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千系繼續互換資產-漢基控股(412)和威利國際(27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20/LTN20080520297_C.pdf
看 完這份公告,你會覺得一頭霧水,又Senstar,又Perfectday,又Wiseteam,又Glamourous、又Power Global,又Equal Sky,又Oasis Choice,又Silver Target、又Bright Majestic、又Wealth Champion,根本唔知是甚麼協議來的。
其實如果看清楚,其實只是圍繞北角華匯中心30-32樓的買賣,而該堆公司其實是控制每一層樓面的權益,由上市公司持有三組公司,一組公司又有兩層,母公司提供信貸,子公司才是樓面的擁有人,今次是由273買,412賣,作價8,660萬,以同等價格,而行使價為8,660萬的可換股支付,而漢基又售後租回部分樓面,每月約十餘萬。
對於某等人來說,根本不吃虧。這一來控股公司273可拿回資產,雖表上導致412空心化,另外該系股價因為是炒落,所以412會造成帳面虧損,但是以該系來說卻沒吃虧。
因為原本那些樓宇是死資產,現在漢基可以把那些可換股債,換成股票狂沽,套現一筆,又增加了公司/該系的現金實力,高人的公司卻沒損失任何資產,卻拿得了一點現金,真是高明的玩意!
簡單的來說,是以系內的物業互相轉讓作幌子,向自己系公司發股票/可換股債,(可換股債又換作股票),然後沽出那些股票取得現金,那些現金得來又可以供他們消費,可謂當旗下的公司作印鈔機,只要有人買,錢根本就是賺定了。
最慘的是小股民,誤信小道消息,購下這些股票,這些高明的財技,卻把他們的錢一直減少,直至變零,希望大家能夠看到這些東西,不要再受這系的當。
漢基控股(412)、馬斯葛集團(136)、民豐控股(279)業績之公佈(2)
由於已有10個回應,所以我會公佈答案:
就肉眼可見,這三家上市公司私的帳目是有以下特徵:
漢基控股(412)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4/LTN20080724018_C.pdf馬斯葛集團(136)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5/LTN20080725496_C.pdf民豐控股(279)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7/LTN20080727023_C.pdf(1) 三家公司都錄得虧損
漢基虧三點六億,民豐虧四億,馬斯葛虧兩億三千萬,三家公司約虧十億,約每日虧三百萬
(2) 三家公司虧錢的主因為證劵投資虧損
三家公司在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投資公平值虧損一項中都錄得一億到四億不等的虧損,為其虧損總額的70%-120%
(3) 三家公司均有大量投資物業
三家公司有均有過億的投資物業,但有一部分是如何的,相信大家都知道
(4) 全部公司都有大量股票投資
這些公司均有資產負債表均有一項"持作買賣投資","透過損益以公平值列賬之投資", "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投資",佔公司資產10%-40%不等,但是他們的投資劣績斑斑..另外大家都知道他們"投資取向"如何,肯定會因此而"繼續虧損".
(5) 所有公司都有應收貸款
這一系公司都是有一項神祕的應收貸款,佔其公司的資產的一大部份,這些資金借給誰,用作甚麼用途,我們不得而知...
(6)公司都有一定量的現金
公司有一兩億現金,準備之後(被人)做大世界之用...
據我分析:
他供股是要出錢,但帳面上有一項應收貸款,佔公司資產五成以上,但絕無披露其明細,那樣,他供股的錢的來源在哪…大家應該明白…
如何解決這些應收貸款?
"還錢"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收購前文的物業和一些垃圾項目,另外也可以把一些真項目高買低賣等
另外,他在披露上絕不是大股東,所以就算用他名字買賣都不是問題,但是監管機構會check得好緊,所以要用一些不知名離岸公司去隱瞞收購者身份….
這就是財技在壞的方面的用處了...
通用貨幣-萊福資本(901)、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
眾所週知,只要政府立法就可以令一些廢紙稱為「貨幣」,美國的美金是一例,之前雖然是金本位,但在七十年代尼克遜總統取消金本位後,美元背後根本無任何保證,但很多國家或地方均以美元作為掛勾貨幣,如香港,就算不是,美元亦作為國際的貨幣,作為石油、金屬及一些毒品的交易貨幣,另外美國的國債都要是以美元購買的,以作為政府及社會消費之用。但用這些廢紙換取貨物,而其他國家以其生產的物品作廢紙,最後的得益者是誰呢?
