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河北滄州停限產措施形同虛設 數十家小鑄造廠爐火沖天

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上億人口戴著口罩,忍受著日益嚴重的重汙染空氣之際,在同一區域內,仍有一些企業肆意排放,爐火沖天,停限產措施形同虛設。

12日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環境保護部獲悉,針對近期出現的重汙染天氣,環保部派出督查組,對河北省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山東省德州、聊城市,河南省安陽市等重點地區開展重汙染天氣應急專項督查,重點督查地方政府應急預案啟動和落實情況,燃煤鍋爐和工業企業達標排放及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等。

督查組在檢查中發現,河北省滄州市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

環保部介紹,自二級響應啟動至今,滄州市限產名單的大部分家企業生產負荷、用電量沒有變化,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也無明顯變化,要求的20%停限產措施形同虛設。

此外,滄州當地鑄造、機械加工企業汙染嚴重。督查發現,獻縣聚集了數十家的小鑄造廠,不少企業存在無組織排放、回火窯煙氣直排、沖天爐無任何環保措施等問題。

河北宏遠公司回火窯冒煙嚴重;河北兆明公司電爐內堆滿原料廢鐵準備熔煉;郝村瑪鋼廠煤氣發生爐冒煙;安莊村內某無名鑄造企業使用沖天爐煉鐵,煙塵排放十分嚴重;河北宏遠瑪鋼有限公司煙囪冒黑煙;厚德建材馬慶軍鑄造廠內爐窯兩根煙囪排放大量黑煙。泊頭市恒盛工藝鑄造公司正準備複產,車間內焚燒木材冒煙;宏昌養豬設備公司焊接煙塵無組織排放較重;歐科悅機械有限公司樹脂砂破碎車間無除塵設施,粉塵無組織排放嚴重;安宏鑄造公司、奇利鑄造公司沖天爐均在生產;廣達鉆采廠噴塗車間使用燃煤加熱,無環保設施,大量黑色煙塵直排;誠信金屬焊接廠燃燒木材燒烤制造爐具,產生大量濃煙。

“滄州散小企業汙染突出。”督查發現,滄縣百余家紅棗加工企業,大多數開工生產,且沒有環保設施或環保設施簡陋,鍋爐煙氣難以達標排放。如滄州凱聖棗業公司2噸/小時燃煤鍋爐煙氣僅通過簡單的水浴除塵後排放,兩間烘幹室烘幹爐燃煤煙氣直接排放,目測煙氣呈黑色;凱聖棗業旁邊某家棗加工企業烘幹室烘幹爐燃煤煙氣直接排放,目測煙氣呈黑色;滄州歐亞匡食品公司4噸/小時燃煤鍋爐脫硫設施運行不正常,未及時加堿,脫硫循環水ph5左右。

此外,滄州一帶散燒問題突出。307國道旁寨子村附近、106國道商林四村、北二十里鋪村、君子鉆頭廠斜對面、南三十里鋪村等地發現近十處焚燒樹葉或生活垃圾的現象;G45高速任丘南出口以北1公里處焚燒垃圾產生大量濃煙。

環保部介紹,在其他地市督查中也發現多個突出問題。包括部分企業未落實減排要求。聊城市山東東阿海韻煆後焦有限公司12月10日煆燒爐排放量不但未減少反而大幅度增加;焙燒爐裝爐量362噸,未達到30%限產要求。茌平信發華宇氧化鋁有限公司4#、5#鍋爐日常生產負荷正常,未落實減排要求。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鍋爐12月10-11日用煤量比12月7-8日用煤量沒有下降,鍋爐負荷沒有明顯變化,未落實應急減排要求。德州市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鍋爐負荷與日常相比,沒有明顯變化,減排措施不到位。按應急預案要求,在應急響應期間德州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應全面停產,但在12月2-3日的應急響應期間企業依然生產,不符合應急預案要求。

更有甚者,部分企業仍違法排汙。督查人員檢查時,邯鄲市磁縣槐樹屯大理石廠,正在進行露天打磨石材作業,無任何治理設施,生產時無組織揚塵極其嚴重,切割產生廢水未經處理直排至旁邊挖好的滲坑中。磁縣隆鎰建材有限公司(原磁縣磚廠)兩個隧道窯之間的煙氣收集裝置煙氣散溢嚴重,大量物料未苫蓋;脫硫設施未正常運行,循環漿液池中的水PH檢測呈中性。

