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跨越二次元:牛市狂想曲--寫在沖關3478的前夜-- 分析師徐彪

來源: http://xueqiu.com/3940429450/35314426

 
跨越二次元:牛市狂想曲
--寫在沖關3478的前夜--
華泰策略徐彪、劉名斌、姚衛巍、劉晨明
不知不覺,2014已經過去,這一年的所有回憶包括股市的故事都已成為相冊里的黑白照片。詩人或許會多愁善感地撰文留念。作為分析師,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回頭望,然後向前看。尤其是經歷了近期的過山車後,剛到3400點就迎來大幅調整,市場普遍迷茫。50ETF傳聞如期兌現,但大家對未來的看法卻史無前例地分歧巨大。與其遊移在短期預測中,不如拿出點時間,考慮清楚這輪行情的本質。
要看清楚歷史行情背後的邏輯,回顧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1季度,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影響下,經濟快速下滑。2季度,保增長壓力逐漸增加,股市持續下行,政策也開始轉向。5月下旬,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重刺激下,股市見底,春天漸行漸近。6月份,申萬A股指數上漲2.34%;7月,申萬A股指數上漲7.42%。應該說,5月、6月和7月的行情恰好就是我們的菜,因為政策跟的緊嘛,很容易猜對。
從8月份開始,行情從大家能明白的狀態,忽然切換到絕大多數人瞧不明白的二次元狀態。( PS : 老牛出來裝嫩,我們寫這個咚咚,希望提出一套全新而且系統性的解釋,投資者看後能豎起大拇指誇獎說:哇塞,腦洞大開!)
導火索源於經濟數據超預期下行。8月份,工業增速猛跌至6.9%,要知道,7月還在9%左右。更重要的是,按照歷史經驗,6.9%的工業增速,GDP增速已經跌破7%,遠低於7.5%左右的目標區間。面對糟糕的經濟數據,我們連續撰寫《目標,上證2450!》和《一輪行情,兩個世界》等多篇文章,從產業資本以及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對企業盈利的正面作用兩個視角切入,來解釋這輪行情。
四個月後,回顧這段歷史時。我們沒有找到應有的榮光,反而一臉尷尬。即便再不情願,也必須面對現實:我們只是猜對了結果,沒有猜對原因,最多只是部分猜對原因(企業盈利複蘇的判斷錯誤,產業資本尤其是國家資本的判斷或許比較接近真相)。更離譜的是,幾乎所有猜對結果的人,論據都是錯的。無論持“企業盈利上行說”,還是持“無風險利率下行”說,都是瞎說。
這種事情,狡辯沒有意義,直接上數據:
企業盈利數據持續下行,股市漲了幾個月,同比增速就跌了幾個月。

流動性寬松遠不像大家說的那麽誇張,預期中的全面寬松始終只存在於YY世界,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也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整個三季度,表征企業部門融資成本的加權平均貸款利率不僅沒有下來,反而持續上行。

尤其是十月份以來,票據貼現利率和銀行對結構化理財產品進行優先資金配資的利率水平同步上行,而且上升曲線極其陡峭。

你看,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現實:老中醫遇到了新問題。過去十年,有商業化賣方分析以來,基本上對市場的整個研究框架都建立在基本面的基礎上,後來高博橫空出世,創造性地引入資金面分析。不管哪個咚咚,都默認股市只是晴雨表。它永遠不會成為自變量,只能以應變量的身份出現在舞臺上。但是,看起來,過去半年,股市這只小狗距離主人越來越遠,甚至你會想到底是主人牽著狗狗走還是狗狗領著主人跑呢?更虐心的是,在對2015年經濟下行判斷趨於一致的前提下,在預期中無風險利率下行遲遲未能兌現的現實面前,你到底看多2015年還是看空?看多意味著背叛已有框架和價值觀,看空意味著你至少需要階段性地和走勢對著幹。
交易型選手可以不用知其然,知所以然足矣。我們這些分析師就不同,必須想明白一套邏輯來,而且這套邏輯能言之成理,否則安生立命的東西就不存在咧。
搞出一套邏輯之前,首先需要回答一個問題,一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極度重要的問題:中國股市,到底誰話事?
股票是一個很大的類別,到2014年底為止,股票總市值37萬億,流通市值32萬億。這麽龐大的市場,無論上漲還是下跌,都對應著天量資金的進出。能夠坐上桌參與牌局的,也就三位選手:企業部門、住戶部門和政府部門。看起來,絕大多數時間里,政府部門充當裁判員的角色。從口袋里拿出真金白銀持續買賣造就牛市熊市的,是住戶部門和企業部門。企業部門相比住戶部門而言,風險偏好更高,所以,它才是股票資產配置的主力機構。過去十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企業部門對股票的資產配置行為,在絕大多數時間里,引領著股市的漲跌。
2008年以後,產業資本話事的特征尤其顯著(下面這段話摘選自《一輪行情,兩個世界》)。
股權分置改革以後, 產業資本急行軍跑步進入流通市場。2010年是第一個里程碑,A股流通比例第一次系統性提升至70%以上,這意味著產業資本第一次成為A股流通池子中的大鱷。2013年後,流通比例進一步提升至80%以上,成為當之無愧的食物鏈頂端式存在。

全流通後,產業資本對股市的影響日漸顯著,有沒有證據呢?有的,就是下面這張圖:

你看,2010年以來,產業資本增減持已經成為一個奇準無比的領先指標,沒有之一。他的準確度達到令人難以想象的100%!每一次該數據大幅飆升後,都能看到資本市場出現一輪上級別的反彈(至少15%)。這一次,也不例外。2014年5月,產業資本增減持數據飆升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位!
一個問題,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為啥產業資本意願能夠影響資本市場的走勢呢?
在回答問題之前,讓俺給大家講個去年講過的小故事。 
14年3季度,一個大型集團的朋友問我:出5-10個億想買個殼,問有沒有介紹。聽完後,筆者一肚子疑問:要殼幹嘛?眼瞅著明年500家公司等著上市,後年註冊制放開。花這麽多錢買公司控制權,是錢多給燒的麽?疑問歸疑問,本著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則,俺顛顛地跑投行問一圈,聽到答案的那一刻,俺眼鏡碎了一地啊。這年頭,5-10個億的凈殼,已經很難找到了!
資本市場的錢,一點不傻,也從來沒有傻過。筆者發蒙的一刻,說明筆者OUT了。
咱們可以打個比方,有個公司叫土鱉公司,話說這公司是真土啊,主營業務爛的掉渣,搞不好明後年ST光榮退市也未可知。你說,這麽一個破公司,在註冊制前夜,憑啥值錢呢?
答案就在四個字:市值管理。
憑借絕對的信息優勢(沒有誰比大股東更清楚未來的業績)、資金引導優勢(如果你是基金經理,肯定也願意相信上市公司董事長講的故事吧)、籌碼優勢(這個不用解釋吧,人家是第一大股東),如果說你買股票只有百分之50%的勝率,人家至少也會有70%。逐利是資本的天性之一,獲勝概率優勢導致的一個顯然性結果便是,資本被吸引進來,從而演化出可盈利的行為模式:
第一步,先知先覺的資本進入,與產業資本相結合;
第二步,資本與產業未來進行市值管理,尋找符合趨勢的投資方向,進入,企業經營被激活;
第三步,企業經營被激活引發資本市場關註,股價被激活;
第四步,被激活的股價帶來羊群效應,資本獲利,可盈利的行為模式形成;
第五步,市場自我學習、複制、演進,上述行為模式在資本市場中擴散;
第六步,社會流動性沒有出現普遍性寬松,資本市場所能獲得的流動性不足於同時擡升所有股票價格,上述行為模式不能同時擴散至市場的所有角落,一個時間段里只能在某些市場結構里發生。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2012年年底至今的市場運行過程中的投資者行為模式。
大家還記得去年的創業板麽?創業板指數從40倍PE才真正開啟上漲之旅,2013年前,中小板塊的定增項目占比連續三年維持在20-30%之間,2013年猛增至近40%,2014年至今占比已經近50%。擁有如此彪悍的發動機,你說,創業板能不漲麽?還記得去年年中,無數策略分析師(也包括我們哈)基於創業板整體業績增速的判斷,認為創業板已見頂。現在回頭看看,大家都錯了,而錯的離譜的原因之一,就是低估了外延式擴張對創業板業績的影響(尤其是創業板指數只涵蓋前100家公司,外延式並購式擴張對這100家公司的業績影響巨大)。
如果說,市值管理的第一個受益者是創業板的話。向後看,未來幾年,市值管理模式可能擴散至全市場麽?
答案很確定,會的!
因為,未來幾年,國企改革必將拉開大幕。
我給大家算筆帳,三級國資凈資產不到50萬億,假設其中20%通過資本市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那就是9-10萬億!10萬億是什麽概念呢?截至2014年8月底,資本市場總市值26.8萬億,流通市值22.4萬億。如果主要以定增的方式完成,就意味著創業板的故事將擴展至主板,你可以想象一下,股市要上漲多少?
你看,定增或者市值管理只是一個縮影,這背後隱現出一個完整的鏈條:通過環環相扣的利益鏈條、編織扣人心弦的資本故事,產業資本已經具備了將意願轉換成市場影響的能力。
請註意,在以往很長很長的時間里,大家眼里的產業資本只是狹義概念。但事實上,產業資本至少包括民間資本和國家資本兩大陣營。以往,大家都在關註民間資本的訴求,因為他們的訴求造就了一輪創業板牛市。從2014年開始,誰也無法忽視國家資本的訴求。前面所說的國企改革只是一個方面,融資結構調整才是更急迫更核心的訴求。
從1949年以來,到2012年為止,中國經濟始終維持很好的彈性。只要貨幣當局肯松貨幣閘門,經濟增速就一定會起來。直到2013年上半年,M2系統性上行,社會融資總量同比增速近50%,但經濟增速始終沒有大起色。

經濟學家就很奇怪,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維持債務滾動所需的資金,已經大到可以影響全社會融資總量的程度。這可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啊。搞研究的都感覺頭皮發麻後背發涼,從來沒有一刻,債務危機距離我們如此之近。所以呢,從2014年開始,化解債務風險成為國策寫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議里。
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依然想維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7%左右,這是十八大交給本屆董事會的歷史任務),就必須體現在某幾個部門可持續加杠桿上,因為固定資產投資需要維持在大約15%左右。但是看起來這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地方政府債務泡沫、房地產泡沫以及部分制造業行業產能過剩泡沫共同構成了“債務三劍客”,金融部門杠桿率看起來已經到了很難承受新一輪大幅上行的地步:180%!


金融體系杠桿率



資料來源:Wind, 華泰證券研究所



怎麽辦?既然債權融資看起來路正越走越窄,至少在完成地方債務風險治理(大規模的債務置換,就是用長久期低利率地方債置換現在3-5年的短久期高利率債務)前,必須大幅拓展股權融資。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是,債券融資必須還本還息,而股權融資則不必。不僅不用還,股權融資還在於能夠通過保持分子不變的情況下,做大分母來達到降杠桿的目的。在全社會債務問題凸顯的時候,你又想維持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速,唯一出路就是大規模增加股權融資的比例。但是,這件事可不容易。以2013年為例,股權融資募集總資金僅為4016億元,債券融資90274億元,貸款融資126292億元,股權融資占比僅為1.8%。說句不好聽的話,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哪天資本市場完全喪失融資功能,至少大家日子照過不誤。
你看,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大幅提高股權融資比例,而股權融資大發展必須建立在資本市場繁榮的基礎上!第一次,資本市場開始具備全局重要性。換言之,國家資本擁有足夠的市值管理動力。
估計很多人會問,既然政府部門不是運動員,只能充當裁判員的角色,國家意誌如何能夠轉變為資本市場的上漲動力呢?或者說,我們如何去理解過去半年的上漲呢?
讓我們回顧下已經走過的兩個階段上漲:
第一階段:產業資本主導的階段,2014年5月到9月,產業資本增減持比例數據大幅異動。次月開始,在政策寬松預期的引導下,股市開始上行,一直持續到大約九月份。這輪行情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藍籌點火,小票唱戲。中證500指數的表現顯著優於中證100,市場還在講述各種外延式擴張的故事。九月發生了一件標誌性的事情,消滅20億以下市值的公司。
第二階段:住戶部門間接入市階段,2014年8月份開始一直到現在,住戶部門資金通過杠桿工具(比如配資市場,比如兩融市場)大規模進入市場。(註: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兩個階段有重合,八月和九月是轉換和孕育的月份,這很正常,任何新事物的孕育,都發生在舊事物的晚期。)配資市場的總量數據暫時沒找到,但是兩融業務的規模變化很清楚:8月份以後,進入兩位數快速增長期。到2014年末,融資余額接近一萬億,其中大約4000億資金來自銀行。

