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讓希爾頓重返台灣的神秘金主

2014-03-03  TCW
 
 

 

前後暌違十四年,最為國人所熟知的全球知名飯店品牌希爾頓(Hilton),即將重返台灣飯店業市場!

二○○二年年底,台北火車站前的希爾頓飯店,易名為凱撒大飯店,自此,希爾頓也撤離台灣。如今,這個當年登台時,是國內第一個跨國連鎖的飯店品牌,最遲於二○一六年,將以主攻商務客群的希爾頓花園旅店(Hilton Garden Inn),再次登台,這回,坐落地點則是在近台中港區的梧棲。

竄起,前年開始密集出手引進國際飯店、大手筆推案

把這個知名飯店品牌拉到梧棲的,是國內旅館業生手,上櫃公司海灣國際董事長劉至誠。雖說是生手,但竄起速度令同業側目。

過去一年半,劉至誠密集出手,先是在二○一二年五月,斥資十八億八千萬元購入深坑假日飯店(Holiday Inn);去年底,投入二億八千萬元標下法拍四度流標、佔地廣達一萬七千坪的台中大坑東山樂園舊址;年後開春,他透過入股方式,成為中部地區的中科大飯店、後豐商務會館以及新幹線花園酒店等三家商務飯店的最大股東;至於即將簽約動工的希爾頓花園旅店,則蓋在梧棲的兩千坪自有土地上;而在花蓮新城,也還擁有一筆逾四億元購入,待開發的五千餘坪飯店用地。

成為假日、希爾頓,兩大跨國飯店集團在台合作對象,但劉至誠卻低調到近乎神秘,不只飯店業陌生,就連向中部建商打聽,這位一九九○年代以建設起家的同業,也鮮少有人見過他。

「聽聞過他交易土地的能力很強,但從不曾出現在同業飯局,」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秘書長傅枝火說,劉至誠是在近年才成為房市熱區的大坑口十期重劃區,第一個大手筆批地推案的建商,「當時一坪建地不到四萬,現在少說已翻漲五、六倍。」

創業,放棄家業白手起家養地致富,版圖橫跨美、中

走進海灣國際總部,劉至誠先帶領我們參觀他近五千件蒐藏、以布袋戲偶為主的私人美術館,「已故的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黃海岱,來這裡時還忍不住演了一段,」「這套白蛇傳戲偶是從蘇富比拍回來的,」他如數家珍的介紹蒐藏。

大一念美術,後來插班讀建築系,劉至誠的學歷過程不但有別多數建商,投資觀點,也迥異於一般建商,「不常和同業互動,是儘量避免自己的判斷受到外界影響,」他坦言。

雖是出身中部老字號的文林補習班第二代,但劉至誠退伍後便離開家族事業,二十八歲那年,用房仲和投資工藝品生意的獲利,與五位友人集資二千五百萬元,成立海灣建設。如今,不過半百,即擁有以萬坪計的土地庫存量;在美國、上海浦東,則經營商用不動產,不含上櫃的海灣國際,身價估計約六十億元。從《易經》「生、旺、衰、死」哲理出發,「囤生地、搶旺地」是其致富的六字訣。

投資,自成一格獵地原則長抱生地,危機入市搶旺地

他解釋,用股市術語比喻,「生地」是交易清淡的低價股;「旺地」則是投資人加碼搶進的高價股,但只要投資方法得宜,投資兩種土地都能賺到錢。

以「生地」來說,重點在於資金自有、長期持有,獲利絕對以倍數計。因此,九二一地震後,台中市北屯區雖人口最多,但因較靠地震帶,土地乏人問津,不在斷層帶上的當地十期重劃區,建地市價一坪三萬四千元,不到七期地價的兩成。於是,他大膽敲進三萬坪土地;看好兩岸通航的台中港區未來,去年也一口氣買下台中沙鹿、總計萬坪的十二筆建地,著眼都是長期增值。

但如何避免買進低價股,最後抱的是雞蛋水餃股?劉至誠說,以地產投資來說,買市郊外圈「生地」,一定選該商圈的A級地段,推案時再透過產品設計創造不動產價值。這是為什麼位在梧棲台灣大道縱貫線旁的新飯店,必須要找國際旅館品牌加持的原因,和提升「生地」資產價值的邏輯相同。

至於「旺地」要怎樣投資才能賺錢?他分享的投資邏輯,則是抓到危機入市的機會就要出手,別以為能等到最低點。

二○○八年三月,馬總統連任成功,國內地產景氣再熱,他看上一塊台中七期新市政的土地,地主開價每坪九十六萬,殺到九十二萬沒買成,但三個半月後,金融海嘯前兆陸續出現,市場氣氛丕變,地主登門求售,竟以不到半價的每坪三十九萬六千元成交,如今,行情已上看兩百萬元一坪。「朋友說,等金融海嘯再出手,說不定可能再打八折,」但他認為,好的資產,在你等到最低價格之前,早就被人買走了。

那麼,他又是如何看待當前的房地產景氣?

「在我看來,現在的房地產市況,只能用『瘋了』形容!」他說,地主成天等著上門的建商加價,好像房地產永遠只漲不跌似的;他標下東山樂園法拍物件,隔天就有仲介上門,說有買主想加價買,「景氣未免也好到失去理性了吧!」他搖頭。

「房地產和做股票不同,它沒有跌停板的限制,一個波動,可能跌掉三、五成,」目前資產配置的現金水位,已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等待市場回歸理性大震盪,進場搶便宜貨的劉至誠這樣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75

他山之石》加拿大年金改革給台灣的一堂課 退休金自選 是挽救年金破產的解方


2014-05-26 TWM
 
 

 

是挽救年金破產的解方

過去一年,台灣的年金改革毫無進展,潛藏負債繼續暴增;究竟改革工程應該如何起步?二十年前的加拿大經驗可以提供答案,當年,他們的領導者展現堅定決心,而民眾則藉由積極參與退休金自選投資的管道,有效彌補政府擔保的不足。

撰文‧蔡曜蓮

滴答、滴答……,距離去年四月底行政院推出《年金改革方案》已經一年了。這一年來,年金改革工程幾乎可用「毫無進展」來形容,初期雖有一陣喧擾,但如今,不僅相關修法遙遙無期,就連社會各界的溝通討論也近乎停擺。

直到五月八日,國發會公佈政府潛藏負債四年暴增三兆元、總額達到十七兆元,這才稍稍勾起人們對「年金黑洞」的回憶;「年金改革有助於改善潛藏負債。」對於國發會公佈的數字,財政部長張盛和是這麼回應的。

勞保破產倒數!

台灣潛藏負債每年增兆元

問題不會憑空消失,年金改革的工程一日不啟動,潛藏負債就是會不留情面地繼續以每年近兆元的速度增加,勞保基金的破產時間也不會自動停止倒數;依據二○一二年精算報告,勞保將在二○二七年宣告破產。

台灣沒有片刻拖延的本錢,我們急需答案。

於是,《今週刊》採訪團隊飛到了北美洲,在一個你我熟悉的國度——加拿大,尋找發生於二十年前的一段歷史。你或許想像不到,一九九四年的加拿大被《華爾街日報》調侃為「第三世界國家榮譽成員」,這個重要的經濟大國,當時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接近一○%,政府公債的賣相比歐債危機高峰期的希臘國債還糟,而這一切的元兇之一,就是一套不負責任的退休年金制度。

加拿大政府對於退休人士有兩個「基本」保障,一是福利性質的老人年金與收入津貼,二是類似台灣勞保年金的「加拿大退休金計畫」;二○○九年,加拿大稅制專家傑克明茲(Jack Mintz)針對後者出了一份精算報告:該計畫至少能保證七十五年不破產。

啟示一:不向民粹低頭

加拿大總理鐵血提高費率

七十五年,足夠許諾初入社會年輕人一個看得見的未來了。但事實上,這套計畫也不是一路走來都是圓滿順遂。

一九六六年,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正式上路,這套年金計畫極儘可能地討好民心:繳費水準是月薪的三.六%,遠低於台灣勞保年金開辦時的七%費率(目前為八.五%),並且是以工作最後三年的平均所得為給付計算基礎(勞保為最高五年),根據統計,加拿大每位退休族每月可因此領到大約二萬元新台幣的退休金,與勞保年金「最高」給付水準幾乎一樣。

