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徐翔談火中取栗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2-28/100478110.html
徐翔在A股市場的名氣已久,且相當另類,但是為人異常低調,極少接受採訪、不允許拍照,亦不理會外界質疑。

  12月的一個週五中午,財新記者在上海的一家餐廳包間約訪徐翔。在一個多時的採訪中,徐翔雖然仍迴避敏感問題,但基本上有問必答。但午盤開市時間一到,徐翔就急急趕回了餐廳樓上的辦公室。

  他並不避諱自己熱愛短線操作,看盤是徐翔的主要日常工作。即使是監管部門調研陽光私募的座談會,他也因為和交易時間衝突而藉故沒有出席。

  從談到自己在20歲出頭即為寧波「漲停板敢死隊」成員,再到三年前成立私募基金上海澤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澤熙投資),業績巨幅波動,屢屢奪人眼球,徐翔口中屢屢提到澳門賭場來做比喻。

  徐翔不願透露自己的真實年齡,只表示1993年在寧波炒股時已經有了身份證。他自稱寧波市區人,膚色略白,戴著眼鏡,寬鬆的暗紋襯衫,中等身高,略胖,和很多年輕人一樣,頭髮有些蓬鬆地半豎起來。

  2005年,徐翔從寧波遷到上海,經歷了A股的一波大牛市,2009年成立澤熙投資,經過三年的發展,目前總管理規模在70億元左右,規模僅次於目前陽光私募中管理資金規模排名第一的上海重陽投資。「我們70億的投資中,有至少40至50只股票。」徐翔說。

  根據朝陽永續、好買、私募排排網等一些第三方的公開數據,澤熙旗下的五隻管理型產品均已運營滿二年,在二年期的業績排名中,五隻產品曾經同時實現20%以上正收益,同時排前十名。其中,澤熙瑞金一號曾一度翻番,大幅度跑贏市場及同類產品。

  澤熙投資的業績到底來源於徐翔投資手段高明,還是有內幕交易、操縱市場之嫌,都沒有足夠證據支持。

  2011年7月,因為外界傳言澤熙投資違規被查,徐翔曾首次接受證券媒體的採訪,否認違規操作和被監管部門調查的傳聞。

  進入2012年12月,澤熙投資旗下產品由於折戟酒鬼酒(000799.SZ),業績大幅下滑。在一些排名中,澤熙投資的產品已經全部跌出前十名。

  在本次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過程中,他逐一回應了外界對其投資特點的一些疑問,不過針對大部分敏感問題,他仍比較沉默,任由其公司負責公關關係的有關人士越俎代庖。事後,澤熙投資亦以書面答疑的方式又對諸多問題進行回答。

「漲停板敢死隊」

  1993年,還是個高中生的徐翔帶著父母給的幾萬元本錢進入股票市場。「那個時候,寧波老百姓家裡幾萬元很正常,而且家裡就我一個小孩。」徐翔說。

  18歲,徐翔放棄高考,專心投資,並得到家人同意。

  徐翔對股市熱點的把握非常敏感,個人資產迅速累積,成為營業部高手。

  「我學習股票,看書,聽券商培訓,也看國外投資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師,對宏觀經濟,也懂一點。」徐翔表示。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徐翔和幾個以短線擅長的朋友被市場冠名「寧波漲停板敢死隊」,投資風格彪悍,被「敢死隊」選中的股票,大進大出,高起高落。這批人以銀河證券寧波解放南路營業部為核心,成員20人左右,核心是徐翔、徐曉、張建斌等。徐翔在成名後更被媒體封為「漲停板敢死隊總舵主」。

  「漲停板敢死隊是媒體吹的。證監會沒查過,這種說法沒有根據。」徐翔說。

  名氣漸響之後,徐翔的一舉一動開始為外界所注意,特別其在營業部的倉位、持股,很容易被洩露,有人專門分析其持股以跟風投資。徐翔對此頗為苦惱,稱很希望陽光私募能爭取到機構席位,擺脫跟風者。


抄底斷崖股

  徐翔被認為是一個抄底型選手,參與過重慶啤酒(600132.SH)、雙匯發展(000895.SZ)和酒鬼酒的逆市抄底活動,很多突然連續漲停的股票都與他有關。

  相比造成了虧損的酒鬼酒,徐翔更願意談重慶啤酒,通過在敏感試點殺入重慶啤酒,他斬獲不菲。

  2011年年末,重慶啤酒乙肝疫苗揭盲數據失敗,被認為長期以研發乙肝疫苗為概念炒作股票,此後連續11個跌停。徐翔在24元左右第一次抄底。

  二次揭盲失敗後,市場嘩然。重慶啤酒繼續跌停,20元左右徐翔再次入場抄底買入3000萬股。此後,重慶啤酒一路漲到35元。徐翔在短短一個月內獲利數億元。

  「重慶啤酒我20元左右進去的,抄底然後反彈拋出,這就是賭一把,別人不敢像我賭這麼大,這就是因為別人沒有錢。」徐翔輕描淡寫。

  在徐翔眼裡,這次抄底就像澳門賭博一樣「賭一把」,有的人一把十萬元,有的人只能一把幾千元。徐翔甚至後悔當年投入抄底的籌碼不夠,「如果比例大的話,我今年業績現在應該很好。」徐翔表示。

