我們都是拿公費出國留學的,受過國家照顧,現在就當作報恩,幫國家做點事。聽到總經理這樣說,我也就坦然接受了。」吳志豪說。

兒時家境拮据 立志保護家人在投信圈,吳志豪雖是新鮮人,但他哥哥在圈內卻是響噹噹的人物,元大寶來投信海外投資長吳懷恩。兄弟相差六歲,學生時代兩人交集有限,但出了社會卻各頂一片天,在金融界、司法界各自有成。不過,這樣傑出的兄弟檔,背後卻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據了解,吳家曾被人倒債,有很長一段時間,家庭經濟狀況拮据,還有官司纏訟。當時,吳懷恩才念國中、吳志豪還是小學二年級學生,看到家中愁雲慘霧景象,父母親疲於奔命,心疼之餘,兄弟兩人立定志向;吳懷恩誓言,以後要成為賺錢能力很強的人,吳志豪則許下心願,要成為能夠保護家人的人。

憑著兒時意志,堅持理想,長大後兩人果然都達成目標。現在,吳懷恩是國內最大投信海外投資長,精於利用投資幫人賺錢;吳志豪則在二十三歲就考上司法官,透過專業的法律知識,捍衛家人權益。

吳懷恩說,「我弟從小就會念書,是屬於邏輯好、觸類旁通型的學生,當然也夠用功。他人生在大考上遇過兩次挫敗,一次是高中聯考,老師預估他不是建中,就是附中,後來考上成功,在家哭得要命;大學聯考也是,原本預期不是台大就是政大,結果考上輔大法律系,又難過了好久。」吳懷恩笑說,雖然弟弟聯考失利,但司法考試卻很快通過,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男法官,語氣中顯見他相當以弟弟為傲;而吳志豪會踏入金融業,也多少受到哥哥的影響。

「我對他說,你每天不是待在民事庭,就是刑事庭,應該去接觸更廣泛的學問,像《公司法》中的購併,絕對是未來國際潮流,懂了這些,自己也能成長。」吳懷恩說,後來弟弟拿公費出國留學,除了鑽研法院行政管理、案件管理外,就是《公司法》中的購併。

一位曾任檢察官的律師表示,在法庭上,一般法官多注重法律條文,但吳志豪是極少數對衍生性金融商品、金融產業有高度認識的法官;這使得他在審理相關案件時,能更靈活思考,從總體經濟脈動、商業實務,做出更貼近實況的判決。「這與多數法官,以法論法視野不同;別的法官轉行進入金融界,未必能勝任,但吳志豪就沒這個問題。」加入第一金投信後,吳志豪動用人脈,邀請前檢察官及高院刑庭庭長到公司,針對「資本市場舞弊之罪與罰」及「內線交易相關法律責任」,進行內部教育訓練。「初期目標是建立同事正確的法遵觀念及風險意識,並協助公司規畫制度,持續不斷落實與進行。」吳志豪秉持使命必達精神,協助「整頓」第一金投信,能否繳出令財長張盛和滿意的成績?市場將拭目以待。

吳志豪

出生:1976年

現職:第一金投信企畫處副總經理經歷:宏泰人壽法務長、士林地院法官、高雄地院法官學歷:美國南加州大學法學碩士

撰文‧歐陽善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3

深耕企業購併 獲頒卓越成就獎 黃日燦 二十年磨成購併業界王牌

2013-11-04  TWM
 

撰文‧周岐原

有多少人能夠在同一工作崗位堅持超過二十年,把原本自己獨當一面的職務,逐步拓展經營版圖,放大到台北、香港、上海、北京四座大城市?

這種高手為數不多,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合夥律師黃日燦,是其中一位。

一九九○年,黃日燦成為眾達全球唯一一位華人身分的合夥人,而當時眾達在台灣其實也就只有黃日燦一位律師;發展至今,公司旗下在兩岸三地服務的律師已有兩百位;深耕企業購併業務的黃日燦,今年也得到台灣併購金鑫獎的「卓越成就獎」殊榮。

對於個別企業來說,每一樁購併案都是天大的事,黃日燦專注購併領域二十餘年,就像是在大風大浪中見證了台灣產業的變遷與發展歷程。而黃日燦自己的出身背景,其實也是有風浪、有波折。

奇摩與美國雅虎購併

堪稱代表作

在幼稚園畢業以前,黃日燦的家境可稱富裕,父親在台北大稻埕一帶開業經商,累積了不少財富,但隨後因為替人作保不慎而背負龐大債務;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黃日燦已經跟著家人「既要躲警察,又要避債主」,過著四處租房躲債的奔波生活。

初中時代,爭氣的黃日燦開始與「第一名」結緣,即使必須打工賺錢自付學費,仍然一路考上建中、台大,大學畢業後也順利考取律師執照,而後出國深造,從一位遭逢變故的窮學生,變身為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

四分之一個世紀前,購併在台灣仍是十分罕見的新鮮名詞,企業拚成長,靠的是每年賺錢,隔年投入更多資本、擴大規模;把其他公司買下來,是多數老闆想都沒想過的選項。

「那個時候,寫好每個memo(意見備註),還要用傳真發給客戶,不像現在,」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陳泰明回憶:「連DD(實地查核)這件事,現在大家耳熟能詳,但在初期執業年代,光這兩個英文字母,你去查字典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在這種草創環境中,黃日燦選擇從購併案最密集的美國華爾街,回到台灣當「開荒牛」。

八○年代,黃日燦在紐約的法律事務所工作,這段期間他頻繁參與許多不同的購併交易案件,藉由他引進,購併談判的各種步驟與技巧被一一介紹到國內,逐漸成為台灣企業摸索與成長的範本。「在台灣購併的歷史上來講,他帶領了很多別人沒做過的、等於是里程碑的案子。從金額、複雜度或結構上看,創先例的案子,都是他手底下完成的。」陳泰明說。

買是一回事

經營又是另外一回事

舉例來說,早期台灣的購併交易多數是國內同業間水平整合,與外商交易例子相對少見。而在千禧年時,國內網站奇摩與美國雅虎的購併交易,就是黃日燦協助台商躍上國際的代表作。

最近十年,黃日燦參與的大型購併案也頻頻出現;例如在○七年,眾達就協助光寶收購當時世界最大手機機殼廠Perlos;隔年,黃日燦參與富邦金購併ING安泰人壽案,讓合併後的富邦金保費收入一舉躍居國內第二大。光是累計這幾件跨國購併大案,以及目前進行中的聯發科與晨星購併案,黃日燦和眾達顧問團隊參與的這幾件大案,交易總金額就上看一千四百億新台幣。