即使是與已被批評為「全球最優惠」的台灣勞保年金制度相比,當年的加拿大退休金計畫也更加「民粹」;這份大禮,當然逐漸成為國家財政的重擔。

八○年代,加拿大債務佔GDP(國內生產毛額)約為二五%,雖然在八○年代末期,該計畫的費率已調高至五.六%,但到了一九九四年,債務佔GDP比率仍猛暴增長至六七%,退休金計畫搖搖欲墜。

「當年,政府債券乏人問津,直到這個國家需要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幫忙,大家才真的醒過來。」傑克明茲接受《今週刊》專訪時回憶。而九三年成為加拿大總理的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則在二○一一年受訪時形容:「當年的加拿大就是今日的希臘。」一一年時,希臘瀕臨破產。

出身魁北克農村工人家庭的克雷蒂安以硬頸著稱,曾因年輕時罹患怪病而導致左臉麻痺,這一回,他抱著大不了只做一任的決心,大刀闊斧地展開改革;除了種種財政緊縮方案之外,他大筆一揮,宣佈將退休金費率六年內提高到九.九%。

克雷蒂安曾透露一個小故事,當他向內閣宣佈大舉拉高收費的年金改革計畫時,語畢,室內一陣寒意。一位部長在散會後打電話給妻子,直接告訴她,「下次選舉沒望了。」但出乎意料地,克雷蒂安沒有付出政治代價,他在接下來九七年和二○○○年的大選中連續獲勝,蟬聯總理直到○三年卸任。

主政者必須以堅定的決心面對民粹壓力,這是加拿大年金改革的第一個啟示。傑克明茲說,當政府大舉拉高退休金費率,人們的感覺其實是:「好吧,政府終於開始做事了。」

啟示二:鼓勵個人帳戶制

用自己的存款養未來的生活至於另一個啟示,則是來自於一個值得玩味的數字變化:即使投入退休金計畫的費用提高了,加拿大人民卻更願意把錢投入另一套退休金系統──由企業自行設計的「個人帳戶制」退休金計畫。

就在加拿大出現退休金破產危機的同一年,一九九四年,世界銀行發表「避免老年危機」的研究報告,提出所謂「三支柱」模式(Three-Pillar Model):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導的社會安全制度,如台灣的國民年金及勞保(勞工保險)、公保;第二支柱是由企業提供的員工退休金制度,在台灣,則如勞退(勞工退休金);第三支柱是個人自願性的商業保險儲蓄。而個人帳戶制的退休計畫,則通常運用於第二支柱。

在加拿大,一九九一年參加「第二支柱」──「個人帳戶制退休計畫」的民間企業員工僅有一四%,此後一路攀升,到二○○六年,人數已比十五年前多出約一倍。

無論是對政府或對個人,這個數字的增加都有其正面意義。對政府來說,個人帳戶制的退休金制度由於並非「社會保險」,而是「用自己現在存的錢,養自己未來的生活」,因此不會造成政府的財務負擔、不會造成潛藏債務;對個人來說,則是在政府保障有限之下,能夠藉此拉高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讓自己對未來更加篤定;換一個角度思考,在一個財政狀況與人口結構都不再適合「政府為人民退休生活做足擔保」的社會裡,引導民眾積極走向個人帳戶制,以更強大的「第二支柱」減輕「第一支柱」的負擔,是關鍵解方。

「喔……,台灣的狀況是這樣啊……,那我想,退休金計畫恐怕必須『百分之百』仰賴個人帳戶制吧!」在記者攤開台灣人口結構圖與經濟成長趨勢圖後,加拿大經濟學者莫肯(Malcolm Hamilton)這麼說;他是加拿大重量級的退休金專家,給台灣的這句建議雖然半開玩笑,但已點出了台灣年金改革的必然方向:拉高個人帳戶制的比重。

「照我來看,民眾投入個人帳戶制的薪資比重,至少必須拉高到一○%!」說話的是比德古登(Peter Gordon),他是美國恆康退休計畫服務公司總裁,長期參與「四○一K計畫」(美國的退休金帳戶,只應用於私人企業)。他回憶,屬於個人帳戶制的四○一K,一開始也只被當成「補充計畫」而已,「但在八○年代中期以後,人們發現情況不同了,以前是十七個勞工養一個退休族,後來變成三個勞工養一個,大家發現,政府擔保的退休計畫很可能會破產啊!」如何拉高參與意願?

業者操作 提升投報率

國內一般勞工適用的勞退新制,就是個人帳戶制;除了僱主依規定必須每月為員工提撥六%薪資投入個人退休帳戶之外,也提供勞工「自行」再提撥一%到六%的選擇空間;然而,自○五年推行至今,在全國六六五萬勞工當中,只有三十五萬人選擇自提,佔比約六%。從這個數字來看,台灣人對個人帳戶制的參與狀況,顯然遠不及格。

於是,如何拉高民眾對個人帳戶制的參與意願,可說是政府推動年金改革的重要成敗關鍵。長期關注台灣退休金問題的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也說,在勞保給付可能減少的前提下,鼓勵勞工提高勞退自提有刻不容緩的必要。

要拉高民眾參與意願,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提升基金操作的投資報酬率。

「在我的經驗中,把錢交給政府操作的績效,往往是滿糟糕的。」莫肯的評論或許有些直接,卻也鮮明點出了台灣「第二支柱」的根本問題:與加拿大甚或美國、新加坡、香港、紐西蘭、澳洲、瑞典等主要國家相比,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勞退基金是由政府操作,而其他主要國家則是由資產管理業者建置投資平台,交給業者操作,政府負責監督。

長期推動勞退金自選的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曾經提出一份「勞工退休金新制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建議平台白皮書」,強調「以過去政府基金投資經營之保守態度……,仍可能使退休所得替代率偏低。」「為增加勞退基金管理績效……,建議適時開放金融機構參與。」簡單地說,就是類似於加拿大的作法:政府監督、業者操作、民眾自選。

但業者管理真能比政府更好嗎?以香港人的「第二支柱」──強積金計畫為例,現時強積金底下總共四七七檔基金,根據政府數字,截至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止的十三年,整個強積金制度在扣除費用及收費後的年化報酬率為四.一%。而在台灣,勞退基金許給退休族的年報酬率是「兩年期定存利率」,目前約為一.三%,兩者相比,自選所提供的長期報酬率自然比政府操盤高出不少。

其實,從○四年《勞退新製法案》擬定之際,民間學者專家就不斷呼籲開放勞工自選投資平台,直到最近,勞動部才終於有了修法的進度。曾任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的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分析國內退休金自選難產的原因:「勞工團體對於業者介入始終存在疑慮,擔心這項措施是圖利業者。而主管機關則是擔心變革太大。」受限於官方與民眾的保守態度,自選平台的開放也就一再耽擱。

如今,勞退自選終於進入修法階段,但即使順利上路,仍然是一項重大工程,若參考國外經驗,業者與政府還有不少事情必須做到。

如何快速落實?

以自動提撥機制推一把

在退休金自選的架構中,業者扮演的角色是平台提供者,受到政府監管,並且也與客戶第一線接觸,「你必須確保客戶擁有便利的理財諮詢管道。」加拿大宏利人壽團體福利與退休計畫資深業務副總裁芮貝爾(Sue Reibel),平時主要負責理財商品的教育溝通,「我們就得經常跑到各地,為不同的公司員工上課,與勞工朋友面對面講解自選平台設計與退休金規畫方向。」她說。

至於政府的監管角色,簡單地說,就是「監管參與的業者和基金」。以香港強積金為例,基本架構是由「受託人」、「投資平台」、「基金商品」三個層次組成。

其中,受託人就是信託業者,可以設計多個投資平台供民眾選擇,而受託人必須經過香港積金局的核準。此外,每個投資平台都有多檔基金可供選擇,但要讓一檔基金納入任何一個投資平台,也同樣必須經過積金局的審核。

除了生冷的監管動作之外,政府若要快速拉高民眾參與,其實還有一些「手腳」可動。

或者應該說,政府要設計幾件事情──「除非你說不,否則我就這樣做」。其中第一項,就是「除非你說不,否則政府就自動幫你提撥部分薪資投入自選平台」。

美國國會在○六年通過一項重要的年金改革法案:《退休金保護法案》,法案當中的一項重要變革,就包括了「自動加入退休金計畫」,談及這項設計,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斯福魯(Kenneth A. Froot)舉雙手贊成:「人們都隱隱知道他們應該儲蓄,可是你不推他們一把,他們就是不會主動去做。」美國波士頓學院專職退休研究的學者艾莉莎穆爾(Alicia Munnell),在聽聞台灣的現況後,強烈建議台灣將「自動提撥」納為配套之一。

如何降低風險?

