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平均成本法:股市投資的不二選擇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11.html

過去幾個月中﹐股市經歷了極度緊張的時期﹐經歷了今年良好的開局後﹐5月初股市開始下跌﹐期間“閃電崩盤”加劇了跌勢﹐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7月。

隨著股價下跌﹐有關股市調整的傳言變為熊市里到處彌漫的言論。有勇氣就投資吧﹐這是肯定的。最近股市隨著企業公佈一連串強勁的獲利報告而活躍起來。

從目前向後回溯(事後諸葛亮不好嗎?)﹐今年春天和夏初那些黯淡的日子﹐尤其是閃電崩盤後的幾週﹐現在看起來是投資的良好時段。雖然不是2009年3月觸及的幾十年年低點﹐但卻是差不多的低位。

近幾個月股市的動盪凸顯了長期投資者面臨的難題:何時是入市的良好時機?尤其是你有大量資金要投資的時候﹐比如有了獎金、遺產或出售房屋所得收益的時候。

一個流行的方法是平均成本法(dollar-cost-averaging)﹐這一方法非常簡單:你在一段時間內﹐每月將一部分資金投入股市(在此情況下 ﹐我們將市場定義為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情況)﹐這就是逐漸涉足股市﹐而不是將所有資金一次都投入股市。隨著股市波動﹐當股價下跌時﹐按照平均成本法投資 將買入更多股票﹐而當股價上漲時﹐則買入的更少。

這跟從工資里扣除一部分錢、或將季度股息進行再投資的每月投資額有些不同﹐你是在定期向股市投入新錢﹐這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是良好的自我要求﹐只要投資計劃是多元化的﹐包括的不僅是股票就好。

讓我們看看大量資金所面臨的進退兩難的局面吧。一次投入所有資金聽起來非常像是抓住了市場時機﹐而我們知道抓住市場時機幾乎是不可能的。鑒於投資的人有數千萬﹐一些局外人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聲稱他們有市場時機的判斷能力﹐但那些人也常常翻船﹐就在你碰巧注意到的時候。

平均成本法會讓情況得好些嗎?讓我們從年初看看。如果你得到了8,000美元聖誕獎金﹐你是在一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全都投到股市呢﹐還是在一年的前八個月每月投資1,000美元呢?

在8月5日股市收盤後﹐在1月將全部獎金一次性投入股市的投資者漲幅將約為2.2%﹐在8,000美元的初期股本上獲利173.60美元﹐而用平均成本法進行的投資表現稍好一些﹐漲幅為2.3%﹐獲利187.13美元。

原因在哪兒呢?投入全部資金的投資者在1月大舉買入時﹐股價相對較高﹐依平均成本法買入的投資者也一樣﹐但股市在7月跌向低點時﹐平均成本法的投資者還在買入﹐因此也以較低的水平買入﹐這是依平均成本法操作獲利稍多的原因。

平均成本法招來許多批評﹐舉例來說﹐如果股市上漲﹐立即投資是否明智?這些批評基本上說平均成本法披著華麗外衣﹐而實際卻是判斷市場時機﹐這些批評有一些道理。如果你在去年9月開始了上述買入股票的例子﹐平均成本法表現將落後﹐從2009年9月1日起是股市的低迷期。

其他人認為經紀商使用平均成本法以避開客戶可能發出的報怨:它不讓投資者在接近高點時買入﹐但也不會讓投資者抄底。隨著時間推移將投資資金分攤﹐將減少兩者出現的幾率。

但平均成本法確實有意義﹐尤其是在動盪的市場里﹐這似乎已越來越成為常態。隨著時間推移投資一些資金﹐可以確保你在股市下跌時買入更多股票﹐在股市上漲時買入更少。

許多投資者犯下了高買低賣的錯誤﹐高買是在股市大漲的時候買入﹐低賣是在人們都驚恐萬狀的時候賣出。平均成本法可以防範這些毀滅性的非理性行為。單是這一因素就是將其納入你投資方式的一個原因。

Dave Kansa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89

美股“狼市”時代來臨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25.html

《華爾街日報》--要想把股市的兩面性準確描述出來﹐幾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人說它像多用勺叉﹐像早中餐﹐像杏李﹐像騾子。其中有一位投資者試圖總結美國股市近期的曲折迂回的努力產生出了一個新的股市術語──歡迎來到“狼”市 ('wolf' market) 。

這個術語的締造者﹐美國BGC Financial投資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金融衍生工具研究主管邁克爾‧普爾夫斯(Michael Purves)說﹐狼市的特點是窄幅震盪、波動增加、股票相關性高、反轉快。他說﹐鋸齒狀的指數震盪提高了投資者依據基本面選股的難度﹐使短期期權和技術 分析成為把握反彈機會的更好工具。
普爾夫斯說﹐“一天晚上﹐我走過一個街角時突然想﹐應該以另一種動物來描述目前的股市狀態。與牛和熊相比﹐狼的體型更小﹐但動作迅速﹐決斷果敢。”

普爾夫斯認為﹐美國股市自2010年4月下旬進入了狼市﹐而引發狼市的根源要更早一些。股市自2008年3月的低點後大幅上揚﹐投資者預期經濟會以一個尚 未實現的較快速度復蘇﹐並把這個預期納入股價之中。受到近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經濟數據缺乏亮點以及美國企業二季度財報振奮人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市場一 直在努力尋找前進的方向﹐從而導致交易區間收窄﹐股價波動加劇。

從熊市角度來看﹐普爾夫斯認為標準普爾500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到今年年底也無法突破4月份1225的高點。

但從牛市角度來看﹐普爾夫斯預計二季度上市公司的強勁盈利以及中國等發展中經濟體的需求將使標普500指數的低點維持在1010點附近。與此同時﹐芝加哥 (新聞 - 網站 - 圖片)期權交易所市場波動率指數(CBOE Market Volatility index﹐簡稱VIX)──也就是市場的恐慌指標──很可能超乎正常狀態地保持在25到35的區間。2010年8月20日週五﹐該指數收於25.49。

當然﹐8月份的成交量清淡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8月23日的交易量為本年最低﹐而且在9月前很可能無望有太大增長。

Banyan Partners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羅伯特‧帕弗里克(Robert Pavlik)說﹐“目前市場處於試探階段﹐而且正值8月份的度假高峰期﹐交易非常清淡。很顯然﹐我們已經從經濟衰退中走出來﹐但人們還是有點草木皆兵。”

普爾夫斯表示﹐在宏觀經濟因素主宰股市的情況下﹐各類股票同漲同跌的相關性很高﹐導致投資者對於技術分析更加依賴。一方面來說﹐“算法交易” (algorithmic trading)的日趨流行增加了市場動向與技術指標的相關性。另一方面﹐在利率接近零的市場環境下﹐對企業的現金流分析變得更加困難。

普爾夫斯說﹐“在沒有其它因素滲入的情況下﹐技術面的影響將會變大。”他建議投資者利用期權工具在不確定的市場中進行短期押注。

至少在經濟復蘇步伐加快或股市在另一種催化劑的推動下重新找到立足點之前﹐狼市狀態可能還會持續下去。普爾夫斯認為﹐狼市將會延續到2011年。

普爾夫斯說﹐“可能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回到那種傳統的經濟週期。”

撰稿﹕華爾街日報Kristina Peters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02

股愈升, 人愈傻, 人愈痴, 股更痴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05.html

市場扎埋消費股已經有一段長時間了, 只是今年突然有些不同而已, 以往凡是中國相關的股票都會有亮麗的表現, 而金融風暴之後, 個人消費和政府消費相關的板塊一漲再漲, 其他的板塊被市場忽略. 消費企業這幾年的成長也的確較佳, 大多沒有受金融危機的影響.

但最大的問題是估值已經上漲到30-40多倍的P/E了, 而這些企業平均的增長也是20%多一些, 過去1-2年的40%-50%的增長不是常態, 最近的中期業績, 恒安, 康師傅等龍頭的業績成長已經降下了, 但是估值反而愈來愈貴, 而且愈來愈多投資人或投行推薦消費行業, 這就有些反常了.

未來中國消費行業的成長空間的確很大, 亦會有些消費企業成為巨無霸盈利驚人, 但這可能是幾年或許10年後的事情了, 我們要面對現在這麼高的估值, 要等待多久才能有驚人的回報呢? 祈禱板塊繼續瘋狂下去, 要瘋狂多久呢? 99年的科網, 07年的泡沫對很多人來說, 或許太久了, 但是3個月前的醫療股小泡泡, 龍頭股上升到40-50PE, 最終也是支持不住, 爆破了.