對企業購併觀察深入的黃日燦,堪稱是企業大老闆們出手前,最重要的諮詢對象。黃日燦受訪時,自己也難掩豪氣地說:「當我親自領軍的時候,很多時候是我在主導(購併談判),投行都要聽我的;我沒親自領軍,才是投行主導。」由此可見他在購併業界的分量。

而在這位首屈一指的購併律師眼中,近二十年台灣購併市場,其實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態。「差別很大,九○年到二○○○年這十年期間……購併頻率和程度都不高,企業也沒有真的把購併當成經營重要的手段,只有少數外商要進來買,台灣企業被動因應,至於主動出擊去併人家……,幾乎沒有。」「二○○○年以後,大家才發覺只靠自己成長,就好像只靠一隻腳跳著走一樣;企業應該是兩隻腳走路,那時候才慢慢成長……現在台灣企業大部分都知道,買是一回事,買完了以後要經營是另一回事,都比較成熟了。」黃日燦指出。

在從業生涯中,黃日燦最難忘的還是○八年時,參與整併台灣DRAM行業的經驗。「那時大家都奄奄一息,一定要有搬風、洗牌。我們政府一方面紓困,一方面整頓,喊出產業再造。那時候真的有機會促成五合一……一統江湖。假如一統江湖,我們是坐二望一,跟三星、海力士就能一拚!」金融海嘯期間,全世界風聲鶴唳,光是台灣股市,就在短短半年內重挫近六成,資歷豐富如黃日燦,回想當時的情景,也不免感到心驚:「那時候,每天都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全球都在亂!」

購併老先覺

對產業生態感到憂心

「最先亂的是英飛凌,然後是奇夢達,我們前後參與幾乎一年時間,計畫跟著變化走,每天不知道哪家公司會先倒,或者不會倒?有點像是在海水倒灌的時候,還要想盡辦法往前走。」在黃日燦口中,這段過程,或許是他截至目前「最精采也最可惜」的經驗。

說精采,「那時有機會左手跟三星對打,右手跟海力士競爭,不是很精采嗎?」說可惜,「這個案子當然可惜……如果整合成功,那時(台灣DRAM業者的地位)已經在全球坐二了。」這一位重量級的購併律師,對國內購併市場和歷史如數家珍,然而在訪談之間,黃日燦卻也對產業生態感到憂心。

黃日燦直言:「最近國際上幾個(交易),都是一個借鏡,諾基亞已經賣得夠便宜了,Blackberry(黑莓)更便宜,好可憐!……本來五百元的,現在賣一百元都沒有人要買。」黃日燦坦言:「當你還是健康的時候,就是(購併)最好的時機」。這位曾經參與台灣大小購併案件的老先覺,已經對許多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出最直接的建言。

黃日燦

出生:1952年

現職: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經歷: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

學歷:哈佛大學法學博士

參與知名購併案:

奇摩與雅虎的購併交易、富邦金控購併ING安泰人壽、大陸京東方購併台灣美齊科技、聯發科購併晨星大案缺席,「台灣電子業恐走向被迫整併格局」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舉辦「台灣併購金鑫獎」,日前甫公布評選結果,但談到台灣購併市場的未來時,理事長黃齊元與「卓越成就?」得主黃日燦的感受相同,均感憂心。

黃齊元坦言,由於旺中、壹傳媒、中移動入股遠傳及鴻海投資夏普等數件重量級交易破局,整體而言,「台灣購併市場今年沒有大案子」。但將眼光投向國際,景象截然不同。

他分析,今年在歐美有多起購併大案,規模均足以改變市場原有格局:如黑莓、戴爾電腦下市,到諾基亞手機部門由微軟購併,過去曾經叱咤風雲的手機、筆記型電腦品牌,紛紛走到必須重整旗鼓的階段。

黃齊元指出,在產業鏈終端加速洗牌下,有些大廠也失去最好的整併時機,只能被迫整合;其實,位處中、上游的台商,也正面臨類似困局,如果沒有即時出手,那麼在購併選項上,勢必逐漸走向防衛性思惟,占據不到最佳位置。

「整合選項不外乎同業,或是被外資、私募基金、陸資企業整合,或者是被分拆。有時候,企業甚至可能只剩下『殼』的價值。」黃齊元呼籲,上市公司與私募基金合作、將股票下市整合後重新掛牌,是非常普遍的運作,目前有不少外資私募基金,對台商的經營基礎也感到高度興趣,如果能建立允許企業下市、開放私募基金投資的運作規範,將讓更多企業有機會重新打造競爭力,藉此再戰市場。

2013台灣併購金鑫獎得獎名單2013年度五大最具代表性購併案

聯發科購併晨星

台積電參股ASML

美光科技購併爾必達

中鋼參股

ArcelorMittal Mines Canada

國泰世華參股柬埔寨銀行

2013最佳創意獎 聯發科購併晨星2013最佳海峽併購獎 富邦金控購併華一銀行2013最佳CSR獎 新日光購併旺能2013最具影響力獎 聯發科購併晨星2013卓越成就獎 黃日燦主持律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08

【書摘】一名王牌驅逐艦長的傳奇管理經驗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3/58924.html