但股票更加厲害,在香港,只要公司現股本不超過法定股本,根本不用政府批准,只要通過「股東大會」,就可以最多印20%公司股本的股份,著要發多些,只要通過股東一關就可以了,就可以用來買車買樓買廢紙買網站.....
但有一系著名於發行股票的公司,除用自己系內的股票買大樓(之前有述,可參閱之前的文章
無敵的廢紙:
http://blog.zkiz.com/greatsoup/2008/09/09/%E7%84%A1%E6%95%B5%E7%9A%84%E5%BB%A2%E7%B4%99-%E5%A8%81%E5%88%A9%E5%9C%8B%E9%9A%9B273%E5%92%8C%E9%A6%AC%E6%96%AF%E8%91%9B136/還可以印來還債。
萊福(901)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29/LTN20080929196_C.pdf
民豐(279)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26/LTN20080926608_C.pdf
漢基(412)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26/LTN20080926576_C.pdf
這三家公司在兩星期前宣佈,由於萊福資本欠付民豐2,500萬及漢基2,000萬,於是萊褔發行同等價值的可換股債,並無利息,每股換股價為0.15元,完成兌換後,加上之前持有的股份,民豐及漢基兩公司分別持有萊福23.41%及20.74%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及第二大股東。
發行可換股債券的萊福稱:
鑑於金融市場近期表現波動及所產生之信貸緊縮已令資金供應緊張,因而導致本公司之
融資成本增加。因此,董事認為建議發行事項為本公司對銷其結欠第一貸方及第二貸方
之貸款之適當方法,並可減少本公司之債務。
由於換股價較股份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即緊接清償契據日期前之最後交易日)
之收市價折讓約9.09%,亦並非重大折讓,
(greatsoup: 之前系內公司借給旗下母公司利息只為4.5%,9.09%為約兩年之複利,還說不是重大折讓,真是自打咀巴,哈哈)
董事(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認為第一份清償契據及第二份清償契據(包括換股價)之條款按現時市場狀況而言,屬公平合理,且符合股東及本公司之整體最佳利益。
債主一稱:
鑑於萊福股份之最近交易價格接近本年度之最低水平,故本公司訂立清償契據,以
受惠於此。本公司認為可換股債券將為本公司帶來彈性及機遇,相信於可換股債券
年期內之任何時間,行使其權利轉換萊福股份及因任何萊福股份價格上升而取得最
大利益實屬恰當。
(greatsoup:因該系股價是「有目共睹」地向一個方向走,呢2,500萬一定會凍過水,哈哈,如果上升到十年前高位的話,我無地自容。)
由於換股價較萊福於二零零八年八月三十一日之每股資產淨值0.301 港元(誠如萊
福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九日之公佈中所載)折讓約50%,董事(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
認為清償契據(包括換股價)之條款按現時市場狀況而言,屬公平合理,且符合股
東及本公司之整體最佳利益。
(greatsoup:這系股票不停持續發行賤價發股,折讓始終會更窄,終至到發行這個水平,對股東是否合理,見人見智。)
債主二稱:
本公司為一間投資控股公司,其附屬公司主要從事物業相關投資、證券投資、廣告投資及彩票相關業務及放債業務。
Double Smart為持牌放債人,向萊福提供貸款乃於其日常及一般業務過程中進行。鑑於金融市場近期混亂,從而引致可動用之資金緊張,萊福已請求Double Smart 訂立結算契據,以重組該貸款。儘管可換股債券並不附息,但其提供本集團將貸款轉換為萊福股權並受惠於萊福集團未來增長之選擇。因此,儘管萊福於過去兩年錄得虧損,惟董事仍認為結算契據之條款屬公平合理。
此外,鑑於轉換價較萊福股份之近期成交市場價格有折讓及較每股萊福股份之未經審核綜合資產淨值有大幅折讓,董事認為認購事項之條款屬公平合理,並符合本公司及其股東之整體利益。
(greatsoup:同一模子澆出來的,不知所謂。)
總的來說,公司股票多了,下年可以發的股票更多,股價多發就跌,股價一低就合股,若可換股債換成股票,股價跌多合多幾次,就會無晒,這四千多萬就好像沒還過一樣。
