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就在近日墾丁悠活麗緻飯店遭勒令停業,墾丁與陽明山國家公園開發案掀起社會各界議論熱潮之際,另一個國家公園所在地的離島金門,正悄悄地策畫著十多件開發案。 撰文‧陳彥廷 你知道嗎?約只有台北市三分之二大小的金門,在未來三年將有超過十個商業開發案?從旅館、購物中心到經貿園區,金門縣政府想要在最短時間內打造出休閒國際觀光島。速度之快不免讓人擔心,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是否禁得起衝擊? 影響生態 稀有物種瀕絕為什麼會在極短時間內暴增這麼多BOT開發案?全金門現有旅館與飯店床位僅三千多床,金門縣政府建設處科長呂基鴻說:「小三通來的遊客要在金門住宿都很困難。」發展觀光考量下,金門確實需要更多旅館。然而正因為時間這麼趕,開發數量大,當地環保人士發現,政府急就章心態,已經讓當地生態環境瀕臨險境。 事實上,金門近幾年小三通人數增幅早已趨緩。在二○一一年達到最高的一四七萬人次後,一二年已經開始負成長。而一三年第一季又較去年同期減少近三%。浯江守護聯盟召集人洪篤欽分析,「兩岸直航航點已經幾十個,小三通功能逐漸式微,票價與時間成本都沒有優勢,未來人數只會往下掉。是不是需要那麼多飯店旅館?縣府應該提供更精確的預測根據。」洪篤欽擔憂過度開發破壞金門最重要的生態觀光資源。他的憂心其來有自。 金門水獺,就是最好的生態指標。 「金門的水獺屬於歐亞水獺,日本在去年八月宣布絕種,中國大陸二十多年前還見得到,現在只能看標本做紀念。鄰近亞洲國家之中,只剩下金門還有!」對水獺充滿感情的金門高中退休生物教師莊西進,已研究調查水獺超過三十年。「十年前就只剩下一五○隻左右,現在恐怕只會更少。」莊西進的言談間,道盡了金門水獺的稀有珍貴。 水獺已瀕臨絕種,如今更大的威脅卻才要來臨。就在三月二十五日剛完成簽約的綠色休閒度假園區BOT案開發基地,竟是水獺的大本營!「那邊有一個南莒湖,因為地點非常隱密,所以很多水獺在那邊活動棲息。」莊西進解釋,「BOT當時如果有做環境影響評估,事實上是不會過的,因為有保育類動物啊!」莊西進稱,到目前為止,金門的太湖、莒光湖等水域仍然看得到水獺身影,但這兩處未來皆持續進行開發案,也都不須環評,水獺的未來令人擔憂。 除了水獺之外,金門還有許多稀有物種,包括黑面琵鷺、魚鷗與唐白鷺等候鳥,以及浯江溪口溼地的鱟,都是瀕臨絕種生物。脆弱而敏感的不只有保育類動物與自然生態,金門人同樣面臨著對於日常生計的潛在威脅。 水質差又缺水 恐波及金酒根據環保署的自來水水質統計資料,金門縣自二○○○年納入抽驗範圍以來,幾乎年年蟬聯自來水水質最差的縣市,唯一例外是一二年僅次於馬祖。當多數縣市抽驗不合格率多小於一%時,金門卻時常超過一○%。 以金門重要水源區太湖為例,金門醫院就位於湖邊,該院精神科醫師吳阿瑾擔憂地表示,「金湖鎮的水源來自太湖,這裡的湖水長期優養化,水質原本就是全金門最差的!」然而對於太湖旁的三件開發案:即將完工的昇恆昌商務旅館、即將招商的護理之家養生村,以及預計蓋大型飯店的泰偉工商綜合園區,縣府至今未曾公開向縣民釋疑可能對水質產生之影響,也未曾公布防範汙染的配套計畫。 已經是全國水質最差的金門縣之中,水質最差的太湖,未來仍必須迎接至少三座大型開發案的挑戰,「不知道還會面臨什麼汙染?不知道縣府到底在打什麼算盤?」吳阿瑾不解地質問。 不僅自來水水「質」差,「水量」更是長期以來困擾金門的大問題。金門地下水每天的安全出水量是二萬五千噸,但實際抽水量卻高達三萬三千噸,每日已超抽逾八千噸! 在目前已缺水的困境下,太湖未來顯然更無法承載鄰近住戶、醫院、旅館,及工商園區的龐大用水量。倘若持續超抽造成地下水鹽化情況惡化,將可能反噬現有產業。