美國軍官邁克爾・阿伯拉肖夫和他的導彈驅逐艦“本福爾德號”的故事早已在美國海軍內外成為傳奇。在他繼任時,本福爾德號裝備精良卻危機重重:水軍士氣消沈,船員留任率只有28%,前任艦長調離卻無人送行。經過短短兩年,邁克爾把這艘軍艦的船員留任率提升到100%並繼續保持,各項作戰指標全太平洋艦隊第一,並且突破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高的射擊記錄。他是怎麽做到的?i黑馬摘錄了他的心得,與大家分享。1997年6月,我開始接管“本福爾德號”,它實在是一艘漂亮的戰鬥機器:鋼板裝甲重達8600噸;配備有當時太平洋艦隊最先進的計算機化的導彈;310位受過專業訓練的水兵;再加上四部渦輪發動機,使得艦艇可以以每小時30海里以上的速度奔赴戰場。雖然裝備精良,但是“本福爾德號”依然存在問題,使得它無法發揮自己應有的威力。接管“本富爾德號”以後,我發現船上的水兵士氣消沈,很多人都特討厭待在這艘船上,他們甚至想趕緊退役。而讓我感到驕傲的是,兩年之後,這種情況徹底發生了變化,“本富爾德號”上全體官兵上下一心,整個團隊運作通暢,士氣高昂,留任率由28%提升到100%繼續保持,各項作戰指標全太平洋艦隊第一,並且突破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高的射擊記錄。確切地說,很多人都認為它變成了美國海軍的一只王牌驅逐艦。真正認識自己以往的經驗告訴我,要想成為真正優秀的領導者,你必須首先真正認識自己,然後才能以此為基礎去創建一個優秀的組織。這是因為,領導者必須敢於解放自己的下屬,讓他們能夠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而事實上,那些在組織機構中限制人們發揮自己能力的最大障礙來自於領導者自身。對自己的認識能夠改變領導者在日常決策過程中的角度,能夠徹底改變他們對於領導力的理解,這最終會使領導者的決策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領導者心得作風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別人看待他的方式,而這種改變又會反過來強化領導者的新習慣。如此循環,整個組織的氣氛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人們對於領導者的思路會更加了解,從而大門的忠誠度也會大大增強。這是你的船我的經驗告訴我,只有幫助人們發揮他們的潛力,實現他們的價值,你才能完成那些在傳統的“命令―控制”體制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領導者必須首先學會克服自身的局限,他們必須把組織的目標放在個人的利益之前,可對很多人而言,他們很難做到這一點。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說,傳統的“命令―控制”式的領導很難激發被領導者的熱情與活力。恰恰相反,我發現我給予下屬的自由空間越大,他們就會越嚴格地執行我的命令。剛開始的時候,人們總是會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征求我的同意,後來我告訴他們:“這是你的船,所以你也要負起責任。你自己決定吧,讓我們看看結果如何。”從那以後,“這是你的船”就成了“本福爾德號”的口號。所有的水兵都覺得照管好“本福爾德號”就是自己的職責所在。我相信,只要你的組織能夠讓員工確立一種“這是我的公司”的信念,你就一定能夠打敗所有其他競爭對手。艦長們需要學會從水兵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船。他們需要鼓勵水兵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還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以一種適當的方式,向水兵們賦予責任。鼓勵質疑和挑戰走馬上任之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保持低調,兩年時間里什麽也不做,也不要采取任何冒險舉動。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做法,事實上,在升遷的過程中,我本人也曾經是一個非常註重明哲保身的人。問題―這也是美國海軍最大的問題―在於,如果我兩年間真的什麽事也不做的話,我仍然會得到提升。第二種選擇,也是一種更加危險的選擇,就是實施變革,去除弊端,實現真正的飛躍。最終,我選擇了後者。來到本福爾德之前,我已經在各種崗位上工作了16年,卻一直沒有真正的領導機會,來到本福爾德之後,我突然意識到,我完全可以領導好一艘驅逐艦,只是以前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領導能力罷了。我相信,在企業當中,和在海軍里面一樣,人們總是相信“他們”不希望下屬來質疑或挑戰現有的規則。對於員工們來說,這里的“他們”就是指經理們;對於經理們來說,“他們”指的就是執行官階層。所以來到本福爾德之後,我的一個工作重點就是使人們相信我希望他們能夠對現有的規則提出質疑和挑戰。為了表明我的立場,我曾經頂撞過我的頂頭上司。最終,我同時改變了上司和水兵們的觀念。搞定自己的老板我摸索出了一種可以在不必經過上司許可的情況下進行變革的方法。事實上,我學會了設身處地地為上司著想,比如說,我經常會問自己:“我到底想讓自己和‘本福爾德號’做些什麽呢?”我相信,上司所希望的,正是一艘能夠在不超出預算的情況下圓滿完成任務的艦艇,最好這艘艦艇還能夠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保持士氣昂揚,並且水兵們能夠認同自己的角色。在我看來,只要我能做到這幾點,我的上司就不會反對我的做法,因為他會把精力放在那些沒能完成這些任務的其他艦艇上面。同時我也會比較註意自己的方法,盡量不讓上司感到自己的威信或者是整個艦隊的利益受到了威脅。我相信,即使是在公司里,我的做法也絕對不會讓公司破產,而且也不會對任何人的職業生涯構成威脅。換句話說,我在冒險的時候總是非常謹慎,首先采取那些一定會得到上司認可的舉措。而且我從來不會為了宣傳自己而采取某項舉措,我的目的只是要改進整個組織,這樣就不會有人質疑我的動機。變革的尺度很多人都認為“出格”的行為會危及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於一個希望基業長青並不斷壯大組織的領導者來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樣的組織更應該獎勵那些敢於冒險的人,即使他們的業績會暫時落後於其他部門。要讓這些人相信提升和榮譽最終會給探索者,而不是那些只知道袖手旁觀、總是在避免進行任何變革的人。對於我來說,鼓勵變革就是保持整個組織永遠年輕向上,並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僵化只能意味著死亡。要麽前進,要麽死亡,這就是生命的法則。那些在制定之初非常有效的規則現在可能已經過時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應該盡快淘汰它們。可問題是,如果沒有尺度的話,人們怎麽判斷某種變革是否有利於組織的發展呢?我不知道。我認為,生活本身就充滿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有時候用意良好的計劃也會導致一些出人意料的結果。簡單地說,在決定任何事情的過程中,我的標準總是非常簡單:感覺。我相信,如果你覺得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的話,你就很少會走向錯誤的方向。那麽,如何定義一件事情是“正確”還是“錯誤”的呢?正如美國最高法院法官波特・斯圖爾特(Port Stewart)對“色情”所下的定義那樣,“我無法定義什麽是色情,但是我一看就知道。”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感覺一切正常,換句話說,你沒有感到不安,那你就是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過於簡單了,那我可以告訴你,無論是在海軍,在企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事情就是這麽簡單。摘自《這是你的船》,機械工業出版社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孔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87

冠軍隊最強的「王牌球員」:大數據分析

2014-07-21  TCW
 
 

 

二○一四年世界盃足球賽,德國擊敗阿根廷,打破世界盃歐洲國家無法在美洲奪冠的魔咒,這一切,還得歸功於被譽為德國隊「第十二位球員」的秘密武器:大數據分析,讓原本單純靠體力、腦力的足球賽,升級成科技戰。

「我們本來就是一間德國公司,一直和德國足協合作密切,希望能讓教練、球員在短時間內獲得最正確的資訊,提升表現。」替本屆世界盃德國隊提供大數據分析服務的歐洲最大軟體公司思愛普(SAP)大中華區總裁紀秉盟(Mark Gibbs)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說。

