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二部曲》事業打底 愛開家宴經營人脈 其實深受母親影響......

2015-11-30  TCW

近日一場邀請蔡英文演說的閉門餐會上,講台前原本架好幕僚為她準備的讀稿機,卻在她進場數分鐘前撤下。

對著台下一群歐美名校畢業的菁英,蔡英文決定不看稿,仿彿卸了戒備,談笑風生憶起留學時光,包括她在美國北方偏遠的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讀碩士時,「打了這輩子最多的網球」,還說了揶揄經濟學家的經典笑話。

幽默、開心,滔滔不絕,這是另一面的蔡英文。她曾在個人傳記裡提到,相對於父親的嚴謹、寡言,母親則是「個性鮮明、慼情濃烈、愛熱鬧的女子」。鎂光燈外的蔡英文,其實也有如母親活潑的一面,這讓她交到許多朋友,包括傳統民進黨人少見的企業人脈。

小時候的她活潑好動,曾在她父親修車廠當學徒的堂哥蔡順賢,最記得當年中午去蔡英文就讀的吉林國小送便當時,圍牆內的她一見到便當來了,就把手舉高、蹦蹦跳跳衝過來;放學後,還會纏著堂哥陪她玩丟躲避球。

就讀台大法律系時的蔡英文,是早年較少見,會下場打球,不怕弄髒、被打到的女生。她參加系上的籃球、排球男女混打比賽,「男生喜歡把球傳給她投籃,因為她是使命必達的人,」大學同學林慧玲說。

小她一屆的學弟、桃園市副市長邱太三回憶,她讓大家覺得是開朗、肯吃苦的女生,不是傳統富家千金的類型。對於許多中南部來的男生而言,她有種特殊的都會型魅力,但礙於家境落差,不少同班男生對她有好感卻「不敢高攀」。

家境優渥的她,低調但好客。大學時她家就搬到了陽明山約兩百坪豪宅,她曾邀十幾位同學到家裡過夜。

蔡父當時買輛小車讓她開去上學,但她會特地把車停在離校門口遠一點的地方,再走路進校園;班上另一位開車的同學是富邦集團蔡明忠,比較高調的他就被虧說「載著美眉招搖」。

私宅设宴,餐桌交流張忠謀、彭淮南、柯文哲皆座上實在家裡,她的吃穿有媽媽、姊姊、嫂嫂打理;在外頭,則變成會照顧人的一型。

蔡在倫敦攻讀博士時,同學去找她玩,她把床讓給同學,還幫忙鋪床、摺被。

在政大任教時,她會找研究所學生去民生東路上的銀行家俱樂部(紅豆食府現址),請吃高檔西餐、教學生暍紅酒,就像她在歐美跟老師學會品酒一般。在民進黨當主席時,會下廚請幕僚到家裡吃飯,在廚房忙進忙出,為子弟兵倒酒、夾菜。

請人到家裡吃飯,是她與許多企業界、政學界交往的方式。除了上次綠營執政時期結交的好友,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央行總裁彭淮南,是她家中常客,有時她為了解某些議題,也會找該領域的老朋友帶新朋友來,在家宴的輕鬆氣氛中交流。

例如半年前,她就邀黃顯華、洪三雄、黃敏助等證券公司老闆,到她新北市的家裡吃飯,話題當然包括證所稅。去年九合一大選前,柯文哲也到她家裡,一如柯式作風快速低頭猛吃,主菜的牛排還沒上,他就放下餐具說吃飽了。

產業大老,深交不少李焜耀念幕僚「怎沒幫她請保鑣」鎂光燈前的低調作風,讓政壇在初識她時,封她為「古墓派小龍女」。但其實,身為富商的女兒,她的企業人脈和對人情世故的理解,比外界想像的豐富。

二O二一年敗選後,蔡英文到台灣各地走透透,包括深度參訪不同產業,其中如台積電、義美、友達光電、新光合纖等,都是老闆與她早就熟識,不須透過他人牽線,就能直接約訪。

像新光吳家的新纖董事長吳東昇,早年與她都是李登輝子弟兵,去年她參觀新纖平鎮廠時,吳東昇全程導覽,還應她要求找基層幹部來座談,包括薪水多少等細節,讓她滿足好奇心問到飽。

明碁友達創辦人李焜耀,去年中也曾帶著她在友達中科各廠區參觀。目送她上車離開後,李焜耀還念了她的幕僚一頓,說怎麼沒幫她請保鑣、要多保護她的安全等,如好友般關心。

除了本身人脈,包括前財政部長林全、嬌生在台前總經理張振亞等蔡英文身邊幕僚,也會幫忙引介企業朋友。張振亞的丈夫曾任台橡董事長,妹妹來自廣告界、妹婿陳聖德有「外銀教父」稱號,一家子企業人都成為蔡英文編織人脈網的助力。

今年以來,蔡英文選情看好,有更多企業老闆想要當面提供建言。例如高齡八十七的長春石化創辦人林書鴻,就西裝筆挺的首度踏進民進黨中央黨部,與她討論石化產業的發展。

一向色彩偏藍的玉山科技協會,在十月間蔡英文到訪時,吸引了三十多名會員出席,包括理事長王伯元、前台銀董事長張秀蓮、鈺創科技盧超群等等。中信金少主辜仲諒、摩根士丹利台灣區執行長趙辛哲、TVBS董事長張孝威等等,則參加華頓商學院校友邀請蔡英文的閉門餐會。

從傳產到科技老闆,從外資在台最高主管到現任公股行庫董座,這兩年來,她累積的企業人脈宛如天羅地網。

不過,對台灣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念茲在茲的蔡英文,不久前推出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名單中,唯獨不見財經專業人士入榜。一個準備執政的政黨,卻在國會裡推不出一個財經專業代表,難免令人憂心,對她寄予厚望的商界支持者,會不會是最先失望的一群?