可見大多投資人的記憶是多麼的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4

雙匯Vs雨潤:弱肉強食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10/vs.html

每一次的涅槃,都是一次產業擴張的自我提升。

從依靠單一品類起家,並最終走向全產業鏈夢想的實踐者,雙匯和雨潤無疑是肉製品行業的兩個佼佼者。在龐大而繁雜的中國食品領域,這樣的企業並不在少數,無論是中糧還是新希望,乃至在中國浸淫多年的金龍魚,他們與雙匯和雨潤的產業夢想如出一轍,異曲同工。

從產業到產業鏈再至全產業鏈,這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也記錄了企業蛻變的歷程。在這樣一個一脈相承的漸變中,小的企業如何壯大?大的企業如何做 強?強的企業如何更壯?從產業到產業鏈的過程中有著怎樣的邏輯關係?它們以不同的方式上路何以達到殊途同歸的結果?在這個被認為是最難以把控的肉製品加工 領域,雙匯和雨潤的故事,給了我們生動的解答。

——只有盛宴過後,你才可以看到誰是勝利者。

-文/本刊記者 魯渝華

立足:競出Vs切入

 雙匯是從來都不憚於市場競爭的。

1984年,雙匯的傳奇人物萬隆臨危受命就任廠長時,這個年年虧損的企業一度走到崩潰的邊緣。但在萬隆的運籌下,漯河肉聯廠(雙匯前身)將目光朝外,向輕工業缺乏的前蘇聯大舉出口分割肉,很快就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肉製品出口基地。

不過蘇聯隨後解體,雙匯又調整思路,將突破口選在了火腿腸上。與其說是看到了火腿腸市場,不如說是看中了肉製品加工市場。發達國家肉製品消費需求占肉 類總量30%—50%,而中國不足1%,肉製品的精深加工才剛剛起步。彼時,和萬隆有同樣眼光的,是一個名叫高鳳來的工程師,他領銜春都集團在國內生產出 了第一根火腿腸。

萬隆拿出了企業僅有的1000多萬元家當,從日本、法國、瑞士引進了10條火腿腸生產線。1994年,雙彙集團又與香港華懋集團合資,引進資金1.27億元,建立了亞洲最大的肉製品基地,當年實現銷售收入9.9億元,利稅8600萬元。

1998年之後,國內火腿腸市場競爭達到了白熱化,由於巨額資金集中進入,接踵而至的是整個市場供過於求,價格一落千丈。

這期間爆發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價格戰,據說始作俑者是雙匯,狙擊者是春都。價格戰中,100克火腿腸中的豬肉成分,由85%調低到70%,價格隨之由每 根1.1元調低到9角錢。雙方都在競爭對手那裡互設了“探子”,鉚足了勁死掐,60%、50%、40%,比例逐步下調,一直調到15%。當火腿腸降到5角 錢一根時,被人生動地調侃為,火腿腸賣的不是肉,而是麵粉。

此時的雙匯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聲東擊西分開產品檔次。當年,雙匯推出了“雙匯王中王”高檔產品,以添加大瘦肉塊作為產品賣點,以熱播的“獅子王”為 吉祥物,隨後還請來葛優、馮鞏做廣告。這一招使得其知名度迅速躥升,在價格惡戰中異軍突起,“雙匯王中王”一躍成為中國高檔火腿腸的代名詞。此後,春都深 陷盲目多元、胡亂擴張之痛,雙匯一舉將春都擊潰,登上了火腿腸老大的寶座。

1998年,雙匯又加快了低溫肉製品市場的開發,與義大利著名食品企業——聖福特公司簽訂了緊密合作協定,向中國市場引進義大利著名品牌——“馬可波羅”,生產低溫火腿,產品投放市場後同樣引得熱捧。隨後,雙匯利用該品牌進行產品延伸,成功推出了高溫產品。

當年,中國肉類加工第一股——雙匯實業5000萬A股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火腿項目無疑是雙匯的起家項目,時至今日,都佔據著國內絕對的統治地位。在當年推廣資金有限、市場競爭過於慘烈的局面下,初生的雙匯選取了一條資源集 中於品牌的單品牌發展策略。這樣的策略決定了其後來推出的高溫、低溫、中式肉製品還是速凍製品、冷鮮肉、凍分割肉等,無一都打上了企業品牌“雙匯”的 logo,雙匯意圖以此結成一個戰略整體,也給後來者一副神聖不可侵犯的凜然姿態。

但這並沒有嚇到一些善於把握機會者,祝義才便是其中一位。

祝義才出生於安徽桐城,一個出過不少詩人和政治家的地方。祝做過公務員,小打小鬧地搞過水產生意。1993年,祝義才決定懷揣300萬元的原始積累到經濟更為發達、資訊更為通暢的南京去一展身手。

做貿易出身的祝義才對市場需求非常敏感,他也選中了肉製品加工行業。理由很簡單,經濟發達了,老百姓開始有錢了,吃肉不再奢侈了。

這一觀念並非祝義才獨具慧眼,事實上,那時的中國市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2萬多家肉製品加工企業,在一股火腿腸熱中爭得你死我活,其中雙匯、春都、金 鑼三大巨頭壟斷了高溫肉類製品80%以上份額。雨潤曾經也貿然地推出過火腿腸產品,事實證明跟風者只能遭遇潰敗。針對當時已經非常火爆的“春都”、“雙 匯”,在遷址南京後,祝義才決定避開它們所在的高溫肉方向,搞國際市場上新的主流方向——低溫肉製品加工。

1994年,雨潤以敏銳的戰略眼光,明智地選擇了低溫肉製品這一最具增長潛力的嶄新品類為突破口。此時的雙匯、春都、金鑼對低溫肉製品市場尚無暇顧 及,此時的雨潤無疑是進入了一個愜意的“市場藍海”,從而也悄無聲息地在高溫為主導、銅牆鐵壁般的肉製品市場撕開了一個缺口。到1996年,雨潤年產值已 經超過億元,邁入國內低溫肉製品行業的領軍之列。

在佔領了江蘇全省和上海的市場後,祝義才開始實施攻城掠地的計畫,並著手梳理和健全現有的行銷體系,首先把全國市場劃分為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西北、東北等八大片區,相繼在全國建立了300多家銷售辦事處。

1996年,祝義才重組南京罐頭廠,這一“蛇吞象”的成功壯舉成為全國首例“民企重組國企”的案例,而被外界解讀為很好地解決了雨潤擴張的模式問題,也給其全國性擴張從實操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論證。

“雨潤”以低溫肉製品這個大類樹立起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儘管1998年以後雙匯、得利斯、美國荷美爾等發起了一輪輪低溫肉製品猛烈攻勢,但已經於事無補。

在市場競爭的洗禮中壯大起來的雙匯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任何的疏忽都可能成為致命的隱患,尤其是像雨潤這樣的善於把握機會的後起之秀。另一方面,已經成 長為巨頭的雙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肉製品加工行業產業鏈過長,市場容量過大,養殖、屠宰、初加工、深加工、高溫製品、低溫製品、冷凍製品……單純一 個企業不大可能實現對每個環節的控制,每個環節中都有可能冒出一個咄咄逼人的挑戰者來。

 殊途:單品牌縱橫延展Vs多品牌精細耕耘

相當長的時間內,雙匯選擇了主業突出的產業聚焦戰略。其思路是: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一個主業上,依靠主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相關產業又反哺主業,支持主業進行市場競爭。

這樣的決策來源於試錯,有個小插曲是:雙匯一度也投資速食麵,結果大敗而歸。在春都多元化潰敗的前車之鑒下,痛定思痛的雙匯體會到,如果主業未穩就上 馬其它產業,一是成本極其高昂,二是分散了主業的投入造成主業地位不保。因此,雙匯把肉類製品作為自己的核心產業,一切相關產業都只能是為主業的發展服 務。1998年後,雙匯對產業鏈進行了橫向延伸,並先後上馬了紙箱包裝、PVDC腸衣、骨素、香精、種植、養殖、大豆蛋白加工、商業連鎖、軟體等相關產 業,全部為支援肉製品加工主業的發展。

在市場範圍的選擇上,雙匯採取了全國性的市場佈局策略,這是一種在食品行業被通常採用的模式。中國地理分佈極廣,各區域消費者對肉類的需求有著非常大 的差異,單一口味和產品顯然無法滿足全國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同樣,在各中心區域的中心城市設廠,則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運輸成本。第三,肉製品生產加工需要 消耗大量的生豬資源,在生豬主產區設立屠宰加工廠,同樣可以保證原料的品質。