大數據運用於各種運動賽事並不稀奇,歷屆世足賽中,參賽隊伍都與相關公司合作,將蒐集來的敵情資料納入參考,用以研擬戰略、分析結果。既然人人都會做,為何這次最後只有德國勝出?甚至連教練勒夫(Joachim Loew)都曾經公開肯定,如果沒有思愛普協助,德國隊恐怕難有如此佳績。

應用數據,德國最到位!一台iPad,就能算出對手佈局漏洞

關鍵就在於,德國一改過去足壇慣例——踢球靠天賦、經驗等人為因素,而讓數據從輔助變成比賽要角。

「沒有人像德國做得那麼到位!」愛爾達體育檯球評陳家銘強調,上一屆世界盃時,就有人強調大數據的重要性,多數球隊仍選擇相信教練個人判斷,認為足球賽「可預測性太低」。

但這一次,比賽開跑前,德國隊的大數據戰略就已經展開。

過去,思愛普雖然曾和美國職業籃球賽(NBA)、F1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等合作,卻沒有分析足球賽事的經驗。直到一年前,德國隊為了拿下冠軍找上門,共同開發一套全新軟體,可說是世界盃史上頭一遭。

這套由德國隊與思愛普合作打造的解決方案,名叫「Match Insights」,不管是電視、電腦,或平板都能使用。一打開軟體介面,就能看到比賽即時空拍畫面,教練只要伸手一點螢幕上移動的球員,每個人正往哪跑、應該與隊友和對手距離多遠,相關數據全部一清二楚,馬上呈現在畫面上。這樣一來,「誰在對的、或錯的位置,教練當下就知道,」紀秉盟說。

不只如此,該軟體還能隨時更新球員表現,例如,一點開德國知名球員穆勒(Thomas Muller)的檔案,從傳球成功率、控球率、射門次數等,甚至連跑了幾公里,一目瞭然。

不像過去教練只能在場邊急跺腳,現在,只要有一台iPad,低頭坐在休息室,也能跟上進度,掌握隊伍狀況,以便隨時調整策略。例如,勒夫就曾在接受ESPN專訪時說,與法國隊比賽時,正是因為透過數據分析,得知對方雖然注重中場佈局,卻在兩翼出現空檔,讓德國有機可乘,最後以一比○勝出。

蒐集資料,下苦功兩年!球員襪子貼晶片,把數據傳回系統建檔

但是,要蒐集一場正規九十分鐘比賽中的上億則數據,並不簡單,而德國隊早在兩年前,就開始下苦功。

為了在南美洲奪冠,並打敗巴西、阿根廷等好手,二○一二年,德國便派了約五十位體育專科學生,分析該國媒體每一則球賽、平時訓練報導,瞭解每一支國家隊常見的陣勢、球員犯規後的反應,以及面對壓力時的狀況,藉此制定應變計畫。

接下來,除了透過報導,和對手過去比賽影片釐清敵情,更重要的還是瞭解自己,把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降到最低。

賽前練習時,德國隊會在每一個球員的襪子或鞋底貼上感應晶片,記錄他的體溫、心跳血壓或肌肉運動狀況,以及跑動時的速度、方向等,再將這些數據傳回思愛普建立的系統中,估計每個人適合在球場上跑動的時間,精算比賽時該何時換人。陳家銘就說,運用客觀數據呈現球員生理狀況,也能避免有人負傷或抱病上場,或教練因為主觀好惡,調派不適合的球員上場,造成更大損失。

新科技的力量,讓五十四歲的勒夫也曾感慨,「這比我那個年代看九十分鐘錄影有效多了。」

科技力量,正取代人力!英超打算砍球員,增添數據專家

雖然德國隊這次靠著大數據分析,順利拿下金盃,但「科技」是否該取代「人力」,卻成為爭議話題。

不少足壇人士認為,隨時監測球員表現,將會帶來更大壓力,反而應該注意其心理素質,並非單純量化數據。此外,也有人質疑,以用在英格蘭超級聯賽中的大數據分析系統為例,一年使用費高達兩百萬英鎊(約合新台幣一億元),將助長富國更強、貧國更弱的局面。

「如果有方法能讓球員表現更好,為什麼不接受?」紀秉盟表示。

如今,英超聯賽中已有隊伍準備消減球員人數,把預算拿去聘請數據分析專家;未來,相信對想要在世界盃稱王的隊伍來說,德國隊的經驗告訴他們,這將是條必經之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20

普京的王牌:冬天來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50

上周末,俄羅斯總統普京讓外媒虛驚一場。他在提到烏克蘭危機時用到statehood一詞,外媒認為是在呼籲烏克蘭東部地區獨立成為國家。實際上他還留著一手王牌:過幾個月就要到來的寒冬。

據《紐約時報》報道,普京上周日還表示:

“我認為,除了俄羅斯誰都不會再考慮(冬天)。有些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先要立即終止敵意,開始修複必要的基礎設施。然後開始補充儲備,進行必要的維修,為寒冷的季節做準備。”

獲得扶輪世界和平獎學金的哈佛大學研究生Geysar Gurbanov解釋,隨著氣溫下降,普京對烏克蘭的掌控會更見威力: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數據顯示,烏克蘭主要消耗的能源是占比40%的天然氣和占比28%的煤炭。

不到四個月烏克蘭就會進入冬季,該國煤礦位於最東部,那里正是戰爭沖突地區。烏克蘭人會因為俄羅斯停供天然氣而受凍。

所以,如果叛亂勢力未能達到目標,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將幫助普京最終贏得勝利。

因此,普京上述言論可以解讀為隱性的威脅信號,如果烏克蘭政府軍繼續不留情面地打擊東部的親俄派分裂勢力,俄羅斯政府會將天然氣當作武器,左右烏克蘭的局勢。

去年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約相當於烏克蘭天然氣消耗總量的一半。今年6月16日,俄羅斯以烏克蘭未付款為由切斷對烏天然氣供應。

8月初,Gazprom表示,截至8月1日烏克蘭的天然氣相關欠款高達53億美元。

今年7月,日本券商野村國際的高級政治分析師Alastair Newton指出,如果普京可以此後維持烏克蘭分裂武裝存活,今後幾個月俄羅斯就更有可能造成烏克蘭的新一輪天然氣危機,俄方對人道主義幹預的立場也會更強硬。

俄羅斯政府已表示,除非烏克蘭政府開始付清累計的欠款,烏方將被迫為獲得俄方未來供應的天然氣預先付款。歐盟目前試圖撮合俄烏雙方達成協議,允許暫時恢複天然氣供應。

由於今年冬季烏克蘭將會耗盡天然氣儲備,無論如何普京都會在烏克蘭危機方面占上風。

據俄新網8月下旬報道,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當月初提到過與俄羅斯的天然氣交易:

“沒有俄羅斯的天然氣,現在烏克蘭能活下來嗎?不可能。我們要買多少俄羅斯天然氣?大約50億立方米。”

俄羅斯,烏克蘭,地緣政治,普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72

這次真的不同:美聯儲王牌出盡,投機者“小鬼當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80

fredgraph2

最近兩周全球股市出現了相當程度的下跌,大家還能保持過去4年里“一跌就買”的思路嗎?