  「任何斷崖形狀的下跌都會有一個反彈,徐翔摸準了這個規律。」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澤熙投資員工也表示,徐翔喜歡斷崖形狀下跌的股票,這些股票從底部回到原來一半位置,也有50%漲幅。

酒鬼酒「地雷」

  較之在重慶啤酒的大獲全勝,徐翔一直重倉的酒鬼酒則成為「地雷」。

  2012年11月23日,酒鬼酒被曝塑化劑超標,此後酒鬼酒連拉五個跌停板。

  根據酒鬼酒三季報,澤熙一號持有300多萬股酒鬼酒,成本應該在50元左右。五個跌停後,股價在30元左右,澤熙虧損6000萬元左右。

  在酒鬼酒的第一個跌停日,澤熙投資成功賣出100萬股,機構席位買入。

  「當時媒體認為是大成基金接盤澤熙,因為當年徐翔接了大成基金的重慶啤酒,而其他機構要買可以等幾天後再買。」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徐翔否認了與機構勾兌的說法。他承認100萬股是自己賣的,但「朋友打電話過來問我誰買的,我都不好意思說。好比在澳門賭博輸掉了幾百萬元,走到門口撿了幾萬元。別人來問我誰給的?沒錯,這幾萬元是我拿了,但裡面輸了幾百萬元,這點有什麼意義?」徐翔說。

  徐翔表示確實有人在跌停之前出貨,但「如果我跑了,肯定有人說我內幕交易。因此我買賣都不對」。

  12月初,市場發現徐翔再次抄底酒鬼酒,顯然有意複製重啤一役。

  「市場往往會對股價矯枉過正,當股價低於企業的內生價值時,就值得投資。」澤熙投資如此書面回覆財新記者。

  但徐翔在採訪中亦稱自己「看錯的時候、割肉的時候更多,是偷偷摸摸剁掉,及時止損」。

踩點定增概念

  除了尋找斷崖式股票,徐翔的投資還圍繞定向增發概念股,其基本操作手法是,定向增發消息公佈前買入,等到有關公司高送轉的消息出爐後立刻拋出。澤熙的員工也認為,徐翔的成功不是靠那些兇猛的股票,恆星科技(002132.SZ)、康得新(002450.SZ)、萊寶高科(002106.SZ)才是讓徐翔賺了大錢的股票,持股時間不過一年左右。

  2010年6月28日,恆星科技以每股 10元的價格向四名投資人非公開發行2530餘萬股股票。

  2010年三季報顯示,澤熙一號持有恆星科技500萬股,佔流通股第一位;之後澤熙繼續增持,到2011年一季報,澤熙的兩期產品累計持有1000餘萬股。

  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做非公開發行都會有保障投資人利益的政策,高送轉是其中之一。2011年4月,恆星科技宣佈10股轉增10股送1元。

  「這些手段都需要談判,但都不能公開拿到桌面上。」投行人士表示。

  享受了高送轉的盛宴,當年中報之後澤熙投資的兩期產品退出了恆星科技,而在這一輪定增高送轉過程中,恆星科技的股價最高曾達到35元。

  同樣有定向增發和高送轉概念的康得新也有澤熙投資的身影。澤熙投資最早出現在2010年年報,2011年不斷加碼投資,2011年中報持有400多萬股。

  2011年6月10日,康得新公佈10股轉增10股派現金0.45元。2011年9月,康得新正式公佈了定向增發預案,澤熙投資則迅速在三季報中消失。

  康得新2010年四季度股價最低17元,到2011年年中,復權後股價在40元左右。徐翔又一次成功。

  徐翔何以如此神奇地踩准步點?

  「很簡單,上市公司要定向增發,必須說個故事。而有人若要想知道這些故事如何結局,不過是花點成本。」一位券商高管表示。

  伴隨著定增概念的逐步退潮,徐翔也難以全身而退。永輝超市(601933.SH)三季報顯示,澤熙一號持股1200餘萬股。2012年9月,永輝超市公佈了非公開發行預案,永輝超市實際控制人認購了新增發股份,這等於定向增發失敗。

  澤熙投資內部人士表示,今年很多非公開發行參與者都被套牢,定增和投資之間沒有必然聯繫,公司的主觀願望並不能成為二級市場投資的依據。

轉型穩定增長

  徐翔擇時準確且作風兇狠,讓澤熙的員工深表佩服,稱他的擇時往往不是加減倉的概念,而是空倉、滿倉的極端操作,以證明其看得準。但徐翔曾經私下對公司員工表示,保證每年穩定增長,沒有必要冒險。