雙匯的市場佈局主要以兩種方式展開:一種是資源主導型,如在四川仁壽、內蒙古濟寧、湖北宜昌、河南商丘等生豬主產區建立屠宰基地,確保了肉類製品加工 的原料肉來源和供應;另一種是核心市場主導型,如在四川綿陽、遼寧阜新、浙江金華、北京市、上海市等地設立肉製品廠,體現了深入肉製品主銷區、佔據主要市 場份額的戰略意圖。至2007年止,雙匯已通過合資、兼併等形式在四川、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浙江、上海、廣東、江蘇等省市建立了21 個屠宰和肉類加工基地,年屠宰生豬1500萬頭,生產生鮮肉及肉製品220萬噸。當然,在這個時候,低溫肉製品還只占雙匯產業中的一小部分,其主要業務依 舊是高溫肉製品。

作為一家後起的民營企業,雨潤則更熟諳在產業發展戰略上的整合之道。民企在快速擴張中急需大量資金,而這樣的資金籌措管道有限而更多的是靠自身滾動積累,企業根本不可能有多餘的資金用於發展其它產業。

雨潤也有過火腿腸潰敗的切膚之痛,因此在產業鏈條上,其精力更加專注地用在了低溫肉製品的市場開拓上。雨潤用整合的方式與全國大量的屠宰廠家建立起了緊密聯繫,而後者負責為其提供優質的低溫肉製品。

由於低溫肉製品需要嚴格的冷鏈式運輸條件,低溫產品更有著300公里銷售半徑的要求,因此,雨潤的市場佈局,較之雙匯更為精細和深入。從1996年雨 潤兼併南京市罐頭廠之後,先後在黑龍江綏化市、哈爾濱、遼寧開原、北京通州、甘肅白銀、新疆石河子、河北邯鄲、山東聊城、山東濟南、河南開封、安徽宿州、 安徽阜陽、安徽壽山、安徽安慶、安徽馬鞍山、安徽固鎮、江蘇連雲港、湖南澧縣、湖南長沙、江西新余、廣西桂林、廣州、四川內江、四川廣元等地建立了36家 子(分)公司。

網點看似複雜交集,但由於雙匯和雨潤主營業務的不同取捨,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兩者並沒有直接的交手——直到2002年之後。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生活水準的改善和對營養成分的重視,高溫肉製品銷量增長開始逐步放慢,特別是城市居民高溫肉製品消費量正在下降。而在發達國家消費的生鮮肉中,冷鮮肉已占到90%左右,市場消費取向出現轉變。

2003年,雙匯上馬了生鮮凍品項目,並有義大利低溫肉製品市場的投入和產能的擴大,就此形成了高溫肉製品、低溫肉製品、生鮮凍品三大業務。到了2005年,雙匯的低溫肉製品銷售收入比2004年增長83%。

雨潤也反過來開始侵入雙匯的領域,並先後上馬了高溫肉製品、冷鮮肉、中式製品、速凍製品等。相比於雙匯而言,雨潤採取了多品牌策略,針對低溫、高溫、 生鮮、速凍、中式、焙烤等肉製品六大類別設立雨潤、旺潤、福潤、雪潤、福潤得、法香六大品牌,不同品類使用不同的品牌。雨潤認為,多品牌可以搶佔更多的細 分市場份額,又整體增強了企業集團的實力,同時還能夠規避某一個品牌的危機對其它品牌的不利影響。

中國肉製品市場容量巨大,管道終端魚龍混雜,相比而言還是一個不太成熟的市場。作為非工業化品,品牌形象如何樹立?食品安全如何保證?基於諸多考慮,雙匯決定自建管道,開始在中國率先引入“冷鏈生產、冷鏈運輸、冷鏈銷售、連鎖經營”的肉類行銷模式。

從1998年開始,雙匯把在全國建設2000家冷鮮肉專賣連鎖店作為企業發展的重大戰略,並通過直營、合資、加盟等方式,在北京、河南、四川、山東、 湖北、湖南、河北和安徽開設了500多家連鎖店。此方式節約了終端的高昂營運成本,還以獨特的銷售形式擴大了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把競爭對手排除 在外。

2002年,雙匯更是把肉類連鎖店開到了雨潤的大本營——南京市。此方式很快為雨潤所效仿,2003年5月,雨潤投資1000萬元註冊成立了南京雨潤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也開始大力發展特許加盟連鎖店。

雙匯的要求條件較高,而雨潤食品[18.80 -3.69%]專賣店更具有投資少、店面小、加盟方式靈活等特點。其所要求的專賣店面積只需30~40平方米(雙匯為100平米以上),門店裝修只需區區 5000元,特許品牌使用費也只有5000元,這樣只要投資5萬元就可以設立一家雨潤食品專賣店,這使加盟的速度遠遠超過雙匯。從誕生到目前短短兩年的時 間內,雨潤就在全國發展了連鎖專賣店810家,遍佈全國11個省、直轄市的40多個城市,形成了以甯滬杭為軸心、各冷鮮肉加工公司為中心的連鎖網路。雨潤 的管道戰略推進的速度更快,對管道掌控能力的優勢也更加凸顯。

資本:系統化謀局Vs戰略式變身

2004年,雙匯銷售額突破150億元大關;同期的雨潤為80億元。

梳理兩者的產業鏈條,不難發現,雙匯和雨潤不知不覺中已囊括了主營產品、相關產品多元、上游布點、管道終端四個環節的把控,這在其他行業中鮮見。事實 上,對有著特殊要求和客觀限制的肉製品加工行業而言,這只是一條再簡單不過的邏輯。對雙匯和雨潤而言,主營產品都只是產品中的一個小類,只有相關產品的多 元化才能實現產品線的豐富;再由於對生豬資源的依賴以及冷鏈產品的特殊性,只有在各地設點佈局才能滿足要求;肉製品非工業化品的特性也決定了要保障食品安 全,只有自己去管道完全把控,因此又有了肉製品連鎖店這一新鮮業態。

由於全國性擴張的大量布點,雨潤和雙匯都面臨著一個問題,即需要大筆的錢才能支撐這個體系——但錢從何來?雨潤將目光盯在資本市場上,肉製品行業由此開始步入資本時代。

祝義才在資本市場無疑是個高手,這位肉食大亨的胃口並不小。他曾為自己定下了一條規矩:三年收不回成本的專案堅決不做。雨潤集團先後切入房地產、高科技和金融等領域,無一不是收穫頗豐。

2002年4月,祝義才出手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東成控股,邁出了向資本市場進軍的第一步;其後,祝義才又通過雨潤旗下的江蘇地華房地產公司連連舉牌, 在二級市場悄然購入南京中商。2004年11月,江蘇地華舉牌南京中商,並最終成為南京中商第一大股東。2005年3月,高盛鼎暉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聯 合向雨潤食品投資約7000萬美元,並約定幫助雨潤在香港H股整體上市。

高盛入股雨潤並非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戰略投資,這個對產業無比敏銳的PE掠食者通常都選取最優質的物件作為合作夥伴,而被最終證明往往可以左右行業大 勢。2005年10月,雨潤在港整體上市,一舉募得資金20多億元。上市當日,祝義才信心滿滿地預計來年,全年的純利將不少於3.35億元,較去年增長逾 1倍,派息率將不少於純利的25%。

雨潤宣稱將“繼續通過選擇性收購,改善現有生產設施及興建新廠房,擴充生產能力”,雨潤財務總監李詠思表示,該公司在2007年至2008年間的資本開支將達到9.8億人民幣。這筆資金主要投資在擴展上下游業務、自建廠房及並購領域。

相對於雨潤的頻頻發力,雙匯壓力倍增。作為一家國有企業,漯河是雙匯的生產基地,該市的一半稅收來自於雙匯。漯河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中國食品名城”。 在各級政府的規劃中,雙匯進一步做大做強、走國際化道路,成了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到‘十一五’末期,雙匯肉製品產量進入世界前三強,銷售收入達到 500億”。初步測算,雙匯今後五年要為此投入100億元。在計畫中,雙匯還將進軍醫藥領域,這些無疑都需要資金的支撐。

雙匯也選擇了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的道路,只不過,它選擇的方式是將自己賣出去。2006年5月,高盛通過旗下的羅特克斯公司以20.1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雙彙集團100%股權,間接控股上市公司雙匯發展35.72%的股權。