這系不停在換資產,以股票作為買大樓,還債、拿錢的本錢,另並在這一系內通用,可謂是這一系的通用貨幣。
將會發生的一次「回購」-漢基控股(412)
Case 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14/LTN20081014496_C.pdf不再多說這家公司的來歷了。
這家公司宣佈10合1,並削減股本,抵消之前「炒賣股票」的虧損,按這家公司的慣例,公司「現時」的股數為2,557,667,916股(未來仍有可能增加),公司會回購零頭,以令合股之後無碎股,我預計公司會在2008年11月28之前回購6股或其零頭數。
其公司的削減股本的原因如下:
實施資本重組之主要目的為削減買賣本公司股份之整體交易成本。於股份合併生效時,每手本公司股份之市場價值將高於每手現有股份之市場價值。
按每手基準計算之任何買賣成本或手續費相對於本公司之特定權益將獲調低。此外,本公司可應用資本削減產生之進賬額撇銷本公司之累計虧損。(greatsoup: 買賣成本會愈來愈高的,始終不能降低。因為....哈哈哈,虧損始終不能撇消,因為它們喜歡「買賣(貶值的)股票」。)
因此,董事認為資本重組將符合本公司及股東之整體利益。
(greatsoup:符合利益,老生常談,不屑一顧。」
Case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09/LTN20081009577_C.pdf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09/LTN20081009518_C.pdf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10/LTN20081010701_C.pdf此前,公司和「同系」馬斯葛及合一達成協議,合一發行兩批共3,800萬的可換股債券,漢基認購2,000萬,馬斯葛該認購1,800萬,批債券為無息,換股價為0.132元,和現價無甚折讓,若兩者全部換股,則可換取287,878,788股,而漢基及馬斯葛則成為第一及第二大股東,看來馬斯葛成為了除威利控股的二號艦了。
例子和下述一樣,不再多說了。
http://blog.zkiz.com/greatsoup/2008/10/07/%E9%80%9A%E7%94%A8%E8%B2%A8%E5%B9%A3-%E8%90%8A%E7%A6%8F%E8%B3%87%E6%9C%AC901%E3%80%81%E6%B0%91%E8%B1%90%E6%8E%A7%E8%82%A1279%E3%80%81%E6%BC%A2%E5%9F%BA%E6%8E%A7%E8%82%A1412/我們看手他們的原因:
借貸人合一稱:
由於金融市場近期動蕩引發信貸危機,結果可動用資金緊絀,增加本公司融資成本,因此董事認為建議發行乃抵償所欠第一出借人及第二出借人之貸款及減少本公司債務的適當方式。
建議發行亦不會對本公司現有股東的股權有即時攤薄影響。(greastoup: 無「即時攤薄」,但有潛在攤薄,玩埋logic,天才!)
鑑於兌換價較股份緊接二零零八年十月八日暫停買賣以待發出本公佈前的收市價高出約2.33%、於二零零八年十月六日(即緊接結算契據日期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輕微折讓約5.71%,及截至二零零八年十月六日止前五日的平均收市價折讓約10.93%,故董事認為第一結算契據及第二結算契據的條款(包括兌換價)就現時市況而言公平合理,符合股東及本公司的整體利益。
兩位債主稱:
債主一:
Double Smart為持牌放債人,向合一提供該貸款乃於其日常及一般業務過程中進行。鑑於近期金融市場動盪,引致可動用之資金緊張,合一已請求Double Smart訂立結算契據,以重組該貸款。
儘管可換股票據並不附息及並無提早贖回權,但其提供本集團將貸款轉換為合一股權並受惠於合一集團未來增長之選擇。儘管合一於截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錄得虧損,惟合一集團之資產淨值差不多由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約212,000,000港元倍增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約417,000,000港元。(greatsoup:好一句未來增長! 增長的是股票數目,還是股東虧損? 資產淨值多了不等於公司有好野益你!你的股權少了,但資產多了有甚麼用? 它們的資產只是會.....)
