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無聊狀態 是創意思考催化劑


2012-12-31  TCW
 
 

 

唯有正確的思考,也就是深度思考,才能使你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再與創意點子結合,就成為推動世界前進的一股力量。深度思考是策略規畫、科學發現與藝術創造所必備的,也是嚴謹、聚焦、審慎、熟慮、獨立、原創、充滿想像、開闊、寬廣、寧靜、鬆弛、專注、深思與反躬自省的思考,資訊的流動受限且和媒體息息相關,或許你會稱它「慢速流」,但不是淺薄、狹隘、匆促、粗略、破碎或錯亂。

然而,在倉卒之中無法做到深度思考,身旁充斥各種干擾也不能,書寫一百四十個字無法表達深度思考,一心多用的混亂心緒也不能。當我們從不曾好好端坐不動或者完全靜下心,我們的思考品質會是如何呢?快節奏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思考品質,但唯有保持距離或從中抽離才能認清這個事實。

或許你會認為這不重要,但它確實很重要。過去的知識革命用腦力取代勞力,成為經濟生產的主要工具,今日最重要的智慧資本財也是人類心智的產品,而我們正處在另一次革命的浪頭上,未來人類的心智將與聰明的機器爭工作甚至爭寵,機器將越來越精於將儲存的知識與人類行為模式配對,於是我們的世界將從付錢給人累積與散播知識到流動的創新經濟,人們因為概念性思考而得到獎賞,然而這種思考形態正遭到衝擊。

我們需要做少一點、思考多一點,需要偶爾放慢速度,不要再混淆變動與進步,別再認為溝通與決策都得立刻進行。

離開辦公室,腦袋更靈光

一年來詢問上百人在哪裡腦袋最靈光,只有一、兩人提到在辦公室,一人則回答當辦公室不用來辦公的時候。沒有人回答「當然是在辦公室」,也沒有人回答在學校。

某知名的跑車公司老闆摩根(Charles Morgan)答得很乾脆:「在馬爾文山丘散步時。」我想他是指獨自一人,至少不是帶著公司的管理團隊走在他後兩步的地方,一面做筆記一面對跑車製程提出建議。

我們花幾百萬美元設計辦公室,花數十萬美元請顧問主持創意發想與策略討論會,但大部分的人腦袋最靈光的時候,卻是在工作場所之外的地方。

人們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會產生好點子,是因為腦子需要在輕鬆、非工作狀態下才能靈活轉動。換言之,唯有停止思考,點子才會跑出來。過去二十五年,我參加過無數次腦力激盪,雖然盪出一堆點子,但通常都很膚淺,跟同事友人出去吃中飯反倒更有效。

社會學家歐登伯格(Ray Oldenburg)創了「第三地」(third place)一詞,是指我們在家和辦公室以外習慣待的「中間地帶」。星巴克(Starbucks)是其一,小酒館或公共圖書館也是,都是可以供人思考、聊天和醞釀點子的地方。

話說回來,你最近有試著坐在星巴克喝杯咖啡嗎?或許你會發現每張桌子都是筆電跟計算紙,不然就是準備開會。咖啡辦公室(Coffee Office)是加拿大的連鎖咖啡館,為了行動工作者提供去處,外表看似一般的咖啡館,店內提供免費的無線上網和很多插頭,付費會員還可以使用工作站、會議室、會面的空間,並提供充電打盹的睡眠艙。基本上,咖啡辦公室就是一台咖啡機跟幾間辦公室,而不是一間辦公室加上幾台咖啡機。

對沒有辦公室或必須隨時待命的人來說,類似地方成了他們的代用辦公室,而不是放鬆、恢復精神跟交談的地方。另一個流行語「貝都因工作者」(Bedouin worker)描述的一群人則有摧毀第三地之虞,他們要將這些地方變回人們一開始想逃離的第二地。

不幸的是,組織扁平化與精簡化等趨勢可能持續,導致更多人將陷入白天無處可去的狀態。不過這種情形不會永遠存在,禁止攜帶筆電以及談生意的地方將發動反擊,目前已經有書店和熟食店禁止使用手機,此時此刻的顧客似乎還不怎麼在意,但終究會的。火車的安靜車廂跟飛機的安靜座位區只是開頭,最終我們會看到餐廳開闢無手機座位區,以及禁止兒童玩Sony PSP 和任天堂DS的特定公共區域。

多工處理,扼殺深度思考

無聊是件美好的事,反芻是創造的前奏曲,﹁什麼都不做﹂不僅是人生僅存的少數奢侈事情,也是一種心情的狀態,容許我們放下外界的一切來探索內心深處。但是,如果十個人不斷傳來他們中午吃什麼,或者對你新西裝的剪裁發表評論,你是沒辦法無聊的。省思讓心靈澄淨,赫洛威爾醫師說,省思是發揮想像力的前奏曲,是一種有用的情緒,自古以來促成許多深度的洞見。

一開始無聊讓人不舒服,但是當你通過心靈的苦惱,就能在正確的脈絡下了解事情,看清樣貌。但數位科技,尤其是行動科技剛好相反,這年頭當你試圖解決問題時,很容易就會因為數位科技而分神,但只要堅持,就會發現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當你無須面對任何事,就會發明做事的新方法,藝術家在面對空白的畫布時多半什麼都不想,兒童也是如此,他們無聊時會發出沒有意義的聲音,最後會找到事情做。

然而,這年頭想要無聊也難以實現,我們不給孩子空想與做夢的時間和空間,英國國家統計局(ONS)表示,十六歲以下的孩子當中,四五%僅花二%的時間獨處,此外學童的自由時間(上學、做功課、睡覺和吃東西之外的時間)從四五%減少到二五%,孩子的每日作息排得井然有序且許多事情假手他人,以至於沒有如紐約大學教授威克菲爾德(Jerome Wakefield)所說「認識自己」的機會。成年人也是,我們很少拂拭自己的心,於是塵埃便堆積到再也無法認清事情的本質。