好端端的,為何住戶部門開始各種渠道跑進各種配資市場呢?原因很簡單,就是43號文。最近幾個月,跑了至少四五家銀行,講課的時候我都會問一下他們的零售銀行部員工。調研後發現中國的高凈值客戶很可愛,他們就喜歡追求穩定回報。反正不管你什麽市況,我就要大概8%左右的回報率。過去幾年,這個心願分分鐘就心想事成咧。因為有非標資產,尤其是基於地方政府債務的非標資產。但是呢,43號文開始醞釀後,基於地方政府債務的新增非標資產大幅減少。由奢入儉難,尋找新的穩定回報資產的述求史無前例般迫切。一不小心,配資市場成為尋求穩定回報的首選。這波資金進入配資市場後,進一步推升了資本市場,於是,正循環出現。一輪加杠桿的牛市,正式成型。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做個初步總結:
第一階段為啥漲?因為政府5月份開始政策放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夫妻雙雙把水放。
第二階段為啥漲?因為政府治理非標資產,清理地方政府債務。導致存量金融資產從非標資產遷移到配資領域。
過去屬於死神,解釋過去再如何頭頭是道,無法預測未來都只是扯淡。向前看,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大膽的預測。
清理地方政府債務的進程剛剛開始,非標資產供給持續萎縮,住戶部門資金間接入市一如既往,融資融券余額持續上升,推動指數接近4000點附近(底部起來漲幅一倍),或者上漲狀態持續近一年。
為何要強調一年或者一倍呢?這是一個經驗數據,很靈。
2000年和2007年,在經歷了大幅度(至少一倍)和長時間(至少一年)的上漲之後,住戶部門認為股市成了“提款機”,類似“搶劫不如炒股”的橫幅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大街旁,這種認知上的180°變化導致住戶部門對股票這類資產的風險屬性認知發生巨大漂移,居民儲蓄存款大規模流入股市,接棒企業部門資金推動市場繼續上漲。

一旦達到1倍或者1年的極限,住戶部門的熱情將被徹底點燃,牛市下半場將旋即開啟。
這是一場有別於以往所有經驗的牛市,屬於徹頭徹尾的人民戰爭。歷史上每一場牛市都可以分為點火吹哨、上半場以及下半場。以往,幾乎每一場牛市的上半場都是企業部門在流動性或者企業盈利的推動下持續配置股票資產所引發的,只有下半場跟住戶部門資金大規模入市有關。而這一次,上半場和下半場的主力都是住戶部門,只不過上半場以間接入市提供配資為主,下半場以直接入市卷袖子親自上場為主。
一定有人會很關心:有沒有可能,我們只看到上半場,而看不到下半場呢?
客觀地講,完全有可能。如果從明天開始,政府清理整頓配資市場,或者設置某些門檻,導致住戶部門間接入市的道路不再通暢。那麽,市場將迅速進入持續下跌期,說好的下半場,也會離我們而去。沒有什麽會比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更加令人扼腕痛惜,數據顯示,我們已經接近住戶部門存款搬家的臨界點:

一旦進入下半場,市場運行的邏輯將會變得簡單而且明了:住戶部門資金入市帶來市場上漲,上漲造就財富效應,財富效應引發住戶部門資金進一步滾雪球式入場。於是,自我循環和加強式的上行就此拉開序幕。
財富效應只是短期的催化劑,當我們把視野拉長拉高後,你會發現,我們正身處在一個偉大的創業創富時代,周邊環境不遺余力地鼓勵國民通過創新創業來實現致富夢想。創新創業的最大特點是需要承擔風險,這個特點決定了過去以銀行為絕對核心的金融體系走向終結,因為銀行資金本質上不能承擔風險,真正能夠承擔創新創業風險的資本只能來自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當前的時代潮流已經讓國民看到了太多的創業創富,還有什麽比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創造出來的一大批千萬富翁更加有說服力?這是一場全民教育,無論老一輩財富創造者如何想,至少年輕人的心靈已經真正記住了財富如何被創造。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經歷過那段貧窮不堪的日子的那幾代國民構成來改革開放後三十年左右的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經濟的弄潮主力已經開始逐漸轉移到了對改革開放之前動蕩年代無甚記憶的新一代國民手里。年代記憶的斷裂帶來的一個顯著性影響是,老弄潮者與新弄潮者對財富積累的理解很可能出現本質性差異,老弄潮者對風險敬而遠之,他們寧可把錢放在銀行做理財產品;新弄潮者相對而言,可能會更願意去承擔風險,博取高回報,他們相比老弄潮者,會更少把錢存在銀行,而更加關註創新創業、股權投資等財富實現和管理方式。
一個偉大的時代,“住戶部門資金自銀行搬離向資本市場”本身就是這個時代的趨勢性特征之一!
住戶部門資金入市會有極限,住戶部門資產類別重新配置的空間到底有多大呢?讓我們看一組數據,各國住戶部門資產負債表中股票資產的占比:

無論是跟自己過去比,還是跟別人現在比,中國居民股票資產的配比都屬於低位。樂觀點看,從3%出頭提升到5%甚至10%的過程,將帶來數萬億甚至十多萬億的資金流入市場(能否實現姑且不論,取決於我們設想的下半場能否開啟)。資金流入規模和市場上漲規模之間並不是簡單的加法關系,而是乘法倍數關系。以2014年以來的行情為例,市場從底部起來最大漲幅近70%,市值增加近13萬億。但融資業務余額增加僅僅6000億,保證金余額增加7000億左右,加起來也不過區區1.3萬億。再流入幾萬億,股市會漲到多少點?
畫面太美,我不敢想象。
謹以此文,獻給3478攻堅戰前夜,所有曾經迷茫的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63

15個月,融資10億,投資4億美元 碳雲狂想:一幫科學家做的健康生意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473

2017年1月5日,碳雲智能CEO王俊在“數字生命高峰論壇既全球聯盟招募大會”上發表演講。(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一家成立不到15個月的中國公司,外界還停留在對它10億人民幣A輪融資的驚嘆中時,8個月後它宣布對外投資4億美元。作為初創企業,它從投資人手里拿錢的同時,也在扮演一個產業整合的投資人角色,通過投資來整合產業鏈上下遊。但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能否成功,還有待觀察。

三樓的電梯門打開,正對電梯門的整面白色墻壁上投影出一條灰色的DNA鏈,以及一大一小兩行右對齊文字:“Manage your digital life”“尋找碳基生命的矽基未來”。比起中文,這句英文的意思似乎更好理解。

