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了, 又可以裸泳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30.html近幾日, 政府要維持聯繫匯率, 要多次向市場注資, 全因美國印出的銀紙又流了住來, 令港元強勢, 政府要沽港元買美元。同時, 政府又對樓市出招, 預期更多游資熱錢會進入股市, 把股市推高。
巴菲特說過:「到水退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 止凡發現巴菲特的策略是防守第一的, 永遠都在最大問題的時候才進攻, 水退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所有人都在慌忙找泳褲時, 他早以著泳褲到處走了。
到水浸時又如何應對呢? 巴菲特不會做任何事情, 因為沒有好機會投資, 以靜制動。然而在水浸前的一個或多個水退潮, 巴菲特一早已經「入飽貨」, 大家見水脤都瘋狂跳進水中玩耍時, 巴菲特一早在水中潛水了, 所以什麼也不做, 亦不需做。
至於炒炒賣賣的投資者, 經常都會手持現金, 到水浸時又想進水中玩耍, 搭一轉資金順風車, 我沒有反對這樣的操作, 不過這樣操作完全要估計何時水退, 而對未來的估計又不可能神準。
近日,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話2014年頭約滿之後不會續約, 到時, 他所說過的QE3無限期印銀紙以及2015年之前都不會加息這些政策, 會否被下一任聯儲局主席取消呢? 下一任主席不相信印銀紙可以救經濟的話, 美國的貨幣政策會否走另一個方向呢?
2014年? 還有時間吧, 但請記住, 消息對市場的影響不一定等事成那天的。還有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未定, 新上任總統有什麼動作也對資產貨幣市場有影響, 玩水的人對這些消息都要十分掌握。
2014年不續約, 這個消息會在2012年影響市場嗎? 還是到2013年頭或年尾? 還是一個人的去留根本對市場沒有影響? 我自問沒有這個智慧去捕捉及分析這類消息, 在水浸時玩水? 還是留給有能力及精力的人吧。
樓花買家不知水浸眼眉(2015/12/17) 林本利
|
|
今年六月,香港股市從高位開始大幅回落,恒指一度大跌近三成,而國企股指數跌幅更達四成。股市大跌,加上人民幣貶值,令不少炒家損手爛腳,自然影響樓市表現,樓價隨之下滑。 根
據過往經驗,樓市往往隨股市及經濟表現欠佳而下跌,滯後大約數個月。因此,股市在今年四、五月見頂回落,而樓價在十月開始向下回調,是正常不過的現象。今
年七月,筆者一再呼籲手上持有多過一個物業,負債較重的業主,要趕快售樓套現。只可惜,樓市往往不能以理性角度去分析,準買家容易受情緒影響,被發展商的
廣告手法蒙蔽。他們明知樓價處於高危水平仍然爭相入市,排隊認購發展商的樓花,最終接下火棒,不知怎樣甩身。今次始作俑者,苦害樓花買家的明顯是特區政府
的財金官員。2014年初,在政府多番出招後,樓市已有逐漸降溫跡象,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指數,由2013年3月的123點,下跌至2014年3月的
117點,跌幅約5%。隨着樓價輕微下調,加上家庭住戶收入上升,中原地產的私人住戶供樓負擔比例,亦由2013年3月的53.2%下跌至2014年4月
的47.8%。 樓價輕微下調,讓市民購買力追上,樓市本應可望軟着陸。奈何不知是出於哪些高官的主意,政府突然在去年5月
宣布「減辣」,改變過去以簽訂臨時買賣合約作準的做法,容許樓花買家入伙後才計算半年雙倍印花稅的豁免期。政府高官美其名是為了方便樓花買家換樓,可以等
待至入伙後才出售自住物業,不用搬出搬入,實情卻是幫助發展商散貨,吸引換樓客認購樓花。當樓市上升時,換樓客手持樓花和自住物業當然高興,兩個單位同時
漲價,財富顯著增加。然而,一旦樓市逆轉,樓價大幅下調,持有兩個物業的換樓客便兩面受敵。由於負債過重,隨時出現資不抵債的慘況。九七回歸後樓市爆煲,
筆者認識不少人因持有多於一個物業,每月收入不夠供樓,因負債過重而無法翻身,最終物業變成銀主盤,甚至走上破產之路。 去
年五月政府宣布「減辣」後,發展商大賣樓花,估計數目至今超過兩萬個。認購樓花後的換樓客不急於出售手上物業,結果二手樓供應大減,樓價颷升兩成多,細價