不僅難以無聊,我們甚至無法做好一件事情。多工處理扼殺深度思考,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察路波(Leo Chalupa)表示,一心多用加上密集的聲音與視覺資訊(與偽資訊),對腦部造成潛在的永久性傷害。另一個相關的概念叫作「連續性局部注意力」(Constant Partial Attention,簡稱CPA),曾在蘋果和微軟研究實驗室工作過的史東(Linda Stone)了解高科技產品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於是創了CPA一詞來描述人不斷掃視數位環境尋找機會與威脅的樣子。跟上最新資訊成為一種癮頭,一旦沒有就覺得焦慮。

從某方面來說這不是新鮮事,四萬年前的人類在大草原上生活就是如此,一面大口吃著新鮮的肉,又得隨時留意掠奪者,但是數位化加上網路連線增加了資訊量,現代人消耗的資訊量之大,以致我們的注意力永遠都處在破碎的狀態。

然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們也不能時時處在高度警戒的戰或逃狀態。保持警覺會帶來身心壓力,因此一定要偶爾停止或減少資訊的接收《慢活》作者歐諾黑說:「現代人的本能不是深度思考,也不是讓思想浸潤在內心深處,而是觸及最靠近自己的媒體音頻。」換言之,現代人放鬆的方式是把更多資訊塞進腦袋裡。

蓋茲一年兩次,隱居找點子

察路波認為,每個人每年都該騰出一整天什麼事都不做。不跟任何人做任何形式的接觸、不交談、不打電話、不收發電郵、不發簡訊、不看書、不看報紙、不看雜誌、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聽音樂、不與其他人的內心接觸,無論是文字、語言還是錄影錄音。

你是否曾經二十四小時什麼都不做?試試看吧,會讓你的腦袋清醒一陣子。全然的孤寂、寂靜或心靈不受打擾,能消除你的自我覺知,時間變得毫無意義,最近的記憶逐漸消失,有種抽離一切的感覺,同時又和宇宙萬物深度連結,既神奇又讓人害怕。

看看比爾‧蓋茲怎麼做。十五年來榮登世界首富的蓋茲每年兩次會到一個無人知曉的濱水區隱居七天,在這週當中思索未來並想出讓微軟耳目一新的點子,也就是閱讀「東西」而非「人」。蓋茲為現代辦公生活的設計帶來許多幫助,我們會以為他應該是到虛擬世界去隱居而不是遠走他地。(本文摘錄自第五、六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55

無聊狀態 是創意思考催化劑


2012-12-31  TCW
 
 

 

唯有正確的思考,也就是深度思考,才能使你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再與創意點子結合,就成為推動世界前進的一股力量。深度思考是策略規畫、科學發現與藝術創造所必備的,也是嚴謹、聚焦、審慎、熟慮、獨立、原創、充滿想像、開闊、寬廣、寧靜、鬆弛、專注、深思與反躬自省的思考,資訊的流動受限且和媒體息息相關,或許你會稱它「慢速流」,但不是淺薄、狹隘、匆促、粗略、破碎或錯亂。

然而,在倉卒之中無法做到深度思考,身旁充斥各種干擾也不能,書寫一百四十個字無法表達深度思考,一心多用的混亂心緒也不能。當我們從不曾好好端坐不動或者完全靜下心,我們的思考品質會是如何呢?快節奏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思考品質,但唯有保持距離或從中抽離才能認清這個事實。

或許你會認為這不重要,但它確實很重要。過去的知識革命用腦力取代勞力,成為經濟生產的主要工具,今日最重要的智慧資本財也是人類心智的產品,而我們正處在另一次革命的浪頭上,未來人類的心智將與聰明的機器爭工作甚至爭寵,機器將越來越精於將儲存的知識與人類行為模式配對,於是我們的世界將從付錢給人累積與散播知識到流動的創新經濟,人們因為概念性思考而得到獎賞,然而這種思考形態正遭到衝擊。

我們需要做少一點、思考多一點,需要偶爾放慢速度,不要再混淆變動與進步,別再認為溝通與決策都得立刻進行。

離開辦公室,腦袋更靈光

一年來詢問上百人在哪裡腦袋最靈光,只有一、兩人提到在辦公室,一人則回答當辦公室不用來辦公的時候。沒有人回答「當然是在辦公室」,也沒有人回答在學校。

某知名的跑車公司老闆摩根(Charles Morgan)答得很乾脆:「在馬爾文山丘散步時。」我想他是指獨自一人,至少不是帶著公司的管理團隊走在他後兩步的地方,一面做筆記一面對跑車製程提出建議。

我們花幾百萬美元設計辦公室,花數十萬美元請顧問主持創意發想與策略討論會,但大部分的人腦袋最靈光的時候,卻是在工作場所之外的地方。

人們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會產生好點子,是因為腦子需要在輕鬆、非工作狀態下才能靈活轉動。換言之,唯有停止思考,點子才會跑出來。過去二十五年,我參加過無數次腦力激盪,雖然盪出一堆點子,但通常都很膚淺,跟同事友人出去吃中飯反倒更有效。

社會學家歐登伯格(Ray Oldenburg)創了「第三地」(third place)一詞,是指我們在家和辦公室以外習慣待的「中間地帶」。星巴克(Starbucks)是其一,小酒館或公共圖書館也是,都是可以供人思考、聊天和醞釀點子的地方。

話說回來,你最近有試著坐在星巴克喝杯咖啡嗎?或許你會發現每張桌子都是筆電跟計算紙,不然就是準備開會。咖啡辦公室(Coffee Office)是加拿大的連鎖咖啡館,為了行動工作者提供去處,外表看似一般的咖啡館,店內提供免費的無線上網和很多插頭,付費會員還可以使用工作站、會議室、會面的空間,並提供充電打盹的睡眠艙。基本上,咖啡辦公室就是一台咖啡機跟幾間辦公室,而不是一間辦公室加上幾台咖啡機。