此外,
鑑於合一股份近期之市價幾乎已達多年低位,董事認為訂立結算契據符合本公司及股東之整體利益,因為本集團可藉此機會把握合一股份價格任何上升而產生之任何股價上漲得益。此外,
鑑於轉換價較合一股份之近期成交市場價格有折讓並較每股合一股份之未經審核綜合資產淨值有大幅折讓,董事認為認購事項之條款屬公平合理,並符合本公司及其股東之整體利益。
(greatsoup: 兩三個星期,同一家公司做兩次這樣的事,想的理由也可以不同,真是高手! 多年低位? 這隻股不是年年在創新低嗎.... 大幅折讓這一點已經是好好笑。)
債主二稱:
合一之執行董事Osman Kitchell先生就授出貸款聯絡本公司,本公司認為如此運用資金較定期存款給予本公司之回報為高。
(greatsoup: 第一段sell 溫情,較定期存款為高,結果換來零息的可換股債,換股後這些股票更會貶值,可笑可笑。)
於訂立清償契據前,本公司已審閱及分析從公開渠道可得之合一資料,尤其是二零零七年合一年報,並認為本公司於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資產負債表穩健及具有明顯正數淨值。
鑑於合一股份之最近交易價格接近本年度之最低水平,故本公司訂立清償契據,以受惠於此。本公司認為可換股票據將為本公司帶來彈性及機遇,相信於可換股票據年期內之任何時間,行使其權利兌換合一股份及因任何合一股份價格上升而取得最大利益實屬恰當。
(greatsoup: 又同漢基「多年低位」互相呼應,如這隻股下一年升回兩年前的高位,我就無話可說了。)
由於
(i)兌換價較合一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三十日之每股資產淨值0.52港元(誠如合一於二零零八年十月六日之公佈中所載)顯著折讓約74.62%;
(greatsoup:資產折讓可以再折讓,況且資產上面大把可收回貸款....)
(ii)合一股價上升所帶來之任何益處均將優於本公司接受貸款現金還款並將其存入金融機構之低存款利率;
(greatsoup: 這股會升嗎?)
(iii)合一之資產淨值由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212,000,000港元上升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417,000,000港元,升幅近一倍;
(greatsoup:公司淨值增加不等於每股淨值增加..)
(iv)現時市況低靡;
(greatsoup: 低靡又好,市旺又好,股價只會向一個方向。)
及(v)貸款根據其原條款並無抵押,董事認為,雖然可換股票據之條款並無抵押且不計息及合一於截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錄得虧損,但清償契據(包括兌換價)之條款屬公平合理,且符合股東及本公司之整體最佳利益。
(greatsoup:老生常談,無甚意義。)
這幾家公司可收回貸款,看來的是三角債,不停用這一方法,無數股民的財富就消失了,不留下滿地的廢紙,因股票會定期zip細,的確非常環保。
甜品一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10/LTN20081010154_C.pdf公司之前又宣佈,杏花樓宣佈贖回1,500萬可換股債,公司為「維持友好關係」,並不計其罰息,即是變相借免費的貸款給他人了,真是哈哈哈。
旋風大迴環-馬斯葛(136)、威利國際(273)、漢基控股(412)
這一系說極都有,真是一個好好玩的案例,連一堆廢紙都可以變成現金。
首先從一個林說起。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02
2007年,威利國際(273)購入雲南一林木採伐權,作價1.36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8/LTN20070628481_C.pdf
但兩年後,把之出售予同系的馬斯葛,作價1.3億元,以等值的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每股50仙,可換2.6億股,年息4厘,每季派息1次。
馬斯葛的股價之後終於罕有地炒高數倍,至約1.5元水平。在7月,威利把當中的1億可換股債兌換,可換股票據減少至3,0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9/LTN2009070918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2/LTN20090722169_C.pdf
股東名稱 | 作出披露的原因 |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 每股的平均價 |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 105(L) | 100,000,000(L) | | 201,655,800(L) | 41.50(L) | 22/07/2009 |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 103(L) | 19,764,000(L) | HKD 1.708 | 201,655,800(L) | 52.25(L) | 17/07/2009 |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 103(L) | 18,904,000(L) | HKD 1.726 | 221,419,800(L) | 57.37(L) | 16/07/2009 |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 103(L) | 18,500,000(L) | HKD 1.687 | 240,323,800(L) | 62.27(L) | 15/07/2009 |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 115(L) | 3,176,000(L) | HKD 1.643 | 258,823,800(L) | 67.07(L) | 14/07/2009 |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 105(L) | 100,000,000(L) | | 261,999,800(L) | 67.89(L) | 09/07/2009 |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 115(L) | 304,000(L) | HKD 1.592 | 261,999,800(L) | 91.63(L) | 15/06/2009 |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 103(L) | 9,476,000(L) | HKD 0.633 | 261,695,800(L) | 91.53(L) | 21/05/2009 |
根據紀錄,他們在收購之日起,已經不停減持股票,共計69,516,000股,均價由63.3仙至1.70元不等,套現達109,295,160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7/LTN20090817609_C.pdf
今日,公司又把餘下3,000萬的可換股債券,其中2,000萬售予旗下的漢基控股,作價4,500萬元,以該批債券可換4,000萬股計,均價1.125元,較今日收市價1.51元,折讓25.50%。
現時威利還剩下1,000萬可換股票據,可換2,000萬股,價值3,020萬。
總的來說,他們已經取回成本,並賺約2,400萬現金。此外,每季又可以賺10萬利息,價值3,020萬的票據,真好賺。
我在想,這樣的股票,為何會有人買呢,還要買了1億,買的人又會是誰呢?