  目前澤熙投資有20多個研究員,徐翔極少實地調研,但是每天要聽兩三家券商路演。徐翔說,「研究員推薦股票,我也不一定買。」投資決策對內保密,目前基金經理、研究總監和兩個助手組成澤熙投資的決策委員會。因為推薦萊寶高科、康得新、恆星科技有功,三個研究員被徐翔獎勵了寶馬汽車。

  澤熙投資員工表示,澤熙投資已經和公募基金類似,基本上放棄了趨勢性交易為主的投資方法,而是選擇大資金行業配置的主流投資方法,對自上而下的判斷和擇時非常重視。

  一位公募基金高管表示,以前徐翔比較容易,轉型到價值投資則很難。「從持股幾天變成長期持股,主動權不在基金手中,需要考慮業績、市場預期、宏觀經濟。」這位公募基金高管說。

  「由於過去的交易經驗,徐翔摸準了一些市場短線的規律。比如炒作新股,他知道哪一類股票容易被散戶關注,他自己就是散戶出身,所以瞭解散戶心態,也願意去瞭解這些人的心態,再集中在一些概念上。」熟悉徐翔的公募基金高管表示,「這就像一個賭局,基本面都是偽命題,能夠吸引賭徒到賭局中來的就是好股票。」

  這位公募高管判斷徐翔依據主要是索羅斯映射理論,徐翔也曾對員工表示能理解索羅斯50%的理論。

  「我非常理解彼得林奇的退休。」在採訪中,徐翔表示自己無法和大師相提並論,也流露了倦意,「說實話,我也不想幹,不算研究員券商推薦的股票,我現在盯200家公司,多累啊!有什麼好幹的。」

  本刊記者沈乎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25

火中取栗 招行逆勢激進擴張是福還是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80

200906160117247766_meitu_1

在新行長鐵腕新政下,招商銀行一改原先保守的風格,開始變得更加激進。

一年前,田惠宇剛履新時,招行總資產為3.81萬億元,到了今年6月,其總資產增加了32%到5.03萬億,上半年資產增速為25.31%。

這一速度將原先緊追不舍的民生、興業甩在了身後,也離五大行的交通銀行僅一步之遙。截至6月末,交行總資產為6.28萬億,較年初僅增長5.42%。

過去,招行一直以零售業務見長,同業與對公業務一直是其短板,但最近兩年這兩大板塊的突然崛起成為中期業績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

就同業而言,招行的同業資產較年初猛增了86%。這與監管收緊背景下銀行紛紛縮減同業非標的大勢背道而馳,其激進的風格越來越像興業銀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具體來說,僅二季度,招行買入返售資產與應收款項類投資資產增長58%。二季度末信托收益權等類信貸資產規模上升至約 6000 億,占總資產的 12%。2FC50E75-68BF-4D0C-84C8-289A06A98783

C6DE58D4-6ADD-451E-8DD2-986A95886939

在對公業務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招行客戶存款總額比年初增長了23.26%。其中,境內人民幣對公存款比年初大增3220.10億元, 貢獻了全行存款的一半。

與此相對比,曾經的同業之王——興業銀行的擴張規模就放慢了很多。

在同業監管壓力下,興業銀行上半年的應收金融機構款項環比僅增0.6%。其財報提到,為了減少資本的消耗,公司先壓縮了收益率較低且久期較短的同業資產,存放同業款項環比大幅下降40%,而買入返售環比微增4.0%。計息負債方面,興業對同業負債的需求下降,環比小幅減少3%。

雖然資產規模急速飆升,但這背後也暗藏隱憂。財報顯示,招行的不良貸款在迅速增加。6月末不良貸款余額達236.97億,同比增加58.77%,不良率增加0.27個百分點,達到0.98%。在撥備計提快速增加情況下,撥備覆蓋率為251.39%,較上年同期下降53個百分點。

8B888357-A67A-4E60-B7ED-0B7FF44E405F

除了資產質量有所惡化,招行的盈利水平也出現下滑。反應銀行盈利能力的凈資產收益率和凈利差也從上年同期的25.46%、2.72%分別下降至21.49%、2.37%。

8B6CD104-DACA-4FE1-B08D-5DEF8DFD5ABF

國泰君安認為,招商銀行以量補價的規模驅動戰略很可能在 2014年下半年有所放緩。

①資本空間已經消耗較多,6 月末權重法下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已降至 8.73%和 10.89%;

②5 月份出臺的同業監管政策采取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可調節空間大幅減小;

③經濟下行背景下,合意融資需求有顯著下行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65

降息為了誰? 節操碎一地的央行火中取栗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58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23 18:32 編輯

降息為了誰? 節操碎一地的央行火中取栗
作者:格隆

降息:可能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周五央行出乎意料全面不對稱降息: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40個BP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25個BP至2.75%,同時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市場反應就是一句話:小夥伴們驚呆了!格隆直接電話了央行貨政司還算位居高位的格隆匯朋友:你們想幹嘛?對方答曰:你問我,我問誰去?!