對沒有辦公室或必須隨時待命的人來說,類似地方成了他們的代用辦公室,而不是放鬆、恢復精神跟交談的地方。另一個流行語「貝都因工作者」(Bedouin worker)描述的一群人則有摧毀第三地之虞,他們要將這些地方變回人們一開始想逃離的第二地。

不幸的是,組織扁平化與精簡化等趨勢可能持續,導致更多人將陷入白天無處可去的狀態。不過這種情形不會永遠存在,禁止攜帶筆電以及談生意的地方將發動反擊,目前已經有書店和熟食店禁止使用手機,此時此刻的顧客似乎還不怎麼在意,但終究會的。火車的安靜車廂跟飛機的安靜座位區只是開頭,最終我們會看到餐廳開闢無手機座位區,以及禁止兒童玩Sony PSP 和任天堂DS的特定公共區域。

多工處理,扼殺深度思考

無聊是件美好的事,反芻是創造的前奏曲,﹁什麼都不做﹂不僅是人生僅存的少數奢侈事情,也是一種心情的狀態,容許我們放下外界的一切來探索內心深處。但是,如果十個人不斷傳來他們中午吃什麼,或者對你新西裝的剪裁發表評論,你是沒辦法無聊的。省思讓心靈澄淨,赫洛威爾醫師說,省思是發揮想像力的前奏曲,是一種有用的情緒,自古以來促成許多深度的洞見。

一開始無聊讓人不舒服,但是當你通過心靈的苦惱,就能在正確的脈絡下了解事情,看清樣貌。但數位科技,尤其是行動科技剛好相反,這年頭當你試圖解決問題時,很容易就會因為數位科技而分神,但只要堅持,就會發現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當你無須面對任何事,就會發明做事的新方法,藝術家在面對空白的畫布時多半什麼都不想,兒童也是如此,他們無聊時會發出沒有意義的聲音,最後會找到事情做。

然而,這年頭想要無聊也難以實現,我們不給孩子空想與做夢的時間和空間,英國國家統計局(ONS)表示,十六歲以下的孩子當中,四五%僅花二%的時間獨處,此外學童的自由時間(上學、做功課、睡覺和吃東西之外的時間)從四五%減少到二五%,孩子的每日作息排得井然有序且許多事情假手他人,以至於沒有如紐約大學教授威克菲爾德(Jerome Wakefield)所說「認識自己」的機會。成年人也是,我們很少拂拭自己的心,於是塵埃便堆積到再也無法認清事情的本質。

不僅難以無聊,我們甚至無法做好一件事情。多工處理扼殺深度思考,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察路波(Leo Chalupa)表示,一心多用加上密集的聲音與視覺資訊(與偽資訊),對腦部造成潛在的永久性傷害。另一個相關的概念叫作「連續性局部注意力」(Constant Partial Attention,簡稱CPA),曾在蘋果和微軟研究實驗室工作過的史東(Linda Stone)了解高科技產品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於是創了CPA一詞來描述人不斷掃視數位環境尋找機會與威脅的樣子。跟上最新資訊成為一種癮頭,一旦沒有就覺得焦慮。

從某方面來說這不是新鮮事,四萬年前的人類在大草原上生活就是如此,一面大口吃著新鮮的肉,又得隨時留意掠奪者,但是數位化加上網路連線增加了資訊量,現代人消耗的資訊量之大,以致我們的注意力永遠都處在破碎的狀態。

然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們也不能時時處在高度警戒的戰或逃狀態。保持警覺會帶來身心壓力,因此一定要偶爾停止或減少資訊的接收《慢活》作者歐諾黑說:「現代人的本能不是深度思考,也不是讓思想浸潤在內心深處,而是觸及最靠近自己的媒體音頻。」換言之,現代人放鬆的方式是把更多資訊塞進腦袋裡。

蓋茲一年兩次,隱居找點子

察路波認為,每個人每年都該騰出一整天什麼事都不做。不跟任何人做任何形式的接觸、不交談、不打電話、不收發電郵、不發簡訊、不看書、不看報紙、不看雜誌、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聽音樂、不與其他人的內心接觸,無論是文字、語言還是錄影錄音。

你是否曾經二十四小時什麼都不做?試試看吧,會讓你的腦袋清醒一陣子。全然的孤寂、寂靜或心靈不受打擾,能消除你的自我覺知,時間變得毫無意義,最近的記憶逐漸消失,有種抽離一切的感覺,同時又和宇宙萬物深度連結,既神奇又讓人害怕。

看看比爾‧蓋茲怎麼做。十五年來榮登世界首富的蓋茲每年兩次會到一個無人知曉的濱水區隱居七天,在這週當中思索未來並想出讓微軟耳目一新的點子,也就是閱讀「東西」而非「人」。蓋茲為現代辦公生活的設計帶來許多幫助,我們會以為他應該是到虛擬世界去隱居而不是遠走他地。(本文摘錄自第五、六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56

無聊談 (2) 港股博弈 clcheung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1/14/%E7%84%A1%E8%81%8A%E8%AB%87-%EF%BC%882%EF%BC%89/

1. 續 - 男廁企位偏好與消費關係

 

男廁入口 A B C D E

 

如果男廁入口在左面,有5個企位ABCDE,一般人會選擇那一個呢?ABCDE的優先次序如何定立?(不知女生如何)

 

不過網友加入了清潔因素,唯有重新再問一次,5個位都是一樣清潔,只是考慮位置的話,你如何排序?