因應生命週期 轉換資產配置事實上,穆爾建議台灣要做的「自動機制」不只於此,在四○一K計畫中,參與者若無意管理自身資產,則會「自動」將其資金分配到生命週期基金。「這方面,你們也應該認真考慮。」除此之外,「生活形態基金(Lifestyle Fund)」也是目前美國四○一K計畫中,市佔率最高的基金類型之一。「因為它很方便啊!」宏利資產管理(美國)環球資產配置主管鮑伯(Bob Boyda)說。

一九九四年,他與他的投資團隊共同開發出這種創新基金商品,投資人只要決定自己現階段需要的是保守、穩健或積極的投資風格,就能轉換到相對應的資產配置中。「當我遇到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比如退休或生小孩,我可能會因此改變風險偏好,就能立即轉換成適當的資產配置。」根據美國知名投資顧問公司Burgess + Associates針對四○一K參與者的研究,自二○○一至一○年,投資生活形態基金者平均每年報酬率為四.五九%,相對優於其他族群。

對此,宏利資產管理環球資產配置投資長貝瑞伊凡思(Barry Evens)表示,「退休金操作的目標本來就不是追求最高的報酬率,而是略高於市場平均。」回到台灣的年金改革進程,依目前進度,勞工勞保、軍公教退撫的相關修法要在短期完成幾無可能;唯一值得樂觀的進度,就是「勞退金自選平台」尚有機會在下半年完成修法,最快可望在一五年上路。

從加拿大的經驗來看,如果勞退自選制度成功,民眾對政府擔保的依賴降低,或許勞保、退撫的改革阻力能夠有效降低,但也別忘了加拿大年金改革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年金改革要成功,終究需要主政者的堅定決心與信念啊!

從破產邊緣,到續命75年—加拿大退休年金改革歷程1966 「加拿大退休金計畫」面世,採用隨收隨付制(類似台灣勞保年金),費率僅為3.6%。

隱憂!

1976 首批領取退休金的勞工出現,這群人只繳費10年,即可領取全額年金。

1986 將提撥率由3.6%逐年提升至5.6%。

搶救!

1994 加拿大政府債務與GDP比率達到驚人的67%,遭《華爾街日報》譏為「第三世界國家榮譽成員」,退休金計畫面臨破產。

1996 總理克雷蒂安大刀闊斧改革,將提撥率大幅提升至9.9%,此改革預計讓加拿大退休制度延續100年。

復活!

2009 傑克明茲為加拿大退休金制度進行精算,預估財務仍可延續75年。

三大支柱,為老年生活撐起保護傘根據世界銀行所提出的「退休三支柱」概念,是國際規畫退休制度努力的方向。

退休三支柱 加拿大 美國 香港 台灣

政府主導

老人年金、保障收入津貼、加拿大退休金計畫 社會安全基金綜合援助計畫、公共福利金計畫 勞保、國民年金、

公保

企業提供

職業養老金計畫、註冊退休儲蓄計畫、免稅儲蓄帳戶等 401K計畫

強積金計畫

勞退新制、勞退舊制、軍公教退撫

個人自願

個人退休金儲蓄計畫 個人退休金儲蓄計畫 個人退休金儲蓄計畫 個人退休金儲蓄計畫

資料來源:宏利投信

25歲投入自選,退休金最高多50%—勞工自選平台所得替代率試算如果勞退金自提6%,投入不同屬性的自選標的,你的所得替代率能增加多少?

預設投

報率

年齡

(參與時間) 3%

(保守型) 5%

(穩健型) 8%

(積極型)

25歲(35年) 15~18% 23~26% 44~50%30歲(30年) 13~15% 17~21% 30~35%35歲(25年)10~13% 14~16% 21~24%40歲(20年) 8~10% 10~12% 14~17%45歲(15年) 6~8% 7~8%9~11%50歲(10年) 4~5% 4~5% 5~6%55歲(5年) 1~2% 2~3%2~3%資料來源:王儷玲《勞退新舊制度之所得替代率探討 》(2003年)民眾投入個人帳戶制的薪資比重,至少必須拉高到10%!

比德古登(美國恆康退休計畫服務公司總裁)加拿大退休制度的三大支柱,讓加國的老人貧窮率,比OECD一半的國家都還低。

芮貝爾(加拿大宏利人壽團體福利與退休計畫資深業務副總裁)往往,退休金管理者的任務,是想盡辦法擠出比最保守的投資再多一點利潤。

鮑伯(宏利資產管理環球資產配置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1

只看兩項數據 颱風天也敢放行 復興空難給台灣的三個教訓

2014-08--04  TWM
 
 

 

復興航空澎湖空難造成四十八人死亡、十人受傷的慘劇,學者認為,僅以能見度、雲幕高兩項標準作為起降判斷標準,有所不足,應考慮將風速、風向納入機場起降標準,也讓飛機起降與否回歸飛航專業,不受外力干擾影響。

撰文‧何欣潔

七月二十三日晚間七時,麥德姆颱風海上警報尚未解除,復興航空自高雄飛往澎湖馬公的GE-222班機,在馬公機場降落時,墜毀於機場附近的西溪村民宅前院,造成四十八人死亡、十人受傷,是台灣近年來最大空難事件。

「天氣這麼差,為何還要飛?」這不但是台灣所有民眾的質疑,甚至連CNN、NHK等國際知名媒體也都如此追問,認為航空公司冒險出航,導致意外發生。

誰讓機師不能專業判斷?

回顧事發當時,中央氣象局雖在下午五時三十分取消澎湖的陸上颱風警報,但自下午四時至六時之間,澎湖地區的陣風平均達九級以上,已達台北捷運「減速或調整班距」的標準。直到飛機出事的晚上七時,陣風仍有七級強度,時雨量也高達每小時二十六公釐,當地雷雨交加,天氣相當惡劣。但根據民航局的標準,只要能見度達八百公尺,便可合法放行,其餘交給航空公司自行規範。

「何時不能飛?」這個問題需要基於高度專業作出最嚴肅的判斷,容不下一絲一毫的「非專業」考量;在幾種「不專業」的可能性當中,首先可討論的,是「誰讓機師不能專業判斷」?

空難發生後,「有人關說要求起飛」的耳語傳出;對此,當晚有航班降落馬公機場的華信、立榮,以及復興航空等均一致否認。澎湖縣唯一一席的立委楊曜則強調自己上任之後,「從來沒有做過這種要求!即使是趕著開刀、急救的鄉親要讓軍機後送高雄,我都不曾要求軍機飛,更不可能要民航機飛,絕不會拿鄉親、旅客的安全開玩笑。至於前任立委是否曾在惡劣天候施壓航空公司,我並不清楚。」而澎湖縣前立委林炳坤方面也表示,從未給航空公司任何壓力,一向尊重專業、安全第一。

然而,在一連串的否認聲中,也有某業者員工私下透露:「若不飛,民代會來施壓,這早已是常態。」他並表示,即使不是民代施壓,單是消費者「拍桌子瞪眼睛抗議」,難免也會讓航空公司做出「專業上打折扣」的決定。

起降標準為何不含風速?