擔任金門縣政府環境景觀總顧問的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所長江柏煒表示,「金門目前最好、最大的產業是高粱酒,高粱酒依靠的是老天爺留下的寶貴地下水。如果生態保育不做好,現階段最賴以為生的產業,反而會受波及。」擁有多種珍稀動物,而水資源又相對不足的金門,原本更該對開發審慎以對。然而縣府沒有長遠思考,反而急於發包開發,未公開透明,甚至是取巧規避環評的諸多作為,已令當地居民深感不安。 金門開發案潛藏著類似本島諸多開發案的危機爭議:影響環境重大,卻無須環評。招商在即的莒光湖商務旅館BOT一案,就是一例。 巧妙切割開發基地 無須環評在縣府委請台灣博特顧問公司所做的專案報告當中,將圍繞逾二分之一莒光湖湖岸,合計三.一八公頃的三筆土地劃為投資許可範圍,即旅館開發基地。依據《開發行為應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此案因開發基地未達五公頃門檻,故不需要環評。 然而此案最大爭議之處在於:縣府竟然將水域面積做了切割,只把小部分湖面範圍劃為開發基地!(見上圖)該份成果摘要報告顯示,開發基地圍住湖面的兩筆長條狀土地,其實各包含了寬達十公尺與十二公尺的水域面積。 將本是連通的水域在計畫圖上做切割,並認為能夠做到只開發基地範圍內水域,卻不影響其他水域,是否為合理之作法?專職環評法規解釋的環保署綜合企劃處科長顏旭明僅語帶保留地表示,此開發案若申請成立「一般旅館」,地方政府才是環評主管機關,環保署無權審核。 但顏旭明也進一步研判,切割湖面可能有兩種情形,「第一是湖面管理單位容許,那應該檢討湖面管理的法規;第二就是縣府有沒有劃錯?也許這份報告有錯誤的資訊。」言下之意,顏旭明認為此種切割並不妥適。 洪篤欽憂心地說,「我們擔心美麗灣與墾丁悠活那樣的爭議在金門發生,今天希望縣府該環評就環評,我們不是反對開發,只是要求縣府按照遊戲規則來走。」然而縣府是否依照規則走?至今金門縣民難有置喙的餘地。包括洪篤欽、江柏煒、前縣長李炷烽、前任民進黨金門縣主委翁明志等人,提及開發案都不約而同地批評:官方提供的資訊片面而零碎、不夠公開透明,甚至連現階段已動工的案子都沒辦過正式公聽會。 李炷烽說,開發案的最新進度都來自官方的︽金門日報︾,但該報偶爾才報導縣府舉行會議談開發案,卻只有會議名稱、沒有內容詳情。他並舉前陣子富驛簽約的BOT案為例,「簽約前報紙從來沒出現過,簽完約了才知道有這案子!我已經是每天看報紙的人,都得不到BOT的訊息!金門鄉親九九%都不知道。」翁明志則指出,縣府曾在金城鎮公所開過莒光湖商務旅館BOT說明會,但卻未事先公開,且參加對象只有鄉鎮里長、代表,並不符合公聽會程序。「縣府企圖逃避公聽會,反而讓人質疑它有問題。如果光明正大,就應該接受人民檢驗。」《今周刊》去電金門縣政府,試圖詢問各開發案詳情與進度,縣府參議李增財表示,除了現行的三個案子,「其他大都還在先期評估計畫的階段,現在談都還太早!」他並稱縣府已委託美國AECOME顧問公司,針對金門進行「概念性總體規畫」,提供未來各項產業、空間,與交通布局的長遠規畫建議,「這個計畫定案以後,才有後續其他案子推動,所以評估階段的開發案就暫時不動了。」訊息混亂 一切縣府說了算然而查詢政府電子採購網會發現,金額高達三五○○萬元的「金門縣概念性總體規劃案」早在一一年六月就已決標。但現今眾多開發案,其一系列招商與施工行動皆在該規畫案決標之後,且持續地進行。 洪篤欽懷疑,李增財的說法僅只是躲避媒體監督的緩兵之計,他並舉例駁斥:縣府曾委託學術單位進行金門海岸調查研究,完成一份︽海岸永續整體規劃︾報告。一一年結案的該報告,建議將浯江溪口溼地作為低度生態休憩區,但當一二年縣府規畫聯外道路時,卻忽視該建議,未考慮工程對溼地可能產生的毀滅性影響。「這些案子是做好看的!真正開發時與總體規畫的精神互相牴觸,他們根本說一套做一套!」洪篤欽說。 