 

 

2. 大衛的數字魔術與消費關係

 

數字魔術是這樣的:

麻煩你在150默想一個數字,愈難的數字愈好。請想一個2位數的數字…..,對了,要是奇數(即是單數),2個數字都是奇數就好了,不過2個數字不可一樣啊。你要想一個困難的數字,除不盡的數字最好。

 

你心中的數字是什麼?和家人玩玩,看看答案是否一樣。

 

大家先想想,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33

無聊談 (1)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1/13/%E7%84%A1%E8%81%8A%E8%AB%87-%EF%BC%881%EF%BC%89/

1. # 0494利豐是否OT ?

 

想不到突發盈警。11月底時曾在chatroom中提到利豐可能是OT底,值得看淡。情況應該會比屍變環球好一點,起碼大股東還在。

 

 

2. Like 人所 Like

 

兒子近來告訴我,他班裡有個男同學暗戀一個女生。如何得知?他的同學們每天花不少時間在facebook遊蕩,大家發現這男同學每每跟著這女生去Like面書上的無聊野,久而久之,大家想出原因來。

 

不知面書上有沒有自動功能去找出此等correlationship ?

 

 

3. # 0282 壹傳媒

 

壹傳媒彈了一下又跌下來,原因是交易有變數。之前發文後網友指出現價是反映交易變數,同意。現價接近成功交易情況下的估值底部,不過交易變數難以掌握,算吧。

 

 

4 # 0926 碧生源

 

都算是醜中之醜。主席兼控股股東趙一弘不斷低價減持,攪咩?

 

 

5. 香港營

 

梁振英當選後出席記者會,被問到會否吸納投票對手唐英年陣營的人士時,梁振英重提「大和解」的觀念,並且指出「現在開始,已經再沒有梁營、唐營、何營之分,只有一個香港營,所有的香港人都是我陣營內的人。」

 

點解咁熟口熟面?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終於想起了,在笑傲江湖中,左冷禪經過多年策劃、費盡心機、苦心經營,希望一統五嶽劍派。岳不群同樣是多年策劃,自宮練劍。在封禪台上,左冷禪掌握大局,堅持五嶽劍派合拼….

 

岳不群微微一笑,道:「左盟主眼前所行,便是大有福於江湖同道的美事。咱們要一舉而泯滅門戶宗派之見,那是無法辦到,但各家各派如擇其地域相近,武功相似,又或相互交好,儘量合併,則門戶宗派在十年八年之內便可減少一大半。咱們五嶽劍派合成五嶽派,就可為各家各派樹一範例,成為武林中千古艷稱的盛舉。」

 

最後岳不群用真辟邪劍法打敗了左冷禪的假辟邪劍法,施放毒針刺傷左冷禪手掌,並刺瞎左冷禪雙眼,拱手道:「在下與左師兄比武較藝,原盼點到為止。但左師兄武功太高,震去了在下手中長劍,危急之際,在下但求自保,下手失了分寸,以致左師兄雙目受損,在下心中好生不安。咱們當尋訪名醫,為左師兄治療。」

 

左冷禪心道:「你呃人!」。無奈大勢已去,唯有下台以保性命。

 

岳不群成功一統五嶽劍派,從此只有五嶽派,再也沒有嵩山派、泰山派、華山派、衡山派和恆山派了,完全大和解。

 

 

6. # 3999大成食品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21217/-9-2850333/1.html

 

在天津寶坻區新開口鎮六口村,記者亦見到了類似的情形。村里肉雞養殖戶大都是民盛養雞專業合作社簽約的合同戶,而民盛合作社則與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合同。大成是肯德基、德克士等快餐連鎖在國內最大的雞肉供貨商之一。這里的養殖戶詳細地向記者講解了白羽雞45天迅速成長的過程。

 

據合作社一位農戶介紹,每只雞出欄前大概需喂養7-10斤的飼料,大約長一斤肉需要消耗2-3斤的飼料。飼料都是由大成食品公司統一配送,不能用別的飼料廠生產的料。此外,大成公司對養殖戶統一配藥,包括一些抗生素和預防藥。

 

股價沒有反應。。。大成食品是否??

 

基本上這個板塊很難攪,可免則免。

 

 

7. 股票和賭波的分別

 

chatroom 大發財兄突然問及:股票和賭波有何分別,為何大家可以鬆容地用幾萬元買入一只股票,而只會用幾百元去賭波?

 

首先我不懂賭波。

 

其次,我認為足球比賽其實是幾億個窮人去觀看22個有錢人去追逐一個球體,有點無聊。

 

股票投資有一個特性,是可以在一段時間裡,所有人都一起紙上富貴(或是PK)。賭波,大概是一半人開心,一半人賠錢?

 

股票投資還有一個特性是有大量資料可以作為出入參考,相比賭波,表面上似乎更能考驗眼光,表面上更不像賭博。

 

如果用波幅去考慮,一般股票的平均日波幅是1-3%,幾萬元的投入,一概是一千幾百元玩一日,嬴了可以繼續,輸了可以走人。

 

如果賭波有多點會計師核數師去監控,可能提升其可信性。

 

 

8. 男廁企位偏好與消費關係

 

男廁入口 A B C D E

 

如果男廁入口在左面,有5個企位ABCDE,一般人會選擇那一個呢?ABCDE的優先次序如何定立?(不知女生如何)

 

大家先想想,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34

無聊談 (3)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1/16/%E7%84%A1%E8%81%8A%E8%AB%87-%EF%BC%883%EF%BC%89/

昨日發現了 Google Chrome瀏覽器支援粵語語音輸入,新的功能很不錯,打算在系統中加入語音輸入,可以聲控,很不錯:

 

 

image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http://chrome.blogspot.ca/2013/01/hello-browser.html

 

 

1. 續 - 男廁企位偏好與消費關係

 

這個命題其實是從一本日本人寫的書叫購物失心瘋中選取出來。書中說,多數人天生喜歡佔據第二位,而又歡喜靠近出口的位置,所以排序是:B D C A E

 