這里是深圳碳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碳雲智能)的總部,位於深圳南山區中航沙河工業園。碳雲智能幾位創始人均出自同城的華大基因。

華大基因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究機構。2015年10月15日,華大基因原CEO王俊在一次公開會議中宣布其離職創業的消息,創業新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還包括原華大基因首席運營官吳淳、首席科學家李英睿及首席信息官黎浩,對於當時正在排隊等待IPO的華大基因,外界關於其“宮鬥”的猜想不斷。

2015年10月22日,在華大基因主辦的第十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0)上,王俊以碳雲智能創始人,而非華大基因董事合夥人的身份亮相,他介紹這一創業項目是希望建立一個健康大數據平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處理數據,幫助人們做健康管理。

此後一年間,碳雲智能一直處於神秘狀態,除了不斷傳出的融資信息,外界無法知道它究竟是幹什麽的。直到2017年1月5日,碳雲智能才終於召開了一場全球招募大會,公開亮相。

在發布會上,碳雲智能聲稱搭建了一個數字健康管理平臺,通俗地說,就是通過人體組學檢測判斷你會不會得糖尿病,如何做讓你不得糖尿病?你會不會得高血壓,如何做讓你不得高血壓?怎麽健康地跑好一場馬拉松?每天應該吃什麽?用什麽化妝品更適合你的皮膚?生病了該吃什麽藥?

按照王俊的解釋,如果說計算機是以矽為基礎,生命就是以碳為基礎,人類所運行的DNA程序,就像賦予計算機的一套思想邏輯和方法體系。“尋找碳基生命的矽基未來”,就由此而來。

讀基因,懂生命

“公司本身的DNA不一樣,所以必須跳出來,你也沒有看到聯想長出Facebook的基因來啊。”

碳雲智能辦公場地是一整層樓,除了區分功能的必要隔斷,從門口可以望到最後面的廚房。王俊的大嗓門穿透了第二間會議室,聲音一直傳到最靠近前門的訪客區,與他一起討論的那個人聲音稍小,不過絲毫也沒有退讓的意思。

這是2017年1月4日下午,碳雲智能計劃在第二天要舉行一場“數字生命高峰論壇&數字生命聯盟全球招募大會”。過去幾天,他們持續以雨果、克勞狄烏斯、貝多芬、路遙、托夫勒、尼葛洛龐蒂等人的頭像及其關於數字與生命的警語海報,為這場活動做倒計時預熱,邀請人們“一起重新定義生命”。

這是這家成立不到15個月的初創公司第一次舉辦公開活動,全員集體亮相。他們上一次受到關註,是在2016年4月11日,獲得騰訊領投的10億人民幣A輪融資。那時候的碳雲智能還沒有任何成型的產品或服務,陸續組建團隊。除了4位聯合創始人,目前公司管理團隊中引入了另外8位合夥人,他們多數有著海外留學背景,大型企業、研究機構工作經歷。

王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當時十億美元的估值應該是碳雲最便宜的時候,至於融資過程,則被他描述為大家關註他出來後在做什麽、然後聊了聊,“我需要這麽多錢,我的朋友圈里有人有這麽多錢,同時我也不想稀釋太多股份,於是大家找了一個平衡點投了進來”。而之所以選擇騰訊,一是他和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原本就認識,二是騰訊的2C平臺和連接能力,碳雲的數據存儲就選擇了騰訊雲。

王俊把這一融資經歷歸功於自己過去在華大基因的積累。1999年,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讀博的王俊參與創建華大基因,成為其最年輕的創業元老,此後擔任華大基因CEO,主持包括千人基因組、腸道微生物和複雜疾病研究等多個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課題,主導了華大基因旗下華大科技、華大醫學、華大股份的三輪融資,並帶領華大股份進入上市軌道,2013年,他帶領華大基因完成對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的收購。

在紅杉資本合夥人陳鵬輝看來,王俊是一個讓別人“喜歡又害怕”的人,很難用科學家或者企業家來描述他,喜歡的是他可以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害怕的是和他談判比較費力。

五年前,紅杉資本投資了華大基因,在談判過程中,王俊發明了“雙向對賭協議”(雙向對賭協議是指被投資公司如果達不到預先設定的業績指標,被投資公司原股東向PE進行補償;相反,如果達到預先設定的業績指標,PE需要向原股東進行補償)。2016年,中國基金業協會推行新規,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員應取得從業資格,王俊比他的投資人們更早拿到了基金業牌照。

王俊把自己在華大基因16年的經歷總結為“讀基因”,現在要做的事情是“懂生命”。基因測序是基礎,不過碳雲要做的事情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公司,這差別類似計算機之於互聯網、聯想之於BAT。王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公司本身的DNA不一樣,所以必須跳出來,你也沒有看到聯想長出Facebook的基因來啊。”

碳雲智能的緣起始於他的大學時代。當時他就讀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科專業是生物學,同時輔修數學和計算機,1997年他的本科畢業論文題目是《采用人工生命方法模擬七星瓢蟲捕食行為進化》,四年後,這篇論文發表在2001年的《生態學雜誌》上。

王俊的博士學位是生物信息學方向,在華大基因的研究和工作也都集中在基因領域,不過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自己和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有本質上的不同:汪建有著臨床大夫的背景,他的目標是希望機器能夠進入醫院臨床做診斷,而自己一直想用這些機器產生數據、做算法,理解生命本身。華大基因只能是一個方向,不可能往兩個方向走,王俊決定自己再做一個新的東西。

“七星瓢蟲捕食蚜蟲,用計算機算出來的、不是我教它的。”王俊說自己在做本科畢業論文時已經想明白,計算機是可以思考的,現在,隨著數據采集技術、計算能力、大數據、應用開發程度等等條件的成熟,可以做件事了。

4億美元整合上下遊

“他說這是為了整個人類,我們必須說‘Yes’。”

2017年1月5日上午9點,在距離碳雲智能總部約5分鐘車程的深圳華僑城洲際酒店,“數字生命高峰論壇&數字生命聯盟全球招募大會”召開,碳雲智能員工都統一穿著印有公司LOGO的黑色長袖T恤,不過王俊還是套上了一件灰藍色西裝外套才登場,如果仔細看,他的板寸發型、頭頂部分染成了棕紅色。