樓更上升超過三成,中原供樓負擔比例升至55%。現在樓市逆轉,不少已經認購樓花的換樓客仍不知水浸眼眉,日後若然未能順利出售手上物業,隨時有機會資不
抵債,變成負資產一族,兼且要支付雙倍印花稅。舉例來說,今年夏天樓市高峰期,換樓客自住物業市值600萬元,尚欠銀行200萬元按揭,估計售樓套現後可
得400萬元,有足夠首期認購一個800萬元的樓花。現在樓市低迷,若不割價一成亦難以出售手上物業。同時發展商繼續以低價清貨,樓花估值下跌一成,獲批
按揭金額下降,售樓所得已不足夠支付樓花的首期。日後樓價進一步下跌,恐怕損失更慘重。近期便有不少樓花買家,因財力不足而被迫撻訂。政府高官偏幫發展商
而貿然「減辣」,苦害無知的樓花買家,即使不引咎下台,亦應負上道德上的責任。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房委會水浸
1 :
GS(14)@2011-06-15 22:04:43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342913
【本報訊】房委會財務小組委員會呈交的 2010/11年度報告顯示,在投資回報高出預期、維修保養等工程開支調低等因素下,截止今年 3月底,房委會的初步現金和投資結餘達逾 696.87億元,較修訂預算的 669.37億元高出近 28億元。房委會亦早於今年 2月修訂策略性投資配置,將人民幣納入投資核准貨幣。
2 :
自動波人(1313)@2011-06-16 01:29:16以前房署靠賣居屋去補貼公屋
直至停建居屋,就推出領匯上巿,抽番一大舊現金來再去投資
同政府財政一樣......留咁多現金做乜?
3 :
xxxlionxxx(10419)@2011-06-16 14:15:20你問守財奴咁既問題,可能連佢自己都答你唔到....
4 :
cqb(1533)@2011-06-16 17:20:48要咁多錢先可以年年免租幾個月.
5 :
GS(14)@2011-06-16 21:39:57我一年都有幾個月享受這好處
6 :
龍生(798)@2011-06-16 22:49:46真羨慕....
7 :
自動波人(1313)@2011-06-17 02:55:405樓提及
我一年都有幾個月享受這好處
我每次見到有人搬走,都好想好似佢咁....
8 :
龍生(798)@2011-06-17 11:55:53或者交唔起租, 俾人趕走呢
9 :
GS(14)@2011-06-18 09:43:047樓提及
5樓提及
我一年都有幾個月享受這好處
我每次見到有人搬走,都好想好似佢咁....
我都想有間自己的公屋,但現實上好難
拿6千,銀行過水浸腳
1 :
GS(14)@2011-11-16 22:46:46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1595
港澳齊齊有錢派,香港人應該開心,但與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大家倒不如想想如何提升競爭能力,比身邊朋友準備拿著6,000元,買相機鏡頭或新手機更有效益,因為這最多只會讓零售業旺一點而已。
朋友擁有港澳居民身份,兩邊派錢均受惠,但他大呻年邁母親為了拿香港政府所派的6,000元而折騰一番。原來香港政府要求他的媽媽回港拿支票,可惜母親行動不便,以為見財化水之際,終想出走去寶哥哥位於馬交的分行,開設一個港元支票戶口,將支票存入該銀行戶口,便可省卻舟車勞頓之苦,而最重要的是,銀行未有因此趁機收取額外費用。
不過,遠在加拿大的IT界朋友卻話,銀行懂得轉個圈賺錢,因為不少身處當地的香港人也想取得那6,000元,奈何純粹回港辦手續的話,真是得不償失。所以,早前獅子銀行也幫當地港人解決難題,只要開個港元戶口,便可收到該筆小財,但手續費盛惠200元,貨幣並非港元,而是加元!以近期匯率1加元兌約7.63港元計,豈不是1,526港元!扣除該筆費用,代表只能打個七五折收錢,認真肉赤,但相比親自動身的成本為低。如果想取足全額,只要開個高資產值戶口,存入一大筆錢兼鎖兩年時間,則免收該手續費,簡直是生意奇才。
當然,有錢賺自然有競爭,位於楓葉國卡加利(Calgary)市的中國銀行(3988)分行,向這個全國第三大華人社區的香港人只收取60加元手續費,即約458港元而已,佔所收6,000元的7.6%。若果客戶存入2萬加元(約15.2萬港元)作6個月定期存款的話,更可豁免該手續費。對銀行而言,確是進可攻、退可賺的大商機,只需做個中間人便有錢收,甚至可以做交叉銷售,而利錢的深度絕非僅過水濕腳,簡直是雙腳全浸!