不過這個解釋不能說明為何有不少人喜歡靠邊,所以我想出了另外一個解釋,位置的偏好主要是避險心理所驅動,人類在野外生存了很長時間,本能上是要避開野獸襲擊。

 

1.1 升降機位置偏好

 

1 個人時,香港人多數佔據按鈕位置。

2 個人時,第2個進入的會選擇角位及離開第一人較遠的位置,成了一個斜角關係。

4 個人時,靠4角。

5 個人時,靠4角及最後一人在中央靠後(因為第5位進入升降機後想盡量貼牆,不想將背部暴露給別人。)

 

密室中,其他人就是威脅,所以大家會自動排位去將自己和別人距離最大化。

 

1.2 地鐵位置偏好

 

繁忙時間時,人與人的距離可能只有半寸。你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繁忙時間,你會盡量跟別人保持距離。情況跟升降機一樣,其他人就是威脅。

 

1.3 西餐廳位置偏好

 

最受歡迎的位置是靠牆及接近出口的第二個卡位,不是第一個,除非第一個卡位是角位。因為角位是受威脅最少的位置,也是最靜的。但是若第一個卡位不是角位,在它前面的空間也會構成不安感。

 

1.4 聽講座位置偏好

 

受歡迎的講座,最先入場的,通常也不會選擇第一排座位。講者也是會帶來不明心理威脅。

 

不受歡迎的講座,大家通常也不會選擇最後一排座位。原因是不想將背部暴露在入口處。如果入口是在旁邊的話,接近入口的位置也是不受歡迎。

 

1.5 會議室位置偏好

 

背對門口最不受歡迎。面對門口的位置不是最受歡迎,它的兩旁較受歡迎,近牆的更好。

 

1.6 男廁企位偏好

 

B D C A E 是沒有錯,A E 可能帶來空間威脅感。

 

如果是私隱考慮的話,即是A E 帶來較少私隱威脅感,所以也有不少人選擇A E 位。

 

 

2. 續 - 大衛的數字魔術與消費關係

 

原來經過大衛的引導下,大多數人會想出37這個有趣的數字(37 x 3 = 111,所以我覺得較為有趣)。我自己及家人也是選擇37

 

事實上,我們的心理是很易受人引導,尤其是消費行為及投資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43

日本城(國際家居零售)(1373)無聊談

原本沒有想過寫這個題目,但有讀者挑起筆者的靈感,特別寫兩篇較為有趣的。至於投資價值方面,筆者只是親身以現金抽了一手股票,大家可自行考慮是否認購。

(1) 幾多錢可以到開日本城咁大間?
根據國內博客貝樂斯在2010年寫的「零售企業估值的一種簡單方法」,他認為可以用「這就是EV/門店,或者EV/門店面積」來計算一間公司的價值。日本城當然就是一間家品零售企業,所以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約略計算公司的價值。

根據招股書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以下的資料及每間鋪的資本開支,從而得知這些鋪的價值大約1.07億:


經過上市資產負債表及期後所有調整後,公司的實際價值在5.53億至6.56億,以上市市值約15.98億至20.23億元計,溢價大約在10.44億及13.66億之間,以投資額加權平均272.95間鋪計算,每鋪價值約585.6萬至741萬,溢價約345萬至451萬。



這些溢價我們可視作盈利能力,如以2013年盈利約1.02億元計,每鋪加權盈利為371,966元,價設盈利能力不變,以招股價最高限及最低限計算,即是大約9年至12年才可收復這些溢價。


如果公司每年能維持約20%增長,這些鋪頭大約9至12年回本,以PEG計算仍不足1,數字上可以說是便宜,但是租約大約2至3年一續,租金可能會增加,高峰期在未來2年至3年,盈利可能受削,加上要維持新鋪的增長,這是否可以維持?

但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有一個人開了一家類似日本城家品店,每個月賺3萬多元,其實都是好過打工少少,但卻要付出全面心力,另外加租少少就已經頂唔住。由此也可以見到他們的門檻就是規模同資本,在這角度睇,其實他們也有一些競爭優勢,這個溢價似乎也是有一點道理。

(2) 創辦人出租予上市公司物業情況
雖然上市公司話無物業在手上,但是實際上部分物業都是由上市公司持有的。

根據網站,他們的總部在香港黃竹坑業興街11號南匯廣場B座20樓,但在上市前已以6,000萬出售給創辦人魏麗霞,後派發5,500萬股息予股東,之後以15萬出租予公司,回報率是3%。另外根據關連交易資料,魏麗霞連除了20樓,也擁有19樓部分樓面也出租給公司,在元朗的倉庫及4處部位也是一樣。此外,魏麗霞和主席劉柏輝也合資擁有6個鋪位,也全數出租予日本城,可以見到,他們財務實力其實也不弱的。也可以見到,現金流養鋪也是連鎖店生財之道。

或者以上行為,是為了省下上市公司重估的麻煩,方便專心經營生意呢?

(3) 優質乾洗會沒有上市?
其實如果大家細心留意這十餘年關於日本城的報導,會發現優質乾洗會應該都是日本城創辦,也一直都應該是日本城的成員之一,但是我翻完成本招股書,發現完全沒有這間鋪頭的蹤跡。

但從舊版網站上發現,其實他過往是日本城集團成員,不過新版優質乾洗會網站新版日本城網站已經沒有了,規模也好像縮少了3分之1,洗衣件數也下降了:





從他們規模估計,相信以每個月營業額大約10萬來看,營業額大約6,000萬左右,盈利估計也有幾百萬,但在部分網頁資料上,仍然有日本城和優質乾洗會的優惠,相信兩者仍然有關:



不過在招股書上「與控股股東的關係」中,竟然說是「除本集團的業務外,概無控股股東於任何直接或間接與本集團業務構成競爭或可能構成競爭的業務中擁有任何權益,或控制或從事有關業務。」,可能他們是轉了給其他親屬的手上,或是他們不把洗衣服業務和家品有關,真是好好考慮?