邯鋼豐達冶金原料有限公司焦化廠20噸鍋爐煙囪煙氣顏色偏黑,鍋爐以焦爐煤氣摻煤做燃料,未上脫硫設施,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嚴重超標。邯鋼豐達冶金原料有限公司活性灰車間露天裝卸原料,成品輸送管路封閉不嚴,無組織排放明顯。德州市晶華集團日用玻璃有限公司有1臺未批先建的窯爐,且未建成配套的廢氣治理設施,檢查時,該窯爐處於烤爐升溫中。

河北省面源汙染管控也不到位。督查發現,邯鄲市311省道在永年縣廣府鎮、西河莊鄉、張西堡鎮路段均有多處砂石料廠,雖已停產,但原料均未苫蓋。311省道在永年縣廣府鎮、邯臨公路中石化加油站西側均有燒荒、掃垃圾現象。邯山區馬莊鄉107國道道路損毀嚴重,道路揚塵嚴重;磁縣花官營鄉107國道道路兩側有多處砂石料廠未苫蓋;邯山區馬莊鄉107國道旁有焚燒樹葉樹枝現象。

磁縣磁州鎮邯鄲繞城高速橋下的107國道路旁有焚燒樹葉現象;峰峰礦區臨水鎮輕工街道路旁的農田中有焚燒現象;峰峰礦區與武安縣交界處武安縣境內農田中有十余處燒稭稈雜草現象。衡水市282省道西延灣村附近大片樹葉焚燒產生濃煙。安陽市恒發印染有限公司企業正在施工,土地裸露,堆場未苫蓋。安陽市金源紡織有限公司廠區有露天焚燒垃圾現象,冒黑煙嚴重。安陽縣韓陵鎮東見山村農民正在焚燒樹葉,周邊田地也有焚燒痕跡。

環保部介紹,各督查組已督促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依法嚴肅處理,及時要求各地落實整改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57

馬雲啟動“NASA”計劃,這真會讓阿里一飛沖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4/161860.shtml

馬雲啟動“NASA”計劃,這真會讓阿里一飛沖天?
曾響鈴 曾響鈴

馬雲啟動“NASA”計劃,這真會讓阿里一飛沖天?

比起增長,阿里更加需要擺脫世人眼里的一個電商平臺+金融服務公司的固有印象,或者說“去電商化”。

近日,在首屆技術大會上,阿里巴巴透露其正在啟動一項代號“NASA”的計劃,話說這是一個面向未來20年組建獨立研發部門的項目,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昔日的電商帝國今日大舉“科技”大旗,這是要革自己的命,還是要奪別人的魂?阿里到底是背水一戰還是未雨綢繆?

響鈴試圖從產品業態、市場、全球化給出答案。

“NASA”,阿里去電商化的又一站

以2016年雙11為標誌,這一天阿里實現交易額1207億元,也是這一天,阿里不得不面臨如何繼續創造神話的難題。

1、電商地位無人撼動,阿里純電商時代漸成過去式

毫無疑問,阿里的國內電商老大地位,短時間內無人撼動,這也是阿里安生立命的根兒。無論是B2B業務,還是後來的淘寶、天貓,都讓阿里積攢下巨量的商業資本。然而業務的增長始終逃不過經濟規律的五指山,業務增長終有一天會觸達天花板,增長也難免歸於平緩。接下來阿里需要面對的是不僅是各項數據的絕對增長,還有別人盯著的相對增幅。就在阿里巴巴集團公布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我們看到,這是阿里首次未披露GMV(交易額)數據,這也意味著:阿里純電商的時代很快將會結束。

就如我們看到的,阿里將註意力從曾經頗為重要的GMV指標傾斜到非電商業務上。在阿里這,電子商務成了它最傳統的業務。此刻起,比起增長,阿里更加需要擺脫世人眼里的一個電商平臺+金融服務公司的固有印象,或者說“去電商化”。

2、阿里的一切需要技術支撐 

的確,從2017年開始,阿里巴巴不再提“電子商務”概念。也在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了新時代的五個行業新變化和思維方式,用“新零售”去取代“電商”標簽。

也的確,就在上述財報中,阿里的雲計算、數字娛樂、創新及其他業務較去年同期的增長都超過了電商業務,其中,阿里雲計算業務營收已連續六個月實現三位數增長,這些新興業務的快速崛起,讓阿里的去電商化之路看起來順風順水。