2 :
a22s(16719)@2011-11-16 23:59:49我記得n年前响加拿大時, 响提款機攞錢要service charges, 開cheque又要charges, 利息都要打税, 屈水到爆
3 :
龍生(798)@2011-11-17 16:10:32應該要回港先俾佢地拎...派到俾海外, 真係痴痴地
4 :
GS(14)@2011-11-17 20:53:072樓提及
我記得n年前响加拿大時, 响提款機攞錢要service charges, 開cheque又要charges, 利息都要打税, 屈水到爆
D銀行咪好好賺?
5 :
肥B(18468)@2011-11-17 23:32:23What I would like to say is SHIT. If those guys in overseas didn't pay any tax for many years, how come they are eligible to get the money.......厚顏!
6 :
passby(15493)@2011-11-18 06:57:31
7 :
greatsoup38(830)@2011-11-18 09:08:285樓提及
What I would like to say is SHIT. If those guys in overseas didn't pay any tax for many years, how come they are eligible to get the money.......厚顏!
咁都真是幾有問題..但是他們真是有權取嘛
破欠水浸 擬減商戶徵費 減費後每年盈餘料仍逾億
1 :
GS(14)@2011-12-29 13:07:3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1229/News/ec_gma1h.htm
建議450元減至250元
現時全港100萬間登記商戶,每年須繳交2450元商業登記費,當中450元交予破欠基金徵費,亦是基金主要收入來源。陳鎮仁與傳媒聚會時表示,現時基金每年收入達4.5億元,即使減費至250元仍有2.5億元收益。而近年基金批出申索款額連其他行政開支不足1億元,相信基金應付申索仍綽綽有餘。
至於未來有否再減價空間,陳表示,要按「循序漸進」方式再作研究。本報按上述情推算,若基金減費後每年盈餘仍達逾1億元,預料基金會持續「水浸」。
再減價空間「循序漸進研究」
基金成立26年來,曾三度調整徵費,先於91年由100元增至250元。基金在98年度錄得8.5億元儲備,往後數年因有僱主如酒樓食肆濫用破欠至個案至不斷增加,在02年高峰期錄得達2.3萬宗申請,至基金需增徵費至600元,政府亦要向基金提供6.95億元過渡貸款。其後由警方及勞工處的跨部門小組聯合打擊濫用個案後,情開始受控。
首11個月僅3516人申請
隨覑本港經濟復蘇,企業倒閉個案減少,08年度基金累積盈餘達12億元,當年3月把徵費減至450元。金融海嘯洗禮下,申領破欠基金個案曾於09年回升至7260人,批出申索款額達1.76億元,但近年經濟好轉,當局於今年首11個月只接獲3516人申請,支付款額亦跌至7100萬元,令基金儲備超過26億元。
陳鎮仁指出,根據基金可加可減機制,當基金儲備較上限12億元多出20%,委員會可考慮調低徵費,建議的250元是回復至02年初水平,相信勞資雙方較容易接受。對於明年經濟可能波幅,陳表示即使如09年經濟環境惡劣,基金支出仍不足2億元。
遇黑雨 名城冷氣機噴水浸屋 長實拖10日才檢修
1 :
GS(14)@2014-04-15 00:09:51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14/18688976