回首始於2007年8月的全球股市崩盤,當時投資者們突然意識到次級貸款問題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控制範圍,盡管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早在6個月前就警告過這一點。其證據是次貸巨頭——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發出意外的聲明,稱要大量減記其2000億美元規模的資產負債表。

當時,市場認為國家金融服務公司正在采取緊縮的財務政策,大部分來自於房地美、房利美的資產仍然是安全的,該機構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和從政府支持企業那賺來的大量利潤足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結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是實實在在的“紙牌屋”,風暴剛來臨便轟然倒塌,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還要為銷售該公司有缺陷的債務付出超過500億美元的代價。

其實,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發生。金融市場的本質註定了牛市之中資產會出現泡沫,市場會出現“選擇性失明”無視潛在的風險。

就在2007年8月的崩盤之前,國家金融服務公司還有150億美元的市值,同時貝爾斯登、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AIG、通用集團這幾家在金融危機中已經倒閉或瀕臨倒閉的公司市值合計超2500億美元。

不過短暫的危機過後投資者們發現“金發女孩經濟(Goldilocks Economy)”已經來臨,此時相對不錯的經濟增長伴隨著極低的通脹,股市、房市波瀾不驚的持續上漲。這主要是因為市場相信美聯儲正用“先進的”管理方式牢牢控制著宏觀經濟,多虧了美聯儲的激進的“救市”,恐慌情緒便很快煙消雲散,投資者們甚至還未來得及好好反省上次危機中的錯誤。

伯南克自己管這一時期叫做“大緩和(Great Moderation)”。從2009到今年中期,股市幾乎從不大幅度回調,在此期間,“一跌就買”成為華爾街最佳策略,這也導致市場的回調越來越少,波動性越來越低。此前,在90年代末互聯網大泡沫時期也出現過相同的狀況。

上周以來市場再次大跌,還適用於“一跌就買”的策略嗎?

首先,美聯儲已經向金融市場里註入了大量的籌碼,遠超2003~2007年的水平。市場預期明年標普500每股盈利為125美元,對應15倍的市盈率,有人認為在經歷了這兩周的下跌後,股市有望更健康的向這個目標邁進......

真的嗎?

fredgraph

答案也許是否定的,因為這次真的不一樣。當上次金融危機中市場開啟第一輪大跌時,聯邦基金利率是5.25%,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只有8500億美元,兩者都還有調整的空間。

但是隨後,美聯儲通過零利率政策及QE,數次向市場註入天量“籌碼”,支撐著美股長達69個月的大牛市。但隨著而來的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火箭般躥升5倍,已經接近史無前例的4.5萬億美元,這些錢換成100美元的鈔票壘加起來有4500公里高,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地球直徑。

現在市場再次出現慌亂時,美聯儲恐怕已更多“彈藥”來托底。

美聯儲今年8月時已經承諾將縮減創紀錄的資產負債規模,MSCI預計美聯儲未來三年將縮減5470億美元的資產。但是美聯儲的拋售勢必會引起債券價格劇烈下跌,MSCI預計美聯儲的市場價損失將達2160億美元。

這樣的虧損在美聯儲百年歷史中無疑也是史無前例的,國會肯定不會放過這一點將猛烈攻擊美聯儲的政策;但是美聯儲如果繼續增持美債那麽未來面對通脹升高而慌忙拋售債券控制以調節利率或控制虧損的時候勢必更加痛苦 。

美聯儲手中的王牌已經悉數出盡,再也不能像伯南克當年那樣強力的打壓利率。所以當這次市場恐慌的大背景已經改變,最後托底人美聯儲已經走遠,投機者們這次恐怕是要像電影《小鬼當家》的主角一樣,獨自迎接“大壞蛋”們的光臨了。到時他們的表情可能是這樣的:

home-alon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70

美日企業這樣做才保住王牌員工!

2014-10-20  TWM
 
 

 

家庭照顧是一個企業議題(Caregivingis a corporate issue),」今年三月,《富比世》(Forbes)官網的一句標題,總結了如今職場的現況。照顧年邁父母,已從過去員工私領域的「個人狀況」,轉變成為企業無法再袖手旁觀的多數需求。

在日本,官方總務省統計,每年已有近十萬名工作者因必須照護生病家人而離開職場。大都會人壽(MetLife)以全美國估計,因照顧父母而離開職場,光個人損失便蒸發了三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兆元)。無論日、美,這兩個數字恐怕都還有往上攀升的可能。

有先見之明的企業為了讓夾在父母、育兒、工作之間的「三明治族」能夠安心工作,最常見的做法、也是員工最迫切需求的,是更彈性的工作時間和地點。

以美國來說,已有八一%的企業,允許部分員工能夠偶爾決定自己的上下班時間,六七%的企業能夠在需要時回家工作,家庭與工作協會(FWI)最新的全美調查顯示,這趨勢仍在逐年增加。

開放在家工作,生產力不降反升日本微軟、日產汽車員工均適用

同樣的情況移至日本,連續六年都入選「十大值得工作企業」的日本微軟(Microsoft)從二○一二年導入了在家工作制,所有員工都能選擇在家遠距工作,即使是「想在家裡好好集中精神工作」也都適用。

實施後,員工生產力不降反升,和兩年前相比,平均每位員工貢獻的營收更成長一○%以上。在過半員工超過四十歲的日本微軟,「即使突然出現照顧的需求,也不怕失去優秀的人才,」這才是人事本部長佐藤千佳背後的考量。

連一向強調「現場主義」的汽車製造業也出現改變。今年一月起,日產汽車(Nissan)將在家工作的適用範圍,從家庭照顧者擴至全體員工,即使是事務性工作,每週至少有一天可在家工作。

「下週三我會在家把所有資料整理完成,」「下一次的會議就訂在星期四,」提前在每週五將下週的安排向主管彙報,也是一種提升工作效率的方式。

提供緊急照護,異地工作更安心美CBS、伊藤忠為員工買服務

但多數照顧父母的需求,都是在一夕之間隨著疾病或意外而突然發生。一旦家裡出現需要照護的病人,就必須要了解所需費用,並馬上選擇照護方式,此時措手不及的子女,除了時間金錢外,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資訊」。