但我們低下頭來就會發現,阿里這些新“動能”無不需要技術來做支撐,比如新零售,按照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概念,是需要全面打通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數據,形成“線上+線下+物流”的零售業新興模式,這可不再是原來的倒買倒賣模式,背後數據技術成了決定性因素。馬雲都曾在公開信中表示,數據作為新資源,計算作為新技術,將先後引發新零售、新制造和新金融的變革。

或許如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花名行癲)所說,“過去18年來,阿里巴巴的商業做得太成功,掩蓋了技術的光芒。”阿里巴巴是一家技術驅動、技術和商業完美結合的公司。對此,可能有人會舉反對牌,但電商雙11、支付金融、雲計算、物流……這些的確需要技術不斷驅動。

哈佛商學院教授唐納阿爾所說:“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昔日成功的模式可能成為今日的障礙。”阿里這個時候大提“NASA”,或許就是出於這樣的擔憂。

商業成了阿里的存量市場,科學技術才可能是阿里的增量市場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最新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集團2016年的移動廣告收入達110億美元,這比同期的百度(55億美元)和騰訊(32億美元)的移動廣告收入總和還多,占據中國移動廣告市場40.3%的份額。如今阿里巴巴市場超過2500億,還不包括同樣是巨人的螞蟻金服。但就是這樣一個巨大的經濟體,阿里仍然需要不斷“開疆擴土”。

1、要成為102年的企業,阿里需要不斷塑造核心能力

在闡釋為什麽要做“NASA”,馬雲說到:要一個服務20億人的經濟體,需要強大的技術實力。以前我們的技術跟著業務走,是‘兵工廠模式’,但手榴彈造得再好,也造不出導彈來。阿里巴巴必須思考建立導彈的機制,成立新技術研發體系,聚焦核心領域的研究。

這不僅讓響鈴想起企業成長的“S型曲線”。

每個企業每項業務都有自己的時間窗口,當進入成熟期和衰退期時,企業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這種超越“S型曲線”的核心能力,去完成向前升級和叠代。如圖所示:

這需要平衡的是不止是企業的利潤、收入與時間,還有三種業務:現有核心業務的守衛和拓展、具有強勁增長動力的業務的積極投入和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業務的提前布局。

毫無懸念,原有的B2B/B2C/C2C甚至支付寶等業務是阿里三級跳的第一級,這成就了阿里的電商+金融帝國;而新零售會是阿里火箭的第二級,這里有阿里關於大數據、雲計算、國際化以及健康快樂產業的藍圖。這也是阿里巴巴未來10年的增長驅動因素。但未來20年呢?阿里的第三級呢?會不會是“NASA”?

2、未來,科技成為阿里的“賭註”

現在說“NASA”會不會成為阿里的第三級還有點早,但“NASA”至少是阿里劍指科技賽道的發令槍。

事實上,阿里盯著科技不是一兩天了。

早在幾年前,阿里巴巴就和中科院成立了一個實驗室共同研制量子計算機。

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商業化的探索中,阿里也連下多棋。比如:

阿里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系統“飛天”,已經入選世界互聯網代表性領先科技成果!

馬雲親自代言了“人臉支付”功能,並與強化學習,一起入圍MIT全球十大黑技術,此外阿里還開源了針對星際的強化學習研究平臺Gym StarCraft,支持世界各地的星際AI開發者基於它去進行公平、快捷的效果評估。

VR pay讓消費者炫酷到眨個眼鏡就能買單。

還有人工智能阿里雲ET及“城市大腦”以及會自己上電梯、感知電梯擁擠的菜鳥物流機器人小G。

按照阿里自己的披露,阿里現有超過2萬名工程師、500多位博士;36位合夥人中,有9位擁有工程師背景。他們在超大規模計算操作系統、移動操作系統、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機器學習平臺等核心基礎技術領域已持續投入近10年。這其中,我們了解較多的是作為核心基礎科技之一的YunOS,目前在智能手機領域,YunOS是國內公認的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現今又在發力汽車領域,以實現無人機、運動相機、智能手表等智能硬件以及各種服務都可以接入到互聯網汽車當中。