【本報訊】入夥只有一年多新樓,遇黑雨即變「水舞間」。上月30日黑色暴雨襲港,全港多處地方水浸,有大圍名城業主安在家中也面臨「水浸」。名城業主向本報表示,當天黑雨期間,屋內三部冷氣機出現異常嚴重「噴水」奇景,浸濕屋內衣櫃和電掣,牆身出現水痕,對發展商長實事隔10天後才派員前往檢查和修葺感到憤怒。
記者:湯家明
業主劉小姐居住的名城三期三座低層A室,為一個建築面積912方呎的三房單位,實用面積688方呎。業主在2011年以653萬元買入,單位在2012年底落成,2013年初收樓入夥,單位一直自住。她指,屋苑入夥一年多,冷氣機居然噴水,感到驚訝。
浸濕牆身電掣衣物
上月30日晚,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劉小姐指,當天客廳及兩個房間分體式冷氣機突然「噴水」,水由冷氣機機身如泉湧流下,牆身浸透外,更浸濕電掣和衣櫃,令衣物也弄濕,連小朋友房間內的結他也被水浸過,直言「好慘,浸曬啲野」,惟有自行抹乾漏水地方。
據知,負責該屋苑管理事項的港鐵,當天該座的值勤管理員已前往單位記錄滲漏情況,並於翌日向有關部門匯報和通知修葺部。負責維修的長實,事隔10天後才派員前往檢查和進行修葺。業主劉小姐對於長實未有即時處理感到憤怒,她指物業雖然已過保養期,惟長實相隔幾近兩星期才處理問題,覺得離譜和無奈。
出水位有大堆污垢
長實上週四派員往該單位修葺當天,本報記者亦有緊隨直擊。現場所見,客廳和兩間睡房共三部冷氣機下牆身有水痕,牆身有「水泡」。發展商派出的維修師傅指,三部冷氣機共用一條去水喉,不排除是喉管的出水位阻塞引致「噴水」。師傅現場檢查時,發現喉管有大堆污垢,師傅使用雪種清理喉管。
據本報瞭解,屋苑個別單位也有類似噴水情況,惟同屋三部冷氣一齊噴水就極之罕見。本報向長實查詢,發言人回應指,該單位的冷氣機去水喉出現瘀塞,故出現滲漏情況,冷氣機供應商已於上週四將瘀塞喉管清理。
驗樓師詹濟南表示,冷氣機漏水情況並不罕見,一般有兩個原因導致「噴水」,除喉管瘀塞外,冷氣機喉邊離罅,出水位置「個窿封得唔好」,大風大雨時容易出現漏水。

2 :
GS(14)@2014-04-15 00:10:16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414/18688982
【蟹貨屋苑】
大圍名城是近年全港蟹貨重災屋苑,二手業主賣樓成交蝕多賺少,單是今年以來已經錄得逾23宗蝕讓。
長實於2010年開始賣名城,而且一期平過一期,其後樓市逆轉,包括政府連番出招,不少業主在購入單位後即時坐艇,跌價一成以上。最經典的是,人稱「東涌富婆」的年過七旬投資者唐穎耀,當年幫襯長實斥逾6,450萬元狂掃一期五個單位,結果全軍覆沒「間間蝕」,每間蝕85.7萬至342.4萬元,埋單慘輸過千萬元。
租務成交活躍
鄰近港鐵大圍站的名城,屬區內近年大型新落成屋苑,由於屋苑具規模,租務成交亦算活躍。單是本月截止11日,已錄五宗租務成交,最平月租兩萬元。例如一期二座高層南翼D室,建築面積980方呎,實用面積739方呎,屬三房戶,月租兩萬元承租,建築和實用呎租分別20元及27元。
利嘉閣分區經理吳庭暉表示,名城租務向來活躍,3月份已超過30宗租務成交,平均實用呎租約25至28元。因應租盤被市場吸納,政府又實施多項打壓樓市,租盤驟減,目前,二手市場錄25個放租,當中,有鎖匙可睇樓單位不足10伙,其餘有租客居住,難預約睇樓。
《蘋果》記者
3 :
Sunny^_^(11601)@2014-04-15 07:33:40長實肯整都算係咁…
不過住長實樓都預左有呢一日
4 :
肥B(18468)@2014-04-16 21:50:34不如叫佢好似大陸咁交清水房算啦.......
5 :
Sunny^_^(11601)@2014-04-17 07:17:35即使做清水房都唔會平比買家,哈哈
6 :
肥B(18468)@2014-04-17 15:56:40「我都唔知 lead 柒諗乜」.....