「看護就是一場資訊戰,」管理諮詢公司合益集團(Hay Group)總監山口周如此歸納。只要企業多一分情報蒐集,員工就能少一分勞心勞力。

日本五大建設公司之一的大成建設,週五過了下班時間,還有近三十名員工留在會議室裡聆聽公司舉行的「照護入門」講座。另外還有失智症、照護保險等講座,已在全國各個分支據點展開外,大成建設還備有專業的諮詢服務,以及安養機構的資料庫供員工查詢。

不少美國企業也推出協助員工照護需求的支援方案。例如,製播《CSI犯罪現場》系列熱門影集、全球前三大電視網CBS,向第三方購買服務,員工除可獲得一本照顧專書、參加研習之外,還能以超低員工價每小時四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元)使用緊急的居家照顧,最長可達十五天。尤其在美國,子女和父母常住在不同州,相距千里,若沒有類似的支援,員工也只有辭職回鄉一途。

和CBS一樣,購買外部服務並為員工負擔部分費用的,還有日本五大貿易商之一的伊藤忠。做為貿易商,派駐海外的八百多名員工是最重要的戰力,為使他們安心工作,若是父母獨居或需要長期照顧,便由公司負擔保全Secom的緊急通報服務,除了二十四小時有護理師接聽專線,一個月兩次以電話確認安否,必要時還有半小時的到府服務。

另一個面臨同樣問題的貿易商,是豐田汽車集團下的豐田通商。到二○三○年,每五個員工中便有三人進入照護父母的年齡,做為主力的主管或資深員工卻最可能離職,即「五分之三的衝擊」。

一般日本企業來說,員工大多長時間待在同一個工作崗位,工作內容也比較具個人色彩。一旦有員工因照護需求而離職時,接任的員工很難在短時間內就完全遞補上手,當然也就會影響公司的業務運作。

豐田通商從現在起,將總計二百六十個的營業單位擴增為三百個,除了讓個別單位的領域更聚焦,同時也讓員工頻繁在各單位異動。一人身兼多樣知識技術,即使有人因照護而離開第一線,隨時都有全方位的人才可以遞補。

聲明不影響考績,建內部支援網理光做手冊、金百利辦論壇留才

但追根究柢,即使制度能面面俱到,若缺乏一個對照顧者友善的環境,仍無法發揮預期成效。不僅在日本,就連在美國,也有一半的工作照顧者怕被貼上標籤,不願在職場透露自己的「家事」。

「要想同時兼顧工作與家庭照護,就必須調整目前的職場文化。畢竟如果得不到上司的體諒,員工也無法好好利用公司所提供的福利制度,」影印機及光學大廠理光(Ricoh)人事部主管兒玉涼子對《日經Business》記者說。

理光製作了「兼顧支援手冊」,在主管用的手冊裡,清楚寫明「不能以家庭照護為由降低部屬的績效考核,」「即使工作時間受限,也要指派有意義的工作。」另一方面,在給員工的手冊當中,除了詳細說明制度內容之外,也清楚的寫著「絕不會影響績效考核」,希望能夠把員工的疑慮降到最低。

全球第一大衛生紙品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則考慮員工的心理需求,在公司內建立起「家庭照顧者支援網」,主動蒐集中央地方的各類專業資源,並且舉辦相關論壇活動,籌辦活動的時間也算是上班勤務的一部分。

大企業雖較具資源財力,能一視同仁提供員工全面照顧支援;但對中小企業來說,績優員工更是可遇不可求,即使籌碼有限,也會提出慰留員工的方案。

例如專門承做企業形象廣告的日本揚羽,是一間擁有四十三名員工的小企業,只為了挽留一位要離職回鄉照顧母親的員工,社長湊剛宏就決定在大阪新設營業據點。即便這對公司來說必須承擔一筆額外風險,但若失去一手培育出來的業務王牌,「從中長期來看,絕對是公司的一大損失。」

人口老化問題,正在改變已開發國家的職場文化,儘管各國民情制度不同,支援形式各異,但照顧年邁父母的需求均普遍存在。企業提供支援,以降低員工後顧之憂並全力衝刺,並增強管理技巧以降低人事異動風險,正是企業維繫長遠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延伸閱讀】日企迎戰「照護離職」,停職給薪是基本!——日企常見5大照護離職支援制度