曾幾何時,克強總理還在強調經濟必須調結構,不可“大水漫灌”,只能“定向滴灌”。如果你還記得新華社9月中旬重磅社論的標題——“政府應降息強刺激”論調是對中國大力改革的不信任——你就更知道吃驚的不單是小夥伴們。

很多朋友詢問格隆對降息的看法。市場上各大俠對降息的評論已經汗牛充棟,格隆不想就此問題再深入展開,簡單自問自答說說自己的結論:

1、降息是央行逆周期調節的主動行為?
非也,說這次降息是逆周期調整,實在是擡舉了中國貨幣政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央行在不務正業,在火燒眉毛後充當救火隊而已。

本次降息,實質是就是各種博弈力量的一次再平衡:執政黨要政治維穩、經濟維穩;中央政府要結構改革要經濟轉型;地方政府在經濟下行,賣地收入大跳水的大背景下要完成中央的GDP指標,同時要應對迫在眉睫的地方債務平臺還本付息壓力。在夾縫中的央行在這種環境中做一次火中取栗的投機並非沒有道理——最關鍵的,還配合了四季度美元因為美國庫存周期調整的而短期回調的時間窗口——否則,如果美元升值,而人民幣降息,在經濟下臺階的背景下,不僅熱錢外流,居民也會加大對美元資產的配置,這對央行同樣是噩夢。

近期各項糟糕的具體經濟數據格隆不列舉了。簡而言之,這次降息,經濟改革與轉型對政經維穩的一次妥協,是中央對地方的一次妥協,是央行對政府的一次妥協——是權宜之計而不是常態,更不意味著從此進入降息周期:學過經濟學的都知道,央行要做的是四兩撥千斤,是調整市場預期,而不是擼起袖子真刀實槍去幹。如果真的是進入降息周期,該做的是每次最多25個BP,少量多頻地去調,而不是直接降40個BP——除非面對的是生和死的抉擇。

直接降40個BP的言外之意就是:這是急診,我就是火中取栗投機一把。市場資金,尤其是外資背景資金不要誤判;

2、降息為了誰?
中國對資金成本真正敏感的,只有地產、地方融資平臺及信貸資源急缺的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而言,運用降準、定向信貸投放這些量的工具,多少能享受一點“皇恩甘霖”,但如果是降息這種價格工具,對幾乎沒有信貸資源競爭力的小微企業而言,基本就是“陪太子讀書”。

所以,你能清楚看出降息是為了誰——沒辦法,誰讓地產與地方政府這一對扶不上墻的好基友,對短期經濟數據和政經維穩如此重要呢!

至於股市(尤其是聞IPO就色變,幾乎沒有正常融資功能的中國股市)就根本不必自作多情了。在龐大的直接融資面前,股市毛線都不是——股市從來就不再貨幣政策制定者考量範圍內。但,融資成本下降,對股市確實是利好——前提是在中間環節負責傳導貨幣政策的商業銀行不過分偷工減料;

3、Does it work?

既然各方獲取信貸資源的能力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既然本次降息明顯有針對性,既然商業銀行肯定會對本次降息政策“曲解、截留、挪用”以維護利差,那降息對解決流動性緊張當然有用,只是貌似受惠的還是有限——很多人對中國貨幣政策有誤解,以為利率這種價格工具才是普惠制的。恰恰相反,中國金融體系的強烈計劃經濟色彩決定了價格工具才是“定向寬松”,中國的利率政策形成的實際結果從來都是對國企、央企、地方政府以及綁架經濟的地產行業的定向寬松。

4、傳導途徑暢通嗎?
答案當然是NO。

本次降息有顯著的非對稱。存款利率實際上沒有變化,貸款基準利率超常規的下調了40個BP。用意顯然是要保證儲戶利益,試圖讓渡銀行收益,反哺實體——這種美好願望,在“唯利是圖“的商業銀行面前,基本類似與虎謀皮。商業銀行會繼續成為中國貨幣政策傳導中的“黑洞”與“流動性陷阱”——你讓一個習慣躺著數鈔票的人去站著數鈔票,呵呵,你懂得!

5、降息利好的背後有哪些利空:

A、央行跳出來不是好事。越俎代庖,說明實體經濟問題相當嚴重;

B、我們期待的經濟結構改革與轉型會暫時讓位,周期會拉長——希望這只是前進中的曲折,而不是前功盡棄;

C、本次降息緩解了地方產能的出清,固化了地方利益,對真正的實體企業來說,整合的門檻再次被人為擡高,結構改革的難度和成本實際上是提高了。

節操碎一地的央行:火中取栗的投機

格隆真正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下面這些對央行行為、經濟周期、投資影響的思考。這里涉及不少“高大上”的經濟學理論,格隆盡量嘗試用最淺顯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

格隆穿插一個笑話:一個從沒吃過饅頭的南方人向北方人討教怎麽揉面做饅頭。北方人告訴他,這很簡單,拿個臉盆,先放面粉,再加水揉。面多了就加點水,水多了就加點面,如此反複,然後上鍋一蒸就好了。第二天北方人問南方人饅頭味道如何?南方人回答,我按照你的說法做了,水多了就加面,面多了就加水,太好玩了。但最後突然發現面沒了,索性就再多加水,煮了一鍋面疙瘩湯。

現在全球主要央行(日本、英國、歐洲,美聯儲也就剛剛改邪歸正而已,現在又加入了中國)就在樂此不彼地幹著同樣的事:反複往面盆里加水,並沾沾自喜享受著面團不斷膨脹的樂趣。但總有一天他們會發現:面沒了!