溫泉原來係滾水浸完翻熱無限重用
1 :
GS(14)@2015-03-15 15:12:18
浙江金華相當知名的武義唐風溫泉,被內地電視台踢爆溫泉水基本是鍋爐燒的,客人浸過的髒水竟回收過濾,加熱完再用;工作人員把奶粉泡在水裏,便稱作牛奶浴;而被踩踏的浴袍、浴巾,更是隨便拿給客人使用。武義是溫泉之鄉,而唐風溫泉又是當地行業翹楚,經營執照齊全,在全省也頗有名氣。內地有電視台派記者做臥底,在該溫泉打10日,期間暗中採訪,結果發現不少令人震驚的真相。溫泉的工作間內,堆滿凌亂的浴袍,以及一疊一疊的浴巾。工作人員時常踩踏在上面,還有人躺在上面休息。這些浴巾、浴袍主要提供給客人使用。另外,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會把一些散裝和非知名品牌的產品,加入品牌的瓶子裏。比如淋浴間用的瓶子是OLAY沐浴露和飄柔洗髮露,實際是極為廉值的沐浴露和洗髮水。至於牛奶浴,介紹的單張上聲稱在含有多種礦物質的溫泉水中,注入新鮮純牛奶。而咖啡浴則是採用百分百純咖啡豆手工研磨。但實際上只是把奶粉和咖啡粉泡在水裏,美其名曰牛奶浴、咖啡浴。對於這些加了固體粉末的池子,唐風溫泉一位負責人表示,她自己根本就不會去泡。記者入職第一天,主管首先要求新來的員工保守「秘密」,就是他們這家溫泉裏有個鍋爐。工作人員說:「每個客人都認為這個水是真溫泉,你要是說出去這個水是鍋爐燒的,那這個企業就倒閉了!」最離譜的是,這些溫泉水已經泡過無數人,客人浸過的水髒了,回收過濾一下,加熱完了再給新客人浸,相當不符合衞生。新浪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5/19077179
港元強勢 銀行體系水浸 專家﹕港有條件不隨美加息
1 :
GS(14)@2015-09-17 00:31:1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16/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美國議息在即,市場普遍認為加息將再次被推遲。不過,「特立獨行」的聯儲局一旦選擇本周加息,本港利息是否立即走高?一方面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圖1),「水浸」味濃;另一方面,3個月的同業拆息卻創3年新高(圖2)。銀行界人士認為,本港目前具備不跟進美國加息的條件,美國第二次或第三次加息,本港才須跟隨。
投資者關注聯儲局是否將在香港時間本周五凌晨擧動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加息。由於美國通脹率連續39個月低於聯儲局2%的目標,市場普遍認為,本周未必會加息。
中銀香港(2388)總經理兼投資主管陳少平認為,美國難以在9月加息,即使加0.25厘,市場也早已反映。
中銀陳少平﹕美加息1厘 港才須跟
他指港元目前強勢,香港不必跟隨美國加息。加息的操作跟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有關,而香港的流動性,不僅要看美國,更取決於中國內地。假設美國連續加息後,資金為套美元較高的息率,會離開本港,本港銀行體系「乾水」,自然香港要跟隨加息;相反,如果美國加息,但內地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人民幣持續拆倉兌換為港元,本港資金持續增加,那麼就毋須加息。他估算,如果美國連續4次加息,累計增加1厘,本港可能會跟進加0.25厘左右。
拆息反抽升 上月曾見3年高位
避險資金湧港,水漫金山,昨日金管局再向市場注入42.63億元,本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增至3269.35億,處於歷來最高水平。資金充裕的情下,銀行同業拆息卻抽高,8月31日3個月拆息見0.42厘,為3年以來最高水位,昨日回落至0.40厘,仍是2012年10月以來的高位。同業拆息升高是否是本港銀行加息信號?