相比於雨潤在資本市場的春風得意,雙匯下嫁高盛被外界一致抨擊為賤賣。坊間的猜測是,漯河市與高盛達成了某種默契,在於高盛承諾能讓雙彙集團的“雙匯國際”和“雙匯物流”儘快上市,這與雨潤的整體上市模式如出一轍。

在兩巨頭還來不及大展拳腳時,一場“豬荒”卻不期而至,這讓雙方都有點措手不及。

自2007年5月開始,由於國內生豬供需失衡,加上飼料價格大幅上漲,2007年下半年,國內生豬價格較2006年平均上漲63.5%。隨著原料成本上漲,全國肉製品加工企業普遍開工不足,大型企業產量減少30%到50%,大量肉製品加工企業因為豬源不足而停產。

在肉製品行業中,生豬價格通常占到成本的50%以上,2007年生豬價格大幅上漲,雨潤的平均生豬採購價格上升了63.5%,在豬源上並不佔優勢的雨潤顯出了它的市場短板。

在此之下,一直以整合方式展開業務的雨潤,開始考慮進入上游的“生豬養殖業”。雨潤董事長祝義才表示,雨潤一直有意拓展生豬養殖行業,目前已取得相當養殖知識。在實施上,雨潤還是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謹慎,宣稱最快會在2010年涉足生豬養殖業務。

雙匯相對而言壓力稍輕。早在2000年,雙匯就切入養殖業務,建有種豬場和商品豬場。2004年,雙匯又開始與日本、韓國合資,建立了四個養豬場,並 首次引進1000頭丹麥純種良種豬進行培育。“豬荒”來臨,雙匯有意調整了策略,2008年7月,雙匯宣佈,將聯合另一投資方,增加投資7155萬元,用 於建設年出欄商品豬20萬頭的養殖場,該項目並將於兩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

祝義才的考慮和雙匯20萬頭豬養殖計畫的試探,都談不上大手筆,更多的是在觀望。雙匯發展董秘祁勇耀說:“雖然目前處在停產邊緣的肉類加工企業為數不 少,可以趁這個機會擴張,不過現在是否是合適的並購時機,我們依然要慎重考慮。”雨潤在外界看來的洗牌機會面前,也顯得非常冷靜,雨潤投資發展部總經理浩 華表態稱:“標的企業還是很多的,不過我們收購屠宰企業的標準是產能50萬頭以上。”

彼時,雙匯和雨潤的處境可用一副漫畫來形容:拿著大把的錢,站在牌桌前,桌上一副好牌,但拿錢的人卻沒有下注——蟄伏是這一階段最貼切的描述。

提速:橫向激進並購Vs上游小心求證

但另一些肉製品加工巨頭們早已迫不及待。

2008年8月,國家《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出臺,條例首次體現了國家規範生豬屠宰行業、扶植大型企業的決心和意志。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外資、台資進入中國大陸“跑馬圈豬”的消息開始層出不窮地出現,無論是美國的艾格菲還是泰國正大、台糖,都顯示了要在中國大 幹一場的熱情,它們馬不停蹄地收購工廠、擴充產能,毫不掩飾對這個行業的熱情;這一期間,關於丁磊養豬等消息也層出不窮,國內的熱錢資本也開始衝動地切入 這個領域。

到了這個時候,兩巨頭都不約而同的意識到:機遇來了,挑戰也來了!一頭生豬從仔豬到出欄通常要較長的時間,產業的佈局通常都需要提前修整。肉製品領域 已進入了整條產業鏈競爭的時代,也只有通過從上游並購到下游品牌整飭,構築一個較高的產業鏈壁壘,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掌握話語權。

向上游擴張,而後成了兩大巨頭的共同目標,一場收購的比拼在2009年由此不宣而戰。

雨潤迅速將目標調整為擴大產能,並鎖定上游的屠宰領域,力圖更大作為。

中國的生豬屠宰還是一個比較分散的產業,國內包括雨潤在內的前三大生豬屠宰企業每年的屠宰量不到3000萬頭,占全國生豬出欄頭數比例不足5%。而在美 國,豬肉加工4強企業占全國加工能力的50%以上,荷蘭豬肉加工3強企業的加工能力占全國的74%,丹麥最大豬肉加工企業的加工能力高達全國的80%,作 為一個國家極力推動的產業,屠宰必將面臨一個較大的整合。

雨潤採取了一種激進的擴張方式。2008年11月,雨潤與周口市政府簽訂了投資協定,建設生豬屠宰、分割、冷藏、肉類深加工項目,預計每年屠宰250 多萬頭生豬,銷售額達30億元;2008年12月23日,雨潤食品通過全資附屬的馬鞍山雨潤食品有限公司收購了湖南輝鴻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1月,雨 潤收購了騰爾(河南)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全部屠宰、生產及銷售冷鮮肉及冷凍肉業務連同相關資產;2月10日,雨潤以1.82億元的價格,收購山東滕州東啟肉 類加工有限公司。雨潤的連續出招還包括:投資2.5億元的百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在新疆石河子開工;總投資10億元的瀋陽雨潤已開始試運行;2009年7 月,雨潤在新樂市的12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也正式簽約;12月22日,雨潤綿竹福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正式開工建設,該專案計畫年屠宰生豬能力達到 150萬頭,實現年產值15億元。

按照雨潤的擴張計畫,在2008年生豬屠宰量計畫產能1800萬頭的基礎上,雨潤計畫投資40億元將產能在2年內擴大一倍,到2010年達到3000萬頭,至此成為全球屠宰領域最大的巨頭。

至於在養殖環節,雨潤依舊保持謹慎,不過祝義才表示,雨潤並不會放棄生豬養殖,而是在等待適當的時機:選擇在生豬、仔豬的交易價格比較低的時候介入。

雙匯則將重點放在了養殖和相關肉製品領域的橫向延展上。比起雨潤,雙匯的決定經歷了一個反復思考的過程。雙匯發展董秘祁勇耀曾說:“我們現在做的也是 一種嘗試,要根據結果再決定接下來的擴張計畫。”至於產業鏈的建設方面,他一度表示,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要看目前專案運行的情況。

雙匯的猶豫並非毫無道理,事實上,生豬規模化養殖成本高,疫情控制風險較大,長期來看對於企業盈利能力的增強不一定明顯,雙匯多年的養殖業務也還僅僅 停留在試探階段。不過在外資的跑馬圈地和雨潤的強大壓力下,雙匯很快意識到,在自己已有一定基礎的養殖領域上縱橫延伸並非毫無作為。

2009年5月20日,河南葉縣雙匯牧業有限公司15萬頭生豬育肥項目正式開工,雙匯繼在葉縣上馬20萬頭商品豬專案之後,又一重大養殖專案上馬;8 月,雙彙集團與濟源市正式簽約,宣佈在該市開工建設5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2010年1月,雙彙集團和日本火腿集團合作,總投資達17.2億元的中國最大 養雞項目在河南省漯河市正式開工。漯河市官網披露,雙方合作的項目為雙匯萬中禽業,一期為5000萬隻肉雞產業化項目。此前不久,雨潤位於四川綿竹總投資 為2.5億元的生豬屠宰項目也急速開建。

由養豬到養雞,雙匯的這一舉動被解讀為推進新產業的有效嘗試。雙匯的介紹中,該專案實行“公司+基地”的生產模式,涵蓋種雞飼養、種蛋孵化、飼料加 工、肉雞屠宰、肉製品加工、物流運輸、有機肥生產等眾多環節,形成從自繁自養到雞肉銷售的大產業鏈,雙匯意圖在其他領域複製豬肉製品加工模式。

按照雙匯規劃,將在2010年屠宰生豬達到2500萬頭。2009年,雙匯總計約投資30億元,在本地和異地建設項目20個,用於發展飼養、屠宰和肉製品加工以及配套產業化項目。

儘管側重點有所不同,不過,在兩大巨頭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共同的幕後推手——高盛。分析家認為,雨潤激進的並購以及雙匯在養殖領域的擴張,其實隱藏著高盛的另一場“陽謀”。

中國的生豬多以散養為主,如果這些資本大佬們所養的豬占總量的5%,而其他的養豬戶僅占0.001%,那麼PE就佔有了絕對的定價權。絕對的定價權就 產生絕對的壟斷地位,它們可以通過降價的方式使小的養豬企業退出,最終形成壟斷。而定價權要依附于健全的產業鏈,所以一體化的企業成為了控制定價權的“金 鑰匙”。