格隆在大學期間相當部分時間是在研究中央銀行。從理論而言,中央銀行承擔著發行鈔票、商業銀行最後貸款人,以及代理國庫、向中央政府貸款、代表中央政府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職能,其最終目標是實現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充分就業與國際收支平衡等幾大目標。最基礎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會告訴你這幾大目標之間是會相互沖突的,所以多數央行都會選擇捍衛央行的獨立性,盯住央行最本質的單一目標:保持物價穩定,而不會跟隨政府需要做所謂的“相機抉擇”。

但這種“節操”似乎並不是所有央行都能堅守的,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各國央行開始利用手中的貨幣武器,深度介入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一度扮演著終極救世主的角色。這其中領頭的是一向以獨立性自居的美聯儲,歐洲央行隨即跟進,最新入夥的包括日本央行以及英國央行。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長期唯政府馬首是瞻的中國央行。從經濟學理論看,最應該躲在角落里的中央銀行跳出來長時間成為各國經濟舞臺的中心角色,多少有些滑稽和諷刺。

誰都明白,央行印刷的那張紙本身並不是財富。而之所以大家樂於接受央行超量印刷鈔票,不外乎政府對貨幣非中性作用的放大與迷戀,以及民眾對貨幣幻覺的陶醉,僅此而已。

從功能與起源看,貨幣只是做為物物交換的中介角色而產生,其本身並非財富,本質上並不對經濟與財富增長構成實質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貨幣中性。貨幣中性是貨幣數量論一個基本命題,古典學派與新古典學派經濟學家都認為貨幣是中性的,其理論前提是貨幣數量論、薩伊定律、瓦爾拉斯的市場出清也即一般均衡理論、以及盧卡斯總供給函數。由於供給創造自己的需求,貨幣只是實現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數量的變化長期來看只會導致一般物價水平同比例變化,而不會對實際經濟活動如產出等產生最終影響。正是基於這一理論,央行在產生的多數歷史時間是不會出於政府促進經濟的理由而開動印鈔機的。

顛覆這個理論從而為央行發鈔行為提供背書的人是凱恩斯。1936年凱恩斯發表了《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指出充分就業的均衡只是一個特例,通常情況總是小於充分就業的均衡,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有效需求不足。要增加有效需求,就必須降低利率,而利率決定於貨幣的供求關系。因此,在凱恩斯看來,貨幣的作用是巨大的,國家應制定適當的貨幣政策,以克服經濟危機和蕭條。

從歷史與現實的發展來看,貨幣非中性論作為政策出現後,既有在二戰危機時期令歐美經濟走出泥沼的成就,也有戰後讓歐美主要經濟體長期陷入滯脹的失敗。即使如此,每到危急關頭,各國政府仍會祭出發鈔的“法寶”。

貨幣的這種作用一旦被放大並癡迷於此,就必然走向另一個極端,這種效果在面盆里的面粉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就會形成金融學里所謂的“貨幣幻覺”。貨幣幻覺一詞是美國經濟學家費雪(Irving Fisher)於1928年提出來的,它是指人們只是對貨幣的名義價值做出反應,而忽視其實際購買力變化的一種心理錯覺。在全球央行大肆印鈔推升資產泡沫的背景下,人們通常看到股票漲了,房價漲了,藝術品漲了,似乎每個人都有錢了,卻往往忽視了“錢”本身代表的價值。

不幸的是,這種“有錢人”的感覺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如同港版電影《無間道》里一句著名的臺詞: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最簡單的案例是,中國M2余額超過100萬億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1.5倍。M2/GDP從1978年的0.32增長到接近2的水平,在34年間擴大了近6倍。在2012年末中國M2/GDP達到1.88新高時,同期美國的數據不到0.5。與之對應的是,過去十年,中國CPI累計漲幅31%左右,美國物價同期漲幅大約36%。按照這個數據,應該是美元比人民幣更不值錢了。但經常來往兩國的人都知道,你感覺不到美元購買力下降了多少,而今天一百元人民幣能買的東西與10年前則是天壤之別,不少人在GDP年年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反而是感受到了更多的不安全感與危機感。如果央行公布的貨幣發行數據是對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只能是,統計局完成了央行未能完成的工作:控制物價水平。

M2的增速,理論上應該等於GDP加上CPI的增速,這樣貨幣供給量和經濟增長相適應。一旦跨過這個紅線,“錢”本身就開始貶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持有資產,而只是持有貨幣財富,實際只會變得越來越窮,也就是所謂的“窮得只剩下錢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收獲的只是幻覺,至少政府不是。一方面流通在外的貨幣是政府的負債,在歸還這個債務前摻水稀釋它當然是政府求之不得的事情,這就是金融學中所謂的“貨幣稅”。另外貨幣投入增加至少短期拉動了需求增加了就業。區別在於前者是實在的收益,後者則無法長期證實。