■主要支援制度:在家工作或彈性工時

●日產汽車適用範圍擴大至全體員工減輕家庭照顧需求者請假壓力

●日本微軟供全體社員在家工作配套設備以彈性工作方式支持有需求者

●日立 Solutions搭配定期上班,並透過專用網頁與同事共享資訊依成果給付加班費

■主要支援制度:延長照顧假

●三菱重工業(休假給付最高)照顧停職從法定93日延到365日停職中仍能領到將近半薪

●Panasonic照顧停職時間同上,停職中仍能領到原薪資4成彈性上班、在家工作皆適用

●理光照顧停職最長2年照顧假延長至10 日,前1年沒用完的年假可沿用最多20日

●小松製造所照顧停職與縮短工作時間搭配利用,最長可適用3 年原本無薪5日照顧假改為有薪

●三菱東京UFJ銀行(假最長)含照顧停職1 年在內,配合縮短工時最長適用3 年,可沿用前1年沒用完的年假

■主要支援制度:專職諮詢單位

●大成建設全國各分支機構提供國家保險制度與公司支援制度的資訊依據失智症、長照保險制度等主題開辦講座

●三井物產設置免費諮詢窗口,由專業照顧經理負責

●大和證券總公司人事部設有照顧專門團隊

■主要支援制度:公司負擔部分費用

●伊藤忠商事以派駐海外的800 多位員工為對象,70 歲以上獨居雙親可享Secom的保全服務

●東芝(最彈性)員工福利1年650 點可任意分配照顧用每點實際可換算120 日圓,較其他福利換算金額多20%

■主要支援制度:制度有利復職

●LIXIL集團個人專業技能登錄制即使須回鄉照顧,人資優先提供住家附近需要該技能的職務

●歐姆龍設立事前登錄制度因照顧而離職的正式員工,若有意復職能根據過去表現優先錄用

資料來源:《日經Business》

整理: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80

炎洲、中石化經營戰 梁懷信都曾下指導棋 揭密!官股決勝彰銀幕後的王牌律師

2014-12-29 TWM 以財政部為首的公股,能在彰銀董事改選一役大獲全勝,靠的是有經營權大戰「王牌律師」美譽的梁懷信隱身幕後操刀。但政府帶頭扮演「市場派」,日後恐將面臨強大後座力,甚至影響企業投資意願。 撰文‧鄭閔聲 彰銀董監事改選勝負底定後,全程督軍的財政部國庫署長凌忠嫄步出會場大門,臉上帶著笑意。在她身旁,還有位衣著輕便的男子並肩同行;但一發現眼前的攝影器材,男子立即作勢傾聽凌忠嫄說話,巧妙地避開鏡頭狙擊。 他是財政部委任律師梁懷信,也是這次公股推派的彰銀董事,財政部能在彰銀董監事改選中大獲全勝,幾乎將原「公司派」台新金控掃地出門,曾參與無數經營權之爭的他,幕後操盤角色極為關鍵。一位金控高層直言,「這次公股競爭彰銀經營權的過程,動用了不少市場派的搶灘手段,顯然不是財政部官員能單獨策動。」現年僅四十八歲的梁懷信出身財政部證期會,也曾擔任金融總會副祕書長,對於︽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規十分嫻熟,近年多場經營權戰役都能看見他的身影穿梭其中,而他也經常祭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策略扭轉戰局,「輝煌」的戰績,讓他擁有「王牌律師」美譽,卻也引來非議;某位曾與梁懷信有過一面之緣的學者就說,「聽他講述如何修理對手的經過,讓人覺得不是很光明正大。」無論外界如何評價,梁懷信對相關法令,無疑下過一番苦功,才得以在業界逐步建立名號。而其中最著名的戰役,當屬二○○九年成功協助市場派的炎洲集團召開亞化公司臨時股東會,並奪下經營權。 讓無董監席次的炎洲大翻盤當年,炎洲在市場上大力標購亞化股票,成為最大股東後有意直接入主經營,卻因未獲董監席次無法提案召開股東會改選董監事。這時梁懷信翻出《公司法》第一七三條:「繼續一年以上,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三%以上股份之股東,得以書面記明提議事項及理由,請求召集股東臨時會。」向經濟部申請召開臨時股東會並全面改選董監事,獲得經濟部核准。 臨時股東會確定後,炎洲還想進一步取得委託書掌握過半股權,卻因沒有經營權無從得知股東名冊。這時梁懷信以書面要求經濟部解釋法條,經濟部也回函解釋股東得向股務代理請求抄錄或核對股東名冊,讓炎洲得以掌握過半股權,在臨時股東會上囊括所有董監事席位。這場「從零到一百」的勝仗,被梁懷信視為得意之作。 隔年,經濟部正式發出公函,確立監察人與小股東都能順利合法取得股東名冊,大幅改善市場派與公司派之間資源的差距,改變經營權結構。 二○一二年爭議重重的中石化經營權之爭,則是梁懷信的另一次代表作。當年中石化與市場派的力麗集團在股東會前就不斷隔空交火,並接連檢舉、控告對手,而梁懷信正是公司派最倚重的操盤手。 「技術性干擾」策略奏效 股東會最終決戰,中石化公司派完全主導議程,董事會先在前一天將關鍵的董監事改選案,由討論事項第八案移至第一案,當天利用拖延戰術將許多股東擋在門外,並於出席人數達法定標準,但市場派股東未全數進場前宣布開會。表決結果,公司派大獲全勝,獲得九席董事中的八席,以及三席監事;市場派僅取得一席董事。當時即有媒體將中石化大勝解讀為「技術性干擾」奏效。 落敗的力麗集團當然不甘心,指控中石化動用「奧步」,惡意阻擋市場派股東報到、進場,又讓在當天才被派任為中石化董事的白旭屏擔任股東會主席,認為股東會不具效力,並控告中石化妨害自由、強制、背信、偽造文書等罪嫌。 這場股東會,讓公部門注意到經營權惡鬥可能衍生的爭議,台灣證交所隨即在隔年二月修改《股東會議事規則》參考範例,規定只有任職滿六個月、且了解公司財務及業務的常務董事或董事,才能代替董事長主持股東會;另外股東會必須將股東報到、董監事改選投票計票過程全程錄音錄影。 這兩項新規定,無疑是為避免類似中石化股東會的亂象再次發生,因此被業界稱為「中石化條款」。 絕不違法,但擅長尋找法律模糊地帶,正是梁懷信的特色,他曾私下對友人表示:「我絕不可能做法律不能容忍的事,否則我和我的團隊與當事人不會都能全身而退。但法律上沒規定的,大家就見仁見智做文章,輸贏搞不好就是這樣。輸掉的人也許會說你遊走法律邊緣,但當事人也許說你很有創意,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只是用什麼眼光看待。」「在公司經營權爭奪時,他懂得『文、武場』,比起一般只懂『文場』的律師,更了解市場。」一位頗具名望的律師表示。因此不少爭議性的經營權案,經常看得到梁懷信的身影。 在去年初,財政部就找上梁懷信擔任公股董事。今年台新與財政部多次就董監事與審計委員會分配談判時,梁懷信與他的鉅業事務所團隊皆參與其中;進行沙盤推演時,也是由梁懷信為沒有「鬥爭」經驗的財政部規畫徵求委託書、股東會當天現場操盤、配票等策略。 儘管公股取得大勝,但政府靠徵求委託書,強力介入彰銀經營權,勢將面臨台新循司法途徑強力反撲。財政部能否靠「王牌律師」協助,從訴訟中全身而退,仍在未定之天。 梁懷信 出生:1966年 現職:鉅業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彰銀董事經歷:台鹽獨立監察人、彰銀董事、遠航董事 學歷:輔大法研所碩士 4大經營權之爭,都有他的操刀痕跡—— 梁懷信操盤的著名戰役 事件 後續爭議 協助炎洲公司召開臨時股東會,搶下亞洲化學公司經營權。 股東會鬧雙包,數百名小股東抗議臨時股東會違反公司法、侵害股東權益。 協助中石化公司派固守經營權。 落敗的力麗集團主張股東會無效,並控告中石化負責人沈慶京涉嫌強制罪、偽造文書、違反證券交易法背信罪。 協助三陽公司派捍衛經營權。 原經營者黃家與市場派纏鬥兩年多,2014年6月市場派首次取得經營權,但遭黃家杯葛。雙方在11月各自召開臨時股東會,黃家向法院聲請禁止對手召開股東會,但遭駁回;當權派則在股東會上解除黃家董事席次。 協助公股擊敗台新金控,取得彰化銀行董監事會過半席次。 台新金控指控財政部片面毀約,提出民事訴訟,求償1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44