文·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89

母親學會了手機預約, 但沒掛上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358

移動手機和智能硬件打破了醫療就診的時空界限,但如果醫療資源的基礎沒有提高,互聯網醫療只能“然並卵”。 (東方IC/圖)

三線城市快退休的母親,也知道用掛號軟件了,不過,用了一個多月,她也沒掛上主任的號。家里的親友看病,依然還是到上海。

“單位體檢結果出來了,我有一個項目不太好。”接到母親這個電話時,我正走在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的換乘大廳。車站的地上鋪著水磨石地磚,正值下班高峰期,鞋子打在上面,排山倒海的嗒嗒聲敲得我心頭發緊。

兩年前,一向健康的母親生了場大病,住了近半年醫院,瘦了20斤。我獨自在上海工作,家鄉卻在150多公里外的江蘇常州。我不放心母親的身體,但除了每隔兩三周趕回家看望她,幾乎幫不上什麽忙。

晚上,母親將體檢報告傳給了我,“雙側甲狀腺結節,提示結節性甲狀腺腫可能。”

我頓時長舒了口氣。因為做醫療健康報道的緣故,我知道,這種疾病並不可怕。對於大部分患者,早期診斷、保持6-12個月的隨訪間隔,是最合適的處理手段。我建議母親先去做個細針穿刺,明確結節的良惡性。

她決定聽我的,“那我先用手機預約掛個號。”

母親的回答,讓我有些意外。連三線城市快退休的中年大媽都知道用掛號軟件,看來,移動醫療挺深入人心的嘛!

2015年,移動醫療著實火了一把,從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演化成了虛虛實實的產品。創業的、投資的、看熱鬧的,蜂擁進入這片“藍海”,甚至連前編輯都離了職,投奔某移動醫療創業公司的懷抱。春雨醫生和丁香園相繼開設了線下診所,首家“互聯網醫院”正式掛牌運營。從網絡問診到手機慢病管理,再到圍繞掛號、就診、支付、取藥應運而生的三千多個醫療App,移動醫療似乎已經全方位抵達了我們的生活。

作為善於接受新事物的“潮媽”,加之本身就在醫院工作的緣故,母親對於移動醫療的關註自然比普通人多。不過,對於小城里的其他人,移動醫療似乎也不再只是網絡上虛幻的名詞。

“我們醫院開通了帶有門診醫保移動支付功能的App,動動指頭,就能完成繳費。”去年5月回家,在常州某三甲醫院供職的高中同學告訴我。

11月,父親也發現了“新大陸”——通過常州市衛計委打造的一款名為“常州移動醫療”的App,查到了自2012年以來在第一人民醫院的全部體檢信息。“聽說市屬其他醫院的體檢數據也將被接入,就像隨身帶了個‘健康檔案’。”父親感嘆。

方便、高效,大夥兒對移動醫療贊不絕口。母親更是如此,直到這次網上預約掛號。

同事曾做過甲狀腺細針穿刺,在他們的推薦下,母親將目標鎖定為市區某三甲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沒想到,點開“超聲專家門診”,“約滿”二字赫然入目。再仔細一看,哪怕是一個月後的專家門診號,也早就一個不剩了。

主任的專家門診每周一次,提前一個月網上放號。一周之後,一向早睡的母親熬到了午夜12點,次日門診號一出,立刻搶號。“還是手慢了一步,又被秒殺了。”電話那頭,母親無奈。

之後的一個多月,每周二淩晨,母親都會拿出“雙十一秒殺”“春運搶火車票”的勁頭,不眠不休。不過,主任的號始終沒能搶到。擔心耽誤病情,母親最終放棄了網上掛號的念頭,托同事走了“後門”,終於成功加號。

“看個小小的甲狀腺尚且如此困難,北上廣那些知名三甲醫院的專家號,還不得搶瘋了?”母親反思,技術環節的改進,免去了實地排隊之苦,改善了患者看病過程中的身體和心理感受,“但小城市里的好醫生實在太少了,移動醫療光改進技術,能緩解‘看病難’嗎?”

在家鄉,醫生看個頭疼腦熱的普通毛病早已不成問題。不過,一旦遇上棘手的疾病,患者家屬的第一反應基本都是,“去上海”,甚至連醫生也如此建議。

表姐的一位朋友,流產過兩次。好不容易又懷上了,每隔半個月便請假往上海的醫院跑。“常州的醫院,沒那技術,”朋友嘆氣,“上海的醫生說了,要是早點去他那兒看,吃個藥興許就能保胎。”

每次看病,朋友得提前在上海住一晚。第二天早晨7點不到趕到醫院,卻只能搶到那個並不特別熱門的醫生上午倒數5個以內的號。這意味著,她需要等一個上午,如果有檢查項目,通常還要等到下午的檢測報告出來,幾乎需要跟著下班的人流踏上回程的地鐵和火車。

一次,在早晨8點就診開始前,朋友問了等在最熱門醫生診室門口的一個姑娘的母親:“這醫生的號,我覬覦半年了,從來沒掛到過,你們是怎樣掛到的?”對方打量了一下朋友,綻開一個親切的笑容,語重心長地告訴她:“姑娘,我們4點半就來排隊了。”

一旦不幸罹患癌癥這樣的重病,去上海最好的醫院,看最好的醫生,更是成了常態,當然,也是生的希望。

年初,鋼琴老師被診斷出結腸癌肝轉移。老師的家人找到我,詢問是否認識上海大醫院的腫瘤大夫。“上海有全國最好的醫生和技術,雖然做了最壞的心理準備,但還是想看看有沒有可能……”老師的女兒的話哽咽。我坐她身旁,也無法說什麽安慰的話,只能把手放在她的胳膊上輕輕撫摸。

夏天,我去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探望老師。醫院旁,隨處可見租房廣告和手拿名片的中介。與醫院一墻之隔的東安路某小區內,是傳說中的“癌癥旅館”,這里聚集著從全國各地湧來求醫的癌癥患者。一幢居民樓的3層被改造成9個格子間,每間每天在80-100元不等,最小的房間,原本是一個不足6平米的陽臺。

醫院門診大廳外,有一群搬著小板凳枯坐的人,神情疲憊。與老師鄰床的上海阿姨告訴我,那是通宵排隊掛專家號的外地病人家屬,“兩周前,我兒子也是其中一員”。

回家的地鐵上,我掏出手機,望著屏幕上一眾移動醫療軟件,心里突然一片空蕩。

理想美好,現實骨感。早就“約好”的健康大數據,至今還沒拿出成熟的模板;誓要顛覆傳統醫院盈利模式、分流醫院處方的“網售處方藥”,至今基礎政策尚未出臺。即便是最早興起的在線掛號,進軍市場的對弈者越來越多,但號源還是只有那麽多,看病還是那麽難。優質醫生資源稀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分級診療制度缺失,這些核心問題沒法解決,移動醫療,真能“玩得轉”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59