也正是這個原因,日本央行近期高調的印鈔行為極可能象他們的歷屆政府內閣一樣短命:在長期負利率通貨緊縮的情況下,即使經濟不增長,日本普通人的財富也是增長的。但如果政府大肆印鈔只是火了股市,看不到經濟增長,反而推升了CPI,相信多數日本人會跳起來。所以安倍得解散議會,黑田東彥得做好解甲歸田後去哪個大學教書的後落打算。

美聯儲是聰明的,他們知道超量印鈔的行為只是在寅吃牟糧,見好不收會出大事的。所以別看每次聯儲內部會議對於QE退出似乎都有爭議,但誰都知道他們只是在表演。美聯儲的退出將封殺全球多數央行繼續玩印鈔遊戲的時間窗:當然,你關起門玩可以。如果你既要利率市場化,要人民幣國際化,又要央行替政府救火和背書,你最好還是要看看美聯儲的臉色:寬松不是你一個人說了能算的。
至於普通投資者要做的就簡單了,只需要記住:

1、 美聯儲多數時候給的指引是可信的,中國同行則未必。單純依據中國央行做了什麽來簡單理解和指導投資,可能不會有太好的收益;

2、 一定要跑在美聯儲的前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47

俄羅斯危機里掘良機 普京火中取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51

俄羅斯,普京,制裁,烏克蘭

今年3月初,在俄羅斯不顧西方反對合並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以前,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普京會晤後評價,他活在和大家不同的“平行宇宙”。既然和西方領導人不像在同一個世界生活的人,西方研究者便認為,普京應該也不會在乎西方眼中那些後果,反而可能利用危機加強對國內企業的控制、推動俄羅斯吞並整個烏克蘭。照這樣看,俄羅斯的危機對普京未嘗不是好事。

致力於促進各國合作的非營利組織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旗下俄羅斯與歐亞項目主管Eugene Rumer就持有上述觀點。他預計,普京不會還俄羅斯以西方意識里的自由,也不會主動卸任,更不會停止幹預烏克蘭東部的內亂,更有可能會延續目前的做法,否則就等於釋放向西方示弱的信號。

Rumer認為,普京可能很有信心能渡過危機,因為國際油價會反彈,歐洲也會厭煩無休止的制裁,俄羅斯的經濟增長會回升。至於市場化和多元化發展,就更不必指望。危機讓普京有機會加強對國內企業的控制,判斷哪些企業忠實、哪些不忠,讓忠實於己的企業得到政府的支持、從資產再分配中獲益。而且普京很現實,他知道俄羅斯的財富和實力都源於油氣等資源,石油業才是他影響力最大行業,這是他優先發展的產業。

Rumer還認為,即便制裁在不可避免地傷害俄羅斯經濟,它也無法達到西方最初施加制裁的目的——俄羅斯不會在烏克蘭事務上罷手,不會妥協。在普京放棄插手烏克蘭內戰以前,俄羅斯的經濟就可能已經好轉。

總之,對俄制裁可能根本無助於解決烏克蘭危機。烏克蘭自身經濟千瘡百孔,需要數百億美元才能維持償債能力,必然會求助西方支持。但西方也不願這樣資助。歸根結底,損失的不是普京。

Rumer預計,普京不會僅滿足於合並克里米亞和占據烏克蘭東部,他要的是整個烏克蘭。他可能已經算計得很清楚,俄羅斯政府面臨的政治和經濟壓力會有助於他達成這種意圖。

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上月在澳大利亞召開的G20峰會上,普京遭到西方集體“排擠”,沒有參加官方午宴就提前回國。在外人看來,這足以顯示俄羅斯被孤立的嚴峻形勢。可Rumer認為,普京也許還感覺良好,因為和歐美領導人比起來,自己已經明顯高出一籌:

   · 回想下,當年和普京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同場競技的西方國家領導人——小布什、托尼·布萊爾、希拉克、施羅德、貝盧斯科尼、小泉純一郎,誰能像普京這樣,執掌大權15年里國內支持率始終高於80%?

   · 15年來,俄羅斯的GDP翻了六倍,人均收入翻了七倍,俄羅斯近代以來從未如此繁榮,俄羅斯有2000億美元可以隨時動用的儲備,保守估計還有2000億美元的資金可用於應急。

   ·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足以威懾歐洲。今年9月俄羅斯在遠東舉行規模罕見的軍演,出動海陸空部隊逾15萬人,展示其6000公里攻擊縱深。華爾街見聞當時文章提到,俄羅斯選擇北約在烏克蘭西部軍演時在遠東“舞劍”,顯然有警示意圖。北約10月末稱,今年已經攔截了超過100架俄羅斯飛機,比去年的三倍還多。面對俄羅斯的空中偵察和大規模軍演,歐洲其他國家紛紛加強軍事防禦。