詹文嶽靠二十年經驗 成功改造富邦華一銀 富邦站穩中國金融市場的神祕王牌

2015-04-13  TWM
 

兩年多前,富邦合併華一銀行後,已領先台灣同業在中國金融市場站穩第一步,去年稅後淨利逾新台幣二十億元,較前年成長超過五成,未來業績能否持續成長,就要看富邦華一銀行行長詹文嶽的操盤功力了。

撰文‧梁任瑋

摩天大樓櫛比鱗次的上海浦東陸家嘴,是中外資金融業在上海設點的必爭之地。走進位於浦東南路的富邦華一銀行陸家嘴旗艦分行,裝潢體面的貴賓理財中心,有著咖啡店才有的柔和燈光與沙發座椅,與街道上匆忙、嚴肅的金融圈形成強烈對比。

二○一二年底,富邦金控與台北富邦銀行取得上海華一銀行八○%股權,成為唯一在「兩岸三地均擁有銀行子行」的台資金融機構。據富邦金控高層透露,入主兩年多來的首要任務,是傾全力把資源投入在兩件事情上。

第一是提升銀行內部數位化的硬體設備,以加速服務效率。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富邦銀行在台灣經營財富管理市場的軟體服務複製到中國,而陸家嘴分行,正是富邦華一銀行嘗試在中國提供客製化金融服務的第一步。

華麗變身 硬體和服務兼具第二則是嘗試跨界服務。「要比據點規模,台灣金融業者拚不過中資銀行,但比貼心服務,台灣絕對有競爭優勢。」富邦華一銀行高層指出,中國人口眾多,當大量的金融需求湧入分行,第一線的服務人員很難持續提供好的品質;相對來說,中高端客戶的服務缺口,讓富邦華一銀行找到了切入的利基點,因此打造「咖啡銀行」、「藝廊銀行」、「書店銀行」的氛圍,是富邦華一銀行新的定位。

富邦華一銀行在中國有十八個據點,雖已是台資銀行在中國家數最多的,但在中國四十一家外資銀行排名第十一,市占率還是很小。

攤開剛公布的富邦金控一四年財報,富邦華一銀行去年僅貢獻富邦銀行五%獲利,比率雖然不高,但透過去年富邦華一銀行持續建構軟硬體基礎設備,並調整華一銀行的投資組合與資產品質,目前看來整體資產品質穩定,包括第四季逾放比下降至○.八九%、壞帳覆蓋率提高到二八二.三%,顯示富邦華一銀行體質上已有明顯轉變。

而推動富邦華一銀行改革的幕後推手,就是去年初接任富邦華一銀行行長的詹文嶽。

口才絕佳、邏輯清晰是詹文嶽給人的第一印象。出身外銀花旗銀行的他,當年與李鍾培、韓蔚廷等「小花幫」跟著「師父」──外銀教父陳聖德跳槽中信金控;之後又隨陳聖德轉戰淡馬錫在中國投資的富登金控,並以富登代表的身分,進入中國民生銀行工作,從此踏上中國金融市場,深入了解當地金融界文化。

不論人脈與經驗,詹文嶽都是台灣金融業中極少數有中國經驗的高階經理人,也因此四年半前,被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延攬,一二年底富邦合併華一銀行後,據了解,「是Dennis(詹文嶽英文名)自告奮勇,主動向蔡明忠爭取出任富邦華一銀行行長。」被視為富邦蔡家搶灘中國金融市場的頭號戰將。

戴著黑框眼鏡,總是穿著合身西裝的詹文嶽,全身散發都會雅痞的品味。據了解,此次陸家嘴旗艦分行的時尚設計,就是他的心血,「富邦華一銀行的裝潢就是典型Dennis的風格。」同業形容,富邦華一銀行的分行面積不大,卻有台灣富邦銀行二.○版的味道,走入分行可感受到台灣特有的親切感,目標就是要吸引上海金字塔頂端的客層。

累積近二十年的兩岸金融業經驗,是詹文嶽得以帶領富邦華一銀行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金融市場突圍的關鍵。富邦金控的高層透露,詹文嶽的工作經歷使他成為台灣金融界的中國通,也是很多法人在解讀中國政治經濟政策的諮詢對象。

「他分析中國金融市場,總有自己獨到的觀點。」一位美系外資分析師舉例,陸家嘴分行四月十日將舉辦開幕儀式,外界認為富邦應該要趁機好好在中國宣傳品牌;但詹文嶽卻認為,現在中國正在「打奢」,如果太過高調,反而會造成負面形象。「這種『眉角』,只有長期融入中國市場的人才懂得拿捏。」熟悉他的金融業者透露,這正是詹文嶽細膩之處。

兩大挑戰 皆「非操之在我」然而,富邦金在中國金融市場也並非毫無挑戰。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說,富邦金雖然是台灣金融業的先鋒,但進軍中國的時機剛好面臨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中小企業與房地產放款品質欠佳的結構性問題;受限台灣法令無法與時俱進,在金融創新服務上不如中國有彈性,使得富邦金這幾年在中國所投入的新業務,效益被迫打了折扣,例如發展網路銀行,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黃齊元表示,中國絕對是台灣金融業者不容忽視的市場,在金管會積極推動台灣金融業「南向」打亞洲盃的政策氛圍來說,富邦希望透過「西進」策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富邦華一銀行短期目標是擴張版圖到其他城市,每年獲利成長率達一○%。」三月三十一日富邦金法說會上,特地從上海回台參加的詹文嶽喊出願景,看得出來他對中國金融業後市仍相當樂觀。

儘管蔡明忠找來詹文嶽這張王牌,搶攻中國金融業商機,已率先鳴槍起跑,但接下來仍面臨兩個挑戰:第一是中國經濟調整的結構性問題;第二是台灣對第三方支付的法規能否跟上時代潮流。富邦金控在上述「非操之在我」的變數中,能達到多少投資效益,就看詹文嶽的操盤功力了。

富邦華一銀行

成立:1997年

董事長:洪佩麗

資本額:人民幣21億元

主要業務:個人金融、

企業金融

中國據點:18家

近兩年稅後淨利(人民幣):● 2014年4.22億元● 2013年2.77億元

詹文嶽

出生:1963年

現職:富邦華一銀行行長兼財務總監經歷:花旗銀行(台灣)副總經理、中國信託執行副總經理、

富登金控董事總經理

學歷:美國喬治城大學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7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