兩個大女兒加入ISIS 母親禁止小女兒上臉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995.html

最近幾個月,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地的一些據點在襲擊中遭到重創,時有頭目死於彈片之下,勢力版圖嚴重縮水。但有跡象顯示,他們逐漸把重心轉向了利比亞,在那里,ISIS試圖用敘利亞的一套機制構建“城邦”。為達到這個目的,ISIS不斷蠱惑女性加入,在紛飛的戰火中繁衍生息,在貧瘠的條件下建立家庭。

兩個大女兒加入ISIS

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南邊的小鎮Mornag,哈姆魯尼(Oulfa Hamrounni)坐在租來的房子里,手里拿著18歲的大女兒戈法蘭(Ghofran)的照片。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作為4個女兒的母親,哈姆魯尼在大女兒戈法蘭和17歲的二女兒拉赫瑪(Rahma)離家前往利比亞加入ISIS的分支之後,向突尼斯政府訴苦無果,現在唯一的指望是,不讓兩個小女兒步入她們姐姐的後塵。

“我擔心我的兩個小女兒。”哈姆魯尼說,“跟兩個姐姐一樣,她們也有著類似的思想傾向。”

哈姆魯尼說,以前,她的前夫找不到工作,還經常酗酒,2011年,她和前夫離了婚,此後,前夫就不見了蹤影。

“她們一度是很反對這個(ISIS)的。”哈姆魯尼用低沈的聲音回憶著自己的兩個女兒,姐妹倆以前都是硬搖滾的愛好者,拉赫瑪會彈吉他,她們都愛穿著T恤衫,還在酒吧廝混,而且也不愛戴頭巾。

前幾年,離哈姆魯尼一家的住處不遠有一個伊斯蘭教育營,組織者教育年輕信眾不要受到西方文化影響,而戈法蘭和拉赫瑪都曾先後去參加了教育營,這讓哈姆魯尼很高興。

此後,戈法蘭和拉赫瑪開始規規矩矩地戴頭巾,不看電視,不與異性握手,還讓兩個妹妹不要再上代表世俗的學校。甚至有一天,拉赫瑪把自己的吉他和CD都丟進了垃圾桶,姐妹倆剪爛了自己的搖滾T恤,燒掉了自己以前搖滾樂表演的照片。

但是如今,對她們的全部回憶只能寄托在戈法蘭離家前留下的一張珍貴的照片中。

主要任務是“續香火”

從ISIS興起之初,就已經號召女性加入,主要任務就是給該組織“續香火”,要求忠誠並順從於自己在極端組織中的“丈夫”,養育兒女,偶爾也需要女性執行任務。

隨著在中東戰場不斷遭到圍剿,ISIS目前正在通過各種渠道鼓勵新加入者前往利比亞,而這些新加入者中,便有數百名是受到蠱惑的外國女性,其中甚至不乏來自西方國家的女性。

根據突尼斯的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700名突尼斯女性加入位於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地的ISIS和其他極端組織。突尼斯的戰略安全和軍事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Badra Gaaloul估計,目前有超過1000名外國女性極端武裝分子在利比亞活動,其中有300人來自突尼斯,還有來自蘇丹、敘利亞、埃及、摩洛哥以及一些西歐國家的女性。這些女性多數是扮演妻子和宗教教員的角色,有一些還會被訓練為武裝分子和自殺式炸彈襲擊的執行者。

“從極端組織的宣傳中可以看出,利比亞已經成為他們自稱為‘領土’的一個新的前沿陣地。”英國的一家極端主義研究機構戰略對話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ic Dialogue)的研究員梅勒妮(Melanie Smith)認為,“因此,號召外國女性的加入,暗示著ISIS是在鞏固已獲得的勢力範圍。”

研究極端組織發展的專家認為,這些加入ISIS的女性,最後大多是與男性極端組織成員結婚並為其養育子女,這種模式參照了ISIS在敘利亞的發展軌跡,試圖通過繁衍生息,在利比亞分支創建家庭結構,擴張勢力範圍的同時也侵占思想領地,給正義力量帶來阻礙。

2014年,戈法蘭和拉赫瑪在參加完一場“歌頌”極端組織“殉道者”的活動後,思想發生了轉變。通過社交媒體和網站了解了極端組織的信息後,姐妹倆在自己的房間里掛起了一面“伊斯蘭國”的旗幟。從那一刻開始,哈姆魯尼意識到自己已經無法控制兩個大女兒了。

後來,戈法蘭和拉赫瑪還試圖把自己接收到的極端思想影響兩個11歲和13歲的妹妹,比如教她們怎麽使用玩具步槍,給她們看ISIS訓練童子軍使用武器的視頻。

11歲的苔辛(Taysin)回憶,姐姐曾和她一起看過“教孩子如何成為狙擊手的視頻”。13歲的阿雅(Aya)也說,“她們一直叫我加入ISIS並到戰場上參加戰鬥。”

把小女兒看得更嚴

2014年年末,哈姆魯尼帶著四個女兒越境到利比亞城市紮維耶謀生,當時那里相對還沒受到戰火波及。不過,幾周之後,戈法蘭突然失蹤。兩天後,哈姆魯尼一家又回到突尼斯,為了怕拉赫瑪也跑掉,哈姆魯尼對她看得很嚴。2015年夏天,拉赫瑪也離開了家。

在利比亞,戈法蘭和拉赫瑪都嫁給了極端組織成員,戈法蘭半年前還生了個孩子。但是,在今年2月19日的美軍對利比亞城市塞布拉塔的一次空襲中,兩人的丈夫都喪了命,隨後,兩姐妹也遭到逮捕。目前,都被利比亞一支抗擊ISIS的武裝部隊拘禁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

哈姆魯尼通過突尼斯電視臺批評政府對此無所作為,沒能解救她的兩個女兒,但是突尼斯內政部至今未對此做出回應。現在哈姆魯尼不允許她的兩個小女兒上社交網站Facebook,偶爾能與兩個大女兒通電話的時候也不讓他們的妹妹和她們說話。