但是以這次計劃而言,以這樣的公司來看,原本買的公司都已經是被人過水濕腳了,幸好它有一大堆未被人知道公司,能換回一大堆垃圾股票,然後炒高又套現,剩下的,又可以賣給自己的公司取回成本,難怪別人說做上市公司,真好賺。
始終有關係-越南控股(139)、漢基(412)、合一投資(913)、福方(885)、恆大(333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2594
前兩日,有單新聞經常上報,就是Passport禁制豐德麗(00571)配股一案終於上庭。該次配售的背景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4697
首先,Passport Capital一舉向兩名對冲基金Och-Ziff Capital及TCS Capital,以每股0.32元購入15.2%豐德麗,使Passport Capital持股量暴增至27.4%,僅次於林建岳的36%。對於對冲基金的異常增持行動,豐德麗上周亦隨即出招。在公司坐擁大量現金下,仍然以每股0.5元,分別配售1.2億股及認股證(悉數行使佔已發行股 本 16.2%)。市場人士分析,此舉集資是其次,主要是豐德麗大股東希望透過友好持股,鞏固其地位。一來一往之下,Passport Capital未有停下腳步。上周五(12月12日)再入市增持667萬股,現時持股達27.9%。每股現金值1.5元 惹垂涎市場人士相信,豐德麗坐擁18.8億元現金,以及澳門娛樂項目星麗門,成為被狙擊的誘因。豐德麗每股現金值1.5元,而據聯交所顯 示,Passport Capital由07年11月開始,持有逾5%豐德麗股份(見表),本報據現有資料粗略計算,Passport Capital每股「成本價」約1.016元。因為有人狙擊,但有人或有可能沒有錢,故此抄新世界的橋段,批售給友好,以作守護控股權之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2/LTN20081212071_C.pdf
在2008年12月11日,豐德麗委任大名鼎鼎的中南證券,配售1.2億股及以1換1基準附帶的認換股權證予不少於6名人士,由於法例外限,這批人不需披露身份,故為一可乘之機,增加大股東方的持股量。
據昨日報導稱,他們的身份就是:
(1)越南控股(00139)主席黃皓
(2) 漢基(00412)主席鄺啟成
(3)合一投資(00913)主席Osman Bin Kitchell
(4) 福方(00885)執行董事楊明光
(5) 萊福資本(00901)主席鍾育麟及
(6) 中南證券大股東莊友堅胞兄莊友衡
但是,這次批股最終也不成功: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5259
而詳情如以下公告: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22/LTN2008122245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24/LTN2008122430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06/LTN2009010616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09/LTN2009010939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22/LTN20090122445_C.pdf
12月22日,Passport申請禁制令。
12月24日,配售未能完成,其後在2009年1月6日,Passport禁制令被判定有效。
1月9日,配售宣佈終止。此外,Passport亦提供1.2億的擔保,確保豐德麗股東不致受傷害。在1月22日,審訊排期在近日進行。
至於該6位配售人,我只提供證據,不作評論:
(1) 黃先生為越南控股主席,大股東為金源米業,該公司為中南母公司Hennabun母公司之一。
金源入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008/LTN20071008459_C.pdf
p.2 : Hennabun股權架構圖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311/LTN20040311119_C.pdf
(2) 鄺先生曾任董事之公司:
http://stock.zkiz.com/query.php?name=KWONG%20Kai%20Sing%20Benny
民豐及漢基CCASS紀錄:
民豐:
B01192 | 中南証券有限公司 | 31/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87,048,900 | 37.12% |
B01298 | 結好證券有限公司 | 10/F COSCO TOWER GRAND MILLENNIUM PLAZA 183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66,776,561 | 28.48% |
B01580 | 金江股票有限公司 | 26/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13,118,278 | 5.59% |
B01259 | 天發證券有限公司 | RM 201 MASSMUTUAL TOWER 38 GLOUCESTER ROAD WANCHAI HONG KONG | 7,835,741 | 3.34% |
C00019 |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 6,588,821 | 2.81% |
漢基:
B01192 | 中南証券有限公司 | 31/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148,351,753 | 40.29% |