“你知命嗎?你能改命嗎?這就是碳雲要做的事情。”王俊在大會上發布了碳雲智能的第一個作品、一個叫做“覓我”(MEUM)的數據平臺。簡而言之,這個平臺可以通過基因組、人體蛋白組、免疫組等測序,實現生命數字化,然後通過數據分析管理、機器學習,讓數字生命進一步人工智能化,再通過連接、網絡化,隨時隨地指導人們的健康,定制諸如美容管理、糖尿病、通風等個性化健康管理應用,提供營養、美容產品定制服務。

王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碳雲智能集中精力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此前碳雲智能公開了兩起投資收購:2016年8月,出資3000萬人民幣,成為深圳般若計算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除創始團隊之外的第一大機構股東;2016年9月,全資收購圖像理解與人工智能公司Imagu Vision Technologies,但未公布金額。

除了這兩起直接投資之外,王俊稱碳雲生態系共投資了4億美元以整合產業鏈上下遊,投資的公司包括:專註蛋白質組測序的SomaLogic公司,免疫組測序公司HealthTell,擁有50萬人群級別的病患數據PatientsLikeMe公司(2006年成立),通過皮膚微生物分析技術、提供個性化美容護膚產品的AOBiome公司(2013年成立),專註人體微生物組研究的GALT公司,以及已經在覓我平臺上線個性化護膚品的天津強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不過,除了AOBiome披露投資額為3000萬美元之外,其他公司都沒有公布具體數字,其中唯一的中資企業天津強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尚未做工商註冊資料變更。碳雲也沒有披露這些收購資金的來源。王俊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現在還不到披露的時候。

這7家加入碳雲生態系統的公司,都派出CEO/創始人,穿著印有碳雲的黑色長袖T恤在這天上午發表演講,其中PatientsLikeMe(和我一樣的患者)公司的創始人、主席詹姆斯·海伍德(James Heywood),被介紹為“王俊的雙胞胎兄弟”。

詹姆斯·海伍德的兄弟在1998年被診斷為ALS病(肌肉萎縮性側面硬化病),在為兄弟多方尋找救治方案過程中,作為工程師的詹姆斯·海伍德轉向了醫療,他在2006年創辦了PatientsLikeMe網站,為ALS病友提供信息和交流,此後又開放給所有病人和病種,在病友社交網絡基礎上,PatientsLikeMe將過去無法量化的疼痛、睡覺、情緒等量化,幫助病人改善,同時與研究機構、藥品公司、醫療機構分享這些數據,一起提高改善。

詹姆斯·海伍德認為,人們需要了解自己的簡況狀況、自我調整,不應太多地依靠外部介入治療保持健康。2015年6月,他與王俊在洛杉磯機場的停車場偶遇,促成了這一合作。

詹姆斯·海伍德同時也是AOBiome的聯合創始人之一,而AOBiome的總裁托德·克魯格(Todd Krueger),同時又擔任2015年成立的初創公司GALT的董事。

這幾家的企業代表都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件事情本身的意義和王俊的魄力,是他們願意接受投資、加入碳雲生態的重要原因。

Somalogic公司的創始人、總裁Larry Gold,卷曲的白發和白胡子,在整個會場顯得特別醒目,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自己早在三四年前與王俊在一次行業會議中彼此認識,但也僅止於認識,直到2016年1月兩人再次見面,聽王俊談到數字生命、健康管理,非常有感觸,因為這正是過去20年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他說這是為了整個人類,我們必須說‘Yes’。”Larry Gold稱,自己與王俊並沒有討論太多,便同意加入碳雲生態。從科學、商業的角度說,這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需要很多人合作、聯合起來才有意義。

不需要每件事從頭做起

“大家都能明白我要做的事情的方向,但是誰都不知道我會怎麽做”。

在紅杉資本合夥人陳鵬輝看來,碳雲的布局其實是一個產業+投資的布局,並不是把每件事情從頭做起,而是在產業鏈上選取最有價值的公司進行投資、控股,把核心能力相融合,這是一個沒有見過的新打法。

高榕資本合夥人高翔則為自己沒有及早看懂這一布局而懊悔。根據過去的經驗,他總認為創業公司通常只能選一個方向,要專註,創業公司很難做到大數據、保險、美容各方面這麽多的事情,但是一年下來,“我覺得他確實做到了,這盤棋越下越大”。

王俊對南方周末記者坦言,與投資人交流的時候,“大家都能明白我要做的事情的方向,但是誰都不知道我會怎麽做”。

在此前多次公開演講中,王俊都一直說“基因檢測免費”,在這次發布的覓我平臺上,打包了四檔產品,數據元素網絡測度從1M-10000M不等,認知度從10%-70%不等,價格從免費-9.9999萬元不等。

其實目前基因檢測在任何地方都是一項相對昂貴的支出、尚未進入普惠階段。覓我平臺第一期產品一共也只開放1000個免費名額。

王俊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我不會只盯著一個群體,這是針對每個人的事,每個人的健康狀況、財富狀況,再打造針對每個人的產品。”

與覓我平臺同一天發布的,還有一項“極客計劃”,由碳雲智能與中國人壽保險、友邦保險合作。設限100個名額,入選者每年繳納100萬元人民幣、連續十年,除了多組學多表征數字化,還可以享受覆蓋全球的醫療,以及精準營養、運動健身、慢病調理等私人定制,如果入選者晚年壽命超過中國人平均壽命10年,全部費用全額返還。

在“數字生命高峰論壇&數字生命聯盟全球招募大會”上,王俊說,希望在覓我平臺上能夠積累一群人,有一個數據是全球開放的,尋找最合理的合作夥伴,給每一個人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的人一起打造這個平臺,目前平臺上已經有幾十家合作夥伴了,但還不夠,要做得再大一點。

覓我平臺如果能夠吸引足夠多的用戶使用,同時產生足夠多的數據,當然可以一點點地撬動很多行業。但覓我平臺需要用戶主動上傳數據,可能很快就會遭遇“人性”的挑戰。

四年前,中國的醫患溝通管理工具“杏仁醫生”就曾試過數字化個人健康檔案,也是現在覓我平臺想做的事情。回顧這段經歷,杏仁醫生的創始人徐琳在2017年1月5日的會議上說,他們的團隊在初創期用血和淚印證了這麽一個現實:讓一個患者每天主動去做個人健康管理走不通。

杏仁醫生最初搭建一個平臺,讓患者用手機拍下醫院的檢查單,通過技術把個人健康信息數據化提出來,試圖積累一個很大的個人健康檔案的平臺、數據庫。但是他們很快發現這件事情是走不通的,因為不符合人性。

徐琳說,“人性是什麽呢?人性是我問了一個問題,我希望立刻就能拿到一個答案;人性是我做了一個動作之後,我希望立刻得到一個效果,我沒有興趣把自己的數據幫助別人,我沒有恒心記錄數據得到一個我不生病的結果。有一句話形容大部分的人性,間歇性躊躇滿誌,持續性混吃等死。”

即使用戶主動將數據上傳,覓我平臺可以預先計算出吃下每一樣東西後身體的變化情況,但是最後做出選擇的還是用戶自己,依然要面對人性自我克制的挑戰。王俊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你的每一個選擇造就了你未來的自己”。

就在當天的招待晚宴上,碳雲智能高級副總裁覃璞在臺上介紹“極客計劃”時,香辣小魚仔、油煎帶魚、烤羊腿等菜式陸續端上桌,賓客們調侃說,“這菜式一點都不碳雲啊!”