“我現在並不站在ISIS一邊。”苔辛稱。不過,這樣的表態意味著她在意識上已經隱約感受到ISIS象征著什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71

張靚穎回應母親反婚:媽媽很單純,不要利用她的情緒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09/1043535.html

10月9日下午,張靚穎@張靚穎 針對“母親發公開信”在微博做出回應,她表示自己和馮軻之間沒有任何原則性問題的可能,財產目前在自己管理。針對公司股權的變更,她表示股權變更是投資方的建議,而且目前的股權也已經變更過了多次,以後也會因為公司架構的變動需求繼續變更。

她在微博中寫道:“我媽媽是個單純的人,請不要再利用她的情緒,她不懂輿論的傷害,也不懂做事的後果。”張靚穎表示家事會自己處理和溝通。

微博全文如下:

第一,我跟馮軻十幾年來,整天不見面的時間不超過十天,沒有任何原則性問題的可能,請大家不要亂猜疑;第二,自從媽媽表示這種擔憂之後,我的財產已經自己管理;第三,房子是很早的時候買的,那時候沒那麽多存款,所以貸款了三十年,房子還貸是銀行卡自動綁定的,每月自己就轉賬了,再加上一直忙碌,就忽略了這個事情,但也在媽媽提出後於兩年前就還清了;第四,我們在北京的事業一直是共同打拼,互相扶持到今天,沒有誰要害誰,股權變更的事情當初也是投資方的建議,這一點我也證實過了,而且目前的股權也已經再變更過了多次,以後也會因為公司架構的變動需求繼續變更;第五,我媽媽是個單純的人,請不要再利用她的情緒,她不懂輿論的傷害,也不懂做事的後果。我什麽都可以面對,可以承擔,但這麽多年讓她遠離這個圈子,就是不想她卷入到任何傷害當中。我可以理解她愛我的心,也會繼續耐心地跟她解釋,就像我這兩年來一直在做的一樣。我可以明白兩代人的代溝,但我只會耐心解釋,但並不會盲從。我不是傻瓜,我有我想要的方向。不是等到老了有一筆不菲的存款,有幾棟房子,就有安全感。而是在我死之前,能夠做完我想做的事,體現我活過的價值。如果我一事無成,抱著金山銀山也不會有安全感。我在溝通當中,把所有糟糕的假設都跟媽媽聊過,為的只是想讓她知道,最壞也不過如此。何況,那些壞的可能,也都只是我的假設。我有判斷是因為我有信任。我的家事,我會自己處理和溝通,就不麻煩大家了。感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03

孩子北上留學 法興董事李錦:一年花數十萬也值得! 高材生母親陳太:女兒不愁沒出路!

1 : GS(14)@2010-09-19 14:32:13

2010-9-11 iM  

香港金融界有不少內地海歸精英,早前和一位海歸ibanker飯局,談到他們在港生活難題之一,原來是子女教育。「英文不難學,我們一代中學才開始學英文,很快就學好,但中文就難得多。」

為了讓寶貝兒子學好中文和普通話,這賓架千挑萬選下,沒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或傳統名校,反而入讀北角一所全以普通話和英語教乎學的幼稚園,該校的音樂及體育亦以普通話授課,聽聞入學面試時,連父母的英語和普通話水平都要考核。

我們驚覺,認識中國原來已不單是「大人」的事,還是培育下一代的重要環節。

香港考試局數據顯示,由2003年至今,前往內地升讀大學的港人學生,每年也在持續遞增。原來除大學以外,內地的小學及中學,同樣兼具市場。

法興環球股票產品董事李錦,去年便將兩名年僅9歲及11歲的幼子,送到上海讀小學及初中預備班,年花40萬港元。又有曾經在美國浸過「鹹水」的媽媽,力薦會考成績優異的女子北上升學,專修俄文。

個案一

送愛兒上海留學4部曲

中國被視為環球經濟發展的未來主要動力,練好國語及了解國情,幾乎沒有一位家長會反對。近年不少人北上發展,有人就索性送子女到內地讀書。根據香港考試局數字,按年北上升讀大學的港人,10年以來已跳升近8倍,自2003年後,該數字更是不斷在升(見前頁表一)。

港人將子女送到內地讀書,各有原因,但要了解神州升學之旅的箇中思維,不妨先向過來人取經。法興環球股票產品董事李錦,需經常往內地工作,有見兒子學習普通話多年,加上希望他們多了解中國文化,故早在2008年已跟太太商量,送子北上讀書的可行性,更開始周圍向朋友打聽哪個城市較合適。

「北京是文化之都,普通話又準,又近商業區。」李錦原先與太太選定送兒子到北京上學,但後來朋友卻說︰「北京冬天天氣乾燥,一個人站在馬路等車,即使穿着了兩、三條褲子也會腳震震,一星期更用完整枝護膚膏。」對兒子事事緊張的李錦與太太商量過後,最終由當初選定北京,改為送子到上海去。

去年8月李錦將兩名年幼兒子,送到上海讀書,由籌備到與太太及兒子分隔中港兩地,李錦自言心情也是戰戰兢兢。早在兩年前展開籌備時,李錦便與太太約法三章 ︰「太太須陪伴兒子北上居住一年,好讓小朋友得以悉心照顧。」而為了孩子北上升學,他和太太也花了兩年,辦好準備出門的4件事。

1 前期心理輔導

李錦是個「廿四孝」爸爸,他替兒子升學鋪路,甚重視兒子的想法及溝通,早在2008年,已開始向兒子灌輸家長送兒北上升學的想法,一方面細察兒子會否抗拒,其次就是向兒子解釋此舉的種種好處。

李錦表示,最初大仔聽到要北上讀書,反彈也不少,即時說︰「不是嗎?送我們去寄宿讀書?」他笑言︰「送他們到上海,其實主要是給他們一個體驗,我當然要說得振振有詞,才能說服孩子。」

李錦便向兒子推介︰「現在不少人看好中國前景,國家正在崛起,普通話很重要。」大仔也明白國際經濟所趨,對父親所言甚為受落,加上夫婦倆經常以輕鬆談話的形式,跟兒子講及內地話題,於是兒子過了一段時間,也慢慢接受。