但整體看,無論是YunOS還是“NASA”,阿里的科技之路剛剛起步,這也會是阿里從一個提供服務型的公司向一個科技公司轉型的關鍵一步。

科技成全球戰略要地,阿里下一戰是與谷歌、亞馬遜正面PK

聊到這,有人依然會迷惑,阿里都成巨無霸了,為啥還要去找死,事實上,這正是源於帝國的恐懼或者說野心,阿里從來就沒有說自己只是一家中國公司。

1、阿里一直在加速全球布局

這些年,阿里在海外一直馬不停蹄。

有人曾經統計過,阿里巴巴從2004年至今的海外投資,總計209個項目,金額超過281億美元。

如果以2014年為臨界點,之前阿里巴巴在美國投資主要圍繞電商業務展開,多通過全資並購或控股的方式獲得。到了2014年,為了成功上市,阿里巴巴的投資領域擴大至社交應用、手機遊戲、智能遙控等諸多領域。  

尤其是在最近兩年,阿里向人工智能、VR、AR等繼續靠攏,先後投資了機器人公司SBRH、AR公司Magic Leap、AR智能硬件公司Lumus、VR公司Infinity等。

這還不包括將阿里的國內業務延伸至海外的,比如將阿里雲官網開放服務的節點開放至新加坡、美國西部、美國東部、日本、歐洲、中東和澳大利亞等13個。

2、全球競爭,阿里PK的是谷歌、亞馬遜,技術成了決定因素

既然眼睛盯著的是全球市場,那阿里與谷歌、亞馬遜等全球巨頭必有一戰。

盡管我們暫時還不清楚“NASA””新機制的具體形態,但按照目前已知的消息,“NASA”將面向機器學習、芯片、IoT(物聯網)、操作系統、生物識別這些核心技術,組建團隊,而這些領域一直是谷歌、微軟、亞馬遜等一票世界巨頭的地盤。

事實上,阿里也一直在對標他們,比如阿里雲就一直在緊盯著亞馬遜、微軟,以形成“3A鼎立”的行業格局(亞馬遜雲AWS、阿里雲AliCloud、微軟雲Azure),來強化全球領先的市場地位。

好消息是,最近美國著名商業雜誌《Fast Company》公布的“2017年最具創新力公司排行榜”前50榜單中,阿里成功登榜,位列第十一位,也是榜單中中國企業中排名最靠前的企業。

但,正如蘋果Google之於美國、寶馬之於德國。阿里要肩負著這般“科技國家隊”的使命,“NASA”的路依然任道而重遠。 

NASA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50

現場|國產大飛機C919一飛沖天 取證交付預計三年後

今日下午兩點,國產大飛機C919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四跑道騰空而起,預計一個半小時後降落浦東機場。

中國商飛試飛工程部部長由立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C919飛機的首飛最高飛行高度一萬英尺,要完成15個試驗點,包括地面的三項操縱檢查,起飛後的系統功能性檢查,通信情況,著陸前的各項工作確認,以及模擬以8500英尺高度為跑道著陸並複飛等。

此次首飛飛機上共有5人,除了機長和副駕駛,還有一位觀察員和兩位試飛工程師,他們都是經過兩輪理論培訓,特情處置考核,心理測試等,從20幾個試飛員中選拔出來。

在C919飛機首飛的同時,東航公務機公司旗下的一架巴航工業格萊賽650還進行了“伴飛”。伴飛飛機的作用主要是跟飛觀測,它的任務是在空中對首飛飛機進行實時觀測、記錄飛行數據、拍攝照片和視頻,全力保證飛機在首飛過程中的安全。一旦出現任何問題,伴飛飛機的機組人員將立即向首飛飛機的機組人員發出警告,向地面管控人員報告,並引導首飛飛機安全降落。此外,伴飛飛機還將監測首飛的空中環境,確保不會有其他飛機闖入首飛的飛行線路,並杜絕任何竊密的隱患。

據記者了解,首飛並不是載客的商業運行,而是取證所需的步驟。C919首飛成功後,還要進行各種試飛科目729項,預計飛行4200小時,2282架次,才能完成試飛取證任務。

“中國商飛共有6架飛機投入試飛,第二架飛機還在進行總裝,預計今年下線。”由立巖對記者透露,飛機取證估計要三年左右的時間,當然也可能有預計不到的困難而時間延遲,包括自己的或者來自供應商的。

按照中國商飛的計劃,C919飛機取證之後才會批量生產,希望前期每年生產20架,之後50架,到2020年將具備150架C919大型客機和50架ARJ21-700飛機的年批生產能力。

在去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東航與中國商飛簽署合作協議,成為C919的全球首家用戶。目前C919已獲得全球23家用戶的570架訂單。

與此同時,更大的寬體客機項目也已在醞釀。中國商飛公司與UAC(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簽署項目合資合同,中俄兩國企業將按照對等原則開展研制工作,在上海組建合資公司作為項目實施主體,飛機的總裝將在上海完成。