其次,現行的「起降標準」是否有欠專業,亦是各界討論重點。航空運輸專家、逢甲交通運輸管理系副教授李克聰指出,這次的空難事件,顯示台灣現行的規範有所不足,「目前僅以能見度、雲幕高兩項標準作為起降判斷,未來應考慮將風速、風向納入機場起降標準,並建立航空公司、機長、航管的三方溝通機制,讓飛機起降,回歸真正的飛航專業。」李克聰分析,颱風天的天氣「瞬息萬變」,雖然能見度符合起降標準,「但也許側風很強,導致飛機降落時無法順利逆風下降,造成低空風切現象,進而發生危險。」事發後,有人將本次空難與二○○○年的新加坡航空空難相比擬,當年十月三十一日晚間,桃園機場因象神颱風風雨過強,導致新航SQ-006班機衝出跑道,爆炸起火,釀成八十三死、四十四傷的悲劇。當晚天氣同樣符合起降標準,卻仍然造成意外。前立委王昱婷曾據此向行政院提出書面質詢,認為起降標準僅考慮能見度,有所不足,應將風速大小納入機場關閉標準,但最後仍未見相關規範出爐。

對於外界的呼籲,民航局副局長李萬里回應表示,各機型所能承受的風速不同,民航局過去已要求各公司必須訂定內部規範,針對各機型明訂不同的風速起降標準,以ATR-72型為例,馬公機場二十跑道只要飛機尾風不大於十五浬、頂風小於五十浬、正側風不大於三十五浬,即符合降落標準。民航局會以「抽查」與「接受檢舉」的方式,處罰「偷飛」的航空公司。李萬里並點名,「遠東、復興航空過往曾有多次違規紀錄。」至於本次復興空難發生時,各航空公司是否也有違反風速起降標準、逕行偷飛的情形?李萬里僅表示,一切等調查結果出爐才能確定;相關內部規範、裁罰紀錄文件,也不方便對外公佈。

機場警報系統不足?

最後,則是機場的設備是否專業不足?在本次空難中,最有機會扮演關鍵角色的設備,就是國內目前僅有桃園、松山機場配備的低空風切警報系統(LLWAS)。

根據民航局研究指出,低空風切是「航機的隱形殺手」,不易偵測,也不易掌握。當航機遭遇低空風切時,輕則發生顛簸,重則可能造成航機重落地甚或墜毀。

根據一三年的招標資料顯示,汰換桃園及松山機場低空風切警報系統的招標金額達四四三六萬元;雖然所費不貲,但人命無價,李克聰建議,各機場均應添購低空風切警報系統,「除了有助防止空難,當面臨外界壓力時,若有清楚的規範、儀器的數據,也可以幫助專業人員在關鍵時刻堅持自己的判斷,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他強調,民眾霸機、民代關說現象時有所聞,但起降標準規範不足,也讓各方的非專業意見有了干擾機會,影響了專業判斷的空間。

「話雖如此,但就算今天有更嚴格的標準訂出來,政府、民代、民眾能不能全力支持?如果不能,再多的規定也沒用,航空公司也得『偷飛』。」這是某位業者的私下心聲。

說到底,屢見不鮮的機場櫃枱抗議畫面、民代關說施壓的潛規則,這些「非專業干擾專業」的常態,恐怕才是釀成巨災的隱形兇手。讓飛機起降完全回歸塔台與機師決定,則是基本、正常、想當然耳的合理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36

4G吃到飽是萬靈丹還是毒藥?韓國電信商給台灣的一堂課

2014-09-29  TWM
 
 

 

4G絕對是一場新賽局,在台灣電信商一窩蜂投入吃到飽搶客之際,或許應該先看看提早台灣發展4G的韓國,他們怎麼玩4G,如何用更多服務來拉抬流量,如何技巧性地定價,保住電信業獲利。

撰文‧周品均

五月二十九日,中華電信宣布4G開台,正式開啟台灣4G時代,不僅意味著全新的網路速度將帶動各項創新應用的實現,更是一場全新賽局,整個產業將迎接一波洗牌浪潮。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早在三年前,一場顛覆韓國電信業排名的殺戮戰,已經寫下台灣電信產業可能上演的劇本。

樂金電信翻身

靠4G 從末段班到坐二望一在二○一一年之前,身為韓國第二大電子集團LG旗下電信公司LG Uplus,當時不過是韓國排名第三的電信公司,市占率只有十八%,遠遠落後其他兩大電信商SK Telecom和KT。在3G市場裡,SK Telecom拿下一半市占率,是韓國的第一大電信商,KT則分得約三成市場,剩下才是 LG Uplus。

不過, LG Uplus並未因此放棄投資,在3G時代落後對手的LG Uplus很清楚,3G一役已底定,唯有趕快布局新世代,才有機會在新賽局中翻身。因此,韓國4G執照一釋出,LG Uplus不只搶先布局,還搶在前兩大電信商之前開台。

開台一年時間,LG Uplus的4G用戶就突破百萬人,4G時代展開讓他們的市占率回升到約二五%,相較於3G時代與前兩大業者的差距,LG Uplus在4G的市占率不只擠下原先排名第二的KT,還從無足輕重的第三名業者,翻身變為韓國電信一方之霸。

LG Uplus靠著4G布局翻身,不是只有提前開台,關鍵在是否有足夠的服務內容,驅動使用者的流量。簡單來說,一般人手機上網,最常使用的功能莫過於瀏覽網頁、聽音樂與看高畫質影音串流,其中又以看高畫質的串流影片用到的上網流量最大。

如果電信商想要多賺錢,消費者就要多用流量,那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消費者不斷看影片。LG Uplus看準了4G網路的高速傳輸,將顛覆過去3G上網看高解析度影片就「卡卡」的窘境,特別推出U+ HDTV的電視直播與錄影音樂播出,旗下有超過八十個直播頻道,不但可以同步觀看四部影片,還能即時重播。

今年八月,LG Uplus出具的一份報告這麼寫:「 U+HDTV使用者單月使用量約在六GB,遠高於產業二.五GB平均流量。」顯示他們對於影音服務推升流量使用的成效相當滿意。光是影音流量就占整體使用量接近三成,成了LG Uplus最重要收費來源。

吃到飽像嗎啡

韓國4G 採分級收費

除了提供足夠的內容與服務,讓使用者不斷拿出手機使用上網功能外,電信業者要在4G時代中出奇制勝,「價格策略」扮演關鍵角色。

「吃到飽對於電信業者來說是致命傷,業者大推吃到飽,未來勢必難以獲利。」一位台灣電信業內人士點出台灣電信業發展的癥結點。韓國電信業者在3G學到的一大教訓就是,電信商前期投資要花大筆銀兩標頻譜、買硬體設備,還要補貼手機給消費者,如果4G繼續走「吃到飽」費率的老路,恐怕電信商的獲利之路,將會越來越艱辛。

正因深諳這個道理,韓國三大電信商在4G服務推出之初,就很有默契地採用了分級付費制度,直到一二年,LG Uplus為了刺激4G上網流量,再下重手,率先以「吃到飽方案」開啟殺價戰,但這個吃到飽方案是有附帶條件,如果消費者每天流量超過二GB,網路速度就會變慢,用限速的方式來約束消費者,而不像3G時代不限速吃到飽。

「有限速,就不算真正的吃到飽方案,韓國主要還是走分層付費機制。」業界人士認為,進入4G時代後,電信業若要獲利,終究得走上分級付費制。就拿LG Uplus的方案來說,非吃到飽方案有七種,並將限速吃到飽方案拆開,依照不同的應用服務配套,劃分出三種不同的資費方案。

這樣的作法,一來是避免消費者的胃口又被吃到飽養大,二來是增加消費者使用流量的同時,電信商還能一邊賣服務,增加電信商的獲利。這也難怪LG Uplus一出手後,立刻逼得其他兩大電信商SK Telecom和KT也加入。

例如韓國電信龍頭SK Telecom去年獲利,就因限速吃到飽方案成功吸引消費者,將淨利衝上一.六一兆韓元。LG Uplus獲利也有相同表現,在推出限速吃到飽方案後,獲利為二七九四億韓元,扭轉前一年因行銷費用過高的虧損命運。

再回頭看台灣電信商的4G大戰,在中華電信宣布開台後,三大電信商的4G分級付費維持不到三個月,就因台灣之星端出五九九元不限速吃到飽方案,引發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與遠傳跟進。韓國電信商的分級付費至少還維持了一年,讓電信商能保有相對獲利。

台灣電信商推出吃到飽不打緊,更慘的是不限速,等於消費者愛用多少就用多少,只要付得起高額費率,即使少數消費者二十四小時占用大量頻寬也無所謂。這完全走回3G的老路,3G後期上網嚴重塞車,少數人占用大眾的頻寬,這個問題恐怕比3G更早出現。

早在4G頻譜標售前,電信業內人士就再三強調,電信頻譜是國家資源、是公共財,過去在3G犯的錯,4G時代不應該再出現。電信商有利潤,才願意投資、提升服務品質,消費者也會有更好的上網服務,形成正向循環。