李錦認為,給孩子心理準備這環節很重要︰「最重要不要令兒子視出外讀書等同流放,要建立及維持彼此間的信任,感情維繫好,小朋友才聽教。」為此,李太也決定抽一年時間,前往上海陪讀。

當丈夫的也相當細心,過去一年,在港的女傭便不時會申請前往上海,以協助太太照顧兒子,每次並會在上海逗留一至兩個月,單是工人機票年內往返費用也相當驚人(見後頁表二),當然這畢費用不是必要,可說豐儉由人吧。

2 選校可揀民辦

選校方面,由於內地中小學在每年8、9月開課,李錦在2009年初已辦好仔仔入學的事。他建議有計劃北上升學的學生,家長可提早計劃,致電不同學校,先了解學校的收生標準,因為內地中、小學一般在第一至第二季接受收生,雖然毋須像大學參與公開的入學試,但校方也會對申請入學的境外生安排入學試,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

「每間學校獨立收生,各校的收生準則不盡相同。」李錦建議家長,可逐步而來,如先選定地區及心儀的學校,之後針對校方要求作申請,但選擇在內地讀書,他認為最好放棄當地的國際學校,而選當地的平民民辦學校,因這樣才可給子女真正體驗內地生活的情況。

不過李錦提醒,選校時最好向民辦學校埋手,因內地不少官辦學校也婉拒收取境外生,考試程序也較多;相反民辦學校,大多歡迎香港學生,又能給予學生交流及互動機會。談到有何心水學校,李錦則指,因網上缺乏資訊,他主要向當地朋友打聽,哪家學校校風好及較具口碑,才着力研究。結果他最終選了一所在徐匯區內,教育和校風都數一數二的小學。

別以為內地讀者一定較便宜,翻查資料,內地民辦的小學及中學,均可按照其營運成本而調升學費,故民辦學校的學費沒有一定標準,據悉針對上海本地生,每個學期,由數百至數千元不等,一年共兩個學期,惟境外生又是另一個計法。

由於港人是境外生的關係,李錦兩個兒子納入境外生之列,李錦透露,是上海本地生的8倍至9倍,內地中小學民辦學校一般每年學費6,000元人民幣,換言之,單是兩個兒子的學費,已近10萬元人民幣,數目絕對不少。

3 解決居住問題

太太陪伴兒子一同在上海讀書,李錦在上海住屋上也多了一筆開支。李錦沒有安排孩子寄宿,他在上海名都城,以1.5萬元人民幣的月租,租用了一個1,000 多平方呎的三房單位,租期一年。該屋苑在上海是著名豪宅,大部分住客是外國人,居住環境理想,最重要是鄰近機場。「單位業主是廣州人,感覺親切,因單位鄰近虹橋機場,方便採望太太及兒子。雖然單位租金也相對高,但不可節省。」

不少港人會考慮為北上讀書的子女安排寄宿,據了解,民辦的宿舍費每學期由數百元至數千元人民幣不等,按一年兩個學期計,寄宿開支平每年約花過千元人民幣。有時因工作關係,或掛子心切,李錦平均每月最少飛往上海一次,甚至更多,交通開支比兒子學費還要多,但他認為可與留學兒子多見幾面,相當值得。

4 醫療支援搜查

談到兩兒只得10歲便北上升學,李錦一副慈父面孔表露無遺,細心的他直言最擔心是內地醫療配套。在妻兒出發前,李錦非常緊張地四出查詢該區的醫療建設,例如哪裏有較好的醫療及專科,他先後找了4至5間醫院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多番叮囑上海的朋友多多照應。

在送子北上前兩個月,李錦更帶他們看中醫,趁在港時預先調理好身體;又帶備不少藥物到上海「看門口」,處處以兒子健康先行,他解釋,因兒子較易扁桃腺發炎,故在醫療方面要準備十足。

記者一計,兩兒此趟升學之旅成本不菲,共花了30多萬元人民幣!李錦說,每個人價值觀不同,也有朋友笑說,其一年所花,足以作為一層細價樓的首期。但他卻認為,此行對兒子及家人得着甚多,對孩子的身體和心智發展都大有好處,「一年花數十萬,也是值得!」

正因重視家庭,李錦雖認為孩子可再花多一年時間在內地讀書,但始終與太太兒子分隔兩地,為怕關係變得疏離,故最終決定只留他們在上海一年。現在兩名兒子已回港,並轉讀本地國際學校,大兒子已上中學,小兒子仍唸小學。他笑說,即使是為兒在港挑選國際學校,也特別着重該校的中國文化。

----------------------------------

北上學習6大得着

不少港人進駐內地讀書,除為了認識中國國情外,也有人希望藉此建立內地人際網絡。李錦常聽人說︰「發達喇,北上讀書可藉此認識高幹子弟。」但他認為不要單單以此為目標。事實上,兩個兒子北上之旅,也帶來不少得着︰

1. 學會簡體字

內地中文要求高,經常有默書及練習,寫作用簡體字,據悉讀默200多字,錯4個字要重考,要求很高。李錦兩子在這一年間學會了不少簡體字。

2. 普通話大進

李錦兒子本身已有普通話底子,一年來與內地同學相處,令他們普通話更流利,李錦說大仔現在也是採用國語拼音的中文打字輸入法,速度很快。

3. 身體更健康

內地規定小學中學一定要早操,冬天跑步,熱天做伸展手腳運動。李錦發現兒子身體轉好了,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4. 意志被磨練

被送往內地讀書,對小孩子來說是個大挑戰,既要克服困難,又要適應新環境,這可培養他們在讀書以外,面對挑戰時的堅持、忍耐力及適應力。

5. 學懂了珍惜

香港孩子多被寵壞,到了上海才發現不是每樣東西都隨手可得,李錦憶述有一天兒子在電話說︰「我好掛念在港的那家粥麵店。」他指,經歷過在外上學,兒子學會更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6. 父子更密切

整個過程叫李錦最擔心的,是與太太及兒子的關係會變得疏離,但事後發覺,情況剛好相反,這一年他與家人關係更密切。「以前在港打電話不足3分鐘就收綫,在上海起碼傾上半句鐘,一對兒子輪流傾。」兒子肯對自己表達心迹,是父親的最大得着。

----------------------------------

北上升學Q&A

Q︰華人、港澳居民子女辦理到上海就讀,須提供哪些身份證明資料?