很顯然,這場豬肉產業鏈的戰爭還遠未到總結的時候。雙匯和雨潤的產業擴張史記以及它們與高盛的糾集圖謀,依舊是一個充滿疑問而懸念待解的謎團。

點評:

因為有路而寬闊

-文/本刊記者 李 彤

中國的農副產品深加工起點較低、資源分散,遍地是缺資金、少技術、無管理的小廠。以肉類加工為例,全國前三大肉類加工企業占全國的總市場份額不到 5%,行業需要大資金縱橫、整合,即便到現在,後來者也是有機會的。1994年雙匯銷售已達10億元,那一年剛剛起步的雨潤卻也發展得很好。中小民營企業 應該明白,不能總想著煉鋼造汽車,農村的廣闊天地更應當是他們大有作為的地方。

在這個過程中,雙匯和雨潤也許都明白這個道理,現代農業企業競爭早已超越了傳統的刀耕火種的方式,越是市場廣闊,反過來越容易被人超越,要提升,就必 須引入資本的力量。雙匯的縱向一體化戰略依託的是規模和資本優勢,雨潤的多品牌戰略和低門檻兒加盟連鎖都別具特色。兩者都在資本的推動下,在不斷的試探中 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

無論是國際投行的唆使,還是發展路徑的使然,雙匯和雨潤對養殖領域都保持了謹慎。中國俗語講:家財萬貫帶毛兒的不算,工業企業養活物不僅存在極大風險 也不利於資本市場對企業估值。這兩家企業若是真的想進一步控制上游不如涉足飼料行業。採用公司加農戶的形式,一手給養豬提供飼料另一手收購生豬,把髒活 兒、累活留給專業養殖戶,同時也分散了自身的風險。只不過,在飼料行業,早有新希望、正大等對手紮好了馬步,這看起來又是一個需要求解的辯證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5

奇怪的四環醫藥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22.html

最近四環在香港IPO, 粗略地看了看招股書, 總體的感覺也不錯, 它的毛利跟其他幾家龍頭的製藥公司差不多, 但是在分銷成本卻比恒瑞,中國生物製藥, 信位泰, 神威等低很多, 只佔了毛利的一成左右, 所以四環的純利很高. 但是心腦血管的藥品的競爭也很大, 重量級的對手也有7-8家.

大家都知道醫院行業不規範, 要給醫院的回佣都不低的, 所以恆瑞,中國生物製藥,神威等的分銷成本都佔了毛利的2成多到3成多. 這是引致製藥公司是否賺大錢的關鍵之一.

所以四環超低的分銷成本真的非常怪, 有這麼高的純利, 沒有理由在新加坡的交易量這麼低, 令它要退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19

股市繁榮時切勿隨波逐流 Copy from WSJ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1/01/copy-from-wsj_28.html

在火爆的股市中保持頭腦清醒并不容易。

近來﹐華爾街盡顯一派繁榮景象。自去年夏天以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已經上漲了2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也上漲了30%。市場情緒回升。大批多頭占據市場。在收益頗丰的2010年之後﹐股票策略師預測﹐2011年的股市仍然會有不錯的表 現。

在這種時候﹐很多投資者可能會不顧一切﹐愿意一頭扎進去而不計後果。畢竟﹐所有人都說股市將會節節攀升﹐對吧?你不想錯過這种机會!也許你應該趁著現在還為時不晚而趕緊加入?

這足以考驗最自律的投資者的決心了。

現在到了深吸一口氣、集中精力﹐并再次提醒自己恪守長期投資理念的時候了。

沒錯﹐股市的確大幅走高。而且﹐華爾街可能會漲得更高﹐但也可能不會再漲。沒人知道未來會怎樣。對股市“發燒”是投資者的大敵。以下是為你開的七副退燒藥﹐請酌情用半杯水沖服。

1、不要跟著感覺走。

我們都會產生一股想要在股市上漲之後買入股票的沖動﹐但這其中的真正原因与經濟前景或者投資風險毫無關聯。

這完全是本能的反應。我們會本能地隨著蜂擁的人群一起奔跑﹐通過數量占先來尋找安全感。這種做法是有原因的。數千年來﹐這個本能成功地讓我們的祖先避免了 落入猛獸口中的危險﹐但對投資來講卻會產生可怕的誤導作用。投資中不存在緊急情況:隨著時間推移﹐自律性的投資戰略能夠輕而易舉地戰勝短線投機行為。

2、不要從眾。

他們通常都是錯誤的。研究反復證明﹐公眾會在錯誤的時機投資——他們會在股市上漲之後樂觀買入﹐而在股市下跌之後恐慌拋售。

金融公司TrimTabs Investme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儘管過去十年間股市表現基本持平﹐但普通投資者還是虧了錢。而且﹐金融研究公司Dalbar發現﹐即使再往前追溯几十年﹐情 況依然如此。如果有人在20年前向標准普爾500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stock index)投資1,000美元并且保持不動的話﹐到2009年底他將會得到大約5,000美元。

而如果你盲目從眾——高買低拋——你最後拿到手的不會超過2,000美元﹐所以不要從眾﹐他們的投資記錄糟糕透頂。

3、不要受短線消息影響﹐不論是好消息還是坏消息。

短線消息在近期內可能會對股票價格有所影響﹐但基本上不會產生任何長期的影響﹐而且很快就會被人忘記。

大部分股市價值來源於公司未來几十年內將會獲得的利潤。未來几個月的影響極其有限。

頂級投資公司GMO的總監本•印克(Ben Inker)分析認為﹐即使是未來十年的利潤也僅占股市市值的大約25%。誰又會在意下個季度的盈利呢?

4、不要過於樂觀。

股市近期的增長伴隨著很多的風險。美國政府目前每年的財政赤字高達1.3万億美元﹐用來刺激經濟增長﹐而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卻在印製甚至更多的貨幣。

美國全部的債務——包括政府、家庭和公司——已經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還在增長。

儘管這些資金大量涌入﹐但房價實際上已經再次出現了下跌﹐就業市場的情況也比官方統計數据顯示的要糟糕得多。

与此同時﹐中國与其他的新興市場都在努力遏制日益蔓延的通脹﹐原材料價格出現飛漲﹐人們對歐洲再次爆發債務危机的恐懼正在蔓延。我們有足夠的理由保持頭腦清醒。

5、千万不要相信空談家的蠱惑。

太多的股市空談家在電視上高談闊論﹐他們給股市製造了一種虛假的緊張刺激的氣氛。

不﹐華爾街并未“勢如破竹”﹐也沒有“取得一連串的勝利”。而且沒有人意欲先發制人、買入股票。

這是怎樣的一個騙局呀!

如果你要買入股票﹐股價走高是坏事﹐而不是好事。這些空談家會去到超市﹐然後說出“哇!我們應該赶緊購買更多的漢堡包——它漲價了!”這樣的話嗎?

還有﹐股票与人們踢出的足球也不同。它并不是處在一种連續的運動狀態。独“股市正在上漲”這種說法僅僅意味著“股市出現了上漲”。毟所以﹐如果說今天的股價比昨天高了一些﹐那么它還會讓你有興趣買入嗎?

6、考慮一下華爾街削價賣出的頻率。

你愿意以正價買入股票嗎?股價已經出現了很大的漲幅。你真的認為它們不會再跌下來嗎——不論是從相對意義還是絕對意義上講?

這還真不好說。

在過去十年間﹐我們曾經看到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僅報6,600點﹐亞馬遜公司(Amazon.com)的股價為6美元﹐埃克森公司(Exxon)的預期市盈率不過7倍﹐免稅市政債券的回報率是需繳稅的美國國債的三倍﹐而通漲保值政府債券簡直是白送。

金融市場打折銷售的頻率似乎与折扣家俱店一樣頻繁。為什么在接下來的十年內就會有所不同呢?

7、看看是誰在為此次股市繁榮搖旗吶喊。

現在揮舞花球的大部分人﹐在1999年和2007年的時候都在做著完全同樣的事情。他們是可以信賴的指導者嗎——抑或不過是一只坏了的手表﹐總是顯示現在是該買入股票的時候了?