「攸關地方發展的各種資訊本來就該有相關的公聽會,目前台灣各縣市因為沒有這樣做,才會引發很多圈地的爭議,金門不該走上這條路。」江柏煒認為,開發案的透明化將是縣府的當務之急。 「我們在世界工廠旁,應該要成為一座生態與文化的島嶼。金門的發展一定要奠基在生態與人文的基礎上。」江柏煒勾勒著金門未來的理想圖像。 在行政院核定的︽金馬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其實也有相同見解。這份報告認為金門有獨特戰地景觀、豐富的生態資源,適合規畫成休閒觀光島。然而以目前金門縣政府不公開、規避環評的作法,這豐富的生態資源正逐漸流失,屆時還有什麼好觀光的? 金門BOT案密度冠全國 開發案 租約年限 投資金額 時程階段金湖鎮商務旅館(昇恆昌) 50年 50億元 預計2013年底完工 風獅爺購物中心(台開) 50年 未明 第一期已完工,2013年7月開幕 綠色休閒度假園區BOT 50年 不得低於 5億元 已簽約,富驛、新光不動產、新光建經共同開發泰偉工商綜合區 土地自有 50億元 泰偉電子購置,時程不明水頭國際港經貿園區 50年300億元 2010年~2016年金門生態度假休閒園區 50年 10億元 2010年~2016年溪邊濱海國際度假休閒園區 50年 10億元2010年~2013年伯玉亭國際度假休閒園區 未明 未明 未明莒光湖商務旅館BOT 50年 12億元以上預計2013年5月簽約中山林段產業專用區BOT 50年 約65億元 預計2013年上半年招商、下半年簽約 護理之家與健康養生村 籌建計畫 評估中 評估中 預計2013年下半年招商、2014年下半年簽約 雙口海岸休閒度假村 開發案 50年 約6.8億元 預計2013年上半年招商、2014年上半年簽約銅牆山地區開發計畫 20~30年 0.85億元 預計2013年招商註:由於官方資訊不透明,本表彙整資訊非最終版本。 資料來源:金門縣政府官網、金門招商網、浯江守護聯盟提供莒光湖商務旅館BOT案忽略對整體水域影響說明:開發基地包括金城鎮莒光段第25、25-3、25-4三筆土地,其中25-3與25-4兩筆地號,絕大部分面積已為水域。 資料來源:《金門縣莒光湖商務旅館興建營運移轉案專案報告》 | ||||||
孕育豐富物種的亞洲森林,正以飛快的速度消失中。 在台灣,裸露崩塌的碎石,讓慘白的泥灰色爬滿山坡; 在馬來西亞,熱帶雨林被砍伐殆盡,只剩一條條怪手輾過的車路; 在中國,失去棲息地的金絲猴、白眉長臂猿求生不得。 如果亞洲森林是一首歌,那麼它一定低迴著悲傷的曲調……編按:全球暖化危機節節高升,在四月二十二日地球日前夕,本刊與網路媒體《報導者》,合作推出《亞洲森林浩劫》專輯,深入調查台灣、馬來西亞、中國存在已久的保育問題,以及保育人士為撫平森林的累累傷痕,所付出的努力;下期亦有後續《造林人》報導,敬請期待。 「我們不要把這個星球視為理所當然,就像我不會把今晚視為理所當然。」今年二月,拿下奧斯卡影帝寶座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上台致辭時,以這句話結尾。 李奧納多是環保尖兵,積極為環保請命,去年十二月他還出席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二十一屆氣候變遷締約國(COP21)大會。會中的致辭,要求各國領袖「勇敢、大膽地起身領導大局,帶著能拯救地球的計畫返國」。去年這場大會,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締約國,達成了一項歷史性的協定:各國要以工業革命前的氣候為基準,把全球均溫的升高幅度控制在攝氏二度以內,以阻止暖化速度加快。 事實上,地球暖化問題刻不容緩。