A︰一、就讀人本人及父母一方的有效身份文件;二、往上海就讀子女在上海的暫住證(外國人居留證);三、與到上海就讀子女的親屬關係公證或證明;四、申請就讀地的戶籍證明及房產證明。

Q︰報考內地高校的港澳地區考生須具備哪些條件?

A︰一、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相等於中學六年級);二、25歲以下;三、品行端正,沒犯罪紀錄;四、未婚;五、沒有精神病及傳染性疾病,身體健康。

Q︰僑生升學有哪些優勢?

A︰凡歸僑青年、歸僑子女、華僑在內地的子女,一般而言,報考普通高等院校,在原始分基礎上加5分,而報考成人高校大學、本科,在原始分基礎上加30分,大學畢業報考成人高校本科,在原始分基礎上加20分。

----------------------------------

個案二

會考高材生 北上學俄文

香港就業市場競爭愈見激烈,家長無不為子女在培育及選學方面而操心。

踏進陳筠蓉的家,沒有嚴厲的管教聲,只有一片歡樂笑聲,早前從上海返港放暑假的她,與媽媽一起跟記者在美孚新邨的家暢談北上升學之路。原來陳媽媽中六時已曾在美國留學,而她比羅傑斯還早,在2004年時已鼓勵當時就讀中二的女兒北上讀大學。

任職私人補習的陳媽媽,認為未來國際經濟大局出現變化勢不可擋︰「論經濟增長潛力厚,以前一代看美國,這一代重心則移至中國,北望神州,出路較為光明,而且身為中國人,這一代了解國情是必須的,北上讀書先裝備好自己,有助女兒未來投身社會工作。」

今年才19歲的陳筠蓉,兩年前會考取得22分後,沒有理所當然升讀中六。當時陳媽媽帶同成績單,跟女兒到香島專科學院,報讀為期一年的港澳台大學聯招考試準備班,決心要考入內地大學,主攻俄語系。

國家重點攻俄語學校

陳筠蓉現就讀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是國家級重點主攻俄語的學校,目前全國只得3間大學教授俄語,另外兩間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及黑龍江大學。當初陳媽媽知道女兒喜歡讀俄語,加上發現她有學外語天份,於是她開始北望神州,投石問路。

陳媽媽說︰「在港學俄語是冷門科目,沒有一所大學提供有關主修學系,我得悉內地不少著名大學,有女兒所愛的學科,加上認為內地是個不錯的讀書地方,若考入名校,可與內地大學的尖子互相交流,有助提升個人水平,於是好好為女兒鋪路。」

起初,陳媽媽向女兒的中學老師請教門路,可惜大多本港老師對內地升學缺乏經驗,本港也甚少內地升學的資訊渠道,就連教育局也未能提供港人內地升讀大學的具體情況,故她初期也花了不少時間作資料蒐集,才得知坊間個別專上院校有代辦升讀內地大學的考試準備班,隨後更鎖定範圍,最後為女兒報讀香島專科學校。

陳媽媽相當支持女兒讀俄文,更鼓勵進軍上海市場︰「金磚四國經濟增長力強,學俄語也算一項專業,不愁出路。」加上中國未來前景看俏,早一步北上了解國情,建立具基礎的人際網絡,也對女兒日後投身社會助益不少。「正謂出外靠朋友,而同學之情較根深柢固,相信女兒日後工作需要幫忙,在內地讀書時所認識的朋友一定幫得上忙。」

內地機會多出路更廣

問陳筠蓉內地大學的校院生活,她隨即展露笑容。原來內地大學一年級生要參與軍訓,她覺得新鮮有趣,在過程中認識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來自西藏、內蒙、新疆及烏茲別克等同學,讓她更了解不少城市和風俗,加上常以普通話溝通,現在她說起普通話來,流利得像內地人。

陳筠蓉指,中國地大物博,競爭不比香港小,考上大學的同學也付出過不少努力,校園的學習氣氛比香港更濃厚,更認真,有同學們在早上5時起床溫習功課,令她也加倍用功。

陳筠蓉的學校是上海四大名校之一,每年不少與俄羅斯有生意往來的大型企業,也會來學校舉行招聘會。對於前景出路,她說得頭頭是道︰「讀語言發展多,即使不做繙譯、不在俄語區找機會,甚至不選擇投身投行,也可考慮當海關、國防部、航空公司、教書,甚至參與石油行業,機會很多。」

而有些實習機會更是只在內地才有,在香港找不到,她續說︰「明年全球俄語大會,也是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的,內地讀書給予我不少實習的機會,這些是香港沒有的。」

至於選科方面,陳筠蓉認為內地學生的數理基礎較強,港人難與他們競爭,故港人選科宜避開數學及理科等,她也曾見過不少港人因難以追上內地的數學水平,感到挫敗。

----------------------------------

北上點揀科?

1. 語言

語言能力高的畢業生,較易找到心儀筍工,到內地升學若專攻語言等較實用的科目,既可建立內地人際網絡及認識國情,也可學以致用。

2. 會計

現時不少大型跨國企業、全球最大會計公司也放眼內地市場,在內地修讀會計,可謂一石二鳥。但要注意,內地專業試考試程度較高,必須有心理準備。

3. 中醫

隨着中醫地位愈來愈高,加上內地中醫數量不多,讀中醫出路也不錯,只是藥名及脈象較花時間學習。

4. 法律

近年本港不少商家也北望神州,到內地開分公司,對熟悉內地法律的專業人才需求日增,現時本港也有不少律師行喜愛聘請在讀內地法律的畢業生。

資料來源︰ 綜合曾在內地升學人士意見

----------------------------------

行動篇

北上讀大學渠道

港人投考內地大學目前有數個途徑,主要是透過報考港澳台聯招考試,或直接向在港獨立招生的內地大學,爭取入學機會。

A報考港澳台聯招

渠道1自修報考港澳台聯招

港澳台聯招由廣東省招生辦公室舉辦,該辦公室在港沒有辦事處,本港報名程序由香港考評局負責,由於內地大學實行4年制,只要報考港人達中六資格,便可自行報考,考試費用為550港元。