在碳雲智能試圖推廣的精準營養方面,有機食品供應商正谷的創始人張向東也提到一個問題:營養很重要,人和食物的關系也非常豐富,以目前的條件看,人們對食材還有很大的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尚未解決。碳雲可能會成為很了不起的公司,但是前面要走的路還很長。

王俊為自己這份“懂生命”的事業設定的時間是20年。按照他的設想,碳雲智能估值10億美元只是第一步,要做成這件事情一共需要100億美元。接下來的懸念也許是,除了投資人,平臺能否吸引到足夠的付費用戶,為它湊齊這10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58

科技公司的愚人節“狂想曲”

在美國,愚人節賦予了科技公司新的意義。他們借著這樣一個“狂想日”向消費者做著肆無忌憚的推銷,因為能否實現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誰的“鬼點子”最有創意。

如果要評選一個愚人節最佳創意獎,那麽非谷歌莫屬了。谷歌早在去年愚人節就發布了一個關於“無人駕駛自行車”的視頻,人們可以坐在自行車上打遊戲、發郵件,甚至是打盹兒,自行車能自我平衡和導航。視頻中采訪了“谷歌自行車項目負責人”,一本正經地描繪了如何從技術上和實用性上滿足“自動駕駛”。整個視頻發布後,去年在網上瘋傳,看完後就會讓人非常想擁有一輛。如果不是視頻最後的一行微型文字寫著“僅在4月1日有售”,可能大多數人都信以為真。

就在愚人節到來前,谷歌又力推了兩個“假產品”:一個是谷歌智能家居Gnome;另一個是能玩“吃豆人”的谷歌地圖。谷歌Gnome智能設備能夠把主人和他的“夢想花園”連接,他只要走到園子里,隨便說一個指令,谷歌的Gnome軍隊就會出現執行任務。谷歌說,Google Gnome在谷歌商店和谷歌網上商店有售。

更有趣的創意是“Pac-Man女士已經訪問了Google地圖應用程序”,這是谷歌今年愚人節推出的“重磅彩蛋”——經典“吃豆人遊戲”的“增強現實版”。與2015年惡作劇整合吃豆人遊戲不同,它不會將用戶當前的位置轉變為遊戲關卡。相反,用戶將被帶到世界上隨機的地方,得到五個關卡來擊敗來鬼魂。要找到Pac-Man女士,用戶可以打開Google地圖應用程序,選擇自己的位置;或者在默認模式下,谷歌地圖會隨機將你安排到一個街區,隨後地圖變為深藍色,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黃色吃豆人躲避彩色的妖怪並不斷吃豆了。

此外,谷歌還發布了包括“觸覺助手”在內的一系列VR的“虛擬產品”,它可以讓人們更好地獲得模擬的氣味、口味和生理感受。亞馬遜也發布了與語音助理Alexa相關主題的“愚人節爆款”——一種能聽懂寵物說話的人工智能助理Petlexa。

流媒體公司Netflix則推出了直播服務Netflix Live,由演員威爾-阿奈特(Will Arnett)用諷刺的口吻陳述一些日常小事,類似脫口秀。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種“深度諷刺”或許是視頻未來的發展方向。另一家視頻沒體公司Hulu的方案則是將電視劇等縮短成只有短短8秒鐘的視頻,用來迎合人們不斷縮短的註意力集中期。

共享打車平臺Lyft也“發明”了一種類似於任天堂的古董外設Power Glove(拳神手套)的古怪硬件產品,人們只要帶上“手套”,將手舉到空中,就能自動“打車”。

美國運營商T-Mobile也向來喜歡在愚人節“惡搞”。今年T-Mobile推出了全新產品,T-Mobile ONEsie“全身可穿戴設備”,盡管外形是一件舒適綿軟的連體式睡衣,但它其實是T-Mobile進軍可穿戴設備的首款設備,兼備全身運動追蹤、體育休閑、熱磁充電,人體4G熱點等,甚至有商務一體款式。只要穿上T-Mobile的ONEsie可穿戴設備,就永遠不用擔心手機不在服務區了。

雖然這些黑科技產品聽起來都不怎麽靠譜,長得也十分奇怪,但你又怎麽知道明天它們不會成為現實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994

AV狂想曲(十三)之 《雞蟲的二十一口釘(Twenty-one Staples on Whoremaster)》

「我唔理呀,你做M記,做地盤都好,總之出黎做,唔想再哂錢落你到,嘥米飯!!」
聽見平日唔會鬧我的老豆,竟然講到咁絕,我哭崩了,媽媽只好扶我入房休息。
我今年17歲,DSE剛放榜。雖然阿爸阿媽幫我搵左好多補習班,但我掛住玩,無心機讀書,結果只係得個位數。
我睡在床上,被角都給我的淚水沾濕了。我哭得倦了,回想起老豆的眼神...好,你要我「出來做」嘛!我便如你所願!
你不要後悔才好。
我下定決心,拿起手機,登入了相片分享網站,加入了PTGF的群組。17歲,卜卜脆;我對我的身材樣貌,絕對有信心。
很快便有了回應。
那是一名叫「大隻仔」的中年男子,約了我第二天在旺角見面。
我心情好了很多,止住了眼淚,收起手機,立心要睡個好覺,明天便是我人生的新一頁。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83