同時﹐大多數準確預測了上一次危機的人如今都特別謹慎——比如說赫斯曼基金公司(Hussman Funds)的約翰•赫斯曼(John Hussman)和GMO投資公司的杰里米•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大量數據顯示﹐目前的股票價格正處於高位﹐而從這一水平獲得的長期回報很可能會令人失望。

Brett Arend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40

解密社交網路流行密碼:製造模因的四個法則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30.html

在最新一集熱門美劇《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和艾米發現模因(即Meme,指八卦和其他社交資訊)像傳染性生物一樣繁殖自己,並將人類作為宿主。他們使 用了“模因流行病學”的理論在朋友中進行實驗,同時用帶有刺激、惡性和世俗資訊的八卦勾引朋友,以檢驗前者是否傳播得更快。

4月20日,開心網以這集《生活大爆炸》的故事做開場,發佈了獨立於開心網的群組產品“海貝”。開心網品牌戰略總監孫璐說:“八卦在小圈子、小群體裏 傳播,傳來傳去不出幾個人。而放大到現實世界,還會有‘好事者’(連接不同圈子的結點用戶)將小圈子八卦傳播到另一個圈子,甚至有些變成社會流行新聞。模 擬這些特點,海貝具有嚴格邀請註冊和一鍵跨群分享等功能。

顯然,這種對於資訊傳播的深入思考,今後必然還會引發更多的功能和應用。

在《商業價值》對社交網路的系列思考裏,我們曾在上一篇報道中描述了一個社交新世界的到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好處在於,如果你想成 為主角,社交網路能夠幫助你迅速成為焦點;壞處在於,所有人都像孤單的遊魚,瞬間就被淹沒在資訊的海洋中。在這個時代,每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了數字移 民,遷移著過去的關係,也構建著新的自己。

那麼,社交新世界讓資訊傳遞的成本前所未有地降低,我們該如何在這個新世界中把握流行的密碼?

被免疫的病毒傳播

技術哲學大師凱文·凱利曾經提出過“傳真機效應”的理論:第一台傳真機的研發費用高達上千萬美元,零售價格也要超過2000美元,但是這臺傳真機卻毫 無價值,因為世界上還沒有其他傳真機可以同它聯繫。第二台傳真機的出現使得第一台傳真機具備了價值,第三台傳真機讓前兩台更有價值,以此類推。因此凱文· 凱利得出結論:用戶買下傳真機,實則是買下整個傳真網路——這個網路遠比傳真機本身更加值錢。

凱文·凱利的理論為市場行銷專家帶來了直接的啟發:在社會網路中要想創造流行,就要盡可能地擴展這個網路的寬度和廣度,加入網路的人數越多,流行影響 的範圍就會越廣。然而遺憾的是,急劇擴大的網路固然增強了產品所能影響的範圍,但對網路的過度迷信者卻為自己掘下了墳墓。

在社交網路出現初期,由於資訊傳遞的成本極度降低,於是就出現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病毒行銷和瘋狂的粉絲買賣。廣告商興奮地看著自己的廣告傳達到的人群與 日俱增;然而不久,他們就發現這些鋪天蓋地的資訊轟炸,不僅沒有帶來更多忠實的客戶,反倒是每年鉅額的廣告費用大都打了水漂。買賣粉絲的人看著一夜驟增的 粉絲數目,除了滿足虛榮並未有更好的感覺,因為這些粉絲中的大多數根本無法與之形成有效的交流。

事實上,病毒傳播的最大剋星恰恰是用戶的免疫。例如,每一次流行感冒發生時,感冒病毒都會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感染病毒的人越多,流 行病就越有威力;然而,流行感冒大都不久之後就中止了,原因在於通過接種流感疫苗,大多數人對感冒病毒具有免疫力之後,這流行也就結束了。足夠大的、能夠 被影響的網路固然是流行的先決條件,但過度的病毒傳播引發出受眾免疫力,則會最終葬送這場流行。

20世紀70年代末期,電話的普及使得商家意識到這是一個經濟高效的推銷方式,從此針對目標客戶家庭的電話推銷增加了10倍。但是真相卻是,在那之後 的20多年裏,電話推銷的有效性卻降低了50%。網路越大固然威力就越大,但是在網路規模擴大的同時,網路成員遭遇的騷擾也就越多,他們的免疫力也就越發 提高。

人們關於流行的社會學認識,也因為社交新世界的誕生出現了許多進步。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的助教朱·萊斯科夫(Jure Leskovec)曾經做過一個在社交網路上進行產品推薦的實驗。結果顯示,在通常情況下,病毒式的推廣並不能有效地推動用戶的實際購買行為,同時病毒式 推廣的傳播範圍和實際影響亦有限,過度推廣反而造成負面結果。對於用戶確實不需要的產品,即使是社交關係中的強關係做出的推薦,也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唯 一讓病毒推廣的支援者欣慰的是,相對於其他產品,宗教類和科技類的產品更適合進行病毒推廣。

萊斯科夫還和斯坦福大學在讀博士生Jaewon Yang在新著的兩篇研究論文中揭示了新聞線上共用的模式,從而提供了一種提早預測新聞流行度上升還是下降的方法。他們研發出一種工具,可以畫出資訊在網 上傳播的流量圖。這個可視化的效果顯示了博客與新聞網站之間的聯繫。

他們分析了1年內的1.7億篇新聞文章和博客,以及8個月內的Twitter微博。他們跟蹤每篇作品在其他博客、新聞和微博中提到的次數,以測量其受 到的關注度。他們不看鏈結,而是跟蹤博客和文章中有特色的片語——如“做無用功”(lipstick on a pig)——的出現頻度。他們利用這些數據創建了一個揭示6種不同模式的圖表。例如,一些新聞快速傳播達到頂峰後消失,圖上形成一個尖峰形狀。其他的則更 有持久力,上升和下降都比較平緩。

“通過觀察特定類型的媒體在什麼時間節點上參與到轉播中來,你能看到不同模式的出現。”萊斯科夫說。例如,如果某事件由一篇博客爆料,其傳播模式會與 傳統新聞媒體爆料不同。萊斯科夫說,“博客在哪一點上介入報道,是決定新聞持久性的一個主要因素。比如,即便傳統媒體只短暫集中在一篇報道上,而博客的討 論卻能讓該新聞更長時間地停留在公眾的視野中。

萊斯科夫認為,預測一則新聞或任何其他消息在網路流行的廣度,可以幫助網站更有效地安排其內容和廣告。這種方法也能顯示出作者或博客是如何被共用的, 並以此來判斷其影響力。通過研究新出現的新聞的早期反響,研究者能夠預測較長一段時間裏某個內容的流行程度圖,準確度達75%。

萊斯科夫說:“這些結果與預測工具結合使用時將更加有力。這些工具能預測一個新聞獲得的關注量,而不是只預測其傳播的模式。為預測關注量,研究者要看新聞的發佈地點、主題以及其他因素。”

萊斯科夫的研究是建立在大規模實時數據的基礎上,實驗條件的改變讓該領域的研究者們相信,流行是可控、也可以製造的,雖然模因本身具有突變性和不穩定性。

製造模因的四個法則

前不久,社會化問答網站知乎裏,一個豆瓣面試產品經理的問題在11個小時內成為當時知乎最熱門的帖子。與知乎裏其他問題和回答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這個 問題的提出者是參加豆瓣產品經理的壓力測試被“刺激”到的應聘者,回答者則是他的面試官。提問者的敘述口吻還有時下網路流行的“吐槽”特點。

同樣是知乎上的一則公司八卦——“騰訊員工朱小草關於馬化騰的評價”,在新浪微博上被轉發(截止發稿時間)近3000次之多。

從很多流行案例中,我們發現其實傳播起來的八卦或者模因具有一些共同特徵:比如內部人、簡短易懂、社會或小群體環境、短時間爆發、具有故事性等。我們可以粗略總結為“模因製造”的四法則:

一、內部人法則

流行製造的第一步是資訊源可信任。解決可信問題,內部人是一個很好的組成元素。這方面的商業案例已經很多。

1990年,雷克薩斯轎車在美國剛剛建立其豪華車生產線不久,技術人員發現LS400車生產線上的兩個小問題,產品需要被召回。這讓本想圍繞品質和做工佔領市場的雷克薩斯無比尷尬——進入美國市場才一年,就要承認自己旗艦產品的品質問題,實在讓人難堪。

相對於以往在媒體道歉、發佈公告的傳統做法,這一次雷克薩斯獨闢蹊徑:在產品召回的當日,分別給每一位用戶打電話。用戶從經銷商那裏檢修完車之後,每一輛車都被認真清洗,並且免費把油加滿。如果用戶住處距離經銷商超過100英里,專門的技工會登門拜訪。