B01298 | 結好證券有限公司 | 10/F COSCO TOWER GRAND MILLENNIUM PLAZA 183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85,808,125 | 23.30% |
B01143 | 大福證券有限公司 | 25/F NEW WORLD TOWER 16-18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16,012,960 | 4.34% |
C00019 |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 10,690,970 | 2.90% |
C00033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28/F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 10,194,536 | 2.76% |
(3) O先生曾任董事之公司:
http://stock.zkiz.com/query.php?name=KITCELL%20Osman%20Bin
該公司CCASS紀錄: B01192 | 中南証券有限公司 | 31/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63,918,338 | 44.42% |
C00033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28/F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 10,727,870 | 7.45% |
C00019 |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 10,618,101 | 7.38% |
B01130 |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 SUITES 1601-1607 16/F CITYPLAZA ONE 1111 KING'S ROAD TAIKOO SHING HONG KONG | 3,541,573 | 2.46% |
B01509 | 益群證券有限公司 | RM 503 GENERAL COMMERCIAL BUILDING 156-16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2,607,200 | 1.81% |
(4) 楊先生曾任董事之公司:
http://stock.zkiz.com/query.php?name=YEUNG%20Ming%20Kwong
該公司CCASS紀錄: B01192 | 中南証券有限公司 | 31/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778,807,273 | 35.44% |
C00033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28/F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 206,335,339 | 9.39% |
C00019 |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 180,064,095 | 8.19% |
B01143 | 大福證券有限公司 | 25/F NEW WORLD TOWER 16-18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100,632,454 | 4.58% |
B01284 | 恒生證券有限公司 | 12/F HANG SENG BANK HEADQUARTER 83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 69,480,637 | 3.16% |
科維的白武士:
http://www.kui.name/event/2007-06-19/%E7%A7%91%E7%B6%AD%E6%A1%88%E5%AE%98%E4%BF%83%E6%8E%A7%E6%96%B9%E6%8F%9B%E5%BE%8B%E5%B8%AB.htm
科維控股(0586)因無償還「白武士」莊友堅提供的1,000萬元拯救計劃按金,今年三月遭莊友堅所持公司 SunderlandPropertiesLtd.入稟高院呈請清盤。高院昨下達指示,准許雙方進行第二輪交換證供,案件押後至八月十三日再訊。另科維質 疑Sunderland一方律師代表的獨立性,法官要求Sunderland一方考慮撤換法律代表。原來這家公司和汪汪有關係:
http://old.news.hexun.com/detail.aspx?lm=1692&id=1595190&type=rss
在科维2005年9月的中期报告中,粗略提及在2005年4月至9月间,将1.38亿港元(1.47亿元人民币)现金,存入"中国一间独立信托投资公司",该笔资金投资回报率仅为每年4%,信托期于2006年5月期满。