渠道2 報讀操卷班先取中六資格

本港不少院校如香島專科學校、福建中學及香港布廠商會教育中心等,均有開辦為期一年的港澳台聯招考試課程,若考生達中五學歷,也可透過該途徑在內地升上大學,因這一年的主攻考試課程,內地大學也視有關課程為中六學歷,讀完此課程,便合資格應考。

渠道3 直接報讀內地中學再考大學

條條大路通羅馬,港人亦可透過在內地升讀中學,在內地報考大學聯招,以公開試的成績投考內地大學。這樣好處,可更早適應及了解內地生活及國情,有助未來在內地發展。

B 直接向獨立招生大學報名

除大學聯招試外,國家教育部也批准個別大學直接來港收生,當中包括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及中山大學。其中中山大學在港單獨招生考試的報名程序,現時交予香島專科學校負責,每年6月初考試,毋須事先修讀課程。

而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兩校的聯招考試,均在每年4月接受報名,5月中考試,6月中放榜。在珠海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則是首間內地與本港高校合辦的高等院校,同時可在本港獨立招生。

詳請可參考︰www.chinaeducenter.com/exams.php

----------------------------------

留港篇 古籍補習班 港家長熱捧

為了讓子女學好普通話兼認識中國,有家長不惜花數十萬元讓子女到內地留學,但若未能負擔高昂的留學費,又想子女浸淫於中國文化及普通話環境,有家長就選擇為子女報讀普通話古籍讀經班,甚至一星期返足5日。

《弟子規》、《孝經》、《三字經》……一班3至13歲的小朋友,就是靠每天諗誦這些數以千字的古文,訓練中文書寫及普通話說話能力。

年僅5歲的李林穎,參加讀經班一年半,已能背誦過萬古字。李太認為從前家長、學校都視英文為最重要,但有目共睹中國的地位日漸提升,普通話已成為主流語言,家長都傾向讓子女學習普通話。曾有家長朋友向李太表示,後悔把子女送到國際學校,忽略訓練他們的中文能力。李太亦希望全面培養林穎的中國女性氣質,除讀經班外,還讓她學習古箏,認為古箏更勝鋼琴,能夠陶冶性情。

暑假期間,林穎每天都會花上3個小時參加讀經班。位於紅磡的「謙謙堂」創辦人徐微指小朋友在13歲以前,記憶力最好,背誦古文能讓他們加深對中文的了解及打好普通話根基。

讀古經學費月8千元

步入謙謙堂,可看見掛在牆上的孔子像,學生進入學堂前,自動自覺對孔子像行禮,以表對萬世師表的尊敬。學堂空間不大,設備也不多,一眾小朋友在老師指導下,幾張簡單桌椅,幾頁古籍影印紙,已令孩子們願意乖乖坐下來,朗讀經典。

學堂於2008年尾開業,不足兩年的時間,已有50多位小朋友報讀。據悉,有家長為了方便兒子到紅磡上讀經班,特地替他轉校到該區幼稚園,這股讀經學普通話的風氣正在不斷散播。

課程一小時最低收費140元,一個月20堂便要2,800元,徐微表示,很多小朋友都不會只上一小時課,暑假時通常會逗留約3小時。數數手指,若小朋友天天都在這裏花上3小時,一天學費共420元,一個月20堂,就盛惠8,400元。但為了訓練子女的普通話能力,家長仍然非常豪爽,亦同時成就這盤讀經大生意。該機構目前正擴張課程範圍,開辦國畫書法班,甚至皇帝內經養生課親子班。

----------------------------------

名人子女 學好中文

常伴在特首曾蔭權身邊的新聞統籌專員何安達,英文向來出眾,當年曾著書解說末代港督彭定康那口優美又具寓意的牛津英語。何安達有兩名兒子,二人英文好自然不過,但沒料到兒子今天只愛以英語溝通,講中文卻十萬個不願,急得何太Sharen要為兒子的中文及中國文化救亡:「將來的世界,怎能不懂得中文?」

走進何家大宅,一列長長的書櫃首先進入眼簾,當中九成是英文書,都是何安達的愛書;走進兩名兒子的房間,也有幾個小書櫃,內裏全是英文故事書,包括小男孩最愛的《Bob the Builder》及《Thomas and friends》系列。

看看父子們的親密對話,是全英語對答,孩子的日常溝通,無論與傭工姐姐或父母,也全英語。以為兩夫婦刻意培養兒子英語環境,卻換來母親的懊惱訴苦。

憂心孩子抗拒中文

話說夫婦最初為免兒子在傭人及父母之間產生語言混亂,一家人決定以全英對答,沒料到兒子很快便對中文抗拒。大兒子還好一點,在英普雙語幼稚園學習,間中會說點普通話;幼子在全英幼稚園學習,要他說廣東話或普通話,如要他的命根,死口不說。今時唔同往日,昔日滿口英語視為優越,今天不懂中文的孩子,叫父母憂心。

「不懂中國文化及中文,就如失去了香港人的優勢。我們沒打算離開這裏,香港將來必定要面向中國,無論兒子日後是否從商,也需要與內地聯繫,在內地建立人脈關係。」大學時修讀中文及繙譯的Sharen,看着一對只有幾歲大的小豆丁,已為他們前途擔心起來。

至於會否讓他們北上讀書,Sharen則說︰「長大後看看他們意願吧!」大仔心文與幼子心言只相差一歲,當二人還是襁褓時,何安達已跟太太到深圳書城,掃了一大堆簡體字書回家,包括近年在中層家庭甚受歡迎的教仔天書《弟子規》(見iknowledge)。現在兒子尚未看得懂簡體字,但也希望他們能多讀多唸,讓古人教訓打入腦海中,深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即使今天不明白當中內容,但長大後自自然然可派用場。」

﹏﹏﹏﹏﹏﹏﹏﹏﹏﹏﹏﹏﹏﹏﹏﹏﹏﹏

i knowledge

《弟子規》傳統啟蒙教材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編成弟子規。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那甚麼是《弟子規》呢?「弟子」一是指子弟,二是指學生,「規」是指規範及道理,弟子規就是啟蒙及教育子弟的生活規範,內容觸及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範,特別强調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古人相信,學習《弟子規》,孩子會有禮貌、懂事、明理、善惡分明,能成為一個令家長放心安心的孩子。現代孩子被指驕生慣養,所以近年在本港中產家長圈子中,便興起以弟子規來教導今天有「公主病」與「王子病」的寶貝。《弟子規》是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纂而成,易於朗誦,孩子即使不明所以,也能朗朗上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09