何況,今年的危機對俄羅斯這種“戰鬥的民族”也不算真正的絕境。正如昨天華爾街見聞文章分享的以下高盛圖表所示,過去150年,俄羅斯多次面臨危機,又化險為夷,可謂“久經考驗”。

俄羅斯,普京,制裁,烏克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716

俄羅斯危機里掘良機 普京火中取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51

俄羅斯,普京,制裁,烏克蘭

今年3月初,在俄羅斯不顧西方反對合並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以前,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普京會晤後評價,他活在和大家不同的“平行宇宙”。既然和西方領導人不像在同一個世界生活的人,西方研究者便認為,普京應該也不會在乎西方眼中那些後果,反而可能利用危機加強對國內企業的控制、推動俄羅斯吞並整個烏克蘭。照這樣看,俄羅斯的危機對普京未嘗不是好事。

致力於促進各國合作的非營利組織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旗下俄羅斯與歐亞項目主管Eugene Rumer就持有上述觀點。他預計,普京不會還俄羅斯以西方意識里的自由,也不會主動卸任,更不會停止幹預烏克蘭東部的內亂,更有可能會延續目前的做法,否則就等於釋放向西方示弱的信號。

Rumer認為,普京可能很有信心能渡過危機,因為國際油價會反彈,歐洲也會厭煩無休止的制裁,俄羅斯的經濟增長會回升。至於市場化和多元化發展,就更不必指望。危機讓普京有機會加強對國內企業的控制,判斷哪些企業忠實、哪些不忠,讓忠實於己的企業得到政府的支持、從資產再分配中獲益。而且普京很現實,他知道俄羅斯的財富和實力都源於油氣等資源,石油業才是他影響力最大行業,這是他優先發展的產業。

Rumer還認為,即便制裁在不可避免地傷害俄羅斯經濟,它也無法達到西方最初施加制裁的目的——俄羅斯不會在烏克蘭事務上罷手,不會妥協。在普京放棄插手烏克蘭內戰以前,俄羅斯的經濟就可能已經好轉。

總之,對俄制裁可能根本無助於解決烏克蘭危機。烏克蘭自身經濟千瘡百孔,需要數百億美元才能維持償債能力,必然會求助西方支持。但西方也不願這樣資助。歸根結底,損失的不是普京。

Rumer預計,普京不會僅滿足於合並克里米亞和占據烏克蘭東部,他要的是整個烏克蘭。他可能已經算計得很清楚,俄羅斯政府面臨的政治和經濟壓力會有助於他達成這種意圖。

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上月在澳大利亞召開的G20峰會上,普京遭到西方集體“排擠”,沒有參加官方午宴就提前回國。在外人看來,這足以顯示俄羅斯被孤立的嚴峻形勢。可Rumer認為,普京也許還感覺良好,因為和歐美領導人比起來,自己已經明顯高出一籌:

   · 回想下,當年和普京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同場競技的西方國家領導人——小布什、托尼·布萊爾、希拉克、施羅德、貝盧斯科尼、小泉純一郎,誰能像普京這樣,執掌大權15年里國內支持率始終高於80%?

   · 15年來,俄羅斯的GDP翻了六倍,人均收入翻了七倍,俄羅斯近代以來從未如此繁榮,俄羅斯有2000億美元可以隨時動用的儲備,保守估計還有2000億美元的資金可用於應急。

   ·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足以威懾歐洲。今年9月俄羅斯在遠東舉行規模罕見的軍演,出動海陸空部隊逾15萬人,展示其6000公里攻擊縱深。華爾街見聞當時文章提到,俄羅斯選擇北約在烏克蘭西部軍演時在遠東“舞劍”,顯然有警示意圖。北約10月末稱,今年已經攔截了超過100架俄羅斯飛機,比去年的三倍還多。面對俄羅斯的空中偵察和大規模軍演,歐洲其他國家紛紛加強軍事防禦。

何況,今年的危機對俄羅斯這種“戰鬥的民族”也不算真正的絕境。正如昨天華爾街見聞文章分享的以下高盛圖表所示,過去150年,俄羅斯多次面臨危機,又化險為夷,可謂“久經考驗”。

俄羅斯,普京,制裁,烏克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717

*欣泰複牌暴力跌停 不少人“火中取栗”

開盤即暴力跌停——7月12日,正式改名*欣泰(300372.SZ)的欣泰電氣開始複牌交易,而在接下來的30個交易日後,該公司將等待深交所作出股票暫停上市的決定。

盤面信息顯示,*欣泰開盤即跌停,以81.2萬手的總成交量封死跌停板,報13.10元。《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仍然有投資者在“火中取栗”。截至發稿,該公司盤面買單多於賣單,其中,賣單81.2萬手買單194.2萬手,換手率0.31%。

對於複牌的*欣泰,業內多認為,今日只是該公司“跌停秀”的開始,*欣泰的IPO造假過錯,或將讓大量持有其股份的機構和散戶“跟著遭罪”。

除了前後耗資2.32億元舉牌的陽光私募創勢翔或面臨巨虧外,國家隊這一次也不幸踩雷。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匯金公司持有欣泰電氣1.52%流通股。