科维在事后证明,这家信托公司就是刚刚停业整顿的金信信托公司。该公司曾是呼风唤雨的"江南第一猛庄"。1996年,金信信托进入证券行业。1998 年,金信信托发起设立了博时基金公司。目前,博时基金管理的资产已超过5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据此间人士介绍,借助这些资源,金信信托 历来做庄凶猛。在法人股及流通股市场屡有斩获,赚取了大量利润。据这位人士称,金信信托持有的股票涨幅一向可观,其控制的某只股票三年之内涨幅达 900%,金信信托在最早成立的几年,为了吸引民间资本,曾经开出过15%的高回报。曾经有过一个人把30万"存到"金信信托,没有几年就变成了120万 的神话,金信信托被冠以"江南第一猛庄"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2004年底,香港资本市场的"能人"、当时在新鸿基证券任高职的汪晓峰 现身,汪晓峰后来出任金信董事长。其实汪晓峰并非入主金信信托的真正老板,他背后的老板正是香港科维控股主席刘学林。刘学林和汪晓峰的想法是想拿下金信 系,整合包装后再推向海外。但是进去查账后发现问题太多,加上自己的实力不够,融资也不到位,最后决定放弃。但已经投入进去的一个多亿资金却是科维的"救 命粮",这是科维走向终结的主要原因。由于填不了窟窿,,监管部门的态度又非常坚决,金信信托终于轰然倒塌。刘学林也因此走出了财富之门。汪汪:(請見留言)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907
(5)鍾先生曾任董事之公司:
http://stock.zkiz.com/query.php?name=CHUNG%20Yuk%20Lun
該公司CCASS紀錄: B01192 | 中南証券有限公司 | 31/F CHINA UNITED CENTRE 28 MARBLE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 403,808,885 | 41.26% |
C00033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28/F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 119,503,612 | 12.21% |
C00019 |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 58,367,156 | 5.96% |
C00002 | 交通銀行信託有限公司 | 17/F BANK OF COMMUNICATIONS TOWER 231-235 GLOUCESTER ROAD WANCHAI HONG KONG | 49,676,325 | 5.07% |
B01130 |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 SUITES 1601-1607 16/F CITYPLAZA ONE 1111 KING'S ROAD TAIKOO SHING HONG KONG | 35,589,162 | 3.63% |
(6) 莊先生,這個不用說了吧,好東西當然要益兄弟。我想大家都明白金融圈了吧。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華匯三寶-威利國際(273)、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三之一上)
由味皇兄的一篇文章及三個圖啟發,很多人會以股價角度去看,蔡東豪先生及何車先生也曾各撰一文,談過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的威水史,但是沒人從一個小股東連續持有十年的去看,恰巧,我從一張公告看到1999年12月29日的收市價是2.9仙,竟然較現時股價31仙高9.69倍,但這接近11年的時間,公司發生了很多次的股本重組及供股派息等,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現時還原值是多少。
根據ETnet的數據,公司在2000年8月5合1,2002年7月50合1,不久的12月又25合1,然後在2003年10月、2004年5月及2004年10月,分別2送1紅股、2送3股及10送1股,其後沒再送股,在2008年股市大跌期間又來過,分別在2008年1月、8月及12月,分別10合1、5合1和10合1。
即是在這10年多間,如果你不供股,經還原後當時的1股,變成了0.00000132股,亦即757575.7576股變成了1股。

更具體化的,以當年收市價2.9仙及昨日收市價31仙計算,亦即是你投資的21,969.70元,變成了31仙,加上在2002年派發的股息8.48元(經股本調整後),這10年多(共3818日)損失幅度達99.96%,即每年複合折損幅度達52.69%!

至於你供股後會如何,明天續談。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華匯三寶-威利國際(273)、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三之一下)
(1)
上篇談及不供股的資金損失,今篇續談關於如果你在1999年12月29日買入威利國際(273)及其 前身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的股票,然後你每次都供股後的資金損失。
這10年間,公司供了4次股,分別是:
(1) 2000年4月,1供2,每股2仙
(2) 2002年7月,1供10,每股2仙
(3) 2007年12月,1供1,每股22仙
(4) 2008年7月,2供5,每股15仙
(2)
這四次股供如果你全部供股,你的1股會變成了115.5股(不計當中的股本調整),如計了股本調整,即當年的1股,即變成了 0.00015246股,即最初你買6,559.1股,就變成現在的1股,計算方法如下:


(3)
以這假設及不計手續費成本,我們假設你在1999年12月29日,以2.9仙買入6,559.1股威利國際及其前身的股票,共付出190.21元,其後拿出 94.53元供股,共投入成本284.75元。
當中,取回1.21元的股息,及剩下1股價值0.31元的股票,剩下1.52元,即代表損失99.47%,每年複合損失39.37%,詳見下圖。

(4)
總的來說,我們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如果資金成本是0%的話,供股是優於不供股,因為損失少一點,但是反過來看,不買就不損失,為何要自招煩惱?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