然而,4G頻譜標出天價,墊高電信商的經營成本,為了搶客戶,用高額補貼手機來綁消費者,而獲利來源的費率卻是吃到飽不限速,壓縮獲利空間。兩相夾殺下,電信業的生存空間變艱難,不願意砸錢投資,最後受傷害的還是消費者。

一名業界人士說,「長期來看,台灣業者必須走回分級收費才能獲利。」韓國電信產業邁向4G比台灣早了三年,從韓國經驗看,唯有開創更多4G應用,資費定價謹慎,才能導向業者、消費者雙贏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70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 皮凱提給台灣的三個啟示

2014-11-10  TWM

他不是革命家,卻煽起全球對資本主義的革命。

他不是社會主義者,和馬克斯一樣預言了資本主義的末日。

《今周刊》專訪《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幫台灣貧富差距這項民怨找解方。

撰文‧楊卓翰

那一天快來了。資本主義造成的貧富差距,讓九九%的人忍無可忍,發動對頂層一%的全面戰爭。不再只靜靜地坐在華爾街,那些領著最低工資的暴民闖進大門,推開僕人,把頂層的權貴一個個拖上街,被掠奪者變為掠奪者,世界顛倒了。

如果那一天來臨,很多人會把罪怪到法國經濟學家,《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21th Century)作者湯馬士.皮凱提(Thomas Piketty)頭上,怪他寫的書、怪他挑起的仇富,注定了這場革命。

這個時代的相對論: 資本所得大於勞動所得但皮凱提不想挑起貧富之間的戰爭,他的眼光更遠。他書寫的對象是經濟學者和當權者,而非一般人;批評的對象是資本主義與體制,而非富人。但皮凱提卻給了這場戰爭充足的武器和彈藥。他厚厚的經濟書熱銷全球,獲得數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背書,掀起了二十一世紀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潮。

這位當紅的經濟學家接受《今周刊》越洋專訪,認為自己像醫生。他只是想指出讓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資本財富」,一直有像癌細胞的恐怖繁殖力。過去我們希望這個癌細胞,能夠不藥而癒。但是,他用七百年的資料告訴所有人真相:自由資本的「繁殖力過剩」,超出所有人想像。

皮凱提看到問題,提出解方。在他眼中,在貧富差距感受甚大的台灣,面對全球化的貧富差距,又該怎麼做,才能阻止資本累積造成的一%與九九%的差距惡化?

我們要先問,貧富差距的真相是什麼?就像愛因斯坦的E = mc2重新定義了物理學,皮凱提和他的同事用複雜的數學模型與歷史資料,導出一個最簡單,卻又最具破壞力的公式:r大於g,證明了全球資本正在瘋狂累積,到了失控的地步。

「全球貧富差距的戰爭,實際上就在於『資本所得』︵r)和『經濟︵勞動︶所得』(g)的差距不斷擴大。」皮凱提說:「我們看經濟發展良好的二十個國家的歷史,資本所得與勞動所得之間的關係,並不像大家想像中那樣穩定:資本所得累積的財富,其實一直在上升,而勞動所得則不斷下降。」沒有人能阻止資本的無限累積,東德、蘇聯這些共產試驗全部失敗。但是,「錢,不應該毫無節制地生錢。」皮凱提斬釘截鐵地說。

「當然,錢生錢不是壞事。如果可以投入經濟,讓更多人工作,那就是好的。但是,我們信奉自由資本市場的結果是什麼?」皮凱提不是馬克斯的信徒,他相信資本主義,卻對資本主義失望。

「金融海嘯後,我們已經看到自由市場的潰敗,資本主義出現了許多問題。但我相信在此同時,我們需要堅固的民主制度,讓資本主義可以走在對的方向,能對大眾有利。」面對這不能沒有,卻又無限增長的癌細胞,皮凱提所提出的解藥,就是稅制。

自由市場派相信政府不要插手,透過輕稅,這場資本主義病就會自我痊癒。皮凱提反駁了這個觀念,還提出了「對高收入者課八○%的重稅」的化療級苦藥,也成為眾人對皮凱提的應用普遍解讀。

但是,為了抑制薪資所得和資本所得的差距,要對症下藥。事實上,除了針對所得提高稅率,皮凱提更在意「對什麼東西課稅」。

「如果課稅對象的課稅基礎(稅基)只有財產的一○%,那就算把最高邊際稅率提高到八○%、甚至九○%,都還是起不了作用!」皮凱提解釋。

「我認為應把財富在不影響投資意願的情況下,用累進稅率方法課稅。富人們『看不見的財富』自然也該在其中。」他主張,對個人財富課稅,會比所得稅來得有效。對於這些最頂層富人,他們的房屋、土地,連所持有的股票、債券、基金等非勞動所得,不論交易和持有,都應該每年用高幅度的累進課稅。

舉台灣的房地產為例,就是皮凱提口中「看不見的財富」之一。台灣的房地產尚未實價課稅,稅基不到市價的十分之一,每年持有稅及資本利得稅,等於隱形一樣,政府不但不知道,更別說課到稅。

因此,為了掌握有錢人,皮凱提認為,現在各國政府,包括台灣,都應該要跨國建立起完整的財富資料庫,以掌握富人們難以捉摸的「資本所得」。

這樣的烏托邦,固然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也被許多經濟學家強力抨擊太過極端。但是,若比較台灣目前的稅制改革,離皮凱提的重稅、資本稅烏托邦,可是距離十萬八千里,遠遠的在另一個極端。

所得稅不該是薪資稅,該課的是資本利得稅「台灣財富不均的問題,比皮凱提書裡講的先進國家都還要嚴重。在台灣,你幾乎課不到資本利得稅。」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平說。如前所說,台灣的房產交易雖然打算實價課稅,但是每年所繳的持有稅,也就是房屋和地價稅的課稅基礎,卻遠低於市價。

課不到這些資本利得稅、財產持有稅,那台灣政府的稅收從哪裡來?答案:從所得分配不斷衰退、卻傻傻地一毛錢都逃不掉的勞動者下手。

「如果看我們的綜合所得稅結構,資本利得像股利、財產交易,只占一四%;大部分的稅,都是老百姓每天勞動賺來的薪資所得。」王平進一步解釋。

經濟學家馬凱雖不認同皮凱提的結論,卻也認為資本利得稅是台灣稅制重要的問題:「台灣人都覺得稅很重,但全世界稅率最低的地方卻是在台灣,租稅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只有一二%。和大家的感受不一樣,其實我們很輕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什麼地方發生了問題?是稅制本身出現了漏洞。」「很多真正的有錢人不是薪資所得者,是炒地皮的人,他們繳的稅微乎其微,讓一毛錢都逃不掉的薪資所得者負擔高稅,但有錢人卻不用交一毛稅。」馬凱說。

不擴大稅基,提高邊際稅率真的有效嗎?

按照皮凱提指出的資本主義病症,台灣所得稅的結構已經扭曲,勞動所得者負擔的稅率過高,而資本利得稅偏低。重點是,在稅基不足的情況下,提高稅率並沒有效用。但令人不解的是,財政部的稅改方案卻仍將對收入一千萬元以上的高收入者提高邊際稅率,將稅率從四○%提高到四五%。

「我非常不認同台灣應該先提高邊際稅率。有那麼多該課未課、又跑不掉的財產稅擺在眼前,為什麼要先拿能自由移動的所得稅動刀呢?」王平質疑。事實上,所得千萬元以上的富人,仍有二三%是薪資所得,想要滿足公平之餘,卻也傷害了皮凱提在書中沒有計算、不當一回事的「人力資本」。