一九○六年至二○○七年的一百年間,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七四度,而且二十世紀後半的上升速度加快。地球暖化的後果是洪水、乾旱、颶風等異常現象頻傳,並導致海平面水位上升,美國航太總署(NASA)指出,二十一世紀結束前,全球海平面勢必會上升至少一公尺。 當全世界都在尋找減緩地球暖化的方法時,保存森林,善用森林的「碳吸存」功效最受矚目。植物進行的光合作用,可以將二氧化碳吸收、保存在樹體,只要木材不燃燒或腐朽,碳元素就會一直保存在木材裡。 大面積的森林可以吸存更多的碳,發揮抗暖化的作用。 序曲.雨林悲歌 大量砍伐、改種油棕今年台灣地球日的主題為「拯救地球,加『樹』行動」,主角就是樹木,樹是抑制地球升溫最好的解藥。愛護樹木、保護森林,就能為抗暖化盡一份心力。 事實上,森林不只會增加碳吸存,也維繫生態系的健康與平衡,包括清淨空氣、涵養水源、肥沃土壤等,並提供木材、樹皮等產物。此外,森林在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功能,更無可取代。尤其是熱帶雨林的面積,僅占所有陸地面積的七%,全球所有生物物種卻有五○%以上在這裡棲息,如果這些熱帶雨林消失,等於喪失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遺憾的是,人類過度開發,砍伐樹木,帶來森林浩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森林資源評估報告指出,一九九○年全球森林面積約四十一.二八億公頃,覆蓋率為三一.六%;到了一五年,森林面積降到三十九.九九億公頃以下,覆蓋率僅三○.六%。 而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資料顯示,在一四年,全球失去至少一千八百萬公頃的森林,半數以上是熱帶森林,其中的湄公河流域、西非、南美洲中部以及馬達加斯加,全是之前並未受到注意的地區。 其次,全球三大雨林之一的婆羅洲雨林,遭到砍伐的情況向來嚴重,尤其以馬來西亞首當其衝。馬來西亞的砂勞越州在政商勾結下,雨林快速地消失在木材、油棕種植的龐大經濟利益之下。 亞洲國家慢慢正視濫砍森林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當深受其害之後,採取挽救動作的也所在多有。 譬如,泰國政府在大洪水和造成嚴重傷亡的山坡地表滑落後,一九八九年禁伐木材;九八年八月,長江流域長達數周的洪水氾濫,導致損失多達三百億美元,中國政府因此全面禁伐長江上游的木材。 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森林破壞的危險性,中國、紐西蘭、菲律賓、泰國、越南,包括台灣在內的國家,全面或部分禁伐天然林。砍伐業者因此轉進其他國家,導致非法木材貿易橫行。 台灣在環保意識抬頭下,政府早就於九一年全面禁伐天然林,乍看頗具有高度環保意識。實際上,禁伐之下,森林卻依然遭到無情無理的破壞。例如,自然保護區內,擁有礦區開採權的業者仍可合法採礦,肆意破壞天然林;一些開發案也為保安林(編按:具水源涵養、飛沙防止、固著土壤等功用的林地)帶來解除原先編制的壓力。 再者,儘管結束伐木已二十多年,台灣仍被環保團體冠上「環保殺手」的罪名! 原因便在於台灣人使用木材數量並未減少,於是以鄰為壑,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早在○六年就提出,台灣進口的林產品有四五%屬於非法砍伐,其中馬來西亞更是進口大宗。 第二章.血木材 非法貿易盛行台大森林系副教授邱祈榮指出,目前台灣九九%仰賴進口,每年木材進口約六百萬立方公尺,足以塞滿一整條雪山隧道,自給率低於一%。