但這卻有另外一項想像,如果這部分業務真是由創辦人持有,會否按稍便宜的估值注入上市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98

手游的崛起,無聊就是生產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595.html

隨智能手機保有量突破5億規模,手遊行業也被持續推高。毫無疑問的互聯網三大盈利模式:廣告、電商、遊戲。移動互聯網作為手游最好的變現金礦,《捕魚達人》《找你妹》《我叫MT》等手游的成績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相比PC遊戲,手遊行業的反智商化成功的切合了男女老少的需求,簡單容易上手,也讓不大愛動腦的玩家拿起來就可以玩,最後到愛不釋手,這樣的電子鴉片慢慢的在侵蝕我們的碎片化時間,有時候我在想,一款遊戲為什麼就能讓我一有時間就拿起來玩,不通關誓不罷休的感覺。

在時間方面,手機作為我們使用時長最長的電子設備,很多時候我們都離不開對手機的依賴。其中,在地鐵,公交上面,人的狀態是非常無聊的,既然無聊就會找事情來打發時間,自然手機就變成我們的第一選擇,而且在公共場合玩遊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沒有罪惡感的,不會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反正都是在無聊,而在家或者說是公司午休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罪惡感。另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成長的小孩子,父母遇到孩子一哭鬧,各種高科技,ipad、iPhone往旁邊一丟,哭鬧自然解決,對於電子設備的依賴程度也會越高,對於無聊生產力的創造也就更深刻。

遊戲是夢的延伸,在現實實際中,人總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不能為所欲為。在遊戲裡面就不一樣了,能夠多維度的去創造,釋放自己情緒,能得到很多不一樣的特權,無聊+超爽的特權,變現也就從此產生,當無聊綁定了電子鴉片,也順帶著手游的崛起。

從價值上看,既沒有給用戶創造價值,也沒有給用戶帶來什麼實際的利益的手遊行業為什麼這麼火爆,值得我們深思,同樣,落後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落後也同樣可以是生產力,比如落後的旅遊,體驗原始的生態環境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24

投資感悟:長期投資的有趣與無聊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8364093
自己在股市投資上自「轉型」(從技術面轉向基本面)以來,總是唸唸不忘地推崇長期投資,特別是作為個人投資者,自己認為長期投資更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對投資標的選擇上,自己也總是推崇,先閉起眼暢想一下:這是自己的養老股嗎?從荒島挑戰論、股市關門論出發,若干年後它們還會存在嗎?這麼一暢想,上市公司中一些少數具有高門檻(護城河)、競爭對手不容易複製、顛覆的優秀企業便容易盡收眼底,而那些快速易變的所謂新經濟、新科技,即便當下多麼受人讓熱捧,也往往入不了自己的法眼。
      老實說,私下裡每當碰到同道之人(私下裡凡是在股市上投資的,自己往往就視為同道之人,因為畢竟當今的社會還是將我們這些泡在股市研究投資的人另眼看待,似乎是在幹著不太正當的行當),當然有時也免不了兜售自己的這一點不算是秘笈的「秘笈」。不僅如此,當自己的至親至己找上門來,求問自己的投資「秘笈」之時,自己還免不了推薦一下。比如,去年下半年當我的弟弟找上門來時,自己就精心給他推薦了兩個:一個是大金融指數基金,一個是康美藥業(自己雖然一向給外人推薦股票持謹慎態度,但是自己的親兄弟嘛自當得「幫幫」嘛,而且比給自己選擇還要處心積慮呢)。結果時間不長,他就全給賣出了,原因嘛,主要是嫌「肉」,並且說,這多憋得慌啊,俺還是炒炒短線、賺點快錢去吧!
      嗚呼!是不是很讓人無語!
      然而,其實理智地一想,這頗為正常。因為,長期投資確實是太無聊、太乏味!懂得個中滋味的投資者知道,豈止是無聊、乏味?當行情低迷,或者你被一時套住之時,你心裡收穫的將是煎熬;當股價暴漲,你的浮盈多多之時,或許你心裡又收穫的將是不安。特別是當你的票票不漲,而別的票票呼呼上漲之時,那種「滿倉踏空」的滋味又怎麼是一個「愁」字了得!人常常是有喜新厭舊的毛病的,大凡在股市投資的人也多是不甘寂寞之人,也多是吃著碗裡的扒著碟裡的,如淘寶般地去不斷地研究尋找(所以自己倒是很羨慕自己那些不斷鼓搗文物的朋友,常常可以以舊換新,其樂不足與外人道也),當突然發現了新投資標的往往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興奮,那種想換股的衝動若沒有點內省的功夫,又怎麼能「遏制」得了呢!不是有句話叫「守股如守寡」嗎(儘管自己是男的,並不知守寡的滋味,呵呵)?看來,長期投資確實有違人性!
      在股市上一談起大師,人們時下談得最多的往往是美國,是巴菲特們,其實廣泛讀點書的人知道,在德國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投資大師,名叫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的,他不僅一生投資、投機獲得巨大成功,而且一生寫了13本書。他在90多歲之時寫了最後一本書《大投機家》(自己現在就喜歡一些年紀大的人寫的書,因為這往往是他們一生投資智慧的結晶,所謂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己認為就是應該多讀他們寫的書),這本書雖然譯文水平實在令人不敢恭維,但是他對投資、投機的見解可謂深刻之至(自己認為很少有人能夠比他認識得如此深刻)。他在書中給投資者建議這樣一個竅門:服下安眠藥,然後買入不同種類的一流股票,接著就去睡上幾年,不用理會此間外面震耳欲聾的響雷和風暴。誰按照這個建議去做,他以後就會獲得令人愉快的意外(順帶說一句,3月17日上證指數超越3500點,成為近七年總體熊市的新高,走牛的大格局當已奠定,還是自己先前的判斷:現在如果再懷疑還是不是牛市,估計準是自己腦袋壞了,所以,最好的策略自己仍然認為就是如此裝睡)。不過,他同時話鋒一轉說,如果是這樣的話,他的書也就到此為止,沒有繼續寫下去的必要了。他說,「說實在話,我應該建議每位讀者成為投資者。一般說來,在所有交易的參與者中,他們會取得最好的成績,因為即使是投機者中也只有少數幾個才能賺錢。」呵呵,這可是70多年以投機而著稱的大師說的話啊!但是他又說:「但是我們心中『投機人』的意識太強烈了,又有誰能比我更好地理解投機的誘惑力呢?他說,這種巨大的快樂是賺到的財富而無法比擬的!儘管在自己看來,他所講的投機,更多是的其實是投資的道理,與當下我們A股那種愛小盤、追概念、炒熱點的投機之風並不相同,但是,顯而易見,那種投機而賺取金錢的快感、快樂卻是我們這些傻傻的長期投資們所不能享受到的!
      所以,如果我們確實忍受不了長期投資的那種寂寞、無聊與乏味,或者換句話說是享受不到長期投資那種「跳著踢躂舞上班」的快樂的話(大師們早已有言,投資與人的性情有關,此言不虛也),那就可以去盡情享受那種投機之樂,當然,前提要是你要修練那種投機之術。要知道,還是德國這位大投機家在書中說道:「我可以說,一位交易所投機者在一生中沒有至少兩次破產,他就不配得到這一稱號。」所以,他說,「投機是在財產與破產之間的海上航行」!
      在此,自己仍然要抄錄一段這位安德烈先生的話作為自己未來的警示:
      「我也堅信,交易所的蕭條期到來時,人們非常厭惡股票和交易所,但之後又會出現繁榮期,人們又會把過去的傷痛忘掉,就像飛蛾趨光一樣被吸引到交易所裡。如果人們不是出於自己的本意來做這件事的話,那麼高度發展的交易所行業也會吸引他們的,金錢是最好的誘餌。」在安德烈成書的1999年,條件自然還不是今天我們所處的互聯網時代,在有著移動互聯網的今天,我們完全可以不必去交易所,無論我們是忙於他事,還是有空閒,僅僅利用手機便可及時操作,而且還可以進行融資融券槓桿操作,或許「金錢作為誘餌」的吸引力會更強更大吧!
      呵呵,面對時下A股漸要火爆的行情,暢想一下:是不是將來有一天仍然要呈現2006至2007年那種大牛市的「繁榮景象」呢?自己認為這又將是大概率事件。當然,自己這樣說仍然為時過早,因為畢竟上證大盤才3577點,上證市盈率僅有17.93倍,離超越上一輪牛市的高點還任重而道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56