王良享﹕銀行憂港資金撤走
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指出,總結餘和同業拆息同步抽高,是由市場的不均衡造成。大銀行「水浸」,但中小銀行「無水」。至於為何有銀行願意高息借入港元,他指出,這相當於為自己買保險。
由於銀行界憂慮本港資金也會撤走,便提前買定保險。現時港元雖然處於強方保證,但每次環球金融條件欠佳,香港同業拆息就會上升。既然同業拆息高企是銀行買入保險,便不能作為香港要跟隨美國加息的信號。
他認為,美國首次加息時,本港市場同業拆息會有所上升,但最優惠利率應毋須變動,到美國再加息0.25厘,本港才要跟。
明報記者 顧冷冰
「湯文亮會客室」嘉賓施永青:泡沫軃泡沫 樓市水浸
1 :
GS(14)@2015-10-13 02:37:00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12/news/eb_ebh1.htm
【明報專訊】樓價指數高位徘徊(圖1),卻已開始見到新盤銷情降溫,而二手交投更被形容「衰過SARS時期」,前周35屋苑成交僅24宗,是「十‧一」黃金周有紀錄以來最少(圖2),市場也不斷出現劈價、劈租,甚至撻訂個案,這是否反映樓市已經轉勢?《明報》財經皇牌節目「湯文亮會客室」最新一集邀請了代理界翹楚、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與管理近400億元市值物業、發表「細價樓爆煲論」而掀起一時熱話的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博士,一起就香港樓市及經濟進行了一場激辯。
广告
˙湯: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施:中原集團創辦人 施永青
˙陸:《明報》投資及地產版主編 陸振球
湯、陸:樓市近日成交極淡靜,有人說差過SARS,施先生2008年曾講過樓市進入冰河時期,現在股市自高位也大跌數千點,樓市會否再進入冰河時期?
施:我當時不止講樓市,還談及全球經濟都進入冰河時期。金融海嘯暴露出整個世界的經濟問題,其實好多都未解決,救市只是搵一個泡沫代替另一個泡沫,全球都叫做用QE(量化寬鬆)頂住先,所以你不會覺得經濟真的像冰河時期,但我認為問題會陸陸續續暴露出來,拖住經濟不容易有太美好的時光。
陸:好似香港樓價永遠免疫,永遠不跌?
施:因為錢多,央行印這麼多錢出來,鈔票增加速度快過你起樓的速度,每呎樓宇分到的銀紙多了,自然樓價就會升。這無關購買力脫節,樓價確與普通人的購買力是脫節,但現時的樓並非只賣給普通人,樓同時具備使用價值及投資價值,投資者的錢無出路,便去買樓。
陸:但細價樓以自住為主,湯博士早前亦發表細價樓爆煲論,你又點睇?
湯:我的細價樓爆煲論,只是建議不夠實力的買家睇定鱓,不要覑急買,無叫人賣樓。你可以隨時買,量力而為,或者量力而不為。我同意施先生的觀點——冰河時期,但今次屬於物業代理的冰河時期,不是樓市的冰河時期。
代理行業進入冰河時期
施:我們這個行業確是冰河時期,但還有好多人漏夜趕科場,有新資金加入。
陸:近排見到減價,甚至有人形容劈價,而且租金都減,租金反映真正用家需求,你怎樣看?
施:一兩個交易,又或一兩個案例就說樓價跌、大幅劈價?你看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這個不是長官指定指數,而是客觀成交統計,統計出來不見得跌很多,所以劈價只是個別案例。當真的出現很多成交價都跌價了,才會成個指數下跌,我同意現在樓市是沒有以前那麼好,價錢出現微調的機會存在,但我不見得樓價會插水式下跌,有投行說樓價會跌三成,我相信將來出現不出奇,但短期內在香港不見得有這種可能。
劈價僅個別案例 不代表整體市
陸:1997至2003年樓價跌七成,大家都記憶猶新,今時今日與1997年有何不同?