與100多座級的C919客機相比,中俄遠程寬體客機采用雙通道客艙布局,基本型航程為12000公里,座級280座,這一機型也被業內稱為“C929”客機。根據研制經驗,從項目啟動到實現首飛,預計需要7年左右時間,到實現產品交付則需要10年左右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29

破小巨蛋最遲出場紀錄娜姐台北騷開鑼 妖氣沖天

1 : GS(14)@2016-02-08 03:00:05

■娜姐昨晚在暖場嘉賓演出後,至10時20分才出場。台灣《蘋果日報》



【台北直擊】57歲美國樂壇天后麥當娜(Madonna)入行邁向第34年,從未在台灣、港澳開騷,昨晚處女現身台北小巨蛋,但要眾歌迷等到10時20分才出場,破了小巨蛋最遲出場紀錄。而現場眾歌迷中,不乏「老翻娜姐」上身撐偶像,男粉穿bra,女粉拋胸,非常吸睛。


美國樂壇天后麥當娜昨晚展開東南亞巡唱,首站以台北做序幕,她本周一晚先抵台灣做準備,昨晚在小巨蛋會歌迷,全場爆滿。不過娜姐最終破了小巨蛋最遲出場紀錄,在10時20分出場,令心急如焚的歌迷high爆。而昨晚8時許,先由暖場DJ Mary Mac打頭陣,台上玩了一粒鐘,她快結束時高叫:「I love Taiwan!I love China!」



■娜姐首次登陸台灣,逼爆小巨蛋。

■為娜姐暖場的DJ Mary Mac臨落台前大叫「我愛台灣,我愛中國」。

■鬥牛粉絲在場外耀武揚威。



男粉公主裝

歌迷為朝聖各出奇謀,昨晚6時許,陸續現身,其中四男粉絲以娜姐經典造型,分別是紅色鬥牛武士look、粉色公主裝及經典尖錐bra襯黑西裝等,他們不怕醜於場館前喪跳《Vogue》向偶像致敬。粉色公主裝造型的林先生表示花上四個月製作服裝,靈感來自87年娜姐巡唱《Who's That Girl》的舞衣。尖錐bra的男歌迷更狂擺甫搶鏡,當然也有吸睛女歌迷穿黑色低胸裙谷事業線。



■蘇打綠的阿龔昨晚都撲到娜姐飛朝聖。

■有娜姐男粉穿黑bra露肚,以偶像經典look撐場。

■男粉不惜反串,以最佳娜姐look現身。


■有網友表示買入假飛,並把真假票拼出來以資識別。

假飛有色差

此外,娜姐完成昨晚及明晚兩場台灣演唱會,稍事休息將移師曼谷和東京兩站開騷,本月17、18兩日就會殺入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會香港粉絲,可是前日有網友爆料中招買入假飛,驟眼望去門票難分真假,但細心一看,真假飛是有偏差,假飛顏色偏橙,演唱會名稱由真飛的「Rebel」串錯成「Reble」,假飛上的字款與真飛都有很大分別。香港演唱會搞手Live Nation發言人昨表示,有數位懷疑買了假飛的歌迷在facebook向他們查詢,Live Nation已轉交快達票方面處理。採訪:吳家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5/194800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398

陳德霖:「牛氣冲天」時不理泡沫

1 : GS(14)@2018-01-22 04:53:54

【明報專訊】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表示,大多數人在樓市上升周期或「牛氣冲天」時,不相信房地產市場有泡沫,也沒有意識到房地產市場泡沫爆破會對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嚴重影響。

房地產市場複雜 難管理

陳德霖昨在《第九屆中國經濟國際研討會》致辭,他認為對政府和監管當局來說,房地產市場相當複雜及難以管理,因為一方面公共政策要幫助市民置業,但是政府鼓勵置業的政策措施,如稅務優惠、較寬鬆的貸款門檻等,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尤其是供應失衡,有可能導致樓市過熱或者形成泡沫。

他表示,在泡沫頂峰時期,人們總會找出很多理由來證明「這次跟以前不一樣」。但回顧歷史,「我們現在意識到這種說法有多麼天真和可笑。」

他舉例稱,現時仍有很多人相信內地房地產市場沒有嚴重過熱,這種想法其實等如相信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會有周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還是中國到現在還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房地產市場周期,所以誤會中國房地產市場與別的不一樣,不會有周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071&issue=201801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