更為嚴重的是,有超過1.3萬名散戶也將不能幸免。截至一季度末,*欣泰股東人數在1.33萬人,人均持股9.71萬元。其中,前十大股東(如下圖)持股比例合計56.55%。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創世翔在不斷豪賭*欣泰股票之時,後者已經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相關時間條件也並不在興業證券先行賠付的標準之內,這次的虧損或由其自己買單。

今年3月1日至4月20日,創勢翔通過旗下共計22個信托賬戶,先後購買了*欣泰859.1萬股和856.47萬股股份,兩次觸及舉牌線,並最終以10%的持股比例成為欣泰電氣第二大股東。根據當時披露的交易價顯示,兩次舉牌均價分別為每股13.28元和每股14.02元,各耗資1.12億元和1.2億元。

對於*欣泰IPO造假的賠付問題,目前爭議仍難平息,昨日,有相關證券律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已讓證監會提交相關聯名建議函,希望就*欣泰IPO造假的先行賠付問題召開聽證會。明確相關哪些投資者符合先行賠付標準,賠付金額如何確定,賠付條件是否等同於放棄訴訟權利等問題,該建議函目前已被電郵回複收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40

火中取栗直擊基金踩場搵錢

2017-06-15  NM

渾水(Muddy Waters)、匿名(Annonymous)、葛咸城(Gotham City),一班外國沽空機構,打着踢爆「假大空」民企的口號,殺到香港沽空市場肆虐。威力達到只需放風開口講:快將出報告,目標公司股價已跌到一仆一碌。想搵錢就要掀起風浪,有本地基金直情踩入上市公司的股東會,和管理層當面對質之餘,同場派埋卡片給其他小股東號召行動,本刊入場直擊這場攻防戰。

上週四,主要業務是持有澳洲礦場的利海資源(195),於尖沙咀港威酒店舉行股東會。由於公司有筆一點四億元的債務,想以債轉股方式償還,故利海資源建議以每股八仙發行三成三新股。此價較市價(0.11元)有兩成半折讓,而且意味股東、包括基金的股權將會被大幅攤薄,基金代表Alex遂踩場反對。記者眼見Alex於開會前,已遞上卡片、落足嘴頭,對現場的多名小股東「曉以大義」,希望說服他們反對議案。Alex事前已多次去信利海資源,指如果公司是想償還債務,也可以讓現有股東優先供股,他甚至可以包底。不過利海完全無視建議。到股東會進行期間,Alex即舉手發難,重提建議,但利海的CEO聶東以囂張神情反駁,他說:「非常感謝股東對公司的關注。在此我強調,第一,本通函是全面遵守聯交所上市規則。第二,本通函也包含了我們的獨立財務公司的專業意見。這次債轉股符合公司利益,獨立股東會自行決定。」最終議案以九成三獲得通過,屬Alex意料之內,但會後他仍留低和小股東傾談,密謀下一次行動。

眼中的大魚

Alex所屬的基金公司,正是近年經常「搞事」的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imited(ASML),ASML由惠理集團(806)創辦人葉維義創辦。由於他們只持利海百分之一股份,故要搵機會認識其他持貨的股東或基金合作。這招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早前成功促使持有紅灣半島的丹楓(271),派息兼賣殼,ASML收息、高位散貨大賺一筆,於基金界聲名大噪。他們又打算迫使中巴(26)將公司大筆現金派發特別股息,密謀聯同其他基金、股東,撬開由顏家三姊弟守着的廿六億金庫。Alex解釋為何利海是他們眼中的大魚;公司有一個位於澳洲塔斯曼尼亞的硬岩錫礦場,是澳洲最大錫生產礦場,「利海有礦場四成一股權,而持有該礦場五成股份嘅公司已估計,五成股份價值大約兩億歐元。按比例利海攤分到每股應該值一毫六,都仲未計殼價。」利海股價去年尾由一毫四,跌至一毫,Alex估計當時因有股東押貨借錢,JP Morgan與Blackstone斬倉,ASML遂在這時機開始收集股份。若股價維持大幅折讓,他們將會繼續掃貨。

見人出手

ASML的玩法,是尋找市場上的滄海遺珠,追擊那些股價大幅折讓的公司,與大股東鬥法,務求將公司剝皮拆骨,總之兩個字:分錢。他們的工作,與近日外國研究機構出沽空報告,雖然手法不同,但危險性一樣。幾年前財經界便有傳聞,有被踢爆民企想搵人斬沽空基金主腦,以示阻嚇,令某些沽空機構暫時絕跡。一名基金經理坦言:「如果要求提高派息,有時管理層都樂意,因為皆大歡喜。但如果係?起埋人哋間公司,令人無咗飯碗,對方真係會同你死過!所以我哋黑白兩道都要有線眼,揀嘅民企亦要小心了解其背景。」

撰文:孫樂祈攝影:財經組[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4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