一家中大型綜合券商的總經理就說:「我們主要競爭人才的國家薪資所得稅只有一五%~一七%,因為我們兩稅合一,所以薪資所得稅達到四七%。我們一直希望把台灣人才留在台灣,鼓勵外國人進來,結果根本在做相反的事。﹂馬凱也認為:「薪資所得稅那麼重,拉那麼高也沒用,身價百億千億的人卻都不用繳稅。所以稅制的改革應該往(擴大稅基)這個方向走,把漏洞去掉,減輕薪資所得稅負擔,把總稅收提高。」中研院研究員陳明郎更指出,與其提高邊際稅率,不如廢止所得稅兩稅合一:「兩稅合一不但沒有造成鼓勵投資的效果,反而讓企業主的資本利得,可以透過一七%的低營所稅與抵減,反而更課不到資本利得稅。」他指出,「台灣稅制應該恢復兩稅分離,讓薪資比率下降,勞動者的負擔可以減輕很多。」台灣必須和鄰近國家進行租稅合作「我不知道台灣這樣的所得稅率適不適合,但我很樂見台灣保持一定程度的累進稅率。」皮凱提說。他也特別提醒台灣:「考慮到租稅競爭的問題,台灣也必須同時和其他鄰近國家進行租稅合作。」像台灣這樣的小型經濟體,面對全球化與資本流動,很難在租稅上有主動權。在皮凱提的烏托邦裡,他期望:「台灣可以走在對的道路上,從鄰近小國開始,再和中、日合作,建立完善的區域租稅制度,更透明地交換金融、銀行資料。」「這不簡單,但這是全球的問題。打擊財富的不公平,我們需要更多國家的政府一起努力。」皮凱提終究是戰爭的煽動者,但他挑起的並非貧富之間的革命,而是讓人們把火力集中在資本主義,「革體制內的命」。如果當政者再不聽勸,難保哪一天,人們會集體上街,連同政權一起革掉。

湯馬士‧皮凱提

(Thomas Piketty)

出生:1971年

現職: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主任、巴黎經濟學院(PSE)教授經歷: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助理教授學歷: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博士

台灣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以家庭可支配所得來看,過去30年最高級距與最低級距的所得差距,越來越大。但皮凱提所說的財富差距,比政府能收集到的資料更巨大。

有錢人的主要收入來自錢滾錢,並非薪資收入...

各階層申報所得稅收入來源1000萬元以上 薪資占收入比23.5% 非薪資占收入比76.5% ... 但台灣稅制不公,稅收多數來自薪資...

各類所得占個人綜合所得稅總稅收比率註:其他包括利息所得、租賃及權利金所得、營利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財產交易所得、退職所得、機會中獎所得、稿費所得等。

薪資所得

73.5%

股利所得

14.5%

其他12%

... 因稅收主要來自薪資階級,所以 一般人覺得稅很重,但台灣整體租稅負擔率卻不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93

就愛唱反調 小公司突襲產業龍頭 來自台灣的女孩 把啦啦隊服變時尚

2016-04-04  TCW




美洲豹選手啦啦隊(Cheer Athletics Panthers)的三十六位少女隊員,在佛羅里達州迪士尼樂園舉行的二○一三年世界啦啦隊競技大賽中,用她們的後翻空心筋斗等特技贏得滿堂采。同樣讓人看得如醉如痴的,還有她們那身包著小水晶珠與亮片、揮灑出無限活力與健美的制服。

制服公司「叛逆選手」(Rebel Athletic)的創辦人凱倫.諾斯奧瑞吉(Karen Nose Aldridge),為了打響品牌,將這家新公司全部的廣告預算,投入這場啦啦隊競技賽事。「我們一夜成名。」她說「不到三天就接到六十多萬美元訂單。」在市值約三億美元的啦啦隊服裝市場,美洲豹這樣專為比賽而成立的明星隊,是一塊又小又高端的市場。像奧運花式滑冰一樣,明星隊必須刻意營造美感,制服也比一般啦啦隊更時髦、更精緻。

凱倫看準這個差異,用製作高級時裝的手法,投入傳統制服產業,果然一炮而紅。

大學被退學

自行創業 一年就賺錢

凱倫自己原也是啦啦隊員。她生在台灣,母親是中國人,父親是美國陸軍軍人。五歲以前一直與外公、外婆住在台灣,之後隨父母定居德州小城胡德堡。她本來想當職業舞者,但因為父親的執意堅持,她還是進了南衛理公會大學法學院。

她沒有畢業就退了學,與同學創辦女用牛仔服裝品牌。公司一開始做得很好,九個月就創下百萬美元業績;只是景氣隨即急凍,凱倫幾個星期就流失了四成顧客,被迫收攤。她開始為一些品牌打工,還在達拉斯附近幾家健身房擔任舞蹈教練。

有一天,在偶然機緣下,她與舞蹈競技公司Spirit Celebration的老闆史密斯進餐,凱倫談到她過去做的生意。史密斯正好急需好幾千件的鑲珠刺繡外套,他立刻從他的車子行李箱取出一件外套,拿給凱倫看,「妳能做這個嗎?」凱倫想到她在洛杉磯與中國的製造人脈,在問明價碼之後,她告訴史密斯:「我不但可以做得比這更好,還可以幫你設計更美的產品。」一句話,讓她踏進啦啦隊服飾產業。

就這樣,凱倫在一二年創辦「叛逆選手」,聘用時裝設計師,滿足客戶各種需求。她在中國自設工廠,高薪禮聘巧手工匠,小批生產極精緻、高度客製化的制服,使她不僅能在價格上與對手競爭,在品質與設計方面也高人一等。

總公司設在德州達拉斯的「叛逆選手」,才開了一年已經賺錢,去年營業額接近兩千萬美元(約新台幣六億五千萬元)。達拉斯牛仔(Dallas Cowboys)與亞特蘭大獵鷹(Atlanta Falcons)等美式足球的知名啦啦隊,都穿著叛逆選手的制服表演。美洲豹位於德州主場體育館的老闆哈伯麥說:「凱倫讓我們看到一種全新的製作與設計方式。她帶入了創新時尚,她擦出了整個產業的火花。」

挑戰大鯨魚

對手做不到的 她都做

但「叛逆」必須面對一個強大對手:華思緹體育公司(Varsity)。華思緹是一家市值十二億美元的公司,控制了八成以上制服市場,對制服產業有巨大影響力。只要是中學與大學比賽,幾乎都能看到華思緹制服。

「叛逆選手」在插旗明星隊制服市場以後,開始小心翼翼地進軍華思緹牢牢掌控的校園啦啦隊市場。凱倫說,華思緹多年來不斷深耕與學校教練的關係,教練「一直在華思緹的系統中成長,只知道買華思緹的產品」。

她決定打一場「挑戰者品牌」之戰。

所謂「挑戰者品牌」是顧問業者Eatbigfish發明的名詞,意指新創企業以始料未及的手段,對付老牌業者。Eatbigfish合夥人巴丹說,「叛逆」是他所見最經典的挑戰者品牌範例,凱倫「對華思緹的運作方式深惡痛絕,決心要加以匡正。

小蝦米想擊敗大鯨魚,就必須像這樣義憤填膺,不斷反擊、反擊、反擊,直到取勝為止。」想當挑戰者品牌,僅僅做得比較好還不夠,還必須做得與過去大不相同。凱倫說,「我們強調,無論做什麼,都得與華思緹有一八○度差異。」她並且透過「叛逆選手顧客章程」貫徹這項意旨:這項章程對顧客提出十大保證,其中六項,包括「每一通電話,每一封電子郵件,我們都會在二十四營業小時內回覆」、「無論單子大小,我們都會提供同樣好的服務」等,都與華思緹大唱反調。

為迫使競爭對手打退堂鼓,華思緹採用許多強硬手段,其中包括重要賽事的壟斷。明星啦啦隊靠比賽存活,而華思緹擁有大部分重要賽事。「叛逆」靠美洲豹打響第一炮的那場迪士尼世界啦啦隊大賽,是全美明星隊聯盟的一場賽事,而全美明星隊聯盟背後的大老闆正是華思緹。

善用網路技術

快速客製化 永不重複

參加華思緹所辦賽事的隊伍,所穿著的制服,有相當嚴格的規定,如果參賽隊伍穿華思緹的衣服,參賽費還可以現金退款,折價購買華思緹生產的服飾。據估計,如果向華思緹購買制服,參加華思緹的賽事,每年可以省下一千到兩萬美元。

面對華思緹層層圍困,身為挑戰者品牌的「叛逆」,以顛覆產業的手段進行突圍。在凱倫推廣以前,「高級時裝」與啦啦隊制服這一行扯不上一點關係;但凱倫推出每套三四○美元以上的制服,硬是打響了這塊商機。

「叛逆」現有十三名創意設計師,他們與高級時裝顧客當面會商,或透過Skype交換圖樣與構想,直到顧客滿意為止。

顧客滿意後,「叛逆」會製作原型,徵求顧客同意,進行微調,然後派出代表為每一名隊員量身。凱倫說,「我們為你的隊伍客製一項概念,用完以後將它埋葬,永不重複。」巴丹說,「為發揮協同戰力,造成更大衝擊」,挑戰者品牌也需要結盟。凱倫在去年秋天成立「叛逆聯盟」,一面加強與獨立賽事製作商的關係,一面支持一些小型啦啦隊產品供應商。