湯:我覺得目前與當年分別是借貸水平,當時業主借貸比率好高,八、九成也不出奇。目前借貸比率低,借貸比率普遍低於三成。當時有很多銀主盤,好多銀行收回銀主盤後的策略是賣得就賣,我們估計當時樓價跌七成,三成是因為拋售銀主盤,四成才是自然調整。
施:現時除了借貸情沒那麼嚴重之外,還有一個好重要因素是,現在有額外印花稅,短期轉讓要交稅,所以我覺得令炒家絕舻。有人還說炒家炒高樓價,但你去市場看看,哪裏有炒家?有的只是湯先生一樣的長期投資者。沒炒家,市場沒那麼敏感,一家人住了進去就沒那麼輕易賣。1997年不同,一個人獱好多貨,只夠錢支付首期,第二期都付不起,必須賣樓才可以頂得住。這些人五時花六時變,即是朝早睇好,下午聽到另一些消息就放售。但現在市場以用家為主,不是那麼容易賣。
湯:施先生,你說沒有炒家,我不是太同意……
施:問題是你如何定義(炒家),若3年後才轉手的都算炒家?
湯:所以你應該說得更精準一點,因為額印稅,好多人以個人名義買細價樓後要等3年才會賣樓;但假設持貨期內樓價上升三成,付三成首期已對本對利(即付三成首期,樓價升三成已賺一倍),這些算不算炒家?
施:一般短期轉讓才算是炒家,持有3年,政府都沒有向他徵稅,不算是炒家。
施:現在有人說投資者都要打擊,樓市若沒人炒沒人投資是否好事呢?只有社會主義才會如此。
湯:我幾個月前有本新書叫做《玫瑰玫瑰我愛你》,即是種葡萄的,也會種玫瑰,如果細菌入侵葡萄園,玫瑰會先死,可作為防備,所以玫瑰是有其功用的。我覺得炒家便如葡萄園的玫瑰,對市場有預警作用。
施﹕金融中心就是靠炒家支撐,紐約、倫敦若把炒家趕絕,我擔保他們金融業都搞不下去了。
湯:我認為額印並非打擊炒家,而是迫炒家從良!
陸:剛才施先生提過,個別一兩宗劈價劈租成交不代表大市市,樓價指數才是真象。但有人質疑樓價指數是否有局限性,例如最近陳茂波局長說樓價指數有滯後,個別「特殊成交」,應是指偏高或偏低的成交,亦會影響指數,如何解讀?
施: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是全世界更新得最頻密的,每星期出一次,該數據與土地註冊處最後計算出來亦♣合,correlation(相關性)是很足夠的,你不能說它不能反映市。我們統計時斬頭斬尾,最高、最低當特殊案例,這些案例不納入指數。陳局長可能不了解情,我覺得指數反映情有一兩個禮拜滯後,因為同事報上成交後,要睇一至兩個禮拜,避免讓一兩千元訂金影響指數,簽正式買賣合約後有關交易始會計入指數。
湯:我問過曾淵滄,他說分一個星期及一個月的,一個月的指數,即3月才出1月的數據。我看過每月及每周的數據差了4點,亦都好穩定。既然有誤差,即刻做調整會否好些?因為每月統計是土地註冊處登記的數據,更有說服力。
施:若統計方式有問題,我們會調整,但統計出來的結果不可以調整,否則人們覺得你造假。兩個數據有不同是正常的,因為每周數據是用中原數據,但已佔市場逾20%交投,已有代表性。
陸:個別交易取消後無計過,會不會有影響?
施:我們有幾十個成分屋苑,一兩個的個案影響不大,即使微整亦好微好微,無甚影響。
陸:你說只差一兩個星期,但即使是同步指標,亦無預測性。有沒有樓市領先指標可供參考?例如,股市表現快過樓市6至9個月,可作為領先指標?
施:一定不對,股市波動一定大過樓市。樓市周期相對較長,因為生產期較長,供應不足的問題短時間都解決不了,所以樓價升個不停,而股票卻可隨時印給你。
明報記者 葉創成筆錄
2 :
GS(14)@2015-10-13 02:38:2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12/news/eb_ebh2.htm
「近年減持物業 買股票」
2015年10月12日
【明報專訊】陸:湯先生有好多舖,怎樣看目前市道?