無聊構想: 借債供股法

因為最近筆者的電腦壞了,所以上星期沒法出文,今天還有一點空閒,寫一點點字數來支持下場面。

大家都知道,有些股票真的很難吸引別人供股。但是,筆者最近發現有些公司發行一些債券,非常短期,利率也非常高,連筆者也不明白為甚麼借債的利率會這樣高的原因,不過,筆者想到一個構想,發現這樣東西實在非常偉大,就是借債供股大法,請大家看看是否有用,但請勿對號入座:

1. 公司以高息短期的價格發行債券予公眾,籌得一筆資金
2. 公司大比例大折讓供股集資,由公司附屬或關連的證券行包銷
3. 公司附屬的財務公司以高出少許的利率把資金借予關連獨立第三方人士
4. 關連獨立第三方人士用資金取得公司的供股
5. 關連獨立第三方人士向市場或其他能大手購入該股的人士以市場價出售股票,賺取價差
6. 公司成功集資
7. 如關連獨立第三方能成功沽股還錢,就把錢還給公司,不能還的,就拖帳或撇帳
8. 公司有錢就還錢給公眾,沒有錢就以新還舊債、折讓價發行新股向下炒,又或是以股代債,繼續進一步攤薄股東

這種方法基本上每一步都是公平、公開、公正的交易,但實際上實際太多操作空間,損失的是公司股東及大眾,袋錢的是關連獨立第三方,但他們卻沒有罪也追不了,所以合法搶錢倒也是不太難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016

做股票先擺脫無聊並有閱讀能力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vhoa.html

510日這一天,轉發了一個短故事和一篇較長的文章。短故事講美國有個生活簡樸的教授,居然因為1960年代交5萬美元給巴菲特投資,有數億美元的遺產。長文章是一個應該是上海的女性投資者從股市巨虧中挺了過來,關鍵是逐漸掌握股市投資之道的經歷。

 

股票投資幾乎是世界上合法的,收入不錯而且會越來越多,輕松自在,能完全掌握自己命運(而不是命運掌握在客戶、上級、同事手中)的工作或事業中,最好的工作或是事業。但顯然能在股市中一直遊刃有余,不斷賺錢的人恐怕千分之一都未必有。到底為什麽?這些股市中的成功人士未必智商就很高。因為有人用的方法極其簡單,智商80應該就能掌握,這些人也未必就努力。買進一只翻倍股,甚至是十倍股,三年五年後賣出,中間需要做什麽辛苦的工作?為什麽那麽多高智商、勤奮、人品還好的人在股市中虧損連連,甚至家破人亡?根本的原因我也說不清楚,不過從轉的上文兩個故事網友發的評論來看,我看做股票之前,人最好不要有一些導致巨額虧損的重大缺陷,也不要有阻礙自己投資能力進步的顯著障礙。

 