反擊出奇招

直接在對手地盤搶生意

華思緹眼見「叛逆」攻城掠地,當然不甘示弱。去年十月,華思緹以極其大膽的行動購併JAM品牌。JAM當時是第二大賽事聯盟商,同時也是「叛逆」最重要的行銷夥伴。在事發前僅僅一個月,JAM創辦人還不斷強調「叛逆」是它的獨家制服贊助商;事隔不過幾星期,言猶在耳,華思緹與JAM已經宣布結盟。

華思緹與JAM的結盟,壟斷了約九成重要賽事市場。JAM主辦的啦啦隊賽事,一直是「叛逆」推銷啦啦隊制服的最重要平台,現在這個平台把「叛逆」鎖在門外。

不過,身為挑戰者品牌,凱倫還須具備化危機為轉機的能耐。失去JAM後,她成立一個叫「叛逆崛起製片公司」(Rebellion Rising Productions)的新事業體;二月十九日那個周末,在警車前導下,一輛「叛逆崛起」巴士在達拉斯全國啦啦隊協會明星對抗賽、華思緹最重要賽事的會場外停下。

這輛內部陳設彷彿五○年代電影明星化妝室的「夢幻巴士」,歡迎所有參加比賽的啦啦隊隊員與他們的父母上車參觀,試穿、選購商品。當然,隨車工作人員還會訪問隊員,製作紀錄片。

紀錄片片名叫什麼?叫「霸凌」(Bullying)。凱倫笑著說,「你看,我這一招夠瘋狂吧?」撰文 / 作者•Leigh Buchanan 譯者•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33

6500億基因檢測市場 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卡位商機》「精準醫療」風潮掀起產業革命

2016-05-30 TWM

今年全球吹起精準醫療風,帶動基因檢測產業的蓬勃發展, 跟著世界浪潮,台灣基因檢測公司也緊追在後,搶食基因檢測市場大餅, 頻頻發布利多消息,引起資本市場關注。

「我是不是有得到乳癌的基因?」「我的寶寶會不會有唐氏症?」這些對癌症和遺傳性疾病的疑問,如今都能透過基因檢測得到答案。加上越來越多癌症藥物針對某種特定基因才有效,治療前須先檢測,讓「基因檢測」變成一門好生意。

二○一五年一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當年是「精準醫療」元年,基因檢測風潮即開始增強。美國計畫募集一百萬人的基因資料,英國也宣布投入五億美元,希望在一七年前,能有十萬人完成全基因定序(基因解碼)。全世界最大的基因定序儀器商Illumina,更早在一四年,就預估基因檢測市場達二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六千五百億元)。

基因檢測是什麼?簡單來說,它是人體基因的健康檢查,看基因是否突變、未出生的寶寶是否帶有重大的罕見疾病的遺傳基因,或是癌症治療前,看患者是否帶有特定基因,以便決定治療方案。

此外,從英美各國都由國家政策推動,積極投入基因定序,透過蒐集個人檢體,建置人類的生物資料庫,希望從中找出特定基因與疾病的關聯,使得基因定序成為一塊穩定又龐大的市場。

隨著基因定序技術的進步,○九年,做一次基因定序要價十萬美元,一四年已跌到一千美元,投入成本的大幅降低,讓大量基因定序變成可能。目前最新基因定序技術稱為次世代定序(NGS),專做市場研究的美國商業諮詢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趨勢研究)的報告認為,次世代定序市場發展潛力可觀,一四年約二十億美元市場規模,到二二年可迅速成長至三百億美元。

癌症基因檢測 是未來的主戰場至於基因檢測產業市場,更具有爆發性。

根據Illumina報告分析,目前全球基因檢測市場最大宗為癌症檢驗,占五○%,其次是科研服務占二五%,產前檢測約占一○%到一五%,傳染病占五%到一○%。

這股浪潮也席捲台灣,根據初步統計,台灣至少有三十家公司業務與基因檢測相關,包括已上市櫃的創源、基亞等,興櫃的基龍米克斯、普生等,即將上興櫃的行動基因、麗寶生醫、慧智基因等,乃至於未上市,也頗受業界矚目的賽亞基因等,紛紛展開卡位戰。目前看來,癌症基因檢測、產前基因檢測、基因定序是三大市場。

其中,醫界普遍則認為,產前基因檢測技術較為成熟穩定,檢測結果很明確,沒有灰色模糊地帶,實用價值高,包括慧智基因、已上櫃的創源都瞄準這塊市場大力投入。慧智基因創辦人、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評估,產前基因檢測因為有政府給付與自費項目,整體年產值約達四十億元。

不過,儘管產前檢測正夯,但多家基因檢測公司則認為,癌症基因檢測才是未來的主戰場。這類廠商包括行動基因、麗寶生醫、普生等,紛紛打著與醫院合作的招牌,長驅直入。

其中,一四年成立的新秀行動基因,執行長陳華鍵出身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擁有分子生物學、基因體學等專業,加上太景生物科技生物處長的歷練,讓行動基因起步就受矚目。

多年在基因檢測領域打滾的陳華鍵認為,是否能把檢測結果轉換成醫師所能理解的資訊,以及是否與各大醫院進行實質的合作,能夠取得檢體豐富研究、累積檢測實力,才是未來基因檢測公司勝出的關鍵。行動基因就宣稱和十多所醫療院所簽署合作計畫,藉此掌握市場。

另一家麗寶生醫則以台北榮總醫院為後盾,雙方從一二年合作以來,已經累積五百例臨床檢測案例,與臨床合作的經驗,相對其他單純基因檢測的公司來得豐富。麗寶生醫研發總監唐建翔說,公司一直以來都似鴨子划水進軍市場,如今已進入中國市場,營運現況不錯。麗寶生醫去年台灣營收約兩千萬元,今年預估約五千萬元。公司樂觀估計,明年底前可以收支打平,已計畫申請興櫃掛牌。

而積極布局肝病市場三十多年,且已在興櫃掛牌的普生,請來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萬芳醫院副院長賴基銘擔任顧問;加上從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B型肝炎病毒Pre-S檢測技術,今年一月迄今已有兩百多人受測,是否能貢獻明顯業績,備受矚目。

想要獲利 得切入醫療市場目前台灣大多基因檢測公司仍屬於研發燒錢階段,或是代理檢測設備為主,大多數公司還沒有獲利。有法人認為,基因檢測觀念並未普及,市場推廣未必盡如人意,以定序為例,屬一次性業務,做完一次就結束,不像醫材等消耗品市場有持續性,未來即使有獲利,也難有爆發力。

而且,基因檢測想要有營收與獲利,還是得切入實際的醫療市場才行,標榜與各大醫學中心級醫院合作,成了一大賣點,台大醫院就是最明顯的「活廣告」之一。對此,台大醫院副院長鄭安理強調,「台大沒有外包」,目前臨床需要用到的基因檢測,都是台大醫院的實驗室自己做。

鄭安理說,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基因檢測「一點神祕都沒有」,至於是否每人都要做,「我們(台大)不敢講」,會因時間和各領域的基因解碼、檢測技術被證實到什麼程度而不同。

創投、券商乃至於業者都指出,若有政策面加持,投入經費扶植,才可望全面帶動基因檢測產業。譬如把國病與各大癌症突變基因檢測納入健保,或大力推動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基因定序工程,也許有機會進一步打開市場。

儘管市場很熱,也別忘了,號稱女版賈伯斯的Holmes,成立的Theranos基因檢測公司,以低價血液檢驗方式與策略風靡市場,去年年底遭美國媒體踢爆是騙局的教訓。

基因檢測未來在精準化醫療領域所扮演的角色,會愈來越重要,究竟誰家最「精準」,大家且拭目以待。

台灣尖兵1》慧智基因獲國際大廠加持除了胎兒罕病 也做癌症篩檢一名媽媽流產了九次,都查不出原因,她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來到禾馨婦產科專業母胎醫學中心。透過基因檢測檢查發現,原來是先生染色體平衡性轉位,禾馨創辦人蘇怡寧利用胚胎著床基因診斷技術,找到正常胚胎植入子宮,成功「受孕」後,夫妻露出許久不見的笑容。「這就是我們存在的價值。」蘇怡寧說。