湯:2012年好多人說樓價跌,但當時集團旗下寫字樓商舖豪宅全部租出,零空置。但去年我們與租客傾租約有困難,所以我去年有決定,親自與大租客傾,與舊租的租金大約平手或加3%至5%,便全部續約。因為租客知道今年市道如何,簽約一般三加二,即是5年租約,他們今年可以趁市淡裝修,再睇未來幾年。
施:這便是有先見之明。
湯:影響樓價的最大因素不是供應及利息,而是經濟。若經濟好,加息或供應多都頂得住。目前不利因素已浮現,自由行少了……QE(量化寬鬆)如出雙糧,但人們已經大花筒慣了,用QE找數,但環球經濟其實不太好,所以金銀銅鐵錫都跌價。
施:因為內地經濟不好,減少對原材料需求。
湯:鮑魚又跌,青邊鮑又跌。我覺得一般人不理解為何經濟差可以令樓價跌,跟他們說加息及供應因素,才會認同。
施:普通人最緊要份工,有工做就不怕。
陸:本港70萬人從事零售業或旅遊相關行業,連大好友林奮強都驚第四季香港經濟會衰退。
施:經濟衰退我唔敢包,但明年加人工肯定不理想。今年全年計經濟仍有些許增長,第四季增幅會似有實無。
陸:林奮強說2009至2014年港人收入升33%,樓價焉能不升?若人工升幅放緩,樓價也不會升到「把把聲」啦。
施:我不覺得(樓價)與人工升幅有很大關係,目前(樓市)是由貨幣泡沫、而非地產泡沫帶動,地產泡沫是貨幣泡沫造成的。
陸:要講樓市部署,湯先生說過「逢三退一」,何解?
湯:我說的是個人投資策略,我每年會拿出公司所有物業的數據出來,然後搵10%租金不濟或空置率高的物業出來,囑同事今年要賣走這些樓。這是十件退一件的策略。
施:即是減持質素較差的,換入較好的。
湯:因為市道好的時候,比較差的物業亦走到貨,所以我提出逢三退一,去年市這麼好,大家為何不逢三退一,將比較差的物業放走?
施:市差時才知甚麼是差的物業!
湯:也不一定,例如低層便是較差的物業。另外,逢三退一亦是做生意方法,做生意講求靈活,要在市場有買有賣,市場才會活。我們退回這些物業出去,市場才有新物業拿番出來,逢三退一對市場的影響便是這樣。另外,我讀過施永青的四三二一投資策略,基本上我是同意的。但我覺得升市容易做,跌市比較難,跌市怎麼辦呢?
股市跌反而掃貨
施:我管理自己財富會定下比例,每隔一段時間均會買賣相關資產,以維持這比例。目前的比例是四三二一,是進攻型,當經濟好的時間適合,即是四成物業,三成股票、兩成現金或債券、一成黃金。為什麼呢?四成係樓,因為我做此行,我熟悉,亦覺得樓容易管理,所以四成物業;三成股票因為看好經濟,生意有得做,買中好公司好股票會升,但股票不易玩,並非所有人應持有這麼高比例的股票;兩成現金或債券,收入穩定的。持有一成黃金,因為我驚貨幣系統出事,若真的話,持有黃金起碼渣都有得剩。
現在出現的情是股票大跌,好多人見到股票跌便賣貨,不夠膽獱得多,我的情不同,股票跌,我物業比例由四成漸漸升至五六成,便沽物業買入股票。我唔係得個講字,這幾年我是不斷沽物業。有些人話我對短期表現不好的資產愈跌愈買很奇怪,但這樣做的話,資產配置才可達到自己想要的比例。例如黃金本來佔組合一成,早前跌至半成,我便增持黃金至佔資產組合一成。而且有時賣樓是有困難的,所以不可以等最高位才賣。在高位分批減持,可避免像有些人邊瓣旺便買邊瓣,結果獱得最多是見頂時,一賴№就好傷,樓亦是如此,往往持有太多樓便是見頂時。
陸:著名投資者麥嘉華建議上述資產各自獱25%。
施:那麼他是不知道做甚麼好,失方向。
湯:同意。
陸:若其他資產看跌,會否獱多點現金?例如提高至20%?
通縮倘來臨 Cash is king
施:若通縮來臨,cash is king(現金為王),因為通縮你買甚麼都死。
湯:現在我覺得也是cash is king,一則一旦被銀行追數可頂得住,二則等物業跌價後可趁低吸納。
施:即是你認為是通縮,所以你獱多點cash?
湯:Cash佔兩成。
施:那麼,如果計入樓宇的負債,差不多沒有cash。
湯:同意。我們的樓借兩成錢,但股票不多,10%以內。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