雷克薩斯的做法一時被圈內人士認為過於緊張。事實上,雷克薩斯清楚的知道願意冒險購買一輛新上線的豪華車的顧客是什麼樣的人群。當時的用戶數量雖然只有幾千人,但這些人都是
汽車內行,熱衷於談論汽車,是朋友圈中汽車方面的權威,人群雖少但卻決定了這個汽車品牌在新市場的口碑。事情的結果印證了雷克薩斯管理層的判斷,一場本會成為災難的汽車品質問題卻為公司贏得了客戶服務的美譽。

雷克薩斯的案例中,企業的高明之處在於牢牢抓住了品牌形象傳播中最核心的一群人——內行,借助這些人的意見權威引爆了一個品牌的流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國外的一些香皂品牌會在產品說明書中留下客服電話——幾乎沒有人會為如何使用香皂
諮詢客服的,然而廠家卻了解:哪怕只有一個人打來電話,那個人一定是對香皂產品充滿熱情的人。他或者是香皂內行,或者是設計專家,他們的建議對於產品的改進意義重大。通過一個客服電話,香皂廠商就能輕鬆地找到對於他們意義重大的“內行”。

這些“內行”在品牌傳播的網路中或許只佔微不足道的比例,但是他們卻對於流行的引爆意義重大。在社交網路上,他們可能就是那些超連結者,或者是能夠影響細分人群的意見領袖。如何準確的找到並影響他們,很大程度上能夠助推產品的流行。

二、環境法則

人類歸根結底是社會動物,儘管大多數人自認為意志堅定,但是沒有人能夠做到完全不受環境的影響。

上世紀70年代,斯坦福大學社會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囚徒實驗”。他和他的助手們在斯坦福大學心理係大樓的地下室建立了一座模擬監 獄,通過當地報紙招募了75名身心健康的志願者。他將這些社會志願者連同一些教師志願者分成兩組,一組作為守衛,一組作為囚犯。津巴多讓當地警察局協助, 以一個假罪名逮捕了這些囚犯並將他們關進了監獄,由另外一批志願者看守,模擬監獄的情形。

實驗結果讓人大吃一驚,那些原來以為自己是反對暴力、品行優秀的看守們,很快變成了冷酷的訓導者。第一天晚上,他們在淩晨把囚犯弄醒,強迫他們做俯臥 撐。第二天,囚犯們造反了,他們開始拿著滅火器和看守對噴。隨著實驗的進展,看守們變得越來越殘忍,個個施虐成性,不少囚犯已經變得極度精神抑鬱。以至於 到後來,身處其中的人已經忘記了那只是一個模擬的監獄而已。

津巴多的結論是,在某些具體的情況下,人類內在的癖性會屈服於強大的情境,我們的親人,身邊的朋友都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尤其是在社交網路中,我們的行為總是潛移默化中被他人影響,哪怕是一個自認為意志堅定的人。

哈佛大學的尼古拉斯·克裏斯塔吉斯教授通過研究進一步證明瞭環境對個體的影響。他在TED做過一場演講。他介紹了“寡婦效應(Widower Effect)” ——即夫妻當中的一個人過世後的那一年裏,在世的另一人的死亡概率會翻倍。“寡婦效應”和其他一些相似的現象引發了克裏斯塔吉斯的思考。他意識到,類似的 現象不只是發生在成對的人當中,而是存在於整體社會中。社會中的眾多獨立個體組成了巨大的社會網路,人與人直接或者間接地相互影響。當一個陌生人朝你微笑 的時候,你也會用笑臉來回應,這就是社會網路中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一個例子。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克裏斯塔吉斯分析了肥胖“傳染”的方式。這種“傳染”更複雜,更神秘。它不像SARS病毒那樣從一個中心點向外傳播開去,而 是包含了多個方向的相互影響。研究顯示,在這30年裏,超重的人越來越多,並且與肥胖者關係越近的人,發胖的機率越高。另一個研究結論更讓克裏斯塔吉斯震 驚:即使一個肥胖者死了之後,他的影響依然存在,社會網路會自發地試圖恢復到從前的狀態,就像有記憶力的生命體一樣。

三、簡約法則

奇普·希思《讓創意更有黏性》一書中,提出的創意讓人們記住的第一法則就是簡約。在該書中他例舉了不少商業案例:

殼牌是一家擁有百年曆史並且始終居於《財富》500強前10位的明星企業。在其推行的新的企業文化中包含了四大部分:簡化、快速、業績導向、關注外 部,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簡化”。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瞭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以自己複雜的流程為傲,而是希望用簡單來應對當前混沌的商業環境。

當我們把網站做得無所不包之時,Google的首頁卻只放置了一個搜索框,但又有誰能夠否認Google是全世界最實用的網站之一呢?

當以亞馬遜為首的B2C網站將品類打造得無比豐富之時,Groupon卻反其道而行,簡化到每天只出售一種商品,並且價格極低,天天替換。這種讓消費者始終處於期待與驚喜中的嶄新電子商務模式成為了當下的一大熱點,模倣者眾多。

在喬布斯近乎偏執的堅持下,iPhone最終只在機身上留下了一個按鈕。但就是這種簡化到極致的設計,使得一部複雜的智慧手機幾乎不需要使用說明書,小孩都能夠輕易的把玩。

我們的設計人員都太喜歡做“加法”了,不斷添加更多的功能,但真正能“黏住”客戶的始終是遵循簡單理念的產品和服務,從Google到iPhone無 不如此。設計領域有一條至關重要的原則:“Don't make me think”。理解這點你就會明白,客戶是不會花時間揣摩各個按鈕的功能的,對於他們來說更簡單的選擇便是放棄,然後選擇你競爭對手的產品——更友好、更 簡單的東西。

回到傳播理念上,如果你想讓對方完全理解你,就必須將內容設計得精簡,核心觀點必須讓別人一目了然。正如矽谷的一些商業計劃書能夠寫在餐巾紙的背面,而往往就是這樣簡單的商業理念最容易受到
投資者的青睞。關於這方面的內容,還有另一本優秀的書籍《餐巾紙的背面》(The Back of the Napkin)可以提供更詳盡的指導。

最後借用飛利浦的品牌承諾來為這段內容做一個簡短的總結,那就是:精於心,簡于型(Sense and Simplicity)。

 四、時機法則

如果說在傳統社會結構中,人們更多的還是關心環境影響這一空間因素的話,那麼在資訊爆發轉瞬消亡的社交網路時代,對於時間因素的把握就顯得至關重要。某種程度上來說,社交網路時代流行的把握更需要追求“時機的藝術”。

研究複雜網路領域的權威艾伯特-拉斯絡·巴拉巴希(Albert-Laszlo Barabasi)在研究社交網路時代的資訊傳播後,得出結論稱:由於資訊傳遞速度的加快,如今的資訊傳播越來越從原來的長尾演變到“粗頭重尾”,即現在 的資訊會在發佈之時起,迅速爆發並迅速衰減。一篇文章,一條新聞能夠風靡並流傳數年越來越成為了歷史。

對於希望在社交時代把握流行的人,或許更應該注意到“時機”的價值。在社交網路中,一條資訊在什麼時候開始推送,讓它在什麼時候影響到特定人群,越來越成為一種藝術而不單單是技術層面的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模因理論”並不是為了製造流行而產生的理論,它是基於社會學、流行病學等研究基礎上提出的大膽假設。“模因理論”的社會意義遠大於它為商業製造流行帶來的價值。在適當的時機,利用聰明的方法,模因甚至會推動社會變革,改變歷史。

身為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外甥,愛德華·伯尼斯試圖把心理學理論和行銷技巧相結合。一戰爆發後,伯尼斯的構想找到了實踐的機會。他參與美國公共資訊 委員會(CPI),利用大眾媒體、好萊塢電影等工具,成為推動美國參戰的“說服工程”的幕後策劃者,是“山姆大叔”形象的製造者。

更具社會學意義的是,模因中的一些不經意間會沉澱為一些習俗,這也是一個眾多模因競爭的結果。最後,有助維持母體不死和低成本維繫的模因被上升為習 俗,成為社會文化和制度的組成部分。習俗會造成群體認同,個體不遵守會被視為異類,因此好的模因製造出來可以相互約束,維持社會秩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2

高鑫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29.html

從自己親身在中國不同的超市買野經驗來說, 大潤發和歐尚的確是人流最多的一間, 其商品的種類也比其他超市多, 有點似小型百貨公司。  而且其地點選得特別好,大多在2-3線城市的旺區。