金融雲端:富士康iPhone狂想曲

1 : GS(14)@2012-11-07 00:56:5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06/18059159
我不只說過一次,香港上市的富士康(2038)與蘋果之間無甚瓜葛,富士康的所謂iPhone效應純屬虛構,只是有心人炒作的狂想曲。但富士康昨天收市升超過三成,市值在一天之內急增逾60億元。富士康近日並沒有併購相關消息,升市又是iPhone效應作祟。
今次的富士康iPhone狂想曲,似乎並不盲目。投行花旗上周五的報告指,自10月份開始,富士康已經在母公司鴻海手上接到部份iPhone定單,估計未來富士康會接到鴻海一成至一成半的iPhone定單。
花旗報告進一步假設,富士康受惠於日後小米第二代手機大賣,再預計富士康會奪得Kindle Phone定單,三種產品將會於明年佔公司超過一半生意額,貢獻近60億美元的收入。
花旗的報告有大量「估吓估吓」的情節,我最抱有懷疑的,就是關於iPhone這一部份。報告指,鴻海廠房早前面對iPhone「工人荒」問題,故長遠會開始把定單分流到低使用率的富士康廠房。
鴻海獨食多年 富士康難分羹
蘋果每次推出產品,鴻海都會在事前大量聘請工人,所以工人短缺,可能只是暫時性。再者,鴻海集團事事以自己利益為大前提,鴻海絕對有能力將富士康的剩餘生產力調動到鴻海。我不相信單單因為工人荒,郭台銘會把最賺錢的iPhone生意讓給子公司。
鴻海雖然佔去富士康七成的股權,但兩間公司從不見得坐在同一條船。我去年底在本欄指出,郭台銘在2005年將富士康旗下手機業務,分拆上市,當時郭台銘已經為鴻海重返手機業務,留下一條大尾巴:鴻海講明富士康或會面對鴻海的競爭,甚至鴻海不會爭奪富士康五大客戶(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的承諾,只維持上市當日往後的8個月。即是話,就算富士康日後奪得小米及亞馬遜的大量定單,母公司鴻海隨時會加入競爭。
2007年之後,蘋果手機把富士康的客戶打到落花流水,鴻海獨食蘋果這份大生意,沒有把蘋果手機定單分給富士康;近年富士康業績一落千丈,鴻海上周五公佈業績,受惠於iPad及iPhone銷售,今年首9個月的收入又升超過兩成至2.23萬億元台幣,公司無披露有多少生意額來自蘋果,《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員指,蘋果佔公司收入高達四成,很難相信鴻海肯放棄這盤生意。
投資界不是個個都熱衷富士康及蘋果的炒作,野村分析師在報告指出,8月時富士康股東特別大會上將今明兩年關聯交易的最高限額分別增加至1.5億美元及4.63億美元。在交易限額下,富士康在明年最多只能為鴻海出產165萬部iPhone,而不是花旗所講的1600萬部。以組裝iPhone大約有4%的經營盈利比率計,生產iPhone最多在明年貢獻1800萬美元的經營盈利;富士康上半年勁蝕2.3億美元,睇怕iPhone能幫到富士康的效果,相當有限。
刻意不澄清 享受曖昧關係
富士康昨日發表通告,指公司無敏感消息需要公佈。可以預料,富士康就算從母公司手上拿到蘋果定單,也絕不會超過關聯交易的限額。
富士康刻意不澄清與蘋果關係,明顯頗為享受外間對兩者曖昧關係的印象,任由大家炒起股價。我想,郭台銘若果願意割愛蘋果生意,也只會把最低技術的部份外判給富士康。最大可能是讓富士康女工貼膠紙、入包裝,分到的margin或者低過幫諾基亞做OEM(代工生產)。
丘亦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81

殺戮職場:奶粉狂想曲 CK Leung

1 : GS(14)@2013-04-29 22:40:05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2%E6%83%B3%E6%9B%B2
限奶令繼續執行,但問題總要解決,以下是一些瘋狂但肯定不會執行的方法:
1. 即時推出特別奶粉印花稅(SSD)及境外人士買奶粉稅(BSD),凡BB持有兩罐奶粉或以上者欲再購買,須付100% SSD;境外人士購買奶粉,則須繳交200%BSD。
2. 政府全面禁止帶有誤導成份的奶粉廣告。從此父母不再相信BB食完奶粉即刻有便便、IQ爆棚,令奶粉需求下降。
3. 政府發牌管制奶粉,嚴禁售賣予8歲或以上之人士,父母必須攜同BB及出世紙到指定的奶粉店購買。如果任何店舖將奶粉售予8歲或以上人士或非本地出世紙持有BB,將被吊銷牌照及罰款。
4. 效法應付禽流感豬流感進行中央屠宰,奶粉進行中央處理,將全港進口奶粉送到指定地點屠宰……Sorry,係處理及再包裝,劃一由特區政府出品,確保供應充足。
5. 既然香港已出現文革式批鬥,奶粉大鑊飯推出正合時。政府即日配給奶粉券,BB憑出世紙每日申領,奶粉券可到郵局換取罐裝奶粉。
6. 全港增設堂食奶粉店,供應BB一日八餐,店內奶粉可以自由添加胡蘿蔔素、DHA、EPA……等,確保父母以為BB是神童。除自攜奶樽者,奶粉不設外賣服務,並且通宵營業,政府可與有24小時服務的麥當勞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37

搞笑集資做沙律狂想男籌足42.9萬

1 : GS(14)@2014-09-29 23:56:12




美國俄亥俄州31歲男子布朗(Zack Brown)7月在集資網站Kickstarter上開玩笑,承諾只要籌得10美元(78港元),就會做出他一生人首個薯仔沙律。想不到這個「無厘頭」的構想竟廣受網民歡迎,最終籌到5.5萬美元(42.9萬港元),而布朗也履行承諾舉行大型派對與眾同樂。



這個名為「PhotoStock2014」的派對前日(周六)舉行,免費開放給所有人參加。派對除了有樂隊表演、啤酒外,當然還有薯仔沙律。



■布朗籌得5.5萬美元後,履行承諾,還搞了一個薯仔沙律派對。

■布朗和其他人出售T恤,為露宿者籌款。


辦沙律派對「找數」

份量逾3,000磅的薯仔沙律由愛達荷州馬鈴薯委員會及其他企業贊助,味道富意大利風味,調味料有蛋黃醬、橄欖油、番茄乾、煙肉等。布朗坦言,由於自知捐款不足以舉行這個大型派對,原本打算「走數」,利用捐款幫助弱勢社群了事,後來獲盛產馬鈴薯的愛達荷州及其他企業贊助才成功。他同時為慈善團體籌得2萬美元,連同派對的收益,將用來幫助飢餓及無家可歸的人。德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29/188830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71