投資的目的是什麽?這個很重要。這里說兩個故事。

一是韓國有個當過總統的人,好象是金大中吧,名字有可能記錯了。他從小就有當總統的誌向,在學校的宿舍的床上,寫著韓國總統金大中。真的就當了總統。

另一個是美國某個垃圾學校的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在一個社會底層人士子女集中的地方上學,教師們對這種學生不抱希望,這些學生也根本看不到美好的未來。但這個學校有一個好校長(也有可能只是教師,具體記不清了),他想盡一切辦法希望學生們努力上進,都無疾而終。但他仍不放棄,終於發現這些孩子都挺迷信,於是假裝給他們算命,給他們描繪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個學生以前聽到過的最有出息的工作是載重5噸的小船的船長,校長居然說他未來會當市長。

這個學生對校長的算命能力深信不疑,於是處處按市長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學習、著裝、語言、社會活動等各個方面。結果真的長大後當了市長。

 

股票投資當然是為了賺錢,賺錢幹什麽?如果只是為了賺個5萬元,買輛車,為了出國遊,我感覺這種目標下,投資基本上不可能成功。目光太狹窄,眼界太低,心里能裝下的東西不多,既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各類投資知識,了解股市歷史,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也容易犯大錯(比如孤註一擲、鴕鳥政策、融資加大投資……)。

 

來看看那個教授因投資5萬美元,大概50年滾成8億美元大雪球的故事後一些網友的留言:

 

“投資不是為了當下生活更好麽,假如都按照複利模式計算,金錢僅僅是個數字,投資又有何意義呢。“

 

“人死了,錢沒花完“

 

“國內哪有這好事!因為沒有巴菲特“

 

是不是挺無聊的?

我知道不少投資比較成功的人,其實也不是富二代(現在30多歲的人出生的時候中國哪有什麽富人?)但這些人似乎都對物質消費不怎麽在意,這不是什麽高層次的追求,也不怎麽拿得上臺面,關鍵是興趣真不在這里。有了一定的積累後,錢還真就是一個數字。

我還拉黑了一個說巴菲特在美國而不在中國的人,我實在厭煩一些說話陰陽怪氣、比較無聊的人。巴菲特從60年代到2005年,投資的複合回報率大概是21%。能比這個回報率高,就是比巴菲特強。問題是很多人只看投資翻了1萬多倍,根本沒有意識去計算複合回報率是多少。其實巴菲特的長期複合回報率,對投資人來說是最基本的常識。

 

老早就發現,不少人看東西根本沒看懂文章在寫什麽。就以我轉發的那篇長文章為例,有部分網友留言說:

 

看到最後,此女一樣沒什麽長進

 

寒痹,交易玫瑰,等著繼續虧錢吧,她不適合做股票

 

我最關心幹什麽能從99年的月薪30002000年回上海就存款幾百萬有這本事我絕對不炒股

 

看文章,可能她現在還沒找到正途!

 

寫的真好,很真實,如臨其境。希望她早日步入正途

 

此女做了十幾二十年還是這樣也太悲催了

 

都四十了還是這個水平?如果發現自己不適合炒股,趕緊認真找份工作,好好生活吧

 

這麽早入市,這麽早大戶,卻一直沒找到真經

 

九十年代就有幾百萬了?她那時才多大啊?錢是浪打來滴?真他媽假,估計又是收費的騙子寫滴廣告

 

其實這個文章中有作者失去男友,曾經在股市中暴賺又巨虧,甚至一度接的產的慘痛經歷,這種不用自己付了任何代價的風險教育,是非常寶貴的。就算真的一直到現在都未能找到突圍之路,似乎也不該說風涼話。更何況文中其中已經非常明確地說已經找到了股市投資成功之路。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看到好的模型以為都是機會,慢慢才學會了放棄,果然成功率開始提高,從那段時間開始,我開始穩定賺錢。“

 

突然之間,以前所學的技術開始融會貫通,市場走勢神奇的在你面前變得清晰可辯,如何出手如何離場如何等待都變得不是問題了,身心進入無以倫比的輕松和自在,我知道交易的最後一層紙在歷經無數磨難和努力心酸的淚水之後,在不經意間,被捅破了。“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期貨交易者的聚會,聽了80多個人的感想和體會,我神奇地發現,我能很輕松地發現他們的問題在哪里。“

 

我不知道為什麽有人說作者是個失敗者。

 

作者在2000年的時候為什麽有百萬資金,其中文中不難推斷出來:

 

“因為收益太好,父母看了我的賬面,也拿出了他們的積蓄交給我做股票“

 

“所以在他離開後,我打印了所有的交割清單,發現他根本就沒有把錢存到我的賬戶,當然他交給我的錢只是當初錢的50%,剩余的,我也沒有再去追問,一方面是面薄,不想撕開臉面。一方面總體上,我還是賺了錢的,而且不少。“

 

“我自感自己在學習方面的能力和領悟力是極強的,從小就是個學霸“

 

現在網上有海量的股票投資方面的報告、文章,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就無法抓住文章的關鍵,早日找到有價值的東西。閱讀和鍛煉身體都是好習慣,但多數人都沒有這樣的習慣。沒有經過一定的訓練,不具備必要的常識,就敢在股市中來真的,對很多人來說,其實真是作死。

 

本輪牛市到現在這個位置,其實低估的股票已經很少了。漲幅在一倍以下的股票也少之又少。對於沒有知識儲備,缺乏市場經驗的多數投資人,其實已經處於一個非常不利的位置。我真搞不懂最近半年才開戶的人,以前在幹什麽,玩余額寶?最關鍵的是,我估計很多人根本沒有通過閱讀學到必要的投資辦法。這些投資人,事實上,將錯過這輪牛市。目前4200點,就算漲到我預計的2018年的9000點,也不過上漲近一倍,而且中間會有多次振蕩,風格轉換。顯然,錢途並不大,風險就不小。

 

順便說說目前的市場,雖然央行降息了,不過多數股票今年已經基本上已經沒什麽上漲空間了。階段性的頂部已經或很快將會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5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