根據邱祈榮的估算,台灣約有二至三成的「血木材」,「我們喜歡用便宜的家具,但它可能是商人賄賂開發中國家官員,所盜伐來的林木。」為了杜絕非法,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認為解決方法之一是,「透過立法,禁止非法木材進口,包括木材進口時必須附產地證明;還可以進一步延伸,要求家具等木材製品標示來源,規範家具業、造紙業等使用經過森林認證的木材或提高再生紙漿使用率,從政府、企業端和消費者端都共同負起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在自給率不及一%的情況下,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認為,台灣必須提高自給率,因為禁止砍伐是國際趨勢,一旦各國減少出口,台灣將面臨買不到木材和紙漿的窘境。以日本為例,目前自給率約二成左右,未來預定調高到四至五成。林務局的目標是,五年內將國內木材自給率由○.五%提高到三%;邱祈榮則提出更高的目標「五五專案」,也就是五年內達到五%。他認為,台灣樹木的生產條件不錯,一年生產二百萬立方公尺,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第三章.山林變色 保安林、經濟林應定位清楚但李根政認為,台灣是否適合經營人工林,頗值得討論。台灣一年能砍多少樹?在成本高於其他國家的情況下,木材是否有市場競爭力?他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國家整體的森林政策沒有明確的定位。首先要劃分森林的區位和功能,保育、保安等定位清楚,就不會發生定位為國土保安的林地,最後卻用來經濟造林的情形。」四十多年前就開始租地造林的正昌製材公司董事長梁兆清,也贊成用途分清楚。「原始林當然要保留原貌,但是經濟林就應該從經濟效益考量。」梁兆清說。 另一方面,台大森林系系主任袁孝維反對「高山農業」,適當的作法是「小規模的、只供附近社區居民用的混農林」,使用山的資源但不改變原先的樣貌,絕不大規模經營。 森林是國家的百年大計,守護這些已被嚴重消費的珍貴資產,抵抗貪婪的人性,需要全民一起貢獻心力。 (相關報導將於五月九日晚間七點,在三立新聞台《陳雅琳.總編輯觀點—會思考的新聞》節目播出。)撰文 / 聯合撰文•《今周刊》孫蓉萍、《報導者》方德琳、何欣潔、林佑恩 |
亞洲森林濫墾嚴重,如何終止生態浩劫的悲歌? 在台中大雪山,有人傾家蕩產,種下三十萬棵國寶級樹木; 在新竹五峰鄉,有人打造台灣第一座獲得國際驗證的造林地;他們靠個人力量造林,不怕被稱瘋子、傻子,只為了讓地球續命。 他種下30萬棵樹 守護山林的千秋萬世 台灣樹王賴倍元 燒20億元、養十座山四月春暖,從台中東勢開車,沿著大雪山林道向上駛,路旁闢滿了梨、柿,果樹低矮錯落,農民用數以百計的牛皮紙套和白袋子套著未熟的果實,像是一盞盞小天燈,向老天討個豐年。 果園和大雪山間則種滿檳榔樹,在豐盛的雨氣中隨風擺盪。春天常落雨,水滴打在葉子上,像是銅板墜地那般叮叮咚咚,彷彿暗示著這些檳榔水果就是用來換錢的,畢竟營生滋利,種樹圖個溫飽,本來就是天經地義。 然而,攀上海拔一千兩百公尺,再向出雲巷裡拐,卻像闖入另一個世界。車子開抵一扇半鏽鐵門,後頭沒了路,剩下一條碎石子鋪滿的小徑,再往深處,成千上萬棵牛樟、肖楠、台灣扁柏、五葉松、台灣紅豆杉,全在七、八十度的陡坡上蒸騰著水氣。 十座山!上頭全是大片大片的林子,樹苗子和樹齡二十年以上的高大喬木,向著天空張開枝葉。 一位五十九歲的男人,頭戴牛仔帽,腰際左側掛著把園藝剪,右邊晃著挺收在鞘裡的摺疊鋸,手上扛著長鍬,褲子滿是厚厚的補丁,腳踩束口雨鞋,從山徑健步走往工寮。 男人名叫賴倍元,朋友喚他「賴桑」,身材黝黑精瘦,還沒談話,口中就喃喃念著:「千秋萬世!