二十年前,蘇怡寧因看到生下裘馨氏肌肉萎縮症寶寶的媽媽,不斷被夫家指責,感受到如果預先知道胎兒的健康情況,可避免這類悲劇。這是蘇怡寧一頭栽進基因診斷領域的原因。一二年七月,他更在台灣大學育成中心,成立慧智基因公司。

不像其他基因檢測公司是生技起家,再試圖與醫院合作,慧智是從臨床走到基因檢測,一開始就建置專業醫師、醫檢師、遺傳諮詢師等團隊的營運模式。

慧智從創立之初的三十人,壯大到現在的上百人規模,目前至少與三百多家醫院合作,來自蘇怡寧經營的禾馨婦產科的業務占比僅一五%到二○%,在產前檢測占有一席之地。

去年營收超過四億元,稅後EPS(每股純益)超過三元,今年資本額將從一.三億元,增資到一.八億元。難怪有法人會說,從臨床搶攻基因檢測,客源穩定,營收也穩定。

慧智建立許多遺傳疾病及染色體微片段缺失疾病的檢測平台,以特色的全方位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篩檢為例,可針對唐氏症、愛德華症、巴陶氏症、全染色體數目異常進行篩檢,還可以分析染色體微片段缺失,並與Illumina合作,導入技術及百萬筆臨床數據,做到精準的篩檢防護。

除了針對孕婦與新生兒檢測,現在最夯的癌症基因檢測,慧智以提供乳癌、大腸癌、遺傳性癌症等檢測為主。蘇怡寧強調,他所做的基因檢測與臨床緊密結合,有些癌症檢測還未經過證實,慧智就不做。

今年九月,慧智預計在興櫃掛牌,據了解,高達二十家法人、創投捧錢想投資。以慧智目前的表現,很可能成為檢測市場的明日之星。

台灣尖兵2》基龍米克斯打通上下游擁獨門專利 拓展全球市場講到基因定序,就不能不提到基龍米克斯。

基龍米克斯(以下簡稱基米)是由中央研究院水稻基因體計畫前主持人周德源所創立,是第一家接受資本市場考驗的基因檢測公司。基米在新北市汐止打造六百坪的實驗室,建構國內基因體最大的核心實驗室,有最高端的基因定序儀器,檢測對象不只是人,還包括農產品、水產和海洋基因體服務等。

今年年初,基米合併了由中研院院士陳垣崇創辦的世基生醫,基米預估,一八年時,世基擁有的癲癇與痛風基因檢測專利保護,可望獨占全球十億元的市場。

基米總經理黃昭熹表示,整併後,市場擴展到生資軟硬體開發等;打通上下游後,未來可望拓展全球市場,與亞洲大型基因檢測公司一較高下。

基米一五年營收約四億元,已經連續三年每年成長逾二○%,九成業績來自科技研發服務,其餘為基因定序服務。

面對未來,黃昭熹樂觀預估,由於全基因定序需求倍增,加上最高端基因定序技術突破,單是台灣明年市場的需求就高達五千萬元。未來,預計基因定序將普及於臨床治療,而臨床醫學的市場又是科學研究市場的十倍大,前景可期。

基因定序是精準醫療的基礎,在越來越競爭的市場上,整併後的基米,除科研穩定收入外,將進軍醫療市場,如何從既有的基礎上往前邁進?考驗基米的經營團隊。

撰文 / 林思宇、楊明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19

苦悶上班族 三十九歲轉軌 舒服T恤 立志要做台灣的優衣庫

1 : GS(14)@2010-12-27 16:42:36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5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288

「台灣的希臘」欠債苗栗公僕無糧出

1 : GS(14)@2015-07-22 23:31:05

台灣苗栗縣近日被稱為「台灣的希臘」,當地縣政府的財政拮据,不單欠債397億元新台幣(下同,約99億港元),而且無力支付公務員薪金,要求中央急救。但行政院卻拒絕投入新的資金,要求縣政府先支付公務員薪金及維持政府部門運作,並且介入縣政府財政,創下全台首例。資料更顯示,台灣僅兩個縣沒有欠債。





苗栗縣政府向中央要100億元(約24.9億港元)的舒困款項,縣長徐耀昌表示目前希望公務員和退休人員有個「溫飽」收入。行政院長毛治國與其他官員檢視該縣財政後,發現下半年的收入可維持政府運作,故決定以「不會給新的錢」為原則,介入財政。行政院的方法主要是介入縣政府運作資金流和財政秩序,調整支出順序,並會成立融資平台、出售土地及加徵地價稅與房屋稅等財源。在中央介入後,苗栗的公務員預計本周可發放薪金。然而,苗栗縣欠債397億元,在全台縣市中只排第六,欠債最多的是高雄市,高達2,539億元(約633億港元),平均每名民眾欠債9.14萬元(約2.28萬港元),但學者指高雄市的資產是負債的5倍,而苗栗只一倍,不能單看負債斷定哪縣市最窮。目前只金門和連江兩縣沒負債紀錄。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5/19219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590

【有個台灣家】移民台灣的十萬個為甚麼(下集)

1 : GS(14)@2017-07-29 03:25:25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世上並沒有烏托邦,每一個地方也有她的好和不好,有朋友常常問我們台灣真的那麼好嗎?當然我們一家來到這個新地方,總要欣賞這裏美好的一面,才能找到理由在這新天新地繼續勇往直前,建立我們的家,否則來到這裏只懂怨天怨地,這樣一家人會生活得很痛苦。與其說台灣的好,其實可能有更多朋友會想問我們,台灣有甚麼不好?

1.在台灣有甚麼是我們最難適應?

沒有家人朋友!雖說是一家四口齊齊整整的移民到台灣,但除此之外,我們要重新建立新的朋友圈,家人也全部遠在香港,有時候遠水不能救近火,尤其是我們兩夫妻要兼顧開餐廳和照顧孩子,那份無力及孤獨感,只能夫妻間互相安慰和鼓勵,咬實牙關挺過去。如是者兩夫妻之間的爭執,也只能培養出更大的容忍和遷就能力!


2.台灣打工收入低,聽說大學畢業生月薪也只有兩萬元台幣?

對,這邊打工的起薪點的確很低,但有時聽聞快餐店要用月薪四萬多元才能聘請到一位侍應,這裏衣食住行消費低,打工和做生意貧富懸殊很明顯,其實情況和香港很近似,有大學生月薪只有九千元,又有大學生畢業後做金融或政府工月薪四、五萬元!所以都是那一句,無論在香港或台灣,打工收入多少都要看自己的能力呢!


3.有人說台灣創業門檻低,但要持續經營下去好像非常困難?

世上應該沒有一處地方可以輕鬆創業後容易掘金,在台灣創業成本低是事實,但如何續後經營也是一門學問,就像我們在台灣開港式料理餐廳,選址在比較偏遠的地方,當地人對港式食物充滿好奇和新鮮感,當然新鮮感過後,怎樣繼續維持生意?那只得靠我們用心經營,平衡成本和食物質素也很重要,台灣人很重視經營者的用心,在台灣做生意可能沒有香港的商機那麼好,但要搵食顧三餐還是不太難!


4.一家人移民到台灣,無人無物,怎樣克服離鄉別井的孤獨心境?

這個倒是沒有甚麼辦法,只好主動認識身邊朋友,還好我們有教會生活,可以在教會認識不少本地台灣人,遠親不如近鄰,也要好好認識我們身邊的好鄰居,還好香港和台灣的距離不遠,就多邀請香港的親人和朋友來我們家作客探訪,一解鄉愁!原來家人來台灣和我們小住幾天,那是一種很特別的相處經驗呢!


5.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們還會選擇移民嗎?

會!我們還是會來!我們已經想像不到,如果我們還留在香港,現在我們會怎樣?兩夫妻是朝九晚五地上班,孩子留給工人姐姐帶嗎?移民後的生活海闊天空,趁年輕一試又何妨!



在台灣的教會生活,令我們有機會認識更多台灣鄰居和朋友,幫助我們更融入社區!

在城市長大的我們,來到台灣這個樸素地方,一家大小當然需要時間和空間去適應。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27/201022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9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