狂想我城末路 電影場場爆滿 《十年》導演盼改變港未來

1 : GS(14)@2015-12-28 14:35:21

■製作費有限,導演伍嘉良指幸台前幕後都是有心人,藝人廖啟智亦有參演。受訪者提供圖片


為香港寫下「超現實警世預言書」的獨立電影《十年》,在小眾戲院獨家上映引起熱議,一日7場仍然爆滿。有教育團體包場,即使是向來「歌舞昇平」的聖誕黃金檔期,也得為這套催淚的本土製作加開午夜場。發起人兼導演伍嘉良說,電影反映的未來,沉重卻未絕望。由自焚者的出現到廣東話消失,5種關於香港未來的極端想像,儼如警世寓言,他期望與港人一同走出困局:「由今日開始反思未來,一定唔會太遲」。記者:呂麗嬋



《十年》上周四平安夜特別加開午夜場,冷門電影居然全場爆滿。「開拍前冇計算市場,甚至冇想過可以喺戲院公映」。就如電影中有這樣一句:「不要想可不可行,要想啱唔啱。」也許正是創作人的寫照。這套被資深影評人舒琪形容為「今年最重要」的香港製作,由5個短篇組成,觸及敏感港獨的《自焚者》、雞蛋無路避走寶島的《本地蛋》,還有標誌廣東話沒落的《方言》,似遠還近。5個導演,5種未來10年的想像,演繹手法各異,卻一樣沉重。



成本有限客串路人甲

「睇落荒謬嘅將來,但只要回想近幾年香港嘅情況,其實未算荒謬」。伍苦笑謂,也許是這份無奈,觸動港人情緒,引起共鳴。「《十年》計劃,上年初已構思,當時仍未經歷雨傘運動,但已睇到過去幾年香港的倒退」。合法規格下的暴力、無寸進的政制發展,不談政治,還有民生議題如鉛水風波和TSA困局,「好多人一講現在就好灰,講將來,反而仲有好多可能性」。捉緊命題,他致電導演好友歐文傑,輾轉找來另外3名年輕導演談合作。「大家諗法好似,同意香港而家好唔掂,要搵出路,大環境未必(即時)有改變,但人的選擇,當前面對的掙扎同困局,卻可改變未來」。5個人,關注的議題各有不同。10年後,會出現自焚者嗎?廣東話消失,怎樣影響基層市民的生活?製作成本有限,身為導演,也需客串路人甲,內容卻沒限制。「自由,對於我哋呢代創作人嚟講,係好吸引的條件。」《方言》導演歐文傑說。這或可明白5名導演為甚麼甘為超支貼錢,都願意「下海」。



落畫後社區巡迴放映

據知,落實開拍《十年》之初,籌得的資金僅約60萬元,由5名導演均分,再各自尋求資源。「好好彩我哋遇到嘅都係有心人,好信任,最初只有大綱,連故事都未有」。在自由創作也需勇氣的今天,伍說:「最希望凝聚到多啲人參與討論,就算落畫,都繼續喺社區巡迴放映,引發反思。」早前教育團體「進步教師聯盟」就牽頭在戲院包場,聯盟負責人陳智聰謂,《十年》是延伸討論香港未來的起點。「戲入面好多內容都值得反思,如廣東話的應用,另一短篇《本地蛋》觸及的問題,現實上係已有不少紅色團體搞交流活動」。即將在電台開咪,陳計劃邀請導演上節目分享創作緣起,又籌辦教育講座,以電影作起點,探討未來。多間大學的學生會正計劃在校園籌辦放映會,讓同學參與討論;甚至有網民睇完戲後,在討論區發表潮文,引起迴響。對於小本創作激起千重浪,伍嘉良與歐文傑也感到鼓舞,伍說:「未必一定有解決方法,但至少一齊面對」。理解感受,引發共鳴,也許正是香港創作人在「最緊要入到內地市場」以外,早遺忘了的初衷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228/194290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38

【動畫.惡搞】《十月初五的月餅》中秋團圓狂想曲

1 : GS(14)@2016-09-17 17:33:04

中秋節是一家團圓的日子,就算身處異地,甚至困在監倉,都應該同樣享有這個待遇。這首《十月初五的月餅》,內容當然是狂想,但藉此希望大家切忌行差踏錯,以免要在監倉過節,亦希望大家珍惜與家人共聚天倫的日子。《十月初五的月餅》原曲:祝君好作詞:阿茂月餅主唱:Joke文君吃蛋黃「踭」三四個令我肥胖到雙峰下墮未停過中秋佳節實肚屙好頻能搵緊廁所哭玩煲蠟辣出血劇痛如玉兔一生伴月憾殘缺花燈雖美無蠟燭黑到你踢拖骨折蓮蓉月餅冇蓮蓉餡到肚落熔記油鴨墨魚勁貴燒鵝唔對路如若有桃碌柚更好 只望停在赤柱 粥底都好衰多手偷包浙醋如今在倉裏共你迎月洗澡木棉被唔厚又鞋爛臭窗框嫌鐵造團聚老母爸爸帶桃點着純白兔兔籮友污糟終於可親手帶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6/197720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88

藝術家狂想曲特朗普白宮首日的淫亂生活

1 : GS(14)@2016-11-11 08:07:17

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共和黨代表特朗普順利勝出,名人藝術家杰克遜(Alison Jackson)早前找來與他外貌神似的演員拍攝一輯照片,叫人會心微笑。照片主題圍繞特朗普上任首日白宮生活的點滴,尺度大膽。特朗普一身不自然的橙色肌膚,不難令人聯想到他是靠到美容院噴上假的健康膚色來營造。「特朗普」上任首日,當然要在橢圓形辦公室找人為他噴上假的健康膚色扮靚。杰克遜又幻想「特朗普」找來裁縫製作獨裁者的軍服。特朗普對美女的熱愛人所共知,在杰克遜的幻想世界中,他上任後當然不放過酒池肉林的機會-與僅穿內衣的美女在橢圓形辦公室玩輪盤、與巨胸女依偎暢飲狀甚親暱,甚至與墨西哥小姐做愛,放浪形骸。「特朗普」更由白宮內玩到白宮外,在街上嘗試抓比堅尼美女的下體。杰克遜表示:「現實與幻想之間的界線從未如此模糊,我的照片就是尋求探索兩者之間的空隙。」英國《每日郵報》/《都市報》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1/198304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