千秋萬世!」賴桑二十九歲開始買地種樹,一種就種了快三十年,砸了二十多億元,種下超過三十萬棵樹,裡頭樹種過百,已經要用「幾山、幾山」地數。 無我,只為環境永續 堅持不砍伐、不買賣、 不傳子 那些長成的肖楠、牛樟、扁柏價格不菲,一噸至少能賣超過十五萬元,但賴桑種這些樹,卻始終堅守著三大原則「不砍伐、不買賣、不傳子」。 「種樹要的不是價格,是價值!」賴桑說:「世間沒有一個行業能做上數百年,種樹卻有海納百川的格局。」賴桑的兒子賴建忠認為,老爸最值得欽佩的一點就是「無我」,其實賴桑口中的「無我」,並不像是修行人口中的「無我」,而是比較像個工作目標,甚至像個企業願景。 賴桑當初種樹,部分原因也是為了爭口氣。賴家在台灣中部算是出名的富裕,賴桑的父親、大哥一手建立中部最大的貨運公司「大銘貨運」,台灣經濟起飛時,大銘貨運事業極盛,旗下有上百位司機、一千五百多輛拖車頭。然而賴桑是家中么子,「長幼有序。」他在家裡頭講話沒人會聽,「很悶,我從十四歲開始做,做到三十歲還是很悶。」「神木」成了賴桑當年的精神寄託,「台灣的神木,太平山、奇萊山、阿里山、南投,我每一棵都去看。」後來因緣際會,他分到家裡的一點資產,向土地掮客買下大雪山上的七甲地,心中埋藏多年的「種樹」心願,總算有望發芽。 起初,買到垃圾山負債累累,左手賺錢, 右手全花在山上 然而,他簽了約、花了三千多萬元,上山一看卻發現,自己買的是一座垃圾山,漫山遍野全是廢棄物,「最壞的都是我的!」賴桑心中暗忖。 家人覺得他敗家,沒人瞧得起他,「在我成功以前,大家都看我沒有(看輕)!兄弟都叫我瘋子、凱子。」賴桑簽下切結書,分到家中部分事業,成立「大雅貨運」,左手賺來的錢,右手就全花在山上,咬著牙,賴桑用家裡的卡車,把垃圾一車一車載下山。 接水管、請工人、買樹苗、插上種樹的錏管,什麼都要燒錢。不只是親戚,賴桑的老婆賴易寶、兒子賴建忠、賴建宏,都曾對這個痴父很不諒解。賴建宏說:「以前在學校,大家都以為我是有錢人,但誰知道我們家負債累累。」賴易寶也因巨大經濟壓力,一度萌「輕生」念頭,她一人要獨撐貨運事業,老公卻天天花錢。提到這事,賴桑竟然大笑說:「種樹是影響全世界的事!死個老婆算什麼!」也不知道他說的真情還是假意,一旁的賴建忠連忙制止他這麼講,但他愛樹成痴的理想與夢,確實連家庭也擋不住。隔了幾秒,賴桑才幽幽說:「我太太很辛苦,跟著我,沒辦法享受。」撐了三十年,賴桑終於靠著種樹爭了一口氣,家人們也終於看到希望,明白他的努力。除此之外,賴桑更賺到了快樂,「全世界我最快樂。」都快邁入耳順之年,他還是像猴兒般矯健,攀在林坡上的固土鐵條,邊搖晃著邊拔著雜草,他似乎知道,到了人生山頂,才是論英雄的那天,「我臥薪嘗膽,做的就是百年事業!」如今,生態活起來了一隻初生山豬, 就是他心中的「偉大」 隨著名氣水漲船高,賴桑被媒體稱為「樹王」,也成為「成功人士」。只不過,這事業還是辛苦得很,一個月前,他又去農會借了幾千萬元,樹林中多是高價樹木,借錢不難,賴桑自嘲:「他們很希望我倒!還不出來,地就可以拍賣!」賴桑的貨運事業因大環境不好,剩下倉儲、物流,但他沒失去希望,「凡間事小,山上事大。種樹,就是留給後代最巨大的希望。」為了撐起這片巨林,賴建忠開始在喬木下種咖啡樹,一年能生產六十萬噸咖啡豆,又開了兩家「雲道咖啡廳」,賴桑也希望未來能成立「賴倍元基金會」,讓森林永續發展。 林子茂盛蔥綠,三十多年前光禿禿的黃土爛地,現在已經成了一片完整的生態系,蛇、穿山甲、山羌、帝雉、藍雀、大冠鷲,甚至野豬、獼猴,都在這片林子安身立命。 這一天,工寮裡還闖進一隻初生的小山豬,對賴桑來說,這就是他心中的「偉大」。 高處飄下的山嵐,緩緩吞沒林子的細節,勾起一幅山水墨畫般的模糊輪廓,數不清的樹影子,彷彿也在遙相回應著賴桑,「千秋萬世!」 撰文 / 陳亭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