以PE來看, 目前PE超過50, 其在太高, 如果看市值, 目前1000億左右, 如果真的能成為中國的Walmart, 這個價值得一博, 不過前景難料, 它也可能是中國的Kmart,  但是以超市來說應該很難每年有40-50%的增長, 所以最好的選擇還是等它短期內調整到合理水平再買吧......希望它像前陣子的唐宮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3

中國銀行業長期前景如何? From WSJ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1/07/from-wsj.html

馮哲

在過去的五至七周裡,疲軟的經濟數據、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的結束以及希臘的重重債務危機,似乎都在時刻 提醒著人們,美國乃至全球經濟仍然深陷困境。對於中國股市來說,亦是陰霾密布,銀行板塊則更是利空不斷,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2-3萬億可能違約的債務 (路透社報道),銀監會提高銀行資本風險權重的新規,以及6月的高通脹和萎靡的工業生產等。在此背景下,銀行板塊的估值也應聲回落到年初的水平。

銀 行業的問題並不僅限於此。我們觀察到部分信貸不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體現,同時監管制度的變化、地下信貸市場的興起、以及通脹曲線和加息等因素,都直接影 響了投資者的心態和銀行板塊的表現。但我們認為,中國銀行業的長期盈利可能取得百分之十幾的增長。由於決策層將進一步簡化相關規定,銀行在中間業務的收入 方面將穩步增長,這也是我們看好銀行業長期發展的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

中國對貸款額度的 管控促進了包括信托貸款、委托貸款、貸款擔保及小額貸款公司等在內的其他融資渠道的發展。我們認為,在目前銀行流動性收緊的背景之下,這些被歸類於影子銀 行體系的融資工具滿足了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及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中國新增銀行貸款佔社會融資總規模的比重已由2003年的90%下降至2010年的 53%。在我們看來,通過控制銀行貸款增長目標和M2來控制市場流動性已不再像從前那樣行之有效。然而,為了更好的衡量貨幣供應量,中國政府的注意力可能 由控制新增貸款目標向社會融資總量目標轉移,這可能導致市場信貸供應量的減少。

由於潛在的不良貸款率上升風險(主要來自中小企業)以及6 月起實施的日均存貸比考核所導致的激烈吸儲競爭,合資銀行可能對這一轉變更加敏感。假定商業銀行作為中間媒介參與的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均計入銀行資產負債 表。在這種情形下,中國銀行業需要3,030億元融資來維持10.1%的核心資本率(截止2010年)。而最糟糕的情況是,如果所有的影子銀行貸款均被重 組為銀行資產,銀行業將面臨5,990億元的潛在資金缺口。

我們認為影子銀行對於金融系統的風險在於缺乏監管力度(撥備覆蓋和低資本要 求),以及參與者在未經衡量對手風險的情況下過分追求非正常回報,從而避開對銀行借貸的嚴格控制向經濟系統注入過剩的流動性。如果監管部門加強對影子信貸 的管控,進而對社會融資總規模的增長進行更加有效的監測,我們相信,包括中小企業和房地產開發商在內的影子銀行體系中的借貸者將對進一步的信貸供應控制更 加敏感。

地方政府債務的緊急救助

中國財政部關於解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問題的內部討論引起了市場的負面 反應,因為可能有20%的損失需要由銀行系統承擔。根據我們的敏感度分析結果,如果有30%的地方政府貸款(3萬億元)以20%的折價剝離,中國銀行業 2011年度的稅前利潤將平均降低13%。而合資銀行遭受的負面影響可能更大,因為他們擁有的地方政府貸款敞口佔資產組合的比重更高。

一 些市場參與者將地方貸款的政府救助計劃與1998年開始的銀行業重組進行比較,列舉出了由政策貸款引發的信貸高增長導致的資產質量問題,認為二者在這一方 面存在相似性。但是在我們看來,今天的銀行業總體資產質量明顯好於上世紀90年代末期。根據銀監會及一些公司數據,1998年,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到 39.3%,而2010年,所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僅為1.1%,而撥備覆蓋率達到180%。

根據計算,在90年代末期,如果所有不良 貸款均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國有銀行可能已經產生負資產。1998年,銀行業不良貸款對權益比率達到3.8倍。盡管中國政府在1998年向四大國有商業銀 行注資2,700億元,並在1999年剝離1.4萬億不良資產,這一比率在2001年仍然保持在2.5倍的較高水平。目前(2010年),銀行業不良貸款 對權益比率僅為0.28倍。因此,即使我們所認為的最壞的情況發生,即現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14.4萬億)的30%轉化為不良貸款,中國銀行業的不 良貸款對權益比率仍將保持在低於1倍的水平。

資本監管框架新規 ──由資產數量轉向資產質量

銀監會的資本 監管框架新規提出了超過市場預期的資本風險權重調整方案。大部分人認為,銀監會要求的最少一級資本充足率(8.5%)和整體資本充足率(10.5%)的標 準已經比巴塞爾III更為嚴厲。我們認為,資本短缺的影響將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市場氛圍,尤其是在2010年完成大量的增發新股的背景下。

有 新聞報道稱大銀行和合資股份制銀行表現欠佳,而人們通常認為,大銀行對於政策條款風險更具有前瞻性,而且擁有多樣化的貸款組合以及較低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的未收回放款額,這顯然與新聞報道是一種矛盾。我們認為,很多傳統行業中的大量未收回放款額或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我們仍堅持看好大型銀行的原因在於,大 型銀行擁有足夠堅實的資本基礎和謹慎的風險管理手段。銀行間資本風險權重調整則更易通過主動式資產負債管理進行吸收。如果調整是隨著監管新規的出台而逐步 實施,那麼大型銀行將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監管政策的方向,如此一來,對於銀行的實際影響可謂微乎其微。

此外,資本監管框架新規更為透明化,融合了巴塞爾III,並與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相結合,這對於中國銀行業長期發展無疑是利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4

2012 Q1 Review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2/03/2012-q1-review.html
呵呵, 實在很久沒有動筆寫東西了, 新的一年工作非常忙碌, 不過投資上還是忙裡偷閒, 只是懶得寫而已~~

自上年10月初在股市經歷慘痛一役之後,投資方式有了些轉變了, 除了之前的重倉股沒有變動之外,自己實驗式的買了很多高價值高股息的殘股,和賞試做些趨勢短炒,終於將之前的損失都賺回來了。

這半年買過的股票有很多,有30來隻,每隻都是買了2-13萬左右,風險比較分散,名單如下:

崑崙能源
東方電氣
南車時代電氣
恆安國際
神威藥業
中國神華
蒙牛乳業
中國旺旺
和記黃埔
中國光大控股
惠理集團
SOHO中國
民生銀行
新華文軒
兗州煤業股份
香港交易所
L'Occitane
建設銀行
中國光大國際
數碼通電訊
中糧包裝
周生生
好孩子國際
中國糧油控股
中國玉米油
珠江鋼管
江西銅業股份
工商銀行
美蘭機場
理文造紙
峻凌國際
金蝶國際
中國海洋石油
特步國際
建滔化工集團
勝獅貨櫃
重慶機電
博士蛙國際
四環醫藥
民生國際
白花油
旭日企業
卜蜂國際
冠華國際控股
莊士中國
路勁基建
浙江世寶
依利安達
天福(開曼)

當中有不少已經賣了,而且賣在中高位~~,很多人中招的兒童股,我也在高位走了,其中有運氣的成份在裡面。剩下來沒有賣的都是一些股息偏高,估價偏低及股價不是升太多的。
但是也有一些是中招了,如白花油,業績比想像中差,而且不派特別股息,美蘭機場更過份,之前幾年的股息很穩定,突然取消了,而玉米油更是烏龜王八蛋,之前出盈喜,但是業績只增長20%多一些。

當中也有些不錯的如新華文軒,特步增長雖然不多,但是股息分紅增長還是不錯。今年自己的組合的分紅有4%了,實在是不錯丫。目前的重倉股跟以前有些不同了,但還是以金融為主。

頭號仍然是招商銀行,離10萬股的目標很快就到了,這幾年的股價雖然不太好,但是業績,風險控制,分紅還是非常之滿意的,也是自己長期投資的實驗品。

第二重倉股已經由康師傅變成崑崙能源了,自己和能源還是比較有緣份,每次投資都能賺不少,以前的中石油和今年賣了的中海油~~都幫自己賺不少。

另外保險兩雄的比重也是不少,估計上年的業績已經見底了,隨著A股的慢慢回升,未來的表現應該還可以。

其他的就是上面列表中的十多隻,是哪些就不詳細寫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