希臘母親忍痛賣子女

1 : GS(14)@2012-05-13 11:49:5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513/16331621

30歲失業寡婦帕帕佐普洛,每月某個周六,總會帶着一袋兒童禮物,由位於雅典市郊的一房單位住所,乘巴士到32公里外山區、由慈善組織 SOS經營的「兒童村莊」,探望她一年前留在當地的三名12至14歲子女。
三名孩子離遠見到母親,就興奮大叫「媽媽!媽媽!」,衝落梯級上前迎接,長女揚莎更緊緊擁抱母親,給她深情一吻。數小時短敍後,是時候說再見了,最年幼的一對子女總是纏在媽媽身邊,依依不捨,帕帕佐普洛每次離開時都要強忍淚水。

...
帕帕佐普洛數年前喪夫,適逢希臘債務危機開始,她為賺取生活費養育三名子女,曾打兩份清潔工,但後來經濟太差,公司聘請清潔工人變成奢侈品,她從此失業。坐食山崩,在負擔不了給孩子買食物、上學用書本和衣物和支付租金下,惟有將孩子送往「兒童村莊」。「我只能告訴孩子,我養不起他們。我現在只能在有限錢下,給他們買些他們會喜歡的小禮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47

母親節系列之與媽媽談戀愛: 人生五味架 方太愛湊仔

1 : GS(14)@2012-05-26 19:25: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510/16321870
永遠八歲

生日年年過,很多人已經不當一回事,「有些人不在乎生日,我覺得很不孝,即是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那給你生命的人一定很難過。」今年生日,方太特意做了一頓飯給女兒,四道菜:紅燜豬肉、雞蛋和豬膶,分別寄意有油水、綿綿不絕和潤澤;另一道菠菜炒百頁(切成薄條狀的豆腐),取百歲常青之意。方太是江蘇人,這是家鄉為小孩做生日的傳統。 Bonita問那時她幾歲,方太說:「你八、九歲吧!哥哥就十四、五歲。」現時方太最小的孫子都十八歲了,她還是覺得兒女是小朋友。百歲常青,在母親眼裏,無論多大多老練,都是小孩。
Bonita回憶起從前,「一歲左右,我們住在政府宿舍。我坐在盆仔中,望出外邊是走廊。有個女人不斷跟我說話,日日幫我冲凉,還用手指替我繞頭髮。」方太記得,小女兒出世時有很多頭髮,還是鬈曲的,「我捨不得剪掉,到一歲左右,頭髮長得很長,我便繞起她的頭髮,所以她頭上有一道是彎彎的。」此後, Bonita知道跟這個女人不能分離,「有次午睡醒來,我找不到媽媽。大家姐找來一張媽媽的相片,她穿着長衫,丁字腳站着。我當時不會說話,但心想這只是照片不是媽媽。我哭,直至大哥把我抱到士多走一圈。」女兒黐媽媽,很幸福也很難得。但方太總是希望把小女兒嫁出去,「她有次對我說:『我都好想搵個男人畀你,但我唔知個男人喺邊!』我覺得我媽媽好 cute。」 Bonita對媽媽說:「你結過婚又離過婚,你覺得結婚容易嗎?她也承認不易,而且結婚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但她總是覺得老來要有伴。我說,說不定她早死,或者她有病我要照顧她。」方太出身名門大家族,「那要看仔女的領悟,我挾件豬肉畀你,你可能說我令你膽固醇高。這就是古老人所說,看你有沒有福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99

曲婉婷被嘲冷落母親

1 : GS(14)@2015-06-15 01:25:58

現年31歲的創作女歌手曲婉婷,早前接受母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訪問,被問及「誰是你童年時候的英雄」,她直指那人是其母親。今年4月,曲婉婷母親被爆是哈爾濱高官,去年底因涉貪腐被免職及拘查,她說:「她是努力不懈的人,給我最好的生活,她克服不同的困難才能做到的。」不過,內地傳媒卻指她對母親的態度是「不聞不問不理」。另外,有內地傳媒亦在微博揶揄她:「母親鋃鐺入獄,女兒卻逍遙海外,獨享盛世繁華,愛情事業一個不落。不愧是『英雄』的女兒,堅強、不經世故、滿嘴跑火車,跪拜中……」撰文:小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613/191822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966

母親窗邊抱哄失手8月大男嬰飛墮13樓亡

1 : GS(14)@2016-01-15 17:25:06

廣西欽州市靈山發生一宗悲劇。前日早上,一名8個月大男嬰從13樓墮樓身亡,經警方調查,母親在窗邊抱哄兒子時,失手導致意外發生。一名屋苑居民表示,事發後他聞訊跑過去,見嬰兒躺在3樓露天陽台上,用白布蓋着,周圍有警員在勘察。孩子父親從外急匆匆趕回來,淚流滿面,癱坐在小區草地上。經了解,男嬰一家住在大廈13樓。當天早上9時許,男主人剛剛出門,家裏只餘下妻子和孩子。男嬰突然從沒有安裝防盜網的窗戶墮下。事後,有民眾報警求助。20分鐘後,男主人從外面趕回來。前日下午,靈山縣公安局通報,經查,是次墮樓屬意外事件。男嬰母親在窗邊抱哄孩子突然失手,導致孩子不慎從13樓窗口摔出,墜落至該樓第三層公共露台,當場死亡。《南國早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15/194532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224

馮仁昭四圍超:坤哥為母親詛咒賊仔

1 : GS(14)@2016-02-16 08:31:26

吳業坤噚日新年流流喺fb鬧人不得好死,佢嬲爆指媽咪唔見咗部電話,佢話:「我媽媽在屯門醫院,日間,5/f唔見了電話,如拾到重酬。是粉紅色case,偷的人不得好死,拾遺不報不得好死。」有網民話佢唔應該咁詛咒人,坤哥亦都好快咁刪走「不得好死」呢四個字,但就繼續話偷嘢同拾遺不報都係唔啱。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16/194923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